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论朱淑真诗词的爱情意识

合集下载

朱淑真诗词爱情心态浅探

朱淑真诗词爱情心态浅探

朱淑真, 这个被淹没在宋代男性词人的辉煌 和李清照耀眼光辉下的女诗人, 自号幽栖居士, 出 身于一个官宦家庭, 受过良好的教育, “幼警慧, 善 读书, 工诗, 风流蕴藉。 ” (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 ) , 然而, 不幸的是这样一位聪慧浪漫的女诗人却迫 于父母之命嫁为俗吏之妻, 从此, 她的生活毫无生 机, 庸俗的丈夫及其不定的求仕生活使女诗人终 于忍无可忍, 回家独居。孤苦凄清的独居为女诗 人提供了无限的创作灵感, 所以, 有人说, 如果朱 淑真不是嫁给一个俗吏, 那么文学史上可能不会 有 《断肠诗词》 的出现, 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记得黑格尔曾经说过: “ 一般来说, 对于优美 高尚的女性, 只有在爱情中才能揭开周围世界和 她的内心世界, 她才算在精神上脱胎出世。 ” 读完 《断肠诗词》 , 有一种欲望, 想大胆地去探索这位苦 命女诗人的爱情世界。当我反复吟咏她的诗词, 并竭力与她的心灵去共鸣时, 脑海中无数次出现 欧阳修的 “天不老, 情难决, 心似双丝网, 中有千千 结” 的词句, 我自恃已触摸到了淑真心中的千千 结, 并有强烈的解开它的欲望。
四、 孤寂与绝望
孤寂感笼罩着诗人的整个爱情诗境, 折射出 诗人婚姻的不幸。人在孤独时不一定寂寞, 但孤 寂却是内心深处的东西。朱淑真不仅感到形体上 的孤 独, “正 是 落 花 寒 月 夜, 夜 深 无 伴 倚 空 楼。 ” ( 《春夜感怀》 ) , 她在诗词中多次提到独身无伴还 包含着生理上的渴求: “ 纱巾厨困卧日初长, 解却 红裙小箪凉。 ” 但是仅仅是形体的孤独还是有药可 救的, 潜入淑真心灵深处的是一种终身难解的孤 寂感。作为一名有才识的女子, 她也曾向往过羽 扇纶巾的风流, 叱咤风云的豪情, 这从她的很多咏 史诗中可以看出, 但社会现实使女诗人的向往只 能是空中楼阁, 海市蜃楼, 她把爱情作为生命的重 要部分, 甚至是全部, 这是很自然的。淑真的人生 缺陷就是那无边无际, 难以排解的的孤寂。黄昏 和夜晚是一个人最容易感到寂寞的时候, 几乎在 她所有的关于黄昏和夜的作品中都弥漫着这种孤 寂感。 “卷帘月挂一钩斜, 愁到黄昏转更加。独坐 小窗无伴侣, 凝神羞对海棠花。 ” ( 《春日杂书》 ) , 诗 中充满了对知音的期盼。 “哭损双眸断尽肠, 怕黄 昏后 到 黄 昏。更 堪 细 雨 点 秋 夜, 一点残灯伴夜 长。 ” ( 《秋夜有感》 ) 长夜漫漫无尽期, 这是一种没 有希望的感觉, 何况这种感觉还常常被自然界的 生命现象所扰乱, 如 《观燕》 中燕子双双翩翩归巢, 这让淑真更感孤寂, 她常常处在 “热闹是他们的, 我什么也没有” 的绝望中。因为希望和期求是无 法把握的, 当爱情与生命相始终时, 那种爱而不 能, 亲而不久, 刻骨铭心而又转瞬即逝的, 永远含 悲而待, 噙泪而思的孤寂感笼罩了诗人一生的心 境, 无论是她在孤寂中所写的爱情诗, 还是她在爱 情诗中所表现的孤寂感, 只能是一种自我幻觉的 满足, 是于孤寂中对孤寂的虚幻超越。

