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综合评价习题

统计综合评价习题
统计综合评价习题

《统计综合评价》习题

一、填空题

1.统计综合评价法最终需要计算一个____________来评价现象的优劣。

2.在计算综合评价指标值以前,需要对每一个单项评价指标的数据进行预处理,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权数一般用相对数表示,同一级别的评价指标权数之和一般为____________。

4.统计综合评价的基本作用就在于弥补统计指标体系方法的不足,便于被评价对象在不同时间与空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

5.使用改进的排队计分法或功效系数法,不同的评价对象的某一单项得分之间的差距相对较_____。

6.加权算术平均法和加权几何平均法计算的综合评价指标值是_________的。

7.最优值距离法实质上是计算各单项评价指标的实际值与相应的最优值的____________的平均数。 8.采用改进的功效系数法进行综合评价时,各单项评价指标的功效系数又叫单项________。 9.指数综合法由于使用了统一标准作为评判尺度,使综合评价总指数在不同空间具有__________。 10.在改进的功效系数法中,若某一单项评价指标的不满意值低于实际值和满意值大于实际值,则单项功效系数取值在____________分之间。 二、单项选择题

1.要对现象作出综合评价,最终需要计算( ) A 单项功效分 B 总功效分

C 综合评价指标值

D 综合评价总指数

2.进行综合评价,先要建立评价的指标体系( )

A 选择的评指标越完整越好

B 选择的评价指标越系统越好

C 选择评价指标越能搜集到真实数据越好

D 选择评价指标要从必要性和可能性出发 3.进行综合评价,选择单项评价指标时( )

A 都只能是正向指标

B 都只能是逆向指标

C 只要能够反映现象本质特征正向、逆向指标均可

D 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均不可 4.单项评价指标权数赋予时( ) A 必须是主观赋权 B 必须是客观赋权

C 一般同一级别的评价指标的权数之和应为1或100%

D 纯粹是人为的

5.同一评价指标体系,但权数不同,采用相同的评价方法,其结论( ) A 一定相近 B 一定相反 C 可能相反 D 没有可比性

6.采用排队计分法时,某单项评价指标的得分计算公式是( )

A 1(

,)1001001i k f k n x -=-

?- B 1

(,)1001001i n f k k x -=-?- C (,)1001001i n k f k n x -=-

?- D 1

(,)100100i n f k n k

x -=-?- 7.最优值距离法中的距离是“相对距离”,即( )

A

i i

x X

B 1i i

x X

-

C

i

i

x X

- D

i

i

x X -

8.按几何平均法计算综合评价总指数其公式为( ) A 1

1

n

i i

i n

i

i W W

K ==∑=

∏综合评价总指数 B 1

i

n

n

i

i W

K ==

∏综合评价总指数C 1

i n

n i

i W K ==∑综合评价总指数 D 11

n

i

i i n

i i W W K ==∑=∑综合评价总指数9.运用改进的功效系数法进行综合评价,其单项功效分的计算公式为( )

A 4060h s i i i

s

i

i x x d x x *-=?+- B 4060s

i i i h s i i

x d x x x *

-=?+- C 4060i

i h s i

i

s i d x x

x x

*=

?+-- D 6040s i

i i h s

i i x d x x x *-=

?+-

10.在计算改进的单项功效系数(i d *

)时,若

s i

i

x x =,则有( )

A 60i d *

= B 0i d *= C 40i d *= D 100i d *

=

三、多项选择题

1.各单项评价指标的同向化方法一般有( ) A 倒数法 B 求和法 C 平均法 D 替代法 E 水平法

2.综合评价的局限性主要有( )

A 评价结果不唯一

B 评价结果带有主观性

C 评价结果带有客观性

D 评价结果具有相对性

E 评价结果具有绝对性

3.单项评价指标无量纲化时正确的公式为( ) A

i

i X

X

Z σ

-=

B

min()max()min()

i

i

i i

i

X X Z X X -=

- C

100%i i

X Z X =

? D

1

100%i

i

i X Z

X

-=

?

E

i i

X Z

X

=标

医院日常统计学评价指标

医院日常统计学评价指标 概述 医院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HMI)反映医疗质量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的结构、过程、结果等的概念和数值。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组成。建立科学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是实施医疗机构科学评审的基础;实施持续性的医疗质量评价监测,是依此对医疗机构进行追踪评价的重要途径,同样是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结果源于管理者对医疗质量改进的定义、测量、考核的要求与努力。 本监测指标包括医院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多类指标。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部分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统计和财务报表。 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是以过程(核心)质量指标与结果质量指标并重的模式展现,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住院患者 住院医疗质量方面的重点指标,是以重返率(再住院与再手术)、死亡率(住院死亡与术后死亡)、安全指标(并发

症与患者安全)三个结果质量为重点。 (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周与1月内再 住院例数 (二)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重返 手术例数 (三)麻醉指标 (四)手术后并发症与患者安全指标 二、单病种(特定病种) 质量指标方面是以“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肺炎、脑梗死、髋与膝关节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预防感染”七项单病种(特定病种) 质量的过程(核心)质量指标为重点,本指标使用的对象是三级医院,重点是三级甲等医院。 三、重症医学(ICU)的监测指标 是以诊疗过程与结果质量为重点的指标。 四、合理使用抗菌药的监测指标 是以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结果指标。 五、医院感染控制的监测指标 是以特定对象的结果指标为重点,即使用呼吸机、导 管、导尿管三项器械所致感染的结果指标为重点,同 时以手术风险评估类别来评价术后切口感染的结果指 标。

