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精讲点拨”的方法

探究“精讲点拨”的方法
探究“精讲点拨”的方法

探究“精讲点拨”的方法

【摘要】真正优秀的教师都具备“精讲点拨”的本领,这是他们千锤百炼成就的内功。“质疑”的方法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无师自通的,它需要老师具体方法的指导点拨。

【关键词】精讲点拨;难点质疑;审美享受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所提出的四大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正因为如此,许多老师对“精讲点拨”心存芥蒂,好像一谈“精讲点拨”,就有妨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之嫌,尤其是公开课上往往担心听课老师因“老师讲得多”而一票否定一堂精心准备的课,连必要的“精讲点拨”也首鼠两端,顾忌重重,甚至弃之不用。其实,“精讲点拨”是一种教师有所作为的教学策略,切不可当讲不讲、当点不点、当拨不拨。

一、质疑的方法需要“精讲点拨”

事实上,真正优秀的教师都具备“精讲点拨”的本领,这是他们千锤百炼成就的内功。“质疑”的方法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无师自通的,它需要老师具体方法的指导点拨。

1.教给学生抓住课题质疑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来质疑,因为课题往往能提供行文的线索,概括文章内容,或体现文章的思想内核,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比如《蘑菇该奖给谁》《谁的本领大》等课文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设问。在教学《猴子种

熟语方法点拨及答案

熟语 方法点拨: 一、感情色彩 1.自从中国颁布布实施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来中国投资。2.这伙罪犯万万没想到竟被警方守株待兔,逮了个正着。 3.贪官的贼船是上得下不得的,一旦上去,就只能与污吏们同舟共济,一道覆灭了。4.美国在中国南海搞间谍飞行闯了祸,倒说中国飞机飞行不规范,这简直和寓言中的狼硬说小河下游的羊弄脏了上游的水异曲同工。 5 6 7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8.谭嗣同愿意成为变法牺牲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康梁二人就少了些刚烈。 9.这个盗窃犯罪团伙作案范围遍及全县各乡,所窃物品包罗万象。 10.该市几百名公安干警倾巢出动,一举端掉了十几个赌博窝点。 二、特定方向 1.这个商店商品齐全,可谓汗牛充栋。 2.在你的居室里,挂上这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3.这幅画上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4.你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出来,我们一定鼎力相助。 5.博物馆开放之后,前往参观的人不绝如缕。 6.战地记者绘声绘色地讲述,使我们感同身受,我们对伊拉克人民遭受的苦难寄予深深的同情。 7.在研讨会上,李老师首先发言,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8.春节刚过,北海公园就涣然冰释,让喜欢滑冰的人大失所望。 9.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响起穿云裂石般的爆炸声,随之,浓烟滚滚,火光映天。10.一幅名为《扬帆》的作品以其独特而深入浅出的构思获得了一等奖。 三、分析语境 1.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2.会议休息时,他的水果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3.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4.从小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是举足轻重的小事,绝不能掉以轻心。 5.福建人与福建企业的鱼贯而入,形成了福建资金特别是民间资金的大量外流。6.这项新规定颁布一年多,已露出危险的苗头,如不及时关注,恐怕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7.长此以往,我们终于使澳门有了一个更为安全稳定的投资环境。 8.正月十五的灯会,集中了全国各地的几千盏造型各异的花灯,五彩缤纷,真让人意兴阑珊。 9.责任编辑说:“我只对文字部分负责,至于出版珠其他环节,我就望尘莫及了。”10.到第一线采访的通常是刚参加工作的“小萝卜头”,老编辑则通过手机向他们面授机宜。 四、忌望文生义 1.为了做一名优秀歌手,她多次到北京拜师学习,每次下车伊始便直奔老师家,舍不得一分钟。 2.在建立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上,美德两国首鼠两端,但美国总统布什说:“我们可以在意见不合的情况下仍保持朋友关系。” 3.世界杯比赛时,比赛所在城市的人多数都到比赛现场去了,居民区里常常是十室九空。 4.好一幅“梅花闹春”图,这妙手回春之作,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5.离家出走的小燕来到公园电话亭:“妈,我成了断线风筝,无家可归了。” 6.听到女儿考上重点大学的好消息,老李手舞足蹈,得意忘言。 7.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8.人生道路上,犯错误是难免的,如果犯而不较,那么就一定会陷入错误的泥淖中不能自拔。 9.福利彩票投注点人头攒动,到晚上十点购买彩票的队伍仍然尾大不掉。 10.那年高考,期期艾艾盼来的竟然是专科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这对他的打击太大了。 五、辨语法功能 熟语的使用,还应注意熟语的语法功能,习惯用法,否则会造成搭配不当,或者重复累赘,或者否定失当等等。 1、他往四周一看,发现漫山遍野都是这种怪石,这时他心中就有了出奇制胜叛军的妙计。 2、包围圈越缩越小,这群罪大恶极的歹徒已成了瓮中捉鳖。 3、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发扬光大“五讲四美”活动的成果。 4、折扇和信封上面,龙飞凤舞着文艺界几十名委员风采各异的签名。 5、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6、目前的当务之急是查找制造白色粉末的来源。 7、他看到自己的这次考试成绩进步如此明显就忍俊不禁地笑了出来。 8、他被敌人关进监狱,在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的情况下,也没有说出我军的联络方式。 9、李娜作为亚洲最出色的网球运动员,在海内外闻名遐迩。 10、面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如果我们不居安思危,不奋发图强,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11、成都五牛队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12、中国的经济文化状况,虽然与技术先进国家比起来还是落后,但跟解放以前可以同日而语。 13、面对突如其来的全球经济危机,我们只有以冷静的心态沉着应付,等闲视之,才能开拓创新,化危机为机遇,找到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摘要] :把握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首先要弄清实验的原理、实验中材料的使用、实验中的变量、现象及预测实验结果等。 [关键词]: 注重设计重视过程解题技巧 会考实验题的创新设计,正在由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的方向突破和发展,已然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实验命题的方向和热点。那么,如何才能答好生物实验设计题,取得优秀的分数呢?这就必须了解一份完整的实验方案的设计,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技巧,在生物实验能力测试中就能够做到有据可依,有法可循,总体考虑,综合分析,达到事半功倍,获得高分的效果。本文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生物实验设计题的基本解题思路与技巧。 1 什么是实验设计 所谓实验设计,就是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的现象等。但在生物综合能力测试中由于受时间和卷面的限制,实验设计能力考查无法面面俱到,或者是考查实验步骤的设计、续写或修改,或者是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或者是实验数据的加工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或者是考查实验结果的预期与讨论,或者是实验装置的检验或改进等等。 2 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 设计一个较完整的实验方案一般应包括:①明确实验目的→②确定实验变量→③分析实验原理→④提出实验假设→⑤落实实验用品→⑥设计实验步骤→⑦ 预测实验结果→⑧得出实验结论 2.1实验设计的基本解题思路 2.1.1明确实验目的,分清实验类型 明确实验目的就是要弄清“做什么”的问题,即探究或者是验证什么生物学现象或原理。明确实验目的才能明确运用哪一原理进行实验设计,才能明白实验设计中哪一因素是实验变量。例如“设计实验验证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此实验原理或实验思路与七年级上册教材“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原理相同,因此采用教材中相似的实验设计思想:先准备两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或锥形瓶,然后将含有二氧化碳的气体投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或锥形瓶中。再如“口腔内的化学变化”,探讨的问题是温度与酶活性之间的关系,那么在实验设计中,“温度”这一因素应是实验变量。 实验设计一般有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设计和探究性实验设计。验证性实验具有明确的结果,通过实验加以验证;而探究性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是未知的或不确定的,应针对多种可能分别加以考虑和分析,得到相关的结论。如二005年湖南怀化“探究光照对菜豆发芽的影响”;2007年浙江湖州“唾液淀粉酶催化效率与时间关系”就属于探究性实验设计。 2.1.2找出两类变量,确定对照类型 一找出两类变量

