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轨迹方程问题汇总(详细解析)新人教A版

高中数学 轨迹方程问题汇总(详细解析)新人教A版
高中数学 轨迹方程问题汇总(详细解析)新人教A版

轨迹方程问题汇总

11.已知点M (-3,0)、N (3,0)、B (1,0),⊙O 与MN 相切于点B ,过M 、N 与⊙O 相切的两直线相交于点P ,则P 点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

解析:如图,|PM |-|PN |=|PA |+|AM |-|PC |-|CN |=|MA |-|NC |=|MB |-|NB |=4-

2=2.

∴P 点的轨迹是以M 、N 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c =3,a =1,b 2=8.

∴方程为12x -82

y =1(x >1).

答案:x 2

-8

2y =1(x >1)

12.点M 到一个定点F (0,2)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y =8的距离之比是1∶2,则M 点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

解析:根据椭圆第二定义可知,椭圆焦点为(0,2),y =c a 2=8,e =2

1

.

由c =2,c a 2=8,得a =4,满足e =a c =42=2

1.

∴椭圆方程为162y +122

x =1.

答案: 162y +12

2

x =1

16.(本小题满分10分)设F 1、F 2是双曲线x 2-y 2=4的左、右两个焦点,P 是双曲线上任意一点,过F 1作∠F 1PF 2的平分线的垂线,垂足为M ,求点M 的轨迹方程.

解:如图,F 1(-22,0)、F 2(22,0)、M (x ,y ),

延长F 1M 与PF 2相交于点N ,设N (x 0,y 0). 由已知可得M 为F 1N 的中点,

∴???

????=?=+=?-=.

22,2222220000y y y y x x x x

又|NF 2|=|PN |-|PF 2|=|PF 1|-|PF 2|=2a =4, ∴(x 0-22)2+y 02=16.

∴(2x +22-22)2+(2y )2=16.∴x 2+y 2=4.

评注:适当运用平面几何知识把条件进行转化,会给我们解题带来方便.

17.(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某农场在P 处有一堆肥,今要把这堆肥料沿道路PA 或PB 送到庄稼地ABCD 中去,已知PA =100 m ,PB =150 m ,∠APB =60°.能否在田地ABCD 中确定一条界线,使位于界线一侧的点,沿道路PA 送肥较近;而另一侧的点,沿道路PB 送肥较近?如果能,请说出这条界线是一条什么曲线,并求出其方程.

A

B

C

D P

解:设M 是这种界线上的点, 则必有|MA |+|PA |=|MB |+|PB |, 即|MA |-|MB |=|PB |-|PA |=50. ∴这种界线是以A 、B 为焦点的双曲线靠近B 点的一支.建立以AB 为x 轴,AB 中点 O

为原点的直角坐标系,则曲线为22a x -22

b

y =1,

其中a =25,c =2

1

|AB |.

∴c =257,b 2=c 2-a 2=3750.

∴所求曲线方程为6252x -3750

2

y =1(x ≥25,y ≥0).

18.(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点F (1,0),直线l :x =2.设动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且

|PF |=

22d ,32≤d ≤2

3. (1)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

(2)若PF 2OF =

3

1

,求向量OP 与OF 的夹角. 解:(1)根据椭圆的第二定义知,点P 的轨迹为椭圆.由条件知c =1,c

a 2

=2,∴a =2.

e =

a c =2

1

=22满足|PF |=22d .

∴P 点的轨迹为22x +1

2

y =1.

又d =c a 2-x ,且32≤d ≤2

3,

32≤2-x ≤23.∴21≤x ≤3

4. ∴轨迹方程为22x +y 2=1(21≤x ≤3

4

).

(2)由(1)可知,P 点的轨迹方程为22x +y 2=1(21≤x ≤3

4

),∴F (1,0)、P (x 0,y 0).

OF =(1,0),OP =(x 0,y 0),=(1-x 0,-y 0).

∵PF 2OF =

31,∴1-x 0=31

. ∴x 0=3

2

,y 0=±37.

又2=||2||2cos θ, ∴12x 0+02y 0=2

02

0y x +212cos θ.

∴cos θ=

2

2

00y x x +=

9

7

9432

+=112=11112. ∴θ=arccos

1111

2

. 1.【苍山诚信中学·文科】21.(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所示,已知圆M A y x C ),0,1(,8)1(:2

2

定点=++为圆上一动点,点P 在AM 上,

点N 在CM 上,且满足N 点,0,2=?=的

轨迹为曲线E.

(I )求曲线E 的方程;

(II )过点A 且倾斜角是45°的直线l 交曲线E 于两点H 、Q ,求|HQ|.

【解】(1).0,2=?=

∴NP 为AM 的垂直平分线,∴|NA|=|NM|.……2分

.222||||,22||||>=+∴=+AN CN NM CN

∴动点N 的轨迹是以点C (-1,0),A (1,0)为焦点的椭圆. 且椭圆长轴长为,222=a 焦距2c=2. .1,1,22===

∴b c a ……………5分

∴曲线E 的方程为.12

22

=+y x ………………6分 (2)直线l 的斜率.145tan =?=k

∴直线l 的方程为.1-=x y …………………………8分

由.04312

122

2=-?????=+-=x x y y x x y 得消去………………10分 设0,3

4

),

,(),,(21212211==

+x x x x y x Q y x H 则, .23

4

)34(24)(1||1||2212212212=?=-+?+=-+=∴x x x x k x x k HQ 12分

2.【09届苍山·文科】22.(本小题满分12分)设椭圆)0(1:22

22>>=+b a b y a x C 过点

21,),23,1(F F 分别为椭圆C 的左、右两个焦点,且离心率?=2

1

e (1)求椭圆C 的方程;

(2)已知A 为椭圆C 的左顶点,直线l 过右焦点F 2与椭圆C 交于M 、N 两点。若AM 、AN

的斜率21,k k 满足,21

21-

=+k k 求直线l 的方程; 【解】(1)由题意椭圆的离心率,2

1

=e

∴2

1

=a c ∴

c a 2=∴22223c c a b =-= ∴椭圆方程为13422

22=+c

y c x ………………3分

又点(1,23)在椭圆上,∴13)23

(41

22

2=+c

c ∴

2c =1 ∴椭圆的方程为13

42

2=+y x ………………6分 (2)若直线l 斜率不存在,显然120k k +=不合题意;

则直线l 的斜率存在。……………………7分

设直线l 为)1(-=x k y ,直线l 和椭交于11(,)M x y ,22(,)N x y 。 将:1243)1(2

2

中得到代入=+-=y x x k y

01248)43(2222=-+-+k x k x k

依题意:110992

-<>>-=?k k k 或得………………………………9分

由韦达定理可知:???

????+-=+=+22

11222143124438k k x x k k x x ………………10分

又)2

121(2222112211+-++-=+++=

+x x x x k x y x y k k AN AM 1211[23(

)]22

k x x =-+++ 而

4

)(2421

2121212121+++++=

+++x x x x x x x x 2

22222231

2)43(416124)43(48k

k k k k k k +=+++-++= 从而21

1)31232(2

2-=-=+?-=+k k

k k k k AN

AM ………………13分 求得2k =符合.1>k

故所求直线MN 的方程为:).1(2-=x y ………………14分 3.【09届济宁·文科】22.(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椭圆C 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它的一个顶点恰好是抛物线2

4

1x y =的焦点,离心率为

5

5

2. (1)求椭圆C 的标准方程;

(2)过椭圆C 的右焦点F 作直线l 交椭圆C 于A 、B 两点,交y 轴于M 点,若AF MA 1λ=,

2λ=,求21λλ+的值.

