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的统计图知识点

小学五年级数学的统计图知识点

小学生一定要学会好好的学习数学,要找对方法才能进步,本人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五年级数学,欢迎大家参考

扇形统计图学习知识点

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数。

优点: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条形统计图重点知识点

优点: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注意:画条形统计图时,直条的宽窄必须相同。

取一个单位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确定;

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不同项目的直条,要用不同的线条或颜色区别开,并在制图日期下面注明图例。

小学五年级折线统计图重点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优点: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注意:折线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不同的年份、月份等时间时,不同时间之间的距离要根据年份或月份的间隔来确定。

小学五年级数学的统计图知识点

2.折线统计图-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专题讲义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专题讲义-2.折线统计图 【知识点归纳】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够反映物体的变化趋势情况。作图时要注意描点、写数据、连线。 【典例讲解】 例1.乌鸦到处找水喝,它看到一个装有水的瓶子,但水位较低,且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沉思了一会儿后,聪明的乌鸦衔来一个个小石子放入瓶中,水位上升后,乌鸦喝到了水.在这个故事中,从乌鸦看到瓶子的那刻开始计时,下面统计图中,()最能反映时间和瓶中水面高度的关系. A.B.C.D. 【分析】由于原来水位较低,乌鸦喝不着水,沉思了一会儿才想出办法,说明在乌鸦沉思这段时间水位没有变化,乌鸦衔来一个个小石子放入瓶中,水位将会上升,乌鸦喝到了水后,水位应不低于原来的水位,据此解答. 【解答】解:因为乌鸦沉思这段时间水位没有变化,所以首先排除C; 因为乌鸦衔来一个个小石子放入瓶中,水位将会上升,所以排除A; 因为乌鸦喝水后水位不低于原来的水位,所以排除B; 因此,只有D能反映时间后瓶中水面高度的关系.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首先看清横轴和纵轴表示的量,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排除法求解. 例2.李叔叔9:00驾车从甲地出发,15:00到达乙地.下面是汽车行驶情况的路程图.(1)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是220km. (2)李叔叔上午行了3小时,下午行了1小时,中间休息了2小时. (3)李叔叔休息前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50km.

【分析】(1)通过观察统计图可知,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是220千米. (2)李叔叔上午行了3小时,下午行了1小时,中间休息了2小时. (3)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据此列式解答. 【解答】解:(1)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是220千米. (2)李叔叔上午行了3小时,下午行了1小时,中间信息了2小时. (3)150÷3=50(千米/时) 答:李叔叔休息前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行驶50千米. 故答案为:220;3、1、2;50.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例3.任意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都可以合成一个复式折线统计图.×(判断对错)【分析】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用线段把各点顺次连接起来;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项目的具体数量,又能清楚地反映事物变化的情况;易于显示数据的变化的规律和趋势;由此依次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任何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都能分成多幅单式折线统计图,但是任意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不一定合成一个复式折线统计图,所以本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明确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例4.如图是某便利店两种品牌的纯牛奶1﹣6月销售情况统计表. 月份123456 销量甲202535405055 乙151820161210请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七章 折线统计图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 第七章折线统计图 【知识点归纳总结】 1. 单式折线统计图 1.折线统计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用折线的上升或下降表示数量的多少和增减变化.容易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折现统计图制作步骤: (1)标题:根据统计表所反映的内容,在正上方写上统计图的名称; (2)画出横、纵轴:先画纵轴,后画横轴,横、纵轴都要有单位,按纸面的大小来确定用一定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 (3)描点、连线:根据数量的多少,在纵、横轴的恰当位置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序连接起来. 【经典例题】 例1:如图,电车从A站经过B站到达C站,然后返回.去时B站停车,而返回时不停,去时的车速为每小时48千米,返回时的车速是每小时72千米. 分析:从统计图中可知电车从A站到达B站用了4分钟,并在B站休息了1分钟,从B站到达C站用了5分钟,所以电车从A站到达C站共行驶了4+5=9(分钟),根据“速度×时间=路程”求出从A站到C站的距离;电车在C站休息了3分钟,从第13分钟开始行驶到第19分钟返回A站,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即可得出答案. 解:48×(4+5)÷(19-13), =48×9÷6, =72(千米); 答:汽车从C站返回A站的速度是每小时行72千米. 故答案为:72.

