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谈、浊谈及其他

合集下载

“清浊区分”到“官吏分途”,来看唐代的“清官”制度

“清浊区分”到“官吏分途”,来看唐代的“清官”制度

“清浊区分”到“官吏分途”,来看唐代的“清官”制度由于“清官”本身的特殊性质所致,中古“清官”的发展渊流在汉末,而在唐代发展成一个完整的制度。

唯有透过长时间的对于“清官”的考察,以及对“清”在不同时间涵意的转变,才有办法对唐代“清官”有更深刻的把握。

唐代清官陆贽“清”与“浊”的概念是汉末到唐末之间,士人阶层在彼此竞争对抗时,用以争取认同及区分对象的重要象征。

“清”的概念本来发源于汉末在野士人,用以和当朝的“浊流”对抗。

随着在野士人的出仕,“清”的概念也随着士人入仕而进入官制之中,形成“清官”的现象,知识份子皆争相以能任清官为荣,形成官制的“流品”区分。

在整个中古的制度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清官”从本来官制中的“流品”区分,随着门阀制度的发达而逐渐“制度化”,为高门子弟的仕宦前途提供了保证。

从这个角度看来,“清官”制度化的过程和中古门阀政治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透过对于中古“清官”的研究,有助于加强对于中古门阀政治的了解。

下面,我们将透过两点来为唐代的“清官”作一个总结。

一、从“清浊区分”到“官吏分途”曹魏以来,随着社会文化的改变,选官体制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高门子弟再也不屑由州郡掾吏之类的低职来入仕升迁。

朝廷中一些郎官、内侍、东宫官之类官职,成为高门子第习惯性的起家升迁之阶,并且视为所谓的“清途”,也就是“清官入仕之途”。

“清途”之所以称为“清”,是有其原因的。

汉末以来,“清”作为一个生活处事的理想,起源于东汉的在野处士,变成区分豪族高下的标准,形成所谓的“清流”、“浊流”,用来当作名士间,彼此标榜的特色,这个现象颇类似今日用“暴发户”、“士绅”来区分有钱人。

除了名士们称呼同类为“清流”外,其节操称为“清节”,其谈辩称为“清谈”,对政治的批评称为“清议”。

到了魏晋,名士与官族逐渐有合流的情形,于是“清”除了称呼名士的品格素质之外,还用来赞美士族的门第。

如此,则用“清”来区别士族习惯的起家升迁之途,称为“清职”、“清途”、“清华”、“清位”、“清选”、“清贯”等。

谈的成语大全四字成语

谈的成语大全四字成语

谈的成语大全四字成语1、谈古说今tán gǔ shuō jīn【解释】从今到古无所不谈,无不评论。

【出处】元·张可久《端正好·渔乐》:“人间开口笑樵渔,会谈今论古。

”2、谈空说幻tán kōng shuō huàn【解释】指谈说佛理。

【出处】明·赵南星《答周元孚书》:“兄数罹骨肉之变,乃嫂复中捐,何以自遣,谈空说幻,何足以解。

”3、谈空说有tán kōng shuō yǒu【解释】泛指闲谈、空谈。

【出处】宋·苏轼《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诗:“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4、谈玄说妙tán xuán shuō miào【解释】谈论玄妙的事理。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6卷:“又有一种人思虑向里去,又嫌眼前道理粗,于事物上都不理会。

