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翻译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翻译教案

【复习目标】

1、了解文言文翻译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

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方法并在练习中不断加以巩固

【教学课时】一课时

【知识链接】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标准

1、基本原则:

文言文翻译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在译文中,要译出原文用词语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意译:指的是根据原文表达的基本意思来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字字句句的落实。文言文中使用了比喻、借代、引用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应该使用意译才能使意思明确。

2、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标准是“信”、“达”、“雅”。

“信”,就是要准确地译出原文的内容;

“达”,就是要求译文要通顺流畅;

“雅”,则要求译文尽量形象、生动些,特别是对描写性的语句,翻译时要传神。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部分共19分,其中“翻译题”就占10分。江苏《高考说明》对文言翻译作出的特殊说明是:文言句子翻译是最难的,要注意把握整句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做到句不离篇,还要注意实词、虚词的翻译,语气的表达以及文言文特殊句式和用法。

二、议一议说一说(方法总结)

根据学案上所给的句子,请同学们归纳出翻译的几种技巧方法。

1、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醉翁亭记》)

译文:太守是谁呢?他就是庐陵郡的欧阳修。

2、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3、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赤壁赋》)

译文: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总结:对于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可以保留,不用翻译。——“留”

4、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译文:时间长了,能根据人们外面的脚步声辨别是谁。

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译文:在我前面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并向他学习。

6、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六国论》)

译文: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却还有可以不贿赂秦国而战胜它的形势。

总结: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掉。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删”

7、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屈原列传》)

译文:屈原来到了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江边一边走一边吟唱,面容憔悴,形体和容貌枯瘦。

8、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假如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者)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少(的物资),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坏处。

9、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和氏璧上有瑕疵,请允许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总结:文言文中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情况。以及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换”

10、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

译文:(桃花源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

11、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孟子·梁惠王下》)

译文:(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齐宣王)回答说:“(一个人欣赏音乐)不如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12、五步一楼,十步一阁。(《阿房宫赋》)

译文:走五步或十步就有一座高楼或亭阁。

总结:原句中有省略(如省略了应补充的主语、谓语、宾语、介词、数词后面的量词等),或一一对应翻译不通顺时,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豁通顺。——“补”

13、“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秋水》)

译文:自以为听说了很多道理,就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啊。14、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寻找可以出使去回复秦国的人。

1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总结: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有所不同,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

语后置和介词结构后置等。译文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调”16、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陈情表》)

直译:我活着应当掉脑袋,死后应当编草绳。

意译:我活着应当不惜性命,死后应当报恩

17、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鸿门宴》)

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

意译:连最小的东西也不敢占有。

总结:“贯”: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这往往指前五种方法都用上了还不能解决问题时。但是,必须说明的是,这个“贯”不能随便使用。因为对文言文翻译而言,我们首先要“直译”(留删换调补),在“直译”不能完成时,不得已才用“意译”,这个“贯”就是所谓的“意译”。

四、想一想练一练(课堂检测)

1、请同学们完成《步步高》P77-78的相关句子(已列在下面)

(1)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译文:公子您能为别人的困境而着急表现在哪里呢?(公子能够解救人危难的精神表现在哪里啊?)

(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译文:燕赵韩魏齐楚六国所积存的金玉珠宝。

(3)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

译文:于是(他)来到长安观察风俗民情,不露姓名踪迹,害怕别人看见,认出。

(4)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2010 江苏)

译文:您所结交的都是当时的贤俊之人,现在跟这些人一起喝酒高兴吗?

