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教学案例

分析与反思

直接导入,就是教师在上课之初,运用简洁明确的话语,开门见山的点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勾勒出新课的经纬,点名学习目标和要求,是学生对所要学的中心内容了然于胸,引起思想上重视并准备参与教学活动,快速地进入到教学情境中来,做到“课伊始,意亦明”的一种导入方法。

直接导入的方法,要求教师运用凝练的语言,突出中心,不拖泥带水,使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课程涉及的主要内容,对学习的目标也有清晰的认识。同时,这种方法简明省时,能提高课堂效率,是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39-40页。

知识和技能: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的运算规律,并能根据这一规律进行简便运算。

过程和方法:在寻找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以及分析问题、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重点:使学生正确理解减法的运算性质。

难点:加、减法计算的灵活运用。

一、教学过程

1、走进生活

(录像提供生活片段实录:林阿姨去逛商场,看中了一条围巾(单价:33元),一双皮鞋(单价:67元),开好发票后到收银台付款,收银员边盖章边对林阿姨说:“一条围巾,一双皮鞋共100元。”林阿姨的钱包里有240元,抽出一张一百元的递了上去。

出示例题:林阿姨带了240元钱,买了一条围巾用去33元,又买了一双皮鞋,用去67元,还剩多少钱?怎眼解答?

生:1:根据题意,用一共的钱减去买围巾的钱再减去买皮鞋的钱就是还剩的钱:240-33-67。

生2:我认为这样列式更合适:240-(33+67)。

(一片赞同声)

师:为什么呀?

生:这样算简便,林阿姨刚才就是这样付钱的,两样东西加起来刚好是一百元,找零都不用找了。

师:如果买一样付一样呢?试试看。

(安排学生模拟买卖双方收付钱款,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收银员。)

第一次买了一条围巾,付了40元,找零7元。

第二次买了以上皮鞋,付了一张一百元的,找零33元(剩

下100+7+33=140).

生一片唏嘘:太麻烦了!

师:生活中我们会碰到一些计算问题,很讲究一些运算的技巧。

2、探究规律

师:大家回顾一下刚才林阿姨的付款过程和××同学的付款过程,列式计算。

生:240-(33+67)240-33-67

=240-100 =208-68

=140(元)=140(元)

师:为什么结果一样?

生:不管怎么付,最终把为纪念的钱和皮鞋的钱都付了。

师:在算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是一样一样的付,一个是买的东西合起来一起付。

师:哪种付法更方便?

生:当然合起来付方便。

师:什么情况下合起来付特别方便。

生:买的东西合起来价钱是整十、整百元的特别方便。

师:能得出什么规律?

(尽管学生表达的不够完整确切,但主要意思都能抓住: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如果两个减数合起来是整十、整百数,那么先把减数加起来一起减比较简单。)

3、灵活运用

利用你发现的规律计算下面两题:

(1)1800-264-136 (2)769-(69+53) =1800-(264○136)=769○69○53

=1800- =

= =

(对于题(2),学生自然逆向思维:既然能够把两个数加起来一起减,当然也可以拆开来一个一个减,看怎么算简便。)

二、反思

这堂课基本体现了学生自主“做”数学的一种探索式学习模式:生活原型——数学化——运用。知识的获得能从感性上升为理性,这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抽象的东西能以他蕴藏于其间的生活原有状态呈现,在学生交流生活经验之中提炼,这种知识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学生能轻松、自然地理解与掌握,并自觉转化为一种生活的技能,学以致用。这不正是数学教学的理想境界吗?

前几年,费九牛二虎之力纠缠于“减法的性质”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往往先出现一组组算式如:

10-5-2 36-12-8

10-(2+5)36-(12+8)

在这些数字符号的集结中,让学生计算类推发现: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这就是减法的性质。

然后就靠大量的练习巩固。这一规律是由个别推出一般,知识离开了能够依据的背景,学生哪能真正理解其中的算理,因此用时常常出错。弄到没辙时,背吧:减法的性质——a-b-c=a-(b+c);再有遗忘,死记:减号后面脱括号、添括号、括号内的运算符号要改变。教到如此无可奈何,学生嘀咕:老师,简算这么难,还不如就这样死算算了呢?

