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教程(第六版)六年级第二讲

奥数教程(第六版)六年级第二讲
奥数教程(第六版)六年级第二讲

小学奥数教程之裂项综合

学习奥数的优点 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容易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 2、训练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要使经过奥数训练的学生,思 维更敏捷,考虑问题比别人更深层次。 3、锻炼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可以培养持之以恒的耐心和克服困难的信心, 以及战胜难题的勇气。可以养成坚韧不拔的毅力 4、获得扎实的数学基本功,发挥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最大空间。 学科培优数学 “裂项综合” 学生姓名授课日期 教师姓名授课时长 知识定位 本讲知识点属于计算大板块内内容,其实分数裂项很大程度上是发现规律、 利用公式的过程,可以分为观察、改造、运用公式等过程。很多时候裂项的方式 不易找到,需要进行适当的变形,或者先进行一部分运算,使其变得更加简单明 了。 知识梳理 一、“裂差”型运算

将算式中的项进行拆分,使拆分后的项可前后抵消,这种拆项计算称为裂项法.裂项分为分数裂项和整数裂项,常见的裂项方法是将数字分拆成两个或多个数字单位的和或差。遇到裂项的计算题时,要仔细的观察每项的分子和分母,找出每项分子分母之间具有的相同的关系,找出共有部分,裂项的题目无需复杂的计算,一般都是中间部分消去的过程,这样的话,找到相邻两项的相似部分,让它们消去才是最根本的。 (1)对于分母可以写作两个因数乘积的分数,即 1 a b ?形式的,这里我们把较小的数写在前面,即a b <,那么有1111 ()a b b a a b =-?- (2)对于分母上为3个或4个连续自然数乘积形式的分数,即: 1(1)(2)n n n ?+?+,1 (1)(2)(3)n n n n ?+?+?+形式的,我们有: 1111 [](1)(2)2(1)(1)(2) n n n n n n n =-?+?+?+++ 1111 [](1)(2)(3)3(1)(2)(1)(2)(3) n n n n n n n n n n =-?+?+?+?+?++?+?+ 裂差型裂项的三大关键特征: (1)分子全部相同,最简单形式为都是1的,复杂形式可为都是x(x 为任意自然数)的,但是只要将x 提取出来即可转化为分子都是1的运算。 (2)分母上均为几个自然数的乘积形式,并且满足相邻2个分母上的因数“首尾相接” (3)分母上几个因数间的差是一个定值。 二、“裂和”型运算: 常见的裂和型运算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 11 a b a b a b a b a b b a +=+=+??? (2) 2222a b a b a b a b a b a b b a +=+=+??? 裂和型运算与裂差型运算的对比: 裂差型运算的核心环节是“两两抵消达到简化的目的”,裂和型运算的题目不仅有“两两抵消”型的,同时还有转化为“分数凑整”型的,以达到简化目的。 三、整数裂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几何奥数教程

几何问题1 1、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2、正方形面积是7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3、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4、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5、如图:已知小圆半径为2厘米,大圆半径是小圆的3倍,问:空白部分甲比乙的面积多多少厘米? 6、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7、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8、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9、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10、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11、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12、已知直角三角形面积是12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13、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14、图中圆的半径为5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15、如图,在边长为6厘米的等边三角形中挖去三个同样的扇形,求阴影部分的周长。 16、正方形边长为2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17、如图,四个扇形的半径相等,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18、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和四分之一圆DEB,AB=5厘米,BE=2厘米,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19、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2厘米,扇形ACB是以AC为直径的半圆,扇形DAC是以D为圆心,AD为半径的圆的一部分,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20、如图,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阴影部分甲比阴影部分乙面积大28 平方厘 21、如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6厘米,小正方形的边长为4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22、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23、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体积与表面积的问题 1把两个相同的正方体拼在一起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两个正方体表面积之和的分之 . 2一个长6分米、宽4分米、高2分米的木箱.用三根铁丝捆起来(如右图),打结处要用1分米铁丝.这根铁丝总长至少为分米. 2 6 4 3、一个长方体的底面、侧面和前面的面积分别是12平方厘米、8平方厘米和6平方厘米.那么它的体积是 .

小学奥数教程:概率_全国通用(含答案)

“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兼有应用性和趣味性,其内容及延伸贯穿于初等数学到高等数学,因此成为小学数学中新增内容. 1.能准确判断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问题. 2.运用排列组合知识和枚举等计数方法求解概率问题. 3.理解和运用概率性质进行概率的运算. 一、概率的古典定义 如果一个试验满足两条:⑴试验只有有限个基本结果; ⑵试验的每个基本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一样的. 这样的试验,称为古典试验.对于古典试验中的事件A ,它的概率定义为:()m P A n = ,n 表示该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结果的总数目,m 表示事件A 包含的试验基本结果数.小学奥数中所涉及的概率都属于古典概率.其中的m 和n 需要我们用枚举、加乘原理、排列组合等方法求出. 二、对立事件 对立事件的含义:两个事件在任何一次试验中有且仅有一个发生,那么这两个事件叫作对立事件 如果事件A 和B 为对立事件(互斥事件),那么A 或B 中之一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与事件B 发生的概率之和,为1,即:()()1P A P B +=. 三、相互独立事件 事件A 是否发生对事件B 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这样的两个事件叫做相互独立事件. 如果事件A 和B 为独立事件,那么A 和B 都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与事件B 发生的概率之积,即:()()()P A B P A P B ?=?. 模块一、概率的意义 【例 1】 气象台预报“本市明天降雨概率是80%”.对此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①本市明天将有80%的地区降水. ②本市明天将有80%的时间降水. ③明天肯定下雨. ④明天降水的可能性比较大. 【考点】概率的意义 【难度】1星 【题型】填空 【关键词】希望杯,决赛 【解析】 降水概率指的是可能性的大小,并不是降水覆盖的地区或者降水的时间.80%的概率也不是指肯定 下雨,100%的概率才是肯定下雨.80%的概率是说明有比较大的可能性下雨. 【答案】④ 【例 2】 约翰与汤姆掷硬币,约翰掷两次,汤姆掷两次,约翰掷两次,……,这样轮流掷下去.若约翰连 续两次掷得的结果相同,则记1分,否则记0分.若汤姆连续两次掷得的结果中至少有1次硬币 的正面向上,则记1分,否则记0分.谁先记满10分谁就赢. 赢的可能性较大(请填 教学目标 例题精讲 知识要点 7-9-1.概率

