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河南地方戏

话说河南地方戏
话说河南地方戏

话说河南地方戏(续)

河南地方戏又叫河南古装戏、传统戏,与现代戏相对。河南是戏剧之乡,明清以来,在河南有据可查的曾经流行的剧种有45种之多。除豫剧、曲剧和越调三大剧种外,其它剧种有河南坠子、怀梆、二夹弦、大平调、四平调、太康道情等。光南阳本地就有南阳大调曲、三弦书和内乡宛梆三个剧种。明末清初以来,河南有据可查的剧种达80余种,以锣戏、卷戏、梆子戏最为盛行,几乎遍及全省。梆子戏因地域而存在艺术风格的差异,以开封、商丘、洛阳一带为中心的称河南梆子,以豫北滑县为中心的称大平调,沁阳一带为怀庆梆子,安阳一带为怀调,南阳称宛梆,陕县一带称乱弹。其他有大弦戏、越调,还有流行于豫北的南调。清代曾有不少外来剧种如昆曲、弋阳腔、徽戏、汉调等流入河南,对河南民间戏剧的发展产生过影响,有的扎根河南,演化为具有乡土特色的民间剧种,如流行于南阳一带的汉调二簧,以及新乡、许昌的“土二簧”。清中后期出现了二夹弦、落子腔、道情戏、扬高戏及豫南花鼓戏、嗨子戏、四股弦、四平调等等。

先说豫剧。豫剧,又称河南梆子,产生于明末清初,多以清唱为主,深受老百姓喜爱。其发展速度迅速,流布地域不断扩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不同分支:有以开封为中心的祥符调,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调,以商丘为中心的豫东调,还有活动在漯河、许昌、周口一带的沙河调。豫剧演唱以旦角为主,逐步形成了常、陈、崔、马、阎五大名旦,再加上桑派,就成了六大名旦。以六大名旦为代表,形成了豫剧六大流派。说起豫剧六大流派,我可以说如数家珍。

常派的唱腔特点是激越奔放、大气磅礴、刚健清新,代表人物是常香玉。她是河南巩县人,自幼随父张福仙学戏,10岁即登台演出。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率领剧社义演,以全部收入购得一架战斗机“香玉剧社号”捐赠给前线。在艺术上,她广泛吸收京剧、评剧、秦腔、河南曲剧以及坠子、大鼓等艺术之长,同时把风格不同的各种豫剧唱腔豫东调、祥符调、沙河调等,融会于豫西调中,独创新腔,成为豫剧中的一支主要流派,被誉为“豫剧皇后”。代表剧目可以用三个字概括:红、白、花。红即《拷红》,她在剧中扮演红娘;白即《白蛇传》,她在剧中扮演白素贞;花即《花木兰》,她在剧中扮演女扮男装的花木兰。《刘大哥讲话理太偏》一段大人小孩都会唱。她还在《五世请缨》中扮演佘太君,在现代戏《人欢马叫》中扮演宽他娘。《五世请缨》中那段《一家人欢天喜地把我来请》,很有昂奋阳刚之气,在戏迷中颇为流传,常作为《梨园春》擂主选段。常派传人是谷秀荣。

陈派的唱腔特点是刚柔相济、含蓄秀美、俏丽细致,代表人物是陈素真。她本名王若瑜,陕西富平人,8岁学艺,14岁领衔,17岁即被誉为“豫剧皇后”,22岁又获“梆子大王”的美称。她是祥符调唱派的代表者。她的演唱风格婉约无华,纯而又醇,唱腔俏丽精巧,表演细致秀美。身段婀娜多姿,体态轻盈,水袖功更堪称一绝。其全面贡献,使她成为豫剧发展史上承前启后、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代表剧目有《三上轿》、《宇宙锋》、《梵王宫》(又叫《洛阳桥甩大辫》)。她在《三上轿》里扮演崔氏。剧中的崔氏与公婆、与孩子、与丈夫、与世界,不绝如缕的留恋造成了她三次上轿而终不忍离开。她不甘心受人欺侮,一个社会地位低下的柔弱女子,在刺杀张秉仁未成后依然自刎身亡。她的那段《崔家女一阵阵我泪如梭》一段唱,把一个正直善良、多愁善感而又大义凛然的人物气节、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马派的唱腔特点是刚健豪爽、清脆明快、雍容华贵,代表人物是马金凤。她是山东曹县人,原姓崔,小名金。6岁随父学艺唱河北梆子。因她刻苦好学,聪慧过人,与父同台演出,崭露头角,被誉为“七岁红”。14岁正式登台演出,经常上演的剧目有《老征东》、《罗焕跪楼》、《三娘教子》、《对花枪》等。解放后,马金凤与剧作家宋词合作,对《老征东》进行

整理,易名为《穆桂英挂帅》。1953年到上海演出时,曾得到梅兰芳的具体指教。梅兰芳把《穆桂英挂帅》移植成了京剧。1956年进京演出《穆桂英挂帅》轰动了首都剧坛,被誉为“真国色”的“洛阳牡丹”。她的嗓音明亮纯净,清脆圆润,音质坚实、柔韧,唱法上以假声为主,真假声结合运用;唱工以大段叙述性“豫东调”“二八板”为其擅长,吸收山东梆子的音调加以融化;唱腔结构严谨,旋律简练、朴实,节奏明快、舒展,技巧娴熟,造诣深厚。其特点刚健豪爽,深入浅出,蕴藉醇化。她演的穆桂英融青衣、武旦、刀马旦等表演程式为一炉,独具匠心地创造了适合剧情人物需要的“帅旦”这个新的艺术行当,成功地塑造了气宇轩昂、雍容大度、巾帼英雄穆桂英的艺术形象。1958年中央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穆桂英挂帅》。该剧影响全国;至今盛演不衰。尤其是《穆桂英挂帅》中穆桂英的《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和《花枪缘》中姜桂枝的(《老身家住南阳地》两大段成套唱腔,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在60余载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马派”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代表剧目可以概括为“一挂二花”,即:《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又名《对花枪》),剧中扮演穆桂英、程七奶奶和姜桂枝,把三个人物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崔派的唱腔特点是浑厚深沉、含蓄蕴藉、委婉抒情,代表人物是崔兰田。她是山东曹县人,是豫剧“十八兰”( 指18位名字中间带“兰”字的演员) 中的代表人物。她幼年学过老生,早年长期兼演生、旦,因此戏路很广。她的演唱以豫西调为主体,兼用豫东调,演唱浑厚深沉,含蓄蕴籍,表演做而不过,含而不露,以静显动,朴实无华。其悲腔哀怨婉转,缠绵悱恻,韵味悠长,是豫西流派的代表演员之一,在“豫剧十八兰”当中,她的成就和影响最大。她的嗓音宽亮厚实,尤其善于用低沉质朴、悲凉缠绵的唱腔塑造人物,自己又偏爱悲剧,因此有“悲旦”之称。她擅长塑造古代妇女中的悲剧人物形象。久演不辍的《桃花庵》、《秦香莲》、《三上轿》、《卖苗郎》被誉为崔派艺术的四大悲剧。在《桃花庵》中扮演窦氏,我最喜欢她在《桃花庵》中窦氏那段《九尽春回杏花开》,表现了窦氏盼夫不归,在花园无心观花的忧伤心态。旋律哀怨缠绵,委婉深情,余音袅袅,优美动听。《三江水洗不尽我满腹的冤枉》是《秦香莲》中《抱琵琶》一折中的唱段,秦香莲借陈世美寿诞之日,怀抱琵琶,倾诉了自己和家庭的悲惨遭遇,控诉了陈世美不认前妻的忘恩负义之举。整个唱段如泣如诉,催人泪下,感人至深。在豫北有“破上三天不吃盐,也得看看崔兰田”的说法,可见广大群众对崔兰田艺术之热爱。崔派传人有关灵凤。张宝英是崔派艺术的出色继承人。

