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

合集下载

傅斯年的人品怎样

傅斯年的人品怎样

傅斯年的人品怎样傅斯年是20世纪初期著名历史学家,是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之一。

他有什么值得我们所学习的人品呢?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傅斯年的人品,希望对你有帮助。

傅斯年的人品傅斯年生于清朝末期,早年间受到民主与科学的影响,创办了中国早期的一些杂志和月刊,开始不断的提倡新文化,摒弃封建主义思想,在当时的影响力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影响颇为广泛,从而也成为了著名的学生领袖之一,这对他后来成熟的人文品格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说道傅斯年的人文品格,胡适的一些话或许能带给我们一些什么,他说傅斯年理解力强,学业优异,有大刀阔斧的远见卓识,也有心细如丝的精细之处,在事情面前组织和协调能力高人一筹,有足够的感情张力,每件事情都会热情高涨,感情和理性并存,温柔可爱,又不失理智和调理,并且提出了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原则。

由此可见这是一个矛盾体的合理共存,他就真实的出现在你眼前,出现在历史中。

傅斯年的矛盾体还体现在同一时期人对他不同评价,他的老师胡适认为他是最优秀最稀有的人才,感性与理性并存的最难得一见的人才,认为他是最可爱可亲的人,但是与他老师争锋相对的是周作人,他认为傅斯年只是一个外强中干的人,外表的热情只是为了掩饰他内心软弱。

但是他就是这么一个人,处在新时代和旧社会跟新交替的矛盾体。

一万个人里有一万个傅斯年,可是他的影响现在至少还在持续并且一直持续。

傅斯年简介傅斯年出生在1896年,那是初春的三月万物复苏的季节。

从小受书香门第的熏陶,傅斯年少年时期接受了很好的教育。

在1916年刚满20岁的傅斯年升入了当时中国最高的学府北大,在这里他怀着一腔热血。

傅斯年在追求自由与民主的年代里参加了“五四”运动,之后不断的磨砺自己,曾先后入爱丁堡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

学习结束后回国任教,大量优秀学生出自他门下,同时在历史语言的研究上有很深的刻苦钻研,发表了诸多的文献著作,一时之间传为佳话。

在抗战胜利后,傅斯年继续教书育人,他与北大的缘分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傅斯年曾经担任北大的临时校长。

傅斯年

傅斯年
傅斯年
山东聊城人,1896.3.26-1950.12.20
国学根底,就读北大 学生领袖,运劢旗手
留学西欧,仸教大学
叱语所长,重构历叱 书生报国,参政议政
代理校长,平息学潮
反共立场,文化转秱 教育理念,台大校长
Page 2
家学渊源,书香门第 祖父,母亲的教诲 聪颖 勤奋 自学 正统思想 丌入仕途 孝子 爱护学生
1928年1月,傅斯年向蔡元培建议在中央研究院中设立历 叱语言研究所。
在1928年3月,中华民国大学院批准了傅斯年的提议,聘 请傅斯年、顾颉刚、杨振声为常务筹备委员。 1928年9月,傅斯年就仸中央研究院历叱语言研究所所长, 幵担仸这一职务直至1950年12月20日傅去世。在这22年 间,叱语所紧紧地不傅斯年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幵成为他 的化身,其一生志业的所在。
Page 22
抗战胜利后重整北大
办理北大迁校事宜 恢复北大爱国传统
Page 23
平息学潮
反战学潮不昆明一二一惨案
处理学潮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Page 24
反共立场
“四· 一二”政变发生后,傅斯年写信给李石曾,表示赞 同清党。 1932年《中国现在要用政府》称中共为流寇 1945年出访延安,称共产党“愚民”“与制” 致书李宗仁,力陈和议之非
中央研究院历叱语言研究所
《中央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 《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
Page 11
叱语所分类和成就
叱料学、汉语、文籍考订、民间文艺、汉字、考古学、人 类学民物、敦煌材料研究 1929年6月 划分为三组,即历叱组、语言组、考古组, 后来人们通常称其为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陈寅恪、 赵元仸、李济分仸各组组长。 历叱组:新叱料的搜集不整理 成就:整理明清内阁大库档案;整理校勘《明实弽》;敦 煌卷子的搜求不整理;汉魏汉简特别是居延汉简的整理不 研究。

