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精品教案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

纪实作品的阅读

【教学目标】

1.读法指导,把握纪实作品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制订阅读任务和目标。

3.梳理历史事件,初步了解作品所写事实及人物形象。

4.活动展示,撰写读书报告。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读法指导,把握纪实作品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初步了解书中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

3.规划制订阅读任务和目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个外国人,他冲破国民党严密的封锁线,经过4个月的实地考察,写了14本密密麻麻的笔记本,拍了30卷胶卷,第一个向世界报道红军长征的消息;有这样一本书,使中国万千青年走上革命之路,使加拿大的白求恩医生毅然奔赴抗日前线。这个外国人就是埃德加·斯诺,这本书便是《红星照耀中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红星照耀中国》,去了解这部作品为什么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去探寻阅读纪实作品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对《红星照耀中国》的影响的简单介绍,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和阅读状态。

二、了解作者,走进作品

1.解题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中国工农革命军成立(翌年改名中国工农红军),其红色军旗上印有一枚嵌有镰刀和锤子的白色五角星,红军的帽子上带有一枚红色的五角星。之后,红星由红军扩展,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象征。

书名“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代指中国共产党,也可以指共产主义。“红星照耀中国”即共产主义之光照耀中国,强调中国共产党给中国带来了光明。

1937年10月,英国出版斯诺的英文初版《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1938年2月,由胡愈之策划,林淡秋、梅益等12人集体承译,以复社名义出版的RED STAR OVER CHINA第一个中文译本在上海问世。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译本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2.了解作者

资料助读1:作者简介

课件出示:

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著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到1935年,斯诺在燕京大学新闻系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北,写了大量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资料助读2:写作背景

课件出示:

斯诺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陕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同毛泽东、周恩来等人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的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做了广泛深入的调查。4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同年10月底,斯诺带着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这部报告文学终于诞生了。

资料助读3:斯诺对“革命青年”的提问清单

课件出示:

斯诺带着无数的好奇心向“红色政权”提问:

“中国共产党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不可动摇的力量推动他们豁出性命去拥护这种政见呢?”“他们的运动的革命基础是什么?是什么样的希望,什么样的目标,什么样的理想,使他们成为顽强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战士的呢?”“共产党怎样穿衣?怎样吃饭?怎样娱乐?怎样恋爱?怎样工作?”

【设计意图】通过对作者、作品的介绍,迅速增加学生们的了解,带领他们走入文学鉴

赏的大门。

三、掌握读法,把握技巧

师:《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也是一部写作精良的报告文学。对于这样的纪实作品,阅读之前,我们先来探讨一下阅读方法。

1.识别体裁特点

师: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这类作品,或是记录历史,或是叙写现实,其内容必须是真实的,不能凭空虚构。具体来说,它包括新闻、报告文学、回忆录、传记等多种文体。《红星照耀中国》记录的是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是当时“红色中国”正在发生着的“现实”,而在今天读者看来则是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这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杰出作品。

2.把握作品所写事实

师: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第66—67页内容,然后探讨如何阅读纪实作品。

课件出示:

阅读方法:

首先,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

其次,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

再次,把握作品中的“事实”之后,还要读明白作者想用事实说什么“话”。比如,斯诺带着疑虑出发,采访结束之后,他又有怎样的观点。

最后,阅读纪实作品,并从中获得启迪,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师:在阅读这本著作时,我们不妨也像斯诺那样,列一个问题清单,带着问题阅读,会更有的放矢。

课件出示:

问题清单:

1.作品写了什么人?他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些什么?重点突出了什么内容?

2.中国共产党及红军是如何绝处求生的,其生存、发展靠的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领袖人物的成长历程是怎样的?他们的信仰和他们对中国命运的思考是什么?

师提示:另外,书中记录了那个时期的相关史实,全面叙述了“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未来。由于这部分较为复杂,和我们的时代相隔较远,又有一些专业术语,因此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部分内容可以和相关历史资料联系起来,互相参照,也可采取快速浏览的方

式,了解大概内容,以表格的方式整理其中的政策方针和历史事件。

3.分析人物形象

师:《红星照耀中国》塑造了一大批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涵盖了毛泽东、彭德怀、徐海东等领袖人物和革命将领。作者本着“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记载精神,对他们的描写真实而生动,既写他们坚定的决心和信念,有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牺牲精神,也报道他们身上的缺点。阅读时,在涉及人物描写的地方我们应该重点圈点、勾画和批注,并通过自己的概括和归纳对人物进行点评。

4.品析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

师:报告文学除了真实性以外,形象性和抒情性也很重要。本书中除了真实的话语转述,还有大量作者个人的感受和评价,在史实中也经常穿插一些淡淡的幽默,让人忍俊不禁。这种语言风格大大地丰富了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阅读中,我们可以勾画这些句子,并学会分享阅读感受,借此提高阅读的兴趣。

【设计意图】纪实作品相对于文学作品,语言不够生动优美,同时,再加上与学生时代相隔较远,又有一些专业术语,因而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不仅能够引领阅读,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四、课后任务,阅读作品

1.明确阅读任务

师:明确了阅读方法,课后同学们继续阅读这本书,然后按照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专题,也可以另外选择专题,分小组进行探究,然后集中展示。

任务一:对全书内容进行重新整理。从人物形象、红军的方针政策、作者的采访经历和感受这三个方面做分类整理,分别标注不同的符号,以便对全书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

任务二:在阅读全书的基础上,按照以下专题完成探究任务。

专题一:情节梳理

专题二:人物小传

专题三:关于长征

专题四:致敬斯诺

2.制订阅读规划

《红星照耀中国》共十二章,建议用三周完成阅读,第四周进行阅读总结和交流。

第一周:阅读第一章至第四章。

第二周:阅读第五章至第八章。

第三周:阅读第九章至第十二章。

第四周:整体阅读,准备“读书汇报会”专题内容,完成阅读交流分享。

结束语:世界由无数的谜团组成,斯诺用不停的行走与采访解开了心中一个又一个谜团。现在,请大家以读书的形式去探寻、去发现《红星照耀中国》这部报告文学中你所不熟知的人和事吧!

