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合集下载

枫桥夜泊-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枫桥夜泊-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枫桥夜泊-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枫桥夜泊》这首诗词,让学生了解诗词的形式和特点。

2.让学生了解古人对自然的描写和对人物的刻画。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文表现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朗读《枫桥夜泊》这首诗词。

2.让学生能够体验古人对自然的赞美和描写。

难点
1.让学生深入理解古人的语言和思想。

2.帮助学生克服诗词朗读中的语音、语调、抑扬顿挫等问题。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让学生展示一些自己收集的秋天的图片,或者让他们带来一些枫叶、树叶等自然物品,并请他们朗读一段描写秋天的诗词。

2.学习
(1)听课文录音。

(2)大声朗读,教师进行指导。

(3)使用黑板屏幕或幻灯片展示课文,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词语的含义。

3.讨论
(1)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存在的问题或困惑。

(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隐喻和比喻。

4.训练
(1)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段诗歌进行演绎,然后学生自行表演。

(2)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对朗诵和表演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辅导。

5.评价
(1)评价学生的表现和成绩。

(2)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给予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很喜欢学唱诗词,但是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朗读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表现较好的是表演和朗读,但是诗词理解和表达能力还不够,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和指导,帮助学生不仅能够演绎,还能够深入理解古诗词中的含义和意境。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案(精推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案第【1】篇〗学习目标1、熟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想象诗句描写的意象,领悟诗的意境,体会游子的乡愁。

教学过程一、过渡导入,整体感知。

1、李白的《静夜思》,想一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播放多媒体展示的诗文、意境图,听配乐朗诵,初步感知诗的节奏、韵律、意境。

3、板书课题,读题解题。

二、自读课文,释疑解惑。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对照文中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2、小组交流,释疑解惑。

3、全班交流,质疑问难。

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能够解决的,可暂不作答。

三、品词析句,想象悟情。

1、诗人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侯的情景?(诗人写的是秋季,因为诗中提到了“霜”。

时间是深夜,因为诗中提到了“月落”、“霜”、“渔火”、“夜半钟声”等等)2、在这首诗中诗人写了哪些景物?(诗人写了“月落”、“乌啼”、“霜”、“江枫”、“渔火”、“寒山寺”、“夜半钟声”等等。

)3、选择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说这些词语表达的意象。

江边的渔火:江中亮起渔火,说明夜幕降临,游子的又一个夜泊开始了。

西沉的明月、满天的飞霜:描绘了一幅幽暗、深远而又寒冷的画面,也暗示着黑夜漫长。

惊叫的乌鸦、悠远的钟声:这两种声响更加衬托夜的宁静、凄清。

江边的枫树、孤零的客船、隐约的古寺:说明停泊地的偏僻、荒凉。

4、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江南秋夜图?用笔把你和诗人的情感画出来。

(描绘了一幅宁静、幽暗、寒冷、凄清、辽远而又美丽的江南秋夜图。

)5、音画渲染,体验意境。

(1)、播放意境图,播放音乐古曲《汉宫秋月》。

(2)、教师进行意境描绘:一个深秋的夜晚,一轮明月高挂,洒下清冷的光辉,江边几棵枫树,隐约可见,江里两三点渔火,时隐时现。

一叶小舟孤零零地停泊在枫桥边上。

一个游子眺望远处隐隐约约的寒山寺……(3)、再次播放《汉宫秋月》,学生在音乐中自己揣摩诵读。

(4)、提问:读诗时你的内心有什么感受?(心中难以言说的思乡之愁,漂泊之愁)(5)、你能通过读,再次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生跟随音乐齐读)(6)、再次播放《汉宫秋月》,师生共同吟诵诗句,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与情感。

《枫桥夜泊》教案部编版

《枫桥夜泊》教案部编版

《枫桥夜泊》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泊、愁、寺”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默写《枫桥夜泊》。

3.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按照读古诗、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意的方法,学习了《山居秋暝》这首诗,这首诗里有静态和动态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雨后初晴山间的清新美好,领会了诗歌的意境。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诗,就是作者在一座桥边完成的。

就是这座桥,大家请看这张图,这座桥叫“枫桥”,在江南的水乡像这样的桥很多很多,但这座枫桥却因为这位作者的一首诗而闻名遐迩,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学习《枫桥夜泊》1、回顾方法,自学提示本节课,老师希望大家继续用上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先来进行学习——在学习写景的古诗时,我们还可以这样学:①读一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②说一说:根据注释,说说诗意。

③划一划:画出诗中的景物名称。

④想一想:诗句让你想象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2、初读古诗,知作者课前我们都完成了预习,下面我们来听一听同学们的朗读。

