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有理数的认识

对有理数的认识
对有理数的认识

第一节 对有理数的认识

2.1 负数的引入

一、知识点梳理:

1.“负数”也是用来表示一类量的多少,这类量都有这样的共同特征:一定存在和它们 。

2.在除了0意外的自然数和分数的前面加上一个“-

”号得到的数就叫做 。 3.我们把整数和分数合并在一起统称为 。

4.有理数的分类:(1)按性质分为: (2)按符号分为: 二、基础练习:

1.填表,在适当的空格里打上“√”记号

2.某轮中超比赛甲队和乙队的比分为2:4,则甲队净胜球记为2+, 那么乙队净胜球记为 。

3.在跳高测试中,合格标准为00.4米,王超同学跳出05.4米,记作05.0+,张凯同学跳出了85.3米,则记作 。

4.把下列各数填写在相应的括号里

17.0-,15-,65

,0,35.12+,11+,

,2012,345-,3.8-,14125.3 正整数:{};负分数:{

};

整数:{

};负数:{

};

5.在1,0,1,2--四个数中,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是 。 6.如果用5.1-表示水位下降5.1米,1+表示 。

【例1】填空:

-表示数;2)a<0时,a表示数,

①用字母a表示有理数时:1)a>0时,a表示数,a

-表示数;3)a≥0时,a表示数。

a

②一个物体沿着东、西两个相反方向运动时,可以用正负数表示它的运动。

1)如果向东运动4米记作4米,那么相西运动应记作。

2)如果-7米表示物体向西运动7米,那么6米表示。

③如果自行车车条的长度比标准长度长2mm记作:+2mm,那么比标准长度短3mm记作:

④一天中午12时的气温是7℃,傍晚5时的气温比中午12时下降了4℃,凌晨4时的气温比中午12时低8℃,

傍晚5时的气温是,凌晨4时的气温是。

⑤第一个冷库的温度是-6℃,第二个冷库的温度是-12℃,冷库的温度高一些。

⑥一潜水艇所在的高度是-50米,一条鲨鱼在艇上方10米处,鲨鱼所在的高度是米。

⑦如果水库的水位上升5cm,记作+5cm,那么水位下降3cm,记作:,上升-2cm表

示。

-不是负数,那么a一定是。

⑧若a

⑨有理数包括和。

⑩最小的正整数是;最大的负整数是;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数是。

【例2】判断正误:

① 0是最小的有理数。()

②分数是有理数。()

③大于负数的数是正数。()

④有理数中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⑤既没有最小的整数,也没有最大的整数。()

【例3】在下面有理数:-21,-3.11,5

2

,+2,

1

1

7

,0,3.3,-0.732,1中:

正数有;

负数有;

整数有;

非负整数有。

【例4】文具店、书店和玩具店依次座落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上,文具店在书店西边20米处,玩具店位于书店东边100米处,小明从书店沿街向东走了40米,接着又向东走了-60米,此时小明的位置在。

【例5】一小虫从点O处出发,在一直线上来回爬行,假定向右爬行的路程为正数,向左爬行的路程为负数,爬过的各段路程依次为(单位:cm):

15,-13,20,-18,-16,22,-10

(1)小虫最后能否回到出发点O处?为什么?

(2)小虫离开出发点O最远时的距离是多少?

(3)爬行过程中,如果每爬1cm,奖励两粒芝麻,那么小虫共得了多少粒芝麻?

2.2 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一、知识点梳理:

1.我们把规定了,和的直线叫做数轴。

2.数轴的三要素:,,。

3.每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用一个确定的点表示,反之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有理数。

4.有理数比较大小:(填上大于,小于)

(1)任何负数都任何正数,任何正数都任何负数;

(2)任何负数都零,任何正数都零;

(3)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时,位于数轴原点左侧的点表示的数位于数轴原点右侧的点表示的数,位于数轴原点右侧的点表示的数位于数轴原点左侧的点表示的数。

二、基础练习:

【】1.下列图形中,是数轴的是:

2.指出下面数轴上各点所表示的数:

M

F

E

D

C

A

-2-1

2

A 点表示: ;

B 点表示: ;

C 点表示: ;

D 点表示: ;

E 点表示: ;

F 点表示: ;M 点表示: ;N 点表示: ; 3.在数轴上分别用A ,B ,C ,D ,P ,Q ,R ,T 表示下列各数:

3,4,21,1.2--,0,1,5

4

,5.3--

4.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并用“>”把他们连接起来

(1)5.3,4.23

1

,212-- (2)2,1.19.0,1---

2.3 相反数和绝对值

一、知识点梳理

1.相反数的概念:在数轴上位于原点的 ,到原点距离 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其中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 ,或者说它们 。 2.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1)一个数前面添上“ ”号,得到的数就是这个数的相反数; (2)规定0的相反数仍是 ;

(3)一个数前面加上一个“+”号,得到的仍是这个数,一个数前面加上一个“-

”号,得到的是这个数的 。 3.绝对值的概念:

数轴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点表示的有理数的绝对值。 4.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2)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3)0的绝对值仍是0.

5.绝对值相等,但是符号相反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一个有理数是由这个数的符号和绝对值两部分组成。

6.一个负数的绝对值越小,数轴上表示它的点距离原点越近;反之,一个负数的绝对值越大,数轴上表示它的点距离原点越远。

7.两个负数比较大小: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二、基础练习

1.求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⑴ 212-的相反数是 ;⑵ 21

的相反数是 ;⑶ 7的相反数是 ;

⑷ 8-的相反数是 ;⑸ 0的相反数是 ;⑹ 325.0的相反数是 ; ⑺ 26

17

-

的相反数是 ;⑻34+的相反数是 ;⑼ a 的相反数是 ; 2.化简下列有理数的表达式:

⑴ =??? ?

?-

+43 ;⑵ ()=++5.7 ;⑶ =??

?