小学奥数教程之圆与扇形计算题.

研究圆、扇形、弓形与三角形、矩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组合而成的不规则图形,通过变动图形的位置或对图形进行分割、旋转、拼补,使它变成可以计算出面积的规则图形来计算它们的面积. 圆的面积2πr =;扇形的面积2π360n r =?; 圆的周长2πr =;扇形的弧长2π360 n r =?. 一、跟曲线有关的图形元素: ①扇形:扇形由顶点在圆心的角的两边和这两边所截一段圆弧围成的图形,扇形是圆的一部分.我们经常说的12圆、14圆、1 6 圆等等其实都是扇形,而这个几分之几表示的其实是这个扇形的圆心角占这个圆周角的几分之几.那么一般的求法是什么呢?关键是360n . 比如:扇形的面积=所在圆的面积360n ?; 扇形中的弧长部分=所在圆的周长360n ? 扇形的周长=所在圆的周长360 n ?+2?半径(易错点是把扇形的周长等同于扇形的弧长) ②弓形:弓形一般不要求周长,主要求面积. 一般来说,弓形面积=扇形面积-三角形面积.(除了半圆) ③”弯角”:如图: 弯角的面积=正方形-扇形 ④”谷子”:如图: “谷子”的面积=弓形面积2? 二、常用的思想方法: ①转化思想(复杂转化为简单,不熟悉的转化为熟悉的) ②等积变形(割补、平移、旋转等) ③借来还去(加减法) ④外围入手(从会求的图形或者能求的图形入手,看与要求的部分之间的”关系”) 板块、曲线型旋转问题 【例 1】 正三角形ABC 的边长是6厘米,在一条直线上将它翻滚几次,使A 点再次落在这条直线上,那么A 点在翻滚过程中经过的路线总长度是多少厘米?如果三角形面积是15平方厘米,那么三角形在滚动过程中扫过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结果保留π) A B B C A 【考点】曲线型旋转问题 【难度】3星 【题型】解答 例题精讲 圆与扇形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程题目

奥数教程(六年级) 第一讲 分数的计算 例1 计算: 4 .3695.3)5.3694.3(2009-?+?? (提示:转化成分母相同) 例2 计算: 1341321318428.44.22.113 913313118628.106.32.1??+??+????+??+?? (提示:找分子分母共同点, 变形) 例3 计算: 10241195121172561151281136411132191617815413211+++++++++(提示:先合并再相加) 例4 计算: )10 99()988()877()766()655()544()433()322()211(-?-?-?-?-?-?-?-?-(提示:先求差) 例5 计算: 23 191713111917132223171311132613117455??+??+??+??(分子分解质因数,约分) 例6 计算: ()123...891098...32199...531)100...642(2 2222222++++++++++++++++-++++ 第二讲 分数的大小比较 例1 分数75、1715、94、12440、309 103中,哪一个最大?(提示:化简,统一分子) 例 2 在□填上相同的自然数,使不等式 36 19613111>++++ 成

立,此时□的数的最大值是几? 例3 若A=1 2009200912+-, B=2220082009200820091+?-,比较A 与B 的大小。(提示: 比较分母) 例4 不求和,比较200520022004200420032005+与200520022003200420032006+的大小。 例5 在下列□填两个相邻的整数,使不等式成立。 □<10 191817161514131211+++++++++<□ 例6 已知A=21771 (21611216011) +++,求A 的整数部分是多少? 第三讲 巧算分数的和 例1 计算: 50 491...431321211?++?+?+? 例2 计算: 100 981...861641421?++?+?+? 例3 计算: 100 99981...43213211??++??+?? 例4 计算: 10099...3211...4321132112111++++++++++++++++ 例5 计算: 2019...4321...54321432132121++++++++++++++++ 例6 计算:

2020-2021小学奥数教程∶比例和反比例 计算题

2020-2021小学奥数教程∶比例和反比例计算题 一、比例和反比例 1.工人铺一条路,用边长4分米的方砖铺需要500块,如果改用边长5分米的方砖铺,需要多少块? 【答案】解:设需要x块, 4×4×500=5×5×x 25x=8000 x=320 答:如果改用边长5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320块。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应用题,这条路的总面积是一定的,每块砖的面积与铺的块数成反比例,据此列比例解答. 2.如果10千克菜籽可以榨6.5千克菜油,那么有这种菜籽360千克,可以榨多少千克油?(用比例解) 【答案】解:设可以榨x千克油。 10:6.5=360:x 10x=6.5×360 x=2340÷10 x=234 答:可以榨油234千克。 【解析】【分析】菜籽的重量和榨油的质量的比值是不变的,二者成正比例,设出未知数,根据正比例关系列出比例,解比例求出可以榨油的重量即可。 3.表中x和y是两个成比例的量,观察表格并填完整。 X36181210 y51020 X361812109 y510151820 空位中x和y的值。 4.甲乙两地相距44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3时行了240千米,照这样计算,几小时可以到达乙地?(用比例解) 【答案】解:设小时可以到达乙地,

答:5.5小时可以到达乙地。 【解析】【分析】“照这样计算”的意思就是汽车的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设出未知数,根据速度不变列出比例,解比例求出到达乙地的速度即可。 5.小明打算12天看完一本故事书,平均每天看15页。如果要提前2天看完,平均每天应看多少页?(用比例知识解) 【答案】解:设平均每天应看x页,则 (12-2)x=12×15 x=18 答:平均每天应看15页。 【解析】【分析】根据故事书的总页数不变可得等量关系式:实际看的天数×实际平均每天应看多少页=计划看的天数×计划平均每天看多少页,据此代入数据列方程解答即可。 6.30kg花生仁能榨出花生油12kg。照这样计算,要榨出48t花生油,需要花生仁多少吨? 【答案】解:设需要花生仁x吨, 12:30=48:x 12x=30×48 x=1440÷12 x=120 答:需要花生仁120t. 【解析】【分析】花生油的出油率是不变的,花生仁的质量和花生油的质量成正比例,设出未知数,根据出油率不变列出比例解答即可. 7.一批零件20人去做需要15天,照这样计算,如果增加5人,几天可以做完? 【答案】解:20×15÷(20+5) =300÷25 =12(天) 答:12天可以做完. 【解析】【分析】做这批零件的工作量是不变的,用20乘15求出工作量,然后除以现在的人数即可求出可以做完的天数. 8.圆柱的高一定,圆柱的体积和底面积成________比例;圆柱的侧面积一定,底面周长和高成________比例。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20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 --第20讲 本教程共30讲 数值代入法 有一些看起来缺少条件的题目,按常规解法似乎无法求解,但是仔细分析发现,题中只涉及几个存在着倍数或比例关系的数量,而题目中缺少的条件,对于答案并无影响,这时就可以采用“数值代入法”,即对于题目中“缺少”的条件,假设一个数代入进去(当然假设的这个数应尽量方便计算),然后求出解答。 例1足球赛门票15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一倍,收入增加五分之一。问:一张门票降价多少元? 分析与解:初看似乎缺少观众人数这个条件,实际上观众人数与答案无关。因为降价前后观众人数存在倍数关系,收入也存在比例关系,所以可以使用数值代入法。我们随意假设观众人数,为了方便,假设原来只有一个观众。 ,则降价后每张票价为9元,每张票降价15-9=6(元)。 例2 某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平均身高115厘米,其中男孩人数比女孩人 分析与解:题中没有男、女孩的人数,我们可以假设女孩有5人,则男孩有6人。这时总身高为: 115×(5+6)=1265(厘米)。

例3 甲、乙分别由A,B两地同时出发,甲、乙两人步行的速度比是7∶5。如果相向而行,那么0.5时后相遇;如果按从A到B的方向同向而行,那么甲追上乙需要多少小时? 分析与解:设甲、乙的速度分别为7千米/时和5千米/时,则A,B 两地相距(7+5)×0.5=6(千米)。 同向而行,甲追上乙需要65÷(7—5)=3(时)。 需要说明的是,A,B两地的距离并不一定是6千米,6千米是根据假设甲、乙的速度分别为7千米/时和5千米/时而计算出来的。假设不同的速度,会得出不同的距离,因为假设的速度与计算出的距离成正比,所求的时间是“距离÷速度差”,所以不影响结论的正确性。 例4五年级三个班的人数相等,一班的男生人数与二班女生人数相等,三 几? 分析:由“三个班人数相等,一班男生数与二班女生数相等”知,一班女生数等于二班男生数,因此一、二班男生人数的和 以及一、二班女生人数的和给三班的男生人数设一个具体数值,那么就可依次求出全部男生人数以及一、二班男生人数的和(即每班人数),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个班 在上面的例题中,将假设的数值代入解题过程,便得到正确答案。对于这类题目,假设不同的数值,都会得到相同的答案。还有一类题目,也

小学奥数教程:角度计算_全国通用(含答案)

4-1-3.角度计算 知识点拨 一、角 1、角的定义:自一点引两条射线所成的图形叫角 2、表示角的符号:∠ 3、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负角、正角、优角、劣角、0角这10种 (1)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2)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3)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4)平角:等于180°的角叫做平角。 (5)优角:大于180°小于360°叫优角。 (6)劣角:大于0°小于180°叫做劣角,锐角、直角、钝角都是劣角。 (7)周角:等于360°的角叫做周角。 (8)负角: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叫做负角。 (9)正角:逆时针旋转的角为正角。 (10)0角:等于零度的角。 4、角的大小: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越大, 角就越大,相反,张开的越小,角则越小。 二、三角形 1、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边首尾相接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2、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外角:(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另外两个内角的和;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其他两内角的任一个角。 3、三角形的分类 (1)按角分: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小于90度。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等于90度。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大于90度。 注: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可统称为斜三角形 (2)按边分:不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含等边三角形)。 模块一、角度计算 【例1】有下列说法: (1)一个钝角减去一个直角,得到的角一定是锐角, (2)一个钝角减去一个锐姥,得到的角不可能还是钝角. (3)三角形的三个内麓中至多有一个钝角. (4)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至少有两个锐角. (5)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可以都是锐角. (6)直角三角形中可胄邕有钝角. (7)25?的角用10倍的放大镜看就变成了250? 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 【考点】角度计算【难度】3星【题型】填空 【解析】几何问题(1)、(3)、(4)、(5)是正确的说法. 【答案】(1)、(3)、(4)、(5)是正确的说法 【例2】下图是3×3的正方形方格,∠1与∠2相比,较大的是_____。

