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抽气机和打气筒

抽气机和打气筒

【目的和要求】

认识抽气机和打气筒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仪器和器材】

两用气筒:它的构造如图1.38-1所示,由圆筒、活塞、手柄(拉杆)、抽气阀、打气阀组成。(气阀是一端封闭的短橡皮管,管壁刻有一道纵向的小缝,使气体只能从气阀内向外单向流动。将两个气阀在两个气嘴中反向安装,就分别构成抽气阀和打气阀。)

【实验方法】

1.抽气时,用厚橡皮管把被抽容器连接到纵向的抽气嘴上。

当向外拉活塞时(图1.38-1甲),活塞前端空间增大,压强减小,外面的空气把打气阀压紧关闭,抽气阀被推开,空气从纵向抽气管吸进气筒内。

当向内推活塞时(图1.38-1乙),活塞前端空间减小,压强增大,筒里的压缩空气把抽气阀压紧关闭,打气阀被推开,空气从横向打气管排出。

来回反复推拉手柄,就能把待抽容器中的气体抽出。

2.打气时,用厚橡皮管把容器连接到横向的打气嘴上。同样推拉手柄,就能使连接容器内的气压增大。

【注意事项】

1.推拉两用气筒活塞时,应从筒顶推到筒底,以便得到最大的体积变化。但推拉不要过猛、过快,不要猛烈撞击筒底,以防损坏。

2.抽气时,橡胶管要选择较硬的,不可用管壁薄的软橡胶管或乳胶管,以防抽气时被大气压扁,堵住抽气通道。

3.经常在活塞与气筒壁间加少许机油,以保持气筒良好的气密性和润滑性。

4.气筒中的油垢要及时清除,以防油垢粘到橡胶气阀上,变质失效。

【参考资料】

1.两用气筒抽气可至50毫米汞柱,打气可达3-4×105帕。气筒的故障多是活塞漏气和气阀失去作用。活塞漏气多是由于皮碗干燥收缩所致。活塞漏气的解决办法是,旋开筒盖,抽出活塞,将皮碗整修一下,表面涂些机油。或将皮碗展平,以增大碗托外径。气阀失去作用多是由于气阀老化,失去弹性。气阀的制作办法是,将长25-30毫米,直径7毫米,管壁厚1-2毫米的橡皮管,一端用长5-8毫米的棒塞住,用线缠紧。用刀片沿纵向割一条长约10毫米的小缝。割缝时最好在橡皮管内插入一根合适的木杆,使小缝一次割成。

2.用手摇抽气机演示抽气、打气(抽气极限真空度≤0.4毫米汞柱,打气最大压强

≥4×105帕)。手摇抽气机的结构如图1.38-2所示。摇动手轮,当活塞向上运动时(图甲),气缸下部空气的压强减小,空气从抽气孔进入气缸;当活塞向下运动时(图乙),抽气孔封闭,气缸的空气推开下面排气阀逸出机油表面,从排气孔排出。持续摇动,就能连续抽气。

用硬橡胶管将被抽容器与抽气孔连接,转动手柄,即可抽气。将容器与排气孔连接,转动手柄,即可向容器打气。

编者提示:本小实验可辅以“力学”部分的物理实验教学,以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素养。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抽气机和打气筒

抽气机和打气筒 【目的和要求】 认识抽气机和打气筒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仪器和器材】 两用气筒:它的构造如图1.38-1所示,由圆筒、活塞、手柄(拉杆)、抽气阀、打气阀组成。(气阀是一端封闭的短橡皮管,管壁刻有一道纵向的小缝,使气体只能从气阀内向外单向流动。将两个气阀在两个气嘴中反向安装,就分别构成抽气阀和打气阀。) 【实验方法】 1.抽气时,用厚橡皮管把被抽容器连接到纵向的抽气嘴上。 当向外拉活塞时(图1.38-1甲),活塞前端空间增大,压强减小,外面的空气把打气阀压紧关闭,抽气阀被推开,空气从纵向抽气管吸进气筒内。 当向内推活塞时(图1.38-1乙),活塞前端空间减小,压强增大,筒里的压缩空气把抽气阀压紧关闭,打气阀被推开,空气从横向打气管排出。

