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四圣心源的基本方法V1.37
四圣心源 笔记

四圣心源研习笔记黄元御是继仲景之后,为数不多的悟透了医学真谛之人,其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理论,圆融而实用,倡导正气为本,始终固护正气的周流,实为王道之法。
若能深入结合当今病邪特点,临证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善水堂主四圣心源研习一.理论体系强调本气自病。
于患者言,真正引起疾病的还是自身正气,本气为主,外邪只是助缘、诱因而已。
他的理论基础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其对疾病的认识,全是站在本气为病的基础上,所有的论点都是从自身正气、本气为病的角度论述的。
结构体系:一气周流,土枢四象。
中气为枢纽,左升右降,转起来,成为一气。
他强调运转中土,流通一气。
人身的生生之气,只要在流动就是一股阳气,所以要保护好这股阳气。
他的方子,主要着眼点是调节人体正气,而对于一些郁结比较重的病,邪气比较重的病,需要我们去除邪气的时候,单纯去扶正气,可能效果并不理想。
我们可以结合历代医家祛邪的方法,结合用之。
去除邪气的同时,自身的正气还是始终按这个体系运转着,时刻要保护它。
去邪气的前提是在正气能够支撑的基础上,一旦邪气去得差不多,就得转为扶助正气,此时用黄元御这套理论效果就非常好!毕竟,临床上能否好转取效的根本还是自身的正气。
若正气不行了,用上扶正的药也吸收不了,用上驱邪的药邪也排不出来。
只不过在正气尚可的情况下,这次选择先驱邪还是先扶正,这就是技巧——得机。
我们治病,一定要顺着一气周流的方向去找一个最佳的切入点——顺势。
我们平时治病的时候,其实忽视了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我们用药的基础,其实是人体的正气,中土这股气还能转得动。
没有这个基础,用什么药都是白搭。
黄元御这套理论,它的重要性,在于看到了问题的根本。
生命的根本在于一气还在周流,治病的根本在于一气还在周流的时候还能够接受药物的引导,还能够承受药物的作用。
黄师,主要讲了正气,从正气的角度来讲,他没有过多讲驱邪这一块,因为他抓住的是根本——正气。
所以,黄师这套理论的重要性,在于你要对正气理解透,这是前提,这是根本。
根尘老师讲《四圣心源》学习笔记

根尘老师讲《四圣心源》学习笔记气血本身是一体。
气为阳,血为阴。
一般的病都是气先病,血后病。
什么意思呢?就是阳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阳主动,它变化得比较快;阴主静,它变化得相当缓和、慢一些。
所以一般的病最初都是气分病,慢慢地会变成血分的病,久病多郁。
血分病可以理解为身体内部已经有一些有形的郁结。
气郁不通时间久了,很多的瘀浊就慢慢沉积下来,其中最容易形成的瘀血,就是我们讲的血分病。
气和血都算是人体的正气,《四圣心源》主要是从人体的正气角度来讲,所以即便它谈到邪气的时候,也主要是涉及到了气和血两方面。
实际上我们在临床上见得更多的是痰浊、气结,更重一些的郁结它并没有谈到。
首先来看他讲的血瘀。
气血在人体里面都是一股温气,我们知道一气周流它是一股阳气,一股温和、柔和的阳气在流通,这股阳气实际上是阴阳和合的,气血如一,合二为一的,或者说气血都比较平和,比较均匀这么一种状态。
这个时候,一气流通充盈周身,所以一身都是非常地温暖,非常地柔畅,没有什么不舒服。
一旦有瘀血的症状,瘀血本身,一个是它会阻碍一气的周流;另一方面,由于一气,气血不能到达这个有瘀血的地方,有瘀血的地方气血很难通达,它就会缺少气血。