宁可抱香枝上老 不随黄叶舞秋风

宁可抱香枝上老 不随黄叶舞秋风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论朱淑真诗词的爱情意识黄红日内容提要南宋朱淑真是一位大力讴歌女性真正内心情感世界的女诗人、女词人;一部《断肠集》超越同时代文人的爱情意识,真实而全面地展示了一个大胆反抗封建礼教、热烈追求个性自由甚至不惜以死抗争的女主人公形象。

朱淑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应该重新加以评定。

关键词朱淑真;断肠集;爱情意识一在词的发展史上,一提起著名的女词人,人们首先想起的便是两位:李清照和朱淑真。

她们的代表作《漱玉词》和《断肠集》被誉为中国女性文学代表之双璧。

历史上对他们的评价曾是铢两悉称、等量齐观的“:古妇人能辞章者,如李易安,孙夫人辈,皆有集行世,淑真继其后,所谓代不乏贤”(陈霆《清山堂词话》)“;李清照《如梦令》写出妇人声口,可谓与朱淑真并擅词华(”李攀龙《草堂诗余隽》);“《漱玉《》断肠》传绝调,是千秋绣阁填词祖”(吴灏《闺秀百家词选》),可见,俩人同为宋代的“闺阁隽才”(况周颐《断肠词跋》)。

然而,虽然朱词在当时就广为流传“,朱淑真才色冠一时(”陈霆《清山堂词话》),于后世却少为人知,李清照却于后世声名卓著,以致于陈廷焯、王灼等人明确地给她们排了座次:“朱淑真词风致之佳,情词之妙,直可亚于易安。

宋妇人能诗词者不少,易安为冠,次则朱淑真,次则魏夫人也(”《白雨斋词话》)“;(易安)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

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碧鸡漫志》卷二-。

至此,此类评价便成定论,被后世学者普遍接受。

即使是现今流行的文学史也很少提及朱淑真的名字,对李清照却大书特书,这其中的缘由不得不令人深思。

诚然,李清照和朱淑真二人,虽同称为“闺阁隽才”,但我们不能抹杀她们之间的差异。

前人对她们的作品已作了许多深刻的分析和比较,孰高孰低自然有了一个衡量的标准,在此姑且不论。

另一方面,由于历代延误,关于朱淑真的生卒年代、籍贯、家世及爱情婚姻等基本情况,学术界仍争论不休,没有定论;更由于手稿被焚“,今所传者,百无一存”(魏仲恭《断肠诗集序》),造成了研究上的难度,使得后世对她的研究和评价一直未有突破,朱淑真没有象李清照那样在文学史上取得声名煊赫的地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朱淑真婚恋作品大胆率真风格的成因

朱淑真婚恋作品大胆率真风格的成因

朱淑真婚恋作品大胆率真风格的成因范育新(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江苏常州213004)摘要:南宋初年著名女诗人朱淑真。

写作了大量婚恋诗词.表达自己对婚姻的不满和对爱情的渴望。

风格大胆而奔放.率真而执著。

朱淑真婚恋作品大胆率真风格的形成,与她追求理想的爱情是分不开的。

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她自身独立的人格追求也有着很大的关系。

关键词:朱淑真婚恋诗词大胆率真风格成因南宋初年著名女诗人朱淑真,生于官宦家庭。

她“能画,通音律。

词多幽怨,流于感伤,也能诗。

有诗集《断肠集》、词集《断肠间》”。

据魏仲恭《朱淑真断肠诗词序》记,朱淑真“早岁不幸,父母失审。

不能择伉俪,……一生抑郁不得志……竟无知音,悒悒抱恨而终。

”“爱情本是生活的一个侧面,但作为封建社会中毫无社会价值,并且对于不被允许发挥自己能力的女人,爱情就是她们的全部。

”朱淑真虽然处于闺阁之中.被浓厚的封建伦理道德所浸染。

被隔离在社会与自然之外.但却隔不断她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在那个对于爱情羞于表达.或者是不允许表达的年代,朱淑真却对爱情忘我投入。

