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之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句文言文及翻译

于月明之夜,余独步于庭院之中,仰观皎洁之月,心旷神怡,遂作赋以记之。
月光如水,倾泻于大地,皎皎者若列缺,流光溢彩,映照人间。
此月何其皎洁,何其明亮,使人忘却尘世之烦恼,顿生超然物外之感。
观者莫不赞叹,此乃天地之大美,自然之至善也。
于是,余怀揣敬畏之心,细观月之变化。
起初,月如银钩,悬于碧空,其光如练,横亘天际。
俄而,月渐升,其光渐盛,犹如一轮明月,悬挂中天。
此时,月光如泼,洒满大地,万物皆沐浴其中,显得格外宁静,宛如仙境。
彼时,微风徐来,吹拂着柳枝,摇曳生姿。
那月光映照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如同一幅泼墨山水画。
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弋,似乎也在欣赏这美妙的夜景。
忽然,一阵蛙鸣传来,打破了夜的宁静,令人心旷神怡。
余伫立月下,思绪万千。
遥想古人,月下吟咏,抒发胸臆,留下无数佳作。
而今,余亦欲效仿古人,抒发心中之情。
于是,余吟诵道:“月下独酌,把酒话桑麻。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言罢,余不禁想起古人李白,亦曾在月下畅饮,吟诗作赋。
彼时,李白视月如友,与月为伴,何等潇洒。
余虽不能及,然亦愿效仿古人,追求那超脱尘世的境界。
夜渐深,月更明。
此时,月如满盘,圆满无缺。
余仰望天空,只见那明月高悬,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夜幕之中。
此情此景,令余心驰神往,仿佛置身于仙境。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月之圆缺,犹如人生之起伏。
余想,人生在世,犹如行走在月下,历经风雨,方能见到圆满之月。
然圆满之后,亦会迎来残缺。
人生之意义,便在于这圆缺之间,把握住每一个瞬间,珍惜当下。
月色依旧,时光荏苒。
余在这月光之下,感悟人生,抒发情感。
愿此赋能传达余心中之情,亦愿世人能在这月光之下,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宁静与美好。
赋曰:月明之夜,独步庭院。
皎洁之月,洒满人间。
观月之变,心旷神怡。
怀古思今,效仿古人。
月有圆缺,人生起伏。
把握瞬间,珍惜当下。
月光之下,感悟人生。
此情此景,心驰神往。
【翻译】在月光明亮的夜晚,我独自漫步在庭院之中。
那皎洁的月亮,洒满了人间。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状语后置句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状语后置句【笔记区】状语后置句类型:【1】句式特点一:谓语+ 以+ 后置状语。
具告以事。
树之以桑。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2】句式特点二:谓语+ 于+ 后置状语。
皆以美于徐公。
能谤讥于市朝。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注意:有时候,后置的介词结构中的介词(主要是“以”“于”这两个介词)会省去,这种情况仍可视为介词结构后置。
【3】句式特点三:谓语+ 乎+ 后置状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名垂乎后世。
【例题一】1. 把下面所有文言文句子改成现代汉语语序。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参考答案】1. 况吾与子于江渚之上渔樵,侣鱼虾而友麋鹿。
2. 不幸吕师孟于前构恶,贾余庆于后献谄。
【例题二】1. 下列句子中与另三句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A. 陈利兵而谁何B. 古之圣王,唯此之慎。
C. 古之人不余欺也D. 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2. 把下面所有文言文句子改成现代汉语语序,并翻译。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参考答案】1. D2.(1)月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
翻译:明月从东山后升起,盘桓在斗宿与牛宿之间。
(2)州司临门,于星火急。
翻译: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
(3)颁白者于道路不负戴。
翻译: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在路上就不再会肩挑头顶东西了。
【习题一】把下面所有文言文句子改成现代汉语语序,并翻译。
(1)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2)管仲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3)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参考答案】(1)吾道不行矣,吾何以于后世自见哉?翻译:我的主张不能实行,我用什么贡献给社会留下好名呢?(2)管仲于齐任政,齐桓公以霸。
翻译:管仲在齐国施政,齐桓公凭借他称霸。
文言文之状语后置

1、惟其言而莫之违。(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宾语前置)应为“惟其言而莫违之” 2、太师谁撞?(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 语前置)应为:“太师撞谁?”
翻译: 1、只有他的话是没有人敢违抗的 。 2、太师撞了谁?
2、找出宾语前置句并翻译:
太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yóng) 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 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文言句式复习之
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 谓语之后便是补语。 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 以状语来理解。即翻译时大多数时候要提到
谓语前面去翻译。
(1)格式:动十以十宾
①饰以篆(zhuàn)文山龟鸟兽之形(《张 衡传》) 译文:“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状来装饰” ②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 译文:“把箭还给先王,把成功的消息禀 告(先王)” ③请其矢,盛以锦囊(《伶官传序》) 译文:“请出那三枝箭,用锦囊盛着 ”
翻译
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他得 意地说:“哈哈!没有谁比做国君更快乐的了!他 的话没有谁敢违背!”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 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 让。琴在墙壁上撞坏了。晋平公说:“太师, 您撞谁呀?”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 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晋平公说: “说话的是我嘛。”师旷说:“哟!这可不是做 国王的人应说的话啊!”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 都要求惩办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把 这件事(或“师旷讲的话”)当作一个警告。”
按现代汉语的规律,调整下面各句的 语序:
状语后置例句文言文翻译