阎派的唱腔特点是清秀优雅、俏丽甜润、细腻委腕,代表人物是阎立品。她本名阎桂荣,河南封丘人。她10岁拜祥符调老艺人周青山为师,登台后又向豫西调老艺人史景春学艺,逐渐融汇两派之长,形成了独具风格的阎派艺术,为豫剧五大名旦之一,在豫剧界独树一帜。学艺期间,阎立品在前辈艺人身上学到了“学艺先学艺德,立艺先立人品”的道理,这道理成为她一生做人做戏的准则,遂更名叫阎立品。1954年,拜京剧大师梅兰芳为师,在其亲自指教、细心点化下,技艺更为升华。数十年来,她在舞台上塑造了许多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扮演的悲剧人物更为出色。在表演上,她着意抒发人物的内在感情,端庄朴实,含蓄细腻,清新优美;在唱腔上,以豫剧祥符调为主,兼收众家之长,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代表作有《蝴蝶杯》、《秦雪梅》等。折子戏《蝴蝶杯》分《游龟山》、《藏舟》、《投衙》几折戏,她在戏中扮演胡凤莲,《藏舟》一折中《耳听得江岸上起了更点》一段最为著名。《秦雪梅见夫灵悲声大放》这段戏,其祭文诵读和演唱都很注重真情的投入,字字血,声声泪,揪心撕肺,悲痛欲绝,具有非常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阎派的著名唱段。

桑派的唱腔特点是乖巧灵动、深沉委婉、雍容富丽,代表人物是桑振君。这位当年曾

与崔兰田、马金凤、闫立品等齐名的艺术家,以她独有的表演风格和音韵享誉中原。她演出的《打金枝》、《投衙》、《对绣鞋》等,曾使无数戏迷倾倒,因此民间流传:“断了烟,断了茶,不能断听桑振君唱《投衙》”;“卖了房子离了婚,也要去看桑振君”……她所到之处,票价猛增,场场爆满,凡看过她表演的观众,无不翘起拇指称绝。我们时常能聆听到常、崔、马、闫流派的声腔风韵,而桑派的绝妙音调却难有耳闻,原因一是桑振君离乡过久,她离开河南故土到了河北邯郸,这一走就是将近40个春秋。二是桑振君的唱腔以字乖音巧见长,她的偷、闪、滑、抢之技绝非信口能来。她在《投衙》一折中饰胡凤莲,唱道:“自从公子惹下了祸,官府里派人五百多。”其中的“多”音,“爬上了坡”的“坡”音,似说似唱,上扬而止,动听妙极。她慢唱时如泣如诉,唱快时如珠落玉盘。她在《对绣鞋》中的一段唱,更是让人如醉如痴,欲罢不能。她善于博采众长,又不拾人牙慧,刻意固本求新。从她演出的几个大戏里,细心人都能窥见京剧四大名旦的色彩。如《打金枝》中有梅派的雍容富丽,《桃花巷》有程派的深沉委婉,《对绣鞋》有荀派的俏丽清新,《大狼山》有尚派的刚健洒脱。她的弟子胡小凤、牛淑贤获得了“梅花奖”,苗文华、郭应丽等4人成为国家一级演员。

除了旦角,生角和丑角著名演员也很多。生角中,唐派代表人物是唐喜成,河南尉氏人。是豫剧沙河调的主要演员,也是著名的豫剧“二本腔”(假声)演员。他幼年唱男旦,17岁嗓音失润,遂苦练武功,改演武生和花脸,同时悉心钻研假声唱法,终于练出了很好的二本腔,成为唱做俱佳的生角演员,人称“响八县,一拿三”(即生、旦、浄三者皆能)。他的演唱虽以假声为主,但音域并不窄,而且声音宏亮,高低音衔接自然,控制自如。特别是吐字清晰,唱高腔也能保持音色的柔和悦耳,这在梆子戏二本腔演员中是很难得的。在50年的舞台艺术实践中,他创造性的以宏亮、委婉的“二本腔”和细腻、真实的表演,塑造了众多正直、廉明、潇洒的生角形象。代表剧目有《三哭殿》、《南阳关》和《血溅乌纱》。他在《三哭殿》里扮演唐王,在《南阳关》里扮演伍云召,在《血溅乌纱》里扮演严天民。他在《三哭殿》中《下位去劝一劝贵妃娘娘》和《南阳关》中《西门外放罢了催阵炮》两段唱广为流传。大弟子是贾廷聚。牛得草是著名豫剧丑角演员。他创立了豫剧牛派唱腔,主演《唐知县审诰命》(又名《七品芝麻官》),其中《锣鼓喧天齐把道喊》最为著名。牛派传人是金不换。李斯忠是著名豫剧净角演员,在《下陈州》、《跪韩铺》中饰演的包公尤见功底。刘忠河被誉为豫剧“红脸王”,在长期的舞台生涯中,注意学习和借鉴豫东“红脸王”唐玉成的演唱方法,逐步形成了激昂高亢、强劲有力、以情带声、自然流畅的表演风格,又因擅长在传统戏中扮演帝王形象,被戏曲观众誉为“小红脸王”,被戏曲评论家赞为“一腔清音,半壁河山”。代表剧目是《打金枝》,他和黄爱菊饰演的唐王和国母可谓珠联璧合。在商丘、周口以及与商丘接壤的山东菏泽、安徽宿州等地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宁可三天不吃馍,也要去看刘忠河。”足见当地戏迷对刘忠河的喜爱。

说起豫剧,不能不提“豫剧十八兰”。豫剧十八兰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大意是说,早期有18个兰字辈的女演员跟豫西名须生周海水的大乙班学戏。因为当时女演员较少,一时在西部山区引起轰动,中途不断有人退出或者改行,又不断有人补充近来,人数已经不绝对是18个了。解放后整理戏曲史的时候,连周海水本人也已经记不清楚前期的十八兰究竟都谁了。因此,后来的十八兰有多种说法。毛兰花、崔兰田、罗兰梅、周兰凤、李兰菊、范兰荣,车兰宝、汤兰香都在豫剧十八兰之列。后来,崔兰田改唱旦角,李兰菊技艺也日益成熟,遂有了“提起豫剧十八兰,就数小菊和大田”的说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豫剧新秀辈出,其中张宝英、王清芬、虎美玲、牛淑贤、李喜华、菅爱梅、朱巧云、李金枝、陈淑敏、马莉、胡小凤、章兰被称为豫剧十大名旦(意指豫剧十大名旦不止十人)。汤玉英、李金枝、王清芬、

虎美玲、谷秀荣、陈淑敏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被称为“六朵梅花”。豫剧界所谓“郑州三玲”的提法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中后期,系指原郑州市豫剧团的三位台柱——虎美玲、王希玲和刘伯玲。

豫剧的传统剧目有1000多个,其中很大一部分取才于历史小说和演义。如封神戏、三国戏、瓦岗戏、包公戏、杨家将戏和岳家将戏,还有很大一部分描写婚姻、爱情、伦理道德的戏。解放后,出现了不少描写现实生活的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使豫剧事业又有了新发展。如由王善朴、魏云、高洁、杨华瑞、马琳等主演的《朝阳沟》、由柳兰芳主演的《小二黑结婚》、由常香玉和王善朴主演的《人欢马叫》、由任宏恩、汤玉英主演的《倒霉大叔的婚事》这些剧目,都是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风格在全国获奖。豫剧一向以唱见长,在剧情的节骨眼上都安排有大板唱腔,往往唱得酣畅淋漓,显示出特有的艺术魅力。豫剧的风格首先是富有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善于表演大气磅礴的大场面戏,具有强大的情感力度;其次是地方特色浓郁,质朴通俗、本色自然,紧贴老百姓的生活;再次是节奏鲜明强烈,矛盾冲突尖锐,故事情节有头有尾,人物性格大棱大角。由于豫剧的独特风格,使豫剧在全国的影响不断扩大,演出团体遍及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约200多个,仅每年跃在河南省的业余团体,达2000多个,目前,豫剧已成为全国剧团数量最多的第一大戏剧剧种。

