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芯平菇种植技术

合集下载

玉米芯栽蘑菇的方法

玉米芯栽蘑菇的方法

玉米芯栽蘑菇的方法玉米芯用来栽蘑菇呀,那可真是个超棒的主意呢!先说说步骤吧。

第一步,得把玉米芯收集起来,这玉米芯就像是蘑菇的小床呀。

要挑那些没有发霉、比较完整的玉米芯哦。

收集好了之后呢,把玉米芯粉碎成小段,大概像小指头那么长就挺好的。

这就好比给蘑菇准备了一个个小积木块。

然后把粉碎好的玉米芯放在水里浸泡,浸泡多久呢?大概24小时就够啦。

这浸泡就像给玉米芯洗个舒服的澡,让它喝饱水。

浸泡完之后,把水沥干,加入一些石灰粉,石灰粉的量大概是玉米芯重量的5%左右。

这石灰粉就像是玉米芯的小保镖,能让一些不好的病菌远离呢。

接着把玉米芯装到袋子或者专门的容器里,压实一点。

再把蘑菇的菌种撒进去,就像给玉米芯这个小床铺上软软的被子。

最后把容器放到一个比较阴暗、温度合适的地方,一般15 - 25摄氏度就很棒啦。

注意事项可不能忘呀。

在挑选玉米芯的时候,要是有那种烂掉的或者有虫子咬过的部分,一定要去掉。

不然就像把病菌请到蘑菇家里做客一样,那可不好啦。

石灰粉的量也得控制好,放多了就像给蘑菇吃了太多辣,它可受不了。

还有温度哦,如果温度太高,就像把蘑菇放在火炉旁边,它会被热死的;温度太低呢,就像把蘑菇丢在冰窖里,它也长不好。

那这个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怎么样呢?其实只要按照步骤来,安全性是挺高的。

玉米芯本身是天然的材料,不会像有些化学物质那样对人或者环境有危害。

稳定性也不错呢,只要温度、湿度等条件保持好,蘑菇就会像听话的小娃娃一样慢慢长大。

这就好比你照顾一盆花,只要浇水施肥合适,花就会茁壮成长。

它的应用场景可多啦。

对于一些农村家庭来说,玉米芯到处都是,用它来栽蘑菇就像变魔术一样,把废弃物变成了美味。

在一些小型的蘑菇种植场,玉米芯也是一种很经济的栽培材料。

它的优势可太明显了,成本低呀,就像捡到了便宜一样。

而且玉米芯的透气性很好,就像给蘑菇盖了一间通风良好的小房子,蘑菇住着可舒服了。

举个实际案例吧。

有个小村庄,以前玉米芯都是扔掉或者当柴火烧。

玉米芯种植蘑菇的方法

玉米芯种植蘑菇的方法

玉米芯种植蘑菇的方法一、引言玉米芯种植蘑菇是一种利用废弃的玉米芯作为基质来培育蘑菇的种植方法。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还可以获得高产、高效的蘑菇种植结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玉米芯种植蘑菇的方法和步骤。

二、准备工作1. 选购优质的玉米芯:选择新鲜、无霉变、无害虫的玉米芯作为种植材料,确保蘑菇的生长环境良好。

2. 材料消毒:将玉米芯放入热水中浸泡30分钟,然后捞出晾干,以消除可能存在的病菌和杂质。

三、培养基的制备1. 玉米芯的破碎:将晾干的玉米芯放入破碎机中进行破碎,破碎成0.5-1cm左右的颗粒。

2. 混合配比:将破碎玉米芯与蘑菇菌种和适量的水进行均匀混合,使得玉米芯充分吸水。

3. 培养基装入容器:将混合好的培养基均匀地放入培养容器中,压实。

四、接种菌种1. 菌种的选择:根据种植蘑菇的需求,选择适合的蘑菇菌种进行接种。

常见的有平菇、香菇等。

2. 菌种的接种:将选好的蘑菇菌种均匀地撒在培养基表面,然后轻轻将菌种压入培养基中。

五、培养过程管理1. 温度控制:在培养室中保持适宜的温度,一般在20-25摄氏度之间。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蘑菇的生长。