此乃谈玄说妙之病。

”5、谈圆说通tán yuán shuō tōng【解释】论说权变之道。

【出处】明·高攀龙《答叶台山书》:“宁禀前哲之矩,硁硁为乡党自好,而不敢谈圆说通,自陷于无忌惮之中。

”6、谈天说地tán tiān shuō dì【解释】指随便谈论,漫无边际。

【出处】元·郑德辉《王粲登楼》第二折:“说地谈天口若开,伏虎降龙志不改。

”7、谈情说爱tán qíng shuō ài【解释】指谈恋爱。

【出处】钱钟书《围城》:“看人家一对对谈情说爱,好不眼红。

”8、谈情说爱tán qíng shuō ài【解释】指谈恋爱。

【出处】钱钟书《围城》:“看人家一对对谈情说爱,好不眼红。

”【长谈阔论】犹高谈阔论。

【高谈大论】指不切实际的言谈、议论。

【高谈弘论】弘:大。

高深空洞不切实际的谈论。

【高谈剧论】剧:剧烈,激烈。

高深空洞的言谈,激烈的辩论。

世说新语-清谈

世说新语-清谈
魏晋 清谈(上)
“清谈” 就是以三玄为主要内容的谈论,也有 称“玄谈”或“谈玄”的。
魏晋清谈的含义:
1 雅谈——泛指一切美好的言谈,通常是 个人性的,而不是公众性的舆论。 2 美谈——通常指对人物的揄扬,带有舆 论性。 3 正论——指对人物的评论,可褒可贬, 而重在贬,也带有舆论性。
“魏晋清谈”
1 林道人诣谢公,东阳时始总角,新病 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 苦。…… (《文学》39)
2
康僧渊初过江,未有知者,恒周旋市 肆,乞索以自营。忽往殷渊源许,值盛 有宾客,殷使坐,粗与寒温,遂及义理, 语言辞旨,曾无愧色,领略粗举,一往 参诣。由是知之。
(《文学》47)
3
张凭举孝廉,出都,负其才气,谓 必参时彦。欲诣刘尹,乡里及同举者共 笑之。张遂诣刘,刘洗濯料事,处之下 坐,唯通寒暑,神意不接。张欲自发无 端。顷之,长史诸贤来清言,客主有不 通处,张乃遥于末坐判之,言约旨远, 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真长延之上 坐,清言弥日,因留宿至晓。……
指的是魏晋时代的贵族知识分子, 以探讨人生、社会、宇宙的哲理为主要 内容,以讲究修辞技巧的谈说论辩为基 本方式而进行的一种学术社交活动。
魏晋清谈的远源是
两汉的讲经
近源则是东汉末年京师太学里形成的
“游谈”之风
……然章句渐疏,而多以浮华相尚, 儒者之风盖衰矣。 ——《后汉书· 儒林列传》
览入太学。时诸生同郡符融有高名, 与览比宇,宾客盈室。览常自守,不与 融言。融观其容止,心独奇之, 乃谓曰:
“传播”的两个向度: 1 时间上,“流传后世” 2 空间上,“播扬远近”
——前者造成传统,后者形成普及。
中国古代的学校 : 虞——庠,夏——序,殷——瞽宗, 周: 天子 —— 辟雍, 诸侯 —— 泮宫, 汉武帝: 京师 —— 太学,设五经博士, 郡国 —— 郡国学 地方 —— 乡学

清谈与误国

清谈与误国

浅谈魏晋南北朝的“清谈”与误国摘要:魏晋清谈是我国古史上最值得注意的一种文化现象,历来研究不绝。

古代的清谈研究多注重政治批评,而且常常将“清谈”与“误国”联系起来。

我认为这是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的,本文从自身认识出发并以自己对此问题的了解浅显的阐述自己的观点,从“清谈”的来源,盛行来简单论述我对此问题的观点,以使大家对此问题的看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清谈;误国一“清谈的来源”“清谈”、“玄学”、“名士”、“魏晋风度”历来就受到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学者的极大关注,特别是近代以来更是成为魏晋南北朝历史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就“清谈”以及它所产生的一系列的争议进行一些浅微的论述。

首先我们要清楚何谓“清谈”。

我大概查阅了一下《新华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其解释大概都是偏向贬义的。

如《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定义为:“清谈多指魏晋间一些是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不切实际的谈论。

”近代比较流行的看法则来自台湾学者唐翼明,他是如此定义的:“清谈是指魏晋时代的贵族和知识分子以探讨人生、社会、宇宙的哲理为主要内容,以讲究修辞技巧的谈说论辩为基本反方式而进行的一种学术交流活动。

