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心室流入道与流出道的分界是1

右心室流入道与流出道的分界是1
右心室流入道与流出道的分界是1

5.有关膝关节的叙述,何者为错? E ( a )

A.由股骨下端与胫、腓骨上端构成

B.关节囊薄而松弛

C.有囊内、外韧带加强

D.关节腔内有内、外侧半月板

E.可沿冠状轴作屈伸运动31.肾的结构

6.[ D ]

7.可使肩关节外展的肌是 B ()

A.三角肌和胸大肌

B.三角肌和冈上肌

C.三角肌和冈下肌

D.三角肌和大圆肌

E.三角肌和肩胛下肌

8.

9.

A.肾实质的深层为皮质

B.皮质表面有腹膜覆盖

C.髓质由肾柱和肾锥体构成

D.肾锥体尖端朝向肾窦

E.肾髓质富含血管

22.胆囊[ D ]

A.位于肝左叶脏面的胆囊窝内为腹膜内位器官

C.分底、体、颈3部胆囊管与肝左、右管汇合成肝总管

E.具有分泌胆汁的功能

22.关于声门裂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B ()A.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B.是两侧声襞之间的裂隙C.声韧带游离缘之间称膜间部D.杓状软骨之间称软骨间部E.是声带之间的窄隙

26.输尿管结石最易嵌顿于 E ( E )

A.输尿管与肾盂相接处B.与睾丸血管交叉处C.输尿管穿膀胱壁内处

D.输精管越过输尿管下端的前方处E.越过小骨盆入口处

32.右冠状动脉 D ()

A.起于主动脉后窦

B.其分支后室间支与心大静脉伴行

C.供血于室间隔后2/3

D.自房室交点处向左的分支为左室后支

E.行于右心耳和主动脉根部之间

呈背屈、外翻畸形,胫骨后肌

56.动眼神经受损伤 B ()

A.角膜反射消失

B.瞳孔开大

C.瞳孔缩小

D.不能闭眼

E.眼球向内转E神经核( )

A.由形态相似和功能不同的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

B.由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在中枢聚集而成

C.由形态不同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在中枢聚集而成

D.由形态不同和功能不同的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

E.在中枢部皮质以外,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

A内侧丘系( )??

A.发自对侧薄束核和楔束核

B.发自同侧薄束核和楔束核

C.纤维主要穿过脑桥基底部

D.终于丘脑腹后内侧核

E.传递温、痛觉

A2、内分泌腺的特点是B

A 有导管(外分泌)

B 无导管

C 血管少

D 体积大

E 血流快

A.阑尾的位置最多见的是( )

A.回肠前位

B.回肠后壁

C.盲肠下位

D.盲肠前位

E.盆位

男性尿道最宽的部位?前列腺部

输卵管最细的部位是?

肾乳头开口于肾盂?肾段有多少个5?

15. 肩关节脱位常见的方位是∶(D)

A、上方

B、后方

C、前上方

D、下方

E、后上方

第12肋斜过??

E声韧带( )

A.指弹性圆锥的游离下缘

B.指方形膜的游离下缘

C.紧张于甲状软骨前角与杓状软骨肌突之间的韧带D.是急性喉阻塞时切开的部位

E.是声带的基础

??

右心室流入道与流出道的分界是

室上嵴

体表最高摸到股动脉的部位是

腹股沟中点稍下方

肝门静脉收集的范围包括?

眼动脉通过??视神经管

眼球壁从外向内分为?眼球纤维膜、眼球血管膜和视网膜

无屈光作用的结构是睫状体

前庭阶与鼓阶相通处是蜗孔

瞳孔对光反射中枢位于中脑

形成枕骨大孔疝的结构是扁桃体

与胃的血液供应无关的是胰十二指肠

腹主动脉的脏支不包括肾上腺上动脉

晶状体位于虹膜与玻璃体之间

眼房位于角膜晶状体间

上斜肌使瞳孔转向下外方

听觉感受器位于螺旋器

支配镫骨肌的神经是面神经

支配鼓膜张肌的神经是下颌神经

传导颞侧视网膜信息的纤维交不叉鼻侧交叉

3.卵圆孔位于:C

A.额骨B.颞骨

C.蝶骨D.筛骨(嗅神经)

E.上颌骨

10、嗅神经穿过()入颅腔:D

A、圆孔

B、卵圆孔

C、颈静脉孔

D、筛孔12.通过肩关节囊内的肌腱是:D

A.冈上肌腱

B.冈下肌腱

C.肱三头肌长头腱

D.肱二头肌长头腱

E.肱二头肌短头腱

15.不能耸肩是由于哪块肌肉麻痹所致:D

A.三角肌B.冈下肌

C.冈上肌D.斜方肌

E.背阔肌

8.咽鼓管咽口位于:B

A.咽鼓管圆枕后上方

B.咽鼓管圆枕前下方

C.下鼻道后部

D.中耳鼓室

E.口咽部

19.食管的第三个狭窄约平:C(食管裂孔)

A.第8胸椎B.第9胸椎

C.第10胸椎D.第11胸椎

21.结肠带存在于:D

A.肛管B.直肠

C.阑尾D.盲肠

E.小肠

22.关于网膜孔的正确描述是:D

A.是小网膜与腹腔相通的孔

B.上界为肝的方叶

C.下界为十二指肠降部

D.后界是下腔静脉表面的腹膜

E.前界为肝圆韧带

6.胃脾韧带内有:C

A.脾动脉B.胰尾

C.胃短动脉D.胃左动脉

E.胃网膜右动脉

28.属于腹膜间位器官的是:D

A.胃B.胰

C.阑尾D.直肠上段E.十二指肠下部31.声门裂位于:B

A.两侧前庭襞之间

B.两侧声襞之间

C.两侧声韧带之间

D.两侧喉室之间

E.方形膜的下缘

32.喉前庭是指哪部的喉腔:C

A.两侧声襞的上方

B.两侧声襞与前庭襞之间

C.两侧前庭襞以上

D.两侧喉室之间

E.两侧声襞以下

37.属于男性外生殖器的是:A

A.阴囊B.尿道

C.附睾D.射精管

E.尿道球腺

41.心底朝向何处 E

A. 右侧

B. 右前方

C. 右后方

D. 后方

E. 右后上方

E. 节制索,隔缘肉柱位于右心室

47.通过心脏右纤维三角的结构是 A A. 房室束 B. 左束支

C. 右束支

D. 结间束

E. 窦房结支

49.关于右冠状动脉正确的描述是B

A. 起于主动脉前窦

B. 是窦房结的主要供血动脉

C. 与心大静脉伴行

D. 分布室间隔后2/3

E. 由右心耳与主动脉根部之间走出0.房室结的滋养动脉通常起自 B

A. 左冠状动脉

B. 右冠状动脉

C. 前室间支

D. 后室间支

E. 旋支

54.颞部出血压迫止血的动脉是B

A. 面动脉

B. 颞浅动脉

C. 上颌动脉

D. 内眦动脉

E. 颈外动脉

55.穿经四边孔的动脉是 E

A. 胸肩峰动脉

B. 旋肩胛动脉

C. 肩胛下动脉

D. 旋肱前动脉

E. 旋肱后动脉

56.不直接起于腹主动脉的是A

A. 脾动脉

B. 肠系膜上动脉

C. 睾丸动脉

D. 肾动脉

E. 肾上腺中动脉

63.眼房位于B:

A.角膜与瞳孔之间

B.角膜与晶状体之间

C.角膜与巩膜之间

D.角膜与睫状体之间

E.角膜与中膜之间

65.关于鼓膜正确的描述是:B

A.为圆形不透明膜

B.其外侧面向前、下外方倾斜C.上1/4的三角区为紧张部

D.下3/4的区域为松弛部

E.紧张部的上方有一三角形反光区称光锥

66.鼓室的内侧壁有: D

A.乳突窦口和岬

B.咽鼓管的开口

C.鼓膜的松弛部

D.面神经管凸

E.颈内动脉

68.乳突窦属于D:

