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毒性最大3味药
《中药基础知识教材》课件模板

1钱=3克
4、煎服法
煎药法 用具 用水 火候 方法
砂锅,忌铁锅
水质纯净,漫过药物2-3cm 先武后文
先加水400ml煎取200ml药汁, 再加水300ml煎取100ml,与 前药汁混合,分两次饮服
煎服法
三七、琥珀
冲服
先煎 附子、石决明
阿胶、芒硝
烊化 (溶化)
特殊 煎药法
包煎 辛夷、车前子
后下 砂仁、钩藤
【作用】
1. 升浮药: 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
2. 沉降药: 泻下、清热、利尿渗湿、重镇安神、潜阳
息风、消导积滞、降逆、收敛及止咳平喘
【影响因素】
1. 性味
辛、甘、温热 —— 升浮(阳) 酸、苦、咸、寒 —— 沉降(阴)
【影响因素】
2.质地 质地轻——升浮; 质地重——沉降
“诸花皆升,旋覆独降; 诸子皆降,蔓荆独升”
朱砂 :镇心安神 — 心经 杏仁 :肺经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大肠经
毒性
【古代认识】 1.“毒”是指药物的偏性。 2.“毒药”即是药物的总称。
【现代认识】 “毒”是指药物的毒副作用。
【中毒原因】
1. 服用过量或长期服用; 2. 炮制或配伍不当; 3. 药不对证; 4. 体质因素。
【临床应用】
【相反】
“相反者,两不相合也”
相反指合用后,原有毒害效应增强,或产 生新的毒害效应的两味药之间的配伍关系。
配伍
增强疗效—相须、相使 降低疗效—相恶 消除毒副作用—相畏、相杀 产生毒副作用—相反
麻黄 大黄 生姜
人参
相须 桂枝 相使 槟榔
相杀 半夏
相畏
相恶 莱菔子
禁忌
【配伍禁忌】
栀子毒性研究进展

栀子毒性研究进展方文娟;苗琦;罗光明【摘要】栀子作为药食两用药材,应用十分广泛.但近年来临床上发现其具有一定的肾毒性、肝毒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推广与应用.本文从栀子毒性的古今述要、栀子主要成分、毒性、影响栀子毒性的因素等方面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今后对栀子的进一步开发研究及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3页(P70-72)【关键词】栀子;毒性;减毒;栀子成分【作者】方文娟;苗琦;罗光明【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南昌33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栀子(Gardemia jasminoides Ellis)为茜草科(Rubiaceae)植物的常绿灌木。
临床用药使用其干燥成熟的果实,主产于江西、福建、台湾、浙江、广东等地。
味苦、性寒,具有清热利尿,泻火除烦,凉血解毒之功能[1]。
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涩痛,目赤肿痛,血热吐衄,火毒疮疡;也可外治扭挫伤痛。
近年来药食两用的栀子应用十分广泛,是临床常见的保肝利胆药。
与之相随的,对于其毒性的报道也逐渐引发关注,所以对栀子毒性以及影响其毒性的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很有必要。
本文从栀子毒性的古今述要、主要成分、毒性、影响其毒性的因素等几个方面对其毒性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栀子的进一步开发研究及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1 栀子毒性的古今述要栀子,别名木丹、鲜支、卮子、支子、越桃、山栀子、枝子、小卮子、黄鸡子、黄荑子、黄栀子、黄栀、山黄栀、山栀。
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在此书中还未言及其毒性作用[2]。
汉代《名医别录》曰:“大寒,无毒”,也未有关毒性方面的描述。
同时代的《伤寒论》中仲景云:“旧有微溏者,勿用”仅对适应症进行了进一步补充,未论及毒性。
明末《医宗必读》指出栀子“大苦大寒,能损胃伐气,虚者忌之”[3],已从损伤脏器方面对栀子的毒性进行了描述。
有毒植物(3)

