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品味散文语言

如何品味散文语言
如何品味散文语言

如何品味散文语言

一篇散文的艺术魅力,往往从优美的语言上表现出来,所以有人称散文的艺术为“语言的艺术”。作家在创作时,一定会用贴切的语言文字来表达其内在的思想感情,读者只有透彻了解语言文字所具有的意义和情味,才能感知作品的艺术形象,领悟作家的思想感情。叶圣陶先生说:“文艺鉴赏还得从语言、文字的透彻了解入手。”这一点尤其表现在散文的鉴赏方面。散文的语言凝炼优美,富于哲理,而且往往富有由作家个性与其优美精辟的语言相融合形成的某种特色。在语言上,有的散文寓意深刻,有的散文朴素自然,有的散文能够使读者从作家的文学语言中感受到美的熏陶。因此,阅读散文要通过理解语言来感知艺术形象。

那么,怎样来引导学生欣赏散文的语言,感受其艺术表现力呢?依笔者经验来看,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领悟——通过联想和想象领悟语言的表达效果

比如朱自清的散文《春》中有一段文字: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这段对初春小草的描写文字优美,作者借助了联想和想象,从色彩、人物活动、人的感受等角度细致地表现春草的生机和怡人的美感,读者也只有通过联想和想象再现那软绵绵的、生机勃勃的春草,调动起个人的生活经验来感受意趣盎然的春草形象,才能体会作者那浓浓的喜悦和热爱之情。

二、推敲——认真推敲作品中的遣词造句

任何好的作品,从表达角度来说,作者只有在谴词用语上下一番功夫,选择鲜明、生动、具体可感的形象性词语,才能完美地表情达意;从阅读角度来说,读者只有认真品味这些词语才能更好地领会文章的内容和语言,才能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对语言文字敏锐地感受主要体现在透彻地了解精妙的语言所表达的作家思想情感的意义和情味,也就是认真揣摩品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用语,这样的语言能够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的语言同文意有什么关系。

三、感知——悉心培养对散文作品的审美情趣

散文的方在对人物、事物、景物的描写上常常创设出一种意境,在总体形象上给人以美感,为读者描绘出一种情景交融的画面,给人以强烈的诗情画意。

如朱自清的《春》,作者在写花色鲜艳时,不直接说出红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而用“火”“霞”“雪”来比喻,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那火焰的炽热气势,霞的轻柔艳丽,雪的高洁纯净,同时映入读者的脑际,给人以生活实感。当然,语感要通过阅读不断地培养,有

了良好的语感,“才可能通过文字的桥梁与作者的心情相契合”,才有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以及对散文作品鉴赏能力。

我们老师要教好一篇散文,同样要注重其语言的鉴赏,教学生从领悟、推敲、感知这三个方面去鉴赏,让他们在品味咀嚼语言的过程中,去感知散文中的文学形象,感悟散文无穷的艺术魅力。

品味散文的语言(教学设计)

品味散文的语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品味散文语言的方法。 2.学会准确表达语言的品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我们要培养自己的语言感受能力,就要认真揣摩文章的语言,准确感受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白杨礼赞》这篇散文,通过它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我们深深爱上了这位树中的伟丈夫,从他的身上我们也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那么,在这篇散文中你喜欢的语句有哪些呢?请同学们在书上划出,并在旁边作批注,说出你喜欢的原因。 二、学生活动,全班交流。 1.交流时,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如:(1)高原景色的描写: 重点词语: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使人有雄壮、伟大的感觉。 体会作用:概述高原特色(辽阔平坦、色彩鲜艳),为全文开拓了广阔的天地,交代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以此来

衬托它坚强不屈的性格和傲然挺立的形象,为白杨树的出现作铺垫、蓄势。 (2)四个反问句,形成排比的句子。 作用:运用反问、排比的修辞手法和象征的表现手法,层层递进,使思想逐步升华,赞美之情逐渐达到高潮。气势恢弘,展现了比前文更为廓大深远的精神境界。 (3)第9段:楠木——白杨 作用:运用对比来进行反衬,进一步强化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深化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在对比中突出白杨树的品质,显示作者自己的立场态度。 2.总结方法:学生说说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品味。 3.教师指导方法,结合课件演示。 品味的角度: 语言的精当:生动、准确 修辞的巧妙:排比、反问、设问、拟人、比喻、对偶、夸张、反复 含义的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中心 结构中的作用:铺垫、照应、过渡、线索 表现手法高超:对比、烘托、象征、讽刺、幽默 三、回顾旧知,加强品味。 1.在学过的散文中,有哪些精彩的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