A.鼓室上壁的结构

B.鼓室下壁的结构

C.鼓室前壁的结构

D.鼓室后壁的结构

E.鼓室内侧壁的结构

70.脊髓的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位于:B

A.胸核

B.中间外侧核

C.骶中间外侧柱

D.中间内侧核

E.网状结构

1.切断脊髓侧索,可导致切断部位以下:D

A.同侧随意运动丧失

B.同侧随意运动及深浅感觉丧失

C.同侧腱反射丧失,触觉和压觉丧失

D.同侧随意运动丧失及对侧痛温觉障碍

E.同侧痛温觉全部丧失

74.位于脑桥内的核团是:A

A.蜗神经核

B.舌下神经核

C.脚间核

D.迷走神经背核

E.疑核

75.关于锥体交叉和丘系交叉的正确描述是:A A. 均位于延髓内,丘系交叉位置较高

76.上泌涎核发纤维参与组成:B

A. 舌咽神经

B.面神经

C. 迷走神经

D. 动眼神经

E. 副神经

77.视觉反射中枢在:D

A. 距状沟两侧

B. 外侧膝状体

C. 顶盖前区

D. 中脑上丘

E. 角回

78.头面部浅感觉通路的第三级神经元胞体在:C

A. 腹前核

B. 底丘脑核

C. 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

D. 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E. 背侧丘脑腹外侧核

79.关于鼓索内纤维成分正确的是E:

A. 仅含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B. 仅含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C. 仅含特殊内脏感觉纤维

D. 特殊内脏运动纤维和特殊内脏感觉纤维

E. 特殊内脏感觉纤维和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80.从锥体与橄榄之间的沟出脑的神经是:D

A. 舌咽神经

B. 迷走神经

C. 副神经

D. 舌下神经

E. 展神经

11. 有腱划的肌是:(D)

A、腹外斜肌

B、腹内斜肌

C、腹横肌

D、腹直肌

E、缝匠肌

12. 能使肩关节内收和旋内的的肌肉是(A)

A、胸大肌

B、胸小肌

C、冈下肌

D、冈上肌

E、小圆肌

13. 以下肌肉中,不属于面肌的是(D)

A、眼轮匝肌

B、口轮匝肌

C、鼻肌

D、咬肌

E、颅顶肌

4.某病人存在“翼状肩”体征,可考虑是以下哪块肌瘫痪?(D)

A、三角肌

B、背阔肌

C、斜方肌

D、前锯肌

E、菱形肌

16.下列各骨中, 不属于不规则骨者为∶(E)

A、蝶骨

B、上颌骨

C、筛骨

D、椎骨

E、跟骨

18.以下颅骨中,不成对的是:(D)

A、上颌骨

B、鼻骨

C、颞骨

D、蝶骨

E、泪骨

4、腮腺导管开口于A

A、平对上颌第2磨牙的颊粘膜处

B、平对上颌第2前磨牙的颊粘膜处

C、平对下颌第2磨牙的颊粘膜处

D、平对下颌第2前磨牙的颊粘膜处

5、咽的下端在何处与食管相接C

A、第4颈椎下缘

B、第5颈椎下缘

C、第6颈椎下缘

D、第7颈椎下缘

8、下列关于空、回肠说法正确的是:A

A、空肠管壁厚

B、回肠管壁厚

C、空肠血供差

D、回肠血供丰富

16、阑尾连于D

A、盲肠下端

B、盲肠后壁

C、盲肠内侧壁

D、盲肠后内侧壁

19、关节回盲瓣正确的是A

A、由回肠突入盲肠形成

B、由盲肠突入回肠形成

C、形状如环形

D、位于回肠上端

4、喉室位于:B

A、喉前庭

B、喉中间腔

C、声门下腔

D、喉下腔

2、精子贮存在C

A、精囊腺

B、前列腺

C、附睾

D、睾丸

4、射精管由A

A、输精管和精囊腺排泄管合成。

B、输精管和尿道球腺排泄管合成。

C、输精管和前列腺排泄管合成。

D、前列腺和精囊腺管合成

5、男性尿道弯曲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C

A、耻骨下弯凹面向下

B、耻骨前弯凹面向上

C、耻骨下弯凹面向上

D、耻骨前弯是固定的

8、子宫C

A、是实质性器官

B、分为底、体、颈、峡四部分

C、子宫颈下端伸入阴道内为子宫颈阴道部

D、子宫腔为梭形,颈管呈三角形

4、心尖(C)

A、位于右前下方

B、转向左前方

C、朝向左下方

D、位于右前方

11、腹腔干的分支有(A)

A、胃左动脉

B、胃右动脉

C、胃网膜左动脉

D、胃网膜右动脉

13、头静脉(A)

A、起自于背静脉网桡侧

B、在肘窝处穿深筋膜注入肱静脉

C、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上行

D、起自于背静脉网侧

14、静脉角位于(C)

A、颈内、外静脉汇合处

B、左右头臂静脉汇合处

、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汇合处 D、颈外静脉注入锁骨下静脉处

2、虹膜(D)

A、位于睫状体的后方

B、属于眼球外膜的结构

C、属于眼球内膜的结构

D、虹膜中央有一圆形的瞳孔

8、视神经盘(C)

A、在眼球后极

B、为光感敏感区

C、有视网膜中央动脉穿过

D、在黄斑外侧

1、临床检查鼓膜时,须将耳廓拉向(D)

A、下

B、后下

C、上

D、后上

3、鼓室(B)

A、是与外界不通的小腔

B、外侧壁是鼓膜

C、前壁是颈静脉壁

D、下壁是乳突壁(后壁)

4、小儿咽鼓管的特点是(C)

A、较细短

B、较细长

C、较粗短

D、较粗长

6、听觉感受器是(B)

A、壶腹嵴

B、螺旋器

C、球囊斑

D、椭圆囊斑

7、不属于内耳的结构(B)

A、蜗管

B、咽鼓管

C、半规管

D、耳蜗

3.神经节位于D

A.中枢部神经元胞体聚集处

B.周围部神经元胞体聚集处

C.中枢部神经元胞体及树突聚集处

D.周围部神经元胞体及树突聚集处

5.脑干不包括 B

A.中脑

B.间脑

C.脑桥

D.延髓

7.与脊髓相连的神经共 C

A.27对 B.29对 C.31对D.33对

12、尺神经损伤后拇指不能:A

A、内收

B、外展

C、伸

D、对掌

14、躯干、四肢的浅感觉传导通路中,第一级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D

A、脊髓胸核

B、三叉神经节

C、三叉神经脊束核

D、脊神经节内

15..主要由神经元细胞体构成的结构是:(C)

A、神经束

B、网状结构

C、神经核

D、交感干

E、神经纤维

16.有关脊髓的位置和形态的描述哪个是对的(D)