来回反复推拉手柄,就能把待抽容器中的气体抽出。 2.打气时,用厚橡皮管把容器连接到横向的打气嘴上。同样推拉手柄,就能使连接容器内的气压增大。 【注意事项】 1.推拉两用气筒活塞时,应从筒顶推到筒底,以便得到最大的体积变化。但推拉不要过猛、过快,不要猛烈撞击筒底,以防损坏。 2.抽气时,橡胶管要选择较硬的,不可用管壁薄的软橡胶管或乳胶管,以防抽气时被大气压扁,堵住抽气通道。 3.经常在活塞与气筒壁间加少许机油,以保持气筒良好的气密性和润滑性。 4.气筒中的油垢要及时清除,以防油垢粘到橡胶气阀上,变质失效。 【参考资料】 1.两用气筒抽气可至50毫米汞柱,打气可达3-4×105帕。气筒的故障多是活塞漏气和气阀失去作用。活塞漏气多是由于皮碗干燥收缩所致。活塞漏气的解决办法是,旋开筒盖,抽出活塞,将皮碗整修一下,表面涂些机油。或将皮碗展平,以增大碗托外径。气阀失去作用多是由于气阀老化,失去弹性。气阀的制作办法是,将长25-30毫米,直径7毫米,管壁厚1-2毫米的橡皮管,一端用长5-8毫米的棒塞住,用线缠紧。用刀片沿纵向割一条长约10毫米的小缝。割缝时最好在橡皮管内插入一根合适的木杆,使小缝一次割成。 2.用手摇抽气机演示抽气、打气(抽气极限真空度≤0.4毫米汞柱,打气最大压强 ≥4×105帕)。手摇抽气机的结构如图1.38-2所示。摇动手轮,当活塞向上运动时(图甲),气缸下部空气的压强减小,空气从抽气孔进入气缸;当活塞向下运动时(图乙),抽气孔封闭,气缸的空气推开下面排气阀逸出机油表面,从排气孔排出。持续摇动,就能连续抽气。 用硬橡胶管将被抽容器与抽气孔连接,转动手柄,即可抽气。将容器与排气孔连接,转动手柄,即可向容器打气。 编者提示:本小实验可辅以“力学”部分的物理实验教学,以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素养。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9章 第3节 大气压强

第九章压强 第3节大气压强 基础过关全练 知识点1大气压强的存在 1.(2022河南正阳期中)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如图是男子用纸杯和吹风机等自制了一个简易的真空机,把塑料袋内的空气抽出一部分后,袋内空气压强变,在的作用下将塑料袋压扁。 2.【新独家原创】如图所示是一种狗狗玩具,吸盘能牢固地固定在平整、光洁的地面上或墙壁上,供狗狗撕拉。请用物理知识解释吸盘能牢固地固定在地上或墙上的原因。 知识点2大气压的测量 3.(2021湖北钟祥期中)意大利科学家首先通过实验测定了大气压强的数值。1标准大气压能支持m高的水柱,它在1 cm2的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力是N。(g取10 N/kg,1标准大气压为1.013×105 Pa)

4.大气压与海拔有关,在海拔3 000 m以内,大约每升高10 m,大气压降低Pa,某地的海拔约 2 000 m,粗略估算该地的大气压是Pa。(1标准大气压取1.0×105 Pa) 5.(2021广东广州花都期末)如图是某地进行托里拆利实验时的实验装置图,管内水银面上方为真空。管内的A点是与液面相平的一个点。 (1)此时的大气压强等于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2)改变管子的倾斜程度,A点处所受到的压强(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当外界的大气压变小时,管内水银柱的高度(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海拔越高,大气压越小。当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变大时,该实验装置应在较(选填“高”或“低”)处。 知识点3大气压的应用 6.活塞式抽水机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提起活塞时,阀门关闭,圆筒外的水在的作用下进入圆筒。 7.【跨学科·地理】(2020上海黄浦期末)分析大气压强的变化可以判断大气环流的方向,预报相关气象情况。气象站用气压计采集某区域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同步训练试卷(含答案详细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同步训练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潜水艇由水面下20米深处上浮到10米深处,潜水艇壳受到的压强和浮力的变化情况是()A.压强不变,浮力增大;B.压强增大,浮力不变; C.压强变小,浮力不变;D.压强变小,浮力变小。 2、如图所示,已知鸡蛋的质量为55克,体积为50立方厘米。将鸡蛋放在盛有清水的玻璃杯里,鸡蛋沉入杯底(图甲);逐渐将食盐溶解在水中,鸡蛋恰好悬浮(图乙);继续溶解食盐,最终鸡蛋漂浮(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鸡蛋所受浮力为0.55牛

B.图乙中盐水的密度是33 1.110kg/m C.图丙中鸡蛋所受浮力大于鸡蛋自身重力 D.图中三种状态下浮力的大小关系是F甲<F乙<F丙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橡皮泥船采用改变自重的办法来增加载货量 B.图中“蛟龙号”从海面潜入7000m深的海底是通过改变浮力大小来实现的C.图中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F甲=F乙,两种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 D.图中同一鸡蛋浸没在液体中,液体密度越大鸡蛋受到的浮力越大 4、重为10牛的物体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溢出水的重力为6牛,关于物体所受浮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能为5牛B.一定为6牛C.可能为8牛D.一定为10牛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九章 第三节 大气压强

2021-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第三节大气压强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 1.活塞式抽水机模型,如下图,当活塞不断上升时,拉力F的大小及水对活塞的压强p将〔〕 A. F先增大后不变,p不变 B. F先减小后增大,p先减小后不变 C. F先增大后不变,p先减小后不变 D. F、p都不断增大 2.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量的大气压强值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 A. 玻璃管放的不竖直 B. 玻璃管内混入少量空气 C. 水银槽内的水银太多 D. 玻璃管粗细不均匀 3.如下图的现象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A. 吸盘挂钩 B. 吸管吸饮料 C. 纸杯托水 D. 凸出的橡皮膜 4.同学们在进展估测大气压实验时,首先读出注射器的最大刻度为V,用刻度尺量出其全部刻度的长度为L;然后按照如下图的过程,渐渐的拉注射器〔甲图没有盖上橡皮帽、乙图在排尽空气后盖上了橡皮帽〕,刚好拉动活塞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是F1和F2.以下计算式正确且最接近真实值的是〔〕 A. B. C. D. 5.在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中,为消除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装置.将注射器筒固定在程度桌面上,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活塞通过程度细线