再说曲剧。它是我最喜欢的剧种。曲剧是在河南曲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起初是表演者边踩高跷边唱曲子,后发展成高台曲,出现了一大批戏班,演出的传统剧目200个左右,一般多以民间故事、家庭生活、儿女恋情为主要题材,唱词道白通俗,富有生活情趣。曲剧以生、旦、丑为主,擅长唱功戏,其唱腔曲牌有150多个,表现活泼欢快情绪的有[银扭丝]、[太平年]、[垛子]等,表现悲伤哀叹情绪的有[小汉江]、[诗篇]、[书韵]等,表现激昂愤慨情绪的有[阳调]等,根据剧情和人物情感的需要,可将几种不同调门的曲牌组合,其唱腔朴实自然、悠扬缠绵,抒情性强,生活气息浓郁。经过长期的揉炼,逐渐形成了以张新芳为代表的张派,以周玉珍为代表的周派,以马骐为代表的马派,以海连池为代表的海派,以胡希华为代表的胡派唱腔,涌现出了以孔素红、白军选为代表的一大批曲剧新秀。主要代表剧目有:河南省曲剧团张新芳主演的《陈三两爬堂》、《荆钗记》。张新芳,河南省邓县人。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当过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两届省人大常委委员,中国戏协理事,省戏协副主席,省曲剧研究委员会会长,省曲剧团名誉团长。她七岁学戏,八岁登台,九岁唱红。1937年又把曲子戏从地摊搬上高台。在他和老师、同志们的努力下,使曲子戏发展成为河南省的第二大剧种,定为曲剧。她打破曲剧男扮女妆的传统,开创女扮女角的先例,成为曲剧的第一个女演员。她唱腔高亢嘹亮,豪放有力,清脆委婉,韵味深厚,字正腔圆,气宇轩昂,曾轰动整个南阳、老河口、沙市、信阳地区,被广大群众誉为“曲剧皇后”。代表剧目是《陈三两》、《荆钗记》、《秦香莲》等。1959年,《陈三两》一剧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成舞台艺术片,放映全国。《陈三两》中,《陈三两迈步上公庭》一段最为出名。张新芳和谢禄主演的《秦香莲》(又名《铡美案》),海连池、董秀娟、马二章主演的《卷席筒》,王秀玲主演的《风雪配》,著名唱段有《独坐在灯光下来绣鸳鸯》。洛阳市曲剧团马骐、周玉珍主演的《寇准背靴》,著名唱段有《下朝来一边走一边长叹》和《手提竹篮把饭送》。南阳市曲剧团胡希华、孙炳新主演的《屠夫状元》、著名唱段有《杀猪杀到月出山》。还有兰文祥主演的《包公辞朝》,牛长欣主演的《困皇陵》,张晓凤主演的《花庭会》(又名《对花庭》),邢淑清主演的《王宝钏》等。还有《柜中缘》、《拉荆笆》、《小姑贤》、《二进宫》、《打銮驾》、《跪韩铺》、《三娘教子》、《小寡妇劝坟》、《赵匡胤千里送京娘》、《洛阳令》等优秀剧目。

最后,说说越调。越调主要流行于河南南部、东部,越调原有的传统戏结构严阵以待格,唱词少,道白多,语句比较文雅深奥,唱调按一定的曲牌和调门演唱,根据说唱故事和小说新编的剧目,唱词多,道白少,通俗易懂。唱腔曲牌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调口的说法,现代音乐唱腔一般以真嗓为主,假嗓为辅,唱词多七字、十字格律。规模影响较大的剧团有周口越调剧团(河南省越调剧团)和许昌越调剧团。申凤梅是一位成绩卓著的越调表演艺术家,河南临颖人。在她57年的艺术生涯中,她先后在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及现代戏等近二百个剧目中扮演过生、旦、净、丑等各种行当的角色,塑造了各色类性格迥异的众多的艺术形象。在现代戏《苦菜花》中还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革命老妈妈的形象。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为她题词,称赞她是“越调能手”,演戏“生旦不挡,悲喜咸宣”。她在传统戏《李天保吊孝》中饰演李天保。在《诸葛亮葛亮吊孝》、《收姜维》等剧目中塑造的诸葛亮这一艺术形象深得广大观众好评。在许多观众心目中申凤梅就是诸葛亮,诸葛亮就是申凤梅。敬爱的周总理看过她演的《收姜维》后,夸赞她是“活诸葛”,还风趣地说;“河南的诸葛亮会做思想政治工作”。著名唱段有《赵祥领我把灵祭》、《四千岁你莫要羞愧难当》、《三支将令往下传》、《长江水万里长波涛汹涌》等。申凤梅的传人是申小梅。周口越调剧团著名的演员还有马兰、何全志和张国庆。另一著名越调表演艺术家毛爱莲,河南舞阳县人,四岁时母亲不幸病故,父亲给地主当长工。父女二人相依为命,苦度生涯。当她七岁的那一年,有一天由漯河来了一位姓黄的阔太太,不知怎样相中了她,坐着黄包车把她买走了。由于这位太太的丈夫姓毛,因此爱莲以后也就姓毛了。这位毛黄氏很爱看戏,所以在毛爱莲9岁时便被送到“文凤班”去学戏,拜师邢金奎。邢擅演闺门旦,爱莲学艺三年到12岁时,便登台演戏了,她主演的《白奶奶醉酒》、《火焚绣楼》、《李双喜借粮》等剧目,已在漯河、驻马店、临颖一带非常驰名。她的唱腔细腻委婉,悦耳动听。吐字清晰准确,尤其是她的嗓腔音色更具有天赋的独特风格。听了她的唱段好象夜静风吹银铃响,声音不高但清脆幽雅耐人寻味。因此河南观众有一句口头禅,“宁肯不吃盐,也要看看毛爱莲!”这句话是说因为穷,宁肯不吃盐,也要省下钱,去看看毛爱莲的戏。在群众中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看看毛爱莲,等于过个年。”越调的各表演行当一般以唱取胜,表演质朴粗犷,生活气息浓厚。越调传统剧目有500多个,新编的现代戏有《扒瓜园》、《卖箩筐》、《吵闹亲家》等。著名唱段有她在《白奶奶醉酒》中白奶奶的《适才房中打了一个盹》和《火焚绣楼》中洪美荣的《红日儿出东方天色明》等。

说起河南地方戏,不能不说《梨园春》,它是河南电视台创办的一个以播放河南地方戏为基本内容的综艺专题栏目。1994年10月创栏以来,经过几次从内容到形式的改造完善,现已成为在省内外都有很大影响的栏目。据有关方面的调查统计,该栏目在省内的平均收视率达25.85%,最高收视率达到37.48%,观众分布面达18个省、市、自治区。下至七八岁的娃娃,上至八十岁的老人,就连许多都市青年也都乐此不疲,兴致高昂地通过电视欣赏和评判。众多的戏迷踊跃登台,一争高下,到目前参加擂台赛的戏曲人才和爱好者达2万多人。一出《朝阳沟》出了一批豫剧新星,《梨园春》也带出了像孙鸿雁、杨素霞、赵海梅、秦梦瑶、王甜甜等一批新人。

