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力系的等效与简化

第五讲内容

第二章力系的等效与简化

一、刚体和平衡的概念

刚体:在受力作用后而不产生变形的物体称为,刚体是对实际物体经过科学的抽象和简化而得到的一种理想模型。而当变形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成为主要因素时(如在材料力学中研究变形杆件),一般就不能再把物体看作是刚体了。

平衡:指物体相对于地球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显然,平衡是机械运动的特殊形态,因为静止是暂时的、相对的,而运动才是永衡的、绝对的。

二、力系、等效力系、平衡力系

力系: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组力。按照力系中各力作用线分布的不同形式,

力系可分为:

(1)汇交力系力系中各力作用线汇交于一点;

(2)力偶系力系中各力可以组成若干力偶或力系由若干力偶组成;

(3)平行力系力系中各力作用线相互平行;

(4)一般力系力系中各力作用线既不完全交于一点,也不完全相互平行。

按照各力作用线是否位于同一平面内,上述力系各自又可以分为平面力系和

空间力系两大类,如平面汇交力系、空间一般力系等等。

等效力系:两个力系对物体的作用效应相同,则称这两个力系互为等效力系。当一个力与一个力系等效时,则称该力为力系的合力;而该力系中的每一个力称为其合力的分力。把力系中的各个分力代换成合力的过程,称为力系的合成;反过来,把合力代换成若干分力的过程,称为力的分解。

平衡力系:若刚体在某力系作用下保持平衡。在平衡力系中,各力相互平衡,或者说,诸力对刚体产生的运动效应相互抵消。可见,平衡力系是对刚体作用效应等于零的力系。

第一节静力学基本公理

静力学公理是人们从实践中总结得出的最基本的力学规律,这些规律的正确性已为实践反复证明,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一、二力平衡公理

作用于刚体上的两个力平衡的充分与必要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相同。

这一结论是显而易见的。如图所示直杆,在杆的两端施加一对大小相等的拉力(F1

、F2)或压力(F2、F1),均可使杆平衡。

图2-1

应当指出,该条件对于刚体来说是充分而且必要的;而对于变形体,该条件只是必要的而不充分。如柔索当受到两个等值、反向、共线的压力作用时就不能平衡。

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的物体称为二力体;若为杆件,则称为二力杆。根据二力平衡公理可知,作用在二力体上的两个力,它们必通过两个力作用点的连线(与杆件的形状无关)且等值、反向。

二、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在作用于刚体上的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意平衡力系,不会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效应。这是因为平衡力系中,诸力对刚体的作用效应相互抵消,力系对刚体的效应等于零。根据这个原理,可以进行力系的等效变换。

推论1 力的可传性原理

作用于刚体上某点的力,可沿其作用线任意移动作用点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作用效应。利用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很容易证明力的可传性原理。设力F作用于刚体上的A点。现在其作用线上的任意一点B加上一对平衡力系F1、F2,并且使F1= —F2=F,

根据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可知,这样做不会改变原力F对刚体的作用效应,再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F2和F亦为平衡力系,可以撤去。所以,剩下的力F1与原力F等效。力F1即可看成为力F 沿其作用线由A点移至B点的结果。同样必须指出,力的可传性原理也只适用于刚体而不适用于变形体。

三、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于物体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也作用于该点,其大小和方向由以两个分力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表示,即合力矢等于这两个分力矢的矢量和。其矢量表达式为

F R= F1 + F2(1—1)

在求两共点力的合力时,为了作图方便,只需画出平行四边形的一半,即三角形便可。其方法是自任意点O开始,先画出一矢量F1,然后再由F1的终点画另一矢量F2,最后由O点至力矢F2的终点作一矢量F R,它就代表F1、F2的合力矢。合力的作用点仍为F1、F2的汇交点A。这种作图法称为力的三角形法则。显然,若改变F1、F2的顺序,其结果不变。

利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也可以把作用在物体上的一个力,分解为相交的两个分力,分力与合力作用于同一点。实际计算中,常把一个力分解为方向已知的两个(平面)或三个(空间)分力,如图1—7即为把一个任意力分解为方向已知且相互垂直的两个(平面)或三个(空间)分力。这种分解称为正交分解,所得的分力称为

四、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作用于刚体上平衡的三个力,如果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交于

一点,则第三个力必与前面两个力共面,且作用线通过此交点,构成平面汇交力系。这是物体上作用的三个不平行力相互平衡的必要条件。

应当指出,三力平衡汇交公理只说明了不平行的三力平衡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它常用来确定刚体在不平行三力作用下平衡时,其中某一未知力的作用线。

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

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对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相同,并分别而且同时作用于这两个物体上。

这个公理概括了任何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有作用力,必定有反作用力;反过来,没有反作用力,也就没有作用力。两者总是同时存在,又同时消失。因此,力总是成对地出现在两相互作用的物体上的。

要区别二力平衡公理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之间的关系,前者是对一个物体而言,而后者则是对物体之间而言。

第一节平面汇交力系合成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方法可以分为几何法与解析法,其中几何法是应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或力的三角形法则),用几何作图的方法,研究力系中各分力与合力的关系,从而求力系的合力;而解析法则是用列方程的方法,研究力系中各分力与合力的关系,然后求力系的合力。下面分别介绍。

一、几何法

首先回顾用几何法合成两个汇交力。如图2—1a,设在物体上作用有汇交于O点的两个力F1和F2,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可知合力R的大小和方向是以两力F1和F2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合力R的作用点就是这两个力的汇交点O。也可以取平行四边形的一半即利用力的三角形法则求合力如图2—1b所示。

图2—1

对于由多个力组成的平面汇交力系,可以连续应用力的三角形法则进行力的合成。设作用于物体上O点的力F1、F2、F3、F4组成平面汇交力系,现求其合力,如图2—2a所示。应用力的三角形法则,首先将F1与F2合成得R1,然后把R1与F3合成得R2,最后将R2与F4合成得R,力R就是原汇交力系F1、F2、F3、F4的合力,图2—2b所示即是此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示意,矢量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为