品味语言-句子的赏析

“品味语言” 复习 第一课时 复习目标 1、明确品味散文语言的角度。 2、学会品味散文语言题目的一般表述方式。 自学指导一 5分钟 (一)揣摩有表现力的词语 品味句中划线词语表达的含义。 敲打锣鼓的汉子们卖着狂傲,逞着威风,显得不可一世。(《鼓神》) “卖”是_____,“逞”是____,“不可一世”是形容_________,这三个词语原是贬义,这里是________(1分),生动地表现出___________(1分),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___________之情。(1分) “卖”是卖弄_,“逞”是炫耀,“不可一世”是形容极其狂妄自大,这三个词语原是贬义,这里是贬词褒用(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汉子们打鼓时的精神抖擞、气势非凡(1分),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欣赏与赞美之情。(1分) 答题格式:结合句子解释词+作用+内容+情感 自学指导二 10分钟 (二)赏析描写性的语句(段) (品味句子的角度1——词语 :词语生动、准确,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1、我想买字典,走进书店,就听到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发出好听的声音。(《词典的故事》) “好听”一词生动准确地写出了我进新华书店的喜悦心情,表现了我对词典的渴望之情. 答题格式:词语+作用+内容+情感 2、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品味句子的角度2 ——抓修辞:排比、反问、设问、拟人、比喻、反复等 。) 答案:通过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是新的,有旺盛的生命力;是美的、活泼生动的;是健壮有力的三个特点,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当堂训练 10分钟 1、说说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我在各种报刊发表的各类文章,舒居然一篇篇地帮我抄了下来,还精心地配了插图。 答案:“居然”,出乎意料之意。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舒”同学由衷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深深的自责之意。 2、揣摩下面句子

《散文阅读——语言品味》练习

又见南山(2016 宜宾)李汉荣 ①我是山里人。山是我的胎盘和摇篮,也是我最初的生存课堂。山里的月是我儿时看见 的最慈祥的脸(仅次于外婆),山里春天早晨的风是最柔软的手(仅次于母亲),山的身影 是多么高大啊(仅次于毛主席),让我无限痴迷,无限崇敬。我读第一本书的时候,入迷得 像在做梦,每一个字都那么神奇,它们不声不响非人非物,但它们却能说出许多意思,这真是太有意思了。忽然书页暗下来,抬起头,才看见,山一直围在我的四周,山也在看书?其 实它们站在书的外面,抿着嘴像要说什么话,却不说,一直不说。山要是把一句话说出来, 要么很好玩,要么很可怕,天底下的话都不用再说了。但是山不说一句话,不说就不说吧, 多少年多少年都不说,就是为了让人去说各种各样的话。我隐约觉得山是很有涵养的,像我外爷,外爷是个中医,很少说话,他说,我开的药就是我要说的话。 ②后来,我逃跑般地离开了山。也许山还记得我对它的埋怨:闭塞、贫困、愚昧,挡住 了我的视线,使我看不见人生的莽原和思想的大海。 ③辗转这么多年,从一本书走进另一本书,我像书签一样浏览了许多语言;从一座城搬进另一座城,我像钥匙一样认识了许多锁子;从一栋楼爬上另一栋楼,我像门牌一样背诵了 许多号码。然而,走出书,走出城,走下楼,我发现我什么也没有,尽管有时感到自己似乎 拥有了很多,学问呀,知识呀,信息呀,成就呀,名声呀,职称呀,职务呀,电脑呀,银行 账户呀,股票呀,老婆呀,儿子呀,房子呀,车子呀,哥儿们呀,见闻呀,已经到来的金色 中年呀,可以预见的安详晚年呀,无疾而终的圆满落日呀…… ④可是,闭起眼睛一想,又真正觉得空荡荡的,夜深人静的时候,望着苍白的天花板, 感到一种迫人的虚。 ⑤城市只是一个投寄信件的邮箱,而我只是一个寄信人或收信人。寄完信或读完信,我就走了,而邮箱还挂在那里。说到底,人也是一封信,城市在我们身上盖满各种各样的邮戳, 却找不到投寄的地方。 ⑥是什么使我变成了一封死信?身上邮戳重叠着邮戳,地址重叠着地址,日期重叠着日期,但是这封信却无处投递,就这样在模糊的邮路飘来荡去,直至失踪? ⑦这时候我已经回到当年的小城。这时候我忽然看见我早年逃离的山——南山。 ⑧它依然凝重,依然苍蓝,依然无言,不错,还是我祖先般的南山。 ⑨但是,我心里很深的地方却被它触动了,被它闪电般照亮了。 ⑩我何以感到认真走过的岁月却是空荡荡的虚?我何以成为一封无处投递的死信?是 因为我遗忘了你吗,南山? ⑾这么多年,我真的像遗忘一堆石头一样遗忘了你吗,南山? ⑿而你依旧站在你地老天荒的沉默里,站在你崇高的孤独里。 ⒀这时候我看南山,它像是苍老而永远健在的祖先,像哲人凝眉沉思,像先知欲言而止。 ⒁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⒂我好像明白了,我当初那么认真地出走,只是为了更深刻地返回,是这样吗,南山? ⒃我们在命运里走来走去,最终却回到出发的地方,并且第一次真正认识它,是这样吗,南山? ⒄一封盖满邮戳的信终于找到了投递的地址,它正在到达,它将被阅读,它同时也阅读它的阅读者,阅读一个伟大的旧址——南山。 ⒅去而复返,又见南山,我第一次真正看见南山。 (选自《李汉荣散文选集》,本文有删改)

