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草、益母草及夏枯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夏至草、益母草及夏枯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杨慧珍李映葛喜珍

来源:《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21年第02期

[摘要] 摘要夏至草、益母草和夏枯草均为唇形科植物,功效类似,植物形态相似,有共有和特有的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萜类、黄酮类、甾体类、苯乙醇苷类、挥发油、木脂素、香豆素、蒽醌等,其主要化学成分具有改善血液微循环障碍、抗炎抗氧化、心肌保护等功能。

[关键词] 关键词夏至草;益母草;夏枯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 中图分类号R 282.7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5-0310(2021)02-0085-08

Research Progress on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Lagopsis Supina,

Leonurus japonicus and Prunella vulgaris

Yang Huizhen, Li Ying, Ge Xizhen

(College of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023)

Abstract:摘要Lagopsis supina, Leonurus japonicus and Prunella vulgaris belong to Labiatae plants with similar pharmacological actions and similar plant morphology. They have common and unique chemical components.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of the three are diverse, including alkaloids, terpenoids, flavonoids, steroids, phenylethanoid glycosides, volatile oil,lignans, coumarins and anthraquinones. These components exhibit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of amelioration of blood microcirculation, antiinflammation, antioxidation, and protection of myocardium.

Keywords:关键词Lagopsis supina; Leonurus japonicus; Prunella vulgaris; Chemical components;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多基源是中药的常见现象。夏至草、益母草和夏枯草基源相近,分别来自唇形科夏至草属、益母草属和夏枯草属。三者功效相似,均具有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流变性、心肌保护、抗炎抗氧化等作用。由于益母草名称较多,且与夏至草功用相似,故两者有混用现象。夏至草和夏枯草都曾作茺蔚即益母草的别名,在许多文献中记载为同一植物,又因两者植物形态相似,且采收季节相似,部分学者将其视作同一植物。三种植物既有相关性又存在差异,为更好地利用上述药材,有必要对上述三种中药材在本草考证、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等方面進行综述比较,为夏至草、益母草及夏枯草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本草考证

夏至草(Lagopsis supina (steph) IK.Gal.)在夏至前采收,故名夏至草,始载于《陕西中草药》,能活血、调经,治贫血性头晕、半身不遂、月经不调。《全国中草药汇编》《中

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中记载夏至草具有养血调经、清热利湿,治疗产后瘀滞腹痛、血虚头痛、跌打损伤、水肿小便不利等功效,《江苏植药志》记载:“夏至草为妇科药。邳县民间认为其效力超过益母草。”[1]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 Houtt.)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能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临床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疮疡肿毒等,《本草正》记载:“益母草,性滑而利,善调女人胎产诸证,故有益母之号。”《本草纲目》记载:“益母草活血、破血、调经、解毒。治胎漏难产,胎衣不下,血晕,血风,血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疳、痢、痔疾,打扑内损瘀血,大便、小便不通”等[2]。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在夏季结束后枯萎,故名夏枯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有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赤目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疬等,《本草纲目》记载:“夏枯草治目疼,用砂糖水浸一夜用,取其能解内热,缓肝火也。楼全善云,夏枯草治目珠疼至夜则甚者神效,或用苦寒药点之反甚者,亦神效。”[2]

2 化学成分

夏至草主要含二萜类、黄酮类、苯丙素苷类、甾体、生物碱等成分,目前单体化合物研究较少;对益母草化学成分的研究集中在益母草生物碱,主要以益母草碱、水苏碱为主;从夏枯草中分离的化学成分包括糖类、黄酮类、酚酸类、甾醇类、香豆素类、萜类及挥发油等。三者共有和独有的化学成分评价,见表1至表6。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21年4月第35卷第2期杨慧珍等:夏至草、益母草及夏枯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夏至草、益母草和夏枯草三者化学成分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除上述所列成分外,益母草与夏枯草还有香豆素类,益母草有木脂素类,夏枯草有蒽醌类的报道。三者已报道化学成分比较,见图1。

3 药理作用

3.1 对血液和微循环的作用

血瘀证、微循环障碍是多种疾病发展的中间环节,人体器官的正常运转依赖于血液流畅和正常的微循环,微循环障碍会引起人体组织器官功能下降、障碍甚至衰竭。

夏至草生物碱及其提取物可改善血液、微循环障碍。经颈总动脉放血制造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注射夏至草生物碱,大鼠的淋巴微循环障碍明显得到改善[3]。大鼠在失血性休克转归时,夏至草提取物能通过增强淋巴管转运功能,降低淋巴液黏度,增加淋巴细胞的数目,改善淋巴循环障碍[4]。夏至草醇提物能明显减轻右旋糖苷致急性微循环障碍大鼠各器官功能障碍和组织学损伤,减轻自由基损伤,提高器官血流量,降低血小板聚集与黏附功能,减少血栓形成,改善肠系膜血液及淋巴微循环障碍[5]。

益母草可改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的淋巴循环障碍。进一步观察发现,益母草可扩张DIC 大鼠肠系膜一级微静脉、一级微动脉口径,改善微血流流态,其机制可能与解除微血管平滑肌的痉挛有关[6]。益母草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时的淋巴微循环障碍亦有改善作用。益母草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微循环和抗血栓等作用可能与其所含的生物碱类、萜类等成分密切相关[7]。

夏枯草在改善血液、微循环方面研究较少。有研究发现夏枯草可减少寒凝气滞急性血瘀模型的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浆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可能与其中的熊果酸、齐墩果酸及其糖苷衍生物密切相关,通过有效抑制Na+/K+ATPase改善血液循环[89]。

综上所述,夏至草、益母草和夏枯草都可在改善血液、微循环方面发挥作用,其中的有效成分可能与生物碱、二萜类及三萜有关。目前的文献表明,夏至草在此方面的作用强于益母草和夏枯草,其活性成分可能为生物碱及其萜类物质,其确切的有效成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3.2 血液流变学研究

血液流变性异常如血液黏度增高、血液高聚集及红细胞变形能力减弱等均可引起血液流速下降,对内皮细胞造成损伤,导致或加重微循环。

夏至草提取物可提高急性血瘀大鼠器官血液灌流,进而改善其血液流变异常,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功效,且夏至草醇提物可降低右旋糖苷致大鼠急性微循环障碍,降低全血黏度与血浆黏度、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10]。夏至草总生物碱能改善DIC肠系膜微循环障碍、增加器官微区血流量、降低全血黏度与血浆黏度、降低血小板黏附率和聚集率,表明夏至草总生物碱能校正血液流变性异常,提高器官血液灌流量[11]。

益母草通过扩张血瘀模型微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并增加器官血流量对抗血瘀[12],其中的活性成分为其所含萜类物质,尤其是二萜类物质[7]。研究发现,在斑马鱼胚胎中加入益母草总生物碱或水苏碱,尤其是水苏碱,可促进斑马鱼胚胎血管的生成[13],推测水苏碱在微循环障碍造成的血管损伤修复过程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夏枯草在血液流变学方面的研究较少。夏枯草可通过缩短大鼠血浆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时间,改善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14]。王海波等[15]发现夏枯草提取物能扩张心脏冠状动脉,有良好的活血作用。夏枯草改善血瘀、微循环的作用可能与其所含熊果酸、齐墩果酸有关,通过有效抑制Na+/K+ATPase改善血液循环[16]。

3.3 抗炎作用

研究表明,夏至草中的半日花烷型二萜如夏至草素E、夏至草素G、leoleorin A和leoleorin B、Lagopsin E、Lagopsin G,苯乙醇苷类如leucosceptoside A、stachysoside C、stachysoside A、stachysoside B、isolavandulifolioside、cistanoside D、jionoside C,黄酮苷如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芦丁、银椴苷等均有抗炎活性,但未见抗炎机制报道[17]。

益母草堿在器官、组织中通过不同通路降低炎症因子表达,发挥抗炎作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下调位于炎症细胞表面的 Toll样受体4(TLR4)的活化,进而降低多种炎症介质表达[18];

二是下调核因子kB(NFkB)活性来抑制其下游通路,进而降低多种炎症因子表达[19]。在大鼠急性内毒素性葡萄膜炎模型中,益母草碱通过下调NFkB活性,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视网膜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及葡萄膜结构损伤[20]。益母草中一些萜类物质,如Leoheterin和galeopsin通过抑制炎症因子TNFα[11],再如15,16Epoxy3αhydroxylabda8,13,14trien7one 可抑制NFkB磷酸化,降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环氧酶2的基因表达发挥抗炎作用[21],且后者可剂量依赖性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和动脉僵硬度,并减轻氧化应激和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22]。

夏枯草发挥抗炎作用部位较多,主要涉及全草、茎叶、果实和果穗,有研究发现,在脂多糖(LPS)炎症模型中,夏枯草果实中的挥发油与甲醇提取物可抑制 LPS 刺激后TNFα、IL6和NO等细胞因子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23]。还有研究结果表明,在RPE细胞和Balbc小鼠模型中,夏枯草提取物通过抑制NFkB的核易位和NFkB抑制剂α(IkBα)的降解起到预防炎症作用[24]。