傅斯年的生平事迹

傅斯年的生平事迹

傅斯年的生平事迹傅斯年,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

傅斯年提出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原则影响深远。

下面是小编跟大家分享的傅斯年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傅斯年个人简介傅斯年,初字梦簪,字孟真。

祖籍江西永丰。

清光绪二十二年二月十三(1896年3月26日)生于山东聊城一个举人之家。

1920xx年就读于天津府立中学堂。

1920xx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0xx年升入北京大学文科。

由于受到民主与科学新思潮的影响,1920xx年夏与罗家伦等组织新潮社,创办《新潮》月刊,提倡新文化,影响颇广,从而成为北大学生会领袖之一。

五四运动爆发时,傅斯年担任游行总指挥,风云一时。

后因受胡适思想影响,反对“过急”运动;不久退出学运,回到书斋。

1920xx年夏,傅斯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入伦敦大学研究院、柏林大学哲学研究院,学习实验心理学、生理学、数学、物理以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勃朗克的量子论等,还对比较语言学和考据学发生兴趣。

1920xx年冬回国,翌年春出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和历史系、中文系主任。

“四·一二”政变发生后,傅斯年写信给李石曾,表示赞同清党。

从1920xx年11月起,长期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创办《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任主编。

1920xx年春,历史语言研究所从广州迁往北平,傅兼任北大教授。

1932年,他参加胡适主持的独立评论社,在《独立评论》周刊上发表的政论文章,拥蒋反共,但赞成抗日,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路线有所批评。

1937年春,傅斯年兼代中央研究院总干事。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兼任西南联大教授,主张抗战,抨击贪官污吏。

抗战胜利后,一度代理北京大学校长。

1948年当选南京国民政府立法委员。

1949年1月,傅随历史语言研究所迁至台北,并兼台湾大学校长。

傅斯年在政治上亲蒋反共,他出于维护国民党蒋介石政权的目的,要求严惩贪官污吏,整制政风,反对“中国走布尔什维克道路”;在学术上,信奉考证学派传统,主张纯客观科学研究,注重史料的发现与考订,发表过不少研究古代史的论文。

论傅斯年《诗经》研究的方法和贡献

论傅斯年《诗经》研究的方法和贡献

傅斯年是我国古代文化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他对《诗经》的研究贡献卓越,其研究方法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将从傅斯年的研究方法和其对《诗经》研究方面的贡献进行论述。

一、傅斯年的研究方法1. 严谨的文本考据傅斯年在研究《诗经》时,非常注重文本的考据工作。

他不仅查阅了各种古代文献,还深入挖掘了甲骨文、金文等古代文献,以求《诗经》文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他所采用的文本考据方法,以其严谨性和科学性而著称。

2. 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傅斯年在研究《诗经》时,不拘泥于儒家经典的传统解释,而是将考古学、历史学、文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融入到研究中。

他通过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深入挖掘了《诗经》中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内涵,为后人对《诗经》的深入理解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视角。

3. 整体性的研究思路傅斯年在研究《诗经》时,注重从整体的角度来审视这一古代文献。

他不仅关注其中的单个诗篇或篇章,更注重从整体上把握《诗经》的结构、内容和意义。

这种整体性的研究思路,使得他在《诗经》研究中取得了许多独到的成果。

二、傅斯年对《诗经》研究的贡献1. 建立了比较完备的《诗经》古本校勘傅斯年通过对《诗经》古本的细致比较和校勘工作,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诗经》古本校勘体系。

这为后人学者研究《诗经》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也为《诗经》文本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2. 提出了新的《诗经》解释傅斯年在研究《诗经》的过程中,提出了许多新的解释和见解,使得《诗经》的研究领域得到了拓展。

他对《诗经》中的字句、章节、篇目等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为《诗经》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3. 推动了《诗经》研究的国际化傅斯年向西方介绍了我国古代文化瑰宝《诗经》,积极推动了《诗经》研究的国际化进程。

他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我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国际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结语傅斯年对《诗经》的研究,不仅在研究方法上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其对《诗经》研究方面的贡献也是显著的。

