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开方导学案

3.4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开方导学案
3.4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开方导学案

3.4 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开方

【要点预习】

1.开平方的结果不是有理数,或数字个数超过计算器显示个数时,计算器显示的是它的 .

【课前热身】

1. 在下列实数中,无理数是…………………………………………………………(

) A. 3.14 B. -1

2 C. 0 D. 3

答案:D

2. 64的立方根等于……………………………………………………………………(

) A .4 B .-4 C .8 D .-8

答案:A

3. 利用计算器求5= .(结果保留4个有效数字).

答案:2.236

4. 利用计算器求39= .(结果保留4个有效数字).

答案:2.080

【讲练互动】

【例1】用计算器计算:

(1) 1225;(2) 3343-;(3)395

8-(结果保留4个有效数字): 解;1225=(1)在计算器上依次输入,,,,, 35122535

=结果为,故; 32343-=()在计算器上按顺序输入,,,,, 373437--=-结果为,故; (3)35

89-045.2-≈.

【变式训练】

1. 利用计算器比较(1)330与10的大小;(2)2-与33-的大小.

解:(1) 330<10;(2)2->33-.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

“ “ “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计算器各键的用途与用法,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以及 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与交流,并借助计算器的说明书,自主探究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会 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以及混合运算。 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计算器常用功能的使用。 2、难点:熟练运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在当今的信息世界中,计算器已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它能使我们从繁杂 的运算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做更有意义的活动。 2、计算器按功能可分为简单计算器、科学计算器、图形计算器等。计算器主要由键盘 和显示器组成。 3、本节课我们学习科学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科学计算器的常用键盘介绍 (1)运算键:“+”、“-”、“×”、“÷”、“ x y ”分别进行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2)功能键: AC/ON ”是开启计算器键, DEL ”是清除键, =”的功能是完成运算或 执行指令,“OFF ”是关闭计算器键。 2、科学计算器的简单使用介绍 (1)乘幂运算的输入方法,如计算 28 ,按键“2” “ x y ” “8” “=”。 3 (2)分数的输入,如 3 ,按键“3” “ablc ” “3” “ablc ” “4”。 4 (3)科学计算器能够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所以作混合运算时,按键顺序与书 写顺序完全一样。 (4)输入错误时的改正:用左右方向键将光标移到你要改正的位置,按“DEL ”键消除 目前光标键在位置的数字,修改后,再按光标键返回原来的位置。 3、师生互动,操作实践 用计算器器计算下列各题: (1)135+88 (2)211-134 (3)26×14÷4 (4)0.375×(-18)+5 (5) 2 3 + 3 2 ×(-4) (6)23×1 3 5

第11章 数的开方知识点总结

第11章数的开方知识点总结 平方根 ★1.平方根的定义: 如果一个数的________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__________. 2,那么________叫做________的__________. 即如果a x ★2.数的开方: 数的开方是一种运算,它包括开平方和开立方. (1)开平方: 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2)开立方: 求一个数的________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3.平方根的特征: (1)正数的平方根有________个,它们互为________; (2)0的平方根只有________个,是________,即它本身; (3)负数________平方根. ★4.平方根的表示: 非负数a的平方根表示为__________.其中a叫做__________,对a 的要求是________. ★5.算术平方根 非负数a的算术平方根表示为__________. ★6.关于算术平方根 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只有________个,0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负数没有平方根,当然也就没有____________. 算术平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数有________个,分别是____________. 平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数有________个,是________.

★7.()0≥a a 具有双重非负性: (1)0≥a ; (2)0≥a . ★8.非负数的和为0的问题 若几个非负数的和等于0,则每个非负数分别等于________. 若02=++C B A ,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重要结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a (2)()=2a ________,()=-2a ________. (3)若A B B A --与都有意义,则____________. ★10.新概念---完全平方数 如果一个数是另一个整数的完全平方,那么这个数就叫做_______,如0、1、4、9、16、25、36、49、64、81、100等. 完全平方数可以用于估算某些无理数的值,即开方开不尽的数. ★11.易错题 例1. 16的平方根是________,16的平方根是________. 例2. 81的平方根是________,81的平方根是________. 例3. ()2 4-的平方根是________,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 例4. 如果()=-=a a 则,6.12 2________. 例5. 25 16的平方根是________,用数学式子表示为_______________. 例6. 若某个数的平方根只有一个,则这个数是______.若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是a ,则和这个自然数相邻的下一个自然数是________.