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思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在这样的对比之中,我们不难发现数学教改的一个趋势,那就是:返璞归真,走向生活。遵循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越来越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三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1)

(九)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1) 教学内容:教材第68~69页减法的一条运算规律及其应用(例1例2),“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3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的运算规律,学会应用这种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抽象的思维能力,以及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口算 48+52= 237+63= 74+26= 85+15= 128+175+25= 64+78+36= 439+302= 2、引入新课。刚才我们用简便方法,很快算出这些题的得数,这 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板书课题)通过学习,要能步认识减法运算中的一些规律,并能应用这些规律进行简便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的能力。 二、教学新课 1.教学减法的运算规律。 (1)教学第68页的应用题。 出示题目,读题。 指名学生口答解题算式,老师板书一种方法的算式和结果。 提问:第一种算法是怎样想的?求还剩多少米,还可以怎样算?(学生口答,老师板书算式和结果) 第二种算法又是怎样想的? 这两种算法都是求的什么问题?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 实际上就是从这个数里减去什么?所以两种算法的结果怎样?说明哪两个式子相等?[板书:360—87一113=360一(87十113)] 提问:从360里减去87和113这两个数,等于从360里减去什么? (2)题组的计算、比较。 用小黑板出示第68页下面的题组。 请大家在课本上把这几道算式计算一下,看看每组里的两个算式的结果有什么关系,在O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让学生口答练习结果,老师在O里板书等号。 提问:从第一组两个算式里可以看出从30里减去4和6两个数,等于从30里减去什么?第二组呢?第三组呢? (3)归纳运算规律。 在这三组算式里,每组算式之间都有什么共同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总结出运算规律,并让学生看课本上的结语读一读。 (4)根据规律填空。

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第八课时: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 P40/例2(综合运用加碱计算的实践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计算、观察和思考,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的简便运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数学思考: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抽象的思维能力,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3、解决问题:根据具体的算式中的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简便计算方法。 4、情感与态度:通过教学,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在此基础上扩展学生的知识结构,从而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连减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的减法运算性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几种算法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关键:在观察、比较中了解减法的简便计算中数据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感知“凑整” 1、把上下两行中两数相加的和是整百、整千的用线连起来。 36 1597 263 317 37 283 164 403 2、出示三个算式。 72+39+28 72+(38+28)(72+28)+39 (1)观察、比较。你更喜欢计算哪个算式?为什么? (2)说明:“凑整”能使计算更简便。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这个思想来研究减法中 的一些简便计算。 二、观察主题图,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 出示主题图。 二、新授 1.观察图(一)中的条件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一)

小组合作讨论问题(一)的解决方法,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法多? 小组讨论。 (教材提示了两种算法。一种是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采用这种方法,学生遇到的困难是,四本书取三本共有几种情况?这是一个组合问题,回答这个问题,如果直接从四本书中每次取三本,要做到不重不漏,思考难度较大。如果反过来思考,四本取三本,也就是从四本书中每次去掉一本,就很容易得出共有四种情况。这种反过来思考的间接思路,用于计算三本书总价,就是教材提示的第二种算法。) 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整理板书。 2.观察图(二)的条件问题。 小组讨论。 汇报。 三、巩固应用优化算法 1、我会填。 513-76-24=513○(□+□) 1048-161-39=1048-(□○□) 2、我能更快计算。 1184-68-42 5347一347一972 3576-133-67 1054-13-54 思考:注意观察数据特征,怎样简便怎样算。 3、试一试,我能行。 (1)2864-37一42一21 (2)3862一319一182一481一218 4、我来当小医生。 (1)276-76+24=276-(76+24)() (2)25+5-25+5=0 () (3)384-(84+29)=384-84+29 () (4)78+19-22=78+22-19 ()

四年级数学加减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并会在实际计算中应用. 2.通过学习加、减法的简便运算,逐步培养学生的简算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并掌握加、减法简便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明确要加的数或要减的数是接近哪个整百、整十数;加上或减去整百、整十数,多加了或多减了多少. 教具和学具: 教具:口算卡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减法的意义是什么? 2.根据1745+980=2725,直接写出下面的得数. 2725-1745=( ) 2725-980=( ) 3.口算下面各题. 574+200476-300247+20 352-200615+300113+60 (二)探求新知 1.导入:利用复习中的口算最后一道题113+60.

教师叙述:同学们会很快地计算出113+60的得数,因为60是一个整十数.那么,怎样很快计算出象113+5 9这样算式的得数呢?首先我们要研究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演示课件“加、减法的简便算法”,出示课题)下载 2.教学例1.(演示课件“加、减法的简便算法”,出示例1)下载 育民小学图书室新买来130本图书.其中故事书46本,科技书34本,其余的是连环画.买来连环画多少本? (1)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自己解答. 130-46-34130-(46+34) =84-34=130-80 =50(本)=50(本) (2)学生讨论:两种算法结果怎样?哪一种算法比较简便? (3)教师提示: 从130里依次减去46和34,等于从130里减去46与34的和. 3.学例2.(演示课件“加、减法的简便算法”,出示例2)下载 计算295-128-72. (1)让学生观察题里的数目有什么特点? (2)让学生联系例1同桌进行讨论怎样计算比较简便,为什么? (3)教师强调:从295中依次减去128和72,等于从295中减去128与72的和.而这两个数的和恰好是整百数,所以,先算(128+72),再算295-200,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4.完成55页“做一做”

