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路软土地基路基设计

合集下载

浅谈公路路基设计以及软土地基相关处理

浅谈公路路基设计以及软土地基相关处理

浅谈公路路基设计以及软土地基相关处理【摘要】本文主要通过结合一般工程实例,浅谈某公路路基设计特点,且重点分析软土基础设计以及一些处理措施,可供相关人员作为参考。

【关键词】:路基;设计;处理措施前言路基设计是公路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

保证公路沿线都具有坚实而稳定的路基,是路基设计的中心任务,路基又是支撑路面的一种土工建筑物,在挖方地段,路基通常是路面下的天然地层;在填方地段,则是填筑起来的压实土层。

路基和路面构成了公路建筑的主体。

1工程概况该公路全长56.6km,路线地处平原前缘,设计标准为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为80km/h,路幅宽度为24.5m。

沿线软土广泛分布且较厚,最厚范围为里程K24+100~K36+500(厚度大于30m),顶部普遍分布有一层软可塑状亚粘土,厚0.5m~1.5m,软土下卧层多为亚粘土、砂性土或砾石,沿线分布有几段高边坡。

2路基设计2.1一般路基设计路基设计组成如下:1)整体式路基整体式路基宽度为26.0m,其中,行车道2×2×3.75m、硬路肩2×3.0m(含右侧路缘带2×0.5m)、中间带3.50m(中央分隔带2.0m、左侧路缘带2×0.75m)、土路肩2×0.75m;2)分离式路基适用于隧道出入口的路基,单幅路基宽度为13.0m,其中:行车道2×3.75m、硬路肩3.0m(含右侧路缘带0.5m)、左侧路缘带1.0m、土路肩2×0.75m。

超高方式、设计标高及路拱横坡的具体设置如下:1)路线平曲线半径小于5 500m时,在曲线上设超高,对于整体式路基,超高采用绕中央分隔带外边缘旋转的方式,超高过渡在缓和曲线内完成;对于分离式路基,超高采用绕各自的行车道中心线旋转的方式,超高过渡在缓和曲线内完成;2)对于整体式路基,路基设计标高为距路线中心线1m处的路面标高(中央分隔带边缘路面标高),对于分离式路基,路基设计标高为各自行车道中心线处的路面标高;3)正常路段的行车道和硬路肩采用2%的路拱横坡,土路肩横坡为4%。

浅谈欧会公路软土地基路基设计

浅谈欧会公路软土地基路基设计
维普资讯
2 0 . 0 6NO4
桩 基研 究 与地 基基础
17 2
浅 谈 欧会 公路 软 土地基 路基 设 计
李 义 东
( 安庆市公路局 , 安徽
避免桥 台跳车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 软土地基 ; 路基设计 ; 临界高度 ; 桥台跳 车 中图分类号 : U 7 .; 1 . T 4 18 U4 61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0 7 7 5 (0 60 — 17 0 10 - 3 92 0 )4 0 2 - 2
Li do g Yi n
(n i i w y d ns ao , n ig 2 6 0 , hn) A qn Hg a miirt n A qn 4 4 0 C ia g h A t i
Ab ta tTh / rmanyi t d cst ot o d e eini s a Hug n g wa : d sg igs i b ed p f l, a o tn p rbete t n sr c : eD ̄e il nr u e sf a b d d g nOu h n- io gHih y o he r s e i n ut l e t o l d p igo e a l ame t n a h i f r Ⅱ s rsfr9 ra b d a u e o 0 o d e ndp t owade e tv 旧 ue t rv n n v i heb mp a bi e e d. usfr r f cieⅡ s rs op ee t da odt a u t r dgh a
e= . , o11 推荐 容许承 载力 8 k a 极 限摩 阻力 3k a快 剪粘 聚 9 0P , 0P , 力 1 k a 3k a P ̄ O P 。 1 ③细砂 , 、 灰色 深灰色 , 中密 , 局部密实, 饱和 , 层厚 2 m~ 3 9 3 m, 推荐 午 承载力 2 0 P 限摩阻力 5 k a 0k搬 0P。