夏至草的抗炎研究,主要涉及其中所含的二萜类、苯乙醇苷类及少数黄酮类物质,其他相关单体化合物的抗炎活性及抗炎机制的研究较少,需发掘。益母草碱、益母草活性成分萜类化合物均有抗炎活性,其中对益母草碱的抗炎活性研究较深入。夏枯草抗炎主要是粗提物,其机制与益母草碱抗炎机制基本相同,后续需加强对单体化合物的研究。

3.4 抗氧化作用

氧化损伤会诱导机体细胞的坏死与凋亡,是人类衰老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氧化损伤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冠心病、帕金森、高血压以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等。

晁怀宇等在DIC模型中推注夏至草醇提物,发现肺匀浆丙二醛(MDA)、一氧化氮含量减少,一氧化氮合酶活性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提高,提示夏至草的抗氧化功效[25]。夏至草醇提物在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中可减轻失血性休克后器官自由基损伤[26]。此外,张利民等分离纯化了夏至草中的多糖成分,得到两个有抗氧化活性的均一多糖[27]。

夏至草生物碱及其提取物可改善血液、微循环障碍。经颈总动脉放血制造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注射夏至草生物碱,大鼠的淋巴微循环障碍明显得到改善[3]。大鼠在失血性休克转归时,夏至草提取物能通过增强淋巴管转运功能,降低淋巴液黏度,增加淋巴细胞的数目,改善淋巴循环障碍[4]。夏至草醇提物能明显减轻右旋糖苷致急性微循环障碍大鼠各器官功能障碍和组织学损伤,减轻自由基损伤,提高器官血流量,降低血小板聚集与黏附功能,减少血栓形成,改善肠系膜血液及淋巴微循环障碍[5]。

益母草可改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的淋巴循环障碍。进一步观察发现,益母草可扩张DIC 大鼠肠系膜一级微静脉、一级微动脉口径,改善微血流流态,其机制可能与解除微血管平滑肌的痉挛有关[6]。益母草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时的淋巴微循环障碍亦有改善作用。益母草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微循环和抗血栓等作用可能与其所含的生物碱类、萜类等成分密切相关[7]。

夏枯草在改善血液、微循环方面研究较少。有研究发现夏枯草可减少寒凝气滞急性血瘀模型的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浆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可能与其中的熊果酸、齐墩果酸及其糖苷衍生物密切相关,通过有效抑制Na+/K+ATPase改善血液循环[89]。

综上所述,夏至草、益母草和夏枯草都可在改善血液、微循環方面发挥作用,其中的有效成分可能与生物碱、二萜类及三萜有关。目前的文献表明,夏至草在此方面的作用强于益母草和夏枯草,其活性成分可能为生物碱及其萜类物质,其确切的有效成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3.2 血液流变学研究

血液流变性异常如血液黏度增高、血液高聚集及红细胞变形能力减弱等均可引起血液流速下降,对内皮细胞造成损伤,导致或加重微循环。

夏至草提取物可提高急性血瘀大鼠器官血液灌流,进而改善其血液流变异常,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功效,且夏至草醇提物可降低右旋糖苷致大鼠急性微循环障碍,降低全血黏度与血浆黏度、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10]。夏至草总生物碱能改善DIC肠系膜微循环障碍、增加器官微区血流量、降低全血黏度与血浆黏度、降低血小板黏附率和聚集率,表明夏至草总生物碱能校正血液流变性异常,提高器官血液灌流量[11]。

益母草通过扩张血瘀模型微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并增加器官血流量对抗血瘀[12],其中的活性成分为其所含萜类物质,尤其是二萜类物质[7]。研究发现,在斑马鱼胚胎中加入益母草总生物碱或水苏碱,尤其是水苏碱,可促进斑马鱼胚胎血管的生成[13],推测水苏碱在微循环障碍造成的血管损伤修复过程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夏枯草在血液流变学方面的研究较少。夏枯草可通过缩短大鼠血浆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时间,改善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14]。王海波等[15]发现夏枯草提取物能扩张心脏冠状动脉,有良好的活血作用。夏枯草改善血瘀、微循环的作用可能与其所含熊果酸、齐墩果酸有关,通过有效抑制Na+/K+ATPase改善血液循环[16]。

3.3 抗炎作用

研究表明,夏至草中的半日花烷型二萜如夏至草素E、夏至草素G、leoleorin A和leoleorin B、Lagopsin E、Lagopsin G,苯乙醇苷类如leucosceptoside A、stachysoside C、stachysoside A、stachysoside B、isolavandulifolioside、cistanoside D、jionoside C,黄酮苷如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芦丁、银椴苷等均有抗炎活性,但未见抗炎机制报道[17]。

益母草碱在器官、组织中通过不同通路降低炎症因子表达,发挥抗炎作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下调位于炎症细胞表面的 Toll样受体4(TLR4)的活化,进而降低多种炎症介质表达[18];

二是下调核因子kB(NFkB)活性来抑制其下游通路,进而降低多种炎症因子表达[19]。在大鼠急性内毒素性葡萄膜炎模型中,益母草碱通过下调NFkB活性,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视网

膜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及葡萄膜结构损伤[20]。益母草中一些萜类物质,如Leoheterin和galeopsin通过抑制炎症因子TNFα[11],再如15,16Epoxy3αhydroxylabda8,13,14trien7one 可抑制NFkB磷酸化,降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环氧酶2的基因表达发挥抗炎作用[21],且后者可剂量依赖性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和动脉僵硬度,并减轻氧化应激和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22]。

夏枯草发挥抗炎作用部位较多,主要涉及全草、茎叶、果实和果穗,有研究发现,在脂多糖(LPS)炎症模型中,夏枯草果实中的挥发油与甲醇提取物可抑制 LPS 刺激后TNFα、IL6和NO等细胞因子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23]。还有研究结果表明,在RPE细胞和Balbc小鼠模型中,夏枯草提取物通过抑制NFkB的核易位和NFkB抑制剂α(IkBα)的降解起到预防炎症作用[24]。

夏至草的抗炎研究,主要涉及其中所含的二萜类、苯乙醇苷类及少数黄酮类物质,其他相关单体化合物的抗炎活性及抗炎机制的研究较少,需发掘。益母草碱、益母草活性成分萜类化合物均有抗炎活性,其中对益母草碱的抗炎活性研究较深入。夏枯草抗炎主要是粗提物,其机制与益母草碱抗炎机制基本相同,后续需加强对单体化合物的研究。

3.4 抗氧化作用

氧化损伤会诱导机体细胞的坏死与凋亡,是人类衰老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氧化损伤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冠心病、帕金森、高血压以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等。

晁怀宇等在DIC模型中推注夏至草醇提物,发现肺匀浆丙二醛(MDA)、一氧化氮含量减少,一氧化氮合酶活性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提高,提示夏至草的抗氧化功效[25]。夏至草醇提物在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中可减轻失血性休克后器官自由基损伤[26]。此外,张利民等分离纯化了夏至草中的多糖成分,得到两个有抗氧化活性的均一多糖[27]。

夏至草生物碱及其提取物可改善血液、微循环障碍。经颈总动脉放血制造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注射夏至草生物碱,大鼠的淋巴微循环障碍明显得到改善[3]。大鼠在失血性休克转归时,夏至草提取物能通过增强淋巴管转运功能,降低淋巴液黏度,增加淋巴细胞的数目,改善淋巴循环障碍[4]。夏至草醇提物能明显减轻右旋糖苷致急性微循环障碍大鼠各器官功能障碍和组织学损伤,减轻自由基损伤,提高器官血流量,降低血小板聚集与黏附功能,减少血栓形成,改善肠系膜血液及淋巴微循环障碍[5]。

益母草可改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的淋巴循环障碍。进一步观察发现,益母草可扩张DIC 大鼠肠系膜一级微静脉、一级微动脉口径,改善微血流流态,其机制可能与解除微血管平滑肌的痉挛有关[6]。益母草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时的淋巴微循环障碍亦有改善作用。益母草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微循环和抗血栓等作用可能与其所含的生物碱类、萜类等成分密切相关[7]。

夏枯草在改善血液、微循环方面研究较少。有研究发现夏枯草可减少寒凝气滞急性血瘀模型的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浆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可能与其中的熊果酸、齐墩果酸及其糖苷衍生物密切相关,通过有效抑制Na+/K+ATPase改善血液循环[89]。

综上所述,夏至草、益母草和夏枯草都可在改善血液、微循环方面发挥作用,其中的有效成分可能与生物碱、二萜类及三萜有关。目前的文献表明,夏至草在此方面的作用强于益母草和夏枯草,其活性成分可能为生物碱及其萜类物质,其确切的有效成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3.2 血液流变学研究