(5)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2010 天津)

译文:母亲回来,只见女儿抱着院子里的树睡觉,也就不再怀疑她了。

《叶限》是唐代段成式(约803-863)所撰笔记小说《酉阳杂俎》续集《支诺上》。叙述秦汉前南方一个洞主的女儿,名叶限。幼年丧母,从小聪明能干,得到父亲的钟爱。父死后,继母对她百般虐待,并杀害了她精心饲养的一条鱼。叶限得到“自天而降”的神人指点,将鱼骨藏于屋中,“金玑玉食,随欲而具”。在一次地方的节日活动中,叶限瞒过继母,“衣翠纺上衣,蹑(踩)金履”去参加。因被继母及异母妹察觉,仓卒逃离,遗下一只金鞋。这只金鞋为邻近海岛上的陀国主得到。他派人到拾得鞋子的地方让所有的女子试穿,终于“得叶限”,于是“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以叶限为上妇”,而“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2、现场矫正

下面文段的现场译文均有问题,请你修改为正确译句。翻译下面文段中的划线句子。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伏田里,……优游以忘其老。

3、翻译下面文段中的画线句子。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君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五、【课堂小结】

就文言文翻译而言,这六个字并不是根本所在,而只是一种技巧。文言文翻译的根本还在于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尤其是实词的积累和辨析,这是硬道理。古文功底好的人,他未必学习什么“留删换调补贯”,却仍然能翻译得很好。但是,对文言功底有限的我们而言,尤其针对考试来说,明确翻译的要求,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我们无疑是很有用的,特别是遇到较难的题目和译成之后较对时。

六、【课后巩固】

《练出高分》考点针对练(三)基础题组、高考题组6、12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一)》教案

文言文翻译

第(1)课时 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 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 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 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 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 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姿势正确) 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 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 课题:书写练习1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案

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加强采点得分意识,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抓关键词句,洞悉得分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考试说明】:1、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 持语意通畅。3、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三、知识链接 1、标准: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 2、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字字落实。“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 3、直译的方法——“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 (1)对――对译。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词素的合成词。 [例]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换――替换。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留――保留。古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如“山、水、中、笑、有”等,都按原文保留不译。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4)删――删略。文言文中有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或表示停顿,或表凑足音节,或表发语,或起语助、连接等作用),翻译时应删除。 例1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例2战于长久,公将鼓之。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5)补――补充。译文就应补出原文省略的而现代汉语又不能省略的某些词句。 [例]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6)调――调整。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翻译应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忌不自信。 四、巩固练习 1、划线句翻译 (共8分)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它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①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②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③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2、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①曾子衣敝衣以耕。 ②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③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五、高考冲刺 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004年福建高考试题) 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焉。”他日,董祁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注】①系援:(作为)绳梯攀援(上去)。这里指通过婚姻关系往上爬。②董祁:范献子妹妹,嫁给董叔后,改称董祁。③纺:系 ①范氏富,盍已乎? ②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 ③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文言文考点系统化理解并翻译句子总复习专题教案9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考点系统化理解并翻译句子总复习专题 教案9 新人教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任将 曾巩 (宋)太祖之置将也,隆之以恩,厚之以诚,富之以财,小其名而崇其势,略其细而求其大,久其官而责其成 每朝必命坐,赐与优厚,抚而遣之尝令为郭进治第,悉用筒瓦①,有司言非亲王、公主不得用之,上曰:“郭进控扼西山十余年,使我无北顾忧,我视进岂减儿女耶?”趣作,无复言此可谓隆之以恩矣 取董遵诲于仇雠,取姚内斌于俘虏,皆用之不惑郭进在西山,尝有军校讼其不法上曰:“进驭下严,是必罪人惧进法,欲诬进以自免也”使中人执以赐进,令诘而杀之此可谓厚之以诚矣 西北边军市之租,多赐诸将,不问出入,往往赏赉又辄以千万李汉超守关南,属州钱七八万贯,悉以给与,又加赐赉汉超犹私贩榷场②,规免商筭③有以事闻者,上即诏汉超私物所在,悉免关征故边将皆养士足以得死力,用闲足以得敌情,以居则安,以动则胜此可谓富之以财矣 李汉超、郭进皆终于观察使,所居不过巡检使之名,终不以大将处之,然皆得以便宜从事郭进在西山,上每遣戍卒,必谕之曰:“汝等谨奉法,我犹赦汝,郭进杀汝矣”其假借如此,故郭进所至,兵未尝小衄④此可谓小其名而崇其势矣 夫宠之以非常之恩,则其感深;待之以赤心,则其志固;养之以关市之租,则其力足;小其名而不挠其权,则在位者有赴功之心,而勇智者得以骋略其过则材能进,久其任而功利悉,自古用将之术,不易于是太祖兼用之,内则吴越、闽海岁奉贡职,外则交州、高丽王请吏向北,而契丹修好之使,数至于阙庭拱挹指麾,而天下一定,不知封疆之忧,盖太祖用将之术如此,故养士少而蓄力多,操术简而收功博也(《本朝政要策》) 注①筒瓦:筒瓦一般用于殿、阁等建筑物②榷场:征收专卖税的交易场所③商筭(suàn):商业赋税④衄(nǜ):错误,失误 1.隆之以恩,厚之以诚,富之以财,小其名而崇其势 译文:把厚恩施加给他们,以真诚来对待他们,给他们财物使其生活富裕,减弱他们显赫的声名而培养他们的威势(关键词:隆、厚、富、小状语后置句) 2.有司言非亲王、公主不得用之