相对来讲,有瘀血的地方气血就是虚的,没有气血的温煦,有瘀血的地方就会显得偏凉、偏寒一些,没有那股气血充盈的荣润之气,那股光泽。
为什么临床上说瘀血重的地方会肌肤甲错,肌肤甲错就是没有血的温养,枯燥了,肯定也没有温和之气了,摸上去也是凉的。
瘀血重的地方会表现出肌肤甲错,皮肤粗糙,很干燥,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并不多见。
不合理的治疗往往容易偏寒。
血一定是温通,有温气它才能通畅地流通,一旦偏寒的时候就容易产生郁滞、瘀血。
反过来,瘀血也会加重这个气血流通不畅的情况。
所以我们在临床上见到的大部分人这种瘀血的症状,主要是发凉,这是一个最常见的症状,胳膊腿或哪个地方有点凉,老是暖不过来,这是瘀血一个最常见的症状。
另一个是麻木、疼痛,有的也会出现这种症状,都是不能温养,局部得不到气血的荣养造成的症状。
读懂四圣心源的诀窍之二

读懂四圣心源的诀窍之二坦白地说,学习四圣心源,真的是有窍诀的,而且,窍诀不止一个。
最近,经常有网友问我:有没有可以帮助学习四圣心源的资料。
确实,目前喜欢黄元御理论的人很多,然而,有价值的学习资料却很少。
《麻瑞亭治验集》、《麻瑞亭治验续集》,记载了麻瑞亭老先生实践黄元御理论的心得,受到广大黄元御爱好者的好评。
可是,这两本书中记载的药方,没有一个是黄元御的药方,对于初学者来说,若想尽快掌握黄元御的理论,这两本书明显不是最佳选择。
相比之下,陈老中医的《四圣心源临证运用指南》,更适合初学者。
你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我这么说?其实,初学四圣心源的人,首先要搞明白的问题之一,就是《四圣心源》中的方子,到底可以治疗西医诊断的哪些病。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现在绝大多数病人找中医看病时,说的是西医的诊断病名,很少有人会说“自己哪里不舒服”。
这样就有一个问题,西医诊断出来的某一类病,从中医的诊断角度来讲,该如何辩证?且不说癌症、高血脂、糖尿病等现代疑难杂症,就说简单的感冒,你觉得黄元御治感冒的时候,会用《四圣心源》里的哪个方子?如果你真正搞明白了这个问题,你会发现,现代人公认难治的鼻炎,其实很简单,黄元御早就给出了方法。
所以,《四圣心源》中的方子,到底能治疗西医说的哪些病,这是中医爱好者必须要明白的问题。
而这个问题,需要大量、反复实践后,才能得出结论。
陈老中医的《四圣心源临证运用指南》,记载了《四圣心源》中约30%的方剂临证应如何运用,这真的是节省了我们大量学习、摸索的时间。
譬如桂枝丹皮首乌汤,治眼病“昏花不明”。
亲爱的读者朋友,你看到这句话时,会想到什么哪?我父亲常跟我说,自己的眼睛耳屎多、干涩、岁数大了视力模糊,想让我帮忙找些合适的药物,为此,我看《四圣心源》眼病根原,看了很多遍,却始终没找到合适的方子,我从想过,黄元御说的“昏花不明”,正是我父亲的症状。
直到,我看到陈老的书,才恍然大悟。
又如下气汤,治滞在胸膈右肋者。
《四圣心源》讲解

《四圣心源》讲解20101213根尘不偶老师讲《四圣心源》一整理:月射寒江江南明锦-双子座猫熊无所住校对:山上月从今天开始,跟大家一起学习《四圣心源》。
前段时间,随着《四圣心源》两个版本陆续出版,中医药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两本《四圣心源》,都上市了。
一年左右的时间吧,可能会有不少朋友陆陆续续都看到了这本书,开始学习黄元御先生的一些学术思想。
慢慢的有一些朋友经常跟我咨询,说《四圣心源》这本书,看了之后感觉很好,但是呢,似乎不能够学以致用,感觉书很好,但是却不知道怎么去用。
希望能够把这本《四圣心源》再讲一讲,讲得能够学以致用,不能光看着好看呀。