七级数学上册2.15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如何使用计算器素材新版华东师大版02062113

如何使用计算器 一、了解计算器 1.计算器的类型和面板的组成 按照功能,计算器可分为简单计算器、科学计算器、图形计算器等几种类型,计算器的面板由键盘和显示器两部分组成. 2.各个键的功能. (1 (2 (3 3.使用方法 然后按算式书写的顺序输入数据, 二、操作应用举例 1.基本运算 例1.用计算器求72.6+3.83. 分析:按照计算器的计算顺序直接进行计算,但要注意按健的顺序. 计算器显示结果为127.472,所以72.6+3.83 =127.472. 例2 .利用计算器计算:2 2 ) 16 .2 ( 4 ) 88 .3 29 .4( 3 1 - + ÷ - 两键. 所以2 2) 16 .2 ( 4 ) 88 .3 29 .4( 3 - + ÷ -=4.6741416. 2.探究规律 例3.按照下面的步骤做一做:

多选几个数试一试,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与同伴交流你的理由. 解:在利用计算器帮助运算的基础上,如果输入的数字是5,按照做一做步骤得到的结果就是555555555,换几个数试一试,仍然有类似的规律,因为12345679×9=111111111,所以输入5就得到555555555. 3.实际应用 例4.探究数字“黑洞”:黑洞原指非常奇怪的天体,它体积小,密度大,吸引力强.任何物体到了它那里都别想再“爬”出来.无独有偶,数字中也有类似的“黑洞”,满足某种条件的所有数,通过一种运算,都能被它“吸“进去,无一能逃脱它的魔掌,譬如:任意找一个3的倍数的数,先把这个数的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都立方,再相加,得到一个新数,然后把这个新数的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再立方、求和……,重复运算下去,就能得到一个固定的数T= ,我们称它为数字“黑洞”,T为何具有如此魔力?通过认真地观察分析,你一定能发现它的奥妙! 分析:利用计算器,任意找一个3的倍数的数,先把这个数的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都立方,求和,再相加,得到一个新数,然后把这个新数的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再立方,求和……,重复运算下去,就能得到一个固定数,经过运算这个答案应该是几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解:由题意:如135,13+33+53=1+27+125=153,13+33+53=1+27+125=153. 再如:927,93+23+73=729+8+343=1080,13+03+83+03=513,53+13+33=125+1+27=153 13+53+33=153.所以这个数字“黑洞”T=153.感兴趣的同学请你继续探究一下:在非3倍数的数中是否也有“黑洞”的魔力呢?

四年级数学《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设计

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页例1例2,做一做。练习四的第1、3、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准备及设计意图: 本节课会用到ppt课件、聚光灯等教学手段,在新授环节使用拉幕功能,在巩固练习环节把ppt和白板合二为一。通过使用以上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 一、利用计算器计算: (出示微视频计算器,使用聚光灯熟悉各个按键的名称和功能) 386+179=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的。 (先按“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179”,屏幕显示179,按“=”,显示结果565。) 试试ce键有什么功能?(清除)(出示 自己试试看: 26×39=312÷8= l.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 看清数,别摁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 2.计算。 54+46= 60×2= 198÷49=50+30= 38×79=201+99= 计算后说一说你怎么算的这么快?(并不是任何时候用计算器计算都是最好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简算的题目,就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了。) 3.做一做练习。 让学生在小组内做一做,然后同桌做一做。 二、观察发现 1.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巩固练习中使用拉幕依次出示不同组的练习题,便于学生进行每组的比较和总结数的规律)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 9999×1=9999×2=9999×3=9999×4= 说说你为什么做的又对又快。