高中议论文教案设计

高中议论文教案设计 【篇一:高中作文课教案】 一、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打开写作思路,顺畅地成文。 2、掌握几种常用的作文开头的技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五种开头的技巧及训练。(重点) 2、“题记”的作用及拟写训练。(难点) 三、教学设想:1、重视训练,精讲精练。 2、适当运用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提到作文,有的同学便会柳眉紧蹙,杏眼无光,叹息道:“老师啊,一到作文,我眼前尽是山重水复的困惑和烦闷,全没柳暗花明的豁 然与惊喜。”有的同学会说:“作文呀。衣带渐宽终不悔,我为伊消 得人憔悴!”有同学会叹息:“作文也,你让我爱来你让我恼,爱你 无选择,恼你没商量。”还有同学发出感慨:“作文之难,难于上青天!让我闻听凋朱颜——” 同学们,难道作文果真那么可怕吗?难道我们真的让作文给吓倒了吗?老师再一次告诉大家,其实作文并不可怕。同学们,请和我一 起大声说一句:“作文不可怕!”信心有了,可作文还得一步一步地写。同学们写作文时最感到困难的问题是什么呢?恐怕是如何开头吧。 (二)、作文开头的技巧 请问,什么样的文章开头算是好开头呢? 1、下面是古人一些有关文章开头结尾的独到见解—— a、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唐代诗人白居易) b、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明代学者谢榛) c、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留连,若难遽别。(清代文学家李渔) 元代文人乔梦符把文章的开头、主体、结尾分别比喻为凤头、猪肚、豹尾。凤头,就是开头要点睛明目,要干净利索,要美丽奇秀。我 们可以将它归纳为“三要四不要”,具体如下: (1)、三要:一要开门见山。国学大师梁启超说过:“文章最要让 人一望而知其宗旨之所在,才容易动人。”对于考场作文来说,更是 如此,就得一上来要想到点题。