【设计意图】纪实作品相对于文学作品,语言不够生动优美,同时,再加上与学生时代相隔较远,又有一些专业术语,因而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不仅能够引领阅读,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板书设计】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开展读书竞赛,夯实基础知识。

2.开展读书交流,分享阅读成果。

3.理解作品精神,感悟共产党人的情怀。

【教学准备】

1.分组安排

按照四个阅读专题任务,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再将每个大组分成若干小组。

一组:情节梳理组。(分成两个小组)

(1)对全文情节进行概括和归纳;(2)对书中重要情节如“红军成长”“长征”等进行梳理归纳。

二组:人物分析组。(分成两个小组)

(1)分析领袖人物及其性格;(2)绘制领袖人物卡片。

三组:长征探究组。(分成两个小组)

(1)长征精神的内涵;(2)我心中的长征。

四组:致敬斯诺组。(分成两个小组)

(1)搜集名人对斯诺的评价;(2)撰写演讲稿,致敬斯诺。

2.活动要求

每组同学从不同角度、用不同形式完成各自的阅读任务,制作展板,准备集中展示。

3.准备时间:一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阅读完《红星照耀中国》,这一节课让我们走进火热的名著展示课。

二、知识竞赛

师:阅读完《红星照耀中国》,同学们一定对作品的细节有了一定的把握。现在,让我们走进第一环节——知识竞赛。请同学们做好答题准备。

课件出示:

竞赛规则:

1.竞赛题分必答题和抢答题。

2.必答题小组成员全员参与,以分值定胜负;抢答题各组选三人进行车轮战,考验团队合作和对书中内容的掌握情况,分值以40%计入总分。

预设

课件出示:

必答题: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是美国著名记者的不朽名著,是一部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

2.《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作者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共产党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3.“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这三本书是《》《》《社会主义史》。

4初遇毛泽东,床铺上放着毛泽东的随身衣物和铺盖卷,还有那时算得上奢侈品的。

5.在井冈山时期,红军给战士规定的三条简明的纪律:一是听指挥;二是不拿一点东西;三是打土豪要。

6.在斯诺的笔下,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年过半百”“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喜欢马”,这个人物是。

答案:1.西行漫记埃德加·斯诺 2.1936 陕北革命根据地 3.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 4.蚊帐 5.行动贫农归公 6.贺龙

课件出示:

抢答题:

一、下面句子描述的人物分别是谁?

1.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

2.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

()

3.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这是中国人中不可多得的品质。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劳,是个很活泼的人。()

4.他貌不惊人——一个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的人,眼睛很大(“眼光非常和蔼”这是大家常用的话),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

二、斯诺进入红区采访的四个月的时间里,他对红色中国有了怎样的认识?

答案:一、1.毛泽东 2.周恩来 3.彭德怀 4.朱德二、预言“红色中国”最后一定会获得胜利。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竞赛,让学生关注作品细节,同时,通过全员参与,调动每个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增强阅读的实际效果。

三、专题展演分享

师:阅读之后,我们又用了一周的时间准备,相信各个小组都已经跃跃欲试,急于分享你们的阅读成果。下面就开始我们活动展示课的第二环节,专题展演分享。

1.情节梳理分享

生:有人说人生其实就是一场旅行,旅行就是体味不同的人生。斯诺冲破层层阻碍,来到陕北采访,实际上就是一场人生的旅行,他不仅解开了心中的谜团,而且体味到了不同的人生。我们组负责情节梳理,现在就由我来为大家展示:

整部作品,我们组认为作者基本上是按照他的行踪和见闻为线索来安排结构的。全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

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让学生展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内容。

2.人物形象分享

生:在陕北,斯诺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徐海东等。现在就由我们组与大家分享有关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小组重点分析了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这三个人物的形象,具体分析如下:

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让学生把握文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培养学生整体阅读的意识,提高他们把握作品内容的能力。

3.长征探究分享

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星照耀中国》第一次向全世界全面报道了红军长征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因而有必要让大家对长征这一历史事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现在由我们组与大家分享与长征有关的内容。

(1)绘制长征路线图。

生: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小组绘制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线图,请大家欣赏。

预设

课件出示:

(2)长征精神的内涵。

生: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大家好!我来和大家分享我们组关于长征精神的探索。

课件出示:

长征精神的内涵,实际上就是红军在长征途中表现出的对革命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不怕牺牲、敢于拼搏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仆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忠诚爱国。

生:对于当代青少年如何传承长征精神这一问题,我们认为:

课件出示:

长征精神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弘扬集体主义精神,脚踏实地为实现革命理想和争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而努力。

(3)我心中的长征。

生:我们组分享的是一首小诗《我心中的长征》:

我心中的长征

魏恒

夜空之中那一道闪电划破黑暗照亮艰险

旷野之中你毅然向前路已成河转眼不见天地之间那么多杂念初心不变万水千山生命之中最后的再见美丽如你夏花绚烂就在那天回首来路漫漫

两万又五千

两万又五千

想到这些的我们的心都碎了好像那无尽的风雨在身边总有一段新的长路漫漫

两万又五千

两万又五千

想到这些的我们把眼泪擦干还有那远方的风雨不孤单还有那远方的风雨

不孤单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作品中“长征”这一重点内容。长征这一事件离我们已经久远,学生对此知之甚少,通过梳理和深入探究,能够让他们感受到长征精神的可贵,进而不忘初心,更好地珍惜当下幸福的生活。

4.致敬斯诺分享

生:斯诺是第一个深入陕北革命根据地进行系统采访并第一个向全世界全面报道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真实情况的外国记者。他不顾个人安危和艰苦,克服重重困难,写出了《红星照耀中国》这一纪实作品,让全世界人民了解到中国革命的真相,在国际上和中国国内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在艰苦条件下从事革命斗争的中国军民起到了有力的鼓舞作用。现在由我们组分享阅读探究成果。

(1)搜集名人对斯诺的评价。

生:斯诺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对于他,我们国家给予很高的评价。1972年他去世,毛泽东同志就亲自致电斯诺夫人,唁电全文如下:

课件出示:

斯诺夫人:

获悉埃德加·斯诺先生不幸病逝,我谨向你表示沉痛的哀悼和亲切的慰问。

斯诺先生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他一生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将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

