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枕埋入式无砟道岔施工精调作业doc

长枕埋入式无砟道岔施工精调作业doc
长枕埋入式无砟道岔施工精调作业doc

长枕埋入式无砟道岔施工精调作业

1 精调作业流程

1.1预组装法、原位组装法精调作业流程如图1.1。

图1.1预组装法、原位组装法精调作业流程图

2 底座(支承层)混凝土边模精确定位

2.1底座(支承层)混凝土边模精确定位作业流程如图2.1。

图2.1底座(支承层)混凝土边模精确定位作业流程图

2.2底座混凝土边模的精确定位应符合规定。

2.3支承层混凝土摊铺精度应符合规定。

3 道岔控制基桩测设

3.1道岔控制基桩测设流程如图3.1。

图3.1 道岔控制基桩测设流程图

3.2道岔控制基桩测设主要设备见表3.2。

表3.2 道岔控制基桩测设主要设备表

3.3 道岔控制基桩测设应遵循以下步骤:

1 以轨道控制网CPⅢ为基准,测设道岔控制基桩(岔尖、岔心、岔尾),沿直股、曲股中心线的法线测设道岔各分段控制点;

2 测设过渡段起讫点以及道岔前后100m~200m范围内直股、曲股的中线控制点及轨道加密基桩;

3 用电子水准仪测设道岔控制基桩高程;

4 在底座(支承层)上标记道岔控制基桩位置。

3.4道岔控制基桩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全站仪设站应符合本指南第4.4.6条的规定;

2 高程测量起闭于二等水准基点,且一个测段不应少于3个二等水准点;

3 加密基桩应与3对以上CPⅢ点联测,经平差计算后得到基准点的平面坐标;

4 加密基桩宜设置在线路中线两侧,间距宜为3~5根岔枕;

5 加密基桩按5m~10m间距向线路两侧外移1.8m,点位偏差应小于1mm;

6 道岔控制基桩应位于线路中线上,横向允许偏差为±1mm;

7 相邻岔控制基桩允许偏差为:间距±2mm,高差±1mm;

8 相邻道岔控制基桩偏差应在相邻CPⅢ点内调整;

9 相邻加密基桩相对精度:平面±0.2mm,高程±0.1mm。

4 轨排组装

4.1原位组装法轨排组装作业流程如图4.1。

图4.1原位组装法轨排组装作业流程图4.2轨排组装主要设备见表4.2。

表4.2 轨排组装主要设备表

4.3 轨排组装应遵循以下步骤:

1根据测设的道岔控制桩位置安装组装平台;

2 布放岔枕;

3 道岔扣件、垫板安装;

4 道岔基本轨和尖轨安装与粗调定位;

5 道岔可动心轨辙叉安装与粗调定位;

6 道岔钢轨件与岔枕联调;

4.4轨排组装精度应符合铁道部现行无砟轨道施工质量验收的有关规定。

5 道岔精调作业

5.1道岔精调作业流程如图5.1。

图5.1 道岔精调作业流程图5.2道岔精调作业主要设备见表5.2。

表5.2 道岔精调作业主要设备表

5.3道岔精调作业应遵循以下步骤:

1 调整轨距、支距;

2 调整尖轨、可动心轨密贴和顶铁间隙;

3 整组道岔精调完毕对弹条螺栓、岔枕螺栓副、限位器螺栓、翼轨间隔铁螺栓副、长短心轨、间隔铁螺栓副进行复拧,复拧扭矩应达到设计值;

4调整支撑螺杆高度、精调起平道岔;

5 调整侧向支撑螺杆,对道岔方向不符合限差要求点进行局部精调。

5.4道岔精调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不少于6~8个CPⅢ点和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对道岔进行精调。

2 设站坐标分量中误差不应大于0.7mm ,定向中误差不应大于1.4″;

3道岔钢轨平面位置和高程偏差不应大于0.7mm,超高偏差不应大于0.5mm;相邻两根轨枕钢轨平面和高程偏差之差不应大于0.5mm,超高偏差之差不应大于0.5mm;

4不同测站的重复测量应不少于8根轨枕,重复测量偏差应小于2mm,平顺性搭接长度应遵循不大于1mm/10m变化率原则,并在下一站测量区间顺接。道岔精调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4的规定。

表5.4 道岔精调允许偏差

(完整)中国高铁核心技术

中国高铁核心技术 高速铁路从技术体系上讲大致可以分为这样一个板块:公路工程,牵引供电、运行控制与通信、高速列车、客运服务、综合维修、安全防灾和应急处理、工务工程。1、工务工程。工务工程一般包括轨道结构、路基、桥梁、隧道、房建工程等各个子系统,我国铁路建设在公路工程方面主要依靠技术创新。我们国家的高速铁路一般采用全线高架、无砟轨道、高速道和超长无缝钢轨等技... 高速铁路从技术体系上讲大致可以分为这样一个板块:公路工程,牵引供电、运行控制与通信、高速列车、客运服务、综合维修、安全防灾和应急处理、工务工程。 1、工务工程。工务工程一般包括轨道结构、路基、桥梁、隧道、房建工程等各个子系统,我国铁路建设在公路工程方面主要依靠技术创新。我们国家的高速铁路一般采用全线高架、无砟轨道、高速道和超长无缝钢轨等技术。京津城际采用CRTS-II型板式无渣轨道结构,6.5米轨道板纵向连接,专业化制造,加工机施工安装精度高。运营一年表明,无砟轨道京都高稳定性好,刚组均匀。我们的无缝线路,采用60公斤/米、100米定尺、U71Muk高性能钢轨。现场焊接、弹性扣件、轨温锁定技术。跨区间超长无缝路线。 高速道岔。大号码高速道岔,直向通过速度350km/h,侧向通过速度120-250km/h。 中国高铁技术适应复杂地形。日本国土面积小,铁路所跨越的地区气候和地质条件比较类似。而中国国土面积大,地形复杂,横跨多个不同的气候和地质区域,因此在高铁的实际建设中完全照搬引进日法德的技术显然行不通,技术必须进行创新。因此,作为应对复杂地形方面,贯穿辽阔国土面积的中国高铁,在设计上自然有更多的实际经验,技术上也比日本具有更多的优势。 铁道部总工程师何华武就指出,中国京津、武广、郑西高速铁路非常典型:京津城际是软土路基,武广高铁是岩溶路基,郑西高铁是黄土湿陷性路基,这样的地质条件下建铁路,尤其是建高速铁路,需要处理好地基以及路基的填入技术。而日本、法国、德国都没有这样的地质条件。 “中国的综合能力超过他们。”许克亮表示:“如果说中国的‘线上’(主要指机车)是走‘引进、消化、吸收’之路,那么线下工程(主要指土建)则是由中国人自己创造的一个完整系统的标准。中国高铁经过的地方地质难度较大,要穿越水下60米深的浏阳河,还要从70多米高的地方跨越山谷等,地质的难度,决定了中国高铁的线下功夫。” 2、牵引供电。由电力、接触网、变电、供电、远动等构成。外电110kv/22Okv接入变