??+-85 ;⑷ ()=--8 ; ⑸ ()[]=+-+3 ;⑹ ()[]=+--53.3 ;⑺ =???

?????? ??---2617 ;⑻()[]=+++1.8 ;⑼

=??????????????? ??+-+-113 ;⑽()[]{}=+---99.0 ;⑾ =???

???????????? ??----21 。 3.求下列有理数的绝对值:

3,4576.0,21,1.2-+-,0,1,5

4

,5.3--,

4.计算: ⑴ =-

43 ;⑵ =+5.7 ;⑶ =+8

5

;⑷ =-8 ; ⑸ ()=+-3 ;⑹ ()=+-53.3 ;⑺ =??

?

?????? ??---2617 ;⑻()[]=+++1.8 ;

⑼ =??????????????? ??+-+-113 ;⑽()[]{}=+---99.0 ;⑾ =?

??

???????????? ??----21 。

5.计算:

⑴ =++-

41

43 ; ⑵ =--+5.25.7 ; ⑶ =+-+

16

185 ;⑷ =---912 ; ⑸ ()=+++-1.43 ;⑹ ()=+++-21.253.3 ; ⑺ =++-

2692617 ;⑻=--+6.35 ; ⑼ =--+++

81

4121 ;⑽=---+--+9.1136 ; ⑾ =-++-

23

6532 ;⑿=-+-----8.16.14.22.7 。 ⒀ =+?-

5

632 ;⒁ =+?+118411 。

6.求出绝对值分别为0,16,5

1

,5.1的有理数。

7.用“>”,“+”,“<”号填空: ⑴ 4

1

4

3

+

-

; ⑵ 5.75.7-+; ⑶ 22.02.0-+; ⑷ 55

-+;

⑸6

1

7

2-

+

; ⑹ 5.55.4-+; ⑺9.910-+;⑻ 3

17

2-

+。 8.画数轴,在数轴上标出表示5.1-和5.2的两点,并写出比5.1-大,且比5.2小的所有整数,并且用“<”

将它们与这两个数连接起来。

9.判断正误:对的打上“√”,错的打上“×”并加以更正。 ⑴ 4

3

43+=-

[ ] ; ⑵ 5.75.7->+ [ ] ; ⑶ 01000>- [ ]; ⑷ 负数的绝对值都是正数 [ ] ;

⑸ 符号相反而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 ] ; ⑹ 有理数的绝对值一定不是负数 [ ] ;

⑺ 规定了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 ] ; ⑻ 有理数都是成对出现的 [ ] ;

⑼ 任何负数小于任何正数 [ ]: ⑽ 任何负数都小于零 [ ]; ⑾ 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时,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 [ ]; ⑿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越小,数轴上表示它的点距离原点越远 [ ]; ⒀ 绝对值最小的数是零 [ ]; ⒁ 9

7

96-<- [ ]; ⒂ 零是最小的正整数 [ ]; ⒃ 4

3

32-<-

[ ]; ⒄ 两个有理数相等,则它们的绝对值也相等 [ ]; ⒅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则这两个数也相等 [ ]。 ⒆ 11

10

65-<- [ ]; ⒇

二、有理数的四则运算

2.4有理数的加法

一、知识点梳理: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个有理数相加, 不变,并把 相加;

(2)异号两个有理数相加,取 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 的绝对值减去较 的绝对值;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 (4)任何一个数和零相加,得 ; 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两个数相加,可以 两个的加数的顺序,和不变, 即=+b a ;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即

()()c b a c b a ++=++。

3.一个有理数由符号和绝对值两部分组成,运算时,应注意:

(1)先判断两个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确定用那条法则,确定和的符号; (2)然后再确定绝对值的大小,最后将绝对值 。 二、基础练习:

1.下列运算中,正确的个数是

⑴ ()()044=-+-; ⑵ ()()1468-=++-; ⑶ ()()550=-+;

⑷214143=??? ??-+??? ??; ⑸585585-=??

?

??-+??? ??+。 A 、4

B 、1

C 、2

D 、3

5.计算:()()=++-3.44.3 ;=??? ?

?

++??? ??-512523 。

6.计算下列各题:

(1)()()310-+- (2)()()1018-++ (3)()()1.171.17++- (4)()()70-+ (5)()()3223++- (6)()()1826-+-

(7)??? ??-+??? ??+863823 (8)??? ??-+??? ??-71775 (9)??

?

??++??? ??-43421

7.运用加法运算律计算下列各题:

⑴ ()()()()23398311-+++-++ ⑵ ()()()()41334133-+++++-

⑶ 1338195757????????

++++-+- ? ? ? ?????????

481639392????????-+++-++ ? ? ? ?????????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 。 1.计算

(1)()()55--- (2)()()55+-+ (3)()()17.117.1--+

(4)()()07-- (5)()()2332--+ (6)()()2618---

(7)236388????+-+ ? ????? (8)53377????--- ? ????? (9)21344????--+ ? ?????

2.计算

(1)()()()667--+-+????

(2)113224??????+---+ ? ? ??????? (3)133484??????

--+-- ? ? ???????

有理数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

《有理数》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 113中刘阳平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教材从实例出发,由实际需要引入负数,有理数的一些概念,在此基础上,依次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和乘方运算,并配合有理数的运算,学习科学记数法、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基本知识,以及使用计算器作简单的有理数运算。 一、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的陈述,我们得到本章的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体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能用有理数表示。 (2).能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并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 (3).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4).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5).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和乘方的运算法则,能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乘方运算和简单的混合运算。 (6).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简单运算。 (7).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8).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9).了解科学记数法、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有关概念,能对较大的数字信息作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二、知识结构 本章的知识结构如图 (1)数形结合思想。本章为数与形的转换提供了一个基本支撑点——数轴。有了数轴这个基础,数与形就联系起来了,就可以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了,,如巩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概念,了解相反数,绝对值的概念,掌握有理数大小比较的道理,理解有理数加法,乘法的意义,掌握运算法则等内容都渗透着数形结合的思想。 (2)分类讨论的思想。本章中关于有理数的分类,就利用了这一思想。 (3)初步的算法思想。有理数的运算法则是学生在中学学习的第一个运算法则,也是第一次渗透这种算法思想。所以《标准》的要求为“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4)对立统一思想。由于本章引入了负数、相反数和倒数的概念,使加与减、乘与除统一起来,在小学数学中,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都是对立的,现在则不同了,所以,在这一章中,特别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思想方法的教