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1)

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1) 教学内容:教材第68~69页减法的一条运算规律及其应用(例1例2),”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3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的运算规律,学会应用这种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抽象的思维能力,以及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口算 48+52= 237+63= 74+26= 85+15= 128+175+25= 64+78+36= 439+302= 2、引入新课。刚才我们用简便方法,很快算出这些题的得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板书课题)通过学习,要能步认识减法运算中的一些规律,并能应用这些规律进行简便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的能力。 二、教学新课 1.教学减法的运算规律。 (1)教学第68页的应用题。 出示题目,读题。 指名学生口答解题算式,老师板书一种方法的算式和结果。 提问:第一种算法是怎样想的?求还剩多少米,还可以怎样算?(学生口答,老师板书算式和结果) 第二种算法又是怎样想的? 这两种算法都是求的什么问题?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 实际上就是从这个数里减去什么?所以两种算法的结果怎样?说明哪两个式子相等?[板书:360-87一113=360一(87十113)] 提问:从360里减去87和113这两个数,等于从360里减去什么? (2)题组的计算、比较。 用小黑板出示第68页下面的题组。 请大家在课本上把这几道算式计算一下,看看每组里的两个算式的结果有什么关系,在O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让学生口答练习结果,老师在O里板书等号。 提问:从第一组两个算式里可以看出从30里减去4和6两个数,等于从30里减去什么?第二组呢?第三组呢? (3)归纳运算规律。 在这三组算式里,每组算式之间都有什么共同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总结出运算规律,并让学生看课本上的结语读一读。 (4)根据规律填空。 563-174-26=563- (174O26) 342-69-31=342-( O ) 1284一(600+7)=1284-600 O 7 324-(24+198)=324- O

分数的加减法及简便运算.

分数的加减法 一、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 知识点:在计算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中,分母不变,直接用分子相加减。 注意:在计算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中,得数如果不是最简分数,我们必须将得数约分,使它成为最简分数。 例题一 5654+=5 10564=+=2 注意:因为5 10 不是最简分数,所以得约分,10和5的最大公因数是5, 所以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5,最后得数是2. 例题二 104 1059105109= -=-5 2= 注意:因为10 4 不是最简分数,必须约分,因为4和10的最大公因数 是2,所以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2,最后的数是5 2 知识点回顾:如何将一个不是最简的分数化为最简? (将一个非最简分数化为最简,我们就是将这个分数进行约分,一直约到分子和分母互质为止。所以要将一个分数进行约分,我们必须找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然后用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他们的最大公因数。) 专项练习一: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专项练习 一、计算

715 - 215 712 - 112 1 - 916 911 - 711 38 + 38 16 + 16 314 +314 34 + 34 二、连线 19 + 4 9 2 7377+ 145 +1 5 1 8 987+ 47 + 67 137 115 11141+ 18 +78 29 11 9 3 92+ 2411 +511 5 9 2121+ 三、判断对错,并改正 (1)47 +37 = 714 (2)6 - 57 - 37 =577 -57 -3 7 =527 -3 7 =51 7 四、应用题 (1)一根铁丝长710 米,比另一根铁丝长3 10 米,了;另一根铁丝长多少米? (2)3天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12 ,第二天修了全长的5 12 ,第三天修了全长的几分之几?

20以内的加减法简便计算方法

20以内的加减法简便计算方法 一、要牢记10以内数字分解 1 1 1 2 2 1 1 3 2 2 3 1 1 4 2 3 3 2 4 1 1 5 2 4 3 3 4 2 5 1

二、加法简便算法 1、10以内加法直接用分解法计算 举例1:3+4=? 办法:因为7分解为3和4,故3+4=7 举例2:4+5=? 办法:因为9分解为4和5,故4+5=9 2、得数为10以上的加法 举例1:7+8=? 办法:因为7+3=10,把8分解为3和5,7+3+5=15 举例2:6+9=? 办法:因为6+4=10,把9分解为4和5,6+4+5=15 同理:如果是9+6=? 办法:因为9+1=10,把6分解为1和5 9+1+5=15