轨道精调工作作业指南

轨道精调作业施工指南 一、道床清理,缺陷修复: 长钢轨铺设前应组织人员完成对施工现场的清理及修补工作(包括对螺栓孔的清理,道床板破损的修补,轨枕破损的修补,桥梁上单元板之间的清理及伸缩缝的整理、道床板裂缝的处理等工作)。道床板应清理干净,不应有沙子、、石子、混凝土残砟及建筑垃圾等。保证承轨槽表面没有砂子、混凝土残砟、沥青、防水胶、灰尘堆积等影响扣件安装的任何障碍物品。螺栓孔内无污染或堵塞,绝缘套管无损坏,其封口盖齐全完整。如有缺陷应在长钢轨铺设前清理、更换到位。 对后期其它施工单位损坏的轨枕应做好记录上报。并及时组装人员处理。 二、轨道静态调整流程: 准备工作→轨道测量→调整量计算→现场标示→轨道调整→轨道复检 (一)准备工作 1、人员培训 对精调人员进行精调工艺、程序、标准的专业培训,使参与轨道精调人员全面掌握相关要求。 2、CPⅢ复测。对CPⅢ控制点进行全面复测,对缺损点进 行恢复。

3、轨检小车配备 根据精调工作量和工期要求合理配备全站仪、轨检小车和数字水准仪,以满足现场测量和调整的需要(每组全站仪和轨检小车每天检测600m单线轨道,一般要求25天左右完成全部平面和高程检测任务)。 4、调整件准备 根据轨道状态检测结果及线路具体状态,提前配备相应数量调整件。 5、轨枕编号 按照连续贯通里程,两个连续CPⅢ控制点之间轨枕按行别连续编号。 6、轨道检查 ⑴钢轨。全面查看,应无污染、无低塌、无掉块、无硬弯等缺陷; ⑵扣件。应安装正确,无缺少、无损坏、无污染,扭力矩达到设计标准,弹条中部前端下颏与轨距块间隙≯0.5mm,轨底外侧边缘与轨距块间隙≯0.5mm,轨枕挡肩与轨距块间隙≯0.3mm。全面查看,重点抽查,每公里连续抽查100套。 ⑶垫板。应安装正确,无缺少、无损坏、无偏斜、无污染、 无空吊(间隙≯0.3mm)。全面查看,重点抽查,每公里连续抽查100处。 ⑷焊缝。全部检查,主要测量焊缝平顺性,顶面0~+0.2mm,

dA长枕埋入式高速无砟道岔施工技术总结

长枕埋入式高速无砟道岔施工技术总结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冉丹丹 一、工程概况 石武客运专线横店东越行站共有正线高速无砟道岔15组,其中1/18道岔11组,1/42道岔4组,道床类型为长枕埋入式。1/18道岔直向通过速度350km/h,侧向通过速度80km/h,1/42道岔直向通过速度350km/h,侧向通过速度160km/h。 二、客专无砟道岔特点 客运专线道岔由于列车高速运行的特点,其使用条件与普通道岔相比,有较大不同。 2.1客专无砟道岔使用特点 2.1.1较高的容许通过速度 目前国内使用的客运道岔分为两种,一种为时速200~250km/h,另一种为时速300~350km/h。道岔的直向通过速度应与区间相同,不能限速。同时由于列车运行速度较高,在个别岔位,对道岔侧向的通过速度也较高,需要采用大号码道岔。 2.1.2较高的旅客乘坐舒适度 列车在高速运行条件下,旅客对舒适度比较敏感。因此高速铁路的舒适度要求要比普通铁路要高得多。对于道岔区,列车通过时只能有轻微的感觉、甚至没有感觉,平稳性、舒适性要达到较高的水平。 2.1.3高安全性 对于高速运行的列车,安全性至关重要。保证列车通过时的安全性是道岔上道使用的前提。 2.1.4高可靠性 高可靠性是列车高速运行的保证,也是保证客运专线高使用率的前提。 2.1.5较长的使用寿命与较少的维护工作量 客运专线由于行车速度高、密度大,只能在天窗点进行维护,因此要求道岔必须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同时尽量减少养护维修工作量。 2.1.6道岔的轨下基础与区间相匹配 目前的客运专线分为有砟轨道和无砟轨道两种,道岔区的道床类型应与区间相匹配,避免频繁的设置过渡段。 2.2客运专线道岔铺设特点 关于客运专线道岔的铺设,有以下特点: (1)道岔的装卸、铺设需采用专门的机械设备,不能采用目前的常规方法铺设客专道岔。 (2)客专道岔对铺设质量要求较高,因此需要专业的铺设队伍。 (3)客专道岔需严格按照相关文件的要求进行铺设。 (4)客专道岔铺设验交后,即需满足列车以设计速度通过的要求。 三、主要技术标准 高速无砟道岔不同于普通线路道岔,各项铺设要求指标较高。铺设必须严格遵守《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道岔铺设暂行技术条件》各项要求。无砟道岔铺设定位偏差及验收几何尺寸静态验收标准如下表。

(完整版)道岔精调作业指导书

道岔精调作业指导书 由于道岔结构比区间轨道要复杂,所以道岔测量和调整的程序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调整前,全面检查各项密贴状况(钢轨外口轨底与垫板挡肩,顶铁与尖轨、新轨轨腰,尖轨、心轨轨底与滑床板,尖轨与基本轨,心轨与翼轨,扣件弹条中部前端下额与轨底顶面); 调整前,检查所有钢轨接头平顺性,必须达到规范要求; 调整后,道岔各项几何尺寸、平顺性指标必须满足要求; 坚持以直股为主的原则; 道岔内部轨距、水平应采用道尺全面检查,与轨检小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1作业准备 1.1人员及机具 (1)人员配置 道岔精调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根据要求挑选专业技术水平高的技术员和技术工人进场。所有技术和管理人员都必须经过培训,施工前所有作业工人都必须经过技能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主要进场人员及分工见下表:

(2)机具配置1)主要测量设备

1.2技术准备 三掌握一考核:技术人员已认真学习道岔设计图纸等设计文件,充分理解掌握板式道岔设计特点和关键技术,掌握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掌握正确的调整方法;所有施工人员已进行技术交底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1.3 现场准备 “三完成二到位一合格”。 三完成:道岔铺设已完成、焊接(含自由及锁定)及焊缝精磨已完成、道岔前后200m范围轨道铺设及放散锁定已完成; 二到位:钢轨件清理到位,精调工具、人员及调整件已到位; 一合格:精调仪器已到场且检校合格。 2技术要求 道岔精调后满足《关于印发《客运专线铁路高速道岔首组铺设质

3施工工艺流程 四阶段:施工准备阶段、粗调阶段、工务精调阶段、工电联调阶段 工艺流程:先粗调、后精调、再联调,先整体、后局部,先直股、后曲股,先高低、后方向、再水平 4粗调 根据道岔铺装图纸进行道岔铺设,铺设完成后,对道岔转辙器及辙叉部分、密贴、滚轮、轨头等部位进行粗调。 (1)道岔转辙器及辙叉部分调整 1)通过道岔放样确定直基本轨的位置及方向; 2)通过直基本轨的位置用方尺保证直曲基本轨的相对位置; 3)通过控制尖轨到基本轨前端的距离尖轨的相对位置。 (2)密贴调整 重点控制尖轨轨底与滑床台、尖轨与基本轨、心轨与翼轨、顶铁、弹条中舌的密贴。按照设计要求,当尖轨打开时,轨底与滑床台板间隙约0.7mm;当尖轨闭合时,轨底与滑床台板应密贴,间隙小于1mm,且不得连续出现。若不满足上述要求,可通过调整辊轮进行调整。

道岔施工方案~2010年最新

道岔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直股通过速度250km/h,侧股通过速度80km/h。 2.道岔参数 2.1. 18号单开道岔主要技术参数:全长:69m,前长:31.729m,后长:37.271m,辙叉角:3度10分47.39秒,导曲线半径:1100m。 2.2. 18号单开道岔主要组件参数:转辙器轨排:长2 3.392m,钢轨6.3t,扣件7t,岔枕9.7t。导轨组件:长2 4.614m,钢轨7.2t。辙岔轨排:长20.992m,钢轨7.0t,扣件 5.7t,岔枕8.3t。 3.道岔组件及技术要求 3.1转辙器 3.1.1.直基本轨与曲线尖轨组件,重量5.8t,长度约24m。 时速250公里18号道岔曲线尖轨降低值列表

3.1.2.吊点设置及组件示意图,组件共设置6个吊点,如下图: 3.1.3.曲基本轨与直线尖轨组件,重量5.8t,长度约24m。 时速250公里18号道岔直线尖轨降低值列表 3.1. 4.吊点设置及组件示意图,组件共设置6个吊点,如下图: 3.1.5.安装工具:弦线、轨距尺、塞尺、扳手、卡尺、支距尺、钢卷尺。 3.2.可动心轨辙叉及组件 3.2.1.辙叉重量8.3t,长度约21m。 3.2.2.吊点设置及组件示意图,组件共设置6个吊点,如下图:

3.1.5.安装工具:轨距尺、塞尺、支距尺、卡尺、钢卷尺(50、3)、卡钳、扭矩扳手、撬棍。 3.3.导轨(胶接绝缘轨)组件 3.3.1.起吊钢轨时吊点间距必须小于4m,起吊点距离端头不得大于3m。 3.4.电务转换设备 3.4.1.主要组成及参数:转换设备包括转辙机、外锁闭装置、密贴检查器、安装装置等。 时速250公里18号道岔转换设备主要参数

【道岔区轨枕埋入式无砟轨道】施工小结

工程施工小结 工程名称:广深港客运专线PJ标轨道工程 分部工程名称:道岔区轨枕埋入式无砟轨道 一、工程概况 施工起迄里程:DK1+600~DK104+500.00 竣工里程:K2295+600~K2398+053.61 1、线路走向 广深港客运专线是北京—武汉—广州—深州—香港客运专线的南段,起自在建的武广客运专线新广州站,向东经番禺、东莞至深圳市,在深圳市龙华镇设深圳北站及动车运用所,出深圳北站后客运专线以隧道穿深圳市福田区至深圳河接香港段,至终点西九龙站。 2、技术标准 线路类别:客运专线 正线数目:双线 设计速度:350公里/小时,动车所120km/h 正线线间距:5.0m 最小曲线半径:一般7000m 最大坡度:一般12‰,个别地段不大于20‰ 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 牵引种类:电力

机车类型:电动车组 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自动控制 行车指挥方式:综合调度集中 3、工程数量 二、开竣工日期 2010年4月~2011年6月 三、变更设计情况 虎门站13#、14#、15#,16#有砟道岔客专07(02)型变更为无砟道岔客专07(01)型。 四、施工方法 1、施工准备 ①、施工前复核下部结构物的状态,其沉降及变形满足无砟轨道铺设要求后,方可施工道岔区无砟轨道。 ②、参加道岔铺轨基地内拼装及调试工作,熟悉每组道岔的状态。 ③、与区间正线一同布设施工控制网,与正线施工间预留200m的施工过渡段,利于误差的消除。 ④、核实轨道设计图与各专业的接口关系,检查站场的防排水系统。 2、无砟道岔施工工艺流程

⑥、建设现场道岔预组装车间及组装平台。 3、预组装道岔 ⑴、排布混凝土岔枕。岔枕应从前至后对号摆放;以直股外侧第一个岔枕螺栓孔为基准线定位;按设计调整岔枕间隔;初调岔枕高低,对高低差明显的岔枕进行初调;检查岔枕外形几何尺寸和预留孔位置。严禁用撬棍插入岔枕套管内撬拨岔枕。 ⑵、安装道岔普通垫板和滑床垫板 先按照装配号码配齐零部件,再按垫板分层顺序由下至上依次组装,整体安装到岔枕设计位置。 道岔普通垫板因使用部位不同设置了不同的静刚度,组装时须严格区分。当站场布置有特殊要求时,按相应规定办理。 辙叉垫板组装时注意垫板型号、左右开向、及安装方向。 当确认钉孔对中,并按标记位置确定内外股摆放方向正确后,才可用螺栓连接垫板和岔枕。 由于滑床垫板压嘴较长,应采用挂板方式将其与基本轨组装。 垫板组装时,应保持岔枕位置及方向不变。 ⑶、吊装道岔钢轨件 吊装从前至后依次完成,每段吊装顺序按照先直向后侧向,先外股后里股进行。吊装就位后,逐段拨正钢轨,使钢轨落槽,然后进行方向、轨距、密贴调整。 铺设前须对钢轨质量进行检查,严格控制钢轨弯曲(包括高低和水平),若有较大质量差异应用顶调设备预先进行调整。