高三语文教案-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 精品

高考文言文教学——文言文翻译 一、教学目的:了解并掌握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和技巧“二标准六方法”。 二、教学内容:以“二标准六方法”的理解和运用为重点,通过较多的例子让学生体会翻译的要 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高考文言文翻译题仍沿用去年主观题形式,考查点也同样是“理解并翻译文中句 子”。从试题来看,它虽然侧重于语言形式的考查,但同时也涉及到内容,因而是一种带有综合性的 考查手段,这对考生的要求自然也就比以客观题形式更高。 (二)分析错例,提出“二标准”: 阅读几个文段并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了,又经常复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先王的遗教,由此获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就可以当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学习而不反省就会毫无收获,只反省而不学习就会走上危险的道路”)(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怕人家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人家”)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应该反省一下,向他看齐,看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相同之处”)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请学生分别指出其错误,然后概括说明,指出其错误主要在两个方面:意思翻译不准确、无中生有和句子不通。并指出这是我们翻译文言文的大忌:想当然,甚至靠想象;译出之后,句子却是不通的。 那么,文言文翻译有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标准呢? 提出“二标准":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解释“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换言之,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对应的关系,原文中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要落实,原文中没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不能出现;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解释“文从句顺”:译文要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三)学习做到“二标准”的“六方法” 那么,我们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到底怎样达到“二标准”呢?我们可以用“六方法”,‘六方法”听起来好像复杂,其实就是六个字,一个标准三个字,简言之,就是“留删换”、“调补猜”,等我们分析完之后,大家就更清楚了,对付文言文翻译可能就更得心应手了。先针对“字字落实”,我们讲三个方法:留、删、换。

