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与新加坡经济发展模式比较分析
香港与新加坡经济发展模式比较分析

香港与新加坡经济发展模式比较分析[提要]战后,東亚经济的腾飞让世界为之侧目,全世界都在探究背后的原因。
香港和新加坡作为“東亚奇迹”的主要缔造者,两者的发展道路虽然不尽相同,但却存在一定的共同经验和共同特征,比较研究香港和新加坡的经济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香港;新加坡;模式;发展道路一、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模式指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及其生产力要素增长机制、运行原则的特殊类型,它包括经济发展的目标、方式、发展重心、步骤等一系列要素。
经济发展模式是对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经济增长、经济政策、经济体制等方面的一种综合归纳。
二战过后,发展中国家在取得了政治独立之后的新目标就是取得经济上的独立和发展,开始开足马力发展经济,并且进行了各种尝试。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亚洲四小龙(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韩国)为代表的東南亚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关键在于他们实施出口导向型的工业化战略或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也就是所谓的東亚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日益深化,各国都在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的同时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即使是東亚模式中的不同分支也有自己的特点,在此选择香港和新加坡进行讨论。
二、战后香港、新加坡经济发展道路(一)香港经济发展道路。
香港经济发展过程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五十年代早期~1966年),从“转口型”经济转向以轻纺工业为主的“加工型”经济。
香港经济迅猛发展,经济结构发生的第一次转型。
大陆政局的变动,使得上海和华南地区的大量资本、机器设备、熟练工人流向香港,为香港制造业的腾飞创造了条件。
1952~1960年年均名义经济增长速度为8.9%,1961~1966年年均增长速度为10.9%。
1961年制造业、批发零售进出口餐饮服务业、交通仓储通讯业、金融保险业地产商业服务业的增加值比重为23.6∶21.9∶9.6∶15.3,制造业规模最大,而且相对规模继续增大。
该时期是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1966年人均GDP达到中下等国家低位收入水平,在亚洲紧随日本之后,位于第二位。
TOD模式案例调研(新加坡、香港、新罗谢尔、查波)

中国 香港
地铁
部分设计特色——利用公交之便把车站发展为聚集点
中国 香港
地铁
部分设计特色——人车分流
中国 香港
美国 康涅狄格 Connecticut
哈特福德车站地段(Hartford Station Area)
查珀尔希尔长距离范围TOD规划
手指型城市形态
哥本哈根
哥本哈根拥有170万人口,其中城区人口50万。早在1947年,该市就提出了著名的“手指形态 规划”,该规划规定城市开发要沿着几条狭窄的放射形走廊集中进行,走廊间被森林、农田和开放绿 地组成的绿楔所分隔,在以后的几十年里,该规划得到了很好的执行。发达的轨道交通系统沿着这些 走廊从中心城区向外辐射,沿线的土地开发与轨道交通的建设整合在一起,大多数公共建筑和高密度 的住宅区集中在轨道交通车站周围,使得新城的居民能够方便地利用轨道交通出行。同时,在中心城 区,公交系统与完善的行人和自行车设施相结合,共同维持并加强了中世纪风貌的中心城区的交通功 能。作为欧洲人均收入最高的城市之一,哥本哈根的人均汽车拥有率却很低,人们更多的是依靠公共 交通、步行和自行车来完成出行。哥本哈根的这种发展模式是在整个区域层面上实施的,而不是仅仅 限于某一条走廊或是一个小区。城市的活动是在整个区域内存在的,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小的区域, 如果只是在一个小的区域内实行TOD模式,并不能改变整个区域原有的用地形态和出行特征,所能 取得的效果就非常有限。在整个区域的范围内实行这种发展模式,就能充分地发挥规模效应,形成整 合的优势,从而改变整个区域的用地形态和出行特征,促进区域发展。
新罗谢尔站地段
美国 新罗谢尔 New Rochelle
对上海服务业对外开放的认识——与新加坡、香港两城市分析比较为例

亿美 元 ,新加坡 为 1 0多亿美元 。 0 此外 ,从新 加坡和香港看 ,服 务业 国外直 接投 资 占整个 直 接投 资 的 比例很高 ,香港基本保持在 8 %的 0
水 平 ,而新 加坡也 保持 在 6 %左 0
展 ,特别是服务业管制放松 、服务 贸易 自由化的制度 以及技术 革命 ,
业 、房地 产 业 、交通 运 输和 邮政
沿。本文通过定量的 比较 ,观察当 较 快 的增 长速 度 但规 模 差 距仍 然 业 ,占整个 外商 直 接 投 资 的 比重 0 5年 当年 的外国直接 达到 7 %以上 :从 香港来看 ,投 资 0 前 上 海 服务 业 的对 外 开放 在 内地 很大 。从 2 0 大城市 中的发展程 度和竞争 水平 , 投 资数 据 看 ,上 海外 商 直 接投 资 行 业 主 要集 中在投 资控 股地 产 及 4 9 亿美元 ,而香港 各 项 商 用服 务 、批 发零 售 及进 出 以及 与 香港 、 新加 坡等 国际城 市 实到金额 为 3 .8 服 务业 开放 水平 的差 距 。
