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auli 教授-吸入性过敏原与食物过敏原的交叉反应

吸入性过敏原与食物过敏原的交叉反应

Pr G. Pauli

H?pitaux Universitaires de

Strasbourg

Shanghai, mai 2006

过去30年的临床研究证实:

?吸入性过敏原和食物过敏原之间存在交叉反应?依据:

?病例分析.

?抗原决定簇关系的评价.

?流行病学研究.

Tuft and Blumstein,

J.Allergy1942 ; 13 : 574-582

4例患者对新鲜水果过敏同时具有花粉症!

Allergie au céleri, allergie au pollen d’armoise, une nouvelle entité.

Pauli, Bessot et coll., Rev. Fr. Allergol. 1982

Allergy to egg yolk sensitivity possibly induced by sensitization to bird serum antigens.

De Maat-Blecker et al., Ann. Allergy 1985.

Reazione all’ingestone di lunache del genere Helix pomatia e possibilie rapporto con la sensibilizzazione ai Dermatofagoidi.

Ardito et al., Folia Allergol. Immunol. Clin. 1990.

Kiwi fruit allergy : a new birch associated food allergy.

Gall et coll., JACI 1994

First report of anaphylactic reaction after fig(Ficus carica) ingestion.

Dechamp C.,Bessot J.C. et coll.,Allergy1995

Pork-cat syndrome.

Drouet M.,Sabbah A.,Monography Allergy1996

Cutaneous,respiratory and gastro-intestinal allergy to bovine serum albumin in a cook.

Blaumeiser M., de Blay F. et coll.,Rev Fr Allergol1996 Breadfruit tree rhinitis and anaphylaxis to banana.

De Greef J.M.,Lieutier-Colas F. et al.,Int Arch Allery Immunol2001

抗原决定簇关系的评价 豚草,香蕉,甜瓜,

桦树,苹果,坚果,

艾蒿,桦树,芹菜,香料,

抗原决定簇关系的评价 乳胶,香蕉,鳄梨,栗子

尘螨,软体动物

桦树,大豆

特殊病例:当食物过敏原与吸入性过敏原一致(肉眼可见)过敏原气溶胶(固体或液体)被进食后会出现食物过敏

主要表现在职业性哮喘患者(主要在食物加工场所)?Ex.1 : 粉尘吸入胭脂红

?pine apple protease,

大蒜,…

?Ex.2 : 蒸气吸入:甲壳动物(虾,龙虾)

chick pea ,扁豆,

鸡,

鱼,

蘑菇,...

吸入性和食物过敏相关的实例(临床相关)(1)

苹果过敏者患有桦树花粉症:50%

?J.C. Bessot, G. Pauli, Rev. Fr. Allergol. 1984 (n = 96)

?G. Pauli, J.P. Oster et al., JACI 1996 (n = 51).

艾蒿花粉症患者食物过敏:27,3%

?Garcia-Ortiz et al., Allergy 1996 (n = 84): 蜂蜜(14), 向日葵仔

(11), 甘菊(4), 阿月浑子树(3).

吸入性和食物过敏相关的实例(临床相关)(2)

乳胶过敏者的水果过敏情况:

?20-50% 对香蕉过敏

M?kinen-Kiljunen, JACI 1994

Beezold et al. Clin. Exp. Allergy 1996.

?鳄梨avocado(9), 香蕉banana(7), 猕猴桃kiwi(5).

Blanco, Ann. Allergy 1994

屋尘螨过敏者对蜗牛过敏情况

?2 -4 % (n = 163)

Didier A., Goyeau E. et al. 1996, 5e Journées de Pneumo-Allergologie Pédiatrique, Toulouse :

进展:

?变态反应诊断试验,

?免疫化学技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

得以更好地识别吸入性过敏原和食物过敏原之间的交叉反应

交叉过敏诊断的发展过程Evolution of diagnosis of ?cross reactivities?

197519801990-2000

RAST

抑制试验(粗制原液)

免疫印迹

抑制试验(粗

制原液)

纯化的重组抗原

(体外抑制试验,

诊断试验)

21st cy

新进展的蛋白组技术

分离技术

生物光谱测定技

建立交叉过敏

,但不能明确

过敏原

检测交叉过敏,但

不能明确过敏原

明确发生交叉

过敏的过敏原同源序列和结构

预测

从宏观到微观

Bet v 2

Bet v 1

Bet v 1, Gajhede 1995

明确来自吸入性过敏原和来自食物的过敏原在分子水平(抗原分子)或亚分子水平上具有同源性(抗原决定簇).

?白蛋白

?Bet v 1, Bet v 2,

Bet v 6, ?-glucanases葡聚糖酶

?壳多糖酶

原肌球蛋白

花粉变应原

Neudecker P, Schweiper K, Nerkamp J, Scheurer S, Vieths S, Sticht H, Rosch P.

交叉变态反应视图:樱桃主要变应原结构

Pru av1.

J Biol Chem2001

Biochem J 2005

Pru av 1 (vert) et

Bet v 1 (橙色)

Bet v 1 和Bet v 1 样分子

Bet v 1 苹果Mal d 1 山毛榉目 -桦木科樱桃Pru av 1 (桦木,桤木) 芹菜Api g 1

- Corylaceae 胡萝卜Dau c 1

(榛子, 普通角闪石) 梨Pyr c 1

-山毛榉科(橡树) 大豆Gly m 4

榛子Cor a 1

杏Pru av 1

花生Ara h 8

肌动蛋白榛子Cor a

桦木(Bet v 2), 荔枝Lit c 1

草花粉(Phl p 12), 番茄Lyc e 1 苦艾属花生Ara h 5

大豆Gly n 3

芹菜Api g 4

梨Pyr c 4

樱桃Pru av 4

香蕉Mus xp 1

菠萝Ana c 1

桃子Pru p 4

苹果Mal d 4

含rBet v 1 和rBet v 2变应原的植物性食物的抑制百分比.