高考语文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翻译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翻译教案 【复习目标】 1、了解文言文翻译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 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方法并在练习中不断加以巩固 【教学课时】一课时 【知识链接】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标准 1、基本原则: 文言文翻译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在译文中,要译出原文用词语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意译:指的是根据原文表达的基本意思来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字字句句的落实。文言文中使用了比喻、借代、引用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应该使用意译才能使意思明确。 2、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标准是“信”、“达”、“雅”。 “信”,就是要准确地译出原文的内容; “达”,就是要求译文要通顺流畅; “雅”,则要求译文尽量形象、生动些,特别是对描写性的语句,翻译时要传神。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部分共19分,其中“翻译题”就占10分。江苏《高考说明》对文言翻译作出的特殊说明是:文言句子翻译是最难的,要注意把握整句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做到句不离篇,还要注意实词、虚词的翻译,语气的表达以及文言文特殊句式和用法。 二、议一议说一说(方法总结) 根据学案上所给的句子,请同学们归纳出翻译的几种技巧方法。 1、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醉翁亭记》) 译文:太守是谁呢?他就是庐陵郡的欧阳修。 2、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3、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赤壁赋》) 译文: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总结:对于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可以保留,不用翻译。——“留” 4、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译文:时间长了,能根据人们外面的脚步声辨别是谁。 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高考语文 专项复习-文言文翻译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教学目的】 1、落实《考试说明》“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力”的训练,集中训练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 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和原则,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 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掌握解题步骤、翻译方法,学以致用。 3、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教学步骤】 一.课堂导入 文言文的阅读离不开翻译,高考中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所占的分值也较大,这几年都是九分,而考生平均得分多为分值的一半,可见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既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呢?这就需要我们掌握好高考文言文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二、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和原则 1.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 “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X、得体、生动、优美。 2.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愿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三、文言文翻译方法 1、翻译的基本方法是“对”,即“对译”,要求逐字逐句的落实。 如:古(古代)学者(求学的人)必(一定)有(有)师(老师) 2、具体方法为“换”、“留”、“删”、“补”、“调”五字诀 ①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及专有名词。其中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国号、庙号、谥号、书名、器物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等都保留不译,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词语可保留。

高考语文 文言文翻译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文言文句子翻译教案 [教学目标] 1.以翻译为切入口,落实课本文言文复习。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那么、技巧的基础上,加强采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教学步骤] 一、课堂导入 作为综合性考查的文言文翻译主观题,要求我们既能从整体上把握句意,又能运用古代汉语字词、句式等语言知识,比较准确地表达。它不仅考查了我们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而且考查了我们的表达能力。这一考点在近年来的高考中所占比分逐年增加,由最初的3分到后来的5分,到2006年的9-10分。面对这一考查趋势,我们如何从容应对呢?本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探讨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力争能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子。 二、温故知新 1、翻译的原那么与技巧: 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原那么是什么? 第一: 忠于原文,力求做到___ ____ _____ (信达雅) 第二: 字字落实,以_____为主,以_____为辅 (直译意译) 2、文言文翻译的五种方法: ①对译。即将文言文的词语翻译为相对应的现代汉语双音节词语。对译是文言文翻译中最基本的方法。 ②替换。需要替换的词语通常是随着旧事物的消失而消失了的词〔如“吾〞“余〞“子〞等〕和通假字。 ③保留。即保留古今相同的词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年号、某些典章制度名称以及物品名称等。 ④增删。增,指将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删,指删去一些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如表敬副词、发语词、部分结构助词等,同义复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和偏义复词中陪衬的词应删去。 ⑤调整。即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三、考题回放 〔一〕出示高考题,学生试翻译,并指出采分点。 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李将军之谓也。〔2002高考全国卷〕 译:大概说的就是李将军吧。 〔2〕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2006高考全国卷II〕 译:季布的名声更加显著的原因,是曹丘传播了它呀。 〔3〕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2006高考某某卷〕 译:君王不向往王道,不追求仁政,〔侍奉国君的人〕却谋求使国君富有,这是让像夏桀一样的暴君富有啊。 〔二〕思考:命题者为什么选择这些句子做翻译题?从中你得出了什么样的解题规律? 明确:命题者往往选择含有与现代汉语用法差别较大的词语和句式的句子来作为翻译题。 采分点往往是句中关键词语〔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多义实词、常见虚词〕和特殊句式〔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判断句,包括固定句式〕