【解】 (1)设椭圆C 的方程为)0(122

22>>=+b a b

y a x ,

抛物线方程化为y x 42

=,其焦点为)1,0(,

椭圆C 的一个顶点为)1,0(,即1=b , …………………………………………3分

由5

5222=

-==a b a a c e ,得52

=a ,

∴椭圆C 的方程为15

22

=+y x .……………………………………………………6分 (2)由(1)得)0,2(F , …………………………………………………………7分

设),(11y x A ),(22y x B ,),0(0y M ,显然直线l 的斜率存在,

设直线l 的方程为)2(-=x k y ,代入15

22

=+y x ,并整理得 052020)51(2222=-+-+k x k x k , ………………………………………9分

∴2

2212221515

20,5120k

k x x k k x x +-=+=+. ………………………………………10分 又),(,),(022011y y x y y x -=-=, ),2(,),2(2211y x BF y x AF --=--=, 由AF MA 1λ=,BF MB 2λ=,得

),2(),(111011y x y y x --=-λ,),2(),(222022y x y y x --=-λ,

∴2

2

21112,2x x x x -=

-=

λλ, ………………………………………………12分 ∴10)(242)(2222

1212

121221121-=++--+-+-=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λλ. ………………14分 4.【临沂一中·文科】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一个顶

点为(0,1)B -,且其右焦点到直线0x y -+= 的距离为3. (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是否存在斜率为(0)k k ≠,且过定点3(0,)2

Q 的直线l ,使l 与椭圆交于两个不同的点

M N 、,且||||BM BN =?若存在,求出直线l 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Ⅰ)设椭圆的方程为22221,(0)y x a b a b

+=>>,

由已知得1b =. ……………………………………………………………………1分

设右焦点为(,0)c 3,c =∴=…………………………2分

2223a b c ∴=+=.……………………………………………………………………3分

∴椭圆的方程为221x y +=. ………………………………………………………4分 (Ⅱ)直线l 的方程32

y kx =+,

代入椭圆方程,得

2

2

15(13)90.4

k x kx +++= …………………………………5分

设点1122(,),(,),M x y N x y

则1229.13k x x k

-+=+…………………………………………………………………6分

设M 、N 的中点为P , 则点P 的坐标为22

93(,

)2626k k

k -++.……………………………………………7分 ||||,BM BN = ∴点B 在线段MN 的中垂线上.

31

261.926BP

k k k k

k ++∴=-=-+…………………………………………………………8分 化简,得2

23

k =.……………………………………………………………………10分 由0?>得,2

5.12

k >

52.312k >∴= ………………………………………………………………11分 所以,存在直线l 满足题意,直线l 的方程为

302y -+=

302

x y +-=.…………………………12分 5.【临沂高新实验中学】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椭圆13

2

2

=-y x C 以双曲线的焦点为顶点,以双曲线的顶点为焦点。 (1)求椭圆C 的方程;

(2)若直线m kx y l +=:与椭圆C 相交于M 、N 两点(M 、N 不是左右顶点),且以线段

MN 为直径的圆过点A ,求证:直线l 过定点,并求出该定点的坐标。

【解】(1)椭圆方程为.13

42

2=+y x (4分) (2)设M ),(),,(2211y x N y x ,将m kx y +=代入椭圆方程得

01248)34(222=-+++m kmx x k

,3

412

4,3482221221+-=+-=+k m x x k km x x (6分) ∵,)(,,221212212211m x x km x x k y y m kx y m kx y +++=+=+= 又以MN 为直径的圆过点A (2,0),

∴,04)(2,0211121=+++-=?y y x x x x 即 ∴,0416722=++k km m

,27

2

k m k m -=-=或且满足0>?,(9分) 若k m 2-=,直线l 恒过定点(2,0)不合题意舍去,

若)0,7

2

()72(:,72恒过定点直线-=-=x k y l k m

例1: 已知双曲线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 1、F 2,其中F 1又是抛物线 y 2 = 4 x 的一个焦点,且点A(-1, 2),B(3, 2)在双曲线上.

(1)求点F 2的轨迹;

(2)是否存在直线y = x+m 与点F 2的轨迹有且只有两个公共点,若存在,求出实数m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 (1) 由题意知F 1(1, 0),设F 2(x , y),则 | |AF 1|-|AF 2| | = | |BF 1|-|BF 2| | = 2a > 0.……………………………①

∵ A(-1, 2),B(3, 2) 在已知双曲线上,且 |AF 1| = | BF 1| =22.于是 (ⅰ) 当 | AF 1|-|AF 2| = |BF 1|-|BF 2|时,有 |AF 2| = |BF 2| , 再代入①得: F 2的轨迹为直线 x = 1除去两个点F 1(1, 0), D(1, 4).

(ⅱ) ∵ 当 | AF 1|-|AF 2| = - ( |BF 1|-|BF 2| ) 时,有 | AF 2| + |BF 2| = |AF 1| + |BF 1| =24> 4 = |AB| ,

∴ 点F 2的轨迹是以A 、B 两点为焦点的椭圆Q ,且除去F 1(1, 0),D(1, 4)两点, 故所求的轨迹方程为 l :x = 1与Q :

14

)2(8)1(2

2=-+-y x ( y ≠0,y ≠ 4 ). (2) 设存在直线L :y = x+ m 满足条件.(ⅰ) 若L 过点F 1或点D ,

∵ F 1、D 两点既在直线l :x = 1上,又在椭圆Q 上,但不在F 2的轨迹上, ∴ L 与F 2的轨迹只有一个公共点,不合题意.

(ⅱ) )若L 不过点F 1和D 两点,(m ≠-1, m ≠3),则L 与l 必有一个公共点E ,且E 点不在椭圆Q 上,

∴ 要使L 与F 2的轨迹有且只有两个公共点,则L 必与Q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由 ?

??

??=-+-+=,14)2(8

)1(,

22y x m x y 得 3x 2 - (10 - 4m) x +2m 2- 8m +1= 0,

从而,有 △= (10 - 4m) 2- 12(2m 2- 8m+1) = - 8 ( m 2

-2m -11) , 当△= 0时,有321±=m .即存在符合条件的直线 y = x+321±.

点评 这是“定义法”求轨迹的问题.对于轨迹问题的求解,务必要注意轨迹的纯粹性与完备性,这是我们最易忽略的. 考点二:交轨法求轨迹

例2.已知常数a > 0,c = (0, a),i = (1, 0),经过原点O ,以c +λi 为方向向量的直线与经过定点A(0 , a),以i - 2λc 为方向向量的直线交于点P ,其中λ∈R ,试问:是否存在两个定点E , F ,使得 | PF | + | PF | 为定值,若存在,求出E, 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 ∵ c +λi = (λ, a),i - 2λc = (1, - 2λa) ,

由向量平行关系得 OP 与AP 的方程分别为λy = ax ,y - a = - 2λax .…………………………………… ①

此消去参数λ,得 点P(x ,y)满足方程为

1)2

()

2(8

1222

=-

+a a y x , …………………………………………… ② ∵ a > 0 , 从而,有(1) 当2

2

=a 时,方程②表示的是圆,不存在符合题意的两个定点 E ,F ;

(2) 当0<2

2

,2121(),2,2121(

22a

a F a a E ---; (3) 当2

2

>

a 时,方程②表示的是椭圆,故存在合乎题意的两个定点,即为椭圆的两个焦点:) )2

1(21,0(,))21(2

1,0(22---+a a F a a E .