小学奥数教程-数阵图2 (含答案)

1. 了解数阵图的种类 2. 学会一些解决数阵图的解题方法 3. 能够解决和数论相关的数阵图问题 . 一、数阵图定义及分类: 1. 定义:把一些数字按照一定的要求,排成各种各样的图形,这类问题叫数阵图. 2. 数阵是一种由幻方演变而来的数字图.数阵图的种类繁多,这里只向大家介绍三种数阵图:即封闭型数阵 图、辐射型数阵图和复合型数阵图. 3. 二、解题方法: 解决数阵类问题可以采取从局部到整体再到局部的方法入手: 第一步:区分数阵图中的普通点(或方格)和关键点(或方格); 第二步:在数阵图的少数关键点(一般是交叉点)上设置未知数,计算这些关键点与相关点的数量关系,得到关键点上所填数的范围; 第三步:运用已经得到的信息进行尝试.这个步骤并不是对所有数阵题都适用,很多数阵题更需要对数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复合型数阵图 【例 1】 由数字1、2、3组成的不同的两位数共有9个,老师将这9个数写在一个九宫格上,让同学选数, 每个同学可以从中选5个数来求和.小刚选的5个数的和是120,小明选的5个数的和是111.如果两人选的数中只有一个是相同的,那么这个数是_____________. 31 32 33 212223131211 【考点】复合型数阵图 【难度】3星 【题型】填空 【关键词】迎春杯,中年级,决赛,3题 【分析】 这9个数的和:111213212223313233++++++++ 10203031233198=++?+++?=()() 由小刚和小明选的数中只有一个是相同的,可知他们正好把这9个数全部都取到了,且有一个数取了两遍.所以他们取的数的总和比这9个数的和多出来的部分就是所求的数.那么,这个数是12011119833+-=. 【答案】33 【例 2】 如图1,圆圈内分别填有1,2,……,7这7个数。如果6个三角形的顶点处圆圈内的数字的和是 64,那么,中间圆圈内填入的数是 。 例题精讲 知识点拨 教学目标 5-1-3-2.数阵图

小学奥数教程:完全平方数及应用(一)全国通用(含答案)

1. 学习完全平方数的性质; 2. 整理完全平方数的一些推论及推论过程 3. 掌握完全平方数的综合运用。 一、完全平方数常用性质 1.主要性质 1.完全平方数的尾数只能是0,1,4,5,6,9。不可能是2,3,7,8。 2.在两个连续正整数的平方数之间不存在完全平方数。 3.完全平方数的约数个数是奇数,约数的个数为奇数的自然数是完全平方数。 4.若质数p 整除完全平方数2a ,则p 能被a 整除。 2.性质 性质1:完全平方数的末位数字只可能是0,1,4,5,6,9. 性质2:完全平方数被3,4,5,8,16除的余数一定是完全平方数. 性质3:自然数N 为完全平方数?自然数N 约数的个数为奇数.因为完全平方数的质因数分解中每个质因 数出现的次数都是偶数次,所以,如果p 是质数,n 是自然数,N 是完全平方数,且21|n p N -,则 2|n p N . 性质4:完全平方数的个位是6?它的十位是奇数. 性质5:如果一个完全平方数的个位是0,则它后面连续的0的个数一定是偶数.如果一个完全平方数的个 位是5,则其十位一定是2,且其百位一定是0,2,6中的一个. 性质6:如果一个自然数介于两个连续的完全平方数之间,则它不是完全平方数. 3.一些重要的推论 1.任何偶数的平方一定能被4整除;任何奇数的平方被4(或8)除余1.即被4除余2或3的数一定不是完全平方数。 2.一个完全平方数被3除的余数是0或1.即被3除余2的数一定不是完全平方数。 3.自然数的平方末两位只有:00,01,21,41,61,81,04,24,44,64,84,25,09,29,49,69,89,16,36,56,76,96。 4.完全平方数个位数字是奇数(1,5,9)时,其十位上的数字必为偶数。 5.完全平方数个位数字是偶数(0,4)时,其十位上的数字必为偶数。 6.完全平方数的个位数字为6时,其十位数字必为奇数。 7.凡个位数字是5但末两位数字不是25的自然数不是完全平方数;末尾只有奇数个“0”的自然数不是完全平方数;个位数字为1,4,9而十位数字为奇数的自然数不是完全平方数。 3.重点公式回顾: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 -=+- 模块一、完全平方数计算及判断 【例 1】 已知:1234567654321×49是一个完全平方数,求它是谁的平方? 例题精讲 知识点拨 教学目标 5-4-4.完全平方数及应用(一)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11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 本教程共30讲 圆与扇形 五年级已经学习过三角形、矩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以及由它们形成的组合图形的相关问题,这一讲学习与圆有关的周长、面积等问题。 圆的面积=πr2, 圆的周长=2πr, 本书中如无特殊说明,圆周率都取π=3.14。 例1如下图所示,200米赛跑的起点和终点都在直跑道上,中间的弯道是一个半圆。已知每条跑道宽1.22米,那么外道的起点在内道起点前面多少米?(精确到0.01米) 分析与解:半径越大,周长越长,所以外道的弯道比内道的弯道长,要保证内、外道的人跑的距离相等,外道的起点就要向前移,移的距离等于外道弯道与内道弯道的长度差。虽然弯道的各个半径都不知道,然而两条弯道的中心线的半径之差等于一条跑道之宽。