实实在在的讲,我觉得我个人的水平,还不够资格来给大家讲《四圣心源》。
这是经典著作,水平比我们的水平要高得多呀。
所以想来想去,还是接受大家的邀请。
我也不敢说给大家讲,咱就是一起再来学习一遍,互通有无,共同进步。
以我个人的学习体会,作为一个主要的交流内容,向大家汇报一下,讲得不对的地方呢大家也多批评,多指正。
因为《四圣心源》这本书,它这个理论很圆融,讲的比较完美一些,所以,有些东西可能跟具体的、实际的临床,我们遇到的情况呢有一些距离,它相当于是理论化,或者是,稍微有点抽象化了。
实际上,黄元御先生是把核心的东西给我们抽出来了,总结出来了,所以,当我们在临床上碰到一个具体的疾病的时候,往往抓不住重点。
不知道该怎么用《四圣心源》这个理论指导来处理,还不能做到很好地学以致用,初学者大部分会遇到这个问题,所以我们这一次咱们大家一块把《四圣心源》再学习一遍,目的是能够把黄元御先生的心血,这么好的《四圣心源》,把它这套理论具体化、形象化。
跟我们的临床具体的一些病症能够结合起来,能够让我们用《四圣心源》这个理论指导我们的临床,达到学以致用。
如果学得好的话,还可以举一反三,灵活贯通。
那么,黄元御先生《四圣心源》这本书,内容其实并不多,我讲的跟大家一块学习,咱们怎么去学。
我就先把我讲的思路跟大家汇报一下。
四圣心源讲解

四圣心源讲解我在这里讲一下四圣心源中的五情缘起,这一段写的非常不错,建议大家看一看,黄元御说“肝之气风,其志为怒。
心之气热,其志为喜。
肺之气燥,其志为悲。
肾之气寒,其志为恐。
脾之气湿,其志为思。
”我们讲的是气道中医,黄元御在这里也用的是气的概念,而且是大篇幅的来用,“肝之气风,其志为怒。
心之气热,其志为喜。
”所以,黄元御也是用气道的角度来解释五情缘起,接着说“阳升而化火则热,阴降而化水则寒。
离火上热,泄而不藏,敛之以燥金,则火交于坎腑,坎水下寒,藏而不泄,动之以风木,则水交于离宫。
木生而火长,金收而水藏。
”这里金木水火土,是说的气的不同状态和运行势态,如果不了解气的运行,金木水火土恐怕也不好理解,你看下面“当其半生,未能茂长,则郁勃而为怒,既长而神气畅达,是以喜也。
当其半收,将至闭藏,则牢落而为悲(这里的牢应该是寥),既藏而志意幽沦,是以恐也。
”这里就是整个说气之升达和气之收敛,以及升降开合,表现为金木水火土,或心肝脾肺肾的生化规律。
下面是“物情乐升而恶降,”物情就是事物的性情,气都是有性情的,任何事物都是喜欢升而恶降,或者说喜生而恶死,“物情升为得位,降为失位。
得位则喜,未得则怒,失位则恐,将失败悲。
”这一段说得很好,也就是说气从上而下降的时候就是悲,降完了就是恐,“自然之性如此,其实总土气之回周而变化也。
”也就是土气在四季和四方周回变化,斡旋于中,己土东升,则木火生长,戊土西降,则金水收藏,生长则为喜怒,收藏则为悲恐。
你看一直从生长化收藏来说,你就看成一个气团的生长收藏,什么叫戊土、金水、己土、木火,生长之气来了就叫木和火,收藏之气叫金和水,是先有生长收藏,后有金木水火,而不是先有金木水火,这是一个先后次序的问题。
“若轮枢莫运,升降失职,喜怒不生,悲恐弗作,则土气凝滞,而生忧思。
”这里说的是整个气机运化要有升降、开合,才能生生不已,不断延续,如果一旦生长化收藏、开合升降的过程失灵了,所有的环节都会出现问题,没有了开后面就没有合,没有了藏到了春天也没有办法升起来,没有降也没有物质资源去收藏,所有东西一凝滞了,土气也凝结了,无法做事了,土气凝滞而生忧思,这个忧思应该放在前面而不是放在后面,是忧思导致生机减慢,最终导致土气凝滞,而不是土气凝滞了而产生忧思,这里不太严谨。
根尘老师讲《四圣心源》学习笔记治病先调心态

根尘老师讲《四圣心源》学习笔记治病先调心态《内经》里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生病,必然是正气差。
