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ppt课件
王宏建艺术概论第三章和第四章总结

第三章艺术发展论思考题1、为什么说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劳动?①生产劳动实践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前提(劳动创造了手,推动了语言的产生,推动了工具的制造。
人的产生为艺术的发生提供了前提。
“啊,人类,只有你才有艺术”—席勒)②生产劳动实践推动着思想与感情的产生,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一个必要的条件(当劳动的结果与预想的不一致时:劳动失败是精灵对人的惩罚,产生了图腾和巫术。
图腾崇拜是对主管万物的神及其所管辖的精灵的信仰,巫术是对图腾的信仰在实践中转变为仪式上的崇拜。
灵魂不死—万物有灵—图腾—巫术,种种因素的综合促成了原始艺术的发生。
当劳动的结果与预想的一致时:必然导致人的征服欲、改造欲、创造欲的发生。
征服自然的欲望满足,就引起了喜悦的情感,反转产生对自然界更强力的征服欲。
随着征服欲的发展,人们就产生了创作欲,利用艺术征服自然。
如阿尔塔米拉洞穴的壁画)③生产劳动推动着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为艺术的发生创作了第二个必要的条件(审美是人类在生产劳动实践中产生的。
劳动先于审美,实用的观点先于审美的观点。
审美经历了三个阶段:仅实用性而无审美性—实用兼审美—仅审美性。
生产劳动实践是发展、变动的,被生产劳动所决定的观念也是发展变动的,因此人们的审美对象也是发展变动的,狩猎以动物为美,农耕以植物为美。
美感最终是人们摆脱了对象的实用价值和功利内容,仅将对象的形式视为审美对象。
所以人是艺术发生的前提,审美性、情感性是艺术发生的必要条件)④生产劳动实践是原始艺术发生的直接原因(以造型艺术为例:它是人类所创造的最古老的艺术,原始造型艺术的主要特点,其题材是动物而非植物,是由狩猎生活所决定的。
以音乐、舞蹈、诗歌为例:音乐最初的特征是节奏而非旋律,因为任何民族最初的乐器都是打击乐器,再者原始人的音乐多为舞蹈伴奏。
原始舞蹈中的模仿式舞蹈室对动物和人类动作的节奏的模仿,根源于狩猎生活,操练式舞蹈室祈祷、巫术的仪式,原始人依靠巫术舞蹈征服自然。
浅谈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浅谈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作者:殷睿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05期摘要:艺术虽然不分国界,不分种族,但是在民族与世界的关系上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应该用联系、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两者是相辅形成、相得益彰的。
在世界艺术这个宽阔的舞台中,民族性才能绽放自己的光彩。
世界性也因民族性更加的精彩纷呈关键词:民族性世界性艺术关系一、民族性民族是人民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艺术的民族性是指“运用本民族的独特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概和民族风格。
”带有民族性特征的比如绘画中的:中国的山水画、西方的油画等,建筑中有哥特式建筑,中国的宫殿式建筑等。
民族性可以是单一的民族,也可以是多个民族组成,民族艺术发展的过程都是大相径庭的,但是各民族之间都是相互平等和相互尊重的。
我们的民族艺术是在世界性艺术之中的,但是也要朝着世界性去走。
比如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整幅画面的笔墨比较素雅,只是在连绵起伏的山上渲染了薄薄一层的笔墨,然后使用比较重一点的墨色渲染远处的山峦,还有江水旁边的沙粒、倒影。
秋水共长天一色,只有一点苔藓和叶子用上了浓墨,但是已经恰到好处。
中国的水墨画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有中国民族性的艺术中的一类,算是艺术符号的一种。
它体现了我们古人讲究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浑然天成的统一,它是一种民族符号,承载着我们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的精神气节。
观赏者再去观赏的时候,不可能人人都能感受到它的意蕴,但是这种水墨的艺术形式是可以感受到的,能体会它的美。
而水墨画里所蕴含的中国精神,是我们独有的中国智慧。
再比如拉斐尔的《雅典学院》,拉斐尔是以雅典学院为框架,在美术、哲学等各个领域,创造出了《雅典学院》是赞扬人文主义的情怀。
在这幅作品中,他用大圆顶和人物巨大的形象,预示他以后是放在圣彼得堡教堂里面的。
吸取西方文明的精华,在这个偌大的空间里放置不同时期的人在相同的空间里进行对话,群英荟萃、少长咸集、各抒己见。
艺术学概论(全套课件152P)

雅典学院
最后的晚餐
耶稣十字架
耶稣1
耶稣2
基督下架
基督
基督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四、 艺术与道德 所谓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是非、
正义与非正义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包括道德意识、 道德关系、道德活动等内容。
1,把艺术完全当作道德教育的手段,否认艺术与道德的根本区别。 2,却截然相反,完全否定艺术与道德的内在联系,认为表现道德内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第二节 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 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一、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从狭义上讲,“艺术教育”被理解为对于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 术人才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
艺术是无尽的精神财富。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三、审美娱乐作用
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 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愉心 悦目、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作品,使身心得到愉 快和休息。
恩格斯在论述民间故事书作用时曾说:“民间故事书的 使命是使一个农民作完艰苦的日间劳动后,在晚上拖着疲倦 的身子回来的时候,得到快乐、振奋和慰藉,使他忘记自己 的劳累。把他弱瘠的土地变成馥郁的花园。”
容会损害艺术。 3,则承认艺术与道德的紧密关系。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道德与艺术的这种紧密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道德影响艺术。 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思想总是