第十二章选修2第十二章概率与统计综合能力测试(Ⅱ)

第十二章选修2 第十二章概率与统计综合能力测试(n)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n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答案:C 解析: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人数比为??22 2!,按分层抽样的要求,抽取的样 又知样本容量为70 ,故三个年级分别应抽取27人、22人、21人. 3. 已知样本: 10 8 6 10 13 8 10 12 11 7 8 9 11 9 12 9 10 11 12 12 那么频率为0.25的范围是 A.5.5 ?7.5 C. 9.5 ?11.5 答案:D 解析:统计结果为:5.5?7.5,2个数据;7.5?9.5,6个数据;9.5?11.5,7个数据;11.5? 13.5,5个数据.因此频率为0.25的范围是D. 4. 在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一共有m(m》3)个小矩形,第3个小矩形的面积等于其 余m- 1个小矩形面积和的£且样本容量为100,则第3组的频数是() 4 A.0.2 C.20 答案: B.25 D.以上都不正确C 解析:第3组的频率是£样本容量为100,故第3组的频数是100 X4= 20.选C. 5 5 1.(2019成都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题)某学校有教职工100人,其中教师80人, 职员20人.现从中随机抽取10人组成一个考察团外出学习考察,则这10人中恰有8名教师 的概率为 A. C. 2 8 A80A20 A100 8 2 C80C20 0 B. D. 8 2 A80A20 A100 2 8 C80C20 解析:依题意得从100名教职工中随机抽取10人的选法种数是人中恰有8名教师的选法种数是C8o c2c种,因此所求的概率等于c:0 0种,其中所选的 选C. 10 2?新华中学高一年级有540人,高二年级有440人,高三年级有方法,抽取容量为70的样本,则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应分别抽取420人,用分层抽样的 () A. 28 人,24 人,18 人C.26 人,24 人,20 人答案:B B. 27 人,22 人,21 人D.25 人,24 人,21 人 本中三个年级人数比应保持不变, B.7.5 ?9.5 D.11.5 ?13.5 C:00,

描述统计学思考题

1、调查问卷的结构? 2、多项选择题的编码?(多重响应) 3、多项选择排序题的编码? 4、缺失值有哪些处理方法? 5、离群值如何判断和筛选出来? 6、什么是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怎样检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7、问卷调查中的信度分析,有几种信度系数?写出三种信度的测 量方法。 8、问卷调查中的效度分析,有几种关于效度的测定方法? 9、信度与效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10、条形图、直方图、茎叶图的区别。 11、箱线图中的离群点是哪些点?离群程度? 12、数据特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述?描述统计量分别是? 13、众数、中位数、均值的异同? 14、根据下表数据, (1)用描述统计的方法概括表中数据,并讨论你的结论。 (2)对变量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数以及适当的分位数进行评价和解释;通过这些描述统计量,你对亚太地区的商学院有何看法或发现? (3)对本国学生学费和外国学生学费进行比较。 (4)对要求或不要求工作经验的学校学生的起薪进行比较。 (5)对要求或不要求英语测试的学校学生的起薪进行比较。

(6)分析报告中如果有必要的图表,将更便于反映你希望反映的问题。(见下页)

表亚太地区25所知名商学院 商学院名称录取 名额 每系 人数 本国 学生 学费 ($) 外国 学生 学费 ($) 年龄 国外 学生 比例 (%) 是否 要求 GMAT 是否 要求 英语 测试 是否 要求 工作 经验 起薪 ($) 麦夸里商学院 (悉尼) 12 5 24420 29600 28 47 是否是71400 阿德莱德大学20 4 19993 32582 29 28 是否是65200 梅西大学(新 西兰,北帕默 斯顿) 30 5 4300 4300 22 0 否否否7100 墨尔本皇家工 商学院 30 5 11140 11140 29 10 是否否31000 马来西亚 Sains大学(槟 城) 30 4 33060 33060 28 60 是是否87000 澳大利亚国立 大学(堪培拉) 42 5 7562 9000 25 50 是否是22800 De La Salle大 学(马尼拉) 44 5 3935 16000 23 1 是否否7500 南洋理工大学 (新加坡) 50 6 6146 7170 29 51 是是是43300 香港理工大学60 8 2880 16000 23 0 否否否7400 拉合尔管理科 学院 70 2 20300 20300 30 80 是是是46600 香港大学90 5 8500 8500 32 20 是否是49300 柯廷理工学院 (珀思) 98 17 16000 22800 32 26 否否是49600 日本国际大学126 2 11513 11513 26 37 是否是34000 昆士兰大学 (布里斯本) 138 8 17172 19778 34 27 否否是60100 新加坡国立大 学 147 7 17355 17355 25 6 是否是17600 墨尔本商学院200 13 16200 22500 30 30 是是是52500 Chulalongkorn 大学(曼谷) 200 10 18200 18200 29 90 否是是25000 新南威尔士大 学(悉尼) 228 19 16426 23100 30 10 否否是66000 Jamnalal Bajaj 管理学院(孟 买) 240 15 13106 21625 37 35 否是是41400 亚洲管理学院300 7 13880 17765 32 30 否是是48900