R=F1+F2+F3+F4 (2—1)实际作图时,可以不必画出图中虚线所示的中间合力R1和R2,只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尺将表达各力矢的有向线段首尾相接,形成一个不封闭的多边形,如图2—2c所示。然后再画一条从起点指向终点的矢量R,即为原汇交力系的合力,如图2—2d所示。把由各分力和合力构成的多边形abcde称为力多边形,合力矢是力多边形的封闭边。按照与各分力同样的比例,封闭边的长度表示合力的大小,合力的方位与封闭边的方位一致,指向则由力多边形的起点至终点,合力的作用线通过汇交点。这种求合力矢的几何作图法称为力多边形法则。

从图2—2e还可以看出,改变各分力矢相连的先后顺序,只会影响力多边形的形状,但不会影响合成的最后结果。

图2—2

将这一作法推广到由n个力组成的平面汇交力系,可得结论: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最终结果是一个合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等于力系中各分力的矢量和,可由力多边形的封闭边确定,合力的作用线通过力系的汇交点。矢量关系式为:

R=F1+F2+F3+……+F n=∑F i(2—1b)

或简写为

R =∑F (矢量和) (2—1c )

若力系中各力的作用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力多边形变成一条直线,合力为

R=∑F (代数和) (2—2) 需要指出的是,利用几何法对力系进行合成,对于平面汇交力系,并不要求力系中各分力的作用点位于同一点,因为根据力的可传性原理,只要它们的作用线汇交于同一点即可。另外,几何法只适用于平面汇交力系,而对于空间汇交力系来说,由于作图不方便,用几何法求解是不适宜的。

对于由多个力组成的平面汇交力系,用几何法进行简化的优点是直观、方便、快捷,画出力多边形后,按与画分力同样的比例,用尺子和量角器即可量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但是,这种方法要求这图精确、准确,否则误差会较大。

二、解析法

求解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另一种常用方法是解析法。这种方法是以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为基础建立方程的。

1、力在平面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设力F 用矢量表示如图2—3所示。取直角坐标系oxy ,使力F 在oxy 平面内。过力矢的两端点A 和B 分别向x 、y 轴作垂线,得垂足a 、b 及a /、b /,带有正负号的线段ab 与a /b /分别称为力F 在x 、y 轴上的投影,记作F x 、F y 。并规定:当力的始端的投影到终端的投影的方向与投影轴的正向一致时,力的投影取正值;反之,当力的始端的投影到终端的投影的方向与投影轴的正向相反时,力的投影取负值。

力的投影的值与力的大小及方向有关,设力F 与x 轴的夹角为α,则从图2—3可知

ααs i n c o s

F F F F y x -== (2—3)

一般情况下,若已知力F 与x 和y 轴所夹的锐角分别为α、β,则该力在x 、y 轴上的投影分别为

βαc o s c o s

F F F F y x ±=±= (2—4)

即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等于力的大小与力和该轴所夹锐角

余弦的乘积。当力与轴垂直时,投影为零;而力与轴平行时,投影大小的绝对值等于该力的大小。

图2—3 图2—4

反过来,若已知力F 在坐标轴上的投影F x 、F y ,亦可求出该力的大小和方向角:

x y

y x F F F F F =+=αt a n 2

2 (2—5)

式中α为力F 与x 轴所夹的锐角,其所在的象限由F x 、F y 的正负号来确定。

在图2—3中,若将力沿x 、y 轴进行分解,可得分力F x 和F y 。应当注意,力的投影和分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力的投影是标量,它只有大小和正负;而力的分力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它们与原力的关系各自遵循自己的规则。在直角坐标系中,分力的大小和投影的绝对值是相同的。同时,力的矢量也可以转化为力的标量进行计算,即

F =F x +F y =j F F y x +i (2—6)

式中i 、j 分别为沿直角坐标轴x 、y 轴正向的单位矢量。

力在平面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计算,在力学计算中应用非常普遍,必须熟练掌握。

例2—1 如图2—4所示,已知

N F N F N F N F 400,300,200,1004321====,

各力的方向如图,试分别求各力在x 轴和y 轴上的投影。

为了用解析法求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必须先讨论合力及其分力在同一坐标轴上投影的关系。

图2—5

如图2—5所示,设有一平面汇交力系F 1、F 2、F 3作用在物体的O 点,如图2—5所示。从任一点A 作力多边形ABCD ,如图2—5b 所示。则矢量就表示该力系的合力R 的大小和方向。取任一轴x 如图示,把各力都投影在x 轴上,并且令F X1、F X2、F X3和R x 分别表示各分力F 1、F 2、F 3和合力R 在x 轴上的投影,由图2—5b 可见

F x 1=ab ,F x 2=bc ,cd F x -=3,R x =ad

而 ad=ab+bc-cd

因此可得

R x =F x1+F x2+F x3

这一关系可推广到任意个汇交力的情形,即

R x =F x1+F x2+……F xn =∑F x (2—6)

由此可见,合力在任一轴上的投影,等于各分力在同一轴上投影的代数和。这就是合力投影定理。

3、用解析法求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

当平面汇交力系为已知时,如图2—6所示,我们可选直角坐标系,先求出力系中各力在x 轴和y 轴上的投影,再根据合力投影定理求得合力R 在x 、y 轴上的投影R x 、R y ,从图2—6中的几何关系,可见合力R 的大小 和方向由下式确定:

()()∑∑∑∑==+=+=x y

x y y

x y x F F R R F F R R R αt a n 22

22 (2—7)

式中α为合力R 与x 轴所夹的锐角,R 在哪个象限由∑F x 和∑F y 的正负号来确定,具体详见图2—7所示。合力的作用线通过力系的汇交点O 。

图2—6 图2—7

下面举例说明如何求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

例2—2 如同2—8所示,固定的圆环上作用着共面的三个力,已知,101kN F =,25,2032kN F kN F ==

三力均通过圆心O 。试求此力系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解:运用两种方法求解合力。

(1) 几何法

取比例尺为:1cm 代表10kN ,画力多边形如图2—8b 所示,其中ab=321,,F cd F bc F ==。从起点a 向终点d 作矢量,即得合力R 。由图上量得,ad=4.4cm ,根据比例尺可得,R =44kN ;合力R 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用量角器量得α= 22。