L. Kamezi-Shirazi, G. Pauli et al., JACI 2000 ; 105 : 116-25

食物变应原

来源病例数抑制百分比

(均值,最小值 – 最大值

苹果52 91.7 % (4.7 % - 100 %) 桃子 4 60 % (17.9 % - 100 %) 胡萝卜14 63.8 % (0 % - 100 %) 芹菜9 78.9 % (2 % - 100 %) 榛子26 82.7 % (3.6 % - 100 %)

花粉和植物性食物变应原交叉反应的其它分子Bet v 6 梨Pyr c 5

桦木苹果

(异黄酮还原酶) 橙

荔枝

芒果

LTP 桃子Pru p 3

苦艾属Art v 3 苹果Mal d 3 橄榄树Ole e 7

1,3-?葡聚糖酶番茄In vitro 橄榄树 Ole 9 马铃薯inhibition

香蕉

吸入性及食物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SOP(欧蒙)

吸入性及食物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 (欧蒙印记法) 1.目的:规范实验室吸入性及食物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的检测操作。 2.范围:XXX医院xxx科 3.测定原理: 采用免疫印迹法原理。经缓冲液预处理的检测膜条与患者样本进行温育。如果样本阳性,IgE 类特异性抗体与相应的过敏原结合。在洗涤之后,加入酶标单克隆的抗人IgE 抗体(酶结合物)进行第二步温育,以形成复合物。在孵育之后,冲洗掉未结合的酶-抗-IgE, 然后加入底物液,发生颜色反应。终止反应之后,风干判读结果。 4.标本: 4.1病人准备:要求患者在安静状态下;晨起的精神、体力、情绪等因素的影响较小,是标 本采集的最佳时间;抽取肘部静脉血或毛细血管血。 4.2标本种类:人血清或者EDTA、肝素或柠檬酸抗凝血浆。 4.3标本稳定性:待测样本于2-8°C 条件下通常可保存14 天。稀释后的样本应在同一个 工作日内检测。 4.4标本稀释: 4.4.1患者样本不需稀释,直接检测(方案a)。 4.4.2如果样本量过少,可用已稀释的通用缓冲液1:11稀释血清或者血浆样本,然后过夜 温育(方案b)。例如:100ul血清用1.0ml已稀释的通用缓冲液稀释,并用旋涡混匀器充分混匀,不适合用加样枪混匀。 4.4.3 如果使用特定的温育盘(ZD9897-0130)用于减少血清用量打的实验,使用这种温育 盘未稀释血清用量可以减少至400ul(方案c)。 4.5标本容器:一般用真空采血管中的血清促凝管(红色头盖)或抗凝管(紫色或绿色头盖)。 4.6标本最小用量:血清最小用量 1ml。 4.7标本运送:标本采集于真空采血管后应尽快送实验室分析,物流系统可加快标本传递速 度。若标本不能及时转运到实验室,应将真空采血管内的标本置冰瓶或冷藏箱内,运送过程中应避免剧烈震荡。当天无法运送的标本应分离血清后冷藏。 5.试剂: 5.1来源:欧蒙公司. 5.2 规格: 16*1人份/盒 5.3试剂盒组成和代号:

食品过敏源标识

5、预防食物过敏的途径 1)正确的食品标签:对于过敏体质的人群,预包装食品标签上正确、清楚地标识出过敏原成分,是防止他们发生食物过敏反应甚至危及生命最有效的措施。 2)国外多国已发布多项法规对过敏原标识作出规定。 3)我国已实施的标准:GB/T23779-2009预包装食品中的过敏原成分;即将实施的《预包装食品中过敏原成分的标签要求》。6、各个国家对食品过敏原标签的要求

国 别 标签要求中 国 《预包装食品中过敏原成分的标签要求》还未实施 C A C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1、未使用含量麸质的谷类加工的食品,麸质含量不大于20mg/kg,可以称为“无麸质食品”。 2、使用含量麸质的谷类加工食品,如果采用一定食品加工工艺专门去麸质成分,当食品中麸质含量不大于20mg/kg,也可 3、如果采取去除麸质成分的工艺后食品中麸质含量在20mg/kg-100mg/kg,则不能称之为“无麸质食品”。 4、符合“无麸质食品”条件的食品可在食品标签上产品名称旁标识“无麸质食品”字样,不符合条件的食品应在食品标签上产 5、食品成分与麸质无关的食品不能标识“特殊膳食目的”之类的条款,只能标识为“本食品性质为无麸质”。 6、任何食品或食品成分中存在通过生物技术手段从含上述过敏原成分的产品中得到了过敏原成分也应做出声明。如果含有于过敏原存在的信息将不能在市场上销售。 中国香港必须在食品标签的配料表中对规定的9种过敏原进行明确标识。根据《规例》附表3第8段的规定,标签须使用中文或英文际可操作性、标识的目的和达到的效果,如果预包装食品符合以下任一条件可以豁免在配料表中列明过敏原成分: 1)包装容器最大平面面积小于10cm2; 2)独立包装并拟作单份出售的凉果; 3)含有单一配料的食品。 美国1、主要内容:指出食品标签上必须标识的过敏原成分种类和标识方式,是强制性的法规。 2、所有在美国销售的《联邦食品药品化妆品法规》规定的包装食品(包括国产和进口的),必须符合该法规中有关的食品的肉制品、禽肉制品和蛋制品。 3、对于鱼类、甲壳贝类、树木坚果三类食品必须标识具体的食品名称。 4、食品过敏原应标注在成分表之后或附近,字体大小与配料表相同,或者在配料表的相关食品过敏原处用括号标出。但在1)成分的通用/常用名称采用主要食品过敏原的食品名称; 2)来自主要食品过敏原的食品名称在成分列表的其他部分已经予以标示。否则应在标签中列明来自主要食品过敏原的食品 5、初级农产品(如在自然状态下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不受《法规》约束。 6、如果违反法规要求,对于公司和其管理者将受到民事制裁或刑事处罚或两者并罚。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将进行扣留。能会要求产品召回。 7、食品生产商或包装商必须在含主要食品过敏原的食品包装标签中按以下两种方式之一标识过敏原: 1)当含主要过敏原的食物来源名称没有出现在配料表中时,必须在食品过敏原名称后加括号标注食品来源。 2)紧邻配料表处标识食品过敏原的食物来源名称,字体必须不得小于配料表所用字体。例如:含有小麦、牛奶和蛋类。8、食品标签标识中必须标明所有可能导致过敏的成分,哪怕仅含微量过敏原,厂家也必须将其标示出来,但并未要求标明不知道过敏原的含量是否足以引发过敏反应。 9、原料成分含有“禁用谷物”的食品不得使用“无麸质标签”,“禁用谷用”包括小麦、大麦及其杂交品系。 10、原料成分来源于“禁用谷物”,例如小麦淀粉,且原料成分未经过减除麸质的工艺处理,造成小麦终产品中麸质含量大于 11、食品原料与麸质无关时不得使用“无麸质”食品标签。 12、以燕麦为原料成分生产的食品,麸质含量大于20mg/kg,不得使用“无麸质”标签。

【优秀文档推荐下载】气道高反应性

“凡大医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孙思邈 以下为本文具体内容:

气道高反应性 一概述气道高反应性(AirwayHyperReactivity,AHR),指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出现过强或过早的收缩反应。如果这种刺激在正常人呈无反应状态或反应程度较轻,而在某些人却引起了明显的支气管狭窄,称为气道高反应性。表现为受外界刺激就会气道收缩引起咳嗽、喘息、呼吸困难。以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最为常见。治疗宜针对病因,效果更好。对症治疗可以应用降低气道反应性的药物。 二病因及常见疾病AHR常有家族倾向,受遗传因素影响,但外因性的作用更为重要。目前普遍认为气道炎症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最重要的机制之一。当气道受到变应原或其他刺激后,由于多种炎症细胞、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参与、气道上皮和上皮内神经的损害等而导致AHR。有认为,气道基质细胞内皮素的自分泌及旁分泌,以及细胞因子特别是TNFα与内皮素相互作用在AHR的形成上有重要作用。此外,AHR与β-肾上腺能受体功能低下、胆碱能神经兴奋性增强和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NANC)神经的抑制功能缺陷有关。在病毒性呼吸道感染、SO2、冷空气、干燥空气、低渗和高渗溶液等理化因素刺激均可使气道反应性增高。以支气管哮喘最为常见。 三鉴别诊断1.气道变窄 气道变窄是喉部或邻近器官的病变使气道变窄以致发生呼吸困难者。其并非一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组症候群。由于气道变窄可引起缺氧,如处理不及时可引起窒息,危及患者生命。 2.气道陷闭 咽部肌张力降低可造成上气道吸气时陷闭。 四检查测定气道反应性:常用的方法是给受试者吸入不同浓度的激动剂(如组胺或乙酰

各国食品致敏原标识管理要求

食品过敏原标识管理 一、食品过敏原标识管理 1、过敏原:又称为致敏原、变态反应原、变应原,指能够诱发机体发生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蛋白质)。 2、食物过敏是人们对某些食物产生的一种不良反应,在医学上属于一种变态反应。 3、食品过敏原是普通食品中正常存在的天然或人工添加物质,被过敏体质人群消耗后能够诱发过敏反应。 4、各个国家食品标识应标明的过敏原成分

5 1)正确的食品标签:对于过敏体质的人群,预包装食品标签上正确、清楚地标识出过敏原成分,是防止他们发生食物过敏反应甚至危及生命最有效的措施。 2)国外多国已发布多项法规对过敏原标识作出规定。 3)我国已实施的标准:GB/T23779-2009预包装食品中的过敏原成分;即将实施的《预包装食品中过敏原成分的标签要求》。

1)婴幼儿患者:在5 -6岁时大约80%对牛乳、鸡蛋、花生、小麦、大豆产生过敏反应,大约20%对鱼、甲壳类动物的过敏会消除、其余的往往是终生过敏。 2)成年人:食物过敏的发病率成快速上升的趋势。 3)食品过敏的临床表现:麻疹、疱疹样皮炎、口腔过敏综合征、肠病综合征、哮喘及过敏性鼻炎、严重时可导致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4)食物过敏至今无特效疗法。 5)过敏原引发过敏反应的最低量无定论。 6)极微量过敏原即可造成造成严重后果。 7)目前预防是防止食物过敏唯一的途径—严防有过敏体质的人接触过敏原。

三、我国出口食品因过敏原被预警召回情况(摘选) 四、过敏原管理 1、食品过敏原管理包括:生产商、监管机构、检测机构、消费者。 2、“可能存在”及预防措施: 1)需考虑对无法控制的、偶然发生的、潜在的危害所采取的最后补救措施; 2)如果上述情况存在,则可以使用“可能存在”这样的描述; 3、已确定三项过敏原管理原则: 1)控制及培训:生产企业内部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过敏原成分; 2)原料标识成分:必须准确地反映出食品听过敏成分; 3)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需在包装上向过敏体质消费者提供相关信息。 4、过敏原控制: 1)有意添加及潜在交叉污染的控制:导致交叉污染的原因 a收购原料前后的交叉接触;b错误的配方;c交叉接触;d存储条件差;e共享生产设备;f原料粉尘的污染;g与反工材料一起进行加工;h人为过失。 2)风险识别:a确认存在过敏原的原料;b确定各个加工环节可能存在的过敏原;c明确存在交叉污染的环节;d明确标签问题。 3)确定12个关键环节: A审核供应商;b原料验收;c确定消费群;d环境卫生;eHACCP计划;f企业员工安全意识;g反工环节; h重新配方;i产品研发;j标识;k工程及维护;l措施计划。 五、过敏原的阀值 1、食物中即使含有很微量的过敏原也可以引发消费者的过敏反应。 2、低于10mg/kg的水平可能会低于过敏反应的阀值。 3、仍需严格确定精准的过敏反应阀值。 4、最低可见有害作用水平(LOAEL): 已公布的食品过敏原LOAEL值(蛋白水平)

吸入及食物过敏原

吸入性及食物性过敏原特异性IgE 抗体检测试剂盒的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保证特异性IgE(sIgE)试验的正确操作,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2 适用范围:临床免疫实验室 3 项目名称:吸入性及食物性过敏原特异性IgE 抗体检测试剂盒 4 项目方法:欧蒙印迹法 5.原理:采用免疫印迹法原理。 5.1 经缓冲液预处理的检测膜条与患者样本进行温育。如果样本阳性,IgE 类特异性抗体与相应的过敏原结合。 5.2 在洗涤之后,加入酶标单克隆的抗人IgE 抗体(酶结合物)进行第二步温育,以形成复合物。 5.3 在孵育之后,冲洗掉未结合的酶-抗-IgE,然后加入底物液,发生颜色反应。 5.4 终止反应之后,风干判读结果。 6.标本种类及收集、运送要求: 6.1 病人准备:要求患者在安静状态下;晨起的精神、体力、情绪等因素的影响较小,是标本采集的最佳时间;抽取肘部静脉血或毛细血管血。 6.2 标本种类:人血清或者EDTA、肝素或柠檬酸抗凝血浆。 6.3 标本稳定性:待测样本于2-8°C 条件下通常可保存14 天。稀释后的样本应在同一个工作日内检测。 6.4 标本稀释:患者样本不需稀释,直接检测。 6.5 标本容器:一般用真空采血管中的血清促凝管(红色头盖)或抗凝管(紫色或绿色头盖)。 6.6 标本最小用量:血清最小用量 1ml。 6.7 标本运送:标本采集于真空采血管后应尽快送实验室分析,物流系统可加快标本传递速度。若标本不能及时转运到实验室,应将真空采血管内的标本置冰瓶或冷藏箱内,运送过程中应避免剧烈震荡。当天无法运送的标本应分离血清后冷藏。 7.试剂: 7.1 来源:欧蒙公司. 7.2 规格: 16*1人份/盒 7. 3 试剂盒组成和代号:

食品过敏原标识及消费者保护法案

Smith Business Services, LLC 19 Wintergreen Avenue East, Edison, New Jersey 08820, U.S.A. Phone: 908-769-7538, Fax: 908-769-4890 通知0510 信息翻译和提供:DAVID SHI 美国FDA代理人 北京陆桥质检认证中心驻美办事处代表 美国Smith Business Services, LLC November 6, 2005 FDA于2004年2月颁布了《食物过敏原标识和消费者保护法案 – 2004》,并于2005年10月5日发布了有关食物过敏原,以及针对该法案的一些问题和解答。《食物过敏原标识和消费者保护法案 – 2004》的生效日期为2006年1月1日。由于该法案对很多在美国消费的包装食品,包括进口美国的包装食品,具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将FDA的这份最终指导文件译成中文,以期使中国的食品企业和相关人员了解该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并能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本译文仅供参考。 本最终指导的原文请见:https://www.360docs.net/doc/5310484059.html,/~dms/alrguid.html。 如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David Shi Vice President Smith Business Services, LLC 19 Wintergreen Avenue East Edison, New Jersey 08820 USA. Phone: 908-769-7538 Fax: 908-769-4890 E-mail: david@https://www.360docs.net/doc/5310484059.html,

气道高反应性咳嗽的食疗方法有哪些

气道高反应性咳嗽的食疗方法有哪些 在春天秋天等这些敏感的季节,是上呼吸道疾病的播放时间,气道高反应性咳嗽,就是上呼吸道疾病的一种,它通常表现为有痰咳不出来,可以通过食疗的方法解决,下面我们来讲解一下气道高反应性咳嗽的食疗方法有哪些? 酸食常敛痰,使痰不易咳出,以致加重病情,使咳嗽难愈。咳嗽严重时连一些酸甜的水果,如苹果、香蕉、橘子、葡萄等也不宜吃,多吃甜食还会助热使炎症不易治愈。 民间有“生梨炖冰糖”治疗咳嗽的习惯,这种吃法对咳嗽初起(新咳)是不妥当的。肺热咳嗽才用雪梨,肺虚则不宜食用,否则越吃越咳。 蕃茄也可以治疗咳嗽,祛痰的效果奇佳,如果有咳嗽的症状及平日多痰或因感冒引起的多痰,都可以试试这个方法。 家用水果治咳嗽病小秘方:

咳嗽吃什么水果好~~苹果:可和泡好的银耳一起放到凉水中煮汤,可再放入枸杞、枣等,能润肺止咳。另外,生苹果榨汁可防治咳嗽和嗓子嘶哑。苹果泥加温后食用,是儿童与老年人治疗消化不良的好药方。 咳嗽吃什么水果好~~梨:可生津止渴,清热止咳等。一种做法是把内部掏空,放入川贝、冰糖、蜂蜜等煮食。二是带皮切块,放到碗里再蒸,碗里最好再放上冰糖,煮好后可拌入蜂蜜,趁热吃效果最好。三是连皮切成块,和木瓜、蜜枣、猪骨一起煮汤,有清肺热、开胃作用。四是将银耳泡发后,和梨一起放到凉水中煮汤,根据口味不同可再放入枸杞、枣等。另外,还可捣泥成梨糕,加冰糖后食用,也能清热、治疗咳嗽。 荸荠:如果生吃一定要做好消毒,防止感染寄生虫病,用淡盐水泡一泡就可起到消毒作用。荸荠还可以入菜,最好用蒸或煮食。另外,去皮后榨汁服用,可治疗咽喉肿痛。 以上就是针对该种病情的食疗方式,一些家用的水果小秘方,对于治疗这些方法是很有效的,平时我们都要吃些水果和蔬菜,只要将自己所吃的水果做成以上的方法,就可以有效的治疗这种疾病呢,简单有效,是最实用的。

气道高反应性诊断详述

气道高反应性诊断详述 *导读:气道高反应性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气道高反应性是指气管对各种刺激呈高度敏感状态,是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特征和诊断依据,可直接反应支气管哮喘严重程度.当 气道中以EOS为主的炎性细胞增多时,气道高反应性也随之出现,因而呈现间歇性可逆性的气流受限 指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出现过强或过早的收缩反应。 气道高反应性的鉴别诊断: 1、气道变窄:气道变窄是喉部或邻近器官的病变使气道变窄以致发生呼吸困难者。其并非一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组症候群。由于气道变窄可引起缺氧,如处理不及时可引起窒息,危及病人生命。 2、气道陷闭:咽部肌张力降低可造成上气道吸气时陷闭。 治疗:尽管哮喘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均未完全阐明,但目前的治疗方法,只要能够规范地长期治疗,绝大多数患者能够使哮喘症状能得到理想的控制,减少复发乃至不发作,与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和学习。为使哮喘诊断治疗工作规范化,1994年在美国国立卫生院心肺血液研究所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共有17个国家的301多位专家组成小组,制定了关于哮喘管理和预防的全球策略(GINA)。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也于1993年和1997

年议定和修订了中国的哮喘防治指南,促进了防治水平的提高。 一、成功的哮喘治疗的目标: 1、尽可能控制症状,包括夜间症状。 2、改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3、使肺功能接近最佳状态。 4、预防发作及加剧。 5、提高自我认识和处理急性加重的能力,减少急诊或住院。 6、避免影响其它医疗问题。 7、避免了药物的副作用。 8、预防哮喘引起死亡。 上述治疗的目标的意义在于强调:①应该积极地治疗,争取完全控制症状。②保护和维持尽可能正常的肺功能。③避免或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关键是有合理的治疗方案和坚持长期治疗。吸入疗法是达到较好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 二、药物治疗治疗哮喘药物因其均具有平喘作用,常称为平喘药,临床上根据他们作用的主要方面又将其分为: (一)支气管舒张药,此类药除主要作用为舒张支气管,控制哮喘的急性症状。 1、β2激动剂:β2激动剂主要通过激动气道平滑肌的β2-受体,活化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的环磷腺苷(cAMP)含量增加,游离Ca2+减少,从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是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症状的