2. 光照管理:蘑菇的生长需要一定的光照,但过强的光照会影响菌丝的生长。

可以通过遮光网或调节光照时间来控制光照强度。

3. 通风管理:保持适度的通风可以增加氧气供应,促进蘑菇的生长。

但过强的风力会使菌丝干燥,影响蘑菇的产量。

4. 湿度管理:保持适宜的湿度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和蘑菇的形成。

可以通过喷水、湿帘等方式来增加湿度。

5.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菌床是否有病虫害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证蘑菇的健康生长。

六、蘑菇的收获与保存1. 生长周期:蘑菇的生长周期一般为20-30天,根据不同的蘑菇种类会有所差异。

2. 收获时机:在蘑菇的菌盖完全展开但菌褶尚未散开时,即可进行采摘。

3. 保存方法:采摘后的蘑菇要及时清洗干净,晾干后储存在低温、通风干燥的环境中,以延长蘑菇的保鲜期。

玉米芯栽培平菇技术 - 蘑菇种植技术

玉米芯栽培平菇技术 - 蘑菇种植技术

玉米芯栽培平菇技术-蘑菇种植技术近年来,随着棉壳价格的上涨,越来越多的菇农采用玉米芯种植平菇。

因玉米芯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糖分。

多种微量元素及纤维素,是很好的平菇栽培原材料。

它能就地取材,成本低,变废为宝。

一、培养料配方1.玉米芯(新玉米轴粉碎成黄豆大)88%、草木灰1%、石膏粉1%、石灰粉1%、新麦麸皮8%、磷肥1%。

2.玉米芯97%、石膏粉2%、磷肥1%。

3.玉米芯87%、阔叶木屑10%、石膏粉1%、石灰粉1%、磷肥1%。

二、制栽培种的时间安排一般低温型的2028、2027等平菇菌种7月份制母种。

8月份制原种。

9~10月制栽培种。

11~12月规模生产菌棒、春节前后上市。

三、建堆发酵玉米芯将玉米芯等原料按配比拌料后使含水量达到60%,pH值5.5~6.5,建堆一般宽1.5~1.8米,高1~1.5米,堆长随地势而定,堆料地面上垫麻袋片或草帘,建堆后用2米长,直径5厘米光滑木棍扎空通氧,孔深1~1.5米,孔距相间30~40厘米,料上盖湿麻片或草帘。

料温升到60℃,保持18小时,倒堆使发酵料上下倒人中间,外倒内,继续按第一次发酵的办法管理。

发酵合格的料,不黏,深褐色,有香甜气。

四、装袋与接菌温室栽培平菇应选低温型的品种,菌种应菌丝浓密,洁白粗壮,无杂菌斑,无拮抗线,打开菌袋前具有平菇气味,没有平菇原基。

菌龄不超60天,栽培袋子应选择抗涨强度大,低温时柔韧性好的低压聚烯塑料筒,剪裁长20~45厘米,宽22厘米。

一头用尼龙绳扎紧。

在袋内的一端撒一层灭好菌的平菇菌块,向平菇菌上装1/3料温20℃以下的玉米芯发酵料,再装平菇菌块再装料,边装边稍压实,装至距袋口8~10厘米,撒平菇菌块扎口,标准:袋装干料1千克左右,用菌量为15%左右,三层料,四层菌,袋松紧适度。

用直径0.8厘米、长80厘米一头尖光滑直木棍,通过接菌处,莫穿透栽培袋。

()有利增氧,依次装袋。

如发现袋子有破处及时用胶纸封严,以防空气间杂菌侵入,造成棒污染。

【详细讲解】玉米芯栽培平菇管理技术

【详细讲解】玉米芯栽培平菇管理技术

【详细讲解】玉米芯栽培平菇管理技术用玉米芯种平菇生产技术在我国已大面积推广有十几年了,大多以发酵料栽培模式为主,原料来源丰富,技术简单,投资少、见效快,收益明显,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农产品下脚料的转化,现将主要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培养基配方玉米芯100斤、麸子20斤、石灰粉4斤、石膏粉2斤、磷肥1.5斤、含量50%多菌灵1克、克霉灵1克,水适量。