散文品味

品味散文的语言 教学目标: 1.学会品味散文语言的方法。 2.学会准确表达语言的品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我们要培养自己的语言感受能力,就要认真揣摩文章的语言,准确感受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白杨礼赞》这篇散文,通过它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我们深深爱上了这位树中的伟丈夫,从他的身上我们也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那么,在这篇散文中你喜欢的语句有哪些呢?请同学们在书上划出,并在旁边作批注,说出你喜欢的原因。 二、学生活动,全班交流。 1.交流时,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如:(1)高原景色的描写: 重点词语: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使人有雄壮、伟大的感觉。 体会作用:概述高原特色(辽阔平坦、色彩鲜艳),为全文开拓了广阔的天地,交代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以此来衬托它坚强不屈的性格和傲然挺立的形象,为白杨树的出现作铺垫、蓄势。 (2)四个反问句,形成排比的句子。 作用:运用反问、排比的修辞手法和象征的表现手法,层层递进,使思想逐步升华,赞美之情逐渐达到高潮。气势恢弘,展现了比前文更为廓大深远的精神境界。 (3)第9段:楠木——白杨 作用:运用对比来进行反衬,进一步强化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深化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在对比中突出白杨树的品质,显示作者自己的立场态度。 2.总结方法:学生说说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品味。 3.教师指导方法,结合课件演示。 品味的角度: 语言的精当:生动、准确 修辞的巧妙:排比、反问、设问、拟人、比喻、对偶、夸张、反复 含义的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中心 结构中的作用:铺垫、照应、过渡、线索 表现手法高超:对比、烘托、象征、讽刺、幽默 三、回顾旧知,加强品味。 1.在学过的散文中,有哪些精彩的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说出你是从哪个角度进行品味的?(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补充: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2)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2018年秋季课程初一语文】第4讲散文阅读之品味句子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品味语言,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其中就有句子的理解,那么,在本节课我们主讲品味语言之句子的理解与赏析。 二、复习预习 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答题思路: 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

②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三、知识讲解 知识点1 重要句子 《考纲》说的是“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那么,什么样的语句属于“重要”或“精彩”的语句呢? 所谓精彩语句,主要包括: ①从作用上说,指那些能点明主旨的语句,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 ②从语句特点上说,指那些文中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对文脉的推进与转接有关键作用的句子; ③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 ④从表达上说,指那些运用一定表达技巧且效果明显的语句或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意的语句; ⑤从结构上说,指那些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语句。 知识点2 精彩语句品味会涉及哪些方面? 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主要涉及以下几点: A、句子中关键词语的作用或效果; B、句子在文中的深层含义或具体体现; C、句子在文章内容和结构方面的作用; D、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表达效果; E、句子所体现的作者的情感态度或写作意图。 知识点3 解答语句品味题的大致思路: A、扣关键,突破句子理解的难点; B、明语境,理解句子在段中含意; C、辨多义,筛选句意的具体体现; D、找位置,判定内容或结构作用; E、析技巧,明了句子的表达效果; F、看褒贬,注意作者的情感倾向。 知识点4 品味语句的美:

如何品味文章的语言

(五)如何品味文章的语言 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子主要是指:准确、生动、极富表现力的词、句;对于理解文章意思起关键作用的词、句;标志文章线索或主旨的词、句;标志文章层次转换的关联词语或过渡句;凸起人物形象和表现事物特征的词、句,等等。 准确理解和分析这些词、句,有助于把握文意和全文的主旨。 体会文章语言,既要了解其表层含义,又要认真体会其深层含义,在体会语言、句子深层含义时,要结合文章的思想内容,还要了解文章写作时的具体背景,即当时的社会背景,这对准确、透彻理解文章有着重要作用。 好的文章,其语言除了具有准确、畅达、精炼的特点之外,还应具有文体本身的特点,如文学作品的语言以生动形象见长,而科技文章的语言则尤其讲究准确性等;此外,还应注意到相同文体的文章中的不同语言特点,如科技文章的语言特点就有平实与生动之分等。因为文章语言特色的形式与作者写作目的、文章的内容以及作者个人的因素相关,所以,我们评价文章的语言特色,要以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为基础,做到客观把握与细部分析相结合,语言形式与思想内容相结合,切不可就语言谈语言。 品味语言包括品味一篇文章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础,所以要理解一篇文章的思想内容,首先要弄清每个词语的含义。那么如何分析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呢? 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就是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人物形象、作者感情以及上下文等理解词语的转化义、语境义,其中最主要的是语境义,它包括词语在语境中的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及言外之意等。 所谓含义,就是作者要告诉读者的意思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把它隐含在句子中。所以要理解含义,就要联系上下文和背景认真地研究这句话。 让我们分析、品位的词语往往是动词、形容词或副词等。 1、首先应该明确所分析词语的深刻含义。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看注解、查阅工具书掌握生疏词语的含义,特别是它与其同义词的区别。 2、应该认真分析所用词语所具有的感情色彩。辨明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是褒义词贬用,还是贬义词褒用。 3、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个好的写作者在遣词造句的过程中,总是紧扣中心思想来选择他认为最恰当的词语。所以,当我们剖析一个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时候,首先要考虑这个词语是否体现了文章的主旨。如:“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过,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品味散文的语言参考答案