图2—8

(2) 解析法

取如图2—8所示的直角坐标系Oxy ,则合力的投影分别为

kN F F R kN

F F F R y x 65.1660sin 30sin 16.4160cos 30cos 31321=+-==++=

则合力R 的大小为

kN R R R y x

40.4465.1616.412222=+=+= 合力R 的方向为

79.2116

.4165.16arctan arctan 16.4165.16tan ====

=x y x y

R R R R αα 由于x R >0,y R >0,故α在第一象限,而合力R 的作用线通过汇交力系的汇交点O 。

例2—3 如图2—9所示,一平面汇交力系作用于O 点。已知,2001N F = ,3002N F =各力方向如图。若此力系的合力R 与F

2

沿同一直线,求F 3与合力R 的大小。

解:用两种方法

(1) 几何法

取比例尺如图所示。取任一点a 开始作力多边形,,1001N F ab ==由b 点作,3002N F bc ==得折线abc ,再从折线上的c 点和a 点分别作F 3和R 的平行线,它们相交于一点d 。多边形abcd 即为力多边形。根据比例尺量得R =573N ,F 3=141N ,合力R 的作用线通过汇交点O 。

图2—9

(2) 解析法

取如图2—9所示的坐标系。由题可知R 沿x 轴正向,则

0,==y x R R R

又因为

∑=y y F R

则得

045sin 30sin 31=- F F

即 045sin 212003=⋅-⨯

F 得 N F 4.1412

2003== 又由 R F R x x ==∑

得 R F F F =++ 45cos 30cos 321

即 N R 2.573224.14130023200=⨯++⨯=

理论力学 第2章力系的简化习题解答

第二章 力系的简化 习题解答 2-1在立方体的顶点A 、H 、B 、D 上分别作用四个力,大小均为F ,其中1F 沿AC ,2F 沿IG , 3F 沿BE ,4F 沿DH 。试将此力系简化成最简形式。 解:各力均在与坐标平面平行的面内,且与所在平面的棱边成45°角。将力系向A 点简化,主矢'R F 在坐标轴上的投影为 045cos 45cos '21=-= F F F Rx , F F F F F F Ry 245cos 45cos 45cos 45cos '4321=+-+= , F F F F Rz 245cos 45cos '43=+= 。 用解析式表示为: ()k j F += F R 2' 设立方体的边长为a ,主矩A M 在坐标轴上的投影为 045cos 45cos 32=?+?-=a F a F M Ax , Fa a F a F M Ay 245cos 45cos 42-=?-?-= , Fa a F a F M Az 245cos 45cos 42=?+?= 。 用解析式表示为:()k j M +-= Fa A 2。因为,0'=?A R M F ,所以,主矢和主矩可以进一步简 化为一个力,即力系的合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与主矢相同,'R R F F =;合力作用点的矢径为 () i M F r a F R R =?=2'', 所以,合力大小为2F ,方向沿对角线DH 。 2-2三力321,F F ,F 分别在三个坐标平面内,并分别与三坐标轴平行,但指向可正可负。距离 c b a ,,为已知。问:这三个力的大小满足什么关系时力系能简化为合力?又满足什么关系时能简化为 力螺旋? 解:这力系的主矢为 k j i 321'F F F F R ++=; 对O 点的主矩为 k j i a F c F b F M O 213++=。 当主矢与主矩垂直时,力系能简化为合力。即从 0'=?O R M F 得, 0231231=++a F F c F F b F F , 简化为 03 21=++F c F b F a 。 当主矢与主矩平行时,力系能简化为力螺旋,即从0=?O R M F ' 得, 2 31231aF F cF F bF F ==。 题2.2图

第二章 力系的简化

第二章 力系的简化 将复杂力系等效地化为最简力系在理论分析和工程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前一章将汇交力系和力偶系分别合成为一个力和一个力偶,是力系简化的例子。力系简化的前提是等效。等效力系是指不同力系对同一物体所产生的运动效应相同。力系的简化是指用简单的力系等效地替换一个复杂力系。力系简化而得到的最简单力系称为力系简化的结果,可以是平衡、一个力、一个力偶,或者一个力和一个力偶。 力系的简化结果可以导出力系平衡条件,将在下章中详细讨论。力系简化并不局限于静力学。例如,飞行中的飞机受到升力、牵引力、重力、空气阻力等分布在飞机不同部位力作用,为确定飞机运动规律可以先进行力系的简化。因此,力系简化也是动力学分析的基础 本章首先引入主矢和主矩两个力系的基本特征量,作为力系等效简化的依据。然后讨论力系简化,力系简化的基础是力线平移,由此力系可向任意一点简化,并进而分析力系的几种最简形式。最后,考虑平行力系的简化,并叙述重心、质心和形心的概念与计算公式。 §2.1 力系的基本特征量:主矢与主矩 为讨论力系的等效和简化问题,引入力系的两个基本特征量:主矢和主矩。 设刚体受到力系F i (i=1, 2,…,n )作用,诸作用点相对固定点O 的矢径依次为r i (i=1, 2,…,n )。力系F i 的矢量和,称为力系的主矢。记为F R ,即 ∑==n i i 1 R F F (2.1.1) 主矢仅取决于力系中各力的大小和方向,而不涉及作用点,是一个自由矢量。主矢通常不是力。 计算力系F i 对固定点O 的力矩的矢量和,称为力系对点O 的主矩。记为M O ,即 ∑=?= n i i i O 1 F r M (2.1.2) 它不仅取决于力系中各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还取决于矩心O 的选择。因此,主矩是定位矢量。 利用动力学理论,可以证明,不同力系对刚体运动效应相同的条件是不同力系的主矢以及对相同点的主矩对应相等。因此,主矢和主矩的引入为判断力系的等效提供了依据。 例2.1-1:试计算图示空间力系的主矢和对固定点O 、A 和B 的主矩。 解:设O-xyz 坐标系如图示,k j,i,为沿坐标轴x ,y ,z 方向的单位矢量。所讨论力系包括分别作用于点(0, 0.3, 0.4)和(0.4,0.3, 0)的力 ()()N 100,N 15021j F i F == 和力偶 ()m N 20?-=j M 根据式(2.1.1),力系的主矢 ()N 100150R j i F += 力系中各力的作用点相对于固定点O 、A 和B 的矢径分别为 ()()m 4.0,m 4.03.021i r k j r =+=O O ()()m 4.04.0,m 3.021k i r j r -==A A 例2.1-1图