”很显然他对清谈的定义现代化了。

“清谈”的真实面貌是如何呢?“清谈”一词来源于东汉末年的“清议”。

而“清议”则来源于东汉末年的宦官专权的形势,清议也叫雅谈、正论,就是对现实人物进行品题。

何谓品题呢?我们知道东汉选举制度分为“察举”和“征辟”。

但是无论是“察举”还是“征辟”都要有一定的人依据一定的事实对其进行评定,这个评定的过程就是“乡闾清议”。

这就是说其实清议在一开始就与政治相联系的而不是单纯的思想活动,其在东汉末年产生并一直贯穿着整个魏晋时代。

所以“清谈”绝不只是魏晋时代的产物而是在魏晋时代最有特色、发展最为兴盛而已。

并且在魏晋时代“清议”与政治的联系最为密切和明显,而政治问题是纵贯历史发展的一条经久不衰的主线所以与其联系的一切事物都会被人们所关注。

魏晋清谈的内容

魏晋清谈的内容

魏晋清谈的内容核心内容清谈是魏晋贵族知识分子以探讨人生、社会、宇宙的哲理为主要内容,以讲究修辞与技巧的谈说论辩为基本方式,进行的一种学术和社交活动。

清谈内容以《周易》《老子》和《庄子》为主,谈得都是哲学话题,形式上类似于学术研讨和辩论会。

清谈代表着魏晋时期的一次思想解放和“文艺复兴”,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

它造就了学术上的魏晋思潮,促进了文学的自觉和进化,产生了以魏晋风度为代表的审美格调和生活态度。

清谈始终是一种学术活动,而不是政治活动,和魏晋的政治混乱没有必然联系。

一、清谈到底是什么?魏晋名士究竟在谈什么,是怎么谈的?清谈是魏晋贵族知识分子以探讨人生、社会、宇宙的哲理为主要内容,以讲究修辞与技巧的谈说论辩为基本方式,进行的一种学术和社交活动。

清谈内容以《周易》《老子》和《庄子》为主,谈得都是哲学话题,形式上类似于学术研讨和辩论会。

二、我们该怎么看待清谈?比如说,它对今天中国人的思想,以及魏晋时期的文化,究竟有哪些作用?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清谈的话,这个词会是什么呢?清谈代表着魏晋时期的一次思想启蒙和“文艺复兴”,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

它造就了学术上的魏晋思潮,促进了文学的自觉和进化,产生了以魏晋风度为代表的审美格调和生活态度。

三、清谈到底误不误国?为什么?魏晋清谈始终是一种学术活动,而不是政治活动,和魏晋的政治混乱没有必然联系。

中国历史上有一类现象,每到政治分裂时期,在经济、文化、思想等领域,反而可能因为权威的离散而出现新增长点。

史学家吕思勉发现,在中央政权控制力减弱的时期,一些远离首都的地区就会进入经济高速增长。

思想界也是如此。

中国学术的活跃期,第一个高峰在春秋,第二个高峰在魏晋,并不是偶然现象。

清谈最后的消失,是由于隋朝统一后,士族阶层这个清谈的主体衰落了,同时,科举制度又为文人提供了新的兴奋点和游戏规则。

但是,魏晋清谈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做出过的贡献,是不应该被扭曲和忽视的。

魏晋清谈研究述评

魏晋清谈研究述评

魏晋清谈研究述评关于魏晋清谈研究述评清谈是我国中古史上最值得注意的一种文化现象,因其伴随魏晋玄风而兴起,故习惯上常称之为魏晋清谈。

所谓“魏晋清谈”,据台湾学者唐翼明的定义,“指的是魏晋时代的贵族和知识分子,以探讨人生、社会、宇宙的哲理为主要内容,以讲究修辞技巧的谈说论辩为基本方式而进行的一种学术社交活动。