要通过艺术作品的主题、题材、情节、人物、思想性、倾向性、内在 意蕴等体现出来。
艺术概论

1、摹仿说:摹仿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和现实的摹仿,是关于艺术起源的最古老的说法之一。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都持这一观点。
这一学说指出了自然和现实是艺术表现的源泉,有合理的一面。
但是,摹仿说也存在着明显的缺点。
2、游戏说:这一学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冲动。
它由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提出,经19世纪英国思想赫伯特·斯宾塞等人发展。
艺术游戏说试图从生理学、生物学和心理学角度提示艺术起源的奥秘,它将精神上的“自由”看作艺术创作的核心,是艺术起源的某些必要条件,对于研究艺术本质和艺术创造动因有一定积极作用。
但是,游戏说的弱点也正在于过于强调人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是艺术起源的动因,忽视了社会因素的作用。
3、艺术丑:丑是与美相对立的特殊的审美类型,是现实生活中的丑在艺术中的反映。
在特定的情况下,艺术可以将生活中的丑转化为艺术美。
艺术丑的背后隐藏着美,丑从反面揭示美。
艺术丑包含着艺术家正确的审美批判。
艺术丑包含着美的形式构成4、形式美:形式美是艺术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艺术的重要审美特性之一,它不仅存在于艺术中,而且还存在自然与生活中。
形式美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审美对象,指具有色、形、声等外在感性材料的自然属性,以及这些自然属性之间的组合规律,具有朦胧的社会内容,能够引起人的审美情感活动。
形式美因素的形成与人的生产、生活以及自身的生理、心理特征有关,因为人类总是按照自身的尺度来规定美。
5、表现美:表现美是表现性艺术所展现出来的美,它以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为主,运用各种手段,塑造形象,表达情感,反映社会生活。
在表现性艺术中,抒情大于客观描绘,情感占主导地位,形象多经过夸张、变形。
6、审美共鸣:审美共鸣是指在艺术作品鉴赏的过程中,接受者在充分理解,玩味作品的基础上,与浸润于艺术作品中的某种情致达到一种持有的心心相印心境的迷狂性审美心理状态。
审美共鸣是艺术作品鉴赏中一个极为复杂的现象,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1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1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2艺术与经济的关系:经济决定艺术,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3艺术与政治的关系政治对于艺术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也不是平行的关系。
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4艺术与道德的关系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它们一方面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影响不可避免。
5艺术与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的关系艺术与它们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滲透的关系。
A、艺术与宗教的关系艺术与宗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在一定历史时期,是相互影响的;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当宗教成为支配的社会意识形态时,宗教对艺术的影响是巨大的,而艺术也反映出一定的宗教观念,给宗教以影响。
最终决定宗教和艺术发展的是经济基础,它们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B、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互动发生影响,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而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
6艺术用形象反映世界形象:就是艺术家所创造的体现着他的审美理想的具体可感的现象形态,就是艺术家的创造结果,也是受众的审美对象。
艺术形象有三大特性:具体性、概括性、感染性。
7艺术典型:在作品中,艺术典型就是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
它一方面以非常鲜明生动的现象和特殊性充分地、集中地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普遍性,同时它又凝聚着创作主题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作。
艺术典型必须具备鲜明生动的个性,并以特殊的个性表现其普遍性。
浅析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浅析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作者:冀秋匀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05期摘要:艺术是人类充满活力的创造性活动,艺术的源头是史前艺术,经济推动着社会上所有事物的产生与发展,不同地域,不同国家,艺术的发展也是不同的,有的发展的早,,有的发展的晚,时间不同,侧重点也各不相同,艺术的发展是具有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民族性与世界性贯穿艺术发展的始终。
关键词:艺术民族性世界性关系一、艺术(1)艺术的含义。
什么是艺术?艺术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通过艺术家的思想以及实践创造出来的产物。
艺术活动是艺术家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自己的感受体验来对客观事物进行描绘,用具有象征性符号的方式进行艺术品创造的实践活动。
艺术品的形成是凝聚了艺术家的心血和创造力。
艺术是每个创造者特有的表现形式。
(2)艺术的起源。
据史料记载,追根溯源,艺术起源于史前艺术,所谓的史前艺术,是指史前时代即没有文字科考记载的历史时期的艺术。
史前艺术产生于还没有出现文字的时期,艺术不能被文字记载,只能通过艺术品留住那段时期的历史。
从某种意义上说,史前艺术很好的表现出原始人类的感想,以便后人去体会,感受当时背景下的人们的生活环境,心理特征等等。
每个艺术都有自己的高峰期,史前艺术也不例外。
它的高峰出现在欧洲,其中最著名的是阿尔塔米拉岩洞和拉斯科岩洞。
二、艺术的世界性艺术有其民族性,也有其世界性,不同民族特有的艺术属性交织在一起,各自吸收有利于本民族艺术发展的部分,使本民族艺术在岁月的流转中依然散发着魅力。
