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价值转化模型实证分析

合集下载

人力资本管理理论与实证研究

人力资本管理理论与实证研究

对于人力资本的测量,一直是理论和实践中的重点。传统的测量方法主要个 体的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等客观指标。然而,这些指标并不能全面反映人力资 本的真实价值。为了更准确地衡量人力资本,学者们开始尝试运用绩效评估、招 聘面试、职业发展评估等方法。这些方法可以从能力的角度出发,更加客观地评 估个体的综合价值。
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人力资本管理理论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性和作用。企业和 组织需要重视人力资本管理,通过优化人力资本配置、提高员工素质和技能、增 强员工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等方式,提高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此外,实证研究 还发现了一些限制,例如数据的主观性和样本的代表性等,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 供了借鉴。
人力资本管理理论与实证研究
基本内容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企业和组织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为了保持竞争优势,管理者需要和重视人力资本的管理。人力资本管理理论主要 是关于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理念和策略,其目的是提高员工的素质和绩效,进 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本次演示旨在探讨人力资本管理理论的基本概念、实践应 用和实证研究方法,以期为企业和组织提供有益的参考。
概述:
人力资本是指个体通过教育、培训、实践经验等方面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 素质的总和。人力资本管理则是通过招聘、培训、激励等方式,最大化员工的价 值和潜力,进而提高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人力资本管理理论包括投资论、动机 论、心理契约论等多种理念和策略,具有独特性和复杂性。实证研究方法主要包 括问卷调查、案例研究、计量经济学分析等。
感谢观看
六、
基本内容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本理论在学术界和企业界都受到了广泛的。 然而,传统的人力资本理论往往只人力资本的数量和投资成本,而忽略了人力资 本的质量和价值。因此,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本理论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次演示 将从能力的视角出发,探讨人力资本理论的动态发展,以期为企业和组织提供有 益的启示。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人力资本状况的实证分析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人力资本状况的实证分析
图 2:1978-2007 年城乡居民平均每人每年年营养、医疗、教 育方面人力资本投入趋势图
2、改革开放 以来,国家财政每年在文教、科学、卫生方面
50 决策 &信息(下半月刊)
2008 年第 7 期 总第 43 期
的人力资本投入额的绝对数不断提高,且近年来以来呈加速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投资(主要是教育和培训) 能
够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劳动者的收入。下面建立 模型研究农村家庭对教育的投入与收入的关系。
模型分析的两个假设:城乡居民对教育的货币投入是稳定 的,基本不受收入变化的影响;其他影响城乡居民收入的因素稳 定不变。
递增趋势。(见表 1)其中,国家财政每年 在文教、科学、卫生 方面的人力资本投入额的数值以《中国统计年鉴 2008》中的 国家财政主要支出项目中的文 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数据指标来 替代。
从国家财政主要支出项目中的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支出 的数额来看,1978 年为 112.66 亿元,到了 1985 年增加了一 倍,达 316.70 亿元,2001 年国家财政主要支出项目中 的文教 科学卫生事业费支出达到 3361.02 亿元,支出是 1985 年的 十倍。近 几年 来国家财政主要支出项目中的文教科学卫生事 业费支出更是呈现出加速递增的趋势。1993 年 的《中国教育 改革和发展纲要》中表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 产总值的比例到 2000 年 末要达到 4%。可以看出无论是在 国家政策导向上,还是实际国家财政支出中 的人 力资本投资 支出上,都充分体现出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
1、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在营养及医疗保健费用、学校教 育费用等方面的人力资本投资总额不断增加,且呈上升趋势。 (见图 1)2007 年城乡居民在营养及医疗保健费用、学校教育费 用等方面的人力资本投资总额达到了 7561.2 元,是 1985 年的 626.9 元的 12 倍以上。

