糖尿病自身抗体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胰岛自身抗体的评价及其临床意义

胰岛自身抗体的评价及其临床意义
部分患者移植后血清GADA和IA-2A抗体 水平可升高,原来阴性者可出现阳性,这 提示胰岛移植引起了自身抗原再次暴露给 免疫系统,诱发自身免疫反应,这部分患 者移植成功、不依赖胰岛素的比例较低
47
预测治疗的疗效(胰岛移植)
移植前后自身抗体均为阴性的糖尿病患 者,移植成功、不依赖胰岛素的比例较 高。
49
预测治疗的疗效(干预治疗)
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可抑制血清ICA、 IAA水平,环孢霉素干预治疗后胰岛β 细胞功能可有所恢复,C肽水平升高, 部分患者出现临床缓解(蜜月期)而不 需要胰岛素治疗
50
预测治疗的疗效(干预治疗)
血清IA-2A状态对预测疗效有较大的价值。 IA-2A阴性者C肽水平升高更为明显,临床缓
故GADA和IA-2A抗体可预示胰岛移植 后的效果,其中以GADA水平的变化更 为重要
48
预测治疗的疗效(干预治疗)
1型糖尿病的干预治疗主要是阻断胰岛β 细胞进行性的自身免疫性破坏,保护残 存胰岛β细胞,从而延缓病情进展。
有多种药物进入研究。目前在临床上可 应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霉素等)
CPH-Ab是提高LADA诊断效率的一项新指标, 与GADA联合检测可提高LADA诊断的敏感性。
23
LADA诊断的敏感性
单一抗体诊断LADA的敏感性为 GADA﹥CPH-Ab﹥IA-2A﹥IAA
临床筛查LADA以联合检测GADA和CPHAb的效率最佳
IA-2A和IAA诊断LADA的效率低,临床可 考虑不予常规检测
胰岛素自身抗体(IAA) (1983年)及谷氨酸脱羧酶 抗体(GADA)(1990年)参与T1DM发病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样跨膜蛋白(1994年), 目前称为ICA512或IA-2抗体

糖尿病自身抗体临床意义

糖尿病自身抗体临床意义
糖尿病筛查方法:血糖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糖尿病自身抗体检测等
糖尿病筛查人群:高危人群、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肥胖人群等
疾病诊断
糖尿病自身抗体检测有助于指导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
04
糖尿病自身抗体检测有助于预测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03
糖尿病自身抗体检测有助于区分1型和2型糖尿病
02
糖尿病自身抗体检测可以帮助诊断1型糖尿病
免疫荧光法:通过荧光标记抗体,检测细胞表面抗原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利用酶催化底物产生颜色反应,检测抗体
放射免疫法: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抗体,检测抗原
化学发光法:利用化学发光反应检测抗体,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临床意义
诊断糖尿病:自身抗体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糖尿病
01
预测糖尿病并发症:自身抗体检测有助于预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02
指导治疗:自身抗体检测有助于指导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案
03
评估预后:自身抗体检测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的预后情况
04
糖尿病自身抗体与疾病关系
糖尿病发病机制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导致血糖升高
01
β细胞功能障碍: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升高
02
遗传因素:遗传基因突变,导致糖尿病易感性增加
03
演讲人
糖尿病自身抗体临床意义
01.
02.
03.
04.
目录
糖尿病自身抗体概述
糖尿病自身抗体与疾病关系
糖尿病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
糖尿病自身抗体检测的局限性
糖尿病自身抗体概述
抗体类型
胰岛素自身抗体(IAA):针对胰岛素的抗体,与1型糖尿病有关
01

糖尿病自身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糖尿病自身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糖尿病自身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熊东林;黄芬【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细胞抗体(ICA)和胰岛素自身抗体(IAA)的变化及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67 例1 型糖尿病(T1DM)患者、133 例2 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中的GADA、ICA、IAA 阳性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T1DM 组中GADA、ICA、IAA 的阳性率分别为66%、40%、24%,至少一种抗体呈现阳性的比例为92%,T2DM 组中3 种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9%、16%、11%,至少一种抗体呈现阳性的比例为30%.T1DM 患者的GADA、ICA、IAA 阳性率明显高于T2DM 患者(P < 0.05),三种抗体联合检测优于单一抗体.结论血清GADA、ICA 和IAA 的联合检测对早期、准确诊断1 型糖尿病,及时规范治疗、预测B 细胞功能衰竭、预测疗效及在高危人群中筛查1 型糖尿病有重要临床意义.【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2(010)017【总页数】2页(P66-67)【关键词】糖尿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作者】熊东林;黄芬【作者单位】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西,宜春,336000;江西省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内二科,江西,宜春,33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目前国内外对于糖尿病的分型多是根椐患者年龄、发病的急缓、有无酮症酸中毒及胰岛素的测定,但成人迟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有着2型糖尿病的发病特点,且有时患者已经使用胰岛素治疗,使得诊断非常困难[1]。