[初一数学]有理数教材分析

[初一数学]有理数教材分析 有理数教材分析和平街一中陈海文本章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本章是数从自然数扩展到有理数,初步形成有理数的概念后,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运算,是小学算术的延续和发展。数从自然数、分数扩展到有理数后,数的运算从内涵到法则都发生了变化,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这种数的运算法则的变化,主要原因是增加了负数的概念。而到学了第三章实数,数系扩展到实数后,数的运算的内涵和法则(包括运算律)并没有多大变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有理数的运算是实数运算的基础和依据,也是代数式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本章内容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准确数和近似数、计算器的使用也是本章的教学内容,它是应用有理数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需的。本章内容及课时安排 1.1 正数和负数2课时 1.2 有理数4课时有理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4课时加法减法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4课时乘法除法 1.5 有理数的乘方3课时 乘方科学记数法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数学活动 小结2课时部分小节内容分析 1.1 正数和负数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算术数(整数、分数、小数)和负数,知道正数与负数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认识数轴,了解数轴的

三要素;因此平时教学既不能起点太低,与小学重复,也不能过高的估计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一笔带过。其实学生对于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概念不够清晰明确是我们重点学要强调的,同时我们还可以适当补充非负数、非正数的概念,起到一些承前启后的作用。将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集合中: 15,5,48-8.5,6,,0,-200,0.1,-20%,-2.35,0.01,+86,. (1)正整数集合, ,; (2)负整数集合, ,; (3)正分数集合, ,; (4)负分数集合, ,; (5)整数集合, ,; (6) 分数集合, ,; (7)正有理数集合, ,; (8)负有理数集 合, ,( 要做到不重不漏,并不是轻而易举。这里有两个问题要引起教师的关注:(1)分数、小数在小学时作为两类数,在中学我们要把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划在分数类,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这些中小学的不同之处,给学生讲清楚原因。(2)由于本节课涉及到的概念多,虽1/4页然很浅显,但对于初一的孩子来说,仍需反复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加强辨析练习。 1.2数轴这节课学生对于数轴已经有较好的认识,我们不妨将重点放在(1)利用数轴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表示整数的点,表示认识分数的点,加强学生对有理数的分类的理解。(2)计算点与点之间距离,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1.3有理数的加法(一) 牢固树立“一定号,二算值”的基本计算步骤由于一个有理数是由性质符号与绝对 值构成,确定了这个数的符号与绝对值即可得到这个数,所以

有理数的认识

第二讲 有理数的认识 【知识要点】 一、正数、负数和零: 1、概念:象1、2.5、133、48等大于零的数叫正数;象-1、-2.5、13 3-、-48等小于零的数叫负数;0叫做零,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负数的表示方法:数字前带一个负号。如:-1、-2.5等。 注意:①正数,负数的“+”、“-”的符号是表示性质相反的量,符号写在数字前面,这种符号 叫做性质符号,负号不是减号。 ②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带“+”号的数是正数,带“-”的数是负数。例如:a -,当a 表示正数时,a -是负数;当a 表示负数时,a -是正数;当a 表示0时,a -仍是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负数的重要意义: ①使数字系统得到扩充:3、2、1、0、-1、-2、-3等; ②使表示起来更方便: 例1:温度比0℃低2度记为:-2℃ 例2:山峰高于海面300m 叫海拔300m ,记为:+300m ,盆地低于海面50m 记为:-50m ; ③使计算起来更容易:3-4=-1等。 4、正数、负数与0: ①0是表示正与负的分界,表示数值上既不是正也不是负,表示比任何正数小,比任何负数大。 ②正数:表示在数值上不等于0,且总比0大。 ③负数:表示在数值上不等于0,且总比0小。 例:A 、B 、C 三个商店,A 店在今年8月份赢利,B 店在今年8月份亏损,C 店在该月上正好不赢利也不亏本。则从利润上看:A P >0,B P <0,C P =0 ;A P :正数,B P :负数,0C P =; 负数<0<正数 二、有理数: 1、有理数的概念: ①从小数的角度看: 整数、有限小数(有限位小数)、无限循环小数叫有理数;而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如:??321.0, 3.14159是有理数;???=1415926.3π是无理数。 ②从分数角度看: 整数和分数总称为有理数。 若m 和n 为整数(n ≠0),无理数不能表示为n m 的形式;有理数总能表示为n m 的形式。

七年级上册有理数教案

第一章有理数 一、全章概况: 本章主要分两部分:有理数的认识,有理数的运算。 二、本章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分类。 (2)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3)理解有理数运算的意义和有理数运算律,经历探索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4)能运用有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的引入,认识到数学的发展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并自学地学习数学的习惯。 (2)通过对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作业的态度,提高运算能力,逐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有理数有关概念的理解,使学生了解正与负、加与减、乘与除的辩证关系,初步感受数学的分类思想。 (2)通过师生互动,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抽象、归纳的数学思想品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章重点难点: 1、重点:有理数的运算。 2、难点:对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特别是混合运算中符号的确定)。 四、本章教学要求 认识有理数,首先是引入负数,必须从学生熟知的现实生活中,挖掘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资源,让学生有真切的感受,然后才引出用正负数表示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理解有理数的意义时,注意运算数轴这个直观模型。 无论是有理数的认识,还是有理数运算的教学,都应设法让学生参与到“观察、探索、归纳、猜测、分析、论证、应用”等数学活动中来,并适时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力求让学生自己建立个性化的认识结构。 在有理数的运算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并通过适量的练习巩固,提倡算法多样化,反对做繁难的笔算,遇到较为复杂的计算应指导使用计算器。 注意教学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调整教学,促进师生共同改进。

