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伟;数学;巅峰;笔记.pdf
重点高中学霸高中数学 高中数学笔记全册((最终)(1)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XiaoMu
目录
第一章 函数 ........................................................................... 1 一、定义域 ........................................................................... 1 1.具体函数定义域 ................................................................. 1 2.抽象函数的定义域: ............................................................. 1 二、值域的六种求法 ................................................................... 2 1.分离常数法 ..................................................................... 2 2.判别式法 ....................................................................... 2 3.配方法 ......................................................................... 2 4.代数换元法 ..................................................................... 2 5.均值不等式 ..................................................................... 2 6 特殊函数有界法 ................................................................. 3 三、奇函数及其性质 ................................................................... 3 1.常见的奇函数: ................................................................. 3 2.奇函数性质: ................................................................... 3 四、常见的偶函数及其性质 ............................................................. 4 1.常见的偶函数 ................................................................... 4 2.偶函数的性质 ................................................................... 4 五、函数的周期性 ..................................................................... 5 六、函数的对称性 ..................................................................... 6 1.类型 ........................................................................... 6 2.特点 ........................................................................... 6 七、函数对称性与周期性综合考虑 ....................................................... 6 八、函数的翻折 ....................................................................... 7 九、抽象函数与具体函数的对应 ......................................................... 8 十、高斯函数性质 ..................................................................... 9 1.概念 ........................................................................... 9 2.性质 ........................................................................... 9 十一、函数不动点与稳定பைடு நூலகம் ............................................................ 10 1.不动点 ........................................................................ 10 2.稳定点 ........................................................................ 10 3.动点与稳定点的性质 ............................................................ 10 4.导数习题集 .................................................................... 10
江苏省高考数学状元笔记