点评 这是“交轨法”求轨迹的问题.将向量c +λi 与i - 2λc 分别用坐标表出是解题的关键.回答问题时必须要分别回答,这是题目的要求.对于①也可用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求得,读者不妨试一试. 考点三:代入法(相关点法)

例3 如图

, (),(,)A m B n 两点分别在射线OS,OT 上移动, 且1

2

OA OB ?=-

,O 为坐标原点,动点P 满足OP OA OB =+. (1)求m n ?的值

(2)求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并说明它表示怎样的曲线.

【解析】(1)

由已知得1()(,)2,2

OA OB m n mn ?=?=-=-

14

m n ∴?=

(2)设点P 坐标为(,)(0),x y x OP OA OB ≥=+由,得

(,)()(,)()) x y m n m n m n =+=+-

22

22

,41(0)

33

)

x m n y y

m n x mn x x

y m n

=+

??

∴-=?-=>

?

=-

??

消去为,它表示以坐标原点为中心,焦点在x轴上,且实轴长为2,焦距为4的双曲线

2

21

3

y

x-=的右支.

【点评】 (1)的结果

1

4

mn=表示点(,)

m n轨迹在曲线

1

4

xy=上,为解决(2),利用

OP OA OB

=+,建立(,)

P x y与参数,m n的关系,然后解出,m n(用,x y表示),代入

1

4

mn=

即得所求轨迹,这就是代入法.

考点四:与轨迹有关的综合题

例4 O为坐标原点, (,)

A A

A x y和(,)

B B

B x y

两点分别在射线0(0),

x x

=≤

0(0)

x x

=≥上移动,且2

OA OB

?=-,动点P满足

2

OA OB

OP

+

=,记点P的轨迹为C.

(I)求

A B

y y的值;

(II)求P点的轨迹C的方程,并说明它表示怎样的曲线?

(III)设点G(-1,0),若直线(0)

y kx m m

=+≠与曲线C交于M、N两点,且M、N两点都在以G 为圆心的圆上,求k的取值范围.

【解析】 (I) ∵(,)

A A

A x y,(,)

B B

B x y

分别在射线0,0

x x

==上

,

0,0,

A A

B B

x x

∴==

即,

A A

B B

x x

==,

3,

A B A B

x x y y

∴=-

又∵2

OA OB

?=-

2

A B A B

x x y y

∴+=-.

22

A B

y y

∴-=-,

1

A B

y y

∴=.

(II) 设(,)

p x y由

2

OA OB

OP

+

=可得,,

22

A B A B

x x y y

x y

++

==

即),22

A B A

B

y y y y x y -+=

= 22

224(),()43

A B A B y y x y y y ∴-=

+= 两式相减有: 2222

444,133

A B x y y x y y -=--

=即. ∵0,0,A B A y y y ≥≥且、B y 不同时为0,

0y ∴>

∴轨迹C 的方程为2

2

1(0)3

x y y -=>,它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

(III) 2

213

x y y kx m ?-=???=+?

消去x ,整理得: 2222(31)230k y my m k -+--=. ∵直线y kx m =+与曲线C 交于M 、N 两点, 设1122(,),(,)M x y N x y

12120,0,0,y y y y ∴?>+>>

即22222

22

2(2)4(31)(30,............(1)20,................................................(2)3130,...........................................(3)31

m k m k m

k m k k ?

?---->?

-?>?-??-->?

-? 由(1)整理得: 2

2

310......................................(4)m k +-> 由(3)有: 2

310......................................(5)k -<

∴由(2)有0m >.

又∵M 、N 在以点G 为圆心的圆上,

设MN 的中点为Q,则,0.GQ MN GQ MN ⊥?=即 ∵1212

(

,)22

x x y y Q ++,

1212

2121(

1,),(,),22

x x y y GQ MN x x y y ++∴=+=-- 2

2122121(1)()0.22

x x y y x x +-∴+-+=

2

212212111(

1)()()0.223

x x x x x x +∴+-+?-= ∵12x x ≠

121210,26

x x x x

++∴

++= 123

.2

x x ∴+=-

又∵12121222631

y m y m y y m mk

x x k k k k --+--+=+==- 263312mk k -∴=--. 整理得243 1.....................(6)mk k =- 把(6)代入(4)中有: 240,m mk +> 由0,40.m m k >+>所以

又由(6)有223131

40,44k k m k k k --=

+>代入上式得 2191

0,4k k

-∴>

∵2

2

431310,0,0mk k k m k =--<>∴<中 于是2

1910,k -<

解得0,19

k -

<<

再由2

310,k k -<<<得.

综合得k 的取值范围为(19

-

高中数学求轨迹方程的六种常用技法

求轨迹方程的六种常用技法 轨迹方程的探求是解析几何中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近几年来高考中的常见题型之一。学生解这类问题时,不善于揭示问题的内部规律及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动辄就是罗列一大堆的坐标关系,进行无目的大运动量运算,致使不少学生丧失信心,半途而废,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总结和归纳探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技法,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优化学生的解题思路很有帮助。本文通过典型例子阐述探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技法。 1.直接法 根据已知条件及一些基本公式如两点间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直线的斜率公式等,直接列出动点满足的等量关系式,从而求得轨迹方程。 例1.已知线段6=AB ,直线BM AM ,相交于M ,且它们的斜率之积是 4 9 ,求点M 的轨迹方程。 解:以AB 所在直线为x 轴,AB 垂直平分线为y 轴建立坐标系,则(3,0),(3,0)A B -, 设点M 的坐标为(,)x y ,则直线AM 的斜率(3)3 AM y k x x = ≠-+,直线BM 的斜率(3)3AM y k x x = ≠- 由已知有4 (3)339 y y x x x ?=≠±+- 化简,整理得点M 的轨迹方程为22 1(3)94 x y x -=≠± 练习: 1.平面内动点P 到点(10,0)F 的距离与到直线4x =的距离之比为2,则点P 的轨迹方程是 。 2.设动直线l 垂直于x 轴,且与椭圆2 2 24x y +=交于A 、B 两点,P 是l 上满足 1PA PB ?=的点,求点P 的轨迹方程。 3. 到两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过其中一条直线且平行于另一条直线 的平面内的轨迹是 ( ) A .直线 B .椭圆 C .抛物线 D .双曲线 2.定义法 通过图形的几何性质判断动点的轨迹是何种图形,再求其轨迹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定义法,运用定义法,求其轨迹,一要熟练掌握常用轨迹的定义,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二是熟练掌握平面几何的一些性质定理。 例2.若(8,0),(8,0)B C -为ABC ?的两顶点,AC 和AB 两边上的中线长之和是30,