全身心地去领悟爱情的真谛。

她那些吐露心声、真率自然的辞章,真实生动地展示了女性的那种对情感的渴望与执著。

是女性情爱意识的大胆表白。

因为男女爱情的产生和维系。

更多的是双方志趣的融洽和心灵的契合。

朱淑真“幼警慧,善读书。

工诗。

风流蕴藉”。

是一位有着独特个性和多方面艺术修养的女性.这一点,决定了她的择偶理想:初合双鬟学画眉,未知心事属他谁。

待将满抱中秋月,分付萧郎万首诗。

(《湖上小集》)此诗是她少女时代所作。

诗用弄玉、箫史以音觅友的典故。

表达了自己希望找一个有共同志趣爱好的风流才子的愿望。

可她的丈夫呢?夫妻二人舟行大江之上。

面对流动的山光水色,女诗人诗兴大发.其夫却没有这份兴致和才气。

因而,她“纵有风流无处说”(《圆子》),只能望洋兴叹,对人成恨:帆高风顺疾如飞,天阔波平远又低。

山色水光随地改,共谁裁剪入新诗。

对景如何可遣怀。

从花的意象看朱淑真的人格魅力

从花的意象看朱淑真的人格魅力
杨花:也称柳絮。传说隋炀帝时下令开凿运河,号召民众在河岸植柳,并给以奖励。于是百姓争植,岸柳成阴。隋炀帝为了显示他的威风,就举行了亲自植柳的仪式,并挥御笔书赠柳树姓杨。于是以后柳树便被称为杨柳了。自然,柳絮也就成了杨花。“杨花搅乱少年心,怕雨愁风用意深。”(《又绝句》)飘落的杨花搅乱了少年的心事,杨花怕雨愁风,正如诗人自己一样。虽然内心有对于爱情的渴望,但是又不敢和父母吐露自己的心声,只能埋藏在心底。尽管外界的压力给了她严峻的考验,但是其内心对于爱情的理想追求却是无可动摇的。
芍药:花色鲜艳,花香馥郁,形似牡丹,被称为“花中之相”。“芬芳红紫间成丛,独占花王品第中。”(《芍药》)芍药花如火如荼的开放,红紫相间,煞是好看,可以堪称花王品第。诗人由此表达了对于芍药的情有独钟。
荼蘼:花色美艳,古人亦以“国色天香”赞咏之。“当此际,意偏长,萋萋芳草傍池塘。千钟尚欲偕春醉,幸有荼蘼与海棠。”(《鹧鸪天》)这美丽的春景让朱淑真沉醉,幸好有艳丽的荼蘼使诗人从春醉的状态中缓过神来。
桃花:阳春三月,桃花盛开,我国自古以来就用桃花来象征春天。它芳菲烂漫、妩媚鲜丽,与绿树婆娑的垂柳相映衬,形成了桃红柳绿、柳暗花明的春日胜景。朱淑真却借桃花表达了另外一种情怀。“一天飞絮东风恶,满路桃花春水香。”(《鹧鸪天》)描绘了一幅春日桃花凋谢图:一整天都刮着无情的东风,吹得柳絮纷飞,桃花满地,连溪水里也飘着花香。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于桃花的怜惜,对于美好春景的留恋,隐含着对破坏美好生活恶势力的厌恶与憎恨。“尽是刘郎手自栽,刘郎去后几番开。”(《窗西桃花盛开》)这里朱淑真用了刘禹锡《游玄都观诗》中“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的意境。这里的“刘郎”应是她的情人。“刘郎”亲手栽种的桃花,已经开了好几回了。年复一年,花谢花开,却始终不见他回来。这里诗人借刘郎手栽的桃花表达了对情人的思念和离愁之情。

论朱淑真婚姻不幸的原因

论朱淑真婚姻不幸的原因

厚德树人笃学致用******************************************************************************* 遵义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论朱淑真婚姻不幸的根源系别人文与传媒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 2010级姓名孙小英学号 10410103022指导教师赵红老师2013年12 月23 日试论朱淑真婚姻不幸的根源孙小英摘要:朱淑真是宋代能与李清照相提的女词人之一,她天赋才情,才华横溢,内心世界丰富,著有“点点声声有断肠”的《断肠词》来抒发个人情怀,《断肠词》内容主要反映朱淑真自己的个人生活,特别是其后期的诗词大部分表露婚姻生活的不幸,风格抑郁悲凉,低沉哀婉。