各民族艺术的发展使得艺术不仅是本民族特有的,而且还是世界的,两者是离不开的,有了其中一个才会有另一个的存在,也正是因为有一个的存在,另一个才能更好的发展。
摄影同样也經历了不同时期的发展。
但凡接触过摄影的人都知道摄影始于1839年创始人是达盖尔,可若要追本溯源其实人类最早对于影像的认识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就产生了墨子发现的小孔成像早了欧洲两千年。
这一现象为后来摄影的诞生做了很大贡献,摄影是从国外流传到中国的,但摄影的产生是来源于中国,民族的东西进入世界,才能被人们发现,才能被推广,才能被很好地运用,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中国式现代化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中国式现代化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当谈论中国的现代化时,往往会涉及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干系。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大国,其现代化过程必定与其奇特的民族性休戚与共。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保持民族特色与融入世界文明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中国传统文化自古流传至今,经过千百年的历史岁月,已经深度人心,成为中国人民的精神寄予。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务必充分尊重和发扬自己的传统文化,将自己的奇特性保持下来。
传统的道德观念、家族观念、孝道观念等,都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国家的奇特象征。
在现代化建设中,中国人应当保持这些传统美德,用现代的方式与外部世界进行沟通与沟通,不失其民族性。
在推动现代化进程中,世界性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务必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紧密的联系和沟通。
与世界对话、借鉴先进国家的技术和管理阅历,是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关键。
中国应当乐观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政治体系和文化沟通体系,全面开放市场,吸引外资,让中国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位重要参与者。
然而,在世界性进步的同时,中国务必保持自己的民族性。
在全球化的今日,各种文化冲击和价值观碰撞层出不穷。
中国要在这种环境下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并不容易。
中国传统文化要与现代化相结合,需要进行现代性的解构和重新塑造。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要与现代社会的需要相结合,尊重传统的同时,也要借鉴外来的新观念和新技术。
这样才能使中国的现代化不仅具有国际化的视野,也能保持自己的奇特性和传统文化的特点。
中国的现代化不仅仅是经济的现代化,还包括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的进步。
中国传统的官僚体制、等级观念以及儒家思想等在改革开放之前,可能对现代化的进程带来阻碍。
中国应该借鉴世界各国的成功阅历,在政治体制改革和思想观念转变方面做出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创新。
中国的政治体制应该更民主、透亮,更加重视公平宁法治精神。
这样,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不仅能够取得真正的进步,同时也能保持民族特色。
艺术概论 第四章

第三章艺术发展论1.为什么说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劳动?P198—206答:(1)生产劳动实践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前提;(2)生产劳动实践推动着思想与感情的产生,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一个必要的条件;(3)生产劳动推动着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二个必要的条件;(4)生产劳动实践是原始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因。
2.简述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
P212—218答:从工具的产生,到艺术的发生,大约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纯粹的实用品。
第二阶段:即是实用品,又是艺术品。
叫"准艺术”、”史前艺术"。
发生在狩猎经济做基础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发生的标志是人体装饰、雕刻和岩画的出现.大约在七千年到五千年之间,社会由狩猎经济向原始农耕经济转变,生活方式由游牧渐趋稳定。
是“准艺术”的繁荣时期.约四、五千年前,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石器工具衰落了,金属工具的使用,深刻地影响了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准艺术”的衰落.第三阶段:纯粹的艺术品,就是文明社会的艺术。
3.什么是艺术发展的他律性?P224-240答:艺术发展的他律性就是指在艺术发展过程中,艺术与其他事物如经济、政治、道德、宗教、哲学等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也就是揭示艺术的外因是怎样制约和推动着艺术的发展。
主要有以下几条:(1)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和终极原因:①经济决定艺术的发生;②经济决定艺术的性质第三经济决定艺术的发展第四艺术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2)政治对艺术的发展具有直接的、重大的、深刻的影响。
因为政治集中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它拥有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和强大的物质力量。
因此,政治即可以成为强大的动力促进艺术的繁荣,也可以成为巨大的阻力导致艺术的衰败。
(3)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①宗教阻碍艺术的发展,即宗教对艺术否定;②宗教促进艺术的发展。
③宗教推动艺术的发展。
(4)道德给艺术的发展以巨大的影响。
当艺术作品表现进步的道德准则和高尚的理想情操时,往往产生持久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促进艺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