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关于传统的诠释

中国文学关于传统的诠释
中国文学关于传统的诠释

关于传统的诠释

内容提要:传统和非传统的前景和命运取决于现实的认取和否定之间的活动结果。启蒙和愚昧分属传统和非传统。认取启蒙和承袭愚昧分别是两种不同的现实活动。而现实活动在形态上可分为政治、经济、社会、教育、思想、学术、舆论等方面。无论认取启蒙还是承袭愚昧都必须诉诸现实的活动才能见出胜负强弱消长的态势。这就是说,文化上的问题必须通过现实的活动才能得到解决,反之则无解决的可能性。现实的问题需借现实的活动解决之,运用文化的方法于事无补。

对于许多中外文化论者来说,传统是一个笼统而含混的概念,常被理解为同现在相对、而又对现在起作用的文化上的过去。给传统加上文化的限定词后,传统便有了概指文化上的过去的外延。也许,这种用综合的方法、以概括性面目出现的对传统一词的解说,不但无助于我们正确地把握并阐明传统所蕴涵的丰富而复杂的内涵,也会由此增加对其含义的误解。

不消说,传统是文化学的结构性内容。它可以指卡西尔所说的一些文化符号,也可以是历史学家所注目研究的对象,可能更重要的还是社会学范围内的风俗习惯、思想观念、宗教艺术之类的描述形态。它的确具有某些综合的特征,所以人们常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种领域中觅寻其迹,对它作出什么解释,并进而对它怀着什么期待。由于文化一定要借助综合才能建立起观照人类自身的结构框架,致使文化与传统有了一条相互连接的纽带。说到传统便不得不提起文化;提到文化,又不得不强调传统。当然两者之间还是有些明显的区别:传统不等于文化,传统只是文化的一个参照点,例如反传统不等于反文化。

这里要讨论的问题在于,在我们中国,特别是现代,对于那些持十分激烈的态度去反传统的人来说,反传统几乎成了反中国传统文化的同义语。反对旧文化的人们把传统与旧文化等量齐观,其眼中的传统也似乎与旧文化如影随形。人们由此反传统而反对旧文化自有其正当的理由和价值。然而,如果我们冷静地看待另外一些对反传统颇持异议的人们对前者的批评和责难,以及两派人士之间的争论时,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对反传统持异议的人们所要维护的传统,也几乎是传统文化的同义语,维护传统也即维护传统文化。这种情况的出现确实令人费解,它是那样怪怪奇奇。所谓传统——中国传统文化,在一些人眼中不啻牢狱、镣链和鸩毒,而在另一些人眼中则被视为乐土、花园和灵丹妙药。这些是历次文化热中出现的或把传统当作替罪羊,或把传统当作护身符的混乱现象。

产生这种混乱现象的原因至少在技术上根源于运用文化综合的方法,都把传统当作一个浑然一体的笼统概念而产生的偏差。对此,我们应采取科学的分析的方法,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考察,拨开传统这一概念在人们面前出现的迷蒙不清的模糊影象,以期探明传统究竟为何物。

a、什么叫传统

为了理解并区别传统一词的内涵和界线,我们试图从几个方面入手揭示它的多重意义。

1、时间意义

传统首先呈现一个时间意义,我们可以据时间的界限对传统加以诠释。

时间意义上的传统是指能影响现在人类生活的文明成果。这里,传统具有几方面的时态属性。在“文明成品”一端,它是过去式,是过去人类所已创获的文明果实。在“能影响现在人类生活”一端,它是进行式,因为它现时地影响人类的生活。而把过去式的文明成品同进行式的作用连在一起的,则是其完成式意义。这三者,构成了传统在时间意义上的必要条件,缺一不可。人类过去的文明成品促使现在人类展开某种活动。现在的人类如果没有一个过去的背景,如果没有可供继承的文明成品,则自身不免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可能丧失生存的条件,就会一无所有,赤身裸体,两手空空,停留在茹毛饮血的阶段,没有进步的可能。故传统的过去式时态属性所蕴涵的意义表明,文明成品是现在人类活动的必要动力本源。进一步,传统的过去式文明成品摄动、作用于现在人类的生活,则传统获得了它的进行式意义。现在人类在传统的背景下生活,这种生活受到过去文明的影响,则传统对于现在人类是正在发生作用的文明成品,它便具有进行式时态属性的意义。这一时态属性意味着如果文明成品不对现在人类生活产生作用,则不能被认作传统,而只是与现在不相涉的东西,仅属于过去,不能“传”,没有“统”,没有继承的现实性,也就不能称作传统。与传统的进行式意义紧密相关,过去的文明成品又能对现在产生影响,则表明文明成品的作用不限于过去,这个文明成品并不是僵死的东西,在过去和现在之间施放着动力,从而把过去和现在联系起来,就形成了传统的完成式时态意义。

这样,传统的时间意义有过去式、现在式和完成式三种时态界线,而又互相关联形成一个能同时发生作用的整体。不能对此三者的任何一端加以割弃,否则便使传统丧失时间的意义,而没有这种时间意义的东西不能视为传统。

2、价值意义

价值是一个社会学的指标,它指某种观念和行为对人类的生活有益又有用。传统的价值意义也就指文明成品对人类现在的生活有益又有用。对人类生活没有益处和效用的东西不是传统。

那么,究竟何种文明成品对人类有益又有用呢?应当依据什么标准对文明成品加以判定呢?我认为,这适宜采用文化的标准去判定哪些文明成品属于传统的范围,哪些是传统范围以外的东西。这是因为传统是文化形态的一个重要范畴,两者因而具有共同适用的标准。

文化的价值标准产生于文化学开创的时期,那是自文艺复兴到启蒙时代之间,继地理大发现后殖民扩张的时期。这时期人类学的发展促成了文化学的建立,人类有可能用文化的眼光去检视、评价自身存在的质量,这就出现了文化的价值标准。(参见本书第二章第二节“有关文化内容诸界说的检查”)联系维克多·埃尔在《文化概念》中“人民从原来的为权贵的意志或专横服务的工具变成了历史的创造者和研究对象。文明(或文化)的功业超越了纯政治现象和军事行为”的论述来看,可知文化的价值含义由几个相关因素组成:人类提高自己的生产水平;增强认识自然、同自然斗争的能力;接受教育和教化;有文学艺术的修养;人民从奴仆进化为历史的主人。结合其它文化定义的有关体育、道德、文雅、礼貌等内涵看,则文化的价值意义就在于全面地提高人、完善人、实现人。