近年研究表明,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胰岛细胞抗体(ICA)等多种针对胰岛相关分子的自身抗体可以作为对T1DM诊断和分型的临床免疫学指标[2]。

本文对67例T1DM和133例T2DM患者进行了血清GADA、IAA及ICA检测,旨在探讨这3种抗体的联合检测在DM临床分型的重要意义。

糖尿病相关检验项目及意义

糖尿病相关检验项目及意义

糖尿病相关检验项目及意义1、GAD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 65KD】2、ICA (胰岛细胞抗体)【ICA 40KD、ICA 64KD、ICA 120KD】3、IAA (胰岛素自身抗体)【IAA 5.8KD】4、ZnT-8A(锌转运蛋白8抗体)5、IA-2A (蛋白络氨酸磷酸酶抗体)6、INS-Ab(抗胰岛素抗体)7、INS (胰岛素测定)8、胰岛素释放试验9、C-P (C肽测定)10、C肽释放试验11、葡萄糖耐量试验12、HBA1c(糖化血红蛋白)13、GSP (糖化血清蛋白)14、Glu (血糖测定)15、U-ALB (尿微量白蛋白定量)16、β2-MG (尿β2微球蛋白)以下五项为糖尿病自身抗体1、GAD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 65KD】:GADA是胰岛β细胞的特异性抗体,在1型糖尿病发病前期和发病时多为阳性,而在正常人群及2型糖尿病患者中多为阴性,故常用于1型(包括LADA)和2型糖尿病的鉴别诊断和预测。

与其他自身抗体相比,GADA具有出现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不易消失、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特点,在糖尿病的分型、病情发展预测、指导临床治疗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具有与β细胞缓慢损伤相关性好,出现早,持续时间长,年龄跨度大,阳性率高等特点,是目前公认的诊断LADA以及预测胰岛功能的免疫学指标,可于发病前10年测出,且在此期间呈高滴度持续存在,在大多数I1DM患者中阳性,且阳性率不随病程延长而下降,如在初发T1DM患者中查出GADA抗体有助于排除T2DM,以助于DM诊断分型并指导治疗,是目前发现的胰岛相关抗体的检测中,认为是灵敏度和特异性最高的项目。

2、ICA (胰岛细胞抗体)【ICA 40KD、ICA 64KD、ICA 120KD】:抗胰岛细胞抗体(ICA)是β细胞破坏的免疫学标志,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阳性率很高,特别是1型糖尿病儿童阳性率更高,可达90%以上,而在2型糖尿病中阳性率很低,因此,在预测和诊断1型糖尿病方面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糖尿病相关胰岛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糖尿病相关胰岛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糖尿病相关胰岛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糖尿病相关胰岛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糖尿病主要依据其病因学的不同而进行分型,其中1型糖尿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疾病,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针对胰岛β细胞的自身抗体,是存在免疫损害的有力佐证。

虽然在过去的数十年中,人们在患者血清中发现了多种自身抗体,但目前认为主要以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以及锌转运蛋白8抗体(ZnT-8A)等五种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较大。

糖尿病分型1979年WTO提出了原发性临床糖尿病分为胰岛素依赖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依赖型与非依赖型的区别主要依据胰岛素β细胞功能受损的程度,临床是否依赖胰岛素而言,并不反映其发病的本质。

1997年WTO建议取消依赖型与非依赖型,改为1、2型,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区别要看病因是否由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破坏造成,1型与2型是完全不同的两类疾病,但2型非依赖型可发展成1型胰岛素依赖型,成人缓慢进展型就经历了这个过程。

糖尿病的分型(ADA/WHO,1997)(1)1型糖尿病(T1DM)类型:免疫介导1型糖尿病(1A型)非免疫介导1型糖尿病(1B型)机制:胰岛β细胞的破坏引起胰岛素的绝对不足。