二、培养料发酵首先将玉米芯和石灰粉、石膏粉2斤,磷肥1.5斤,加水拌匀后堆在铺有薄膜的地面上预湿(多菌灵和克霉灵和麸子单独加水预湿堆放)。

将其他辅料全部加入(抑菌剂暂时不用)并一次性补足水分,以后不再加水,料堆高1米、宽1.8—2米,长度不限,每堆干料不少于1500公斤。

每隔30厘米打一个直径10厘米的通气孔,当料温达到65—70℃时保持24小时,进行第一次翻堆。

翻堆时要注意将外面和底层物料翻至堆中。

首次翻堆后,物料温度会迅速升高,最高可达75℃,稳定在65℃左右,此时物料中的微生物繁殖达到高峰,物料的颜色、气味及其他性状加剧改变,必要时可在料堆上重复打孔,以增强物料内的供氧量。

当物料颜色变为红褐色,料堆表面布满白色菌丝,物料散发出的氨味逐渐减少时,即可进行第二次翻堆,翻堆次数2次。

三、装袋接种发酵好的培养基为红褐色,气味芳香,无氨味,培养基中布满有益的放线菌,不粘手,手感柔软,富有弹性,此时,加入抑菌剂即可装袋播种,用玉米芯种平菇,选择专用驯化玉米芯,平菇菌种新选1号。

四、管理技术1.发菌管理:将接好种的菌袋在培养室成批平放摆好,一般3-5层高,每行间距离50-60厘米。

在码好的菌袋中间放一支温度计供检测温度。

发菌室保持黑暗,每天通风一次,约40分钟,室温以15-20℃为宜,超过28℃立即开窗降温,培养7天左右要翻堆互换位置。

7天左右要消毒一次。

2.出菇管理:菌丝长满袋,用手触摸菌袋,硬挺、结实、有弹性,菌袋表面聚集有黄色小水珠,表明已达生理成熟,可搬进出菇室催菇。

用玉米芯种蘑菇的方法

用玉米芯种蘑菇的方法

用玉米芯种蘑菇的方法
种植玉米芯的蘑菇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1. 准备玉米芯:选择新鲜、无病虫害的玉米芯。

清洗干净并晾干。

2. 消毒处理:将玉米芯放入开水中煮沸1-2分钟,然后将其取出并晾干。

3. 添加菌种:将蘑菇菌种涂抹在玉米芯表面,确保每个玉米芯都均匀涂抹。

4. 培养环境:将处理好的玉米芯放入装有有机物的透气袋或塑料袋中。

确保透气性良好,并紧密封口。

5. 培养温度:将透气袋或塑料袋放置在适宜的温度下(通常为15-25摄氏度)进行培养。

蘑菇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湿度和光线,可以选择在暗处培养或在部分日光照射下。

6. 日常管理:保持培养环境湿润,每天适量喷水保持湿度。

定期将袋子翻转,避免菌丝扎根固定在袋底。

同时,避免有害昆虫入侵。

7. 果实收获:大约经过2-3周,玉米芯上会长出蘑菇。

当蘑菇头发育完全,帽边开始展开时,可以进行收获。

需要注意的是,玉米芯种植蘑菇的成功与培养环境、管理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进行种植之前,最好详细了解所种蘑菇的生态特点和种植要求,以提高种植成功率。

玉米芯发酵平菇种植技术

玉米芯发酵平菇种植技术

玉米芯发酵平菇种植技术玉米芯发酵平菇种植是一种使平菇高产的种植方式,那么玉米芯发酵平菇的种植技术你们知道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玉米芯发酵平菇种植技术,希望对您有用。