这些是乐观主义的价值指向,是理性的精神气质,是人类自由的思想投射,都符合文艺复兴以来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状态。个体的人的素质的提高引发了对整体人类的期待和关怀,人类由此去探寻一个共同的位置,这就产生了上述文化含义。

文化有了这样的价值意义,诠释传统也就必须按照文化的价值标准去展开认知、理解和识别的过程。

如所周知,文明成品是一个大范围的包容概念,它指所有已知的人类文明史上人类的活动和这种活动所创造的成果。这种复合体式的活动和成果,不管它们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任何一个时代的人类都不可能全部继承,而只能继承其中的一部分。而所能继承的那部分文明成品,也不一定符合人类文化的价值要求。于是,传统就是指特定的一些符合人类的文化价值要求的那个范围内的文明成品。

采取这样态度去看待传统,我们就有了一个方向,就有了一个座标。文明成品繁富纷纭,其善善恶恶、精粗美丑、假假真真,鱼龙混杂,樊然淆乱。人类可能在目不暇接之中恍惚迷蒙,看不清、认不准哪些东西是传统,哪些东西是非传统,以致在继承、发扬传统的时候迷失方向,把非传统的东西当作传统。其危害是十分严重的。非传统的东西不合人类理性,不合人类的自由,不合人类进取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不合人类的目的性要求。它可能把引向错误的迷狂,引向奴役(自由之反对)的境地,引向保守堕落的悲观主义。但是,当采取了一个座标,明确了价值方向,人类就能从纷纭混杂的文明成品中择别、认取那些符合人类目的性价值的部分,以之作为传统,以之作为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使自己可得日益接近自由完美的幸福之境。

简言之,现在的人类面临一大堆纷杂淆乱的文明成品,必须运用一个价值尺度去规范它,从中认取属于传统之物,才可能在通往未来的航程中获致积极的力量和掌握正确的方向。

集真假善恶美丑精粗与一体的文明成品包罗万象,传统和非传统交错纷杂其中。但是,我们有了一个价值的标尺去检视它,那传统和非传统之间就呈现一条泾渭分明的界线,就能很容易认明哪些东西是传统,哪些东西不是传统。

既然传统的价值意义是于人类有益又有用,那么凡是属于对人类有益又有用的文明成品就是传统,反之乃是非传统。这就意味着传统仅仅属于那些能给现在人类带来幸福、自由和使之能够在合于理性及乐观主义的前景状态下生活的文明成品。除此之外的文明成品,不能称为传统,而叫非传统。传统好比浴缸里的孩子,非传统则是脏水。孩子是有益又有用的,必须保育、珍视;脏水无用又无益必须倒掉,毫无保留之价值。我们采取这样的视角去审视文明成品,将能有效地认取真正的传统,防止误认非传统为传统的弊害。

中国文学传统

时间观 1松浦友久《中国诗歌原理》(孙昌武、郑天刚译)第39页“人是可以认识时间之为物的唯一存在”。P3“伴随着时间意识的逐渐明晰,人才形成为人。” 只有既有生命又有思想的人类,才能既处于变化的过程之中,又能意识到这种变化的过程,从而产生时间意识。 主观性时间意识成为人类文化(宗教、哲学、历史与文学)所关注的对象。 2松浦久友《李白——诗歌及其内在心象》P88“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诗歌,其感情的核心,正是通过对时间的推移,作出敏感的反映而产生出来的。” 人生忽如寄 时间流逝带来死亡,届时会剥夺人行乐的权利——“今我不乐,日月其除”“今我不乐,日月其迈”(《秦风·车邻》)——及时行乐 时间流逝带来死亡,从而使理想和抱负化为泡影——“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离骚》)——及时建功立业 时间流逝带来死亡,人生因而如朝露或远行客一般匆促——“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驱车上东门》)——悲观情绪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曹植《箜篌引》)——从头认识生命的虚妄与死亡的必然。 有花堪折直须折 时间会使人生不断走向衰败,激发了中国诗人对于年岁的特殊敏感。——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杜甫《赠卫八处士》 “及时”意识——“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冉冉孤生竹》暮去朝来颜色故——怀疑现在 过去的相聚与现在的别离对比——“昔为形与影,今为胡与秦。胡秦时相见,一绝逾参辰”(傅玄《豫章行苦相篇》) 过去的成功与现在的失败对比——“力拔山兮气盖世,是不利兮骓不逝。”(项羽《垓下歌》)过去的友谊恩爱与今天的背弃对比——“锦衾遗洛铺,同袍与我违”(《凛凛岁云暮》) 过去的走红与现在的冷落对比——“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明年花开复谁在——恐惧未来 未来不属于自己,而由冥冥命运去支配——“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重大变故生命本身的脆弱性——“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杜甫) 吉川幸次郎“自己也不清楚在等待什么的对未来的不安” 此生此夜不长好——趁时而为 单纯的幸福感——“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唐风·绸缪》)——其快乐是纯粹的快乐,并不同时伴有明天的阴影。“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陶渊明《游斜川》——尽情地享受眼下的快乐的同时,保留智者的冷静。 眼下快乐难以久持恃,使得良辰美景变色。“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眼下的快乐不过是一次偶尔遇到的生之高潮,时间的流逝转瞬间便会把它带走,人生便重又会坠入到那无边的空虚之中,去等待那也许永远不会再来的“又一次”。因此对快乐持一种有所保留的迟疑态度。 却话巴山夜雨时 时间会带走不幸带来幸福——“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郑风·风雨》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①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它不仅对个人品行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 ②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既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更有“智者歌其恩”寓于其间。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运用文学的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如《诗经》涉及玉的篇目多达三十余首,以玉之高洁,比附人品之典范。人品之如玉,不惟高贵,更体现为不容玷污,拒绝同流舍污。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将这种文学手段进一步升华:真正高尚之人格,恰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这种人格,经得起各种挫折和磨难,在任何威逼利诱前都不变节,永葆本色。翻看上下几千年的文学作品,赞美梅、兰、竹、菊四君子等的篇章随处可见。这种文学实践及其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既是上古到当代的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要素,更是融入文学活动全过程的经纬线。 ③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们千百年来之所以为后人景仰,就在于人格的高尚与坚定: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对怎样的威胁和诱惑,他们心中的信念决不动摇,自身节操稳如磐石。 ④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民族意志是众多个体精神品格的凝聚。历史上,中华民族面临强敌入侵时,总能升华坚韧的民族意志可歌可汪的人物与事迹不计其数,相伴而生的诗篇,惊天地动鬼神。岳飞的《满江红》所代表的民族意志就是面对强敌,毫不畏惧,精忠报国。文天祥的《正气歌》千古传唱,它所代表的民族意志则是身陷囹固,决不屈服,视死如归。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同时,对其当代意义予以重新阐释。金庸的武侠小说正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角度,转为对天下苍生是否真正脱离苦难、是否得到休养生息、是否能够安居乐业的关注和思考。这些文学作品都是在铸造民族精神,通过感召广大民众,化育普通百姓,为熔铸民族意志,打下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⑤中华民族的精神构建,已绵延数千年。文学在新世纪履行构建使命时,厘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既要弘扬传统文学之精华,又要符合我们国家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身份地位。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大展身手,勇挑民族精神构建使命的重担。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20.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7(4分) 21.请分析选文第②段与第④段不能调换的原因。(4分) 22.选文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3.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4分) A.《诗经》中,智者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运用文学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B.在中国历史上,文学作品中所有人物的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 C.选文中“面对强敌,精忠报国”“身陷圈圄,视死如归”是中华民族意志的体现。 D.选文最后段号召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肩负起构建中华民族精神的使命。 24.请从下面备选人物中,任选两个,结合其作品一言照下面例句的句式,为选文第③段补~据:(4分) 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粉身砰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 备选人物杜甫范仲淹辛弃疾 20.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 21.第②段论述了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第④段论述了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两段是递进关系,所以不能调换。(第②段和第④段的内容与第①段中“它不仅对个人品行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的句子相对应。) 22.举例论证,具体地论证了“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同时,对其当代意义予以重新阐释”的观点。 23.B 24.答案示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的杜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辛弃疾