小说情节考点归纳及方法点拨

小说情节考点归纳及方法点拨(一)|高考阅读 小说情节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 一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二摇摆式: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三“欧?亨利”式:是指小说的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因为美国小说家欧?亨利最擅长这种结构,所以又习称为“欧?亨利”式。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情节安排的常见技巧: (1)突转:突转即情节演进的突然转折,事件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往往由此而改变。所谓“柳暗花明”“风波骤起”的情节效果正是形成与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突转。而高考所选的大都是篇幅不长的小小说,此种技巧值得重视。 (2)悬念:悬念是一个不断造成读者疑惑、猜想、思索与期待的问号,它是为情节高潮铺垫道路、蓄积动能的有效手段,最终结局的出现、事实真相的揭示往往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并引起读者持久的回味,深入的反思。

(3)巧合:巧合也是常见的情节组合方式,它应当是在必然性(包括性格逻辑与具体情境的发展趋势)基础上出现的偶合,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情节效果。 方法归纳 1.小说情节概括题 把握情节是读懂小说的第一步。所以阅读小说时,把握小说内容,分析作品的层次,理清作者的思维脉络,既是小说的一个考查点,也是阅读小说的一个突破口。 常见题型: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4)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部分)。 思路引导: (1)从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寻找线索,抓住重要场面、重要事件等几方面,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2)答题时对事件的概述,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尤其是“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略)。 (3)要注意题干的具体要求与概括的顺序,做到有的放矢、先后有序。

(完整版)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性题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不仅能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还能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和过程的理解程度,有效检测学生的科学素养,突出了新课标、新教材的特点,代表了教材改革和中考改革的方向,在近几年中考中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此类题在中考中频频出现,且分值相对较高,现已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和亮点。从历年的考试中看,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的题型主要有应用型探究、构建型探究和综合型探究等,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在类似物质的干扰下定性探究物质的组成、利用对比实验法探索化学反应中的异常现象及其发生原因等。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及探究题的解题能力,本人通过对近几年南京市化学实验及探究题的研究,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改编、设计的一些实验探究题,谈谈这类试题的设计新视角。 一、创新类探究试题 创新类探究试题涉及提出问题、作出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以探究为形式或情景,可考察考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测试考生解决化学问题的思路、过程和方法。 解答探究创新类试题一般步骤是:首先要能根据题干背景材料提出问题,联想到相对应的化学知识。第二,作出猜想或假设时,最重要的是要有科学依据,要从化学的视角作出科学的猜想或假设。第三,设计探究(实验)方案,要围绕寻找特征反应作为论证(肯定或否定)的依据,同时应注意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第四,对探究问题作出解释与结论时,要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或通过查阅资料获取的信息,以事实为依据,应用化学原理进行分析推理,不能随意编造,牵强附会。最后,从反应原理是否正确、实验方案是否完善、探究过程是否合理以及经济效益、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对探究方案或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探究

抓准时机,精准点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a18879980.html, 抓准时机,精准点拨 作者:刘晓琳 来源:《中国教师》2017年第22期 富有艺术性的点拨是启动学生思维的钥匙,适时、精准的点拨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拨正思维航向、点燃智慧火花、激发创造潜能,又可以使阅读课上得有文味、有韵味、有趣味、有余味。点拨,必须是“雪中送炭”,必须点中要害、击准痛点,方能引发学生的顿悟、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必须抓准时机,用“点拨”去打开学生阻滞的思维,为学生点明方向,让学生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去感受和体验文字的魅力。 一、“瓶颈处”点拨——豁然开朗 在学习过程中,当出现新知时,学生的理解常常会陷入“绝境”,因思路混沌而迷惑无措。这时,教师要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设置、追问,引导学生从“绝境”中“旁逸斜出”,使其有豁然开朗之感。 如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在理解邹忌类比说理的劝诫方法时,学生往往因为习惯性地从语言的表达效果入手而找不到思路。这时,我就引导学生,让他们找出邹忌把他的妻、妾、客分别比成齐王身边的哪些人,并提供《晏子使楚》中晏子化用“南橘北枳”的巧辩方法,让学生触类旁通,从而使学生很快理解本课“类比”这一重要推理方法。一个“新”的思维方向,一个“旧”的思维方法,这一看似入了“绝境”,但通过“旁逸斜出”的旧知,殊途同归,一下子就打开了学生的思路。 这样的点拨,既“无痕”地让学生理解了“转变思维方向求突破”的新知,又提升了“运用已 有知识解新知”的能力,一“新”一“旧”,很自然地打通了学生的思维“瓶颈”,把他们带入了新的学习境地之中。 二、“疑问处”点拨——别有洞天 课堂疑问有两种表现形式:有疑而问——学生的提问;无疑而问——教师的提问。无论是哪种形式的疑问,目的都在于引发学生思维的矛盾,让学生能够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启迪心智、激活思维,进而发现新的洞天。 如学习《冬夜的灯光》一文,在谈到题目的含义时,很多学生只谈到灯光的浅层含义——给医生指路照明的灯。这时,我及时发问,这冬夜的灯光仅仅起到了照明的作用吗?你能从文中找到这灯光还给医生带来什么?通过这一系列追问,学生马上能够领悟题目的第二层含义——灯光不仅给人带来了光明,还让人感受到了温暖。趁热打铁,我引导学生自主总结,让他们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冬夜的灯光”的两层含义:既是实指,指在那个风雪冬夜里农户们为医生出

