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芯培养料袋栽平菇新技术

玉米芯培养料袋栽平菇新技术
玉米芯培养料袋栽平菇新技术

玉米芯种平菇技术

玉米芯种平菇技术 作者:来源:河北科技新闻网文章加入时间:2010-7-19 0:00:00 玉米芯营养丰富而全面,据分析,玉米芯粗蛋白含量为1.1%,粗脂肪0.6%,粗纤维31.8%,可溶性碳水化合物高达51.8%,钙0.40%,磷0.25%,粗灰分1.3%,镁、硫、铁、钾等多种矿物质元素均含有一定比例,特别是糖分含量较高,是发展食用菌生产较为理想的优质原料,可用来栽培多种食用菌。现将用玉米芯栽培平菇的技术简介如下: 1、质量要求玉米芯要求足干,呈黄白色,新鲜无霉烂变质。 2、原料处理用普通饲料粉碎机或木屑切片粉碎机粉碎均可。粉碎机筛孔需用直径2厘米的钻头扩大孔径,粉碎后的玉米芯呈蚕豆、黄豆大小的颗粒状为宜。 3、菌株选择经反复对比试验,国平1号、庆丰1号、三峡1号等平菇菌株最适宜玉米芯栽培,且产量高、质量好。 4、培养料配方玉米芯71.8%,麦麸或米糠15%,玉米面5%,过磷酸钙2%,石膏粉2%,石灰粉4%.另加0.2%的多菌灵拌料,培养料基质含水量65%,PH值7~8. 玉米芯营养丰富而全面,据分析,玉米芯粗蛋白含量为1.1%,粗脂肪0.6%,粗纤维31.8%,可溶性碳水化合物高达

51.8%,钙0.40%,磷0.25%,粗灰分1.3%,镁、硫、铁、钾等多种矿物质元素均含有一定比例,特别是糖分含量较高,是发展食用菌生产较为理想的优质原料,可用来栽培多种食用菌。 夏季日光温室平菇栽培技术 平菇是食用菌中最易栽培的菇类,一般在秋冬和春季生产,夏季高温高湿易发生病虫害,很少栽培,但夏季市场上鲜菇少,售价高。夏季利用日光温室栽培平菇,1亩温室收获平菇3 350 kg,收入1.5万元。现将主要栽培经验介绍给大家。 1 栽培料配方 主料为玉米芯,要求无霉病,使用前先暴晒2 ~ 3 d。辅料为麦麸、磷肥、石灰、石膏。配方有2种:①玉米芯90%,复合肥2%(氮:15%,五氧化二磷:15%,氧化钾:15%),麦麸5%,克霉灵0.1%,石灰3%(高温季节加大石灰用量可提高成功率,尤其是发酵料栽培),石膏2%,水适当;②玉米芯50%,阔叶木屑40%,复合肥2%(同配方①),麦麸5%,克霉灵0.1%,石灰3%,石膏2%,水适当。 2 选择耐高温的菌种 菌种温型选择不好,影响当季出菇,甚至不出菇,直接影响当季的经济效益。 2.1 把好菌种质量关。菌种质量是确保高产高效的重要条件,要根据当地资源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菌种。选择外观无杂菌、虫害,菌丝洁白、浓密、粗壮且菌龄适宜的菌种,购买菌种时可选发菌一半的菌种,这样既可看出菌种外观又能自由掌握菌龄。

平菇几种常用培养料的配制

几种常用培养料的配制 1、棉籽壳料的配制棉籽壳培养料是目前生料栽培的最佳原料,单以100%的棉籽壳栽培,生物转化率可达100—150%。常用配方如下: 配方一:棉籽壳92%,豆饼1%,麸皮5%,过磷酸钙1%,石灰1%。 配方二:棉籽壳90%,麸皮5%,草木灰3%,过磷酸钙1%,石灰1%。 配方三:棉籽壳45%,玉米芯45%,过磷酸钙1%,米糠7%,石灰2%。 以上配方含水量均为60—65%。 2、玉米芯配制 (1)玉米芯粉碎料55%,豆秸粉40%,过磷酸钙3%,石膏2%,另加多菌灵0.1—0.2%,PH8.5 (2)玉米芯70%,棉籽壳25%,过磷酸钙3%,石膏2%,另加多菌灵0.1—0.2%,PH8.5。 3、麦秸料配制麦秸料是北方各省的主要农作物的下脚料。一般多采用切段(2—5cm)栽培,适于栽培中高温品种。 配方一:粉碎料73%,玉米粉5%或米糠20%,糖1%,石膏粉2%,PH7.5。 配方二:切碎麦草发酵料86%,玉米粉10%,过磷酸钙2%,石膏1%,石灰1%,尿素0.3%,高锰酸钾0.05%,多菌灵0.1—0.2%。 先把麦秸、玉米粉、石灰等物混合均匀,再把高锰酸钾、尿素、多菌灵配成浓缩液,然后等

量加到水中,喷洒到混合料中,边喷边拌,使麦秸吸足水分,堆制盖膜发酵。 (三)培养料的配制 培养料是平菇栽培优质高的基础,其优劣决定着栽培的成败和产量的高低,尤其以生料栽培更重要。 栽培平菇的原料主要有:棉籽壳、玉米芯、麦秸、稻草、豆秸等,其中以棉籽壳是好。辅料有麦麸、米糠、石膏、过磷酸钙、尿素、玉米粉等。 培养料配制时要求各环节严格消毒,预防杂菌污染,注意做到:1、所用工具、场地要清理干净,进行消毒。一般用生石灰粉撒地面,用2%石灰水喷洒墙四周,用0.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工具。 2、原料要新鲜,旧料要做到消毒处理。一般料用前要曝晒2—3天,晒时要勤翻,使其晒均晒透。 3、严格掌握料水比。一般要求配好的料含水量在60—65%,即用手握紧料,以指缝见水珠,而不下滴为宜。加水量的多少,依原料干湿程度和季节而定。一般夏季高温时,加水原则是宁少不多。例如棉籽壳料,料水比为1:1.2—1.3(夏季)或1:1.3—1.4(冬季),含棉绒多则多加水,含的少就少加水。 4、拌料后闷料30—60分,待料吃透水后分装,切忌堆久。(四)装袋和接种。常采用聚乙烯塑料袋,规格(宽×长)为25—30厘米×45—50厘米,可装干棉籽壳1.5—2公斤。装袋前,先将袋的一端用绳捆好。培养料装入袋内2厘米厚时加入菌种一层,约一