八年级数学用科学计算器计算方差和标准差

10.4 《用科学计算器计算方差和标准差》导学案 单位:青州市庙子初级中学姓名:高云升孙玲丁秀武 一、教学内容:P105—P107 二、学习目标: 1、会用科学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 2、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三、重点、难点: 会用科学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 四、教学过程: 1、课前预习:预习课本P105—P107页,完成下列填空。(要求必须熟悉计算器操作程序) (1)按键,打开计算器。 (2)按键,,进入统计状态,计算器显示“SD”符号。(3)按键,,=,清除计算器中原有寄存的数据。(4)输入统计数据,按键顺序为:第一数据;第二数据为,……最后一个数据。 (5)按键,,=,计算器显示出输入的所有统计数据的平均数。 (6)按键,,=,计算器显示出输入的所有统计数据的标准差。 (7)按键=计算器显示出输入的所有统计数据的方差。 (8)若又准备保留数据,可按键,,结束求方差运算。 2、课堂探究: (1)小组合作完成例1 (2)已知:甲、乙两组数据分别为: 甲:1,2,3,4,5,6, 乙:2,3,4,5,6,7, 计算这两组数据的方差 3、达标检测: (1)一组数据2,3,2,3,5的方差是() A、6 B、3 C、1.2 D、2 (2)甲、乙、丙、丁四人进行射击测试,每人射击成绩的平均数都是9.2环, 方差分别为S2 甲=0.56,S2 乙 =0.60,S2 丙 =0.50,S2 丁 =0.45,则成绩最稳定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有一组数据如下:3,a,4,6,7,它们的平均数是5,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A、10 B、√10 C、2 D、√2 四、课外延伸: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计算》教案(2).docx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用计算器的计算 第一课时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内容:用计算器计算,课本第26、 27 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算术型计算器表面各按键的功能. 2.了解算术型计算器工作的基本过程. 3.掌握算术型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器的键盘结构,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投影下列题目。 57+26=82-49=12×27=351÷13= 36+47=41-18=26×28=544÷16= 师:哪个同学和老师比赛?看谁做的快? 师:同学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做的又对又快吗?这节课老师就把这中间的奥妙告诉你们,相信你们知道后比老师做的还快.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电子计算器的使用. (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计算器的认识 1.师:关于计算器,同学们都知道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 2.师:大家说的都不错,下面我们请计算器博士给大家介绍一下电子计算器方面的知识.(演示动画“电子计算器”) 3.师:听了计算器博士的介绍,我们对于电子计算器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那么如何使用呢?我们继续研究.(学生拿出准备的计算器)4.出示思考题

(1)计算器包括哪些按键? (2)这些按键的功能是什么?(学生通过实验自己验证) 5.汇报结果 (1)哪些是数字键?按下数字键在哪里显示?他们什么关系? 教师任意报数,学生练习输入(教师强调输入要从高位输起) (2)要完成加减乘除运算并显示计算结果,还需要什么键?(四则运算键 和等号键)(板书) 练习 12÷4 (说出过程) (3)A .如果发现输入错误,怎么办?(清除键)(板书) 例如: 9-3, 按键,教师强调:清除键只清除错误输入的4,前边输入的数据仍然保留.B.如果一道题计算完毕,需要计算另一道题,这时应该怎么办? C.如果需要清除前边的所有数据,应该怎么办?为什么? 师:下面我们通过几道四则运算式题,检验一下大家的学习效果. (二)计算器的应用 1.出示例 1:用计算器计算 386+179825-138(板书) 学生自己试做,然后汇报过程.(教师可继续演示动画“电子计算器”,利用其中的计算器进行演示) 教师关键要强调输入数据和使用运算键的方法. 练习: 750+1473=2983-627=32×68= 1548÷43=49×39=17805-3976= 小结:加、减、乘、除的单项运算,只要选择相应的四则运算符号就可以了 2、教学例题 2 出示: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1)独立计算,把结果写出来。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数学规律。 2、让学生体验计算器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计算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纸、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你们玩过“快乐联想”的游戏吗?还想玩吗? 课件依次出示四个提示 提示一 提示二 提示三 提示四 完美 基督教 医院