方法点拨整式的乘法

●方法点拨 [例1]计算 (1)(-3.5x2y2)·(0.6xy4z) (2)(-ab3)2·(-a2b) 点拨:先确定运算顺序,再利用单项式乘单项式的法则进行计算.(1)直接作乘法即可,(2)先作乘方运算,再作乘法运算. 解:(1)(-3.5x2y2)·(0.6xy4z) (系数相乘)(相同字母相乘)(不同字母相乘)(在x2·x中,x的指数是1,不要漏掉) =-2.1x3y6z (2)(-ab3)2·(-a2b) =a2b6·(-a2b)——先算乘方 =-(a2·a2)(b6·b)——再算乘法 =-a4b7 [例2]计算 (1)a m(a m-a3+9) (2)(4x3)2·[x3-x·(2x2-1)] 点拨:先确定运算顺序,再运用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2)中用到了幂的乘方,单乘多及去括号几种运算公式及方法,要一步步进行. 解: [例3]计算 (1)(2a+3b)(3a+2b) (2)(3m-n)2 点拨:这两题都需运用多项式相乘的法则进行计算,能合并同类项的要将结果化到最简的形式.注意第(2)题要化为多乘多的形式. 解: (2)(3m-n)2注意乘方的意义 =(3m-n)(3m-n) =3m·3m-3m·n-n·3m+n·n

=9m 2-3mn -3mn +n 2 =9m 2-6mn +n 2 [例4](1)(-3 1xy 2)2·[xy (2x -y )+xy 2] (2)(-3x )2-2(x -5)(x -2) 点拨:对于混合运算,一定要注意运算顺序,尤其是乘方运算,每次运算后的结果要打上括号才能进行下一步运算. 解:(1)(- 31xy 2)2·[xy (2x -y )+xy 2] =9 1x 2y 4·[2x 2y -xy 2+xy 2] =9 1x 2y 4·(2x 2y ) =9 2x 4y 5 (2)(-3x )2-2(x -5)(x -2) =9x 2-2(x 2-2x -5x +10) =9x 2-2(x 2-7x +10) =9x 2-2x 2+14x -20 =7x 2+14x -20 说明:一般来说,为了简化运算,能合并同类项的可先合并同类项,减少项数,再进行下一步的运算. [例5]解下列方程 8x 2-(2x -3)(4x +2)=14 点拨:利用多乘多法则将方程左边部分化简,再运用解方程的方法求出x . 解:8x 2-(2x -3)(4x +2)=14 8x 2-(8x 2+4x -12x -6)=14 8x 2-(8x 2-8x -6)=14 8x 2-8x 2+8x +6=14 8x =8 x =1 [例6]长方形的一边长3m +2n ,另一边比它大m -n ,求长方形的面积. 点拨:先分别求出长和宽,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求出面积.列式的时候,表示每条边的多项式都要用括号括起来. 解:长方形的宽:3m +2n 长方形的长=(3m +2n )+(m -n )=4m +n 长方形的面积:(3m +2n )·(4m +n ) =3m ·4m +3m ·n +2n ·4m +2n ·n =12m 2+3mn +8mn +2n 2 =12m 2+11mn +2n 2 答:长方形的面积是12m 2+11mn +2n 2.

_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__问题详解

1、探究实验题: (1)是获取科学知识和生物学研究的重要途径。 A、调查 B、分类 C、实验探究 D、观察 (2)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发现生活现象:夏天馒头或面包保存不当很容易长霉菌,在冬天或在冰箱里的馒头或面包比较不容易长霉菌。 ①提出问题:霉菌的生活受到的影响吗? ②作出假设:。 ③设计对照实验:一组是温暖潮湿,另一对照组是潮湿 ④实验结论:。 2、请你探究植物细胞的失水原因。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设置实验:先在甲乙两块萎蔫的萝卜中间挖洞,然后,往甲洞倒入蒸馏水,往乙洞倒入20%的食盐水,经过30分钟后测得甲洞的蒸馏水减少,乙洞的食盐水增多了。设计的变量的值是 和。 (4)得出结论:。 3、将饱满、活力旺盛的玉米种子随机分成甲、乙两组,两组种子所处温度、空气条件相同,甲组种在肥沃、潮湿的土壤中,乙组种在贫瘠、潮湿的土壤中,你认为两组种子是否会同时萌发 __________。而若将空瘪或煮熟玉米粒种在上述两种环境中,你认为会不会萌发__________。该探究实验表明:种子萌发所需的自身条件是__________ __________,外界条件是适量(一定的)________,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 4、某小组在“探究环境条件对叶绿素形成的影响”的活动中,作出的假设是:光照能影响叶绿 (1)全班同学们讨论后认为:按上述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不能对“光照能影响叶绿素形成”的假设进行探究,因为该实验方案中变量有_______个。 (2)请根据“光照能影响叶绿素形成”的假设写出你的实验方案: ①环境条件的设计:甲组___ ____ ,乙组_____ __。 ②实验材料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请写出支持假设的实验结果预期: 甲组植株________ _ ,乙组植株________ _。