第1讲:认识有理数

第一讲:认识有理数 模块一 正数与负数 在小学时我们学过像1、9、3.81、12.56、 32、4 36这样的数,在小学时,老师给我们说,它们分别是整数、小数、分数,进入初中以后,我们把像1、9、3.81、12.56、32、436这样的数叫 ;如果我们把在小学学过的整数、小数、分数前面加一个“—”,比如像这些数,-3,-2,-1,-0.58,41- ......,我们把它们叫 。 把下列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有用线边起来: (1)收入20元 前进100米 后退100米 支出20元 高于海平面155米 亏损6万元 盈余6万元 低于海平面155米 (2)零上10C ? 运出50筐梨 高于海平面8848米 低于海平面392米 运进80筐梨 零下5C ? 学习与归纳: ①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通常把其中一个数前面加上 号,把另一 个数前面加上 号来进行区分;前面带 号的数叫做正数,前面 的 号经常可以省略不写,前面带 号的数叫做负数,前 面的 号不可以省略; ②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③ 大于零, 小于零,正数 一切负数。 现在我们就把正数与负数的概念总结如下: 像5,2.1,2 1,???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它们都比0大。 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如:13-,6.1-,32- ,???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典型例题讲解(理解新知识) 例1:填空: (1)如果收入50元记作50+元,那么支出50元,记作 ,80-元表 示 。 (2)手表的指针顺时针旋转?90记作?-90,那么逆时针旋转?60则记作 。 (3)如果比海平面高规定为正,那么珠穆朗玛峰海拨8848米记作 ,吐鲁 番盆地海拨155-米表示 。 变式练习: 判断题:(1)前进100米和前进-30米是两个相反意义的量( ) (2)前进100米和后退-100米是两个相反意义的量( ) (3)零上10C ?和支出20元是两个相的反意义的量( ) 解题方法点拨: (1)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时,可以根据实际,规定哪种意义的量为正 数,那么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就为负数。 (2)一般情况下,正、负规定如下: 模块二 有理数及其分类 试一试: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在相应的大括号内 7, 25.9-, 109- , 274, 106, 15-, 15 7, 31.25, 301-, 5.3- 0 , 2.1 , 10% , 314-。 正整数集合{ …}; 负整数集合{ …}; 整数集合{ …}; 正分数集合{ …}; 负分数集合{ …}; 有理数集合{ …}; 学习归纳: ①像1,2,3,4,5,…这样的数叫 ,像5-,4-,3-,2-,1-这样的 数叫 ; 0, 统称为整数; ②像21,0.8,45,327的数叫 ,像21-,—0.8,45-,3 27-的数叫 ; , 统称为分数; ③ 和 统称为有理数;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教材分析 文字讲稿

《有理数》教材分析 一、本章在教材中的意义 数及其运算是中小学数学课程的核心内容。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自然数、正分数及其运算等内容,并且要求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 本章作为初中学段的开篇,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从知识衔接来看,本章在前两个学段的基础上引入负数,使数的范围和运算法则扩张到有理数,在初中阶段的后续学习中还将继续将数系扩充到实数,而实数的运算完全沿袭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因此,有理数及其运算是初中阶段数及数的运算的基础。从思想方法来看,本章学习中运用的主要思想方法包括数形结合、转化等,这也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二、本章教学目标和考试要求 1.本章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能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掌握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方法,知道|a|的含义(这里a表示有理数). (3)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内为主). (4)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5)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6)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大于10的数,了解近似数,会按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 2.教学重、难点 有理数的运算和运算律.

三、本章教学建议 1.本章知识结构框图 2.课时安排 本章教学约19课时,具体安排如下(供参考): 1.1 正数和负数1课时 1.2 有理数4课时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4课时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4课时 1.5 有理数的乘方4课时 小结和检测2课时 3.教学中需要斟酌的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一章有理数教案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2课时) 第1课时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了解正数和负数的产生;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正负数表示的量的意义;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重点 正、负数的意义. 难点 1.负数的意义. 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一、新课导入 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投影展示教材第2页图片,让学生体验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离不开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和感想. 二、推进新课 活动2:体验负数的引入的必要性 教师出示温度计: 安排三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研究手中的温度计上刻度的确切含义,一名同学手持温度计,一名同学说出其中三个刻度,一名同学在黑板上速记. 教师根据活动情况,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也可参与活动,逐步引入负数.强调: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活动3:分组活动,感受正负数的意义 各组派一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按老师的指令表演,看哪一组获胜. 1.老师说出指令:向前2步,向后3步,向前-2步,向后-3步,学生按老师的指令表演. 2.各小组互相监督,派一名同学汇报完成的情况. 活动4:深入理解正负数的意义,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投影展示问题,讲解课本例题. 例: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千克,小华体重减少1千克,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2.某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一年的变化情况是: 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 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 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长7.5%. 写出这些国家这一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学生讨论后解决. 活动5:练习与小结 练习:教材第3页练习. 小结: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吗? 活动6:作业 习题1.1第4,5,6,8题 本课是有理数的第一课时,引入负数是数的范围的一次重要扩充,学生头脑中关于数的结构要做重大调整(其实是一次知识的顺应过程),而负数相对于以前的数,对学生来说显得更抽象,因此,这个概念并不是一下就能建立的.为了接受这个新的数,就必须对原有的数的结构进行整理。负数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原有的数不够用了(不能正确简洁地表示数量),书本的例子或图片中出现的负数就是让学生去感受和体验这一点. 第2课时正数、负数以及0的意义 进一步理解正、负数及0的意义,熟练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重点 进一步理解正、负数及0表示的量的意义. 难点 理解负数及0表示的量的意义.