统计学第五版第十四章统计指数

第十四章 统计指数 1.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资料如下: 要求: (1)计算产量与单位成本个体指数。 (2)计算两种产品产量总指数以及由于产量增加而增加的生产费用。 (3)计算两种产品单位成本总指数以及由于成本降低而节约的生产费用。 解: (2)产量指数: %64.11555000 63600 01 0== ∑∑q z q z (3)单位成本指数: %84.9963600 63500 1 011== ∑∑q z q z 2.某商场销售的三种商品资料如下:

要求: (1)计算三种商品的销售额总指数。 (2)分析销售量和价格变动对销售额影响的绝对值和相对值。 解: (1)销售额总指 数 : %06.12126000 31475 01 1== ∑∑q p q p (2)价格的变动 : %29.10928800 31475 1 011== ∑∑q p q p 销售量的变动: %77.11026000 28800 01 0== ∑∑q p q p 3.试根据下列资料分别用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计算销售量指数及价格指数。 解:

价格指数: %5.92480 444 1 011== ∑∑q p q p %76500 380 001== ∑∑q p q p 销售量指数 %965004800 01 0== ∑∑q p q p %8.116380 4440111==∑∑q p q p 4.某公司三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表,试问三种产品产量平均增长了多少,产量增长对产值有什么影响 解: 三种产品产量平均增长了25%,由于产量增长使得产值也相应增长了25%,绝对额增加65万元。 5.三种商品销售资料如下,通过计算说明其价格总的变动情况。

第十二章统计综合评价

第十二章统计综合评价 Ⅰ.学习目的 本章阐述统计综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学习,要求:1.明确统计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及特点; 2.掌握基本的指标筛选和数据预处理方法;3.掌握常见的评价指标客观赋权法;4.掌握对各评价指标值进行综合的基本方法,并对评价结果做出判断。 Ⅱ.课程内容要点 第一节综合评价概述 一、统计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 综合评价是根据研究的目的建立一个统计指标体系,对现象发展的多个方面分别给予定量描述,并在此基础上,把各个指标所提供的信息综合起来,得到一个综合评价值,对被研究对象做出整体性的评判,以此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比较。 综合评价方法须遵循的基本步骤如下: (一)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二)评价指标的规范化。包括两方面内容:1、评价指标类型的一致化;2、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 (三)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对评价结果越重要的指标应赋予较大的权数,反之,赋予较小的权数,同时要求各指标的权数之和应等于100%。指标权数的确定方法有两大类: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 (四)确定综合评价的方法模型。在确定了指标体系和各指标权数的基础上,就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把各指标的评价值综合成为一个整体的评价值据此可对各评价对象在不同时间、空间上进行整体性的比较和排序 二、统计综合评价的特点; 1、综合性和整体; 2、可比性; 3、不稳定性。 第二节评价指标选择与数据预处理 一、评价指标的选择方法 (一)指标筛选的定性方法——专家意见法 (二)指标筛选的定量方法 1、次要指标的删除。可以通过衡量各项指标在所有被评价对象中取值的离散程度来确定指标的重要性:离散程度越大,说明该指标对评价结果影响越大,则给予保留;反之,说明该指标对评价结果影响越小,可以考虑从评价指标体系中给予删除。 2、重复指标的筛选 154

12.第十二章财务综合分析评价习题解析

第十二章财务综合分析评价习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业主权益乘数的计算公式是()。 A.总资产÷净资产 B.净资产÷总资产 C.1-资产负债率 D.1÷资产负债率 2.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核心指标是()。 A.总资产周转率 B.净资产收益率 C.销售利润率 D.成本利润率 3.可持续增长比率的计算公式是()。 A.总资产收益率×(1-支付现金股利÷净利润) B.总资产收益率×(1+支付现金股利÷净利润) C.净资产收益率×(1-支付现金股利÷净利润) D.净资产收益率×(1+支付现金股利÷净利润) 4.总资产报酬率的计算公式是()。 A.(销售利润+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 B.(净利润+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 C.(营业利润+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 D.(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 5.以下指标中,属于正指标的是()。 A.资产负债率 B.流动比率 C.流动资产周转天数 D.资本收益率 注:正指标是数值越大,评价越好的指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过高不好、过低也不好,因此不属于正指标。流动资产周转天数一般要求数值越小越好,属于逆指标。 6.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的计算公式是()。 A.企业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B.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C.企业现金净流量÷利润总额

D.经营现金净流量÷利润总额 (二)多项选择题 1.综合分析评价的目的是()。 A.进行职工奖励的基础 B.为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C.为完善企业管理提供依据 D.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 E.明确企业财务活动与经营活动的相互关系 2.根据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影响净资产收益率的因素有()。 A.业主权益乘数 B.速动比率 C.销售净利率 D.成本利润率 E.总资产周转率 3.下列财务指标中,反映企业对国家或社会贡献水平的指标有()。 A.资本收益率 B.速动比率 C.不良资产比率 D.社会贡献率 E.社会积累率 注:此题属于财务综合评价部分——综合指数法——的内容。 4.企业社会贡献总额包括()。 A.应交增值税 B.工资 C.利息支出净额 D.劳动退休统筹 E.净利润 注:此题属于财务综合评价部分——综合指数法——的内容。 5.在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属于盈利能力状况的财务指标包括()。 A.销售利润率 B.不良资产比率 C.总资产报酬率