玉米芯锯末栽培平菇技术

玉米芯锯末栽培平菇技术 玉米芯40%,木屑40%,麦麸18%,石膏1%,食盐1%,石灰适量。这个最好采用熟料栽培,效果会很好。 具体栽培技术参考常规栽培技术即可。 发酵料栽培平菇基本技术 一、配料;新沂市康原食用菌研究所DEL0516-:88939450 主料:玉米芯、玉米秸、棉籽壳、花生壳、大豆秸、稻麦草(糠)锯末等农产品的下脚料均可作为栽培原料。任选一种或几种混用。用量:85-90%. 辅料:麦麸:10-15%(或米糠);生石灰:1-3—%(气温高多用,气温低少用);石膏粉:1%;多菌灵:0.1-0.2%;水:140-180%。 二、发酵:将主料与麸皮、石膏、石灰充分拌匀;多菌灵加水溶化后加入。边加水边翻拌,最好人在料上踩踏,以使料尽快吸收水分;加足水后再过2小时左右,用手握料,指缝有水滴滴下为适宜;春季、早秋温度高、气候干燥加水多些(指缝有5-6滴水滴下);晚秋、冬季加水少些(指缝滴水2-3滴。) 然后将料堆成宽、高各1.2-1.5米,长不限的长形料堆。注意:堆料时要轻放,严禁拍砸料面、以免影响料堆通气。可用直径10-15厘米木棒在料堆插洞增加透气。堆好后料面苫盖草苫子,然后再盖塑料薄膜。一般在堆料后30-40小时,料堆温度即可升到60度左右,让其继续发酵,24小时后第一次翻堆。翻堆宜在中午进行,动作要快、轻,原堆上翻下、外翻内,尽量使料受热均匀;按第一次堆形复堆,依次盖好草苫、塑膜。约8-10小时,料温又会升到60度,次日中午第二次翻堆;每天一次,共翻3-4次。 发酵好的培养料应呈棕褐色、有清香味、不能有酸、臭等异味;有时料表面有白点、但绝不能有长毛或黄绿色霉点。发酵好的培养料摊开晾凉至30度以下装袋。 三、装袋播种 用扁宽22-26cm的塑料筒截长45-52cm,一头扎紧,先放一层菌种、装10cm左右料,再放一层菌种、再装料,共装三层料,四层菌种。两端菌种多些,中间二层菌种少些、沿袋壁放;装料时随装随压紧:要做到两头紧、四周紧中间松。扎口后用小钉在每层菌种处扎8-10个小孔通气,然后进培养室发菌。 四、发菌 培养室及周围环境要保持清洁,菌袋进场前,用5%石灰水刷洗墙壁、地面,干燥后用气雾消毒剂(2克/㎡)或甲醛(5-10毫升/㎡)加敌敌畏熏蒸灭菌、杀虫。 气温28度以上,菌袋单摆;低于28度可以横卧叠放,根据气温高低叠放2-5个高,发菌三天后要注意检查菌袋温度,每天检查3-5次,袋表温度最好保持在28度以下;一旦超过,就要及时翻堆、打开门窗通风、减少堆放层数。袋内料温高是发菌失败的主要原因!一般20-35天,菌丝即可发满全袋,然后转入出菇管理。 五、出菇 菌丝满袋3-5天,人为加大菇房内的昼夜温差,增加菇房湿度,再过5-10天,部分袋的料表面出现密集的黑色小点,这就是平菇原基。此时要加大菇房的通风换气,保持相对湿度85%左右,促使原基尽快发齐;及时用刀片在袋头划2-3道割口,以利于平菇从割口处长出。随着平菇的不断长大,逐步加大菇房通气,加大湿度,喷水要少、细、勤;尽量不要把水喷到幼小菇面上。 对光照要求不高,室内或大棚内能看清报纸的光线即可满足要求。 当菌盖充分展开要及时采收。采收过晚,质量下降,产量减少。

玉米芯栽培平菇的菌种技术

玉米芯栽培平菇的菌种技术 食用菌制种,系指用人工方法培养食用菌纯菌丝,它相当于农作物的种苗,没有菌种,无法进行人工栽培,如果菌种不良,也不能取得优质高产。因此,全面掌握制种技术,把好制种技术关,是整个食用菌生产的首要环节。 用孢子分离、组织分离、菌丝分离得到的纯菌丝转移到试管斜面的菌种,称为母种,也叫一级种。从试管母种扩大到广口瓶、罐头瓶,称为原种,也叫二级种。原种扩大培养称为栽培种,也叫三级种。平菇制种技术,一般普遍采用的固体菌种制种模式,分以上三级,各级菌种的制备,目的是扩大菌丝体,最后用于栽培。 1.母种制备 (1)培养基配方 ①土豆200克,葡萄糖(或白糖、红糖)20克,磷酸二氢钾3克,硫酸镁1.5克,食母生或维生素B12~3次(压碎加入),冻粉25克左右,水1000毫升。 ②土豆200克,葡萄糖20克,麦粒水100毫升,磷酸二氢钾2克,硫酸镁1克,食母生或维生素B(2~3片),冻粉25克左右,水1000毫升。 (2)制备方法土豆洗净去皮,切成小片,加入麸皮及水,煮开后维持半小时,用单层纱布过滤,补充水至1000毫升,加入其他药物及冻粉,煮至冻粉全部融化,用漏斗分装到试管,每支试管装至长度的1/5,塞上棉塞,用牛皮纸包扎。?18毫米×18毫米规格的试管可装110支左右。 (3)灭菌、接种、培养 ①灭菌 1.1千克/平方厘米灭30分钟,等培养基不烫手时(约45℃左右)摆成斜面,斜面长度为试管长度的1/2左右,不得超过3/5。 ②接种。无菌操作接种每支母种可扩接30支左右。 ③培养25~27℃培养7~8天,菌丝长满培养基斜面,再培养1~2天,加大菌丝量,用于接原种。母种接种2天后,经常检查菌丝生长及杂菌污染情况。 2.原种制备 (1)培养基配方 ①棉籽壳90克,麸皮10克,尿素0.2克,过磷酸钙1克,石灰2克,水140克左右。 ②棉籽壳70克,玉米芯20克,麸皮10克,尿素0.2克,过磷酸钙1克,石灰2克,水150克左右。 ③麦粒(或玉米粒)原种100克,碳酸钙(工业用的)或石膏粉2克。 (2)制备方法按配方将料称好,麸皮、玉米芯同棉籽壳先拌匀,其他辅料(尿素、磷肥等)