有理数教学设计(新课标人教版)

有理数教学设计(新课标人教版) 海门市海南中学 杨春鸟 教学目标: 1.在正数、负数及对小学里数的认识的基础上,经历探索有理数范围内的整数、分数的意义的过程,学会通过举例理解相关概念,会区分整数(正整数、零和负整数),分数(正分数和负分数). 2.知道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初步认识集合. 新知重难点: 重点:探索有理数范围内的整数、分数的意义. 难点:会区分整数(正整数、零和负整数),分数(正分数和负分数). 教学过程: 一、新知生长点(这个环节:新知是建立在哪些已学知识点和相应知识点复习呈现的方法设计) 1.正数与负数 请任意写出3个正数,3个负数,并说明正数、负数的区别与联系. 方式:让学生动手写出后,举手回答. 强调: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小学学过的数 你知道小学学过哪些数? 方式: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写出名称,并举例.1分钟后,小组汇总展示. ★ 讲解:自然数是整数,小数都可以化为分数. 二、新知探究点(这个环节:新知有哪些需要探究的知识点和相应知识点探究的方法设计) 1.整数与分数 由于负数的加入,现在的整数又指哪些数呢?分数又指哪些数呢? (1★ (2)你能给小学里的整数(0除外)与分数取个新名吗? 讲解:事实上小学里的数都是0或正数,为区分我们规定: 正整数: 1,2,3,… 零 : 0. 负整数:-1,-2,… 分数 整数 有理数

正分数:21,31,3.147 22,… 负分数:-7 5,-6.4%,… 强调: 0是整数,不是分数;整数与分数统称为有理数,“统称”是指合起来总的名称的 意思;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的数都是有理数(圆周率π除外). 巩固练习: ▲Ⅰ同座两生合作(也可以老师说出一些数,让学生判断):一人说名称,一人写相应的数. ▲Ⅱ判断题: (1)0是整数,不是分数; (2)正数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 (3)0是最小的有理数; (4)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5)自然数一定是正整数; (6)正整数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反思:小学学了0、正整数、正分数;初中学了负整数、负分数; 有理数可分两大类:整数与分数;有理数也可以分三大类正数、0、负数. 2.集合 讲解: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 注:这里集合概念只作简单描述,学生明白即可,不要加深. 集合一般用圆圈或大括号表示,因为集合中的数是无限的,所以要加上省略号. 巩固练习:教材P10练习. 三、新知检测点(这个环节:新知有哪些需要当堂检测的知识点和相应的题目的设计) 会区分整数(正整数、零和负整数),分数(正分数和负分数). 1.-2006不是( ) A. 有理数 B. 自然数 C. 整数 D. 负有理数 2.分别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数: (1)三个负整数: , , ;三个负分数 , , .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3.14是负分数,不是有理数 B . 0是有理数,不是整数 C .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D . 负整数不是整数 4.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在相应的集合内: 20,-0.08,1,3.14,-2,0,-98,213-, 8 21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 整数集合:{ …};分数集合:{ …}. 四、新知拓展点(这个环节:新知有哪些需要拓展的知识点和相应题目的设计) 非正数非负数的意义: 1.判断: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 零和负数统称为____ ___,零和正数统称为____ __. 2.已知下列各数:-5,+31,0.62,4,0,-1.1,67,-6.4,-7,7 3-,7. 其中正整数有 ,负数有 ,非负数有 .

七年级上册第1讲有理数的初步认识

第一讲 有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并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分类。 2、掌握数轴,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掌握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并能实际运用。 知识点 1、有理数分类:?????????????????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也可以这样分类:????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2、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3、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4、一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一个数a 的绝对值表示为a ;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0 ;0;<a a a a a 经典例题 例1、(认识有理数)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14.374 15%203.101.832215.3,,,,,,,,,,--+-- 整数:{ } 分数:{ } 负整数:{ } 正有理数:{ } 举一反三 1、最小正整数是:_______;最小自然数是:_______; 最大负整数是:_______。 2、下列各组量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是( )

A 、气温升高3°与气温为﹣3° B 、胜二局与负三局 C 、盈利3万元与支出3万元 D 、甲乙两队篮球比赛比分分别为65:60与60:65 3、学校对初一学生进行引体向上测试,以7个为标准,超过的个数用正数表示,不足的个数用负数表示,其中8名男生的成绩如下表: (1)求这8名学生达到标准的百分率; (2)这8名学生共做了多少个引体向上? 例2、(规律题)观察下面一组数,探索其规律。 ,6 1,51,41,31,21,1--- (1) 请问:第9个数是什么?第2016个数是什么? (2) 如果这一列数无限地排列下去,与哪个数越来越近? 举一反三 1、观察下列一组数:23,45,67,89,1011 ,…,它们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那么这一组数的第k 个数是________ 2、先阅读下列材料,然后解答问题: 从A ,B ,C 三张卡片中选两张,有三种不同选法,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从3个元素中选取2个元 素组合,记作, 一般地,从m 个元素中选取n 个元素组合,记作:, 例:从7个元素中选5个元素,共有 种不同的选法, 问题:从某学习小组10人中选取3人参加活动,不同的选法共有多少种?