设外弯道中心线的半径为R,内弯道中心线的半径为r,则两个弯道的长度之差为 πR-πr=π(R-r) =3.14×1.22≈3.83(米)。 即外道的起点在内道起点前面3.83米。 例2有七根直径5厘米的塑料管,用一根橡皮筋把它们勒紧成一捆(如左下图),此时橡皮筋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分析与解:由右上图知,绳长等于6个线段AB与6个BC弧长之和。将图中与BC弧类似的6个弧所对的圆心角平移拼补,得到6个角的和是360°,所以BC弧所对的圆心角是60°,6个BC弧等于直径5厘米的圆的周长。而线段AB等于塑料管的直径,由此知绳长=5×6+5×3.14=45.7(厘米)。 例3左下图中四个圆的半径都是5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分析与解:直接套用公式,正方形中间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不太好计算。容易看出,正方形中的空白部分是4个四分之一圆,利用五年级学过的割补法,可以得到右上图。右上图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与原图相同,等于一个正方形与4个半圆(即2个圆)的面积之和,为(2r)2+πr2×2=102+3.14×50≈257(厘米2)。 例4 草场上有一个长20米、宽10米的关闭着的羊圈,在羊圈的一角用长30米的绳子拴着一只羊(见左下图)。问:这只羊能够活动的范围有多大?

小学奥数教程:行程综合问题_全国通用(含答案)

1. 运用各种方法解决行程内综合问题。 2. 发现一些综合问题中,行程与其它模块的联系,并解决奥数综合问题。 行程问题是奥数中的一个难点,内容多而杂。而在行程问题中,还有一些尤其复杂的综合问题。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 行程内综合,把行程问题中的一些零散的知识点综合在一道题目中,这就是一道行程内综合 题目。例如把环形跑道和猎狗追兔结合在一起,把流水行船和发车间隔结合起来等等。 二、 学科内综合,这种问题就不只是行程问题了,把行程问题和其它知识模块里的思想方法结合 在一起,这种综合性题目的难度也很大,比如行程与策略综合等等。 本讲内容主要就是针对这种综合性题目。虽然题目难度偏大,但是这种题目在杯赛和小升初试题中是很受“偏爱”的。所以很重要。 模块一、行程内综合 【例 1】 邮递员早晨7时出发送一份邮件到对面山里,从邮局开始要走12千米上坡路,8千米下坡路。 他上坡时每小时走4千米,下坡时每小时走5千米,到达目的地停留1小时以后,又从原路返回,邮递员什么时候可以回到邮局? 【考点】变速问题与走停问题 【难度】2星 【题型】解答 【解析】 法一:先求出去的时间,再求出返回的时间,最后转化为时刻。①邮递员到达对面山里需时间: 12÷4+8÷5=4.6(小时);②邮递员返回到邮局共用时间:8÷4+12÷5+1+4.6 =2+2.4+1+4.6 = l 0(小时)③邮递员回到邮局时的时刻是:7+10-12=5(时).邮递员是下午5时回到邮局的。 法二:从整体上考虑,邮递员走了(12+8)千米的上坡路,走了(12+8)千米的下坡路,所以共用时间为:(12+8)÷4+(12+8)÷5+1=10(小时),邮递员是下午7+10-12=5(时) 回到邮局的。 【答案】5时 【例 2】 小红上山时每走30分钟休息10分钟,下山时每走30分钟休息5分钟.已知小红下山的速度是 上山速度的1.5倍,如果上山用了3小时50分,那么下山用了多少时间? 【考点】变速问题与走停问题 【难度】2星 【题型】解答 【解析】 上山用了3小时50分,即60350230?+=(分),由2303010530 ÷+=(),得到上山休息了5次,走了230105180 -?=(分).因为下山的速度是上山的1.5倍,所以下山走了180 1.5120÷= (分).由120304÷=知,下山途中休息了3次,所以下山共用12053135+?=(分)2=小时15分. 【答案】2小时15分 【例 3】 已知猫跑5步的路程与狗跑3步的路程相同;猫跑7步的路程与兔跑5步的路程相同.而猫跑 3步的时间与狗跑5步的时间相同;猫跑5步的时间与兔跑7步的时间相同,猫、狗、兔沿着周长为300米的圆形跑道,同时同向同地出发.问当它们出发后第一次相遇时各跑了多少路程? 行程综合问题 知识精讲 教学目标