血液流变性异常如血液黏度增高、血液高聚集及红细胞变形能力减弱等均可引起血液流速下降,对内皮细胞造成损伤,导致或加重微循环。

夏至草提取物可提高急性血瘀大鼠器官血液灌流,进而改善其血液流变异常,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功效,且夏至草醇提物可降低右旋糖苷致大鼠急性微循环障碍,降低全血黏度与血浆黏度、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10]。夏至草总生物碱能改善DIC肠系膜微循环障碍、增加器官微区血流量、降低全血黏度与血浆黏度、降低血小板黏附率和聚集率,表明夏至草总生物碱能校正血液流变性异常,提高器官血液灌流量[11]。

益母草通过扩张血瘀模型微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并增加器官血流量对抗血瘀[12],其中的活性成分为其所含萜类物质,尤其是二萜类物质[7]。研究发现,在斑马鱼胚胎中加入益母草总生物碱或水苏碱,尤其是水苏碱,可促进斑马鱼胚胎血管的生成[13],推测水苏碱在微循环障碍造成的血管损伤修复过程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夏枯草在血液流变学方面的研究较少。夏枯草可通过缩短大鼠血浆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时间,改善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14]。王海波等[15]发现夏枯草提取物能扩张心脏冠状动脉,有良好的活血作用。夏枯草改善血瘀、微循环的作用可能与其所含熊果酸、齐墩果酸有关,通过有效抑制Na+/K+ATPase改善血液循环[16]。

3.3 抗炎作用

研究表明,夏至草中的半日花烷型二萜如夏至草素E、夏至草素G、leoleorin A和leoleorin B、Lagopsin E、Lagopsin G,苯乙醇苷类如leucosceptoside A、stachysoside C、stachysoside A、stachysoside B、isolavandulifolioside、cistanoside D、jionoside C,黄酮苷如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芦丁、银椴苷等均有抗炎活性,但未见抗炎机制报道[17]。

益母草碱在器官、组织中通过不同通路降低炎症因子表达,发挥抗炎作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下调位于炎症细胞表面的 Toll样受体4(TLR4)的活化,进而降低多种炎症介质表达[18];

二是下调核因子kB(NFkB)活性来抑制其下游通路,进而降低多种炎症因子表达[19]。在大鼠急性内毒素性葡萄膜炎模型中,益母草碱通过下调NFkB活性,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视网膜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及葡萄膜结构损伤[20]。益母草中一些萜类物质,如Leoheterin和galeopsin通过抑制炎症因子TNFα[11],再如15,16Epoxy3αhydroxylabda8,13,14trien7one 可抑制NFkB磷酸化,降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环氧酶2的基因表达发挥抗炎作用[21],且后者可剂量依赖性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和动脉僵硬度,并减轻氧化应激和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22]。

夏枯草发挥抗炎作用部位较多,主要涉及全草、茎叶、果实和果穗,有研究发现,在脂多糖(LPS)炎症模型中,夏枯草果实中的挥发油与甲醇提取物可抑制 LPS 刺激后TNFα、IL6和NO等细胞因子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23]。还有研究结果表明,在RPE细胞和Balbc小鼠模型中,夏枯草提取物通过抑制NFkB的核易位和NFkB抑制劑α(IkBα)的降解起到预防炎症作用[24]。

夏至草的抗炎研究,主要涉及其中所含的二萜类、苯乙醇苷类及少数黄酮类物质,其他相关单体化合物的抗炎活性及抗炎机制的研究较少,需发掘。益母草碱、益母草活性成分萜类化合物均有抗炎活性,其中对益母草碱的抗炎活性研究较深入。夏枯草抗炎主要是粗提物,其机制与益母草碱抗炎机制基本相同,后续需加强对单体化合物的研究。

3.4 抗氧化作用

氧化损伤会诱导机体细胞的坏死与凋亡,是人类衰老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氧化损伤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冠心病、帕金森、高血压以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等。

晁怀宇等在DIC模型中推注夏至草醇提物,发现肺匀浆丙二醛(MDA)、一氧化氮含量减少,一氧化氮合酶活性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提高,提示夏至草的抗氧化功效[25]。夏至草醇提物在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中可减轻失血性休克后器官自由基损伤[26]。此外,张利民等分离纯化了夏至草中的多糖成分,得到两个有抗氧化活性的均一多糖[27]。

夏至草生物碱及其提取物可改善血液、微循环障碍。经颈总动脉放血制造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注射夏至草生物碱,大鼠的淋巴微循环障碍明显得到改善[3]。大鼠在失血性休克转归时,夏至草提取物能通过增强淋巴管转运功能,降低淋巴液黏度,增加淋巴细胞的数目,改善淋巴循环障碍[4]。夏至草醇提物能明显减轻右旋糖苷致急性微循环障碍大鼠各器官功能障碍和组织学损伤,减轻自由基损伤,提高器官血流量,降低血小板聚集与黏附功能,减少血栓形成,改善肠系膜血液及淋巴微循环障碍[5]。

益母草可改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的淋巴循环障碍。进一步观察发现,益母草可扩张DIC 大鼠肠系膜一级微静脉、一级微动脉口径,改善微血流流态,其机制可能与解除微血管平滑肌的痉挛有关[6]。益母草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时的淋巴微循环障碍亦有改善作用。益母草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微循环和抗血栓等作用可能与其所含的生物碱类、萜类等成分密切相关[7]。

夏枯草在改善血液、微循环方面研究较少。有研究发现夏枯草可减少寒凝气滞急性血瘀模型的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浆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可能与其中的熊果酸、齐墩果酸及其糖苷衍生物密切相关,通过有效抑制Na+/K+ATPase改善血液循环[89]。

综上所述,夏至草、益母草和夏枯草都可在改善血液、微循环方面发挥作用,其中的有效成分可能与生物碱、二萜类及三萜有关。目前的文献表明,夏至草在此方面的作用强于益母草和夏枯草,其活性成分可能为生物碱及其萜类物质,其确切的有效成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3.2 血液流变学研究

血液流变性异常如血液黏度增高、血液高聚集及红细胞变形能力减弱等均可引起血液流速下降,对内皮细胞造成损伤,导致或加重微循环。

夏至草提取物可提高急性血瘀大鼠器官血液灌流,进而改善其血液流变异常,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功效,且夏至草醇提物可降低右旋糖苷致大鼠急性微循环障碍,降低全血黏度与血浆黏度、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10]。夏至草总生物碱能改善DIC肠系膜微循环障碍、增加器官微区血流量、降低全血黏度与血浆黏度、降低血小板黏附率和聚集率,表明夏至草总生物碱能校正血液流变性异常,提高器官血液灌流量[11]。

益母草通过扩张血瘀模型微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并增加器官血流量对抗血瘀[12],其中的活性成分为其所含萜类物质,尤其是二萜类物质[7]。研究发现,在斑马鱼胚胎中加入益母草总生物碱或水苏碱,尤其是水苏碱,可促进斑马鱼胚胎血管的生成[13],推测水苏碱在微循环障碍造成的血管损伤修复过程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夏枯草在血液流变学方面的研究较少。夏枯草可通过缩短大鼠血浆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时间,改善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14]。王海波等[15]发现夏枯草提取物能扩张心脏冠状动脉,有良好的活血作用。夏枯草改善血瘀、微循环的作用可能与其所含熊果酸、齐墩果酸有关,通过有效抑制Na+/K+ATPase改善血液循环[16]。

3.3 抗炎作用

研究表明,夏至草中的半日花烷型二萜如夏至草素E、夏至草素G、leoleorin A和leoleorin B、Lagopsin E、Lagopsin G,苯乙醇苷类如leucosceptoside A、stachysoside C、

stachysoside A、stachysoside B、isolavandulifolioside、cistanoside D、jionoside C,黄酮苷如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芦丁、银椴苷等均有抗炎活性,但未见抗炎机制报道[17]。

益母草碱在器官、组织中通过不同通路降低炎症因子表达,发挥抗炎作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下调位于炎症细胞表面的 Toll样受体4(TLR4)的活化,进而降低多种炎症介质表达[18];

二是下调核因子kB(NFkB)活性来抑制其下游通路,进而降低多种炎症因子表达[19]。在大鼠急性内毒素性葡萄膜炎模型中,益母草碱通过下调NFkB活性,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视网膜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及葡萄膜结构损伤[20]。益母草中一些萜类物质,如Leoheterin和galeopsin通过抑制炎症因子TNFα[11],再如15,16Epoxy3αhydroxylabda8,13,14trien7one 可抑制NFkB磷酸化,降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环氧酶2的基因表达发挥抗炎作用[21],且后者可剂量依赖性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和动脉僵硬度,并减轻氧化应激和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22]。