治病,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扶持正气,一个是驱除邪气即驱除病气。
正气,是人的生命存在的一个基础。
扶持正气是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的一个最终的目的。
扶持正气,它不仅仅是单纯靠药物去扶持。
一定要靠自己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一个良好的心态,慢慢地去自我调整。
也就是说一个健康的人,他不会靠吃药去活着。
一个健康的人,他一定是靠自己的饮食,靠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去活着。
真正的扶持正气,最根本的是人自己的日常生活,和人自己平常的心态。
这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好的扶持正气的办法,或者说是方药。
古人讲:病来之,则安之。
要知道自己得这个病必然有自己内部的原因,必然是自己的心态或心性不够安和,出偏了。
肯定有这方面的原因。
所以,在治病时候,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既要坦然面对,又要积极治疗。
《内经》讲,劳则气张。
劳作的话,劳累的话,操劳的话,那么气血就象张开在消耗一样。
气一直绷着一股劲。
外在的讲,一直工作,一直在活动,就是一种消耗。
从内来讲,一直在不停地思索,不停地在琢磨,担心这个,不放心那个,想不明白这个,搞不清楚那个,相当于一直在钻牛角尖。
这种消耗也是非常大的。
这种钻牛角尖的消耗,它甚至比你在外面工作劳动这个消耗还要大。
你把所有内在的正气都用在琢磨这个病上了,都用在钻牛角尖去了,它怎么可能好呢?所以,正气要恢复,心态是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有一个非常平和,缓和的心态,给正气一个休息,恢复的机会。
这样可以有一个病愈的机会。
知足常乐。
知足了,就没有那么多烦恼。
谁都有生病的时候。
想得开,心就会比较平静,心静下来,气血就慢慢去补正气去了。
正气得补,正气恢复,这个病慢慢跟着也就好了。
郑板桥讲:难得糊涂。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你把病看得那么清楚干嘛啊?有什么用啊?《易经》讲,天地之大德曰生。
天地的大德生万物,不是杀万物。
人心要跟天道相合。
《四圣心源》讲解

《四圣心源》讲解20101213根尘不偶老师讲《四圣心源》一整理:月射寒江江南明锦-双子座猫熊无所住校对:山上月从今天开始,跟大家一起学习《四圣心源》。
前段时间,随着《四圣心源》两个版本陆续出版,中医药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两本《四圣心源》,都上市了。
一年左右的时间吧,可能会有不少朋友陆陆续续都看到了这本书,开始学习黄元御先生的一些学术思想。
慢慢的有一些朋友经常跟我咨询,说《四圣心源》这本书,看了之后感觉很好,但是呢,似乎不能够学以致用,感觉书很好,但是却不知道怎么去用。
希望能够把这本《四圣心源》再讲一讲,讲得能够学以致用,不能光看着好看呀。
实实在在的讲,我觉得我个人的水平,还不够资格来给大家讲《四圣心源》。
这是经典著作,水平比我们的水平要高得多呀。
所以想来想去,还是接受大家的邀请。
我也不敢说给大家讲,咱就是一起再来学习一遍,互通有无,共同进步。
以我个人的学习体会,作为一个主要的交流内容,向大家汇报一下,讲得不对的地方呢大家也多批评,多指正。
因为《四圣心源》这本书,它这个理论很圆融,讲的比较完美一些,所以,有些东西可能跟具体的、实际的临床,我们遇到的情况呢有一些距离,它相当于是理论化,或者是,稍微有点抽象化了。