工程力学(静力学与材料力学)习题及答案 - 力系的等效与简化

工程力学(静力学与材料力学)习题 第2章力系的等效与简化 2-1 脊柱上低于腰部的部位A是脊椎骨受损最敏感的部位,因为它可以抵抗由力F对A之矩引起的过大弯曲效应,如图所示。已知F、d1和d2。试求产生最大弯曲变形的角度 。 习题2-1图 2-2 作用于铣刀上的力系可以简化为一个力和一个力偶。已知力的大小为1200N,力偶矩的大小为240N·m,方向如图所示。试求此力系对刀架固定端点O的力矩。 习题2-2图 2-3 如图所示,试求F对点A的力矩。 习题2-3图

习题 2-6图 2-4 图示作用于管板子手柄上的两个力构成一力偶,试求此力偶矩矢量。 2-5 齿轮箱有三个轴,其中A 轴水平,B 和C 轴位于yz 铅垂平面内,轴上作用的力偶如图所示。试求合力偶。 2-6 槽钢受力如图所示。试求此力向截面形心C 平移的结果。 2-7 截面为工字形的立柱受力如图所示。试求此力向截面形心C 平移的结果。 2-8 平行力(F ,2F )间距为d ,试求其合力。 2-9 已知图示一平面力系对A (3,0),B (0,4)和C (–4.5,2)三点的主矩分别为:M A = 20kN ·m ,M B = 0,M C =–10kN ·m 。试求该力系合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线。 习题2-4图 习题2-5图 习题2-7图 习题2-8图

75 习题2-11图 2-10 空间力系如图所示,其中力偶矩M = 24N·m,作用在Oxy平面内。试求此力系向点O简化的结果。 2-11 图示电动机固定在支架上,它受到自重160N、轴上的力120N以及力偶矩为25N·m的力偶的作用。试求此力系向点A简化的结果。 2-12 对于图示作用在平板上的平行力系,试求其合力。 习题2-9图 习题2-10图 习题2-12图 z

力系等效与简化

教案首页

教学内容: 课题2 力系的等效与简化 力系的分类:平面力系、空间力系 平面力系: 平面汇交力系:各力的作用线都在同一平面内且汇交于一点的力系。 平面平行力系(平面力偶系) 平面一般力系(平面任意力系) 一、基本概念 主矢:由任意多个力所组成的力系(F 1 , F 2 ,……,F n )中所有力的矢量和,称为力系的主矢量, 简称为主矢。用F R 表示,即 1 R i i=F =F ∑ 主矩:力系中所有力对于同一点(O )之矩的矢量和,称为力系对这一点的主矩,用M O 表示,即 1 ()n O O i i=M =M F ∑ 等效的概念:如果两个力系的主矢和主矩分别对应相等,二者对于同一刚体就会产生相同的 运动效应,因而称这两个力系为等效力系。 简化的概念:力系的简化,就是将由若干个力和力偶所组成的力系,变为一个力或一个力偶,或者一个力与一个力偶的简单而等效的情形。这一过程称为力系的简化 。 力系简化的基础是力向一点平移定理。 力的平移定理: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以平移到任一点,而不改变它对刚体的作用效应,但平 移后必须附加一个力偶,附加力偶的力偶矩等于原力对于新作用点之矩。 说明: 1)平移定理只适用于刚体,且只能在同一刚体上移动; 2)力的平移定理揭示了力与力偶的关系:力 ?力+力偶; 3)力平移的条件是附加一个力偶M ,且M 与d 有关,M=F?d ; 4)力的平移定理是力系简化的理论基础。 力的平移定理不仅是力系向一点简化的依据,而且可以用来分析工程中某些力学问题。如图所示的偏心受压柱,若将偏心压力F 平移到柱截面形心O 处,得到一个中心压力F ′和一个力偶矩为M 的力偶。

五、力系的等效与简化

第五讲内容 第二章力系的等效与简化 一、刚体和平衡的概念 刚体:在受力作用后而不产生变形的物体称为,刚体是对实际物体经过科学的抽象和简化而得到的一种理想模型。而当变形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成为主要因素时(如在材料力学中研究变形杆件),一般就不能再把物体看作是刚体了。 平衡:指物体相对于地球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显然,平衡是机械运动的特殊形态,因为静止是暂时的、相对的,而运动才是永衡的、绝对的。 二、力系、等效力系、平衡力系 力系: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组力。按照力系中各力作用线分布的不同形式, 力系可分为: (1)汇交力系力系中各力作用线汇交于一点; (2)力偶系力系中各力可以组成若干力偶或力系由若干力偶组成; (3)平行力系力系中各力作用线相互平行; (4)一般力系力系中各力作用线既不完全交于一点,也不完全相互平行。 按照各力作用线是否位于同一平面内,上述力系各自又可以分为平面力系和 空间力系两大类,如平面汇交力系、空间一般力系等等。 等效力系:两个力系对物体的作用效应相同,则称这两个力系互为等效力系。当一个力与一个力系等效时,则称该力为力系的合力;而该力系中的每一个力称为其合力的分力。把力系中的各个分力代换成合力的过程,称为力系的合成;反过来,把合力代换成若干分力的过程,称为力的分解。 平衡力系:若刚体在某力系作用下保持平衡。在平衡力系中,各力相互平衡,或者说,诸力对刚体产生的运动效应相互抵消。可见,平衡力系是对刚体作用效应等于零的力系。

第一节静力学基本公理 静力学公理是人们从实践中总结得出的最基本的力学规律,这些规律的正确性已为实践反复证明,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一、二力平衡公理 作用于刚体上的两个力平衡的充分与必要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相同。 这一结论是显而易见的。如图所示直杆,在杆的两端施加一对大小相等的拉力(F1 、F2)或压力(F2、F1),均可使杆平衡。 图2-1 应当指出,该条件对于刚体来说是充分而且必要的;而对于变形体,该条件只是必要的而不充分。如柔索当受到两个等值、反向、共线的压力作用时就不能平衡。 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的物体称为二力体;若为杆件,则称为二力杆。根据二力平衡公理可知,作用在二力体上的两个力,它们必通过两个力作用点的连线(与杆件的形状无关)且等值、反向。 二、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在作用于刚体上的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意平衡力系,不会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效应。这是因为平衡力系中,诸力对刚体的作用效应相互抵消,力系对刚体的效应等于零。根据这个原理,可以进行力系的等效变换。 推论1 力的可传性原理 作用于刚体上某点的力,可沿其作用线任意移动作用点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作用效应。利用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很容易证明力的可传性原理。设力F作用于刚体上的A点。现在其作用线上的任意一点B加上一对平衡力系F1、F2,并且使F1= —F2=F,