(2)2型糖尿病(T2DM)机制:胰岛素抵抗或(和)胰岛素分泌障碍(3)特殊类型糖尿病(4)妊娠期糖尿病1型糖尿病自然发病过程(1)遗传易感阶段(与HLA某些位点有关):据对孪生儿的研究表明,在单卵双胞胎发生的一致率为30%—50%,β细胞自身免疫反应一致性为2/3;(2)环境触发阶段:可能存在的因素为病毒、化学品、食物等,还有一种医学假说——卫生环境洁净假说,洁净的环境更易诱发儿童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1型糖尿病;(3)自身免疫激活阶段:该阶段产生自身抗体,但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胰岛素分泌功能尚维持正常,最早产生的自身抗体是胰岛素自身抗体(IAA),随后是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接着是锌转运蛋白8自身抗体(ZnT-8A);(4)代谢异常阶段(糖尿病前期):胰岛β细胞数目进行性减少,功能渐降低,血糖升高,以致出现糖尿病;(5)糖尿病阶段:胰岛β细胞残留量<10%,显著高血糖伴临床症状;(6)胰岛素依赖阶段:胰岛β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受限,胰岛素绝对依赖,速发型:胰岛β细胞受损速度快、严重,残留胰岛β细胞少;迟发型:胰岛β细胞受损速度慢、不严重,残留部分胰岛β细胞。

糖尿病自身免疫性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及护理配合

糖尿病自身免疫性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及护理配合
( 樟树市人民医院 , 江西 樟树 3 3 1 2 0 0 )
2 . 2 症状侧与非症 状侧 颈动脉斑块钙化 发生率无统计学 差异 , 而斑块 内出血及脂 质坏死核均 有显著差 异 , 其 优势 比分
【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 自身免疫性抗体检测的 临床意
义及 护理 配合 。 方法 选取我 院 2 0 1 3年 2月一2 ( ) 1 5 年 1 2月收 治的糖尿病 患者 4 0 0 例作 为研 究对 象。在早晨空腹状 态下采集
■ 囤蚣臼嘧露
临床检 查和治疗 , 并 签署知情 同意书。
1 . 2 研究 方 法
血、 纤维 及脂 质成分方面有优 势 , 磁共 振黑血结 合亮血技术 能 够更有效地 示颈内动脉 斑块 的形态学 及成分。 本研究显示磁 共振黑血结合亮血技 术不仅能够精 确显示颈 内动脉斑块形 态
1 . 2 . 1 症状侧颈 内动脉定 义为出现急性 缺血性脑卒 中临 床症状肢体的对侧颈 内动脉 。 1 . 2 . 2 主要 设备 、 扫描序列 : 使用 P h i l i p s A c h i e v a 1 . 5 3 、 磁共 振扫捕仪 、 8 通道相控 阵表 面线 圈。以 M I P法重建 M R A图像 , 存颁动脉 分叉下 1 c m始向上行颈 动脉横轴位 3 D T O F和黑血 序列( 包括 r r wI 、 P D WI 、 T 2 WI ) 的高分辨 率靶扫描 。 1 . 2 . 3 分析 急性 缺血性腩 卒中患者症状 侧与非症状 侧颈 内动脉斑块 管腔最大狭窄程度 、 横 向最大厚度 、 纵 向最大范 嗣 及斑块体积的差异性 ; 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症状侧与非症 状侧颈内动脉斑块钙化 、 含脂质坏死核 、 斑块内出血的差异性。 1 . 3 统 计学方法 数 据运用 S P S S 1 3 . 0统计软 件包处理 , 汁量资料 以均数 ± 标准差 ( ± s ) 表示 , 两独立样本 t 检验 , 计数 资料采用 检验 , P < O . 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糖尿病抗体三项

糖尿病抗体三项
详细描述
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
胰岛素自身抗体阳性
胰岛素自身抗体阳性通常表示患者体内产生了针对胰岛素的自身抗体,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血糖升高。
总结词
胰岛素自身抗体是一种针对胰岛素的自身抗体,阳性结果提示患者体内产生了胰岛素抵抗,可能导致血糖升高。患者应密切监测血糖水平,并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干预措施,如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和运动等,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血糖控制。同时,患者还应接受医生的进一步检查和诊断,以明确病因和治疗方案。
详细描述
抗胰岛细胞抗体(ICA)
VS
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是糖尿病抗体三项中的一项重要指标,用于诊断1型糖尿病。
详细描述
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是一种自身抗体,主要针对谷氨酸脱羧酶的抗原成分。在1型糖尿病的早期,该抗体常呈阳性,提示胰岛细胞的破坏和功能障碍。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1型糖尿病,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详细描述
05
糖尿病抗体三项的预防与控制