平菇高产栽培技术

平菇高产栽培技术 平菇高产三需要: 氮素:均衡全面的营养是平菇高产的物质基础,但在传统的配方中往往氮素不足,因为无论你加了多少的玉米粉或麸皮,增加的却是碳源而非氮肥.为什么呢玉米粉中大都是淀粉,也就是碳水化合物,粗蛋白的含量只占了7%左右,折合纯氮就少的可怜,麸皮粗蛋白含量百分之十几,折合纯氮才二点几.而培养料中的氮肥与产量是成正比例的.过多的玉米粉或麸皮还会带来负作用,容易造成污染.所以添加氮源要想他法。 微量元素:在平菇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中作用很大,虽用量很小,一般的农资市场很难买到真正的微肥,因为真正的微肥,其鳖全剂成本很高,售价也高,不是几角钱或一元多钱就能买到的。 水分:在传统的平菇栽培观念中,人们认为培养料中有多少水分就能出多少菇,然而在实践中得出的结论却是这样的;出一市斤菇要消耗一公斤水分.从你装袋时的含水量就能看出你能出多少菇,所以要想提高产量,不补水是无法做到平菇高产的。 平菇高产三要素: 1、高营养:加入偏高的营养能使出菇后劲足,多出菇。 高营养配方:棉籽壳500、秸秆或甘蔗渣500、麸皮150、玉米粉80、糖5、磷酸二氢钾1、硫酸镁1、过磷酸钙25、石灰60、尿素5、多菌灵1.5。 具体操作:当温度低于25度时开始批量生产。将主料用水预湿后闷一晚上,第二天将辅料加入其中并搅拌均匀,然后建堆发酵,堆高1.2-1.5、宽1.5、长不限,每天翻堆一次,第三天开始装袋,选择折宽为25cm-28cm、长45cm的聚丙稀袋子,装料时松紧度要一至。料装好后即上锅灭菌,灭菌时需用大火,必要时可用鼓风机助燃。当料内温度达到100度时保持8小时,此时可用小火来保持料内温度。停火后在锅内闷6小时即可出锅至消毒干净后的接种室,当袋内温度降到30度以下时进行无菌接种。发菌管理,发菌期间需注意内温过高,如温度太低可堆积培养。 2、熟料生产:由于加入了高营养,必须进行熟料生产,如用生料生产必将会导致菌袋大量的污染。 3、出菇管理:在每出完一茬菇后补一次营养水。 平菇高产栽培四措施: 追加营养液:头潮菇采收后,将菌袋放入加有0.1%尿素和3%白糖的营养水

平菇高产栽培技术

平菇高产栽培技术 平菇高产栽培的产量标准是每1公斤原料达到2公斤以上鲜菇产量。所谓大面积达到3公斤、4公斤、甚至5公斤鲜菇产量是不可能的,是一种误导。 平菇栽培管理技术错综复杂,千变万化,重点应抓住以下四个主要问题。 一、营养元素合理配给 平菇属木腐菌类中的一个异养生物、体内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养分,但它能依靠菌丝细胞分泌的各种酶的作用,来分解和利用自然界现成的营养物质或人工配制的多种“全营养”培养基。营养物质是平菇生命的能源和形成子实体的物质基础,就广义来讲,凡能为其提供能量、合成细胞物质及在新陈代谢中起调节作用的物质,都是平菇的营养源。主要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类和生长素等。 生产中,首先是主要原料质量要优。所选用的各种物质必须新鲜、于燥、无霉烂变质、无虫蛀,凡是己被雨淋和霉烂变质的原料均不宜作培养材料,即使成功,也难高产。其次是培养基的碳氮比例要合理。合适的碳氮比为34~40:1 。如果氮素不够,会明显影响产量,若氮素过高,轻则会导致菌丝徒长,营养生长周期延长,推迟正常出菇时间。重则若栽培方式不当,导致料内游离氮不能有效挥发,将会严重抑制菌丝生长,甚至在料中生长大量鬼伞类杂菌。第三是添加无机盐类营养(矿质营养)的比例不能失调。钙能促进菌丝体的生

长和子实体的形成;磷不仅是核酸和能量的组成部分,也是碳素代谢中必不可少的元素;钾在细胞组成、营养物质的吸收及呼吸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添加比例分别为:钙1.5%~2%,磷1%~1.5%,钾0.3%。总而言之,营养是平菇高产的物质基础,基础打牢了,夺取高产就有了可靠的保障。 二、菌种基因应考核论证 优良菌种是夺取平菇高产的重要条件,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但优与劣的鉴别标准呢?通常所说的菌丝长满瓶或袋,菌龄适宜,外观无杂菌、虫害,菌丝洁白、浓密、粗壮即为优良菌种。其实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并不能说明该品种(菌株)就优良。而真正的优良品种除具备上述外观标准外,还必须具有优良的内在品质和潜在因素,即遗传基因稳定。要求出菇温度范围广,稳产高产,菇形美观,柄短盖厚,色泽亮丽,风味独特,既要有抗杂性,又要有抗遗性。因此,引种时须严格考核,做好出菇试验。如国平1号、国平2号、庆丰1号、三峡1号等菌株,均具备上述特征,可称为平菇中的新秀佳品。 三、环境因子综合调节 平菇生长发育,对外界环境条件有着特定的要求、只有掌握并满足其要求时,才能获得丰收,夺取高产。温度是平菇生长发育中最重要和最敏感的环境因素之一。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各不相同,不同温型的菌株出菇温度差异显著,不同生产季节的温度相差明显,生产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分门别类,采用灵活的管理措施,特别是在发菌期对料温的有效调控,出菇期将温度调控到该