河南戏曲怀调

河南戏曲怀调 也曾写作“淮调”,又称“漳河老调”,因其主要流行于彰德(今河南安阳)、卫辉(今河南汲县)、顺德(今河北邢台)、广平(今河北永年)、大名(今属河北省)五府面,故有五府怀调”之谓。 怀调亦属梆子声腔,其唱腔结构是板式变化体,主要板式有[慢板)、(二八板)、[流水板]、(三板]四大类。有说怀调是怀梆的一支,然而它的伴奏乐器却多与大平调相同。清代中叶,怀调已在豫北、冀南广泛流行,各府衙及军队戏班也多是怀调,如彰德府衙内头皂班(刑警)、二皂班(内勤)、西营班(驻军)等戏班,在群众中享有声望,被称之为“上三班”。知名演员二壮(花脸)、天保(旦)、杨风山(小生)等的演技,受到好评。群众编顺口漓说:“夜看兵书大头王,火爆连天数二壮;舍了爹舍了娘,舍不了天保《反西唐》。”后相继出现的演员如马柏锁、两合土、郭得胜、老遂成、张丰明等,也名噪一时。除官办戏班外,民间怀调戏班也很普遍,如内黄孟庄傅老桃怀调班,从清乾隆年间办班,延续办了十三科。其他如东水村、杨辛庄、齐家营等也都办有怀调班。这些班社先后培养了一批怀调人才,如张志山、高运成、刘玉林、王保成、张文魁、董文喜等,都名重一时。 怀调在清代盛行期间,艺人们就组织了怀调行会,会所设在安阳郎神庙内,每年七月七日,怀调各班云集于此,演唱三天,谓之祭典。清咸丰年间杨老庆为最后一届会首,并集资修葺郎神庙。怀调的演员一般都经过严格训练,班规十分严格。女角虽都是男扮,但男女行当的生活和艺术训练都要严格区别。学女角的男演员,生活上一律要摹仿女人的习性,平时要穿女人衣服,吃住赶场不准和男演员在一起,如遇客人,要主动回避,如有越规,必受罚。中华民国期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怀调逐渐走向衰落。至抗日战争中,只有秦永现领着一个怀调职业剧团演出于漳河两岸。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安阳《大众日报》载《农村戏的趣味》中说:“现在他们这一班可以说在本地怀调中是仅存的戏班了。在土戏没落的时下,能维持台口的连续不辍,确为难能可贵。‘怀调’略同梆子,所用剧本,彼此可以通用。”(《续安阳县志》)传统剧目有三百多出,多为“袍带戏”,如《平辽东》、《闯幽州》、《雷振海征北》、《秦英征西》、《铡赵王》、《铡美案》、《铡陈霸》、《樊梨花投唐》等。民国期间的民间乐工(吹鼓手),还多吹奏怀调中的《五女兴唐》、《五凤岭》、《响马传》、《豹头山》等剧目之唱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安阳、汤阴、内黄、鹤壁等地先后成立了怀调专业剧团和业余剧团;并增加了女演员。后大多数剧团解体或改唱豫剧。“文化大革命中,仅有的一个安阳县职业怀调剧团也被撤销。1978年,恢复了安阳县怀调剧团,内黄孟庄、汤阴冢上村等地也相继成立了业余剧团。演出的传统剧目有《穆桂英下山》、《樊梨花投唐》、《封神演义》(连台本)、《贬严嵩》等。现代戏有《王贵与李香香》、《朝阳沟》、《摔饭罐》等。

走近河南戏曲优质课-

《走“近”河南戏曲》 焦作市第十五中学侯继伟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和河南文艺出版社共同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音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梨园金曲》的延伸。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戏曲方面的知识,结合本地情况,让学生认识河南戏曲。由于学生现在处于初中阶段,对戏曲还没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因此,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先对河南戏曲产生兴趣,了解一些河南戏曲的基本常识。 教学目标: 1、了解河南戏曲的发展过程。 2、了解河南戏曲的主要剧种及代表人物。 3、知道河南戏曲主要剧种的特点,能区分主要的戏曲种类。 4、能对河南戏曲产生兴趣,喜欢聆听和观看,愿意探索与河南戏曲艺术有关的文化知识并参与各种创造性实践活动。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河南戏曲的主要种类及各自特点和代表人物 难点:区别河南的主要剧种 学法指导: 探究式学习方式来学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河南戏曲的相关资料和视频,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河南戏曲的各种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情境创设,引入新知。 1、播放视频:《梨园春》电视节目的片段,看后提问学生,这个节目叫什么,同学们看过吗?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学习状态 2、投影展示:学生收集的相关资料。 3、课件展示:河南戏曲的发展过程 (河南被人们称为“戏曲之乡”、因为这里有光辉灿烂的戏剧文化。丰富多采的戏剧种类,在河南戏剧园地争奇斗妍。明清以来,在河南有据可查的曾经流行的剧种有45种之多。到了80年代,有专业或业余剧团演出的戏曲剧种仍有31种,主要有豫剧、曲剧、越调、大平调、宛梆、怀梆、怀调、落腔、道情戏、四平调、柳琴戏、坠剧、豫南花鼓戏、蒲剧、大弦戏、京剧、二夹弦等等。这些剧种都有属于戏曲大家族,它们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但细细品味,又风格各异,迥然有别。大体上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地方大戏和地方小戏。所谓“大戏”,就是较多地上演反映政治斗争、军事斗争这类社会重大问题的剧目,行当齐全,生旦净末丑均有,而又往往以黑脸、红脸、为主,豫剧、越调、大平调、怀梆、怀调、大弦戏等就属于此类。这类戏,都有热烈、红火、激昂、明快等特点。

话说河南地方戏

话说河南地方戏(续) 河南地方戏又叫河南古装戏、传统戏,与现代戏相对。河南是戏剧之乡,明清以来,在河南有据可查的曾经流行的剧种有45种之多。除豫剧、曲剧和越调三大剧种外,其它剧种有河南坠子、怀梆、二夹弦、大平调、四平调、太康道情等。光南阳本地就有南阳大调曲、三弦书和内乡宛梆三个剧种。明末清初以来,河南有据可查的剧种达80余种,以锣戏、卷戏、梆子戏最为盛行,几乎遍及全省。梆子戏因地域而存在艺术风格的差异,以开封、商丘、洛阳一带为中心的称河南梆子,以豫北滑县为中心的称大平调,沁阳一带为怀庆梆子,安阳一带为怀调,南阳称宛梆,陕县一带称乱弹。其他有大弦戏、越调,还有流行于豫北的南调。清代曾有不少外来剧种如昆曲、弋阳腔、徽戏、汉调等流入河南,对河南民间戏剧的发展产生过影响,有的扎根河南,演化为具有乡土特色的民间剧种,如流行于南阳一带的汉调二簧,以及新乡、许昌的“土二簧”。清中后期出现了二夹弦、落子腔、道情戏、扬高戏及豫南花鼓戏、嗨子戏、四股弦、四平调等等。 先说豫剧。豫剧,又称河南梆子,产生于明末清初,多以清唱为主,深受老百姓喜爱。其发展速度迅速,流布地域不断扩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不同分支:有以开封为中心的祥符调,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调,以商丘为中心的豫东调,还有活动在漯河、许昌、周口一带的沙河调。豫剧演唱以旦角为主,逐步形成了常、陈、崔、马、阎五大名旦,再加上桑派,就成了六大名旦。以六大名旦为代表,形成了豫剧六大流派。说起豫剧六大流派,我可以说如数家珍。 常派的唱腔特点是激越奔放、大气磅礴、刚健清新,代表人物是常香玉。她是河南巩县人,自幼随父张福仙学戏,10岁即登台演出。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率领剧社义演,以全部收入购得一架战斗机“香玉剧社号”捐赠给前线。在艺术上,她广泛吸收京剧、评剧、秦腔、河南曲剧以及坠子、大鼓等艺术之长,同时把风格不同的各种豫剧唱腔豫东调、祥符调、沙河调等,融会于豫西调中,独创新腔,成为豫剧中的一支主要流派,被誉为“豫剧皇后”。代表剧目可以用三个字概括:红、白、花。红即《拷红》,她在剧中扮演红娘;白即《白蛇传》,她在剧中扮演白素贞;花即《花木兰》,她在剧中扮演女扮男装的花木兰。《刘大哥讲话理太偏》一段大人小孩都会唱。她还在《五世请缨》中扮演佘太君,在现代戏《人欢马叫》中扮演宽他娘。《五世请缨》中那段《一家人欢天喜地把我来请》,很有昂奋阳刚之气,在戏迷中颇为流传,常作为《梨园春》擂主选段。常派传人是谷秀荣。 陈派的唱腔特点是刚柔相济、含蓄秀美、俏丽细致,代表人物是陈素真。她本名王若瑜,陕西富平人,8岁学艺,14岁领衔,17岁即被誉为“豫剧皇后”,22岁又获“梆子大王”的美称。她是祥符调唱派的代表者。她的演唱风格婉约无华,纯而又醇,唱腔俏丽精巧,表演细致秀美。身段婀娜多姿,体态轻盈,水袖功更堪称一绝。其全面贡献,使她成为豫剧发展史上承前启后、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代表剧目有《三上轿》、《宇宙锋》、《梵王宫》(又叫《洛阳桥甩大辫》)。她在《三上轿》里扮演崔氏。剧中的崔氏与公婆、与孩子、与丈夫、与世界,不绝如缕的留恋造成了她三次上轿而终不忍离开。她不甘心受人欺侮,一个社会地位低下的柔弱女子,在刺杀张秉仁未成后依然自刎身亡。她的那段《崔家女一阵阵我泪如梭》一段唱,把一个正直善良、多愁善感而又大义凛然的人物气节、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马派的唱腔特点是刚健豪爽、清脆明快、雍容华贵,代表人物是马金凤。她是山东曹县人,原姓崔,小名金。6岁随父学艺唱河北梆子。因她刻苦好学,聪慧过人,与父同台演出,崭露头角,被誉为“七岁红”。14岁正式登台演出,经常上演的剧目有《老征东》、《罗焕跪楼》、《三娘教子》、《对花枪》等。解放后,马金凤与剧作家宋词合作,对《老征东》进行