FDI、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以广州市为例

FDI、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以广州市为例

FI D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 系实证分析
赵 阳,姚 丽虹
以广州市为例
(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 学院 ,广东广州 5 04 ) 162
摘要 :利用 广 州市 18 - 2 3 经 济增 长、外 商直接 投 资 ( D )和 人 力 资本数 据 建 立 向量 自回归模 型 9 3 07年 FI (A ) V R ,使 用协整和 Ga gr因果检验方法对广州市人力资本 、外商直接投 资和经 济增 长之 间的关系进行 实证 rne 检验。通过计量分析发现经济增长促进 了F I D 和人力资本 的增加 ,但是却没有发现广 州市的 F I D 和人力资本促 进经济增长的证据 。进而提 出,在全球金融危机 环境 下,在引入 F I D 时更应慎 重考虑。
21 0 0年第 6期
S in e a d T c n lg n g me tRe e r h ce c n e科技管理研究 n s ac h oo y Ma a e
2 1 o6 0 0N .
文章编号 :10 79 (00 6— 10一 4 0 0— 6 5 2 1 )0 0 5 o
对 中国经济的上述各个方面都有正 向的影响。沈坤荣 ( 99 19 年)利用多元之后分布模型对 17 - 19 的经济数据进行 99 99年 了经济计量检验,发现外国直接投资对我 国经济增长具有显
著 的 拉动 效 应 ,包 括 短 期 的 需 求 效 应 和 长 期 的 供 给 效 应 。任 永菊、张岩贵 ( 03年 )以阿尔佛罗模型为基础 ,对我 国金 20 融市场如何影响 F I D 以及 F I D 对我国经济增长 的贡 献作 了综
促进 经 济 增 长 机 制?B rnz i oestn等 ( 9 8年 ) u ( 00 e 19 、X 20 年) 、赵江林 (04年 ) 20 、程惠芳 (0 2年 )等 的实证结果 20 在广东地 区是否存在?所以 ,本文 以广州市 为例 ,基 于 V R A 模型运用协整检验和 Ga gr r e 因果检验等方法 ,对 F I n D 、人力 资本和经济增长 的关系进 行实证分析 ,以鉴明是否存在 “ 人

人力资本对上海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人力资本对上海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表 1 20 0 0年 一2 0 0 9年 上海 生产 总值情 况
年 份
2 0 00
2 00l 2 2 00 2 003
名义 GD P
4 7 1 7 】. 7
5 0. 2 2l 1 5 741. 3 0 6 4. 69 23
G P指 数 D
7 6. 5 5
地方财政研究/ 1./ 1期 2 2 1第 2 012 5
政策前沿
动投入 ( , = ・ £指劳动力投入的数量 ) , 表示 t h
年 的平 均人 力资本 存量 。
( ) 型所 需数 据指标 体 系的 建立 二 模
标 : 0 年 一 09 2 0 0 20 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固定资产总
展机制》 两文为标志 , 被称为的“ 新增长理论”其核心 , 在于在新古典的生产 函数 中加人人力资本投入和技 术进步等内生化因素 , 因此也被称为“ 内生经济增长 理论” 。特别是卢卡斯 , 其在模型中引人人力资本, 提 出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 将技术进
二、 人力资本对上海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
值、 人力资本存量、 人力资本水平 、 劳动力人数。
1上海市生产总值 。上海市生产总值作为测量 .
上海经济增长的总量指标 ,并统 一换算成 以 20 00
年不 变价计 算 的历年 生产 总值 。结 果见表 1 。
单 位 : 元 亿
根据卢卡斯人力资本外部模 型公式 的要求 和 上海市经济增长模型涉及的要素 , 选取以下几个指
24 3 0 8.
1 9 8. 2 2 1 4
资 料 来 源 :上 海 统 计 年 鉴 》 上 海统 计 网 : WW.tt—s .o .n 《 , W s s h gv c 。 a

教育投资、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教育投资、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投 入 的 变动 对 经 济 增 长 的 影 响 进 行 实证 研 究 。结 果 显 示我 国物 质 资 本 的 存 量 、 育 支 出 以及 经 济 增 长 之 间 总 体 上 教
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 系; 短期 内与物 质资本存 量相 比, 力资本投 入 的经济增 长效应偏 小 , 在长期 内, 人 但 其对
I v sm e ti uc t n,H u a p t la d Ec n m i o h n e t n n Ed a i o m n Ca ia n o o c Gr wt
Em p r c lAn l ss Ba e o i i a a y i s d n VAR o l M de
第3 1卷
第 5期