第二章 平面力系的简化与合成

第二章平面力系的简化与合成 引言 在工程实际中,作用于物体上的力系往往是较为复杂的。研究物体的平衡问题,就必须在保证作用效应完全相同的前提下,将复杂力系简化为简单力系,这就是力系的简化。而力系的合成则是将一个力系简化成一个力,用一个力代替一个力系。因此,力系的简化与合成是研究平衡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本章将研究平面力系的简化与合成,为研究平衡问题打下基础。 基本要求 1、掌握投影及力矩的求法; 2、理解力偶的概念及性质; 3、掌握各种平面力系的简化方法; 4、理解力的平移定理,掌握固定端约束的约束反力画法。 第一节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各力的作用线在同一平面内,且汇交于一点的力系称为平面汇交力系。 一、投影的概念及求法 力的作用效应取决于其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对刚体而言是作用线),其大小、方向对作用效应的影响,可用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来描

述。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不仅表征了力对物体的移动效应,而且还是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基础。 在力的作用面内任选一坐标轴,由力的作用线的始端和末端分别向该轴做垂线,所得的两垂足间的线段冠以适当的正负号,就称为该力在该坐标轴上的投影。具体说明如下: 设力F作用于物体上的A点,其作用线为AB,在力F的作用线所在的平面内建立直角坐标系Oxy 。 浏览器不支持嵌入式框架,或被配置为不显示嵌入式框架。 从力F的两个端点A、B分别作x 轴的垂线,得垂足a 、b ,在线段ab 前冠以适当的正负号,就称为力F在x 轴上的投影,记作F x ;同样从A、B分别作y 轴的垂线,得垂足'a 、'b ,在线段'a 'b 前冠以适当的正负号,就称为F在y 轴上的投影,记作F y 。 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是代数量,其正负规定如下:若从始端对应的垂足(a 或a ¢)到末端对应的垂足(b 或b ¢)的趋势(指向)与坐标轴的正向一致,则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为正,反之为负。如图2-1中,F x 取正值,F y 取负值。 若力F的大小为F ,它与x 和y 轴所夹的锐角分别为α、β,则F在x 、y 轴上的投影分别为: F F F F F F x y =±?=±?=±?=±????cos sin sin cos αβαβ 上式表明,力在坐标轴上投影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与力与该轴所夹锐角的余弦的乘积。

第2章 力系的简化

16 第2章 力系的简化 2.1 主要内容 2.1.1 汇交力系 汇交力系合成为通过汇交点的合力,合力的大小、方向等于各分力的矢量和 F F R ∑= 或 汇交力系的合力在轴上的投影等于各分力在同一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称之为合力投影定理,即 R R R 1 1 1 ,,n n n x xi y yi z zi i i i F F F F F F ======∑∑∑ 2.1.2 力偶系 力偶系合成结果为一合力偶,其力偶矩M 等于各力偶矩的矢量和: ∑== n i i 1 M M 合力偶矩矢在各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 = = n i zi z n i yi y n i xi x M M M M M M 1 1 1 ,, 或 k j i M iz iy ix M M M ∑+∑+∑= 平面力偶系可合成为一合力偶,合力偶矩等于各分力偶矩的代数和: i M M ∑= 2.1.3 任意力系 力的平移定理 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可平行移动到刚体上任一点,平移时需附加一力偶,附加力偶的矩等于原作用力对平移点之矩,称为力的平移定理。 该定理表明,一个力可以等效于一个力和一个力偶。其逆定理表明,可将平面内的一个力和一个力偶等效于一个力。 用一简单力系等效地替代一复杂力系称为力系的简化或合成,应用力的平移定理,将力系向一点简化的方法是力系简化的普遍方法。 k j i F z y x F F F ∑+∑+∑=R

17 力系向一点简化·主矢和主矩 力系向任一点O (称简化中心)简化,得到通过简化中心的一个力及一个力偶。 力系中各力的矢量和称为力系的主矢量。即 F F ∑='R 主矢与简化中心位置无关 力系中各力对简化中心之矩的代数和称为力系对简化中心的主矩。即 )(F O O M M ∑= 主矩与简化中心位置有关。 力系的简化结果归结为计算两个基本物理量——主矢和主矩。它们的解析表达式分别为 R 11 11()n n i i i i n n O i O i i i ====? ''==???? ==?? ∑∑∑∑F F F M M M F 力的大小、方向等于力系的主矢量,力偶矩矢等于力系对O 点的主矩。 如以简化中心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Oxyz ,则主矢与主矩的解析式表达式分别 R x y z F F F '=∑+∑+∑F i j k R R R R R R Ox z y Oy x z Oz y x M yF zF M zF xF M yF yF ?=-? =-?? =-? 表2-1 力系的简化结果 2.1.4 物体的重心

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第六章 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一、目的要求 1.平面汇交力系(多个力)简化与平衡的几何法和解析法,并能应用平衡条件求解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问题。 2.力偶系的简化与平衡。 3、了解空间力系向一点简化的方法,明确空间力系合成的四种结果。 4.深入理解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平衡方程的三种形式。 5.能熟练地计算在平面任意力系作用下单个刚体和物体系统平衡问题。 6.理解简单桁架的简化假设,掌握计算其杆件内力的节点法和截面法及其综合作用。 7、会应用各种形式的空间力系平衡方程求解简单空间平衡问题。 8、对平行力系中心和重心应有清晰的概念,能熟练地应用坐标公式求物体的重心。 9. 牢固掌握滑动摩擦的性质,深刻理解库仑摩擦定律的内涵,熟练求解考虑滑动摩擦时的平衡问题(解析法、几何法)。了解全反力、摩擦角、自锁等概念,了解滚动摩擦现象。 二、基本内容 1.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 平面汇交力系可合成为通过汇交点的合力,其大小和方向等于各分力的矢量和。即 ∑==+++=n i i 11F F F F F n 2R 合力R F 的大小和方向可用力三角形法则或力多边形法则得到。作出图示首尾相接的开口的力多边形abcde ,封闭边矢量即所求的合力。通过力多边形