二甲医院评审第七章日常统计学评价

第七章日常统计学评价 【概述】 医院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反映医疗质量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的结构、过程、结果等的概念和数值。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组成。建立科学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是实施医疗机构科学评审的基础;实施持续性的医疗质量评价监测,是依此对医疗机构进行追踪评价的重要途径,同样是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结果源于管理者对医疗质量改进的定义、测量、考核的要求与努力。 本监测指标包括医院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多类指标。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部分项目及数据,源自于医院统计和财务报表。 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是以过程(核心)质量指标与结果质量指标并重的模式展现。 一、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监测指标】 (一)资源配置 1.实际开放床位、重症医学科实际开放床位、急诊留观实际开放床位。 2.全院员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医师数、护士数、医技人数)。 3.医院医用建筑面积。 (二)工作质量 1.年门诊人次、健康体检人次、年急诊人次、留观人次。 2.年住院患者入院、出院例数,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 3.年住院手术例数、年门诊手术例数。 4.手术冰冻与石蜡诊断符合例数。 5.恶性肿瘤手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例数。 6.住院患者死亡与自动出院例数。 7.住院手术例数、死亡例数。 8.住院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9.急诊科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10.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 (三)工作效率(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 1.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 2.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 3.床位使用率(%)。 4.床位周转次数。 (四)患者负担(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 1.每门诊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统计综合评价

统计综合评价 Ⅰ.学习目的 本章阐述统计综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学习,要求:1.明确统计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及特点; 2.掌握基本的指标筛选和数据预处理方法;3.掌握常见的评价指标客观赋权法;4.掌握对各评价指标值进行综合的基本方法,并对评价结果做出判断。 Ⅱ.课程内容要点 第一节综合评价概述 一、统计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 综合评价是根据研究的目的建立一个统计指标体系,对现象发展的多个方面分别给予定量描述,并在此基础上,把各个指标所提供的信息综合起来,得到一个综合评价值,对被研究对象做出整体性的评判,以此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比较。 综合评价方法须遵循的基本步骤如下: (一)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二)评价指标的规范化。包括两方面内容:1、评价指标类型的一致化;2、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 (三)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对评价结果越重要的指标应赋予较大的权数,反之,赋予较小的权数,同时要求各指标的权数之和应等于100%。指标权数的确定方法有两大类: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 (四)确定综合评价的方法模型。在确定了指标体系和各指标权数的154

155 基础上,就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把各指标的评价值综合成为一个整体的评价值据此可对各评价对象在不同时间、空间上进行整体性的比较和排序 二、统计综合评价的特点; 1、综合性和整体; 2、可比性; 3、不稳定性。 第二节 评价指标选择与数据预处理 一、评价指标的选择方法 (一)指标筛选的定性方法——专家意见法 (二)指标筛选的定量方法 1、次要指标的删除。可以通过衡量各项指标在所有被评价对象中取值的离散程度来确定指标的重要性:离散程度越大,说明该指标对评价结果影响越大,则给予保留;反之,说明该指标对评价结果影响越小,可以考虑从评价指标体系中给予删除。 2、重复指标的筛选 (1)删除重复指标。设有m 个备选指标,可以通过分别计算各个指标与其余1-m 指标的复相关系数来衡量一个指标被其它指标替代的程度。 (2)选取代表性指标。同类指标中典型指标的选取可以根据某个指标与其它同类指标的单相关系数绝对值的平均数大小来确定。数值越大,表明该指标与其它指标的关系越密切,可以作为同类指标中的典型指标。 二、数据预处理方法 (一)评价指标的类型一致化 评价指标一般有三种类型,即正指标、逆指标和适度指标。在对各指标值进行综合时,必须确保各指标的类型相同,才能给最终的综合结果一个评判的标准,即各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值是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如评价指标j x 为逆指标,各评价对象的指标值分别为ij x ,n i 2,1=,则可

日常统计学评价教学文案

日常统计学评价 概述:医院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HMI)反映医疗质量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的结构、过程、结果等的概念和数值。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组成。建立科学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是实施医疗机构科学评审的基础;实施持续性的医疗质量评价监测,是依此对医疗机构进行追踪评价的重要途径,同样是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结果源于管理者对医疗质量改进的定义、测量、考核的要求与努力。本监测指标包括医院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多类指标。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部分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统计和财务报表。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是以过程(核心)质量指标与结果质量指标并重的模式展现,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住院患者住院医疗质量方面的重点指标,是以重返率(再住院与再手术)、死亡率(住院死亡与术后死亡)、安全指标(并发症与患者安全)三个结果质量为重点。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 周与1月内再住院例数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重返手术例数麻醉指标手术后并发症与患者安全指标 二、单病种(特定病种)质量指标方面是以“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肺炎、脑梗死、髋与膝关节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预防感染”七项单病种(特定病种)。质量的过程(核心)质量指标为 重点,本指标使用的对象是三级医院,重点是三级甲等医院。

