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例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外科诊治

合集下载

前组循环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27例治疗体会

前组循环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27例治疗体会

技 术 以提 高前 组 循 环 动 脉 瘤 的 手 术 疗 效 。
方 法 : 顾 性 分析 手 术 治 疗 2 回 7例 前 组 循 环动脉 瘤。在 诊 断 上 , 前 采 用 3 — 术 D C A发现和勾规动脉瘤。在手术上 , 用 T 采 颅 底入 路 , 端 载 瘤 动 脉 暂 时 性 阻 断 , 近 动 脉瘤夹闭。结果: 出院 时优 良者 2 0例 , 轻 残 1 , 残 3例 , 亡 3例 。 其 中 H n 例 重 死 ut
论 著 ・ 临
床 论 坛

C H{ NFS C 0 M M ¨~I Y Bo C r E T 0 S
前 组循 环 动脉 瘤 的显 微 外 科手 术 2 7例 治 疗体 会
杨 成 宝 1 10 10 0辽 宁辽 阳市 中心 医 院 摘 要 目的 : 究 和 改 变 显微 外 科 手 术 研
讨 论
动脉瘤 , 进一步调整瘤夹 的位 置或 补充 瘤 夹, 直至瘤 颈夹 闭满意 , 不损伤 重要 的 又 伴行动脉 。 显微外科手术的开展 , 动脉瘤手 术 使 愈加安全 。临床 状况 I~Ⅱ级病 人死 亡
率 已接 近 于 0 本 组 也 尤 死 亡 。 开 展 破 裂 , 动脉瘤的早期手术和 防止脑血管痉挛 , 是
2 . 08


糖 病病人 因并 发尿路 感染 并难 以 控制 的原 冈 : 机体免 疫功 能降低 : 究 ① 研 认为 高血糖可使 N K细胞 活性 和 C / D DC 8 下降 , 缓淋 巴细胞 分裂 , 延 抑制 中性粒 细 胞和单核 一吞 噬细胞 系统 的功能 。② 高 糖环境有 利于 细菌 的生 长繁殖 。③并 发 植物神经病 变 , 出现糖 尿病 膀胱 , 膀胱 扩 张迟 缓 , 余 尿 量 增 多 , 潴 留 。 ④ 微 血 残 尿 管病变尿路黏膜长期慢性缺氧 , 黏膜屏障 破坏 , 黏膜免疫功能紊乱。⑤并发感 觉神 经病变 , 感觉迟钝 , 急性膀 胱炎 时排 尿不 适症状不 明显 , 未及 时就诊 , 感染 细胞 的 尿液再从膀胱逆行上升至 肾盂 , 致急性 肾 盂 肾炎 , 感染 扩散。⑥ 因免疫 功 能低 下 , 经常发生上感 、 肺部感染等而时常应用抗 菌药 治疗 , 导致 细菌对 多种抗 菌药 耐药 。 ⑦合并肝 肾功能 障碍 , 药物选择受限 。 糖尿病并泌尿 系感染 的治疗 : ①我们

13例巨大无功能胰岛细胞瘤手术体会

13例巨大无功能胰岛细胞瘤手术体会

13例巨大无功能胰岛细胞瘤手术体会
李继先;宗修锟;刘永诚;陆立;毕景明;李铁;郝志强;谭振刚;崔军
【期刊名称】《沈阳部队医药》
【年(卷),期】1999(0)1
【摘要】随着影像学不断发展,无功能胰岛细胞瘤已不再是罕见病例。

现就1980年1月~1997年1月两个医院手术治疗的13例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13例,男4例,女9例。

年龄18~64岁。

病程1个月至9年。

本组13例均无特殊体征,主要表现为腹部无痛性包块,个别病例仅有上腹不适、疼痛或脐周腰背部疼痛;亦未出现压迫性黄疸。

临床无发作性低血糖、
【总页数】2页(P75-76)
【作者】李继先;宗修锟;刘永诚;陆立;毕景明;李铁;郝志强;谭振刚;崔军
【作者单位】第230医院;沈阳军区总医院;第230医院 118000;11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6.7
【相关文献】
1.巨大无功能胰岛细胞瘤1例误诊分析 [J], 李立根;牛佳木
2.巨大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 [J], 赵志忠;姚汉武
3.小儿巨大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1例 [J], 张成生;吉尼西
4.巨大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1例报告 [J], 马平; 魏谨; 高福平
5.巨大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囊性变误诊为囊腺癌1例报告 [J], 焦哲;吴志勇;曹晖;赵意平;陈治平;邝耀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胰腺囊性肿瘤诊治分析