在作品中朱淑真自说其愁苦的根本原因是“团圆事未谐”,以此也可以看出她对自己婚姻的不满。

除了她自己的说辞外,前人多认为她的婚姻不幸是理学盛行的残害,是由于社会的原因,也有人认为是她自己独立人格的悲剧,但都鲜少从朱淑真自身性格特点和心理机制去分析其婚姻的不幸。

本文将试图着重从这一角度去探询朱淑真婚姻不幸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朱淑真;婚姻不幸;理学盛行;性格宋代的女诗人朱淑真,一作淑贞,号幽栖居士,浙江钱塘人,对于其生卒年现在没有准确的界定。

她是与李清照并称的宋代才女,多才多情的她“是明代以前女作家中写作诗词数量最多的人。

”〔1〕她生于宦官家庭,生得伶俐可人,父母宠爱,有富足的物质生活和丰富的精神生活,从小读经诵史,晓乐律,填词赋诗,弹琴绘画,还写得一手精妙的小楷。

据说“幼颖慧”,童年时就作了一首小诗《书窗即事》。

然“及笄”年龄之后,婚配与一文法小吏,志趣不合,婚后生活不如意,以致抑郁而终。

朱淑真生前著有大量的诗词,前期诗词风格清新明快,后期风格幽怨苦闷,伤感颇多,后期的作品中独倚栏杆,泪湿衣襟的孤寂生活就是她婚姻不幸的显现。

但是死后因为她的各种传言,“不能葬骨于地下,如青冢之可吊,并其诗为父母一火焚之。

秋天的意象景物

秋天的意象景物

1. 枯藤一般来说,藤本植物都是落叶植物,到了秋天都只剩下一个光秃秃的枯藤,失去了往日的生机,一片满目萧然,因此,给了诗人们无穷的灵感。

使用这个意象最有名的诗词,当然是元代诗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词,最强烈的秋天意象是“枯藤”,其他都不是秋天特有的景象。

从“枯藤”、“老树”、“昏鸦”,到“古道”、“西风”、“瘦马”,出门在外的游子深受这种寥落景色的刺激,当然就更加想家了;更加悲惨的是,“夕阳西下”了,该回家了,但是,家在哪里呢?不知道,因为“断肠人在天涯”。

2. 红叶红叶是秋天特有的景色,是深秋的象征。

红叶很美,因此,红叶的意象就不再是悲秋,而是美的象征。

比如,这首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就是描写红叶的最具代表性的诗歌之一: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向往,包括“白云深处有人家”,“白云”,一直是隐逸的象征,是自由自在的象征;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则刻画了一个秋天的山居美景,就算是在秋天,山上的那片枫林,经霜的红叶,比二月的鲜花还红、还艳。

真是一个美丽仙境!而红叶在毛主席笔下,则充满了豪迈,他在《沁园春·长沙》中写到: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诗人独立在“橘子洲头”,眼前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豪情,远处,万山红遍,这种颜色,可比万山绿遍,更加让人激动;近处,层林尽染,也比层林尽绿更加吸引人。

在读者眼里,就像“红旗漫卷西风”一样让人激动不已!而在诗词皇帝李煜眼里,红叶则代表了相思。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论文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论文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摘要:朱淑真是我国古代女作家中颇具特色的一位,由于不幸的婚姻生活,造就了她诗词创作感伤幽怨的色彩,但同时作者也流露出不甘屈服、大胆追求的情操。

关键词:诗词感伤美;借物咏怀;风骨朱淑真,宋代文坛上一位绽放着独特光彩的女作家,“工诗书,风流蕴藉”,出于父母之命,她嫁了一个非她所愿、没有精神共鸣的男人,这在她大量的闺怨诗词中都有所表现,如《舟行即事》中“对景如何可遣怀,与谁江上共裁诗”的感慨,表达了恨无知音的幽怨。

作为一个多才多情的红颜女子,自然对爱情有美好的向往,但在封建礼教束缚严重的宋代,她大胆的爱情追求被视作不贞,以致她死后,“并其诗为父母一火焚之”,她所幸存的诗词合编作《断肠集》,后人也只有从这些残灰余烬中探得她的思想感情了。