高中数学求轨迹方程的六种常用技法汇总

------------------------------------------------------------精品文档-------------------------------------------------------- 求轨迹方程的六种常用技法 轨迹方程的探求是解析几何中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近几年来高考中的常见题型之一。学生解这类问题时,不善于揭示问题的内部规律及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动辄就是罗列一大堆的坐标关系,进行无目的大运动量运算,致使不少学生丧失信心,半途而废,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总结和归纳探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技法,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优化学生的解题思路很有帮助。本文通过典型例子阐述探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技法。 1.直接法 根据已知条件及一些基本公式如两点间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直线的斜率公式等,直接列出动点满足的等量关系式,从而求得轨迹方程。 4MM6AB?BMAM,相交于,直线.已知线段,求点,且它们的斜率之积是例19的轨迹方程。x ABAB(3,0)B(A?3,0),y,所在直线为垂直平分线为解:以轴,轴建立坐标系,则 y(k?x??3)BMMAM)y(x,的斜,直线,则直线设点的坐标为的斜率AM x?3y(x?3)k?率AM3?x4yy3)???(x?由已知有9?x3x?322yx??1(x??3)M的轨迹方程为化简,整理得点94练习: Px?4P(10,0)F的轨迹方.1平面内动点,到点则点的距离之比为的距离与到直线2程 是。 22x ABPll4??2yx上满足交于.设动直线两点,垂直于、轴,且与椭圆是2PA?PB?1P的轨迹方程。的点,求点 3. 到两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过其中一条直线且平行于另一条直线的平面内的轨迹是() A.直线B.椭圆C.抛物线D.双曲线 2.定义法 通过图形的几何性质判断动点的轨迹是何种图形,再求其轨迹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定义法,运用定义法,求其轨迹,一要熟练掌握常用轨迹的定义,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二是熟练掌握平面几何的一些性质定理。 AB30ABCAC?(8,0)B(C?8,0),,2例.若的两顶点,和为两边上的中线长之和是?ABC。 _______________的重心轨迹方程是则. AB30ABCAC?)(x,yG可得,则由两边上的中线长之和是的重心为和解:设 2?30??CG?20BGG(8,0)8,0),CB(?B,C的轨迹为以,而点为定点,所以点3为焦点的椭圆。 228?20,c?2a?c?a6?a?10,b可得所以由22yx??1(y?0)?ABC的重心轨迹方程是故 10036练习: 22?|x?y?(y?1)x2(?1)2|?表示的曲线是( 4).方程 A.椭圆B.双曲线C.线段D.抛物线 3.点差法 圆锥曲线中与弦的中点有关的问题可用点差法,其基本方法是把弦的两端点A(x,y),B(x,y)x?x,的坐标代入圆锥曲线方程,然而相减,利用平方差公式可得221211x?x2x?x?xyy?yy?AB),yP(x,

最新高中数学参数方程大题(带答案)精选

参数方程极坐标系 解答题 1.已知曲线C:+=1,直线l:(t为参数) (Ⅰ)写出曲线C的参数方程,直线l的普通方程. (Ⅱ)过曲线C上任意一点P作与l夹角为30°的直线,交l于点A,求|PA|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1 , , 的距离为 则 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 2.已知极坐标系的极点在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处,极轴与x轴的正半轴重合,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为: ,曲线C的参数方程为:(α为参数). (I)写出直线l的直角坐标方程; (Ⅱ)求曲线C上的点到直线l的距离的最大值. 的极坐标方程为: cos= ∴

y+1=0 ( d= 的距离的最大值. 3.已知曲线C1:(t为参数),C2:(θ为参数). (1)化C1,C2的方程为普通方程,并说明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曲线; (2)若C1上的点P对应的参数为t=,Q为C2上的动点,求PQ中点M到直线C3:(t为参数)距离的最小值. :(化为普通方程得:+ t=代入到曲线 sin =,),﹣

4.在直角坐标系xOy中,以O为极点,x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圆C的极坐标方程为 ,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t为参数),直线l和圆C交于A,B两点,P是圆C 上不同于A,B的任意一点. (Ⅰ)求圆心的极坐标; (Ⅱ)求△PAB面积的最大值. 的极坐标方程为,把 ,利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即可得出. 的极坐标方程为,化为= 把 ∴圆心极坐标为; (t , = 距离的最大值为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椭圆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以o为极点,x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求椭圆上点到直线距离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由题意椭圆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

2021-2022年高中数学《平面动点的轨迹》说课稿 新人教A版必修1

2021-2022年高中数学《平面动点的轨迹》说课稿新人教A版必修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熟练掌握求动点轨迹方程的基本方法。 2、体会数学实验的直观性、有效性,提高几何画板的操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及创新能力。 2、体会感性到理性、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3、强化类比、联想的方法,领会方程、数形结合等思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动点轨迹的动态美、和谐美、对称美 2、树立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感受合作交流带来的成功感,树立自信心,激发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勇气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类比、联想的方法探究不同条件下的轨迹 教学难点:图形、文字、符号三种语言之间的过渡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观察发现、启发引导、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调控,帮助学生优化思维过程,在此基础上,提供给学生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进行组织和澄清,并能清楚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数学思维。 【教学手段】利用网络教室,四人一机,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上述教学手段,一方面:再现知识产生的过程,通过多媒体动态演示,突破学生在旧知和新知形成过程中的障碍(静态到动态);另一方面: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模式】重点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模式“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主动发现、主动发展”。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生活中我们四处可见轨迹曲线的影子 【演示】这是美丽的城市夜景图 【演示】许多人认为天体运行的轨迹都是圆锥曲线, 研究表明,天体数目越多,轨迹种类也越多 【演示】建筑中也有许多美丽的轨迹曲线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轨迹 曲线的动态美、和谐美、对称美,激发学习兴趣。 ?2、激发情感,引导探索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轨迹问题题型分析

有关圆锥曲线轨迹问题 根据动点的运动规律求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是解析几何的一大课题:一方面求轨迹方程的实质是将“形”转化为“数”,将“曲线”转化为“方程”,通过对方程的研究来认识曲线的性质;另一方面求轨迹方程是培养学生数形转化的思想、方法以及技巧的极好教材。该内容不仅贯穿于“圆锥曲线”的教学的全过程,而且在建构思想、函数方程思想、化归转化思想等方面均有体现和渗透。 轨迹问题是高考中的一个热点和重点,在历年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特别是当今高考的改革以考查学生创新意识为突破口,注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轨迹方程这一热点,常涉及函数、三角、向量、几何等知识,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在这些能力方面的掌握程度。 求轨迹方程的的基本步骤:建设现代化(检验) 建(坐标系)设(动点坐标)现(限制条件,动点、已知点满足的条件)代(动点、已知点坐标代入)化(化简整理)检验(要注意定义域“挖”与“补”) 求轨迹方程的的基本方法:直接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交轨法、向量法等。 1.直接法:如果动点运动的条件就是一些几何量的等量关系,这些条件简单明确,不需要特殊的技巧,易于表述成含x,y 的等式,就得到轨迹方程,这种方法称之为直接法; 例1、已知直角坐标系中,点Q (2,0),圆C 的方程为 122=+y x ,动点M 到圆C 的切线长与MQ 的比等于常数 )0(>λλ,求动点M 的轨迹。 【解析】设MN 切圆C 于N ,则2 2 2 ON MO MN -=。设),(y x M ,则 2222)2(1y x y x +-=-+λ 化简得0)41(4))(1(22222=++-+-λλλx y x (1) 当1=λ时,方程为4 5 = x ,表示一条直线。 (2) 当1≠λ时,方程化为2 222 222)1(31)12(-+=+--λλλλy x 表示一个圆。 ◎◎如图,圆1O 与圆2O 的半径都是1,124O O =. 过动点P 分别作圆2O 、圆2O 的切线PM PN ,(M N ,分别为切点) ,使得PM =. 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并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 【解析】以12O O 的中点O 为原点,12O O 所在直线为x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则 1(20)O -,,2(20)O ,.