江苏省高考数学状元笔记江苏省高考状元笔记第I卷 160分部分一、填空题答卷提醒:重视填空题的解法与得分,尽可能减少失误,这是取得好成绩的基石!A 、1~4题,基础送分题,做到不失一题! A1.集合性质与运算 1、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φ;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如果B A ⊆,同时A B ⊆,那么A = B .如果C A C B B A ⊆⊆⊆,那么,. 【注意】:①Z = {整数}(√) Z ={全体整数} (×)②已知集合S 中A 的补集是一个有限集,则集合A 也是有限集.(×) ③ 空集的补集是全集.④若集合A =集合B ,则C B A = ∅, C A B = ∅ C S (C A B )= D ( 注 :C A B = ∅). 2、若A={123,,n a a a a },则A的子集有2n 个,真子集有21n -个,非空真子集有22n -个.3、A B C A B A C A B C A B A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4、 De Morgan 公式:()U U U C A B C A C B =;()U U U C A B C A C B =.【提醒】:数轴和韦恩图是进行交、并、补运算的有力工具.在具体计算时不要忘了集合本身和空集这两种特殊情况,补集思想常运用于解决否定型或正面较复杂的有关问题。
A2.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1.命题p q ⇒的否定与它的否命题的区别:命题p q ⇒的否定是p q ⇒⌝,否命题是p q ⌝⇒⌝.命题“p 或q ”的否定是“p ⌝且q ⌝”,“p 且q ”的否定是“p ⌝或q ⌝”.*2.常考模式:全称命题p :,()x M p x ∀∈;全称命题p 的否定⌝p :,()x M p x ∃∈⌝. 特称命题p :,()x M p x ∃∈;特称命题p 的否定⌝p :,()x M p x ∀∈⌝.A3.复数运算*1.运算律:⑴m n m n z z z +⋅=; ⑵()m n mn z z =; ⑶1212()(,)m m m z z z z m n N ⋅=∈.【提示】注意复数、向量、导数、三角等运算率的适用范围. *2.模的性质:⑴1212||||||z z z z =; ⑵1122||||||z z z z =; ⑶nn z z =.*3.重要结论:⑴2222121212||||2||||()z z z z z z -++=+;⑵2212z z z z ⋅==; ⑶()212i i ±=±; ⑷11i i i -=-+,11ii i +=-; ⑸i 性质:T=4;1 , ,1,4342414=-=-==+++n n n n i i i i i i .【拓展】:()()3211101ωωωωω=⇔-++=⇔=或122ω=-.A4.幂函数的的性质及图像变化规律:(1)所有的幂函数在(0,)+∞都有定义,并且图像都过点(1,1);1x(2)0a >时,幂函数的图像通过原点,并且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特别地,当1a >时,幂函数的图像下凸;当01a <<时,幂函数的图像上凸;(3)0a <时,幂函数的图像在区间(0,)+∞上是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当x 从右边趋向原点时,图像在y 轴右方无限地逼近y 轴正半轴,当x 趋于+∞时,图像在x 轴上方无限地逼近x 轴正半轴. 【说明】:对于幂函数我们只要求掌握111,2,3,,23a =的这5类,它们的图像都经过一个定点(0,0)和(0,1),并且1-=x 时图像都经过(1,1),把握好幂函数在第一象限内的图像就可以了. A5.统计1.抽样方法:(1)简单随机抽样(抽签法、随机样数表法)常常用于总体个数较少时,它的主要特征是从总体中逐个抽取.(2)分层抽样,主要特征分层按比例抽样,主要使用于总体中有明显差异.共同点: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都相等(nN).2.总体分布的估计就是用总体中样本的频率作为总体的概率.总体估计掌握:一“表”(频率分布表);两“图”(频率分布直方图和茎叶图). ⑴频率分布直方图用直方图反映样本的频率分布规律的直方图称为频率分布直方图。
11397-高考-数学笔记-正式课

y1+y2=2pk2+2m ������1 ������2 = ������2
X1+x2=-2pk Y1+Y2=2pm
y1+y2=2pk2-2m y1y2=m2
|AB|=2√������√1 + k 2 √pk 2 − 2m
抛物线的全方位秒杀 【典型例题 1】
第52 53 54讲
⃗⃗⃗⃗⃗⃗ =γ������������ ⃗⃗⃗⃗⃗⃗ , 已知 AB 在抛物线 C:x 2 = 4y上,点(0,4)满足������������ ⃗⃗⃗⃗⃗ ⊥ ������������ ⃗⃗⃗⃗⃗ (1) 求证:������������ (2) 设抛物线 C 过 AB 两点的切线交于点 N 1. 求证点 N 在一条定直线上 2. 设 4≤ x ≪ 9 求直线 MN 在 X 轴上截距的取值范围
4 4 2 主视图
3
2
侧视图
3 俯视图
程伟巅峰数学创新高考秒杀第一人
4 3 5
主视图 3
侧视图
俯视图
2 1 1 1
. √3
程伟巅峰数学创新高考秒杀第一人
。 4 8 主视图 4 侧视图
4 4 俯视图
程伟巅峰数学创新高考秒杀第一人
程伟巅峰数学创新高考秒杀第一人
程伟巅峰数学创新高考秒杀第一人
程伟巅峰数学创新高考秒杀第一人
2
(2) 由(1)可得 |AB|= 1 K | x1 x2 | 故SAOB 1 |AB|h= 2 2|t| 1+2k2 ? t2 1 2k2
2 1 k2 1 2k2 t2 1 2k2
第50,51讲
抛物线的全部秒杀 开口向右: y 2 =2px Δ>0 Δ=p-2km>0 X1+x2= X1X2=
高三数学必修四知识点笔记

高三数学必修四知识点笔记1.高三数学必修四知识点笔记篇一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单调性:定义:注意定义是相对与某个具体的区间而言。
判定方法有:定义法(作差比较和作商比较)导数法(适用于多项式函数)复合函数法和图像法应用:比较大小,证明不等式,解不等式。