三、重症医学(ICU)的监测指标是以诊疗过程与结果质量为重点的指标。 四、合理使用抗菌药的监测指标是以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结果指标。 五、医院感染控制的监测指标是以特定对象的结果指标为重点,即使用呼吸机、导管、导尿管三项器械所致感染的结果指标为重点,同时以手术风险评估类别来评价术后切口感染的结果指标。 第一节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信息部+职能部门通过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监测与了解医院日常运行的基本情况。 二、监测指标 (一)资源配置 1.实际开放床位、重症医学科实际开放床位、急诊留观实际开放床位。------医务科 2.全院员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医师数、护理人员数、医技人数)。----人事科 3.医院医用建筑面积。-----物管科 (二)工作负荷----医务科、门诊部 1.年门诊人次、健康体检人次、年急诊人次、留观人次。 2.年住院入院、出院例数,出院实际占用总床日。 3.年住院手术例数、年门诊手术例数。

第十二章 概率与统计

第十二章 概率与统计 1、[文] 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数据的分组与几个组的频数如下:[10,20],2;[20,30], 3;[30,40],4;[40,50],5;[50,60],4;[60,70],2. 则样本在区间[10,50]上的频率为 . 1.[文] 0.7 2. (文)某校高中生共有900人,其中高一年级300人,高二年级200人,高三年级400人,现采用分层抽取容量为45人的样本,那么高一、高二、高三年级抽取的人数分别为 A. 15,5,25 B. 15,15,15 C. 10,5,30 D. 15,10,20 2. (文)D 【思路分析】: 每20人中抽取1人 【命题分析】:考察抽样方法。 3、(理)同时抛掷5枚均匀的硬币80次,设5枚硬币正好出现2枚正面向上,3枚反面向上的次数为ξ,则ξ的数学期望是 A .20 B .25 C .30 D .40 3、(理)B【思路分析】: 抛掷-次,正好出现2枚正面向上,3枚反面向上的概率为1652 525=C , 2516 5 80=?=ξE 【命题分析】:考察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的求法及数学期望的求法。 4.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数据,分组后,组距与频数如下:),40,30[;3),30,20[;2),20,10[ 3),70,60[;3),60,50[;5),50,40[;4,则样本在区间)50,10[内的频率是( ) A .0.05 B .0.25 C .0.50 D .0.70 4.D 【思路分析】:7.020 5 432=+++= P ,故选D. 【命题分析】:考查频率的计算方法. 5、(理)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为120 1 )(-= =ξk k P (*N k ∈ , )162≤≤k ,则=ξE _______ . 5、(理) 3 34 1201360= +?+?= ξ3221(120 1 E …)1615?+ 3 346068060120)(23172162322===+?++=C C C C . 6.对甲乙两学生的成绩进行抽样分析,各抽取5门功课,得到的观测值如下: 甲:70 80 60 70 90 乙:80 60 70 84 76 那么,两人中各门功课发展较平稳的是 . 【思路分析】:7474S 104S 70.4x x ====甲乙甲乙,,,,故S S >甲乙. 【命题分析】:考察抽样分析、期望(平均数)的应用 7、(12分) [理]甲、乙两人玩轮流抛掷一对骰子的游戏,由甲先掷,乙后掷,然后甲再掷,…. 规定先得到两颗骰子点数之和等于7的一方获胜,一旦决出胜负游戏便结束. (Ⅰ)若限定每人最多掷两次,求游戏结束时抛掷次数ξ的概率分布和数学期望; (Ⅱ)若不限定两人抛掷的次数,求甲获胜的概率. 7[理]、【思路分析】 (Ⅰ) 抛掷一次出现的点数共有6×6 = 36种不同结果,其中“点数之和为7”包含了 (1 , 6) , (2 , 5) , (3 , 4) , (4 , 3) , (5 , 2) , (6 , 1)共6个结果,

第十二章 概率与统计

第十二章概率与统计 ●网络体系总览 ●考点目标定位 1.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意义,会求出某些简单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2.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方差的意义,会根据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求出期望值、方差. 3.会用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常用的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4.会用样本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 5.了解正态分布的意义及主要性质. 6.了解线性回归的方法和简单应用. 7.实习作业以抽样方法为内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方略指南 在复习中,要注意理解变量的多样性,深化函数的思想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充分注意一些概念的实际意义,理解概率中处理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掌握所学概率知识的实际应用. 1.把握基本题型 应用本章知识要解决的题型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应用随机变量的概念,特别是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以及期望与方差的基础知识,讨论随机变量的取值范围,取相应值的概率及期望、方差的求解计算;另一类主要是如何抽取样本及如何用样本去估计总体.作为本章知识的一个综合应用,教材以实习作业作为一节给出,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2.强化双基训练 主要是培养扎实的基础知识,迅捷准确的运算能力,严谨的判断推理能力. 3.强化方法选择 特别在教学中要掌握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还要进行题后反思,使学生在大脑记忆中构建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形成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 4.培养应用意识 要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形式结构、数字特征、图形图表的位置特点等方面进行联想和试验,找到知识的“结点”.再有就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纯数学问题进行训练,以培养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描述性统计分析报告--Descriptive Statistics菜单详解