一、凄凉哀怨、冷艳幽寂的色彩郁达夫《断残集·文学漫谈》中言及,“一切艺术都是和社会环境的产物”。

宋代是我国古代理学思想和道德传统观念非常严重的一个朝代,父母之命不可违,朱淑真违心地嫁给一个完全不能做她知音的官场庸人,不幸的婚姻使她的诗词大多带有冷艳幽寂的色彩,在造景、用词上都突出了凄凉冷落之意。

尽管这种感伤格调使人觉得过于脆弱,但不能不承认,这正是朱淑真诗词的独特魅力所在,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它具有“感伤美”。

《断肠集》并不是淑真自题,但她的诗句中多处用“断肠”二字,如:“梨花细雨黄昏后,不是愁人也断肠”——《恨春》“哭损双眸断尽肠,怕黄昏后到黄昏”——《秋夜有感》“魂飞何处临玉笛,肠断谁家捣衣砧”——《长宵》“针线懒拈肠自断,梧桐叶叶剪刀风”——《闷怀》“芭蕉叶上梧桐雨,点点声里有断肠”——《闷怀》“自是断肠听不得,非干吹出断肠声”——《中秋闻笛》“去年九月愁何限?重上心来益断肠”——《九日》“逢春处处须萦恨,对景无时不断肠”——《伤别》我国古代诗词中常用“断肠”来代表内心的愁苦幽怨,朱淑真用这两字如此之多,也正表明她苦不堪言的愁怀。

朱淑真

朱淑真

试论朱淑真诗词中的自我意识姓名:王亚红班级:5班专业:汉语言文学摘要:南宋朱淑真是一位大力讴歌女性真正内心情感世界的女诗人、女词人。

作为一个典型的闺阁女性,朱淑真以女性所独有的视角,在其作品中大胆而直率的抒写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写出女性的觉悟与自我发现,为人们展示出一个细腻而细微的女性心灵空间。

关键字:朱淑真;诗作;自我意识;朱淑真,号“幽栖居士”,南宋著名女诗人、女词人,“自幼聪慧,善读书,工诗,风流蕴藉”,且博通经史,能文善画,精晓音律,其诗词后被“旅邸中好事者”争相传唱,魏仲恭感其“清新婉丽,蓄思含蓄,能道人意中事”,于是辑其遗稿为《断肠集》。

其诗词多抒写个人爱情生活,早期笔调明快,文词清婉,情致缠绵,后期则忧愁郁闷,颇多幽怨之音,流于感伤,后世人称之曰“红艳诗人”。

朱淑真,用女性的笔触抒写女性的细腻入微的情感,展示女性内心世界,以女性视角执拗的向世俗彰显她作为女性的独立存在。

朱淑真开启的是个人化抒写方式,是对女性私人生活经验和独特生命体验的细致挖掘。

以女性的敏感、细腻、灵气去观察生活,因而抒写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上,有着女作家特有的口吻声情。

她不愿依从男性为她们设定的角色,而是要跳出来为女性争取自由独立和话语权利。

朱淑真能以本真的女性身份,将敏感的心灵和如火的激情放在作品中,为人们展示了一个细腻而又深刻的女性心灵世界,给读者带来了真正的精神上的震撼。

一、朱淑真的人生经历和悲剧命运这是下文讨论的前提和基础。

此部分应包括朱淑真的爱情悲剧和自古以来对朱淑真的评价。

前人的评价常常有意无意地忽略其作品中的自我意识的流露,而本文的论述则恰由此深入展开。

二、自我意识的流露与表达过渡兼开头。

首先,朱淑真的诗词突破了传统强加于女性的种种限制,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大胆地展示了可贵的女性的自我情感。