中国文学常识经典习题

名家名作精炼习题 2.童话《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是() A、安徒生 B、格林兄弟 C、张天翼 D、冰心 3.《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编纂。是这部书的思想核心。 4. 巴金“爱情”三部曲:、、 “激流”三部曲:、、 5. 《春秋》三传:、、 6.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7.“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语出。 8.下面哪部作品不是李白的作品() A《秋浦歌》 B《赠汪伦》 C《望庐山瀑布》 D《芙蓉楼送别辛渐》 9. 《阿Q正传》的作者是() A、鲁迅 B、矛盾 C、冰心 10.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句名言出自我国宋代大词人()之手。 11. 《将相和》这个历史故事是根据司马迁的()中()一文改写的。 12. 《红楼梦》中,贾府“四春”分别是:孤独的(),懦弱的(),精明的(),孤僻的()。 13.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智绝”是(),“义绝”是()。 14. 有一个皇帝听信了骗子的话,把自己脱得一丝不挂,还跑到大街上去游行,让别人看个

够。这个故事的题目是《》。 15. 《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过无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一系列可歌可泣的英雄是()。 16. “三人行,必有我师”是说的。 17. 《三国演义》中的“如鱼得水”与、等人物有关。 18. 成语“完璧归赵”的主人公是,“指鹿为马”的主人公 是 19. 我国最早的字典是。 20.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出自()。 21.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句名言出自我国宋代大词人()之手。 22. 被人称为“书圣”的东晋大书法家是()。 23. 儒家经典三礼:、、 24. 乐府双璧:、,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25.《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一部日记体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 26.《孟姜女哭长城》是我国古代民间传说,里面提到的皇帝是。 27.“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两句词描写的是季节的景色。 28.最古老的文学体裁是() A、小说 B、散文 C、诗歌 29.中国诗歌史上雄视今古的"双子星座"指的是:。 30.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中的“子”指的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31. 老舍先生被称为“人民艺术家”,以下哪些作品是他创作的?() A.《骆驼祥子》 B.《家》 C.《茶馆》 D.《雷雨》 32. 《芙蓉楼送辛渐》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心”是指() A、形容自己送别了好友,心中冰凉的感觉 B、说明自己为洛阳的朋友们准备了好酒 C、比喻自己心底纯洁,像玉壶中的冰一样。

中国文学基础作业及答案(全)

一、填空题(共20 题,共40 分。) 1. “点铁成金”是北宋诗人黄庭坚的提出的诗歌理论之一,这一理论对江西诗派诗人影响很深。 2. 在80年代后,杨绛创作了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等,保持着她边缘人的写作姿态。 3.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4. 王安忆为有意突现性爱本身具有的美感而创作的“三恋”是《小城之恋》、《荒山之恋》和《锦绣谷 之恋》。 5. 白居易感伤诗中的两首最著名的长篇抒情叙事诗是《长恨歌》和《琵琶行》。 6. 汉代民歌《上山采靡芜》的最后六句:“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 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7. 铁凝的成名作》写了一个名叫台儿沟的偏僻小山村,被火车从沉睡中惊醒的故事。 8.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的“三美理论”,主要指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 9. 北宋词人苏轼擅长在咏物词中抒发身世飘零之感,如他的名作《兰陵王·柳》等。 10. 苏轼的词代表了北宋诗坛的最高成就,他开拓了诗的题材和意境,打破了传统的婉约风尚,开创了 豪放词风。 11. 在80年代中期开始崛起的先锋小说中,格非是马原之后叙事革命的代表,孙甘露在语言实验上走 得最极端,而余华则发展了残雪对人的生存探索。 12. 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集是《尚书》,其书名即上古之书的意思,是一部古代历史文献汇编。 13.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和宋代的八位散文大家。唐宋八大家中,在唐代的两家是韩愈、柳宗元。 14. 清代诗人对盛世的虚幻有清醒的认识,《癸巳除夕偶成》其一预见了社会危机的即将来临。 15.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赞扬《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6. 宋代诗人杨万里以“活法”作诗,创作了轻快活脱的“诚斋体”。 17. 在《家》中,觉慧把鸣凤送给冯老太爷做小老婆,鸣凤自尽后,又换了一个丫环,她是婉儿。 18.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宋代隐士诗人林逋《山园小梅》的咏梅绝唱中的名句。 19. 国统区有影响的长篇小说主要有的茅盾《腐蚀》,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 20. 解放区最著名的长篇小说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 二、简答题(共 3 道试题,共30 分。) 1. 简要说明《棋王》儒道合璧的特点。 作品着重描写了主人公王一生的生存意识和存在方式,即他关于“吃”和“下棋”两件事。吃为身体之须,棋为精神之须。对于“吃”,他的要求很低,“顿顿饱就是福”,对于“下棋”,则是自我完善的追求。安贫乐道、宁静淡泊的道家思想和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儒家思想在王一生身上得到了辩证统一和集中体现。