高铁道岔精调技术上传

高铁道岔精调技术上传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高铁道岔精调技术 [摘要] 现代高速铁路的建设对道岔的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铁路轨道的重要设备—道岔,其不仅是轨道的薄弱环节,同时又是保证行车安全,控制列车过站速度的关键构件。道岔设备的铺设好坏,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与运输能力,因此,了解道岔结构性能,掌握道岔铺设过程中的控制要点对我们今后的工程施工有着重要意义。[关键词] 高铁道岔精调 1、工程概况 高速铁路**至**段轨道工程四标段**南站铺轨里程:****。站线铺轨含:42号道岔铺设、18号道岔铺设、12号道岔铺设、9号道岔铺设、到发线宽枕道床铺设、60轨混凝土II型枕道床铺设、50轨混凝土II型枕道床铺设、车档安装等。 2、道岔的技术参数及结构 定义 道岔是把一条轨道分支为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轨道,使机车车辆由一条线路转往另一条线路的基本设备。道岔号码是用辙叉号数来表示的,叉心两工作边的交角,称 道岔由钢轨件及钢轨组件、扣件系统、岔枕及转换设备等组成。 钢轨件及钢轨组件包括转辙器、可动心轨辙叉。 扣件系统包括通用扣件、滑床板、辊轮与辊轮滑床板、弹性夹、弹性铁垫板等。 岔枕包括普通岔枕及特殊岔枕。特殊岔枕指的是安装转辙机及密贴检查器的岔枕。转换设备包括转辙机、外锁闭装置、密贴检查器、安装装置等。 道岔精调的技术要求

道岔精调后的轨道几何尺寸指标如下表: 3.道岔施工的工艺流程 道岔精调分为4个阶段11流程: (1)提前清理道岔板接缝,梁缝、伸缩缝,临平交道口以及侧向挡块等处钢轨件、转 辙机杆件、辊轮的灰尘和各种污物。 (2)检查尖轨、心轨、顶铁的密贴(塞尺检查不超过),对不达标处进行调整。

道岔铝热焊作业指导书

贵阳至广州铁路工程GGTJ-1标 中国中铁 道岔铝热焊 作业指导书 编制: 复核: 审批: 中铁二局贵广铁路工程指挥部新运项目部 二0一四年二月

道岔铝热焊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新建贵广铁路GGTJ-1标所承担的所有龙里北站、昌明站无砟道岔焊接。 2.作业准备 2.1技术准备 1)熟悉有效设计图纸、技术交底文件、《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2)熟悉施工作业执行的强制性规范:《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4-2010)、《钢轨焊接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TB/T1632.1-2005)、《钢轨焊接第3部分:铝热焊接》(TB/T1632.1 -2005)。 3)进点前应根据设备材料清单检查并落实必要的工具、材料和设备,达到现场应对现场条件进行综合调查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3.技术要求 3.1焊接技术要求: 1)道岔焊接顺序: 道岔钢轨焊接顺序:先道岔内钢轨焊缝,后道岔前后钢轨焊接。

道岔内钢轨焊接顺序:先直股,后曲股;先基本轨,后尖轨。 道岔前后钢轨焊接顺序:先岔前,再岔后;先直股,再曲股。 道岔内焊接顺序:1、2、3、4、5、6、7、8。 2)道岔与两端线路钢轨锁定焊接时,限位器子、母块应居中,两侧间隙差不应大于0.5mm并记录锁定轨温。 3)道岔内钢轨接头焊接时,焊缝宽度允许偏差±2mm。 4)无缝道岔岔区内部钢轨接头的焊接宜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进行,无缝道岔与相邻无缝线路的联焊应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进行,温差不得超过±5℃。无缝岔区线路锁定温度如下: 5)无缝道岔与相邻单元轨节的锁定轨温差不应大于5℃。 6)道岔与两端无缝线路钢轨焊接应在轨面高程、轨向和水平达到设计标准后,方可焊接,并准确记录实际锁定温度。 7)道岔焊接前,需对道岔全长,尖轨尖端相错量进行检查。道

道岔静态精调方案

道岔静态精调方案 一、工程概况: 西宝客专茂陵动车所-杨凌南站无砟道岔数量1/18道岔14组,包括客专线(07)009道岔9组,GLC(07)02W道岔5组,1/42道岔2组客专线(07)006。 二、作业准备: 1、内业准备,道岔拼装图纸,了解道岔内部结构尺寸,各部位道岔部件名称,熟悉调整件具体更换位置。 2、cpIII数据复测,轨检小车及测量仪器的校检。道岔轨道清理,检查螺栓扭力是否达标,调整件备料。 3、技术标准参考附件一。 三、施工安排计划 四、道岔调整 4.1道岔精确调整原则 大号无砟道岔轨道线型调整遵循“将轨道线型调整至线型合格状态”的质量原则和“先保证短波,再保证长波;先保证直股,再兼顾曲股;转辙器及辙叉区少动,两端线路顺接”的施工原则,即:根据大号无砟道岔的线型和结构特点,不是将直曲股轨道的各项指标调整至设计绝对位置,而且将轨道线型的方向、高低、水平、轨距及轨距递减率、高低递减率调整至规格允数值范围,保证前后轨道平顺。详见施工工艺流程图。

无砟道岔线型调整施工工艺流程图 4.2施工准备 1、组建道岔轨道线型调整测量组,包括1名测量工程师和若干名测量工,测量组能正确进行道岔轨道线型测量的计算、实施、数据分析和调整量计算。 2、配备经校验合格的测量仪器,包括全站仪、电子水准仪、轨检小车及配套棱镜、道尺、弦线绳、支距尺、方尺等工具。 3、配备道岔轨道线型调整作业组,包括作业工长、工程技术员和若干线路工。 4、配备不同规格的调整扣件,包括偏心锥、调高垫片、间隙片及滑床板调整件。