傅斯年

傅斯年

• 抗战胜利消息传来,他毫不矜持,豪饮闹市, 与民众同在街头载歌载舞,共庆中华民族的 伟大胜利。体现了中华学人激越的民族感情 和爱国意识,而这种感情意识对反击当前海 内外形形色色否定民族意识的谬论,仍具有 一定的生命力。
一位认真负责的教育家和学者。
• 他一生中主要以教读和著述为业,主持过中 研院、史语所、北京大学、台湾大学等教育、 学术机构的领导工作,同时承担着繁重的课 题,又笔耕不辍地研究撰写了不少有价值的 著述。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前后,他领导安 阳考古大发掘的工作,不仅为发掘工作扫清 大量障碍,还为发掘工作创造了种种有利条 件。他还抢救和整理了行将散失的明清内阁 大库档案,为明清史的研究提供和遗存了大 量参考资料。
一位具有强烈民族意识的爱国者
• 傅斯年先生在青年时代,就奋不顾身地参加 了“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的五四爱国运动, “九?一八事变”后,他向青年学生宣传抗日 爱国,组织社会各界,讨论“书生何以报国” 的严肃论题,强化民族意识。他更联合一些 学者赶写《东北史纲》 ,充分论证东北自古 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以驳斥日本散播的“满 蒙在历史上非支那领土”的谬论,其部分内 容曾由另一位学者李济译成英文,递交国联 调查团,受到应有的重视。
傅斯年的学术贡献
• 傅斯年任历史语言所所长二十三年,培养了 大批历史、语言、考古、人类学等专门人才, 组织出版学术著作70余种,在经费、设备、 制度等方面都为历史语言所的发展做出了重 要贡献。组织第一次有计划、有组织的殷墟 甲骨 发掘,其后先后发掘十五次,大大推动 了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和商代历史的研究。傅 斯年还将明清大库档案资料争取到历史语言 研究所,组织进行专门整理,使明清史研究 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默认设置:
首页主标题34号(中文黑体英文Arial)加粗;副标题24号(中文黑体英文Arial)加粗 内页标题32号(中文黑体英文Arial)加粗;内页内容文字28号(宋体)

傅斯年

傅斯年

傅斯年(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字孟真,山东聊城人,祖籍江西永丰。

历史学家、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

在近代学术史上,傅斯年是一个著名的人物。

他不仅是历史学家、教育家、胡适与傅斯年,胡祖望五四运动的北大学生领袖、历史语言研究所创始人、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台湾大学校长,一生还富有传奇色彩。

最有学问、最有志气、最有血性和最有修养的知识分子的典范有风骨、有气节,英年早逝,为史学界不可多得的巨人。

学术与政治品格双重高尚,恪守一个知识分子的底线。

这是民族的脊梁!他是五四运动的学生游行总指挥。

新文化运动中叱咤风云,是一位爱国学者。

1.人文品格:爱读书、买书,知识丰富广博;生活简朴;富有血性,爱憎分明;善于修身,为人正直。

2.原因:善于察纳雅言,兼收并蓄,改正缺陷,日月精进。

3.我意读书人,既不能上阵,则读圣贤书所学何事?我于此事,行之至今,自分无惭于前贤典型。

士人之节,在中国以此维持纲常也。

”这几句话,最能体现傅斯年的人文品格,1909年考入天津府立中学堂。

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6年升入本科国文门,曾著《文学革新申义》响应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

1918年与同学罗家伦、毛准等组织新潮社,编辑《新潮》月刊。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为学生领袖之一。

1926年冬应中山大学之聘回国,1927年任该校教授,文学院长,兼任中国文学和史学两系主任,同年在中山大学创立语言历史研究所,任所长。

1928年受蔡元培先生之聘,筹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同年底历史语言所成立,任专职研究员兼所长。

1929年兼任北京大学教授,讲授“中国上古史专题研究”及“中国古代文学史”。

其间先后兼任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央博物院筹备主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政治协商会议委员,北京大学代理校长等职。

1937年赴重庆,连续四次当选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傅斯年战国子家绪论

傅斯年战国子家绪论

傅斯年战国子家绪论傅斯年是中国古代史上著名的历史学家,其著作《战国子家绪论》对于战国时期的子家学说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和思想活跃的时期,孔子、墨子、老子等众多思想家的学说在这一时期相互碰撞、交流,形成了多元的思想体系。

傅斯年在《战国子家绪论》中对这一时期的学说做了系统性总结,对于我们了解战国时期的思想风貌和学说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群雄并起,思想的多元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各家学说围绕政治、伦理、宇宙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孔子的仁义、墨子的兼爱、老子的道德观等思想体系在战国时期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傅斯年在《战国子家绪论》中对这些学说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和评析,揭示了其中的思想内涵和学说脉络。

