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琬
蒋琬的简介及故事

蒋琬的简介及故事蒋琬,字公琰,三国时期蜀汉宰相。
与诸葛亮、董允、费祎合称“蜀汉四相"。
下面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蒋琬的简介及故事,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蒋琬的简介及故事:蒋琬(?-246年),字公琰。
零陵湘乡(今湖南省湘乡县)人。
三国时期蜀汉宰相。
与诸葛亮、董允、费祎合称"蜀汉四相"。
初随刘备入蜀,被任命为广都长,后因为不理政事激怒刘备,在诸葛亮的劝说下,蒋琬免于一死,后重新被启用,诸葛亮将其悉心培养,并密表刘禅可以作为诸葛亮的接班人。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死后,蒋琬执政。
拜尚书令,又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再迁大,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并被受命开府,后加大司马,总揽蜀汉军朝。
曾制定由水路进攻曹魏的计划,但未被采纳。
延熙九年(246年)病卒,谥号恭。
蒋琬年少时好学,聪明过人,仪态轩昂,气度不凡。
青年时与表弟刘敏因才学而知名当时。
后跟随刘备,刘备定蜀后,被任命为广都县县令。
刘备、诸葛亮等人出巡至广都,发现蒋县令政务不理,而且沉醉不醒。
刘备勃然大怒,要将蒋琬加罪处死,诸葛亮劝刘备说:"蒋琬是社稷之器,而非百里之才,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望主公明察。
"刘备素来敬重诸葛亮,于是将1/ 4蒋琬免罪,但还是将其罢免。
蒋琬是三国时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其担任丞相12年,为蜀汉事业作出过巨大贡献。
蒋琬的气度,表现在容人之短上。
部下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为人坦诚直爽,与人言谈时,从不随声附和。
蒋琬与他谈论,他常常默然不予应答。
于是,侍卫单镐就乘机向蒋琬进言说:“您身为大司马,位崇言尊,连后主也要谦让几分,而府中杨戏官不大,架子却不小,竟然连您讲话也爱理不理。
对这种傲慢无礼之官,若不治罪,岂不过于宽容?”蒋琬闻听此言,耐心地解释说:“人们的思想不同,正如每个人的面目长相不同一样,当面表示顺从,一味奉承,而背后又说反对的话,这是古人所告诫的。
蒋琬的文言文翻译

刘备敬重诸葛亮,遂不罪琬,一时之间,免其官职而已。
琬受罚之后,夜梦一头牛,回首于门,流血满地,心中甚恶,召占梦者赵直解之。
直曰:“梦见血者,事将分明。
牛角与鼻,若‘公’字,公之官位必至公卿,大吉之兆也。
”未几,琬被任为什邡县令。
刘备为汉中王,琬官至尚书郎。
建兴元年,诸葛亮有府第,聘琬为东曹掾,荐举人才,琬谦让不已,让刘邕、阴化、庞延、廖淳等先议,诸葛亮教之曰:“疏远自己亲近的人,坚持德政以报百姓,大家既不会隐藏在心里,又使远近不明所以,故需明其功,举其荐,以显其于国家之重要。
”后转任参军。
建兴五年,诸葛亮北伐汉中,琬与长史张裔共谋国事。
诸葛亮出征,留琬辅佐刘备,治蜀国政。
琬宽厚仁爱,不拘小节,政事以安民为本,不以政绩为务。
蜀人怀其德,称之曰“公琰”。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刘备继位,琬升任大司马。
时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不喜辩论,琬与之言,戏常默然不应。
或谓琬:“公与戏言,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琬笑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
戏欲赞我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我言,则显我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
”督农杨敏尝毁琬曰:“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
”有人以告琬,法纪主管欲推治杨敏不敬之罪。
琬坦然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