有理数的认识和数轴练习题

七年级有理数的认识和数轴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0、—0.5、— 2、—8、+10、+1.9、+ 3、—3,4中整数的个数是() A、6 B、5 C、4 D、3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理数是指整数,分数,正有理数,零,负有理数这类数 B、一个有理数一定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C、一个有理数一定不是整数就是分数 D、以上都不对 3、既不是整数,也不是正数的有理数是() A、0和正分数 B、负整数和负分数 C、正分数和负分数 D、负分数和0 4.下图中正确表示数轴的是( ) 5、在数轴上,原点和原点右边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A、正数 B、负数 C、非正数 D、非负数 6、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最大的负整数是—1 B、在数轴上表示+3和—3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C、规定了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D、正有理数,0,负有理数统称为有理数 7.从数轴上看,0是( ) A.最小的整数B.最大的负数C.最小的有理数D.最小的非负数8.如图所示,数轴上所标出的点中,相邻两点间的距离相等,则点A表示的数为( ) A.30 B.50 C.60 D.80 9下列语句:①不带“-”号的数都是正数;②带“-”号的数一定是负数;③不存在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数;④0℃表示没有温度.其中正确的有().A0个.B1个.C2个.D3个 10.数轴上的点A到原点的距离是6,则点A表示的数为( ) A.6或-6 B.-6 C.-6 D.3或-3 二、填空题 11、设向东走为正,向东30米,记作______,;西走20米记作_______;原地不动记作______;记作—25米表示向______走25米;记作+16米表示向_____走16米。 12、比海平面高200米的地方,它的高度记作海拔______米,比海平面低100

有理数认识

有理数 学习目标: 1. 会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 知道有理数的意义,会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3. 会画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一个有理数,会在数轴上比较两 个有理数的大小,能归纳出比较两个或几个有理数的大小的方 法; 4. 会求任意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并会在数轴上说出一个数的 绝对值和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5. 经历有理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则的确立过程,理解有理数加法 和减法的运算法则的合理性; 6. 会根据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 算; 7. 会运用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使加法运算合理、简便; 8. 会把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加法,会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 算; 9. 理解有理数乘法和除法运算法则的合理性,并会根据这些法则, 进行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10. 会运用有理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使乘法运算合 理、简便; 11. 会把有理数的除法转化成乘法,会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 算; 12. 会根据有理数的乘方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13. 会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整数,或由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写出原 数; 14. 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15. 会按照规定的运算顺序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会运用运算律 改变运算顺序,使计算简便. 知识点归纳: 1. 正数、零、负数、非负数 像6,2.5,,1.2%等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在正数前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如,,,等.有时为了强调符号,在正数前加上“”号,如,,等. 负数可以表示与正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0”是一个很重要又很特殊的数.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既是整数也是偶数. 区分这里的“”号和“”号和以前学过的加号、减号不同,加号、减号是运算符号,这些写在数字前面的“”号和“”号分别表示这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称为性质符号. 2.

有理数的认识

有理数的认识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有理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整理之前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引入负数: 例1、2-1=1 那么1-2= 例2、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量: 汽车向东行驶3千米和向西行驶2千米 温度是零上10℃和零下5℃。 收入500元和支出237元。 水位升高1.2米和下降0.7米。 买进100辆自行车和卖出20辆自行车。 分析:这些例子中出现的量具有共同特点向东和向西、零上和零下、收入和支出、升高和下降、买进和卖出都具有相反意义,那么怎么用数来准确的表示这些相反的量呢 小结:上面的例子中,加号可以省略不写,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上面我们引进了―5,―2,―237,―等数。像这样的一些新数叫做负数。过去学过的那些数(零除外),如10,3,500,等叫做正数。正数前面有时也可放一个“+”读作“正”如5可以写成+5,一般情况下是省略不写的,但是负数前面的“-”不能省略。注意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例3:请将下列数值填入相应的圈内:

2 1 2,―97,5,0,32,,,+2,―3,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有理数】:数1,2,3,4…做正整数,―1,―2,―3,―4…做负 整数,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整数。数32,41,854 ,+,…叫做正分数;―97,―7 6,―,…叫做负分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注: 1.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m/n (m ,n 都是整数,且n ≠0)的形式。 2. 无限不循环小数和开根开不尽的数叫无理数 ,比如π 3. 而有理数恰恰与无理数相反,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包括整数和通常所说的分数,此分数亦可表示为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例4:―18,7 22,,0,2001,53 ,―,95℅. 负数集 ①先将有理数按“整”和“分”的属性分,再按每类数的“正”、“负”分,即得如下分类表: ②先将有理数按“正”和“负”的属性分,再按每类数的“整”、“分”分,即得如下分类表: 注:①“0”也是自然数。②“0”的特殊性。③分数和小数可以互化,在此统称为分数 例5: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集合的括号内: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教材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本套教材以“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条主线,并根据本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经验、认知规律和各领域数学知识自身的逻辑体系展开。三条主线之间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第三学段从“数与代数”开始,其目的是充分考虑与第二学段、第一学段的衔接,从新梳理数的发展过程,使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探索由于需要而再次扩充数系的必要性。 第一章安排了“从自然数到有理数”。本章的主要内容有:回顾前两学段学过的关于“数”的知识,进一步理解自然数、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实际背景,通过学生身边的例子体验自然数与分数的意义和在计数、测量、排序、编码等方面的应用;从相反意义的量的表示,理解有理数产生的必然性,合理性;学习有关有理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知识,初步理解有理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数在大小比较是今后学习不等式的重要基础,数轴在各个数学领域里都有重要的应用。 正数、负数的概念对有理数概念的建立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数轴不仅能直观解释其余的相关概念,而且是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的重要工具。因此,正数、负数及数轴是本章才学中的重点。正数、负数概念的建立需要一个学生从未经历过的数学抽象过程,数轴涉及数和形两个方面,绝对值涉及较复杂的符号问题,这些是本章教学中的难点。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9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1.1 从自然数到分数2课时 1.2 有理数1课时 1.3 数轴1课时 1.4 绝对值1课时 1.5 有理数大小的比较1课时 复习评价2课时,机动使用1课时, 合计9课时 一、教科书内容和课程教学目标 (1)本章知识结构框图如下:

认识有理数

认识有理数素材 低温的世界在小学,我们学的都是正有理数和零,也就是说,数的系统限制在非负有理数的范围里.到了初一,我们学习了负有理数.这样,数的范围就扩大到了有理数.非负有理数在同学们生活中用的很多,大家熟悉.而接触到负数则比较少,大家对它比较生疏.现在,我们把大家带到“低温的世界”,看一看负数在那里的广泛应用.人们在地球南极点附近,曾测得世界最低的气温是-94.5℃.据前苏联科学家称,他们曾在南极东方站测得-105℃的气温,不过这个数据未被国际上承认.近年,科技界用人工方法创造出接近绝对零度(-273.15℃)的低温.人的骨髓在-50℃的条件下,可保存 6 到12 个月.现今的低温技术已能使人类的血液、精子、眼角膜、皮肤、神经、骨骼、心脏等器1/3 官得以无限期地储藏.前两年,日本一家公司就开发了一种制冷达世界最低温度-152℃的冷藏柜.这种冷藏柜可以应用于保存人体细胞和血液,还可以应用于超导领域.后来这种冷藏柜已成批生产.1969 年6 月4 日,有个名叫索卡拉斯·拉米尔兹的人,从古巴叛逃至西班牙.他藏身于客机未加压的轮室内,飞机在9142 米的高空飞行,他在-22℃的严寒下,忍受了8 个小时.人类早已踏上月球.在月球表面上,“白天”的温度可达127℃,太阳落下后,“月夜”的气温竟下降到-183℃.低温能使正常温度下的物质发生离奇古怪的变化.例如,-38℃低温的金属锭,能“粉身碎骨”成为一堆粉末;-190℃低温下,空气即变成蓝色的液体,在液态空气环境中,石蜡

能放出浅绿色的荧光,猪肉闪着黄色的光芒,橡胶将变得坚硬无比;-269℃低温下,水银能变为被称作“超导” 现象的无电阻固体.人们利用“超导”线圈2/3 发电机发电和用“超导”电缆输电,其功率消耗能降低数倍乃至数十倍.人工降雨、人工降雪,就是把气态的二氧化碳置于-78℃以下低温环境中,在天空施布云层,而后逐渐解冻,使水从天降.推动火箭升空的巨大动力,是-138℃的液态氧和-252℃的液态氮合成的混合燃料.1967 年1 月,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詹姆斯·贝德福特患病住进了洛杉矶市郊疗养院.当他知道自己患了肺癌这个不治之症时,便下了决心,把自己所有的存款投入医院,请求将他冷冻处理.科学家们把他的体温降至-75℃,用铅箔将身子包起来,装进低温密封储藏仓,最后用-196℃液体氮急剧降温,几秒钟以后,贝德福特的身体变得象玻璃一样脆.贝德福特曾留下遗言:希望人类有一天能征服癌症,并能找到将冷冻的生命复活的方法,使他能从密仓里活着走出来,据说,现在美国已有300 多个期待复活的冰尸.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认识试题

1.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大括号内: -7,0.125,1 2 ,-3 1 2 ,3,0,50%,-0.3 (1)整数集合{ } (2)分数集合{ } (3)负分数集合{ } (4)非负数集合{ } (5)有理数集合{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整数就是自然数B.0不是自然数 C.正数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D.0是整数而不是正数 3.某商店出售的三种规格的面粉袋上写着(25±0.1)千克,(25±0.2?千克),(25±0.3)千克的字样,从中任意两袋,它们质量相差最大的是千克. 提升能力 4.字母a可以表示数,在我们现在所学的范围内,你能否试着说明a可以表示什么样的数? 【答案】a可以表示正整数,正分数,0,负整数或负分数. 5.某校对初一新生的男生进行了引体向上的测试,以能做5个为标准,?超过的次数记为正数,不足的次数记为负数,其中10名男生的测试成绩如下: -2 -1 2 -1 3 0 -1 -2 1 0 (1)这10名男生有百分之几达标(即达标率)?【答案】(1)50%; (2)这10名男生共做了多少个引体向上?【答案】(2)5×10-1=49(个)开放探究 6.应用创新题 若向东8米记作+8米,如果一个人从A地出发先走+12米,再走-15米,又走+18米,最后走-20米,你能判断这个人此时在何处吗?【答案】在A地西边5米处. 7.新中考题 (2004·内蒙古赤峰)我市2004年元月某一天的天气预报中,宁城县的最低温度是-22℃,克旗的最低温度是-26℃,这一天宁城县的最低气温比克旗的最低气温高() A.4℃ B.-4℃ C.8℃ D.-8℃ 资料采撷 原始的计算工具 计算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活动,人类初期的计算主要是计数.最早用来帮助计数的工具是

有理数的有关概念

有理数的有关概念 一、课标要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将对有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更好地理解正数、负数、有理数的分类、数轴、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概念,并能运用相关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分类、数轴、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概念 教学难点: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概念及其运用 二、知识疏理 1、温故知新(与本讲有联系的原来知识点) (1)有理数的分类: (2)什么叫做数轴?数轴的三要素是、、 (3)什么叫做相反数?相反数具有什么性质?相反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 (4)什么叫做倒数?倒数具有什么性质?零(填:有或没有)倒数,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 (5)什么叫做绝对值?绝对值具有什么性质?如何去绝对值的符号?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 几何意义表述: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 对应点到原点的距离. (6)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①、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点所表示的数总是比左边的点所表示的数大. ②、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2、教材解读 (1)某人从A地向东走10米,然后折回向西走了3米,又折回向东走了6米,再折回向西走8米,问这时此人在A地的哪个方向?距离A地有多少米? (2)数轴上A点表示+7,B、C两点所表示的数是相反数,且C点与A点的距离为2,求B点和C点各对应什么数?(注意分类讨论和点的对应关系) (3)若a﹥0﹥b,且数轴上表示a的点A与原点距离大于表示b的点B与原点的距离,

o (A)b B (1) 试把a ,-a ,b ,-b 这四个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4) 已制知∣a+2∣+∣b -3∣=0,求a 和b 的值 三、典型例题 (1) 比较2a 和3a 的大小. (2) 已知∣x ∣=3,∣y ∣=2,且xy ﹤0,求x+y 的值 (3) 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比较下列每组数的大小:①a 与b ②a 与 -b ③-a 与b ④-a 与-b (4) 解下列问题: (1)、大于-4而小于5的所有整数的和; (2)、绝对值大于1而小于4的所有正整数; (3)、绝对值不大于4而不小于2的所有整数的积; (4)、全体整数共有多少个?它们的和是几? (5) 阅读下面材料:(中考题) 点A 、B 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实数a 、b ,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 ︱。 当两点中有一点在原点时,不妨设点A 在原点,如图(1),