A、脊髓的颈膨大位于颈髓的第六节至第八节

B、脊髓的腰膨大位于腰髓的第二节至第五节

C、脊髓下端成人平对第三腰椎下缘

D、胸髓的第二节平对第一胸椎椎体

E、腰髓平对第一腰椎椎体

A5、不属于颅中窝的结构有B

A眶上裂

B眶下裂

C颈动脉沟

D视神经管

E卵圆孔

A10、使肩关节外展的肌是D

A 背阔肌

B 肱二头肌

C 肱三头肌

D 三角肌

E 以上均参与

A11、肱二头肌的主要作用是B

A 使肩关节外展

B 使肘关节屈曲

C 使肘关节伸直

D 使肩关节旋内

E 主要运动肩胛骨

A12、属大腿内收肌群的是C

A 半腱肌

B 半膜肌

C 股薄肌

D 股内侧肌

E 缝匠肌

A2、乙状结肠B

A无系膜

B有系膜

C无结肠袋

D为腹膜外位器官

E由肠系膜上动脉供血

A3、十二指肠溃疡最好发部位是E

A十二指肠降部上段

B十二指肠降部下段

C十二指肠水平部

D十二指肠升部

E十二指肠壶腹

A4、伤寒杆菌易侵犯的肠管部位是D

A结肠袋

B结肠带

C肠脂垂

D集合淋巴滤泡

E孤立淋巴滤泡

A3、心包腔位于A

A 纤维心包和浆膜心包之间

B 纤维心包与浆膜心包壁层之间

C 纤维心包与浆膜心包脏层之间

D 浆膜心包的脏层与壁层之间

E 以上都不对

A5、左颈总动脉B

A 是头臂干的分支

B 是主动脉的一级分支

C 由主动脉弓凹侧发出

D 行于颈动脉鞘外

E 动脉起始处有颈动脉窦

A9、头静脉A

A 起于手背静脉网桡侧

B 起于手背静脉网尺侧

C 注入肱静脉

D 注入贵要静脉

E 是深静脉

A13、颈外静脉A

A 是颈部最粗大的浅静脉

B 由枕静脉和面静脉合成

C 注入颈内静脉

D 注入头臂静脉

E 位于胸锁乳突肌深方

1、属于内分泌腺的器官是B

A 前列腺

B 垂体

C 卵巢

D 胰腺

E 睾丸

A2、内分泌腺的特点是A

A 有导管

B 无导管

C 血管少

D 体积大

E 血流快

A3、甲状腺

A 由峡和两个锥体叶组成D

B 质地较硬

C 甲状腺被膜的内层称甲状腺真被膜

D 甲状腺假被膜由颈浅筋膜构成

E 峡位于5-6气管软骨之间

A5、不起于总腱环的眼球外肌是E

A内直肌

B上直肌

C下直肌

D上斜肌

E下斜肌

A6、鼓膜C

A正常呈水平位

B婴儿鼓膜几乎呈矢状位

C鼓膜脐对锤骨柄的下端

D上方为紧张部

E下方为松弛部

A7、眼属于D

A内感受器

B外感受器

C本体感受器

D感觉器

E神经的特殊部位

A8、内耳半规管内的感受器属于C

A内感受器

B外感受器

C本体感受器

D感觉器

E神经的特殊部位

A1、切断脊髓后索可阻断E

A 全身本体感觉的传导

B 全身痛温觉的传导

C 躯干四肢痛温觉的传导

D 面部浅感觉的传导

E 躯干四肢本体感觉的传导

A2、脊髓胸8节左侧半离断可出现D

A 左下肢软瘫

B 右下肢软瘫

C 左下肢硬瘫

D右下肢硬瘫

E 左下肢痛觉消失

A3、属于运动性神经元的结构是C

A 皮质脊髓束

B 红核脊髓束

C 脊髓灰质侧角

D 孤束核

E 前庭脊髓束

A4、属于感觉性神经元的纤维是C

A 脊髓丘脑侧束

B 脊髓丘脑前束

C薄束和楔束

D 脊髓小脑前束

E 脊髓小脑后束

A5、第8胸椎骨折可伤及脊髓的胸节是B

A 胸5节

B胸11节

C 胸10节

D 胸8节

E 胸9节

A6、骶副交感核D

A 位于脊髓胸2-4节

B 位于脊髓腰2-4节

C 位于脊髓骶1-3节

D 位于脊髓骶2-4节

E 支配升横结肠

A7、含有副交感纤维的脑神经是C

A 视神经

B 三叉神经

C 动眼神经

D 展神经

E 副神经

A9、属于脑桥的结构是D

A 上丘

B 下丘

C 橄榄体

D面神经丘

E 迷走神经三角

A10、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的第二级神经元在B

A 三叉神经节

B 脑桥和延髓的三叉神经感觉核

C 前庭神经核

D 孤束核

E 三叉神经中脑核

A11、右侧偏身深浅感觉减退或消失,伴自发性疼痛,损伤的定位在D A右侧顶叶皮质

B左侧内囊前肢

C左侧内囊膝部

D左侧丘脑

E左侧脊髓丘脑束

A13、营养内囊的动脉主要是D

A 大脑前动脉的分支

B 大脑后动脉的分支

C 大脑中动脉的皮质支

D 大脑中动脉的中央支

E 基底动脉

A16、参与颈丛组成的是D

A颈1~4脊神经

B颈1~4前根

C颈1~4后根

D颈1~4脊神经前支及部分颈5

E颈1~4脊神经后支

A18、内脏大神经D

A由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组成

B由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组成

C起自第10~12胸交感于神经节

D终于主动脉肾神经节

E支配结肠左曲以下的消化

.当股四头肌麻痹时,主要不能(E)

A. 伸大腿

B. 内收大腿

C. 旋转大腿

D. 屈小腿

E. 伸小腿

.内侧丘系:( D )

A.纤维来自同侧薄束核、楔束核B.向上至丘脑内侧核

C.经斜方体外侧上行D.传导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属于面颅骨的是:(C )

A.额骨B.蝶骨C.下鼻甲D.颞骨

E.枕骨

37.属脑神经特殊内脏运动核的是:(C )

A.展神经核B.动眼神经核C.面神经核D.舌下神经核E.迷走神经背核

D.颅底的孔、裂及其交通正确的是( )

A.卵圆孔通眶

B.眶上裂通眶上孔

C.筛孔通蝶筛隐窝

D.圆孔通翼腭窝

E.内耳门通鼓室

C.桡神经沟是( )

A.肱骨体后面由外上斜向内下的浅沟

C.桡神经主干和肱深动、静脉行经的浅沟

D.肱骨体前面由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

E.肱骨体后面上部由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

C.肋弓( )

A.是第2—7肋软骨构成的弓状结构

B.由下8对肋骨依次附于上位肋骨而形成

C.参与构成胸廓下口

D.由第8-12对肋软骨依此附于上位肋软骨连接而成

E.每对肋骨的前端均参加其组成

D.止于下颌骨冠突的肌是( )

A.翼外肌

B.翼内肌

C.咬肌

D.颞肌

E.颊肌

B.腹股沟韧带( )

A.位于髂前下棘与耻骨结节之间

B.由腹外斜肌腱膜构成

C.由腹内斜肌腱膜构成

D.构成腹股沟管的前壁

A.阑尾的位置最多见的是( )

A.回肠前位

B.回肠后壁

C.盲肠下位

D.盲肠前位

E.盆位

B胰横卧于腹后壁,位置约平( )

A.第12胸椎体

B.第1—2腰椎体

C.第3腰椎体

D.第2—3腰椎体

E.第4腰椎体

E.盆膈的构成为( )

A.盆膈上、下筋膜及其间的肛提肌、尾骨肌、会阴深横肌B.盆膈上、下筋膜及其间的肛提肌、尾骨肌、尿道括约肌C.盆膈上、下筋膜及其间的肛提肌、尿道括约肌

D.盆膈上筋膜、盆腔腹膜及其间的肛提肌、尾骨肌

E.盆膈上、下筋膜及其间的肛提肌、尾骨肌

D椎动脉发自( )

A.升主动脉

B.颈总动脉

C.颈外动脉

D.锁骨下动脉

E.颈内动脉

B阑尾动脉直接发自( )

A.肠系膜上动脉

B.回结肠动脉

C.右结肠动脉

D.肠系膜下动脉

E.空回肠动脉

A髂内动脉脏支不包括( )

A.闭孔动脉

B.子宫动脉

C.直肠下动脉

D.脐动脉

E.阴部内动脉

A间脑特异性中继核团中,与躯体运动的调节有关的是( ) A.腹前核

B.腹后核

C.内侧膝状体

D.外侧膝状体

E.丘脑前核

C小脑上脚的纤维上行止于背侧丘脑的( )