”法纪主管复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且不如,则事不当理,则愦愦矣。
复何问耶?”杨敏犯事入狱,众人皆以为必死,琬心无偏颇,杨敏得以免重罪。
琬宽厚自责,以民为重,政事以安民为本,不以政绩为务。
蜀人怀其德,称之曰“公琰”。
后刘备崩,刘禅继位,琬升任丞相,辅佐幼主,竭尽忠诚,政事以安民为本,蜀国得以安定。
蒋琬,真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
三国名臣蒋琬籍贯故里考

三国名臣蒋琬籍贯故里考蒋琬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名臣,他的籍贯是汉中,故里是陕西省汉中市。
蒋琬生于公元187年,卒于公元232年,他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
蒋琬的家族在汉中拥有深厚的渊源和影响力,他的父亲蒋弘是当地著名的豪族。
在家族的影响下,蒋琬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成为一名博学多才的奇才。
他擅长文学、历史、法律和军事等多个领域,深受当时人们的尊重和赞赏。
蒋琬的政治才能在东汉末年得到了发扬光大。
当时,东汉朝廷内部腐败败坏,政权逐渐瓦解,天下大乱。
蒋琬深知国家危机,积极参与政治,并在许多重大事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他的才智和敏锐的洞察力使他能够在动荡的时局中做出明智的判断和决策。
在他的建议和努力下,当时的东汉朝廷得以保持相对稳定,并对外战争发动,对内政权整合,为后来的三国鼎立打下了基础。
蒋琬还以他优秀的军事才能和忠诚而闻名于世。
当时时局混乱,群雄割据,各地频发战乱,军事才能成为了极为重要的品质。
蒋琬以聪明才智和独到的军事眼光帮助的刘备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尤其是在赤壁之战中他的军事指挥功不可没。
他以后来的西晋贤臣庞统齐名,成为当时汉中的一位重要友邦。
蒋琬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将领。
他的出生地汉中也成为了历史名城,为后人所敬佩和纪念。
现在,汉中市坚持发扬蒋琬等名臣的精神,宣传蒋琬的事迹,设立了蒋琬故居纪念馆和蒋琬纪念碑等地标,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蒋琬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名臣,他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出色表现使得他成为一位备受尊敬和敬仰的人物。
他的出生地汉中市也因为他的存在而变得更加有名。
通过全力纪念蒋琬,我们向后人传达了对历史伟人的敬意,并通过他的事迹来激励后人学习他的优秀品质和精神。
我们相信,蒋琬的故乡将会因为他的存在而永垂不朽。
三国名臣蒋琬籍贯故里考

三国名臣蒋琬籍贯故里考蒋琬是三国时期蜀汉名臣之一,籍贯在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
为了验证蒋琬的真正籍贯,历史学家们进行了多方面的考证和研究,最终确定蒋琬籍贯为荆州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蒋琬生于东汉末年,早年投奔汉昭烈帝的宠妃王异。
后来,蒋琬跟随刘备征战沙场,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被推荐给刘备,成为了刘备的一名亲信谋士。
随着刘备的成为蜀汉皇帝,蒋琬受到了更多的重用,成为了蜀汉政治、军事和文化建设的重要人物之一,其政治地位和声望都达到了顶峰。
蒋琬虽然在蜀汉极受推崇,但是他的出生地却一直存在争议。
据传,蒋琬的父亲是荆州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很多人都认为蒋琬的籍贯是南阳。
另外,也有人认为蒋琬是洛阳人或者南昌人。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蒋琬最初在荆州江陵附近做过学官。
后来,刘备登基称帝后,蒋琬成为了第一任文学侍郎,负责领导蜀汉政府的文化建设,荟萃了一大批文学人才。
蒋琬在政治、军事和文化诸多方面,对蜀汉的发展做出了非凡的贡献,这也正是蜀汉皇帝刘备看中蒋琬的原因。