胰腺囊性肿瘤诊治分析

胰腺囊性肿瘤诊治分析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实验室及影像学诊断价值和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ll例胰腺囊性肿瘤病例,均给予手术治疗。

结果:病理结果其中浆液性囊腺瘤36.3%,粘液性囊腺瘤27.4%,粘液性囊腺癌36.3%。

结论:囊液CEA测定在粘液性肿瘤中增高,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价值,术中快速冰冻切片鉴别囊腺瘤和囊腺癌很困难,外科手术切除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标签:胰腺囊性肿瘤;诊断;手术胰腺囊性肿瘤是一种少见肿瘤,主要包括浆液性囊腺瘤、粘液性囊腺瘤、粘液性囊腺癌,另有一些罕见囊性肿瘤包括乳头状囊性肿瘤、囊性胰岛细胞瘤、导管腺癌囊性变等。

本院自1982年1月至2005年6月共收治胰腺囊性肿瘤病例ll 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中男4例,女7例;年龄27~71岁,平均52.4岁.病程两个月至两年不等;临床表现:中上腹痛或腹胀8例(72.7%),腹部肿块2例(18.2%),食欲减退3例(27.3%),伴背部疼痛2例(18.2%),皮肤巩膜黄染伴发热l例(9.1%),有1例仅在体检时发现(9.1%)。

全部病例均经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提示胰腺囊实性占位,5例为囊内多房分隔,肿瘤位于胰头部5例,体尾部6例。

实验室检查有3例血尿淀粉酶轻度升高,4例有程度不同的直接胆红素升高,2例CAl9-9增高。

1.2治疗结果11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例行胰体尾部切除术(其中4例加行脾切除),1例术中冰冻病理提示慢性炎症未手术,术后常规病理为囊腺癌。

术后病理结果11例中浆液性囊腺瘤4例(36.3%)、粘液性囊腺瘤3例(27.3%),其中潜在恶性1例、粘液性囊腺癌4例(36.43%)。

1.3随访随访9例(81.8%),生存5年以上的5例,其中4例为浆液性囊腺瘤,1例为粘液性囊腺瘤;2~5年2例,0.5~1年2例;1例术中肿瘤未切除,术后4个月死于癌细胞广泛转移。

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黄新余;郑起;冯昌宁;林擎天【期刊名称】《肝胆胰外科杂志》【年(卷),期】2006(18)1【摘要】目的提高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78年1月至2004年12月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的38例胰腺内分泌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胰腺内分泌肿瘤以胰岛素瘤和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最常见,分别占57.9%和36.8%,恶性胰岛素瘤和多发性胰岛素瘤各占胰岛素瘤的13.6%,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中恶性占64.3%;21例(95%)胰岛素瘤成功术前定位和手术切除,1例多发性胰岛素瘤摘除术后4年后复发,再次手术治愈;86%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患者以无痛性肿块入院,肿瘤平均大小为8.5 cm,6例行胰体尾部切除,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2例行肿瘤摘除,1例行囊肿内引流术,1例行活检术;全组术后并发胰瘘7例(18%).结论B 超、CT是胰腺内分泌肿瘤有效的诊断方法,肿瘤局部剜出与规范切除是治疗胰腺内分泌肿瘤的有效方法,其预后较好.【总页数】3页(P23-25)【作者】黄新余;郑起;冯昌宁;林擎天【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上海,20023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上海,20023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上海,20023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上海,2002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9;R736.7【相关文献】1.螺旋CT在胰腺癌、胰腺内分泌肿瘤及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J], 张阿萌;康眼训2.恶性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与肝转移的外科治疗 [J], 赵玉沛3.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J], 蔡端;张延龄4.CT纹理分析鉴别诊断胰腺导管腺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及实性假乳头状肿瘤[J], 王俊; 孙阳; 张燕燕; 纪婉莹; 刘屹5.玻璃样小体可作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鉴别诊断线索 [J], Meriden Z;Shi C;Edil B H;孙琦(摘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3例胰岛细胞瘤的诊治体会