与烧杯相连.向烧杯中缓慢加水,当活塞刚开场向左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880g;然后向外缓慢抽水,当活塞刚开场向右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460g.烧杯质量为100g,活塞面积为7.7×10﹣5m2,g取10N/kg,轮轴间的摩擦和细线重不计.那么所测大气压的值应为〔〕 A. 1.2×105Pa B. 1.1×105Pa C. 1.0×105Pa D. 0.9×105Pa 6.以下工具、物品或设施中,使用时利用了大气压强的是〔〕 A. 天平 B. 塑料吸盘 C. 船闸 D. 密度计 7.如图为玻璃厂搬运平板玻璃时使用的真空吸盘起重机的示意图.起重机上有假设干个一样的真空吸盘,以下关于真空吸盘起重机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 吸盘起重机在使用时必须排尽吸盘内的空气 B. 假设要吊起更重的玻璃板,那么应增加吸盘个数 C. 吸盘起重机不可以搬运外表粗糙的木板 D. 当玻璃板静止在空中时,其所受重力等于吸盘对它的压力 8.如下图装置中,利用大气压强工作的是〔〕 A. 自动吸尘器 B. 用注射器注射药液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 第3节 大气压强 习题

第3节大气压强 第1课时大气压强及其测量 1.大气压强的存在 原因:由于空气具有重力,且空气具有流动性,故大气内部存在压强. 说明:大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内部某一点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举例:第一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著名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它不仅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而且说明大气压很大. 2.大气压强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考前须知:玻璃管中要充满水银,不能留有气泡;测量高度时要测量水银槽内的水银面到玻璃管中水银面的垂直高度. 实验分析:玻璃管内水银面上方是真空,管外水银面上方是大气,因此,是大气压支持着这段水银柱使其不落下. 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等于760 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p0=ρgh×103kg/m3××0.76 m=__25×105Pa. 说明:(1)实验前玻璃管里注满水银的目的:使玻璃管倒置在水银槽中时,水银上方为真空;假设未注满或管中混有少量空气,测量结果会偏小;(2)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只随外界大气压强的变化而变化,与管的粗细、倾斜角度、管的长度及将玻璃管提起还是下压均无关;(3)假设用水来做实验,那么p0=p水= ρ水gh水,h水=p0 ρ水g =kg/m3×9.8 N/kg)=10.3 m,所以实验用汞做比拟方便. 1.(长沙中考)如图小实验或生活现象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A ) A.纸片托住水B.橡皮膜外凸 C.U形管中液面相平D.手指夹住铅笔两端 2.(厦门中考)天宫二号空间实验是方案于2021年第三季度择机发射.空间实验室内适宜宇航员工作生活的气压约为( D ) A.100 Pa B.1 000 Pa C.10 000 Pa D.100 000 Pa 3.(滨州中考)如下图,是托里拆利实验的标准操作过程.关于托里拆利实验,下面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 )

9.3大气压强 分层练习(含答案)—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9.3 大气压强 考点一:大气压强产生原因 典型例题: 1.首先向人们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物理实验是() A.马德堡半球实验 B.托里拆利实验 C.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实验 D.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 2.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A.护士给病人注射肌肉针B.用吸管喝饮料 C.用塑料吸盘挂物体D.用活塞式抽水机抽水 变式训练: 1.下列现象或实例与大气压无关的是() A.人用吸管吸饮料 B.飞机获得向上的升力 C.活塞式抽水机抽水 D.高原地区水的沸点低于100℃ 考点二:大气压强的测量 典型例题: 1.如图所示,把一端封闭的玻璃管装满水银后竖直地倒立在水银槽内,管的顶端高出水银槽 中水银面36cm(当时大气压支持76cm水银柱),若在顶端开一个小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银仍充满管子,但不会喷出 B.管内水银面立即下降 C.水银可喷出40cm高 D.水银喷出但不到40cm高 2.某同学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有如下操作,则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是() A.将玻璃管略微上提一些 B.将玻璃管稍稍倾斜一些 C.向水银槽中多加了些水银

D.玻璃管中不慎混入了少许空气 3.如图所示,艾力同学将自制气压计从山脚下带到山顶的过程中,大气压了,(填“上升”“不变”“下降”),他观察到气压计中的水柱(同上).他还发现,山上的居民煮饭都是用高压锅,这是因为高压锅密封性能良好,用它煮食物时,水蒸气不易外泄,从而了锅内的压强(填“增大”或“减小”),使锅内水的沸点(填“升高”或“降低”)。 4.如图所示,是托里拆利实验的规范操作过程,关于托里拆利实验,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有少量空气 B.是大气压支持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不会下落 C.大气压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D.玻璃管倾斜不影响实验测量结果 5.小梁同学用实验测量某地大气压的值.她在长约1米、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如图所示. (1)已知水银的密度为13.6×103kg/m3,她通过数据计算得出大气压的值为________Pa. (2)如果我们将此装置拿到海平面去测量,则测量结果将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她测量的值. (3)小杨同学也利用此装置测量小梁同学所在地大气压的值,他把水银换成水,将玻璃管灌满水后倒插在水槽内时,发现管中的水柱不会下降.如果你来测量,且能够测出,则玻璃管长度____________(填“必须大于10m”或“可以小于10m”).