戏曲之乡 河南美称

河南文化小论文 家乡河南戏曲之乡 作者:雷帅利 辅导教师:王向前 单位:巩义市鲁庄镇第三初中

家乡河南戏曲之乡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曾长期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悠久的历史给河南留下了灿若晨星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可以说河南是一个文化资源大省,文物、戏剧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数量众多,门类丰富,都具有浓郁的中原地方特色。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省的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河南人向外地人介绍河南的时候,都会说起豫剧,往往眉飞色舞,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外地人对河南人提起豫剧,也大都跷指称赞。可以说,豫剧是河南人的骄傲,河南被人们称为“戏曲之乡”。河南是文化资源大省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戏剧。明清以来,在河南有据可查的曾经流行的剧种有45种之多。到了80年代,有专业或业余剧团演出的戏曲剧种仍有31种,主要有豫剧、曲剧、越调、大平调、宛梆、怀梆、怀调、落腔、道情戏、四平调、柳琴戏、坠剧、豫南花鼓戏、蒲剧、大弦戏、京剧、二夹弦等等。《花木兰》、《穆桂英挂帅》、《七品芝麻官》、《朝阳沟》等剧目风靡全国,家喻户晓。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从宝岛台湾到鸭绿江畔,无处不有“豫剧迷”。谈起豫剧剧目,除深受人们喜爱的《花木兰》、《大祭桩》、《七品芝麻官》等古代戏外,现代戏也以其独特的风格赢得了人们的青睐和赞誉。《游乡》、《扒瓜园》、《斗书场》、被观摩演出大会推荐北京汇报演出,《人欢马叫》被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为戏曲艺术片。接着,观摩演出大会又把河南的《人欢马叫》、《李双双》、《朝阳沟》、《游乡》、《红管家》、《好媳妇》、《卖箩筐》、《扒瓜园》、《斗书场》、《夫妻俩》诸多现代戏剧目作为优秀剧目向全国推荐。 花木兰的故事流传广远,一千多年以来有口皆碑。在古老的中国,有一位个性爽朗,性情善良的好女孩,名字叫作花木兰,身为花家的大女儿,花木兰在父母开明的教悔下,一直很期待自己能给花家带来荣耀。不过就在北方匈奴来犯,国家正大举征兵的时候,木兰年迈的父亲竟也被徵召上战场,伤心的花木兰害怕父亲会一去不返,便趁着午夜假扮成男装,偷走父亲的盔甲,代替父亲上战场去。花家的祖宗为保护花木兰,派出一只心地善良的木须龙去陪伴她,这只讲话像连珠炮又爱生气的小龙,在一路上为木兰带来许多欢笑与协助。从军之后,花木兰靠着自己的坚持的毅力与耐性,通过了许多困难的训练与考验,也成为军中不可或缺的大将。 迪士尼第36部年度长篇动画钜片,首次采用中国古老的传奇故事“花木兰”,在600位多位迪士尼动画师,孜孜不倦历时四年的时间,将传说内容幻化为令人目不暇给的动画场面,其中当然不乏优美的配乐与令人捧腹大笑的幽默! 豫剧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培养了一大批艺术造诣很深的表演艺术家。常香玉、阎立品、马金凤、牛得草、申凤梅、王善朴、魏云、马琳、高洁都以其深厚的艺术功底、精湛的表演艺术为人们所称道。其中常香玉、马金凤、申凤梅等在全国有着较大的影响。常香玉老师逝世后还被国务院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为河南戏剧界带来了极大的荣誉。近些年来,又有许多青年豫剧表演艺术家,象汤玉英、王清芬、王希玲、虎美玲、谷秀荣等渐渐成长起来,走向成熟。 近年来,我们围绕精品生产,采取了许多措施,如:连续多年举办全省戏剧、杂技、舞蹈、声乐、器乐等各类赛事,开展征集优秀剧本活动,形成抓实今年、准备明年、考虑后年、循序渐进、滚动发展的艺术生产机制;对重点剧目加大投入,打磨提高,提升艺术水平;对艺术新人采取送入高校进行学历教育、担当剧目主角等措施,重点培养,发掘潜力,逐步建立新的艺术人才方阵。这些措施,使全省艺术创作、生产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在全国重大艺术赛事活动中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突破。在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上,豫剧《程婴

河南豫剧

『河南』[评论]中原文化:豫剧 访问数:8820 回复数:47 楼主回复 作者:leonlaid发表日期:2005-5-17 20:22:09 河南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刘景亮 豫剧,原名“河南梆子”,俗称“河南讴”、“讴戏”、“土梆戏”,是一个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大剧种。 自看到有关它的文字记载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清代末年,它已流布 了河南全省的腹心地域。建国后更以罕见的速度发展壮大,遍及河南城乡各地,并流布台湾、新疆、甘肃、陕西、湖北、山西、山东、河北、四川、江苏等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至80年代中期,豫剧从演出团体、从业人数、观众数 量等诸多方面跃居全国300多个地方剧种之首。 豫剧有祥符调、豫东调、沙河调、豫西调等多种地域流派。当代,豫剧的代表人物有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豫剧五大名旦”,代表五大风格流派,小生赵义庭、须生唐喜成、黑脸李斯忠也成为各具特色的名演员。建国后的现代戏创作又涌现出高洁、马琳、魏云、王善朴、柳兰芳等“豫剧五大主演”。活跃在当今国内豫剧舞台上的汤玉英、王清芬、虎美玲、李金枝、谷秀荣、陈淑敏、李树建、朱巧云、王红丽等11位豫剧表演艺术家先后摘取中国戏剧“梅花奖”。 豫剧的特点是生活化、平民化,质朴本色,雅俗共赏。 传统剧目有近千出,在今天比较流行的传统剧目有《抬花轿》、《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秦雪梅》、《大祭桩》、《秦香莲》等;现代戏剧目有《朝阳沟》、《李双双》、《小二黑结婚》、《倒霉大叔的婚事》等。《风流才子》、《试夫》、《能人百不成》、《王屋山下》、《红果,红了》、《都市风铃声》、《蚂蜂庄的姑爷》、《老子·儿子·弦子》等现代戏剧目,都分别荣获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化部“文

河南戏曲名家汇总

河南戏曲名家汇总 常香玉:河南省豫剧一团,看过的《白蛇传—断桥》、《拷红》、《花木兰》、《蝴蝶杯---投衙》、《人欢马叫》、《柳河湾》,听过的《破红州》、《大祭庄》、《五世请缨》、《梁山佰与祝英台》、《杜十娘》、《朝阳沟》等。 陈素真:看过的《宇宙峰》、《梵王宫—摔大鞭子》、《拾雨镯》,听过的《痲疯女传奇》、《三上轿》、《春秋配》、《汉江女》。 崔兰田:安阳市豫剧团,看过的《桃花庵》、《对花枪》,听过的《秦香莲》、《三上轿》、《卖苗郎》、《二度梅》、《陈三两》。 马金风:洛阳市豫剧一团,看过的《穆桂英挂帅》、《花打朝》、《对花枪》、《神都女皇》、《情系小浪底》、《杨八姐游春》,听过的《贩马记》、《窦娥冤》、《红嫂》、《蝴蝶杯》、《三上关》等 阎立品:河南省豫剧二团,看过的《秦雪梅》、《盘夫索夫》,听过的《姐妹告状》、《碧玉簪》、《桃花庵》、《蝴蝶杯》、《西厢记》、《三上关》等。 桑振君:新乡市豫剧团,东风豫剧团,听过的《白莲花下凡》、《姐妹告状》、《打金枝》、《桃花庵》等。唐喜成:河南省豫剧二团,看过的《三哭殿》、《南阳关》、《狱卒平冤》、《血溅乌纱》、《南阳关》、《卧心尝胆》、《辕门斩子》,听过的《对花枪》等。 唐玉成:听过的《跑坡》,听过他弟子的戏有《铡太师》、《铡西宫》、《刘庸下南京》、《访刘青》、《刘庸回北京》、《借头》等。 李斯忠:河南省豫剧二团,看过的《打銮驾》、《包龙图坐监》,听过的《铡美案》、《司马茅告状》、《老包跪嫂》等。 张新芳:河南省曲剧团,看过的《陈三两》、《金钗记》、《劝大烟》,听过的《秦香莲》、《孟姜女》等 谢禄:河南省曲剧团,听过的《老包告状》、《秦香莲》、《打銮驾》等马骐:洛阳曲剧团,看过的《寇准背薛》、《程婴救孤》,听过的《血溅碧玉书》、《九龄救主》等 张晓风:新乡市曲剧团,听过的《泪洒想思地》、《花厅会》、《无明草》、《千里送京娘》、《陈三两》、《卧虎令》等 王秀玲:河南省曲剧团,看过的《庞酒壶坐轿》、《掩护》、《风雪配》、《拾雨镯》,听过的《红楼梦》、《千里送京娘》、《秦香莲》等