第六章:描述性统计分析-- Descriptive Statistics菜单详解 描述性统计分析是统计分析的第一步,做好这第一步是下面进行正确统计推断的先决条件。SPSS的许多模块均可完成描述性分析,但专门为该目的而设计的几个模块则集中在Descriptive Statistics菜单中,最常用的是列在最前面的四个过程:Frequencies过程的特色是产生频数表;Descriptives过程则进行一般性的统计描述;Explore过程用于对数据概况不清时的探索性分析;Crosstabs 过程则完成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的统计描述和一般的统计检验,我们常用的X2检验也在其中完成。 本章讲述的四个过程在9.0及以前版本中被放置在Summarize菜单中。 §6.1 Frequencies过程 频数分布表是描述性统计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Frequencies过程就是专门为产生频数表而设计的。它不仅可以产生详细的频数表,还可以按要求给出某百分位点的数值,以及常用的条图,圆图等统计图。 和国内常用的频数表不同,几乎所有统计软件给出的均是详细频数表,即并 不按某种要求确定组段数和组距,而是按照数值精确列表。如果想用Frequencies过程得到我们所熟悉的频数表,请先用第二章学过的Recode过程产生一个新变量来代表所需的各组段。 6.1.1 界面说明 Frequencies对话框的界面如下所示:

该界面在SPSS中实在太普通了,无须多言,重点介绍一下各部分的功能如下:【Display frequency tables复选框】 确定是否在结果中输出频数表。 【Statistics钮】 单击后弹出Statistics对话框如下,用于定义需要计算的其他描述统计量。 现将各部分解释如下: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年版第七章日常统计学评价指标资料

第七章日常统计学评价指标 一、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一)资源配置。 1.实际开放床位、重症医学科实际开放床位、急诊留观实际开放床位。 2.全院员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其中:医师数、护理人员数、医技人数)。 3.医院医用建筑面积。 (二)工作负荷。 1.年门诊人次、健康体检人次、年急诊人次、留观人次。 2.年住院患者入院、出院例数,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 3.年住院手术例数、年门诊手术例数。 (三)治疗质量。 1.手术冰冻与石蜡诊断符合例数。 2.恶性肿瘤手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例数。 3.住院患者死亡与自动出院例数。 4.住院手术例数、死亡例数。 5.住院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6.急诊科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7.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

(四)工作效率。 1.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 2.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 3.床位使用率%。 4.床位周转次数。 (五)患者负担。 1.每门诊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2.每住院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六)资产运营。 1.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2.医疗收入/百元固定资产。 3.业务支出/百元业务收入。 4.资产负债率。 5.固定资产总值。 6.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医用材料收入比率。 (七)科研成果(评审前五年)。 1.国内论文数ISSN、国内论文数及被引用数次(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布信息为准)、SCI 收录论文数/每百张开放床位。 2.承担与完成国家、省级科研课题数/每百张开放床位。 3.获得国家、省级科研基金额度/每百张开放床位。

二、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 (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周与1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1.急性心肌梗塞ICD-10:I21-I22。 2.充血性心力衰竭ICD10:I50.0。 3.脑出血和脑梗塞ICD10:I60-I63。 4.创伤性颅脑损伤ICD10:S06。 5.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ICD10: K25-K28伴有.0-.2,.4-.6亚目编码,K29.0,K92.2。 6.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ICD10: T00-T07。 7.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ICD10: J10.0,J11.0,J12-J18 (不包括J17*)。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ICD10:J44。 9.糖尿病伴短期并发症与长期并发症ICD10:E10-E14。 10.结节性甲状腺肿ICD10:E04。 11.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ICD10:K35.0,K35.1。 12.前列腺增生ICD10:N40。 13.肾功能衰竭ICD10:N17-N19。 14.败血症(成人)ICD10:A40-A41。 15.高血压病(成人)ICD10:I10-I15。 16.急性胰腺炎ICD10:K85。

统计学的发展历程

统计学的发展历程

统计学概述 [编辑本段] 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总结,并进而进行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它被广泛的应用在各门学科之上,从物理和社会科学到人文科学,甚至被用来工商业及政府的情报决策之上。 统计学主要又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给定一组数据,统计学可以摘要并且描述这份数据,这个用法称作为描述统计学。另外,观察者以数据的形态建立出一个用以解释其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数学模型,以之来推论研究中的步骤及母体,这种用法被称做推论统计学。这两种用法都可以被称作为应用统计学。另外也有一个叫做数理统计学的学科专门用来讨论这门科目背后的理论基础。 统计学的发展历程 [编辑本段] 统计学的英文statistics最早是源于现代拉丁文statisticum collegium (国会)以及意大利文statista (国民或政治家)。德文Statistik,最早是由Gottfried Achenwall(1749)所使用,代表对国家的资料进行分析的学问,也就是“研究国家的科学”。在十九世纪统计学在广泛的数据以及资料中探究其意义,并且由John Sinclair引进到英语世界。 统计学是一门很古老的科学,一般认为其学理研究始于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时代,迄今已有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研究社会经济问题,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统计学至少经历了“城邦政情”,“政治算数”和“统计分析科学”三个发展阶段。所谓“数理统计”并非独立于统计学的新学科,确切地说它是统计学在第三个发展阶段所形成的所有收集和分析数据的新方法的一个综合性名词。概率论是数理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但是它不属于统计学的范畴,而属于数学的范畴。 统计学的发展过程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称之为“城邦政情”(Matters of state)阶段 “城邦政情”阶段始于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撰写“城邦政情”或“城邦纪要”。他一共撰写了一百五十馀种纪要,其内容包括各城邦的历史,行政,科学,艺术,人口,资源和财富等社会和经济情况的比较,分析,具有社会科学特点。“城邦政情”式的统计研究延续了一两千年,直至十七世纪中叶才逐渐被“政治算数”这个名词所替代,并且很快被演化为“统计 学”(Statistics)。统计学依然保留了城邦(state)这个词根。 第二阶段称之为“政治算数”(Politcal arthmetic)阶段 与“城邦政情”阶段没有很明显的分界点,本质的差别也不大。

《统计综合评价》习题.