另外,根据史书记载,蜀汉官制一共设置7个州,其中包括荆州、益州、雍州、广州、巴州、汉中和梓潼。
根据这个统计数据,江陵作为荆州的北界城池,蒋琬作为荆州人是十分合理的。
而南阳虽然距离江陵不远,但是南阳的地理位置明显不是就近的选项。
总的来说,蒋琬的籍贯是江陵已成为广泛的认同。
在历史学家的研究中,荆州江陵往往会被提到,而好像也没有获取足够的证据证明蒋琬确实是南阳人。
无论如何,蒋琬对三国历史的影响仍然是许多历史学家研究和探究的重点。
三国名臣蒋琬籍贯故里考

三国名臣蒋琬籍贯故里考【摘要】蒋琬是三国时期的名臣之一,他的出生地对他的政治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从蒋琬的籍贯背景考察入手,探讨他所处家族的历史渊源,进而分析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对三国时期的影响。
同时评价了蒋琬的才能和品德,彰显了他作为名臣的独特魅力。
最终结论指出,蒋琬的籍贯故里对他的政治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他在三国时期的政绩留下了珍贵的历史遗产。
通过对蒋琬的深入探究,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位杰出名臣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价值。
【关键词】蒋琬、三国、名臣、籍贯、家族历史、地位分析、影响、才能、品德、政治生涯、影响。
1. 引言1.1 蒋琬是三国时期的名臣之一蒋琬是三国时期的名臣之一,他以其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作为当时的重要政治人物,蒋琬在三国时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当时的政治局势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才能和品德备受赞誉,被后人称为忠臣良相。
蒋琬的事迹被历史传颂,他的故事激励着后人努力向上。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蒋琬的籍贯背景、家族历史、地位分析、对时代的影响以及他的才能和品德评价,进一步了解这位伟大名臣的生平和事迹。
2. 正文2.1 蒋琬的籍贯背景考察蒋琬出生在汉朝末年,其家族源自荆州牢寨(今湖北枝江市),是当地的乡绅豪族。
据史料记载,蒋琬家族在荆州有着深厚的渊源和影响力,他的祖父蒋弘和父亲蒋渥都曾在当地担任重要职务,为家族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蒋琬自幼聪慧过人,深得父母喜爱,得以接受良好的教育。
他在家族中备受瞩目,受到了良好的家风教育和政治启蒙,从小就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和领导潜质。
在家族的帮助和支持下,蒋琬得以顺利走上政治的道路,并最终成为了一代名臣。
蒋琬的籍贯背景对他的政治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在荆州的成长经历和家族的政治庇护,为他在三国时期的官场上立下了坚实的基础。
蒋琬凭借着家族的声望和人脉资源,成功进入了仕途,并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职业道德。
三国名臣蒋琬籍贯故里考

三国名臣蒋琬籍贯故里考蒋琬(175-249年),字季明,蜀汉名臣,籍贯豫州汝南郡,后迁居荆州南阳郡。
蜀汉亡国之后,蒋琬不降曹魏,而是选择了自尽,被后人称为“谋士名臣”。
蒋琬的故乡考,是指对蒋琬籍贯豫州汝南郡和居住地荆州南阳郡的调查和研究。
在蒋琬故乡的考察中,除了了解蒋琬的家世背景、地理环境和历史沿革外,还要探讨蒋琬的人生经历、学术成就和对历史的影响,以及当地对于蒋琬的纪念和文化传承等问题。
蒋琬的故乡考是一项具有重要学术和历史价值的研究工作,可以为深入了解蒋琬的思想和行为提供丰富的史料,有助于弘扬蒋琬的家乡文化和历史传统。
蒋琬故乡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一、蒋琬的家世背景。
蒋琬的家族世代居于豫州汝南郡,他的父亲蒋林也是一位有名望的士族,对蒋琬的成长和学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探讨蒋琬家族的历史渊源和世系,可以为了解蒋琬的家族传统和文化积淀提供重要线索。