玉米芯发酵平菇种植技术1.栽培设施本文介绍的平菇栽培以拱形大棚为主,大棚东西走向效果好。

每个大棚长40余米、宽9米,棚内面积在360平方米左右。

大棚中间高2.3米、边墙高1.0米,上用竹竿做支撑,竹竿上覆塑料薄膜,薄膜上面覆盖草苫。

在低温季节可以间隔拉开草苫透光增温,提高棚内温度,还便于通风。

南北两面侧墙每隔0.5米开20cm×20cm的通风窗。

每个大棚可以放26cm×55cm的菌袋1万余个。

2.栽培季节平菇栽培主要在秋季。

分早秋和晚秋栽培,早秋栽培在8月底发酵装袋。

晚秋栽培一般在10月上旬发酵制袋。

早秋栽培气温高、菌丝生长快,出菇早,产量低,但菇价较高,能取得较好的栽培效益。

晚秋栽培菌袋成功率高、菇质较好。

3.培养料配方常用的培养料配方为玉米芯89%、尿素2%、钙镁磷肥4%、石灰5%,水适量。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对玉米芯发酵料栽培平菇培养料配方进行了研究,改进配方为玉米芯92.5%、尿素1.5%、磷酸二铵1%、石灰5%,水适量。

这个配方具有发酵方便、出菇整齐的特点。

研究还发现,在玉米芯中添加30%的棉籽壳可以降低污染率、提高栽培产量。

4.玉米芯处理选择无霉变、无虫害的玉米芯。

玉米芯要粉碎后使用,一般用粉碎机粉碎成直径0.4-1cm左右的颗粒。

5.培养料发酵培养料发酵质量是决定平菇发酵料栽培成败和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

按照配方准备各种原料,先将玉米芯预湿至无白芯,然后加入辅料混拌均匀,建堆发酵。

将料堆成高0.8-1m、长、宽根据场地而定的料堆,每隔30cm左右,用直径10cm木棍打直通地面的通气孔,以利通气。

待堆温中上层温度升到65℃维持24小时后翻堆,翻堆时将外面的料翻到中间,中间的料翻到外面,整理好料堆打通气孔后继续发酵,当料堆中心温度再次升到65℃维持24h时再翻堆。

玉米芯袋栽高产技术

玉米芯袋栽高产技术

玉米芯袋栽平菇高产技术用玉米芯栽培平菇,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省时省工。

我们经过几年的大面积实践,总结了一套高产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一、栽培季节的选择目前的平菇栽培以自然季节为主市场量时多时少,以当地生产为例,早秋市场价4~5元/kg,秋冬季则0.8~1.2元/kg,虽然大部分群众还不能全年产业化规模生产,但利用自然条件适当提前和延后栽培还是可行的,无非是适当贮藏一段时间原料。

所以不能把栽培时间全集中在原料下来这段时间(当地以玉米芯为主要原料,栽培时间大部分集中在10月份)。

实际通过加强管理,8月中旬即可栽培,可持续到11月底。

二、菌种的选择菌种质量是确保高产高效的重要条件,要根据当地资源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菌种。

1.菌种的外观条外观无杂菌、虫害、菌丝洁白、浓密、粗壮且菌龄适宜,购买菌种时可选发菌一半的菌种,这时即可看出菌种外观又能自由掌握菌龄。

2.茴种的内在品质一个好的优良品种必须具备出菇温度范围广、稳产高产、菇形美观、柄短盖厚、色泽亮丽、风味独特、抗杂性强等特点。

引种时必须严格考核,做出菇试验,且不可偏听偏信。

现在媒体虚假广告泛滥成灾,夸大其词、无限吹嘘,有的为了扩大效应,不惜高价动用广播电台而更具欺骗性。

3.因时因地选菌种现在的广温型品种,宣传的出菇温度均在4~32℃之间,但各个品种的最适温度差异很大,尤其是反季节栽培,自然温度高,出菇期有时会出现30℃以上的高温,所以要根据自己的栽培时间选择菌种。