第一,对少女情怀的表白和美好爱情的追求。

从《断肠集》诗作中,可见朱淑真是一位才情丰盛、风流蕴藉的才女。

这样一个才色具备的女子,少女怀春时期就对爱情婚姻充满了憧憬,希望能嫁给一位能与她琴瑟和鸣的“萧郎”,如《夏日偶成》:初合双颦学画眉,未知心事属他谁?待将满报中秋月,分付萧郎万首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使我怨 的弃妇等 但这些女性形象 并不纯粹是由女性 作家来塑造的 真正由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生活 表达女性情 感的文学作品则很少 内 寄内 正如朱自清在谈到中国古代正统文 中国缺少情诗 有的只是 忆 学中的爱情描写时所说的
类评价便成定论 被后世学者普遍接受 即使是现今流行的 文学史也很少提及朱淑真的名字 对李清照却大书特书 这 其中的缘由不得不令人深思 诚然 李清照和朱淑真二人 虽同称为 闺阁隽才 我们不能抹杀她们之间的差异 许多深刻的分析和比较 但 前人对她们的作品已作了
探索与争鸣
理论月刊 !""# 年第 $ 期
宁可抱香枝上老 不随黄叶舞秋风
论朱淑真诗词的爱情意识
黄红日
! 丽水学院 中文系" 浙江 丽水 !"!####
摘要!南宋朱淑真是一位大力讴歌女性真正内心情感世界的女诗人 女词人 一部 断肠集 超越同时代文人 的爱情意识 真实而全面地展示了一个大胆反抗封建礼教 热烈追求个性自由甚至不惜以死抗争的女主人公形 象 朱淑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应该重新加以评定 关键词!朱淑真 断肠集 爱情意识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婚后的朱淑真 由于婚姻不幸
仍与旧时的恋人藕断丝连 鸳梦重温 她的诗词就大胆地表
火烛银花触目红 揭天鼓吹闹春风 旧事惊心记梦中 哪得功夫醉 未必明年此会同 元夕
但愿暂成人缱绻 不妨常任月朦胧
漫漫冬夜 更是 推枕鸳帏不奈寒 起来霜月 在她笔下 东风是令人 厌恶 的 梨
这是诗人抒发寂寞情怀 思念情侣之作
月圆人圆 生
比往武林 见旅邸中好事者往往传诵朱
活幸福美满 月圆人不圆 乃人生之缺憾 面对孤苦无伴的 词人 连月亮都不忍心团圆 词中化用苏轼的 不应有恨 何 事长向别时圆 之句 但反用其意 悲苦之情袒露无遗 只有 寂寞深闺无人倾诉的女词人 在爱情理想无法实现的情况 下 才能有如此敏锐的体察和如此深细的感触
初合双鬓学画眉 未知心事属他谁 分付萧郎万首诗 待将满抱中秋月
诗歌中的 学画眉 之人当然指的是作者自己 她在 初 合双鬓 情窦初开之时 为自己设定了理想中的爱人形象 待将满抱中秋月 暗寓着对花好月 分付萧郎万首诗 则道出 和憧憬中的恋爱场景
圆 美满婚姻的衷心祝愿与希望
了心目中的佳偶应是一个能诗善赋 志同道合的如意郎君 这两首诗 前者寓情于景 后者直抒胸臆 都借用了萧史弄 玉的典故 表现手法不同 但殊途同归 表达了共同的理想 和追求 可贵的是 朱淑真对婚姻的考虑 注重的不是对方的外 表 出身 财富等外在的要素 而追求的是对方的气质 才 能 情趣等立足于自身的人的内在品质 这说明朱淑真已清 醒地认识到 婚姻基础应该建立在双方共同的理想追求与 这对于家道殷 审美情趣上 鲜明地表达出 才子佳人 爱情观对 门当户 对 观的否定 精神因素对物质名利的超越 实 才华出众的朱淑真来说 实在不是太高的要求 但在当 时的社会环境背景下 由于其触动了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这最基本的需求竟是一种奢望 其次 为情而生 为情而死的爱情范式 在婚姻问题上 与李清照相比 朱淑真没有那么幸运 虽然也是出于门第观 念 李清照嫁给了侍郎之子赵明诚 婚前也无爱情基础可言 但值得庆幸的是 她嫁给了一位志同道合 有着共同理想和 情趣的丈夫 婚后两人共同整理金石古籍 心心相印 琴瑟友 合 婚姻生活美满幸福 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段段佳话 而朱淑 真却 下嫁庸吏 愁怀 魏仲恭 断肠诗集序 鸥鹭鸳鸯作一池 所配非偶 正如朱 须知羽翼不相宜 就是这种不幸情感 淑真在诗中所比喻的