13例胰岛细胞瘤的诊治体会
tp c lt lg fwhppe Amo g t e 2 c ss h d c rbr y p o y ia r o y o i l. i n h m a e a e e a s m t m. Thec r ee itcoft e c s swa n mbi o s b fr haa trsi h a e s u a gn u eo e o r t . 9 c sswe eda n s d wih B u ta o nda d CT eo eop rto pea i on a e r ig o e t - lr s u n b fr e in,oft e 5c s swe elc td a c r tl. 2c ss a h m a e r o a e c u a ey a e wee lc td a c a eybyDSA n 3 c s s Al weel c td a c a ey byp l to so it dw t 3u aou d d i p r r o ae c urt l i a e . l r o a e c urtl apain a s cae h I-hrs n ur i ng o ea
1 3例胰 岛细胞瘤 的诊治体会
・ 论著・
李秀 东 陈福真 李 滨 许 东辉 李志民 苏 旭 李文岗 陈景熙 刘育健
摘 要 目的 : 讨 胰 岛细胞 瘤 的诊 断方 法及 治疗 效 果。 方 法 : 1 9 ~2 0 探 对 9 4 0 6年 治 疗 的 1 胰 岛细 胞 瘤 患 者 临床 资料 进 3例
手 术切 除胰 岛细胞 瘤 可获得 满 意效 果 关键 词 胰 岛细胞 瘤 ; 功 能性 ; 无 功能 性 ; 诊 断 R 7 56 文 献标 识码 A 中 图分 类号
Th i ia p re c fte Dig oi nd T e t  ̄ t o 3 Cae t Is l o LIX ido g CH E e Cl c lEx e in e o h a n ssa r a n n f1 sswi n u i ma h n u n

27例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治疗分析

27例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治疗分析
祸。 3 讨 论
2 7例 患 者 首 次 均 行单 纯 阑尾 切 除术 , 中见 阑尾 充血 、 肿 明 术 水 显 , 中与周围组织 大网膜或肠管粘连 1 其 8例 , 阑尾 局 限 性 肿 大 2 1 例。 4例 ( 例 类 癌 , 1 2例 腺 癌 , 例 黏 液 囊 腺 癌 ) 后 3~ 1 术 6个 月 再 次
尤 其 在 急 诊 患 者 中 检 测 较 方 便 , 值 升 高 提 示 体 内 高 凝 状 态 和继 其
发 纤 溶 , 于 血 栓 前 状 态 【 。 原 性 心 脏 病 患 者 的 Fb和 D—d r 处 5肺 I i i me 均 可 能 有 不 同 程度 的升 高1 。 6 1
2 5例 , 中 2 例 随 访 5个 月 至 2 其 l 5年 , 未发 现 阑 尾 肿 瘤 复 发 和 转 移 , 例 类 癌 患 者 术 后 5年 死 于 全 身 转 移 , 例 囊腺 癌 患 者 术 后 6个 月死 1 1 于 全 身转 移 , 例 腺 癌 患 者 术后 8个 月死 于 全 身 转 移 , 类 癌 患者 术后 2年 死 于 车祸 。 论 原 发 性 阑尾 肿 瘤 缺 乏 特 异 性 临床 症 状 和 体 1 1例 结
所 有 患 者 首 次 均行 阑尾 切 除 术 , 中 4例 ( 例 类 癌 、 腺 癌 、 例 黏 液 囊 腺 癌 ) 其 1 2例 1 术后 3~ 6个 月 再 次 行 右 半 结肠 切 除 术 , 2例 类癌 患者 分 别 于术 后 3个 月 和 术后 5个 月再 次行 回 盲部 切 除 术 , 他 2 例 均 未行 二期 子 术 治 疗 ; 腺 癌 患 者 术后 予 5一氟尿 嘧 啶 化 学治 疗 。 其 l 2例 随访 患者
f 】雷新 民 .奥扎 格 雷钠 治 疗慢 性 阻 塞 性 肺 病 6 3 3例 疗 效 观 察 [] J.中 原 医

董家鸿-胰腺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董家鸿-胰腺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专家讲座·胰腺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董家鸿陈继业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自1926年William J. Mayo首次报道胰岛细胞瘤手术切除病例以来,胰腺内分泌外科经历了80余年的发展;随后,Warren通过对20例尸检病人资料进行分析后首次报道了一类特殊的没有特异临床表现的胰岛细胞肿瘤;1927年Zanetti首次提出胰腺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以下简称本瘤)这一临床概念[1]。