浅谈公路路基设计中软基处理

浅谈公路路基设计中软基处理

浅谈公路路基设计中软基处理摘要:路基路面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公路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路基是由天然的或人工填筑而成,由土体和砂石组成,以承受路面结构传来的荷载,软土层对路基路面结构起到很大的破坏作用,严重时会造成路基失稳和路面破坏,因此,如何解决软土地基问题,是公路工程设计中必须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文主要是结合我单位设计公路工程时遇到的软基处理问题,总结了一些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供大家在实际工作中参考。

关键词:公路路基路面设计;注意事项;软基处理引言目前,我国公路建设发展迅速,很多地区都在建设高等级公路。

在这些高等级公路中,由于受软土地基的影响,很多路段在施工时会遇到各种软土地基问题,因此软基处理就成为了设计中必须要考虑到的问题。

如何解决好软基处理问题,不仅关系到公路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而且关系到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由于软土地基的特殊性,软土地基处理的设计和施工一直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运用这些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公路工程中软基处理的问题,而且能延长公路使用寿命,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路基路面设计中关于软基处理的设计原则及设计要点。

一、设计原则1、设计方案要确保路基施工后的稳定性。

路基在使用过程中,受外力作用,会发生变形,如果在软基处理过程中处理不当,将会造成路基失稳而破坏路基路面结构,因此,设计时一定要注意地基处理的方案是否能保证路基施工后的稳定性由于软土地基属于软弱土层,其本身的承载能力就很差,因此在对软土进行处理时,一定要考虑到施工过程中的经济效益。

在处理过程中如果采用常规方法难以满足要求时,可以采用先进的技术来解决。

路基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施工前首先要做好勘察工作,为设计提供充分的第一手资料;在设计过程中要尽量将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现场管理和监督,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提前进行预测和预防。

2、设计方案要确保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1. 引言软土地基在公路工程中常常遇到,由于其本身强度较低、可塑性大等特点,给公路路堤的设计与施工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本文将从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的角度出发,分析软土地基的特点,探讨相关的技术规范,以期在实践中指导公路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2. 软土地基特点软土地基是指土体具有较大压缩性和可塑性的土层。

其特点主要包括:1.低强度:软土地基的抗剪强度低,易发生剪切破坏。

2.高可压缩性:软土地基的固结指数高,压缩量大。

3.高含水量:软土地基通常含水量较高,导致土体的稳定性差。

4.高灌浆性:软土地基易发生流动变形。

5.可塑性大:软土地基的塑性指数大,易发生塑性变形。

3. 软土地基路堤设计规范在软土地基路堤的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3.1 软土地基的勘察与试验在进行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勘察与试验,以获取软土地基的相关特性参数,包括:•地质勘察:对软土地基进行细致的地层观测和取样分析,了解地质和水文条件。

•土工试验:包括密实度试验、抗剪强度试验、压缩试验等,获取土体的力学参数。

3.2 软土地基路堤的高度设计软土地基路堤的高度设计应考虑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和变形性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软土地基的支持力:需要满足软土地基的承载力要求,避免发生沉陷和不可逆性变形。

•路堤变形控制:采用适当的设计方法和措施,控制软土地基路堤的变形幅度,确保路堤的平稳性。

3.3 软土地基路堤的加固与增强为了提高软土地基路堤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通常需要采取一些加固与增强的措施,包括:•土体改良: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改良软土地基,提高其固结性能和抗剪强度。

•加筋土工构造物:如使用土工格室、土工格栅等构造物来增强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

•增加路堤宽度:通过增加路堤的宽度,扩大软土地基的承载面积,降低软土地基的应力。

4. 软土地基路堤施工技术规范软土地基路堤的施工技术对于保证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路基施工中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研究

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路基施工中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研究

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路基施工中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研究摘要:软土地基在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中广泛分布,其具有较高的压缩性、较低的抗剪强度和较大的渗透性。

由于软土地基的特性,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液化等现象,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和交通安全。

因此,对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城市道路工程;路基施工;软土地基;施工技术1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概述1.1软土地基工程特点分析软土地基工程特点是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概述的重要组成部分,软土地基的地质特点使得其在施工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软土地基通常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导致其强度较低,而且易产生沉陷。

此外,软土地基的土质较为松软,使得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加固措施。

针对软土地基的地质特点,施工中需要充分考虑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问题,并在施工前充分进行地质勘察,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和加固措施。

