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倡议书

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倡议书
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倡议书

“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倡议书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在演讲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做引子。一只蜘蛛向年轻的蚊子打招呼:“小伙子,到我家里歇歇吧,我家可好了。”蚊子说:“别骗人了,谁不知道你那是个要命的陷阱。” 蜘蛛说:“如今我开网吧了,真叫过瘾,你快来试试吧。”蚊子听了这话,便一头扎了进去…… 网络就像蜘蛛网一样,延伸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在众多网民中,青少年是一个很重要的群体。据统计,截止到去年9月,我国上网人数已达到1580万,其中青少年大约要占其中的20%,也就是说每5个上网的人中,就有1个是青少年。然而,网络并不是一方净土,它是一个利弊兼有的综合体,可以将我们带上天堂,也可以将我们拉入地狱。

网络上有低级趣味的网络游戏,还有色情和暴力等不健康的内容。正是这些内容往往成为青少年沾染网瘾的重要因素。学生因此沉迷网络,导致身心受伤和违法犯罪的例子可谓不胜枚举。南昌的一位少年,连续3 天3 夜上网打游戏,导致双目失明。有一个迷恋网络的中学生,因被家长阻止上网,竟打骂父母,并扬言要自杀。年仅15 岁的少女小芳,因被网吧老板拒之门外,竟一把火夺去了二十几个鲜活的生命。此外,网瘾会让人沉醉于虚拟世界当中,迷失了自我。一个网瘾少年,因上网受到母亲的责骂,竟将含辛茹苦养育自己十几年的母亲活活打死。当警察找到他的时候,他还在若无其事地上网打游戏。警察问他为什么敢打死自己的母亲时,他的回答让我们吃惊。他说:“我把她当成了游戏中的对手。”而他却不知道,他的母亲永远也不会像游戏中的对手那样再站起来了。

一颗颗纯洁的心就这样被吞噬,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被扼杀。

网络又是一把双刃剑,为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为营造绿色文明的网络环境,引导广大青少年文明上网,特向全校师生发出如下倡议:

1、争做网络道德模范。

自觉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分清善恶美丑的界限,使互联网成为学习和识、传播文化、培育新风的阵地。不沉迷于网络游戏,不沉溺于虚拟时空,争做网络道德模范。

2、争做网络文明使者。

自觉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自觉抵制诱惑,主动远离网吧,不沉迷手机,文明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增强自护意识,传播文明新风尚。

3、争做网络安全卫士。

坚持文明上网、绿色上网、安全上网。不破坏网络秩序,不浏览、不参与不良信息的制作和传播,促进网络健康发展。

4、争做文明小公民。

自觉遵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树立崇高理想,增强学习进取心,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从现在做起,增强抵制网络不良诱惑的自觉性。

同学们,我们青少年是网络文明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网络文明的建设者。希望大家牢固树立自律、自强、自爱的意识,提高明辨是非、自我保护和防范不良行为的能力。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文明上网,预防网络成瘾,让网络陪伴我们健康成长!

网络安全教育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症

网络安全教育――预防青少年“网络 成瘾症” 背景: 随着电脑家庭化的日益盛行和互联技术的日益发展,互联已经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发潜能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诚然,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增强了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创造了精彩的娱乐时空。但对于好奇心、模仿力极强的青少年来说络犹如一把双刃剑,其中一些不良内容也极易对学生造成伤害。主要表现在:许多青少年上浏览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内容,沉迷于内容低级、庸俗的上聊天和络游戏,有的学生甚至把“家”搬进吧,有的学生陷入恋的阴影不能自拔,更有甚者模仿上行为,搞犯罪

活动,结果沦落为少年犯。大量的青少年遭遇络危害的案例表明,青少年的络安全问题绝不能忽视,加强青少年络安全教育刻不容缓。那么,我们该如何做来为青少年的络安全保驾护航,从而让青少年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呢? 教学目的: 让同学们清楚地认识到络上存在的各种不安全隐患,学会在虚拟的络世界中保护自己,理智地对待各种诱惑,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尤其注意不能沉迷络游戏。促使中职学生自觉树立络安全与道德意识,提高利用络学习文化知识的能力,创建文明健康的络风气。 教学重点: 使青少年正确认识络,预防患上“络成瘾症”。 教学内容: 1,分析“络成瘾症”成因。 2,怎样预防青少年患上“络成瘾症”。教学过程: 一,“络成瘾症”成因

是什么让青少年在络中迷失自己,患上“络成瘾症”而发生悲剧,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自身原因:络因其开放性满足了青少年宣泄、释放紧张的需求。青少年还可以通过络释放生活中被压抑的一面,摆脱现实中的约束、孤独,在轻松、安全中实现自己的“欲望”,满足了自己的成就感。同时,络也满足了青少年的好奇心与虚荣心,实现对困难、失控现实的逃避。 家庭原因: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在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知识等方面跟不上青少年成长教育的需求,从而造成对孩子上的“失控”。 学校原因:学校教育长期以来注重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训练,而放松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国家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但现实中很多学校还是把教育的重点都放在学习成绩这一头,而忽略了道德训诫、性格养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丽妮 【摘要】: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越来越重要的交往手段和通信媒介。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在给青少年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消极的影响,尤其是许多青少年学生沉迷于网络。为此,我们应当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促进青少年形成健康的人格,引导青少年健康地成长,以使青少年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措施 【Abstract】21 century is the information times, the Internet has become th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contacts means and communication media in their daily life, study and work .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brings convenience to young students at the same time, but also brings a lot of negative effects, especially many young students addicted to the Internet. For this, we shoud analyze the cause of Internet addiction among adolescents,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and take full use of the positive role of the Internet,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teenagers health personality, and guide teenagers grow healthy and to make teenagers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era, advancing with The Times. 【Key words】adolescents Internet addiction cause measures