夏枯草发挥抗炎作用部位较多,主要涉及全草、茎叶、果实和果穗,有研究发现,在脂多糖(LPS)炎症模型中,夏枯草果实中的挥发油与甲醇提取物可抑制 LPS 刺激后TNFα、IL6和NO等细胞因子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23]。还有研究结果表明,在RPE细胞和Balbc小鼠模型中,夏枯草提取物通过抑制NFkB的核易位和NFkB抑制剂α(IkBα)的降解起到预防炎症作用[24]。

夏至草的抗炎研究,主要涉及其中所含的二萜类、苯乙醇苷类及少数黄酮类物质,其他相关单体化合物的抗炎活性及抗炎机制的研究较少,需发掘。益母草碱、益母草活性成分萜类化合物均有抗炎活性,其中对益母草碱的抗炎活性研究较深入。夏枯草抗炎主要是粗提物,其机制与益母草碱抗炎机制基本相同,后续需加强对单体化合物的研究。

3.4 抗氧化作用

氧化损伤会诱导机体细胞的坏死与凋亡,是人類衰老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氧化损伤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冠心病、帕金森、高血压以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等。

晁怀宇等在DIC模型中推注夏至草醇提物,发现肺匀浆丙二醛(MDA)、一氧化氮含量减少,一氧化氮合酶活性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提高,提示夏至草的抗氧化功效[25]。夏至草醇提物在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中可减轻失血性休克后器官自由基损伤[26]。此外,张利民等分离纯化了夏至草中的多糖成分,得到两个有抗氧化活性的均一多糖[27]。

夏枯草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夏枯草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夏枯草,是一种被广泛运用的中草药,它具有广阔的药理作用。夏枯草是一种色泽类似灰白色的植物,通常为一年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带有芳香味道。其主要分布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在高寒地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药理学家对夏枯草的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涉及到它的抗炎、抗菌、解毒等多种作用。在本文中,将介绍夏枯草的药理学作用研究的进展。 抗炎作用 夏枯草中的多个化合物以及所包含的类黄酮均具有抗炎作用。研究发现,夏枯草制剂与标准抗炎药物相比,其抗炎效果更优良。该草本植物也常用于甘露醇诱导高压、白细胞减少和急性胰腺炎等情况的抗炎治疗。 抗菌作用 夏枯草的抗菌作用已经得到广泛关注。该草本植物可以被用于各种细菌和病毒感染的治疗。夏枯草提取物的抗菌活性主要与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密切相关。这些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和不溶于水等优点,因此被广泛视作天然抗菌剂和添加剂。 解毒作用 夏枯草的解毒作用是该植物近年来得到研究的方向之一。夏枯草中的杂糖类物质具有良好的解毒作用。其中,以O-酰基皂甙为代表的主要杂糖类物质,能够有效地清除体内的有害化学物质,减轻毒素对动物体系的影响和毒化反应。 其他作用 夏枯草还具有多种药理学作用,例如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血压和血糖、增强心脏功能等。夏枯草中汁液和提取物中的某些成分,还能显著的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结论 总的来说,夏枯草药理学作用的研究表明,它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夏枯草所含多种成分均具有抗菌、抗炎和解毒作用。因此,夏枯草对于现代医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注:本文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医学诊治的依据,严禁自行用药。建议在医疗机构专业人士指导下使用。

夏枯草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现状

夏枯草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现状 夏枯草为各种中药处方中较为重要的中草药,尤其在“散结消肿”方面起着非常广泛地作用,被应用治疗乳腺增生、泌尿系统结石等常见性疾病中起到非常大的功效,同时在治疗恶性肿瘤上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对此,本文将分析夏枯草化学成分,在此基础上探析其在临床应用的现状。 标签:夏枯草;化学成分;恶性肿瘤;散结消肿;临床应用; 夏枯草为一种唇形科植物,其干燥的果穗在清火明目、散结消肿等方面有着比较好的功效,在中药方剂及相关保健饮料应用比较多。据现代文献资料分析可查,夏枯草含有许多有效成分,为此,本文将从夏枯草不同部位的成分,在此一一单列介绍。 1.夏枯草化学成分 夏枯草全草一般有以齐敦果酸为主的苷元的三萜皂苷,还包含芸香苷、金丝桃苷等多种苷类物质。夏枯草含有多种有效的有机酸,如咖啡酸、游离的齐敦果酸、熊果酸等;[1]无机盐有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K,树脂、生物碱、挥发油等。夏枯草的花穗中还含有熊果酸、d-樟脑、飞燕草素、d-小茴香酮等。 [2]夏枯草的果穗中则含有齐墩果酸、熊果酸,其中齐墩果酸、熊果酸被划定为甙元的皂甙;β-香树脂醇、胡萝卜甙、二十产烷酸、三十烷酸等被称为酯。 现代药理学发现,夏枯草全草含有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的酸性多粮的夏枯草多糖,还具有齐墩果酸、熊果酸,其中齐墩果酸被称之为甙元的皂甙,[3]同时还具有丰富的维生素系列、胡萝卜素、金丝桃甙、挥发油、左旋樟脑、咖啡酸、右旋小茴香酮等。 夏枯草地上的部位则含有比较丰富的含香豆精类化合物,例如东犀草素、黄酮类化合物、伞形花内酯、马栗树皮素等,还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如木犀草素、芸香甙、异槲皮甙、木犀草素-7-O-葡萄糖甙、合模荭草素、金比值桃甙等。 夏枯草的花序中则发现有着比较丰富的矢车菊素的糖甙、飞燕草素、槲皮素、山柰酚、挥发油、右旋樟脑、石旋小茴香酮等。[4]夏枯草的叶子里则含有比较多的脂肪酸,如亚麻酸、油酸、肉豆蔻酸、硬脂酸、棕榈酸等。 2.夏枯草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夏枯草的独特药效被发现之后,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乳腺增生、泌尿系统结石、恶性肿瘤等常见疾病上,使其有比较显著的治疗效果。对此,笔者一一介绍其功效。 2.1 夏枯草抗恶性肿瘤的作用

冬虫夏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功能研究进展

冬虫夏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功能研究进展 作者:周建树、池景良、李鑫 摘要:冬虫夏草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药用真菌,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可用于高血糖。高血脂、呼吸系统疾病和肾病的治疗。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冬虫夏草可用于自体免疫系统疾病和癌症的治疗。 关键词:冬虫夏草药理作用免疫活性 冬虫夏草,又名虫草,冬虫草,夏草冬虫。全世界目前已有虫草属真菌Cordycept寄生于昆虫和其他生物长出子座的虫草种类达400多种。我国已记载68种。在国内外一些人和学者的概念中,把凡是由虫草属真菌寄生并能产生子座的菌物结合体通称为冬虫夏草。然而,中国传统的中医药学和我国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人们所指的冬虫夏草,是特指我国仅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及边缘地区高寒草甸的中华虫草菌Cordycept sinesis(Berk.)。saccardo寄生于蝙蝠蛾属、虫草蝙蝠蛾(Hepialusra moricamusoberthur)或绿蝙蝠蛾(H.variansstaudinger)的幼虫感染后形成的虫、菌结合体。而其它类仅称为虫草,不是正宗的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是我国传统的药用真菌,传统中医认为冬虫夏草有补肾、镇静、平喘。祛痰、提神、强心壮血等功效。现代科学的研究证实了冬虫夏草的确对人体有抗肿瘤、降血压、调节内分泌、增强免疫力、镇静中枢、抗心肌缺血及调节心率等功能。 1、虫夏草的化学成分 1947年汤腾汉初次报道冬虫夏草含粗蛋白25.32%,脂肪8.4%,粗纤维18.53%,碳水化合物28.9%,灰分4.1%,水分10.8%。郑藻杰1952年报道得到一种淡黄色结晶粉末,熔点96℃似一有机酸,孙志琳报告含维生素B1。1977日本宫琦等用乙醇分馏,经凝胶过滤,使虫草子囊果水溶液多糖纯化,得到一种高支多糖CS-1,并证明它是半乳甘露聚糖,是由含甘露糖原和含有分支的半乳糖低聚物组成。吕瑞锦等报导,从冬虫夏草中分离出尿嘧啶、腺嘌呤。腺嘌呤核苷。蓸糖。甘露醇、麦角甾醇和硬脂酸等7种成分。肖永庆等1983年又分离得到胆甾醇软脂酸酯,软脂酸及麦角甾醇过氧化物。迄今为止已从虫草及其无性型中检测或分离到多种生物活性物质。1990年焦彦朝等人对这些物质作了很好的评述:(1)核苷酸类物质。A.虫草菌素(confycepin),它的作用机理是引起细胞核变性及细胞整体崩解;B.N6-(2-羟乙基)腺嘌呤核苷;C.其它氨基酸,含有赖氨基酸、牛黄酸、天门冬氨酸。苏氨酸等,还含有6种环二肽类化合物;其中,L -苷氨酰基-L脯氨酰基环二肽具有抗癌和增强免疫的生理活性。(2)多糖类物质。冬虫夏草已知含有至少二种多糖CS-1,一种从子座中以热水提取的水溶性胞外多糖,它是一种高度分枝的半乳甘露聚糖。另一种多糖ct-4N,一种含少量蛋白质的半乳甘露聚糖,是由D-甘露糖和D-半乳糖以3:5分子比组成,其分子质量为23000。大量药理试验表明,虫草多糖类物质具有多种作用:抗肿瘤,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小鼠血清中IgG的含量,对体外淋巴细胞转化有促进作用和抗辐射作用等。龚敏等(1990)证实来源于冬虫夏草的多糖,其抗肿瘤活性与分子量有关,分子量大于1.6X104时,才具有抗肿瘤活性。多糖的活性除了跟分子量有关外,还与多糖的溶解度、粘度、初级结构和高级结构有关。(3)环状缩菌羧肽。李兆兰(1988)年从冬虫夏草中分离到一株中国弯颈霉,就产生一种名为环孢菌类(cyclosporin)的环状缩羧肽,这是有价值的免疫剂及抗真菌剂。(4)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它广泛存在生活的细胞中,作为细胞保护酶,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的功能,保护细胞和组织免受超氧阴离子损伤,使机体得益而抗衰老。