1.2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综述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综述是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概述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包括了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机械方法等多种手段,这些方法在软土地基施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采用排水和原位改良的物理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软土地基的含水量和提高其承载能力;化学方法则是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来改变软土地基的性质,从而达到加固的目的;而机械方法则包括了边坡支护、加筋与搅拌桩等多种方法。

通过综述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可以为工程施工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1.3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是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概述中非常具有前瞻性的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软土地基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地得到创新和提升。

例如,应用新型的土工合成材料在软土地基处理中,可以有效提高软土地基的抗渗和抗变形能力;此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为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数据分析和建模,可以更加精准地预测软土地基的变形和沉陷情况。

简析公路工程中软土路基设计与施工

简析公路工程中软土路基设计与施工

简析公路工程中软土路基设计与施工摘要:在我国企业社会主义经济水平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公路工程项目建设数量及规模也在逐渐增加,面对较为复杂的地质环境,就要实现中国建设信息技术的优化。

在公路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软土地基。

从地质学的角度来看,地表水侵蚀留下的沉积物随自然变化的变化形成了软土基础。

采用科学合理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有利于保证整个公路工程的质量。

本文主要基于中国公路建设工程软土地基设计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分析和探究了如何在软土地基上进行管理施工。

关键词:公路工程;软土路基;设计与施工引言公路是我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路基作为高速公路的关键部分,不仅要承受自身材料的重量,还要承担道路行驶的负荷。

所以,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固性直接影响关系到我国公路工程质量。

公路建成通车后,各种车辆通过路面会给公路带来巨大的压力,如果不科学、合理地处理软土地基,很可能会造成道路裂缝,严重时还会发生坍塌。

然后本文对软土路基的设计和处理进行了理性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设计方案。

1公路路基处理原则1.1公路性质公路的性质与公路软土地基的性质研究具有发展密切的关系。

由于道路等级不同,道路建成后的沉降量也不同。

在制定软土地基处理方案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道路的性质和功能。

在高等级公路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地面沉降,不仅要保证路面的平整和美观,更重要的是,要确保车辆的安全。

1.2土壤性质公路以及土壤主要是以用户黏性和砂性为主。

砂性土壤,应当通过挤密的方式来对软土地基基础进行分析处理,因为砂性土壤所包含的黏性颗粒物比较少,土质相对简单来说还是比较松散,受到企业一定发展程度的影响就极有可能没有发生地基变形的问题。

但粘性土可通过夯实地基处理,粘性土结构较密实,透水性较差,湿润后的土较粘,干燥条件下容易造成土较硬的问题。

1.3施工环境建筑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在进行分析公路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应当充分考虑到施工现场的实际工作情况来确定社会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方式和地基处理生活方式。