有理数教学设计与说明

《有理数》教学设计与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堂课是在引入了负数和学习了运用正数与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基础上,将算术数扩充到有理数并对有理数进行分类,既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也是后面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由于本堂课还初步渗透了集合的思想和分类的方法,所以本堂课不仅是发展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知识体系的主要通道,而且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的应用价值以及增强学生数感的有效载体.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有理数的意义. ②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③会将有理数按照两种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 简单回顾数的应用,感受数的初步扩展,经历有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渗透集合思想及分类的数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有理数的应用价值,增强数感,树立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信心.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2.难点:初步领会有理数的分类方法. 二、学情分析 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算术数已经有了比较全面深刻的的认识,不过同时思维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定势,这就容易与数的概念的扩充发生冲突.另外,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年龄小,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强,对枯燥的数字不如具体事物感兴趣,抽象思维能力弱,好奇、好动、好表现,不能长时间集中精力,因此,他们更喜欢参与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更容易接受形象直观的教学模型,更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与鼓励.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情趣激发、启发诱导、归纳概括、评价激励. 2.学法:观察思考、比较发现、交流探索、分析归纳. 四、教学过程设计

有理数的认识

有理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整理之前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引入负数: 例1、2-1=1 那么1-2= 例2、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量: 汽车向东行驶3千米和向西行驶2千米 温度是零上10℃和零下5℃。 收入500元和支出237元。 水位升高1.2米和下降0.7米。 买进100辆自行车和卖出20辆自行车。 分析:这些例子中出现的量具有共同特点向东和向西、零上和零下、收入和支出、升高和下降、买进和卖出都具有相反意义,那么怎么用数来准确的表示这些相反的量呢 小结:上面的例子中,加号可以省略不写,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上面我们引进了―5,―2,―237,―等数。像这样的一些新数叫做负数。过去学过的那些数(零除外),如10,3,500,等叫做正数。正数前面有时也可放一个“+”读作“正”如5可以写成+5,一般情况下是省略不写的,但是负数前面的“-”不能省略。 注意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例3:请将下列数值填入相应的圈内: 2 12,―97,5,0,32,,,+2,―3,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有理数】:数1,2,3,4…做正整数,―1,―2,―3,―4…做负整数,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整数。数32,41,85 4,+,…叫做

正分数;―97,―7 6,―,…叫做负分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注: 1.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m/n (m ,n 都是整数,且n ≠0)的形式。 2. 无限不循环小数和开根开不尽的数叫无理数 ,比如π 3. 而有理数恰恰与无理数相反,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包括整数和通常所说的分数,此分数亦可表示为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例4:―18,7 22,,0,2001,53 ,―,95℅. 负数集 分类表: ②先将有理数按“正”和“负”的属性分,再按每类数的“整”、“分”分,即得如下 分类表: 注:①“0”也是自然数。②“0”的特殊性。③分数和小数可以互化,在此统称为分数 例5: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集合的括号内: 29,―,2002,76,―1,90%,,0,―23 1,―,―2,1 (1)整数集合:{ } (2)分数集合:{ } (3)正数集合:{ } (4)负数集合:{ } (5)正整数集合:{ } (6)负整数集合:{ } (7)正分数集合:{ } (8)负分数集合:{ } (9)正有理数集合:{ } (10)负有理数集合:{ } 课堂练习 1、吐鲁番盆地海拔高度为-155米的意义是:_______ 2、前进了2米记作+2米,那么后退5米记作:________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初步认识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初步认识2019年4月9日 (考试总分:124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 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12 小题,共计 48 分) 1、(4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是0 B.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有1、、0 C.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只有0 D.原点左边的点表示的数离原点越远就越小 2、(4分)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 0的倒数是0 B. 3-1=-3C. π是有理数D.是有理数3、(4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整数就是正整数和负整数B.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C.在有理数中,不是负数就是正数D.零是整数,但不是自然数 4、(4分)在﹣(﹣8),﹣|﹣7|,0,(﹣2)2,﹣32这五个数中,负数共有() A.4个B.3个C.2个 D.1个 5、(4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小于所有正数B.大于所有负数 C.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D.的倒数是 6、(4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整数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B.正数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C.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D.自然数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 7、(4分)已知下列各数:、、、、、、、,其中非负数有( ) A.个B.个C.个 D.个 8、(4分)下列四个结论正确的是() A.任何有理数都有倒数B.符号相反的数互为相反数 C.绝对值都是正数D.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9、(4分)在 17 2,, 3.2,0,4.5,1 210 -+--中,负数有() A.1个B.2个C.3个 D.4个 10、(4分)已知下列各数:、、、、、、、,其中非负数有()A.个B.个C.个D.个 11、(4分)下列各组运算中,结果为负数的是() A.﹣(﹣3)B.(﹣3)×(﹣2)C.﹣(﹣2)3D.﹣|﹣3| 12、(4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个. ①是负分数;②、不是整数;③是非负数:④不是有理数. A.1 B.2 C.3 D.4 二、填空题(本题共计 4 小题,共计 16 分) 13、(4分)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里. ,,,,,,, (1)正数集合:{ …};(2)分数集合{ …} (3)整数集合:{ …};(4)负整数集合{ …} 14、(4分)解答下列各题. (1)请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中:1 3 ,﹣2,﹣5.8,﹣ 22 7 ,0,4.6 正分数集合:{ }; 整数集合:{ } 负数集合:{ }; (2)在数轴上表示(1)中负数集合中各数(标在数轴上方),并用“<”号连接. 15、(4分)在数,,,,,,中,所有整数的积为________. 16、(4分)在一组实数,,,,1+,, (1)将它们分类,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有理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