A.腹后内侧核

B.腹后外侧核

C.腹前核和腹外侧核

D.枕

E.后外侧核

有面神经通过茎乳孔

人字缝顶骨,枕骨

穿颈静脉孔副神经

新生儿颅前卤菱形

眶下孔位于上颌骨

颈动脉管位于颞骨

卵圆孔位于蝶骨

动眼神经穿眶上裂鼓室盖位于颅中窝

垂体窝位于蝶骨体上

上颌骨不规则骨

泪囊窝眼内侧壁上分

泪腺窝眼眶上壁

圆孔通翼鄂窝

不通内耳门颈内静脉

含气骨额骨

股骨上端有大转子

不属于胫骨体表标志外踝

肱骨小头位于下端外侧部

髂骨构成髋臼上2/5

坐骨结节可扪

股骨颈体交130

股骨体大转子可扪

胫骨外侧髁后下方有腓关节面

防止脊柱过度后伸前众韧带

椎体间最宽的韧带前众韧带

肘关节属于复关节

肘关节囊内有尺侧和挠侧副韧带

豌豆骨不参与腕关节

有关节盘胸锁关节

挠腕关节四周有韧带加强

肘关节挠骨环状韧带位于尺骨挠切迹后

肩关节关节囊松弛

胸锁关节有关节盘,关节腔分两部,关节囊不松弛

颞下颌关节联合关节两侧关节应同时运动,关节结节位于关节囊内髋关节关节囊无髂关节相连

踝关节由胫骨,腓骨后和距骨合成

肩关节无关节盘,有关节唇

膝关节关节囊薄松弛,四周有韧带

髋关节球窝关节

关节囊内有韧带髋关节,颞下颌

前交叉韧带属于囊内韧带

圆孔位于翼鄂窝

卵圆孔位于蝶骨

筛孔位于筛骨

关节盂位于肩胛骨

肩关节典型球窝关节肱挠关节··球窝关节

骶髂关节运动极小

髋骨有弓状线

股骨有髁间窝

使肩关节外展三角肌肩胛下肌

是肩关节内收胸大肌

不参与肩关节旋内小圆肌

胸锁乳突肌受副神经支配

使下颌骨上提后退的肌是颞肌

止于下颌角的肌是咬肌

梨状隐窝位于喉咽部

轮廓乳头7-11个

舍扁桃体由淋巴组织组成

劾舌肌双侧收缩可是舌向前下

食管上与咽相接第六颈椎下缘

粪门部位于十一胸椎

幽门于第一腰椎右侧

十二指肠球是溃疡好发部

盲肠大部分被腹膜包被

直肠穿盆隔接肛管

镰状韧带不位于肝脏面

胆囊分底,体颈管

食管贴左心房后面

男性直肠前有膀胱

-肛管是直肠最短的

胰头后方不包括横结肠肠系膜

肛管上端为直肠穿盆隔平面

胰尾属于皮肾韧带内

舌下裂小线开口于舍下壁

蝶窦仅隔一层薄骨与垂体窝,脑垂体相连

颅中窝骨折,脑脊液从鼻侧流出,伤及脑膜,蝶窦

鼻旁窦积液不易引流的是上颌窦

除环甲肌外,各喉肌由喉返神经支配

唯一完整的软骨是环状软骨

气管不位于中纵膈

左支气管在食管前方走行

淋巴结不是肺跟结构,出入肺门不包括二级支气管

肺跟自上而下肺动脉,支气管,肺静脉并非两根一样,左肺跟上方有主动脉弓通过,前方有膈神经,后方有迷走神经

前而后,肺静脉,肺动脉,支气管

肺静脉是肺的功能性血管

肺纵膈中央凹是肺门

肺段动脉独立不吻合

胸膜穿刺应选腋中线以后,下一肋骨上缘

肺下界与锁骨第六肋骨

胸膜下界与锁骨第8

食管既通过上纵膈又通过后纵膈

上纵膈最前方的结构是胸腺

两胸膜折返去是心包区

脏壁胸膜移行的是肺韧带

输尿管是腹膜外位

男性膀胱后面与前列腺不相邻

肾上腺并不在肾纤维囊内,位于两肾上方

男性尿道耻骨下弯恒定

成人膀胱低于儿童,女性低于男

输精管无明显狭窄

肾乳头并非开口于肾盂,开口于肾大盏?

女性尿道短而直

男性尿道最狭窄是外口

膀胱最下部是膀胱颈

前尿道是海绵体部,后尿道是前列腺部,膜部

骨盆骨折易损伤膜部

尿道不属于男性内生殖器

睾丸鞘膜来自腹膜

分泌雄性激素的是间质细胞,产精子的是精曲小管上皮C 附睾管迂回成附睾体和尾

射精管开口于尿道前列腺部

前列腺中侧肥大可引起排尿困难

精囊直肠前壁可触及

阴茎分头,体,跟,三部分

男性尿道长而弯曲

精阜两端有射精管开口

肉膜是精囊的浅筋膜

子宫颈通阴道,子宫分底,体,颈三步

子宫颈内部的腔是子宫颈管,呈梭形

子宫是腹膜间位器官

子宫峡位于子宫颈子宫体的链接狭窄部

卵巢悬韧带不是子宫阔韧带之间结构

卵巢上端是输卵管端

卵巢悬韧带起于骨盆缘

卵巢固有动脉由结缔组织构成

输卵管外侧端开口于腹膜腔

女性前庭大腺相当于尿道球腺

卵巢是腹膜内部器官,成对的实质性器官

指检时输卵管不可触

相当于阴茎海绵体的是阴蒂

相当于尿道海绵体的是前庭球

有尿道穿过的是前列腺

参与精索的是输精管

存精子,成熟的是附睾

尿道球部破裂··尿可渗入阴囊

膜部破裂课渗入会阴深系

子宫圆韧带止于大阴唇

子宫阔韧带:卵巢系膜,输卵管系膜

腹膜间位:直肠上段

腹膜内位:卵巢,脾

腹膜腔由浆膜围成

腹膜腔不含任何器官

外位:胰

不属于腹膜形成的是:肝圆韧带

属于腹膜形成的是子宫阔韧带

网膜孔上界是肝尾叶

前界是左肾上线腺····

肝圆韧带不属于腹膜形式

心尖由左心室形成

心前壁主要由右心室形成

右心房内侧壁可见主动脉隆突,有卵圆窝乳头肌附于流入道的室壁

左心室流出道位于左心室前内侧部

瓣膜复合体不包括肉柱

心室流入道不光滑

室间隔中部凸向右心室

窦房结,房室结,营养动脉起自右冠状动脉室间隔前2/3滋养动脉于前室间支

冠状动脉发自主动脉弓

窦房结,房室结动脉发自右冠状动脉

心包横窦位于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后方

肺动脉干位于心包内??

颈总动脉在甲状软骨水平面分为两支

颈动脉窦感受血压变化

颈内动脉供应脑的前2/3

颈外动脉不包括椎动脉,包括甲状腺上动脉面动脉不是眼球滋养动脉

上颌动脉的分支脑膜中动脉

咽升动脉不属于锁骨下动脉的分支

穿四边孔的动脉是旋肱后动脉

椎动脉经枕骨大孔入颅

胸廓内动脉分支分布于心包和隔

三角肌的营养动脉是胸肩峰动脉

前据肌的营养动脉是胸外侧动脉

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刘兴鹏: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THE SURFACE ECG POSITIONING OF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 FROM THE OUTFLOW TRACT 关键字:流出道室性早搏心电图定位2013-10-0914:4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 流出道起源的室早体表心电图具有特征性,下壁导联(Ⅱ、Ⅲ、aVF导联)QRS波呈高大直立的R形。根据起源点不同又可以细分为右室流出道起源(前间隔,后间隔和游离壁)及其延伸部位(肺动脉瓣上)、左室流出道起源(左冠窦、右冠窦和左右冠窦交界)、心大静脉远端(DGCV)和主动脉二尖瓣环连接处(AMC)。 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PVC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以起源于心室的任何部位,但心室流出道是其好发部位。此处的室早导管消融的成功率可达90%~95%。体表心电图对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准确判断消融靶点的位置可以节约手术时间,减少无效消融次数,从而减少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体表心电图是由心脏三维立体除极向量的二次投影而形成,心脏三维立体除极向量首先投影至一平面,形成平面除极向量环,再次投影至某一个心电图导联,形成这一导联的心电图波形。 流出道起源的室早体表心电图具有特征性,下壁导联(Ⅱ、Ⅲ、aVF导联)QRS波呈高大直立的R形。根据起源点不同又可以细分为右室流出道起源(前间隔,后间隔和游离壁)及其延伸部位(肺动脉瓣上)、左室流出道起源(左冠窦、右冠窦和左右冠窦交界)、心大静脉远端(DGCV)和主动脉二尖瓣环连接处(AMC)。 一、右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性早搏 右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早占所有流出道起源的70%左右,体表心电图上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下壁导联(Ⅱ、Ⅲ、aVF导联)QRS波呈高大直立的R形。aVL导联以负向波为主,胸导联一般移行在V3导联或以后。Ⅰ导联以负向波为主时,提示起源点偏前,反之则偏后。右室流出道可进一步分为游离壁和间隔部。游离壁起源的室早移行更晚,通常在V4或以后,并且部分患者下壁导联QRS波存在顿挫。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源的室早下壁导联通常没有顿挫,移行略早,通常在V3或V3、V4之间(图1)。 右室流出道延伸部位是指肺动脉主干,即肺动脉瓣上起源的室性早搏,其心电图特征和右室流出道很难区分。同右