求合力的方法称为几何法。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力系的合力等于零。 其矢量表达式为 ∑==0F F R 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是:力系的力多边形自行封闭。 合力投影定理:合力在某轴上的投影等于各分力在同一轴上投影的代数和。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各力在两个坐标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分别为零。即 00x y F F ?=??=??∑∑ 两个独立的平衡方程,可解两个未知量。 2.力偶系的简化与平衡条件 (1)力偶系的简化 力偶系可简化为一合力偶,合力偶矩等于各分力偶矩的代数和,即 i M M ∑= 力偶系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力偶系中各力偶矩的和等于零,即 ∑=0M 或∑∑∑===000z y x M M M 3. 空间力系的简化与合成的最终结果 1)空间力系向已知点O 简化 力的平移定理:可以把作用在刚体上点A 的力F 平行移到任一点B ,但必须同时附加一个力偶,这个附加力偶矩等于原来的力F 对新作用点B 的矩。 空间力系向已知点O 简化的一般结果为一个作用在O 点的力和一个力偶,该力矢量等于此力系的主矢。该力偶的力偶矩矢量等于力系对简化中心O 的主矩。主矢与简化中心的选取无关。一般情况下,主矩与简化中心的选取有关。 2)空间力系合成的最终结果 空间力系的最终合成结果有四种可能:一个合力、一个合力偶、一个力螺旋和平衡,这四种结果可由力系的主矢和力系对任意一点的主矩来判断。具体归纳如下:

第章力系的等效与简化

第2章 力系的等效与简化 2.1 力系等效与简化的概念 2.1.1 力系的主矢与主矩 主矢的概念: 由若干多个力所组成的力系12(,,,)n F F F ⋅⋅⋅中所有力的矢量和,称为力系的主矢量,简称为主矢,用R F 表示,即 1 n R i i F F ==∑ 注意:主矢只有大小和方向,未涉及作用点。对一个确定的力系主矢是唯一 的。 主矩的概念: 力系中所有力对同一点之矩的矢量和,称为力系对这一点的主矩,用O M 表示,即 1() n O O i i M M F ==∑ 注意:主矩是对某一确定点的。同一力系对不同的点其主矩一般不同。 12 O O M M ≠

2.1.2 等效的概念 设有两力系12(,,,)n F F F ⋅⋅⋅和12(,,,)n F F F '''⋅⋅⋅。1n R i i F F ==∑, 1 n R i i F F ='' =∑ 1 () n O O i i M M F ==∑, 1 ()n O O i i M M F ='''=∑。 等效力系:如果两力系的主矢和对同一点的主矩分别对应相等,二者对同一刚体就会产生相同的运动效应,则称则两个力系为等效力系。 2.1.3 简化的概念 力系的简化:将由若干个力和力偶所组成的力系,变为一个力或一个力偶或者一个力和一个力偶等简单而等效的情形。这一过程就称为力系的简化。 2.2 力偶及其性质 2.2.1 力偶-----最简单、最基本的力系 1、力偶的概念 工程实例: 方向盘 搅拌器

丝锥 力偶:两个大小相等,作用线不重合的反向平行力组成的力系。记为),(F F ' 。 F F '-= F F '= 力偶臂:力偶中两力之间的垂直距离h ,称为力偶臂。 力偶的作用面:力偶所在的平面。 2、 力偶矩 力偶使物体产生绕某点转动的效应。 F F '-= ()()()O O A B A B AB M M F M F F r F r r r F r F ''=+=⨯+⨯=-⨯= ⨯ 若任意另取一点仍有AB M r F =⨯。这说明:该力偶对点的力矩与点的位置无关,称M 为这一力偶的力偶矩矢量。 平面力系:

3第三章力系的简化与平稳

第三章 力系的简化和平稳 引言 一、力系分类 1.汇交力系: 空间平行力系和平面汇交力系。 2. 一样力系:平面一样力系、空间一样力系。 3.平行力系。平面平行力系和空间平行力系。 二、物体受力计算途径 研究物体受力情形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组复杂力系 简化及合成 物体受 力结果。 § 力线平移定理 力线的平移定理:作用在刚体上O 点的力F 可平移到任意O '点,但必需附加上一个相应的力偶(称附加力偶),那个附加力偶矩失等于原先的力F 对新作用点 O '和矩。且 ()d F F M M O ⋅==' (d 是力偶臂) 力线平移定理不仅是力系简化的依据,也是分析力所物体效应的一个重要方式。注:力线平移定理只能适应于静定刚体 证明:如F 图所示 图中:力F 作用于刚体上O 点;在刚上'O 处加上一对平稳力(F F ''',),且F F F ''-='=。依照加减平稳力系原理: (F F F ''',,),中(F F '',)等值反向不()b O O ′ d F ' F '' O O ′ a ()O O ′ F ' )(F M O '

共线,是一对力偶, 那个力偶称为附加力偶。附加力偶距失()F M d F M O '=⋅=。 § 力系的简化、主矢与主矩 一、力系的简化 在工程中,最多见的力系是不同一平面内,不完全相交,也不完全平行的空间的一样力系。在对作用于物体的力系的研究进程当中,第一将力系向任意一点进行简化。 如下图:空间力系(1F ,2F ,…n F ),O 点为任取的简化中心 1. 依照力线平移定理,将力系中各力1F ,2F ,…m F 平移到O 点作用于O 点的 空间汇力系(1'F ,2'F ,…n F ')及附加力偶系(1M ,2M ,…n M ) 11'F F =,22'F F =,… n n F F '= ()11F M M O = ()22F M M O = … ()n O n F M M = 2.将以上两个力系别聚散成 F F F F F F F R n n ∑=+++=+++=' 2121 n O M M M M +++= 21 ()()()()i O n O O O F M F M F M F M ∑=+++= 21 x y z O O M R ' y z 1F n F 2F B A C O x z 2F ' 1F ' n F ' O () n O F M ()F M O )1F M O