与 创



Vo . No 5 131 . Se t 2 0 p . 01
21 0 0年 9月
TECHNOLOGY AND NNOVATI I ON MANAGEMENT
【 管理科学】
教 育 投 资 、 力 资本 与经 济 增 长 人
基 于 V R模 型 的 实证 分 析 A
扈 晓颖 韩 峰 ,
(. 1 山东财政学 院 经济学 院 , 山东 济南 2 0 1 ;. 南大学 经济与贸易学院 , 50 4 2 湖 湖南 长沙 40 7 ) 10 9
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要 : 用我 国 18 2 0 利 9 0— 0 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 , 通过 建立 V R模 型 , 用各种动 态计量 经济学方法, A 采 就人力资本
v rey o y a ce o o c meh d o ma e e i c e e r h so h a t f h n e n h ma a i n e t n n a it fd n mi c n mi t o st k mp r a r s a c e n t e i il mp c a g si u n c p t i v sme to oc l a

管理层人力资本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

管理层人力资本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
度相关数据作 为样本源 , 先后剔除没有施行产权激励 的公 司、T s
的差异 , 详见表 1 所示 。 为有效反映产权激励对经营绩效 的影 响 的真实水平 ,表 中各行业数据均 已剔除对绩效指标影 响最大 的
三家企业数据 , 即以中小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
类上市公司以及部分极 端值 的样本后 , 最终有 2 家企业构成模 2
企业数
金 融 9
平均净利率
1 . % 65 9
企业数 平均净 利率
1 9 1 .8 54 %
企业数
2 8
平均净利率
1. % 58 9
电子信 息
电子器件
6 8
3 4
1 . % O1 5
72 . % 0
3 3
2 3
83% .1
54 . % 6
11 0
5 7
不同的产业 由于行业特点不同 ,企业 对人力资本投资 的重
视程度大相径庭 。 在产业 内部 , 各企业 由于 自身规模 、 管理者经
薪酬 ,其中高管持股年均收益以一个会计年度 高管持有上市公
司股票资产增值额 近似 ,它表示公 司高管 以其人力资本参股公 司所获回报以及对 公司产权 控制 的实 际参 与程度 ;高管平均薪 酬则反映了高管作为职业经理人付 出劳动所获补偿。 根据理论 推断 , 上述两个 自变量都与 因变量有正相关性。 在
92 % - O
65 % .1
交通运输
汽车制造 有色金属 上述综 合
3 1
2 9 2 8 19 9
1_ % 33 9
1 . % 16 2 1 . % 82 6 1. % 58 4
2 5
1 9 1 8 l7 3

我国商业银行行长人力资本定价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行长人力资本定价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般 企业 家人 力 资本 价 值 的共 性 :即 以企 业 家 为载 体 , 并 一 个企 业 的人 力 资 本 , 而商 业 银 行 行长 则 体现 为社 会 的人 通过 投资 形成 的 经 营能 力 、 理 能 力 、 新 能 力 、 种 经 验 力 资本 , 管 创 各 即他 并 不局 限于 某个 单 个 的企 业 。
究, 指出了目前我 国商业银行行长的人 力资本定价 中存在的一些 w题, 出了在我 国商业银行行长的人力资本定价 中应 ' 提 * - l 该适 '提高薪酬水平, 3 - 综合 考虑市场竞争 因素 和业绩因素、 确定合理的综合业绩考核 目标及 兼顾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等建议 .
关键 词 : 业银行 ; 长 ; 力 资本 定价 商 行 人 20 0 7年 初 8家 A股 上 市 银 行 的 2 0 0 6年 年报 披 露 银 不 见摸 不 着 的金 融 产 品。 行 高管 年薪 均在 百 万元 以上 的 消息 一 出 . 立刻 引 发 了银 行 2 .银 行业 是 高 风 险的 行业 , 风险 的高 低甚 至可 能会 其
认为 . 商业 银 行 从 本 质 上 来说 具 有 公 司 的性 质 , 只不 过 是

外重 视其 控 制 风险 的能力 。 句话 说 , 制风 险 的能力 , 换 控 是 商业 银行 行 长 人 力 资本 价 值 的重 要 构 成要 素 , 一般 工商 而
种特 殊性 质 的公 司 。那 么 商 业银 行 的行 长也 是 企业 家 ,
力 资本 , 他不 能 象 一般 的工 商 企 业 家那 样按 照 自己的思 路

