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的康复护理效果观察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与康复锻炼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与康复锻炼怀孕分娩对于女性的身体状况所产生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无论选择剖宫产或是顺产对于女性身体的影响甚至打击都比较大,很多女性在产后都会感觉遗留一些并发症,例如40%的已婚已育女性具有不同程度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这对于女性的日常生活及工作构成严重影响。
女性朋友在打喷嚏或咳嗽时出现漏尿情况,时常有不明原因的腰背部、小腹部、腰骶部酸痛,或者具有反反复复的阴道炎或尿道炎,感觉性生活质量下降,这些都可能是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所导致的。
那么,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是如何产生的?它有哪些危害性?又该如何进行康复锻炼?以下就对此作一介绍。
1、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是什么?女性盆底是由肌肉和筋膜所组成,其中盆底肌就好比于一张吊床,将女性尿道、直肠、膀胱、子宫以及阴道等重要脏器紧紧的拖住,与此同时盆底肌也参与着女性控制排尿、排便等过程,在维持女性阴道紧缩度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则是指由于女性妊娠、分娩导致盆底结构出现缺陷或者急慢性损伤,进而使得盆底支持结构变得十分薄弱,最终诱发一系列的盆底功能异常。
具体可表现为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障碍、肠道动力障碍等。
其中盆腔脏器脱垂主要是指女性的子宫发生脱垂,同时阴道前壁和后壁发生脱垂。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可引起女性尿失禁,例如在打喷嚏或咳嗽时出现不自主的漏尿。
受到盆底功能障碍影响,女性产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性功能障碍,例如性欲障碍以及焦虑、抑郁情绪。
肠道动力障碍,则主要体现为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甚至大便失禁。
2、哪些症状提示可能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女性朋友在产后出现打喷嚏时漏尿或咳嗽时漏尿,这可能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有关,感觉性生活质量下降,同时阴道松弛甚至漏气,这也很有可能是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所导致的。
反反复复的出现尿道炎以及阴道炎,时常感觉阴道口有类似于肉坨一样的东西掉出来,这些都是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表现,建议尽早入院就诊以便明确诊断。
3、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危害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所带来的危害性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的功能障碍,即支持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以及括约功能障碍。
产后盆底肌群康复训练对初产妇顺产后尿失禁的防治效果

Ma t e r n i t y &C h i l d He a l t h C a r e H o s p i t a l o f S h e n z h e n , S h e n z h e n G u a n g d o n g 1 . 2 方 法
d o i : 1 0 . 3 9 6 9 / j i s s n . 1 6 7 4 — 9 3 0 8 . 2 0 1 6 . 3 6 0 7 9
T he C ont r ol E f f ec t of Pos t par t um Pel vi c Fl oor M us cl e Re hab i l i t at i o n Tr ai ni ng o n Ur i na r y I nc o nt i ne nc e Af t e r De l i v e r y of
51 8 06 7 ,Ch i n a , 2Nu r s i n gDe pa r t me n t ,3 T h e Ou t pa t i e n t De par t me n t
观 察 组 患者 在 产后 4 周 开 始进 行 盆底 肌 群康 复 训 练 。练 习时 间为每 次 1 0~ 1 5 m i n ,每 日 3 次 ,一共 持 续 2 个 月 。而 对照 组进
价值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资料 与方 法
1 . 1 一 般 资料
【 关键词 】 盆底肌群 康复训 练 ; 初 产妇 ; 尿失禁 f 中图分类号 】 R7 1 4 . 6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l 1 6 7 4 - 9 3 0 8( 2 0 1 6 ) 3 6 - 0 1 4 1 - 0 2
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女性盆底功能恢复作用分析