精心点拨——磨课随笔

精心点拨——磨课随笔 通过本轮的磨课活动我受益匪浅,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上好语文课一定要精心设计每一环节,不能光依赖教参,尤其是精心设计好问题,精心点拨。 要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每次让学生读书时,都必须带着问题读。一定要杜绝“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一定要虚心认真地听老师们的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在磨课之前,我就认真备课,并且结合“导学”教学模式,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修改,但是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经历了次次磨课,我才真正认识到上一节好课就像是打造一块美玉,只有经历了无数次磨炼,才能使它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在磨课过程中,学校领导和同组教师一次次指导我,帮助我,给我提出最宝贵的建议,使我感觉到每一次磨课都是一次成长,每一次磨课都是一次蜕变,我在一次次磨课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在磨课中,我一次次试讲,一次次修改,从激-情导课到民-主导学,再到检测导结,甚至到每个问题,每句话,为了能展示较完美的一节课,我修改教案,制作课件经常到深夜。这其中的滋味有困苦与彷徨,有希望与欣喜。然而,这是一个追求完美的过程,虽忙碌但也充实,快乐。下面谈谈我的磨课心得: 一、更深刻的认识到“三步导学”的科学性、有效性。 “三步导学”教学模式真正捍卫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运用激-情导入,唤起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这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堂课预期效果也就成功了一半。其次是任务的呈现,一开始,我很不理解,为什么每做一步都要呈现一个任务呢?现在我才体会到,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起引领作用,它就像一盏明灯,给老师和学生指明课堂活动的方向,使教师的每一句话,学生的每一次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检测导结更是当堂课就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作了检测,真正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我执教的使鲁教版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二课时,这课我试讲了五次,每次都会对对“三步导学”有新认识,有新收获。这要感谢学校领导和同组老师,是她们帮我把“三步导学”合理,有效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是她们使我开拓思路,诱发智慧,促进反思,改进教学行动。并再次从“三步导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和自我诊断,吸取大家的意见,把别人的教育经验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在不断的磨练中,不断进步。相信,“三步导学”课堂模式一定会走进我的日常课堂教学,发挥其最大功效。 二、努力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 《课标》中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三步导学”中“激-情导课”就是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并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教师作为引导者,应该给孩子们足够自主学习时间,并且鼓励他们合作、探究,从而形成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化“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重要的参与者,老师和学生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在这种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更容易完成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高考语文作文)2020年高考语文写作技巧点拨日积月累得高分:第01周梦想(写作技巧)

第01周梦想 梦想,是一种意识里的追求,动力的源泉,是人类对于美好事物的一种憧憬和渴望。梦想,让小溪汇成大海;梦想,让希望走进春天;梦想,让科学不断进步;梦想,让我们拥有绿水青山;梦想,让我们的未来更美好;梦想,让我们的祖国走向伟大的复兴!让我们珍惜美好的梦想吧,那些拥有大海、春天希望、科技成果、绿水青山、美好人生、祖国复兴的人就会是我们。高考试题常有以“梦想”为内容的作文,我们在写作中应从自己的梦想中找到人生的支点,创作一曲积极健康的梦想之歌。 第1天 晨读 【精彩语段】 一、精彩开头 类型1 设问开篇,引人思考 ⑴是谁在积灰已久的书卷边,用微光拂去尘埃?是谁在幽暗昏惑的旅途中,用光明扫除退缩?是谁在平静无奇的大脑中,用光线掀起波涛?是梦想的星光,指引着我们走出落漠与昏感。(《梦想》) ⑵是什么让罹患重度脊椎萎缩的台球女孩如此顽强,用背上两根钢条支撑她在场上激烈精彩的拼搏?是什么让双目失明的“光明天使”能为西藏盲童带去知识的曙光?是那涌动在血液中的激情与力量,使他们活跃在自己梦想的天地。(《梦想的力量》) 类型2 排比开头,气势不凡 ⑴定会有一抹湖光让“少年心事当拿云”的我们倾羡;定会有一杯月色让独上层楼强赋愁的我们向往,定会有一片汪洋与壮阔让“恰同学少年”的我们奋不顾身。梦想,是心灵碰撞的火光,是延续永恒的记忆,是颠扑不破晶莹闪烁的华光。(《梦想·光环》) ⑵蝶在沉默了一冬之后,积蓄了全身的力量,终于把飞的梦想变成现实;依米花在沉默了五年之后,爆发了自己毕生的心血,终于把花的芬芳吐露给大家。坚定信念,放飞梦想,你就主宰了自己的世界。(《放飞梦想》) 二、精彩结尾 类型1 后记结尾,文章更完整 ⑴如果没有梦想,人们怎么会钻木取火,结束单调黑暗的生活;如果没有梦想,飞机怎么能上天,人类的脚步怎么会登上月球.生活可以黑暗,阴沉,单调,但是有了梦想,一切都变得精彩。 ——后记 (《追寻梦想》)