点评:此题首先根据问题从图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和“速度=路程÷时间”即可作出解答. 2. 复式折线统计图 1.定义: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用线段把各点顺次连接起来. 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项目的具体数量,又能清楚地反映事物变化的情况. 2.折线图特点:易于显示数据的变化的规律和趋势.可以用来作股市的跌涨和统计气温.3.作用: 复式折线统计图一般用于两者之间比较,主要作用还是看两者之间的工作进度和增长. 折线统计图分单式或复式.复式的折线统计图有图例,用不同颜色或形状的线条区别开来.4.区别: 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相差最大的是多了一条线,和第二个单位,但仍然能看出他的上升趋势.【经典例题】 例1:哥哥和弟弟周末分别骑车去森林动物园游玩,下面的图象表示他们骑车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请根据哥哥、弟弟行程图填空. ①哥哥骑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②弟弟骑车每分钟行0.3千米. 分析:此题是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根据成正比例的意义可知,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关系;通过观察统计图可得出弟弟行驶的路程为30千米,时间为3:40-2:00=100分钟,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即可解决问题. 解:因为路程=速度×时间, 所以哥哥骑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 3:40-2:00=100(分钟), 30÷100=0.3(千米); 答:哥哥骑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弟弟骑车每分钟行0.3千米. 故答案为:正;0.3.

数学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知识点归纳

数学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知识点归纳 数学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知识点归纳 上学期间,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数学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知识点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条形统计图 概念: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再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条形统计图. 2、画图注意: ①画条形统计图时,直条的宽窄必须相同,纵轴的起点一般应从0开始; ②取一个单位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确定; ③条形图可以横置或纵置,纵置时也称柱形图; ④复合条形图有几种不同的形式,图中表示不同项目的直条,要用不同的线纹或颜色区别开,并注明图例说明. 3、条形图的特点: ①能够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 ②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 二、扇形统计图 1.概念:扇形图也称圆形图或饼图,是利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总体和部分的关系,即用圆代表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在总体中的百分比.这样的统计图就叫做扇形图. 2.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①用扇形面积表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②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数的大小. 3. 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步骤大致如下:

(1) 计算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 (2) 计算表示各部分数量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公式为:圆心角=360°某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 (3) 取适当的半径画一个圆,利用半圆仪,根据刚才计算所得的圆心角,画出各个扇形,并标注项目及百分比; (4) 有时应对标注图例加以必要的说明. 如下: 4.注意: (1) 计算百分比,四舍五入后,相加不得100%怎么办? (2) 画扇形时,不必考虑各个扇形的相对位置; (3) 扇形图显示的是每一组数据的相对大小,因此从图中我们不能判断每一组的具体数据. 三、折线统计图 1.概念: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结起来,所得的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 2.画图注意: (1) 时间一般绘在横轴上,数据绘在纵轴上; (2) 图形的长宽比例要适当,一般应绘成横轴略大于纵轴的长方形,其长宽比例大致为10:7; (3) 一般情况下,纵轴数据下端应从0开始,以便于比较.如果数据与0 间距过大,可以采用折断的符号将纵轴折断,对于横轴可作类似的处理. (4) 若实际需要,可以在一个坐标系中画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折线,来表示不同组的数据变化趋势,但也应注明图例说明. 3.折线图的特点:易于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 统计表的数学知识点 (一)意义 把统计数据填写在一定格式的表格内,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这样的表格就叫做统计表。

人教版数学下册五年级春季第十三讲《折线统计图》-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春季第十三讲《折线统计图》 下面是永乐电器商店电视机一周销售情况 思考:如果想更加直观的看出这周电视机的销量变化,我 们可以将统计图做出怎样的调整? 思考:根据下面统计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1.描点:在格子图上找出七天销售量对应的点,把这些点描出来: 2连线: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3.标明数据。 总结:单式折线统计图能反映出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 练习 下面是2018年北京10月份某一周的最高气温测量表,根据此表画出折线统计图。 练习:下面是2019年某一周11点时测量的气温统计图 (1)周内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相差多少?