理论力学:力系的简化

第一章力系的简化 1-1静力学基本概念与静力学公理 一、静力学基本概念 1•力的概念 (1)定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机械作用,这种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的效应:①运动效应(外效应)②变形效应(内效应)。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牛顿(N)、千牛顿(kN) 力系: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群力。 力系的分类:1•按力的作用线的空间位置:平面、空间 2•按力的作用线的相对位置:汇交、平行、一般 平衡力系:物体在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 2•刚体 在力的作用下,大小和形状都不变的物体。 3•平衡 指物体相对于惯性参考系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二、静力学公理 公理1 二力平衡公理作用于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 1、大小相等| F1 | = | F2 | 2、方向相反F1 = -F2 3、作用线共线, 4、作用于同一个物体上 公理2 加减平衡力系原理 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意一个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 推论1:力的可传性。 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到同一刚体内的任一点,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效应。必须注意:力的可传性只能用于单个刚体,如果将其用于刚体系统,则会改变刚体的受力。公理3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合成一个合力,此合力也作用于该点,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 以原两力矢为邻边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巨二F1 F2 推论2: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刚体受三力作用而平衡,若其中两力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另一力的作用线必汇交于同一点, 且三力的作用线共面。 公理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 等值、反向、共线、异体、且同时存在。 公理5 刚化原理 变形体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如将此变形体变成刚体(刚化为刚体),则平衡状态保持不变。 1-2力的投影、力矩与力偶 一、力在空间轴上的投影与分解: 1•力在空间的表示:

第二章 力系等效定理

第二章力系等效定理 一、基本知识点 1. 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与力沿坐标轴的分解 (1)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等于力的大小乘以力与投影轴正向间夹角的余弦,它是一个代数量。 (a)直接投影法:已知力F和直角坐标轴夹角α,β,γ,则力F在三个轴上的投影分别为 (b)间接投影法(二次投影法):已知力F和夹角 、 ,则力F在三个轴上的投影分别为 ⎪ ⎪ ⎭ ⎪ ⎪ ⎬ ⎫ γ = ϕ γ = ϕ γ = sin sin cos cos cos F F F F F F z y x

(2)力沿坐标轴的分解 力沿坐标轴的分力是一矢量,其合力与分力之间应满足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 F = F x + F y + F z F x = F x i ,,F y = F y j ,F z = F z k 2. 汇交力系的合成 汇交力系是指力系中各力作用线汇交于一共同点的力系,它总可以合成为一个作用线通过汇交点的合力,合力的力矢可由以下方法确定: (1) 几何法 合力的力矢由力多边形(从任一点A 开始,按一定的比例,依次作出力系中各力矢的首尾相接的开口多边形,称为力多边形)的封闭边决定,其指向由力多边形的起点指向终点,即 (2) 解析法 在汇交点O 建立直角坐标系oxyz ,则汇交力系中各力均可写成沿坐标轴方向的分解式 2 22z y x F F F F ++= ∑== n i i 1 R F F k j i F k j i F z y x zi yi xi i F F F F F F R R R R ++=++=∑∑∑==== = = n i zi z n i yi y n i xi x F F F F F F 1 R 1 R 1 R , ,

力系的简化名词解释

力系的简化名词解释 什么是力系? 在物理学中,力是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或形状。力系则是指多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或多个物体上的情况。 力系可以包含不同方向、大小和位置的多个力。这些力可能来自于不同的来源,如重力、电磁力、摩擦力等。通过对这些力进行分析和计算,我们可以了解物体受到的合成力以及其运动状态。 力系的简化 当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为了简化问题并更好地理解物体受到的合成效果,我们常常使用一种叫做”合成法”或”简化法”来处理复杂的力系。 简化法将一个复杂的力系转化为一个等效的单一合成力,该合成力具有与原始系统相同效果。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将复杂问题转换为更易处理和分析的简单问题。 如何进行简化? 在进行简化时,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原始系统中所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分力。然后,根据这些分量绘制出它们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和方向,并标注数值。 接下来,在绘制好各个分力后,我们可以使用几何方法或向量法来计算合成力。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一个等效的单一合成力,该合成力与原始系统产生相同的效果。 几何方法 几何方法是一种简单而直观的计算合成力的方法。它利用图形上的几何关系来求解合成力的大小和方向。 在使用几何方法时,我们首先将分力按照大小和方向绘制在一个坐标系中。然后,通过连接各个分力的起点和终点,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形状为多边形的图形。 最后,我们只需要从这个多边形中找到一个等效的单一合成力即可。该合成力从原始系统中所有分力终点指向起点,并且具有与原始系统相同的大小和方向。 向量法 向量法是一种更常用且精确的计算合成力的方法。它利用向量代数运算来求解合成力的大小和方向。

第2章 力系的等效与简化

第2章力系的等效与简化 §2.1 力对点之矩与力对轴之矩 一、力对点之矩 1、力矩的概念 物理学过,用板手转动螺栓,施加在板手上的力必须要产生力矩,力矩=力³力臂 力臂是转动中心到力作用线垂直距离,转动中心称为矩心。 例如用板手拧螺栓力矩的表示方法:M O(F)=±Fd,其中M力 矩,O矩心,F产生力矩的力,F力,d力臂。规定逆时针转动,力矩 为正;顺时针转动,力矩为负。 2、力矩的性质 从力矩的定义式可知,力矩有下列几个性质: (1)力F对点O之矩不仅取决于F的大小,同时还与矩心的 位置即力臂d有关。 (2)力F对任一点之矩,不因该力的作用点沿其作用线移动而改变。 (3)力的大小等于零或力的作用线通过矩心时,力矩等于零。 二、力对轴之矩 力矩使物体转动,该物体总是绕着一个轴转动,力F对点0的转动效应描述实际是对绕过O点垂直于r与F所在平面的轴OZ在转动效应的描述,力对点0的矩也就是力F对OZ轴的矩M OZ(F)。 注意:此时力与轴是垂直的。 要是力与轴不垂直会出现什么结果?以转动门为例,大家讨论? 结果:M Z(F)=M OZ(F)=M O(F XY) M Y(F)=M OY(F)=M O(F XZ) M X(F)=M OX(F)=M O(F YZ) 力对轴之矩为代数量,按右手定则:四指握拳方向与力对轴之矩方向一致,拇指指向与坐标轴正向一致者为正,反之为负。