以下是关于魏晋清谈研究述评。

(一)清谈的起源问题叙述清谈文化兴衰嬗变之过程,尤以近人钱穆所说最为简明生动。

钱穆说:“东汉之季,士厌于经生章句之学,四方学者,荟萃京师,渐开游谈之风。

至于魏世,遂有‘清谈'之目。

及正始之际,而蔚成风尚。

何晏、王弼为时宗师,竹林诸贤,闻声继起。

至于王衍、乐广,流风愈畅。

典午既东,此风盛于江左,习尚相沿,直至隋业一统,始见革除。

” [5] 话虽不多,清谈之起、承、转、衰无不一一点逗清楚。

而清谈起源之问题实际上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清谈的思想源头,二是清谈风气之肇端。

对前一问题,学界不约而同追溯至东汉,但在思想渊源究竟出自王充还是马融则存在争议。

20 世纪20 年代,钱穆以翔实材料和滔滔雄辩,率先接橥王充《论衡》一书对于魏晋玄学思潮形成的开创意义,指出:“寻至于典午清谈,视亡国若无事,亦未始非王氏之论有以助成之也。

” [6] 40 年代,探讨和争鸣仍在继续。

先是贺昌群在《清谈之起源》一文中将汉末大儒马融作为清谈“一启蒙人物” [7] ,而孙道昇则认为“王充的哲学思想是魏晋清谈家之思想的唯一源泉,魏晋清谈家之思想,滥觞于王充,导源于王充之《论衡》” [8] 。

两年后,杜国庠撰《魏晋清谈及其影响》一文,认为“清谈的滥觞也不能限自正始”,在东汉一些经学大师如贾逵、许慎、卢植、郑玄、马融的身上,“已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了清谈的作风和因素”。