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女性盆底功能恢复作用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对于产后女性展开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于盆底功能的恢复效果。
方法:于我院产后女性患者中随机抽取74例,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盆底肌康复训练,观察组采取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效果。
结果:观察组I类肌纤维肌力(3.84±0.19)级,II类肌纤维肌力(3.67±0.32)级,显著优于对照组[I类肌纤维肌力(2.95±0.21)级,II类肌纤维肌力(2.90±0.26)级]。
观察组尿失禁1例(2.70%),便秘1例(2.70%),未见脏器脱垂、尿潴留,合计2例(5.41%),较对照组[尿失禁2例(5.41%),便秘2例(5.41%),脏器脱垂2例(5.41%),尿潴留2例(5.41%),合计8例(21.62%)]显著减少。
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产后早期开始接受盆底康复治疗更有利于推动盆底肌肌力的恢复,对于预防并发症也有积极作用,有利于产后恢复。
关键词:产后女性;早期盆底康复治疗;盆底功能前言:女性产后多见盆底功能障碍,如脏器脱垂、尿失禁等,严重影响产后生活。
临床上多给予盆底肌训练,通过科学的康复训练促进盆底功能恢复,但受到依从性等影响,恢复效果不佳,难以快速改善患者的盆底功能[1]。
早期盆底康复治疗集合了盆底肌训练、生物反馈治疗以及电刺激等多种手段,在先进设备和科学理念指导下,更有利于促进盆底功能快速恢复,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
为研究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实践效果,本文于本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的患者中,随机选取74例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本院74例患者为样本,对照组37例,性别:女,年龄(27.54±3.21)岁,平均孕次(1.20±0.35)次。
观察组37例,性别:女,年龄(27.80±3.15)岁,平均孕次(1.18±0.29)次。
盆底肌康复有效果吗?

盆底肌康复有效果吗?
对于众多怀过孕生过孩子的母亲来说,一般要经历两个非常重要的生理过程,一个是妊娠,一个是分娩。
在这其中有这着做母亲的快乐与自豪,也有产后身材恢复的困扰和忧虑。
那么盆底肌的康复对女性来说是否重要呢?通过阅读下面的文章您可以
了解盆底肌的康复对女性的作用。
一般在产后45天就可以进行盆底肌肉的检测,明确损伤程度。
盆底康复的适应症有:
①盆底肌力减弱。
如无法对抗阻力、收缩持续时间≤3s(检测盆底肌力评级≤3级)或阴道收缩压≤30cmH2O者。
②产后出现尿失禁或者尿失禁在产后持续存在。
③产后出现盆腔脏器脱垂,如POP-Q系统评分1期或以上,
尤其是伴阴道前后壁膨出。
④会阴伤口疤痕疼痛。
⑤产后性生活质量下降。
⑥产后排便异常。
⑦产后尿潴留。
禁忌症有:
①阴道出血(如晚期产后出血,月经期等)。
②泌尿生殖系统的急性炎症。
③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者。
④合并恶性盆腔脏器肿瘤患者。
⑤痴呆,或不稳定癫痫发作。
现在你的盆底肌肉测试是O级,更应该及早进行治疗。
意见建议:盆底康复的治疗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现在你距离产后虽然有一段时间了,但毕竟时间还不是很长,只要积极配合治疗还是有机会康复的。
对于盆底肌的治疗要循序渐进、适时适量、持之以恒,切勿半途而废。
你可以通过阅读以上的文章来了解盆底肌康复的一些相关
内容,然后对于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出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自身问题。
希望我们以上所说的内容可以,切实帮助到您,让您能够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
生物反馈电刺激配合盆底肌锻炼改善产后盆底功能的临床效果

生物反馈电刺激配合盆底肌锻炼改善产后盆底功能的临床效果【摘要】产后盆底功能受损是许多产妇面临的问题,影响生活质量。
本文旨在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配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功能的临床效果。
通过综合分析生物反馈电刺激和盆底肌锻炼在产后盆底功能恢复中的作用,以及二者的协同作用,揭示两者配合使用的重要性。
临床研究方法和效果分析表明,生物反馈电刺激和盆底肌锻炼的结合能够显著改善产后盆底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结论部分总结了生物反馈电刺激配合盆底肌锻炼在改善产后盆底功能中的重要性,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为进一步完善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本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促进产后盆底功能康复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锻炼、产后、盆底功能、临床效果、协同作用、临床研究方法、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是指在妊娠和分娩过程中,由于盆底肌肉和其他支撑结构受到损伤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包括尿失禁、便秘、性功能障碍等。