《统计综合评价》习题 一、填空题 1.统计综合评价法最终需要计算一个____________来评价现象的优劣。 2.在计算综合评价指标值以前,需要对每一个单项评价指标的数据进行预处理,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权数一般用相对数表示,同一级别的评价指标权数之和一般为____________。 4.统计综合评价的基本作用就在于弥补统计指标体系方法的不足,便于被评价对象在不同时间与空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 5.使用改进的排队计分法或功效系数法,不同的评价对象的某一单项得分之间的差距相对较_____。 6.加权算术平均法和加权几何平均法计算的综合评价指标值是_________的。 7.最优值距离法实质上是计算各单项评价指标的实际值与相应的最优值的____________的平均数。 8.采用改进的功效系数法进行综合评价时,各单项评价指标的功效系数又叫单项________。 9.指数综合法由于使用了统一标准作为评判尺度,使综合评价总指数在不同空间具有__________。 10.在改进的功效系数法中,若某一单项评价指标的不满意值低于实际值和满意值大于实际值,则单项功效系数取值在____________分之间。 二、单项选择题 1.要对现象作出综合评价,最终需要计算( ) A 单项功效分 B 总功效分 C 综合评价指标值 D 综合评价总指数 2.进行综合评价,先要建立评价的指标体系( ) A 选择的评指标越完整越好 B 选择的评价指标越系统越好 C 选择评价指标越能搜集到真实数据越好 D 选择评价指标要从必要性和可能性出发 3.进行综合评价,选择单项评价指标时( ) A 都只能是正向指标 B 都只能是逆向指标 C 只要能够反映现象本质特征正向、逆向指标均可 D 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均不可 4.单项评价指标权数赋予时( ) A 必须是主观赋权 B 必须是客观赋权 C 一般同一级别的评价指标的权数之和应为1或100% D 纯粹是人为的 5.同一评价指标体系,但权数不同,采用相同的评价方法,其结论( ) A 一定相近 B 一定相反 C 可能相反 D 没有可比性 6.采用排队计分法时,某单项评价指标的得分计算公式是( ) A 1( ,)1001001i k f k n x -=- ?- B 1 (,)1001001i n f k k x -=-?- C (,)1001001i n k f k n x -=- ?- D 1 (,)100100i n f k n k x -=-?- 7.最优值距离法中的距离是“相对距离”,即( )

《统计学》 第六章 统计指数

第六章统计指数 (一)填空题 1、狭义的指数是反映及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动态的。 2、统计指数按其所反映对象范围不同,分为和。 3、统计指数按其所反映的不同,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指数。 4、统计指数按其所使用的基期不同,分为与。 5、综合指数分指数和指数。 6、编制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指数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 7、编制销售量指数,一般用作。 8、编制质量指标指数,一般用作。 9、在总体动态与各动态间形成的内在联系叫。 10 11 12、商品销售量指数=商品销售额指数。 13 是指数。 14、调和平均数指数用来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是以指标为。 15、固定结构指数,就是把作为权数的这个因素。 16、分析工人总体结构变动对总平均工资变动的影响,必须把各组工人的这个因素固定在。 17、平均指标的动态,取决于和的变动程度。 18、算术平均数指数是用来编制指标指数的,它是以指标为。 19、若干有数量联系的统计指数所组成的整体称为。利用它不仅可以进行指数间的,还可以分析各种因素的变动对的影响。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统计指数按其所反映对象范围的不同,分为( ) A. 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 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D. 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2、总指数的基本形式是( B ) A、个体指数 B、综合指数 C、算术平均数指数 D、调和平均数指数 3、编制综合指数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 ) A. 选择基期问题 B. 选择报告期问题 C. 选择同度量因素问题 D. 选择计算单位问题

4、统计指数按其所反映的指标性质不同可分为()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D、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 5、编制销售量指数,一般是用( ) A. 基期价格作同度量因素 B. 报告期价格作同度量因素 C. 报告期销售量作同度量因素 D. 基期销售量作同度量因素 6、数量指标指数的同度量因素一般是() A、基期质量指标 B、报告期质量指标 C、基期数量指标 D、报告期数量指标 7、编制价格指数,一般是用( ) A. 基期价格作同度量因素 B. 报告期价格作同度量因素 C. 基期销售量作同度量因素 D. 报告期销售量作同度量因素 8、质量指标指数的同度量因素一般是() A、基期质量指标 B、报告期质量指标 C、基期数量指标 D、报告期数量指标 9、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是( ) A. 对个体数量指标指数进行平均 B. 对个体数量指标进行平均 C. 对个体价格指标进行平均 D. 对个体价格指标指数进行平均 10、统计指数是一种反映现象变动的()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序时平均数 11、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是( ) A. 对个体数量指标指数进行平均 B. 对个体数量指标进行平均 C. 对个体价格指标指数进行平均 D. 对个体价格指标进行平均 12、副食品类商品价格上涨10%,销售量增长20%,则副食品类商品销售总额增长() A、30% B、32% C、2% D、10% 13、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用来编制销售量指标指数时,它是以( ) A. 基期的销售额为权数 B. 报告期的销售额为权数 C. 基期的价格为权数 D. 报告期的价格为权数 14、如果物价上升10%,则现在的1元钱() A、只是原来的0.09元 B、与原来的1元钱等价 C、无法与过去进行比较 D、只是原来的0.91元 15、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用来编制价格指数时,它是以( ) A. 报告期的价格为权数 B. 基期的价格为权数 C. 报告期的销售额为权数 D. 基期的销售额为权数 16、某企业2003年比2002年产量增长了10%,产值增长了20%,则产品的价格提高了() A、10% B、30% C、100% D、9.09% 17、因统计资料的限制,不能直接用综合指数公式计算数量指标指数时,就要用( ) A. 几何平均数的公式 B. 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公式 C. 加权调和平均数的公式 D. 位置平均数的公式 18、某厂2003年产品单位成本比去年提高了6%,产品产量指数为96%,则该厂总成本() A、提高了1.76% B、提高了1.9% C、下降了4% D、下降了6.8%