培养基配方

https://www.360docs.net/doc/2616076622.html,/experiment/plant2/159568.shtml 11. Glucose Asparagine (葡萄糖、天门冬素琼脂) Glucose (葡萄糖)10g Asparagine (天门冬素)0.5g K2HPO4 0.5g Water (水)1000ml pH 7.2-7.4 适用范围:刺孢小单孢菌绛红变种、紫色小单孢菌(绛红小单孢菌) 12. Gause′s Synthetic Agar (高氏合成一号琼脂) KNO3 1g Soluble starch(可溶性淀粉)20g K2HPO4 0.5g MgSO4.7H2O 0.5g NaCl 0.5g FeSO4 0.01g Agar (琼脂)20g water (水)1000ml pH 7.2-7.4 适用范围:刺孢小单孢菌绛红变种、紫色小单孢菌(绛红小单孢菌)、白黄链霉菌、白色链霉菌、抗生链霉菌、双重轮丝链霉菌、产色链霉菌、烬灰链霉菌、天蓝色链霉菌、灭蚊链霉菌、红霉素链霉菌、青色链霉菌、球孢链霉菌、浅灰链霉菌、灰色链霉菌、吸水链霉菌、淡紫灰链霉菌、黄色长孢链霉菌、藤黄色链霉菌、细黄链霉菌、黑化链霉菌、玫瑰色链霉菌、华美链霉菌、嗜热链霉菌、委内瑞拉链霉菌、紫色直丝链霉菌、紫色链霉菌、绿色链霉菌 13. Wort Agar (麦芽汁琼脂) Dilute the world (without hop) to 12 Brix. Add 15g agar into 1000ml of the diluted word..Melt the agar by heating, then distribute the medium into tubes. Autoclave at 110 for 30 minutes. (将发酵啤酒的原料(未加酒花),稀释至12柏林,加琼脂15克,溶化后分装。15磅灭菌30分钟。) 适用范围:克鲁斯假丝酵母、郎比可假丝酵母、解脂假丝酵母、马其顿假丝酵母、拟热带假丝酵母、粗壮假丝酵母、皱褶假丝酵母、热带假丝酵母、产朊假丝酵母、阿舒假囊酵母、白地霉、果香地霉、地霉属、异常汉逊酵母、异常汉逊酵母变种、阿拉伯糖醇汉逊酵母、施氏汉逊酵母、菅囊酵母、伯顿毕赤酵母、膜醭毕赤酵母、粘红酵母、小红酵母、胶红酵母、深红酵母、卡尔斯伯酵母、酿酒酵母、椰园酿酒酵母、发酵性酵母、洛格酵母、罗斯酵母、鲁氏酵母多形鲁氏酵母、威尔酵母、酵母、路德类酵母、栗酒裂殖酵母、掷抱酵母、贝雷丝孢酵母、皮状丝孢酵母、糙孢曲霉、无壳曲霉、鲜橙曲霉、红曲霉、紫红曲霉、红色红曲霉、红曲霉菌 14. Potato Dextrose Agar PDA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 Potato extract (马铃薯汁) 1000ml Dextrose(glucose) (葡萄糖) 20g Agar (琼脂) 20g [Note]: Potato extract: Slice potatoes thin. Add 1000ml of water, immediately to prevent Oxidtion of juice and boil until soft. (approximately 30min.). Filter through cotton-cloth. Autoclave at 115℃for 20 minutes.(注:取去皮马铃薯200克,切成小块,加水1000毫升煮沸30分钟,滤去马铃薯块,将滤液补足至1000

玉米芯生料栽培平菇新技术

玉米芯生料栽培平菇新技术 目前,棉壳价格不断上涨农村很多玉米芯被浪费,江苏省滨海食用菌研究所科研人员利用玉米芯,经多年试验每百公斤玉米芯可产鲜平菇100-150公斤, 生物转化率150%以上。最好选用当年新鲜无霉变的玉米芯,放在阳光下曝晒2-3天,粉碎成玉米粒大小,不需过筛。配方:玉米芯950斤、石灰20斤、石膏10斤、过磷酸钙10斤、尿素3斤、菇大壮3袋、克霉增产灵1―1.5斤。玉米芯950斤、平菇专用肥1袋 、平菇转潮王150克、菇大壮3袋、石灰20斤、克霉增产灵1-1.5斤。配制方法:首先把石灰在料里拌匀,其余放在水中溶解,再拌入料内,水料比1∶1.2, 料水翻拌均匀后,堆闷12小时或堆料发酵。在地上铺塑料薄膜,堆成宽1.5米、高1米、长度不限的堆,从堆顶部随机向下打几个穿底洞,然后盖上塑膜或草帘堆 积发酵1天后测堆温,若达60℃以上,保持6小时翻堆,将外料翻到内,内料翻到外边,然后再堆积,发酵到60℃,维持12-24小时后散堆,发酵即完成。装料与接种。当料温降到30℃以下即可装袋,采用22×45厘米的聚乙烯筒袋,按三层料二层菌种接种法接种,即两端各一层料,播种量为料重的15%,把接过种的料袋扎口,然后在两端各打3―4个通气眼. 菌丝培育。播种后2天,料温开始上升,每天注意料温变化,3--5天后翻一次堆,8--10天后再翻一次堆,防止料温升到35℃以上。当料温升至32℃时,应及 时打开门窗通风,向地面喷水,减少堆积层次,疏散菌袋,使袋内热量迅速散放,以降低料温,菌袋料温最好控制在25℃左右,10天左右将菌袋转动180度,使底部积 水倒渗,以利均匀发菌,20天左右再倒袋一次,把菌丝体生长好的菌袋放在一起,差的放 在一起,被污染的挑出,污染轻的把袋口打开放在阴凉处晾几天或用石灰 粉掩盖,污染重的移至远处。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5%左右,一般经25天左右菌丝即可发满菌袋。