益母草

浅析益母草的研究 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2)班姓名:魏亚东学号:201014022062 摘要:益母草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全草。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夏季开花。生于山野荒地、田埂、草地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本文重点对益母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综述。 关键词:益母草、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正文: 益母草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r japonicus Houtt.的地上部分。高60-120cm。茎直立,四棱形,微被毛,一年生植物基生叶具长柄,叶柄略圆形,5-9浅裂,基部心形。茎中部叶有短柄,掌状3浅裂。花序上的叶呈羽状深裂或浅裂成3片,裂片全缘或具少数锯齿。上面绿色,被粗伏毛,下面淡绿色,被柔毛及腺点。轮伞花序腋生,具花8-15朵,花萼钟形,先端5齿裂,具刺尖,花冠唇形,淡红色或则紫色。雄蕊4,2强。雌蕊1,柱头2裂。小坚果三棱形。益母草味辛、微苦、性微寒、归心、肝、膀胱经,具有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之功效。全国各地均有野生或栽培。 1:性状鉴别 鲜益母草,幼苗期无茎,茎生叶圆心形,边缘5-9浅裂,每裂片有2-3钝齿。花前期茎呈方柱形,上部多分枝,四面凹下城纵沟,长30-60cm,直径0.2-0.5cm;表面青绿色;折断面中部有髓。叶交互对生,有柄;叶片青绿色,质鲜嫩,揉之有汁;下部茎生叶掌状3裂,上部叶羽状深裂或浅裂成3片,裂片全缘或具少数锯齿。气微,味微苦。 干益母草,茎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体轻,质韧,断面中空有髓。叶片灰绿色,多皱纹。破碎,易脱落。轮伞花序腋生,小花淡紫色,花萼筒状,花冠二唇形。 以质嫩、叶多、色灰绿者为佳;质老、枯黄、无叶者不可供药用。 2:化学成分 全草含益母草碱(leonurine,约0.05%,开花初期仅含微量,中期逐渐增高)、水苏碱(stachydrine)、芸香碱、延胡索酸、亚麻酸、p-亚油酸、月桂酸、苯甲酸、油酸等。 在全草中还可以分离提取得到5,7,3`,4`,5`,—五甲氧基黄酮(5,7,3`,4`,5`,—pentamethoxyflavone)、汉黄芩素(wogonin)、洋芹素-7-O-葡萄糖苷(apigenin-7-O-glucopyranoside)、大豆素(daidzein)、槲皮素(quercetin)[1]。薰衣草叶苷(lavandulifolioside)、芦丁(rutin)、邻羟基苯甲酸(saliclicacirl)、丁香酸(syringic acid)、腺苷(adenosine)、豆甾醇(stigmasterol)[2] 其他化学成分还有:生物碱类益母草含总生物碱,其中主要有益母草碱 (1_eonurine)、水苏碱(Stachydrine)、益母草啶和益母草宁等。 黄酮类主要有5,7,3,4,5-五甲氧基黄酮、大豆素、洋芹素及苷、芜花素及苷、山柰素及苷等。 二萜类主要有前益母草素(prehispanolone)、益母草素(hispanolone)、前益母草乙素(preleoheterin)[3]。Giang等从益母草中分离并鉴定出9种半日花烷二萜。其中,化合物lhispanone是首次从益母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9为新化合物,被分命名为leoheteronin A、B、C、D、E。

夏枯草治疗肺结节病的研究进展

夏枯草治疗肺结节病的研究进展 [摘要]夏枯草具有散结解毒、利尿等功效,近年来药理学研究显示夏枯草 具有抗炎、调节免疫等作用,但散结作用尤为突出,可用于肺结节病的临床治疗。本文拟对中药夏枯草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状况进行总结,为其进一步在结节性疾 病的治疗,提供更为充分的临床依据。 [关键词]夏枯草;抗炎;调节免疫;肺结节病 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 各地,此草于夏至之后枯萎故名为“夏枯草”。可用于瘰疬、瘿瘤及乳痈肿痛等 疾病。本文对夏枯草治疗成分进行总结,探讨夏枯草治疗肺结节病的药理作用。 1.化学成分 夏枯草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包括黄酮类、萜类、有机酸类、糖类、甾醇类、香豆素类、苯丙素类及挥发油类[1]。黄酮类成分除了芦丁、芸香苷、金丝桃苷外,还含木犀草素、木樨草甘、槲皮素、橙皮苷、汉黄芩素及山奈酚等[2]。其含有熊 果酸、齐墩果酸、羽扇烷型三萜类成分,以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最高[3]。夏 枯草中的有机酸类主要包括长链脂肪酸与酚酸,长链脂肪酸主要包括月桂酸、花 生油酸、亚油酸与异硬脂酸等;酚酸包含有反式和顺式咖啡酸、熊果酸、齐墩果酸、迷迭香酸、乌苏酸等[4]。夏枯草包含蔗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果糖等 多种糖类成分[5]。甾醇类化合物主要包括豆甾醇、β谷甾醇、α-菠甾醇等。此 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树脂、鞣质、生物碱、咖啡乙酯等[6]。 2. 肺结节病的发病机制 2.1 中医病因病机 根据肺结节病的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咳嗽”、“喘证”、“痰核”、“积聚”等范畴。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证类,外感除六淫之邪外,还包括 天地间的戾气,即“环境之毒”。空气中的金属、粉尘颗粒、植物粉尘、矿尘、

夏枯草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夏枯草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夏枯草;药理作用;综述 夏枯草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的干燥果穗,味辛、苦,性寒,有降糖、降压、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肿瘤及活血化瘀等功效。由于其重要的药用价值和广泛的药理作用,因此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夏枯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笔者现就近年来国内外对夏枯草的药理研究状况作一概述。 1 药理作用 降血糖 夏枯草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夏枯草醇提物可降低正常小鼠和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水平,可对抗肾上腺素升高血糖作用,并具有改善糖耐量、增加肝糖元合成的作用。刘氏等[1]认为,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胰岛素分泌或增加组织对糖转化利用有关。Zheng J等[2]认为,夏枯草提取物可能通过提高体外胰岛素的敏感性,有效降低小鼠血糖,能增强格列本脲的降血糖作用。李氏等[3]采用链脲菌素(Strepotozotocin,STZ)尾静脉注射得到糖尿病模型小鼠,分别以含生药量8、4 g/kg醇提物、格林苯脲或纯净水进行灌胃实验,发现夏枯草提取物具有抑制糖尿病小鼠血糖升高的作用,并呈现明显的量效

关系,作用效果以高剂量为佳。其降糖机理可能与夏枯草提取物通过修复β细胞使胰岛素分泌增加或调节组织糖脂代谢有关。 降血压 夏枯草提取物能有效降低血压。孙氏等[4]研究发现,夏枯草氯仿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可使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家兔胸主动脉收缩曲线右移,且使其最大收缩幅度变小。王氏等[5]从夏枯草中提取夏枯草总皂苷进行静脉注射,结果显示,麻醉大鼠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有显著下降。临床上,夏枯草复方制剂用于治疗高血压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明显降压效应的三草降压汤[6](夏枯草、益母草、龙胆草),在服药后1 h即出现血压下降,并在1~4 h 内保持较稳定的降压效果,6 h时后血压才开始回升。 降血脂 夏枯草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四安胶囊[7](夏枯草、水蛭、黄连等)可调节多种动物血脂比例,使乳幼大白鼠、糖尿病家兔模型的甘油三脂(TG)、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血脂指数降低;使糖尿病模型兔的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LDL)及载脂蛋白B(APOB)显著降低;使乳幼大白鼠的高密度脂蛋白(HDL)升高,并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的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脂蛋白a(LPa)。李氏等[3]

益母草药理作用的研究论文(共2篇)