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现状与对策研究

“青少年心理学”课程论文 授课学期2011 学年至2012 学年 第二学期 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专业学前教育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交稿日期2012年6月27日 成绩 阅读教师签名 日期

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 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普遍存在。文章从三个角度分析了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原因: 青少年自身方面的原因;互联网本身的特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外因,如教育体制、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内因,即青春期孩子的特点。网络成瘾宜疏! 不宜堵! 疏导青少年网络成瘾,关键在父母。网瘾难戒,面对网络成瘾,我们应该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原则。 关键词: 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防治措施 一、网络成瘾的定义 网络成瘾是指以网络为中介,以网络中储存的交互式经验、信息等虚拟物质、信息为成因所引起的个体在网络使用中,沉醉于虚拟的交互性经验、信息中不能自主,长期和现实社会脱离,从而引发生理机能和社会、心理功能等受损的行为。网络成瘾又叫网络性心理障碍、互联网成瘾、网络依赖等,是由美国学者Goldberg 在1986 年首先提出来的,英文全称是“Internet addition disorder”,简称IAD。 台湾学者周倩( 1999) 将国际卫生组织对于成瘾所做的定义加以修改,将网络成瘾定义为:“由重复地对于网络的使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之欲望。同时并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瘾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网络成瘾是由于个体缺乏自制力,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的一种现象。个体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性,为了从上网中获得愉快和满足而不断增加上网时间,为了上网甚至不惜对身边的人撒谎,下网后感觉不快、焦虑和抑郁,强令中断会出现戒断症状,在个人现实生活中花很少时间参与社会活动及与他人交往,而是以上网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与情绪等问题。 二、网络成瘾成因的分析 其实网络成瘾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复合体,通过对已有研究

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和预防教学提纲

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 策和预防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 网络成瘾是指由重复的对于网络的使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同时还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瘾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得快感会一直有心里上与生理上的依赖。 大学生网络成因现象的产生是网络使用者的个人特性与网络功能交互作用的结果。我认为造成大学生对网络产生依赖的原因有一下三个;第一,网络的可获得性,很多学校给学生提供上网的条件,而且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来上网。第二,大学生普遍存在发展性问题。有些具有社交倾向的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很难与他人建立社交关系,便向网络寻求网上友谊。第三,另一相关的发展性问题是同一性的建立;即大学生更加注中自己的价值,人生目标,生活方式,需要及其他相关方面。有些大学生可能利用网络来建立一个积极的自我感,在虚拟的现实中,他们把自己定位的更加积极,甚至相信这种新的特征会变为现实。 所以,网络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完全没有烦恼的新天地,他们喜欢上网,慢慢成瘾。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 一是因为他们的心智还不成熟,容易沉溺于某一新鲜事物不能自拔的身心特点有关,抵御网络诱惑的能力不强。二是他们的社会化进程不完善,导致他们没有足够的社会交往能力,经常与周围人“格格不入”,进而封闭自己。三是目前的游戏软件产品大多来自境外,很多涉及暴力、色情等,这种电子游戏被称为“电子海洛因”。在游戏玩家中青少年是主体,网络游戏等容易使青少年产生上瘾的心理疾病。 二、防治措施 1心理干预 首先要了解成人网络成瘾者的早期经验,特别是重大生活事件对成瘾者的影响,推究其不良性格和负性情绪的根源;其次,由于成人网络成瘾者都具有比较强的自我认识能力,因此,可以与去其一起客观全面地分析评价网络技术、网络人际交往、网络信息和网络游戏,同时对比他们的过去与现状,转变网络成瘾者对网络的依恋和依赖的认知成分;第三,协助网络成瘾者恢复自身生活的规律化,恢复生物钟,转移对网络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寻找有益的兴趣生长点,扩大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面;第四,对于部分严重的成人网络成瘾者,要辅以适当的心理治疗技术,如强化法、森田疗法等进行治疗。 2 自我效能 由于在成瘾行为方面,自我效能是一个关键变量,因而能对成瘾行为的预防、戒除和改变做出合理性的说明和解释。(1)抵抗性自我效能。它是对于还未成瘾的个体来说,能够抵制网络的能力的信念。这就要求成瘾者训练抵抗来自网络对自己内心的诱惑的能力的决心。(2)减少伤害型自我效能。它是指个体已经卷入到网络成瘾行为之中,并对此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象分析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象分析 摘要: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延伸,网络的普及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直接媒介,在方便人们生活娱乐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不利影响,尤其是因其自身的一些不可制约性而导致的青少年网络成瘾,在青少年学习、生活、成长等方面形成了重大的影响,对社会和谐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制约。因此,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危害及破解方法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就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标准、诱因、危害及改善措施进行分析阐述,意图寻求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不利影响,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主题词: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分析 一、背景: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促使了一部分群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需求的不断拓展,就计算机而言,在促进人们开拓视野的同时,也让人们容纳了一些不利的信息,尤其是是青少年对计算机的痴迷,达到了成瘾的地步,就计算机本质来说,在很多方面的确促进了青少年的心智开拓,但部分青少年却由于对计算机应用方法和掌控的缺失,造成了过度依赖计算机的现象,也就是我们今天称之为网络成瘾这样一个事实。从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到现实的考量,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计算机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算是一把双刃剑,它扩大了青少年认知世界的范围,但也对青少年的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网络成瘾的青少年,笔者在本文中就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标准、成因、危害及改善措施来展开阐述,希望能通过本文的分析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做出一定的修正,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研究内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标准。 网络成瘾又称互联网心理障碍,指的是对互联网过度依赖造成的心理异常症状及伴随的一些生理不适。有学者认为,网络成瘾是由