其实,本瘤在病理学上较难分辨。

免疫组化研究发现约73.3%的本瘤细胞同样能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以及胰腺多肽,同时它也可能分泌一些更特异的神经内分泌分化标记物例如嗜铬粒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以及突触素等[1-4]。

电镜观察超微结构亦发现约77.8%的肿瘤细胞内包含较多不同类型的神经分泌颗粒[3,5]。

目前认为这类肿瘤细胞不引起特异临床症状的原因可能为:①分泌的荷尔蒙量较少,尚不足以引起特异的临床表现;②分泌的荷尔蒙自身不引起特异的临床症状,譬如胰腺多肽或神经紧张肽等物质;③分泌的物质为荷尔蒙的前体[1,3,5]。

1 病理分类及流行病学情况根据内分泌肿瘤统一的分类标准,WHO将本瘤分为三类:①分化良好的内分泌肿瘤,表现为良性肿瘤或初次诊断尚不能完全明确良恶性质的肿瘤;②分化良好的内分泌癌,表现为低度恶性的肿瘤;③分化差的内分泌癌,表现为高度恶性的肿瘤[2]。

临床统计资料表明60%~90%的本瘤属分化良好的内分泌癌[2,6,7]。

本瘤是一类少见的肿瘤,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检测手段的进步,其检出率较前明显提高。

一系列的尸检资料表明其发病率为0.1%~10.0%,临床统计资料亦显示其每年的检出率为0.0035‰~0.0040‰。

总体而言,本瘤占所有的胰腺肿瘤的比例<10%,而其中约60%的内分泌肿瘤为无功能性的[1-3]。

2 临床表现及预后情况与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相反,本瘤的临床表现与相关激素的大量分泌无关,因而通常是在疾病发展的晚期才确诊[1,2,7]。

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术前诊断

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术前诊断
提要
2 0 4 蒋 永 剑 综述 000
倪 泉兴审校)
无 功 能性 胰 岛细 胞瘤 在临 床上 较 为少 见 , 有 恶变 倾 向 , 与胰 腺 癌 比较 有相 对 较 好 的预 后 , 虽 但 故
术 前 确 诊 有 重 要 的 意 义 。本 文 对 其 各 种 术 前 诊 断 方 法 , 及 与 胰 腺 其 他 肿 瘤 如 胰 腺 癌 、 腺 瘤 、 腺 癌 、 以 囊 囊
胰 腺 淋 巴瘤 的 鉴 别 等 作 一 综 述 。
关键 词
无 功 能性 胰 岛细胞 瘤
诊 断 文 章 编 号 : 0 0 8 7 2 0 )5 0 9 — 0 1 0 —6 7 ( 0 2 0 — 2 2 3 无 功 能 性 胰 岛 细 胞 瘤 起 病 隐 匿 , 程 长 , 展 缓 病 进 慢 , 到 肿 瘤 逐渐 长 大 至压 迫 、 塞胆 胰 管 g 1 9 d o o y 9 8;2 6( : 3 3— 3 8 0 2) 7 7.
sa t dtB,e 1 s r i t s r 9 7;l 3 :2 5 ta .J Ga t o n e tSu g l 9 ( ) 4 — 2 0 1 .S iz FR , ta .J Cl c 11 9 ;1 ( ): 5. 9 p t e 1 i On o 9 7 n 53 9 8— 9 7 2 3. 2 . Fre s H , e a . J 0 is t 1 AI l u g r Co 1 l S r
1 .M i n r 3 n a d EA .e t 1 . Ta l r 4 yo
PD ,e 1 Br J S g 1 9 ta . ur 9 1;7 9 8( ):1 3 1 5 . 4 05 — 0 8 . M e i o AJ,e 1 Ra i l g 9 2 1 3( :2 7— g b w ta. d o o y 1 9 ; 8 2)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例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外科诊治目的:探讨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3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7例胰岛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和疗效。

结果:本组27例病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Whipple三联征,主要为单发肿瘤22例,多发肿瘤5例。