毛泽东

一九七二年二月十六日

(2)撰写演讲稿,致敬斯诺。

生:我们组负责撰写演讲稿《致敬斯诺》。下面我来宣读我们组的演讲稿。

课件出示:

致敬斯诺

他,是我们中国人民的朋友;他,记录了红军在苏区的生活琐事;他,是一位勇于尝试、热爱冒险的人;他,更是一个热爱和平、热爱中国的人。他,就是来自美国的记者——埃德加·斯诺。

1936年,31岁的斯诺,一位孤胆英雄,怀揣着对中国革命与战争的种种疑问,冒着生命危险只身来到荒芜的苏区。这正是我最佩服他的一点,为了探索真相,给世人展现一个真实客观的事实,他不顾个人安危,下定决心来探索东方的秘密。从1936年6月到10月,他与毛泽东等人一起生活,追寻他们的脚步,记录苏区的奥秘。在他的记录中,他以旁观者的角度,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表达自己的见解。那当然不是空乏枯燥的理论,而是带些幽默的故事。他通过这样的方式,向我们生动地描述了红军们多彩的生活和残酷的战争。斯诺采用采访、叙述、日记等多种形式,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乐观、自由、平等、和谐的“红色之邦”。

斯诺意志坚定、目标明确,这也是他坚持探索的动力。他为人非常正直,遵守自己当初许下的诺言——报道苏区最真实的情况,也正因如此,他笔下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通过斯诺的笔墨,我们得以窥见“红色中国”发展壮大的原因。

这位伟大的记者,在去世前的最后一句话竟是“我热爱中国”。他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向斯诺致敬!

【设计意图】在了解了整个作品的内容之后,让学生重新回过头来认识作者,以加深对作家的理解,并且从作者的身上汲取成长的正能量。

四、课堂总结

1.小组互评:各阅读小组对“专题展示”互相点评,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教师也是评委之一。

2.成果展示:将以上得分与竞赛分值相加,评出优秀小组,并颁发小礼品。

师小结:《红星照耀中国》是新闻的传奇,也是出版的传奇。《人民日报》评论说:“《红星照耀中国》的魅力何在?当然来自边区革命者的奋斗生活,也来自斯诺真实而细腻的笔触。他写的是重大的历史,是堪称民族脊梁的伟大人物,大气而有味,如同《史记》。”让我们从这些“堪称民族脊梁的伟大人物”身上汲取正能量吧!

【设计亮点】

整个教学设计分成两部分:老师的阅读指导和学生的阅读展示。对纪实作品,学生平时

阅读得不多,针对这些问题,老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同时引导他们从情节、形象以及作家等方面对整本书进行梳理,有助于阅读时走向深入。活动环节,既有知识竞赛,又有活动展示;既考查学生阅读的认真程度,又通过活动展示,将阅读引向深入。另外,活动课让学生自主开展,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有助于将阅读内容转化为能力素养。

学习小提示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明白什么道理?时间就像日历一样,撕掉一张就不会再回来。要明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要学会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现在启航,展开你自信和智慧的双翼,乘风踏浪,在知识的海洋里去收获无限风光吧!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 纪实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推荐]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浏览目录,了解作品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2. 选读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了解人物故事,初步感受红军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选读人物故事,感受红军精神。 【教学方法】范例法,点拨法,猜读法,速读法,批注法 【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 二、读目录,了解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 (一)猜读题目 (二)浏览目录 学生浏览目录,说一说,这本书的写作顺序是怎么样的?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三、选读,了解人物故事,感受红军精神 (一)选读。学生选取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速读,摘记人物的主要经历及作者的评论,标注最让人感动的故事或细节,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二)师生交流,教师点拨 四、布置作业 阅读全书,继续解密。 【板书设计】 红星照耀中国 埃德加·斯诺【美国】