如何科学制备平菇培养料

如何科学制备平菇培养料 8月上中旬,是早秋栽培平菇的黄金时期,采用发酵料栽培平菇,是提高平菇产量和效益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但不少菇农因培养料制备不科学,导致栽培失败。平菇培养料正确的制备方法是: 一、采用合理的配方。平菇对培养料中的C/N有一定的要求,C/N范围为1:30—33,方可确保平菇菌丝的正常生长与出菇。以下几个配方供选择使用: 1:玉米芯1000公斤、麦麸100公斤、尿素4公斤、过磷酸钙10公斤,蘑菇健壮素1公斤;2:玉米芯800公斤、棉籽壳200公斤、麦麸80公斤、尿素3公斤、过磷酸钙10公斤,蘑菇健壮素1公斤。 二、科学发酵。首先将培养料翻拌均匀,然后适当添加水份,料水比通常为1:1.3— 1.4,在添加水的过程中要采用分批逐次的方法,切忌一次添加,以防养分流失。待水加够后,要立即进行堆料发酵。将培养料堆制成宽1.2—1.5米,高1—1.2米,长不限的料堆,料堆表面用木棍打若干小眼,并在料堆上插2—3根温度计。待料堆的温度升至65℃以上时,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时要注意将料的内外翻拌一致,以后每天翻堆一次,连续翻堆3—4次,每次翻堆后,可用低毒杀虫剂喷洒料面,防治蝇蛆等害虫的产生。在发酵时,不少菇农习惯在料堆上覆盖薄膜,但这种方法不可取,因为平菇属好氧性菌类,如果缺氧,就会产生厌氧发酵,导致培养料变酸腐败,造成菌种不能正常萌发生长。 三、正确调节水分和使用杀菌剂。培养料经过几天发酵,会使水分散失一部分,造成培养料含水量偏低,在装袋前应适量添加水,使培养料的含水量达到65%左右,标准为:手用力握培养料,手指缝有水滴出现,不快速滴下为准。结合培养料调节水分,使用防治杂菌的杀菌剂,如克霉灵、蘑菇专用多菌灵等,一般的使用量为培养料干中的0.05—0.1%,能有效地抑制杂菌,使平菇菌丝尽快长满出菇。 如何进行平菇培养料堆制? 平菇培养料堆制应选择适宜当地平菇栽培的配方配臵好培养料,堆成底宽220厘米、高60-80厘米、上宽60-100厘米的长垄,堆好后用草帘、棚膜等物覆盖,以保持料堆湿度。堆后24-72小时当料温上升时,即可开始翻堆,料堆发至14-16天并加入辅料(石灰、磷二铵、敌白虫),翻堆后当料温升到60度后,棉籽壳维持2-4天,玉米芯维持5-7天,秸杆粉碎料维持7-10天,发酵结束后降温、散发废气。每平方米用40%甲醛10毫升加高锰酸钾5克密闭24小时,然后放气至无味时,即可移入培料场,或用20%过氧乙酸10毫升加水1000毫升洒菇房。 平菇培养料加盐可 平菇栽培中.用多菌灵防治杂菌污染效果虽好,但菇体残留农药.对人体有害,且成本较高。据试验平菇生料栽培时.每100千克干培养料加1 5千克食盐(事先用适量水溶解l拌匀,能防止杂菌感染.还可提前5~7天出菇。因食盐中含有丰富的钠、钙、镁等平菇生长所需的金属离子,若在子实体分化初期和每潮菇采后.喷洒10%的食盐水.可使菇体无农药残留.品质也有所提高。 怎样防平菇培养料酸腐 酸败菌在湿热天气离极易滋生,稍不注意就会给平菇生产造成损失。防治平菇培养料酸腐,应抓好以下6个方面: 1.培养料要新鲜所采用的培养料,如稻草、玉米杆、麦秸等应是新鲜且无霉变的,使

平菇栽培技术实验报告

实习报告本 实习名称______平菇袋栽技术____________ 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学号___ 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目的】 1、学习平菇的栽培方法基本操作步骤 2、掌握平菇的栽培方法难点及关键技术 3、通过平菇的栽培实验掌握食用菌袋料栽培的一般方法和栽培管理技术。 【实验原理】 袋式栽培是目前国内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栽培方法。按照培养料的不同处理方式,可分为生料、发酵料、熟料、发酵熟料4种袋式栽培法。与床式栽培相比,袋式栽培在封闭条件下发菌,能有效地控制杂菌污染,提高栽培成功率;菌袋可立体堆码,能大量节约做菇床和栽培架的开支。 【实验材料】 1、食用菌品种:平菇夏灰1号菌种 2、平菇配方:木屑1.5框、棉籽壳65斤、麦麸20斤、轻钙1斤、磷肥1斤。即棉籽壳60%、木屑20%、麸皮18%、轻钙1%、石灰粉1%、硫酸镁0.3%,另外加o.1%多菌灵。 3、仪器或其他用具:75%酒精、棉球、酒精灯、接种镊子、聚丙烯塑料袋、颈圈、高压蒸气灭菌锅等。 【实验步骤】 1、菇房建设与消毒,平菇喜温,一般采用温室培养,菇房要保证具有保温、加湿和通风便利。在菇房使用前,都要打扫干净,并进行彻底消毒火菌,主要用甲醛熏蒸法消毒(①每立方米空间用10ml甲醛,

将甲醛与高锰酸钾混合后,氧化还原反应放热,产生大量甲醛蒸气,对密闭的空间进行杀菌消毒。②无菌室经甲醛熏蒸后,经24h人才能进入室内工作。③如还有刺激鼻眼的气味,应消除残余的甲醛气体。方法是用浓度25-28%的氨水,在室内熏蒸或喷雾,经10-30min,氨与空气中的甲醛结合,可消除残存的甲醛气体。 2、食用菌研究所已准备好塑料袋、堆制发酵好原料。 3、装袋灭菌,将发酵料装入塑料袋内.边装边压,松紧适度(手按略有弹性),用木棒在培养料中打一洞,然后直接套塑料颈圈(直径 4~5cm,可用包装塑料带焊制),外加塑料薄膜封口。料袋装好后,进行高压(O 147MPa,126℃)蒸汽灭菌。在灭菌锅内摆放时,料袋间应留钉空隙。高压灭菌时间为1.5~2h。灭菌结束后,缓慢排放蒸汽,以防料袋胀裂。 4、接种,菌种的选择至关重要,从外观看,一般选用绝对无杂菌、爬壁力强、生民健壮、洁自浓密、菌龄小的种类作菌种。接种前需按常规消毒方法对接种室进行紫外线消毒,用75%酒精对双手及接种工具和塑料袋消毒,之后用石碳酸喷雾消毒1次,最好在酒精灯火焰上方接种。接种时料内温度应低于30℃。接种过程应迅速,以防污染,接种完成后立刻封紧袋口。接种量应尽量大,尽量放满培养料袋的洞中,保证菌丝布满培养料表面,可有效防比杂菌污染。 5、菌丝培养,培养室温度以25℃为最宜,料内温度不能超过30℃。料袋放置以2~3层为宜,若放置过多,易造成烧菌。菌丝于接种后 3-5d开始吃料,应多观察,及时清除杂菌。接种后8一10 d,菇房

平菇的生料栽培

平菇的生料栽培 生产工艺流程 制定生产计划: 一、栽培时间计划:

二、材料准备: ⑴.原料:玉米芯米糠石膏粉石灰过磷酸钙硫磺粉尿素杀菌剂 杀虫剂高锰酸钾 ⑵.用具:酒精灯报纸接种针粉碎机塑料布草帘 ⑶.菌种:栽培种(选用低温品种:美味侧耳) 三、成本预算