高考数学难点之轨迹方程的求法

高考数学难点之轨迹方程的求法 求曲线的轨迹方程是解析几何的两个基本问题之一.求符合某种条件的动点的轨迹方程,其实质就是利用题设中的几何条件,用“坐标化”将其转化为寻求变量间的关系.这类问题除了考查学生对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等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充分考查了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及一定的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因此这类问题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也是同学们的一大难点. ●难点磁场 (★★★★)已知A 、B 为两定点,动点M 到A 与到B 的距离比为常数λ,求点M 的轨迹方程,并注明轨迹是什么曲线. ●案例探究 [例1]如图所示,已知P (4,0)是圆x 2+y 2=36内的一点,A 、B 是圆上两动点,且满足∠APB =90°,求矩形APBQ 的顶点Q 的轨迹方程.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利用“相关点代入法”求曲线的轨迹方程,属★★★★★级题目. 知识依托:利用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和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建立线段AB 中点的轨迹方程. 错解分析:欲求Q 的轨迹方程,应先求R 的轨迹方程,若学生思考不深刻,发现不了问题的实质,很难解决此题. 技巧与方法:对某些较复杂的探求轨迹方程的问题,可先确定一个较易于求得的点的轨迹方程,再以此点作为主动点,所求的轨迹上的点为相关点,求得轨迹方程. 解:设AB 的中点为R ,坐标为(x ,y ),则在Rt △ABP 中,|AR |=|PR |. 又因为R 是弦AB 的中点,依垂径定理:在Rt △OAR 中,|AR |2=|AO |2-|OR |2=36-(x 2+y 2) 又|AR |=|PR |=22)4(y x +- 所以有(x -4)2+y 2=36-(x 2+y 2),即x 2+y 2-4x -10=0 因此点R 在一个圆上,而当R 在此圆上运动时,Q 点即在所求的轨迹上运动. 设Q (x ,y ),R (x 1,y 1),因为R 是PQ 的中点,所以x 1=2 ,241+= +y y x , 代入方程x 2+y 2-4x -10=0,得 2 4 4)2()24( 22+? -++x y x -10=0 整理得:x 2+y 2=56,这就是所求的轨迹方程. [例2]设点A 和B 为抛物线 y 2=4px (p >0)上原点以外的两个动点,已知OA ⊥OB ,OM ⊥AB ,求点M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2000年北京、安徽春招)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参数法”求曲线的轨迹方程,属★★★★★级题目. 知识依托: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错解分析:当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 1,y 1),(x 2,y 2)时,注意对“x 1=x 2”的讨论.

最新高考数学解题技巧-极坐标与参数方程

2018高考数学解题技巧 解答题模板3:极坐标与参数方程 1、 题型与考点(1){极坐标与普通方程的互相转化 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相转化 (2) {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互化参数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互化 (3) {利用参数方程求值域参数方程的几何意义 2、【知识汇编】 参数方程:直线参数方程:00cos ()sin x x t t y y t θθ=+??=+?为参数 00(,)x y 为直线上的定点, t 为直线上任一点(,)x y 到定 点00(,)x y 的数量; 圆锥曲线参数方程:圆的参数方程:cos ()sin x a r y b r θθθ=+?? =+?为参数(a,b)为圆心,r 为半径; 椭圆22221x y a b +=的参数方程是cos ()sin x a y b θθθ=??=? 为参数; 双曲线2222-1x y a b =的参数方程是sec ()tan x a y b φθφ=??=? 为参数; 抛物线22y px =的参数方程是2 2()2x pt t y pt ?=?=?为参数 极坐标与直角坐标互化公式: 若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坐标系,点P 的极坐标为(,)ρθ,直角坐标为(,)x y , 则cos x ρθ=, sin y ρθ=, 222x y ρ=+, tan y x θ=。 解题方法及步骤 (1)、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 化参数方程为普通方程的基本思路是消去参数,常用的消参方法有代入消去法、加减消去法、恒等式(三角的或代数的)消去法;化普通方程为参数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引入参数,即选定合适的参数t ,先确定一个关系()x f t =(或()y g t =,再代入普通方程(),0F x y =,求得另一关系()y g t =(或()x f t =).一般地,常选择的参数有角、有向线段的数量、斜率,某一点的横坐标(或纵坐标) 例1、方程?????+=-=--t t t t y x 2 222(t 为参数)表示的曲线是( ) A. 双曲线 B.双曲线的上支 C.双曲线的下支 D.圆 解析:注意到2t t 与2t -互为倒数,故将参数方程的两个等式两边分别平方,再相减,即可消去含t 的项,4)22()22(2222-=+--=---t t t t y x ,即有422=+y x ,又注意到 02>t ,222222=?≥+--t t t t ,即

高中数学动点轨迹问题专题讲解

动点轨迹问题专题讲解 一.专题内容: 求动点(, )P x y 的轨迹方程实质上是建立动点的坐标, x y 之间的关系式,首先要分析形成轨迹的点和已知条件的内在联系,选择最便于反映这种联系的坐标形式,寻求适当关系建立等式,常用方法有: (1)等量关系法.....:根据题意,列出限制动点的条件等式,这种求轨迹的方法叫做等量关系法,利用这种方法时,要求对平面几何中常用的定理和解析几何中的有关基本公式很熟悉. (2)定义法...:如果动点满足的条件符合某种已知曲线(如圆锥曲线)的定义,可根据其定义用待定系数法求出轨迹方程. (3)转移代入法.....:如果所求轨迹上的点(, )P x y 是随另一个在已知曲线C :(, )0F x y =上的动点00(, )M x y 的变化而变化,且00, x y 能用, x y 表示,即0(, )x f x y =,0(, )y g x y =,则将00, x y 代入已知曲线(, )0F x y =,化简后即为所求的轨迹方程. (4)参数法...:选取适当的参数(如直线斜率k 等),分别求出动点坐标, x y 与参数的关系式,得出所求轨迹的参数方程,消去参数即可. (5)交轨法...:即求两动直线交点的轨迹,可选取同一个参数,建立两动直线的方程,然后消去参数,即可(有时还可以由三点共线,斜率相等寻找关系).

注意:轨迹的完备性和纯粹性!一定要检验特殊点和线! 二.相关试题训练 (一)选择、填空题 1.( )已知1F 、2F 是定点,12||8F F =,动点M 满足12||||8MF MF +=,则动点M 的轨迹是 (A )椭圆 (B )直线 (C )圆 (D )线段 2.( )设(0,5)M ,(0,5)N -,MNP ?的周长为36,则MNP ?的顶点P 的轨迹方程是 (A )22125169x y + =(0x ≠) (B )22 1144169 x y +=(0x ≠) (C ) 22116925x y +=(0y ≠) (D )22 1169144 x y +=(0y ≠) 3.与圆2240x y x +-=外切,又与y 轴相切的圆的圆心轨迹方程是 ; 4.P 在以1F 、2F 为焦点的双曲线22 1169 x y -=上运动,则12F F P ?的重心G 的轨迹方程是 ; 5.已知圆C : 22(16x y +=内一点)A ,圆C 上一动点Q , AQ 的垂直平