源自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心电图定位分析

第19卷第1期2010年1月 vol.19No.1Jan.2010武警医学院学报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CPAF [收稿日期]2009-05-25;[修回日期]2009-10-23 [作者简介]时向民(1970-),男,籍贯天津,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心脏电生理研究。源自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心电图定位分析 时向民1,王玉堂2,单兆亮2,杨庭树1(解放军总医院:1.南楼心内科;2.心内科;北京100853) 摘要:【目的】分析右室流出道(RVOT )起源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及其与消融靶点的关系,探讨RVOT 室性早搏有效准确的心电图定位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1-2008年在我院行射频消融的RVOT 室性早搏62例,依据成功消融靶点X 线定位结果,分析其与心电图各项指标的关系。【结果】在RVOT 早搏中,游离壁与间隔部起源相比Ⅱ,Ⅲ,AVF 导联R 波宽伴有切迹(P <0.05)。Ⅰ导联呈QS 或rsr’提示室早源自RVOT 前部,呈R 或rR 则起源于后部,(P <0.05)。Ⅱ,Ⅲ,AVF 导联R 波越高(P <0.05),胸前导联R/S 移行越早(P <0.05)提示早搏距离肺动脉瓣越近。【结论】在RVOT 起源的室早中Ⅱ,Ⅲ,AVF 导联R 波宽度判断早搏源于间隔或游离壁,Ⅰ导联QRS 波形态判断早搏源于RVOT 前部或后部,Ⅱ,Ⅲ,AVF 导联R 波高度结合胸前导联R/S 移行判断早搏接近肺动脉瓣或三尖瓣。 关键词:室性早搏;右室流出道;心电图;射频消融 【文章编号】1008-5041(2010)01-0029-03【中图分类号】R540.4【文献标识码】A ECG analysis of ventricular premature contraction originating from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SHI Xiang-min,WANG Yu-tang,SHAN Zhao-Liang,YANG Ting-shu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of South Building,General Hospital of PLA,Beijing 100853,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G and target ablation site of ventricular premature contraction (VPC)originated from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RVOT)an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 method to localize the VPC origination. 【Methods 】62patients(pts)hospitalized fo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within 2001to 2008with VPC from RVOT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Correlative relation between successful ablation site based on X ray films and a variety of ECG parameters were studied. 【Results 】In VPC from RVOT,wide and notched R wave of Ⅱ,Ⅲ,AVF indicated VPC originating from free wall (P <0.05),QS or rsr’type in lead Ⅰsuggested VPC originating from anterior wall,R or rR type indicated posterior wall origination (P <0.05).high R wave in Ⅱ,Ⅲ,AVF (P <0.05)with early R/S transition(P <0.05)revealed VPC adjacent to pulmonary valve.【Conclusions 】In VPC from RVOT the width of R wave in lead Ⅱ,Ⅲ,AVF was sensitive to localize VPC from free wall or septal.QRS configuration in lead Ⅰwas of use to distinguish VPC from anterior or posterior part within RVOT.The amplitude of R wave in lead Ⅱ,Ⅲ,AVF combined with R/S transition in precordial lead could predict VPC adjacent to pulmonary valve or tricuspid valve. key words:Ventricular premature contraction;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ECG;Radiofrequency ablation 右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性早搏临床较为多见,患 者多不伴器质性心脏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儿茶 酚胺介导的晚期后除极以及局部微折返有关[1]。该 部位起源的频发室早或室速射频消融治疗虽然具 有较高的成功率,但普遍存在寻找靶点时间较长, 无效放电次数多,X 线曝光时间长的特点。如能根据心电图特征预先判断早搏的起源位置,在标测时预见性的在流出道某一区域寻找靶点,对于提高手术效率,缩短手术时间至关重要。本研究分析2001-2008年在我院行射频消融的62例右室流出道室早心电图特点,结合成功靶点X 线定位,总结了该部位早搏的心电图定位特点。 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论著29

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室性早搏(简称室早PVC)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年龄大小 不一,但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人。近年来,随着三维电解剖标测技术的 不断发展及应用,越来越多的室早病人接受了导管消融治疗。因室早的起源部位通常与体表心电图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通过体表心电图对室早的起源可以较为 准确地定位,这对明确室早的发生机制及指导消融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01 V1导联QRS波形态及胸前导联移行区 体表12导联心电图中,V1导联代表右侧胸前导联。临床上,通常根据V1导联QRS波形态可以初步判定室早起源于哪一侧心室。若V1导联呈rS或QS型即左束支阻滞型时,则提示起源于右心室。因为起源于右心室的室早其QRS除极波综合向量指向左侧,电流方向背离位于右室表面的探查电极,故而V1导联的QRS波呈左束支阻滞图形。反之,起源于左室的室早其QRS波多呈右束支阻滞图形。 由于右室流出道通常位于左室流出道及主动脉根部的右前上方,因而V1导联呈rS型的部分室早尤其是下壁导联呈单相R波的PVC,也可能起源于左室或主动脉窦。因此,在判定左右心室起源时,除外V1导联QRS波形态,也要参考胸前导 联QRS波移行。正常情况下,R/S等于或接近1的胸前导联为移行区;若V2导联呈rS型,V3导联呈Rs型时,胸前导联移行区则是位于V2~V3导联之间。欧阳非凡等发现V1导联R波时限≥50%QRS宽度,其振幅≥30%QRS振幅(代数和),则提示起源于左室可能。 02 下壁导联QRS波电轴极性 QRS波电轴极性尤其是下壁导联,对室早起源部位的判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讲,QRS波电轴向下即下壁导联QRS波主波向上尤其是单相R波时,通常表明激动起源点靠上;反之,下壁导联QRS波电轴向上即QRS波主波向下时,激动起源点通常靠下。 03 瓣环室早的定位 靠近房室瓣环的室早其实是与显性预激旁路的定位基本一致。因为显性预激旁路的心室插入端大多位于房室瓣环附近的心室肌。有学者提出可根据V1、Ⅰ及aVL导联QRS波的形态,对起源于二尖瓣及二尖瓣环的室早进行定位。

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治疗

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治疗 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pvc)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见于正常人和各种心脏病患者。健康人群中,至少发生一次pvc的比例在12导联ecg查出率为0.78 ~6%,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查出率为39~80%[1]。 偶发室性早搏属于良性室性早搏,多由情绪激动、烟、酒、咖啡等引起,心脏无器质性病变。这种室性早搏一般在祛除诱因之后即可消失,对身体没有不良影响[2]。 一般认为有危害的室性早搏指的是有器质性心脏病变基础,如心肌病、冠心病等引起的室性早搏。它的危害多为室性早搏引起室性心动过速导致患者死亡率增加。因此,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肥厚、冠心病等患者,出现室性早搏时需要谨慎注意,频发性室性早搏有演变为严重心律失常、或导致心绞痛、心衰的可能。这种有预后意义的室性早搏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还需要针对诱发原因进行治疗。而既往的观点认为,正常心脏的频发室性早搏是良性的,无需处理[2]。正因为如此,临床医生往往对器质性心脏病频发室早关注较多,而对健康人群所发生的频发室性早搏的重视程度相对少。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正常心脏的频发室性早搏并非是完全良性的,也需要积极干预。 1 关于pvc诱发的心肌病样改变 2000年,chugh等报道了一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有频繁发作的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治疗pvc后,心肌功能得到完全恢复,首次证明

pvc会诱发心肌病,其心脏征象和临床表现与扩张型心肌病一致,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achycardiomyopathy,tcm)[4]。后来又有多个临床研究证实,频发pvc可导致心脏扩大、二尖瓣返流、心胸比增大、心功能降低,且与pvc发作频度呈正相关[5,6,14~18]。2008年一个前瞻性研究,共入选108左室功能正常的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均为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且室早>10个/小时,随访5年。结果显示,24小时室性早搏次数在1000次以内的有24例,在1000~10000之间的有55例,大于10000次的有29例,5年后,左室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4%、12%、34%,研究者认为,频发的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是左室功能异常的独立预测因素[5]。另一报道,入选239例,均为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右室流出道或左室流出道早搏患者,根据早搏次数分组,24小时大于20000次为高危组,5 000~20000之间为中危组,1000~5000之间为低危组,平均随访5.6年。结果显示,高危组左室射血分数(ef)明显低于其它两组,而左室舒张末直径显著增大,提示频发的室性早搏会导致正常心脏的心肌病样改变[6]。 2 pvc诱发心肌病样改变的可能机制 由于目前不易获得频发pvc动物模型,pvc引起tcm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pvc可起源于心脏多个部位,如左右室流出道、心尖部、基底部、侧壁、valsalva窦。据推测,左束支传导阻滞形态的pvc 引起的tcm可能类似于长期快速右室心尖部起搏所致心功能不全。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长期快速右室心尖部起搏可导致心室重构,

