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自立的含义,认识到自立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勇于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二、教学内容:1. 自立的含义:自立是指个体在生活中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不依赖他人的帮助。

2. 自立的重要性:自立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阶段,也是一个人独立面对社会的基础。

只有自立,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 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勇于承担责任。

4.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明白,依赖他人不是长久之计,只有自立才能真正赢得他人的尊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自立的意义。

2. 讲解:讲解自立的含义和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自立的价值。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依赖他人的例子,让学生明白依赖的危害。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自立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自立的认知程度。

2.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情况。

五、课后作业:1. 写一篇关于自立的小短文。

2. 列出自己生活中依赖他人的地方,并思考如何逐步摆脱依赖。

3. 家长评价:家长观察学生在家庭中的自立情况,填写评价表。

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自立的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自立,提升自身能力。

七、教学内容:1. 自立的方法和技巧:教授学生如何在生活中独立完成任务,如整理房间、洗衣服、做饭等。

2. 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引导学生明白,自立意味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3. 生活实践: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自立,如自己完成作业、自己安排时间等。

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自立的方法和技巧。

2. 讲解:讲解自立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学会如何独立完成任务。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自立的含义,认识到自立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二、教学内容1. 自立的含义:自立是指个体在生活、学习、工作中不依赖他人,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自我成长的过程。

2. 自立的重要性:自立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备的品质,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3. 培养自立的方法:a. 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遇到问题要学会自己思考,寻找解决办法。

b.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学会合理安排时间,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c. 勇于面对挑战: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勇敢地面对,不畏惧困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自立,为什么要有自立意识。

2. 新课导入:介绍自立的含义和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成功人士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自立对他们成长的影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培养自立品质,每组分享自己的观点。

5. 总结提升:总结课堂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自立意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自立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回答、作业和测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自立概念的理解。

2. 学生自立能力的提升: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表现,评估其自立能力的提高。

3. 学生价值观的树立:通过课堂讨论、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等方式,评估学生价值观的树立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故事素材:用以引导学生思考和激发学生兴趣的案例。

2. 成功人士案例:用以证明自立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案例。

3. 讨论话题:提供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话题。

4. 作业和测试:用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工具。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找资料等方式,了解自立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实现自立,从中学习经验。

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

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知道依赖的危害;培养自立能力的方法。

2、明确自主的含义以及自主与自立的关系。

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为将来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实践中体验自立的意义。

2、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重点:1、依赖的危害。

2、培养自立的方法。

难点:自主与自立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实践法。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最美的地方在西湖,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关于杭州西湖美景的一断视频。

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

如果我们初一段将在四月选拔部分同学去杭州写生两天,有没有同学乐意报名啊?这次活动的目的一是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另一重要原因就是锻炼大家的自立自理能力,所以要求:从出发到返回的两天内(诸如来回行程,生活起居,等)不能求助父母亲人,一切自理,.同学们还乐意参加吗?很好,我们班的同学积极踊跃,勇于挑战,最重要的是敢于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二> 请你来回信——摆脱依赖在我们初一段有很多同学积极报名,其中有一位同学给我印象特别深,因为他交给了老师我这么一封信,思考:1、小洋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2、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样回复他?(他应该自己去,不能依赖父母父母终将是要离开我们的,我们应该学会独立生活)对于小洋来说,他现在有没有自立的能力?那他应不应该参加这次活动?对,有条件我们要参加,没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参加!小洋应该从现在开始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思想决定行动,首先就应该从思想上摆脱依赖,认识到依赖的危害.大家思考下,依赖会带来哪些危害呢?(无法自立,不会独立生活,无法适应社会)对,如果小洋在今后的是生活中保持这种依赖思想, 我们可以畅想下,十年以后的小洋会是一个怎样的人?(穷困潦倒,找不到工作,无法自理)就像是我们课本上那个男青年一样,26岁了不仅不能孝顺父母,还得靠老人找工作,甚至是维持他的生活。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依赖的含义及其对个人成长的不利影响。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依赖的含义及其危害。

2. 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克服依赖心理。

2. 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依赖的理解和经验,共同探讨如何克服依赖,走向自立。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依赖的危害,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3. 实践锻炼法:布置课后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锻炼自立能力。

五、教学内容: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依赖的含义及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 什么是依赖:介绍依赖的定义和表现,让学生认识到依赖的普遍性。

3. 依赖的危害:分析依赖对个人成长、学业和人际关系的不利影响。

4. 克服依赖心理: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依赖心理,并提供方法和建议帮助他们逐步克服依赖。

5. 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授学生一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实践和反馈。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案例分析和实践锻炼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依赖的含义及其危害,并学会了如何克服依赖心理,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要注重课后实践的指导,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真正实现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六、教学内容:6. 自主学习的策略:介绍一些自主学习的策略,如设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监控学习进度等,让学生学会如何自主学习。