公路软土地基路基设计

公路软土地基路基设计
助 。
【 关键词 】 公路 ;软土地基 ;路基设计
1 前 言
在建 设公路过程 中,路基设 计是 一项最基本 的工作 。公路沿线 的路基必须保证稳定性 ,才能有 效地支撑路面 ,保持 公路 的稳定和 安全 。而软土地基 由于其含水量较 高,孔隙比大 ,多由细粒物质组 成 ,导致地基 软弱 ,抗剪强度低 ,极易发生变形 ,使路面发生沉 降、 变形和开裂 等,影 响公路 的正 常使用 。公路 建设关系 到我 国的经济 和社会 的发 展,必须不断改善 软土地基 路基 设计 ,避 免和减少 由于 软 土 地 基 所 造 成 的损 失 。 2软土地基路基设计原则和要点 2 . 1设计选线原则 公路 路线要通过软 土地区时,尽 可能使公路通 过的最窄、厚度 最小的软土 区域 ;选 择地 势较 高,或其他能够 方便取 土的地段 ;尽 量使 路线远 离河 流、洼地 和基 地的横 向坡度 较大的地 段。软土地基 的性质 受到地下水的影 响,会 导致其抗 剪强度降低 ,在进 行软土地 基 路基 设计 时 , 要 对 软 土 地 区 的 地 基 和 地 下 水 位 等 水 文地 质 情 况 进 行详细的调套,根据相应的计 算方法,考虑 路堤的极限高度和桥涵 最小高度 ,选择合适 的高度 。 2 . 2路堤设计要 点 公路路线通过软土地区时 ,为防止 由于软土地基变形,导致路 基沉降,造成公路的构造物变形,影响公路的使用效果。在软土地 区进行路基设计 时,要提前填筑路堤,先使地基沉降 ,确 保其充分 沉降之后,修筑构造物。如需同时进行施工时,可确定路基的持力 层,将构造物设到持力层 ,若填筑路堤之后,沉降难 以控 制,或控 制沉降所需投入较大,则在这些地段分期修建 在涵与洞 和桥梁等 的连接处,应建 设临时使用 的路面 ,保护连接处不受破坏。 3软±路基设计参数的选择 处理软土地基 问题 ,需要对其进行大量的实验 ,选择合适的参 数 参数选择的是否合理 ,直接影响到软土路基设计能否成功。软 土路基的设计参数主要针对软土的力学和压缩两种性质。确定软土 地基的力学性质可 以通过进行原位测试和室 内试验。结合这两种试 验,能够确定软土的抗剪强度和承载力 。确定软士的压缩性质则采 用模拟试验 ,对土样进行横向和竖 向压缩排水 ,得出软土的排水能 力。 选择设计参数时 ,确定软土 的含水量和孔 隙比等物力参数 问题 不大 。因为压缩模量 E s — p曲线是根据 e — p曲线推导出来 的,可能会 出现 误 差 ,分 析 软 土沉 降 时 , 尽量 选 择 原 始 的 e — p 曲线 。室 内试 验 得到的数据与实际情况不完全一致 ,如得到 的土体 内聚力 ,室 内试 验通常 比现场测试结果小 ,在设计时 ,要综合考虑土体性质 ,选择 适当的参数 。 4软 土 地基 的 处理 方 法 4 . 1 垫 层 处 理 法

公路软土地基勘察设计方案分析

公路软土地基勘察设计方案分析

公路软土地基勘察设计方案分析一、前言公路工程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对于地基的要求相当高,软土地基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广泛。

为确保公路工程的安全、稳定和耐久,必须进行软土地基勘察和设计方案分析。

本文将从软土地基的特性和形成机理、勘察方法、地基设计方案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软土地基的特性和形成机理软土地基是指土壤含有较高含水量而成软的土层。

软土的塑性极大,强度极低,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容易产生收缩、沉降等变形过程,导致基础的不稳定,给公路工程带来安全隐患。

软土地基的形成多与水、沉积物有关系,例如海滩、河口、湖沼等地区,水流波动较大,沉积物被冲刷、淤积形成软土。

三、软土地基勘察方法1.地质地貌调查:了解该区域的地形、地貌形态、洪水历史和地层结构等情况,综合分析软土的形成及其厚度、深度和压实程度等因素。

2.地下水位调查:确保深入了解水位分布、水文地质条件,以防止地基内部出现长期稳定性问题。

3.工程地质钻探:包括岩土工程地质勘查、测绘测量等项目。

根据软土的不同性质,选用不同的钻探方法,然后提供有各个层位的土质参数,确定无效土层的深度,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四、软土地基设计方案1.基础选用:软土地基建筑物的基础设计方案应当选用扩展板基础或框架基础。

因为这两种类型的基础可以充分扩散荷载并且满足软土压缩和膨胀的性能。

2.基础垫层厚度:软土地基的基础垫层的厚度大于普通土壤。

在基础板上应铺一层灰砂石垫层,并在石灰到基础石层的缝隙中灌铅浆,使灰砂石垫层固化为坚硬的板状,从而使扩展板基础的荷载能均匀分散到软黏土层中。

3.基础间隔:为了避免减少地基衬砌面积,最好将某些扩展块基础安装在相隔较远的的位置。

而与基础分离距离可能会导致跨越扩展底板的荷载集中。

4.基础排水系统:为了控制土体中的地下水位和降低因膨胀所产生的荷载,基础中应安装正式的排水系统,使地基中的水能够及时排出。

5.基础稳定性:当发现某些扩展块基础长期受到沉降时,应采取强化基础的措施,使其能承受荷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公路软土地基路基设计
发表时间:2019-08-06T17:04:08.23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9期作者:魏明全
[导读] 软土地基处理水平是影响道路使用寿命的一大重要因素。