[9] 近年来,范子烨又提出清谈“由西汉时代著名学者和作家扬雄开其先河”的观点。

[10] 其实,一味地上溯还可追溯到战国时代的庄子,但也会使论题离清谈的思想实质越来越远。

谈字的组词及拼音

谈字的组词及拼音

谈字的组词及拼音一、谈组词【精选组词列表】:灵谈、俚谈、立谈、恳谈、开谈、口谈、夸谈、噱谈、款谈、美谈、密谈、冥谈、漫谈、盲谈、奇谈、平谈、攀谈、农谈、谬谈、趣谈、謦谈、街谈、交谈、话谈、接谈、聚谈、秽谈、会谈、诙谈、极谈、讥谈、鸡谈、瞽谈、高谈、健谈、浮谈、大谈、丛谈、腐谈、讹谈、访谈、放谈、脞谈、时谈、鄙谈、善谈、世谈、谈戏、谈微、说谈、肆谈、琐谈、谈麈、谈霏、谈谈、谈士、谈绮、谈款、谈语、谈判、谈燕、谈助、谈津、谈价、谈辨、谈述、谈书、谈交、谈古、谈犀、谈谑、谈羡、谈啁、谈演、谈咏、谈妙、谈年、谈娘、谈叙、谈玄、谈赏、谈嘲、谈吐、谈言、细谈、晤谈、闲谈、叙谈、小谈、谐谈、玄谈、雄谈、妍谈、言谈、戏谈、伟谈、膝谈、侑谈、游谈、余谈、娱谈、杂谈、夜谈、族谈、谈稼、纵谈、迂谈、谈绪、谈风、谈慰、谈驳、谈功、谈*、谈资、谈僧、谈话、谈晤、谈笑、谈经、谈瀛、谈唠、谈扬、谈次、谈剧、通谈、文谈、土谈、详谈、谈端、谈天、谈荐、谈评、谈宗、谈訾、谈优、谈谐、谈兴、倦谈、空谈、快谈、狂谈、拉谈、里谈、面谈、乱谈、洽谈、荣谈、顷谈、清谈、倾谈、绮谈、谈艺、谈称、谈料、谈星、谈理、谈宴、谈议、谈辩、谈道、谈禅、谈头、谈心、扳谈、商谈、胜谈、深谈、盛谈、史谈、饰谈、手谈、俗谈、长谈、摆谈、隽谈、静谈、剧谈、讲谈、较谈、讦谈、胡谈、恒谈、横谈、和谈、过谈、鼓谈、发谈、恶谈、侈谈、扯谈、常谈、禅谈、称谈、查谈、畅谈、笔谈、雕谈、诞谈、打谈、谈讲、谈空、谈屑、谈兵、谈诉、谈剑、谈无、谈词、谈中、谈访、谈誉、谈辞、谈吻、谈筵、妄谈、谈客、谈丛、谈锋、谈薮、谈机、谈名、谈宾、谈噱、谈席、谈说、谈容、谈啸、谈舌、谈耻、谈柄、谈论、谈虚、谈义、谈对、谈俳、谈鸡、吐谈、痛谈、猥谈、乡谈、笑谈、悬谈、一谈、燕谈、轶谈、瀛谈、虚谈、哑谈、絮谈、雅谈、邹谈、坐谈、座谈、麈谈、舆谈、珠谈、赵谈春、学乡谈、闲拉谈、坐谈客、谈道儿、谈不上、打乡谈、风景谈、谈朋友、*谈鬼、谈闲天、谈容娘、谈得来、谈风月、半月谈、步谈机、覆窠谈、清谈派、软谈丽语、清谈高论、奇谈怪论、梦溪笔谈、灵谈鬼笑、侃侃而谈、款款而谈、里巷之谈、老生常谈、夸夸其谈、夸夸而谈、和平谈判、高谈虚辞、高谈剧论、高睨大谈、高谈雅步、高谈阔论、高谈弘论、高谈虚论、高谈雄辩、高雅闲谈、词苑丛谈、肺腑之谈、泛泛而谈、夺其谈经、混作一谈、挥霍谈笑、经验之谈、街谈巷谚、街谈巷语、混为一谈、海外奇谈、抵掌谈兵、抵足谈心、抵掌而谈、东谈西说、大睨高谈、错立族谈、传为美谈、促膝而谈、池北偶谈、不经之谈、不值一谈、不根之谈、虚论浮谈、时谈物议、识文谈字、说雨谈云、说地谈天、谈何容易、谈空说幻、谈虎*变、谈情说爱、谈吐风声、谈优务劣、谈古说今、谈笑风生、谈论风生、一代谈宗、迂谈阔论、遗迹谈虚、游谈无根、止谈风月、纸上空谈、只谈风月、重庆谈判、无稽之谈、言谈举止、雄辩高谈、谈议风生、谈今论古、谈辞如云、万口一谈、无所不谈、歪谈乱道、笑话奇谈、谈言微中、谈玄说妙、谈吐风雅、谈圆说通、谈不容口、千古奇谈、皮相之谈、欺人之谈、南北和谈、流口常谈、扪虱而谈、里谈巷议、立谈之间、老调重谈、阔论高谈、口谈指画、阔步高谈、空谈快意、谲怪之谈、举止言谈、街谈巷说、街谈巷议、俭腹高谈、高谈大论、泛泛之谈、夺席谈经、耳食之谈、长谈阔论、传为笑谈、促膝谈心、并为一谈、避而不谈、闭口不谈、熬清守谈、顺口谈天、说是谈非、说东谈西、说古谈今、谈吐生风、谈空说有、谈吐如流、谈古论今、谈经说法、谈天论地、谈过其实、谈天说地、谈笑而道、谈笑自若、谈霏玉屑、谈笑自如、谈吐风生、谈笑封侯、谈若悬河、妄谈祸福、娓娓而谈、巷议街谈、言谈林薮、影响之谈、纸上谈兵、邹衍谈天、谈笑有鸿儒、家丑不可外谈二、谈的拼音、谈的组词及词对应的注释和谈的繁体字和谈的qq 繁体字【谈的拼音】:tán【谈繁体字和qq繁体字】:谈→繁体字为:談→qq繁体字为:談三、谈字的含义及相关资料【谈字的含义】:(1)(动)说话或讨论:~论|~心。