第九章《压强》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压强》单元测试 姓名: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潜入较深的水中时,必须穿潜水服,因为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B.铲车宽大的轮子可以增大受力面积,增大对地面的压强 C.用吸管吸饮料时,是利用了嘴对饮料的作用力将饮料吸入口中 D.飞机升力的产生是由于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的空气流速,形成向上压强差2.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对桌面有压力,下列有关“茶杯对桌面压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茶杯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B.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作用在茶杯上的 C.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就是重力 D.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3.如图图像可以表示两个不同材质的长方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与高度的关系,也可以表示两种不同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下列关于密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若是两个长方体,则ρa<ρb;若是两种液体,则ρa<ρb B.若是两个长方体,则ρa>ρb;若是两种液体,则ρa>ρb C.若是两个长方体,则ρa>ρb;若是两种液体,则ρa<ρb D.若是两个长方体,则ρa<ρb;若是两种液体,则ρa>ρb 4.将一均匀长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若沿虚线切开拿走左上方的一半,则长方体的密度、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力及压强的变化是: A.密度不变,压强不变,压力减小 B.密度减小,压强减小,压力减小 C.密度不变,压强不变,压力不变 D.密度不变,压强减小,压力减小 5.如图所示,盛有水的容器中有A、B、C三点,它们受到水的压强分别为p A、p B、和p C,则() A.p A=p B>p C B.p A>p B=p C C.p A<p B=p C D.p C<p A<p B 6.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大气压时,将灌满水银的玻璃管竖直倒插入水银槽中,管内水银面降到比管外水银面高750mm时就不再下降了。若再将玻璃管倾斜,水银柱的长度增加到760mm,则此时大气压强的值应是()

2019-2020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课练(含答案)——9.4 流体的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9.4 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以下选项中,不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解释的是 A.乒乓球运动员拉出的“弧圈球” B.正在漂流的一只“橡皮船” C.正在空中滑翔的“雄鹰” D.地面上刮起的“龙卷风” 2.如图所示是今年4月18日南广高铁南宁至梧州首趟高铁动车组列车驶出南宁火车站的情景。当列车行驶时,人必须站在安全线之外,这是因为列车行驶时速度较快,导致其附近的空气 A.流速变大,压强变小,容易把人吸向列车 B.流速变大,压强变大,容易把人吸向列车 C.流速变小,压强变大,容易把人吸向列车 D.流速变小,压强变小,容易把人吸向列车 3.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的 A.船闸的工作原理 B.珠穆朗玛峰上要用高压锅才能将饭煮熟 C.托里拆利实验 D.火车站站台要设一条安全线 4.小辉在晚会上表演了一个节目,如图所示.他一只手握住胶管的中部,保持下半部分不动,另一只手抓住管的上半部,使其在空中快速转动,这时下管口附近的碎纸屑被吸进管中,并“天女散花”般地从上管口飞了出来.产生 B.下管口空气流速大,导致下管口的压强小于上管口的压强 C.上管口空气流速大,导致上管口的压强大于下管口的压强 D.上管口空气流速大,导致上管口的压强小于下管口的压强 5.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探究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压强计的两端分别置于机翼模型的上、下表面附近,用鼓风机向模型左端吹气,可观察到压强计两侧液面出现高度差。则 A.模型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B.模型下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大 C.模型上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

D.模型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小 6.物理老师在实验室做“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演示实验:图甲所示的是由粗细不同的三节塑料管A、B、C连接而成的装置,三节管中分别接有三个相同传感器的探头,传感器与电脑相连。老师将抽气机与C管右端相连后开始抽气,电脑绘制出的三节管中的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的p﹣t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抽气过程中,三节管中的气体流速相同 B.③是A管中的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C.0~4秒,C管中的气体压强变化最大 D.实验室的大气压为101.0千帕图象 7.如图所示,以下四个关于“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现象中,压强P1、P2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P1>P2 B. P1>P2 C. P1>P2

9.3大气压强(第2课时)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压强 9.3 大气压强(第2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能通过实例说出大气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能分析、比较混合压强。 4.了解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过程和原理。 二.知识点梳理 1.已知大气压为76 cmH g高,玻璃管内如图所示的水银(Hg)柱高度h=10 cm。则p A=cmHg,p B=cmHg,p C=cmHg,p D=cmHg,p E= cmHg,p F=cmHg,p G=cmHg。 2.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来抽水的,如图所示为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原理示意图,请完下列填空。(1)提起活塞时,阀门关闭,大气压迫使水推开阀门,进 入圆筒。 (2)压下活塞时,阀门关闭,水推开阀门,涌入活塞上面。 (3)再提起活塞时,阀门关闭,它上面的水从出水管流出,与此同 时,大气压迫使水推开阀门,水就进入圆筒。 三.中考考点 知识点一:气压计 1.一根有刻度的细玻璃管两端开口,通过橡皮塞插入装有红色溶液的玻璃瓶,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水沿玻璃管上升到瓶口以上,制成一个简易气压计,如图所示,细玻璃管内的液柱是由于瓶内的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瓶外的大气压而形成的。把气压计从山下拿到山上,细玻璃管内的液柱高度会。 2.水银气压计若挂歪了,其读数将会() A.与实际气压一样大B.比实际气压小C.比实际气压大D.无法确定 知识点二:大气压强的应用 3.如图为医生在用新型采血装置给病人采血,这种装置中的试管内几乎没 有,其内部压强远远(填“大于”或“小于”)血液压强, 所以血液会顺利地从血管流到试管。 知识点三:大气压与生活 4.如图所示,将装满纯净水的桶(约40 cm高)开口朝下放在水中,结果是() A.桶内的水将流出一部分 B.桶内的水将全部流出 C.仍然是满桶水 D.无法判断