京大戟的研究进展摘要:京大戟是大戟科的有毒植物,为中医临床常用的峻下逐水药,常用于泄水逐饮,消肿散结。
本文主要从京大戟的生药学、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对其研究进展作了总结,为进一步研究京大戟提供参考。
关键词:京大戟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京大戟为大戟科植物大戟的干燥根。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为中医临床常用的峻下逐水药,性寒,味苦,有毒。
归肺、脾、肾经。
临床上常用于胸膜炎积水,晚期血吸虫腹水,肝硬化腹水及精神分裂症等[1]。
本文从京大戟的生药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对京大戟的研究进展作了总结,为进一步研究京大戟提供参考。
1 生药学研究1.1 本草考证自古以来大戟在我国分布甚广,南北皆有。
本草记载产于江苏、山西、安徽、江西等地,这些地区使用大戟的历史比较悠久,与今天主产区基本相符。
因各种大戟来源于不同科属和物种,故其性味、所含成分均有较大差异,宜分别使用而不应混称混用。
1.2 性状与鉴别京大戟呈不整齐的长椭圆形,略弯曲,常有分枝,长10~20㎝,直径1.5~4㎝。
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粗糙,有纵皱纹、横向皮孔样突起及支根痕。
顶部略膨大,有多数茎基及芽痕。
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或淡黄色,纤维性。
气微,味微苦色。
1.3 生物合成研究京大戟生长慢,种子数量少,繁殖受季节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难以满足人们对该药材的需求,萜类成分为很多大戟属植物的活性成分。
勇应辉等通过实验表明大戟内生真菌镰刀菌E4和E5菌株能促进大戟组培苗的生长并提高其炼苗成活率。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是植物合成萜类的主要关键酶之一,曹小迎等利用基因工程首次克隆了药用植物大戟hmgr基因的cDNA片段,为从京大戟中克隆HMGR的全长基因进而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提高大戟中的萜类化合物的研究和应用作了必要的前期准备。
[2]2化学研究京大戟化学成分研究比较少,最早的研究报道见于1996年,有文献报道大戟根内量最大的二萜为异大戟素;量最大的三萜为大戟醇。
为何说“是药三分毒”

为何说“是药三分毒”作者: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6年第10期“是药三分毒”的说法,从古至今似乎已经得到公认。
但对此论的理解还得从三个方面去加以说明:其一是不少药物本身就含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时要严格掌握其剂量,注意药物的毒性反应,并及时进行处理;其二是即使服用无毒的药物也不宜过量,否则亦会发生中毒;其三是用药必须对症,对症下药可治病,否则就会起“反作用”。
“是药三分毒”这说法始于古人之言,《素问》中也有将中药分为“大毒、常毒、小毒、无毒”的论述,实践证明,西药也属于“是药三分毒”之物。
我们可以从如下几方面来加以解说。
药本含“约”,不可乱用药字的繁体为“藥”,简体为“药”。
中药以草本植物占多数,故其部首均为“艹”,繁体“藥”字,是“艹”+“樂”(乐),含有解除痛苦、恢复快乐的意思。
简体“药”字是“艹”+“约”,乃提醒药物皆有“三分毒”,使用中应有所“约束”。
《素问·五常政大论》说:“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意思是用药治病,要掌握适当的度,要至约而止,不可过度,不然有伤正气。
其余的要靠饮食养扶正气,使之康复。
“药”可治病,人所共知,不必赘言。
而“药”字还含有对人或动物的“毒害”和“杀伤”的意思,比如火药、炸药、弹药、杀虫药、灭鼠药等,就包括“毒杀生灵”和杀灭害虫之物。
人服毒自杀叫做“仰药”或“仰药自尽”。
可见,“药”便含有“毒物”(名词)和“毒死”(动词)的含义。
“以毒攻毒”,古今皆需不少中药和西药是采用其毒性来治病的。
治疗心力衰竭的洋地黄是利用其“毒苷”来强心,“毒性”即“药性”。
中药乌头是古代的箭毒,关公就是中了乌头箭毒而施行了“刮骨疗毒”手术的,然而,乌头同时是一味治病的良药,乌头及其根旁的附子,乃回阳救逆的佳品;还有一种箭毒制剂是毒毛旋花子毒素,此“毒素”也是救治急性左心衰竭之良药。
中药学中药的分类方法是

中药学中药的分类方法是
一、按来源分类1. 动物药:以各种动物的身体部位或分泌物为药,如牛黄、龟板等。
2. 矿物药:来源于矿物,如雄黄、磁石等。
3. 植物药:来源于植物,又分为根、茎、皮、木、花、叶、果实、种子等。
数量最多。
二、按性味分类1. 寒性药:有清热凉血的功效。
2. 温性药:能温暖经络,收敛止泻。
3. 平性药:不寒不热。
4. 热性药: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
三、按功效分类1. 风寒药:驱散外感风寒。
2. 清热药:用于实热证。
3. 滋阴药:补养阴液。
4. 固涩药:治疗泄泻。
5. 化湿药:祛除体内湿气。
四、按治疗部位分类 1. 解表药:治疗表层证候症状。
2. 清热药:主治热症。
3. 益气药:用于气虚证。
4. 活血药:活血化瘀。
五、按药性分类 1. 毒性药:过量可产生毒性反应。
2. 非毒性药:使用适量基本无毒性。
六、按化学成分分类1. 生物碱类:如茱萸碱、青黛碱等。
2. 糖类:如葡萄糖、糖苷等。
3. 酚类化合物:如大黄酚等。
4. 酸类:如阿魏酸等。
5. 蛋白质和氨基酸类:如猪牙皂蛋白等。
综上所述,中药学从多角度对中草药进行分类,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药属性,指导临床应用。
进行分类研究也是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中医】中药不宜久服且含毒性的3味药