备注:所用大棚为500㎡除去边角处所用面积48m×7.5m,所用菌袋为25×50cm 直径为16cm 一行摆菌袋7.5÷0.16=46袋一共摆六层,由于是井字形摆放所以要减去21袋(由等差数列得出)六层共用菌袋46×6-21=255袋,共摆48行一共摆菌袋255×48=12240袋,一袋4kg共用培养料为48960kg.因为水料比为1:1.35 所以用干料20808kg水28152kg 预计成本:10922元预计收入:25798元 四、制作过程: 1.菌种制备:生料栽培应选择抗逆性强的低温型品种。所使用菌种要求 菌丝生长旺盛,分解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能力非常强播种量 一般为10%~15% 2. 培养料配方:玉米芯76% 麸皮或米糠24%石膏粉1%石灰2%过 磷酸钙0.5%尿素0.5% 杀菌剂0.01% 杀虫剂 0.001% 3.备料拌料:生料栽培对原料要求较为严格,配方中含氮物质加入量应 适当减少,以减少杂菌污染常加入2%的石灰,0.1%的多 菌灵或克霉灵 培养料的配制:将准备好的原料按照配方的确定的比例进行称取配制时,玉米芯等主料与不溶水的铺料麸皮,米糖等搅拌均匀,经多次翻锥让培养料充分吸收水分调节水一般掌握“三高三低”。即①基质颗粒偏大或偏干。水分应多,反之应少②晴天水分蒸发量大,水应略高些,阴天则应偏低③拌料场地吸水性强,水分应调高反之应调低料拌好后,必须追成一堆,让水分充分参入原料。

146种常见培养基的配方

146种常用培养基配方 THE COMPOSITION OF MEDIA 培养基及成分 1. Acetobacter Medium (醋酸菌培养基) Glucose (葡萄糖) 100g Yeasst extract (酵母膏) 10g CaCO3 20g Agar (琼脂) 15g Distilled water (蒸馏水) 1000ml Adjust (调) pH to 6.8 适用范围:恶臭醋酸杆菌混浊变种 2. Nutrient Agar (营养肉汁琼脂) Pepton (蛋白胨) 5g Beef extract (牛肉膏) 30g NaCl 5g Agar (琼脂) 15g Distilled water (蒸馏水) Adjust (调) pH to 7.0-7.2 [Note]:When cultivation of Bacillus,5mg of to MnSO4.H2O may be added . It is favorable to promote spore formation . 适用范围:产气气杆菌、粪产碱杆菌、蜡状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蕈状变种、地衣形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尘埃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深黑变种、苏云金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蜡螟亚种(青虫菌)、苏云金芽孢杆菌戈尔斯德变种、苏云金芽孢杆菌猝倒亚种、产氨短杆菌、黄色短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北京棒杆菌、大肠埃希氏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凸形假单胞杆菌、荧光假单胞菌、弯曲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假单胞杆菌、藤黄八叠球菌、亚黄八叠球菌、尿素八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运动发酵单孢菌 3. Azotobacter Medium (固氮菌培养基) KH2PO4 0.2g K2HPO4 0.8g MgSO4.7H2O 0.2g CaSO4.2H2O 0.1g Na2MoO4.2H2O Trace(微量) Yeast axtract(酵母膏) 0.5g Mannitol(甘露醇) 20g FeCl3 Tract(微量) Distilled water (蒸馏水) 1000ml Agar (琼脂) 15g Adjust (调) pH to 7.2 适用范围:固氮菌、胶质芽孢杆菌 4. Corn Meal Medium (玉米粉培养基) Maize flour (玉米粉) 5g Peptone (蛋白胨) 0.1g Glucose (葡萄糖) 1g Tap water (自来水) 1000ml

玉米芯平菇种植技术

玉米芯平菇种植技术 1玉米芯的处理。将玉米芯粉碎至花生粒大小,然后用3%~5%的石灰水拌料,直到拌 透拌匀,接着添加2%的过磷酸钙、2%石膏、0. 5的尿素、0.1%克霉王或其他、1%食盐, 拌匀,使料水保持在1:1~1.4。 2建堆发酵。拌匀后堆成宽1.5~1.8米,高0.8米的长堆,堆的两边用木棍在堆肩打两排孔,孔距0.6~1米,上覆薄膜以保温,堆底留空隙,以通风。当堆内15厘米处温度 达到65℃以上时保持一昼夜,然后翻堆,上翻下,里翻外,如此共翻3次,然后摊开散温。 3接种发菌。选用适宜优质三级种。出菇袋规格一般为22厘米×45~50厘米的聚乙 烯筒袋,采用三层料四层种的层播法,菌种量在15%左右。 4出菇管理。可采用立墙或覆土栽培方法。当采收1潮菇应及时补施营养液:5%~10%黄豆浸出液等。一般可采收3~4潮。生物学效率可达100%~150%。 夏季反季节种植平菇技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食用菌反季节的栽培的发展和受经济 效益的驱动,在夏季进行平菇生产成为菇农增加效益的途径之一。但是,由于夏季温度高,病虫害严重,对缺少栽培经验的栽培户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下面把夏季种植平菇的 几个关键环节总结如下: 1选种。这是夏季种菇的前提。菌株要求抗高温、耐旱、耐湿、抗杂的品种。如高平 1号、夏王40、江都71、夏优1号等。 2拌料、发醇、装袋与发菌。配方中的辅料应少加有机氮,不能加尿素。石灰以5%~8%为宜,并加入0.1的多菌灵或克霉王,但要注意不能与石灰同时加入,应先加入石灰粉。含水量要比其他季节少。发酵期适当缩短。进行高碱处理,装袋前培养料PH保持在8以上。栽培用的塑料袋规格要小一些。加大播种量,增加播种层数。装好袋后在有菌种处用 铁钉打眼,并从菌袋中间用小手指粗木棒打一孔,加快发菌速度。发菌时加强蔽荫控温, 夜间通能风降温。加强发菌管理,提高发菌质量与成功率。 3栽培与出菇管理。因覆土栽培时,菌袋中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失,且土壤中病原菌及 虫口多,故一般不采用该法,通常用堆码立墙栽培。出菇时,挽起两端菌袋,晚间定期通风,加大空气湿度和喷水量,搞好蔽荫控温,控制光线。提前搞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发 生后,就选用不产生药害的低毒农药防治。否则,高温环境,易产生药害。及时采收。保 持出菇场所的卫生。 1栽培季节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以冬季生产为主。 2培养料的配制