描述统计学

2. 数据汇总Summarizing Data 频数分布与图形展示 本章和下一章讨论有关统计描述的问题。关于收集、组织、展示数值数据的方法。其中包括描述各种数据分布,各种统计图形的使用,描述数据的各种指标,如平均值、期望值、方差等等。 2.1 频数分布Frequency distribution 为了进行决策或推断,我们需要信息。例如,为了进行制定有关销售方面的决策需要了解员工的实际销售情况,或者说要获得有关销售的信息。获得了数据以后,就需要对数据进行组织,也就是将数据组织成容易观察的形式。然后就是展示数据,通常都是以图形的方式。最后就可以得出关于这一组数据的结论,并将这些结论用于决策。 一种常用的方式是首先获得一组原始数据。将这组数据组织成数组,即将数据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进行排序。然后将其总结成一组频数分布。也就是将这一数组按一定的间隔进行计数,清点出位于每一间隔中的数据出现的次数。这样就获得了频数表或频数分布。 频数分布就是一张显示一组数据位于每一独立区间间隔内的次数的数据表格。频数分布也称为频数表。 频数分布又可以划分为定性数据的频数分布和定量数据的频数分布。一般我们主要对定量数据进行频数分布研究。 为了建立一频数分布,我们需要确定: ? 间隔的数量, ? 间隔的长度(或宽度), ? 间隔的边界,或者说是划分间隔的位置 然后我们就可以清点落在每一间隔中的数值。 例: PP28表2-2显示了一个频数分布。 确定间隔长度(或宽度)的公式为: 间隔数量 最小值 最大值估计的间隔长度-= 在此,如果间隔数量选为8,则间隔的长度应该为: 813.88 26000 96500=-= 估计的间隔长度 当然,这个数值看起来不太好,所以可以取整为9000或10000。 如果我们不能确定应该用多少个间隔数量,则可以通过下列估计间隔长度的公式进行计算:

《统计综合评价》习题

《统计综合评价》习题 一、填空题 1.统计综合评价法最终需要计算一个____________来评价现象的优劣。 2.在计算综合评价指标值以前,需要对每一个单项评价指标的数据进行预处理,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权数一般用相对数表示,同一级别的评价指标权数之和一般为____________。 4.统计综合评价的基本作用就在于弥补统计指标体系方法的不足,便于被评价对象在不同时间与空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 5.使用改进的排队计分法或功效系数法,不同的评价对象的某一单项得分之间的差距相对较_____。 6.加权算术平均法和加权几何平均法计算的综合评价指标值是_________的。 7.最优值距离法实质上是计算各单项评价指标的实际值与相应的最优值的____________的平均数。 8.采用改进的功效系数法进行综合评价时,各单项评价指标的功效系数又叫单项________。 9.指数综合法由于使用了统一标准作为评判尺度,使综合评价总指数在不同空间具有__________。 10.在改进的功效系数法中,若某一单项评价指标的不满意值低于实际值和满意值大于实际值,则单项功效系数取值在____________分之间。 二、单项选择题 1.要对现象作出综合评价,最终需要计算( ) A 单项功效分 B 总功效分 C 综合评价指标值 D 综合评价总指数 2.进行综合评价,先要建立评价的指标体系( ) A 选择的评指标越完整越好 B 选择的评价指标越系统越好 C 选择评价指标越能搜集到真实数据越好 D 选择评价指标要从必要性和可能性出发 3.进行综合评价,选择单项评价指标时( ) A 都只能是正向指标 B 都只能是逆向指标 C 只要能够反映现象本质特征正向、逆向指标均可 D 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均不可 4.单项评价指标权数赋予时( ) A 必须是主观赋权 B 必须是客观赋权 C 一般同一级别的评价指标的权数之和应为1或100% D 纯粹是人为的 5.同一评价指标体系,但权数不同,采用相同的评价方法,其结论( ) A 一定相近 B 一定相反 C 可能相反 D 没有可比性 6.采用排队计分法时,某单项评价指标的得分计算公式是( ) A 1( ,)1001001i k f k n x -=- ?- B 1 (,)1001001i n f k k x -=-?- C (,)1001001i n k f k n x -=- ?- D 1 (,)100100i n f k n k x -=-?- 7.最优值距离法中的距离是“相对距离”,即(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