谈河南地方戏打击乐名称和分类

谈河南地方戏打击乐名称和分类 戏曲打击乐已形成了它独特而完整的艺术形式。概括起来说,体现手法有两种:一种是速度(包括时值拉长或缩短)的快慢变化,一种是力度(包括放音或收音)的强弱变化。广泛地说,演奏一首乐曲,演唱一个唱段,朗诵一段剧词,表演一段舞蹈或是表演一个情节,都与速度和力度的变化是分不开的。 一、戏曲锣鼓点名称 打击乐的锣鼓点,每个都有它的名称,锣鼓点的名称来源于以下几种情况。 1、由传统的词牌名而得名,如[风入松]、[马夫念]等。 2、根据舞台的需要,结合唱腔板式而得名,如豫剧[二八板式]有[两锣]、[三锣]、[五锣]各种速度的[长锣]。[非板板式]如有[崩头]、[长锤]、[凤点头]、[扭丝]、[散长锤]、[导板头]等。 3、根据用途而得名,如[原场]、[搜场]、[望门]、[马腿]、[叫头]、[兔形锣]等。 4、根据乐器的音位数而得名,如[一击]、[二击]、[三锣或三锤]、[软四击]、[四击头]、[五锤]、[七锣扫头]等。 5、在戏曲打击乐里有与用途不同,点子打的一样,名称

叫法是不一样的,如[抽头]、[滚头]、[扑灯娥]这三个点子是一样的。底鼓开法不一样,结束收法也是不一样的。因[抽头]是唱腔锣鼓类,[滚头]是身段锣鼓类,[扑灯娥]是念白锣鼓类。[收头]和[半截夺头]三大件打的是一个点子,都是[仓来才衣来仓]。 [收头]用在唱腔结束时,证明这段唱腔结束了。[半截夺头]是身段锣鼓,一般用与[四击头]前面作铺垫等情况下。 二、戏曲打击乐,锣鼓点分类 戏曲舞台所用的锣鼓点,在一出大戏中大致有四大类:有身段锣鼓、念白锣鼓、牌子锣鼓(干牌子、曲牌子)、唱腔锣鼓。 1、身段锣鼓 身段锣鼓在戏曲舞台上有着非常重要作用,假如一个武将在舞台上来一个“亮相”,他的一举一动都干净利落,他的姿势也很威武雄壮,但打击乐不给他伴奏,不给他打锣鼓点,让这个武将在舞台上干表演行吗?戏曲表演离不开打击乐,不能少了锣鼓点。 在河南地方戏中,豫剧、曲剧、越调一般都借与京剧的身段锣鼓。身段锣鼓中有文戏、武戏所用的锣鼓点。如[冲头]、[原场]、[长尖]、[乱锤]、[搜场]、[紧急风]、[四击头]、[软四击]、[软脆头]、[硬脆头]、[扫头]、[长丝头]、[滚头]、[夺头]、[带锣]、[九锤半]、[阴锣]、[走马锣鼓]、

戏 曲 大 舞 台(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

课题《口技》课时 2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积累并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2、体会口技者表演技艺的高超 3、掌握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及其表达作用。 教学重点1、积累并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2、体会口技者表演技艺的高超 教学难点掌握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及其表达作用。 教学方法和谐互助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再次备课 课前导学课内探究课前导学 1、了解林嗣环的生平简历 2、学读课文,走进知识殿 (1)、词语之窗: 我会读:读准课下注音的字,不会的查 字典解决。 我会写:写会难写的字。 (2)、文言与现代接轨 结合课下注释,搞清文章中文言词语的 意义。 课内探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经常在电视节目中相声、小品中感受过 口技这种表演技艺,口技的魅力是无穷的。 大家可以回想并解说一下哪位演员非常擅长 这一方面的表演。(学生讨论后发言)今天, 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林嗣环笔下的口技艺人 其技艺如何高超。 1、出示课件:关于口技 2、同学介绍作者:林嗣环。 二、诵读揣摩 1、播放mp3 2、朗读课文 一读:沸沸扬扬(以班为单位,每个学 生自渎,互相讨论,能会读) 二读:字正腔圆(内部互读,借助工具 书和小组内同学的帮助,学习生字词的读音、 形、义,读通课文) 三读:层次分明(以小组为单位,读出 段落、句子的停顿、节奏。) 四读:缓急有致(以小组为单位,根据 课文描绘的内容,该急促的急读,该舒缓的 缓读) 出示课件:注意重点词语的读音。 学生课前 准备: 一、初读 课文,了解 课文大意。 二、自学 课文,思考 课后的问 题。 三、让学 生提出自 学中遇到 的问题。

中国戏曲历史

中国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剧、越剧、豫剧、黄梅戏、评剧、粤剧、庐剧、徽剧、淮剧、沪剧、吕剧、湘剧、柳子戏、茂腔、淮海戏、锡剧、婺剧、秦腔、碗碗腔、关中道情、太谷秧歌、上党梆子、雁剧、耍孩儿、蒲剧、陇剧、汉剧、楚剧、苏剧、湖南花鼓戏、潮剧、藏戏、高甲戏、梨园戏、桂剧、彩调、傩戏、琼剧、北京曲剧、二人转、二人台、拉场戏、单出头、河北梆子、漫瀚剧、河南坠子、河北梆子、湖南花鼓戏、淮北花鼓戏、梅花大鼓、梨花大鼓、京韵大鼓、西河大鼓、评弹、单弦、山东快书、山东琴书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 地方戏曲具体分布: 北京市:京剧北昆西路评剧北京曲剧 河北省:河北梆子评剧丝弦老调哈哈腔河北乱弹武安平调武安落子西调蔚县秧歌隆尧秧歌定县秧歌四股弦唐剧横岐调、上四调 山西省:蒲州梆子山西中路梆子山西北路梆子上党梆子锣鼓杂戏耍孩儿戏灵邱罗罗上党皮黄上党落子永济道情戏洪洞道情戏临县道情戏晋北道情戏襄武秧歌壶关秧歌沁源秧歌祁太秧歌繁峙秧歌朔县秧歌孝义碗碗腔曲活碗碗腔弦子腔凤台小戏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大秧歌二人台漫瀚剧 辽宁省:海城喇叭戏辽南影调戏蒙古剧彩扮莲花落 吉林省:二人转吉剧新城戏黄龙戏 黑龙江省:龙江剧 陕西省:秦腔汉调二黄阿宫腔合阳跳戏合阳线戏陕西碗碗腔陕西老腔眉户戏弦板腔陕西道情戏陕南花鼓戏陕南端公戏安康弦子戏 甘肃省:陇剧高山剧影子腔甘南藏戏 青海省:青海藏戏青海平弦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曲子戏 山东省:山东梆子枣梆莱芜梆子东路梆子柳子戏吕剧茂腔柳腔五音戏柳琴戏两夹弦四平调 江苏省:昆曲淮剧扬剧通剧淮海戏锡剧苏剧丹剧丁丁腔淮红剧海门山歌剧 安徽省:黄梅戏徽剧青阳腔岳西高腔安徽目连戏安徽戏庐剧安徽端公戏沙河调泗洲戏坠子戏含弓戏芜湖梨簧戏文南词皖南花鼓戏凤阳花鼓戏淮北花鼓戏淮剧嗨子戏 上海市:沪剧滑稽戏奉贤山歌剧 浙江省:越剧婺剧绍剧新昌高腔宁海平调松阳高腔醒感戏温州昆曲金华昆腔戏黄岩乱弹诸暨乱弹瓯剧和剧杭剧甬剧湖剧姚剧睦剧