平菇种植技术

平菇种植技术 一常用栽培配方 代料栽培平菇的原料很多,有棉籽壳、玉米芯、锯木屑、稻草、麦草等,其中以棉籽壳为最好,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不管选择何种原料,要求培养料必须新鲜、干燥、无霉变。 配方一:棉籽皮93%,尿素0.3%~0.5%,过磷酸钙1%,草木灰1%~2%,石灰2%~3%。 配方二:玉米芯48%,棉籽皮40%,棉籽饼粉4%~5%,过磷酸钙1%,草木灰1%~2%,尿素0.3%~0.5%,石灰2%~3%。 二配料与发酵 按比例称取培养料;将主料和不溶于水的辅料搅拌均匀;将可溶物质配制成水溶液,逐步加入,混匀。根据培养料物质的性状,调节到合适的含水量。(注意水分不能一次加完,要分批加,尤其是不能过量。) 1、配料以上各组配方可按料水比1:1.2~1.3加水拌料,调至含水量60%左右和pH值7.5~8。 2、堆积发酵选向阳地势高燥地方,培养料加pH9~10石灰水拌料,含水量达65% ~70%。拌匀后按每平方米堆料50公斤,料量少,宜堆成圆形堆,有利升温发酵;料量大,可堆成长条形堆。因麦秸等有弹性应压实,其他应根据情况压实。然后用直径2~3厘米的木棍每隔0.5米距离打一孔洞至底部,以利通气。为通气良好,铺料时底部放两根竹杆,上面两侧打孔时与底部竹杆交叉,堆好后撒出底部竹杆,然后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使之发酵。经1~3天料温升至50-60℃,经24小时翻堆一次。翻堆时要注意将外层料翻入料内,内层翻到外层,上层翻到下层,下层翻到上层,内外上下调整位置,以便保持温度一致,承受压力一致,有利菌丝生长均匀、整齐,再按原法堆好。当温度再次升至50℃~60℃,经24小时发酵完毕,料发好后质地柔软酥松,用手一拉即断,清香、不酸臭、茶褐色。 三装袋接种 (1)塑料袋规格与装料量:气温低时宜用长而宽塑料筒,装料量相对大,装料袋应以宽23厘米,长40-45厘米为宜,装干料0.7~0.8公斤。 (2)菌种量:保证菌丝纯正无杂菌,菌丝生长旺盛,菌龄不可过长,菌种量以15% ~20%。菌种量大,菌丝生长优势大,栽培容易成功。两端袋口菌种

食用菌栽培原料及配方

食用菌栽培原料及配方 随着食用菌栽培面积的增加,栽培时间的延长,病害越来越重,选择品种或菌株时,应以 脱毒菌种为首选,以便从种源阶段为整个生产奠定技术基础。生产中注意调配基料,使其营养 全面、均衡,拌料时加入三维精素,并注意病虫杂菌的预防和杀灭。 平菇:平菇栽培多以棉子壳、玉米心等为主要原料。以棉子壳为例,基本配方为:棉子壳 250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石膏粉4千克,尿素0.7千克,三维精素(拌料型)1袋。建有沼气池 的农户,可在配方中加入沼渣50~100千克。杂菌基数较高时,应加入石灰粉4~5千克。 香菇:选用硬质树种的木屑,并采用“香菇专用添加剂”调配基料,使之营养平衡,菌丝 充分后熟,并转色良好。香菇生产,多以木屑原料为主,基本配方为:阔叶木屑2000千克,麦 麸200千克,玉米粉100千克,过磷酸钙100千克,尿素6千克,石灰粉20千克,石膏粉200千克, 香菇专用添加剂1000克(1/2000比例) 。 双孢菇:一般使用麦草、稻草、牛粪为主要原料进行栽培,每平方米产5~15千克,高者可 达20千克,生物效率达50%,生产效益可观。栽培基本配方:麦草(或稻草)4000千克,牛粪粉 2000千克,过磷酸钙100千克,尿素80千克,棉子饼60千克,石灰粉100千克,石膏粉80千克, 碳酸钙100千克,菇病消40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拌料型)16袋。建有沼气池的农户,可在 配方中加入沼渣1000千克。 金针菇:多采用棉子壳、木屑等原料,也可采用酒糟、农作物秸秆等。基本配方:棉子壳 200千克,麦麸50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石膏粉3千克,尿素0.6千克,蔗糖1.5千克,三维精素 (拌料型)1袋。有条件时可加入沼渣50千克。杂菌基数较高时,应加入石灰粉4~5千克。不得 使用多菌灵、硫菌灵等药物。 鸡腿菇:鸡腿菇栽培,棉子壳、玉米心以及酒糟、糠醛渣等均可作为原料,基本配方:棉 子壳250千克,石灰粉4千克,石膏粉3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尿素0.8千克,菇病消5袋,食用 菌三维营养精素(拌料型)1袋。 白灵菇:一般可使用棉子壳、杂木屑等作为主料,辅以麦麸等。基本配方:棉子壳225千克, 玉米粉或麦麸25千克,石膏粉2千克,石灰粉2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尿素0.5千克,保成功3 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1袋。 杏鲍菇:基本配方:棉子壳200千克,木屑30千克,麦麸20千克,豆饼2千克,过磷酸钙5 千克,轻质碳酸钙、石膏粉各2千克,石灰粉1.5千克,尿素0.8千克,保成功3袋,食用菌三维 营养精素(拌料型)1袋。 猴头菇:栽培原料以木屑、棉子壳等为主。基本配方:木屑205千克,麦麸25千克,豆饼粉 20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石膏粉4千克,碳酸钙4千克,磷酸二氢钾1.5千克,尿素0.6千克,保 成功3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拌料型)1袋。以棉子壳为主时,可减少或去掉豆饼粉。 姬菇:多采用棉子壳、玉米心等为主要原料,也可采用其他秸秆类。基本配方:棉子壳250 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石膏粉4千克,尿素0.7千克,三维精素(拌料型)1袋;或玉米心220 千克,麦麸30千克,石灰粉10千克(上述进行发酵) ,过磷酸钙5千克,石膏粉5千克,尿素1千 克,三维精素(拌料型)1~2袋。建有沼气池的,可在配方中加入沼渣50~100千克。 柳松菇:由于菌种经分离、驯化,适应性越来越广,生产中可适应大多阔叶树种的木屑, 棉子壳栽培的效果也较好。基本配方:木屑225千克,麦麸25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尿素1千克, 石灰粉4千克,石膏粉4千克,保成功3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1袋。或者棉子壳150千克,木屑 80千克,麦麸20千克,过磷酸钙4千克,尿素0.8千克,石灰粉2千克,石膏粉4千克,保成功3 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1袋。 茶薪菇:茶新菇,又名茶树菇,栽培原料广泛,棉子壳、杂木屑以及玉米心、棉秆粉等硬 质秸秆均可。基本配方:棉子壳120千克,木屑80千克,麸皮、玉米粉各22千克,饼肥6千克, 石灰粉4千克,石膏2.5千克,蔗糖1千克,磷酸二氧钾1千克,硫酸镁0.5千克,保成功3袋,食 用菌三维营养精素(拌料型)1袋。使用木屑栽培的配方:木屑200千克,麸皮44千克,饼肥6 千克,石灰粉5千克,石膏粉5千克,蔗糖2千克,碳酸钙2千克,保成功3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 素(拌料型)1袋。