3-3物理抽气-打气问题

抽气和打气 抽气和打气的问题是属于气体变质量问题的常见题型.若抽气和打气过程 中的温度不变,则一般用玻意耳定律求解. [例一] 用最大容积为ΔV的活塞打气机向容积为V 的容器中打气.设容器中 原来空气压强与外界大气压强P O 相等,打气过程中,设气体的温度保持不变.求:连续打n次后,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为多大? [解答]如图所示是活塞充气机示意图.由于每打一次气,总是把ΔV体积,相 等质量(设Δm)压强为P O 的空气压到容积为V 的容器中,所以打n次后,共打 入压强为P 的气体的总体积为nΔV,因为打入的nΔV体积的气体与原先容器里空气的状态相同,故以这两部分气体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取打气前为初状态:压 强为P O 、体积为V +nΔV;打气后容器中气体的状态为末状态:压强为P n 、体积 为V .由于整个过程中气体质量不变、温度不变, 由玻意耳定律得: P O (V +nΔV)=P n V ∴P n= P O(V0+nΔV)/ V0 [例二]用容积为ΔV的活塞式抽气机对容积为V O 的 容器中的气体抽气、设容器中原来气体压强为P , 抽气过程中气体温度不变.求抽气机的活塞抽动n 次后,容器中剩余气体的压强P n 为多大? [解答]如图是活塞抽气机示意图,当活塞上提抽第一次气,容器中 气体压强为P 1 ,根据玻意耳定律得: P 1(V +nΔV)=P V P 1=P V /(V +nΔV) 当活塞下压,阀门a关闭,b打开,抽气机气缸中ΔV体积的气体排出.活塞第二次上提(即抽第二次气),容器中气体压强降为P 2 .根据玻意耳定律得: P 2(V +nΔV)=P 1 V P 2=P 1 V /(V +nΔV)= P [V /(V +nΔV)]2 抽第n次气后,容器中气体压强降为: P n=P0[V0/(V0+nΔV)]n 打气和抽气不是互为逆过程,气体的分装与打气有时可视为互为逆过程.气体的分装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将大容器中的高压气体同时分装到各个小容器中,分装后各个小容器内气体的状态完全相同,这种情况实质上是打气的逆过程,每个小容器内的气体相当于打气筒内每次打进的气体,大容器中剩下的气体相当于打气前容器中的原有气体.另一种是逐个分装,每个小容器中所装气体的压强依次减小,事实上,逐个分装的方法与从大容器中抽气的过程很相似,其解答过程可参照抽气的原理. [例三]钢筒容积20升,贮有10个大气压的氧气,今用5升真空小瓶取用,直到钢筒中氧气压强降为2个大气压为止,设取用过程中温度不变,小瓶可耐10个大气压.(l)若用多个5升真空小瓶同时分装,可装多少瓶?(2)若用5升真空小瓶依次取用,可装多少瓶?

9.3 大气压强(第1课时)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压强 9.3 大气压强(第1课时)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检验大气压的存在。 2.能简单描述托里拆利实验,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量级,能说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3.能说出液体沸点跟气压的关系。 二.知识点梳理 1.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实验。 2.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空气受的作用,又具有性,因此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精测大气压数值的实验—— 实验 4.大气压强:p===Pa 5.测量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分别是(1)气压计,(2)气压计。三.中考考点 知识点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1.空气由于受重力作用并具有,因而产生大气压强。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2.小明取两个挂东西的小吸盘,按图对接,挤出吸盘内部的空气,然后拉开吸盘.拉开吸盘需要用较大的力,这说明了的存在。 2题图3题图 3.如图所示,用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倒置过来,纸片不掉下来的主要原因是()A.纸片有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B.液体压强的作用 C.纸片重力很小,被水粘住了D.大气压强的作用 4.晓明用塑料管可以把盒中的牛奶吸到嘴里,这是由于() A.晓明对牛奶产生吸引力的作用B.吸管本身有吸牛奶的作用 C.大气压作用在牛奶液面上的结果D.牛奶压力的作用 知识点二:大气压的测量 5.在做托里拆利实验中,要用1米长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灌注水银,然后用食指堵住开口的一端,再把管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如图所示。 (1)管中灌满水银的目的是; 若未灌满水银,就会使测量值实际大气压值。(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实验时,如果把玻璃管倾斜,水银柱的长度将(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水银槽底部的压强将(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天津津英中学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综合(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日常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包饺子时捏出漂亮的花边,是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 B.推门时离门轴越近,用力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C.铅垂线的应用原理是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D.飞机的升力是因为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C 解析:C 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所以包饺子时用力可以捏出漂亮的花边。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推门时离门轴越近,用较大的力才能将门推动,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铅垂线就是利用此特点工作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D.机翼模型上下不对称,在相同的时间内,上面的路程长,流速快,压强小;下面的路程短,流速慢,压强大,在机翼的上下表面形成一个压强差,这个压强差产生升力。故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压力相同,接触面积越大,压强越大 B.同一液体,深度相同时,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C.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D.托里拆利实验测量了大气压强的大小A 解析:A 【分析】 (1)根据 F p S =分析受力面积和压强的关系; (2)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知道: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并且相等; (3)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实验是由德国马德堡市的市长、学者奥托•格里克完成的; (4)托里拆利最早完成了测量大气压值的实验。 A.由图可知,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左边手指与铅笔的接触面积大,由 F p S =可知, 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据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可知,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1654年时,当时的马德堡市长奥托•格里克最早用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称为马德堡半球实验,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科学家托里拆利最早完成了测量大气压值的实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些北方城市常常在大雪后将煤渣撒在结冰的路面上,是利用增大接触面积来增大摩擦 B.自行车前轮胎的花纹是横纹,是为了减小有害摩擦;后轮胎的花纹是竖纹,是为了增大有益摩擦 C.某卫生间的地漏结构如图所示,存水杯与下水管连接。这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防止下水管中的“异味”通过地漏进入室内,从而达到密封的效果 D.破窗锤的尖端做成圆锥形,是为了增大接触点对玻璃的压力C 解析:C 【分析】 考查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连通器的原理、增大压强的方法 A.有些北方城市常常在大雪后将煤渣撒在结冰的路面上,是利用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