(完整word版)3年级奥数教程

三年级奥数教材目录 第一章实践与应用(一)………………………………………… 第一讲对应法解题 (2) 第二讲和倍问题 (6) 第三讲差倍问题(一) (9) 第四讲和差问题 (13) 第二章组合与推理(二)………………………………………… 第一讲最佳安排 (17) 第三章实践与应用(二)……………………………………… 第一讲年龄问题 (21) 第二讲“还原”解题 (24) 第三讲“假设”解题 (27) 第四讲平均数问题(一) (30) 第五讲平均数问题(二) (33)

第一章实践与应用(一) 第一讲用对应法解题 【专题简析】 小朋友在解答应用题时,经常会碰到这样一类题,给定的数量和所对应的数量关系是在变化的,为了使变化的数量看得更清楚,可以把已知条件按照他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排列出来,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找到答案,这种解题的思维方法叫对应法。 在用对应法解题时,通常先把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转化为等式,并把这些等式按顺序编号,然后认真观察,比较对应关系的变化,以便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典型例题】 【例1】小进去商店买学习用品,如果买了4本练习本,3支2元钱一支的笔,一共用去8元钱。一本练习本多少钱? 【试一试】 1.在花店里买1枝百合和5枝1元一枝的康乃馨共需要8元钱。一枝百合多少钱? 2.妈妈在超市里用了20元钱,买了4把牙刷和2条毛巾,她只记得牙刷是3元钱一把,忘记了毛巾的价钱。你知道吗?能不能帮她算一算? 【例2】平价水果店的水果,若买1千克苹果和2千克梨子需18元,若买2千克苹果和2千克梨子则需要24元。梨子、苹果每千克各多少元钱? 【试一试】 1.某车间工人,车1个螺丝和2个螺帽需4分钟,车1个螺丝和3个螺帽需5分钟。车一个螺丝需要多长时间?

【精品】六年级奥数培优教程讲义第22讲 行程问题(学生版)

第22讲 行程问题 ①环形路线上的相遇和追及问题; ②速度行程问题与比例关系; ③钟面上的行程问题。 问题回顾 例1、一条船顺水航行48千米,再逆水航行16千米,共用了5小时;这知船顺水航行32千米,再逆水航行24千米,也用5小时。求这条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例2、甲、乙二人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出发,往返跑步。甲每秒跑3米,乙每秒跑7米。如果他们的第四次相遇点与第五次相遇点的距离是150米,求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多少米? B D E C A 学习目标 典例分析 知识梳理

考点一:环型跑道行程问题 例1、如下图所示,某单位沿着围墙外面的小路形成一个边长300米的正方形。甲、乙两人分别从两个对角处沿逆时针方向同时出发。如果甲每分走90米,乙每分走70米,那么经过多少时间甲才能看到乙? 乙 甲 例2、甲乙两名选手在一条河中进行划船比赛,赛道是河中央的长方形ABCD,其中100 AD=米,80 AB=米,已知水流从左到右,速度为每秒1米,甲乙两名选手从A处同时出发,甲沿顺时针方向划行,乙沿逆时针方向划行,已知甲比乙的静水速度每秒快1米,(AB、CD边上视为静水),两人第一次相遇在CD边上的P点,4CP CD =,那么在比赛开始的5分钟内,两人一共相遇几次? P C A B 例3、如图,在长为490米的环形跑道上,A、B两点之间的跑道长50米,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点出发反向奔跑.两人相遇后,乙立刻转身与甲同向奔跑,同时甲把速度提高了25%,乙把速度提高了20%.结果当甲跑到点A时,乙恰好跑到了点B.如果以后甲、乙的速度和方向都不变,那么当甲追上乙时,从一开始算起,甲一共

小学奥数教程:组合之排除法_全国通用(含答案)

1.使学生正确理解组合的意义;正确区分排列、组合问题; 2.了解组合数的意义,能根据具体的问题,写出符合要求的组合; 3.掌握组合的计算公式以及组合数与排列数之间的关系; 4.会分析与数字有关的计数问题,以及与其他专题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本讲的学习,对组合的一些计数问题进行归纳总结,重点掌握组合的联系和区别,并掌握一些组合 技巧,如排除法、插板法等. 一、组合问题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分组”问题.如在体育比赛中,把参赛队分为几个组,从全班同学中选出几人参加某 项活动等等.这种“分组”问题,就是我们将要讨论的组合问题,这里,我们将着重研究有多少种分组方法的问题. 一般地,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m n ≤)元素组成一组不计较组内各元素的次序,叫做从n 个不同元 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从排列和组合的定义可以知道,排列与元素的顺序有关,而组合与顺序无关.如果两个组合中的元素完全相同,那么不管元素的顺序如何,都是相同的组合,只有当两个组合中的元素不完全相同时,才是不同的组合. 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m n ≤)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不同元素的 组合数.记作m n C . 一般地,求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的m 个元素的排列数n m P 可分成以下两步: 第一步: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组成一组,共有m n C 种方法; 第二步:将每一个组合中的m 个元素进行全排列,共有m m P 种排法. 根据乘法原理,得到m m m n n m P C P =?. 因此,组合数12)112321?-?-??-+==?-?-????m m n n m m P n n n n m C P m m m ()(()()(). 这个公式就是组合数公式. 二、组合数的重要性质 一般地,组合数有下面的重要性质:m n m n n C C -=(m n ≤) 这个公式的直观意义是:m n C 表示从n 个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组成一组的所有分组方法.n m n C -表示从n 个 元素中取出(n m -)个元素组成一组的所有分组方法.显然,从n 个元素中选出m 个元素的分组方法恰是从n 个元素中选m 个元素剩下的(n m -)个元素的分组方法. 例如,从5人中选3人开会的方法和从5人中选出2人不去开会的方法是一样多的,即325 5C C =. 规定1n n C =,01n C =. 例题精讲 知识要点 教学目标 7-5-3.组合之排除法