商 业银 行 行长 人 力资 本价 值 的 特殊 性 分析
商业 银 行 既 具 有 一 般 企 业 的 特 点 又 具有 自身 的 一 些 和 想法 为 所 欲 为 , 不 能想 人 非 非 。他 承担 的社 会 责任 比 更 特殊 性 。 因此 , 商业 银 行 行 长 的人 力 资 本 价 值 一 方 面 具 有 一 般工 商 企业 家 大得 多 。 如果 说 工商 企 业家 主要 是体现 某

人力资本投资的实证研究

人力资本投资的实证研究

人力资本投资的实证研究一、引言人力资本并非是一种有形资产,但它却是企业最具价值的一种资产,尤其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

因此,人力资本投资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

本文将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实证研究进行探讨。

二、人力资本的概念与分类人力资本是指个人的知识、技能、能力、经验等个人素质,以及个人对劳动力市场上的信息和机会的获取,而人力资本投资即是对员工人力资本进行投资。

根据人力资本的来源分类,人力资本包括内部人力资本和外部人力资本,内部人力资本是指企业对员工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而外部人力资本则是指在招聘、培训和分配等环节中引入的新员工的能力。

三、人力资本投资的机会成本人力资本投资并非一项简单的决策,它需要计算出机会成本,即如果企业不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它将失去的机会。

机会成本也可以看作是人力资本的最低收益率。

根据机会成本计算得出的数据,一个企业可以判断出在不同的投资情况下,人力资本对企业的贡献。

如果企业所投资的人力资本的预期收益率高于机会成本,则这种投资将为企业创造价值。

四、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率回报率是另一个重要的决策指标。

回报率是指人力资本对企业带来的收益与人力资本的成本之比,其中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包括员工薪资、培训和管理成本;间接成本包括劳动力的产出、员工流失率、生产效率等。

当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率高于机会成本时,人力资本投资将为企业带来收益。

若回报率低于机会成本,企业所做的投资将是无效的。

五、影响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因素除了机会成本和回报率,影响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其他因素还有:行业竞争性、员工能力和流动性、技术和竞争环境等。

对于行业竞争性比较激烈的企业,将更容易进行人力资本投资;而员工的能力和流动性则对人力资本投资的质量至关重要。

技术和竞争环境不仅会影响人力资本投资的质量,而且还会影响企业的内部管理和流程。

六、实证研究结果对于企业而言,人力资本投资是非常重要的。

一些实证研究表明,人力资本投资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着正向关系;同时,对员工提高能力的培训投资也被证明是有效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年5月第5期(总182期)中国工业经济China Industrial EconomyMay,2003N o.5【公共管理】人力资本价值转化模型实证分析王 晨 茅 宁(南京大学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3)[摘要] 本文认为人力资本包含了个体资本、群体知识资本、个体社会资本三个方面,并且建立了人力资本各要素的因果关系及其向组织知识资本转化的模型。

利用企业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本文运用结构化方程分析方法和Am os软件,对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分析总结,以此揭示人力资本在组织中积累和转化为组织知识资本的机理,从而为企业的知识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 人力资本; 个体资本; 社会资本; 知识资本[中图分类号]F2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80X(2003)05-0086-06一、人力资本和组织知识资本的相关要素11人力资本组成要素舒尔茨从宏观角度定义人力资本是教育、培训、医疗保健和人口迁移等方面的投资形成的存在于人身上的非物质性资本。

智力资本的研究从微观主体知识存量的角度定义人力资本,认为人力资本是指员工的个人、人际和社会的能力、经验,以及个体能够将这些知识和能力转化为行动的能力。

这些知识构成了人的专有竞争力,并且和他为客户解决问题的能力关联(Sveiby,1997)。

个人往往结合成群体,群体成员间存在的心理契约是组织中行为强有力的决定因素。

企业家的社会资本的有关文献将企业家社会资本作为个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本文认为,人力资本并不是孤立地存在于个体自身,人力资本可以分为个体资本、群体知识资本和个体社会资本三个方面。

(1)个体资本(Individual Capital)。

人力资本一是体现为个体独有的体力、技能和知识等。

这些技能和知识内化在人自身内,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并不属于组织所有,而只是组织可以利用的一种无形资源。