5、完成CPⅢ基准测量网的复测和贯通测量,并提供合格的成果报告,将测量成果及道岔轨道线型数据输送轨检小车。 4.3 道岔清理及钢轨调整 清理道岔卫生。对粘附道岔钢轨、扣件、轨枕上的尘土、污垢、油污等予以清除,清除的方法用扫帚、毛刷及高压风管或水枪,严禁使用钢丝刷,以防破坏钢轨件表面的防护层。 检查钢轨扣件的完好性。对照图纸,逐一检查钢轨部件特别零部件的完整性,对缺损件进行更换,用测力扭距扳手检查并复紧扣件螺栓,检查和调整心轨、尖轨的密贴,调整道岔钢轨到扣件外侧,有间隙的加入间隙片。 检查并调整道岔工装点及尖轨平齐。用方尺和钢板尺检查道岔工装点及尖轨平齐。对超限的偏差进行必要处理,钢轨未焊接的直接调整尖轨位置使之对正,钢轨已经焊接的,重新确定道岔锁定和焊接的计划。对于没有焊接的钢轨接头,利用紧固器予以连接,已经焊接的钢轨接头,接头平顺度要达到要求。 4.4 轨道线型测量 采用轨检小车测量道岔轨道线型,在道岔线型短波调整阶段,轨道线型的测量范围包括道岔及前后各30m范围,直向和曲向同时测量。 每次测量时全站仪依据CPⅢ基准测量网按后方交会法在轨道中线位置建立空间坐标体系,轨检小车置于两轨道上,对每对扣件螺栓对应的轨道位置进行逐点测量,为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全站仪距轨检小车的距离就在5~80m,两次设站时测量的搭接区不小于5个点,且搭接区应避开转辙器及辙叉区,同时轨检小车的主轴应始终保持在一个方向,通常是直向的直尖轨侧和曲向的曲尖轨侧。道岔直向轨道线型测量。将道岔尖轨、心轨转至直向位置并锁闭。轨检小车使用道岔直向轨道线型设计完成道岔直向线型测量。道岔曲向轨道线型测量。将道岔尖轨、心轨转至侧向位置并锁闭。轨检小车使用道岔侧向轨道线型设计完成道岔直向线型测量。为方便道岔直向、曲向线型测量数据与现场的对照检查,测量时应对每1对承轨台位置按岔枕编号的方式进行标记。测量完成后,通过轨检小车系统可直接得到单独的道岔直向、曲向线型数据,每个数据可直接显示轨道的绝对高程、方向、轨距、水平以及30m、150m的方向

无砟线路道岔精测作业指导

无砟线路道岔精测作业指导书 13.1作业技术要求 13.1.1全站仪设站:每一测站一般情况下对4对CPⅢ点进行 测量,困难条件下不得少于3对,必须达到设站精度(见表1),方可进行进行下一步测量,不满足需要重新进行设站。 表1 坐标项目N E Z 允许偏差0.7㎜0.7㎜0.7㎜ 13.1.2严格按照测量规程进行测量,每测站距离在距离全站仪80米至8米范围,每次转站前后要搭接不得少于5根轨枕。测量过程中,待安博格小车读数稳定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测量,发现测量数据异常时,必须停止测量查找原因,返回重新进行测量。 13.2作业条件 13.2.1根据下达的精测任务,及时安排精测计划。对当月精测处所结合动态检测情况进行分析,明确精测原因与目的。做好精测前的人员分工,明确责任。 13.2.2必须在天窗时间内进行。车站设置驻站联络员、工地设 置现场防护员,施工地段两端设置移动停车信号牌(灯)及停车手信 号防护员,防护设好后方可上道作业。防护设置办法按《铁路工务安 全规则》“第2.2.5条~第2.2.19条”规定执行。

13.2.3进入工作门。精测作业负责人根据精测地点,于天窗开 始30分钟前到达工作门外,在得到驻站防护员的封锁命令后,精测 负责人及安全材料员在进入防护栅栏时严格按《高铁日作业登记簿》 对进入的人员、上道的工机具、材料进行确认核对。 13.3作业程序 13.3.1小车组装。进入工作门后,在道床板或路肩平整地段对 精测小车进行组装。组装时必须保证连接的螺栓紧固,连接处的垫片平整,未脱落、重叠,手推杆固定牢靠,精测小车轮对干净无杂质。 组装完成后,将精测小车抬上轨道,抬上道时要让双轮先接触钢轨, 再以不大于3-4千米/小时速度将精测小车推至精测地点。 13.3.2棱镜安装与全站仪架设、整平。到达精测地点后,2人负责安装棱镜,棱镜离全站仪设站不得超过120米,必须安装8个棱镜,全站仪前后各4个。1人架设全站仪并整平,全站仪设站高度 尽量保持与小车的棱镜在同一水平线上。全站仪整平时,必须控制倾斜角T、倾斜角L在0.0005度之内。 13.3.3精测小车校核。到达精测地点后及时对精测小车的超高传感器进行校核,正反校核时必须保证小车显现的数据连续三次的误差值在0.3mm之内,方达要求。 13.3.4线形选定。超高传感器校核完成后,及时对精测地点的设计线形及控制点进行选定,必须保证选定的线形、控制点与现场相

无砟道岔施工工艺要点

无砟道岔施工工艺要点 摘要:本无砟道岔施工工艺要点以设计文件要求、BWG公司和博格公司施工方案为基础而编制,同时也总结归纳了遂渝线无砟道岔施工经验、各类相关会议和文件交流,并征求了专家意见。希望本要点能推进全线无砟道岔施工的规范化、标准化,确保全线无砟道岔安全、优质完成。无砟道岔施工主要涉及路基验收及交接、线下工程稳定性评估、设标网成果提供、无砟道岔工厂内预组装、无砟道岔运输、无砟道岔现场组装施工六方面内容。其中无砟道岔工厂内预组装和无砟道岔运输不在本要点范围内,本要点仅就无砟道岔现场组装施工方面作出要求。 关键词:无砟轨道施工工艺要点 无砟道岔的施工,涉及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由于高速无砟道岔施工在我国尚属首次,实施过程中,应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及时进行施工技术总结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

目录 1路基上无砟道岔结构概述 (1) 1.1长枕埋入式无砟道岔 (1) 1.2博格道岔板式无砟道岔 (3) 2主要施工工艺流程 (4) 3施工准备 (6) 4铺岔平面布置 (7) 5底座(过渡段)混凝土施工 (7) 6道岔铺装 (9) 无砟轨道平顺度铺设精度标准(静态) (14) 7道岔焊接、锁定 (18) (1)接头焊接 (18) (2)应力放散与锁定 (19) (3)施工配合及轨道整理 (20) 附件1 客专18号道岔铺设验收基本项点 (21) 附件2 无砟道岔施工接口及相关技术要求 (24) 附件3 无砟道岔施工横道图 (28)