附1:《红星照耀中国》导读整体规划 计划用4周的时间完成整本书的阅读,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其中1-2 节是导读课,第3节是读书汇报课,第4节是读后感写作指导课。具体如下:第一课时,阅读目录,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思路,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选读报道人物事迹的任意章节,了解人物的故事,初步感受红军的精神,学习“读故事,知人物,解谜团”的方法。 课后作业: 阅读全书,继续解谜。建议,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①者先后报道了哪些红军将领、战士的事迹?请你划出这些人物的主要 经历及作者的评价,标注最让你感动的故事或细节,批注自己的阅读 感受。 ②苏维埃的政治、经济、工业、教育、文化、生活是怎样的? ③共产党认为中国人民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党的基本政策、战略是怎样的? ④随着采访的深入,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第二课时,《长征》专题导读。结合原著,划出红军的长征路线图,依次写下红军牺牲的人数、主要故事,了解红军长征的起因、经过、结果;探讨长征胜利的根本原因、意义,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学习“读长征,探原因,悟精神”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整本书的主题思想: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宛如一颗颗光华璀璨、熠熠闪亮的“红星”,照耀在中国的土地上,给中国,给亿万人民以新的希望。 课后作业(任选其一): 1.搜集、阅读其他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书籍等资料。 2.阅读《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作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美】);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语文八上《红星照耀中国》中期导读课教学设计 “红小鬼”的故事 一、学情分析 (1)学生对书中描述的这段红色历史有所接触但了解得并不细致、清晰,更不深入;面对繁杂的内容有些无所适从。 (2)学生喜欢生动的故事,平实的叙述会让学生感到枯燥。 二、教材分析 《红星照耀中国》是八上“名著导读”的书目,借由它我们将进行纪实作品的阅读。 对于喜欢曲折情节的大部分学生来说,这很可能是他们接触的第一本纪实类作品。 在这本书中,作者斯诺以时间为序,以走访行踪为线索,以一个中立者的角度,忠实记录了他自1936年6月至10月“探寻红色中国”的过程。这本书中所记录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不仅解开了斯诺心中的谜团,更是让全世界全面了解到了彼时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红星照耀中国》自出版之日起,无论从政治、历史的角度还是从文学的角度,均意义非凡。 《“红小鬼”》是《红星照耀中国》第十章“战争与和平”中的第二篇,选择它作为中期导读的切入点是因其内容的适切性。 这个专门记录红军小战士面貌的章节,不仅将前面散落在各章节中的“红小鬼”集合在了一起,更是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向我们展现了这一“红色中国”中特殊的群体。跨越近一个世纪的同龄人的故事,可以让今天的学生在了解书中真实记录的见闻外,清晰地了解到第二个层面的事实:“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红小鬼”这一群体不仅极好地诠释了“战争”与“和平”的关系,亦是我们研究本书写作手法,感受、传承红军战士高尚精神品质的一个媒介——他们是中国的未来!选取他们为“分析阅读”的媒介,可以唤起学生更多的共鸣和共情。 三、教学目标 (1)从内容、写法、主题三个角度研读《“红小鬼”》,感受“红小鬼们”的理想信念、胸襟气度、高贵纯净的心灵,进而获得对此篇的整体认知。 (2)带读本章的其他三篇:《再谈西北四马》《实践中的统一战线》《关于朱德》,明确此四篇纳于“战争与和平”一章之下的目的,进一步明确“红星”的确切含义。 (3)选取《红星照耀中国》中其他章节,以本课分析阅读的基本流程展开深入研读,为后期阅读—完成专题探究三“信仰与精神”做准备。 四、设计思路 以《“红小鬼”》一篇为引,研读其写法,感悟其精神;推而至“战争与和平”这一章节的写作目的,以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优质课教案_4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品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2. 选读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了解人物故事,初步感受红军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选读人物故事,品读文本,,感受红军精神。 【教学方法】范例法,点拨法,速读法,小组合作探究。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讲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这是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的一部作品,这节课我们主要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为大家讲解。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大家会一起探索、谈论遇到的问题。 同学们,在中国历史上,中国红军曾经历过一段艰苦的岁月,红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了决定性的伟大胜利,大家知道是什么吗?不错,是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伟大领袖毛泽东曾写是一首,关于这一重大事件,大家还记得吗? 下面请我们的第一组同学来为大家讲解。 二、教学过程: (一)七律·长征(PPT展示)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看了这首诗,你能说出红军长征中有哪些重要事件吗? 明确答案:湘江之战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张国焘分裂会宁会师 总结:在红军长征的过程中,中国红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然而我们的红军战士显示出了惊人的智慧和顽强的毅力,为我们所敬佩!斯诺在作品中为我们一一展现,下面请第二组同学为我们进一步讲解。 (二)阅读(文段1) 《红星照耀中国》P158~P159 文本在现: 时不可失。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桥上的木板对这些敢死队起了一点保护作用,敌人的大部分子弹都迸了开去,或者落在对岸的悬崖上。 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他们自己的斗志受到了影响;也许他们故意开乱枪不想打死他们;也许有些人暗中祈祷对方冒险成功~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军官这时急忙下令拆毁剩下的桥板,但是已经迟了。又有几个红军爬了过来。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但是这时已有二十个左右红军匍匐向前爬了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了敌军机枪阵地。 突然,他们在南岸的同志们开始兴高采烈地高呼:“红军万岁~革命万岁~大渡河三十英雄万岁~”原来白军已经仓皇后撤~进攻的红军全速前进,冒着舔人的火焰冲过了余下的桥板。纵身跳进敌人碉堡,把敌人丢弃的机枪掉过头对准岸上。 问题: 1、“时不可失。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的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这几句话说明了什么? 明确答案:说明了夺取泸定桥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2、结合选段内容,谈谈你对红军战士的认识。 明确答案:从“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冒着敌人的火焰冲过了余下的桥板”可以看出红军战士的勇敢无畏以及对革命事业的无限热情与奉献精神。 (三)(PPT展示)“有一件事情使我感到疑惑,共产党人是怎样给他们的军队提供吃的、穿的和装备的呢?”——埃德加·斯诺下面请大家阅读(文段2)《红星闪耀中国》P216至P217。 文本在现: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优质课教案_8

读书破万卷,革命行万里 ——《红星照耀中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利用KWL表格梳理学生已知的知识和想知的知识,汇总学生的 问题,明确最有价值的研究点:读书对毛泽东思想的影响,以学定教。 2、小组合作探究,筛选出对毛泽东思想产生影响的书刊,找出事 实。从《苏维埃掌权者》一节中筛选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体会作者对毛泽东的态度。 3、研究读书对毛泽东思想的影响,请学生畅谈对自己学习和生活 产生的启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小组合作探究,筛选出对毛泽东思想产生了影响的书刊,找出事实。从《苏维埃掌权者》一节中筛选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体会作者对毛泽东的态度。 教学难点:得出书刊对毛泽东思想产生影响的结论,培养学生热爱读书、胸怀祖国的壮志。 三、教材分析: 《红星照耀中国》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阅读中的一本,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

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四、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比较高,喜欢读书。如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增长大大超过个人接受的速度,引发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对纪实作品的阅读没有深入接触,需要加强学生对纪实作品阅读方法的指导。他们对KWL阅读方法比较感兴趣,能够在自读的基础之上,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进行读书交流,提出阅读问题,进行研究性探索。 五、课前准备: 学习自主阅读第四篇《一个党员的由来》中的前三个小章节:童年、在长沙的日子、革命的前奏,并利用KWL表格梳理学生已知的知识和想知的知识,汇总学生的问题,明确最有价值的研究点。六、教学方法: KWL阅读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启发法 (KWL阅读法是Ogle 于1986年提出的一种指导阅读的策略。K 是“What I know”集体讨论、引导学生获取对某个课题的已有知识,并从别人的说法中增进自己的知识;W是“What I want to know?”引导学生利用问题,在分享各条问题之后提问心中所渴望知道的知识,问题便成为学生阅读的目的;L是“ What I Learned ”学生通过阅读,尝试从文章找出上述问题的答案,并总结自己在文章中学到的新知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精品教案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 纪实作品的阅读 【教学目标】 1.读法指导,把握纪实作品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制订阅读任务和目标。 3.梳理历史事件,初步了解作品所写事实及人物形象。 4.活动展示,撰写读书报告。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读法指导,把握纪实作品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初步了解书中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 3.规划制订阅读任务和目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个外国人,他冲破国民党严密的封锁线,经过4个月的实地考察,写了14本密密麻麻的笔记本,拍了30卷胶卷,第一个向世界报道红军长征的消息;有这样一本书,使中国万千青年走上革命之路,使加拿大的白求恩医生毅然奔赴抗日前线。这个外国人就是埃德加·斯诺,这本书便是《红星照耀中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红星照耀中国》,去了解这部作品为什么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去探寻阅读纪实作品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对《红星照耀中国》的影响的简单介绍,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和阅读状态。 二、了解作者,走进作品 1.解题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中国工农革命军成立(翌年改名中国工农红军),其红色军旗上印有一枚嵌有镰刀和锤子的白色五角星,红军的帽子上带有一枚红色的五角星。之后,红星由红军扩展,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象征。 书名“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代指中国共产党,也可以指共产主义。“红星照耀中国”即共产主义之光照耀中国,强调中国共产党给中国带来了光明。