益母草药理作用的研究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1篇:益母草的药理研究现状综述 益母草(leonurusjaponicusHoutt)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药用部分是干燥或新鲜地上部分,全国各地均产。益母草是一味古老的中药材,《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古代医药着作均有记载。益母草性微寒、味辛、微苦,归心、肝、膀胱经,有活血化瘀、利尿消肿之功效。古时常用于妇科疾病,故名为益母。现代医学表明,益母草还有溶栓,抗凝,降脂,降血黏度,降低红细胞聚集,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抗氧自由基等诸多作用。近年来,对其研宄逐步加深,拓宽了其临床应用,也增加了其保健美容的功效。这里对益母草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益母草的开发利用提供资料。 1化学成分 益母草的化学成分是益母草中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因素。益母草中主要含有的化合物有:生物碱类,黄酮类,二萜类,苷类,脂肪酸类,挥发油类,环型多肽等,并含有锌,铜,锰,铁等多种微量元素。

生物碱类 生物碱一直被认为益母草属植物的有效成分。益母草含总生物碱,其中有益母草碱、水苏碱、益母草啶和益母草宁等,其中益母草碱和水苏碱为主要成分。有实验证明益母草碱中的胍基结构具有抗血小板凝聚作用,因此常用作质控指标。研宄表明益母草碱在营养期、花初期生物碱成分含量高,果熟期含量最低。由于其有效成分稳定,炮制简单(烘干切割),所以产地是决定药材质量的主要因素。对不同产地益母草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结果发现各地区生产含量差别很大,其中以北京,新疆,辽宁总碱最高。 黄酮类 主要有3,4,5,5,7,-五甲氧基黄酮(3),汉黄芩素(4),大豆素(5),洋芹素苷-O-葡萄糖苷(6),懈皮素(7),芦丁(8)益母草酮A(9),益母草酮B帖类型为半日花烷型。在这之中,根据C12上连接的五元环类型,其结构可分为5种类型;呋喃环型(I)(13),二氢呋喃环型(11)(14),内酯环型(III)(15),A,B不饱和内酯环型(IV)(16),四氢呋喃环型(V)(17)。 苷类 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环烯醚萜苷类,苯丙醇苷类,似强心甾苷类。

益母草的研究进展

益母草的研究进展 益母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用价值。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益母草的度不断提高,对它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将对益母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综述。 益母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益母草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包括黄酮类化合物、苯丙素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等。其中,黄酮类化合物为主要成分,具有改善血液循环、抗氧化、抗炎等多种药理作用。此外,益母草还含有一些生物碱、苯丙素类化合物等,具有明显的药理作用。 益母草的药理作用研究 益母草具有改善血液循环、抗氧化、抗炎等多种药理作用。近年来,研究者们通过对益母草提取物进行药理实验,发现它还具有抗抑郁、抗肿瘤、抗炎等作用。此外,益母草还可以影响免疫细胞功能,对免疫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益母草的临床应用研究 益母草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痛经、

产后恶露不止等疾病。近年来,研究者们发现益母草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治疗中也有一定的疗效。例如,益母草注射液能够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指标;益母草多糖能够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血脂水平。 然而,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部分患者会出现过敏反应或药物不良反应,因此需要加强用药安全性的研究和监测。 结论 益母草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和临床应用前景。然而,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其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还需要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将现代科技手段引入益母草的研究和开发中,以提高其应用范围和疗效水平。 摘要 益母草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中药材,其具有多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本文对益母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引言

夏枯草药理作用研究

夏枯草药理作用研究 摘要】夏枯草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匍匐根茎,节 上生须根,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夏枯草味辛、苦,寒、归肝、胆经,有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之效,主要用于治疗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瘰疬、瘿瘤以及乳痈 肿痛等,是临床上较为关注的中草药之一。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对夏枯草的药 理作用进行分析,以便为夏枯草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夏枯草;药理作用;活血化瘀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8-0289-02 夏枯草是一种较为重要、应用较为广泛的中草药,其临床药物作用的研究一 直是医学界研究的重点。目前,已知夏枯草在降血糖、降血压、抗菌、抗氧化、 抗病毒、调节免疫系统及呼吸系统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具有预防癌 细胞生成的作用,从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上一些常见的疾病中,诸如糖尿病、高 血压以及免疫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故而夏枯草在临床治疗中,存在着巨 大的潜力,值得广大的医疗研究人员进行深入探索。本文就夏枯草的药理作用综 述如下,为夏枯草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药理作用 1.1 降血糖作用 夏枯草的降血糖作用已被应用于高血糖患者中。有研究证实,夏枯草水提物 能够抑制α淀粉酶,通过进行正常小鼠、肾上腺素高血糖小鼠及金芪降糖片阳性 小鼠的夏枯草实验,发现夏枯草提取液的降糖作用要明显强于金芪降糖片阳性小鼠;另外对正常小鼠、四氧嘧啶损伤小鼠及金芪降糖片阳性小鼠进行小剂量、大 剂量给药,发现夏枯草提取物对肾上腺素、四氧嘧啶而导致的血糖升高具有较好 的疗效[1]。该研究提示,夏枯草的降糖作用与促进肝糖原合成、抑制肾上腺素、 提高糖耐量有关,且与西药相比,夏枯草的副作用较少,远期疗效更佳,可作为 糖耐病患者的首选中药制剂。 1.2 降血压作用 夏枯草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李艳丽在“夏枯草水提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降 压作用的研究”研究中,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卡托普利组、夏枯草水提取物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进行为期3周的干预后,发现夏枯草水提物具有较好的降压 作用,且高剂量组夏枯草水提物的降压作用强于低剂量,但其差异并不明显[2]。 经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夏枯草的茎、叶、穗及全草均有降压作用,与夏枯草的 总皂苷类成分有关,能够降低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并升高一氧化氮对的含量来达 到降压作用的。由此可见,夏枯草的有效成分具有十分明显的控制血压效果,值 得广泛推广应用。 1.3 降血脂作用 夏枯草具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其提取物熊果酸对高血脂具有较好的 治疗效果,从而有效缓解因血脂高而造成的易怒、不易入睡等症状,改变其阴虚 体质。陈蕾在“夏枯草现代研究进展述要”中提及夏枯草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与 决明子联合应用时,能够使血脂、血压偏高的患者的血脂指标恢复正常,通过降 低血脂而达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3]。 1.4 抗菌和抗病毒作用 夏枯草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其水溶部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

夏至草的功效与作用

夏至草的功效与作用 文章目录*一、夏至草的简介*二、夏至草的功效与作用*三、夏至草的市场信息1. 夏至草的价格2. 夏至草的选购方法3. 夏至草的保存方法 夏至草的简介别名夏枯草、白花夏枯草、白花益母、灯笼棵、风轮草、小益母草、假茺蔚、假益母草。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15~60厘米,疏生分枝。茎方形,被有倒生的细毛。叶掌状3全裂,裂片有钝齿或小裂,两面均密生细毛,下面叶脉凸起;叶柄被有细毛。 花轮有花6~10朵,腋生;苞片与萼筒等长,刚毛状,被有细毛;花萼钟形,长5.2毫米,外面被有细毛,喉部有短柔毛,具5脉和5齿,齿端有尖刺,上唇3齿较下唇2齿长;花冠白色,钟状,长5.5毫米,外面被有短柔毛,冠简内面无毛环,上唇较下唇长,直立,长圆形,内面有长柔毛,下唇平展,有3裂片;雄蕊4,2强,不伸出,花药2室;花柱顶端2裂,裂片相等,圆形。小坚果褐色,长圆状三棱形。花期3~6月。果期6~7月。 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西南、西北等地,俄罗斯西伯利亚和朝鲜亦有。生于海拔1400~2700m的田边、路旁、房前屋后或灌丛中,为常见杂草。喜光,生命力极强,可自繁,耐瘠薄。

夏至草的功效与作用性味:中药味微苦,性平。 功效主治:全草入药,能养血调经。用于贫血性头晕,半身不遂,月经不调。消炎、利尿。用于翳障沙眼,结膜炎及遗尿症。月经不调;产后瘀滞腹痛;血虚头昏;半射不遂;跌打损伤;水肿;小 便不利;目赤肿痛;疮痈;冻疮;牙痛;皮疹瘙痒。 夏至草的市场信息 1、夏至草的价格100元左右。 2、夏至草的选购方法药材市场选购。本品茎呈类方柱形, 有分枝,四面凹成纵沟,长20~40cm,直径1.5~3mm;被倒生细毛,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对生,黄绿色至暗绿色,多皱缩,完整叶片展平后呈掌状3全裂,裂片具钝齿或小裂,两面密被细毛;叶柄长。 轮伞花序腋生;花萼钟形,萼齿5,齿端有尖刺;花冠钟状,类白色。萼宿存、筒状,黄绿色。小坚果4枚,褐色,长卵形,质脆。气微,味淡。以干燥、带根、叶绿者为佳。 3、夏至草的保存方法夏至前采收,除去杂质、残根及老梗,喷淋洗净,沥干,稍闷,切片,干燥。