孔子被誉为中国古代伦理道德之父,他强调仁爱、礼义、忠恕等传统美德,提出“中庸之道”,主张“中道而行”,推崇“君子”之风。

孔子的思想在战国时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反响,成为后世儒家学说的重要基石。

傅斯年在《战国子家绪论》中对孔子的思想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评价,认为孔子的学说体系严密,思想深邃,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墨子是战国时期的另一位重要思想家,他提出“兼爱”、“非攻”等观念,主张“兼爱天下,无攻伐之心”。

墨子反对战争,主张和平共处,推崇道德伦理,倡导实用主义。

他的思想在当时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对后世的影响也十分深远。

傅斯年在《战国子家绪论》中对墨子的学说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评价,认为墨子的观点具有独特性和现实意义,对于当时的政治和社会都有着积极的启示。

老子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他提出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强调“道”和“德”的重要性,认为“无为而无不为”,主张顺应自然,追求心灵的平静。

老子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影响了中国道家、佛家、儒家等众多思想流派。

傅斯年在《战国子家绪论》中对老子的学说进行了全面的解读和评析,认为老子的思想有着独特的哲学内涵,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傅斯年与中国近代考古学

傅斯年与中国近代考古学

傅斯年与中国近代考古学【摘要】傅斯年是中国近代考古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他的研究成果对中国考古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从傅斯年对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贡献、影响和地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探讨。

傅斯年在中国考古界的地位备受尊重,他的主要研究成果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傅斯年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他的工作不仅加深了人们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也对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傅斯年的地位和价值在中国考古学领域无可替代,他对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影响将会长远地延续下去。

【关键词】关键词:傅斯年、中国近代考古学、贡献、影响、地位、研究成果、价值、重要性。

1. 引言1.1 傅斯年与中国近代考古学的意义傅斯年是中国近代考古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他对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当时,中国的考古学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考古学方法和理论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

傅斯年的出现填补了中国考古学界的空白,他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扎实的实践经验,推动了中国考古学的发展。

傅斯年在中国近代考古学中的意义不仅在于他本人的学术成就,更在于他对中国考古学的影响和启发。

他积极倡导系统性考古学方法,并参与和组织了多项重要考古发掘和研究项目。

通过他的努力,中国考古学的理论体系得到了丰富和完善,开创了中国考古学研究的新局面。

傅斯年的工作不仅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参考。

他的学术成就和学术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者,推动着中国考古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傅斯年与中国近代考古学的意义不仅在于他本人的贡献,更在于他对中国考古学界的影响和启示。

他是中国考古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成就将永远闪耀在中国考古学界的历史长河中。

2. 正文2.1 傅斯年对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贡献傅斯年在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期间,积极开展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发现了众多重要的考古遗址和文物,如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安阳殷墟等。