奇偶性:定义:注意区间是否关于原点对称,比较f(x)与f(-x)的关系。
f(x)-f(-x)=0f(x)=f(-x)f(x)为偶函数;f(x)+f(-x)=0f(x)=-f(-x)f(x)为奇函数。
判别方法:定义法,图像法,复合函数法应用:把函数值进行转化求解。
周期性:定义: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满足:f(x+T)=f(x),则T为函数f (x)的周期。
其他: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满足:f(x+a)=f(x-a),则2a为函数f(x)的周期.应用:求函数值和某个区间上的函数解析式。
2.高三数学必修四知识点笔记篇二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直译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和交轨法等。
直译法:直接将条件翻译成等式,整理化简后即得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通常叫做直译法。
定义法:如果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种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利用曲线的定义写出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定义法。
相关点法:用动点Q的坐标x,y表示相关点P的坐标x0、y0,然后代入点P的坐标(x0,y0)所满足的曲线方程,整理化简便得到动点Q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相关点法。
参数法:当动点坐标x、y之间的直接关系难以找到时,往往先寻找x、y与某一变数t的关系,得再消去参变数t,得到方程,即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参数法。
交轨法:将两动曲线方程中的参数消去,得到不含参数的方程,即为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交轨法。
3.高三数学必修四知识点笔记篇三空间几何体表面积体积公式:1、圆柱体:表面积:2πRr+2πRh体积:πR2h(R为圆柱体上下底圆半径,h为圆柱体高)2、圆锥体:表面积:πR2+πR[(h2+R2)的]体积:πR2h/3(r为圆锥体低圆半径, h为其高,3、a-边长,S=6a2,V=a34、长方体a-长,b-宽,c-高S=2(ab+ac+bc)V=abc5、棱柱S-h-高V=Sh6、棱锥S-h-高V=Sh/37、S1和S2-上、下h-高V=h[S1+S2+(S1S2)^1/2]/38、S1-上底面积,S2-下底面积,S0-中h-高,V=h(S1+S2+4S0)/69、圆柱r-底半径,h-高,C—底面周长S底—底面积,S侧—,S表—表面积C=2πrS底=πr2,S侧=Ch,S表=Ch+2S底,V=S底h=πr2h10、空心圆柱R-外圆半径,r-内圆半径h-高V=πh(R^2-r^2)11、r-底半径h-高V=πr^2h/312、r-上底半径,R-下底半径,h-高V=πh(R2+Rr+r2)/313、球r-半径d-直径V =4/3πr^3=πd^3/614、球缺h-球缺高,r-球半径,a-球缺底半径V=πh(3a2+h2)/6=πh2(3r-h)/315、球台r1和r2-球台上、下底半径h-高V=πh[3(r12+r22)+h2]/616、圆环体R-环体半径D-环体直径r-环体截面半径d-环体截面直径V=2π2Rr 2=π2Dd2/417、桶状体D-桶腹直径d-桶底直径h-桶高V=πh(2D2+d2)/12,(母线是圆弧形,圆心是桶的中心)V=πh(2D2+Dd+3d2/4)/15(母线是抛物线形)4.高三数学必修四知识点笔记篇四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sinBcosA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ctg(A-B)=(ctgActgB+1)/(ctgB-ctgA)半角公式sin(A/2)=√((1-cosA)/2)sin(A/2)=-√((1-cosA)/2)cos(A/2)=√((1+cosA)/2)cos(A/2)=-√((1+cosA)/2)tan(A/2)=√((1-cosA)/((1+cosA))tan(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2A)ctg2A=(ctg2A-1)/2ctga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和差化积2sinAcosB=sin(A+B)+sin(A-B)2cosAsinB=sin(A+B)-sin(A-B)2cosAcosB=cos(A+B)-sin(A-B)-2sinAsinB=cos(A+B)-cos(A-B)sinA+sinB=2sin((A+B)/2)cos((A-B)/2cosA+cosB=2cos((A+B)/2)sin((A-B) /2)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tanB=sin(A-B)/cosAcosBctgA+ctgBsin(A+B)/sinAsinB-ctgA+ctgBsin(A+B)/sinAsinB某些数列前n项和1+2+3+4+5+6+7+8+9+…+n=n(n+1)/21+3+5+7+9+11+13+15+…+(2n-1)=n22+4+6+8+10+12+14+…+(2n)=n(n+1)12+22+32+42+52+62+72+82+…+n2=n(n+1) (2n+1)/613+23+33+43+53+63+…n3=n2(n+1)2/41*2+2*3+3*4+4*5+5*6+6*7+…+n(n+1) =n(n+1)(n+2)/3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注:其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弧长公式l=a*r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扇形面积公式s=1/2*l*r乘法与因式分a2-b2=(a+b)(a-b)a3+b3=(a+b)(a2-ab+b2)a3-b3=(a-b(a2+ab+ b2)三角不等式|a+b|≤|a|+|b||a-b|≤|a|+|b||a|≤b|a-b|≥|a|-|b|-|a|≤a≤|a|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b-√(b2-4ac)/2a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X1*X2=c/a注:韦达定理判别式b2-4ac=0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b2-4ac>0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b2-4ac<0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降幂公式(sin^2)x=1-cos2x/2(cos^2)x=i=cos2x/2万能公式令tan(a/2)=tsina=2t/(1+t^2)cosa=(1-t^2)/(1+t^2)tana=2t/(1-t^2)5.高三数学必修四知识点笔记篇五【公式一:】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sin(2kπ+α)=sinα(k∈Z)cos(2kπ+α)=cosα(k∈Z)tan(2kπ+α)=tanα(k∈Z)cot(2kπ+α)=cotα(k∈Z)【公式二:】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公式三:】任意角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α)=-sinαcos(-α)=cosαtan(-α)=-tanαcot(-α)=-cotα【公式四:】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公式五:】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2π-α)=-sinαcos(2π-α)=cosαtan(2π-α)=-tanαcot(2π-α)=-cotα【公式六:】π/2±α及3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sin(3π/2+α)=-cosαcos(3π/2+α)=sinαtan(3π/2+α)=-cotαcot(3π/2+α)=-tanαsin(3π/2-α)=-cosαcos(3π/2-α)=-sinαtan(3π/2-α)=cotαcot(3π/2-α)=tanα(以上k∈Z)6.高三数学必修四知识点笔记篇六向量的向量积定义:两个向量a和b的向量积(外积、叉积)是一个向量,记作a×b。
《云端脚下:从一元二次方程到规范场论》笔记

《云端脚下:从一元二次方程到规范场论》阅读笔记目录一、数学与物理的交织 (3)1.1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4)1.1.1 实数解法 (5)1.1.2 复数解法 (6)1.2 规范场论的基本概念 (7)1.2.1 矢量场的概念 (9)1.2.2 规范变换的作用 (10)二、从一元二次方程到量子力学 (11)2.1 量子力学的诞生 (13)2.1.1 牛顿力学的局限性 (14)2.1.2 量子力学的提出 (15)2.2 一元二次方程在量子力学中的应用 (16)2.2.1 能级与波函数 (16)2.2.2 薛定谔方程的求解 (18)三、从经典物理到相对论 (19)3.1 相对论的提出与发展 (20)3.1.1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20)3.1.2 狭义相对论的提出 (21)3.1.3 广义相对论的提出 (23)3.2 一元二次方程在相对论中的应用 (23)3.2.1 质能方程 (25)3.2.2 时间膨胀与长度收缩 (25)四、从相对论到量子场论 (26)4.1 量子场论的发展 (27)4.1.1 量子电动力学的发展 (28)4.1.2 条件随机场和量子色动力学的发展 (29)4.2 一元二次方程在量子场论中的应用 (31)4.2.1 超定性原理 (32)4.2.2 粒子与反粒子的相互作用 (33)五、规范场论的现代应用 (35)5.1 规范场论在粒子物理学中的应用 (36)5.1.1 标准模型中的规范场论 (37)5.1.2 强相互作用与弱相互作用 (39)5.2 规范场论在天体物理学中的应用 (39)5.2.1 黑洞与霍金辐射 (40)5.2.2 宇宙弦理论 (42)六、总结与展望 (43)6.1 从一元二次方程到规范场论的演变 (44)6.2 数学与物理的相互影响与促进 (45)6.3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47)一、数学与物理的交织在《云端脚下:从一元二次方程到规范场论》作者以一种生动、通俗的方式讲述了物理学家如何从一元二次方程出发,逐步发展到规范场论这一抽象的数学理论。
(完整版)高等数学完全归纳笔记(全)

一、函数与极限 (2)1、集合的概念 (2)2、常量与变量 (3)2、函数 (4)3、函数的简单性态 (4)4、反函数 (5)5、复合函数 (6)6、初等函数 (6)7、双曲函数及反双曲函数 (7)8、数列的极限 (9)9、函数的极限 (10)10、函数极限的运算规则 (12)一、函数与极限1、集合的概念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集)。
集合具有确定性(给定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和互异性(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
比如“身材较高的人”不能构成集合,因为它的元素不是确定的。