这些问题给产后妇女的生活质量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严重影响了她们的身心健康。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反馈电刺激与盆底肌锻炼被广泛应用于产后盆底功能的康复治疗中。
生物反馈电刺激通过电刺激来调节盆底肌肉的收缩,帮助产后妇女恢复盆底功能;而盆底肌锻炼则是通过锻炼盆底肌肉群的力量和耐力来增强其功能。
为了更好地了解生物反馈电刺激配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这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
通过分析研究结果,可以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提供更科学的依据,改善产后妇女的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配合盆底肌锻炼对改善产后盆底功能的临床效果,通过比较观察使用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锻炼以及两者结合治疗的产妇盆底功能情况,评估各个治疗方案的效果。
通过临床实验验证生物反馈电刺激和盆底肌锻炼的协同作用,探讨其可能的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科学合理的方案。
盆底康复锻炼在产妇产后康复中作用疗效的探讨

盆底康复锻炼在产妇产后康复中作用疗效的探讨【摘要】目的:评估产妇应用盆底肌锻炼(PFMT)在改善产后盆底功能中发挥的作用。
方法:筛选2020年8月-2021年8月在我院进行分娩并存在不同程度盆底肌松弛的产妇1007例,结合产妇的临床症状给予2-3个疗程全面的、针对性的产后盆底康复训练护理干预,并对产妇进行长期随访,通过数据分析评估和的护理效果。
结果:接受护理后,产妇漏尿症状消失、性生活满意程度提高,其他症状得到改善,且统计数据具有临床意义,(P<0.05)。
结论:将盆底肌锻炼用于产后康复护理中,可减轻产妇漏尿症状,提高性生活满意度,减少其他产后并发症,显著提高产妇产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盆底肌功能锻炼;产后康复;临床护理;怀孕是女性生命中的一个关键阶段,该过程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包括荷尔蒙、身体和心理的变化。
在此期间,这些转变极大地影响了孕妇的性观念,通常会导致一系列夫妻生活中的问题。
许多不确定因素以及焦虑情绪的产生,有时会影响孕产妇的日常生活,甚至会影响孕产妇的性伴侣,特别是关于妊娠和产褥期。
有研究[1-2]表明,怀孕和产褥期都是出现性问题和尿失禁(UI)的关键阶段,一些女性在这个阶段可能表现出一般的性兴趣下降[3]。
骨盆位于躯干的下部,从骨盆骨的上边缘开始。
它分为小盆骨和大盆骨。
它包括盆腔和盆底肌,盆底肌是指象弹簧床一样承托和支撑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脏器的盆底底部肌肉,具有控制排尿、排便,固定器官,维持阴道紧缩度,增进性快感,保持女性美丽体形的功能。
妊娠过程中,在孕激素的作用下,盆底会变松弛;随着胎儿的成熟,胎位下移,对盆底肌挤压力度增大,使盆底肌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而分娩后,随着胎儿的娩出,部分韧带松裂,“弹簧床”弹性变差,无法将器官固定在正常位置,从而出现功能障碍。
初期表现为阴道松弛、性生活不满意、下腹坠胀感、尿频、便秘;中度表现、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重度表现为重度尿失禁、盆腔器官脱至阴道外口,走路时经常会摩擦到,引起溃疡、化脓或子宫肥大等问题,从而出现慢性盆腔疼痛、性功能障碍等疾病[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的康复护理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
2017-06-22T14:54:19.73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2期 作者: 陈小香
[导读] 探讨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的康复护理效果。
孝感市大悟县中医医院
湖北省孝感市 432800
摘要:目的:探讨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以我院
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产后尿潴留80例为研究对
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
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盆底肌锻炼。观察两组产妇治疗效果,并
就两组患者自排尿量、膀胱尿残余量、尿道口疼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
组患者自排尿量、膀胱尿残余量、尿道口疼痛比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产后尿潴留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
可给予盆底肌锻炼,显著改善患者盆底功能,缓解尿道口疼痛、无力排尿、产后松弛的情况,值得推广。
关键词:盆底肌锻炼;产后尿潴留;康复护理;产后松弛
产后尿潴留是临床上常见的分娩并发症,因分娩过程中子宫压迫膀胱及盆腔神经丛,导致膀胱肌麻痹,从而出现物理排尿、腹壁松
弛、腹压下降的情况。针对产后尿潴留,要及时给予合理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及时排尿,减少并发症,有助于产后恢复