三三两两 师:你能想到什么? 生1:我猜是十字架。 生2:我想可能是……。 出示提示四 生3:我猜是十。 答对的同学,给予肯定。 师:还想玩吗? 课件依次出示提示 提示一 提示二 提示三 提示四 知错能改 小巧 学习用品 计算工具 生1:我猜是橡皮 生2:我也认为是橡皮。 出示了提示四后 生3:计算器。 表扬答对的同学。 今天我们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课件出示课题,并板书。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认识计算器。 同学们,你们在哪里见过计算器?(根据同学回答,依次出示课件中的图片) 表述:看来计算器已经深入我们生活中。瞧,老师手中就有一个计算器,你们观察过计算器吗?看老师手中的计算器,你们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书数字键、符号键、功能键、键盘、显 示器) 指出:有些功能键由于我们所学知识有限,现在还不需要用,今后我们可以再慢慢认识它们。 2、认识开机键、关机键。 用计算器前,先按什么键?(ON键,根据学生回答指出开机键) 用完后呢?(OFF键,指出关机键) 3、尝试用计算器计算。 有多少同学会用计算器?真会?那我们来“试着瞧瞧”。 (课件出示38+27=30×18=) 指名说第一题计算过程。 师:你是怎么输入的? (先输入3和8,再输入加号键,输入3和7和等号键,等于65。) 追问:想知道得数,需要输入什么键?(等号键) 指出:算完后,我们可以口算或者笔算验算计算结果。 4、用计算器计算“试一试”。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00—101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 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 一些简单数学规律。 2、让学生体验计算器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 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计算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计算器 【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你们玩过“快乐联想”的游戏吗?还想玩吗? 课件依次出示四个提示 提示一提示二提示三提示四 完美基督教医院三三两两 师:你能想到什么? 生1:我猜是十字架。 生2:我想可能是……。 出示提示四 生3:我猜是十。 答对的同学,给予肯定。 师:还想玩吗? 课件依次出示提示 提示一提示二提示三提示四 知错能改小巧学习用品计算工具 生1:我猜是橡皮 生2:我也认为是橡皮。 出示了提示四后 生3:计算器。 表扬答对的同学。 今天我们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课件出示课题,并板书。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认识计算器。 同学们,你们在哪里见过计算器?(根据同学回答,依次出示课件中的图片) 表述:看来计算器已经深入我们生活中。 瞧,老师手中就有一个计算器,你们观察过计算器吗?看老师手中的计算器,你们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书数字键、符号键、功能键、键盘、显示器) 指出:有些功能键由于我们所学知识有限,现在还不需要用,今后我们可以再慢慢认识它们。 2、认识开机键、关机键。 用计算器前,先按什么键?(ON键,根据学生回答指出开机键) 用完后呢?(OFF键,指出关机键) 3、尝试用计算器计算。 有多少同学会用计算器?真会?那我们来“试着瞧瞧”。 (课件出示 38 + 27 = 30×18 = ) 指名说第一题计算过程。 师:你是怎么输入的? (先输入3和8,再输入加号键,输入3和7和等号键,等于65。) 追问:想知道得数,需要输入什么键?(等号键) 指出:算完后,我们可以口算或者笔算验算计算结果。 4、用计算器计算“试一试”。 看来同学们都会使用计算器计算了,让我们再显身手,拿出计算器和学习工具。把得数写在练习纸上。 (课件出示书上第101页的“试一试”) 交流得数 师:你有什么感受?(计算器计算的便捷,是我们的好帮手) 重点讲解“816× 68 ÷ 27 ”是怎样输入的? 5、“比一比”用计算器计算 (课件出示题目)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的都非常出色,我们来一次计算比赛如何? 问:你为什么这么快?(因为有几题可以口算的) 师:其它同学看出来了吗?是哪几题呢?(25 ×4 128 ×8 618×0×625) 小结:是啊,能口算的就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了。 6、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数学规律。 2、让学生体验计算器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计算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你们玩过快乐联想的游戏吗?还想玩吗?课件依次出示四个提示 提示一 提示二 提示三 提示四 完美 基督教 医院 三三两两 师:你能想到什么?

生1:我猜是十字架。 生2:我想可能是。 出示提示四 生3:我猜是十。 答对的同学,给予肯定。 师:还想玩吗? 课件依次出示提示 提示一 提示二 提示三 提示四 知错能改 小巧 学习用品 计算工具 生1:我猜是橡皮 生2:我也认为是橡皮。 出示了提示四后 生3:计算器。 表扬答对的同学。 今天我们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课件出示课题,并板书。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认识计算器。 同学们,你们在哪里见过计算器?(根据同学回答,依次出示课件中的图片) 表述:看来计算器已经深入我们生活中。瞧,老师手中就有一个计算器,你们观察过计算器吗?看老师手中的计算器,你们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书数字键、符号键、功能键、键盘、显示器) 指出:有些功能键由于我们所学知识有限,现在还不需要用,今后我们可以再慢慢认识它们。 2、认识开机键、关机键。 用计算器前,先按什么键?(ON键,根据学生回答指出开机键) 用完后呢?(OFF键,指出关机键) 3、尝试用计算器计算。 有多少同学会用计算器?真会?那我们来试着瞧瞧。 (课件出示38 +27 = 3018 = ) 指名说第一题计算过程。 师:你是怎么输入的? (先输入3和8,再输入加号键,输入3和7和等号键,等于65。) 追问:想知道得数,需要输入什么键?(等号键)