根据我们试验:8月中旬到9月中旬选江都109、华丰1号;9月下旬到10月中旬选驻9703,P50;10月下旬到11月下旬选黑平王、8801。

三、玉米芯的处理及培养基配方1.配方玉米芯80%、麦数10%、尿素1%、过磷酸钙2%~3%、石膏2%、石灰2%~3%g霉灵0.1%料水比1∶1.6~1.8。

2.拌料方法采取通氧发酵法,按50kg玉米芯加水85kg。

先将石灰、石膏兑入水中混匀加入玉米芯,不能让水流走。

玉米芯栽培平菇技术

玉米芯栽培平菇技术

玉米芯栽培平菇技术玉米芯栽培平菇技术一、怎样用玉米芯栽培平菇据测算,每百公斤玉米芯可产鲜平菇100-150公斤,生物转化率150%-250%。

选料与加工。

选当年新鲜且无霉变的玉米芯,放在阳光下曝晒2-3天,粉碎成玉米粒大小,不需过筛。

1、培养料配制(1)参考配方玉米芯79%、豆秸15%、石灰4%、石膏1%、过磷酸钙1%、尿素0.3%。

配制方法:首先把石灰和尿素在水中溶解,再拌入料内,水料比1∶1,料翻拌均匀后,堆闷2小时。

(2)堆料发酵在地上铺塑料薄膜,堆成宽1.5米、高1米、长度不限的堆,从堆顶部随机向下打几个穿底洞,然后盖上塑膜或草帘堆积发酵,1天后测堆温,若达60℃以上,保持6小时翻堆,将外料翻到内,内料翻到外边,然后再堆积,发酵到60℃,维持12-24小时后散堆,发酵即完成。

2、装料接种平菇是一种好氧性较强的大型真菌,如果氧气不足,会造成袋内缺氧导致菌丝生长慢,易感染杂菌。

因此需要给菌丝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给菌袋大量供氧。

具体做法是:栽培袋规格为28×45厘米,采用两头出菇的方法,装4层料接5层菌种,接种量为15%~20%,边装边压实,装满扎口后,在袋表面打若干孔便于通气。

当料温降到30℃以下即可装袋,采用50×25厘米的聚乙烯筒袋,按三层料四层菌种接种法接种,即两端各一层菌种中间两层菌种,菌种量按3∶2∶2∶3接种,播种量为料重的10%-15%,把接过种的料袋扎口,向两侧、向上堆积,高度1.5-2米。

3、科学摆放菌袋袋栽平菇在温室内具有保温性能好、发菌快等特点,但若管理不当,易造成杂菌感染和烧菌。

正如菇农们说的:“能否成功在发菌,产量高低在管理。

”因此,搞好发菌期管理是取得稳产高产的重要基础。

必须把菌袋放在20~25℃,空气湿度在65%~75%的条件下发菌。

气温低时,菌袋可堆高5~7层;气温高时,可堆高两层或单个摆放。

菌袋总体积应掌握在有效空间的20%左右。

10天翻一次菌袋,翻袋时应注意把上下层翻到中间,中间的放到上下层,同时要将每个菌袋翻转180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芯平菇种植技术
1玉米芯的处理。

将玉米芯粉碎至花生粒大小,然后用3%~5%的石灰水拌料,直到拌
透拌匀,接着添加2%的过磷酸钙、2%石膏、0. 5的尿素、0.1%克霉王或其他、1%食盐,
拌匀,使料水保持在1:1~1.4。

2建堆发酵。

拌匀后堆成宽1.5~1.8米,高0.8米的长堆,堆的两边用木棍在堆肩打两排孔,孔距0.6~1米,上覆薄膜以保温,堆底留空隙,以通风。

当堆内15厘米处温度
达到65℃以上时保持一昼夜,然后翻堆,上翻下,里翻外,如此共翻3次,然后摊开散温。

3接种发菌。

选用适宜优质三级种。

出菇袋规格一般为22厘米×45~50厘米的聚乙
烯筒袋,采用三层料四层种的层播法,菌种量在15%左右。

4出菇管理。

可采用立墙或覆土栽培方法。

当采收1潮菇应及时补施营养液:5%~10%黄豆浸出液等。

一般可采收3~4潮。

生物学效率可达100%~150%。

夏季反季节种植平菇技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食用菌反季节的栽培的发展和受经济
效益的驱动,在夏季进行平菇生产成为菇农增加效益的途径之一。

但是,由于夏季温度高,病虫害严重,对缺少栽培经验的栽培户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下面把夏季种植平菇的
几个关键环节总结如下:
1选种。