二、蒋琬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沿革。
豫州汝南郡和荆州南阳郡都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这些地区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沿革对于影响蒋琬的思想、情怀和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这些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和历史遗迹进行考察,可以为理解蒋琬的人生感悟、文化追求提供重要背景。
三、蒋琬的人生经历和学术成就。
蒋琬从小聪慧好学,深受家庭教育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后又拜孔明为师,学习经史文学、军事战略和政治治国等知识。
蒋琬在学业和官职上都有很高的成就,为蜀汉政权和军事作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对蒋琬的学业历程、官职任免和政绩表现进行考察,可以为了解蒋琬的学术思想和才华横溢提供重要线索。
四、当地对于蒋琬的纪念和文化传承。
蒋琬作为蜀汉名臣,对于豫州汝南郡和荆州南阳郡当地的政治、军事和文化都有重要影响,并在当地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当地人民对蒋琬的敬仰和纪念,以及对其文化传承和民间活动,都是研究蒋琬的故乡考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在蒋琬故乡考的研究中,需要采取实地调查、史料整理、文献研究和学术交流等方法手段,以全面深入地了解蒋琬的家乡环境和历史背景,为进一步研究蒋琬的学术思想和历史影响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国名将蒋琬

三国名将蒋琬蒋琬,字公谦,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名将之一。
他出身寒微,却凭着才华悟性和忠诚为主公赢得了无尽的赞誉。
蒋琬在历史上是一个备受尊敬和推崇的伟大将领,他的一生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忠诚、聪明和勇敢的形象。
蒋琬生于东汉末年,他少年时在家乡就已经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
在家族中,他以卓越的军事智谋和出色的领导能力而闻名。
正是这些才干使得刘备注意到了蒋琬的存在,并邀请他加入自己的势力。
蒋琬接受了刘备的邀请,并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
蒋琬的第一个重要的战役是在刘备与曹操的鏖战中,他被派去进行战略部署。
蒋琬善于谋划和策略,他制定了一系列巧妙的计划,成功地击败了曹操的军队。
他的出色表现使得刘备对他刮目相看,并提拔他为军事要职。
随着时间的推移,蒋琬的声誉越来越高。
他的谋略帮助刘备在战场上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在纷争不断的时期,蒋琬总能够在关键时刻给予主公宝贵的建议,并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势力赢得了无数的胜利。
蒋琬的名字逐渐传遍了整个三国。
然而,蒋琬并不仅仅是一个聪明的军事家。
他同时也是一个有远见和才华的政治家。
他善于利用外交手段,与其他势力建立联盟关系,从而为刘备的势力争取到了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他在内政方面也表现出色,提倡善治和人民的福祉。
他的政策使得刘备的领土稳定有序,百姓安居乐业。
蒋琬具备出色的战略眼光和军事才华。
他善于分析敌情,制定周密的计划,并在战争中运用巧妙的战术。
他的军事才华使他在战场上成为一位令人敬佩和恐惧的对手。
他率领的部队经常能够在战斗中占尽上风,最终获得胜利。
蒋琬的最大特点之一是他对刘备忠诚不二的态度。
在刘备最艰难的时刻,蒋琬从未离弃过他,而是始终坚定地站在他一方。
他的忠诚和勇气使他成为刘备最为依赖的将领之一。
正因如此,他在刘备逝世后继续为刘备的儿子刘禅效力,并为蜀国守卫着最后的领土。
蒋琬在历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他以他的军事才智和政治谋略为人们树立了一个伟大的榜样。