中国文学传统课程笔记.docx

中国文学传统 汪涌豪 传统:构成文学背后的东西,大本大宗、传的下来、统的下去、基本的内涵特性。生存样态、言说方式、用园诗意、精神梦境。 总论:关注现世的文学 中国文学最重要的传统:关注现实(以《诗经》为代表) 日本汉学家百川静:辞书、诗经、神话研究大家,认为中国神话不成体系,因为中国人把神话历史化。“游仙诗”不是对宗教本身感兴趣,而是表达长生久视的现实渴望,—但现实渴望无法满足,神话体系即分解。西洋文学则发端于超现实文学,古希腊始,到近代宗教题材也是主流。 东西方不同的哲学文学观来源于不同的生存环境(文化生态理论) 第一节生存环境的制约 一、社会地理环境 活方式文化产生认同。江河、湖泊众多,交通发达,从而语言、思想、生活习惯流通。 地域封闭:心理上保守因循。 材料1 古人重视道路的建设(陆路为主,海仅为浴盐之利) 《诗经·小雅·大东风》:“周道如砥,其直如矢” 大陆性意识:以海为田,补贴农耕。而非重视航海。 周振鹤,曾撰文认为郑和航海是孤立的事件, 历代皇帝不允许存在超出自己理性掌控的东西。康熙帝下令:“片帆不得入海”——出现“锁国”。 《礼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海,吞吐日月之地,是一可怕的存在) 材料2 地势优势,漠视海洋——缺乏信仰,“人定胜天” 相比之下,腓尼基人、希腊、罗马人,都是海洋文明,扩张侵略,出航前的祷告变为上帝信仰; 日本同样是大海文明,由于灾害频繁,故有宿命意识,认为自然力不可控,视生命如樱花般脆弱,不惜死。神社遍布,宗教情结强烈。 二、物质生产方式 农耕:夏商周三代耕种只为裹腹不为交换,土地公有,集体劳作,不可买卖; ↓

小农经济:私有出现,男耕女织小生产,可以买卖,解放生产力。 原材料→生产→销售;距离短→产品低廉→商品经济不发达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司马光《资治通鉴》官本位思想 ↓ 资本主义萌芽 三、社会组织形式 氏族社会解体不充分,宗法意识大量留存: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严格的祭祀仪式。 等级森严,上下亲和的超稳定结构。 家国同构,群体意识发达,最期望有一个统一的天下存在。 辜鸿鸣:基督教强调个人本身对个人的价值,做个好人。儒家强调个人本身对全体的价值,做个中庸的顺民。 第二节社会意识的影响 文化是人和自然的分离程度以及掌握自然程度的总和。 一、崇尚伦理 宗法社会,重视血缘(350个称谓,隆重的祭祀) “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 从双亲到君主,国家政治也蒙上了礼、仁的色彩“德主刑辅” 材料3 二、务实精神 农耕生活:“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利无悻悻,力不虚掷”“大人不华,君子务实” 章太炎、朱希祖《研究孔子文艺思想及其影响》:人比神重要,生比死重要。传统中国人不太会关注空空精神,会在不可验出止步。 材料4 鲁迅:中国人重实际,黜玄想。因此在中国难以形成全民族的宗教。 儒家让人做好一个群众,基督教让人做好一个“我”。 中国人也重视过天,但是以天人之际(天人感性说)为视野。汉代用天来象征人事,如下雪代表瑞兆等。看似敬天,实把天当傀儡。 中国经验理性vs.西方科学理性 三、循环观念 因为务实,会从周而复始的自然中(播种-收割)得出循环——万物循环,朝代更替——万事循环。 这使得中国人更追求现在,安于现状,不思变革(一定程度上会阻碍进步)。

中国文学基础试题

中国文学基础 一、填空:(20分,每空1分) 1、从20年代鲁迅与乡土作家到30年代的叶紫、沙汀、艾芜、吴组缃、蒋牧良、魏金枝、王统照、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他们都曾经出色的描写过乡土中国。 2、1995年1月赵树理描写农业合作化的长篇小说 ___________问世,这部小说受到欢迎的同时“缺点”也被指了出来就是________________。 3、芭蕾舞 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在继承芭蕾舞音乐的同时,努力向民族化方向靠拢。 4、朦胧诗在启蒙主义的 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两个方面实现了当代文学与“五四”新文学的对接。 5、舒婷的_______________ 获得1997-------1998年中青年诗人优秀诗歌奖。 6. 白居易反映人民疾苦的两组著名的讽喻诗是《_________》和《新乐府》 7. 柳永是词风的代表人物,苏轼是词风的代表人物 8. 《窦娥冤》的作者是,《西厢记》的作者是 9. 《儒林外史》是(朝代)(作者)所著。 10. 清代最大的散文流派是_________派。 11. 中国四大古典小说名著是《西游记》、《水浒传》、《》、《》 12.《论语》记载了_________及其弟子的言行。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诗经》 2.元曲四大家 3. “三吏”“三别” 4.元白 三、单向选择:(20分) 1、《阿Q正传》收入鲁迅的哪一部作品集()。ABCD ABCD