二是个体资本私有性又表现为个体资本和个体的生理相结合,体现为个体资本对个体的依附性,是个体对自身的教育、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投资形成的技能和知识;三是个体资本在使用中会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而不断增加,体现个体资本的学习性和递增性;四是与递增性相对应,个体资本如果不使用和不进行持续的投资,会由于学习和使用的中断造成人力资本的贬值。

个体资本包含了四个因素:遗传、教育水平、专业经验以及对生活和工作的态度。

①遗传是个体先天继承的内在智力水平和体力条件;②受教育水平是个人对自己人力资本的投资积累,通常,个人受教育的程度,与个人的素质和拥有的知识正相关;③专业经验是个体将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收稿日期] 2003-03-31[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172013),教育部“十五规划”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01JB630003)。

[作者简介] 王晨,南京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茅宁,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问题,在某领域和某一方面的专业化投资形成的知识积累。

它是个人在特定问题和场景中对知识的应用;④对生活和工作的态度是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形成的对社会和工作环境的总体认知,例如对生活和工作的信心和乐观态度等,这也是个体对环境和事件趋势相关信息和知识的把握程度。

(2)群体知识资本。

个人往往结合成群体,个人因此可以从群体关系中得到体谅、承诺、声誉等。

这些资源在群体中共享,并不为个体完全占有。

有关智力资本和知识管理的研究文献将人力资本定义为个体的默示知识(Bontis,1998)。

这些默示的知识可能存在于个体身体内或者群体内。

被群体成员共同感知的默示知识是群体知识长期积累的结果,如群体之间的不成文的行为规则和默契等,这些群体内的默示知识形成了群体的知识资产。

另外,群体中的知识往往因为个人的分工、性格、专业、经历上的不同而呈现很强的互补性。

而且,非正式的群体中相互间的情感和信任可以更好地共享默示知识。

群体知识犹如一个人力资本池(P ool of Human Capital),当个体的知识汇集起来时,形成的知识资本往往大于单个个人资本的总和。

(3)个人社会资本。

个人处于社会网络之中。

企业家社会资本观点认为社会资本是企业家的重要能力指标之一。

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于获取、协调和组织资源以及节约交易费用,提高企业经营绩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贝克尔在《口味经济学》一书中表达过相似的观点,将个人的广告资本和社会资本看做是人力资本的组成部分。

关于智力资本的研究文献中,Bontis和Sveiby等也将人际能力和社会能力看做人力资本的重要要素。

个体对社会关系投资除了满足现时的需要(娱乐、情感交流)外,还可以使这种人际关系得以维持和加深,以便在将来的交往中获益。

因此,人力资本还存在于人际社会联系中,个人的社会资源是人力资本的组成部分。

21组织知识资本的概念组织知识资本代表了企业将各种要素投入转化为最终价值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企业所拥有的,即使组织成员离开,仍然留存在组织中的无形资产(Bontis,1998)。

爱德文森和马龙等发展的斯勘地亚导航器模型中将组织资本分为流程资本(Process Capital)和创新资本(Innovation Capital)。

其中,组织结构、流程和制度等方面因素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生产组织能力和组织可以利用的人力资本总量。

创新资本是组织创新系统产出,组织创新系统决定了组织核心技术和知识的形成和积累机制,有关知识管理和创新的理论指出了创造知识和运用知识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N onaka& T akeuchi,1995),创新资本决定了组织核心知识的先进程度和市场竞争力。

二、人力资本价值转化模型的建立11人力资本各要素关系个体的有限理性决定了个体不可能穷尽所有知识,只能对相应的分工知识进行专业化投资。

知识分工使得个体必须专注于局部知识(Local K nowledge)才能发现新的知识,同时知识分工使得个体缺乏对系统知识的把握。

人力资本中个人的生产能力不仅取决于个体自身的技能和知识,而且和联合生产的群体有关。

知识的70%—80%为默示知识,大量的知识是通过非正式组织的合作网络流动,个人知识是嵌入于非正式的群体知识之中的。

在具有互补分工知识的群体中,群体知识能够使个体克服局部知识的局限。

群体成员间共享的知识和信息能够为个体提供重要的知识来源和合作信息的显示,个人依据群体的信息做出决策。

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人的知识和这些群体的知识互补性增强。

因此,群体为人力资本的价值体现提供机会,即个体的知识和能力得以发挥的工作场所和环境,组织的制度和文化系统则进一步约束和影响个体的行为。

个人的能力再强,也需要通过组织的相应结构或者流程才能掌握组织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将个人能力和组织资源相结合,借助组织资源的杠杆来实现个体资本的价值。