于重复使用网络而造成的周期性或慢性著迷状态,并带着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同时对上网的快感存在心理和生理依赖。这种现象通常在青少年这个阶段容易发生,其主要表现或标准如下: (一)、症状标准 长时间的反复使用互联网,但使用互联网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促进身心健康或者是有利于工作或学习,网络成瘾符合以下症状: 1、对互联网络的使用有着强烈的渴望或者是很强的冲动; 2、减少或者短时间内不上网的情况下,会出现感应不适、烦躁不安、情绪激动、注意力不集中、难以睡眠等情形; 3、下列所属情况至少有一种符合: (1)为达到心理满足感而不间断的使用网络甚至增加网络使用时间和投入程度; (2)无法控制使用网络的开始、结束并不能自觉的控制持续时间,在一些方面即便是明白这种危害但无法实现自我调整; (3)明白网络的危害性,也清楚自身需要做出调整,但无法停止使用,甚至是不顾其明显的危险后果; (4)过度使用网络,不自觉的减少了社交活动、其他的兴趣爱好和娱乐活动; (5)将网络使用作为一种缓解心理压力和逃避现实生活的一种方法或者措施; (二)严重程度标准 正常的生活和社交学习能力受损(如社交、学习或工作能力方面)。

假期安全健康倡议书合集

假期安全健康倡议书合集 一个丰富多彩的假期又要开始了。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些假期安全健康倡议书合集,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同学! 假期安全健康倡议书合集【1】 亲爱的同学们: 一个丰富多彩的寒假又要开始了。 _爷爷在全国第五次少代会上向我们全体少年儿童提出了“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应该怎样响应胡爷爷的号召,度过一个安全祥和快乐而有意义的寒假呢?为此,少先队总部向全体队员发出建议: 1.制定好寒假生活计划,认真完成寒假作业,主动关心国家大事,有选择性地读一些内容健康的报刊、书籍及观看一些有益的影视节目,控制好看电视、打电脑的时间,注意保护视力。 2、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交通事故发生。 乘坐交通工具和在外住宿时注意防盗,与陌生人交往时要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 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报警。 3、自觉遵纪守法,处处履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遵守社会公德,不进营业性娱乐场所(电子游戏室、舞厅、卡拉OK厅、网吧等场所),不吸烟,不酗酒,不赌博,不沉溺虚

拟时空,不参与封建迷信,远离邪教、黄色污染和毒品。 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慎交友,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蚀。 4、注意家庭用水、电、火和防盗安全,远离灾害。 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疾病发生。 5、平时在家要尊敬长辈,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社会上要遵守社会公德,礼貌待人,爱护公共财物,在寒假中以假日雏鹰小队的形式走进社区,开展为孤寡老人、孤儿或其他弱势群体送温暖、献爱心活动,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周围的人,树立新世纪文明小公民的形象,为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做出自己的贡献。 6、在寒假中我们还要培养自己健康的生活情趣、毒品预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远离毒品,构筑一道防毒屏障,让毒品失去成活的土壤,让健康、快乐、阳光伴随我们的成长。 此致 祝同学们寒假快乐! 假期安全健康倡议书合集【2】 亲爱的少先队员们: 一年一度的暑假即将开始,近两个月的假日时光,许多同学会利用这段时间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在享受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的同时,同学们一定要提高安全意识, 避免一些没有必要的伤害。在这里我代表大队部向全体队员发出以下倡议:

如何防止网络成瘾

如何防止网络成瘾 您是否注意到自己一上网简直就停不下来?你的妻子或丈夫是否在抱怨你已经完全消失在电脑中了?家里的孩子是不是几乎已经认不得你了?如果是这样,那么你就是一名因特网成瘾病的患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瘾与染上吸毒、酗酒或是赌博等恶习没有什么区别。 心理学家金百利.扬首先对使用因特网而导致的这种病症进行了解,他是地处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布雷德福的上网成瘾研究中心(Center for Online Addiction)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在研究分析中,他总共对496名患有严重上网成瘾病患者进行了调查,并与用于分析赌博成瘾的标准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这两种病症在对外界刺激没有控制能力这个特点上是极为相似的。 研究中使用如下几个指标来进行调查和诊断:花在计算机网络上的时间;不上网时是否有抑郁、不安的表现;无法控制自己对于因特网的依;即使在已经因为网络而花费了大量钱财后,依然义无返顾地上。 扬解释说这些行为是上网成瘾患者的典型举动。通过研究他们还发现,使用因特网会导致一个人在学习、社交、财政以及工作上出现混乱状态,这一点与我们熟知的赌博、饮食不规律和酗酒是极其类似的。扬在美国心理协会年会上的报告中还提到,上网成瘾病的患者主要是一些中年妇女和那些没有工作的人。 网络成瘾(IAD)是否已引起了你的注意,在你正大踏步跨入信息新时代的时候,在把簇新的奔腾Ⅲ或奔Ⅳ搬进门的同时,请认真思考一下如何去安排自己(或许还有你的孩子)在键盘前面的时间。如果你觉得网络的诱惑太大,自己抵抗力太小,那么在此有三条具体建议,可以帮助你预防IAD: 1、不要把上网作为逃避现实生活问题或者消极情绪的工具。请注意:借网消愁愁更愁。理由之一是,当你n小时后下网的时候,问题仍然在那儿,“逃得过初一,逃不过十五”。理由之二,你的上网行为在你不知不觉中已经得到了强化,你看:上网-----注意力从现实中转移------忘记生活烦恼,不需要几次,你就会如同巴浦洛夫的狗记住铃声会带来食物一样,记住上网能带来忘忧。以后,你一听到调制解调器的声音就会兴奋不已。 2、上网之前先订目标。每次化两分钟时间想一想你要上网干什么,把具体要完成的任务列在纸上。不要认为这个两分钟是多余的,它可以为你省10个两分钟,甚至100个两分钟。 3、上网之前先限定时间。看一看你列在纸上的任务,用一分钟估计一下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假设你估计要用40分钟,那么把小闹钟定到20分钟,到时候看看你进展到哪里了。如果嫌用闹钟麻烦的话,可以在电脑中安装一个定时提醒的小软件,在上网的同时打开,这样就能有效控制你的上网时间了。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及原因分析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及原因分析 近日,广州举行第十一届“穗港台澳新”青年辅导研讨会,调查显示,80.68%的广州市中学生在小学甚至幼年期就开始接触网络游戏。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迷网络,笔者就此走访了湖南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硕士,慧腾戒网瘾学校甘灵杰老师。 甘老师表示,青少年对网络的病态依赖,会导致人际交往、社会适应能力下降,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孤独、焦虑、食欲不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睡眠障碍,甚至消极自杀。 首先,影响人际交往。青少年直接通过互联网获得了特殊的体验并产生快乐和解脱的感觉,这使他们对网络产生依恋,逐渐脱离现实世界,进而可能直接用网络虚拟人际关系来取代现实人际关系。处于社会性发展高峰的青少年应多参加社会活动,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真切体会生活。但是,大量时间使用互联网,直接减少了与父母、同学、朋友的交流时间,形成对现实情感交往的冷落。网络交往阻碍了青少年社会化的发展,导致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的不适应,反过来更加依赖互联网,此形成恶性循环。 其次,影响人格发展。青少年时期重要的任务是发展人格的自我同一性,青少年认知水平有限并且协调能力较差,有时难以顺利地进行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角色转换。网络虚拟的角色常会与现实脱节,很容易出现人格的分裂,导致自我同一性混乱。而这种长期的角色混乱会使得青少年在现实社会中的人格发生转变,形成抑郁、封闭、情绪化、低自尊的网络化人格特征,甚至最终导致诸如分裂型人格、癔病型人格、反社会型人格等人格变异。 最后,引发道德问题。虚拟的网络世界没有现实世界的法律、道德的约束,青少年在互联网上放松了对自己的束缚,责任感减弱并且自由意识泛滥。此外,青少年还缺乏一定的辨别和自控能力,网络上各种负面信息会对他们产生十分消极的影响。长期接触一些不良信息,会使青少年迷失自我,并丧失一定的道德规范。诸多游戏中,攻击、暴力等成分可能会让一些青少年认为在现实世界中那些行为也是合理的,从而产生暴力等违法犯罪行为。另外,青春期身心发展的独特性使他们开始关注性问题。而网络上存在大量不健康甚至色情的内容,受到这些内容影响,青少年的性观念非常容易被误导,以致出现性犯罪。青少年经济没有,为了不断满足自己的网瘾需求,还会产生盗窃、抢劫等许多不法行为。 网络为何对青少年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甘老师从个体、家庭以及社会环境三方面做出了如下分析。 网络成瘾者往往敏感、抑郁、低自尊、喜欢独处等。此外,青少年网瘾的部分动机是对消极生活事件的逃避,如学业成绩不如意、人际关系淡漠、有情感问题等。家庭成员之间沟通低效、情感反应淡漠、介入行为控制方式粗暴单一等都与青少年的网络成瘾呈显著相关。当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过于粗暴时,子女会逐渐减少寻求家人支持,转而求助于网络。父母不良的婚姻质量会导致孩子低自尊、抑郁等问题。这些青少年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获得现实生活中难以体验到的成功感和满足感,进一步导致了网瘾的形成。网瘾认同很重要,家长与孩子的相互认同,相互学习,把道理用浅显的方式讲给他听,而不是逼他接受,成立家庭俱乐部,这样戒除网瘾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了。独生子女成为青少年的主体人群,一些家长不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交往,导致孩子生活圈封闭,也就造成了青少年孤僻、封闭的心理。另外,以考分定终生的应试教育,使得一些父母逼迫孩子参加各种培训课程,使孩子产生逆