8. 学会承担责任: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责任,并学会承担责任,如完成学习任务、照顾自己的生活等。

七、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策略和生活习惯,共同探讨如何培养自立能力。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依赖的危害,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学设计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学设计
2.这对夫妇的儿子会饿死,是因为生活中过于__父母?
情景四:“东方神童”的真是故事
思考:
1.这个神童哪些方面很优秀?
2.这个神童哪些方面不优秀?
3.这个神童为什么会成为“低能儿”?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对学生讨论结果加以归纳,引出本课的重点知识:依赖的危害
七嘴八舌
情景五:观看视频《邯郸学步》
思考:
1.燕国少年是怎样学邯郸人走路的?
不能再有依赖
依赖的危害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什么是自主
自立与自主
自立与自主的关系
【课标具体要求】:
“成长中的我”中的“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成长中的我”中的“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履行自己的义务。”
【教学重点】知道依赖的表现和危害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依赖与帮助、依靠与依赖的关系;明白自立与自主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与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活动一:“叠衣服”比赛
通过比赛活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课堂气氛。
实事求是
活动二: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填表
自我检查,体验学生的依赖表现,引出本框内容。并解答本框的难点之一,认识依赖和帮助、依赖和依靠的关系
畅所欲言
情景三:1.民间故事
思考:
1.这对夫妇的儿子为什么会饿死?
2.燕国少年学步的最后结果是什么?
3.从邯郸学步的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引导学生理解自主的含义,从而归纳本框难点自立与自主的关系
能力提升
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

七年级《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

七年级《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

七年级《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七年级《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分析依赖的危害,深化对自立的含义和表现的认识,帮助学生摆脱依赖心理,掌握自立的方法,使之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同时,为使学生成为自强的人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环节教学内容活动设计导入上节课我们一同探究了自立的含义、表现以及意义,虽然每个同学都希望自立自强,但是,仅有这个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掌握一些方法。

那么,怎样做才能成为真正自立的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由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入手,引起学生希望自立的共鸣,导入新课。

不能再有依赖心理1、在社会中生活,需要互相帮助,互相依靠。

自立绝不是拒绝帮助,依靠也不是依赖。

2、依赖的危害1)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2)使人缺乏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3)只想过不劳而获的生活,贪图享受,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1、通过回忆小时候的情景,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立不是拒绝帮助,依靠也不是依赖。

2、通过看“啃老族”视频以及招聘案例,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依赖心理的危害。

明确自立和自主的关系1、自立的重要表现:独立地生活要独立生活,就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只有明确自己的责任,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才能成为真正自立的人。

2、自立和自主的关系:自主是自立的前提,自立是自主的表现。

1、通过一个学生改掉睡懒觉的坏习惯的材料,引导学生思考要自立最关键是要做到什么,即告别依赖,独立生活,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要自立,最关键的是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只有明确自己的责任,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才能成为真正自立的人。

2、利用古代书生赶考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进一步让学生明确:要自立,一定要先自主。

一个没有主见、人云亦云的人,不可能在生活中自立。

多实践,多锻炼培养自立能力主要在两方面下工夫:1)最基本的就是要立足于自己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自立的含义,认识到自立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勇敢面对挑战。

二、教学内容1. 自立的含义: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独立解决问题。

2. 自立的重要性:成长的过程、适应社会的要求、实现人生价值。

3. 培养自立的方法: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依赖心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讨论“什么是自立”,引导学生思考自立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自立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依赖心理的危害,引导学生树立自立意识。

4. 方法讲解:讲解培养自立的方法,引导学生实践。

5. 总结提升:强调自立的意义,鼓励学生勇敢面对挑战。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自立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3. 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resources1. 教材:《走向自立》2. 课件:自立的意义、依赖心理的危害、培养自立的方法。

3. 案例材料:有关自立的故事、实例。

注意: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自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立品质。

2. 分享经验: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如何克服依赖心理,走向自立的故事。

3. 角色扮演:设计情景剧,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展示自立过程,以此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总结自立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 制定个人自立计划: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一个为期一个月的自立计划,内容包括日常生活、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

八、教学反馈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自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的自立计划实施情况。

九、教学调整根据教学反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如:针对自立计划实施情况不佳的学生,加强指导,提供更多方法和支持。

告别依赖__走向自立教案

告别依赖__走向自立教案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三课第二框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依赖心理的危害性。

2.认识自立与自主的关系。

3.知道培养自立精神的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树立自立的生活态度。

2.在实践中体验自立自主的重要意义。

3.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责任感。

(3)能力目标:学会用辨证的方法正确认识青春期的“心理断乳”,提高自立意识,锻炼生存的能力。

逐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为将来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正确认识依赖的危害性(2)难点:在实践中培养自立精神。