高中数学全参数方程知识点大全

高考复习之参数方程 一、考纲要求 1.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了解某些常用参数方程中参数的几何意义或物理意义,掌握参数方 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方法.会根据所给出的参数,依据条件建立参数方程. 2.理解极坐标的概念.会正确进行点的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会正确将极坐标方程化为 直角坐标方程,会根据所给条件建立直线、圆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不要求利用曲线的参数 方程或极坐标方程求两条曲线的交点. 二、知识结构 1.直线的参数方程 (1)标准式 过点Po(x 0,y 0),倾斜角为α的直线l(如图)的参数方程是 ? ? ?+=+=a t y y a t x x sin cos 00 (t 为参数) (2)一般式 过定点P 0(x 0,y 0)斜率k=tg α= a b 的直线的参数方程是 ?? ?+=+=bt y y at x x 00(t 不参数) ② 在一般式②中,参数t 不具备标准式中t 的几何意义,若a 2 +b 2 =1,②即为标准式,此 时, | t |表示直线上动点P 到定点P 0的距离;若a 2+b 2 ≠1,则动点P 到定点P 0的距离是 22b a +|t |. 直线参数方程的应用 设过点P 0(x 0,y 0),倾斜角为α的直线l 的参数方程是 ? ??+=+=a t y y a t x x sin cos 00 (t 为参数) 若P 1、P 2是l 上的两点,它们所对应的参数分别为t 1,t 2,则 (1)P 1、P 2两点的坐标分别是 (x 0+t 1cos α,y 0+t 1sin α) (x 0+t 2cos α,y 0+t 2sin α); (2)|P 1P 2|=|t 1-t 2|; (3)线段P 1P 2的中点P 所对应的参数为t ,则 t= 2 2 1t t + 中点P 到定点P 0的距离|PP 0|=|t |=|2 2 1t t +| (4)若P 0为线段P 1P 2的中点,则 t 1+t 2=0.

动点的轨迹问题

动点的轨迹问题 根据动点的运动规律求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是解析几何的一大课题:一方面求轨迹方程的实质是将“形”转化为“数”,将“曲线”转化为“方程”,通过对方程的研究来认识曲线的性质;另一方面求轨迹方程是培养学生数形转化的思想、方法以及技巧的极好教材。该内容不仅贯穿于“圆锥曲线”的教学的全过程,而且在建构思想、函数方程思想、化归转化思想等方面均有体现和渗透。 轨迹问题是高考中的一个热点和重点,在历年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特别是当今高考的改革以考查学生创新意识为突破口,注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轨迹方程这一热点,常涉及函数、三角、向量、几何等知识,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在这些能力方面的掌握程度。 求轨迹方程的的基本步骤:建设现代化(检验) 建(坐标系)设(动点坐标)现(限制条件,动点、已知点满足的条件)代(动点、已知点坐标代入)化(化简整理)检验(要注意定义域“挖”与“补”) 求轨迹方程的的基本方法: 1.直接法:如果动点运动的条件就是一些几何量的等量关系,这些条件简单明确,不需要特殊的技巧,易于表述成含x,y 的等式,就得到轨迹方程,这种方法称之为直接法。 2.定义法:运用解析几何中一些常用定义(例如圆锥曲线的定义),可从曲线定义出发直接写出轨迹方程,或从曲线定义出发建立关系式,从而求出轨迹方程。 3.代入法:动点所满足的条件不易表述或求出,但形成轨迹的动点P(x,y)却随另一动点Q(x ’,y ’)的运动而有规律的运动,且动点Q 的轨迹为给定或容易求得,则可先将x ’,y ’表示为x,y 的式子,再代入Q 的轨迹方程,然而整理得P 的轨迹方程,代入法也称相关点法。 4.参数法:求轨迹方程有时很难直接找到动点的横坐标、纵坐标之间的关系,则可借助中间变量(参数),使x,y 之间建立起联系,然而再从所求式子中消去参数,得出动点的轨迹方程。 5.交轨法:求两动曲线交点轨迹时,可由方程直接消去参数,例如求两动直线的交点时常用此法,也可以引入参数来建立这些动曲线的联系,然而消去参数得到轨迹方程。可以说是参数法的一种变种。 6.转移法:如果动点P 随着另一动点Q 的运动而运动,且Q 点在某一已知曲线上运动,那么只需将Q 点的坐标来表示,并代入已知曲线方程,便可得到P 点的轨迹方程。 7.几何法:利用平面几何或解析几何的知识分析图形性质,发现动点运动规律和动点满足的条件,然而得出动点的轨迹方程。 8.待定系数法:求圆、椭圆、双曲线以及抛物线的方程常用待定系数法求。 9.点差法:求圆锥曲线中点弦轨迹问题时,常把两个端点设为),(),,(2211y x B y x A 并代入圆锥曲线方程,然而作差求出曲线的轨迹方程。 此部分内容主要考查圆锥曲线,圆锥曲线的定义是根本,它是相应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的“源”。对于圆锥曲线的有关问题,要有运用圆锥曲线定义解题的意识,“回归定义”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 二、注意事项: 1. 求轨迹方程的关键是在纷繁复杂的运动变化中,发现动点P 的运动规律,即P 点满足的等量关系,因此要学会动中求静,变中求不变。

高中数学选修4-4-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知识点与题型

一、极坐标系 1.极坐标系与点的极坐标 (1)极坐标系:如图4-4-1所示,在平面内取一个定点O ,叫做极点,自极点O 引一条射线Ox ,叫做极轴;再选定一个长度单位,一个角度单位(通常取弧度)及其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这样就建立了一个极坐标系. (2)极坐标:平面上任一点M 的位置可以由线段OM 的长度ρ和从Ox 到OM 的角度θ来刻画,这两个数组成的有序数对(ρ,θ)称为点M 的极坐标.其中ρ称为点M 的极径,θ称为点M 的极角. 2 题型一 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 1、已知点P 的极坐标为,则点P 的直角坐标为 ( ) A.(1,1) B.(1,-1) C.(-1,1) D.(-1,-1) 2、设点的直角坐标为,以原点为极点,实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则点的极坐标为( ) A . B . C . D . 3.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为ρ=2sin θ+4cos θ,以极点为原点,极轴为x 轴正半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该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________. 4.在极坐标系中,过点(1,0)并且与极轴垂直的直线方程是( ) A .ρ=cos θ B .ρ=sin θ C .ρcos θ=1 D .ρsin θ=1 5.曲线C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 2+y 2-2x =0,以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则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________. 6. 在极坐标系中,求圆ρ=2cos θ与直线θ=π 4 (ρ>0)所表示的图形的交点的极坐标. 题型二 极坐标方程的应用 由极坐标方程求曲线交点、距离等几何问题时,如果不能直接用极坐标解决,可先转化为直角坐标方程,然后求解.

高中数学常见题型解法归纳 - 轨迹方程的求法

高中数学常见题型解法归纳 - 轨迹方程的求法 【知识要点】 一、“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的定义 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曲线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关系:(1)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纯粹性);(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上(完备性).那么,这个方程叫做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叫做方程的曲线. 二、求简单的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建设限代化 (1)建立直角坐标系:利用垂直性和对称性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2)设点:用有序实数对表示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不要把其它的点的坐标设成); (3)列出动点满足的限制条件:用坐标表示条件,列出方程; (4)代点坐标到方程; (5)化简:化方程为最简形式; (6)检验:检验某些特殊点是否满足题意,把不满足的点排除,把满足的点补充上来.(可以省略) 三、求轨迹方程的四种主要方法:轨迹四法待代直参 (1)待定系数法:通过对已知条件的分析,发现动点满足某个曲线(圆、圆锥曲线)的定义,然后设出曲线的方程,求出其中的待定系数,从而得到动点的轨迹方程. (2)代入法:如果点的运动是由于点的运动引起的,可以先用点的坐标表示点 的坐标,然后代入点满足的方程,即得动点的轨迹方程. (3)直接法:直接把已知的方程和条件化简即得动点的轨迹方程. (4)参数法:动点的运动主要是由于某个参数的变化引起的,可以选参、设 参,然后用这个参数表示动点的坐标,即,再消参. 四、轨迹和轨迹方程 轨迹和轨迹方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轨迹表示的曲线的简单特征的描述,而求轨迹方程