这些发现为中国考古学领域提供了丰富的实证资料,填补了许多空白,为后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共立场
• 流寇
• 堂哉,皇哉 • “我要是十七八岁的青年,我也许会对共产党发 生兴趣。但我自从与共产党接触以后,绝对不会 当共产党!” • 斯大林的苏联是一个“独占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选拔式的封建主义”“唯物论的东正教会” 。
忠于国民党
• 他痛恨国民党的腐败,也看到和成人这个“核心 ”的腐烂,但只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恨铁 不成钢”式的痛恨,骨子里一直是忠诚不减,且 有欲以一己之力扶大厦之倾的妄念。
傅斯年
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知识分子
2015-08
南渡-----北归-----别离
• 傅斯年(1896.3.26-1950.12.20),字孟真,山 东聊城人。 • 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五四运动的北大学生领 袖、历史语言研究所创始人、国民参政员、北京 大学代理校长、台湾大学校长。
• 主要著作有: • 《东北史纲》(第一卷)、 《性命古训辨证》、《古 代中国与民族》、《古代 文学史》; • 发表论文百余篇,主要有: 《夷夏东西说》、《论孔 子学说所以适应于秦汉以 来的社会的缘故》、《评 秦汉统一之由来和战国人 对于世界之想象》等。 • 有《傅孟真先生集》六册。
五四运动旗手
学在柏林
• 由英转德 • 陈寅恪、俞大维;罗家伦、毛子水、何思源、金 岳霖、徐志摩等 • 俞大綵、丁蘸萃
史语所的创立
• 1927年8月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 • 清华国学院 • 1928年10月宣告成立中央研究院中设立历史语言 研究所。
“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 西”
傅大炮
弹劾孔宋
• 炮轰孔祥熙; • 蒋问:“你信任我吗?” • 傅斯年答:“我绝对信任。” • “你既然信任我,那么就应该信任我所任用的人 。” • 傅斯年说:“委员长我是信任的,至于说因为信任 你也就该信任你所任用的人,那么,砍掉我的脑 袋我也不能这样说。” • 蒋介石无奈,只得让孔祥熙下台。
• 1947年2月15日《这个样子的宋子文非走开不可 》,炮轰行政院长宋子文。
• “我真愤慨极了,一如当年我在参政会要与孔祥 熙在法院见面一样,国家吃不消他了,人民吃不 消他了,他真该走了,不走一切垮了。”
• 参政而不从政; • 治世之心实大于治学之心。
傅斯年与胡适
• “人间一个最稀有的天才。他的记忆力最强, 理解力也最强。他能做最细密的绣花针工夫, 他又有最大胆的大刀阔斧本领。他是最能做学 问的学人,同时他又是最能办事、最有组织才 干的天生领袖人物。他的情感是最有热力,往 往带有爆炸性的;同时,他又是最温柔、最富 于理智、最有条理的一个可爱可亲的人”
“我的名誉反正不佳,只求问心无愧而已。”
• “待我们国家整好了,不特要灭了日本小鬼,就 是西洋鬼子,也要把他赶到苏伊士运河以西,自 北冰洋至南冰洋,除印度、波斯、土耳其以外, 都要“郡县之” • 蔡元培当场声色俱厉地呵斥道:“这除非你做大 将!”。
• 1933年,萧伯纳谓“中国固无文化可言,有之也 在中国的乡间田野”。 • 《我对萧伯纳的看法》一文: • 总体结论是:“他在政治上,是看效能比人道更 重的;在思想上,是剽窃大家;在文章上,是滑 稽之雄;在戏剧上,是一人演说;在艺术上,是 写报纸文字。”
“傅钟”二十一响
• 打手----斗士(北大代理校长)
照顾知识分子的知识分子
与毛泽东的事
• 打了一个嘴巴。
• “我们不过是陈胜、吴广,你们才是项羽、刘 邦。”
平息学潮
• 反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潮与昆明一二一惨案
• 携手梅贻琦平息罢课
抗战胜利后重整北大
• 办理北大迁校事宜 • 代理北大校长 • 不用伪北大教授---周作人
抢救大陆学人计划
台大校长
• 1949.01.20,就任台湾大学校长。 • 一是维护学术自由、教育独立特别是大 学独立;二是大学工作必须以学术为中 心。 • “学校不兼警察任务”,“我不是警察 ,也不兼办特工。”
• 1950.12. 20突发脑溢血,身亡(全岛医生合力抢救 ) • 台大举行追悼会,蒋总统亲临主祭,并颁“国失师 表”挽章。

数理组院士28人:姜立夫,许宝騄,陈省身,华罗庚,苏步青,吴大猷, 吴有训,李书华,叶企孙,赵忠尧,严济慈,饶毓泰,吴宪,吴学周,庄长 恭,曾昭抡,朱家骅,李四光,翁文灏,黄汲清,杨钟健,谢家荣,竺可桢 ,周仁,侯德榜,茅以升,凌鸿勋,萨本栋。 生物组院士25人:王家揖,伍献文,贝时璋,秉志,陈桢,童第周,胡先 骕,殷宏章,张景钺,钱崇澍,戴芳澜,罗宗洛,李宗恩,袁贻瑾,张孝骞 ,陈克恢,吴定良,汪敬熙,林可胜,汤佩松,冯德培,蔡翘,李先闻,俞 大绂,邓叔群。 人文组院士28人:吴敬恒,金岳霖,汤用彤,冯友兰,余嘉锡,胡适,张 元济,杨树达,柳诒徵,陈垣,陈寅恪,傅斯年,顾颉刚,李方桂,赵元任 ,李济,梁思永,郭沫若,董作宾,梁思成,王世杰,王宠惠,周鲠生,钱 端升,萧公权,马寅初,陈达,陶孟和。 去台湾的有李济、董作宾、袁贻瑾、王世杰、傅斯年、朱家骅、李先闻、 王宠惠、凌鸿勋、吴敬恒10人;陈省身、李书华、吴宪、林可胜、汪敬熙、 陈克恢、李方桂、赵元任、吴大猷、萧公权、胡适、萨本栋12人远走海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