实际上,黄元御先生是把核心的东西给我们抽出来了,总结出来了,所以,当我们在临床上碰到一个具体的疾病的时候,往往抓不住重点。
不知道该怎么用《四圣心源》这个理论指导来处理,还不能做到很好地学以致用,初学者大部分会遇到这个问题,所以我们这一次咱们大家一块把《四圣心源》再学习一遍,目的是能够把黄元御先生的心血,这么好的《四圣心源》,把它这套理论具体化、形象化。
跟我们的临床具体的一些病症能够结合起来,能够让我们用《四圣心源》这个理论指导我们的临床,达到学以致用。
如果学得好的话,还可以举一反三,灵活贯通。
那么,黄元御先生《四圣心源》这本书,内容其实并不多,我讲的跟大家一块学习,咱们怎么去学。
我就先把我讲的思路跟大家汇报一下。
四圣心源讲解

四圣心源讲解我在这里讲一下四圣心源中的五情缘起,这一段写的非常不错,建议大家看一看,黄元御说“肝之气风,其志为怒。
心之气热,其志为喜。
肺之气燥,其志为悲。
肾之气寒,其志为恐。
脾之气湿,其志为思。
”我们讲的是气道中医,黄元御在这里也用的是气的概念,而且是大篇幅的来用,“肝之气风,其志为怒。
心之气热,其志为喜。
”所以,黄元御也是用气道的角度来解释五情缘起,接着说“阳升而化火则热,阴降而化水则寒。
离火上热,泄而不藏,敛之以燥金,则火交于坎腑,坎水下寒,藏而不泄,动之以风木,则水交于离宫。
木生而火长,金收而水藏。
”这里金木水火土,是说的气的不同状态和运行势态,如果不了解气的运行,金木水火土恐怕也不好理解,你看下面“当其半生,未能茂长,则郁勃而为怒,既长而神气畅达,是以喜也。
当其半收,将至闭藏,则牢落而为悲(这里的牢应该是寥),既藏而志意幽沦,是以恐也。
”这里就是整个说气之升达和气之收敛,以及升降开合,表现为金木水火土,或心肝脾肺肾的生化规律。
下面是“物情乐升而恶降,”物情就是事物的性情,气都是有性情的,任何事物都是喜欢升而恶降,或者说喜生而恶死,“物情升为得位,降为失位。
得位则喜,未得则怒,失位则恐,将失败悲。
”这一段说得很好,也就是说气从上而下降的时候就是悲,降完了就是恐,“自然之性如此,其实总土气之回周而变化也。
”也就是土气在四季和四方周回变化,斡旋于中,己土东升,则木火生长,戊土西降,则金水收藏,生长则为喜怒,收藏则为悲恐。
你看一直从生长化收藏来说,你就看成一个气团的生长收藏,什么叫戊土、金水、己土、木火,生长之气来了就叫木和火,收藏之气叫金和水,是先有生长收藏,后有金木水火,而不是先有金木水火,这是一个先后次序的问题。
“若轮枢莫运,升降失职,喜怒不生,悲恐弗作,则土气凝滞,而生忧思。
”这里说的是整个气机运化要有升降、开合,才能生生不已,不断延续,如果一旦生长化收藏、开合升降的过程失灵了,所有的环节都会出现问题,没有了开后面就没有合,没有了藏到了春天也没有办法升起来,没有降也没有物质资源去收藏,所有东西一凝滞了,土气也凝结了,无法做事了,土气凝滞而生忧思,这个忧思应该放在前面而不是放在后面,是忧思导致生机减慢,最终导致土气凝滞,而不是土气凝滞了而产生忧思,这里不太严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定位于初学中医或者未学但想学中医的朋友们,只是想给一些建议!新菜鸟版
-致想学医而刚接触四圣心源的中医初学者们为什么要学习黄元御医著?(本人不排斥其他家医著)
1 黄师生活的时代是清代,比现代各种诱惑力少很多--->这个是现代社会不能比的.2黄师官宦之家,衣食无忧,从小立志良相,自幼受家族的熏染.打小就学习文言文国学经典至30岁眼疾,三十岁前至少20年的饱读诗书.这个文化底蕴为以后学中医和写著打下了坚固的基础.-->这个试问清末之后动荡与当今社会谁可与比?
3 眼疾庸医的误治, 不能从仕,便做了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志愿,三年苦读伤寒论.