品味散文的语言参考答案 1.蓊郁(wěngyù)袅娜( niǎonuó)霎时(shà)脉脉( mò)梵婀玲(fàn )媛女(yuàn)敛裾(jū)仓颉(jié)滂沱(pāngtuó)氤氲(yīnyūn ) 羯鼓( jié)舐(shì)啾啾(jiū)麂皮(jǐ)鳏夫(guān ) 2.惊zhé(蛰) liàoqiào(料峭) cén寂(岑)逻ji (辑) tiào米(粜)雾(霭) 米fú(市)惊jì(悸)寒lài(濑) 三、品味语言之美1.“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荷叶、“亭亭”的荷花、“缕缕”的清香、“脉脉”的流水、……一连串的叠词,诉诸人的视觉、听觉、嗅觉,使人如见其形,如听其声,如闻其香 2.一个“泻”字,化静为动,使人看到了月光的流动感;一个“浮”字又以动写静,突出了雾的轻飘朦胧,。“洗”“笼”描摹月色迷蒙柔和、薄雾轻笼飘浮。 3.排比句式,长短句交错,造成一种回环往复、连绵不绝的语势。听听、看看、嗅嗅闻闻、舔舔,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几个叠音动词分别诉诸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和味觉,且从逻辑上来讲,“听听”—“看看”—“嗅嗅闻闻”—“舔舔”构成一种递进关系,作者一点一点地去亲近冷雨,同时也表达出急于亲近故土、亲近中国传统文化的心情。 4.五个叠音词语间隔使用,调动触觉、视觉和听觉,依次写风、大雨、小雨、湿气,点明春寒料峭的季节特点,把“冷雨”之状,天地混沌之态,简笔勾勒而出,读来琅琅上口,听来入耳动心。且凄凉、凄清、凄迷、凄楚之意境在开头就由几个叠音词点染而成,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文字干净,极富表现力。“梦里”“有把伞撑着”既是虚写,也是实写,虚实相衬,扩大了深邃的意境。 五、连接高考 1.作者从“小秦淮”与“瘦西湖”的命名方式切入,揭示了扬州景物“尺水玲珑”、“小家碧玉”的诗化意味。(2)多用古诗和四字词语,整句和散句的交错使用,言辞清丽,格调典雅。 2. 答案:(3分)“扑飞”一词充满动感,准确地写出了记忆中的鹭鸶生动、鲜活的形象;把记忆中的鹭鸶和眼前的鹭鸶联系起来,虚实结合,极具感染力。(第1要点1分,第2要点2分。) 3.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鹭鸶优雅大度的姿态。 4.运用排比、反复的手法,句式整齐,语意层进,感情浓烈;借枣树感念爷爷奶奶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表达了对她们日益衰老的感叹。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树的奉献、衰老比作爷爷奶奶的一生,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二位老人的奉献,表达对他们的感恩之情。 美文赏析 一、黄昏 扑棱扑棱在水里奔跑,那是田鸡。芦苇丛里有个东西探头探脑地想出来,那是野鸭子。成群的麻雀从头顶轰地一声飞过,动静大得让人忍不住抬起头看它们。西天是一片说不出的绚烂,红,紫,黄,灰,淡蓝……颜色纠结在一起。太阳没有了,从河滩里望回去,村庄开始有黄昏的暗。 我坐在河滩上,把节节草含在嘴里,西天轰轰烈烈的颜色让人感觉很奇怪。远处有女人拖长了声音清脆地在喊叫:“哎——”有男人简短粗壮有些霸道地回答:“知道了!”我坐在河滩的草堆里,无所事事,割了一下午的草正发出甜丝丝的味道。我有点搞不明白,天边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颜色,那些奇形怪状的彩色云彩,想什么像什么。 牛哞,驴叫,马在嘶鸣,空旷的漫河滩里十分嘈杂,声音此起彼伏。它们知道该到圈棚里去了,它们需要休息,干了一天活它们要吃草料,它们知道黄昏一来夜就要来了,夜一来它们就不用再干活了。它们在跟人打招呼,收工了,该收工啦! 这些牛马驴比平时叫得欢,可能跟黄昏的颜色有关,太诡异了,它们也觉得不能无动于衷。我坐在漫河滩的黄昏里,想一个孩子的心事。怎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田二家的走过我身旁,叫着我的小名喊我回家,我没搭理她。我已经上学了难道她不知道吗?她不会写字,也不会算账,她只知道出工干活挣工分,顺便偷点东西回家。可我都已经会写天安门了。她是一个小心眼的人,又好占便宜。上次扒队里的红芋,她一个大人掺和进来,事后硬是比我们每个人都多吃一块,魏骡子那么大饭量也就吃了两块,她一口气就吃了三块,把她噎得躬着腰乱转圈子都没舍得把剩下的半块给我们。她在跟我打趣:“哟——想娶媳妇啊!”我依然没理她。 大雁叫着往南飞去,风开始变得有些凉意,泥土开始变得凉悠悠的,整个漫河滩都凉意十足。西天无声地燃烧,非常非常灿烂,我坐在河边的泥土沟里看田鸡快乐地奔跑,野鸭子到底没敢出来。