冬虫夏草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冬虫夏草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摘要:冬虫夏草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综述了冬虫夏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研究进展,旨在为冬虫夏草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冬虫夏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一、引言 冬虫夏草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被誉为“草中之王”。其主要产地为青藏高原,是一种寄生在蝙蝠蛾幼虫体内的真菌。冬虫夏草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免疫调节、抗氧化、抗肿瘤、抗炎等。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药的认识不断深入,冬虫夏草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将综述冬虫夏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研究进展,以期为冬虫夏草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二、化学成分 冬虫夏草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主要包括多糖、蛋白质、氨基酸、核苷酸、生物碱、三萜类化合物等。其中,多糖是冬虫夏草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等作用。研究表明,冬虫夏草中的多糖主要由葡萄糖、甘露糖、木糖、阿拉伯糖等单糖组成,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 三、药理作用 1. 免疫调节作用 冬虫夏草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研究表明,冬虫夏草中的多糖可以刺激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活性,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强免疫细胞的吞噬能力和杀伤能力,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2. 抗氧化作用 冬虫夏草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机体的损伤。研究表明,冬虫夏草中的多糖、三萜类化合物等成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以降低氧化应激指标的水平,减轻氧化应激对机体的损伤。 3. 抗肿瘤作用 冬虫夏草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研究表明,

冬虫夏草中的多糖、生物碱等成分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同时还可以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提高,增强机体对肿瘤的抵抗力。此外,冬虫夏草还可以减轻化疗和放疗对机体的损伤,缓解化疗和放疗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 抗衰老作用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抗衰老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冬虫夏草中的多糖、生物碱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延缓细胞衰老和机体老化。此外,冬虫夏草还可以促进机体的代谢,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从而达到抗衰老的效果。 5. 其他作用 除了上述作用之外,冬虫夏草还具有一些其他的作用。例如,冬虫夏草可以降低血糖、降脂、降压,预防心血管疾病;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等。 四、总结 冬虫夏草是一种非常珍贵的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但是,由于冬虫夏草的采集和加工比较困难,价格较高,因此需要注意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避免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此外,冬虫夏草虽然具有多种作用,但并不是万能的,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天然草药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

天然草药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 在传统医学中,草药一直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它们的疗效来自 于含有各种活性成分,并且这些活性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将探讨天 然草药的活性成分以及它们的药理作用。 1. 活性成分的分类 天然草药中的活性成分可以分为多个类别。其中,化学成分是主要的分 类之一。化学成分包括酚类化合物、生物碱、黄酮类、三萜类以及多糖等。 这些化学成分在草药中起到重要的药理作用,并且已经被广泛研究。 2. 酚类化合物 酚类化合物是天然草药中常见的活性成分之一。这些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其中,茶多酚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茶叶中的酚 类化合物。它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缓细胞老化和疾病的发生。此外,儿茶素也是一种重要的酚类成分,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 具有显著的效果。 3. 生物碱 生物碱是天然草药中另一类重要的活性成分。它们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包括抗菌、镇痛、抗炎、抗肿瘤等。生物碱的例子包括阿托品和洋地黄毒甙等。阿托品可以用于治疗痉挛性疼痛和运动神经元疾病。洋地黄毒甙可以提 高心脏收缩力,并且常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 4. 黄酮类

黄酮类是一类具有重要药理作用的活性成分。它们具有抗炎、抗氧化、 抗菌和抗肿瘤等多种作用。黄酮类的代表物质包括大豆黄酮和黄芩苷等。大 豆黄酮可以降低患心脏病、癌症和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风险。黄芩苷可以用 于治疗肝炎、肺结核和过敏性疾病等。 5. 三萜类 三萜类是天然草药中常见的活性成分。它们具有抗菌、抗炎、免疫调节 和抗肿瘤等多种作用。三萜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如红景天和人参等。红景天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可以用于改善心脑血管功能和提高免疫力。人参中 的三萜类化合物则具有抗疲劳、抗衰老和提高认知功能等作用。 6. 多糖 多糖是天然草药中一类重要的活性成分。它们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 抗氧化和抗炎等多种作用。多糖广泛存在于花草、蘑菇和珍贵中药材中。例如,灵芝中的多糖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的效果。枸杞中的多糖可以用于 调节免疫功能和改善肝功能。 总结 天然草药中的活性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并已经被广泛研究。酚类化 合物、生物碱、黄酮类、三萜类和多糖等是最常见的活性成分。它们在抗氧化、抗炎、抗菌、抗肿瘤、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活性成 分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天然草药的药理作用,并且开发新的草药制剂具有重 要意义。

益母草主要化学成分类型

益母草主要化学成分类型 益母草(科名:Lamiaceae)是一种珍贵的药草,名字取自其在治疗妇女疾病和促进子宫健康方面的功效。益母草被广泛地应用于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糖尿病足、消化不良、头痛、眩晕、肝硬化、心绞痛和血癌等疾病。此外,它还在外用和养生中被广泛应用。 益母草的成分非常复杂,为了安全使用和有效治疗,对其成分的分析和研究非常重要。基于原料质量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近年来关于益母草的研究非常活跃。 主要活性成分按主要类型可分为有机酸、多糖、香豆素、类黄酮和其他类型。 (一)有机酸:益母草中的有机酸主要包括氨基酸、苯甲酸、乙酸、维生素C等。氨基酸是益母草的重要活性成分,主要有精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甘氨酸等。维生素C不仅具有抗氧化和抗衰老作用,而且可以抑制炎症和免疫抑制,为促进伤口愈合、预防衰老及延缓病变等提供有效的支持。此外,苯甲酸和乙酸也是益母草的重要活性成分,主要作用是抗氧化、止血、抗菌等。 (二)多糖:多糖是益母草常见的活性成分之一,主要有半乳糖苷、半乳糖、葡聚糖、多糖糖苷等。它们可以降低血脂和血糖,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促进胃肠蠕动,平衡肠道菌群,对抗病毒、对抗肿瘤等具有潜在作用。 (三)香豆素:益母草中含有多种香豆素,主要包括绿原酸、咖啡酸、三萜苷等。其中,绿原酸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血压、抗心

血管疾病等作用。咖啡酸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炎症等作用,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多发性硬化症。三萜苷具有抗细菌、降血脂、抗炎症、抗氧化等作用。 (四)类黄酮:益母草中含有多种类黄酮,主要包括黄酮素、黄酮衍生物、二萜醇、黄酮二萜等。其中,黄酮素可抑制发炎反应和血管扩张,具有抗炎、抗癌等作用;黄酮衍生物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具有抗凝血、抗氧化等作用;二萜醇具有抗病毒、抗炎、通便等作用;黄酮二萜具有抗炎、抗菌、抗癌等作用。 (五)其他类型:益母草中还含有氨基酸萜、鞣质酸、苯乙醇等其他活性成分,它们具有抑菌、抗炎、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等作用。 以上就是关于益母草主要化学成分类型的简介,包括有机酸、多糖、香豆素、类黄酮和其他类型等,它们具有抗炎、抗肿瘤、抗氧化、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可以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在药物开发和临床应用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然而,因为益母草的成分复杂,它的有效成份和活性成分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此选择合适的益母草原料和正确的种植方法对其质量和活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它也存在多种不良作用,如中枢神经兴奋、皮肤发红、口腔潮红等,因此应用时应注意安全问题,并严格按照规定的剂量使用。 总之,益母草是一种具有重要活性成分、药理活性、应用价值的珍贵药草,在药物开发和临床应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使用时也应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散结消肿夏枯草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散结消肿夏枯草 夏枯草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的干燥果 穗。又 名:东风、干叶叶、大头花、广谷草、六月干、牛低头、牛牯 草、古牛草、 白花草、地牯牛、羊肠菜、灯笼头、灯笼草、胀饱草、夏枯头、夏库菜(藏 语)、棒头柱、棒槌草、榔头草、锣锤草、欧夏枯草、棒柱头花、丝线吊铜 钟。原植物夏枯草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新疆。 本品药材性状:呈圆柱形,略扁,长l ・5~8cm,直径0・8~l ・5cm 。淡棕色 至棕红色。全穗由数轮10数轮宿萼与苞片组成,每轮有对生 苞片2片,呈 扇形,先端尖尾状,脉纹明显,外表面有白毛。每一苞 片内有花3朵,花冠 多已脱落,宿萼2唇形,内有小坚果4枚,卵圆形,棕色,尖端有白色突 本品味辛、苦,性寒;归肝、胆经。功能: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 中医临床用于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瘻瘤,乳 乳癖,乳房胀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降压,降血糖,抗病原微 生物,抗炎,抗病毒,抗细胞毒,抗心肌梗死,抗凝,抗肿瘤,抑制免疫功 能作用 夏枯草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谓“味 苦、 起。 体轻。气微,味淡。 肿。 痈,