三、合力矩定理 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等效。 合力矩定理:对平面汇交力系,合力对平面内任一点的矩,等于各分力对该点之矩的代数和。 用合力投影定理证明,此处书写略。 对于有合力的更普遍的力系,合力矩定理仍然适应。 应用举例: 例1:P31例2-1 例2、已知:D2=300mm,F n=1kN,a=20° 求:M O(F n)。 例3、已知:F=300 N,a=30°,a=0.25 m,b=0.05 m 求:M B(F) 如果按力矩的定义计算,力矩=力³力臂,图示力臂d的尺寸太难求了 题目给了力F作用点与矩心B的铅直距离尺寸a=0.25 m,水平距离尺 寸b=0.05 m将F力分解为水平和铅直方向两分力Fx、Fy,这两分力的 力臂就是a和b,计算两分力的力矩即… Fx=Fcosa=300³cos30°=260 N Fy=Fsina=300³sin30°=150 N MB(F)=MB(Fx)+MB(Fy)=Fx a-Fyb=260³0.25-150³0.05=57.5 N²m 注意:力臂不好计算的题目,一定不要花很多时间去寻找力臂的计算方法,一定要用合力矩定理计算力矩。将力分解为与尺寸线平行或垂直的两个分力,计算两分力力矩代数和。 §2.2 力偶与力偶系 一、力偶与力偶系的概念 1、力偶的概念 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平行的两个力所组成的力系称为力偶。 组成力偶的两个力作用线之间的垂直距离,称为力偶臂,用符号d表示。 力偶中两个力所组成的平面称为力偶面。 力偶的一个力和力偶臂的乘积,称为力偶矩,用符号M表示,即M=±Fd。 力偶矩和力矩的单位相同,法定计量单位为牛顿²米(N²m)。 力偶的图示方法:。

静力学各知识点总结

静力学各知识点总结 1.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规律的科学。 2.力的三要素:(1)力的大小;(2)力的方向;(3)力的作用点。 3. 力的效应:(1)外效应——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应 (2)内效应——引起物体形变的效应 4. 刚体:在外界任何作用下形状和大小都始终保持不变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任意两点间的距离保持不变的物体) 5. 一个物体能否视为刚体,不仅取决于变形的大小,而且和问题本身的要求有关。 6. 力: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这种作用使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7. 力系: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群力。(同一物体) 8. 如果一个力系作用于物体的效果与另一个力系作用于该物体的效果相同,这两个力系互为等效力系。 9. 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可称其为受零力系作用。一个力系如果与零力系作用等效,则该力系称为平衡力系。 10. 力应以矢量表示。用F表示力矢量,用F表示力的大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或Kn。

第一章 一.静力学公理 公理1: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的作用点也在该点,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这两个力为边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确定。 合力矢等于这两个力矢的几何和,即F R=F1+F2 公理2:二力平衡条件 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公理3:加减平衡力系原则 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意的平衡力系,与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等效。 推理1:作用于刚体上某点的力,可以沿着它的作用线移到刚体内任意一点,并不改变该力 对刚体的作用。 推理2: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作用于刚体上三个相互平衡的力,若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此三力必在同一平面内,且第三个力的作用线通过汇交点。

静力学基本知识

建筑力学常见问题解答 1 静力学基本知识 1.静力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答: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的规律。 2. 什么叫平衡力系? 答:在一般情况下,一个物体总是同时受到若干个力的作用。我们把作用于一物体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力,称为力系。能使物体保持平衡的力系,称为平衡力系。 3.解释下列名词:平衡、力系的平衡条件、力系的简化或力系的合成、等效力系。 答:平衡:在一般工程问题中,物体相对于地球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称为平衡。例如,房屋、水坝、桥梁相对于地球是保持静止的;在直线轨道上作匀速运动的火车,沿直线匀速起吊的建筑构件,它们相对于地球作匀速直线运动,这些物体本身保持着平衡。其共同特点,就是运动状态没有变化。 力系的平衡条件:讨论物体在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时,力系所应该满足的条件,称为力系的平衡条件,这是静力学讨论的主要问题。 力系的简化或力系的合成:在讨论力系的平衡条件中,往往需要把作用在物体上的复杂的力系,用一个与原力系作用效果相同的简单的力系来代替,使得讨论平衡条件时比较方便,这种对力系作效果相同的代换,就称为力系的简化,或称为力系的合成。 等效力系:对物体作用效果相同的力系,称为等效力系。 4. 力的定义是什么?在建筑力学中,力的作用方式一般有两种情况? 答:力的定义: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机械作用。这种作用的效果会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外效应),或者使物体发生变形(内效应)。 既然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力不可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有受力体时必定有施力体。 在建筑力学中,力的作用方式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两物体相互接触时,它们之间相互产生的拉力或压力;一种是物体与地球之间相互产生的吸引力,对物体来说,这吸引力就是重力。 5. 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实践证明,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取决于三个要素:(1)力的大小;(2)力的方向;(3)力的作用点。这三个要素通常称为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表明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强烈程度。为了量度力的大小,我们必须规定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为N或kN。1 kN=1000 N 力的方向通常包含方位和指向两个涵义。如重力的方向是“铅垂向下”。 力的作用点指力对物体作用的位置。力的作用位置实际上有一定的范围,不过当作用范围与物体相比很小时,可近似地看作是一个点。作用于一点的力,称为集中力。

理论力学第2章力系的等效与简化习题解

第2章 力系的等效与简化 2-1试求图示中力F 对O 点的矩。 解:(a )l F F M F M F M M y O y O x O O ⋅==+=αsin )()()()(F (b )l F M O ⋅=αsin )(F (c ))(sin cos )()()(312l l Fl F F M F M M y O x O O +--=+=ααF (d )2 22 1sin )()()()(l l F F M F M F M M y O y O x O O +==+=αF 2-2 图示正方体的边长a =0.5m ,其上作用的力F =100N ,求力F 对O 点的矩及对x 轴的力矩。 解:)(2 )()(j i k i F r F M +-⨯ +=⨯=F a A O m kN )(36.35) (2 ⋅+--=+--= k j i k j i Fa m kN 36.35)(⋅-=F x M 2-3 曲拐手柄如图所示,已知作用于手柄上的力F =100N ,AB =100mm ,BC =400mm ,CD =200mm , α = 30°。试求力F 对x 、y 、z 轴之矩。 解: )cos cos sin (sin )4.03.0()(2k j i k j F r F M αααα--⨯-=⨯=F D A k j i αααα22sin 30sin 40)sin 4.03.0(cos 100--+-= 力F 对x 、y 、z 轴之矩为: m N 3.43)2.03.0(350)sin 4.03.0(cos 100)(⋅-=+-=+-=ααF x M m N 10sin 40)(2⋅-=-=αF y M m N 5.7sin 30)(2⋅-=-=αF z M 2—4 正三棱柱的底面为等腰三角形,已知OA=OB =a ,在平面ABED 内沿对角线AE 有一个力F , 图中θ =30°,试求此力对各坐标轴之矩。 习题2-1图 A r A 习题2-2图 (a ) 习题2-3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