我们通常用大字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
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否则就说a不属于A,记作:a A。
⑴、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
记作N⑵、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
记作N+或N+。
⑶、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
记作Z。
⑷、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
记作Q。
⑸、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
记作R。
集合的表示方法⑴、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括起来表示集合⑵、描述法:用集合所有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集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⑴、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A、B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 B(或B A)。
⑵相等: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此时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完全一样,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
⑶、真子集: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但存在一个元素属于B但不属于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⑷、空集: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⑸、由上述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保送的数学学霸笔记

保送的数学学霸笔记为了保送进入我心仪的大学,我一直在努力学习数学知识。
下面是我的一些学习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函数1. 函数的定义: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对应关系,每一个自变量都对应唯一一个函数值。
2. 函数的表示方法:f(x)=y,其中x为自变量,y为函数值。
3. 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周期性、单调性、极值和最值等。
二、极限1. 极限的定义:当自变量无限接近某一值时,函数值无限接近某一确切的值,则称这个确切的值为该函数的极限。
2. 极限的性质:唯一性、有界性、保号性、夹逼准则等。
4. 极限的连续性:当$x_0$的极限存在时,函数$f(x)$在$x_0$处连续,则$f(x)$在$x_0$处存在极限,且极限值等于$f(x_0)$。
三、导数2. 导数的计算:利用极限来计算导数,即$f'(x_0)=\lim\limits_{\Deltax\to0}\dfrac{f(x_0+\Delta x)-f(x_0)}{\Delta x}$。
3. 导数的运用:导数可以用于求函数极值、函数单调性、函数图像的几何意义等。
4. 高阶导数:函数$f(x)$的$n$阶导数$f^{(n)}(x)$表示导数的导数,即$f^{(n)}(x)=(f^{(n-1)})'(x)$。
四、积分1. 积分的定义:积分是一种数学运算符,表示确定函数在所选定区间上下界的面积,即$\int_a^bf(x)dx$表示函数$f(x)$在$[a,b]$区间上的定积分。
2. 积分的计算:根据不同的积分方法(换元法、分部积分法、三角恒等式、分式分解等)来计算积分。
3. 积分的应用:积分可以用于求曲线与直线的面积、求定积分、求概率密度等。
4. 定积分的基本定理:如果$f(x)$在$[a,b]$上连续,那么对$x\in[a,b]$,$\int_a^bf(x)dx$就是一个反函数的导数,即$\int_a^bf(x)dx=F(b)-F(a)$,其中$F(x)$是$f(x)$的反函数。
高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笔记

高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笔记(实用版)编制人:__审核人:__审批人:__编制单位: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案大全、书信范文、述职报告、合同范本、工作总结、演讲稿、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letter templates, job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eflection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笔记本店铺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笔记》,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高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笔记篇一幂函数定义:形如y=x^a(a为常数)的函数,即以底数为自变量幂为因变量,指数为常量的函数称为幂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