右心室流出道心律失常有效消融靶点的表现形式

右心室流出道心律失常有效消融靶点的表现 形式 作者:林加锋,林佳选,李嘉,季亢挺,李岳春,杨鹏麟 【摘要】目的:探讨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RVOTA)射频导管标测与消融有效靶点的表现形式。方法:167例RVOTA患者男60例、女107例,年龄(47.7±15.2)(15~78)岁。其中室性心动过速(VT)20例,室性早搏(PVCs)147例。单点穿刺股静脉后,将单根消融导管按需放置于右心室心尖部、流入道或流出道,行电生理检查、起搏与激动顺序标测和消融治疗,分析激动顺序与起搏标测有效靶点的表现形式。结果:消融成功160例,成功率达95.81%。激动顺序标测有效靶点心内电图较体表心电图QRS波起始点提早(33.41±3.23)ms。起搏标测有效靶点有以下表现形式:①起搏的QRS波群与自发PVCs至少11导联完全相同;②起搏标测时有2种形态略异的QRS波群,其中1种与自发PVCs的QRS波群完全相同;③VT时有2种形态略异的QRS波群,起搏标测的QRS波群与自发VT的1种QRS波群完全相同;④起搏标测时与自发PVCs的QRS波群12个导联完全相同,激动标测可见尖峰样、尖峰碎裂样或双电位。放电时PVCs或VT很快(<10 s)消失或终止;或PVCs增多或VT持续时间延长、频率增快,随即很快消失。结论:绝大多数RVOTA激动顺序标测有效靶点心内电图较体表心电图QRS波起始点提早应≥30 ms,起搏标测有效靶点除传统的起搏时QRS波群与自发PVCs形态至少11导联完全相同外,尚有多种表现形式,了解这

些特征,有利于正确判断有效靶点,缩短标测、手术时间。

【关键词】电生理学;室性心律失常;右心室流出道;导管消融,射频电流;有效靶点;起搏标测;激动顺序标测 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常见于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的青壮年,且多发生于右心室流出道(RVOT)。射频导管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简称室早,PVCs)和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VT)的技术已日趋成熟,文献报道的成功率为80%~100%[1-3]。本研究探讨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RVOTA)标测及消融时有效消融靶点的表现形式。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 自2006年7月至2009年12月间采用单导管标测和射频消融治疗167例RVOTA,男61例、女106例,年龄15~78岁,平均(47.7±15.2)岁。其中室性心动过速(VT)20例,室性早搏(PVCs)147例。PVCs 或VT的病程为2个月~36年,平均(3.3±4.7)年。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悸、胸闷、食欲减低等症状,伴晕厥8例。常规12导联心电图见频发PVCs或VT,呈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形态(CLBBB),在II、III、aVF、V5~V6导联呈R型,多数患者胸前导联移行区在V3或之后,但

右室流出道不同部位起源室性早搏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心率变异性变化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110154596.html, 右室流出道不同部位起源室性早搏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心率变异性变化分析 作者:吴莎莎 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年第18期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右室流出道不同部位起源的室性早搏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术后患者 的心率变异性,为临床治疗室性早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诊断为右室流出道室性 早搏患者50例,且进行射频消融术。根据患者室性早搏的起源部位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为间隔组、游离壁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 疗后,其最高心率、最低心率、平均心率、SDNN、SDANN、PNN50、HF、LF对比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游离壁组术前术后rMSSD分别为32.99±3.21、 25.98±4.86,均低于间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术;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源;心率变异性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18..02 室性早搏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其主要来源于心室流出道,且又以右室流出道来源为主,其次为左室流出道[1]。室性早搏在正常人群及各种器质性病变的心脏病患者中 均可能出现,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为胸闷、头晕、乏力、气短[2]。使用导管射频消融术 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不同部位起源的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术是否存在差异在临床缺乏研究。本文以50例室性早搏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右室流出道不同部位起源的室性早搏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术后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诊断为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50例,且进行射频消融术。入选标准:患者均为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有典型的临床症状,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无器质性心脏病导致的右心室心肌病变。排除标准:风湿性心脏病、扩张性心肌病等导致右心室心肌病,临床资料不完整等。 根据患者室性早搏的起源部位不同分为两组。其中间隔组(射频消融术中X线显示流出 道为脊柱测为间隔部)25例,包括男11例,女14例,年龄38~67岁,平均40.99±7.99岁,每24 h室早发生次数5610~23871次,平均16723.76±387.98次;游离壁组(射频消融术中X 线显示流出道对侧为游离壁)25例,包括男13例,女12例,年龄36~67岁,平均

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

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 1)室间隔早搏:基本心律室内传导正常,室性早搏波形与同导联上室上型QRS—T波形基本相同,基本心律室内传导异常,下传QRS宽大畸形,而室性早搏波形接近正常。 2)右束支性早搏:室性早搏呈典型的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但与真正的左束支阻滞不同,V1导联室性早搏的r波较窦性r 波小。 3)右室肌性早搏:室性早搏类似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图形,但与左束支阻滞不同:①V1导联室性r波〉窦性r波。②窦性早搏电轴在+900左右,而左束支阻滞时多正常或左偏。 4)左前分支性早搏:室性早搏QRS—T波群呈右束支+左后分支阻滞图形。 5)左后分支性早搏:室性早搏QRS—T波群呈右束支阻滞+左前分支阻滞图形。 6)左束支性早搏:室性早搏呈右束支阻滞图形。 7)左室性早搏:室性早搏类似右束支阻滞图形与右束支阻滞不同点在于:①V1的R波通常较大,或呈单向R波。②V5导联的S波较深,呈RS或rs型。

8)心室前壁早搏:室性早搏的QRS主波方向在V1~V6导联上朝向下方。 9)心尖部早搏:室性早搏的QRS主波方向在Ⅱ、Ⅲ、avF朝下。 10)心底部早搏:Ⅱ、Ⅲ、avF主波向上。 功能性室早和器质性室早的判断 1.器质性室性早搏多起源于左室,功能性室性早搏多起源于右室,尤其是右室流出道,其次是心尖部。 2.器质性心脏病组提示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和失衡,存在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和副交感神经张力降低,也可能器质性心脏病加重了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损害;无心脏病组提示副交感神经张力降低。 室性早搏(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VPB),又称室性期前收缩(ventricular extrasystole)、室性过早收缩(ventircular premature contraction,VPC)等,然而,室性早搏一词则是广为通用的术语。起源于希氏束部位以下过早发生的单个或成对、无保护机制的心搏,称为室性早搏。希氏束电图示V前无H波,为肌性室性早搏;V前有H波,H-V间期缩短者,为分支性室性早搏。 根据起源部位不同而分类:

左心室流出道不同部位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_林加锋

左室射血分数与心脏大小的相关性分析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心血管内科 施凤梅 杨鹏麟 郑如莲 目的 探讨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心脏大小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9-2011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641例基础病因为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老年退行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根据其心脏超声多普勒分为2组: LVEF正常组(≥50%)和下降组(<50%)。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V)、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V)、左房内径(LAD)、右室内径(RVD)等多项指标,对比分析不同LVEF值患者心脏大小的情况。结果 LVEF下降组LVEDV、LVESV、LAD及RVD明显大于LVEF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LVEF与LVEDV、LVESV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726,P<0.01;r=-0.828,P<0.01)。结论 LVEF与LVEDV、LVESV呈显著负相关,随着LVEDV、LVESV的增大,LVEF不断减少。 【关键词】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心力衰竭 左心室流出道不同部位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 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心内科 林加锋 林佳选 季亢挺 李 嘉 殷日鹏 李岳春 李 进 张文武 目的 探讨左心室流出道(LVOT)不同起源室性早搏(PVCs)/室性心动过速(VT)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结果。方法 52例LVOT PVCs/VT均采用常规标测技术经股动脉逆行途径在LVOT主动脉瓣上或瓣下进行标测与消融;随机选取同期住院并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104例右心室流出道(RVOT) PVCs/ VT进行对照分析,比较RVOT、LVOT及其不同部位PVCs/VT的心电图特征并提出鉴别流程。结果 52例起源于LVOT PVCs/VT射频消融成功47例,成功率90.38%。失败5例,其中4例在冠状动脉左主干标测到最领先心室电位放弃消融,另1例在左冠窦前下方(距左冠窦约0.5cm)标测到心室电位领先PVCs体表心电图QRS波起始点达34ms,反复消融无效。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经随访12.9±10.4(3~34)个月,复发2例。根据常规标测及消融结果将LVOT PVCs/VT分为以下3组①左冠窦组:32例,男9例,女23例,年龄60.08±13.82 (33~79)岁;②右冠窦组: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 62.09±14.27 (30~76)岁;③左冠窦下(左纤维三角)组: 9例,男3例,女6例,年龄60.52±17.72(19~76)岁。3组患者激动顺序标测有效靶点心室电位领先程度、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放电时间均无明显差异。但RVOT及LVOT不同部位体表12导联心电图特征有一些差异:⑴若以胸导联移行<V3+胸导联移行指数>0作为诊断LVOT起源PVCs/ VT的指标,其敏感性94.12%、特异性93.00%,阳性预测值为87.27%,阴性预测值为96.88%;⑵LVOT 不同亚组分析显示,①右冠窦组多数患者Ⅰ导联以正向波为主呈r或m型(72.73%)明显多以左冠窦组的12.50%及左冠窦下组的0(均p<0.01),而另2组多数呈rs或rS型,分别占81.25%及66.67%,明显高于前者的9.09%(均p<0.01);②虽然3组患者在Ⅱ、Ⅲ、aVF及V4~V6导联均呈R型,在aVR、aVL导联均呈QS ·71·

右室流出道室早机制及治疗

右室流出道室早 右室流出道室早是临床很常见的心律失常,很多患者为了消除该类型室早尝试了很多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其中很多处理时不是很妥当,个人查阅了相关的一些资料,拿来大家一起讨论: 诊断:诊断不难,根据心电图特征性表现即可诊断,特征性表现的解释:下壁导联QRS最高,说明起源点为心脏的最高位置,V1左束支阻滞图形,说明可能来源于右室,最高位置结合右室,就是右室流出道了,不排除10%的可能为左室流出道,两者的发病机制是一样的 右室流出道室早的发病机制:查阅很多文献,目前认为该类型室早为DAD,了解了DAD的机制,治疗上迎刃而解。 DAD的机制:DAD是AP完全复极之后,细胞膜从静息自发地除极。DAD在生理条件下通常不存在,但是在SR Ca2+负荷增加(如快速起搏、地高辛中毒或缺血/再灌注)时易于产生。在这些情况下SR自发地释放Ca2+,这将增加NCX或其他Ca2+依赖性电流,引起膜除极。DAD 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引起心律失常:首先,如果DAD幅度足够大可以诱发一次AP;第二,即使DAD是域值下的,也可以影响细胞的兴奋性,减慢心肌细胞的传导。 常见DAD的发生原因:①洋地黄甙→抑制Na+-K+ATPas e→细胞内Na+浓度提高→Na+-Ca2+交换体交换Ca2+→细胞内Ca2浓度增加→增加的[Ca2+]i激活一种瞬时内向电流IT1→细胞除极→DAD。IT1离子基础尚有争议:可能来自生电性的Na+-Ca2+交换体产生的电流;或者是Ca2+激活的去极化电流。(Na+-Ca2+交换体(NCX):是一种生电性的离子交换体,可以以3个Na+交换一个Ca2+。离子交换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方向。NCX电流是时间非依赖性的,很大程度上反映了AP期间胞浆内Ca2+浓度的变化。细胞内[Ca2+]升高,使得反方向电位上移,因而提高了内向交换电流的驱动力。内向的NCX电流可以使膜除极,接近引发AP的域值,因而有潜在的致心律失常作用。NCX电流是内向电流的重要成分,可能引发延迟后除极DAD) ②儿茶酚胺→增加Ca2+负荷→诱发DAD(可能机制:交感神经兴奋,1)L型钙离子通道活性增加,Ca2+进入细胞内增多,细胞内Ca2+诱导SR(肌浆网)产生钙火花,导致细胞内Ca2+更加增多,大概通过L型钙离子通道进入一个Ca2+就会诱导SR释放4-5个钙离子,Ca2+细胞内堆积,激活细胞膜上Na-Ca交换体,注意:该交换体是生电性的,交换出去一个Ca2+同时进入细胞内3个Na离子,于是产生一个净内向电流,这个电流是DAD的罪魁祸首,当DAD足够大时,就会产生一个室性早搏,由此产生楼主的症状。2)交感神经兴奋也会激活腺苷酸环化酶,进而使细胞内cAMP浓度升高,c AMP依赖性PKA(蛋白激酶A)生成增加,PKA使L型Ca2+通道和Na-Ca交换体活性增加,因此滋长DAD的发生。) ③缺血→增加Ca2+负荷→诱发DAD(可能机制:溶血磷酸甘油酯集聚及其引起的Na+、Ca2+超载) ④损伤区或梗死后→存活心肌细胞可能会发生肌浆网自发性地释放Ca2+→引起细胞内Ca2+水平的波动和心律失常。 右室流出道室早的治疗:很多右室流出道室早的患者年龄比较小,女性多见,其发布大多与儿茶酚胺水平增加有关,知道了右室流出道室早的机制,治疗就很清楚了,如图所示,可以选择抑

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

J Clin Electrocardiol ,2011,Apr.20.No .2 ·临床研究· 室性早搏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发生 人群相当广泛。包括健康人和各种心脏病患者。其中起源于右室流出道者占较大比例,多数患者无器质性心脏病,属于良性过程,以往学者不主张对其进行药物处理,只是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影响生活与工作,且药物效果不好或不愿用药的情况,才推荐导管消融治疗;虽然ACC/AHA 未作认可,但是在介入治疗技 术日益完善的今天,导管消融术仍为这类患者提供了 新的治疗方法[1~3]。本文报告了2005年以来48例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无效而患者要求积极治疗的起源于右室流出道的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源于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南京第一医院心内科行射频消融术的病例,男20例,女28例。年龄18~66,平均年龄(38±13)岁。患者在行射频消融术前均符合以下条件:①12导联 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研究 谢义民贾海波*严激** 【摘要】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RVOT-VPC )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经常规体检、 生化检查、X 线胸片、心脏彩超、心电图等各种检查后入院。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48例,采用起搏标测法,以心室起搏时12导联心电图与其临床室性早搏的图形完全一致作为消融靶点,以放电后:①早搏在10s 内消失;②出现同形早搏先增多后消失;③出现短阵性同形室速为消融有效标志,以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后30min 内无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出现为消融终点。结果46例患者取得即刻成功,手术失败2例,术后随访发现消融成功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所有病例无新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结论对药物治疗无效的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行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并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该技术可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射频消融;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中图分类号]R541.7R54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272(2011)01-096-03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of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 from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Xie yimin,Jia haibo*,Yan ji**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n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of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 from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Methods A total of 48patients with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 from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were enrolled,pace mapping is used.Pace maps with identical matches of PVC morphology in all 12surface ECG leads are indicative of the ablation target.The target of effect ablation include:1.PVC disappear in the 10s,2.A rapid ventricular reponse,followed by gradual slowing and complete resolution,3.appear identical QRS morphology to that of VT.successful ablation is defined as the noninducibility of VT with isoproterenol administation,during at least 30minutes after ablaton.Results 46patients achieved immediate success,operation failed in 2cases,postoperative clinical follow -up found that symptoms disappeared in successful ablation cases,and all cases no new malignant ventricular arrhythmia appear.Conclusion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 from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is a safe,effective technique. 【Key word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北市人民医院(235000) *南京市第一医院(210001)**安徽省立医院(230001) 通讯作者:严激 96··