1937年10月,英国出版斯诺的英文初版《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1938年2月,由胡愈之策划,林淡秋、梅益等12人集体承译,以复社名义出版的RED STAR OVER CHINA第一个中文译本在上海问世。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译本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2.了解作者 资料助读1:作者简介 课件出示: 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著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到1935年,斯诺在燕京大学新闻系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北,写了大量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资料助读2:写作背景 课件出示: 斯诺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陕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同毛泽东、周恩来等人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的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做了广泛深入的调查。4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同年10月底,斯诺带着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这部报告文学终于诞生了。 资料助读3:斯诺对“革命青年”的提问清单 课件出示: 斯诺带着无数的好奇心向“红色政权”提问: “中国共产党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不可动摇的力量推动他们豁出性命去拥护这种政见呢?”“他们的运动的革命基础是什么?是什么样的希望,什么样的目标,什么样的理想,使他们成为顽强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战士的呢?”“共产党怎样穿衣?怎样吃饭?怎样娱乐?怎样恋爱?怎样工作?” 【设计意图】通过对作者、作品的介绍,迅速增加学生们的了解,带领他们走入文学鉴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优质课教案_12

红星照耀中国·阅读指导 教学目标:1.运用猜读法、速读法梳理内容。 2.了解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 3.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难点:掌握并运用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 选择典型的人物分析作品的内涵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步骤: 一、猜一猜,说一说 1.阅读这段文字,猜猜他是谁? 他敢冒别人不敢冒的风险,冲破国民党严密的封锁线,闯入世界风暴地区做出“惊人发现”,第一个向全世界报道“红军长征”的消息。 他在短短的四个多月的考查中,写下了14本密密麻麻笔记,拍摄了30卷胶卷。 2.说说看,你对这本书了解多少? 二、纪实作品阅读指导 “一部经典的新闻作品,一个大胆的历史预言”根据这句话中“新闻作品”引出第一单元的新闻与第二单元的人物传记引出话题——纪实作品。 纪实作品的概念及特点: 纪实作品: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 基本特点:用事实说话 最基本要求: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 (一)初步感知梳理概况 全书共12篇,分别为: 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 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 第三篇:在保安 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第五篇:长征 第六篇:红星在西北 第七篇:去前线的路上 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 第九篇:同红军在一起(续) 第十篇:战争与和平

第十一篇:回到保安 第十二篇:又是白色世界 1.说说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来编排的。 (二)跳读文本理清脉络 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P165 这是一个怎样的政党? 这是一个怎样的政权?P219-P228 (三)结合事实明确缘由 (四)挖掘内涵善于延伸 三、总结 四、拓展探究 例举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 以开国领袖毛泽东为例完成以下任务: 1.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 2.出生与家庭 3.童年的经历 4.受教育情况 5.参加革命的原因 6.参加革命后的经历 五、作业布置 1.运用纪实作品的阅读技巧,阅读王树增《长征》 2.结合拓展延伸完成其他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优质课教案_4

《红星照耀中国》教学计划 第一步,导。 同学们读完序言之后,写出自己的阅读期待。 第二步,读。 1.每天阅读一个小故事,15分钟左右,阅读快慢节奏自己把握,切不可走马观花,要边阅读边思考。 2.阅读时,拿笔,在书上做圈点勾画。精彩文句、段用红比笔波浪线勾画加批注;富有哲理、启发或感悟的句子,用红笔横线勾画加批注;有困惑的地方用铅笔以问号加文字提问的方式批注;对于关乎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写作技巧等非常有感触的地方,随手用黑笔写下自己的评论。之所以用不同颜色的笔,是方便同学们辨别笔记的类型用以完成后续读书卡片中的任务。疑问处用铅笔批注是便于在问题得到解决后,进行二次笔记,即擦除问号,并附上解决此问题的头脑思考历程,或对此问题的看法见解。 第三步,检查。 1.每日检验,以读书卡片的形式做积累和汇报。具体表格就每一个故事的特色教师自行设计。 2.每周检验,因为每一篇目大致有4到6篇,而此时学生对整一篇章认识较为系统,所以每周可以写心得体会,内容既可以是对某一人物的评价,也可以是自己的一些感受、启发等。每周可穿插一些小活动,便于同学们交流讨论,如选起作文课的一节,让同学们以思维导图的方式上台讲解故事,当然形式也可不限,之所以这样做,一是能激发学生兴趣,否则每天不是读就是写,可能会使得名著阅读很难坚持下去。第二是便于同学们沟通思想,深入对名著的理解。第三,便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印象,为之后的交流会打实基础。 3.读完整本书后,展开读书交流会。在这一形式中,有利于学生的头脑风暴式的见解,而且学生们越是到了阅读后期,越是有可表达的内容,这一形式更为直接活泼,当然交流会要求老师把握好题目。同时也可以办手抄报,这一形式便于展示。如果同学们通过每周思维导图的绘制提升了能力的情况下,也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锻炼锻炼学生对整本书目框架的驾驭能力以及多元评析鉴赏能力。第四,常规工作。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优质课教案_0

走进《红星照耀中国》 阅读红色经典传承革命精神 ——《红星照耀中国》导读教案 教学目标 1、梳理《红星照耀中国》的相关内容。 2、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3、探究名著的精神实质。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探究名著的精神实质。 教学难点 探究名著的精神实质。 教学方法 1、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分享阅读历程,学习读名著的方法。 2、以学生的读书体会为抓手,通过分享、展示、探究,达成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历程展示(略读与精读相结合,分享批注及感想。) 这个十一长假前后,我们在读写群,共读了一本红色经典《红星照耀中国》,一起回顾阅读历程(qq阅读群截图,PPT展示)。