预设平价:你做到了读准字音,注意了诗的的节奏。

谁来帮我们介绍一下作者?诗人张继——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

他的诗多纪行游览、酬赠送别之作,风格清远,以《枫桥夜泊》最为知名。

3、解诗题诗题是什么意思呢?在理解“枫桥夜波”这首诗的题目时,我们要抓住了重点字来理解,这是一个多音字,它有两个读音bó停泊pō湖泊。

在这首诗是“泊”什么意思?在哪儿停泊?“泊”在这首诗当中指的是“停船靠岸,可以理解为,夜晚将船停泊在枫桥边。

那么这首诗的内容便是,诗人夜晚把船舶停在枫桥附近时的所见所闻。

题目只有4个字,却点名了时间、地点和事件。

4、理解诗意,感悟诗情(1)圈画描写的景物请你再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注意断句,读出节奏。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案范文(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案范文(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案范文(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泊”、“愁”。

2、指导朗读,引发想象,体会领悟诗句的意思并背诵《枫桥夜泊》。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老师的到来。

一、导入新课,解诗题。

1、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我们身为中国人的骄傲。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枫桥夜泊》。

2、谁能告诉我诗人是在哪里写这首诗的?3、是的。

谁会来解释一下这首诗题目的意思。

枫桥在哪儿?泊是什么意思?这首诗是谁写的呀?二、了解诗人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张继)2、哪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张继?指名读PPT上内容。

(出示有关张继资料:张继,唐代诗人,湖北襄(xiānɡ)阳人。

生平事迹不详,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距今约1200年,他的诗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其中最著名的是《枫桥夜泊》。

)三、初读古诗1、弄懂了题目的意思,相信大家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读这首诗了。

我们先来把这首诗读熟。

2、出示自读要求:读书小提示:①自读第一遍,读准字音。

②自读第二遍,读出节奏(提醒:七言诗可以按照4-3来停顿)。

③第三遍同桌互相读,互相听,相互检查一下,生字读音有没有错误,如果有帮助纠正一下。

师:读得好!“霜”“愁”是翘舌音,“寒山寺”翘平转化也读得非常准确!师:读得还不错,要想读出诗的韵味,不仅要读出节奏,还要读好句末的平声字,“天”“眠”“船”我们要读得长一些。

引读:霜满天——对愁眠——到客船——4、谁愿意再给大家读一读?5、比赛读:我们就应该像她这样读,读出诗的节奏美、韵律美。

我们小组之间开展一次比赛,看看哪个组读的好!四个组,一组读一行。

下面男同学和女同学开展一次比赛,看是男同学读的好,还是女同学读的好。

6、同学们,这是一首写什么的诗啊?7、大家都能把古诗读得准确了,但是还缺少了一点情感,此时,就让我们走进古诗。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案范文(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案范文(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案范文(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案范文第【1】篇〗《枫桥夜泊》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

2、能力目标:展开想象,培养研究、自学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能查阅并初步使用有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展开想象,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培养朗读能力、品词析句能力.学情分析:为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争取语言教学与思维训练同步,其一是让学生学习言语材料过程中的质疑,激起解惑的兴致与情绪,引发学生思维的“野马"在言语材料的“草原"中东奔西突;其二,对学生适时进行点拨,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并在与言语材料的“对话”中碰撞出新的智慧火花;其三,引导学生收扰思维的“野马”,依据言语材料得出最佳结论。

在教学古诗《枫桥夜泊》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认识诗人张继选词炼字的妙处,其中包括“落月”、“啼乌”、“寒霜”、“江枫”、“渔火"、“愁眠”等6个意象,通过创设意境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一位异乡游子在一个深秋夜晚的忧愁,孤独与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 导入新课,介绍《枫桥夜泊》的深远影响。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

这首诗,它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

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座古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

你们知道吗,在江苏省苏州市的城西,有一座桥,这个桥叫枫桥,在离枫桥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寺庙,这个寺庙就叫寒山寺.一座桥,一座寺,看似很平常的地方,凡是去苏州市的人大多要去看一看枫桥,要去听一听寒山寺的声音,甚至日本、韩国的朋友都特地来到中国苏州亲耳聆听一下那儿的钟声,用手抚摸一下那儿的桥,这是为什么呢?对,这是因为唐代诗人张继写了一首有名的诗,叫做《枫桥夜泊》。

这首诗,千百年来,究竟在散发着怎样的魅力呢?这节课,咱们将一同去感受。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学设计(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3、领悟作者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和表达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解题:2、()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躁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引来上成千上万的游人,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

一首诗让张继名垂千古,世界闻名。

3、展示书画,歌“枫桥夜泊”不朽失眠著佳作,千古名篇天下传!这首诗究竟散发是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初读古诗,品读“入境”。

1、读准字音,你读出什么感受?(凄凉……)2、师范读,生读出自己的感觉来。

3、这首诗写了些什么景物?(生答)1)学习第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相机板画“月”“霜”“乌”,贴出卡片“霜”和“啼”)“霜满天”是什么意思?2)霜,使我想起了李白的诗句。