糖尿病抗体三项的预防与控制
" 扩展 extends from the , which extends the 扩展 the content which extends the extends the 扩展 the content which extends the the expanded
其他方法
检测方法
02
糖尿病抗体三项的组成
抗胰岛细胞抗体是糖尿病抗体三项中的一项重要指标,用于诊断1型糖尿病。
总结词
抗胰岛细胞抗体是一种自身抗体,主要针对胰岛细胞内的抗原成分。在1型糖尿病的早期,该抗体常呈阳性,提示胰岛细胞的破坏和功能障碍。抗胰岛细胞抗体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1型糖尿病,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糖尿病抗体

糖尿病抗体

糖尿病抗体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1、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是抑制性神经递质GAD65和GAD67两种异抗体为1型糖尿病中抗GAD抗体主要的靶抗原。

抗GAD抗体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的重要免疫标志。

抗GAD抗体在糖尿病前驱阶段和170-90%12型糖尿病。

联合检测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和LADA。

此外抗GAD抗体还与僵人综合征相关,该抗体在此病症中的阳性率为60-100%。

参考值:<10.0IU/ml2、抗酪氨酸磷酸酶抗体 IA2-Ab抗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是与1型糖尿病相关的抗体,在糖尿病前驱阶段和1型糖尿病中的阳性率为50-75%,是胰岛自身免疫活动的早期标志物,其出现通常预示着病情进展迅速。

在年轻初发病者中的阳性率更高,与初发病进展速度有关。

参考值:<10.0IU/ml3、抗胰岛素抗体 IAA1机体产生抗胰岛素抗体。

检测抗胰岛素抗体可指导胰岛素的用量,为耐药性糖尿病治疗提判断预后,胰岛素释放曲线低下而检测胰岛素抗体滴度偏高,说明患者不是胰岛功能衰竭,提示病情稳定。

相反则表明胰岛素功能衰竭,预后较差。

参考值:阴性4、抗胰岛细胞抗体 ICA抗胰岛细胞抗体属器官特异型抗体,抗原为胰岛细胞浆成分或微粒体组分,主要为lgG类,是胰岛细胞中β细胞损伤的标志物,是诊断胰岛依赖性糖尿病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的指标。

早期1型糖尿病患者ICA阳性率可达60%~80%,治疗数周后阳性率迅速下降至50%以下,2~3年后,约20%的患者仍为阳性,提示ICA的出现可能是暂时现象,似与1型糖尿病的起病时间紧密相关,可作为其早期诊断指标;少数患者ICA滴度可持续维持很高,数年不变;有个别患者起病时为阴性,以后转为阳性;糖尿病近亲阳性率可达19%,预示其家族成员患病的危险性较大。

高效价ICA与胰岛β细胞功能破坏有关,可作为评价疾病严重程度的标志。

参考值:阴性联合检测上述四项,有助于鉴别诊断1型糖尿病,判断疾病预后,并评估1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分型似乎 越来越困难?
糖尿病分型的困难所在
* 部分1型糖尿病患者无胰岛自身抗体 ( 特发1型DM ? )
* 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携带胰岛自身抗体 ( LADA ? )
* 酮症倾向2型DM ( 非典型DM )
糖尿病分型诊断
Ø临床现状(临床特点): 糖尿病
阴性
特发性
1型
抗体
阳性
自身免疫性
2型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也称作: LADA,1.5型糖尿病, 发病缓慢的1型糖尿病
- 患者年龄通常大于25岁 - 通常在几个月内可以出现胰岛素依赖症状,但是也有病例10年后才出现 - 发病初期饮食控制和/或口服降糖药有效 -- 临床症状:可“伪装”为非肥胖2型糖尿病 -- HLA DQ 和 DR 易感等位基因 -- 自身抗体 (GADA,ICA)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也称作: LADA,1.5型糖尿病, 发病缓慢的1型糖尿病 • 如果一旦确诊为LADA,则应该立刻用胰岛素治疗,另外 加强免疫制剂辅助治疗,目的在于阻止自身免疫胰岛β细 胞的损伤,促进自身胰岛素修复和分泌,有效减缓注射胰 岛素初期产生的依赖并发症。 • 如果这个时候只是服用一些药物促进胰岛素分泌只会使剩 余的胰岛β细胞遭到彻底破坏,造成更严重的并发症。
谷氨酸脱羧酶 (GAD)
GAD
谷氨酸
GABA (γ-氨基丁酸)
• 神经递质 • 参与胰腺产生的胰岛素原 • 在神经系统中发挥抑制作用
谷氨酸脱羧酶
谷氨酸脱羧酶65 胰腺
(β细胞)
神经
65%
谷氨酸脱羧酶67
同源
神经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
• 在患者出现1型糖尿病临床表现前数年甚至 十余年即可出现,是最早出现的自身抗体 。
抗体 阳性
LADA 抗体 阴性
2型糖尿病
Ø现代标准(抗体状态):按病因发病学划分(ADA 1997/WHO 1999)
1型糖尿病
1型DM
胰岛自身抗体
+ 自身免疫性 1型DM
– 特发1型DM
急骤
经典1型DM
起病年龄 ( 20 岁 )
青少年
成年
青少年1型 DM
成人 1型 DM
隐匿
LADA
GAD-Ab 滴度 (0. 3)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
• GADA可作为1型糖尿病预测的指标,在初发1型 糖尿病患者中,GADA的检出率很高,一般为 60%~80%,最多的可达96%,而2型糖尿病和正 常人中的检出率很低(1%~2%)
• 国外报道在1型糖尿病前期个体中有82%的GADA 阳性,可作为普查手段,筛查1型糖尿病的高危人 群和个体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
• GADA可作为成人隐匿性(迟发性)自身免疫性 糖尿病(LADA)的预测和早期诊断指标,此类患者 常可出现,并稳定维持GADA的高水平。
• 与ICA和IAA相比,GADA与LADA关系更密切, 可以将LADA与2型糖尿病区别开来,为正确分型 提供确切的指标。
酪氨酸磷酸酶(IA2)