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人教版高三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以虚词,实词翻译为切入口,落实文言文复习。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3.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设想】 1.依据福建省考纲对文言文的要求着重落实18个虚词和120个实词的意思,4种文言句式的运用,常见的通假字的运用。 2.高考的文言文阅读是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作为高考的第一轮复习,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以课内文段阅读为材料进行复习,通过“积累--迁移--巩固”的复习原则,逐一落实考点内容。 3.在学生掌握了“信、达、雅”三字翻译目标和“六字翻译法”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文言翻译中的盲点,力图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解决翻译疑难的技巧,并通过训练验证这些技巧的可操作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而增强文言文翻译的信心。 4.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让学生变换角色,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内容,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教学时数】 6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高考对文言文的要求及主要题型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高考文言文的几种题型 2、在学习中发现自己在翻译中碰到的困惑和不足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进入高考文言文阅读古文翻译专题的复习。文言文是对学生古汉语知识的综合能力的考查。近几年来,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分值基本保持不变,共计15分,设两至三题选择题,每题3分;设一道翻译题,每题两到三句,此题为9分。那么针对于这些题型,怎么做好复习呢? 二、考纲阐释: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能力层次均为B级。分别要求做到“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也为B 级。这部分题目学生感觉难度最大。 三、文言文翻译五步法: 1.先将古今汉语语义基本一致的地方抄写下来,将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对译出来,然后将现代汉语无法翻译或不需要翻译的地方删去。以便将完全不懂的地方突显出来。 2.将不懂的词语放到原句中去揣测,大致推断出它的意思。 3.统一整理答案,注意前后协调和语句的畅通,保持原文语气。 4.按照翻译要求,写出译文。 5.将译文放到原文中加以检查,并作必要的修改。 四、范例解析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 天成、长兴中,天下屡稔,朝廷无事。明宗每御延英,留道访以外事,道曰:“陛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更在日慎一日,以答天心。……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之翻译和断句教案[推荐5篇]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之翻译和断句教案[推荐5篇] 第一篇: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之翻译和断句教案 201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之翻译和断句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方法、规律和步骤。 2.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理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规律和步骤。 3.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将本节所学知识运用于自己的考试实践中,最大程度地获得高分。教学重点: 1.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答题规范、一般技巧,以及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规律和步骤。 2.让学生能够将文言文翻译和断句类题目的答题知识运用于自己的考试实践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失分。教学难点: 通过本节教学,掌握文言文翻译和断句类题目的基本原则、一般技巧和规律。教学方式: 归纳整理法。析练结合法。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正如将中文翻译成英文一样,所谓的文言翻译其实就是将一种语言符号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符号。它是语言学习的最高级别。而断句其实就是考纲所规定的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一个变式。它是我们阅读文言文的障碍之一,一个连句子都断不开的学生,要想正确理解文言文是有很大难度的。 所以,翻译和断句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两个重要方面。那么,如何来正解翻译和精准断句呢。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文言文学习的最高境界——翻译和断句吧。 二、文言翻译和断句的解读 文言文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最高级别,它能够全面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等综1 合能力,属理解类题目,能力层级为B级。

一般赋分为8分,有时多达11分。文言断句也是一个重要考点,在新课程改革后,自主命题的新课标卷都将这个题目列为必考内容。它也理解类题目,能力层级也同样为B级。一般赋分为3分。 这两类型的题目均为主观题型,相比其他文言题目,难度似乎更大一些,但是我们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这两类题目其实更容易得分。 三、通过高考真题解读此类题目 走近高考,展示PPT中的高考真题,理解文言翻译题和断句类题目一般的解题思路和规律。 四、总结并归纳文言翻译题和断句题的基本原则、答题规律和方法。 1.“信、达、雅”是得到公认的文言文翻译的三条标准。 2.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3.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有:留、删、补、换、调、变。 五、强化、巩固。4.文言断句首先要通读所给材料,上弄清文段.大意。 5.在弄清文段大意的基础上,再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以及文段的行文思路。以上方法和规律参见PPT。 五、考点小结。(略) 六、课外巩固。 见跟踪训练中的材料和题目。 第二篇:文言文断句高考专题复习教案 文言文断句 ——高考专题复习(教案)龙门中学 何第雄 试题演练 用“/”给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2006年高考广东卷)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教案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教案 文言文翻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文言文复以翻译为切入口。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以翻译为切入口,让学生在练中掌握方法技巧。 三、教学课时:7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翻译的一般目标及翻译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 2、在研究中发现自己在翻译中碰到的困惑和不足 一、复巩固(请将以下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举天下统统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 2、XXX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XXX'者,我之谓也。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奋六世之余烈,XXX而御宇内。 5、杀人如不克不及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2、相识有关文言文翻译的知识 1、尺度 简言之三个字:信(准确)、达(通畅)、雅(有文彩)。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和达。 2、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 3、直译的方法——“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 ①对――对译。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词素的合成词。