举例3:12+7=? 10+2+7=10+9=19 三、减法简便算法 1、10以内的减法直接用分解法计算 举例1:10-6=? 办法:因为10分解为6和4,故10-6=4 举例2:9-6=? 办法:因为9分解为6和3,故9-6=3 2、10以上的减法 (1)举例:11-6=? 把被减数6分解为1和5,转化为10以内减法 11-1-5=10-5=5 (2)举例:17-5=?把17分解成10+7 10+7-5=10+2=12 (3)举例:16-8=?把8分解成6和2,转化为10以内减法16-6-2=10-2=8 四、填空 举例:()-5 =3 相当于5+3=8 举例:12-()=3 相当于12-3=12-2-1=10-1=9 举例:()+5 =13 相当于13-5=13-3-2=10-2=8 举例:5+()=18 相当于18-5=10+8-5=10+3=13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计 算》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加法运算律,会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初步认识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减数的和的运算规律,会运用这种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3、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应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理解加法运算律,会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难点:认识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减数的和的运算规律,会运用这种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备注 课前小研究1、预习50页例3,说说第()种计算方法比较简便,它使用了加法()律。 2、试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432+59+68756+43+157 3、想一想,做一做:482-159+18怎样算简便? 4、预习例4,想一想,你会选择那种付钱方式:①先付一件的价钱,然后再付一件。②两件的钱一起付。 5、选择自己喜欢的付钱方式,列出算式。

6、观察例4的计算过程,说说自己的发现: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 小组合作交流提供5~8分钟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师 生 汇 报主要问题解决策略 理解、运用加法运算律 运用例4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1、让学生在课前小研究的基础上,小组汇报各自的算法,从而通过比较,探索出简便的算法。 2、进一步归纳方法,加强练习。 1、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如付账等情景的模拟)去理解算法。并归纳出计算规律。 2、多加练习,加深认识,熟记规律。 练习设计1、P51课堂活动1~2题。 2、补充练习: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76+84+1679+145+21350-175-25 第五课时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二) 一、教学内容:课本51页例5 二、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百数的简便算法。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加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练习题

四年级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练习题 (一)加、减法运算定律 1. 加法交换律 定义: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字母表示:a+b=b+a 例如:16+23=23+16 546+78=78+546 2. 加法结合律 定义: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字母表示:(a+b)+c=a+(b+c) 例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式: (1)63+16+84 (2)76+15+24 (3)140+639+860 (4)63+1.6+8.4 (5)0.76+15+0.24 (6)1.4+639+8.6 举一反三: (1)46+67+54 (2)680+485+120 (3)155+657+245 (4)0.46+67+0.54 (5)6.80+485+1.20 (6)1.55+657+2.45

3.减法交换律、结合律 注:减法交换律、结合律是由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衍生出来的。 减法交换律: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后面两个减数的位置可以互换。 字母表示:b-c-a=c-b-a 例2. 简便计算: 198-75-98 346-58-46 7453-289-253 减法结合律:(1)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相当于从这个数当中减去后面两个数的和。 字母表示:a-b-c=a-(b+c) *****同学关键就是错这个概念,重点看 (2)如果一个数减去一个数,再加一个数,那么相当于从这个数当中减去后面两个数的差。 字母表示:a-b+c=a-(b-c) 例3.简便计算: (1)369-45-155 (2)896-580-120 (3)1823-254-746

(4)176-(76+52) (5) 268-(68+15) (6)345-(38+45) (7)156-48+48 (8)96-75+25 (9)164-57+37 (10)457-(158-43) (11) 186-(98-14) (12)234-(88-66) 4.拆分、凑整法简便计算 拆分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大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拆分成整百、整千与一个较小数的和,然后利用加减法的交换、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例如:103=100+3,1006=1000+6,… 凑整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小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写成一个整百、整千的数减去一个较小的数的形式,然后利用加减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例如:97=100-3,998=1000-2,… 例4.计算下式,能简便的进行简便计算: (1)89+106 (2)56+98 (3)658+997

三年级下册加减法简便运算

三年级下册加减法简便运算 1、计算。 75+26+25 72+67+28 116+625+84 321+52+679 2、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56+58+60+62+64 9+99+999+9999 2250一73一27 14+15+17+8 0+83+85 900一(99+98+97+96 )675一(11+13+15+17+19) 3、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683+48+152 438+86-138

1645-(645+290)873-(173-64) 674-(38+74)457-(230-143) 728-46-22-54-67-78-33 7000-85-84-83-82-81-15-16-17-18-19 〖例题精讲〗 例1、乘法中的巧算: 1交换律结合律 (1)25×55×4(2)25×32×125×7 〖我真行1〗 (1)5×25×2×4(2)125×48×8(3)25×64×125 例2、乘法的分配律: (1)25×(40+4)(2)39×47+39×53 〖我真行2〗 (1)125×(80+8)(2)66×36+33×36+36 例3、巧用乘法的分配律: (1)39×101(2)22×99