[1]。本次
研究以我院收集的
80例患者为例,探讨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的康复护理效果,现报道入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产后尿潴留80例病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现无力排尿、腹
壁松弛的尿潴留症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
40例。对照组30例患者年龄在22-38岁,平均(30.2±4.3)岁,观察组50例产妇年龄在20-
35
岁,平均(28.3±4.7)岁。排除意识障碍、产后出血、合并存在泌尿系统感染疾病的产妇,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由患者及
其家属签署同意书,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衡可比(
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接受我院针对产后尿潴留的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健康教育、指导排尿、讲解模范、用药治疗和留置尿管等措施[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盆底肌锻炼,采用加拿大
MYOTRAC INFINITI生物刺激反馈仪治疗,指导产妇进行膀胱逼尿肌、尿道括约肌的锻炼,
按照
3次/d,10-15min/次,收缩时间设置为5-10s。盆底肌锻炼的同事,指导产妇以舒适的体位,温和深呼吸,在护理人员指导下配合进行
肛门收缩和阴道收缩锻炼,如有留置尿管的患者在
48h后进行自尿实验,测量排尿量和残余尿量[3]。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治疗效果,并就两组患者自排尿量、膀胱尿残余量、尿道口疼痛情况(VAS)进行比较。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
效进行评价,显效:产妇治疗后
6h内自行排尿,尿量处于正常范围,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患者6-8h逐渐开始自行排尿,尿量适当,临床
症状显著改善。无效:均未达到以上要求。
1.4
统计学
选取版本为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χ2检验,计量资料以t检验,经正态分析后以(χ±s)表示,p<0.05为
组间比较差异明显。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对照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产后尿潴留可分为完全性和部分性两种,前者是指完全不能排尿,后者是指仅能解出一部分尿。产后尿潴留对产妇的恢复影响巨大,
会影响子宫收缩,导致阴道出血量增多,更是造成产后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原因。产妇出现尿潴留后
]往往存在尿痛、尿不尽、腹胀不适、
产后体虚等情况,有的患者因长期尿道括约肌功能不稳定、压力性尿失禁等情况,严重影响着后期的生活。针对产后尿潴留应给予合理的
治疗和护理措施,帮助恢复紊乱的膀胱神经,改善尿痛、尿不尽的情况
[4]。
常规的康复护理通过健康宣教、指导排尿、停流水声等方法及措施来刺激患者排尿,但受到腹壁松弛、腹压不稳等情况,常规康复护
理不能显著改善患者尿痛、尿不尽的情况。因此,联合盆底肌锻炼的护理方式逐渐受到关注。通过使用控制电极的振动频率、波形,以不
断变化的脉冲电流来刺激膀胱肌肉,产生节律性的运动,促进膀胱逼尿肌收缩的同时,达到了松弛尿道括约肌,协助排尿的目的
[5]。而指
导患者均匀呼吸,配合输出进行阴道收缩,可有效改善患者腹压不稳、阴道松弛的情况,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尿道口疼痛。本次研究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自排尿量、膀胱尿残余量、尿道口疼痛比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这也显然说明,针对产后尿潴留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可给予盆底肌锻炼,显著改善患者盆底功能,缓解尿道口疼痛、无力排尿、
产后松弛的情况,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毅.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的康复护理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12(6):26-26,28.
[2]
杜佩珊.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康复护理效果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8):88-89.
[3]
邢岩.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的康复护理研究[J].职业技术,2012,25(5):140-140.
[4]
黄海燕,余玲,刘立梅等.探讨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的康复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1):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