一、时间状语后置
例句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劝学》)
翻译:我曾经整天思考,却不如片刻所学。
例句2:夜以继日,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为政》)
翻译:夜以继日,不知老之将至。
二、地点状语后置
例句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劝学》)翻译:至于幽暗昏惑的地方,没有东西可以依靠,也不能到达。
例句2: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劝学》)
翻译:我曾经踮起脚跟远望,却不如登高看得更广。
三、方式状语后置
例句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劝学》)
翻译:我曾经整天思考,却不如片刻所学。
例句2:吾尝三叹其才矣,亦不可及也。
(《劝学》)
翻译:我曾经多次赞叹他的才华,却也无法达到。
四、原因状语后置
例句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劝学》)
翻译:我曾经整天思考,却不如片刻所学。
例句2:吾尝夜观天象,不知天之所以高也。
(《劝学》)
翻译:我曾经夜晚观察天象,不知天之所以高。
五、目的状语后置
例句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劝学》)
翻译:我曾经整天思考,却不如片刻所学。
例句2:吾尝求师而问焉,亦不可得也。
(《劝学》)
翻译:我曾经寻求老师请教,却也无法得到。
通过以上例句,我们可以看出状语后置在文言文中的运用十分广泛,它使得句子结构更加紧凑,表达更加丰富。
在阅读文言文时,了解并掌握状语后置这一语法现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意。
状语后置初中文言文例句

状语后置初中文言文例句
状语后置,也称为介宾短语后置,是一种在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
以下是在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10个状语后置的例句:
1.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
翻译:用将尉的头祭天。
2.咨臣以当世之事。
(《出师表》)
翻译:拿当代的国家大事来询问我。
3.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翻译: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4.告事者乃疏状御史,验与本状不同。
(《张文瓘传》)
翻译:告事的人乃疏写状子给御史,验与本状不同。
5.欲有求于我也。
(《齐桓晋文之事》)
翻译:想对我有所求。
6.覆之以掌。
(《促织》)
翻译:用手掌覆盖住它。
7.藏于己曰私。
(《四书五经·大学》)
翻译:藏在自己身上叫做自私。
8.投以骨。
(《狼》)
翻译:把骨头投给狼。
9.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翻译: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10.具告以事。
(《鸿门宴》)
翻译:把所有的事情都告诉了他。
文言文状语后置句翻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庐山谣者,庐山之谣也。
昔者,庐山之上,有仙人焉,故庐山得名。
仙人已去,庐山之名犹存。
水之深浅,龙之有无,亦复如是。
斯室虽陋,然吾德馨,故可称为斯室。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此室之美也。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此室之雅也。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此室之乐也。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此室之静也。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此室之志也。
孔子云:“何陋之有?”此言室虽陋,然德馨,何陋之有?吾尝游于斯室,见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心甚悦之。
盖因其陋,而反见其雅。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此室之所以为雅也。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此室之所以为乐也。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此室之所以为静也。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此室之所以为志也。
庐山之谣,非独庐山有之,凡山之有仙者,皆有谣。
水之有龙者,皆有灵。
此室虽陋,然吾德馨,故可称为斯室。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此室之美也。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此室之雅也。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此室之乐也。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此室之静也。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此室之志也。
孔子云:“何陋之有?”此言室虽陋,然德馨,何陋之有?吾闻之,德馨者,不以为陋。
故斯室虽陋,而吾心不以为陋。
何陋之有?吾尝游于斯室,见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心甚悦之。
盖因其陋,而反见其雅。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此室之所以为雅也。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此室之所以为乐也。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此室之所以为静也。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此室之所以为志也。
庐山之谣,传于世久矣。
吾虽未能至庐山,然心向往之。
盖庐山之谣,非独庐山有之,凡山之有仙者,皆有谣。
水之有龙者,皆有灵。
此室虽陋,然吾德馨,故可称为斯室。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此室之美也。
状语后置的文言文句子