《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经典例题

《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经典例题 一题多解 例1. 从一批机器零件毛坯中取出20件,称得它们的质量如下(单位:千克) 210,208,200,205,202,218,206,214,215,207,195,207,218,192,202,216,185,227,187,215,计算它们的平均质量。 解(一):利用计算器计算的结果为206.45(千克) 解(二): x =+++++++++++++++++++1 20210208200205202218206214215207195207218192202216185227187215() =?=1 204129 20645.()千克 解(三):令a =200则新得到的数据为: 10,8,0,5,2,18,6,14,15,7,-5,7,18,-8,2,16,-15,27,-13,15 x '[()()()()] =++++++++++-+++-+++-++-+1 20108052186141575718821615271315 =?=1 20129 645.()千克 x x a =+=+='..()20064520645千克 答:机器零件毛坯的平均质量为206.45千克。 点拨:解法(二)的计算相对简单,这解法的思路是:当给出的一组数据都趋近于某个值时,可设该值为a ,对应的求出x 1-a ,x 2-a ,……,x n -a 得到一组新数据,此时求出这组新数据的平均数x' 最后可得x x a =+' 例2. 某工人在30天中加工一种零件的日产量,有2天是51件,3天是52件,6天是53件,8天是54件,7天是55件,3天是56件,1天是57件,计算这个工人30天中的平均日产量。 解(一):计算器计算结果为53.9(件) 解(二): x =?+?+?+?+?+?+?1 30251352653854755356157()

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设计

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00~101页。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活动中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基本功能,能正确地运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目的一、两步式题的计算。 2. 能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基本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感受应根据计算的需要灵活确定不同的计算方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在电视里,我们经常会看到一种游戏,叫“魅力联想”,看过吗?想不想玩这个游戏?(依次展示下列各项,得出答案是“算盘”) 提问:还想玩吗?(把“提示三”中的内容改为“诞生于上世纪”,把“提示四”的内容改为“很轻,可握在手中”,得出答案为“计算器”) 揭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谈话:了解计算器吗?你在哪儿看到过计算器?把你知道的与同桌交流。 投影出示计算器模型,引导学生说出计算器上主要键的名称及功能。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计算器的信息? 二、初试本领 谈话:会使用计算器吗?我们先来“初试本领”。注意,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准备好身边的学习用品,开始! 投影出示: 计算下列各题: ① 1 256 - 768 = ② 477 × 167 = ③ 32 ÷ 4 = ④ 36 × 99 ≈ 交流计算结果。 小结:为什么有的同学计算得这么快呢?能把你的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吗?(交流并得出:在计算时,能口算或要求估算时,不需要使用计算器) 三、再显身手 谈话:看来,大家对计算器的使用真的比较熟练。想不想“再显身手”?请看这组题: ① 438 × 15 - 1 274 ② 2 940 ÷ 28 + 763 ③ 40 000 - 165 × 182 ④ 25 120 ÷(449 - 289) 提问:这四道题与上面四道题相比,有什么不一样?会做吗?请试一试。 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 交流计算结果(学生的答案可能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引导:你有没有感觉到这四道题的计算过程不一样?(第③、④题要先算后一步,而①、②两题只要按顺序计算就行了)

第11章数的开方单元检测A卷

第11章 数的开方单元检测 A 卷 姓名: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3.14 , 2 _, 3.212212221…这些 数中,无理数的个数为( A. 2 B. 3 C. 4 2. 16的算术平方根等于() A. ± B. 一 4 C. 4 3.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两个无理数的和是无理数 B C 、无理数是开方开不尽的数 D A. x V 2 B . x < 2 5. —的平方根是( ) A. 2 B. - 2 6. 下列四个实数中最小的是( A. B. 2 7. 下列各数是无理数的是( A. 0.37 B. 3.14 8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是 A.整数 B.分数 9. 在实数0, — , -1,-、 2中,属于无理数是( ) 10 3 一 A. 0 B . C . -1 D . 、、. 2 10 10. 比较 2、.2 , 3, .7的大小,正确的是( 、单选题 C .x > 2 D .x > 2 C .±2 D .4 ) C. 2 D. 1.4 ) 兀 C. — D. 0 2 ( ) C. 有理数 D. 无理数 ) D. 5 D. 、两个无理数的积是实数 、两个有理数的商有可能是无理数 1 在-1.414 , 4.若式子、、x-2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 x 的取值范围是(

A. ,7 V 3 V 2.2 B 2,2 V .. 7 V 3 11 . 计算'一 9的结果是() A. 3 B. 3 C. -3 _ 、填空题 C. 2 2 V 3V、7 D 的算术平方根是__,—的立方根是D. 81 12 . 绝对值是_______