A、呐喊 B、彷徨 C、故事新编 D、朝花夕拾 2、下列作品以第一人称我为叙述角度的是()。 A、伤逝 B、家 C、荷花淀 D、山峡中 3、长篇小说《倪焕之》的作者是()。 A、叶圣陶 B、吴组缃 C、沙汀 D、巴金 4、中国新文学的第一部白话小说集()。 A、沉沦 B、呐喊 C、彷徨 D、女神 5、收入鲁迅小说《彷徨》中的是()。 A、孔乙己 B、阿Q正传 C、铸剑 D、祝福 6、短篇小说《拜堂》的作者是()。 A、沈从文 B、废名 C、台静农 D、郁达夫 7、以历史题材传做的小说时()。 A、鸭的戏剧 B、社戏 C、铸剑 D、祝福 8、与沈从文、萧乾、废名、等一起被称作京派作家的是()。 A、凌叔华 B、丁玲 C、萧红 D、钱仲书 9、《金锁记》被收入哪一部作品集()。 A、传奇 B、流言 C、地之子 D、缀网劳蛛 10、被叶圣陶赞赏为替新诗底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的诗是()。 A、再别康桥 B、死水 C、雨巷 D、凤凰涅磐 11、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白话文新诗集是()。 A、女神 B、星空 C、死水 D、云游 12、在“五四”时期以问题小说步入文坛的是()。 A、郭沫若 B、闻一多 C、艾青 D、冰心 13、《创业史》的作者是()。 A、柳青 B、周立波 C、赵树理 D、孙犁 14、从观念出发把英雄塑造成高大全式的人物,为此《智取威虎山》 删去了()表现反面人物迷信、凶残的设计。 A、深山问苦 B、深山庙堂 C、胸有朝阳 D、开山、坐帐 15在现代文学史中为朦胧诗开设专题的是()。 A、中国当代文学 B、新时期文学 C、新时期文学六年 D、现代诗歌 16、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的作者是()。 A、林斤澜 B、张兴劲 C、胡河清 D、汪曾祺 17、1992年()在长江文艺出版社主编书刊室编选了一部余华的作品集《河边的错误》。 A、陈思和 B、陈俊涛 C、李平 D、王干 18、新中国成立前后,围绕着赵树理()展开一场小小的争论。 A、《小二黑结婚》 B、《李有才板话》 C、《邪不压正》 D、《求雨》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民族特色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民族特色有哪些 中华民族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在体现世界各民族文化发展的共性中,又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受此影响,中国古代的哲学、历史学、文学等人文科学各领域,也各自表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但是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体系现代化的过程中,却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西方化的色彩。自“五四”以来,我们的文学理论体系逐渐西方化了,现当代文学批评体系西方化了,古代文学批评体系也在不自觉中西方化了。在古代文学研究著作中的表述语言,表面看起来还有一定的传统色彩,但是基本的理论术语却是西方的。这些西方的理论有助于我们在世界范围内认识中国文学,但是从根本上却不可能很好地解释中国古代文学现象,反而使人们对于中国古代文学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模糊,越来越偏离历史的事实和民族的传统,失去了民族的特色。新世纪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如何坚持中国文化传统?这应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要改变现在的古代文学研究模式,不仅需要我们在理论方面进行充分的探讨,更重要的还是结合中国文学的特色而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实践。最近,有幸拜读了杨树增教授的《中国历史文学史》,给了我极大的启发,我想以此为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历史与文学始终有着不解之缘。无论哪种形式的文学,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说起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文学,我们也总是习惯于按朝代或时代来对其进行划分,如先秦文学、两汉文学、唐宋文学、近代文学等等。中国人早就认识到了文学的发展和时代变化之间的关系,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篇》中说得好:“时运交移,质文代变”,自“昔在陶唐”到“皇齐驭宝”,“蔚映十代,辞采九变”,于是,“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说法,就不仅仅是人们描述中国文学发展史的常用话语,同时也成为对其进行研究的重要思想指导。 但是要说起中国文学与历史的关系,还远远不是如此简单。文学的产生与发展不但受制于历史的变化,其内容和形式有时竟也与史学不分,亦文亦史,亦史亦文。在中国的上古时期亦即先秦时期,以《春秋》、《左传》等为代表的中国早期的历史著作,同时也被我们称之为“历史散文”或曰“史传文学”;反过来,像《诗经》这样的文学作品,也被历史研究者视为最珍贵最可靠的上古历史文献,其中有些作品就直接被后世称之为“史诗”,正所谓“六经皆史”、“六经皆文”。到了汉代以后,虽然随着学术的分化而使中国的正统史学与文学的关系越来越远,但是用文学来演绎历史或者把历史作为文学题材的现象并没有消失。从远在先秦的《穆天子传》、《晏子春秋》开始而形成的杂史杂传传统,到汉代以后蔚为大观,出现了袁康、吴平的《越绝书》、赵晔的《吴越春秋》、佚名的《汉武帝故事》、刘向的《列女传》等一系列著作。由此而往,魏晋南北朝有轶事类小说;隋唐以后有历史人物传奇;宋代有讲史话本;元代有历史戏剧;明代有历史演义小说;清代有历史题材的说唱;现当代有历史回忆录、历史题材的电影和电视剧等等。它们的内容是“历史”的,形式是“文学”的,“文”与“史”在它们身上如水乳交融一般,永远也不可能分开,这无疑是一种重要的中国文化现象。 遗憾的是,多年来我们虽然在断代文学史和分体文学史的研究中不断地涉及这种现象,其中一些作品,也是传统文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可是我们并没有把它们当