本环节目标:展示阅读的批注或感想,培养阅读兴趣,领悟红色经典的积极内涵及传承优秀的革命传统。 二、经典回顾梳理(梳理) 过渡:合起书,回顾一下内容,梳理作者思路,不仅能帮助记忆,更能帮助理解。谈谈你读完本书后的感想吧? 1.可谈读完后的整体感悟。 2.也可谈自己最感兴趣的情节的思考和心得。 小结:《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根据同学发言,完成板书(后附) 三、精彩批注分享(精读) 1、“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我们共同分享一个故事的批注。 2、每个伟人有凄苦的英雄事迹,你喜欢哪个伟大人物?说说理由。 温馨提醒:正好有批注的,进行梳理;看有没有新的理解,进行补充;没有精读这部分的,试做批注。五分钟后分享。 分享:人物特点、选文结构、写作方法、人生启迪。 小结:一本书既有生动形象的人物,又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既富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案)

第二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 纪实作品的阅读 【作者简介】 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1972),美国著名记者、作家。主要作品有《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远东前线》《为亚洲而战》《复始之旅》《大河彼岸》等。斯诺于1928年来到中国1936年6月访问陕北革命根据地,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者1972年2月1日斯诺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 【内容摘要】 《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品真实记录了作者1936年6月至10月在陕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时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 (1)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 (2)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 (3)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红军的军事策略; (4)作者的采访经历和感受等。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埃德加·斯诺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刻画了共产党的领袖人物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艺术特色】 《红星照耀中国》的独特魅力源于书中那些鲜活的历史真实,以及作者呈现这些历史真实的艺术技巧。 1.鲜活真实的内容 (1)人物的真实性。作者面对面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描述了他们的言谈举止,追溯他们的家庭环境和青少年时代,试图从这些人的出身和成长经历中,找寻他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 (2)叙述内容的真实性。书中记录了作者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全书是按照作者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编排的,作者用他耳闻目睹的共产党人及红军、苏区的真实情况,力求解开“红色中国”这个谜。整本书内容丰富,引人入胜。 (3)背景环境的真实性。对背景环境的介绍和描写,奠定了整本书真实感的基础。书中记述的当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优质课教案_3

品读红色经典,弘扬爱国精神 -----《红岩》阅读指导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红岩》中的人物,提高学生阅读红色经典的兴趣。 2、主要指导阅读经典的方法,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的阅读能力。 3、弘扬“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的爱国精神,引导学生做新时代有信仰、有抱负的新一代主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用三首诗词中的三句话来隐喻读书的三个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明确目标和方向。)晏殊《蝶恋花》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坚定思想,不懈探求。)柳永《蝶恋花》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坚持,终会融会贯通。)辛弃疾《青玉案》 臧克家的诗《有的人》中有句话是: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上课前听的那首歌是《红梅赞》,你知道赞美的人是谁吗?对,是江姐,是革命者,她们是《红岩》这本书中的人物,她们用自己的生命诠释着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的内涵。 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红岩》,它是一部红色革命长篇小说。我站在这里,大家可别误会,我不是书贩,也不是推销员,我只做一件事,就是带着大家一起去阅读红色经典《红岩》。 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是有理由的。 二、阅读推荐理由 1、真实。 取材真实:书中所描写的故事都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

在1949年的11月,有近200名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革命者被秘密的杀害,只有三十几个人幸免于难,这就是震惊中外的“11·27大屠杀”事件。 切身经历:《红岩》这部小说就是写了这段残酷的监狱斗争历史,是由罗广斌、杨益言通过亲身经历所写成的。所以我们读这本书,品味的不仅仅是文学作品,还能了解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人物原型:小说中的人物也有原型,江雪琴--江竹筠(即江姐),许云峰——许建业,成岗——陈然,小萝卜头——宋振中。大特务徐鹏飞——徐远举。这些人都是有历史档案的。 可以说,情节真实,作者亲历,人物有原型,值得一看。 2、魅力。《红岩》一面世就引起世界轰动,先后被改编成电影《烈火中永生》,歌剧《江姐》,电视剧《烈火红岩》,后数十次再版,总发行逾千万册,并被翻译成英、法、俄、日等多国文字,被中宣部、文化部、团中央命名为“百部爱国主义教科书”,被称为“黎明时刻的一首悲壮史诗”。 《红岩》被纳入2017年、2018北京高考必读书目。 《红岩》的影响力大不大?他不仅影响了中国的读者,而且还影响了我们周边国家甚至是世界的许多读者,红岩精神已经成为了一种时代的精神,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继承和发扬的,所以说我们一定要读这本书。 当我们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去读呢? 看封面:红色仿佛烈士的鲜血浸染,黑色象征着当时社会环境的黑暗,黄色象征着黎明前的曙光。红岩上那棵傲然挺立的苍松正是英雄们坚强不屈的象征。 看题目,揣摩写作意图:待同学们看完后给我一个满意的答案。 看目录、看出版社以及发行量等。 三、感知人物形象 视频一:江姐面对革命者、丈夫被杀害 1、江姐当时的神情是怎样的?(万分悲、痛,对被残忍杀害的革命者以及丈夫的悲伤,对国民党刽子手的痛恨) 2、当时的天气(环境)如何?(风雨交加,环境恶劣,但江姐没有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掌握《红星照耀中国》的主要内容,了解其特殊的历史背景。 2.通过专题探究,感知全书内容,了解主要人物的事迹,大致把握重要历史事件,激发进一步阅读探究的兴趣。 3.了解纪实作品的意义,了解长征的意义,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 1.掌握《红星照耀中国》的主要内容,了解其特殊的历史背景。 2.通过专题探究,感知全书内容,了解主要人物的事迹,大致把握重要历史事件,激发进一步阅读探究的兴趣。 教学难点 了解纪实作品的意义,了解长征的意义,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有一种独特的文体,它真实而动人,因真实而永恒,这就是纪实文学。纪实文学立足现实主义的广袤大地,刻画着世事沧桑、人间百态。《红星照耀中国》就是一部优秀的纪实文学作品,它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和红军的第一次世界范围内的亮相。 作品名称:《红星照耀中国》 又名:《西行漫记》 作者:埃德加·斯诺 类型:纪实文学 创作年代:1936年 二、整体感知 1.内容概括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该书绝大部分素材来自作者采访和考察的第一手资料,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作者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志丹、贺龙、彭德怀等及广大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的接触交往,了解了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毛泽东和周恩来是作者埃德加·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2.艺术特色与成就 第一,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第二,作者深入红军战士和根据地百姓之中,为全世界解答了“红军,没有任何大工业基地,没有大炮,没有毒气,没有飞机,没有金钱,也没有现代技术,他们是怎样生存下来并扩大了自己的队伍”的疑问。 这本书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 《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的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3.方法指导:如何进行纪实文章的阅读 纪实作品的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这类作品,或是记录历史,或是叙写现实,其内容必须是真实的,不能凭空虚构。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 (播放微课视频) 三、合作探究:专题研究 (一)专题一: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 1.示例:朱德 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大家劝他不要去挑,他不肯。有个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担藏起来。不料,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 2.出身与家庭 朱德于1886年12月1日出生在一个普通的佃户家庭,祖籍广东韶关,客家人。其家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贫苦。 3.童年的经历 由于家境贫困,朱德自幼便开始劳动,四五岁时就帮母亲干活儿,八九岁时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平时除了上私塾,还要挑水、放牛、种地。 4.受教育情况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 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学导案设计 【学导目标】: 1、浏览目录,了解作品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2、选读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了解人物故事,初步感受红军精神;(重点) 3、通过专题探究,感知书中的内容。(难点) 【学导时数】:一课时 【自学质疑】: 一、自主导航 1.走近作者 埃德加·斯诺于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 最小的一个。他父亲开了一家小印刷厂,家里过着小康生活。父亲要他也从印