玉米芯种植平菇配方方法.doc

玉米芯种植平菇配方方法 玉米芯种植平菇配方 玉米芯80%、麦麸10%、尿素1%、过磷酸钙2%~3%、石膏2%、石灰2%~3%g霉灵0.1%料水比1∶1.6~1.8。 按50kg玉米芯加水85kg。先将石灰、石膏兑入水中混匀加入玉米芯,不能让水流走。当料充分湿润后堆成1.2~1.5m、高1~1.2m,长自定。料堆四周每隔40cm用3~5cm木棒打孔,孔深至底。在料堆表面及周围喷洒一遍氯氰菊酯,盖上薄膜,膜四周撑起,或不盖。待料温升至62℃保持48h翻堆,边翻边加入麦麸,拌匀后再堆成原来的形状,打孔、覆盖。待料温再次升到60℃时,维持36h,进行第二次翻堆,调节水分,以后每天翻一次,第三次翻堆时加尿素及过钙。直到培养料呈棕褐色,腐熟均匀、颜色一致、质地松软有弹性,伴有清香味,料内有一定量的白线菌时,说明料已发酵成功。此时加入0.1%的克霉灵,再闷24h即可散堆降温,待料温降到30℃以下时装袋接种。 玉米芯种植平菇方法 一、培养料配方 1.玉米芯(新玉米轴粉碎成黄豆大)88%、草木灰1%、石膏粉1%、石灰粉1%、新麦麸皮8%、磷肥1%。

2.玉米芯97%、石膏粉2%、磷肥1%。 3.玉米芯87%、阔叶木屑10%、石膏粉1%、石灰粉1%、磷肥1%。 二、制栽培种的时间安排 一般低温型的2028、2027等平菇菌种7月份制母种。8月份制原种。9~10月制栽培种。11~12月规模生产菌棒、春节前后上市。 三、建堆发酵玉米芯 将玉米芯等原料按配比拌料后使含水量达到60%,pH值5.5~6.5,建堆一般宽1.5~1.8米,高1~1.5米,堆长随地势而定,堆料地面上垫麻袋片或草帘,建堆后用2米长,直径5厘米光滑木棍扎空通氧,孔深1~1.5米,孔距相间30~40厘米,料上盖湿麻片或草帘。料温升到60℃,保持18小时,倒堆使发酵料上下倒人中间,外倒内,继续按第一次发酵的办法管理。发酵合格的料,不黏,深褐色,有香甜气。 四、装袋与接菌 温室栽培平菇应选低温型的品种,菌种应菌丝浓密,洁白粗壮,无杂菌斑,无拮抗线,打开菌袋前具有平菇气味,没有平菇原基。菌龄不超60天,栽培袋子应选择抗涨强度大,低温时柔韧性好的低压聚烯塑料筒,剪裁长20~45厘米,宽22厘米。一头用尼龙绳扎紧。在袋内的一端撒一层灭好菌的平菇菌块,向平菇菌上装1/3料温

玉米芯栽培平菇高产技术

玉米芯栽培平菇高产技术 教学内容:玉米芯栽培平菇高产技术 教学目的:通过培训使学员熟练掌握用玉米芯栽培平菇的高产技术 教学重点:1.培养料的配制方法 2.出菇期和采后的管理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平菇的生活条件,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玉米芯栽培平菇的高产技术。(板书课题)玉米芯是主要的农副产品,与棉籽壳栽培平菇的鲜菇产量相近,但生产成本降低50%左右,经济效益显著。 二、玉米芯栽培平菇技术要点 1、栽培场所选择。一般住房均可,塑料大棚栽培。具备条件:通风良好,空气新鲜;遮荫以防阳光直射;易于保温湿润;靠近水源;清洁卫生。 2、场所消毒。可用硫磺熏蒸:15-20克/立方米;克霉净熏蒸:4克/立方米,封闪一昼夜;也可洒石灰水。 3、栽培方式:袋栽。选用24-28×45-50厘米的塑料袋栽培。秋冬栽宜用宽长袋,昼夜宜用短窄袋。 4、原料的选择:选干燥、无霉变、无虫蛀的新鲜玉米芯,因为玉米芯含糖量较高。较易污染发霉,所以收获后的玉米芯必须及时收藏,防止雨淋。为使玉米芯更易吸水软化、水解,达到高产,使用前必须粉碎,可在干净水泥路面上用车碾压。 注意:粉碎块太大,料易干,发菌难,产量低。粉碎块太细,料内透气性差,易积水,发菌慢,产量低。 5、科学配制培养料。 玉米芯含氮量低,这就需要补充氮素。一般添加麸皮、料康或适量尿素等辅料。 配方1:玉米芯100千克,麸皮10-15千克,尿素0.3-0.5千克,磷酸二氢钾0.1千克,生石灰3-5千克,多菌灵0.1%。 配方2:玉米芯85%,麸皮10%,尿素0.4%,过磷酸钙1%,石灰4%,多菌灵0.1% 6、合理建堆与翻堆 拌料前先将粉碎好的玉米芯,放在烈日下曝晒2-3天,然后在干净水泥地面上加3%--5%的石灰水,边拌料边洒石灰水一般翻拌3-4次即可拌透。然后建堆,料每堆不小于200千克,堆成高0.8-1米,宽0.8米,长度不限贩堆,料堆上每隔40厘米打一透气洞。此后每天翻堆一次,翻前先用石灰水再洒一遍,石灰水用量以手握料见指缝有1-2滴水为宜,晚上加盖薄膜。一般堆3天左右,待料温上升至60℃后要保持3天。当较大块玉米芯已无白心时,表明料已浸透水,在最后一次翻堆时,加入辅料过30分钟检查含水量,以手握料能成团,指缝间留有水痕,料团一触即散,即可使用。 7、菌种的选择 根据栽培季节选择菌种(低温型菌类在晚秋早冬栽培;中温型菌类在早秋晚冬以及早春栽培;高温型菌类一般在晚春栽培;平菇生料栽培一般用种量10%-15% 8、装袋接种 三层种,三层料,菌种封口装入的料要虚实均匀无横沟、按之有弹性。先装料,装到中间时放菌种,菌种粉成红枣大小的菌块,不可过碎,撒在袋周围,然后再装料,到距袋口5-6厘米处再放菌种,要均匀地撒一层用大头针或铁丝别口,最后再颠倒过来装料,放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