文学常识100试题及答案资料讲解

中国文学常识问答100题 1.在先秦作品中,“重章叠句,一唱三叹”是哪部作品的艺术特点《诗经》 2.《诗经》收录的是什么年代的作品,共多少篇 《诗经》收录的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诗歌作品,共305篇。 3.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抒情诗是哪部作品,作者是谁《离骚》,作者屈原 4.屈原的主要作品有哪些《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5.屈原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哪种新的诗歌样式楚辞 6.先秦时期的历史着作主要有哪几部主要有三部:《左传》、《国语》、《战国策》 7.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是哪一部《左传》 8.《汉书》、《左传》、《论语》和《国语》,哪个属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 9.《战国策》这部历史着作采用的是什么体例国别体 10.秦代李斯的代表作品是哪篇《谏逐客书》 11.《冯谖客孟尝君》一文中,“冯谖”是什么身份门客 12.《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多行不义必自毙”一语所指斥的对象是谁共叔段 13.“汉赋四大家”是哪四位司马相如,班固,杨雄,张衡 14.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学和传记文学的先河的是哪部作品,作者是谁《史记》,作者司马迁 15.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是哪部作品,作者是谁《汉书·艺文志》,作者班固 16.收录了从汉代到隋唐的全部乐府作品的诗集是哪部作品,编者是谁《乐府诗集》,编者是宋代的郭茂倩 17.被后人誉为“五言之冠冕”的是哪部作品 汉末文人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 18.建安文人的作品具有什么特色 多写五言诗,抒发了忧国治世的愿望,作品具有“慷慨悲凉”之气,被誉为“建安风骨”。 19.我国最早大量创作田园诗的诗人是谁陶渊明 20.苏轼所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山水田园诗人是指哪一位王维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教学文稿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 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 (以钱理群版《中国文学三十年》和朱栋霖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为基础)第一章 20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依钱版名称) 一、名词解释: 1、晚清文学革新运动: 1、在维新运动直接促助下,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尝试,其中包括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的“诗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目标的“小说界革命”。以及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的“文界革命”。 2、在晚清,裘廷梁呼吁提倡过白话文,为后来的文学革命大力倡导白话文造成一种蓄势。 3、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翻译大盛,打破思想封闭状态,开始参与世界文学“对话”,晚清域外小说输入造成的开放态势被文学革命承续并扩展。 2、“人的文学”: 1、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2、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3、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3、鸳鸯蝴蝶派: 1、始于20C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因其内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又因鸳蝴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眉语》等。 2、他们的文学主张,是把文学作为游戏、消遣的工具,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的总体特征。代表作有徐枕亚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广陵潮》。 3、这股文学思潮存在时间较长,到1949年才基本消失。这一流派的出现有社会和文学自身原因,在从古代小说到现代小说的过渡期间起过一定的承前启后作用。 4、文学研究会: 1、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是文学革命后第一个纯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等12人,后来发展到170多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新文学。 2、其文学宗旨为"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明显表现出对"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倾向。他们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

小学生必备文学常识试题大全(含答案)

小学生必备文学常识试题大全 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中国的朝代,帮助大家以后的学习: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1.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是《》。 2. "四书五经","四书"| 指 《》《》《》《》,"五经"指《》《》《》《》《》。3. 我国的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是(),他的代表作《》 为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 4. 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后羿射日、精卫填海、黄帝战蚩尤、鲧禹治水这些神话故事中解释自然现象的有()、()、();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有()、()、();反映社会斗争的有()。 5.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孔子是()学派的代表人物,名(),字(),他不仅是一位思想家,还是一位()家。 6.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撰写的《》,被 ()誉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司马光的《》并称"史学双壁" 7. 汉赋四大家:()、扬雄、()、张衡 8、我国第一部断代体通史是《》,作者是东汉的() 9、西汉文章两司马指的是()、() 魏晋南北朝时期 10. 我国第一位女诗人是()。 11. 乐府双壁指的是《》、《》加上《》为乐府三绝。 12. 建安"三曹"指的是()、()、(),"七步之才"这 个成语就是由()的《》诗得来的。其实建安曹家人才辈出,你还记得那个称象的男孩吗?他叫什么名字? 13. 魏晋南北朝诗人,被钟嵘《诗品》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的是

(),你能写出一个他的作品的名字么? 14. 初唐四杰指()、()、()、() 15. "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这里的"李杜"指的是()和()。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基础》试题1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基础》试题1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分数 得分评卷人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先秦文学中的诗歌总集是《》,个人创作的代表诗人是。 2. 《论语》记载了_________及其弟子的言行。 3. 汉代司马迁作史书《》,班固作史书《》。 4. 三曹是指三国时的曹操、和。 5. 有“诗仙”之称的诗人是;被称为“诗圣”的是诗人,他的诗被后世称为“”。 6. 白居易反映人民疾苦的两组著名的讽喻诗是《_________》和《新乐府》。 7. 柳永是词风的代表人物,苏轼是词风的代表人物。 8. 《窦娥冤》的作者是,《西厢记》的作者是。 9. 《儒林外史》是人所著。 10. 清代最大的散文流派是_________派。 11. 中国四大古典小说名著是《西游记》、《水浒传》、《》、《》。 得分评卷人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诗经》 2.《古诗十九首》 3.“三吏”“三别” 4.元曲四大家 得分评卷人三、简答(每题8分,共32分) 1.《楚辞》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2.请简述《史记》的文学成就。