海南三亚市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综合(专题培优)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以下四个关于“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现象中,压强p1、p2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p1

D .破窗锤的尖端做成圆锥形,是为了增大接触点对玻璃的压力C 解析:C 【分析】 考查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连通器的原理、增大压强的方法 A .有些北方城市常常在大雪后将煤渣撒在结冰的路面上,是利用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A 错误; B .自行车前轮胎的花纹是竖纹,是为了减小有害摩擦;后轮胎的花纹是横纹,是为了增大有益摩擦,故B 错误; C .某卫生间的地漏结构如图所示,存水杯与下水管连接。这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防止下水管中的“异味”通过地漏进入室内,从而达到密封的效果,故C 正确; D .破窗锤的尖端做成圆锥形,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接触点对玻璃的压强,故D 错误。 故选C 。 3.一场大雪过后,在公路雪地上行驶的小汽车,车后部常常会有雪附着在上面,对于这种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汽车与空气摩擦而吸住雪. B .车上原来有雪. C .司机为了保持车体干净而故意做的. D .汽车行驶时,车体两边的空气流速较大,是气压差的作用把雪掀起附着在上面的.D 解析:D 【解析】 本题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解答,小汽车外型是流线型,类似于飞机机翼,当汽车行驶时,相同时间内,空气经过小汽车后部,流速大,压强小,雪在压力差下就会附在上面. 故选D . 4.练太极拳是很好的强身健体运动。图甲姿势换成图乙姿势时,人对水平地面的( ) A .压力变大,压强不变 B .压力变大,压强变大 C .压力不变,压强变大 D .压力不变,压强变小C 解析:C 甲乙两图,人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 F F G ==甲乙 甲图是双脚着地站立,乙图是单脚着地站立,地面受力面积S S >甲乙,F p S =对地面的压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压强》检测(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等高的实心圆柱体A、B并排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则A、B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A.8∶1 B.4∶1 C.4∶3 D.2∶1 2.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下列生活中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运动员跑到终点后不能马上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B.磁悬浮列车是通过使接触面分离的方法来减小摩擦的 C.水坝修建为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D.珠穆朗玛峰顶的大气压强比昆明市地面的大气压强大 3.如图所示是舌尖上的美食﹣﹣运城油酥烧饼,从揉面团到压成面饼的制作过程,面团变成面饼后对水平面的() A.压力变小B.压力变大C.压强变小D.压强变大 4.关于大气压强,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水的沸点随大气压强升高而升高 B.马德堡半球实验证实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C.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数值等于高度差为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D.当玻璃管倾斜时,水银柱的高度与长度都会变长 5.小军喜欢学物理,又爱动手动脑,经常利用身边的生活用品做实验。下面是他做的几个小实验,其中不是揭示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是() A.两纸间吹气