1《如何预防网络成瘾》

1《如何预防网络成瘾》 各位热爱学习的小伙伴大家好,欢迎来到言箴成长工作室的直播系列课《网瘾知多少》之<如何预防网络成瘾>。今天是元旦节,先祝大家元旦快乐!也很感谢大家抽空和我一起学习有关网络成瘾的相关内容。我是授课老师张雅婷,师从于台湾师范大学心理教育与辅导系副教授林旻沛,专于研究儿童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忧郁自伤的成因和防治。 今天直播从四个方面展开讲述: 1.认识网瘾; 2.引起的脑结构变化 3.预防手段 4.小结和答疑 正文: 以前我们要面包不要爱情,现在好像也不那么爱面包了,好像这个社会已经到了“无WIFI会被投诉”的境地,咱们看下这图,很形象生动。这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图,一般人越下面的驱动力是越大的,现在儿童基本的吃喝拉撒以外,更重要的是网络,可以不吃东西,但是不可以没有网络,好可怕。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呢? 网络的互相连通、提供了便利,里面也有虚拟世界,吸引我们,手机呢?可得性也变得越来越高,以前是台式电脑,然后笔记本电脑,然后智能手机,从3G到4G再到5G时代……网络的正确使用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我们先看下其他国家的重视程度:澳大利亚:部分中小学禁止学生课间使用手机;日本:学校开展预防网瘾讲座网瘾程度较轻的学生进行集中野营;俄罗斯:禁止14岁以内中小学生接触网络;我国台湾省也已经有儿科医生呼吁要2岁前的小孩应禁止玩任何3C产品,3C产品通常指的是电脑、平板电脑、移动电话(数码相机、随身听、电子辞典、影音播放之硬件设备或数字音频播放器)等等。 我们国家呢?教育部在今年4月20日印发了《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我们来回顾一下文的开头“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终端发展,成瘾性网络游戏、邪恶动漫、不良小说、互联网赌博等不断出现,造成一些中小学生沉迷游戏、行为失范、价值观混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的学习进步和身心健康,甚至出现人身伤亡、违法犯罪等恶性事件。为切实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有效维护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就有关要求紧急通知如下:一是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二是迅速开展一次全面

青少年网络成瘾症的成因及防范

青少年网络成瘾症的成因及防范 防胡镇级中学 ** 网络成瘾症与烟瘾、酒瘾、毒瘾以及病理性赌博等成瘾类病症类似,一旦形成,戒掉比较困难,因此网络成瘾症主要在于预防。专家表示,这需要个人、家长、学校以及政府部门的共同参与。 青少年自身要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上网前要计划,明确上网的目的和上网的时间,避免无节制的上网。如果不是为了工作、学习,而主要为了娱乐,则更需要计划上网。漫无目的地“冲浪”、沉迷于网络聊天或网络游戏,时间会在不知不觉中流失,尤其把它当成一种缓解精神压力时更应该节制,一般每天不超过2小时,且中间休息15分钟。 青少年要培养其他的兴趣爱好、丰富业余生活。业余时间多参加体育、文化娱乐或交际活动,不仅充实了生活,而且提高自己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从而避免依赖于虚拟的网络世界。 家长、学校和社会要共同参与。家长和老师要提高对网络的认识,既不能放任孩子上网“开阔视野”,直到成瘾才引起重视,也不能因担心网络危害而过分控制孩子上网,这会迫使他们走到社会上非法的网吧而事与愿违。家长和老师要通过正确引导和合理监督,不仅直接控制青少年在家、在学校上网的时间,而且要提高他们合理使用互联网的能力。学校开展学生上网教育,提高校园上网场所和上网监控,丰富校园生活无疑会减少网络成瘾的发生。此外,政府部门要加强商业网吧管理,严格控制网络色情等不健康文字、图片、音像信息传播、打击非法网站,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如果已经网络成瘾,专家建议到网络成瘾防治中心等专门机构治疗。据介绍,目前国内已经出现网络成瘾防治中心,在其中可以得到健康的利用网络防止网络成瘾的知识,还可以提供一般性心理治疗。在专门的心理治疗或精神疾病治疗机构,可以得到正规的心理治疗,同时可以找出并治疗合并的心理问题或者精神疾患,如果网络成瘾严重则需要住院治疗。 如何判断已经网络成瘾? 如何判断已经网络成瘾?据专家介绍,目前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其中有两个诊断标准比较常用: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调查报告

赣南医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报告报告题目: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调查 姓名:王淼生 学号:200930040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班级:09级公管本科班 调查时间:2011年7月20日到8月10日 指导教师:陈匡明

摘要: 本文通过各国专家研究的可靠数据真实的放映了当今青少年网瘾这一社会问题,并通过一份关于网瘾的社会调查报告体现。同时列举了网络成瘾实例,分析其带来的危害。最后针对着一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成瘾、网络依赖、网络使用程度、网络被害、网瘾解决措施 一、导言 网络对于青少年,一方面拓宽了青少年的视野,丰富了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促进了青少年的学业学习,另一方面,过度使用网络乃至产生网络成瘾却对青少年的人格成长、身体发育、心理健康、社会交往等方面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网络成瘾是指由过度地使用网络所至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同时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忍受性提高、出现戒断反应等现象,对于上网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 二、背景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⑶网民中18~24岁的年青人所占比例高,达到37.7%,其次是25~30岁的网民(17.4%)和18岁以下的网民(15.8%),30岁以下的网民所占比例比较低,网民在结构上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 三、各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