3.何为汉赋四大家?列举他们的代表作品。 4.介绍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得分评卷人四、论述(每题14分,共28分) 1. 分析汉乐府的艺术特色。 2.试述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基础》试题2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分数 得分评卷人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诗经》是我国文学的源头。 2. “不义而富且贵,。” 3. 《史记》的五部分中,、、三部分是以写人物为主的。 4. 汉代最兴盛的文学体裁是。 5. 班固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代表作为《》。 6. 建安诗人除了“建安七子”之外,还有著名女诗人。 7. 高适以边塞诗为最著名,在当时与并称。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研笔记(完整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 几本《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 1、《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上册)朱栋霖丁帆 朱晓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黄修己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4、《中国现代文学史简明教程》许祖华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 学科的建构历史(一) ?1922年,胡适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的最后一节,是“略述文学革命的历史和新文学的大概”,可视为最早的以“史”的角度研究现代文学的尝试。 ?20年代末期始,少数高校以开设了新文学研究的课程和讲座。陈子展、周作人、朱自清、李何林等都讲授过现代文学的课程,并出版过文学史著作,如周作人的《中国新文学之流源》、李何林的《近二十年来中国文艺思潮论》等。因此,现代文学的早期研究有很强的“当代性”。 ?现代文学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是1951年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上册)的出版和他在北京大学所开的课。王瑶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者。 “中国现代文学” 学科的建构历史(二) ?1955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丁易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略》。这本文学史建构了一种激进的写作框架。在文学运动部分,用革命运动统摄文艺运动和现象;在作家作品部分,简单地使用了阶级划分的方法。 ?同年10月,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东北大学张毕来的《新文学史纲》第一卷。作家都被纳入“革命作家”、“进步作家”、“小资产阶级作家”、“右翼作家”等范畴进行评价。 ?1956年,作家出版社又出版了刘绶松的《中国新文学史初稿》上下卷,作者阐发了研究现代文学的三大目的:第一,叙述“五四”以来先驱者使用文艺武器与统治阶级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的实况;第二,把各个历史时期的战斗史实和经验加以正确的叙述和总结;第三,全面深入地考察和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文学史的“历史建构”在这样一种政治文化背景下有了“主流”和“非主流”的区别。“非主流”的作家在不断的过滤和批判的过程中被逐渐淘汰。 绪论 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含义 1、1917年1月《新青年》杂志刊出的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为标志,发生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2、什么是现代文学? 所谓“现代文学”,不仅是时间概念上所划定的1917——1949年这一通常所说的“现代”阶段的文学,更是“现代”性质意义上所指的区别于传统文学的新的文学。即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从性质来看,“现代”是相对于“传统”中国文学而言的。“现代”作为时间的标志,表明了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学的联系性,说明了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到20世纪出现的一种形态的文

《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议论文,完成11~15题。(共12分) ①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它不仅对个人品行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 ②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既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更有“智者歌其恩”寓于其间。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运用文学的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如《诗经》涉及玉的篇目多达三十余首,以玉之高洁,比附人品之典范。人品之如玉,不惟高贵,更体现为不容玷污,拒绝同流合污。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将这种文学手段进一步升华:真正高尚之人格,恰似莲花。这种人格,经得起各种挫折和磨难,在任何威逼利诱前都不变节,永葆本色。翻看上下几千年的文学作品,赞美梅、兰、竹、菊四君子等的篇章随处可见。这种文学实践及其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既是上古到当代的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要素,更是融入文学活动全过程的经纬线。 ③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们千百年来之所以为后人景仰,就在于人格的高尚与坚定: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对怎样的威胁和诱惑,他们心中的信念决不动摇,自身节操稳如磐石。 ④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民族意志是众多个体精神品格的凝聚。历史上,中华民族面临强敌入侵时,总能升华坚韧的民族意志,可歌可泣的人物与事迹不计其数,相伴而生的诗篇,惊天地动鬼神。岳飞的《满江红》所代表的民族意志就是面对强敌,毫不畏惧,精忠报国。文天祥的《正气歌》千古传唱,它所代表的民族意志则是身陷囹固,决不屈服,视死如归。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同时,对其当代意义予以重新阐释。金庸的武侠小说正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角度,转为对天下苍生是否真正脱离苦难、是否得到休养生息、是否能够安居乐业的关注和思考。这些文学作品都是在铸造民族精神,通过感召广大民众,化育普通百姓,为熔铸民族意志,打下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⑤中华民族的精神构建,已绵延数千年。文学在新世纪履行构建使命时,应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既要弘扬传统文学之精华,又要符合我们国家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身份地位。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大展身手,勇挑民族精神构建使命的重担。 1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答: ▲ 12.请分析文章第②段与第④段不能调换的原因。(3分) 答: ▲ 13.选文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答: ▲ 14.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 ▲ 】 A .《诗经》中,智者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运用文学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 B .在中国历史上,文学作品中所有人物的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 C .选文中“面对强敌,精忠报国”“ 身陷囹圄,视死如归”是中华民族意志的体现。

古代文学常识试题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试题 课程代码:0053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因所作词中有三处善用“影”字而被称为“三影”的北宋词人是( D ) A.晏殊 B.柳永 C.晏幾道 D.张先 2.借助虚字造成回环往复艺术美感的对偶句是( D ) A.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B.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C.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D.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3.下列诗作中的叙事诗是( C ) A.《村行》 B.《戏答元珍》 C.《汝坟贫女》 D.《初晴游沧浪亭》 4.王安石《明妃曲》中的明妃是指( A ) A.王昭君 B.陈阿娇 C.赵飞燕 D.杨玉环 5.苏辙《上枢密韩太慰书》中“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所评价的人物是( C ) A.韩愈 B.欧阳修 C.孟子 D.司马迁 6.陆游《关山月》中,与“笛里谁知壮士心”在意义上构成对比关系的是( D ) A.三十从军今白发 B.沙头空照征人骨 C.遗民忍死望恢复 D.朱门沉沉按歌舞 7.刘克庄《贺新郎》(北望神州路)词句中,与陈亮《念奴娇》(危楼还望)“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用了同一历史典故的是( B ) A.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 B.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 C.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

D.应笑书生心胆怯,向车中、闭置如新妇 8.下列作家属于“永嘉四灵”的是( C ) A.吴文英 B.谢翱 C.翁卷 D.王沂孙 9.周密《观潮》一文选自他的( A ) A.《武林旧事》 B.《齐东野语》 C.《蘋洲渔笛谱》 D.《浩然斋雅谈》 10.下列写雁的词句,出于咏雁词的是( C ) A.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B.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C.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 D.雁不到,书成谁与 11.李翠莲这个人物出自(D ) A.杂剧 B.诸宫调 C.传奇 D.话本 12.《遗山先生集》的作者生活在( D ) A.北宋时期 B.南宋时期 C.辽、金时期 D.金、元时期 13.赵孟頫《岳鄂王墓》“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所用修辞手法是( A ) A.对比 B.比喻 C.夸张 D.比拟 14.马致远的散曲集名为( B ) A.《小山乐府》 B.《东篱乐府》 C.《酸甜乐府》 D.《碧山乐府》 15.《夜行船》(秋思)“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其中所含典故出自( C ) A.《孟子》 B.《荀子》 C.《庄子》 D.《老子》 16.《董西厢》属于( C ) A.杂剧 B.散曲 C.说唱 D.话本 17.宋濂《秦士录》的思想要旨是( A )