1 路基上无砟道岔结构概述 无砟道岔施工应遵循“专业化、机械化、标准化”施工、确保道岔铺设质量、满足客运专线建设总体工期要求的原则,根据施工现场工况条件,进行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比选。优先采用道岔在工厂预组装--分节段运输--现场铺装的施工方法。 京津城际无砟道岔分为长枕埋入式和博格道岔板式两种,除轨下基础结构不同外,其钢轨及扣配件均为德国BWG公司原装进口。道岔型号有VRC60-1100-1:18和VRC60-10000/4000/∞-1:号两种 1.1长枕埋入式无砟道岔 京津城际无砟道岔采用德国BWG原装进口道岔,道岔结构自上而下由道岔部件、岔枕、40cm厚的道床板混凝土及30cm厚的底座混凝土支承层组成,道床板和底座分别采用C40、C30钢筋混凝土结构,为防止钢筋骨架产生的杂散电流影响中国制式轨道电路的传输,混凝土内钢筋交叉搭接处采用绝缘卡隔离的绝缘措施,同时在道床板混凝土内设置接地钢筋和接地端子。其结构按RHEDA2000型设计,长岔枕(>3.3m)按分开式混凝土枕(长、短枕)由钢板联结,无需弹性铰接;道岔轨道采用无缝结构,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与区间线路一并焊接成跨区间无缝线路。 道岔前、后过渡段设计分别与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有碴轨道进行联结。过渡段长度按岔前6.585米长、岔后26.085米长(18#单开道岔)、32.585米长(18#单渡线道岔)、45.585米长#单开道岔)分别设计。在CRTSⅡ型轨道板过渡区域采用Ⅱ型轨道板与底座板间钻孔植入剪力筋的方式连接。

京沪高速铁路无砟道岔精调作业指导书20101121(最终稿)

京沪高速铁路正线板式无砟道岔 精调作业指导书 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

前言 京沪高速铁路正线高速道岔212组,其中18号道岔190组,42号道岔22组,由CNTT设计制造。道岔基础采用轨道板,桥上铺设时,轨道板下充填水泥乳化沥青砂浆;路基上铺设时,轨道板下充填自密实混凝土。 2010年3月在枣庄西站开始施工18号道岔底座板,5月铺设完成;7月在崔马庄铺设完成42号道岔,并通过部工管中心组织的评估验收;11月先导段开始实车试验,徐州东、宿州东正线道岔直向精调完成。 CNTT道岔具有其独特的结构特点,转辙器的轨距加宽、下拉装置、跟端及辙叉结构等都带来精调上的困难。为指导全线道岔精调,推广应用前期几个车站道岔精调取得的经验,公司组织编写了本作业指导书。请各标段在精调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及时反馈意见,使作业指导书更加完善。 编制单位:京沪高速公司中铁十六局中水集团中铁十四局编制人:赵健廖利谷永磊 审核人:赵国堂

目录 1 适用范围 (4) 2 编制依据 (4) 3 作业准备 (5) 3.1 技术准备 (5) 3.2 现场准备 (7) 4 主要技术要求 (7) 5 施工工艺流程 (8) 6 施工要求 (9) 6.1 施工准备 (9) 6.1.1 检查清理现场 (9) 6.1.2 调整件准备 (10) 6.2 施工原则 (10) 6.3 粗调 (11) 6.3.1 道岔转辙器及辙叉调整 (12) 6.3.2 FAKOP调整 (12) 6.3.3 密贴调整 (13) 6.4 工务精调 (15) 6.4.1 作业前的准备 (16) 6.4.2 测量数据采集 (16) 6.4.3 测量数据分析处理 (18) 6.4.4 调整量计算 (20) 6.4.5 现场调整 (20) 6.5 工电联调 (22) 6.5.1 安装调试需要工具 (23) 6.5.2 转辙器区HRS 锁闭装置调试 (23) 6.5.3 辙叉区域HRS锁闭装置调整 (26)

中国高铁核心技术讲课讲稿

中国高铁核心技术

中国高铁核心技术 高速铁路从技术体系上讲大致可以分为这样一个板块:公路工程,牵引供电、运行控制与通信、高速列车、客运服务、综合维修、安全防灾和应急处理、工务工程。1、工务工程。工务工程一般包括轨道结构、路基、桥梁、隧道、房建工程等各个子系统,我国铁路建设在公路工程方面主要依靠技术创新。我们国家的高速铁路一般采用全线高架、无砟轨道、高速道和超长无缝钢轨等技... 高速铁路从技术体系上讲大致可以分为这样一个板块:公路工程,牵引供电、运行控制与通信、高速列车、客运服务、综合维修、安全防灾和应急处理、工务工程。 1、工务工程。工务工程一般包括轨道结构、路基、桥梁、隧道、房建工程等各个子系统,我国铁路建设在公路工程方面主要依靠技术创新。我们国家的高速铁路一般采用全线高架、无砟轨道、高速道和超长无缝钢轨等技术。京津城际采用CRTS-II型板式无渣轨道结构,6.5米轨道板纵向连接,专业化制造,加工机施工安装精度高。运营一年表明,无砟轨道京都高稳定性好,刚组均匀。我们的无缝线路,采用60公斤/米、100米定尺、U71Muk高性能钢轨。现场焊接、弹性扣件、轨温锁定技术。跨区间超长无缝路线。 高速道岔。大号码高速道岔,直向通过速度350km/h,侧向通过速度120-250km/h。 中国高铁技术适应复杂地形。日本国土面积小,铁路所跨越的地区气候和地质条件比较类似。而中国国土面积大,地形复杂,横跨多个不同的气候和地质区域,因此在高铁的实际建设中完全照搬引进日法德的技术显然行不通,技术必须进行创新。因此,作为应对复杂地形方面,贯穿辽阔国土面积的中国高铁,在设计上自然有更多的实际经验,技术上也比日本具有更多的优势。 铁道部总工程师何华武就指出,中国京津、武广、郑西高速铁路非常典型:京津城际是软土路基,武广高铁是岩溶路基,郑西高铁是黄土湿陷性路基,这样的地质条件下建铁路,尤其是建高速铁路,需要处理好地基以及路基的填入技术。而日本、法国、德国都没有这样的地质条件。 “中国的综合能力超过他们。”许克亮表示:“如果说中国的‘线上’(主要指机车)是走‘引进、消化、吸收’之路,那么线下工程(主要指土建)则是由中国人自己创造的一个完整系统的标准。中国高铁经过的地方地质难度较大,要穿越