刷业开始自己的生涯。但他却走上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世界著 名的记者。他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 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 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访问,并与毛泽东主席见面;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北京大 学未名湖畔。 2.整本书感悟 (1)《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埃德加·斯诺,美国作家(国家),该书又名:《西行漫记》。 (2)《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经典的_新闻纪实_作品;这个书名的含义是:共产主义之光照耀中国。 (3)红军长征从江西瑞金出发,途经11省最后到达陕北。 (4)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有: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 3.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民能够消耗和打败日本侵略者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第一,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第二,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线; 第三,目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动。 4.红军在井冈山运动时期采取的四个口号是什么?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公开课获奖教案_0

《红星照耀中国》教学设计 (上课前,利用白板的媒体插入功能播放:电视剧版《红星照耀中国》片头曲) 导入: 【屏显】PPT展示大厂县今昔图片对比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老师像你们这个年纪的时候我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吗? 如果在三十几年前有人告诉我,这将是大厂县在三十年后的样子,你认为我会不会相信?(让学生七嘴八舌说,说信或不信都没关系。)我想我一定会说:简直痴人说梦,但如今他的预言却如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那生活中真的有人能够准确预言未来吗? 今天我们要读的这本书,就是一个预言。一个八十年前做出的关于中国未来的大胆预言。 【屏显】 ——《红星照耀中国》导读 一、解题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经典的新闻纪实作品。有谁知道这个书名是什么意思?【ppt显示】(学生朗读) 师:我们已经知道,《红星照耀中国》--这是一部纪实作品, 【ppt屏显】纪实作品 师:红星照耀中国记录的是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查得来的事实,是当时的红色中国正在发生着的现实,而在今天在读者看来则是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这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杰出作品。 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一个预言? 师:今天,我们同学将有机会与作者埃德加·斯诺先生,一起了解过去、探索未来,大家高兴吗?好,我们有请埃德加·斯诺先生。 那么,谁想来采访一下斯诺先生呢? 二、读书汇报 第一环节:了解作者 记:斯诺先生,欢迎您来到我们八年级6班《红星照耀中国》阅读课现场, 我们是您忠实的粉丝,为了迎接您的到来,我们全体同学已经对《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有了初步的阅读,并进行了分组探讨活动,但有些问题还是希望通过您有更深入的了解。 斯:好的,同学们你们都读过《红星照耀中国》吗?(全体同学:读过),非常荣幸能来到我们班的阅读课现场,我也非常开心,也愿意和同学共同探讨,以求更深的理解,也希望更多的同学能喜欢我的作品。 记:好的,斯诺先生,请您先来进行一下自我介绍好不好? 斯诺自我介绍 记:斯诺先生,我们知道您为了得到红区的第一手资料,在宋庆龄女士的帮助下对当时的中央苏区进行为历时四个月的采访,那么您的西北之旅一定是终生难忘的,这一主题我们的同学们进行了结组探讨,不知是否能让同学代表您来说说呢? 斯:当然,我非常高兴。 记:下面有请二组同学派代表发言。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优质课教案_1

走近”红星”,遇到更好的自己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阅读 执教班级:八年级二班 教学目标: 1 、跳读作品中关于人物的重点章节,通过品读关键词句,理解纪实作品真实性、文学性兼有的特点。 2、通过了解经典纪实作品中人物的成长历程、信仰追求、精神品质、感悟其中蕴含的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红星照耀中国,即共产主义之光照耀中国。这是美国记者斯诺1936年冲破国民党严密的封锁线,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四个多月的实地考察,而后,发出的惊世骇俗的预言。如今,他的预言已成真。那么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洞察到了未来,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黑暗的年代,去找寻那些闪亮的“红星”! 二、走近英雄毛泽东,理解纪实作品的真实性 1、教师引导提问: 在你们之前的阅读过程中,哪些人物给你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毛泽东,可爱的“红小鬼”、宴会上面对枪声面不改色的贺龙,五年不讲英语依然能和斯诺交流的周恩来等。 2、学生回答,之后老师可以屏显重要人物名字。 3、教师引导提问:那我再检查一下你们读得细不细致。我们来猜一猜下面这些人是谁。 【屏显】看相貌辩明星 (1)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 (2)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仍不失孩子气。 (3)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年过半百,仍很健康。 (4)他,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腿却像铁打的一样。 (5)新来的那个人马上面露笑容,脸涨得通红,嘴里露出掉了两个门牙的大窟窿,使他有了一种顽皮的孩子相。 4、老师明确:他们依次是毛泽东,周恩来,贺龙,朱德,徐海东。 5、教师提问:在这些人物中,斯诺着墨最多的是哪个人物? 6 、教师提问; 那么在斯诺笔下,毛泽东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请同学们快速跳读:《苏维埃掌权人物》68页-78页和《一个共产党的由来》115页-175页,勾画关键词句,然后我们一起来讨论。 7、学生读书、勾画、交流回答(6-8分钟) 8、老师引导:从同学们的分享中,我们看到了在斯诺笔下,毛泽东作为苏维埃的掌权人物,精明睿智,气度非凡,质朴又不失纯真,幽默又富有深邃的情感,他作为红军领袖,平易近人,和战士们同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省一等奖)