4 大家可以读一下黄元御生平,他所著的黄氏十一种著书成书的效率(当时是毛笔字,还有书中体味他的文采和思绪,思路),各书序中对他自己的感悟和众人对他的评价.再加上细细研读他书中用词,用语,和用心.
5 附医医金针老师的学习建议:
医医金针:
如何较快学会上乘中医学
一..杂书勿看,先以黄元御医书十一种搭个骨架.先背颂四圣心源,再背颂长沙药解,小病就可以上手了,先宗一家之言,以一龙治水,则天下无旱.为什么最先仅读黄元御,因为在仲景的后视镜内,只有黄元御一人.
二..再对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下手,拿出考研冲刺的猛劲来.要烂熟於口,慢慢消化,并将四圣心源融会进去,建一个稳固的根据地,谁都打不进来.
三..再读素问.难经.灵枢及黄元御解,奠一个深而宽广.厚的基础,这样就可起万丈高楼.四..道德经仅五千文,来回多耙几次,将历代老解都看看.去名相,去二元对立,建立象的概念,执大象,天下往.学会守静.观复,建立一气流行观念.则庞杂的中医顿时有序简单起来.五..易学.拙文先天横图稍有,点滴心得,可拿来作垫脚石.玩味八个基本卦象,用一元盈缩,一气流行串起来,则中医生理..[载营魄抱一]可全部显现.
六..郑寿全的不朽功勋在于已悟到一元盈缩及一点元阳真种子,这是除黄元御
外,建安以后无人可及的.但初学抚得龙泉.湛卢,易一头扎进四逆汤中.
七..其它医书,但观其方.论坛理法方论中病情辩析,老朽在此恭侯各位.
作者为医医金针前辈(任启松先生)既然信任黄元御,选择了黄师的医道,从黄师的四圣心源入门,那么就要忠贞不二,未到学成之际.应当从一而终的学下去,所以初入识医的朋友们,建议你只看四圣心源.其他的医理暂不要看..保证学习中医的纯净性,刚开始学,一定要接触正确的医理,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体味…每天最好有 1 个小时以上的看书时间...
一口不能吃个胖子,初学者们不要妄想一下子就把四圣心源都读懂,读透!这
事是需要时间读,悟,然后才有懂和透的结果.(黄师当年看伤寒还看了 3 年呢),何况我们没有黄师那种文化底蕴.所以要有耐心.
我学四圣心源从
2011年7月起用了近2年多的时间,(
2013年11月起开始看伤寒悬解)其中走了不少弯路,苦路.所以,我不想大家走我这样的路,同时也加快学进度,缩短学习时间.我期望大家能用 1 年的时间把四圣心源学好.把基础和框架打牢.
学习四圣心源,主要学习黄师的土抠四象的医理,请以自学为主,要多读,多看, 多思,多总结,多悟,最好能动手用笔画一画,记一记.形成自己的一套看书的感觉和方法,搭建一个对中医的认识框架,然后慢慢补充,完善,细化,丰富.
1每一章.每一卷甚至全书先泛读,领略大概,大约1-2遍,这样有大致的印象.
2 细节决定成败,看书也是,每一卷的每一节细读,细到什么程度,要从一节,一段一句一词到一字.黄师是奇才(博读古文,医书,周易),文体优美,字词句精炼,意义内含深刻.所以尤其不懂的地方,更需要承上启下,上下关联反复的读,参考上下文的章意,节意,段意,语意,甚至包括词意,字意,结合语境进
行理解,80%的问题会自然而解的,才能更深一步的了解黄师用意及底蕴.同时也要熟悉黄师的语言描述风格如语序,方式方法等,为以后的不明之处的理解打好基础.黄师言简意精,并且为了后生领悟,记住,重复的地方很多.但是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人认为很简单.往往忽略
了很多内容.所以每一卷细读10 遍以上,怎么说也得20 遍吧.脉法解可以先不看, 营卫解粗看即可
3 发现问题,如何解释最合理, 就是用黄师书中的原话. 这也是为什么上下反
复读的主要原因.其次就是前辈或师兄在不影响文意的情况下,对问题简扼的解释. 这个解释也最好贴切黄师的意愿.一语破重关的指点,言简意明,直奔核心.(要有点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味道,点破之后,再领悟学习),如果这二个方法还不能让你明白,这说明你功夫用得还不够,尤其是越往后,越出现这样(二种方法帮你指导)你还不明白的情况越多,说明你基础真的没有打牢.还需要努力,请回头重新看.