发展 ,近年来 ,国际服务贸易在迅
香港 的 行业 投 资更 为相似 ,均 集 行 业 投 资 的分 布层 次 并 没 有很 大 速扩大 ,而香港 、新加坡等具有强
中于 商 务服 务 业 与房 地 产业 ,而 差 别 ,差 别 主 要体 现 于 行业 本 身 竞 争 力 的 国际城 市 ,在其 不 断 扩
维普资讯
一 黧
热点述评
上海雅
— —
与新加坡 香港两城 市分析 比较为例
、
口
甄 明 霞
一
一
十世 纪九十年 代以来 ,随 着 经 济 全 球 化 的纵 深 发
香港_深圳和新加坡产业发展的比较与借鉴_蔡银银

香港位于我国东南沿海, 与深圳特区相邻, 是远 东地区的海空交通运输要冲和我国内地对外经济贸 有着广阔经济腹地, 是我国对外联系的门户; 新加坡 位于马来半岛南端,地扼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交通咽 喉, 是东南亚海岛型城市国家。分析和总结这 ! 个极 具代表性的沿海港口城市或城市岛国的产业演变的 轨迹和经验,将会对其他沿海港口城市的发展有一 定的借鉴意义。 一、 香港、 深圳和新加坡产业的演变
经营模式调整为 “以工业为主, 工贸结合, 发展外 向 型经济” , 在实际操作上, 特区和国外的出 口 加 工 区 的基本做法没有什么不同。 由于贸易业的大力发展, 第三产业的产值在国民生 使得在$%&)’$%%!年期间, 产总值中的比重超过第二产业, 但我们从图 $ 中可以 看出, 第三产业产值的比重在不断下降, 而第二产业
$% 新加坡
新加坡早在 !" 世纪初就已经成为东南亚的货物 集散地和转口贸易港, 但在 !"#" 年新加坡自治时, 其 经济落后, 产业结构单一, 经济的发展仍然主要依赖 于转口贸易, 工业及其他行业极为薄弱。 !"#"年新加 保持社会稳定, 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 其核 心是实施以发展工业为中心的经济多元化政策, 优 先发展劳动密集型的进口替代工业。 !"#"&!"’#年通 常被认为是新加坡的进口替代工业化时期。 新加坡的快速发展与政府实施的较大的产业战 政府又进行了三次较大的产业战略调整。第一次调整 建立以制造业为中心的产业结构;第二次调整发生在 发展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工业; 第三次调整发 *) 年代末, 生在+) 年代中期, 优先发展国际金融服务业。 由于 !"’# 年新加坡脱离马来 !"’#&!"*) 年时期, 同时由于国内市场狭小,替代进口不能适应工业的 发展, 政府改变了工业化政策的目标, 把工业发展的 方针改为面向出口, 制造业开始高速发展。
从区位优势上比较香港和新加坡的竞争力

关键词 : 香港 新加坡 区住优 势 竞争 力 中图分类号 : 2 文献标识码 : FI7 A 文章编号 :1) 4 1 (o2 o 一o 1 2 1 4— 9 42 o }2 9 —0 g
我国香港地 医 与新加坡地理 、 r及其他条件都 相似。二 人 】 战前, 两地 区的经 济基础 都 比较薄弱 . 然而战后的几十年 内, 它 们根据 目身的条件采取 了不 同的政 策 , 实现了经济的腾飞 , 在世 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影响两地经济竞争 力变化 的因素诅 多 . 本支 主要从 位 优 势J作 如下 比较
维普资讯
《 经济0}02  ̄20 年第 2 期
● 区域 经 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从区位优势上比较香港和新加坡的竞争力
● 涂德 志
摘 要 : 国香 港地 区和新加坡在世 界上都有 很强的竞 争 我 力 两者有许 多相似 的地 方, 也有许 多相畀之 处。文章从 区位优
口最 稠密 的 地 方之 一
及直达边境高速铁路等 6 客运 铁路和 l 条 条连接 罗湖与 葵涌的 货运铁路 , 总投资额估 计 8 0至 lO 0 O O亿港 元 , 预计全部 工程可 在 2 1 年前峻 工. 06 这些对维护香港 未束的经 济 、 会 社 土地和 房屋方面 的发展起到非 常重 要 的作 用 ( ) 宅。香港是 .要 2肮 拦 的国际和区域 航空中心 , 同时又 是进 出中国内地 的 一 个主要 门 户, 航空 运输是 香港 和世 界各地 之 j 口的重 要交 通工 具 。随 着 19 7月 6日凌晨 1 1 9 8年 时 6分香港启德机场 的正式关闭 新香 堪国际机场 的商 航班服 务正式 开 始 《 =据 香港大 公报》 9 9 19 年 7 3口载 月 新围际机场平均每 天处理 4 0 5 班航 机和 40 5 0公 吨货物 . 井服务 8万名旅 客, 最高处鲤镀 为每 日超过 l J ( 0班次/ M 航班 人数达 l 0万人 次 20 00年 l 一2月 . 机场 客运 火楼 接待 的旅 客近 55万 人次 , 0 2月航 空货运 出 门货运 量 达 7 2 万吨= I9 年在香港对外 贸易总值 中 . 99 空运货值 占 2 % 航 42 班的 H的地遍 及全球 l0个城市 :另 外香碓 在宅运 业 中. 1 安全 赓首屈 指 . 理货失 谍率皂球最 低 并 且是世界上操作效率最高 的 国际空港之一 . 九成旅 客可在 2 钟内办 妥行李磴机 手续 0分 在抵港 1 0分钟 内可取 回行李 .0多分钟 便可 利用机场快线 列 2 车抵达市 区 曾被美 国《 旅游及怡闹》 杂志评选 为 1 9 9 8年 世界最 佳机场 香港特 区民航处又从 2 0 年 4月 1 01 9口起提 供数据 化 自动舭 站 情报 l数据化远航 气象情撤服 务. 用这 系统后 邗 使
1文化产业比交锋——香港、新加坡创意产业比较

《香港时尚汇展》宣传海报
一、香港和新加坡的创意产业发展历程