初中数学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计算教案

初中数学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计算教案 3.4 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过程与方法:了解计算器的性能,并会操作和使用,能运用计算器进行较为复杂的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有趣的数学规律。 教学重点: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教学难点:能用计算器进行数的乘方的运算。 教材分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较为复杂的混合运算,这就要求使用科学计算器。因此,使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数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就成为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Powerpoint幻灯片、科学计算器。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一、从问题情境入手,揭示课题。 (出示幻灯一) 在棋盘上放米,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米,第三格

放22粒米,然后是23粒、24粒、25粒……一直到64格,你能计算第64格应放多少粒米?有简单的计算方法吗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点评,并带着问题引入本节课题:板书:3.4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计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仔细观察、思考,积极回答。通过师生的相互探讨,使学生认识到学会使用计算器的必要性,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探究活动一一、介绍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出示幻灯二) B型计算器的面板示意图如下: 教师结合示意图介绍按键的使用方法。 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使用计算器进行实际操作。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计算器的按键操作,熟悉计算器的程序设计模式。 探究活动二二、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出示幻灯三) 例1 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1)(-3.75)+(-22.5) (2)51.7(-7.2) 解:(1) (-3.75)+(-22.5)=-26.25 学生相互交流,并用计算器进行实际操作。通过计算,使

(试题)8.3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

《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同步练习 第1题. 某工厂生产一批机器配件.将生产情况绘成条形统计图(如图),根据图表用计算器求平均每个工人生产了几件产品? 答案:平均每个工人生产12件产品. 第2题. 用计算器计算33.521.758.1,,的平均数是( ) A.37.7 B.42.67 C.37.766667 D.39.7666666667 答案:C 第3题. 在统计状态下,计算8个16和9个27的平均数为 . 答案:21.823529 第4题. 某校进行一次学科竞赛,七年级 四班中40人的成绩如下:1人得90分,4人得85分,8人得80分,11人得75分,9人得65分,7人得39分请利用计算器计算这40人的平均成绩. 答案:40人的平均成绩为68.825分. 第5题. 某校七年级 一班期末数学成绩如下图所示,根据图表,求数学成绩的平均分. 生产件数(件)

答案:74.5分 第6题. 已知数据9.9,10.3,9.8,10.1,10.4,10,9.8,9.7,利用计算器求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答案:10 第7题. 用计算器求下列各组数据的平均数. (1)0.35,0.27,0.39,0.21,0.42,0.37,0.41,0.25;(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第3位)(2)435,239,387,333,285,391,293,346,404,397,351,374.(结果保留到个位) 答案:(1)0.309 (2)353 第8题. 用计算器计算数据13,15,17,18,19,21的平均数为() A.17.2 B.17 C.17.1667 D.17.166667 答案:D 第9题. 计算器已进入统计状态的标志是() A.任何显示都没有B.显示DEG C.显示STAT DEG D.显示RAD 答案:C 第10题. 计算器在统计状态下,先看到显示数字952,按下DATA后,显示5,这两个数的含义是()

四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doc

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26 页例 1 例 2,做一做。 教材分析:例题中只呈现加减法计算的例子,按键数字和屏幕显示的结果对应出现;乘除法 式题要由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的运算的同时让学生探索计算的规律,把计算 和探索规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让学生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又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奥 妙的兴趣,还是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的直接途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利用计算器计算 1、师:谁会使用计算器计算 学生介绍使用方法:按on/c 键,显示: 0 输入题目,按 =键,显示结果,再按on/c 键,清屏。 2、出示 :386 + 179=,学生尝试使用计算器计算。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计算器计算的 (先按“ 386”,屏幕上显示 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 179”,屏幕显示 179,按“=”,显示结果565。) 试试 CE键有什么功能(清除) 3、自己试试看:26×39=312÷8= 4、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 看清数,别摁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屏。 5、计算。 765+ 469=589×76=3208-2965= 625÷ 25=6848-579+386= 再计算。 946× 57×0= 100÷ 5=