吸入性过敏原

什么是吸入性过敏原? 吸入过敏由于吸入致敏物质而发生的过敏反应。症状主要表现在呼吸道,临床常见者例如花粉症、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吸入过敏原也可引起呼吸道以外的变态反应。 花粉 花粉是高等植物的雄性生殖细胞。引起过敏的主要为风媒花,其花粉量大,颗粒小、质轻,可随风飘散数百里;虫媒花、观赏花引起过敏的较少。花粉的播散有严格的季节性,易受气候(如雨水及风力)的影响,根据花粉播散时间不同主要分为树木花粉,牧草花粉和莠草花粉。 动物毛发 所有带皮毛和羽毛的动物都可引起IgE介导的过敏反应(I型变态反应)。 室内动物,特别是猫和狗,是诱发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的常见病因,使用羽毛或毛皮做成的产品接触后也可诱发症状。在美国有30~40%家中养有宠物,18~52%的过敏者以猫和狗的过敏原作皮试呈阳性反应。在中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养各种各样宠物的人也越来越多。猫狗过敏的病人在临床并不少见。 当猫或狗进入家中,对它们过敏的患者可在几分钟内突然发病。患者或其家属常知道发病与之有关。相反,对尘螨过敏的患者而言,即使家中尘螨过敏原的浓度很高,也很少意识到症状的出现与之有关。 尘螨 螨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与变态反应有关的主要为尘螨属的粉尘螨和屋尘螨,是强致敏原,由于它们与人体接触极为密切,故引起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比花粉、真菌引起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还要高。 螨体和螨排泄物是许多过敏原的来源。具体地有以下来源:1.与螨排泄物有关的过敏原。2.与蜕皮(molting)的过程有关的过敏原,当螨从一个生存阶段转为另外一个阶段时,就会发生蜕皮,这样就会产生一些过敏原。3.一些过敏原可能是螨进食时留在食物残渣上的唾液。4.从基节上腺分泌出与螨主动吸水有关的液体可能也含有蛋白质、氯化钠和氯化钾。5.螨死亡后,体液中的可溶性蛋白在躯体分解时可能释放出来。以上所有这样一些过程产生的一些蛋白质均可为过敏原。 患者过敏并不完全是因为吸入了活的尘螨,而是由于吸入了尘螨的尸体碎片,分泌物及排泄物等所致。在铺床、叠被、打扫卫生时上述致敏物极易飘散于空气中,被人体吸人, 可引起以下过敏性疾病:哮喘、鼻炎、荨麻疹、皮炎。 真菌 其无处不有、无时不在,通过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常见致敏真菌有间链抱霉、单抱枝霉(亦称着色芽生菌)、锈霉、黑粉霉、蠕泡霉、曲霉、

食品过敏原管理规定

食品过敏原管理规定 1、目的 制定本规定以规范致敏物的管理,避免食品过敏原的交叉污染,降低致敏物造成的风险,公司员工和消费者进行保护。 2、范围适用于公司原辅料的采购、产品的实现、物资的储存和产品的发货等。 3、职责 3.1 市场部:要求供应商对原辅料的过敏原成分进行标识,负责对含过敏物质的产品的销售跟踪,客 户投诉处理,信息沟通和产品召回。 3.2 仓库管理员:负责来料和发货车辆有无过敏原污染的检查,对含有过敏物质成分的原辅料和成品 进行标识和管理。 3.3 品管部:负责核查每个产品的成分,组织过敏原评估,监督仓库和车间过敏原控制情况。 3.4 生产部:负责对含有过敏物质的原辅料取用进行管理和控制,防止交叉污染。 3.5 总务部:负责对员工过敏原相关知识和本规定的要求进行培训 4、工作程序 4.1 过敏原的识别 根据“ GB 7718-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对过敏原种类的划分如下: 1、含有麸质的谷物及其制品(如小麦、黑麦、大麦、燕麦、斯佩耳特小麦或它们的杂交品 系); 2、甲壳纲类动物及其制品(如虾、龙虾、蟹等); 3、鱼类及其制品; 4、蛋类及其制品; 5、花生及其制品; 6、大豆及其制品; 7、乳及乳制品(包括乳糖); 8、坚果及其果仁类制品。 4.2 过敏原的评估 4.2.1 过敏原的评估应对过敏原的来源(配料、加工环节、加工助剂、返工和转产等)进行评估。4.2.2 应对原料供应商的生产现场生产和搬运活动中潜在的过敏原交叉污染进行评估 423过敏原评估应作为HACC计划设计的一部分。 4.2.4 当产品配方重组或配料变更时、当顾客要求或者进口国的过敏源标准发生变更时、当顾客投诉 产品可能含有过敏原时,需重新对过敏原进行评估。 4.2.5 过敏原的评估结束后应形成评估结果和过敏原清单,过敏原清单应包含所有工厂用的配料和 原料中含有或可能含有的过敏原,同时也应包括含有过敏原的产品。无过敏原时可以只形成过敏原评估结果。 4.2.6 当新过敏原带进工厂时,应对过敏原清单进行更新。 4.3 过敏原的标识 当产品里含有可能引起过敏原物质时应清楚地标识,依据法规标准使用“可能含有”或类似标识,并与麦当劳沟通。 4.4 过敏原的控制措施 4.4.1 市场部在采购原辅料时,应要求供应商对原辅料过敏原成分进行标识。 4.4.2 仓库在接受原辅料时,应对运输车辆进行检查,确认原辅料是否受到过敏性物质的污

感冒后咳个不停,可能是气道高反应性惹的祸

感冒后咳个不停,可能是气道高反应性惹的祸 为何感冒后容易出现咳嗽变异性哮喘(CV A )? 患者张女子今年54岁,3个月前出现感冒,感冒好了,可却咳个不停,症状为无痰干咳,夜间或凌晨咳嗽较为明显,咽部发痒,特别在吸气或讲话时更咳得厉害,无发热,精神好,检查做了不少,药也吃了不少包括各种抗菌药物、止咳药物等,但是咳嗽还是没缓解。后来到了医院经医生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V A)。为何感冒后容易出现咳嗽变异性哮喘(CV A )?人感冒后容易导致气道的炎性细胞增多时,使气管对各种刺激(如冷空气、油烟、灰尘)呈高度敏感状态,气道高反应性也随之出现,气道的高反应性容易导致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CV A )的主要表现是?咳嗽变异性哮喘易发生在女性和儿童,CV A是引起我国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慢性咳嗽的最常见原因。CVA常发生在感冒后,咳嗽是其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或体征,但存在气道高反应性,临床上无感染征象或经长时间抗感染治疗无效。CV A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通常咳嗽比较剧烈,夜间及凌晨咳嗽较为明显?感冒?冷空气?灰尘及油烟等容易诱发或加重咳嗽,国内多中心调查结果显示CV A 约占慢性咳嗽原因的三分之一?应排除药物性干咳有的药物可诱发干咳,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β肾上腺

素受体阻断剂如普萘洛尔等药物可诱发慢性咳嗽,通常表现为持续性干咳,夜间或卧位时加重,停药3-7d咳嗽明显减轻乃至消失。咳嗽变异性哮喘如何诊断?支气管扩张剂诊断性治疗咳嗽症状可明显缓解,但不能做为诊断标准,根据《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推荐采用以下诊断标准:1、慢性咳嗽,常伴有明显的夜间刺激性咳嗽?2、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气道高反应性),或PEF 平均变异率> 10%,或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3、抗哮喘治疗有效?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药物治疗CV A 治疗原则与典型哮喘相同? 根据《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1、吸入糖皮质激素( 如布地奈德)联合支气管舒张剂(如丙卡特罗、特布他林、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等)治疗比单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舒张剂治疗能更快速 和有效地缓解咳嗽症状?推荐使用的复方制剂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信必可)?氟替卡松/沙美特罗(舒利迭)?2、如果患者症状或气道炎症较重,或对吸人激素治疗反应不佳时,建议短期口服糖口皮质激素治疗?3、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顺尔宁)治疗CV A 有效,能够减轻患者咳嗽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并减缓气道炎症?少数对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使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可能有效?4、中医认为CV A 与风邪犯肺?肺气失宣有关,治疗宜疏风宣肺?止咳利咽,采用苏黄止咳胶囊治疗有效?咳嗽变异性哮喘不及时治疗的危害部分CV A 患者不及时治疗会发展为典型哮喘。病程长?