《红星照耀中国》导读教学设计 湖北省黄石八中李海霞 教学目标: 1通过读序言,明确“红星照耀中国”这一历史预言产生的社会背景; 2通过读目录,查找作者采访的人物,探询预言产生的经过; 3通过自由阅读,初步感知作品中的人物特点,激发进一步阅读探究的兴趣; 4通过“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这一主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本书。 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这一主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本书。难点: 通过自由阅读,初步感知作品中的人物特点,激发进一步阅读探究的兴趣。 教学手段:多媒体讲练结合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导入: 黄石市二十世纪70年代照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地方吗黄石市现在的照片,如果在三十几年前有人告诉你,这是黄石市在三十年后的样子,你信不信

(让学生七嘴八舌说,说信或不信都没关系。)那生活中真的有人能够准确预言未来吗今天咱们要读的这本书,就是一个预言。一个八十年前做出的关于中国未来的大胆预言。【屏显】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红星照耀中国》导读 一、解题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经典的新闻纪实作品。有谁知道这个书名是什么意思【屏显】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中国工农革命军成立(翌年改名中国工农红军),其红色军旗上印有一枚嵌有镰刀锤子的白色五角星,红军的帽子带有一枚红色的五角星。之后,红星由红军扩展,逐渐成为共产党的象征。 红星照耀中国,即共产主义之光照耀中国。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个书名给出的答案,在当时无疑是惊世骇俗的预言。所以第一个中译本发行时,改用《西行漫记》作为掩护。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一个预言要解开这个疑问,咱们有一个快捷的办法——先读这部书的序言。 二、问苍茫大地——明确预言产生的社会背景1方法指导【屏显】 读序言,可以了解内容概要、写作缘由和过程,明确

部编版2019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配套教案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主课件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浏览目录,了解作品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选读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了解人物故事,初步感受红军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选读人物故事,感受红军精神。 教学方法:范例法,点拨法,猜读法,速读法,批注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个特殊的年代 铜墙铁壁 新闻封锁 未解之谜 红军? 苏维埃? 共产党的政策? 有这样一个人 冲破国民党严密的封锁线 四个多月的实地考察 14本密密麻麻的笔记本 30卷胶卷 第一个向世界报道了红军长征的消息

有这样一本书 中国万千青年走上革命之路 加拿大白求恩毅然奔赴抗日前线 二、红色中国解谜之旅《红星照耀中国》 解题: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中国工农革命军成立(翌年改名中国工农红军),其红色军旗上印有一枚嵌有镰刀锤子的白色五角星,红军的帽子带有一枚红色的五角星。之后,红星由红军扩展,逐渐成为共产党的象征。 红星照耀中国,即共产主义之光照耀中国。 猜一猜 内容? 顺序? 读目录 浏览目录,说一说,这本书的写作顺序是怎么样的? 目录 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 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 第三篇在保安 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 第五篇长征 第六篇红星在西北 第七篇去前线的路上 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 第九篇同红军在一起(续) 第十篇战争与和平 第十一篇回到保安 第十二篇又是白色世界

再读目录 浏览目录,说一说,这本书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 红军?谜共产党? 苏维埃? 关于红军 造反者(45) 贺龙二三事(54) 红军旅伴(61) 苏维埃掌权人物(68)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115) 彭德怀印象(269) 为什么当红军(274) 红色窑工徐海东(304) “红小鬼”(339) 关于朱德(355) 三、选读 选读书中报道人物事迹的任意章节 要求:速读,疏理人物的主要经历,标注最让你感动的故事或细节,摘录作者评论人物的关键词,写下你的感受。(写在便利贴上) 示例 人物:周恩 主要经历:出身官僚家庭……组织大罢工…… 最让我感动的故事或细节:第()页第()自然段 作者评论:造反者…… 我的感受:周恩,带给我太多的震撼和感动…… 分享交流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案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案XXX同学少年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 XXX龙阳胜教材分析: XXX《红星照耀中国》是部编材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中必读作品。这是一部纪实性作品,作者是美国的新闻记者XXX。《红星照耀中国》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XXX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XXX的真实生活,并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的原因,从多个方面展示了XXX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及牺牲奉献的精神。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这一部作品,有利于传承革命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 XXX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在这一阶段的思维能力发展较快,自我意识增强,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经过一年多课堂研究活动训练,学生已有了初步的自主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可以据此设置一些合作探究研究和角

色扮演的教学环节。《红星照耀中国》是经典的纪实性作品,其中涉及到了大量中国革命史实及背景知识,虽然八年级学生开始在历史课中接触中国近现代史,对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理解,但其中涉及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经济形势分析,还是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而且由于学生生活在和平时代,普遍对这一历史时期缺乏感性认识,和情感的联结。因此,教师需要找到符合学生现阶段年龄与认知结构的阅读驱动点,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讲授目标: 1.相识作品书名的含义及相关写作背景。 2.初步感知作品中XXX及XXX的人物形象。 3.消除学生与红色经典的隔膜,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4.让学生从革命肉体中汲取营养,并增强报效故国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消除学生与白色经典的隔阂,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2.让学生从革命精神中汲取营养,并增强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讲授方法: 猜读法、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讲授筹办: 制作交互式小游戏、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