河南戏曲大全豫剧全场视频

河南戏曲大全豫剧全场视频 河南曲剧《敬德之死》宜阳曲剧团河南越调《双锁柜》河南越调剧团河南曲剧《钓金龟》洛阳曲剧院河南曲剧现代戏《麦仁飘香》红星曲剧团河南曲剧现代戏《惊雷》红星曲剧团河南曲剧《攀龙扶凤》沈向莉闫三通河南曲剧《巡按斩子》选段河南曲剧《刘公案》害夫河南曲剧《刘公案》铡西宫河南曲剧《探阴山》冤屈河南曲剧《包公辞朝》佘太君哭灵河南曲剧《桃园雨》谯楼上打罢了三声更鑼河南曲剧《探阴山》河南曲剧《血泪鸳鸯》选段河南曲剧《刘公案》下南京下集河南曲剧《刘公案》训督一折河南曲剧《刘公案》被救一折河南曲剧《秦香莲》抱琵琶河南内乡河南宛梆《取宛城》河南豫剧《火焚绣楼》骂楼河南豫剧《火焚绣楼》兰府河南曲剧《卖丫环》河南曲剧《呼延庆打擂》河南曲剧《王宝钏》王允搬窑河南曲剧《严嵩要饭》又名严海斗河南曲剧《潘阁舍妻》下集河南曲剧《潘阁舍妻》上集河南豫剧《包公误》电影版河南豫剧《包青天》电影版河南豫剧《芙蓉女》电影版河南豫剧《七品芝麻官》电影版河南越调《夫妻俩》电影版河南曲剧《风雪配》舞台版河南越调《李天保吊孝》电影版河南豫剧《风雨情缘》电影版河南豫剧《青蛇传》新郑豫剧团河南曲剧《攀龙扶凤》偃师青年曲剧团河南豫剧《盘夫索夫》河南豫剧二团河南曲剧《曲魂》洛阳曲剧团河南豫

剧《家里外里》郑州豫剧团河南豫剧《疯哑怨》郑州豫剧团河南豫剧《武当仙袍》电影版河南曲剧《荆钗记》张新芳河南豫剧《双玉蝉》蝉死河南豫剧《飞车壮歌》下集河南豫剧《飞车壮歌》上集河南豫剧《棒打薄情郎》平顶山豫剧团河南豫剧《棒打薄情郎》电影版河南道情《五福临门》上集河南道情《五福临门》下集河南曲剧《王宝钏》三击掌下集河南曲剧《王宝钏》三击掌上集河南曲剧《血染玉璧书》洛阳曲剧二团河南曲剧《泪洒相思地》上集-许昌曲剧团河南曲剧《泪洒相思地》下集-许昌曲剧团河南曲剧《秦香莲后传》张人民张新芳河南曲剧《双玉蝉》董秀娟-郑州曲剧团河南曲剧《刘公案》铡三子下集河南曲剧《刘公案》铡三子上集河南乐腔《裴秀英告状》安阳滑乐腔剧团河南乐腔《王小赶脚》安阳滑乐腔剧团河南乐腔《吕蒙正讨饭》安阳滑乐腔剧团河南乐腔《借髢髢》安阳滑乐腔剧团河南曲剧《李天保娶亲》昧亲河南大平调《司马茅告状》濮阳飞龙大平调剧团河南豫剧《司马茅告状》洪先礼张钰东河南大平调《同根异果》又名洛阳会濮阳大平调剧团河南大平调《反徐州》大平大剧团河南大平调《摔饭罐》濮阳大平调剧团河南曲剧《摔饭罐》李天方李光华王巧平河南曲剧《卷席筒》郑州曲剧团河南曲剧《状元媒》南阳曲剧团河南曲剧《李白戏奸》南阳曲剧团河南曲剧《风流女》下集河南曲剧《孤男寡女》舞台版河南曲剧《风流女》上集河南曲剧《孤男寡女》上集郑州曲剧团

【南北地方戏曲音乐的异同】河南地方戏曲音乐特点

当我们坐在剧场欣赏一台有北方和南方戏曲剧种的联合演出时,除对他们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精湛的表演技巧所感染、叹服外,同时,也会深切地感到他们之间,无论在音乐的整体风格,以及唱腔曲调以及舞台语言等方面,均表现出不同的韵味和色彩。同为地方性的戏曲剧种及音乐,何以会显现出如此迥然相异的特点呢?而这种不同,又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论题。 一、母体音乐 剧种音乐(主要指唱腔)必含有其母体音乐的因素,这是一般性的戏曲常识。这犹如一个人的血脉,必有其母亲的遗传基因一样。大凡了解和熟悉中国戏曲剧种史的人都知道,一个地方戏曲剧种(泛指清末民初期间形成的民间小戏)的音乐,一般是在民间说唱或民间歌舞音乐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艺术积淀,从量变到质变,逐渐过渡和演变为体现地方特色,适应本地观众欣赏习惯和情趣的戏剧性音乐。从现实看,我国北方和南方的戏曲剧种音乐,其母体,北方多来自民间说唱音乐。如评剧音乐,其母体为冀东莲花落音乐;道情戏音乐来源于道情音乐;山东吕剧音乐来源于琴书音乐等等。当然,也有个别剧种的音乐来源于秧歌音乐,但这只是少数,不占主流。而南方的戏曲剧种音乐,虽有部分来自当地的民间说唱(如源于滩簧的沪剧、锡剧、苏剧等),但大多数源于民间的歌舞音乐。如源于花鼓歌舞音乐的有湖南、湖北、皖南等地的花鼓戏音乐;来源于采茶歌舞音乐的有江西、粤北、桂南、闽西等地的采茶戏音乐;来源于花灯歌舞音乐的有云南和贵州的花灯戏音乐等等。有的剧种音乐,如广西的彩调剧音乐,则同时含有花鼓、花灯和采茶等歌舞音乐的因素。 由于母体音乐的不同,也造就了南北地方戏曲剧种音乐在艺术上的不同特征及优长。如源于民间说唱的北方戏曲的剧种音乐,一般更重于唱,特别是其叙事性唱腔更成熟、多样,且表现性能更强烈和突出。而源于民间歌舞的一些南方的剧种及音乐,更以动作、载歌载舞为其主要的艺术特色。如湖南花鼓戏的“走场牌子”和广西彩调剧的“路腔”,则是体现此种类型的剧种音乐个性的唱腔。 剧种音乐发展的事实表明,母体音乐的影响,将贯穿整个剧种音乐从孕育、形成到发展的全过程中,特别是剧种形成的初期和中期。更具体讲,它将制约着剧种音乐总体风格的形成,同时也影响着结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等方面。当然,也影响着新的表演程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剧种及其音乐逐渐繁荣并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母体音乐在其肌体内的影响有所淡化,但不会消失,会以新的形式、新的面貌继续存在。因为母体音乐是一个地方剧种音乐的灵魂和根基,如果母体音乐荡然无存,那这一剧种、剧种音乐就失去了观众,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二、结构形式 剧种音乐采用何种组合方式,即选择哪一种音乐的结构体制,是其艺术上成熟、形式更为完美的具体标志。但综观全国近三百个戏曲剧种音乐的结构,都受地域的影响。大凡北方的戏曲剧种音乐,在结构上受梆子声腔的影响较重,大多运用板腔体(板式变化体)的结构形式。诚然,个别北方剧种的音乐,采用了曲牌体的结构,但只是极少数。南方的地方剧种音乐的结构,一般采用民歌体和曲牌联缀体。在剧种音乐发展中,虽受到板腔体音乐的影响,但不占主导。以下我们以北方的评剧和南方的黄梅戏音乐的结构形式为例,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河南民间艺术

河南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的一部分,河南有着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资源,它们鲜明地记载着中原文明的发展进程,真实地反映了中原大地民俗、民风、民情,是中原人民勤劳智慧的生动体现。但是由于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这些散存于民间的艺术瑰宝已在经历着弱化和消亡的过程。我们要通过各种有效的办法来保护河南地区的民间艺术,例如:通过政府扶植,旅游带动发展,媒介的宣传以及培养传承人等,使其存活并更好的发展下去。 NO.1朱仙镇木版年画