高速铁路长枕埋入式无砟道岔铺设施工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217117746.html, 高速铁路长枕埋入式无砟道岔铺设施工技术作者:陈兆东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第04期 摘要:结合京沪高铁蚌埠南车站长枕埋入式无砟道岔施工的成功实践,详细阐述了长枕埋入式无砟道岔铺设施工技术,可供同类工程施工参考。 关键词:高速铁路;无砟道岔;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U445.4文献标识码:A 一、工程概况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高速铁路建设越来越多,在高速铁路建设中,大都采用无砟轨道高速道岔.高速道岔施工大都为整组道岔,一般都会提前把岔枕预拼好,再浇注整体混凝土,使之与正线联结。京沪高铁蚌埠南车站采用长枕埋入式P60-1/18#道岔。该类道岔在我国高铁中使用并不广泛,是京沪高铁蚌埠南车站施工的难点和重点。 二、施工技术 (一)施工技术要求。 1、道岔采用客专(07)001,道岔钢轨、扣件及附件应满足相关技术条件要求。道床板由钢筋混凝土现场浇注而成,道床板边缘至外侧轨道中心的距离为1600mm,顶面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一定的横向排水坡。纵向钢筋及横向钢筋间根据综合接地和轨道电路绝缘要求设置焊接接头或绝缘卡。 2、支承层性能满足《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74 号)的要求,支承层厚300mm,连续铺筑,不远于5m设一深度约105mm的横向伸缩假缝,当在气温高于20条件下施工时,应每隔4m进行切缝。切缝应在支承层硬化前进行,最迟不 得超过浇筑后6小时。 3、转辙机平台。在转辙机安装位置设计钢筋混凝土转辙机平台,平台顶面距轨顶 560mm,转辙机平台的表面与轨面的高度可根据转辙机的安装情况运行调整。平台与道床相接处设置20mm的结构缝,用聚乙烯泡沫板填充,并用聚氨脂密封胶封面。 4、无砟与有砟过渡段。道岔下支承层向有砟道岔范围延伸10m,其上道床厚度35cm。 5、混凝土。结构使用环境为T2,混凝土使用年限不小于60年。道床板混凝土的28天抗压强度应控制在35-40MPa范围内,应对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含量进行控制,避免混凝土后期

道岔精调整理

道岔精调 主控项目 1、有砟道岔道床达到稳定状态时,道岔状态参数指标应符合17.3.1的规定。 17.3.1 道床达到稳定状态时,道床状态参数指标应符合下表规定。 道床状态参数制表 枕下道床密度(g/cm3)道床支承刚度 (kN/mm) 道床横向阻力 (kN/枕) 道床纵向阻力 (kN/枕) ≥1.75 ≥120 ≥12 ≥14 2、导曲线应圆顺,不得有反超高。 3、精调整理后,正线道岔静态铺设精度标准应符合下表规定: 正线道岔静态铺设精度标准 高低轨向水平扭曲(基长3m)轨距 幅值(mm) 2 2 2 2 ±1 变化率1/1500弦长(mm)10 4、道岔整理后,站线道岔静态铺设精度标准应符合下表规定。 站线道岔静态铺设精度标准 高低 轨向 水平轨距直线支距 到发线(mm) 4 4 2 4 +3/-2 其他站线(mm) 6 6 2 6 +3/-2

一般项目 5、道岔直股方向与其连接的线路应一致,远视平顺;侧股方向与其连接曲线应连接圆顺。标记应正确齐全、字体端正、字迹清晰。 6、有砟道岔道床应饱满、清洁无杂物,砟肩、边坡和中部砟面整齐,道床断面应符合设计要求。 7、道床顶面应低于岔枕承轨面不得小于40mm,同时不应高于岔枕中部顶面。 8、道床厚度、砟肩宽度及堆高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7.3.7规定。 表13.3.7 道床厚度、砟肩宽度及堆高允许偏差 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 1 道床厚度-20 2 砟肩宽度±20 3 砟肩堆高不得有负偏差 9、道岔轨面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其轨面应与线路平顺连接。道岔轨面高程与设计高程差不应大于10mm。 10、扣配件安装质量检验应符合第17.2.8条的规定。 17.2.8 扣件的轨距块离缝不应大于6%,最大离缝不应大于0.5mm;扣压力小于规定的不应大于8%;胶垫无缺损,偏斜量大于5mm的不应大于8%。

无砟道岔铺设技术

杭甬铁路客运专线HYZQ-2标段无砟轨道工程 编号:2011-06 无砟道岔铺设技术 单位: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1年6月23日发布 2011年6月23日实施

中铁十七局集团杭甬铁路客运专线HYZQ-2标段 无砟道岔施工作业指导书 1. 编制目的 规范路基上道岔区施工作业,明确作业流程、操作要点、检验标准、以及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防护要点,确保工程质量。 2. 编制依据 2.1 《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4-2010 J1150-2011; 2.2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J1155-2011; 2.3 路基上18号道岔板式无砟轨道结构设计图,图号:杭甬客专试图(轨)-12-01; 2.4 60kg/m钢轨18号单开道岔总布置图,设计图号:客专线(07)009-I; 2.5 杭甬客运专线无砟轨道相关设计文件及布板数据; 2.6 《无砟轨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 施工过程控制 3.1 施工准备 1、对道岔区施工需要的图纸进行会审,想设计院咨询相关问题。 2、组织人员技术人员学习关于岔区施工的相关图纸、设计规范

和验收标准。 3、组件高速道岔施工需要的专业队伍,并对作业队伍进行技术交底。 4、做好材料物资、测量试验准备。 3.2 主要技术标准 1、找平层:表面高程允许偏差±10mm,中线位置允许偏差10mm,表面平整度15mm/4m,找平层两侧宽出底座范围200mm向轨道外侧设置2%的横向排水坡,找平层横向切缝标准间距5m且不得大于5m和小于2m。 2、底座:底座采用C40自密实混凝土的特殊配合比进行搅拌,新拌混凝土坍落扩散度600mm~750mm,含气量≤5.0%。 3、道岔板:道岔板粗铺精度(高程、横向、纵向)±5mm,精调精度(高程、横向、纵向)±0.3mm、中部高程±0.5mm,转辙机处道岔板缝混凝土抹出1%的排水坡,排水方向朝向转辙机基础。 4、转辙机基础:顶面高程允许偏差±5mm。 3.3 工艺流程 3.3.1施工流程 板式无砟道岔施工流程:找平层施工,待混凝土强度到达5Mpa 以上,进行底座钢筋绑扎,通过绝缘电阻测试,然后道岔板粗铺精调,灌注自密实混凝土,待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组装道岔钢轨精调及焊接。 3.3.2施工工艺艺流程图3-1。