本文从实际出发,对软土地区公路路基的勘测和设计方法展开论述,望可以起到参考作用。

青海蓝图公路勘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810000
摘要:软土地基处理水平是影响道路使用寿命的一大重要因素。

本文从实际出发,对软土地区公路路基的勘测和设计方法展开论述,望可以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软土地基;路基设计
一、地区的选线原则
软土地区的公路选线尤为重要,应尽可能选择范围窄、土层薄的地段,且尽可能保证路段靠近山丘或者地势较高的地方,这些地段取土条件较好,有助于后期的施工。

除此之外还需注意线路要尽可能远离河流,绕过封闭或半封闭的洼地。

总之,路段选择所需考虑的因素较多,既要考虑地下水位、桥涵、又要对软土地基情况进行了解。

因此这对决策者提出了较高要求,必须具备较多经验,在对现场数据牢固掌握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统筹兼顾,选线科学。

二、软土路堤的临界高度稳定分析
(一)路堤的临界高度
在天然地基上不做特殊处理, 路堤所能填筑的最大高度称临界高度, 当路堤设计高度超过此极限高度时, 路堤或地基就必须加固处理, 以保证正常使用。

一般软土地区路堤的极限高度为3 m~ 5 m 左右。

均质薄层软土地基路堤极限高度的计算:H e =N s (C k / γ)。

其中, H e 为极限高度, m;C k 为软土的快剪粘聚力, kPa;γ为填土的容重 , kN/ m 3 ;N s 为稳定因数, 与边坡角 β 和深度因数 n d有关, 可由相关表格查得。

均质厚层软土地基路堤极限高度:H e =5.52(C k / γ)。

其中, 符号意义同前。

非均质软土地基的路基极限高度。

非均质软土地基土层比较复杂, 各层性质不同, 其路堤极限高度需要用圆弧法计算确定。

条件允许时可由筑堤试验确定。

有硬壳层的软土地基的路堤极限高度。

当覆盖在软土层上强度稍高的表层上厚度大于 1.5 m 时, 应考虑其应力扩散, 减少地基沉降的效应, 此时:H e =N s (C k / γ)+0.5H。

其中, H 为硬壳层厚度, m。

(二)路堤稳定性分析
稳定性分析方法有很多种, 如简单条分法、毕肖普法、宫川法、复式圆弧滑动面法、塑性区平衡法、有限元法等。

毕肖普法计算简单、精度较高, 但公式中包含了孔隙压力这样一个参数, 使人望而生畏;宫川法对于估算极限填土高度有一定的作用, 但真要用之作为设计的依据,其应用范围就受到了限制;复式圆弧滑动面法, 在特定的情况下才会应用;塑性区平衡法没有塑性区大小和安全系数的唯一关系, 应用不多;有限元法试验和计算的工作量比较大, 一般不采用, 目前应用较多的还是简单条分法。

三、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一)垫层处理法
垫层处理法是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法,一般是在软、湿地基上铺0.3m到0.5m厚度的排水层,这样做能够促进软湿地表面的固结。

而且还需再软土层面进行排水砂层的铺设,这样可以大大增加排水层面积,能够大大提高路面稳定性。

排水砂层对于基底应力分布一般不会产生较大影响,但它可以加速沉降的速度,实用性较强。

垫砂层也不是适用于所有路面一般适用以下范围:路堤高度小于极限高度2倍之内,软土层厚但排水条件好、砂源丰富的地质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碎石与渣垫层铺设厚度一般控制在0.35米左右,且铺设单层或双层织物或土工网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地基承载力,进而将地基沉降量降到最低。

(二)反压护道法
在实际施工中有时会出现由于填土使土基产生的滑动破会不达要求,这时一般会采用方路两侧一定宽度范围平衡反压填土的方法。

这种方法虽能够保证填土稳定,但很明显会导致用地宽度会大大增加,因此应事先进行土方的准备。

它的局限性也就代表着在用地困难、土地征费较高的地方很难开展,因此这种方法大都是当作一种出现非常特殊情况例如滑坍填出现时采取的一种应急措施。

(三)强夯法
路基加固的强夯法主要是利用机械设备对地基进行压实处理,以此来提高地基的承载强度。

强夯法还可称为动力压实法,主要施工的机械设备以重锤为主,利用自由落体的原理来压实地面基础土层,强夯法适用的地基范围较广,其中主要以砂土、碎石土、粘性土、杂填土为主,通过提高土层的强度,降低压缩性来改变土层的成分,例如:粘性土层经过强夯法压实后,其水分含量明显减少。