B.嘴唇帖纸条吹气 C.吸管喝水 D.漏斗吹乒乓球 6.下列实例中没有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 A.用塑料吸盘挂物体B.用注射器吸药液 C.下水道U型的反水弯D.用吸管吸饮料 7.如图所示,将未装满水且密闭的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立放置。下列对这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正立放置时水对瓶底的压强大 B.倒立放置时水对瓶盖的压强大 C.正立放置时水瓶对桌面的压力大 D.倒立放置时水瓶对桌面的压力大 8.如图所示,对着两张平行自由下垂的纸中间吹气,两张纸会靠在一起,下列现象中与上述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9.3大气压强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9.3大气压强同 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15道) 1、 下列现象中(下图),不是由于大气压强作用产生的是 A.开动抽气机抽出广口瓶中的空气,瓶中气球变大 B.在玻璃杯里装满水后用纸片将口盖住,用手按住纸片把杯子倒过来放开手,水流不出来 C.喝饮料时用吸管就能把杯中的饮料"吸"上来 D.两艘船并排前进,在航行时常会不由自主的碰在一起 2、吸盘式挂衣钩能紧贴在玻璃板、油漆过的木板或墙壁的瓷砖上,但不能紧贴在粗糙的水泥墙壁上。其原因是()。 A.粗糙的水泥墙壁没有粘性 B.墙壁粗糙,凹凸不平,吸盘与它的实际接触面小 C.墙壁粗糙时,吸盘与墙壁间有缝隙,漏气 3、在标准大气压下,大气压对你的一只大拇指指甲表面的压力大约是() A. 1N B. 10N C. 100N D. 1000N 4、(10·绵阳)我们使用的物理教科书(16开本)的封面所受到的大气压力最接近下列数值中的 A.50N B.500N C.5000N D.50000N 5、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甲图试管内水沸腾后,撤掉酒精灯,向外拉动注射器活塞,水又沸腾了,说明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 B.乙图中吸盘能将物体挂在墙上不掉下来,是因为重力与大气压力彼此平衡 C.丙图所示的托里拆利实验中,若有空气进入玻璃管内,则测出的大气压强值比实际值偏小 D.丁图提供的信息说明大气压强是天气预报的重要气象要素之一 6、在制糖工业中常用沸腾的方法较快地除去糖汁中的水分。为了使糖汁在沸腾时不致因温度过高而变质,沸腾时的温度要低于100℃。可行的做法是() A.缩短加热时间 B.使容器内的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 C.降低炉火的温度 D.将糖汁密封在高压容器内加热 7、自来水笔吸墨水时,只要按几下弹簧片,墨水就进入橡皮管里了,这是由于() A.弹簧片作用使墨水进入橡皮管B.手的压力使墨水进入管 C.橡皮管的吸力使墨水进入管D.大气压作用使墨水进入橡皮管 8、下面事例中属于利用大气压的是() A.用离心式抽水机把深井中的水抽上来 B.在茶壶盖上作了一个小孔 C.帕斯卡用几杯水就撑裂了木桶 D.吸盘吸玻璃 9、 如图所示,在两根平行的木棒上平放着两个乒乓球,两个乒乓球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当向两个乒乓球中间的间隙吹气时,乒乓球将

浙江省杭州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9.3《大气压强》知识点巩固

浙江省杭州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9.3《大气压强》知识点巩固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大气压的存在 (共6题;共12分) 1. (2分)(2020·烟台模拟) 关于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大 B . 最早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科学家是马德堡 C . 菜刀磨得很锋利是为了减小压强 D . 拦河大坝建成上窄下宽,是由于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 (2分)下列各现象中,与大气压强无关的是() A . 压路机压路 B . 吸管吸饮料 C . 抽水机抽水 D . 钢笔吸墨水 3. (2分)(2019·昆山模拟) 小明同学全家到西藏去旅游,到达拉萨后发现带去的密封很好的袋装方便面内部气体膨胀了很多,这是因为小明家所在地的大气压比拉萨的大气压________,与膨胀前相比,这包方便面的质量________(最后一空选填“变小”“不变”“变大”). 4. (1分)(2017·营口模拟) 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图(a)所示的装置是利用________原理工作的;如图(b)是利用了________的知识.如图(c)所示的仪器是利用________原理来测量液体密度大小. 5. (3分)(2020·安徽模拟) 如图所示是一款集自动清洁技术和人性智能设计于一体的地面清洁机器人,它工作时内部的电动机带动风扇转动把尘盒内的空气排除,利用________的作用将垃圾吸入尘盒内。 6. (2分)(2020·龙湖模拟) 小红发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用具的使用方法是“按压式的”。如图甲所示,小红将一支内有弹簧的圆珠笔向下按压,放手后笔会向上弹起一定高度。为了研究方便,把笔简化为外壳、内芯和轻质弹簧三部分。弹跳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如图乙所示:

专题3.3 大气压强(解析版)2020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同步精品测试卷

专题3.3 大气压强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19春•河南月考)下列四幅图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A.吸盘式挂钩B.用吸管吸饮料 C.瓶吞鸡蛋D.帕斯卡裂桶实验 【分析】要解决此题,首先要对大气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将大气压与水的压强区别开来。 【解答】解:A、吸盘放在墙上后,用力挤压,排出一定的气体,吸盘内的气体质量一定,当吸盘恢复原状时,体积增大,内部气压减小,外部大气压不变,外部压强大于内部压强,受力面积相同,外部压力大于内部压力,压住吸盘,使它牢牢的固定在墙上,故A不合题意。 B、当用口吸吸管时,口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大气压压着汽水进入口中,故B不合题意。 C、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鸡蛋被压入瓶中,故C不合题意 D、帕斯卡裂桶实验,是因为受到液体压强的缘故,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2019•崇明区二模)下列最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A.马德堡半球实验B.托里拆利实验 C.热气球升空实验D.离心式水泵抽水 【分析】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托里拆利实验准确测量大气压的大小。 【解答】解: A、马德堡半球内抽成真空,两个半球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八对马费了很大的力才拉开两个半球,这个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并且大气压很大。 B、托里拆利实验,准确地测出了大气压的值,能够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C、热气球是利用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使浮力大于重力而升空,与大气压没有关系; D、离心式水泵抽水时,抽水机是先将泵内的空气排出,此时泵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大气压将水压出,利用了大气压,能够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综合分析:此题是最能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3.(2019春•龙岩月考)下列现象中,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A.用吸管能从汽水瓶中把汽水吸入口中 B.茶壶的壶嘴和壶身要大致等高 C.用抽气机抽出灯泡中的空气 D.医生推针管里的活塞,将药液注入病人体内 【分析】生活中很多现象的工作原理都利用了大气压强,抽气机、吸管、茶壶、针管等都可能利用到大气压,但是否能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却要具体分析它的工作过程才行。 【解答】解: A、用吸管能从汽水瓶中把汽水吸入口中,靠的是大气压,故A符合题意; B、茶壶的壶嘴与壶身要大致等高,是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不能说明大气压的存在,故B不符合题意; C、用抽气机抽出灯泡里的空气这种现象是利用气压差,抽气机在高速旋转时空气流速很大,气压则变得很小,在灯泡外制造了一个低压区,使其被抽空,与大气压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医生推针管里的活塞,将药液注入病人体内,不是利用大气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2019•邛崃市模拟)关于本题图中所示的四种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此图为使杠杆水平平衡,可将平衡螺母向左调 B.此图托里拆利实验的玻璃管倾斜放置时,管内的水银柱高度仍为760mm C.此图铅块紧压在一起后能吊住重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第3节:大气压强(含答案)(精品推荐)

带色的水 带色的水 第九章 第3节:大气压强 一、选择题 1.(12广西玉林)下列事例中,利用大气压作用的是C A .水往低处流 B .医生用针筒把药水推入病人肌肉中 C .用吸管吸饮料 D .深水潜水员要穿特制的抗压潜水服 2.(12柳州)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利用大气压强的是C 3.(12三明)下列实例中,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C A .弹簧测力计 B .船闸 C .吸盘式挂衣钩 D .密度计 4.(12齐齐哈尔)下图中主要利用了大气压强的事例是D 5.(12赤峰)如图所示是课本中展示的自制实验器材,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A A .甲是气压计,乙是温度计 B .甲是气压计,乙是气压计 C .甲是温度计,乙是温度计 D .甲是温度计,乙是气压计 6.(12岳阳)宋代文豪范成大到峨眉山旅游时,发现在山顶“煮米 不成饭”,这是由于山顶D A .气压大沸点高 B .气压大沸点低 C .气压小沸点高 D .气压小沸点低 7.(12是单独飘落而是和硬币贴在一起下落.使纸片跟硬币贴在一起的力是A .重力 B .分子间引力 C .电荷间引力 D .大气压力 D 、拦河坝被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形状 A 、啄木鸟用细且硬 的尖嘴插入树皮 B 、骆驼有宽大脚掌,不会深陷入沙地 C 、用吸管将饮料吸到嘴里 A .热水中的塑料袋在膨胀 B .上升的热气球 C .风吹风车转动 D .用吸管吸饮料

甲 乙 8.(12常州)20世纪60年代,为控制疟疾疫情,屠呦呦尝试用加热青蒿水溶液的方法使其 沸腾,从而去除水分以提取药物,但提取效果并不理想.她猜想: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药物被破坏掉了.对此,可采用的方法是C A .用微火加热使溶液慢慢沸腾 B .用旺火加热缩短沸腾的时间 C .减小容器内的气压 D .增大容器内的气压 9.(12常德)青藏铁路建成后,乘高原列车去西藏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与普通列车相比,高 原列车内还配有供氧系统和医疗应急系统,这样做是因为高原上A A .大气压强小,空气中含氧量小 B .大气压强大,空气中含氧量大 C .大气压强小,空气中含氧量大 D .大气压强大,空气中含氧量小 10.(12茂名)如图所示是测量大气压强的装置,玻璃管长约1m ,槽内装有水银。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D A .此装置是一个连通器 B .第一次利用此装置测出大气压强的科学家是帕斯卡 C .玻璃管竖直放置时测出的大气压强一定为76cm 汞柱高 D .将此装置从山脚移到山顶,管内外汞液面高度差减小 11.(12能高于盆内水面,主要是由于D A .瓶的支持力的作用 B .瓶的重力作用 C .水的浮力作用 D .大气压的作用 12.(12铜仁)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吸盘都保持静止,但所挂钩码 已是吸盘所能提起的最大重物。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 .甲图中大气对吸盘的压力等于砝钩的重力 B .乙图中大气对下面吸盘的压力等于钩砝的重力的1/2 C .利用甲图的实验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 D .利用乙图的实验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 13.(12广州)下表为不同气压下水的沸点 A .可达100℃ B .可达117℃ C .可达121℃ D .取决于加热时间 14.(12潍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 .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这是一种升华现象 B .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C .利用干冰人工增雨,是因为干冰能迅速升华放热 D .高压锅能很快煮熟饭菜,最主要的原因是增大了锅内的压强,提高了水的沸点 15.(12本溪)下面事例中不属于利用大气压的是C A .用离心式抽水机把深井中的水抽上来 B .在茶壶盖上开了一个小孔 C .帕斯卡用几杯水就撑裂了木桶 D .吸盘吸玻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