肿瘤多集中在胰体尾,有23例,胰头部仅4例。

术前CT检查诊断率高,结合术中触诊及术中B超肿物定位成功率达100%。

根据肿物大小、位置、数量决定手术方式,手术效果好,除恶性肿瘤外均未见复发转移。

结论:对良性胰岛细胞瘤,单纯肿瘤切除或胰腺部分切除疗效肯定。

胰岛素瘤仍有较高误诊率,多排螺旋CT可作为术前定位首选,建议常规行术中超声联合触诊。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islet cell tumors. Method:The author’s hospital from 2000 to 2013 were retrospectively studied in 27 patients with pancreatic islet cell tumor of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diagnosis,treatment and curative effect.Result:ALL of the 27 cases had varying degrees of Whipple triad,mainly for single tumor in 22 cases,5 cases of multiple tumors.The tumors were mostly located in the body or tail of pancreas in 23 cases,in the head of pancreas only in 4 cases.The Mutislice CT was High sensitivity which combined intra-operation ultrasound and palpation could 100% locate the tumors.Surgical methods depend on the tumor size,location and the numbers.The effect of surgery was good. Conclusion:Local excision or partial pancreas resection for pancreatic islet cell tumor is enough for benign ones. Misdiagnosis rate of insulinoma is still high,Mutislice CT can be adopted as the first choice for localizing tumors before operation,combined intraoperative ultrasound and palpation is recommended to be a routine method during operation.[Key words] Functional insulinoma;Diagnosis;Preoperative imaging胰岛细胞瘤是一种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罕见,可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两类。

本文主要研究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国外报道其年发病率约0.8~0.9/100万[1],而国内尚无确切的发病率报导。

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主要特点是大量分泌胰岛素导致低血糖,进而影响消化功能及机体其他功能而引起一些列复杂的临床症状。

由于此病罕见,肿瘤发生隐蔽,临床症状复杂,病情缓慢,因此临床上误诊率较高。

为提高对胰岛细胞瘤的认知及诊疗,对2000-2013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7例胰岛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0-2013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7例胰岛细胞瘤患者,其中男11例,女16例,年龄27~62岁,平均(42.4±12.5)岁,病程8个月~21年。

所有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Whipple三联征表现:饥饿或运动后发生低血糖症状;发作时血糖0.3,如>1.0可肯定诊断;(3)空腹血浆胰岛素:大于200 μU/ml可肯定诊断[2];(4)口服糖耐量试验:典型者呈低平曲线;(5)饥饿试验:阳性有助诊断。

经72 h禁食未诱发低血糖者,可除外本病。

1.2.2 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常规行经腹B超及CT检查,CT为胰腺薄层扫描,平扫加增强。

检查发现B超阳性率18.5%(5/27),CT阳性率88.9%(24/27)。

12例患者加行内镜超声检查,阳性率为75.0%(9/12)。

阴性检查结果患者加行血管造影及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均未发现肿物影。

27例患者中2例术前未能找到肿物影。

2 结果2.1 手术情况27例患者均行手术探查,术中均能成功找到肿物,其中5例为多发,采用术中B超辅助找到2~3个肿物,其余均为单发。

肿瘤位于胰头4例,胰体9例,胰尾14例。

肿瘤大小0.5~3.2 cm。

术中冰冻24例为良性,3例为恶性。

术中行单纯肿瘤切除术6例,单纯胰体尾切除术12例,胰尾切除+脾切除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

肿瘤切除后,10 min后查血糖,均有不同程度增高。

2.2 术后近期表现及远期结果住院期间5例发生胰瘘,2例发生膈下脓肿,2例并发腹腔感染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

所有患者术后均有高血糖表现,经治疗后均在7~15 d后恢复正常。

所有出院病例均随访1~3年,3例恶性者术后8~20个月复发转移死亡,其余患者随访期内未见复发转移,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

3 讨论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临床疾病,最初由Graham首先描述,以反复发作的空腹期低血糖症状为主要特征,大多属于良性肿瘤,部分可进展为恶性或一开始即为恶性。

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病情发展缓慢,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生,以35~50岁多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由于发病率低,胰岛细胞瘤容易漏诊误诊。

本组27例患者中,21例患者以心脏、脑神经系统、精神异常等表现在心内科、神经内科、精神病科等专科反复多次就诊后才确诊此病,确诊时间长达2~21年,误诊率高达55.6%。

其余8例患者也经过多次发作,进食过度引起进行性肥胖后多次行相关检查后才确诊此病,最短确诊时间也达8个月。

但此病有特征性的胰岛素分泌过多而引起的低血糖症状,特别是出现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因此临床上出现不明原因的晕厥、意识障碍及精神异常就要警惕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发生,要行相关检查以排除此病,以免漏诊误诊,导致疾病进展到不可逆阶段。