岔区长枕埋入式无砟轨道施工方法及工艺

岔区长枕埋入式无砟轨道施工方法及工艺 岔区长枕埋入式无砟道床施工工艺 长枕埋入式无砟道床施工工艺流程见图。 岔区长枕埋入式无砟道床施工方法 (1)施工准备及铺轨基标测设 按照计划组织施工材料及设备进场;编制铺轨计划,并进行配轨计算,在存轨基地内进行钢筋放样和加工、搭设轨排拼装台位。 (2)基底凿毛、清理、混凝土回填 整体道床基底至钢轨顶面不得小于设计高度,道床基底按设计要求凿毛,并彻底清除场内的各种杂物,排除污水。在铺轨龙门吊走行轨道铺设完毕后,对设计或规范要求进行回填的地段进行基底回填混凝土浇筑和养护。 (3)安装铺轨龙门吊及走行轨 龙门吊走行轨铺设在特制高度可调轨道支架上,龙门吊走行轨超前于钢筋网铺设地段布设,轨道支架根据底板面的形状制作成不同的结构。在布设铺轨门吊走行轨时,先利用4个M16膨胀螺丝将轨道支架底板固定在底板上,再调整轨道支架的高度至确定位置;轨道支架上板采用螺栓与钢轨底板紧固连接。 施工准备 铺轨基标测设 铺设铺轨车走行线 基底凿毛、清理 基底混凝土回填 底层钢筋安装钢筋加工、运送 铺轨车吊运轨排就位轨排组装、运送 安钢轨支撑架,穿面层钢筋 起道,调整轨道方向、水平、高低 面层钢筋安装绑扎 焊接防杂散电流钢筋、连接端子 立模浇筑混凝土支墩

长枕埋入式无砟道床施工工艺流程图 (4)安装道床底层钢筋 道床钢筋采取在钢筋加工厂下料加工,作业面绑扎焊接的作业方式。混凝土达到规范规定强度后,将道床底层钢筋运送至铺轨前端,按设计间距铺设道床底层钢筋。 (5)轨排组装及运输 ①配轨计算 配轨计算按照调坡、调线后的铺轨综合图以及设计文件、施工设计方案,编制配轨计划表。 ②轨排组装 轨排组装施工工艺详见图。 摆放轨枕 摆放铁垫板下橡塑垫板和铁垫板 上锚固螺栓 摆放轨下橡胶垫板 摆放、方正钢轨 调整轨枕间距

轨道现场精调方法

轨道现场调整方法 一、现场调整 首先明确基本轨,然后现场调整对照调整量表,按“先高低、后水平;先方向,后轨距”的原则进行精调施工。每个作业面分为两个调整小组,一组调高程,一组调轨向。 1、高程调整 根据调整方案和对应的轨枕号首先用石笔在基准轨表面或轨腰处标记调整量。标示要有专人复核。 根据现场的标示,把调整件准确无误的摆放在承轨台的两侧。调整件摆放要有专人复核,摆放要整齐,以便于更换。 高程调整时,不能同时松开两股钢轨的扣件,应先固定一根钢轨作为参照,松开另外一根。每次松开扣件数量不得连续超过10个扣件。松开扣件之前应先用电子道尺检查轨距、水平相对关系并记录读数确定调整后的数据,用以检查调整是否到位。 ①、钢轨高低位置正调整时,可采用轨下调高垫板或铁垫板下调高垫板进行。 采用轨下调高垫板进行调整时,先松开弹条,取出绝缘块,提升钢轨,在轨下垫板和铁垫板间垫入所需厚度的轨下调高垫板(轨下调高垫板的型号分别为0.5mm、1mm、2mm、5mm、8mm),钢轨落下后再用可控扭矩的扳手或机具扭紧螺母,使弹条安装到位。轨下垫板总厚度不得超过10mm,数量不得超过2块,并把最薄的垫板放在下面,以防止下调高垫板窜出。当调高量需0.5mm级别时,可紧贴铁垫板承轨面加垫0.5mm厚的轨下调高垫板,

数量可为3块。 采用铁垫板下调高垫板进行调整时,先卸下锚固螺栓,提升钢轨,在铁垫板和绝缘缓冲垫板之间垫入需要厚度的铁垫下调高垫板,钢轨复位后检查轨向和轨距,必要时进行调整,确认合适后用可控扭矩的扳手机具以300-350N.m的扭矩扭紧锚固螺栓,铁垫板下调高垫板总厚度不得超过16mm,数量不得超过2块。 ②、钢轨高低位置负调整时,应先卸下锚固螺栓,提升钢轨,将铁垫板下6mm厚的绝缘缓冲垫更换为2mm的绝缘缓冲垫,钢轨复位后检查轨向和轨距,必要时进行调整,确认合适后用可控扭矩的扳手或机具以300-350N.m的扭矩扭紧锚固螺栓,然后根据调整量,在轨下垫板和铁垫板间垫入所需厚度的轨下调高垫板。 钢轨高低位置调整范围-4~+26mm,施工调整范围为-4~+6mm,可按下表选用所需厚度的绝缘缓冲垫板和调高垫板进行调整。

最新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技术汇总

C R T SⅠ型板式无砟轨 道施工技术

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技术 一、概述 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由钢轨、弹性分开式扣件(本项目为WJ-7A型扣件)、充填式垫板、轨道板、水泥乳化沥青砂浆调整层、钢筋混凝土底座、凸形挡台及其周围填充树脂等组成。结构分路基、桥梁和隧道地段,结构高度分别为787mm、687mm。轨道板均为预制,标准板长度为4962mm、3685mm和4856mm,一标范围内用到异型板长度有两种分别为4652mm和3345mm。 二、轨道结构设计 (一)总体设计 1.桥梁地段 桥梁地段轨道结构高度为687mm(钢轨176+扣件39+轨道板220+砂浆50+底座202),底座板宽度为2.8m。底座在梁面分段设置,每块轨道板长度底座设置20mm伸缩缝,伸缩缝对应凸形挡台中心并绕过凸形挡台。底座范围内梁面不设防水层和保护层,轨道中线2.6m 范围内的梁面在梁场预制时应进行拉毛处理,梁体采用预埋套筒植筋与底座连接。

注意:1.底座施工之前检查梁面是否按要求拉毛。 2.轨道施工完成后再进行桥梁防水层的施工。 3.严格控制梁缝处扣件间距,一般不应大于700mm,困难条 件下最大不超过725mm,不满足要求时底座进行悬出,悬出量最大不超过50mm。采取底座悬出措施后扣件间距也不能满足困难条件下要求时应对梁缝进行处理。 4.严格控制梁面高程,保证底座厚度在允许范围内。 2.路基地段 路基地段轨道结构高度为787mm(钢轨176+扣件39+轨道板220+砂浆50+底座302),底座板宽度为3.0m。底座在基床表层上分段设置,普通路基地段每3~4块轨道板长对应的底座长度设置一处伸缩缝。伸缩缝宽20mm。两块底座板之间伸缩缝处设置10根传力杆,传力杆为直径38mm的光圆钢筋。设置标准按《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中表9.1执行。混凝土整体浇筑路基上每块轨道板对应一处伸缩缝,伸缩缝宽20mm。同时,在混凝土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