3028-2965= 估算: 99+199≈ 算后一你是怎么算的你有什么想和大家的 (并不是任何候用算器算都是最好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算的目,就不需要 使用算器了。) 6、看算的快,一。 7、做第 26 的“做一做”。 学生在小内做一做,然后同桌做一做。 二、察 1、比一比,看做的又又快。(以四人小位行) 9999×1=9999×2=9999×3=9999× 4= 2、察上面的算式和果,你什么律 :根据你的,能不用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各的答案 9999×5=9999×7=9999×9= :碰到 9999 乘 9 以内的自然数( 0 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最高位和个位就是自然数与9 的乘,中三位数都是 9。 3、完成第 27 的“做一做”。三、 (一)基 1、用算器探索律 1111111×1111111= 2、神奇的 198。 321-123= 654-456= 987-789= 951-753=357-159= 9856-9658= 8745-8547= 5412-5214= (二)巩固 1、走生活,解决。 :在我来研究一个非常有价的。 一个没有关的水,每天大滴12 千克的水,些水就被白白地流掉了?? ◆照算,一个没关的水一年( 按 365 天算 ) 要浪 ______千克。 ◆把些水装在水桶中( 每桶按 20 千克算 ) ,些水大能装 ______桶。 ◆如果一个三口之家每月用 6 桶水,些水用 ______个月,合 ______年。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数的开方 教案华东师大版

第11章数的开方 11.1 平方根与立方根 1.平方根 【基本目标】 1.理解并掌握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2.理解平方运算与开平方的互逆关系. 3.理解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会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 【教学重点】 理解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概念;会求一个正数的平方根. 【教学难点】 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与算术平方根的特征.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2013年6月17时38分神十成功发射,其飞行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v1,而小于第二宇宙速度v2,v1,v2满足v12=gR,v22=2gR,要求v1与v2就要用到平方根的概念. 多媒体展示教科书导图提出的问题,( )2=25.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用平方运算求平方根. 【教师活动】自学课本P2到例1止,什么是平方根?我们是根据什么求25的平方根的?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讨论后,代表发言. 【教学说明】教师板书平方根概念 并强调:弄清楚“谁”是“谁”的平方根,且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负数没有平方根.在此基础上完成例1,并注意学生利用平方运算求一个数的平方根时语言的规范性. 2.算术平方根 【教师活动】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 a,正数a的平方根a的平方根是0,0的算术平方根是0.

【学生活动】完成例2. 【教学说明】教师强调用平方运算求平方根,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平方根,用 表 示算术平方根. 3.利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 【学生活动】用计算器操作. 【教学说明】教师强调:正确的操作程序与精确度.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的课堂练习部分,教师根据完成情况指导小组进行点评,特别是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 四、典例精析,拓展新知 例 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 、b 、c 且2a -+|b-3|=0,c 为偶数,求△ABC 的周长. 【分析】2a -表示a-2的算术平方根,故a-2≥0,即2a -≥0,而|b-3|≥0,利用非负数和为0,则分别为0,求出a 、b,再由三边关系求解. 【答案】△ABC 的周长为7或9. 【教师点拨】a 表示a 的算术平方根,具有双重非负性,非负数和为0,则各非负数为0. 五、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3a-2的平方根是它的本身,b+1的算术平方根是它本身,则a= ,b= . 2. 16的平方根是. 3.n 为整数,331m n n =-+-+ ,则m+n= . 【答案】1. 2 3 -1或0 2.±2 3.3或4 【教学说明】从跟踪练习中,查漏补缺、并注意审题准确.如16先转化为4,再求4的平方根. 六、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何收获?有何困惑?并与同伴交流,在学生交流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

初中数学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计算教案_答题技巧

初中数学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计算教案_答题技巧 3.4 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过程与方法:了解计算器的性能,并会操作和使用,能运用计算器进行较为复杂的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有趣的数学规律。 教学重点: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 教学难点:能用计算器进行数的乘方的运算。 教材分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较为复杂的混合运算,这就要求使用科学计算器。因此,使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数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就成为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Powerpoint幻灯片、科学计算器。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一、从问题情境入手,揭示课题。 (出示幻灯一) 在棋盘上放米,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米,第三格放22粒米,然后是23粒、24粒、25粒……一直到64格,你能计算第64格应放多少粒米?有简单的计算方法吗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点评,并带着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板书:3.4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计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仔细观察、思考,积极回答。通过师生的相互探讨,使学生认识到学会使用计算器的必要性,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探究活动一一、介绍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出示幻灯二)