作文素材 结合修辞手法,品味文学语言——高考散文阅读中的方法指导-精品

结合修辞手法,品味文学语言——高考散 文阅读中的方法指导 高考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的选材,从原则上说,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 文学体裁都是候选文体,因为《考试说明》明确要求“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 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但是从命题的现 状来看,不可否认的是,散文一直占有较大的比重,所以《考试说明》也明确解释了:“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和戏剧作品。”有鉴于此,如何 在高考散文阅读中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以期获得满意的分数,是 每一位考生都必须认真面对并有效训练的问题。 一、考点分析 在《考试说明》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关于“鉴赏评价”,考点要求:“(1)体会 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不难看出,这三条之中,第一条是门径,第三条是延伸,唯有第二条,是文学类文本阅读和 鉴赏的要义和旨归。具体分析可知,第一条中的“丰富含义”重在思想性,“表现力”重在艺术性;第三条实际上是要求考生对作品所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 涵作出评价。而第二条里,“形象”要求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散文作品中的 形象另有其广义性,下文将详析);“内涵”要求注意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尤其 是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艺术魅力”要求理解思想性和艺术性的 统一体现。可见,文学作品鉴赏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实际上都包含在了第二条之中。 具体说来,散文作品中的“形象”是广义的,是一定的社会环境、生活情境中具 体的典型。它既可以是具体人物(个体或者群体),如1996年全国卷《贝多芬之谜》 中的“贝多芬”,也可以是寄托的情感、哲理或者象征某种人物、精神的物象、景象,如XX年全国卷《长城》中的“长城”。欣赏散文的形象,通常是指通过什么手法,刻 画了什么形象,或者形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关于人物形象,要注意从人物的肖像、 神态、动作、语言等多个角度去把握其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关于具体的物,可以是 作者描写的一个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指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所创造的一种意境。在鉴赏 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作者描写的角度的变化,作者所运用的描写手法,景物特点以及 寄托的感情。作品的内涵,通常是指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观点、思想、感情、倾向,而这,恰恰是一篇文章的主要价值所在。 鉴赏作品的形象,首先应该从语言入手,而鉴赏作品的语言,其实就是分析文学 语言对于表达主题、塑造形象的作用和好处。分析语言运用的得失、特点(即如何做 到准确、鲜明、生动、形象),是鉴赏作品形象和内涵的重要途径。 所以说,文学语言是修辞的结果,文学语言的鉴赏常常要结合修辞手法来进行。

如何品味散文的语言

如何品味散文的语言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散文是重在抒情的文体,无论是叙事还是写人、绘景状物,都离不开一个“情”字。通过品味散文的语言,可以帮助我们体悟散文的情感,提高我们阅读散文的能力。 一、揣摩词语的含义。散文是语言的艺术,它常运用精当传神的词语来传情达意,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沿着词语的小路,我们才能走进作者为我们营造的艺术境界中,获得丰美的感受。请看: (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1)句中“朗润”睛朗湿润,写出春山的明丽;“涨”由低而高,写出了春水的浮泛上漾;“红”以鲜艳的色彩描绘春日的温暖明丽。三个词语细致入微地揭示了景物的特征,让人感受一种盎然的春意。(2)句中的“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的惊喜。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让人顿生爱意。 二、体味语句的情感。情感是散文的生命,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总是将深挚的情感潜藏于语句之中,读者透过对语句的解读,才能走进作者的情感深处,真正理解作者,进而与作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3)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4)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3)句中直抒胸臆,“盼望”一词的反复出现,传达出作者对春天的急切的期盼、渴慕,“来”“近”更是清晰表露作者对春天来临的惊喜和兴奋之情。(4)句融情于景,借鸟儿的欢唱,表达作者陶醉于春天美景之中的畅快与舒心。 三、分析精妙的修辞。散文往往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绘景状物、抒发情感。形象生动的修辞,常使语言显得诗意动人,常使文章极具情味。分析修辞的表达作用,有助于我们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作者的意图、领悟文章的情感。如: (5)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6)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5)句将万物比拟成人,以人“刚睡醒的样子”来表现自然万物的舒心惬意,将春天来临万物生机的动人情景揭示精妙传神,表现了作者的欣喜之情。(6)句用排比、比喻手法,总写春天的特征。以“娃娃”喻春天之新,表现春天旺盛的生命力;以“小姑娘”喻春天之美,表现春天的美丽动人;以“青年”喻春天之力,表现春天的坚强有力。三个比喻在时间上前后承递,描绘耐人寻味,写出了不同时段的独特景象,将春天的韵味揭示得淋漓尽致。 总之,通过对散文语言的品味,我们才能走进作家为我们创造的艺术境界之中,获得美的陶冶,从而增强我们发现美、理解美的能力。

(完整版)散文阅读之语言特色

散文阅读 ————鉴赏语言 出题人:李英瑛审题人:王山业 【学习目标】 1.了解散文语言赏析的角度。 2、掌握散文语言赏析的答题思路和技巧。 【学习重点难点】规范答题步骤,掌握答题方法 一、考点解读 《考试说明》的要求是:(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二、高考试题回顾: 1. ③林的妻子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鸡栅,一群鸡涌到院子里。她撒一把米,鸡们怀着感漱之情扑动翅膀,争夺地上的米粒。然后她开始拿起扫帚打扫庭院,就像每天洗脸一样,对生活的敬畏含于其中。村庄的独特声息渐渐大了起来,那种类似于琴瑟的音乐之声,优雅,古老,节奏鲜明。这与城市庞大、庞杂的噪音能量不同,它代表着清淡、恬淡、恬静的基本秩序。林和大儿子一起,到院外的柿树上采摘柿子。邻居们做各自的事情,狭窄街道旁边的一块空地上,古老的笨重石磨转动起来,金黄的玉米被缓缓磨成面粉。一切劳动几乎没有语言的参与,似乎没有什么事情值得交谈。然而,这一点儿也没有损害劳作中的默契,仿佛一出戏剧的出演,已经经过了预先的排练。 ④秋天就要过去,天气仍很暖和。地里的活儿已经做完,再有一场雨,就可以把冬小麦种好,那时的庄稼人就可以享受一年中最安逸的季节了。林这些天的习惯性动作,就是仰望天空,蓝,蓝,白云停留一会儿,就又很快散尽,剩下的,仍然是蓝。趁着这样的间隙,邻居开始盖房,林和妻儿前去帮工。他的老父亲则挑着柿子到河边的石头上晾晒,顺手用小刀将柿子皮削掉,以利于它的水分很快蒸发,以便在冬天贮存。河边的大石头献出了自己的平面,供老人坐下,他眯起眼睛发呆地望着远方。他在想什么?我们谁也不可能猜到。也许他所想的仅仅是眼前的一片蓝,天边的蓝。 21.以③④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两个主要特点。(4分) 【答案】①形象生动。如“她撒一把米,鸡们怀着感漱之情扑动翅膀,争夺地上的米粒”,在精致的细节描写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鲜明生动。 ②优美抒情。如“古老的笨重石磨转动起来,金黄的玉米被缓缓磨成面粉”,运用多个抒情性意象,给人诗情画意之感。 ③含蓄蕴藉。如“这一点儿也没有损害劳作中的默契,仿佛一出戏剧的出演,已经经过了预先的排练”,语言含意丰富,从而具有了多重思想情感。 ④简洁而细腻。如“蓝,蓝,白云停留一会儿,就又很快散尽,剩下的,仍然是蓝”,语言简洁凝练,描写细腻。 (答出两点或类似意思,并分析得当,即可) 2、一九二九年五月末,我最以为侥幸的是自己到西山病院去,和素园谈了天。他为了日光浴, 皮肤被晒得很黑了,精神却并不萎顿。我们和几个朋友都很高兴。但我在高兴中,又时时夹着悲哀:忽而想到他的爱人,已由他同意之后,和别人订了婚;忽而想到他竟连绍介外国文学给中国的一点志愿,也怕难于达到;忽而想到他在这里静卧着,不知道他自以为是在等候全愈,还是等候灭亡;忽而想到他为什么要寄给我一本精装的《外套》?……

