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艺录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论
论诗注引文:
“引后人诗作注,尤不合义法。
”因为作者写诗时,有时用典故,其中有引用前人诗句,从前人诗句中有所触发。
引前人诗句,可以从诗句中领会作者情思,故引前人句作注是必要的。
论注诗要识作者手眼:
即要识得作者的技巧。
如黄庭坚诗:“小雨藏山客坐久”。
“雨藏山”好像雨是有知的,可藏物,为拟人手法。
又如黄庭坚诗“万籁参差写明月”。
在这里要了解作者的心情,所以用王羲之兰亭诗,“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亲。
”来注,写出了作者以群籁为适我相亲,表达喜爱群籁的心情,这样的注与作者的心情有关,是好的。
“万籁参差”是写声,“写明月”是写影。
“写明月”是写于明月的意思,即月亮把竹影写在地上,也是拟人化的手法。
“参差”既是声的参差,即“群籁参差”,也是影的参差,即“林影参差”。
这样细致的分析,才能识得作者的心眼,认得作者的技巧和心情。
理趣和理语解:
诗贵有理趣,不贵有理语。
理语是在诗中说理,是抽象的。
如王摩诘之“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
而理趣则是通过形象来表达含蓄的道理,是有趣味的,有诗意的。
如王维之“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元好问评苏诗:
王遗山:“俳谐怒骂岂宜时”;山谷《答洪驹父》所谓:“东坡文章短处在好骂”;《遗山文集∙东坡诗雅引》曰:“杂体愈备,则去风雅愈远。
”故元好问认为:“俳谐怒骂”不宜入詩,入詩则有失雅正。
遗山云:“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放苏诗百态新。
”此知遗山是反对“新”的。
所谓的苏诗“百态新”,即《后山诗话》说的“苏子瞻以新”。
即认为苏子瞻的“新”有失雅正,即“不能近古”。
而遗山《论诗》又说“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即是夸赞谢灵运“池塘生春草”之句的新巧。
那为何又反对苏诗“百态新”的呢?
“池塘生春草”之句新而自然,不失雅正,故能得到遗山赞赏,而所谓的“苏诗百态新”应是“俳谐怒骂”一类的诗句。
如:他称赞陶潜诗为“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此“新”则是自然和性情
的纯真结合,所以是好的。
如此看来,苏诗除了“俳谐怒骂”一类的文章外,还有很多纯真自然的好诗,都应归到遗山所赞赏的“新”中去。
婉曲和理趣解:
“夫言情写景。
贵有余不尽。
然所谓有余不尽,如万绿丛中之著点红,作者举一隅而读者以三隅反,见点红而知嫣红姹紫正无限在。
其所言者情也,所写者景也。
所言之不足,写之不尽,而余味深蕴者,亦情也、景也。
”
折柳解:
“古有折柳送行之俗,历世习知。
杨升庵《折杨柳》一诗咏此,圆转流亮,尤推绝唱,所谓:“垂杨垂柳绾芳年,飞絮飞花媚远天。
别离河上与江上,抛掷桥边与路边。
”钱先生说折柳送别有两种:这是送别时折柳送行。
还有一种是“欲折长条寄远行,想到君边已憔悴。
”
想与因的结合解:
《山谷内集∙六月十七日昼寝》云:“红尘席帽乌靴里,想见沧州白鸟双。
马吃枯萁喧午枕,梦成风雨浪翻江。
”
钱先生指出“第一句言昼寝苦暑,因此想凉,于是想到沧州的凉快,那里水上成双的白鸟。
再讲“因”:因马吃枯萁喧午枕,就造成想与因的结合而成梦,于是有了“梦成风雨浪翻江。
”风雨浪翻的声音是由马吃枯萁所造成。
就“江”来说,是由想见而来。
再如李义山的《柳》:“柳映江潭底有情,望中频遣客心惊。
巴雷隐隐千山外,更作章台走马声。
”巴山羁客,怅念长安游冶,故闻雷而触类兴怀,听作章台走马。
想的是“望中频遣客心惊。
”从作客到想望长安。
因是巴雷隐隐,由雷声引出长安章台走马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