对于这个问题,美国心理学者金.S. 杨(K.Young)在1996年有开拓性的研究,该研究借鉴DSM—IV对物质成瘾的标准来探索网络成瘾的存在,496名被测试者参加了调查,回答有关他们上网行为的开放性问题。经过分析,在496例用户中,有396例是网络成瘾用户。Young进一步研究表明每星期有40~80小时在网络上的网络成瘾者对其生活会有负面影响,例如睡眠障碍、持续疲劳、工作和学习绩效降低、人际关系障碍等,还会出现与过长时间使用电脑相同的其他症状。美国针对277名本科大学生的调查,有8.1%的人有网络成瘾倾向,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成瘾。澳大利亚“网络依赖与大学生的心理社会成因”研究课题,被调查的217名大学生中有4%的人网络成瘾,27.9%的人属于程度较轻的网络依赖。2005年韩国网络用户中受网瘾影响的人数比例为12.6%,少年儿童受网瘾影响的比例为15.3% 。2000年台湾一项名为“台湾大学生网络成瘾,网络使用程度、满意度和快乐体验”的研究,调查了台湾12所大学的910名大学生,网络成率为5.9%。台湾对8所大学的752名大学生的测试,网络成瘾率为 11.7%。 四、我国青少年网瘾现状调查数据 福建省林绚浑等人对310名大学生的调查,网络成瘾率为9.6%。民盟北京市委2002年对北京市602名中学生调查,网络成瘾率为14.8%。上海师大心理系顾海根教授,2005年对上海市8所大学397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网络成瘾率为12.9%。学校之间差别很大,成瘾率从7.6%到20.5%,不同年级之间差别也很大,从11.1%到39.6%,

网络安全倡议书(3篇)

网络安全倡议书(3篇) 【网络安全倡议书一】 互联网的迅猛进展,以其丰富的内容、开阔的眼界、快捷的方式正逐渐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交流方式。微信、微博、qq等网络工具差不多成为信息传播、人际沟通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然而网上的不良、不实信息和不文明行为仍然存在,阻碍社会健康进展,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负面阻碍。 为提升全院师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倡导师生文明使用网络,构建安全、健康、和谐的校园网络环境,党委宣传部面向全院师生发出如下倡议: 一、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爱护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树立正确的网络观,抵制不文明行为,争做文明网民。 二、自觉选择上网安全通道。主动使用绿色上网过滤软件,正确把握上网时刻和上网时段,严格屏蔽不良网站,确保个人的身心健康。 三、自觉抵制网络低俗之风。做到不制作、不扫瞄、不转载、不传播。 四、增强网络道德文明意识。崇尚科学,追求真知,明确网上的是非观念,使用网络文明语言,明辨网络信息真假,增强网络文明意识,争做网络文明使者。 五、主动参与到抵制网络有害信息的行动中去,积极揭露和举报网络不安全信息。 六、正确使用网络资源,坚决杜绝整日沉迷于网络游戏,禁止不良网络信息的传播。网上交友慎重,防止被骗。 七、加强自我学习,学会自我约束,增强辨不谣言、抵制谣言的能力,逐步树立成熟阳光的上网态度。 美好的网络环境需要我们共同制造,希望宽阔师生能够自觉、自律地养成安全、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构建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网络环境! 【网络安全倡议书二】 宽阔网民朋友们: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宽阔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在2019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之际,中共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向宽阔网民朋友发出如下倡议: 一、坚守法律底线,做网络法治的建设者。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要严格遵守宪法和《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自觉规范和约束网络行为,依法上网、理性上网,拒绝各类违法有害信息,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 二、崇尚社会公德,做网络文明的推动者。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自觉抵制网络虚假信息、低俗信息和网络谣言,坚决反对网络暴力,推动网络空间绿色进展。 三、增强安全意识,做网络安全的维护者。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要坚守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和国家利益底线,坚决防止通过互联网传输有关国家和本地本单位隐秘内容,自觉学习个人信息爱护常识,提升个人信息爱护意识和技能,积极监督举报各种危害网络安全的不法行为,推动网络空间安全进展。 四、唱响时代旋律,做网络正能量的传播者。互联网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要自觉提升网络素养,积极传递网上正能量,弘扬“大抓落实、狠抓落实”的主旋律,助推“五个转变”,旗帜鲜亮地驳斥杂音噪音,争做新时代好网民,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动力,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网络安全事关国家安全、社会和谐,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坚持文明上网、文明办网,奏响爱淄博的网络文明向上之音,为淄博凤凰涅槃、加速崛起营造安全和谐的绿色网络空间!

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论文解读

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的心理学思考西南大学2012级心理学师范班陈妮莎学号:222012306011017 摘要:网络成瘾即“网络成瘾综合症”(简称 IAD),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普及,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越来明显。网络成瘾对青少年身心都有不可小觑的伤害,青少年的发展关乎社会的发展以及民族的未来,对于网络成瘾青少年的矫正已经迫在眼前。本文介绍了心理学工作者对网络成瘾所做的一些理论及实践研究.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成瘾人格认知需求 网络这一人类近现代的伟大发明已经深入到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给青少年的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广泛的乐趣,还可以在网络世界中享受科技文明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快乐。但网络作为科学技术的“双刃剑”,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因沉溺于网络而患上了“网瘾综合症”,不仅给家庭而且给学校、社会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还深深影响着青少年本人的发认知与人格发展。从心理学方面研究网络成瘾的成因、发生机制、表现以及探讨预防和治疗青少年网络成瘾在当今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一、网络成瘾的定义 “网瘾”即网瘾障碍,在临床上又称为病态网络使用,网络依赖,也称网络成瘾,是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的现象①。有学者认为,网络成瘾是由于重复地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且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欲望,同时对网络一直存有生理及心理依赖②。总的来说网络成瘾,也称为网络过度使用或病理性网络使用,是指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明显的