辛,寒。主寒热,煖病,鼠痿,头疮,破症,散瘻结气,脚肿湿痹,轻身。 名夕句,一名乃东。”《本草图经》曰:“夏枯草,生蜀郡川谷,今河 东、淮、浙州郡亦有之。冬至后生,叶似旋复。三月、四月开花,作穗紫白色,似丹参花,结子亦作穗。至五月枯,四月采。”《本草衍义》曰:“夏枯草,今又谓之郁臭。自秋便生,经冬不瘁。春开白花,中夏结子,遂枯。 古方九烧灰,合紧面药。初生嫩时,作菜食之,须浸洗,淘去苦水,治煖病 古代所用夏枯草品种与现今绝大多数地区药用情况一致。《本草衍 义》所述则为今之夏至草。 夏枯草化学成分主要含有三祜类、當体类、黄酮类、香豆素类等化合 物,含熊果酸、齐墩果酸及以二者为主要昔元的皂昔、胡萝卜昔、B -香树脂醇、咖啡酸、油酸、亚油酸、月桂酸、棕櫚酸、肉豆蔻酸、硬脂酸、十四烷酸、二十四烷酸、二十六烷酸、二十八烷酸、三十烷酸;另有游离的单糖、双糖及多糖、多聚糖夏枯草皂昔,伞形酮、萇若亭、七叶皂昔元等香豆素类化合物,芦丁、木犀草素、异兹草素和木犀草昔等黄酮素化合物,以及谷笛醇、豆笛醇、菠菜笛醇、豆笛醇及葡萄糖昔和无机盐等。夏枯草的挥发油得率为0. 31%,其中1,8-扌安油精和B -菰烯占60%以上。全草另含芦丁、金丝桃昔、咖啡酸、维生素 C,K、胡萝卜素、蘇质、生物碱。田晶等从中分离鉴定出豆笛-7-烯-3 B -醇 和2a , 3 a , 24-二轻基-齐墩果-12-烯-28-酸-28- B -D-毗喃葡糖酯昔,后者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夏枯草皂昔A;并将其亲脂性部分甲基化后用气质联用方法进行分析,从中分离鉴定了8个脂肪酸类化合物。 夏枯草的药用部位和采收季节各种本草记载也不尽相同,古代以用茎 叶为主,农历4月采。根据近代本草记载和现在云南、四川、浙江、东北带的调查,主要是用果穗,部分地区也用全草,7月中旬半枯时采。如以熊果酸、齐墩果酸的含量来评价,以夏枯草、硬毛夏枯草的质量为佳,且果穗、茎、叶均含有较

冬虫夏草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冬虫夏草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黄雪峰;黄宝菊;郑方毅;李菲;王忠 【摘要】CordycePs sinensis is a kind rare and Valuable medicinal fungus from insect and fungal symbiosis formation, CordycePs sinensis are reViewed. Research progress of compon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CordycePs sinensis was oVer-Viewed.%冬虫夏草是一种虫与真菌共生形成的珍稀名贵药用菌.该文综述了冬虫夏草组成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期刊名称】《福建农业科技》 【年(卷),期】2015(000)008 【总页数】5页(P69-73) 【关键词】冬虫夏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作者】黄雪峰;黄宝菊;郑方毅;李菲;王忠 【作者单位】安发(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352000;安发(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52000;安发(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352000;安发(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52000;安发(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35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冬虫夏草,是一种虫与真菌共生形成的珍稀药用菌,是鳞翅目蝙蝠蛾属幼虫被虫草属感染后以其体内营养物质作为能量来源进行寄生生活,菌丝体经长时间生长发育和分化后,最终形成子座由寄主头壳处伸出,入药部位为菌核和子座的复合体。长

期以来,冬虫夏草被视为名贵强壮滋补中药,具益精气、补虚损、止咳化痰之功效,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大宝”,享誉全世界,具有广阔的市场。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冬虫夏草有调节免疫力、心肺功能、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抗肿瘤、降血压、镇静等多种药理作用,因其显著的保健、防病功效而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目前我国冬虫夏草仅产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新疆等地,年产量仅80~150 t,由于过度采挖,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其资源日趋稀少,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尽管政府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现阶段仍无法改变冬虫夏草稀缺的状况,因此资源的充分利用显得极其重要。不少冬虫夏草制剂已应用于临床并有较好的疗效,但对其化学成分、作用机制的研究尚少,为使冬虫夏草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本文就近年来冬虫夏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冬虫夏草的进一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1 冬虫夏草的化学成分 粗蛋白29.10%~33.00%,糖类13.94%~24.20%,粗纤维18.55%,水分 10.84%,粗脂肪8.62%,灰分8.64%。研究表明,冬虫夏草含有多种核苷、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矿质元素、多糖类、醇类等物质[1]。有效成分包括虫草酸、虫草素、虫草多糖、腺苷、麦角甾醇、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矿质元素等,主要化学成分如下。 1.1 核苷、碱基类 冬虫夏草含虫草素(3’-脱氧腺苷)、腺苷、尿苷、尿嘧啶、肌苷、鸟苷及腺嘌呤等43种碱基、核苷及其类似物,含量最高的为尿苷、最低的为腺嘌呤;水溶性核苷成分主要聚集在子座部分,虫草素可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作用[2];腺苷具有抗凝血、抗心律不齐、抑制中枢神经及扩张冠状动脉等明显的药理作用[3],作为冬虫夏草的质量控制指标,其含量不得少于0.01%[4-6]。产地不同腺苷含量也有差异,藏草腺苷含量较高 (0.13698

冬虫夏草药理学作用的研究进展

冬虫夏草药理学作用的研究进展 漆伟;雷伟;严亚波;张扬;刘帅;曹鹏冲;樊勇 【摘要】冬虫夏草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名贵中药,富含了虫草多糖、虫草素、虫草酸、虫草多肽、麦角甾醇等多种单体活性成分.现代医学发现其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降血糖、抗氧化、对肾脏的保护作用等广泛的药理学功能.目前的研究已证实冬虫 夏草及其单体活性成分可以有效的治疗多种疾病.本文在检索近几年来有关冬虫夏 草及单体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的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主要从冬虫夏草的单体活性 成分的研究现状及冬虫夏草的药理学作用的研究进展两个方面对目前冬虫夏草及单体活性成分药理作用进行归纳和总结,为今后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冬虫夏草提供帮助.【期刊名称】《环球中医药》 【年(卷),期】2014(007)003 【总页数】6页(P227-232) 【关键词】冬虫夏草;单体活性成分;药理学作用 【作者】漆伟;雷伟;严亚波;张扬;刘帅;曹鹏冲;樊勇 【作者单位】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骨科医院骨四科;解放军第520医院 外科;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骨科医院骨四科;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 西京骨科医院骨四科;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骨科医院骨四科;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骨科医院骨四科;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骨科医院骨 四科;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骨科医院骨四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 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是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一种麦角菌科真菌,后与幼虫尸体结合形成的复合体,“虫”是虫草蝙蝠蛾的幼虫,“菌”是虫草真菌。早在1757年,清代的医学家吴仪洛在其所著的《本草从新》中就对冬虫夏草有过详细的描述,指出其具有保肺、益肾、止血、祛痰、止喘之功效。后来,清代的另外一名学者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也对冬虫夏草进行过记载,称其“味甘性温,益气秘精,专补命门,功同人参”。而国外学者对冬虫夏草的研究最早始于1947年,Mains教授首次分析并验证了冬虫夏草相关成分及药理学作用[1]。之后几十年里,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全世界对冬虫夏草的关注程度逐渐加大,对其药理学性质及作用研究更是日新月异。本文将近年来国内外对冬虫夏草药理学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后来学者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不同的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冬虫夏草及其菌丝体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化学成分大致可分为多糖类、蛋白质及氨基酸类、脂类、核苷类、甘露醇、麦角甾醇类、微量元素等。 在众多活性成分中,目前研究最多、药理学功效最为显著的有虫草多糖、虫草素、虫草酸以及虫草多肽,这些单体成分已经被证实在抗肿瘤、抗炎、抗菌、抗氧化、降血糖等多个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这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方向。 1.1 虫草多糖(Cordyceps Polysaccharide) 冬虫夏草含有大量的多糖类物质,称之为虫草多糖,是冬虫夏草中占比重最大的成分。这些醛糖和(或)酮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在一起的多聚物可以占到虫草干重的20%~35%,其主要来源于菌丝体的分泌[2]。现有研究证实,虫草多糖具有多种 生物学活性, 包括抗肿瘤[3]、抗氧化[4]、免疫调节[5-6]、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 噬能力[7-8]和抗纤维化作用[9]等。特别是抗肿瘤作用尤为明显。动物实验证实, 从大团囊虫草中分离出来的蛋白结合多聚糖可以显著的抑制大鼠肉瘤S-180的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