当“创意产业”概念特出并在各国积极推进的 时候,香港和新加坡也都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及 积极的跟进,开拓自己的创意产业。
一、香港和新加坡的创意产业发展历程
1、香港创意产业的基本状况 • 香港处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汇点,面向世界舞台, 背靠中国内地庞大的市场及制造基地。 •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香港很早就认识到发展创意 产业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大力发展 本地创意产业,成为继纽约、伦敦、东京之后全 球又一瞩目的创意产业之都。香港的品牌管理和 设计服务在亚洲享有盛誉,香港的时装、首饰、 玩具、数码出版与印刷等创意设计在全球闻名遐 迩,香港的电影及其相关的产业在亚洲和整个世 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二、香港、新加坡创意产业发展状况比较
知识产权是维持香港良好经商环境的基石,这在香港的发 展过程中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香港的法规与政策清晰,在 保障知识产权方面,全世界除了美国,香港是做得最好的。 •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推动创意产业发展中,特别好注意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同时根据社会发展和新出现的问题, 辞去积极的措施,切实保护知识产权。 • 香港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成绩得到国际承认,香港海关 在2001年获得“全球反冒奖牌”;2002年获得国际商业 软件联盟发的“数码冠军奖”,以肯定香港在保护知识产 权方面做出的努力;2004年获美国娱乐软件协会颁发的奖 项,以表彰香港在打击盗版游戏软件发面的出色表现。
一、香港和新加坡的创意产业发展历程
但是,由于产业政策等一系列原因,香港的创意 产业发展一度出现了萎缩。 • 2001年香港创意产业增加占香港GDP的3.8%, 为461.01亿元,想必996年的4.1%有所下降。 • 1996年至2001年间,创意产业出现0.7%的负增 长。从行业看建筑设计、广告、电影、设计的平 均年增长率均为负值。 • 就业人数,也从1995年至2004年不断减少。
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特点

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特点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中国香港都属于幅员不大、工矿资源不多,但地理位置优越且同西方发达国家有特殊关系的国家或地区。
它们的经济发展具有一些鲜明的特点:①增长速度快。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都接近或超过10%。
②出口扩张迅速。
中国台湾1970年出口总值是1960年的9倍,1980年为1970年的13倍;韩国1980年出口总值是1960年的534倍;新加坡1980年出口总值是1965年的20多倍。
③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韩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从1961年的47.4%降为1985年的15%,工矿业从16.5%上升为33.4%;中国台湾农业比重从1952年的35.7%降为1978年12.1%,工业比重从17.9%上升为40.3%。
中国香港与新加坡也从转口港变为工业城市。
④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
⑤失业减少,收入分配相对平均。
80年代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失业率都降到4%以下,收入分配与美、日等国相比较为平均。
对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中国香港的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有以下因素:①外部世界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
上世纪50~70年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为亚洲四小龙的出口导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科学技术革命使发达国家生产转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工业,亚洲四小龙拥有质高价廉的劳动力资源,正好发展劳动密集工业。
东亚地区的稳定也使它们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发展上。
②实行正确的经济政策。
中国台湾从50年代后期开始,放弃凯恩斯主义政策,采用货币贬值以利出口,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货膨胀,并刺激居民储蓄以开投资来源等政策。
韩国也仿效中国台湾货币贬值提高利率等方法。
新加坡与中国香港则抓住有利时机,将消费城市转变为工业城市。
③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