所以强夯法比较适用于土层较为湿润,且液化程度较高的路基。

(四)排水固结法
软基处理的排水固结法是通过路基承载负荷来排出土层中的水分,同时减少了孔隙,加大了土层的密度,产生固结变形的现象。

在实际施工中,随着水分的流失压力不断的增强,土层增加了有效应力,提前完成了沉降,这对铁路路基施工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一般排水固结法是由加压系统和排水系统两部分组成,在软土路基的处理上两者是不可拆分的,在高填土路段,施工中可采用路堤填土进行加压,低填土路段就需要利用堆载预压来完成土层的固结。

(五)钢盘混凝土桩网
铁路工程中常用的钢筋混凝土桩网复合地基,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首先是对路基的上部进行填土施工,并通过加筋垫层进行加固,通常由两层双向土工格栅及碎石垫层组成,其次是钢筋混凝土桩的加固,一般桩身采用C25钢筋混凝土现场灌注,桩间距2.5~3.0m,且桩顶设桩帽,桩土加固区下卧层。

铁路工程中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桩网复合地基加固深度超过20m、填方高度超过4m的路堤软土地基。

四、软土地基沉降控制的关键因素
软土地基沉降的控制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其中包含着现场的地质勘察、工程的技术设计、施工工艺的分析,通过各环节的调查分析才能有效的控制软土地基的沉降。

(一)地质勘察
软土地基施工前一定要对工程所覆盖范围的土层进行细致的地质勘察,并分析计算设计参数,以满足列车行驶的需求,参数的选取一定要与沉降系数结合,估算出准确的沉降数据,为地基的加固提供理论依据。

同时要利用地质勘探手段来查明软土的土层结构、空间分布、地质特点,特别是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的变形状态。

设计参数还要与土工试验相结合,找出适合软土路基的施工方法,为铁路路基施工提供安全保障。

(二)施工后的沉降观测
铁路软土地基施工后还要注意土层的沉降观测,这是软土地基施工的特点,同时也是铁路安全行驶的重要保障。

一般地基沉降分为两种,一种是地基自身的固结沉降,另一种是地基承受荷载后的变形沉降。

自身的固结沉降依据规范要求其沉降高度为路堤高度的4%,变形沉降以铁路运行的荷载实际情况为准,一般软土地基的变形沉降较为严重,平均值为35cm。

所以在软土地基的处理上一定要把沉降因素考虑到施工内,而且为了增大其承载力,在反滤层上还增铺了一层单向土工格栅,铁路路基是柔性基础,其沉降通过日积月累,会逐步变大,特别是货运铁路线上,钢轨接头处的病害会更明显。

因此,在铁路列车正式运营后必须进行经常维修和定期维修,同时加强路基养护的沉降观测。

路基施工的沉降观测,是一项非常必要和及时的工作,因为我国大部地区的软土地基较为复杂,往往有很多事先估计不到的因素,在施工中加强观测有利于我们判断地基的稳定状况,决定安全的施工速率,保证路基工程的使用效果,观测方向以路基坡脚外的侧向变形和高程变化。

施工前事先在路基坡脚外3~12m范围内,顺线路方向埋设3~5排观测桩,施工期间定时用经纬仪测量桩的侧向位移,用水平仪测量桩顶的高程,并作好记录,以观测位移和高程是否有异常变化,同时利用事先埋设的沉降标来观测沉降。

五、结语
总之,路基是整个公路的基础,其施工水平将影响整个道路工程质量,因此必须要路基设计工作必须要重视。

软土地路基设计难度较大,设计人员只有做好土质勘探、对稳定性与沉降量、路基临界高度填土量、工期费用等全面把握,才能保证设计能够满足人民需要。

参考文献:
[1]郑可仁,蔡劲维.浅谈公路软土地基施工的处理方法[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8,41(08):69+71.
[2]刘波.浅谈深厚软土地基处理与路基设计[J].西部交通科技,2018(03):14-17.
[3]张小峰. 软土地区公路路基设计及地基处理方法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