【中医】中药不宜久服且含毒性的3味药!很多人以为,中药药性温和,因此可以大胆放心服用,剂量稍大也没有问题。
但是,“是药总有三分毒”,中药也不例外,如果乱用滥用,也会有不良反应甚至引起药物中毒。
有的中药不宜大量或长期服用,如含有朱砂、雄黄、乌头的中药,更应引起注意。
朱砂又名丹砂、辰砂、赤丹、汞砂,为天然的辰砂矿石,汞含量高,有安神镇惊、清心解毒之功效,是历代中医治疗心悸心慌、失眠癫狂的要药之一。
同时,许多著名的中成药中也含有朱砂,如治疗心悸、怔忡、不眠的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治疗癫狂、耳鸣的磁朱丸;治疗中风的安宫牛黄丸、活络丹等。
但是,此类药物若长期或者超量服用,会对消化、生精、心血管、泌尿等系统造成危害。
汞对胃肠黏膜有强烈的刺激性,急性朱砂中毒可引起急性腐蚀性胃炎,慢性朱砂中毒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对肝脏损害可引起肝肿大、肝功能异常。
对神经系统影响,表现为头皮麻木、视物模糊、睡眠不安、躁动多言、言语不清、易怒、胆小、幻觉、行动怪僻;后期可出现意识淡漠、朦胧以至意识丧失、肌肉震颤等症。
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可引起中毒性心肌炎、心律紊乱、血压下降。
心电图出现ST段下降、T波高尖等;中毒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
对泌尿系统影响,可以引起肾小管上皮肿大、坏死,出现尿少、浮肿、尿蛋白、红细胞及管型,甚至少尿或无尿,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而死亡。
雄黄雄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二硫化砷遇热分解为三氧化二砷,即砒霜。
砒霜进入人体后,会破坏某些细胞呼吸酶,使组织细胞不能获得氧气而死亡。
目前我国药典中含雄黄成方26个,内服制剂24个,常用复方制剂有牛黄解毒片、安宫牛黄丸、梅花点舌丹、六神丸、牛黄清心丸、小儿惊风散、小儿清热片、小儿化毒散等。
这些制剂均含有雄黄,长期大量服用,可造成雄黄中含砷成分的积蓄,这种积蓄会造成使用者慢性中毒,其表现首先是皮肤损害,另外可引起肝、肾、造血系统等多脏器损害。
乌头乌头别名五毒根,主产于西南地区。
喝中药时,这三个禁忌要注意