小学奥数教程-不定方程与不定方程组 (含答案)

1.利用整除及奇偶性解不定方程 2.不定方程的试值技巧 3.学会解不定方程的经典例题 一、知识点说明 历史概述 不定方程是数论中最古老的分支之一.古希腊的丢番图早在公元3世纪就开始研究不定方程,因此常称不定方程为丢番图方程.中国是研究不定方程最早的国家,公元初的五家共井问题就是一个不定方程组问题,公元5世纪的《张丘建算经》中的百鸡问题标志着中国对不定方程理论有了系统研究.宋代数学家秦九韶的大衍求一术将不定方程与同余理论联系起来. 考点说明 在各类竞赛考试中,不定方程经常以应用题的形式出现,除此以外,不定方程还经常作为解题的重要方法贯穿在行程问题、数论问题等压轴大题之中.在以后初高中数学的进一步学习中,不定方程也同样有着重要的地位,所以本讲的着重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利用不定方程这个工具,并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使用这个工具解题。 二、不定方程基本定义 1、定义:不定方程(组)是指未知数的个数多于方程个数的方程(组)。 2、不定方程的解:使不定方程等号两端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不定方程的解,不定方程的解不唯一。 3、研究不定方程要解决三个问题:①判断何时有解;②有解时确定解的个数;③求出所有的解 三、不定方程的试值技巧 1、奇偶性 2、整除的特点(能被2、 3、5等数字整除的特性) 3、余数性质的应用(和、差、积的性质及同余的性质) 模块一、利用整除性质解不定方程 【例 1】 求方程 2x -3y =8的整数解 【考点】不定方程 【难度】2星 【题型】解答 【解析】 方法一:由原方程,易得 2x =8+3y ,x =4+3 2 y ,因此,对y 的任意一个值,都有一个x 与之对应, 并且,此时x 与y 的值必定满足原方程,故这样的x 与y 是原方程的一组解,即原方程的解可表为: 例题精讲 知识精讲 教学目标 不定方程与不定方程组

小学数学奥数教程设计:第五讲 锯木头

第五讲锯木头 知识要点:小朋友,你知道吗?一根木头锯成两截,是锯一次还是两次呢?对了,锯一次就可以把一根木头锯成两截了,锯两次就可以锯成三截.那么,锯三次呢?四次呢?我们发现:段数=锯次+1。 [ 例1 ] 小朋友,张开手, 五个手指人人有, 手指之间几个“空”, 请你仔细看一看? 分析:见上图看一看,数一数可知:五个手指间有4个“空”。“空”又叫“间隔”,也就是,人的一只手有5个手指4个间隔。 [ 例2 ]小朋友在一段马路的一边种树。每隔1米种一棵,共种了11棵,问这段马路有多长? 1米

分析:根据题意,这段马路的11棵树之间有10个“空”,也就是10个间隔。每个间隔长1米,10个间隔长10米。也就是说这段马路长10米。像这类问题一般叫做“植树问题”。可以得出一个公式:当两头都种树时:棵数-1=间隔数 [ 例3 ] 把一根木头锯成3段,要锯几次?如果每锯一次用3分钟,一共要锯多少分钟? 分析:由上图我们知道,要把一根木头锯成3段,实际只需要锯2次。题中告诉我们,每锯一次用3分钟,所以锯2次需要3+3=6(分)。3-1=2(次),3+3=6(分)。所以要锯2次,一共需要6分钟。 [ 例4 ]小林家住在三楼,他每上一层楼要走14级台阶,小林从一楼走到三楼要走多少级台阶? 分析:由上题我们知道小林从一楼走到三楼实际只走了两层楼梯,一楼到二楼是一层,二楼到三楼又是一层,他每上一层楼要走14级台阶,那么一共要走14+14=28 级台阶。 [ 例5 ]时钟5点打5下,一共需要4秒钟。问中午12点打12下

需要几秒钟? 分析:画示意图。钟打一下用一个点代表,打5下画5个点。 共用4秒 由上图我们知道,时钟打5下中间有4个时间间隔,4个间隔是4秒钟,每个间隔就是1秒钟。由此推理打12下时有12-1=11个时间间隔,所以用11秒钟。

小升初奥数基础教程

小升初奥数基础教程 第一讲定义新运算 我们已经学习过加、减、乘、除运算,这些运算,即四则运算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它们的意义、符号及运算律已被同学们熟知。除此之外,还会有什么别的运算吗?这两讲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这些新的运算及其符号,在中、小学课本中没有统一的定义及运算符号,但学习讨论这些新运算,对于开拓思路及今后的学习都大有益处。 例1 对于任意数a,b,定义运算“*”:a*b=a×b-a-b。 求12*4的值。 分析与解:根据题目定义的运算要求,直接代入后用四则运算即可。 12*4=12×4-12-4=48-12-4=32。 根据以上的规定,求10△6的值。 3,x>=2,求x的值。 分析与解:按照定义的运算, <1,2,3,x>=2, x=6。 由上面三例看出,定义新运算通常是用某些特殊符号表示特定的运算意义。新运算使用的符号应避免使用课本上明确定义或已经约定俗成的符号,如+,-,×,÷,<,>等,以防止发生混淆,而表示新运算的运算意义部分,应使用通常的四则运算符号。如例1中,a*b=a×b-a-b,新运算符号使用“*”,而等号右边新运算的意义则用四则运算来表示。