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其概念与药物成瘾既有相似又有差异。 二、网络成瘾的表现 网络成瘾者往往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国际互联网上 持续聊天、浏览、游戏,以致损害身体健康,并出现各种行为异常、心理障碍、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失调,影响青少年的正常认知,扭曲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还会使人产生反社会人格倾向。 三、网络成瘾的心理成因(内因) 1、满足感缺失:包括学业失败、孤独感、人际障碍等;网瘾的大部分人群都会出现学业失败,从而导致心理空虚,缺乏自信,长时间会有一种孤独感,经历这些情况的青少年,为满足自己的内心,通常会选择逃避,最容易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重新找到失去的自我和可以满足的成就感。 2、生理及人格:网瘾的高发人群多为12-18岁的青少年,以男性居多,男女比例为2:1,而这个时期的孩子,本身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意识也比较弱化,理解判断力差,自控能力也比较差。他们大多都处于青春期,反叛心理严重,对新鲜事物又充满了好奇,寻求刺激、惊险和浪漫,以满足这个阶段的人生需求,而网络出现之后,网络游戏、色情和聊天,恰好对应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自然就会网络成瘾。 3、需求: 3.1安全感需要,在网上可以随便发表意见,表达好恶情感,而不必担心受到指责、限制或承担责任。

网络成瘾的表现、成因及对策教学文稿

青少年网络成瘾症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一、网络成瘾的定义与症状 “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于1994年由纽约的一位精神医生Goldberg提出,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明显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生理性受损的现象。这种心理疾病类似于“因特网中毒”。因此有人认为网络成瘾症实质上是一种技术成(Technological Addiction),是一种包含人机交互作用的非生化成瘾症。美国心理学家Kimberly S.Young认为IAD与沉溺赌博、酗酒、吸毒等无异,导致的损害是多方面的:学业成绩下降、损害身体健康、夫妻关系障碍或离异、影响正常工作等。 美国心理学会1997年正式认可“网络成瘾”研究,并专门讨论IAD的诊断标准。“网络成瘾”是一种过度使用互联网行为的心理疾病,患者年龄介于15至45岁之间,未成年人患病比例远远高于成年人。 1、网络成瘾综合征的主要表现: (1)耐受性增强:需要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满足程度,也就是网瘾越来越大。 (2)不玩网络游戏时会出现戒断症状:如果有一段时间(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不上网,病人就会变得抑郁、易激怒、情绪烦躁、无所适从,上网的愿望特别强烈,时刻担心自己错过了什么,甚至做梦都与网络有关。 (3)在网络游戏室玩游戏的实际时间比预计的时间要长,考虑过停止或减少进入网络游戏室,但不能自控。 (4)为了达到进入网络游戏室的目的,可以抛开学习和其它生活活动。 (5)在有关互联网的活动上花费大量时间,比如参与网络游戏、网上聊天、安装新软件、整理和下载大量文件等。 (6)因为上网,严重影响了患者在现实世界中的工作、学习、社交和家庭生活。 (7)虽然能够意识到上网带来的严重危害,患者仍然继续花大量时间上网。 (8)有较强烈的自我表现欲。

浅析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危害

浅析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危害 论文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成瘾危害对策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各种方便的同时,也使一些人沉迷于网络世界里无法自拔,患上“网络成瘾综合症”。作为网民主体的青少年正式“网络成瘾症”的高发人群。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美国至少有14%的在校学生符合网络成瘾的标准,而在中国大陆,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也日益严重,据2002年《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网瘾比例约为13.2%,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人数已经超过100万。互联网成为一部分青少年名副其实的“电子海洛因”。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严峻性不容忽视,已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一、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判断标准以及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原因分析 网络成瘾,又称“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ve disorder,简称IAD), 临床上是由于患者对互联网络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一组生理性不适,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的损害。网络成瘾的概念最早由美国教授Goldberg提出,后来美国教授Young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存在。网络成瘾者与赌博、吸毒等上瘾者无异。患上IAD 的人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控制时间,经常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上网,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使网络几乎成为现实社会的替代品,沉湎于网上的虚拟世界,“嗜网如命”而无法自拔,出现一些人格障碍,导致个体心理生理受损。 下列10种情况,一年中只要有过5种以上,便可初步判断为网络成瘾综合症:(1)下网后总念念不忘网事;(2)总嫌上网时间太少而不满足;(3)无法控制上网的冲动;(4)一旦减少上网时间就会焦躁不安; (5)一旦上网就能消散种种不愉快;(6)上网比上学做功课更重要;(7)为上网宁愿失去重要的人际交往和工作、事业;(8)不惜支付巨额上网费;(9)对亲友掩盖频频上网的行为;(10)下网后有失落感。 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综合症”的高发人群。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美国至少有14%的在校学生符合网络成瘾的标准。而在中国大陆,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也日益严重。据民盟北京市委提交的报告,北京市中学生网络成瘾者约有13万多人,占14.8%。据北京市150多位政协委员历时4个月完成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小学生上网率达到81.3%,有7成学生网民沉溺于网上聊天,有4成多经常光顾色情网站,互联网成为一部分青少年名副其实的“电子海洛因”。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严峻性不容忽视。 (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学校因素 校园生活大多单调乏味,容易使学生将娱乐的重心转向网络 教师授课方式有时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与精彩的网络世界相比吸引力略显不足;网络成瘾是一个近期出现的新问题,学校教师对它的认识有一个过程,这就存在教育的滞后性,以往学校只注重培养学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基本应用技能,却没有真正教会他们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如何合理安排分配自己的时间,如何提高自身鉴别、分析信息的能力;同时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欠缺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单一化,管理无序化,师资力量较弱,投入简单化等也使青少年网络成瘾形势更加严峻。 (二)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不健康和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也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一个重要原因 研究发现,有网络成瘾倾向的青少年家庭教育或家庭环境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不和谐因素。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孩子期望值特别高,对孩子管教严格、惩罚严厉,孩子的成材压力太大,一旦遇到挫折,容易到虚拟空间找满足感和成就感。还有相当一部分家庭,父母忙于自己的事业,缺乏与孩子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使子女倍感孤独,从而被互联网上的一些具有交流功能的网站和聊天工具所吸引,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习惯于去网络世界寻求感情寄托。