教学方式:自主学习讨论模式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5分钟)根据《中日草原探险夏令营》,然后分析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对中外孩子在生活中不同表现的比较,让学生初步明白依赖心理和自立精神对自己成长的不同影响,在学生反思感悟中引出新课的学习)1.提问:你从中国孩子和日本孩子在夏令营中的表现得到什么启示?2.引导学生交流,教师围绕“依赖”、“自主”的主题可适时提示。

3.师生小结:日本孩子的自立能力很强,中国孩子的依赖心理很重,导致各自的生活适应能力不同。

4.引出课题:板书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二.引导探究(25分钟)活动一:小品表演“今天我当家”1.学生角色表演小品“今天我当家”。

父母有事必须离家一天,要你独自面对一天的起居、饮食、家务、学习及来客应酬等。

(设计意图:通过小品把学生现实生活问题展现出来,形象直观生动,看似别人的事情,实际上也有我们自身的影子,使学生认识到依赖的危害。

)2.教师可通过巧妙的反问、设问引导学生对小品主人公的行为进行分析。

3.学生交流后小结:依赖心理对个人生活、成长的危害较大。

如此:依赖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使人缺乏责任感,造成人格缺陷,使人失去成功的机会。

只想不劳而获,贪图享受,就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板书树立自立意识活动二:解读漫画“如此应聘”1.让同学讨论教材第40页,“如此应聘”中的年轻人及其母亲的举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学设计
宿州十一中吴宣成
【学习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课第二框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自立的生活态度,在实践中体验自立的意义。

2、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依赖的危害,理解自立与自主的关系,知道怎样培养自立能力,初步形成管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设置情境并利用时事热点引导学生阅读思考、交流感悟、合作探究,明确如何才能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学习重点】树立自立意识,培养自立能力
【学习难点】自主与自立的关系
【学习方法】阅读自学法、比较法、情境探究法、讲授法等
【课前准备】搜集与本节内容相关的时政、生活资料,设计教学思路。

【学习时间】一课时
【学习课型】新授课
【学习过程】
环节一新闻播报大事小评
请两位同学上台播报新闻,并说出自己的感悟。

环节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探究了自立的含义、表现及意义,我们已经认识到全生需自立,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些同学不能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甚至很多自己的事情都是由父母全权代理。

可见,真正做到自立并不容易。

怎样才能告别依赖,走向自立?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板书课题: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环节三学习新课合作探究
自立人生第一步——克服依赖心理树立自立意识
师:请看中学生小雅的表现。

学生阅读课本P39材料,说说依赖的危害。

学生发言后师点拨:过分依赖父母,导致生活自理能力差。

再请看招聘会上的一幕。

如果你是招聘者,你会录用这个年轻人吗?为什么?
学生发言,师生共同小结。

由此可见,依赖思想对于个人发展是非常有害的。

不仅会使人丧失独自生活的能力和精神,还会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

甚至造成人格缺陷,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所以,我们走向自立人生的第一步就是不能再有依赖。

有同学说,老师,从今天开始,我对任何人的任何帮助都说NO,因为我要自立了。

告别依赖就是拒绝帮助吗?
学生发言后点拨引导,自立是逐渐摆脱依赖的一个过程。

对于中学生来说,因为身心尚未成熟,需要成年人的建议和指导。

所以,自立不是拒绝帮助,关键是要克服依赖心理,树立自立意识。

自立人生第二步——明确自立与自主的关系
师:请听《人云亦云的书生》,请同学分角色朗读材料。

书生没有主见,不能自立。

我们走向自立人生的第二步就是要明确自立与自主的关系。

引导学生在课本相应地方做上标记。

遇事有主见,能迅速做出判断,明确自己的责任,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才能在生活中自立。

可以说,自主是自立的前提,自立是自主的表现。

学生分组讨论P41的两种情境,假如遇到这些情况,你能自主做决定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吗?
学生发言后,师生共同小结,自立人生第二步就是要遇事有主见,并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先有自主,再有自立。

自立人生第三步——多实践多锻炼,培养自立能力
请几位同学上台表演小品《体验》,仔细观察主人公的表现,他犯了哪些错误?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发言后,师点拨:只有自立的意识是不够的,还要大胆投身社会实践,从小事做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

所以,我们走向自立人生的第三步就是从小事做起,多实践多锻炼。

再看P44小江的故事,他为什么会被用人单位迅速录用?除了他个人自身的素质之外,在学校期间参加多项实践活动,他的动手能力
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这正是用人单位迅速录用他的重要因素。

环节四拓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呢?请举例说明。

学生发言,师点拨。

1、整理房间
2、按时起床
3、主动学习
4、周末、节假日参加学校和社区举办的社会实践活动
……
环节五课堂小结
请同学说说告别依赖走向自立可以从哪些方面努力?你本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尾声】
学完第三课《人生需自立》,请大家记住:自立人生少年始,少年自立终有为。

让我们齐读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做为这节课的结束语。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希望同学们能克服依赖心理,树立自立意识,从小事做起,多实践多锻炼,培养自立能力,走向自立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