分析与解:按新运算的定义,符号“⊙”表示求两个数的平均数。 四则运算中的意义相同,即先进行小括号中的运算,再进行小括号外面的运算。 按通常的规则从左至右进行运算。 分析与解:从已知的三式来看,运算“”表示几个数相加,每个加数各数位上的数都是符号前面的那个数,而符号后面的数是几,就表示几个数之和,其中第1个数是1位数,第2个数是2位数,第3个数是3位数……按此规定,得 35=3+33+333+3333+33333=37035。 从例5知,有时新运算的规定不是很明显,需要先找规律,然后才能进行运算。 例6 对于任意自然数,定义:n!=1×2×…×n。 例如 4!=1×2×3×4。那么1!+2!+3!+…+100!的个位数字是几? 分析与解:1!=1, 2!=1×2=2,

六年级上册奥数最终版

前言 小升初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是意义重大的,作为求学阶段的地一个转折点,小升初这场战役是每个孩子都必须去经历,而且至关重要的。 如何在这场战役中取胜?到底怎样才能做好充足的准备去迎接小升初之战?这不仅仅是孩子个人的事,还关系到整个家庭,每个家庭都将会为之付出努力。这场考试充满了竞争和挑战,每一个经历过小升初的家庭都深有体会。 小升初不同于中考,不同于高考,没有考纲,没有统一考试,一切只能凭借多年的经验、不断捕捉各方面的消息去了解、应对。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小升初都只会经历一次,每一个经历过小升初的家庭都是从刚开始的手足无措到逐渐了解,很多家长常常说:“如果小升初还可以再来一次的话,我就知道该怎么做了!”但此时孩子已经经历过小升初了,一切已成定局。 深圳有个奇怪的现象,中考的录取率比高考还低,可想而知小升初的激烈程度。中学希望选拔到应试能力强的孩子,而家长和孩子也希望获得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对各大名校趋之若鹜,由此衍生出小升初的选拔形势。 家长为了给孩子争取一个好学位,从孩子上幼儿园就开始考虑,如在好学区买房等等。但是从中学开始,即使房子在名校片区内,也很难进入名校的重点班或超常班,那才是优质教育资源真正的集中营,集中了名校名师、集中了尖子生,充满了竞争,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孩子成为重点培养的对象。 有德教育团队对深圳市各大名校近两年来小升初的试题进行了专业的解析并亲临选拔现场,只为给小升初的孩子提供最前面的资源和资料,要把这些经验传承给家长和孩子。从而帮助大家在小升初考试开始之前就能彻底了解各大名校的选拔形式和选拔方向。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前做好学位申请的准备,也可以对各个学校有全面的了解,从而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符合孩子发展特点的学校,确定好目标,更有针对性。

小学奥数教程-奇妙的一笔画 (含答案)

所谓图的一笔画,指的就是:从图的一点出发,笔不离纸,遍历每条边恰好一次,即每条边都只画一次,不准重复.从图中容易看出:能一笔画出的图首先必须是连通图.但是否所有的连通图都可以一笔画出呢?下面,我们就来探求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什么样的图形能一笔画成呢?这就是一笔画问题,它是一种有名的数学游戏. 我们把一个图形中与偶数条线相连接的点叫做偶点.相应的把与奇数条线相连接的点叫做奇点. 一笔画问题: (1)能一笔画出的图形必须是连通的图形; (2)凡是只由偶点组成的连通图形.一定可以一笔画出.画时可以由任一偶点作为起点.最后仍回到这点; (3)凡是只有两个奇点的连通图形一定可以一笔画出.画时必须以一个奇点作为起点,以另一个奇点为终点; (4)奇点个数超过两个的图形,一定不能一笔画. 多笔画问题: 我们把不能一笔画成的图,归纳为多笔画.多笔画图形的笔画数恰等于奇点个数的一半.事实上,对于任意的连通图来说,如果有2n 个奇点(n 为自然数),那么这个图一定可以用n 笔画成. 模块一、判断奇偶点 【例 1】 我们把一个图形上与偶数条线相连的点叫做偶点,与奇数条线相连的点叫做奇点.下图中,哪些 点是偶点?哪些点是奇点? J O I H G F E D C B A 【考点】一笔画问题 【难度】2星 【题型】解答 【解析】 奇点: D H J O 偶点:A B C E F G I 【答案】奇点: D H J O 偶点:A B C E F G I 【例 2】 同学们野营时建了9个营地,连接营地之间的道路如图所示,贝贝要给每个营地插上一面旗帜, 要求相邻营地的旗帜色彩不同,则贝贝最少需要 种颜色的旗子,如果贝贝从某营地出发,不走重复路线就 (填“能”或“不能”)完成任务. 【考点】一笔画问题 【难度】2星 【题型】填空 【关键词】华杯赛,六年级,初赛,第10题 【解析】 最少需要3种颜色的旗子。因为中间的三点连成一个三角形,要使这三点所代表营地两粮相邻,要 使相邻营地没有相同颜色的旗子,必须各插一种与其它两点不同颜色的旗子。不走重复路线不能完成插旗的任务,因为本题共有6各奇点。 【答案】3种颜色,不能 例题精讲 知识点拨 4-1-5.奇妙的一笔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