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康德和席勒为代表的德国古典美学

以康德和席勒为代表的德国古典美学
以康德和席勒为代表的德国古典美学

德国古典美学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又系统的过程。德国古典美学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由康德为始,到黑格尔之间形成的一股强大的唯心主义美学。它全面地总结以往的美学历史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以前规模最大、最有严谨科学形态的美学思想体系。将辩证法和历史观全面引引用到实践中。德国古典美学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他们主要目标是要把感性和理性结合起来寻求自由。在此基础上,以康德、席勒、谢林、歌德、等为代表的德国古典美学,总结了当时美学的成就,建立起德国的古典美学体系。

然而,西方美学则早在1750年独立以后经过了一个不断完备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在德国古典美学内部逐步进行的,就是把美学从认识论中解脱出来,使美学成为从认识向意志过渡的中介。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德国理性主义美学、法国启蒙运动美学,三者同时出现于18世纪,这时是西方美学思想高度繁荣和发达的时期。

随后,歌德和席勒美学使美学走向客观化和现实化;.以他们为代表的德国古典美学成为西方美学发展的一个成熟阶段。

在美学史上,席勒是从康德的主观唯心主义美学的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美学转变的重要环节。席勒美学思想是在西方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西方从古希腊开始的美学思想就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思维倾向,一种偏重理性的作用,重视逻辑思维推理,另一种则强调感性的作用,突出对感性经验的偏向。

这两种理论倾向一直存在于美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各自极端发展并互相交融,共同构成西方美学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两大主要传统。

席勒就是在西方美学思想的这种背景下,批判地吸收已有的美学思想成果和同时代的康德等人的理论精髓形成自己独特的美学思想。因此,席勒的美学思想既体现出西方美学思想的承接性,使西方美学的发展具有更加严密的内在逻辑性,他的思想又成为德国古典美学这根链条上的关键一环。同时,西方人性论思想也是他美学思想的重要源泉,卢梭和康德是他人性思想的直接来源。席勒从人性入手开始对时代的问题进行分析,人性问题贯穿在他美学思想的始终,而这为后世思想家提供了的新的思考维度。

2.2 席勒的审美思想观念:他的这一美学理论的出发点是人。他认为,美的概念表面

上来源于经验,实际上却植根于人性。…要确定美的概念,只能用抽象的方法,从感性到理性本性的能力中推论出来。总之,美只能表现为人性的一种必然。?他认为,要实现政治自由,先决条件是要有具备完整性格的人,而这种人又只能通过审美教育才能培养出来。席勒的崇高理论,是对康德思想的发展和进一步拓展,我们可以看出,他主要是把康德的抽象的道德意志具体化为人性和人的现实自由。较之康德而言,他的崇高论更充满了人本主义的色彩,这和他的哲学、美学是主张一致的。同时,崇高理论作为席勒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阐释了有限的人对无限的追索和超越,充分体现了席勒对人的心灵和意义世界的探询,这种在有限和无限的超越中的感悟,体现在艺术观上,正是对传统的模仿主义艺术观的否定。。这样,席勒则基于他的人本主义的美学观,完全继承了他对崇高的道德内涵的强调的一面,使崇高完全和人性和人的自由解放联系在了一起。而康德崇高理论的无限性和无形式的一面,则被后现代主义者利奥塔德完全加以吸收,使崇高又得以回归。

2.4 席勒的感性、理性美学思想:他首先把人性分为感性、理性两部分。他认为人身体有两种对立因素:一个是人格,一个是状态。人格即自我或理性,状态则是自我规定或感性。然而,人格的基础是自由,状态的基础是时间。犹如花开花落。花总是花,人格持久不变,而状态则随时变化。这就是说,人既有超越时间的一面又有受制于时间的一面;人既是有限存在又是绝对存在,既有感性本性又有理性本性。这样一来,人就必然具有两种相反需求,构成行为的两种基本法则:一方面感性本性需求绝对的实在性,要把一切形式的东西转化为世界,把人的一切资本表现为现象,也就是…把一切内在的东西外在化。?;另一方面,理性本性又要求绝对的形式性,要把一切纯属世界的东西消除掉,…给一切外在的东西加上形式。?由于要实现这两种需求,我们便受到两种相反力量的推动;一种是感性冲动,他来自人的感性本性,把人置于时间的限制之中,使人变为物质。一种是形式冲动,他来自理性本性,保持人格不变,扬弃时间和变化,追求真理和正义。前者造成各种个别情况,后者则建立起一般原则;这两种要求和冲动都是所固有的天性,理想的人性就是二者的和谐统一。所以,美或活的形象是感性与理性,主观与客观在审美主体的意识中的统一,或者说是对象与主体的统一。美对于我们是一种对象,同时又是我们主体的一种状态,在席勒看来,美根源于两种冲动的相互作用,相互结合,实质上也就是人性的完成,是自由,人不只是物质,也不只是精神,因此美既不只是生命也不只是形象,生命受感性需要的支配,形象受理性需