〖我真行3〗 (1)44×1002(2)556×99 例4、乘除法中的巧算: (1)17÷8+19÷8+28÷8(2)77×5÷11(3)7500÷(100÷3) =(17+19+28)÷8=77÷11×5=7500÷100×3 (4)76×25(5)700÷25 =76×25×4÷4= (700×4)÷(25×4) 〖我真行4〗 (1)12÷25×100(2)31÷9+33÷9+35÷9 (3)48×125(4)3000÷125 〖方法归纳〗 学习利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除法的分配性质,同级运算“带号搬家”,去括号等进行简便计算。 〖我真棒〗 4600÷ (23÷3)84×29-18×84-84 11×37+99×7 方法归类:这种好方法也适用于个位数是5的两个相同的多位数相乘的计算。例5、除法巧算 130÷54200÷2534000÷

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引导学生掌握加、减的一些简便算法,并且理解算理。 2.发展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十、整百数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一个数减去接近整百、整十数的简便算法的算理。(多减几要加上几) [评析:教学目的及重、难点制定的恰当而具体,说明教师对教材把握得准、吃得透。] 教学方法:启发式、迁移法,渗透学法指导。 学法:观察、比较、归纳。 教学用具:卡片、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复旧引新. (l)填空。 78=80-( ) 87=( )-( ) 99=( )-( ) 198=( )-( ) 297=( )-( ) 提问:78接近哪个整十数?78=80-( )? 87等于几十减几?99接近多少?等于一百减几?仿照前三题,想一想后两题怎样填? (2)观察两组算式,想一想,哪一组计算比较简便?为什么? 第一组:215+70 第二组:215+69 143+100 143+98 475-200 475-199 387-300 387-298 启发学生回答后,让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看一看这组的加数,减数有什么特点?(不是整十、整百的,但接近整十、整百) [评析: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精心设计复习内容进行辅垫,减缓知识坡度,为学生学习新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师:在计算加、减法的时候,如果加数或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把它们先看作整十,、整百的数,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出示例1:113+59 (1)找一找算式中哪个加数是接近整十或整百的数?(59)(板书:找) (2)想一想,可把59看作多少计算比较简便?看作60以后,113+60的结果比原题怎样?为什么会多1?(启发学生说出因为多加l) 多加1,要想得到原题的结果应该怎样?生答师板书:多加1要减l (3)想好简算方法后,接下来应干什么?(板书:算)

数学简便计算方法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重点知识归纳 (一)加减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 定义: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字母表示:a b b a +=+ 例如:16+23=23+16 546+78=78+546 2.加法结合律 定义: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表示:)()(c b a c b a ++=++ 注意:加法结合律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其中有两个加数的和刚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话,那么就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将原式中的加数进行调换位置,再将这两个加数结合起来先运算。 例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式: (1)63+16+84 (2)76+15+24 (3)140+639+860 举一反三: (1)46+67+54 (2)680+485+120 (3)155+657+245 3.减法的性质 注:这些都是由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衍生出来的。 减法性质①: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后面两个减数的位置可以互换。 字母表示:b c a c b a --=-- 例2.简便计算:198-75-98

减法性质②: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相当于从这个数当中减去后面两个数的和。 字母表示:)(c b a c b a +-=-- 例3.简便计算:(1)369-45-155 (2)896-580-120 4.拆分、凑整法简便计算 拆分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大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拆分成整百、整千与一个较小数的和,然后利用加减法的交换、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例如:103=100+3,1006=1000+6,… 凑整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小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写成一个整百、整千的数减去一个较小的数的形式,然后利用加减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例如:97=100-3,998=1000-2,… 注意:拆分凑整法在加、减法中的简便不是很明显,但和乘除法的运算定律结合起来就具有很大的简便了。 例4.计算下式,能简便的进行简便计算: (1)89+106 (2)56+98 (3)658+997 随堂练习:计算下式,怎么简便怎么计算 (1)730+895+170 (2)820-456+280 (3)900-456-244 (4)89+997 (5)103-60 (6)458+996 (7)876-580+220 (8)997+840+260 (9)956—197-56

四年级教案: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四年级教案: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数加上或者减去接近整百、整十数的简便算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百整十数的简便算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一个数减去接近整百、整十数的简便算法的算理.(多加几要减去几,多减几要加上几)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填空: 89=90- 198=200- 99=- 397=- 2.口算 532-200 274+90 129-80 578+100 234-150 113+60 二、新课教学 师:同学们可以很快的计算出113+60,因为60是一个整十数.那么怎样计算 113+59的得数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 (一)教学例1 113+59 1.学生讨论:有什么简便方法可以很快的口算出这道题吗?板书:113+59=113+60-1=172 2.提问:为什么加60?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减去1?3.小结:加一个接近整十的数,先按整十算,多加了几就减去几.这样可以直接用口算,而且又对又快. (二)教学例2 276+98 1.模拟游戏找钱(详见探究活动)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76+98=276+100-2=374 3.提问:把98看作多少?(100) 加100多加了多少?怎么办? 把276看作300计算可以吗?好不好?为什么? 副标题#e# 4.练习 (1) 76+97=76+100○□=□ (2) 387+296=387+300○□=□ (3) 499+379=500+379○□=□ (4) 183+99=183+□○□=□ (5) 49+425=□+425○□=□ (三)教学例3 165-97 1.讨论:这道题你打算怎么做?