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及答题方法

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及答题方法 一、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 (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 (2)(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3)(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4)(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散文的线索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五、散文的意境 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情感相熔铸的产物,具有含蓄深邃的美。优美的散文可谓“无韵之诗”,其意境可以与诗相媲美。阅读散文时,就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感受,进入散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不能忽略了语言的揣摩,要调动丰富的想象,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情感,获得主观体验,才能达到思想的共鸣与升华。 六、散文的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 1.象征 (1)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2)托物言志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

如何品味散文语言

如何品味散文语言 一篇散文的艺术魅力,往往从优美的语言上表现出来,所以有人称散文的艺术为“语言的艺术”。作家在创作时,一定会用贴切的语言文字来表达其内在的思想感情,读者只有透彻了解语言文字所具有的意义和情味,才能感知作品的艺术形象,领悟作家的思想感情。叶圣陶先生说:“文艺鉴赏还得从语言、文字的透彻了解入手。”这一点尤其表现在散文的鉴赏方面。散文的语言凝炼优美,富于哲理,而且往往富有由作家个性与其优美精辟的语言相融合形成的某种特色。在语言上,有的散文寓意深刻,有的散文朴素自然,有的散文能够使读者从作家的文学语言中感受到美的熏陶。因此,阅读散文要通过理解语言来感知艺术形象。 那么,怎样来引导学生欣赏散文的语言,感受其艺术表现力呢?依笔者经验来看,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领悟——通过联想和想象领悟语言的表达效果 比如朱自清的散文《春》中有一段文字: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这段对初春小草的描写文字优美,作者借助了联想和想象,从色彩、人物活动、人的感受等角度细致地表现春草的生机和怡人的美感,读者也只有通过联想和想象再现那软绵绵的、生机勃勃的春草,调动起个人的生活经验来感受意趣盎然的春草形象,才能体会作者那浓浓的喜悦和热爱之情。 二、推敲——认真推敲作品中的遣词造句 任何好的作品,从表达角度来说,作者只有在谴词用语上下一番功夫,选择鲜明、生动、具体可感的形象性词语,才能完美地表情达意;从阅读角度来说,读者只有认真品味这些词语才能更好地领会文章的内容和语言,才能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对语言文字敏锐地感受主要体现在透彻地了解精妙的语言所表达的作家思想情感的意义和情味,也就是认真揣摩品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用语,这样的语言能够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的语言同文意有什么关系。 三、感知——悉心培养对散文作品的审美情趣 散文的方在对人物、事物、景物的描写上常常创设出一种意境,在总体形象上给人以美感,为读者描绘出一种情景交融的画面,给人以强烈的诗情画意。 如朱自清的《春》,作者在写花色鲜艳时,不直接说出红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而用“火”“霞”“雪”来比喻,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那火焰的炽热气势,霞的轻柔艳丽,雪的高洁纯净,同时映入读者的脑际,给人以生活实感。当然,语感要通过阅读不断地培养,有

品味散文的语言教学设计范文

品味散文的语言教学设计范文 品味散文的语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散文的相关文体知识; 2.了解散文语言赏析的角度; 过程与方法: 掌握散文语言赏析的答题思路和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吸取优秀的文化营养。 【教学重点】 积累散文阅读的规律性知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的分析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只有教学生以方法、规律,才能使学生获得迁移运用、举一反三的能力。 【教学难点】散文阅读的知识迁移和运用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问题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曾经有文学评论家说:“说到底,散文就是一种味道,精神的味道,以及文字的味道。散文就是通过自己独有的语言方式把它背后的味道传达出来,如果没有语言个性,散文就没有多大的价值。”因此——学会品味散文的语言,走进散文语言的审美世界,才是真正的走进了散文。今天我们来