只求那个方程即可,不需描述曲线的特征. 【方法讲评】 【例1】线段与互相垂直平分于点,,,动点满足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解析】 【点评】(1)这种题目由于已知中没有直角坐标系,所以首先要根据垂直性和对称性建立直角坐标系,由于建立坐标系的方法有多种,所以求出的轨迹方程有多种,但是都是对的;(2)这道题是直接用坐标化简已知中的得到的轨迹方程,运用的是直接法. 【例2】已知圆:,由动点向圆引两条切线、,

[推荐学习]高中数学奥赛系列辅导资料 动点轨迹方程的求法教案

动点轨迹方程的求法 一、直接法 按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求,其过程是建系设点,列出几何等式,坐标代换,化简整理,主要用于动点具有的几何条件比较明显时. 例1(1994年全国)已知直角坐标平面上点Q (2,0)和圆C :122=+y x ,动点M 到圆C 的切线长与MQ 的比等于常数()0>λλ(如图),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 解:设M (x ,y ),直线MN 切圆C 于N , 则有 λ=MQ MN , 即 λ=-MQ ON MO 2 2, λ=+--+2222)2(1 y x y x . 整理得0)41(4)1()1(222222=++--+-λλλλx y x ,这就是动点M 的轨迹方程. 若1=λ,方程化为45=x ,它表示过点)0,4 5(和x 轴垂直的一条直线; 若λ≠1,方程化为222 2222 ) 1(3112-+=+-λλλλy x )-(,它表示以)0,12(22-λλ为圆心,13122 -+λλ为半径的圆. 二、代入法 若动点M (x ,y )依赖已知曲线上的动点N 而运动,则可将转化后的动点N 的坐标入已知曲线的方程或满足的几何条件,从而求得动点M 的轨迹方程,此法称为代入法,一般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动点的情况. 例2 (1986年全国)已知抛物线12+=x y ,定点A (3,1),B 为抛物线上任意一点,点P 在线段AB 上,且有BP :PA =1:2,当点B 在抛物线上变动时,求点P 的轨迹方程,并指出这个轨迹为哪种曲线. 解:设),(),,(11y x B y x P ,由题设,P 分线段AB 的比2== PB AP λ, ∴ .2 121,212311++=++=y y x x

高中数学-空间图形的轨迹问题

空间图形的轨迹问题 1 判断轨迹的类型问题 这类问题常常要借助于圆锥曲线的定义来判断,常见的轨迹类型有:线段、圆、圆锥曲线、球面等。在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同时,又融合了曲线的轨迹问题。 例1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的侧面AB1内有一点P到直线AB与到直线B1C1的距离相等,则动点P所在曲线的形状为(D)。 A. 线段 B. 一段椭圆弧 C. 双曲线的一部分 D. 抛物线的一部分 简析本题主要考查点到直线距离的概念,线面垂直及抛物线的定义。因为B1C1 面AB1,所以PB1就是P到直线B1C1的距离,故由抛物线的定义知:动点的轨迹为抛物线的一段,从而选D。 引申1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的侧面AB1内有一点P到直线AB的距离与到直线B1C1的距离之比为2:1,则动点P所在曲线的形状为(B)。 A. 线段 B. 一段椭圆弧 C. 双曲线的一部分 D. 抛物线的一部分 引申2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的侧面AB1内有一点P到直线AB的距离与到直线B1C1的距离之比为1:2,则动点P所在曲线的形状为(C)。 A. 线段 B. 一段椭圆弧 C. 双曲线的一部分 D. 抛物线的一部分 例2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AA1的中点,点P在其对角面BB1D1D内运动,若EP总与直线AC成等角,则点P的轨迹有可能是(A)。 A. 圆或圆的一部分 B. 抛物线或其一部分 C. 双曲线或其一部分 D. 椭圆或其一部分 简析由条件易知:AC是平面BB1D1D的法向量,所以EP与直线AC成等角,得到EP与平面BB1D1D所成的角都相等,故点P的轨迹有可能是圆或圆的一部分。 例3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a,定点M在棱AB上(但不在端点A,B上),点P是平面ABCD内的动点,且点P到直线的距 离与点P到点M的距离的平方差为a2,则点P的轨迹所在曲线为(A)。 A. 抛物线 B. 双曲线 C. 直线 D. 圆 简析在正方体中,过P作PF AD,过F作FE A1D1,垂足分别为F、E,连结PE。则PE2=a2+PF2,又PE2-PM2=a2,所以PM2=PF2,从而PM=PF,故点P到直线AD与到点M的距离相等,故点P的轨迹是以M为焦点,AD为准线的抛物线。 点评正方体是空间图形中既简单、熟悉、又重要的几何体,具有丰富的内涵,在

高中数学 《参数方程的概念》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4-4

参数方程 目标点击: 1.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了解某些参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 2.熟悉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他们的互化法则; 3.会选择最常见的参数,建立最简单的参数方程,能够根据条件求出直线、圆锥曲线等常用曲线的一些参数方程并了解其参数的几何意义; 4.灵活运用常见曲线的参数方程解决有关的问题. 基础知识点击: 1、曲线的参数方程 在取定的坐标系中,如果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x,y 都是某个变数t 的函数,?? ?==)()(t g y t f x (1) 并且对于t 的每一个允许值,由方程组(1)所确定的点M(x,y)都在这条曲线上,那么方程组(1)叫做这条曲线的参数方程. 联系x 、y 之间关系的变数叫做参变数,简称参数. 2、求曲线的参数方程 求曲线参数方程一般程序: (1) 设点: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用(x,y)表示曲线上任意一点M 的坐标; (2) 选参:选择合适的参数; (3) 表示:依据题设、参数的几何或物理意义,建立参数与x ,y 的关系 式,并由此分别解出用参数表示的x 、y 的表达式. (4) 结论:用参数方程的形式表示曲线的方程 3、曲线的普通方程 相对与参数方程来说,把直接确定曲线C 上任一点的坐标(x,y )的方程F (x,y )=0叫做曲线C 的普通方程. 4、参数方程的几个基本问题 (1) 消去参数,把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 (2) 由普通方程化为参数方程. (3) 利用参数求点的轨迹方程. (4) 常见曲线的参数方程. 5、几种常见曲线的参数方程 (1) 直线的参数方程 (ⅰ)过点P 0(00,y x ),倾斜角为α的直线的参数方程是 ? ??+=+=αα s i n c o s 00t y y t x x (t 为参数)t 的几何意义:t 表示有向线段P P 0的数量,P(y x ,) 为直线上任意一点. (ⅱ)过点P 0(00,y x ),斜率为a b k =的直线的参数方程是 ???+=+=bt y y at x x 00 (t 为参数) (2)圆的参数方程

高中数学 求动点轨迹小专题4-消参法【教师版】

求动点轨迹系列小专题4:消参法 消参法:顾名思义,通过消去参数,得到动点()y x P ,的轨迹方程。本课时,敢于突破自己,在各式各样的情境下,多参数情况下,也能够找到消参的路径。 其实消参法学习过后,上课时的相关点法的本质也是消参法,消参的路径就是运用主动点的方程进行消参,相关点法实际上是以特殊的消参身份独立出来。 例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己知两点()()60,26A B -, ,若点C 满足OC OA OB αβ=+ ,其中21αβ+=.则点C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_. 【答案】65180 x y +-=【解析】 【分析】 设点C 的坐标为(),x y ,由题意可得()(),62,6x y αββ=-,所以6186x y y αβ?=+????=?? ,又由21αβ+=可得出点C 的轨迹方程. 【详解】 设点C 的坐标为(),x y ,由题意可得()(),62,6x y αββ=-,所以626x y αββ=-??=?,所以6186x y y αβ?=+????=?? ,又21αβ+=,所以216186 x y y ???+ += ???,即65180x y +-=,故填:65180x y +-=. 变式1: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过点(1,0)-的直线与抛物线2:8C y x =相交于A ,B 两点,弦AB 的中点P 的轨迹记为W ,求W 的方程; 【分析】