玄学和清谈名词解释

玄学和清谈名词解释

玄学和清谈名词解释
玄学和清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流派。

玄学最早出现于汉代,指的是对神秘、超自然现象的研究探索。

在现代语境下,玄学多指一些超自然、超感官现象、超自然力量、神秘学说、灵性信仰等一系列难以解释的现象和理论。

这些理论和信仰在科学方法和分析中难以证明或解释,但却在许多人的生活和信仰中起着重要作用。

清谈是一种自由、开放的文化传统,从唐代开始流行,是一种以独立思考、讨论为主的文化活动。

清谈的核心是通过对话、辩论等方式,探讨人生哲学、道德伦理、文化艺术等问题。

清谈强调自由思考、开放讨论、多元文化的交流和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思想传统。

玄学和清谈在一定程度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在寻求人生的真谛和探索人性、世界的奥秘。

但是在方法和思想上则有所不同。

玄学更多地强调神秘现象、灵性信仰和超自然力量,而清谈则强调通过自由思考和讨论来探索人生和世界的真相。

在当代社会中,玄学和清谈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了人们心灵中的一种信仰和追求。

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境和不确定性,玄学和清谈提供了一种超越现
实的思考方式和信仰体系。

玄学和清谈的重要意义在于提供了一种自由、开放的思考方式,使人们更加关注人性、自我、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历史学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谈、浊谈及其他
古代文人崇尚清谈,常为世人所诟病。

清谈,“本指魏晋间一些士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

”“清谈误国”的成语把清谈的危害昭然若揭。

清谈能否误国,清谈的杀伤力能否达到这个极致,值得商榷。

几个文人抱成团,避于一隅、谈玄道异、奇谈怪论,却不妨让他们清谈到底。

清谈误己,却与他人无碍。

当然,若举国上下皆清谈成风,无论贩夫走卒、士农工商、老幼妇孺,尤其是肉食者们皆痴醉于斯,那当别论。

时下文人奢喜浊谈。

浊谈者,浑浊之谈也。

似乎与清谈者天壤之别,究其实质,实在是别无二致,皆系不切实际、邪谈妄思、无稽之谈也。

或污言秽语,或吹牛拍马,或搞笑弄怪,或素荤相间,或神聊海侃,或欺上瞒下,或欺世盗名,或巧言令色,或媚脸佞笑,或盛气凌人,或恶语相向,或软语温言。

形形色色、无所不具。

与清谈者相类,其态或谈笑风生,皮笑肉哭,幽默诙谐;或时静如水,巧笑涟涟;或笑里藏刀,几无细论之词。

与清谈者相类,其心或哗众取宠,或暗结心胎,或居心叵测,或阴谋阳谋,也无词能穷尽其心。

与清谈者相类,其语或风起趣生、滔滔江水,或色泽鲜艳,或牢骚满腹,或惊天动地,或感天动地,究其语之所藏,也难窥破其中块垒。

故与清谈者比,不如清谈者远矣。

若言清谈误国,则浊谈欺世盗心。

古之文人或促膝而谈,或拥炉而论,或游走庭院、鸿雁传书,也还不失风雅。

今之人或聚于吧,或隐形于网,或闲于办公之所,黄言蜚语满天飞,隐秘闺语交耳传。

全围绕男女那点事,喋喋不休;全环绕工作外那点事,切切齿响;全缠绕牌桌上那点事,嗷嗷待哺;全萦绕名利那点事,跃跃欲试;全拥抱娱乐那点事,冷拌热炒,花色莫辨;全咬紧奇闻异趣那点事,闲言碎语。

以博一粲。

其浊谈又何曾“不失风雅”。

真正与浊谈、清谈完全相对者,实为实谈。

清谈浊谈,务虚之谈;实谈,务实之谈。

谈学问,谈工作,谈生活;谈爱情,谈友谊,谈婚姻;谈建设,谈和平,谈发展;谈经济,谈政治,谈法规;谈教育,谈环保,谈文明;谈文学,谈体艺,谈善恶……就其本质,于人有益也。

故尔,与浊谈相比,我赞赏清谈;与清谈相比,我更崇尚实谈;与实谈相比,我们更需要那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非谈之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