学习《散文语言的品析》。 二、语言品析举足轻重 1.中考散文语言的考查要求: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课标》中指出,阅读应能体会和推敲重要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类语句常常在文章中起关键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往往能揭示文章主旨,体现作者意图。所以在考试中倍受青睐。 2.考题形式有:品味词语和品味句子。其中品味词语包括: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品味句子包括:请从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两方面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好在哪里。前者如陕西真题(《游司马祠》)第15题;后者如(陕西真题《壶口,壶口》13题。 3.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的分析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只有教学生以方法、规律,才能使学生获得迁移运用、举一反三的能力。 赏析散文语言的角度:巧妙精彩的修辞;优美精当的词语。《中考说明》中提到的修辞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都应引起重视。学习中不但要准确辨识常见的修辞手法,而且要理解其作用。优美精当的词语主要从用词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方面考虑,阅读时重点抓住准确传神的动词、形容词、叠词、成语具体分析。 三、题型呈现有章可循

散文的语言特点

散文的语言特点 阅读散文时,要善于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特点:散中见整,清新自然。散文的语言具有朴素、自然、流畅、简净等特点。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文章是作者思想认识水平和人格修养的体现。不同的作者,生活在各自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中,各人的先天禀赋有别,后天阅历不同,因此才识、性情、气质就有高低、深浅、刚柔、雅俗、文野、曲直等等区别。写出来的文章就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特点。语言表达的特色,就是这种风格特点的一个重要标志。 例如,同是现代散文,鲁迅的深沉洗练,茅盾的沉稳劲健,朱自清的温静典雅,叶绍钧的质朴练达,孙犁、老舍的清新明快,林语堂的闲适从容,钱钟书的幽默旷达,徐志摩的浓丽华美……风格各异,异彩纷呈。阅读中辨析文章语言表达的特点,揣摩不同的语言风格,品味其中的意蕴,那是一种美的享受。 散文,有的重在叙事,有的重在抒情,有的重在议论。散文作者通常把本意情感作了艺术化的处理才形成含蓄美。往往通过以下手法来实现:一是托物言情,借物言志;二是寓情于景,景之神乃作者之情;三是虚实相生,借助设想、想象,曲折地表达好恶与爱憎;四是运用象征或调动多种修辞手法将真意婉转而出。因此,我们在阅读鉴赏散文时,应该把握好这四个方面。 分析散文的语言散文语言优美、畅达,富有节奏,同时也凝炼、干净、富有哲理。因此,阅读散文时,就要认真分析散文的语言优美、凝炼、畅达的特色,从而在形式上对散文加以赏析。例如阅读朱自清的《春》一文,我们可以从那“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的美妙佳句中感受到桃花的火爆热闹、杏花的如霞似锦、梨花的素淡皎洁,领略到由浓到淡的色彩变化过程。 汪曾祺曾经说:“我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品味语言的表达特色

文学类文本专题复习: 品味语言的表达特色 一、学习目标:有的放矢 1、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把握“语言表达特色”类试题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模式。 二、高考真题:例题指引 (一)《才子赵树理》2011(湖北卷) ①赵树理是个高个子,长脸,眉眼也细长,看人看事,常常微笑。 他是个农村才子。②有时赶集,他一个人能唱一台戏,口念锣鼓,拉过门,走身段,夹 白带做还误不了唱。他是长治人,唱的当然是上党梆子。严文井说赵树理五音不全,其实赵树理的音准是好的,恐怕倒是严文井有点五音不全,听不准。他爱“起霸”①,也是揸②手舞脚,看过北京的武生起霸,再看赵树理的,觉得有点像螳螂。他能弹三弦,不常弹。他会刻图章,我没有见过。他的字写得很好,是我见过的作家字里最好的。字是欧字底子,结体稍长,字如其人。 17.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中画线的①②两处分别加以赏析。(4分) (二)(10年山东卷) 人和车厂的老板刘四爷快七十岁了;人老,心可不老实。年轻的时候他当过库兵,设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账。干这些营生所应有的资格与本领——力气,心路,手段,交际,字号等等——刘四爷都有。在前清的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跪过铁索。跪上铁索,刘四并没皱一皱眉,没说一个饶命。官司教他硬挺了过来,这叫作“字号”。出

了狱,他开了个洋车厂子。土混混出身,他晓得怎么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紧一把儿,哪里该松一步儿,他有善于调动的天才。车夫们没有敢跟他耍骨头(注:调皮捣乱)的。他一瞪眼,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到现在,他有六十多辆车,至坏的也是七八成新的,他不存破车。车租,他的比别家的大,可是到“三节”他比别家多放着两天的份儿。人和厂有地方住,拉他的车的光棍儿,都可以白住——可是得交上车份儿,交不上账而和他苦腻(注:软磨硬缠)的,他扣下铺盖,把人当个破水壶似的扔出门外。大家若是有个急事急病,只须告诉他一声,他不含糊,水里火里他都热心地帮忙,这叫作“字号”。 19. 第一段中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4分) 三、规律小结: 从上面两道语言题里,你有没有发现语言题基本的思考角度? 四、实战演练:08安徽卷 我与地坛①(节选) 史铁生 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