喝中药时 ,这三个禁忌要注意摘要: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我们也更偏向于选择见效快且服用方便的西药,然而西药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它的优势固然显著,但也存在一定的治疗弊端,相对而言,我国传统中药治疗方法能够在起到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对于患者机体所产生的药物副作用,发挥更为温和的治疗效果,现如今已经成为了不少患者的治疗首选。
关键词:中医;中药;注意事项不少人对于中药存在无任何副作用的片面认知,其实这样的看法并不完全正确,由于中医治疗方法所应用到的原材料均取自于自然,相对来说更为温和,对患者机体所产生的副作用也就更小,但是不当的药物服用方式以及不当的药材之间的配比也很有可能会给患者的健康问题带来负面影响。
既然当前社会对于中医治疗的重视度正在逐渐提升,作为中医治疗诸多方案当中处于主导作用的中药治疗,更应该要被我们作为宣传教育的重点。
为了避免社会群众在服用中药时由于存在错误的药物服用行为导致药效降低,甚至引发毒副作用,本篇文章就中药服用禁忌展开论述。
1服用中药期间注意药物成分与日常饮食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少患者可能深有感触,在开具中药方之后,医生会提醒他们在服药期间不要吃白萝卜、不要喝绿豆汤等等,怕这类食材会具有解药性,从而使药效消散。
这样的话是否有科学依据呢?在中药饮服用期间,我们是否应该要注意日常饮食的摄入?其实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发挥不同治疗功效的药物其实是有与其对应的饮食禁忌的,所以在就医的过程中,我们就应该要在开具药方的当下询问医生此种药物的具体类型及功效,方便做好药物服用期间的饮食禁忌。
在服用温补类中药的期间,确实是需要避开白萝卜,因为白萝卜属于寒性食物,会消耗药物能量,从而导致药效降低。
尤其是药方当中含有人参时更是需要避开萝卜,人参具有补气的功效,而萝卜具有消气的功效,药性相抵反而会导致人生药性减弱。
发挥健脾养胃功效的中药不能与不易消化的食物同食,不易消化的食物会给肠胃造成负担,影响患者病情恢复情况,肠胃功能本就已经慢慢减退的老年群体,也同样需要注意在日常生活当中规避此类食物,否则容易加重肠道负担。
白花丹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白花丹药材名称:白花丹[毒]拼音名称:BAIHUADAN别名:山坡苓、假茉莉、总管、干里及、鸟面马、白雪花、野苜莉、隔布草、千槟榔、照药、天槟榔、白皂药、白花皂药、一见消、白花岩陀、白花九股牛、余笑花、白花铁罗汉、火灵丹、猛老虎科属:为白花丹科植物白花丹的全草及根。
全年可采。
产地:分布广东、广西、台湾、福建、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性味归经]辛、苦、涩,温。
有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行气活血;解毒消肿。
主风湿痹痛;心胃气痛;肝脾肿大;血瘀经闭;跌打扭伤;痈肿瘰疬;疥癣瘙痒;毒蛇咬伤中成药:共有2种中成药使用白花丹:驱白巴布期片丹绿补肾胶囊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或涂擦。
注意事项: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孕妇禁服。
附方:1、治风湿关节疼痛,腰腿扭伤:白花丹根五分至一钱。
水煎服或泡酒,每次五毫升,日服二次。
(《云南中草药》)2、治血瘀经闭:白花丹干根一两;或加瘦猪肉二两,水煎服。
(《福建中草药》)3、治跌打损伤:白花丹鲜叶一握捣烂,酌加热红酒,摩擦伤口周围。
(《福建民间草药》)4、治跌打扭伤,蛇咬伤,恶疮:白花丹鲜叶三至四片,与它药配合捣烂外敷.一般敷十五至三十分钟除去,以免局部起泡。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5、治肛周脓肿,急性淋巴腺炎,乳腺炎,蜂窝织炎,疖肿:鲜白花丹适量捣烂,用双层纱布包好,敷于患处至痊愈。
(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6、治脾脏肿大:白花丹根浸酒服。
重症并取叶和糯米捣烂,制成汤丸大,蒸熟,晚间睡醒服一丸。
(《岭南草药志》)7、治疟疾:白花丹鲜叶七至八片,揉烂,于疟疾未发前两小时缚在手脉上(待有烧灼感时取去)。
(《福建民间草药》)8、治脚底硬结疼痛(胼胝):白花丹鲜叶一握,稀饭一撮,食盐少许,捣烂涂贴,日换一次。
(《福建民间草药》)9、治厚皮癣:白花丹茎叶捣烂擦。
(《广西药植图志》)10、治瘰疬未溃:白花丹鲜根五钱至一两,酌加猪瘦肉,水炖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毒性最大3味药
乌头别名五毒根,主产于西南地区。
乌头的有毒成分是二萜类生物碱,其中毒性最大的是乌头碱,只要几毫克就可以让人丧命。
很多人以为,中药药性温和,因此可以大胆放心服用,剂量稍大也没有问题。
但是,是药总有三分毒,中药也不例外,如果乱用滥用,也会有不良反应甚至引起药物中毒。
有的中药不宜大量或长期服用,如含有朱砂、雄黄、乌头的中药,更应引起注意。
*朱砂
又名丹砂、辰砂、赤丹、汞砂,为天然的辰砂矿石,汞含量高,有安神镇惊、清心解毒之功效,是历代中医治疗心悸心慌、失眠癫狂的要药之一。
同时,许多著名的中成药中也含有朱砂,如治疗心悸、怔忡、不眠的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治疗癫狂、耳鸣的磁朱丸;治疗中风的安宫牛黄丸、活络丹等。
但是,此类药物若长期或者超量服用,会对消化、生精、心血管、泌尿等系
统造成危害。
汞对胃肠黏膜有强烈的刺激性,急性朱砂中毒可引起急性腐蚀性胃炎,慢性朱砂中毒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对肝脏损害可引起肝肿大、肝功能异常。
对神经系统影响,表现为头皮麻木、视物模糊、睡眠不安、躁动多言、言语不清、易怒、胆小、幻觉、行动怪僻;后期可出现意识淡漠、朦胧以至意识丧失、肌肉震颤等症。
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可引起中毒性心肌炎、心律紊乱、血压下降。
心电图出现ST段下降、T波高尖等;中毒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
对泌尿系统影响,可以引起肾小管上皮肿大、坏死,出现尿少、浮肿、尿蛋白、红细胞及管型,甚至少尿或无尿,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