只旧颦 起来临绣户 时有疏萤度 多谢月相怜 今宵不忍圆
终生倍受情感的折磨 演出了文学史上一出凄楚
如 菩萨蛮 秋
断肠的爱情悲剧 可以说 她的 断肠集 失望 痛苦 屈从 抗争 决绝 不顾一切 关于朱淑真的生平与创作 的 断肠诗集序
山亭水榭秋方半 凤帏寂寞无人伴 愁闷一番新 双蛾
的结晶 从中我们可以读出朱淑真复杂而矛盾的心态 迷惘 最完整的资料见于魏仲恭
会 对抗命运 这突出地表现在她的重续婚前恋情上 真在婚前就有了情投意合的心上人
温温天气似春和 试探寒梅已满坡 问人潇洒似谁么 探梅
朱淑
笑折一枝插云鬓
这样的诗句就描绘出了诗人与情人幽会出游时的情 景 表现出了诗人不避礼教 不畏人言的独特个性和对美好 爱情婚姻的憧憬 但现实是如此残酷 朱淑真最终并未与情 人结合 这就注定了她的人生与不幸联结在了一起 又因为 她对爱情始终抱着不隐忍 不苟合的态度 这又注定了她的 人生与坚韧联结在了一起 露了他们的幽会和相思
尽是刘郎手自栽 刘郎去后几番开 蛱蝶无情更不来 西窗桃花盛开 新欢入手愁忙里 赏灯 东君有意来相顾
这样的诗句 一方面充分展示了诗人的情趣与才华 另 毫无共同语言 只知追 这种志趣相悖的
一方面又暗示出对丈夫的极度失望
名逐利的庸俗丈夫与自己理想当中的才子佳偶形成了巨大 的反差 他们生活于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婚姻 对于一个爱情理想化的才女来说 真是情何以堪 由此 朱淑真在她的诗词里面 唱出了一首首凄苦幽怨 之曲 面对万紫千红的春天 她发出怨恨之声 问春古律 秋夜有感 转阑干 乍暖还寒时节 她更添愁怀 粉泪洗干清 瘦面 带围宽尽小腰身 东风负我春三月 我负东君三月春 哭损双眸断尽 肠 怕黄昏后到黄昏 更堪细雨新秋夜 一点残灯伴夜长 冬夜不寐
宁可抱香枝上老
诗歌描绘了一幅浪漫而又美丽的画面 明媚春光之中 蓝天白云之下 粼粼碧水之上 一位翩然若仙的白衣才子吹 萧踏歌而来 求呢 追寻他的梦中情人 诗人从男性才子的角 度 来说明他的所想所求 这又何尝不是诗人自己的所想所 诗情画意当中融入了诗人特有的少女情怀和丰富的 想象力 表达了对美好爱情和理想佳偶的强烈期盼 此种情 怀 在她的 秋日偶成 一诗当中表达得更是明了
易安 孙夫人辈 皆有集行世 淑真继其后 所谓代不乏贤 李清照 如梦令 写出妇人声口 可 李攀龙 草堂诗余隽 漱玉 断 可 然 陈 吴灏 闺秀百家词选 况周颐 断肠词跋 朱淑真才色冠一时
肠 传绝调 是千秋绣阁填词祖 见 俩人同为宋代的 闺阁隽才 而 虽然朱词在当时就广为流传 霆 清山堂词话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 有关女子爱情婚姻题材的描写 古 已有之 诗经 国风 当中就有许多塑造女性形象的篇章 桃之夭夭 灼灼其 及尔偕老 如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的恋爱少女 华 的新婚少妇
请看其 黄花 诗
土花能白又能红 晚节由能爱此工 不随黄叶舞秋风
诗人采用对比的手法
将苔藓的善于变化和菊花的始
终如一加以对照 表达诗人对菊花品质节操的赞赏 通过借 物喻人的手法鲜明而坚定地表达了自己所信守的人生原则 与价值取向 宁可做一个失败的理想主义者 也绝不做随波 逐流的世俗庸人 帜 宁愿可抱香枝上老 不随黄叶舞秋风 一 语 不仅仅是朱淑真高举的一面精神 包括爱情 宣言的旗 更是一封公然地对封建社会强加于女性身上的奴性婚 这对于在婚姻问题上大多偏于忍让的封 但 姻制度的挑战书
!"#
探索与争鸣
理论月刊 !""# 年第 $ 期
境界
我们今日所尊重的是真挚的情感和崇高的心态