关于食品过敏原的探讨

关于食品过敏原的探讨 摘要:本文讨论的是关于食品过敏原在国内外的关注情况、与之相关的检测、标识和立法,对今后提高食品过敏原控制的研讨。 关键词:食品过敏原、标识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关于食品过敏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的得到各国的注意,相关的立法和研究在不断发展。食品过敏原(Food Allergen)问题属于食品安全性的范畴,又涉及到临床医学等的领域。对食品过敏原问题的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各不相同的理解和关注程度。国外发达国家已经有着诸多的报道和研究,甚至有较具体的立法对食品生产和经销者进行监管,而我国对食品过敏原的研究和关注较少,而消费者对由此引发的过敏反应也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深入开展,食品过敏原的问题将逐渐得到重视。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食品过敏的发病率日益增加,给临床和食品工业造成了的压力,也引起了消费者的一度恐慌,增加了民众对食品的不安全感。调查显示全世界范围内有1%~2%的成年人对食品过敏,而低于三岁的儿童中有8%以上对食品过敏。社会生活的变迁,引导着人们生活习惯不断发生改变,饮食业跨越地区和国家的界限快速发展,转基因食品的大量涌现,过敏症状亦趋于多样复杂和严重化。食品过敏原的安全性问题要求食品的生产者、管理者以及消费者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共同把可能存在的任何风险降至最低限。 1 关于食品过敏原的介绍 目前大约有160多种食品含有可以导致过敏反应的食品过敏原,常见的食品有:奶(牛奶、山羊奶等),树果(杏仁、胡桃、山核桃、榛子和腰果等),菜籽(葵花籽、芝麻等),豆类(花生、大豆、豌豆、蚕豆等),蛋类,巧克力,香辛料,鲜果,海产品(虾、贝壳类)等。一般来说,食品过敏原为分子量介于10000~70000之间的蛋白或糖蛋白,占食品总蛋白的极小一部分,分别属于不同的蛋白家族。但是微量的食品过敏原蛋白即可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据专家报道, 产生的临床症状包括皮肤反应(荨麻疹、血管性水肿、湿疹),呼吸症状(哮喘、鼻炎),肠胃症状(呕吐、腹泻、肠胃痉挛),系统反应(心血管症状),肌肉和骨骼等不同形式的临床症状,有时可能产生过敏性休克(Anaphylactic Shock),甚至危及生命。当摄入了有关的食物,其中的食品过敏原可能导致一系列的过敏反应。过敏反应通常会在一个小时内出现,症状明显,有时表现得会较激烈,包括诸如呕吐,腹泻,呼吸困难,嘴唇、舌头或咽喉肿胀,血压骤降等。而因食品产生的敏感或不适反应却可能在几小时内,甚至几天后才会发生,主要的症状有:湿疹,胃肠不适综合症,偏头痛,麻疹,鼻炎,全身乏力,哮喘,关节炎,疼痛,儿童多动症等。 2 国内外对食品过敏原的标识管理和控制 关注食品过敏原可以先关注食品标签,对于流通领域的食品消费者可以通过仔细阅读产品标签获得产品信息,了解产品的配料、生产过程,控制误食引起的食品过敏情况。目前,欧盟二十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对食品过敏原立法。

食品过敏原管理规定(ISO22000-2018新要求)

1 目的 制定本规定以规范致敏物的管理,避免食品过敏原的交叉污染,降低致敏物造成的风险,对公司员工和消费者进行保护。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原辅料的采购、产品的实现、物资的储存和产品的发货等。 3 职责 3.1 采购部:要求供应商对原辅料的标签中注明过敏原成分在产品标签中进行标识。 3.2 销售部:负责对含过敏物质的产品的销售跟踪,客户投诉处理,信息沟通和产品召回。 3.3 仓储科:负责来料和发货车辆有无过敏原污染的检查,对含有过敏物质成分的原辅料和成品进行标识和管理。 3.4 品管部:负责核查每个产品的成分,组织过敏原评估,监督仓库和车间过敏原控制情况。 3.5 生产部:负责对含有过敏物质的原辅料取用进行管理和控制,防止交叉污染。 3.6研发部:对新产品的原材料进行风险评估,对员工过敏原相关知识和本规定的要求进行培训。 3.7HACCP食品安全小组对原材料进行风险评估。 4内容 4.1 过敏原的识别 本公司产品销往国内市场。根据《GB/T23779-2009 预包装食品中的致敏原成分》和《GB 7718-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对过敏原种类的划分如下: 1、含有麸质的谷物及其制品(如小麦、黑麦、大麦、燕麦、斯佩耳特小麦或它们的杂交品系); 2、甲壳纲类动物及其制品(如虾、龙虾、蟹等); 3、鱼类及其制品; 4、蛋类及其制品; 5、花生及其制品; 6、大豆及其制品; 7、乳及乳制品(包括乳糖); 8、坚果及其果仁类制品。 4.2 过敏原的评估 4.2.1 过敏原的评估应对过敏原的来源(配料、加工环节、加工助剂、返工和转产等)进行评

估。 4.2.2 应对原料供应商的生产现场生产和搬运活动中潜在的过敏原交叉污染进行评估。 4.2.3 过敏原评估应作为HACCP 计划设计的一部分。 4.2.4 当产品配方重组或配料变更时、当顾客要求或者进口国的过敏源标准发生变更时、当顾客投诉产品可能含有过敏原时,需重新对过敏原进行评估。 4.2.5 过敏原的评估结束后应形成评估结果和过敏原清单,过敏原清单应包含所有产品用的配料和原料中含有或可能含有的过敏原,同时也应包括含有过敏原的产品。无过敏原时可以只形成过敏原评估结果。 4.2.6 当新过敏原带进工厂时,应对过敏原清单进行更新。 4.3 过敏原的标识 当产品里含有可能引起过敏原物质时应清楚地标识,依据法规标准使用“可能含有”或类似标识。产品标签。 4.4 过敏原的控制措施 4.4.1 采购部在采购原辅料时,应要求供应商对原辅料过敏原成分进行标识。 4.4.2 仓库在接受原辅料时,应对运输车辆进行检查,确认原辅料是否受到过敏性物质的污染,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辅料入库验收单中。 4.4.3 对含有或可能含有过敏性物质的原辅料和含有过敏原物质的产品,仓库在接受时应单独存放在独立的库房内,并对含有的过敏性物质进行标识。 4.4.4 原辅料移动会成为交叉污染的重要来源,在移动含有过敏性物质的原辅料时,应对物料、运输工具做好防护措施,以免含过敏物质的原辅料对其他物料造成交叉污染。 4.4.5 车间使用含有过敏性物质的原辅料应在指定场所进行,严禁与其它原辅料混放,并挂牌标识。取用含有过敏性物质的工器具必须为专用,严禁用于取用其它原辅料。 4.4.6 生产车间对含有过敏源物质的原辅料在生产前组织工人进行过敏源反应测试,对有反应的工人进行调整。 4.4.7 对从事生产含有过敏原物质的产品的员工应保持每天工作服单独清洗,防止带入过敏原。在生产结束后离开车间前,应实施洗手程序,防止交叉接触污染。 4.4.8 使用含过敏原物质的产品生产结束后,应对生产车间环境、生产线所有设备、维修工器具、原辅料取用过程中使用的工器具和盛放废弃物的容器进行彻底清洗,清洗后使用100-200 ppm 有效氯的消毒液进行消毒。