高中语文_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三文言文翻译教案 1.掌握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2. 能结合语境准确判断,能够明确句子中的重点句式词语等文言现象。 【教学重难点】 1. 以关键词句的翻译为突破口,掌握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2. 在已掌握文言文翻译一般方法和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 【学情分析】 前一阶段已进行了课内文言文知识的梳理复习,学生突出的问题仍是文言文翻译能力较弱。主要表现在没有掌握科学的方法技巧,翻译往往跟着感觉走,缺乏系统理性的方法,结果翻译出的语句错漏较多,甚至与原句本意相距甚远。针对此现象,本着巩固基础、迁移知识、加强能力的原则,补充延伸教材内容,给予系统科学的方法指导,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一)文言文翻译标准:1.信 2. 达 3. 雅 (二)文言文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察看考题,明确考点 2. 小结 文言翻译题的设题思路:命题者一般会选择那些带有重要的语法现象的文言文句子(关键词句)来让考生翻译。这类语法现象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积累性的——实词方面的通假字、重要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虚词方面的重要虚词、固定结构;第二类是规律性的——词类活用和各类句式。 二、尝试翻译,归纳方法 翻译方法一:留 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②度量衡单位、数

量词、器物名称。③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翻译方法二:删 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语。如:①句首发语词。②句中停顿或结构作用的词。③句末调节音节的词或语气词。④偏义复词中的衬字。 翻译方法三:换 ①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②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③通假字换成本字。④将古词换作现代词。 翻译方法四:调 ①调整特殊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②调整某些不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语序。 翻译方法五:补 ①补充省略的成分。②补充跳跃的内容,使上下文语意完整通顺。 ①古文中使用借喻、借代、用典、互文等,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灵活、变通地译出。②直译不通时,可根据上下文语境,辅以意译。 【课后拓展】 一、【2014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翻译题。 刘敞,字原父,临江新喻人。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口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通判蔡州,直集贤院,判尚书考功。 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相顾骇愧曰:“实然。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问敞。敞曰:“此所谓駮也。”为说其音声形状,且诵《山海经》、《管子》书晓之,契丹益叹服。使还,求知扬州。 扬之雷塘,汉雷陂也,旧为民田。其后官取潴①水而不偿以它田,主皆失业。然塘亦破决不可漕,州复用为田。敞据唐旧券,悉用还民,发运使争之,敞卒以予民。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②益牢。将论囚,敞曰:“冤也。”亲按问之。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相传以为神明。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复习 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教学重难点:介绍文言文翻译方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文言文翻译是对考生文言能力的一种综合考查,也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综观两年高考以及平时练习,这已成为我们同学的拦路虎。那么,怎样正确地翻译文言文呢?(点出教学目标) 二、方法介绍 文言翻译,高考试卷中要求直译,也就是字字落实。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每一个虚词、实词的用法和意义,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字、词类活用词等,并做准确解释,还要把握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 “留”,就是保留专有名词。在文言文中凡是专用词语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年号、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名称等,均保留不译。例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句子中的“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这些专有名词不必翻译,照搬即可。 “换”,替换差异词语。文言句中有些词语古今差异很大,需要用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汉语来替换。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双音词替换单音词。例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五柳先生传》)译为:安闲文静寡言少语,不羡慕荣华利禄。 2、用本字替换通假字,用今词语替换古词语。如:“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这里的“知”通“智”。 3、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今词义发生变化的词。有的词义扩大:如“江”“河”原专指长江、黄河,后泛指普通的江河;有的词义缩小:如“妻子”古指妻子和儿女,今专指妻子;有的词义发生变化:如“牺牲”古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指为正义事业而失去生命。有的词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如“卑鄙”原指出身卑微,见识浅陋,今指语言行为等恶劣、不道德。 4、固定句式 “删”,就是删除无义虚词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可删去不译。 情况:1、无实在意义的虚词。句首发语词。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译为:作战,是靠勇气的。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人译成:“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译句中没把原句中的“也“删去,造成错误。其实原句中的“也”是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提顿语气的“者”,还有句中表顺接的连词,如“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译为: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句末调节音节的词“之”2、偏义复词中的衬字;3、某些语意重复部分。 “调”,就是调整句序。 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尽相同,翻译时在做到不失原意的情况下,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适当调整。主要有以下情况: 1、调整主谓倒装的语序。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译为:你太不聪明