更具体地 朱淑真不仅喊出了 我要寻找自己的梦中情 人 的口号 而且 她还用她的诗词具体描绘出了她心目中 的 佳偶 形象
门前春水碧于天 坐上诗人逸似仙 吹萧归去又无缘 湖上小集 白璧一双无玷缺
女爱慕 情真意诚 是人间的 至情
或曲喻隐指之作 坦率的告白恋爱者绝少 为 此言固然道出了中国传统
爱情而歌咏爱情的更是没有
爱情诗的特点 但对朱淑真并不适用 她不仅在被称为 艳 科 的词中大胆言情 而且还在被尊为正统的 应承担起 载 道 重任的诗歌当中 大量而集中地描写自己的爱情经历与 婚姻生活 缺失的忧愁 在她三百多首诗词作品中 爱情是其主旋律 或 或指责爱情命运的不公 由于其描写直露 憧憬美好的爱情理想 或表达两情相悦的甜蜜 或倾诉爱情 而大胆 因此在传统道德观念对女性情感沉重压抑的时代 朱淑真背负了 亦非良妇 的罪名 她的这些诗词也长期得 不到公正的评价 所幸 随着时代的进步 人们逐渐发现了 察觉到了朱淑真超越其时代的高超 朱淑真身上的闪光点
建女子 包括男子 来说 无疑是不可理解的一大 异类 正是这种 异 与不可理解 体现了她的觉醒 她的超越
从女性视角看 朱淑真因其女性意识觉醒得早 个人生 活又诸多磨难 使她能以女性的敏感 细腻和灵气去观察生 活 因而在抒写对生活的感受和认识上 有着女性作家特有 的口吻声情 作品中表现出的人物情态的生动 心理活动的 细腻都是男性作家无法企及的
绝不应有 贞 与 不贞
的迂见 朱淑真生于礼教森严 封建思想浓厚的社会中 却能 大胆强烈地追求诚挚的爱情 实在令人敬佩之至 她的思想 可说已走向时代之先了 朱淑真超越同时代文人的爱情 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 明确的爱情理想和特定的择偶标准 朱淑真生活 在理学纲常极为兴盛的宋代社会 女子没有伸张自己个性 发挥自己才能的自由 她们被迫处于社会的边缘地位 无法 实现更多的自身价值 唯有把一生的幸福与希望寄托在婚 姻上 但这唯一的希望也似空中楼阁 对于婚姻的基础 爱情 身为社会主宰的男子尚且没有自由 身处社会底层的 妇女 更是与此无缘了 由婚姻为墙基 族性为砖石 而纲 这形象的比喻就充分 常名教则为之泥土 粘和而成一森严牢固之大狱 家长其牢 头 多数可怜的青年男女其囚徒也 说明了封建社会中青年男女的婚姻境况 在婚姻问题上完全受制于 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的封 建社会中 鲜明地表达自己的爱情理想 明确地提出自己的 择偶标准是不可想象的 广大的青年男女 并非没有自己的 理想与欲求 但在严酷的封建礼教压制下 唯有缄口无言 任凭青春之火在心底悄悄燃烧又悄悄熄灭 敢让人知晓 情和婚姻 一种精神上有所共鸣的 无人知晓也不 唯有朱淑真 不满足于平庸的婚姻 而是追求 以相互了解爱慕为基础的真正爱
于后世却少为Leabharlann 知 李清照却于后世声名卓著 以致于陈廷焯 王灼等人明确地给她们排了座次 朱淑真词风致之佳 情词之妙 直可亚于易安 宋妇人能诗 词者不少 易安为冠 次则朱淑真 次则魏夫人也 词话 得 若本朝妇人 当推文采第一 碧鸡漫志 卷二 白雨斋 至此 此 易安 才力华赡 逼近前辈 在士大夫中已不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