亚洲四小龙的政府都为经济发展创造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并积极参予投资,适当进行经济管理。
④中国优良的文化传统。
亚洲四小龙同属中华文化区(也称汉文化圈或儒家文化圈),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注意发扬了注重教育、甘于吃苦、勤俭节约等传统。
2024最新香港新加坡优势劣势对比

2024最新香港新加坡优势劣势对比香港和新加坡都是华人为主的国际性大城市,经济发展上各有千秋。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香港新加坡优势劣势对比,请看!喜欢可以收藏分享哟!香港和新加坡,都是亚洲金融中心,都以便利的商业环境和高度发达的金融体系,吸引全球众多企业的到来。
香港和新加坡在很多方面上有着差异。
本文将香港新加坡优势劣势进行对比。
经济环境对比新加坡和香港在经济环境上都是很开放、自由的,正因为开放自由而拥有着强大的竞争力。
新加坡以强大的金融实力和金融科技行业闻名,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和先进的基础设施。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是中国大陆与全球市场的桥梁,有很多的对外贸易和国际金融机构落地。
税务制度对比新加坡和香港都以低税率以及税收制度简单闻名。
香港公司所得税率16.5%比新加坡公司所得税率17%低,新加坡和香港对境外所得都没有征收税款,很多企业在这两个地区进行着国际业务。
公司注册和营商环境对比新加坡以高度数字化和简洁的注册过程闻名,适合企业快速注册及运营。
香港在这一点上也不妨多让,同样便利。
审计和财务报告要求对比香港要求的是公司要按照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编制完整的财务报告。
新加坡则是规定审计准则要符合国际会计准则,也就是IAS,所有公司都要进行年度审计。
说完双方都有的优势,就要说一说劣势了。
生活成本上,香港住宅购买和租赁价格比新加坡高。
新加坡因为公共住房计划,居住成本比较低。
在税务上,香港也有着低税率和不错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但不动产税和印花税较重。
香港仍然是许多跨国公司的亚洲总部所在地,而新加坡在这一点上比较逊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港与新加坡经济发展模式比较分析
一、引言
二、香港与新加坡的经济概况对比
1.人口结构
2.经济指标
3.国际地位
三、政府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政府角色的差异
2.利益集团在政府中的作用
四、市场机制的运作比较
1.市场的竞争度与发展程度
2.市场监管力度的差异
五、税收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税收政策的差异
2.税收优惠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六、亚洲“四小龙”和“四小虎”的比较
1.香港、台湾、新加坡、韩国的特点及发展模式比较
2.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的特点及发展模式比较
七、香港与新加坡的经济案例分析
1.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
2.新加坡的经济多元化
3.香港和新加坡的房地产市场
4.香港和新加坡旅游产业的比较
5.香港和新加坡的医疗产业
八、结论
引言
香港和新加坡,都是亚洲地区的具有代表性的开放经济体,其作为“四小龙/虎”之一,在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中扮演了举足
轻重的角色。
香港和新加坡之间有很多的相似点和差异。
本文将对香港和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并以案例方式分析两地的发展策略和经济成果。
香港与新加坡的经济概况对比
人口结构
香港和新加坡在人口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异。
香港是一个人口密度较高、都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以粤语为主要语言,人口大多是华人。
新加坡也是人口密度相对较高的地区,但是新加坡由于历史长期的殖民关系,其社会多元化程度更高,不仅华人居多,还有马来人和印度人等其它族群。
经济指标
向经济发展领域看,香港和新加坡都是高度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对外贸易是两地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9年9月的估算数据,香港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3627亿美元,人均GDP为48133美元;新加坡的GDP为3722亿美元,人均GDP为62936美元。
可以看出,
新加坡的经济总量和人均经济水平都要高于香港。
国际地位
香港和新加坡都是亚洲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国际金融中心和商贸
中心。
尤其是香港,自回归祖国以来,坚定地实行“一国两制”方针,稳定的政治环境、成熟的法律体系和全球化的市场经济让香港成为全球经济活动的重要枢纽之一。
而新加坡则以其高质量的市场经济,优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政治稳定性,吸引了很多国际企业前来投资和设立总部。