高三文言文复习专题之文言文翻译教案

高中文言文句子翻译教案 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文言文的翻译原则和方法 2.能准确翻译句子中的重要的实词,保持句意完整。 教学方法:讲解法、提问法和当堂练习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 一.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与原则 1、文言文翻译的标准标准(多媒体展示) “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高考不作要求) 2、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文从字顺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文言文句子翻译的步骤(多媒体展示) 1、读:通读原文,明确句子在文中的位置以及与上下文的联系,初步了解大意。 2、审:审清采分点即两类考点。(关键词语、语法现象) 3、切:以词为单位切分句子。 4、连:按现代汉语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 5、验:检验句子是否连贯通顺,并且代入原文判断意思是否成立 6、誊:逐一查对草稿纸上的译句后字迹清晰地誊写到答案卷上。 温故知新,探究文言句子的翻译方法。 探究总结1、对(对译法)(师黑板书写,以下同) 就是要求逐字逐句落实,以原来的单音节词为一个语素,另外再加一个语素,组成一个双音节词来解释。 例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多媒体展示) 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例2:君安与项伯有故。(多媒体展示) 译文:您怎么和项伯有交情。 探究总结2、留(保留法) 凡国名、朝代、年号、人名(字、号等)、官职名、地名、器物名、数量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或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专有名词,皆保留不译。(多媒体展示例句) 例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高三文言文教案

公开课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之翻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感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考点、得分点和评分标准。 2、了解文言文翻译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标准。 3、掌握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和翻译步骤。(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翻译并小组讨论总结,老师适当点拨,从而让学生从中找出规律性的方法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一些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体会文言文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二、教学重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以翻译为切入口,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方法技巧。三、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语境中,多种翻译方法的综合使用。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练习法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教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明确考题形式和设题角度 2、掌握知识体系 3、强化答题方法和答题步骤 二、教学内容 1、考题形式:(1)单选题;(2)翻译题 2、设题角度:(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

法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5)筛选文中的信息 (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7)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知识体系 (1)应该掌握120个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2)常见古今异义词 (3)偏义复词 (4)常见通假字 (5)常见实词活用 ①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②名词用作状语 ③名词动词形容词用作使动 ④名词形容词用作意动 ⑤形容词用作名词 ⑥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 6)应该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 7)常见文言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高考语文 文言文翻译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文言文翻译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文言文翻译应该遵循的标准和原那么。 2、通过练习归纳掌握相应的直译方法和翻译步骤。 3、在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那么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归纳掌握相应的直译方法和翻译步骤。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技巧方法进行文言文翻译。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讨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从分析2011文言文阅卷情况导入。 二、出示学习目标〔投影〕 1、了解文言文翻译应该遵循的标准和原那么。 2、通过练习归纳掌握相应的直译方法和翻译步骤。 3、在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那么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 三、翻译原那么标准 〔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质疑有困惑地方。〕 1、文言文翻译原那么: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句式特点、风格力求和原文一致。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句也不够通顺。