“山水田园诗”阅读方法点拨

“山水田园诗”阅读方法点拨 导读:山水田园诗,一般是指描写山水田园风景的诗,在一首山水田园诗中,并非山和水都得同时出现,有的只写山景,有的却以水景为主。那么,如何解读山水田园诗歌呢? 第一,了解其创作目的。一般的山水田园诗歌,不可能是为了写景而写景,总是带着一定的目的来写山绘水的,在山水的描绘中融注自己的思想及情感。综合来看,一般的山水田园诗歌,其创作目的是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水流,创造出一种山水幽静的生活,借以表现诗人热爱自然、向往自由,以及对现实的不满、对山水自然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及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境。 第二,掌握其写作技巧。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对于“情”的表达,山水田园诗歌有其独特的方式和技巧。 一是情景交融法。即将自己特定的情及志融入特定的“景”,这里的“景”即山水。如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面上看,这两句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其实,它体现作者的“志”——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无穷。 二是虚实相生法。这种方法也为诗人常用,一般借助于侧面烘托来进行,虚写是为实写服务的,诗人虚写对象是为了侧面烘托实写对象。写山之高,而想象轻云之萦绕,飞鸟之难进;状水之险,而设想环境之恶劣,行人之艰辛。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描写鹳雀楼正是运用虚写黄河入海来侧面烘托楼的高耸。诗人将山山水水全都容纳于笔下,“挫万物于笔端”,摹写出一幅宽广、辽远的巨画。“白日依山尽”写实,而“黄河入海流”写虚,诗人想象黄河入海的磅礴气势,虚实相生,烘托鹳雀楼高耸入云的雄伟气势。 三是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如对比衬托手法、拟人手法、比喻手法等。正是这些表现手法的灵活运用,才使诗歌生动活泼,经久不衰。如《山居秋暝》是唐朝王维的五言律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首诗歌运用了动静对比衬托法,其中的“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好像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此时此刻诗人仿佛觉得自己也被洗净了一般,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般的纯美诗境。通过这一诗境,反衬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自己的高洁情操,也表达了诗人崇尚恬静淡泊田园生活的美好愿望。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

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 荆门外语学校罗青双 化学新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所以新课程改革下的高考实验探究题应运而生,此类题要求学生利用已知的,外加的因素综合、全面的考虑,然后去设计实验。 常见的实验探究模式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步骤:提出问题→实验事实→假设及其验证→归纳结论→实际应用。而常见的实验探究题大致分为三类:一是物质的鉴定实验,二是物质性质验证实验,三是运用化学原理的实验探究题。下面结合具体例子来分析实验探究题。 一物质的验证实验 例1 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K3 [Fe(C2O4 )3]·3H2O可用于摄影和蓝色印刷.某小组将无水三草酸合铁酸钾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对所得气体产物和固体产物进行实验和探究。请利用实验室常用仪器、用品和以下限选试剂完成验证和探究过程。 限选试剂:浓硫酸、1.0 mol L-1HNO3、1.0 mol L-1盐酸、1.0 mol L-1 NaOH、3% H2O2 、0.1mol L-1KI、0.1 mol L-1CuSO4、20% KSCN、澄清石灰水、氧化铜、蒸馏水。 (1)将气体产物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A)、浓硫酸、灼热氧化铜(B)、澄清石灰水(C),观察到A、C中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B中有红色固体生成,则气体产物是CO和CO2的混合物 (2)该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后推知,固体产物中,铁元素不可能以三价形式存在,而盐只有K2CO3。固体产物中铁元素存在形式的探究。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假设2:假设3: ②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 ③实验过程 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掌握,对物质进行检验的实验技能的掌握,考查考生运用相关知识对实验提出假设及设计方案的能力。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及解法(最新整理)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及解法 实验探究活动是新课标理念中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但不少同学对于实验探究类试题,往往不知如何入手去解答。实验探究题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平时学习(实验)或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只是命题形式新颖,选择素材陌生度高,但基础知识或原型实验来源于教材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很多同学做题时联想不到,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要多想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注意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思考学习和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能根据自己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有意义的猜想和假设,并设法用实验去检验验证它。在解答实验探究类试题时要①通读全题划出关键的语句,审清题意,明确要求;②回归教材确定知识点;③细心分析明确设计意图,灵活应用基础知识解决探究题中的问题(关键是分析题中的设计方案和实验装置图)。现从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中选取数题,进行简要的归类与评析。 根据探究题的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气体成分的探究 如人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探究、酒精和蜡烛等可燃物燃烧后产生气体成分探究、两种物质反应后产生气体成分探究、鱼瞟内气体成分探究等。涉及的知识点有空气、O2、N2、H2、CO、CO2等这些物质的制法及检验,以及它们与氧气、水、碱溶液等反应产生的特有现象。 对应的知识点及应用 探究 的 物质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制法 空气无色无味气体,微 溶于水。①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②收集方法:可用注射器抽取或先往集气瓶注满水盖上玻 片,移到需取样之处将水倒掉并盖上玻片。 O2无色无味气体,微 溶于水。①具有氧化性:燃烧更剧烈;金属锈蚀;食物腐败。 ②制法:加热高锰酸钾或用MnO2催化过氧化氢(H2O2)制取 氧气 N2无色无味气体,难 溶于水。化学性质很不活泼:用作焊接金属、灯泡、食品包装的保护气,防止氧化、腐败。 H2无色无味气体,难①具有可燃性:绿色高能燃料,产物只有水。