20以内的加减法简便计算方法

20以内的加减法简便计算 方法、要牢记10以内数字分解 2可以分为 3可以分为 4可以分为 5可以分为 6可以分为

7可以分为 8可以分为 9可以分为

10可以分为 二、加法简便算法 1、10以内加法直接用分解法计算 举例1: 3+4=? 办法:因为7分解为3和4,故3+4=7 举例2:4+5=? 办法:因为9分解为4和5,故4+5=9 2、得数为10以上的加法 举例1: 7+8=? 办法:因为7+3=10,把8分解为3和5,7+3+5=15 举例2:6+9=? 办法:因为6+4=10,把9分解为4和5,6+4+5=15 同理:如果是9+6=? 办法:因为9+1=10,把6分解为1和5 9+1+5=15

举例3:12+7=? 10+2+7=10+9=19 三、减法简便算法 1、10以内的减法直接用分解法计算 举例1: 10-6=? 办法:因为10分解为6和4,故10-6=4 举例2:9-6=? 办法:因为9分解为6和3,故9-6=3 2、10以上的减法 (1)举例:11-6=?把被减数6分解为1和5,转化为10 以内减法 11-1-5=10-5=5 (2)举例:17-5= ?把17分解成10+7 10+7-5=10+2=12 (3)举例:16-8= ?把8分解成6和2,转化为10以内减法 16-6-2=10-2=8 四、填空 举例:()-5 =3 相当于5+3=8 举例: 12 - ()=3 相当于12-3=12-2-1=10-1=9 举例:()+5 =13 相当于13-5=13-3-2=10-2=8 举例:5+ ()=18 相当于18-5=10+8- 5=10+3=13

加减法的简便计算练习课教案

加减法的简便计算练习课 北碚区龙凤桥小学:王治容 教学内容:练习八第3,7,8,9,10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加法运算律和减法的性质,能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仔细观察、分析,灵活、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的习惯和能力。 3、经历探索的过程,品尝发现的快乐,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加法运算律和减法的性质,能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练习难点:培养仔细观察、分析,灵活、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运算律和减法的性质,这节课我们来进行“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的练习。 二、回顾旧知,巩固基础。 1.我们学过的加法运算定律有哪些,用字母怎么表示?生口答后师板书: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2、主动回忆: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我们学习了哪几种方法? (1)运用加法交换律或结合律。 (2)计算加法时,如果加数或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数,把它们看成整十、整百、整千数计算比较简便。 1

(2)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先把所有的减数加在一起,再从被减数里减去。比如:250-58-42=250-(58+42) 3、在下面的○里,填上运算符号,□里填上适当的数字。 1035-497-203=1035-(□+□) 350-160-140=350 ○(160□140)137-(37+25)=137○□○□ 414-(□+□)=414-14-39 学生填空,并指名回答这样填的根据。 三、分析比较,强化认知。 1、下面的题怎样算才简便,只做第一步。出示课件。 671-105 475+103 372-206 673+99 378+298 551-397 生独立练习后,集体订正。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看成整十、整百数后,简便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生讨论后交流,师板书: 少加了几,再加上几;少减了几,再减去几。 多加了几,要减几;多减了几,要加几。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X。 376+94=376+100+6 () 295+75=300+75-5 () 193-57=200-57+7 () 1823-780=1823-800-20 () 152-(52+97)=152-52+97 () (3)自己选择练习八的第8题中的3题完成在练习本上。 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四.查漏补缺,灵活应用。 1、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2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1)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1)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的运算规律,学会应用这种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抽象的思维能力,以及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口算 48+52= 237+63= 74+26= 85+15= 128+175+25= 64+78+36= 439+302= 2、引入新课。刚才我们用简便方法,很快算出这些题的得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板书课题)通过学习,要能步认识减法运算中的一些规律,并能应用这些规律进行简便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的能力。 二、教学新课 1.教学减法的运算规律。