中考散文阅读中的语言品析

中考散文阅读中的语言品析 教学目标:1、明确品味散文语言的角度。 2、品味语句,掌握答题技巧及格式。 教学重点难点:找准角度,掌握一定的答题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归纳总结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散文常常具有优美的语言,阅读散文则是人生的一大享受,但是如果要品析散文的语言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以至于许多同学都向老师抱怨:散文阅读太难了,我总是不能打高分。今天老师将会带领大家一起寻找赏析散文语言的窍门,突破难点. (打开灯片1并板书:中考散文阅读中的语言评析)。 二、考标解读指导 导入2、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中考考点 (打开灯片2:考标解读) 1、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 ....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2、体验赏析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 ..和表现手法 导入3、下面我们从常见题型,找答题角度。前面我们已经把试卷发到同学们手上了,并且要求同学完成,不知道同学们完成了没有? 三、直击中考或中考仿真题 1、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把2012年衡阳市中考题《给儿子打印象分》中的这个题目读一遍,边读边思考:这句话该如何赏析:(打开灯片3、直击中考1) 1、“这个当儿子的,聒噪的很,插不上话,急得挠头抓耳,满脸青春痘 簌簌往下掉。”这句话中的“挠头抓耳”用得好,好在哪里? (2012年衡阳市中考题《给儿子打印象分》) 我们遇到中考散文阅读中的语言赏析题时,我们应当学会找对角度,来赏析其内容或情感。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凡是写人的文章,多半与人物形象有关。所以我们就要学会运用人物的描写方法,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来分析人物形象或心理。好,老师请一个同学回答一下你的答案。(指名回答并做适当评价) 老师这里有一个参考答案,请同学们看一下老师是怎么作答的,同学们可以比较一下,与自己的答案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①“挠头抓耳”运用了动作描写,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儿子因插不上话时,不知所措的神态及焦急不安的心理。)

专题07 品味文章语言艺术(小说)-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小说与散文知识点细分讲解(解析版)

【语言特色】 思考角度 描述语言:生动形象,准确简练,穷形尽相。关注描写的对象。 分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人物语言:个性化,彰显人物性格,让读者如见其人、如听其言。着眼于人物形象 叙述语言:简洁传神。立足于全篇。 语言风格:幽默诙谐《马裤先生》、辛辣讽刺《套中人》、平实自然《边城》、夸张变形《套中人》、典雅庄重《素芭》、含蓄凝练《安东诺夫卡苹果》(诗意化)、简练明快《桥边老人》、生活化(民俗化、口语化《骆驼祥子》)等。立足于全篇给读者的审美体验。 赏析步骤:全篇语言(1)用词特点:准确、生动、形象、;丰富,多样;(2)句式特点:句式整齐有节奏感;整散结合,富有韵律;(3)修辞的运用;(4)语言风格; 描写语言(1)概括内容,(2)揭示特征(3)与情节和主题的关系。 现当代作家的语言风格 鲁迅:冷峻。 老舍:语言风格风趣幽默、俏皮洒脱、生动活泼、简洁朴茂、雅俗共赏。其独特性表现在提炼口语,纯净至极,清浅俗白,雅俗共赏;创造“始则发笑,继则感动,终于愤怒”的幽默。 沈从文:语言格调古朴,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诗意、含蓄、唯美的语言形式,又成就了他健康、高雅的美学追求。 赵树理:通俗化,大众化,诙谐幽默。 孙犁:诗化小说。淡雅聪俊,清新隽永, 优美洗练,“质以传真”,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 王安忆:清丽单纯,素淡粗朴,冷峻理智,细腻平实。 铁凝:语言风格是诗意、温情、风趣。以清丽、简洁、富有音乐性和诗意的语言,用中国传统的创造意境的手法以呈现,营造空灵、淡远、含蓄的艺术境界。 宗璞:其语言如诗般优美,有诗般韵味,明朗而有含蓄,流畅而有余韵,字字锤炼,句句经营。 汪曾祺:清新自然,韵味悠长,散文化的语言风格,语言与人物的身份贴近。 冯骥才:描绘市井风俗的“津味儿”。 贾平凹:简练隽永传神,间或掺以陕南方言,形成文白杂糅,雅俗兼具,以拙见巧,晓畅可读的语言风格。 莫言:奇诡而涌动着勃勃生机,不拘一格。 池莉:她的小说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汉味小说”的代表。

散文阅读之品味语言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c12912029.html, 散文阅读之品味语言 作者:卞锦周 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14年第15期 【技法指津】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阅读散文离不开对语言美感的赏析、品评。《考试说明》要求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我们在品味语言时,不妨从词语和句子入手。 一、品味词语 1.词语理解。一般来说,高考试题考查词语的含义,特别关注词语的语境义,而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义。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义;根据文意,写出某词的含义。 2.词语运用。结合特定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体会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准确把握词语在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等方面的作用。答题时须从语言形式和表达效果两方面考虑,答题模式为:什么词生动形象地(准确地)写出了什么的特点或内容,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或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用词的特色。如叠词音节和谐,富有音乐美;拟声词生动形象。 二、品味句子 1.修辞。修辞主要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引用等,表达效果分别为:(1)比喻、比拟、借代:生动形象。(2)夸张,对比、反复:强调突出。(3)对偶: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美。(4)排比:节奏鲜明,增强语势,富有表现力。(5)引用:增强文化底蕴,丰富文章内涵。 答题模式为: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的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2.品味一句话(一段话)的表现力(表达特色)。其有以下几种情形:(1)句式长短错落,富于变化,有节奏感。(2)绘声绘色。(3)动静结合。(4)想象和联想。(5)引用化用古诗文,增强文章诗意。 答题模式为:手法+分析+表达效果(情感)。 3.分析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