他的名字成为了忠诚和智慧的象征。
蒋琬的人物生平

蒋琬的人物生平早期经历蒋琬年少时好学,聪明过人,仪态轩昂,气度不凡。
青年时与表弟刘敏因才学而知名当时。
后跟随刘备,刘备定蜀后,被任命为广都县县令。
刘备、诸葛亮等人出巡至广都,发现蒋县令政务不理,而且沉醉不醒。
刘备勃然大怒,要将蒋琬加罪处死,诸葛亮劝刘备说:“蒋琬是社稷之器,而非百里之才,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望主公明察。
”刘备素来敬重诸葛亮,于是将蒋琬免罪,但还是将其罢免。
屡受提拔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进位汉中王,调蒋琬入中央任尚书郎。
公元223年建兴元年,后主刘禅即位,丞相诸葛亮开府治事,辟蒋琬为东曹掾,又举他为茂才,蒋琬谦逊不受,一再推荐刘邕、阴化、庞延、廖淳。
诸葛亮再三勉励,在给他的文告中说:“如果为了避亲故而舍弃了有德之人,就会使百姓遭受苦难,众人既然于心不安,确实又使内外官员不明其中道理,你应当尽力施展才能,以此表明这种选举是公正慎重的。
”后迁为参军。
公元227年建兴五年诸葛离转驻汉中以备北伐。
蒋琬与长史张裔留统丞相府的一切事务。
公元230年建兴八年,蒋琬又代替张裔为长史,加抚军。
诸葛亮每次征伐,蒋琬常筹集粮食,组织运输,补充兵源。
诸葛亮常说:“蒋公琰忠心耿耿,雅量宽和,应该与我一起复兴汉室。
”诸葛亮于是密表刘禅:“臣如果出了什么意外,军国大事可以全部交给蒋琬。
”身负重托公元234年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病逝,蒋琬被任命为为尚书令,不久又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迁大,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
当时诸葛亮刚刚去世,远近之人都感到危惧。
蒋琬出类拔萃,处百官之上,既没有忧伤的表情,又没有欢喜的脸色,言谈举止跟平常一样,于是众望渐服。
公元238年延熙元年,刘禅下诏蒋琬:“贼寇反乱未除,曹睿又凶狠骄横,辽东三郡人民难于忍受暴虐,于是相互连结,与魏分离。
曹睿又大举兴兵征夫,与其相互攻打。
往者秦朝灭亡,陈胜、吴广首先发难,如今有此变故,这是天赐良机。
您应严整治军,总率各军屯扎汉中,一待东吴举兵北进,两国构成东西犄角之势,伺机进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一文库()〔蒋琬〕*篇一:关于蜀相蒋琬谱系问题讨论的研究发言让族谱说话用史实发言关于蜀相蒋琬谱系问题讨论的研究发言四川内江蒋伯英尊世系,是家族史编修的核心。
离此,就有悖于家族谱史的传播、传承、追溯的历史作用与意义。
而三国蜀相蒋琬,是蔣氏家族的显赫人物,后裔数十万。
在我所读到的谱籍里,所载谱系有五个,也就是说蒋琬有“澄、曜、默、稔、颖”五个谱系,如果把蒋琬五个谱系都编入《中华蒋氏总谱》,既有损我族先祖尊严,又让人谈笑吾辈无知。
对此,现从我近两年所获论及蒋琬谱系相关史料,综合《蒋氏家谱讨论共识群》争论视点,,以“让族谱说话,用史实发言”为题,作一专题研究发言:一、创修谱系的时代与分类1、以继秦谱编写的蒋氏通谱(指从伯龄编制至民国初年的宗谱)有:江苏东安蒋巷蒋氏族谱、锡山蒋氏宗谱(一梅堂)、南京敦叙堂蒋氏宗谱、莘塘潭湾蒋氏家谱(孝义堂)、北店支蒋氏续修宗谱(一梅堂)和广西全州新编‘蒋氏源流谱’等六部宗谱,均记载蒋琬为澄公谱系,无一错漏。
2、以安仁公于明洪武二年已酉(1369年)由江西吉安泰和县率三子迁卲东为鼻祖。
首创于淸乾隆丁亥(1767年)年的《邵谱》及子谱有:邵东三修谱、荣九谱、宁乡道林蒋氏十修族谱、蒋真公族史等多部族谱,记载蒋琬为曜公谱系,而世系各不相同。
3、福建龙溪县重修龙井蒋氏族谱《族谱引》载:“吾祖万二、万四公承琬祖尚书之高风(编者蔣清排按:此处乃松四公误推。
琬乃湘桂川蒋氏之先祖.....)又福建厦门市翔安区马巷曾林竹仔脚新编蒋氏族谱载:48世稔公谱系中琬为55世(189-246),湖南零陵湘乡人。
(此谱列世系为:49世荦,50-52世失传,53世歆,54世钦、55世琬)。
另《灰湯宗谱》载颕公后裔世系中,52世有琬、济公..,53世显、传、秩公的记载。
近年出版的某《联谱》中,有两支为默公谱系,但从《云阳侯碑记》所记十七世后裔名列中,无相关记载可考。