(1)教学第68页的应用题。 出示题目,读题。 指名学生口答解题算式,老师板书一种方法的算式和结果。 提问:第一种算法是怎样想的?求还剩多少米,还可以怎样算?(学生口答,老师板书算式和结果) 第二种算法又是怎样想的? 这两种算法都是求的什么问题?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 实际上就是从这个数里减去什么?所以两种算法的结果怎样?说明哪两个式子相等?[板书:36087一113=360一(87十113)] 提问:从360里减去87和113这两个数,等于从360里减去什么? (2)题组的计算、比较。 用小黑板出示第68页下面的题组。 请大家在课本上把这几道算式计算一下,看看每组里的两个算式的结果有什么关系,在o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让学生口答练习结果,老师在o里板书等号。 提问:从第一组两个算式里可以看出从30里减去4和6两个数,等于从30里减去什么?第二组呢?第三组呢? (3)归纳运算规律。 在这三组算式里,每组算式之间都有什么共同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总结出运算规律,并让学生看课本上的结语读一读。 (4)根据规律填空。 56317426=563 (174o26) 3426931=342( o ) 1284一(600+7)=1284600 o 7 324(24+198)=324 o 456102=456100 o 2 提问:前两题为什么o里都填加号?第三、四题为什么o里都填减号?为什么456一102等于45610027

四年级加减法简便计算练习题

四年級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練習題 一、運算定律 加法交換律:。字母表示為: 加法結合律:。字母表示為: 一個數連續減兩個數,可以先算兩個減數の和,再相減。字母表示為: 如果小括弧前面前面是減號,去掉小括弧,要改變括弧裏の運算符號。字母表示為: 二、加法の簡便計算 403+627+597 355+260+140+245 99+321+101 (725+139)+261 (245+138)+(62+155) 999+322+99 486+198 546+695 398+124 549+301 728+4052 637+2989 三、減法の簡便計算 635-99 486-197 782-498 1000-696 684-201 752-403 480-301 1000-505 527-145-55 496-172-228 375-168-75 402-192-18 469-128-169-72 1000-125-640-235 467+92-267 654+138-157-43 451-(251+130)865-(165+320)(678+249)-(158+149) 四、怎樣簡便就怎樣計算 325-64+75-36 345+197+658 645-180-245 1022-478-422 987-(287+135)

672-36+64 36+64-36+64 564-298 564+298 382+165+35-82 487-287-139-61 500-257-34-143 2000-368-132 568-(68+178) 155+256+45-98 514+189-214 369-256+156 700-201 1000-821 512+(373—212)228+(72+189)409-(230-91)897-72-28 897-72+28 四、應用題。 1、雄城商場1—4季度分別售出冰箱269臺、67臺、331臺和233臺。雄城商場平均每月售出冰箱多少臺? 2、第三小組六個隊員の身高分別是128釐米、136釐米、140釐米、132釐米、124釐米、127釐米。他們の平均身高是多少? 3、一本書共有326頁,小明第一天看了65頁,第二天看了35頁,還剩多少頁沒有看? 4、黃山旅遊景區週末上午迎來1398名中國遊客,457名外國遊客,中午離開了257名中國遊客、198名外國遊客,景區裏還剩下多少遊客?

加减法的简单算法

"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掌握一个数加上(或减去)一个略小于整十、整百的数的简便算法,能够合理、灵活地进行简算。 2.在将生活中常见"事理"提炼为简算"算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并让学生在这一提炼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掌握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简算的算理。 教学策略:创设情境,为"算理"配个生活原型,将抽象的"算理"外化、物化,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顺利地理解、掌握简便算法。 教学用具:面额100元、50元、10元、5元、2元、1元的人民币若干张、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旧引新 1.下面的数最接近哪个整十数或数百数? 69 197 104 88 299 406 2.填空。 78=80-() 99=100-() 201=200+() 87=()-() 3.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碰到人民币收进、付出的计算。小红的妈妈开了一个小商店,星期天她去进货,留下小红在商店里卖东西,大家来看小红碰到了什么情况。 二、实践探究 (一)教学例1、例2,加法的简算。 1.实践 (1)投影显示"一区":这位顾客应该怎样将钱搭配起来付给小红?哪种搭配方法最简单?