安全文明上网倡议书

---------------------------------------------------------------范文最新推荐------------------------------------------------------ 安全文明上网倡议书 安全文明上网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安全文明上网倡议书,希望能够帮到您! 安全文明上网倡议书一 为大兴网络安全文明之风,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技能,扎实推进网上文明,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明氛围,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九园管委会特向园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发出如下倡议: 一、遵循爱国、守法、公平、诚信的原则,自觉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积极推进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 二、严以修身,倡导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抵制不文明行为,争做弘扬主旋律的表率、遵纪守法的表率、抵制低俗之风的表率、致力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文明新风。 三、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认真履行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不制作、不传播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违反法律法规以及淫秽、色情、迷信等有害的信息,坚决抵制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道德相违背的信息内容,自觉抵制网络低俗之风,净化网络环境。不刊载不健康的文字和图片,不链接不健康的网站,不登载不健康的广告,不发表或转载违法、庸俗、格调低下的信息,积极营造网络文明新风。 1 / 11

网络是交流之地,文明是和谐之本。全体共产党员、窗口服务部门工作人员,要以身作则,严格自律,做文明上网公约的实践者和带头人,带头抵制网络有害信息,带头清扫网络垃圾,带头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 九园管委会在这里向园区广大干部职工郑重倡议,让们携起手来还网络一片纯净的天空,安全文明上网,让我们网络的世界更加文明、健康、美好!注重个人信息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以际行动捍卫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促进园区各项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九园管委会宣 2018年x月x日 安全文明上网倡议书二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其丰富的内容、开阔的眼界、快捷的方式呈现给了我们一个美丽而精彩的崭新世界,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网络已经成为信息传播、人际沟通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正逐步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网上的腐朽文化,正侵蚀着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网上的黄色流毒,正摧残着人们的身心;网上的暴力文化,正对我们的行为进行误导。此外,有些网民在网上虚拟社区语言低俗、格调不高,在网上论坛发言不负责任并由此引发出一些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这些现象,严重危害了网络的文明健康形象,危害社会安全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为影响网络事业健康发展的障碍。为大兴

预防网络成瘾

小心“网络成瘾综合症” 【教学目标】 1.知道网络成瘾综合症。 2.说出网络成瘾综合症的表现、负面影响。 3.了解网络成瘾综合症的原因。 4.学会如何预防网络成瘾综合症。 【重、难点分析】 网络成瘾是一种心理障碍,不仅不利于个体的健康发展,还成为一种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它的形成既有网络传播特性的原因,也有个体自身人格缺陷和现实社会生活压力的原因。因此,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知道网络成瘾综合症;学会如何预防网络成瘾综合症。如何预防网络成瘾综合症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模式】 启发探究研讨式学习。 【教学手段】 利用计算机课件作为辅助手段,教师供相关资料,启发并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不难理解,若教师一味灌输课本内容,则过于死板,故采用小组讨论等教学模式,呈现给学生一些资料,并提出相关问题,通过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既活跃了气氛又可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通过一组图片,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出网络成瘾综合症。 二、什么是“网络成瘾综合症”

师:网络成瘾是一种心理障碍,不仅不利于个体的健康发展,还成为一种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它的形成既有网络传播特性的原因,也有个体自身人格缺陷和现实社会生活压力的原因。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享受它带来的便捷、高效的同时,也应充分认识到它的负面影响。科学家一组最新统计数字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目前全球2亿多网民中,约有1140万人患有某种形式的网络心理障碍,约占网民人数的6%左右。这部分人在网上的冲浪体验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对网络的心理依赖,随着每次上网时间的不断延长,这种依赖越来越强烈。这种不自主的强迫性现象已被称为“网络成瘾综合症”。 “网瘾”也称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网络成瘾症(IAD),学名叫做病理性网络使用(PIU)。我们一般叫做“网络成瘾综合症”,目前还没有把它作为一种正式界定的疾病纳入到诊断体系当中去。可以说,它是对网络的一种过度依赖,表现为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网上操作时间超过一般的限度,以此来获得心理满足。当网络依恋失控,对人产生负面影响的时候,我们就把它当作心理上的一种障碍来看待。 三、网络成瘾综合症的表现 (一)学生分组讨论,小组长总结 (二)教师总结 师:“网络成瘾综合症”的主要表现,就是因为过分依赖网络,而失去对现实生活的兴趣。其最明显的症状有:在网络上工作时间失控,长时间使用网络以获得心理满足;为了达到自我满足,不惜增加网上停留时间,试图减少操作时间但难以自控;对家人和朋友隐瞒自己是“网虫”;有人因陷得太深而不能自拔,最终走上自杀的道路。 师:介绍“网瘾”即“互联网成瘾综合症”,英文简称为IAD。美国IAD评估网瘾的标准(只要有5项以上的回答为“是”,即说明上网成瘾): 1.每个月上网时间超过144小时,即一天4小时以上; 2.头脑中一直浮现和网络有关的事; 3.无法抑制上网的冲动; 4.上网是为逃避现实、戒除焦虑; 5.不敢和亲人说明上网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