中国现当代文学基础试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基础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胡适1917年1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 )一文,具体地提出了他的文学主张,在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2、二十年代政治抒情诗的主要作者有蒋光慈和( )。 3、鲁迅曾说过,阿Q“有( )式的质朴、愚昧,但也很沾了些游手之徒的狡猾。” 4、1936年在革命作家之间发生了“国防文学”和“()”两个口号的论争。 5、三十年代优秀报告文学作品《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的作者是( )。 6、卞之琳、李广田和( )因合出《汉园集》而被称为“汉园三诗人。” 7、巴金的小说《家》、《春》、《秋》合称为《》。 8、1945年1月《希望》创刊号上发表了( )的《置身在为民主的斗争里面》,引起了文艺界有关“主观论”问题的争论。 9、沙汀在抗战时期写出了著名的“三记”:《》、《困兽记》、《还乡记》这三部长篇小说。 10、《荷花淀》开头部分写水生代表庄上的参军青年回家与亲人告别,着意刻画了月下编席、( 夫妻话别)、亲人送行三个场景。 11、徐文霞是小说( )中的人物。 12、历史剧《海瑞罢官》的作者是( )。 13、北岛的著名诗篇《回答》写于( )之中。 14、小说( )是新时期文学的开山之作。 15、1978年4月,上海《文汇报》发表了艾青复出后的第一首诗( 《红旗》)。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填入题干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35分) 1、下述哪一组人员都属于创造社成员?( D )

A、郭沫若、鲁迅、周作人 B、周作人、郁达夫、林语堂 C、沈雁冰、成仿吾、许地山 D、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 2、中篇小说《短裤党》的作者是( ) A、许杰 B、王统照 C、蒋光慈 D、郭沫若 3、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收了哪三篇小说?( B ) A、《沉沦》、《银灰色的死》、《茑萝行》 B、《沉沦》、《银灰色的死》、《南迁》 C、《沉沦》、《南迁》、《迷羊》 D、《沉沦》、《迷羊》、《出奔》 4、鲁迅《野草》中的散文最初陆续发表在哪个刊物上?( ) A、《新青年》 B、《语丝》 C、《晨报副刊》 D、《莽原》 5、“艳色的田野,艳色的秋景,/梦境似的分明,模糊,消隐,——/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这段诗句出自徐志摩的哪首诗?( C ) A、《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B、《为要寻一颗明星》 C、《沪杭车中》 D、《再别康桥》 6、1931年9月编选《新月诗选》并为其作序的是( ) A、梁实秋 B、徐志摩 C、何其芳 D、陈梦家 7、与曹禺的《日出》、芦焚的《谷》一起获得了1937年《大公报》文艺奖金的散文集是( ) A、《画梦录》 B、《画廊集》 C、《缘缘堂随笔》 D、《汉园集》 8、茅盾以日记体形式写的小说是( ) A、《蚀》 B、《虹》 C、《林家铺子》 D、《腐蚀》 9、艾芜的第一部也是最有影响和成就最大的小说集是( ) A、《南国之夜》 B、《夜景》 C、《芭蕉谷》 D、《南行记》 10、刘凤仙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 A、《上海屋檐下》 B、《名优之死》 C、《日出》 D、《雷雨》

中国传统文化(重点及笔记总结)

第一章古代中国概况 第一节地理环境和经济结构 【地理环境】农耕生产是其主要的经济方式。中国的古代文明,其性质是农业文明,这是一种早熟型的人类文明。 【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以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农业社会。 第二节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 中国文化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化之一,而且是世界上唯一的长期延续没有中断的文化。 中国文化的结构是“多元一体”的。 中国文化以我为主。 【先秦文化】先秦是中国文化的发展由萌芽到初具体系规模的时期。 夏、商、西周史称“三代”,“三代”是统一的、宗法性的王权专制国家形成发展的时期。春秋、战国是中国早期文化大发展并形成初步体系和规模的时期。 春秋时期中国的生产力发展进入铁器时代,促成了战国时期经济的大发展。 【先秦文化】秦汉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时期。 无论是疆域的开拓,还是政治经济的发展,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的水平,文化发展居于当时世界的前列。 在精神文化建设的层次,尊奉法家思想,并实行博士官制度,试图调和法家思想与黄老、儒学的关系,但终究由于法家思想的偏狭和酷刻,最终酿成了“焚书坑儒”的惨祸,归于失败。汉朝初立,但这毕竟是政治上的权宜之计。主张积极进取的儒学受青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的价值观成为传统民族文化的灵魂。汉代还产生了中国自己的民族宗教——道教。儒学与道教一雅一俗,一上一下,遥相呼应,对中国的传统社会持续地发挥着文化教化功用,对我们民族性格的塑造产生了巨大作用。 秦汉还是交流的重要历史时期。 【魏晋南北朝文化】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士族文化的兴盛和民族间文化的冲撞和融合。 玄学是士族的学术化。玄学清高孤傲,清通简要,精妙雅致,超凡脱尘,是士族形象的学术化。摆脱了汉代经学庸俗实证的特点,进入了重抽象思辨的玄妙境界。 【隋唐文化】在学术文化领域,儒、道、佛三家思想竞相斗艳。在“三教合一”的基础上建立了此后宋明理学的体系。隋唐文化以其宏大的气象向世界展现了它的自信。 【宋辽夏金元文化】与北宋卑弱的对外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文化的兴盛发展。 Def:理学又称“道学”,是吸收了部分佛、道思想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儒学体系,其代表人物是北宋的程颢、程颐和南宋的朱熹,所以又称“程朱理学”。 评价:理学是古代中国理论水平最高,学说体系最完备的意识形态,把古代传统思想推举到一个最高的发展。 主要内容:着重张扬了道德的力量,一方面培养了忠君爱国的道德情操,另一方面压制了个性的自由发展。 人格的弱化和精致化成为一种时尚。 【明清文化】明清的文坛,小说的成就最大。著名的长篇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合称四大古经典小说。著名的短篇小说集有“三言二拍”和《聊斋志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