状语后置的文言文句子状语后置的文言文句子集锦说明状语指的是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副词的成分,常常出现在句子的谓语之后。
在古代文言文中,状语的位置一般是在句子的末尾,称为状语后置。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状语后置句子,展示了古代文言文的特点与魅力。
1. 时间状语•央兮易骞,孔阳嘤嘤,乃怀一器静以俟光。
•宾退曰:“期者,既虔羽至矣。
”2. 地点状语•圣人学则同然,学而时习之,习而勉励之。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 方式状语•以為文之以事而茂,而后可以事而茂之。
•所谓求其志从之者,有无懈可击之用心既卓乎。
4. 条件状语•斯可瞻也,可历也,可玩也。
5. 程度状语•众人皆饰华以示,我独朴直而自疏矣。
6. 目的状语•役夫隶在野而民食无饥。
•吾取次而行,随而至者弗敢慢也。
7. 结果状语•谈笑吟咏,不能削足适屦者,松柏之父。
•是亦怀闻之心,色然诚心然也。
8. 条件状语•如其羊触藩,墙,不克登也。
9. 伴随状语•君子韦编三絇,不可解也,绾亦累也。
10. 转折状语•美容无障,曾不自意微者,以为朋友之所宜好。
•诚信者后于中食,弃之者前于杂虐。
以上是一些典型的状语后置的文言文句子,展示了文言文语言的特点和美感。
这些句子以各类状语为主,通过状语的修饰,使句子更加丰富和生动。
注意:以上仅为示例,实际文言文句子不可过分繁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来选择适合的句子。
11. 原因状语•以其赏虎豹之罪也,一日千里之势。
12.条件状语•不急不徐,厚之,可为之学。
•其道穷于此矣,宜放权以观变。
13. 目的状语•为学者,志之使然也;为成功者,志之于物也。
14. 结果状语•是亦何异,成于愚者而杀于愚者也!15. 强调状语•勤乎与人言乎?恒乎难乎?16. 手段状语•众故能肆志以伐矣,众可使止也。
17. 附加状语•身序言章则事陈,心端商尽则诚实。
18. 行为方式状语•宜乎计为善者,为实者效之。
19. 程度状语•愈忷集趁者非困穷也,重逢识蓄者非乏二者也。
在文言文中状语后置的标志是什么?

在文言文中状语后置的标志是什么?
状语后置有三种情况: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分析: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取”的前面做状语;后者“于蓝”介宾短语应该移到“青”的前面做状语,即译为“比蓝青”.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例: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纪》)
分析:“具告以事” ,即“以事具告” ,“以事”介宾短语做“告”的状语.
3、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
分析:“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词“于”;“乎吾前”应该移到“生”的前面做状语.
例如:①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鲁迅《伤逝》)
②春天去了大半,还是冷;加上整天的〈下雨〉,〈淅淅沥沥〉,深夜独坐,听得令人有些凄凉……(鲁迅《白莽〈孩儿塔〉序》)
③老爷爷多么好啊!我要是有那么一个老爷爷,我就一年〈不掉〉一回眼泪,〈一定〉!(老舍《女店员》)
④我们要用带血的声音,
一万次呼唤:
醒来吧,总理!
〈继续〉您的革命生涯
〈以你对党的忠贞和崇高的政治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 1、介词结构“于……”
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常放在 谓语动词后作补语,这类补语按现 代汉语习惯是放在谓语动词前作状 语的。所以,翻译的时候就把它作 了状语,因此有人称它作“状语后 置”,或“介词结构后置”。
小结 2、介词结构“乎……”
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有时放 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这种情况在文 言文中也不多见) 。在今译时,一般 都作状语。
二、选出下列句子中不是状语后置
句的一项(E )
A、盛以锦囊 B、具告以事 C、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D、管仲任政于齐 E、莫我肯顾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 而十宾
①长于臣(《鸿门宴》) 译文:“(他,指项伯)比我长
(大)” ②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
传》) 译文:“虽然才能比世人高,但却没有
骄傲的情绪”
状语后置句小结
(1)格式:动十以十宾 (2)格式:动十于(乎,相当
“于”)十宾 (3)格式:形十于十宾
按现代汉语的规律,调整下面各句的 语序: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常向有书(富贵)人家借书 。 2.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操蛇之神:山神 3.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
4.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多务推辞
练习:翻译下列状语后置句
告(先王)” ③请其矢,盛以锦囊(《伶官传序》) 译文:“请出那三枝箭,用锦囊盛着 ”
④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 译文:“当庄宗用绳索捆绑燕王父子” ⑤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
也》)
译文:“把孝敬父母敬重兄弟的事反复 讲述给他们”
⑥覆之以掌 (《促织》) 译文:“用手掌覆盖(蟋蟀)”
文言句式复习之
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 谓语之后便是补语。
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 以状语来理解。即翻译时大多数时候要提到
谓语前面去翻译。
(1)格式:动十以十宾
①饰以篆(zhuàn)文山龟鸟兽之形(《张 衡传》)
译文:“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状来装饰” ②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 译文:“把箭还给先王,把成功的消息禀
①使归就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译文:“让他回去向孙将军求救” ②能谤讥于市朝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能够在集市上指出我的过错的人” ③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译文:“并且在他们的墓门前建立石碑” ④生乎吾前 (《师说》) 译文:“生在我的前面” ⑤风乎舞雩 (《四子侍坐》) 译文:“在舞雩(yú )台上吹风”(舞雩:鲁国求雨
1. 游于三辅 2. 因入京师,观太学 3.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4.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5.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6. 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一、下列句子属于状语后置句的
,请选出来(B)
A、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B、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候
C、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小结:介词结构“以……”
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有时放 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这种情况在文 言文中并不多见) 。在今译时,一般 都作状语。
(2)格式:动十于(乎)十宾
讨论以下句子有什么特点。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3.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
间。 4.而大声发于水上。 (翻译: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