师出示面额100元、50元、10元、5元、2元、1元的人民币若干张,学生讨论得出最简单的搭配方法:1张、1张、2张。 (2)投影显示"二区""原有"行:小红原有多少元? 投影显示"二区""收入"行:卖掉这桶油后,小红共有多少元?学生列式(师板书:113+59)并用竖式计算结果(投影显示:现有172元)。 (3)小红和顾客之间有没有更简便的收付方法? ①学生思考、讨论得出:顾客付给小红1张,1张,小红找还。 ②验证:一生扮演小红,身边有钞票:1张、l张、3张(共113元)。一生扮演顾客,付给小红1张,,1张共60元),小红找还。这时小红身边有 172元,与笔算结果相同。 2.提炼。 投影显示"三区"。 (1)请同学们把小红收、付款的情况按"原有、收入、付出"的顺序口述一遍。(原有113元,收入60元,付出1元。) (2)小红收入60元,付出1元,实际收人多少元?为什么要付出1元?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重点小结第二问:小红应收入59元,先收入60元,多收入了1元,所以要再付出1元。 (3)将口述的小红收付款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板书:113+60-1)。这个算式与113+59的结果相等吗?能否直接口算出它的结果?(板书:113+59=113+60-1=172) (4)联系收、付款情况,说一说这个算式的实际意义。 学生口述后师小结,突出"付整找零"的思想。 3.反思。 (1)观察算式"113+59=113+60-1"思考:①为什么原来加59现在改为先加60,而不是先加50、70或其它的数?②为什么加上60后还要再减而且是减去1而不是其它的数? (2)学生思考、讨论得出:①60是最接近59的整十数。②原来加59,现在先加60,多加了1,所以要再减去1。 4.演绎、概括。 (1)出示:276+98=276+( )○( )=( ) ①怎样填?②为什么这样算? (2)观察、思考:①这两个算式中的加数有什么共同点?②算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113 + 59 = 113 + 60 - 1 = 172 276 + 98 = 276 + 100 - 2 = 374 略小于整十 一个数+整十整=这个数+整百-多加的数 百的数的数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1》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1》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的运算规律,学会应用这种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抽象的思维能力,以及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口算 48+52= 237+63= 74+26= 85+15= 128+175+25= 64+78+36= 439+302= 2、引入新课。刚才我们用简便方法,很快算出这些题的得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板书课题)通过学习,要能步认识减法运算中的一些规律,并能应用这些规律进行简便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的能力。 二、教学新课 1.教学减法的运算规律。 (1)教学第68页的应用题。 出示题目,读题。 指名学生口答解题算式,老师板书一种方法的算式和结果。 提问:第一种算法是怎样想的?求还剩多少米,还可以怎样算?(学生口答,老师板书算式和结果) 第二种算法又是怎样想的?

这两种算法都是求的什么问题?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 实际上就是从这个数里减去什么?所以两种算法的结果怎样?说明哪两个式子相等?[板书:36087一113=360一(87十113)]提问:从360里减去87和113这两个数,等于从360里减去什么? (2)题组的计算、比较。 用小黑板出示第68页下面的题组。 请大家在课本上把这几道算式计算一下,看看每组里的两个算式的结果有什么关系,在o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让学生口答练习结果,老师在o里板书等号。 提问:从第一组两个算式里可以看出从30里减去4和6两个数,等于从30里减去什么?第二组呢?第三组呢? (3)归纳运算规律。 在这三组算式里,每组算式之间都有什么共同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总结出运算规律,并让学生看课本上的结语读一读。 (4)根据规律填空。 56317426=563 (174o26) 3426931=342( o ) 1284一(600+7)=1284600 o 7 324(24+198)=324 o 456102=456100 o 2 提问:前两题为什么o里都填加号?第三、四题为什么o里都填减号?为什么456一102等于45610027

(完整)四年级加减法简便运算作业

158+262+138 375+219+381+225 214+638+286 3065-738-1065 2357-183-317-357 2365-1086-214 497-299 370+995 399+498 883-398 273-73-27 856-(456-221) 787-(87-29) 365-(65+118) 455-(155+239) 100+45-100+45 324-68+32 672-36+64 324-68-32 700-201 899+344 487-287-139-61 500-257-34-143 2000-368-132 568-(68+178) 155+256+45-98 514+189-214 369-256+156 512+(373—212)897-72+28 187+120+18+262 乘法简便计算 28×4×25 125×32×25 9×72×125 12×25 25×24 138×25×4 (13×125)×(3×8)(12+24+80)×50 88×125 32×(25+125) 102×76 25×(8+4) 25×(24+16) 178×99+178 32×125 84×36+64×84 75×98+2×75 83×102-83×2 35×8+35×6-4×35 (40+4)×25 35×37+65×37 31×(200+5) 39×28+39×22 25×404 99×36+36 125×25×8×4 8×17×125 25×15×4 50×69×2 135×50×2

容易出错类型(共五种类型) 600-60÷15 20X4÷20X4 736-35X20 25X4÷25X4 98-18X5+25 56X8÷56X8 280-80÷ 4 12X6÷12X6 175-75÷25 25X8÷25X8 80-20X2+60 36X9÷36X9 36-36÷6-6 25X8÷(25X8) 15X97+3 100+1-100+1 48X99+1 1000+8-1000+8 5+95X28 102+1-102+1 65+35X13 25+75-25+75 40+360÷20-10 简便计算练习题6 79×42+79+79×57 301×45 26×39+61×26 356×9-56×9 99×55+55 78×101-78 52×76+47×76+76 134×56-134+45×134 48×52×2-4×48 102+1-10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