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主要分布在开封、朱仙镇及其周边地区,另外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等地年画都受其影响。它用色讲究、色彩浑厚鲜艳、久不褪色、对比强烈、古拙粗犷、饱满紧凑、概括性强等特征。以传统技法构图,画面有主有次,对象明显,情景人物安排巧妙,表现出匀实对称的美感。 朱仙镇在河南省开封市城南10公里,虽然是个小镇,在古代却名列中国四大古镇之一。特别是北宋末年岳飞曾率军在这里大破兀术的金兵,朱仙镇更为国人所知。为纪念岳家军的功绩,在朱仙镇建有一座规模不小的岳王庙,而今朱仙镇木版年画社就设在这座古庙之中。北宋年间,每逢过年过节,特别是过春节家家户户贴门神已成为一种风尚。以祈求人寿年丰、吉祥如意、招财进宝、镇邪除妖。后来北宋没落、灭亡,开卦几经战乱,木版年画便衰落下来。到了明代,开封年画虽然又获复兴,但已逐渐转移到朱仙镇。明朝末年洪水泛滥,开封被淹没,百业俱废,朱仙镇便成了木版年画的中心。明、清时期,朱仙镇就有300多家

木版年画作坊,其作品畅销各地,于是开封地区的年画被统称为“朱仙镇木版年画”,影响深远。 朱仙镇木版年画有五大特点:一是线条粗犷,粗细相间;二是形象夸张,头大身小;三是构图饱满,左右对称;四是色彩艳丽,对比强烈;五是门神神码多,严肃端庄。朱仙镇木版年画中最多就是门神,门神中以秦琼、尉迟敬德两位武将为主。那些大大小小的门神画中,两位武将或衣着不同,或形态各异:步下鞭、马上鞭、回头马鞭、抱鞭、竖刀、披袍等,不下20种样式。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文武门神。文门神有五子、九莲灯、福禄寿等;武门神常是戏曲中的忠臣义士和各类英雄好汉。不同人的房门常贴不同内容的门神:已婚子女辈房门贴天仙送子、连生贵子、三娘教子;中年人房门贴加官进禄、步步莲生;老年人房门贴松鹤延年和寿星之类;少年儿童居室房门贴五子夺魁、刘海戏金蟾等。 我国中原地区的一种民间木刻画。因产于河南朱仙镇而得名。《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时期,汴京一带木版年画已相当繁盛,每逢岁节,市井皆印卖灶马、门神等。明代中期到清初,朱仙镇有木版年画作坊三百多家,生产门神、红纸等。风格粗犷浑厚、构图饱满、色彩鲜丽、造型夸张。品种有武门神、文门神、神像图、戏出和挂笺等。武门神又分将军、武财神、勇士型等;文门神又分祈福、童子和辟邪型等。印制手法主要是雕版水色套印,一般为六版一套,有的多至九版。色彩以暖色为主。多数人物脸部采用白脸、红眼皮,这是它特有的装饰手法。在印刷时采用透明水色,套版印刷后,色彩中微显木纹,突出了木版年画的艺术特点。现在朱仙镇已成立了木版年画社。 NO.2黄河澄泥砚 中国四大名砚之一,顾名思义,澄泥砚为泥所制,而且是烧制。 澄泥砚用特种胶泥加工烧制而成因烧过程及时间不同,可以是多种颜色,有的一砚多色,尤其讲究雕刻技术,有浮雕、半起胎、立体、过通等品种。砚体形

河南戏曲电影大盘点

历久难忘的流金岁月弥足珍贵的戏曲经典——建国以来的河南戏曲电影大盘点(转载) (2011-11-18 10:41:20) 转载▼ 标签: 杂谈 看着下面这些熟悉的电影名字,勾起我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时光虽已悄然逝去,看这些电影时的情形仍然历历在目。这些永久定格的影像,收藏着那些年代的思想和感动,呵护着我们的精神家园。名角名伶演绎着粉墨春秋,风华绝代犹如过眼云烟,而那些铿锵的锣鼓声、高亢的梆子腔却依然飘荡在都市和乡村! 以下是建国以来拍成电影的河南戏曲,谨把这些资料搜集整理,与热爱戏曲的朋友们分享。也许它能打开我们封存的记忆,帮我们回忆起关于戏的那些人、那些事! 《花木兰》豫剧,河南豫剧院演出,常香玉主演,长春电影制片厂1956年拍摄。 《下乡与赶脚》曲剧两个小戏郑州市曲剧团演出海燕电影制片厂1958年拍摄 《穆桂英挂帅》豫剧河南省洛阳市豫剧团演出马金凤主演江南电影制片厂1958年拍摄《穆桂英挂帅》豫剧河北省邯郸专区东风剧团演出胡小凤主演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1959年拍摄 《陈三两》曲剧开封市曲剧团演出张新芳主演长春电影制片厂1959年拍摄 《寇准背靴》豫剧淮北梆子(属豫剧沙河调)88岁老艺人顾锡轩主演安徽电影制片厂1961年拍摄 《朝阳沟》豫剧河南省豫剧院三团演出魏云、王善朴、高洁、杨华瑞、马琳主演长春电影制片厂1963年拍摄 《传枪记》京剧河南省京剧团演出根据豫剧《传家宝》改编长春电影制片厂1965年拍摄《买牛、扒瓜园》由曲剧《买牛》和越调《扒瓜园》两个小戏组成河南省曲剧团、河南省周口专区越调剧团演出,北京电影制片厂1965年拍摄。 《山村新曲》越调由《夫妻俩》和《卖萝筐》两个小戏组成河南省许昌专区越调剧团演出毛爱莲主演珠江电影制片厂1965年拍摄 《人欢马叫》豫剧许昌地区豫剧二团演出常香玉、任宏恩主演西安电影制片厂1965年拍摄《游乡》曲剧河南省曲剧团演出珠江电影制片厂1966年拍摄

河南地方戏曲音乐数据库建设与研究

河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申请书 项目类别 学科分类音乐学 课题名称河南地方戏曲音乐数据库建设与研究项目负责人陈家海 负责人所在单位艺术学院 填表日期2004 年11 月29 日 河南大学科研处 2004年11月制

申请者的承诺: 我保证如实填写本表各项内容。如果获准立项,我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守学校科研基金项目的有关规定,按计划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申请者(签章): 年月日 填表说明 一、本表用计算机认真如实填写。所用的代码请查阅92年国家标准学科代码(GB-92)(可在河南大学科研信息网上查询)。 二、封面上方“编号”代码框申请人不填,其他栏目由申请人用中文填写,其中“学科分类”填写代码表中的二级学科名称。 三、申报表格可从网上下载后直接用计算机填写,若有其他不明白的问题,请与当科研处计划科联系咨询。 四、申请书报送一式4份,课题设计论证活页一式1份。复印请用A4纸,于左侧装订成册。 五、科研处计划科负责项目的受理和咨询工作,电话:2822134,8907。

填写数据表注意事项 一、本表数据将全部录入计算机,申请人必须逐项认真如实填写。填表所用代码以国家标准学科代码(GB-92)为准。 二、表中粗框内一律填写代码,细框内填写中文或数字。若粗框后有细框,则表示该栏需要同时填写代码和名称,即须在粗框内填代码,在其后的细框内填相应的中文名称。 三、有选择项的直接将所选项的代码填入前方粗框内。 四、部分栏目填写说明: 课题名称——应准确、简明反映研究内容,最多不超过40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 主题词——按研究内容设立。最多不超过3个主题词,词与词之间空一格。 学科分类——粗框内填二级学科代码;细框内填所报学科专业名称。例如,申报比较政治学专业,则在粗框内填“810.10”,在其后的细框内填入“比较政治学”字样。跨学科的课题,填写为主的学科分类代码。 主要参加者——必须真正参加本项目的研究工作,不含项目负责人。不包括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栏目不够可加附页。 预期成果——指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可选报1项或2项。例如,预期成果为“专著”填“A”,选“专著”和“研究报告”填“A”和“D”。字数以中文千字为单位。 申请经费——以万元为单位,填写阿拉伯数字,注意小数点位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