初三英语第三单元考点复习与精品点拨练习附答案

Unit 3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 一、重点短语归纳 1. should be allowed to (do) 应该被允许(做)… 2. sixteen-year-olds 16岁的青少年 3. have part-time jobs 做兼职工作 4. get one’s ears pierced 扎耳洞 5. not serious enough 不够认真 6. stop doing sth 停止做某事 7. need to do sth 需要做某事8. instead of (doing sth) 代替、不是 9. on school nights/Friday nights/Saturday afternoons 在上学日子里的晚上/星期五晚上/星期六下午 10. by 10:00 am 上午10点前11. stay up 熬夜 12. clean up 清扫干净13. fail a test 测试不及格 14. take the test 参加考试15. pass the test 通过考试 16. be strict with sb 对某人要求严格17. be strict in sth 对某事要求严格18. the other day 前几天19. talk about 谈论 20. concentrate on…集中精力于……21. be good for 对…有好处 22. be good to 对…好23. be good at 擅长于…… 24. a good idea/way to do sth. 做…的好方法25. learn from 向…学习/从…学到……26. at present = now = right now 目前、现在27.would(’d) like to do 想要、希望…… 28. have an opportunity to do sth. 有机会做某事 29. have a chance to do /of doing sth. 有机会做某事 30. look good/nice on sb. 穿在某人身上好看31. at least 至少<—> at most 至多32. have /get +时间+off 休息多长时间33. reply to 回答、答复 34. get in the way 妨碍35. as much as 和……一样多36. be serious about 对……认真37. care about 关心、关怀 38. achieve/realize one’s dream 实现梦想39. spend on sth / in (doing) sth 花费…40. an English-English dictionary英语词典41. old people’s home 敬老院 42. stop wearing that silly earring 停止戴那种傻的耳坠 43. choose my own clothes 挑选我自己的衣服 44. take time to do sth. 花时间做某事45. learn a lot from each other 相互学到很多知识46. feel sleepy 感到困倦 47. chat online with friends 网上和朋友聊天48. in fact 事实上 二、重点短语与句型讲解(Target Language) 1.allow句型①allow sb to do sth 允许某人做某事 如:We do not allow people to smoke in the hall. ②allow doing 允许做某事 ③be allowed to do 被允许做某事 ④should be allowed to do 应该被允许做某事 2.get their ears pierced 穿耳洞 让/使(别人)做某事get sth. done(过去分词) have sth. done

小说阅读方法与点拨

小说阅读方法与点拨 ㈠分点解说 1、人物形象塑造的考查 解题思路应分四路走﹕ 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2、重要情节(细节)作用的分析,解题时要注意其思考的方向﹕ ①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②是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③是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首先找到环境描写的语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处于不同位置的环境描写其作用将会是不同的,然后再概括所描写的环境。分析环境描写作用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借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②增添或烘托某种气氛﹔ ③衬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等﹔ ④有时有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 ⑤揭示主旨。 4、思想内容主题和写作技巧的鉴赏和评价 理解主题主要看重要情节和主要人物,而小说主要的写作技巧也表现在重要情节的安排和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把握主题时,不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避免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没有认真阅读原文、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这是学生做这类题最大的误区。 鉴赏评价小说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时的误区是﹕过分拔高小说所表现的主题和哲理﹔偏激地看待创作技法的成败,认为一发表的文章总是好的,敢提出批评的意见﹕用自己头脑中固有的观念看待作品和作者﹔要求作品和作者符合自己先入为主的思想观念﹔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评价小说的标准,合自己口味的则说好,否则,就说不好。 ㈡分类解说 小说的开头和结尾 ☆小说常用的开头 1、设疑法(悬念法) 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①引起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主题 2、写景法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小说的结局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思维方向﹕好处)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写好作文的方法点拨