这是夏季种菇的前提。

菌株要求抗高温、耐旱、耐湿、抗杂的品种。

如高平
1号、夏王40、江都71、夏优1号等。

2拌料、发醇、装袋与发菌。

配方中的辅料应少加有机氮,不能加尿素。

石灰以5%~8%为宜,并加入0.1的多菌灵或克霉王,但要注意不能与石灰同时加入,应先加入石灰粉。

含水量要比其他季节少。

发酵期适当缩短。

进行高碱处理,装袋前培养料PH保持在8以上。

栽培用的塑料袋规格要小一些。

加大播种量,增加播种层数。

装好袋后在有菌种处用
铁钉打眼,并从菌袋中间用小手指粗木棒打一孔,加快发菌速度。

发菌时加强蔽荫控温,
夜间通能风降温。

加强发菌管理,提高发菌质量与成功率。

3栽培与出菇管理。

因覆土栽培时,菌袋中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失,且土壤中病原菌及
虫口多,故一般不采用该法,通常用堆码立墙栽培。

出菇时,挽起两端菌袋,晚间定期通风,加大空气湿度和喷水量,搞好蔽荫控温,控制光线。

提前搞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发
生后,就选用不产生药害的低毒农药防治。

否则,高温环境,易产生药害。

及时采收。


持出菇场所的卫生。

1栽培季节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以冬季生产为主。

2培养料的配制
玉米芯为培养料。

2.1玉米芯处理
将玉米芯粉碎成颗粒状。

像玉米粒大小为宜。

2.2所需的原料
小灰、白灰、石膏、二铵、尿素、玉米面、50%的多菌灵。

2.3培养料的拌法及所需原料的比例
以4袋麻袋玉米芯为一组所需物质比例如下:一缸水:4kg小灰,4kg白灰,2kg石膏,0.8kg二铵0.5kg尿素,7kg玉米面,50%多菌灵100g。

边浇水,边拌均匀,拌完后堆成大堆。

2.4发酵
等待发烧后,把温度计插入堆内约50cm深时,温度达到60 ̄70℃。

2.5倒堆
温度达到60 ̄70℃时,48h倒一次,要求倒堆时,要拌匀,堆边的放在中间,中间的
放在边上。

力争整个堆发酵的程度一致,大约倒4 ̄5次。

当料的颜色接近酒糟色为好。

2.6含水量标准
当料发好时要看料的含水量大小,如含水量大,则再发一次,如料的含水量小则要适
量加水,含水量的标准为:抓一把料,用最大力攥,当手指缝有水时,即可。

否则水少。

2.7装袋
塑料袋规格:长47 ̄50cm,直径26 ̄28cm,在每个袋装上均匀的用缝纫机扎三道眼。

装袋时要装紧、装实,每袋装3 ̄4道菌,菌分布在袋的一周即可。

3接菌是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

4菌丝体阶段管理
4.1严格把握袋内温度这一关,要经常测温,如袋温度达到32℃时应立即倒袋降温,
以袋温24 ̄28℃为宜。

如袋温以免积水。

如袋温过高,在适宜温度内可2 ̄3d倒一次袋,应随时倒袋。

倒袋时应上、中、下调换,使菌丝生长各袋之间一致。

如袋内温度低于20℃时,应给室内加温。

4.2当袋内菌丝接满,即菌丝吃透营养料后,应采取温差刺激,促进菌丝的营养生长
向生殖生长转化,即促进原基的形成。

措施是夜晚创造低温环境,造成昼夜温差大,同时
保持相对湿度70% ̄80%,当袋口表面出现白色小颗粒时,应提供充足的新鲜空气。

5子实体发育阶段的管理
加强这个阶段管理是夺取早产、高产、稳产和优质的保证。

子实体阶段各个时期管理如下。

5.1桑葚期的管理
袋面有小颗粒,温差刺激,空气湿度85% ̄90%,提供一定的散射光。

5.2珊瑚期的管理
桑葚期过后2 ̄3d,进入珊瑚期,出现小而黑的菌盖,温度控制在7 ̄20℃,中午短时通风,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0% ̄95%,喷水时喷头朝上。

5.3成菇期的管理
是子实体生长最快时期,要有较高的温度以满足菇体迅速增长对水分的要求,要使湿度达到85% ̄90%,注意轻喷,勤喷,细喷,温度以8 ̄18℃为宜,提供散射光。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