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包括定性及定位两方面。

定性诊断可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发作时测血糖、血清胰岛素、C肽、空腹血浆胰岛素、口服糖耐量试验、饥饿试验。

胰岛细胞瘤的瘤体一般不大,80%的瘤体直径<2 cm,因此定位检查则依靠影像学多发面检查。

目前尚无一种检查手段能100%准确定位[3-5]。

胰岛细胞瘤常用的定位方法有B超、CT、超声内镜、MRI、DSA等。

因B超检查操作简便、可反复重复检查、价格低廉、患者负担低,故临床上首选B超为常规检查手段。

但由于胰腺位置较深,超声检查常易受肠管积气的影响,对直径<1 cm的肿瘤几乎无法检出。

本组B超的准确率仅有18.5%。

而内镜下超声检查可弥补B超的缺点,甚至可发现直径在5 mm左右的肿瘤,为发现小肿瘤提供了可靠的检查依据。

但是由于要在胃镜下进行超声检查,部分患者不能耐受,故临床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本组超声内镜检查准确率达75.0%远超于普通B超。

CT和MRI也是胰腺肿瘤影像学检查的常用手段,其中胰腺CT薄层扫描,平扫加增强能有效的定位胰腺肿瘤,本组研究CT准确率高达88.9%,远高于B超。

有研究报道MRI检查的阳性率与CT相仿[6-8],但MRI检查成本高,部分基层医院没有MRI设备,故CT和B超可作为胰岛细胞瘤首选的定位检查;DSA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但本组CT及超声内镜检查未发现肿物的患者加行DSA 检查后仍未发现肿物且DSA检查为有创性检查,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一经确诊其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彻底手术切除肿瘤,防止疾病进展至不可逆阶段或肿瘤恶变及转移,本组病例全部选择手术治疗。

术中充分暴露胰腺,方便前后触诊,大部分肿瘤术中能触及到,但仍有部分多发的或较深部位、较小的肿瘤不易发现,此时可加用术中B超。

本组病例术前未能定位成功的2例患者结合术中B超均能找到肿物,因此结合术中B超可使术中肿瘤发现率达到100%,这与黎介寿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

术中见肿瘤22例为单发占81.5%(22/27),5例为多发有2~3个肿物,占18.8%(5/27)。

术中见大部分肿物体积较小,约0.5~3 cm,另有2例分别达4.5 cm和6.0 cm。

肿物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境界清楚,包膜完整或不完整,色浅灰红或暗红,质软、均质,可继发纤维组织增生、钙化、淀粉或粘液样变性和囊性变;术中冰冻为恶性者肿物质硬,无包膜呈浸润性生长,周围淋巴结部分肿大。

手术方式的选择取决于肿瘤的大小、数目及其位置。

常用的术式有肿瘤局部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加或不加脾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或扩大切除术。

胰体尾肿瘤可行单纯肿瘤切除或胰体尾切除,若能保留脾脏尽量保留脾脏。

肿瘤位于胰头者,应尽量行肿物局部切除术,若肿物切除后主胰管受到破坏者可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或胰十二指肠切除。

术中冰冻为恶性患者应按胰腺癌处理。

为避免漏切或误切,术中检测血糖为简便有效的方法。

研究证实[10]肿物切除后血糖快速升高表明手术成功本组病例肿物切除后10 min后测血糖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表明手术成功。

胰岛细胞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胰瘘,其次是膈下脓肿和腹腔感染。

因此手术操作时应注意采取适宜的措施预防胰瘘的发生,扎实的缝合是基础,放置适当的引流管,避免多次缝合,尽量缩短手术时间等。

术后注意保持引流的通畅,防止引流物的积聚,防止膈下脓肿形成及预防腹腔感染的发生等。

同时为减少胰瘘发生,术后7~10 d内可给予生长抑素以抑制胰腺外分泌功能。

一旦并发症发生只要保持通畅引流,大多可保守治愈[11]。

本组术后5例(18.5%)发生胰瘘,2例发生膈下脓肿(7.4%),2例并发腹腔感染(7.4%),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

术后随访,除3例恶性病例在8~20个月死亡外其余良性病例均在随访期内存活且无复发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