写好作文的方法点拨 怎样在高考科场写出一篇良好作文?就测验来说,构想是很要害的。梁萧统在《文选》里说:"事出于覃思,义归于翰藻"。起首要"覃思",要埋头构想,然后再借助优美的语言把事义表达出来。 ●知识点睛 构,在这里不但指布局,并且指团体。思,因此抽象头脑为主导、包罗形象头脑、潜意识头脑和灵感头脑等在内的生理运动。构想,是作者在视察体验的底子上,提炼文章的中央论点并选择最佳表现方法,以引导写作实践的总体头脑历程。 实在,统统人类运动都必要构想这一生命的光彩。只不外,叫法略有差异罢了:有的叫意念,有的叫灵感,有的叫创意,有的叫创思,另有的叫主意、点子、战略等。 ●方法点拨 就测验来说,构想重要包罗三件事变,即:(1)文体选择;(2)思绪睁开(论证布局、论证方法);(3)布局计划("列提要")。 一、是写记叙文照旧议论文? 这个题目标实质是:你是准备叙事呢,照旧议论或抒怀?写文章的表达东西只有五种:叙事、抒怀、议论、阐明、形貌。差别的表达方法为主组成的文章就具备了差别的文体,即我们所熟习的说法,议论文、阐明文、记叙文或散文、小说、戏剧、诗歌等。 以是,审题的时间,我们要思量选用怎样的表达方法。决定选用何种表达方法的要素有哪些呢?最少有四种。即:标题本身的限定、

写作偏向的限定、写作内容的限定、写作本领的限定。 二、议论文的思绪怎样睁开? 记叙文(散文)以画面抒怀,以是通常接纳折扇式布局:;以一条线索串起多少依次睁开的画面。因此,写作记叙文(散文)的根本功是先具备用笔墨营造画面的本领,写景固然容易一些,人物浩繁的局面大概就更难一些了。画面睁开的次序无外乎三个:时间、空间、生理(意识流)。大概三者兼用。别的,记叙文(散文)的写作还必要塑造形象(意象),形象(意象)必要强化,如许又要处置处罚好几个画面之间的同中之异,或异中之同。 这里重点谈谈议论文思绪睁开的题目。议论文的思绪简朴地说实在便是三个短语: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也便是说,全部的议论文都可以当作由三部门组成:提出题目,分析题目,办理题目。起首要确定论点即"是什么",然后必须答复"为什么"或"怎么办"。论点有两种,一种是报告道理的,一种是引导实践的。前者必要表明白"为什么",后者既必要表明白"为什么"还必要表明白"怎么办"。行文的时间或两者兼而有之,或两者只需其一,这与写作情境与潜伏读者的必要有关。但是,不管怎么说,提出一个看法以后,你必须可以大概直面别人的质疑,要论证本身道理的正当公道性,办理一个"为什么"的题目。以是,第一要思索的题目是:我的来由是什么? 从总体上来说,议论文思绪睁开的大框架如下:; 论点(是什么)→来由(为什么)→做法(怎么办) 有人将议论文的思绪归纳综合为48个字,没关系鉴戒:;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的一般解题思路-讲义精品

【关键字】化学、活动、设计、方案、情况、思路、方法、条件、质量、认识、问题、体制、有效、深入、继续、充分、合理、良好、透明、提出、发现、研究、安全、稳定、网络、基础、需要、环境、作用、办法、主体、关系、检验、分析、拓展、丰富、开展、服务、指导、解决、创新、提高、改进 201 年初中化学九年级专属讲义 课题:实验探究题的一般解题思路 学生姓名: 授课教师: 201 年月日 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 目的→装置步骤的分析→实验的变量→现象→注意事项(操作是否可行)知识点内容说明 燃烧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 氧化反应 发光放热的现象不一定是燃烧 燃烧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着 火点 (缺一不可) 【例1】(2016年武汉元调)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如下图所示实验(固定装置已略去,实验前开关K1、K2均处于关闭状态): I.打开K1,通入N2一段时间,点燃酒精灯; Ⅱ.关闭K1,打开K2,通人O2,观察现象; Ⅲ.…… (1)步骤Ⅱ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步骤Ⅱ可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Ⅲ,将装置B中的红磷换成___________ (填序号),可验证燃烧的另一条件 A.细铁丝 B.硫 C.水 D.食用油 【例2】(2017年武汉元调)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 实验一:装置A处玻璃管中盛放木炭,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I.打开K,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关闭K,点燃酒精灯,观察现象: I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