B型计算器的面板示意图如下: 教师结合示意图介绍按键的使用方法。 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使用计算器进行实际操作。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计算器的按键操作,熟悉计算器的程序设计模式。 探究活动二二、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出示幻灯三) 例1 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1)(-3.75)+(-22.5) (2)51.7(-7.2) 解:(1) (-3.75)+(-22.5)=-26.25 学生相互交流,并用计算器进行实际操作。通过计算,使学生熟悉计算器的用法。 探究活动二(2) 51.7(-7.2)=-372.24 学生相互交流,并用计算器进行实际操作。 通过计算,使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探究活动二例2 用计算器计算(精确到0.001) (-0.45)5 (-0.45)5-0.018 相互讨论,并进行实际操作。通过计算,使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探究活动二

小学四年级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步和只有同一级运算的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通过计算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认识 示计算器图片,这是什么? 对了,它就是计算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用计算器计算。(板书) 谁来说说看日常生活中你哪里见到过计算器?它有什么作用? 既然日常生活中计算器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了,菜场啊,商店啊等等,都用到了计算器,现在我们每个同学手里都有一个计算器,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你的计算器呀? 媒体介绍

各种不同的计算器,它的功能和操作方法也是不完全相同,因此在使用之前一定要先看说明书,现在我们的计算器都是关着的,那大家知道怎样开吗?现在请你把计算器开开。 二、尝试,你会用计算器计算吗 (1)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计算器,那么你会用计算器吗?那行,考考你自己,看看你是不是真的会用计算器。准备好了吗? (2)课件逐一出示: 38+27= 得数是多少?谁来汇报?问:老师发现有的同学输入的时候比较快,有的同学比较慢,谁来说说怎样才能用计算器时输入得又快又正确? 强调:把整个数看完以后一起按键,简单的题目可以将整个题目记下来后输入。这样不但又快又正确而且不容易遗漏数字。接下来我们做第2题,但是显示屏上还留着第1题的数字怎么办啊?(清零,有的同学的计算器是0键,有的同学的计算器是ac键)下面我们做第二题,看看用刚才介绍的方法是不是能让我们做得又对又快。 30×18= 汇报得数。 765+469-296= 谁来说说,这道题你是怎么用计算器计算的?请生示范。 指出:我们在做3个数相加减的时候,只要按一个等号,从左往右算的题目,只要按运算顺序按键。 41600÷128= 问:输错怎么办?要全部清除掉吗?生介绍自己的方法,指出可以按ce(c)或者del键后重新输入正确数据,师演示。 现在你会操作计算器了吗?

第11章数的开方

八年级数学(上)第十一章单元题 第 1页,共9页 八年级数学(上)第十一章单元题 第2页,共9页 八年级数学(上)第十一章单元题第3页,共9页 乡) 学校 班级 考号 姓名 …答……○……题……○……不……○……得……○……超……○……过……○……此……○……密……○……封……○……线…○… 宜宾县2018—2019学年上期单元检测题 八年 级 数 学 第十一章数的开方 (检测时间:100分钟; 全卷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4的算术平方根是 ( ) A .±2 B .-2 C .2 D .16 2.25的平方根是 ( ) A .±5 B .-5 C .5 D .± 5 3. 若一个数的平方根是±8,则这个数的立方根是 ( ) A .±2 B .±4 C .4 D .2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3)2的平方根是-3 B .1的算术平方根是1 C .0的平方根是0 D .16的平方根是±4 5. 下列各数中最小的是 ( ) A .-3 B .-π C .0 D . 4 6.在﹣,,,﹣,2.121121112中,无理数的个数为( ) A .2 B .3 C .4 D .5 7.如图,四个实数m ,n ,p ,q 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分别为M ,N ,P ,Q .若n +q =0,则m , n ,p ,q 四个实数中,绝对值最大的一个是 ( ) A .p B .Q C .m D .n 8.如图,长方形内有两个相邻的正方形,面积分别为2和4,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 .2 B .2- 2 C .4-22 D .22-2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9. 1的立方根是____。 10. 若x 2=4,则x=________。 11. 如果 =9,那么a= 。 12. 若x ,y 为实数,且|x +2|+y -2=0,则??? ? x y 2018 的值为________。 13. 计算:922- +22= 。 14. 当x= 时,式子+有意义。 15.若一正数的平方根是2a ﹣1与﹣a+2,则a= 。 16. 小娟设计了一个关于实数的运算程序如下,当输入x 时,则输出的数值为 。 三、解答题(共72分) 17.(10分)计算: (1) + (2) 327 10225.204112121-+- 18.(10分)求下列各式中x 的值 (1) 4x 2-9=0 (2) 27(x+1)3 +125=0 输入x 2x 1- 输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