政府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政府角色的差异
香港和新加坡是两个典型的华人政府治理模式代表。
香港和新加坡的国家治理实践在其发展路线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香港致力于实行市场化和依法治国的理念,政府尽力避免对市场和社会生产力过度干预。
相反,新加坡则早早对社会发展的方向和与社会成员的关系进行政策规划和实践,实现了较高的社会发展水平和公共福利。
利益集团在政府中的作用
在两地的政治生态中,利益集团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在香港的特别行政区体制中,一些既得利益集团具有较为突出的政治影响力。
而在新加坡,政府制订政策和掌控话语权的能力相对较强,尽管利益集团也影响政策制定和实施,但政府拥有更大的决策自由度和动员政策执行者的能力。
市场机制的运作比较
市场的竞争度与发展程度
在市场经济方面,香港市场竞争度较高,市场发展程度较为成
熟,市场运作机制也日趋完善。
相比之下,新加坡的市场竞争度较低,市场发展程度较为不成熟。
例如,在房地产领域中,香港的市场供应已经相对充足,但新加坡的住房短缺问题仍然比较严重。
市场监管力度的差异
在市场监管方面,香港和新加坡政府都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推广。
但是相较于新加坡,香港的市场监管力度略显跟进和弱势。
税收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税收政策的差异
对于国际都市地区来说,税收制度的合理性与吸引力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新加坡为了吸引外资,制定了很多吸引外资的优惠税制,例如较低的公司所得税税率、免除税等等。
而香港的税收水平相对稳定,其中扣除不同支出的专项附加扣除和响应加码税制等政策虽然有所变化,但基础税率区间和水平都相对稳定。
税收优惠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税收优惠和政策扶持,可能会造成市场上的不公平竞争,并造成税收损失等问题。
但是,一定的税收优惠也能够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和活力。
没有负担太重的税收支出的前提下,税收优惠能够让企业更有信心、增加信用,从而进一步发展壮大,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亚洲“四小龙”和“四小虎”的比较
香港、台湾、新加坡、韩国的特点及发展模式比较
四小龙(狮子、鹰、豹、龙)是泛指台湾、香港、新加坡、韩国等四个发展迅速的亚洲小国家,因其发展速度极快,综合实力不俗而得以称之为经济奇迹。
在这四小龙的发展道路上,他们不仅采取了不同的政治体制,而且在经济发展上也推崇了不同的理念和模式。
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的特点及发展模式比较
与四小龙相比,四小虎(马、泰、印、越)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基础要弱得多。
但是,四小虎通过自我努力和国际大环境的帮助,也有着自己的发展特点和模式。
香港与新加坡的经济案例分析
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
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在金融和贸易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便利条件。
香港在通过市场媒介和金融创新逐步增强其金融竞争力的同时,也在保持金融业多元化、提高服务水平、加强金融监管等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
新加坡的经济多元化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从纺织业到造船业的快速发展,又进入了经济多元化的时代。
新加坡在服务贸易、地区物流中心、建筑工程、旅游等方面都有着世界先进的发展水平,在企业竞争力、技术创新、营商环境等方面展现出强大的实力。
香港和新加坡的房地产市场
在房地产行业方面,香港和新加坡在治理方式和市场机制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别,但两地有一个共同点——高昂的房地产价值。
充足的土地资源、不断增加的人口数量和中国大陆的楼市热潮为房地产市场的投资繁荣提供了保障。
香港和新加坡旅游产业的比较
在旅游产业方面,香港和新加坡都是南亚地区的旅游热点。
充足的资金投入、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让香港和新加坡的旅游市场相对较为稳定。
从国内的角度来看,香港的特别行政区地位使得其对中国大陆市场拥有更好的吸引力,而新加坡则在发展当地和国际市场的同时,还致力于不断构建自己的旅游品牌和形象。
香港和新加坡的医疗产业
香港和新加坡在医疗保健领域也表现出了独特的特点。
在香港经济体系中,保健服务已经成为重要的部门之一,市场竞争激烈。
而新加坡的医疗保健体系则通常被认为是高质量和安全的。
结论
总体来说,香港和新加坡的经济模式具有很大的异同,其中都具有代表性的“四小龙/虎”的发展模式更是各有不同。
这些模
式所带来的利弊,对待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了解经济发展和国际政经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