常见的易过敏的食物

常见的易过敏的食物 发表者:刘颖慧(访问人次:12961) 那些食物可引起过敏? “病从口入”是过敏性疾病的特点之一。目前已知可以引起过敏的食物有数千种之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蛋白食物和水果种类越来越多,过敏食物也随之增加,如各种海鲜,奶制品,肉制品,豆制品,花生、开心果、腰果等坚果类,蘑菇、芸豆等蔬菜,桃子、草莓、菠萝等水果,蚕蛹、蚂蚱等可食昆虫,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等。更为严重的是许多人甚至因为食用某些食物而死亡,所以千万不要小觑食物过敏,如美国每年有50-100人因花生过敏而猝死,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只是不小心吃了1-2粒花生米。美国科罗拉多州过敏研究中心的医生发现因食用坚果类、牛奶和鱼类而死亡的病人中大多数伴有哮喘病。因此伴有哮喘病的过敏性疾病患者尤应注意食物过敏。由于我国和国外的饮食习惯不同,所以过敏食物的种类也有差异,我国以海产品和水产品的过敏较为常见,而国外常见的可可、草莓过敏在我国并不常见,目前在我国常见的过敏食物主要包括以下数种: 1. 海产品及水产品:虽然海鲜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但很容易诱发过敏,在沿海或湖泊地区,各种海产品或水产品如鱼、虾、蟹、蛤蜊、海螺、鱿鱼、贝类、鲍鱼和海参等均容易引起过敏,近年来人们时尚“尝海鲜”的风气增加了罹患过敏病的几率。已经发现鲐鱼、鳟鱼、金枪鱼和鲑鱼等鱼肉颜色偏红的鱼类以及虾蟹等甲壳纲海产品均含有较高的过敏原成份,而且这些过敏原通常耐热,烹饪后也常常诱发过敏。此外,海产品容易过敏也可能与海产品容易被微生物侵袭而腐败有关。近年来已证实吸入气传鱼类粉粒和吸入鱼类腐败时的异味可以诱发哮喘,?这可能是渔业发达地区哮喘发病率增高的重要原因。 2.牛奶:牛奶及奶制品是常见的过敏食物,尤其是在婴幼儿和儿童。许多婴幼儿喝了牛奶或奶粉后可诱发湿疹或哮喘,也有表现为消化道过敏,如呕吐、腹痛、吵闹。部分婴幼儿拒食牛奶的原因就是对牛奶过敏的一种自我反射性保护。国外发现的突发性婴儿“摇篮死亡(cot death)”即与牛奶过敏有关。牛奶中的甲种乳白蛋白是最强的过敏原成份,这种蛋白不耐热,经高温煮沸处理后,其过敏原性可减弱。 3.花生、黄豆、芝麻等油料作物:主要是与这些油料作物含有较高的蛋白和多糖-蛋白有关,如花生中的过敏原成分为花生仁-1A和花生仁-1B。调查显示,5%的美国儿童对花生过敏,美国每年因食物过敏而死亡的患者中,60%与花生过敏有关。我们在临床上经常可以遇到食用花生仁引发过敏的病人,尤其是生花生黄豆及豆制品过敏也较常见,过去对牛奶过敏的儿童往往以豆奶代替,现在许多学者认为豆奶也具有较高的致敏性。花生、黄豆和芝麻一旦制成油制品很少诱发过敏症状。 4.蛋类:鸡蛋以及蛋制品可以导致各个年龄段病人的过敏,其中蛋清中的卵蛋白是诱发过敏的主要成份,蛋黄较少诱发过敏。此外鹌鹑蛋、鸭蛋和鹅蛋等也可诱发过敏症状。由于我国

过敏原控制和管理

食物过敏是一个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加工商有责任控制致敏物,并提供正确的信息。 管理原则 根本目标:避免有过敏体质的消费者,在选用产品时发生过敏发应。管理手段:应用GMP和HACCP分析避免交叉污染。产品的主要致敏物必须在标签中标示出来。 控制-- 从原料的采购开始: 供应商评估、主要致敏物声明(MAD)、建立原料标准并在标准中注明。原料的存放和处理避免交叉污染。存放时有恰当的标签,含致敏物和不含致敏物的原料隔离存放。由于器具可能会成为一个交叉接触的源头之一,因此使用专用器具或用后彻底的清洗。 设备及生产:尽可能的将过敏物在生产流程的末端加入,生产计划应尽量减少因不同产品的转换而造成的清洁。 清洁和消毒:用水湿清洁,干清洁,以产品冲洗。 返工:宗旨:确保含致敏物的返工料不被意外地加入到不含致敏物的返工粉中。 原则1:成分相近者相加,建立返工矩阵,书面程序。 原则2:强调标签、颜色标示、避免交叉污染、加强清洁,含过敏物的产品应放在可清洁且有明显标识的容器中。 标签和包装:宗旨:确保产品与标签一致。 标签标识政策,所有原材料正确的标签标识也同等重要。所有主要致敏物必须在标签中表示出来。如果因为生产交叉接触引起的脚在标签