品读这两句诗霜满天,地上霜(清冷的感觉),仿佛看到了什么?(寒冷、孤独)把这句诗的意思讲一讲。

4、学习第二句:你还看见了什么?(教师板画“江枫”“渔火”)江边的枫树怎么样?茫茫的江面上点点的渔火给你什么感觉(孤单、寂寞)5、江枫“对”?——面对,相伴。

“对”是什么意思?此时,谁与谁对?谁和谁相伴?江风和渔火相伴。

张继有人相伴吗?体会了张继什么心情?(寂寞)6、“眠”——睡了?谁“眠”?江枫、渔火、船家、周围的一切都睡了。

诗人怎么样?(难以入眠)7、后半句1)“客”思乡寂寞钟声响起(课件)讲解作者遭遇,抓文眼“客”启发学生体会作者的想法和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联想(体会寂寞愁苦)。

2)诗人在想什么?你能用语言表达作者的这种忧伤呢?不能,只能来读!三、读整首诗,诵读悟情。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优秀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优秀教案第【1】篇〗一、教材简介《枫桥夜泊》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词三首》的第二首诗,是唐朝诗人张继在安史之乱后离开长安途经寒山寺时所创作的。

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等景象,表达了诗人的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满尽愁绪。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文。

2.抓住诗人笔下的景物,通过自读自悟、交流讨论、借助、感情朗读、想象,体会张继忧愁至深的情绪。

3.初步学习融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抓景,了解背景,想象等方法体会张继的愁苦。

教学难点:初步学习融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古代的大诗人在夜晚又会做些什么事呢?文人墨客们极具浪漫情怀,他们或与清风为伴,或与明月为友,或与夏蝉和鸣,或与冬雪对话......他们以诗记美景,用诗表情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夜晚故事。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唐.孟浩然《春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杜甫《春夜喜雨》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唐.王维《鸟鸣涧》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宋.辛弃疾《西江月》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暮江吟》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描写夜晚景色的诗,板书枫桥夜泊,唐,张继。

【设计意图】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很好地把学生引入学习情境。

(二)解读诗题,整体感知。

1.诗题是诗的眼睛,通过这双眼睛你能读懂什么?2.将诗人与题目连起来一起说一遍。

诗人张继夜游于江上,随后,他把船停靠在了枫桥边……3.在你的脑海中,又产生什么疑问呢?【设计意图】《新课标》对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因此,以简洁的语言,运用将作者与诗题结合概括内容的方法,实现用教材教。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0.2《枫桥夜泊》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0.2《枫桥夜泊》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0.2《枫桥夜泊》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枫桥夜泊》的意义和内涵,领悟其中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品味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觉悟和文学修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枫桥夜泊》的意境和写作手法;把握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歌意蕴,领悟其中的哲理;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内容:《枫桥夜泊》诗歌原文,诗歌赏析资料。

2.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投影仪。

3.学生准备:提前学习诗歌内容,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交流。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枫桥夜泊》的背景,并引导学生联想,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第二步:诗歌朗诵+理解(15分钟)•学生分组朗诵《枫桥夜泊》,注重声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教师解释诗歌的背景、寓意,并就关键词、句式进行讲解。

第三步:诗歌赏析(2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从意境、写作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深入剖析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学生讨论交流,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步:情感体验(10分钟)•联想诗歌中的场景和情感,让学生通过想象进入诗歌的世界,体验诗歌所传达的情感。

第五步:写作训练(15分钟)•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以《枫桥夜泊》为题材,展开联想写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六步: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整理对《枫桥夜泊》的理解和感受,撰写心得体会或读后感;预习下节课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枫桥夜泊》的理解更加深入,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更好地体验和理解诗歌的内涵,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武汉市万科高尔夫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激趣质疑一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首诗,自唐朝开始,一千多年来,让人们不仅记住了一座桥,一座寺院,更是记住了一个人,这座桥是什么桥呢?
板书枫桥,原称封桥,旁边有很多枫树,位于苏州。

哪座寺呢?板书寒山寺,寒山寺位于姑苏城外的枫桥镇,因一位叫寒山的僧人住在里面而得,它有夜半敲钟的习惯,一直沿袭到现在。

这个人又是谁呢?对,他就是中唐时期的诗人张继,课前查了资料,谁来说说?介绍张继。

出示PPT张继简介。

张继(约715~约779),唐朝诗人,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

他的生平不甚可知。

他的诗爽朗激越,对后世颇有影响。

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也就是这首诗成就了他。

究竟是一首怎样的诗,有这么神奇的魅力呢?
今天我们就走近它,了解它,-一起写——在枫桥后板书:夜泊。

板书时说:这个夜呀,一点一横就像一块大幕布,把人盖住,人闭上眼睛可以美美的睡了。

谁来读?
指名读诗题。

泊又读PO,湖泊,这里你为什么读BO呢?哦,是停泊,根据意思而来。

谁再读?
指名读诗题。

读着诗题,咱们了解到了什么?
预设:诗人张继在枫桥边将船停泊下来。

预设:诗人张继夜晚时候将船停靠在枫桥边。

哦,夜晚时候,一定很寂静,来,一起读。

读到这,你最想知道什么呢?
他把船停下来后做什么?
他停泊后看到了什么?(景色)听到了什么?睡着了没?(想到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