(2)-周11点时测量的平均气温是多少? 答案 (1) 相差5°17° 练习 下图是2019年某手机生产商的季度产量统计图 (1) 平均每个季度的手机生产量是多少? (2) 平均每个月的手机生产量是多少? 答案 (1)30000个(2)10000个 笔记部分 单式折线统计图 优势:能反映出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并从变化中发现数量的发展趋势; 画折线统计图方法:先描点、再连线,最后标出数据。 例题1、根据下面统计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练习1 1)画统计图时,要想表示数量的增减趋势,最好选择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2)画统计图时,要想用条形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最好选择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3)要想表示某地区在2011年至2016年出生人口的多少,最好选择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图

(4)要想表示近两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减趋势最好选择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图 答案:B.A.A.B 例题2、下面是曙光机械厂2019年下半年耗电统计图 1.耗电量最高月份与最低月份相差多少度? 2.2009年下半年的总耗电量是多少度? 3.下半年平均每月耗电多少度? 答案:1.300度2.1950度3.325度 练习2、某煤矿2006年到2009年生产情况如下表: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统计与可能性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统计与可能 性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被誉为科学的皇后。对于我们的广大小学生来说, 数学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学习,特地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统计图的分类及点 (1)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作用:从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2)拆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作用: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3)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数。 作用:通过扇形统计图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折线统计图不但能反映数据(量)的多少,更能反映某一项目在某一时间内的数据(量)增减变化情况.

二、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比较 相同点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统计量的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都是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都可用来反映数据的一般水平;都可用来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 不同点 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定义不同 平均数: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2、求法不同 平均数:用所有数据相加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需要计算才得求出。 中位数:将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个数是奇数,则处于最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它的求出不需或只需简单的计算。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不必计算就可求

五年级数学折线统计图预习知识点

五年级数学折线统计图预习知识点 正确的小学数学学习方法固然重要,但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精神更为重要。小偏整理了五年级数学折线统计图预习知识点,感谢您的阅读。 五年级数学折线统计图预习知识点 一、单式折线统计图 1、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既可以反映出数量的多少,又能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 2、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①画出横轴和纵轴(补画统计图时此步骤已给出);②确定一个单位长度表示数量多少(补画统计图时此步骤已给出);③描点,描点时应注意先找准横轴上的点,再找准纵轴上相对应的点,过两点分别做横轴、纵轴的垂线,两条垂线的交点就是所要描的点,在交点处点上实心点;④用线段顺次连接所有点,并标注数据;⑤标注好日期和标题。(日期也可不标注) 3、折线统计图的应用:可以根据折线统计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合理地推测。 (知识巧记)统计图,类型多,条形、折线一一说。 条形数量好比较,折线增减更明了。 绘制折线较简单,描点连线来解决。 完成绘图细分析,解决问题更容易。 二、复式折线统计图X k B 1 . c o m 1、复式折线统计图:如果在统计过程中存在两组(或多组)数据,且需要在一幅统计图中表示这两组(或多组)数据,就要用两种(或多种)不同颜色(或不同形式)的折线来表示不同数量的变化情况,这种统计图就是复式折线统计图。 2、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出各组数据的多少,数据的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可以比较各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3、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基

本相同,只是用不同的折线表示表示不同的量,需标明图例。 4、运用横向、纵向、综合、对比等不同的观察方法,可以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并能根据信息回答或提出相应的问题,同时进行简单地分析和合理地推测。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 1、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从解题的称量过程中可以知道,在3瓶钙片中找出1瓶次品,至少需要称1次就能保证找出次品。 2、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在找次品时,把物体分成3份,每份数量尽量平均时,不能平均分,多的与少的只能相差1,可以保证找出次品的称量次数最少。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有哪些 一、正确的小学数学学习方法——抓住课堂 理科学习重在平日功夫,不适于突击复习。平日学习最重要的是课堂45分钟,听讲要聚精会神,思维紧跟老师。同时要说明一点,许多同学容易忽略老师所讲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而注重题目的解答,其实诸如“化归”、“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远远重要于某道题目的解答。 二、高质量完成作业 所谓高质量是指高正确率和高速度。写作业时,有时同一类型的题重复练习,这时就要有意识的考查速度和准确率,并且在每做完一次时能够对此类题目有更深层的思考,诸如它考查的内容,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的规律、技巧等。另外对于老师布置的思考题,也要认真完成。如果不会决不能轻易放弃,要发扬“钉子”精神,一有空就静心思考,灵感总是突然来到你身边的。最重要的是,这是一次挑战自我的机会。成功会带来自信,而自信对于学习理科十分重要;即使失败,这道题也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勤思考,多提问 首先对于老师给出的规律、定理,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正确的小学数学学习方法还有对不懂的内容,做到刨根问底,这便是理解的最佳途径。其次,学习任何学科都应抱着怀疑的态