LADA-1型
LADA-2型
1型与2型糖尿病的部分类 似性
一、发病机制: 1.炎症、细胞因子 2.胰岛素抵抗 3.胰岛B细胞功能减退
二、临床表现: 1.发病年龄 2.肥胖 3.酮症倾向
糖尿病表现为连续的疾病谱
100 %
Beta Cell Mass
Insulin resistance
LADA-2 LADA-1
• 胰岛细胞抗体(ICA)(1974年)是最早确认的一种针 对数种胰岛细胞分子的异质抗体系列
• 胰岛素抗体(IAA) (1983年)及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A)(1990年)参与T1DM发病
• 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1994年),也称为 ICA512抗体
• 羧肽酶—H自身抗体(CPH-Ab)近来在成人隐匿性 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中发现
2型 糖尿病
其他类型 的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 发病缓慢的I型糖尿病
• 自身免疫介导 (type 1A DM) • 青少年 (<35 岁), 胰岛素依赖 (IDDM) • 患病率: 0.4% (全人群),4% (一级亲属) • 发病率: 全球每年增长3.0%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细胞膜
NH2 COOH
• 表达于胰岛及神经内分泌细胞 • 酶促无活性酪氨酸蛋白磷酸化 • 生理功能 尚不清楚 • 靶抗原: 胞内结构域
罕见: 构象表位
IA2
IA2 (ICA512,40 kD) IA2 (Phogrin,37 kD)
抗体检出率:50-80%
抗体检出率:35-50%
LADA T1DM
T2DM
Type 1
Type 1.2? Type 1.5 Type 1.7? Type 2
0%
胰岛细胞抗原
锌转运蛋白(ZnT8) 谷氨酸脱羧酶 (GAD)
酪氨酸磷酸酶 (IA2*)
* 胰岛细胞瘤相关抗原2
胰岛素 .羧肽酶 H, 葡萄糖转运蛋白2, 胰岛素原..
胰岛的各种自身抗体
也称作: LADA,1.5型糖尿病, 发病缓慢的1型糖尿病 LADA全称为成人隐匿性免疫性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LADA),其介于1型糖 尿病和2型糖尿病之间,属于免疫介导型1型糖尿病的亚 型。 其患病率约占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10%—15%(患 病率是1型糖尿病的2倍),其中胰岛B细胞功能衰退速 度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3倍。
糖尿病自身抗体检测 及临床意义
2017.6
概述
糖尿病分型:依据其病因学 准确的分型是实施预防及治疗的基础
1 型
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和损伤胰

岛β细胞,使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
尿
减少或完全缺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2

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
糖 尿

病糖尿病糖尿病(来自M)1型 糖尿病1.5型 糖尿病
• 目前认为GAD是破坏胰岛细胞,引起1型糖 尿病的关键抗原,并且极可能是1型糖尿病 自身免疫的始动靶抗原。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
• 其致病机理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 。 • “分子相似学说”是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诱发自
身免疫的最可能途径,病毒非结构蛋白2C中的由 6个氨基酸组成的序列与胰岛β细胞中自身抗原 GAD65抗原相同(脯-谷-缬-赖-谷-赖),2C蛋白 是诱发1型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产生的交叉免疫反 应激活T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