二、对澄公和曜公两谱系史料解读两年多来,我自主依照“继承修治,填补空白,不为族史撒谎留隐患”修谱原则,对蒋琬谱系问题进行专题研讨,曾写下《蒋琬系何裔何世的谱史研究》一文发表在《蒋氏文化网》和我个人在《百度文库》网页里,现将我摘录各谱载史料,对蒋琬谱系问题从正反两个方面作以下解读:首先对继秦谱编写的蒋氏通谱和广西全州琬公发脉地所载史料,对蒋琬系澄公谱系问题从四个方面解读:A、谱系:东安蔣巷蒋氏族谱行实志(141页)载:蒋琬字公琰,湘乡人,OU亭乡侯十世孙也。
梅潭世谱序载:“然考大宗谱系载,安阳候系出亭候,候初与云阳候同居阳羡”。
B、世系;《湘粤桂川六甲蒋氏通谱》引用旧谱载:“夫贯者,琬之季子也。
又琬出自昕,昕者字彦光。
”南京敦叙堂蒋氏宗谱中蒋氏本枝源流叙略载:澄生五子,休生三子尚仁→,尚仁生兖.→兖生堪兴→堪兴生裕民→裕民生瀣→瀣生佩→佩生錞→錞生昕、煦→昕生琬、瑜。
C、迁徙:东安蔣巷蒋氏族谱、锡山蒋氏族谱载:琬,昕公长子,因父三刺湘州建安,乐府于湘州之零陵,遂守业居零陵;弟瑜守义兴OU亭。
南京敦叙堂蒋氏宗谱大宗分图实录载:湘州零陵始祖讳琬,字公琰,西晋泰始时,父彦光公三剌湘州,武帝名其谥曰:英武。
为建安乐府湘洲之零陵,公琰守于此,封湘乡侯;公莹(注:即瑜公)守义兴。
石龙潭碑志载:“汉有讳琬者,事蜀,因置产于零陵之湘源。
魏明帝太和元年丁未(227年?),因徙居于北乡二十五里石龙潭而居焉。
时八大房子孙繁衍”,“今湘源之蒋,皆相传以为出自蜀相安阳候琬之系。
今湘源蒋氏俗所谓十大房者,世指为安阳候之的(注:嫡)派.”D、世系繁衍;五谱世系图均为澄(48世)→孟、通、休、政、元(49世)→尚仁(50世)→兖(51世)堪兴(52世)裕民(53世)瀣(54世)佩(55世)錞(56世)昕(錞公之子,57世)→琬、瑜(昕公之子,58世)。
锡山宗谱(一梅堂)载:蒋氏近祖总要中“余之祖系出于澄后无疑也!.方三国时,琬相蜀、济相魏而钦为护军”。
又远祖世系表(卷七)载:錞(佩次子)→昕(錞长子)→琬(昕长子)→斌(琬长子)。
本支远祖嫡派表(卷九)载:瑜(昕次子)→钦(瑜长子)。
卷三载:琬(本支58世远祖),钦(五十九世远祖)。
再从蒋琬为曜公谱系中的史料存疑问题从五个方面解读:一疑首创谱误载源流。
蒋琬源于曜公谱系创于邵东蒋氏族谱(下称《邵谱》)。
据《邵东蒋氏三续族谱》记载:“安仁公于明洪武二年已酉(1369年)由江西吉安泰和县率三子迁卲东为鼻祖”。
淸乾隆丁亥(1767年)首创《邵谱》。
创续谱序载..吾族自安仁公迁邵,为别子之祖,而荣华、胜三为继别之宗,迄今十八传,谱经屡订,皆徒证稿未发梓镌,..”“道光戊戌(1838年),恕约诸今初续,犹恨未晰先代源流”。
三续谱体例载:“别子为祖,继别为宗,大宗小宗,名分凛然,自宗法废而乱宗夺嫡之风”。
又创修凡例载:“我族自安仁公而上,另作远宗存疑纪略;安仁而后则务详注前五世”。
民国十二年(1923年)宁乡道林蒋氏十修族谱载:“原九修谱灭失,文献无徵.据康熙道林与南随瓦子坪合修之乾隆”。
从三部谱序载:“为别子之祖,继别为宗”、“犹恨未晰先代源流”,且祖系与曜公谱係沒有传承关系记载。
对此,可否解读为《邵谱》为别子之祖,非继承谱系,在“末晰先代源流”的背景下创修的。
二疑曜公不是湖南始祖。
据考证:,曜公,字正礼,横公四子,上党太守,因父罹羌路之谮,避居湖州(今浙江省)安吉县(注:《蒋氏通谱》、《蒋氏西南联谱》误载为江西‘吉安’)临湖里,封镇湖侯,殁葬震泽湖马稷迹山。
而《邵谱》三续谱《源流考》84页载:“---耀,字正礼,辟司徒郡掾,上党太守。
生二子(注:93页载生一子,有谱载曜生十二子),徙居零陵营道,为零陵支。
零陵者即今湘乡也。
”荣九谱载:“耀公迁零陵传至琬公。
”曜公何时徙居零陵荣道,为零陵支,需要新的史料佐证。
三疑仲南公非曜公谱系。
荣九谱载;.“昭宗时,梁晋夾河马殷乱荆,湘绍录公徒豫章之泰和至后唐同光二年(924年),仲南公寻琬公故址由吴转楚,仍居零陵曲静,派衍文辕文通文炳三大支”。
那就请大家依据蒋氏通谱倒查仲南公的谱系吧!澄公谱系载世系为:80世仲南→79世时兴→78世绍禄→77世北辰→76世楠→75世尉→74世仲→73世义→72世瑛→71世源→70世揖→69世云→68世璜→67世谟→66世弦→65世智→64世凝→63世良义→62世雷复→61世维陶→60世禧→59世斌→58世琬→48世澄。
对此谁有质疑,请用史料说话,再作讨论。
四疑《邵谱》误载蒋琬世序。
澄公谱系欧亭世表载:“第五十八世琬,字公琰,昕公长子”。
《邵谱》世系记载为:蒋曜→蒋和→蒋志→蒋昕→蒋佐→蒋琬。
荣九谱载;“世系:耀公、佐公、琬公、斌公”,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宁乡道林蒋氏十修族谱大宗图记载:伯龄→琬→仲南→文辕、文通、文炳→廷辉。
据此,我对《邵谱》载蒋琬世序列出如下算式考证,看是否合乎情理?蒋曜(辉)。
四十四世,生于汉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己未。