小学数学简单的统计知识点

小学数学简单的统计知识点 小学数学简单的统计知识点 第五章简单的统计 一统计表 二统计图 (一)意义 *用点线面积等来表示相关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图形叫做统计图。 (二)分类 1条形统计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线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优点: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优点: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3扇形统计图 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数。 优点: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三应用 1、解答加法应用题: a求总数的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乙数是多少,求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 b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和乙数比甲数多多少,求乙数是多少。 2、解答减法应用题: a求剩余的应用题:从已知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

b求两个数相差的多少的应用题:已知甲乙两数各是多少,求甲数比乙数多多少,或乙数比甲数少多少。 c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乙数比甲数少多少,求乙数是多少。 3、解答乘法应用题: a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已知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求总数。 b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是多少,另一个数是它的几倍,求另一个数是多少。 4、解答除法应用题: a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和把这个数平均分成几份的,求每一份是多少。 b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和每份是多少,求可以分成几份。 C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的几倍的应用题:已知甲数乙数各是多少,求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几倍。 d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5、常见的数量关系: 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总产量=单产量×数量 6、典型应用题 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的和特定的解题规律的复合应用题,通常叫做典型应用题。 (1)平均数问题:平均数是等分除法的发展。 解题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和与之相对应的总份数。 算术平均数:已知几个不相等的同类量和与之相对应的份数,求平均每份是多少。 数量关系式:数量之和÷数量的个数=算术平均数。 (2)归一问题:已知相互关联的两个量,其中一种量改变,另一种量也随之而改变,其变化的规律是相同的,这种问题称之为归一问

五年级下册数学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2章 折线统计图 苏教版(含解析)

苏教版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 第2章折线统计图 【知识点归纳总结】 1. 复式折线统计图 1.定义: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用线段把各点顺次连接起来.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项目的具体数量,又能清楚地反映事物变化的情况. 2.折线图特点:易于显示数据的变化的规律和趋势.可以用来作股市的跌涨和统计气温. 3.作用: 复式折线统计图一般用于两者之间比较,主要作用还是看两者之间的工作进度和增长. 折线统计图分单式或复式.复式的折线统计图有图例,用不同颜色或形状的线条区别开来. 4.区别: 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相差最大的是多了一条线,和第二个单位,但仍然能看出他的上升趋势. 【经典例题】 例1:哥哥和弟弟周末分别骑车去森林动物园游玩,下面的图象表示他们骑车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请根据哥哥、弟弟行程图填空. ①哥哥骑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②弟弟骑车每分钟行0.3千米. 分析:此题是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根据成正比例的意义可知,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关系;通过观察统计图可得出弟弟行驶的路程为30千米,时间为3:40-2:00=100分钟,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即可解决问题. 解:因为路程=速度×时间, 所以哥哥骑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 3:40-2:00=100(分钟), 30÷100=0.3(千米);

答:哥哥骑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弟弟骑车每分钟行0.3千米. 故答案为:正;0.3. 点评:此题考查了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成正比例的意义. 2. 单式折线统计图 1.折线统计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用折线的上升或下降表示数量的多少和增减变化.容易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折现统计图制作步骤: (1)标题:根据统计表所反映的内容,在正上方写上统计图的名称; (2)画出横、纵轴:先画纵轴,后画横轴,横、纵轴都要有单位,按纸面的大小来确定用一定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 (3)描点、连线:根据数量的多少,在纵、横轴的恰当位置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序连接起来.【经典例题】 例1:如图,电车从A站经过B站到达C站,然后返回. 去时B站停车,而返回时不停,去时的车速为每小时48千米,返回时的车速是每小时72千米. 分析:从统计图中可知电车从A站到达B站用了4分钟,并在B站休息了1分钟,从B站到达C站用了5分钟,所以电车从A站到达C站共行驶了4+5=9(分钟),根据“速度×时间=路程”求出从A站到C站的距离;电车在C站休息了3分钟,从第13分钟开始行驶到第19分钟返回A站,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即可得出答案. 解:48×(4+5)÷(19-13), =48×9÷6, =72(千米); 答:汽车从C站返回A站的速度是每小时行72千米. 故答案为:72. 点评:此题首先根据问题从图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和“速度=路程÷时间”即可作出解答.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