另外,个人的社会联系是个体获得组织以外的社会资源的能力。

个人社会资本的积累是个体对社会关系的长期投资的结果,它是个体资本成长过程中知识的来源之一。

个体社会资本通过转化个体资本,可以提高个体资本的积累和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

个人社会资本是个体资本重要竞争力来源。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有如下假设:假设1(H 1):个体社会资本积累水平提高,可以提高个体资本。

假设2(H 2):群体知识资本水平增加,可以提高个体资本。

21人力资本向组织知识资本价值转化组织学习理论认为,从个体到组织知识的转化涉及知识的获取、分配、解释和存储等不同的阶段,在组织知识获取和转化过程涉及个体对知识吸收的内在化过程、个体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的社会化过程,群体和团队的学习促使知识转换为组织系统化知识等几个不同的阶段(N onaka &T akeuchi ,1995)。

组织的核心知识和技术植根于组织技能和日常工作中,为企业的特殊需要而设计。

当个体参与到组织学习和创新的过程和结构中,个体资本的知识嵌入使得个体吸收群体知识,并通过组织学习增强个体的能力;同时双循环的学习使得群体知识资本和个体资本向组织知识资本转化。

因此,我们有如下假设:假设3(H 3):个体资本积累水平提高,可以提高组织知识资本。

假设4(H 4):群体知识资本水平增加,可以提高组织知识资本。

31投资因素的影响企业人力资本的投资包括培训、教育和干中学,以及各项人力资本的支出等。

对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形成了人力资本和组织核心知识、技术的知识嵌入,以及人力资本对组织的结构嵌入。

对人力资本的专用性投资可以增加群体和团队的专业技能、知识,增强个体协作性,从而可以大大地降低学习曲线。

有关研发和人力资本内生增长理论认为,研发和干中学是人力资本的来源之一(R omer ,1990;图1 人力资本各要素的因果关系Lucas ,1988)。

个体和小组在研发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和技能,从而促进了人力资本的增长。

诸如软件系统、数据库和内部网等信息系统投资可以有效地加强组织中的知识流动和共享,方便知识的获取和保护,从而促进组织内的知识融合和转化(Davenport ,De long&Beers ,1998)。

因此,投资因素中涉及人力资本投资、研发投资和信息系统投资三方面的指标,并有如下假设:假设5(H 5):人力资本相关的投资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个体资本。

假设6(H 6):人力资本相关的投资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群体知识资本。

假设7(H 7):人力资本相关的投资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组织知识资本。

我们将假设1到假设7结合起来,可以形成如图1所示的组织人力资本价值转化模型。

三、模型的实证分析11数据收集问卷采用五级李克量表,根据我们上述模型的五个变量,一共设计了22个观测指标,如图2所示。

我们采用网上在线问卷、电子邮件和书面邮递三种方式采集数据,其中邮寄和电子邮件共计900份,回收120份;网上在线回答收集问卷90份,共计回收问卷210份。

被调查对象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总共占总被调查人数的74.5%;基层管人员比例为17.6%;一般工作人员8%。

因此保证了数据来源和质量的可靠性。

在这些被调查人员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为94.3%,其中具有M BA和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64.2%。

因此,被调查对象对问卷中关于人力资本的概念解释和相应问题能够正确地理解。

被调查人员从事技术工作的占11.4%;从事行政管理和人事工作的占26.1%;营销工作的占25.6%;生产管理工作的占9.7%;财务工作的占8.0%;另外一些被调查人员从事多项工作或者综合性管理工作的占19.2%。

从被调查对象的行业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制造业24.4%;金融保险业15.3%;计算机和通信业14.2%;贸易13.1%;咨询服务5.1%;房地产业4.5%;医药保健4.0%。

对样本数据进行单样本K olm og orov-Smirnov检验,所有指标的p值都显著大于0.05,即以95%的确定度符合正态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