意译:所谓意译,是指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2、文言文翻译标准:信、达、雅 信:〔准确〕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不可随意地增减内容。 达:〔通达〕翻译出的现代文要通顺明白,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语气不走样。雅:〔有文采〕规范,典雅,得体。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这一点是翻译的最高要求,对中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 因此,中学生能做到“信〞、“达〞就可以了。 3、文言文翻译两大招式: 第一招: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不多余。 第二招:文从句顺。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质疑:学生自主质疑。 四、翻译技巧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归纳技巧方法〕 1、字字落实第一式:凡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朝代、度量衡等 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简称:留 例1: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必修三《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征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他凭借勇气闻名于诸侯各国。 2、字字落实第二式: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偏义复词中无实意的一方删 去。简称:删

广东省天河区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翻译(第5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第五课时 教学要点:掌握文言文的五种句式的翻译要领 教学重点:倒装句式的翻译 教时:2课时 教学内容: 一、文言文五种句式的基本知识。 〔一〕判断句。 1、用“者、也〞来判断。有“…者,…也〞“…也〞“…者也〞等形式。 2、用副词“乃〞“即〞“那么〞“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二〕被动句。 1、“为〞“为……所〞表被动。 ①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②不者,假设属皆且为所虏。 2、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①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注意:“见〞有一种特殊用法,用于动词前指代“我〞。 ②“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又如现代汉语中“见谅〞也为此用法。 3、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来表被动。 如: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时,学于余。 4、意念上的被动句。 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 〔三〕倒装句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前置。 ①大王来何操? ②彼且奚适也?

③沛公安在?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②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韩愈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③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④奚以知其然也? “之〞和“者〞是常见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于〞和“以〞是常见标志。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将军战〔于〕某某,臣战〔于〕某某。〔“于〞常被省略。〕 ③虽董之以严刑,振〔震〕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 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 〔四〕省略句 1、省略主语、谓语、宾语。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省主语〕

福建省莆田市第八中学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教案人教版

. 福建省莆田市第八中学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教课设计人教版 复 2 课课年级高三年级科目语文习课 型时 课时 主 多 课题教具准备备张桂华 媒体 人 提升学生对文言文词句的翻译能 知识与能力目标 力 学会疏导词句,认识文意,归纳作教课目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者的思想企图 经过阅读简易文言文,培育学生的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古文阅读能力。 抓重点词句 ( 重点词语、特别句式) ,洞悉得分点。借助累积( 课内文言知识、教课重点成语、语法构造、语境等) ,巧解难词难句。. 以翻译为切进口,让学生在练习 中掌握方法技巧。 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文言文翻译的原那么和技巧。在学习中发现自己在翻译中教课难点 遇到的疑惑和不足 因为文言文翻译也是学生比较单薄的环节,因此,在第一轮复习时我们要对各学情剖析种知识点进行透辟地解说,这样,综合运用到翻译词句时,学生能有方法有标 准。 教课方法1、指引法 2 、合作研究法 3 、总结法 教学过程 、

. 3、直译的方法——“对〞、“换〞、“留〞、“删〞、“补〞、“调〞六 个字。 ①对――对译。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词素的合成词。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简单〔之分〕吗? ②换――替代。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不用或不常用, 或词义已经转移。在这类状况下,就要用现代汉语里的词去替代原文里的词。 例先帝不以臣鄙俗,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先帝不认为我地位卑微,见解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看望我。 “鄙俗〞一词古今汉语都常用,但词义已转移,因此译文用“地位卑微、见解浅陋〞来替代它。“顾〞今日不常用,译文用“看望〞来替代。 ③留――保存。古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 以及古今词义同样的词,如“山、水、中、笑、有〞等,都按原文保存不译。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④删――删略。文言文中有些没有实质意义的虚词〔或表示停留,或表 凑足音节,或表发语,或起语助、连结等作用〕,翻译时应删除。如: 例 1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作战,〔是靠〕勇气的。〔夫,句首发语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