什么是基础?前面就是后面的基础.要理解和记住阴阳,五行,脏腑,六气的名词, 意义及之间的关系.抓住每一节的重点,然后再慢慢细节方面扩展.把每节的重点变成自己的.建议先学天人解,劳伤解,六气解(少阴与少阴交换一下,少阳在前,少阴在后),只有这三卷学习好了(尤其是天人解,劳伤解二卷对初学者很重要),才能更好的后续学习.每一步都是打基础的过程.
关于脉法,我建议是在学好伤寒悬解医理的同时依文接触感悟一些,之后再学习脉法.时至今日,我还没有好好的看脉法,已经有3年了.呵呵
不管是学四圣心源,还是伤寒悬解,还是其他医书,关健是什么?是悟,是总结.知识是慢慢的积累过程.先支框架,然后以点连线再到面...每看完一遍,所得东西也越来越丰满,境界也会不一样的,提高后,你再体味的时候,感觉也不一样了,所以,当境界,层次提高后,再读会有更不同的收获.
盲人摸象和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大家都懂.同时每个人在思想,基础,等等也有差异,所以,不同的人在最开始看四圣心源的时候,看到且关注的内容和收获也不一样,但是,最终还是希望初学者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关注细节,把四圣心源这头大象摸全,摸懂!早日入中医之门,由新菜鸟成为一只老菜鸟,老鸟..嘿
嘿!
对于四圣心源中所涉及到的一些名词术语,字一定要认识的,包括读音,然后理解他意思,比如甲乙,甲为阳乙为阴..
或者其他的不懂的词汇尽量先百度,然后参考上下文的语境,意义进行理解.
不赞同看别人对四圣心源译成白话文的解释,请自己直接对原文文言文学习,
这样更能把自己带入对中医学习,体味,思考状态,补充完善自己所建立的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你将会得到更多的东西.自己看书,多看几遍,才能记得牢,日读日新.,别人的译本,只能会打扰你的正常的思绪.
1 自己悟出道理为第一
2 老师点破再悟出为第二(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名师出高徙,故此)
3 死读,老师点破也不悟,或者悟不出来为第三
上述学习方法,是通过我学习过程总结出来的,我个人认为会提高初学的学习效率.大家若有更好的学习方法建议,欢迎接续补充.
在上下关联反复读后,如果有不懂的,可以加四圣心源-漫谈群号码8 与群内的新老菜鸟进行沟通,探讨.
欢迎有志学习四圣心源的朋友加入进群后请第一时间看群公告并按要求设置好自己的群名片格式:
开始学习四圣心源的时间-网名如:2011.7-猪怕撞如果长时间不正确更名和长期不发言即T
如果有误T,请重新加入,并更改到正确的群名片格式,请尽量经常与大家交流四圣心源的内容.
自学为主,请勿闲聊和探讨其他,可以在群里发一些学习四圣心源上遇到的问题,还有好的学习方法,体会,心得和感悟和大家一起交流!
题外话:
在学好四圣心源的基础上,即四圣心源已经读过20 遍或者至少天人解,六气解,劳伤解已经掌握比较纯熟的朋友,请尽快转到学习伤寒悬解上来,以免浪费时间精力,我在伤寒悬解群,恭候大家...四圣心源学好了,学习伤寒悬解的时间大约是 1 年,最长也不过 2 年,伤寒悬解应当也能读懂,读通了,然后回过头来看读四圣心源, 可能会更有新的滋味.
然后再精进伤寒悬解.金匮悬解,再长沙,玉揪二药解,然后再回过头来看四圣心源,..等等如此反复….
为了让新手更快的入门,以后我可能会依据自己的理解做一个学习四圣心源的提纲框架,甚至中医的提纲,然后不断的完善下去….
菜鸟猪怕撞
()2014-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