室性早搏定位诊断

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 室性早搏(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VPB),又称室性期前收缩(ventricular extrasystole)、室性过早收缩(ventircular premature contraction,VPC)等,然而,室性早搏一词则是广为通用的术语。起源于希氏束部位以下过早发生的单个或成对、无保护机制的心搏,称为室性早搏。希氏束电图示V前无H波,为肌性室性早搏;V前有H波,H-V间期缩短者,为分支性室性早搏。 根据起源部位不同而分类: (1)、室间隔早搏 (2)、右室肌性早搏:右室流出道早搏,右室心尖部早搏等 (3)、右束支性早搏 (4)、左束支性早搏 (5)、左前分支性早搏 (6)、左后分支性阻搏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 (7)、左室肌性早搏 (8)、心室前壁早搏 (9)、心室后壁早搏(见表—1) 表—1 室性早搏定位诊断: 现将发自心室不同部位早搏的心电图特征、产生原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介绍如下: 一、室间隔早搏 早搏起自室间隔上、中、下部,位置越高QRS形态越接近室上性QRS波群。 (一)心电图特征

1、窦性心律窦性节律、房性节律或交界性节律下传QRS—T波形、振幅及时间均正常,而伴发的早搏形状与室上性QRS—T波形大同小异,QRS时间小于110ms。 2、基本心律有室内传导异常(如束支阻滞、预激综合征、室性心律等),并发的室性早搏波形反呈“正常化”。 (二)发生机制 发源于室间隔的早搏激动通过一小段普通心室肌之后,就可迅速到达左右束支,引起两侧心室几乎同步除极。整个心室除极程序和时间与窦性激动在室内的传导情况大致相同,故室间隔早搏畸形不明显。若基本心律呈现束支传导阻滞或伴预激综合征时,下传的QRS—T波形宽大畸形;而发自室间隔的早搏可迅速引起左、右束支几乎同步除极,而产生波形“正常化”的室性早搏。 (三)心电图诊断 目前心电图学专著中制定的室性早搏诊断标准,不适合于室间隔早搏的诊断。主要诊断依据:①基本心律室内传导正常时,室性早搏波形与同导联室上型QRS—T波形基本相同。②基本心律有室内传导异常时,下传QRS宽大畸形,而室性早搏波形接近正常。③过早发生的QRS之前无相关的心房波。 (四)鉴别诊断 室间隔早搏与交界性早搏的鉴别诊断列表—2 表2 室间隔早搏与交界性早搏的鉴别———————————————————————————————————— 鉴别要点室间隔早搏交界性早搏———————————————————————————————————— 1、异位 QRS—T波形与窦性大致相同①与窦性相同 ②伴时相性室内差异传导者宽大畸形 2、逆Pˉ 多无,如有则位于QRS之后,可有,Pˉ位于QRS之前, R--Pˉ>120ms Pˉ—R<120ms 3、异位 QRS—T 易小大 变性 4、室性融合波可有少见————————————————————————————————————— (五)临床意义 室间隔早搏的发生率较低,仅占室性早搏的1.12%。此型室性早搏见于冠心病、心肌炎等。室间隔早搏对心功能的影响较小,即使是频发的也多无明显症状。

右心室流入道与流出道的分界是1(DOC)

5.有关膝关节的叙述,何者为错? E ( a ) A.由股骨下端与胫、腓骨上端构成 B.关节囊薄而松弛 C.有囊内、外韧带加强 D.关节腔内有内、外侧半月板 E.可沿冠状轴作屈伸运动31.肾的结构 6.[ D ] 7.可使肩关节外展的肌是 B () A.三角肌和胸大肌 B.三角肌和冈上肌 C.三角肌和冈下肌 D.三角肌和大圆肌 E.三角肌和肩胛下肌 8. 9. A.肾实质的深层为皮质 B.皮质表面有腹膜覆盖 C.髓质由肾柱和肾锥体构成 D.肾锥体尖端朝向肾窦 E.肾髓质富含血管 22.胆囊[ D ] A.位于肝左叶脏面的胆囊窝内为腹膜内位器官 C.分底、体、颈3部胆囊管与肝左、右管汇合成肝总管 E.具有分泌胆汁的功能 22.关于声门裂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B ()A.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B.是两侧声襞之间的裂隙C.声韧带游离缘之间称膜间部D.杓状软骨之间称软骨间部E.是声带之间的窄隙 26.输尿管结石最易嵌顿于 E ( E ) A.输尿管与肾盂相接处B.与睾丸血管交叉处C.输尿管穿膀胱壁内处 D.输精管越过输尿管下端的前方处E.越过小骨盆入口处 32.右冠状动脉 D () A.起于主动脉后窦 B.其分支后室间支与心大静脉伴行 C.供血于室间隔后2/3 D.自房室交点处向左的分支为左室后支 E.行于右心耳和主动脉根部之间 呈背屈、外翻畸形,胫骨后肌 56.动眼神经受损伤 B () A.角膜反射消失 B.瞳孔开大 C.瞳孔缩小 D.不能闭眼 E.眼球向内转E神经核( ) A.由形态相似和功能不同的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 B.由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在中枢聚集而成 C.由形态不同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在中枢聚集而成 D.由形态不同和功能不同的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 E.在中枢部皮质以外,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 A内侧丘系( )?? A.发自对侧薄束核和楔束核 B.发自同侧薄束核和楔束核 C.纤维主要穿过脑桥基底部 D.终于丘脑腹后内侧核

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

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ventriculartachycardia,IVT)是指不伴有明显的器质性心脏病、亦排除了代谢或电解质异常以及长QT间期综合征的室性心动过速。1922年由Gallavardin首次报道,八十年来,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对IVT也有了进一步认识。1983年首次发现有IVT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1997年VarmaandJosephson首次报道1例左室流出道室速(LVOT-VT)。IVT约占所有室速的10%左右,其中80%为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RVOT-VT)。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对于LVOT-VT的报道不断增加。特发性左右室流出道室速在病因、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心电图特点以及治疗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有认认为左右室流出道室速是一种心律失常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本文对流出道室速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1分类 对流出道室速的分类方法较多,一般根据起源部位分为右室流出道室速和左室流出道室速;根据发作特点分为反复发作的单形性室速和阵发性或持续性室

速;根据对药物的敏感程度分为维拉帕米敏感性或腺苷敏感性室速和自律性增高性室速;也有人根据QRS 特征分为左束支阻滞型(LBBB)和右束支阻滞型(RBBB)室速等。 2病因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绝大多数右室流出道室速为腺苷敏感性的,其发病机制为儿茶酚胺介导的延迟后除极(DAD)和触发活动。此种类型的触发活动是由环磷酸腺苷(CAMP)的刺激所介导的,使细胞内钙增加和从肌浆网释放。Na+-Ca2+交换产生一过性的内向电流(ITi)及相应延迟后除极。对起源于左室流出道的特发性室速,多数研究结果表明其发生机制可能是触发活动。对于一些维拉帕米不敏感,β阻滞剂敏感,不能被程序刺激诱发和终止的流出道室速,认为是交感神经活性增加,自律性增高所致。心律变异性分析显示在室速发作前反映交感活性的指标LF和反映交感及迷走神经张力平衡状态的指标LF/HF增高,也反映了自律性增高的发病机制。另外,少数患者发病机制可能为局部微折返。 病因 对于IVT,尤其是RVOT-VT的病人,尽管常用的临床检测方法未能发现心脏结构的异常,但很多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