先设()11,A x y ,()22,B x y ,()00,P x y ,根据21122 288y x y x ?=?=?,以及题意,得到121021284y y x x y y y -==+-,再由1201201 y y y x x x -=-+,两式联立,即可得出结果;【解析】 设()11,A x y ,()22,B x y ,()00,P x y ,由题意可得:21122 288y x y x ?=?=?,则()2212128y y x x -=-,从而121212 8y y x x y y =-+-,因为点P 为弦AB 的中点,所以1202y y y +=,即 121021284y y x x y y y -==+-,又直线AB 过点(1,0)-,所以1201201 y y y x x x -=-+,则000 41y x y =+,即()20041y x =+,而()00,P x y 必在抛物线2:8C y x =的内部,从而()2 000418y x x =+<,即01x >.故W 的方程为24(1)(1)y x x =+>. 变式2:过抛物线24y x =的焦点F 作直线与抛物线交于,A B 两点,当此直线绕焦点F 旋转时,弦AB 中点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 【答案】22(1) y x =-【解析】 由题意知抛物线焦点为(1,0), 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为k ,则焦点弦方程为(1)y k x =-,代入抛物线方程24y x =得2222(24)0k x k x k -++=, 由题意知斜率不等于0,

高考数学参数方程所有经典类型

高考数学参数方程所有经典类型(必刷题) 1.极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xoy 有相同的长度单位,以原点O 为极点,以x 轴正半轴为 极轴.已知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1222 x t y ?=+????=??(t 为参数),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 2sin 8cos ρθθ=. (Ⅰ)求C 的直角坐标方程; (Ⅱ)设直线l 与曲线C 交于,A B 两点,求弦长||AB . 2.已知直线l 经过点1 (,1)2P ,倾斜角α=6 π,圆C 的极坐标方程为)4πρθ=-. (1)写出直线l 的参数方程,并把圆C 的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 (2)设l 与圆C 相交于两点A 、B ,求点P 到A 、B 两点的距离之积.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曲线1C :cos sin θθ=??=? x y (θ为参数),将1C 上的所有 和2倍后得到曲线2C .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的原点O 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取相同的单位长度建立极坐标系,已知直线l :sin )4ρθθ+=. (1)试写出曲线1C 的极坐标方程与曲线2C 的参数方程; (2)在曲线2C 上求一点P ,使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最小,并求此最小值. 4.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l 的方程为40x y -+=,曲线C 的参数方程为

x 3cos y sin ααα ?=??=??(为参数). (1)已知在极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xoy 取相同的长度单位,且以原点O 为极点,以x 轴正半轴为极轴)中,点P 的极坐标为(4,)2π ,判断点P 与直线l 的位置关系; (2)设点Q 是曲线C 上的一个动点,求它到直线l 的距离的最小值.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以O 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C 的极坐V 标方程为πcos =13ρθ? ?- ??? ,M ,N 分别为曲线C 与x 轴、y 轴的交点. (1)写出曲线C 的直角坐标方程,并求M ,N 的极坐标; (2)求直线OM 的极坐标方程. 6.(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已知曲线 (为参数),(为参数). (1)化 的方程为普通方程; (2)若上的点P 对应的参数为为上的动点,求中点到直线 (为参数)距离的最小值.

高考数学参数方程大题

高考数学参数方程大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三最后一题 1、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两种坐标系中取相同的长度单位,设点A 的极坐标为)6 ,2(π ,直线l 过点A 且与极轴成角 为 3π,圆C 的极坐标方程为)4 cos(2πθρ-=. (1)写出直线l 参数方程,并把圆C 的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 (2)设直线l 与曲线圆C 交于B 、C 两点,求AC AB .的值. 【答案】(1)直线l C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02222=--+y x y x ;(2 2、已知曲线C 的参数方程为31x y α α ?=+??=+??(α为参数),以直角坐标系原点 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 (1)求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并说明其表示什么轨迹. (2)若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1 sin cos θθρ -= ,求直线被曲线C 截得的弦长. 【答案】(1)6cos 2sin ρθθ=+(2 3、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t t y t x (22522 5??? ??? ?+=+ -=为参数),若以 O 点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则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 θρcos 4=。 (1)求曲线C 的直角坐标方程及直线l 的普通方程; (2)将曲线C 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 2 1 ,再将所得曲线向左平移1个单位,得到曲线1C ,求曲线1C 上的点到直线l 的距离的最小值 【答案】(1)() 422 2 =+-y x ,052=+-y x (2 )

高一数学 必修二与圆有关的轨迹问题

高一数学 4.1.2 与圆有关的轨迹问题课时 1 【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坐标法 3. 初步学习用代入法,定义法求点的轨迹方程,了解求点的轨迹方程的方法,步骤。【学习重点】求点的轨迹方程的方法,步骤。 【学习难点】求点轨迹的过程中寻找动点满足的几何关系 复习案 1、复习P92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推导过程初步体会求点的轨迹的过程,方法 2、复习P118圆的标准方程方程的推导过程初步体会求点的轨迹的过程,方法。 学习案 动点M的坐标(x,y)满足的关系式称为点M的轨迹方程 例1、已知线段AB的端点B的坐标是(4,3),端点A在圆22 (1)4 x y ++=上运动,求线段AB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试着作图,当点A在圆上运动时,追踪中点M的轨迹) 小结 当动点M的变化是由点P的变化引起的,并且已知点P在某一曲线C上运动时,常用代入法(也称相关点法)求动点M的轨迹方程,其步骤是:(1)设动点M的坐标为(x,y);(2)用点M的坐标表示点P的坐标;(3)将所得点P的坐标代入曲线C的方程,即得点M的轨迹方程 变式训练、 1、过原点O做圆2280 x y x +-=的弦OA求弦OA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 例2若Rt ABC ?的斜边的两端点A、B的坐标分别为(-3,0)(7,0)求直角顶点C的轨迹方程例3、已知点A(-3,0),B(3,0),动点P满足2 PA PB =,求点P 的轨迹方程分析:找出动点满足的关系式,代入动点的坐标,可得轨迹方程,由轨迹方程确定曲线的形状. 课堂小结 总结:求曲线的轨迹方程的步骤 (1)建立适当坐标系,设出动点M的坐标(x,y) (2)列出点M满足条件的集合 (3)用坐标表示上述条件,列出方程 (4)将上述方程化简。 (5)证明化简后的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解都是轨迹上的点。 练习 1、一动点到A(-4,0)的距离是到B(2,0)的距离的2倍,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2、已知两定点A(-2,0),B(1,0),若动点P满足2 PA PB =,则点P的轨迹方程 3、已知圆的方程为:2266140 x y x y +--+=,求过点() 3,5 A--的直线交圆得到的弦PQ 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 4、等腰三角形的顶点A的坐标是(4,2),底边一个端点B的坐标是(3,5),求另一个端点C的轨迹方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