传四十九世蒋琬(生于193年),共五代。
算式为:(起点为零计算)蒋曜至琬平均传代年=(2+193)÷5=39年/代据湖南出版的《蒋真公族史》记载:五十六世昕,砖公之子,字彦光,即佐公。
这就是说佐、昕公是一个人,由此曜至琬传代共四代,算式为:平均传代年=(2+193)÷4=48.75年/代蒋曜至蒋昕(生年176年)算式为:平均传代年=(2+176)÷3=59.33年/代蒋昕至蒋琬传两代,算式为:平均传代年=(193-176)÷2=8.5年/代(佐、昕系一人,传一代,昕与琬父子代差为17年)五疑琬为曜谱系源于明·文定公写的谱序和今互联网载《湖南蒋姓的播迁与演变》一文。
《邵谱》首创于淸乾隆丁亥(1767年)年。
在这一时期,明朝大臣蒋冕(1462年—1532年),字敬之,在为《全州竹塘宗谱序》中写下:“我远祖耀公,行四,字正礼,封镇湖候。
子孙散居零陵营道,为零陵枝。
数传后蜀汉宰辅大司马安阳候琬,为零陵湘乡人”(今广西全州蒋氏源流谱编者谨按:文定公此序以安阳候碗公为镇湖候耀公之后,与大宗谱系及本邑各谱所载不合。
)和今《湖南蒋姓的播迁与演变》载:“蒋曜(辉)的五代孙蒋佐生蒋琬”的背景下创修和续修的。
在当今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对琬公谱系问题研究,应在“继承修治,填补空白,不为家族史撒谎留隐患”方针指导下,依照“谱牒归宗,寻根溯源、求是锤炼”撰写程序,以求是态度,开展讨论是必要的,但不能离开“继承为主,创新为辅”原则,要在编写好本支家谱(谱牒归宗)基礎上,再进行寻根溯,开展求是锤炼修治,才能把历史推动修谱历史重任落到实处。
当前对类似琬公谱史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切忌把精力用在对“无知”的谱史,凭自已”无畏”的勇气,对存疑谱史臆断,进行“既无知,更无畏”地猛击、评论,把正常的谱史研究引向继续为历史撒谎留下隐患歧途。
这样既伤同根族人话情谊,又碍盛世续新篇(修谱大业)任务的完成。
到此,我的发言讲完了,但还沒有最终归结到琬公谱系究竟出自那一祖,还有待从《邵谱》及子谱的谱序、世系表史料创修历史条件研究中求解,从研究喻公、绍山公两对同胞兄弟谱系中求证,在没有史料可徵前,切不可将琬公谱系从澄公后裔移到曜公名下,再为我蒋氏族史撒谎留下新隐患。
我的发言当否,渴求宗亲提供新的史料,再作研究定论.*篇二:儒家的“恕”“恕“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而且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更儒家的“恕“和我心中的”宽恕“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简单地说,“恕”是以自己的仁爱之心,去推度别人的心,“以心揆心”、“忖己度物”,将心比心,从而谅解别人不周或不妥之处,正确地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如心为恕,“如”,就是顺从的意思。
顺从本有的仁爱之心去对待事物,处理事情就是“恕”。
《说文》中这样描述:“恕,仁也”。
段玉裁解释说:“为仁不外於恕,析言之则有别,浑言之则不别也”。
朱熹注释说:“推己之谓恕”。
“恕”就是宽容、谅解和厚宥,不把自己的意志、爱好和憎恶强加于人。
“恕”是儒家运用仁爱思想来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范畴。
儒家关于“恕”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恕“的主要内容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
可谓仁之方也己。
”意思就是说。
仁爱就是自己站的住脚。
同时也使别人站得住脚;自己要事事行的通,同时也使别人行得通。
能按这个原则从身边做起,就是实行仁爱了。
从这种仁爱之心出发去做“立人”“达人”的事情,就是躬行“恕”道。
我国古代很多思想家都很推崇这种道德伦理思想。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可看作是对“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进一步阐述。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要从自己身边的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