中标注:可能含有微量花生、鸡蛋。 这里有几点必须要注意:致敏物标识必须清晰注明种类,如坚果不可指标坚果,要标明是榛子还是杏仁;标示的名次必须是大家能明白的:如干酪素最好标成牛奶蛋白,通俗易懂。 致敏物的主要管理政策:对主要致敏物在超过一定限量时进行适当的标识。如: 花生, 在产品中超过 1 mg/kg 时必须在标签中进行标识。 食品安全性(Food Safety)是食品质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定义食品安全性为“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造和(或)使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我国有关专家认为食品安全性应该是“食品中不应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从而导致消费者急性或慢性毒害或感染疾病,或产生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健康的隐患”。从理论上看,食品安全性包含绝对安全性和相对安全性两种概念。所以,一种食品是否安全,取决于食品本身,取决于其制造、食用方式是否合理,食用数量是否适当,还取决于消费者自身的一些内 在条件。 大多数人都经历过不良的食品反应,但只有少数人(大约8%的婴儿和2%的成人)产生过强烈的因食品蛋白质引起的过敏反应。食品过敏原的安全性问题要求食品的生产者、管理者以及消费者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共同把可能存在的任何风险降 至最低限。 1.食品过敏原种类及造成的危害 对食品安全性的正确理解与毒性概念及其相应的风险概念分不开。毒性是指物质在任何条件下对有机体产生任何种类(慢性或急性)损害或伤害的一种能力。所以,评价一种食品或其成分是否具有安全性主要是看其是否会造成实际的危害。 目前大约有160多种食品含有可以导致过敏反应的食品过敏原,常见的食品有:奶(牛奶、山羊奶等),树果(杏仁、胡桃、山核桃、榛子和腰果等),菜籽(葵花籽、芝麻等),豆类(花生、大豆、豌豆、蚕豆等),蛋类,巧克力,香辛料,鲜果,海产品(虾、贝壳类)等。可详见附录A、附录B。 食品过敏原产生的过敏反应包括呼吸系统、肠胃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皮肤、肌肉和骨骼等不同形式的临床症状,有时可能产生过敏性休克(Anaphylactic Shock),甚至危及生命。当摄入了有关的食物,其中的食品过敏原可能导致一系列的过敏反应。过敏反应通常会在一个小时内出现,症状明显,有时表现得会较激烈,包括诸如呕吐,腹泻,呼吸困难,嘴唇、舌头或咽喉肿胀,血压骤降等。而因食品产生的敏感或不适反应却可能在几小时内,甚至几天后才会发生,主要的症状有:

气道激发试验

支气管激发试验(bronchial provocation test,BPT)也称气道反应性测定试验,是用以测试支气管对吸入刺激性物质产生收缩反应程度的方法。气道反应性(airway responsiveness)指气道对各种物理、化学、变应原或运动的反应程度。正常人气道对上述微量刺激并不引发平滑肌收缩或仅发生微弱收缩反应;而在同样刺激下,某些哮喘患者则可因气道炎症处于过度反应状态,表现出敏感而过强的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反应,引起气道缩窄和气道阻力增加,从而引发咳嗽、胸闷和喘息等症状,这称为气道高反应性(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AHR)。通常情况下,支气管激发试验采用标准的雾化器雾化吸入一定量的激发剂,比较吸入前后的肺通气功能指标,如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呼吸阻力(airway resistance,Rrs)或峰流速值(PEF)等的变化来衡量气道对刺激的反应程度。 支气管激发试验诱导的气道高反应性是哮喘病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气道存在炎症的间接反映。支气管激发试验能为支持或排除哮喘病的诊断提供有力的客观依据,并对哮喘的病情判定、疗效评估等有重要帮助。 第一节支气管激发试验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一、气道炎症机制 气道慢性炎症导致的气道损伤可使气道胆碱能性的敏感性增强,从而产生气道高反应性。气道炎症包括变应性因素和非变应性因素。除IgE介导的变应性炎症反应外,还有许多非变应性因素如呼吸道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某些非过敏抗体(如IgG4)、某些非过敏介质(如补体)、渗透压的改变等物理因素、某些药物等化学刺激等,这些非变应性因素均可激活肥大细胞,从而改变气道反应性。由于气道炎症可导致的气道平滑肌呈易激性,使气道处于痉挛易激状态,从而导致气道高反应性。气道炎症的其他变化如渗出增加、粘膜水肿、腺体分泌亢进、上皮损伤等均可加剧气道高反应性。 二、遗传等因素 与气道高反应性关系更为密切的是遗传因素,研究证明在哮喘患者的无症状直系亲属中气道高反应性者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在有哮喘家族史而无临床症状的正常儿童,其气道对乙酰甲胆碱和组胺的反应性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某些特应性患者在未发生哮喘以前就可表现出气道高反应性,这些现象提示了哮喘患者的气道高反应性受到遗传基因和的控制。研究表明某些遗传基因或IgE?遗传模式制约着患者气道反应性的高低。 此外气道长度、内径、气流速度、气道形态等因素也可影响气道反应性。由于女性气道内径小于男性,因此基础呼吸阻力(Rrs.c)略高于男性?但气道反应阈值,男女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年龄与气道反应性之间有无相关性尚存有争议,有的报告表明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与年轻人相比,气道反应性有增高的倾向。 三、气道神经受体的影响 迷走神经紧张度增高与哮喘病患者的气道反应性增高有密切关系。已知M胆碱受体至少有M1、M2、M3三个亚型。气道粘膜下腺体、肺泡壁、副交感神经节均存在丰富的M1胆碱受体。M1受体激动时,主要借助Gp/q蛋白激活磷脂酶C,促使内质网Ca2+释放,进而促使蛋白激酶活性提高,神经节传导加速,乙酰胆碱释放增加,结果导致气道高反应性。M2

八大类食物易过敏

最容易引起过敏的八大类食物 因进食某种正常状态的食物引起的不正常反应,如荨麻疹、湿疹、哮喘、过敏性鼻炎、血管性水肿、皮炎、腹胀、腹泻或腹痛、偏头痛等,而且这些反应只在一部分敏感人群发生,称为食物过敏(Food allergy or Food hypersensitivity)。食物过敏的发生机制与不正常免疫(特别是IgE抗体)有关。还有一种与食物过敏类似的情况,叫做食物耐受不良(Food intolerance,也称食物不耐受),也是因为进食某种正常状态的食物引起的不正常反应,其表现与食物过敏相似,也与某些人特殊敏感体质有关,但其发生机制与免疫机制无关,最典型的例子是牛奶乳糖不耐受。在实际工作中,食物过敏和食物耐受不良这两种情况很难区分。有人统称它们为“食物的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 of food)。还有人干脆把这两种情况都称为食物过敏,造成了概念上很大的混乱。 1999 年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第23 次会议公布了常见致敏食品的清单,认为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的情况未必完全一致)临床上90%以上的过敏反应(可能也包括了食物不耐受)由八类食物引起: ①奶类,特别是牛奶; ②禽蛋类; ③鱼类(包括海水鱼、淡水鱼); ④甲壳类水生动物(虾、对虾、螃蟹、大小龙虾、蛤蜊等); ⑤花生; ⑥大豆; ⑦坚果类(杏仁、核桃、腰果、榛子、松子、栗子等); ⑧小麦。 明确对某种食物过敏的人,应尽量避免食用该种食物,同时,(因为食物过敏经常有交叉现象)要注意以上各种高致敏性的食物,密切观察进食这些食物后的反应。 未明确过敏食物,但经常出现上述过敏反应者,除了密切观察进食这些食物后的反应外,还可以进行食物过敏检测,包括“食物过敏原过筛实验”(IgE检测)和“乳糖氢呼吸实验”,前者针对食物过敏,后者针对乳糖不耐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