要的支配,都没有真正的自由。然而,席勒对美的本质的探讨,力求避免历史上经验派与理性派的片面性,而对二者加以调和。他把美放在人性的高度和历史发展的背景下加以研究,努力从真、善、美的统一中去把握美的客观性。

2.5 席勒的自由美学思想:自由,历来是一个谈论颇多的话题,在不同的领域被广

泛地应用着,如在伦理学中,有道德自由;在法律中,有法律之自由;在美学中,有审美之自由。而自由的原义是指从各种束缚中摆脱出来。人类一直梦想着自由,寻找不同的途径去接近它,自由,作为席勒毕生追求的目标。这也是他思想产生的现实和理论土壤。他认为美是…现象中的自由?。a.它是纯粹意志的形式对感性世界的要求。纯粹意志的本质是自由,而感性世界则无所谓自由。b.它是事物的…自我规定?,也就是感性世界的自由形式的根据在于自身,它是一个由于自身而存在的东西。c.规定美的本质的…自由?是既符合法则而又摆脱法则的。所谓法则是指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d.与美的本质相关的自由是显示在直观中的自由。e.与美相关的自由,又是纯形式的自由。席勒认为,美是感性,是在直观中显示出来的自由;美是超功力的,与认识活动和道德目的无关;美是纯形式的,与内容和材质无关。

席勒关于…美是现象中的自由?的定义是黑格尔的论断…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锥形。席勒认为有两种艺术美,选择的美或质料的美----这是对自然的模仿;表现的美或者形式的美---这是对自然的模仿。两者的结合才产生出伟大的艺术家。艺术类的本质在于自由的表现和表现自由。或者说,严格意义上的艺术类不曾所表现的对象美与不美,只要它是真实的对象,

能够由艺术家赋予其美的形式,构成一个美的形象现象,就便可以产生艺术美来。总之,美是合乎艺术的自然。美的自由必须在现实世界里得到体现,美的客观性得到验证的同时,美与道德在客观感性现象领域也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席勒在对艺术独立性分析的同时也指出了实行审美教育必须提供好的艺术作品,只有理想的艺术作品才能鼓舞人心,对人性分裂的人类内心起到感染和触动作用,这是实行艺术教育的前提条件。这里席勒指出了艺术家的历史使命,更指出了美在人性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作用。

3.4 艺术创作 1).美学研究的对象:

a.美学是关于美的学科;

b.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c.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感经验和审美心理;

d.美学研究应以艺术为对象,是艺术哲学; 2).从艺术出发探究歌德与席勒的美学思想:他们的创作风格和著作表达出他们的美学思想:歌德从实际出发,从具体出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他会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题材。他认为客观自然是创作的源泉,只有接近自然热爱自然才能创造出真实感人的作品。而席勒是从主观想象出发,用想象去勾勒生活而不考虑现实,所以作品反映的不一定就是生活的真实,这属于浪漫主义的空想,因而有时他的作品反而不易被理解和明白。

由此可以延伸出他们更内在的思想,他们都主张一般和特殊要达到统一,但出发点完全不同。歌德的观点是在特殊中显现一般,应该抓住特殊的东西,通过它来表现一般;席勒的观点是为一般而特殊,他认为先有人物性格再塑造人物,创作从一般出发,先有观念后有形象。

2).席勒:他的美学思想很系统。他认为美是“现象中的自由”。

它是纯粹意志的形式对感性世界的需要。纯粹意志的本质是自由,而感性世界则无所谓自由。与美的本质相关的自由是显示在直观中的自由。与美相关的自由,又是纯形式的自由,与认识活动和道德目的无关把美视为人性的完满实现,将美与政治学、社会性、人类学等连席勒的美学思想受政治的影响因素也很重。席勒一直在追求一种“自由”状态。他开始是支持法国大革命的,他一度从法国大革命中看到了社会政治的光明大道。他认为要以人道主义思想,来完善人的道德人格,实现人性的完美。没有这一过程,是无法谈论政治上的自由的。这场革命的种种弊端让他对政治改造方式产生了强烈的怀疑,最终,他选择了用美和艺术来改造人的心灵和灵魂,以此作为人获取内心自由的途径。这是用超现实的方式来解决现实问题。由歌德和席勒不同的美学思想可见,这种对立是美学史上两大阵营在特定时代的表现,这样的两个阵营对立的基点就是何为美。

德国古典美学里有很多诸如此类的美:以柏拉图为代表的阵营认为美是理念;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另一阵营认为美是实体;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发展,这些阵营有对立有联合。康德美学、黑格尔美学就是融合的产物。然而对立依然存在:歌德从自然出发,认为自然真实是美的,只有真实的自然才能给人类带来没感;席勒则认为从主观现象出发,

认为理想的东西是美的,美是现象中的自由。

不管是对立还是融合,我们由此可以看出,歌德和席勒的美学思想是极其丰富多彩的。歌德虽没有多少专门的美学理论著作但在创作方法上,他是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有非常精湛的美学理论。他作品中的美学思想已够人们深刻理解和感悟的了。他的那些思想对后来不少的美学家都发生过影响,尤其是他在创作上的理论和思想,对西方美学乃至世界美学更是产生了大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