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表格题总汇(共100题)

1.研究人员用同种小鼠进行了某中药制剂、四环素(一种抗生素)对肝脏脂肪含量影响的实验。实验设计和结果如下表所示(中药制剂和四环素都用生理盐水溶解),请据表分析回答:

(1)若要观察小鼠皮下脂肪细胞中的脂肪颗粒,可用______染色。

(2)现有健康的体重相近、发育状况相同的雌雄小鼠各lOO只,按上表的实验设计,应如何对这些小鼠进行分组?__________________。表中所示的实验,自变量有______ (3)甲组和乙组对照可说明______。上表实验结果可初步说明该中药制剂能对小鼠起什么作用?______。

(4)研究人员认为,还需要观察中药制剂对小鼠(没有注射四环素)肝脏脂肪含量的影响。请完善实验设计并回答问题:

I.实验步骤:

①步骤一:按上表所示的实验设计的要求增加3组小鼠,并编号。

②步骤二:这3组小鼠除每天喂养相同的饲料外,每天还需分别喂______,共ll天。同时在第8至ll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保持其它条件适宜且相同。

③步骤三:测量并统计实验结果。

II.讨论:

①将得到的实验结果与上表的______组的结果进行对照,然后得出结论。

②步骤二中需要“保持其它条件适宜且相同”,其原因是______。

【本题答案】(1)苏丹Ⅲ

(2)将这些小鼠分成5组,每组雌雄小鼠各20只是否注射四环素,是否喂不同浓度的中药制剂

(3)四环素导致肝脏脂肪累积中药制剂能抑制四环素引起的肝脏脂肪累积

(4)0.05、0.10、0.15的中药制剂甲保持单一变量,避免无关变量不适宜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本题详解】

试题分析:

(1)观察小鼠皮下脂肪细胞中的脂肪颗粒,可用苏丹Ⅲ(苏丹Ⅳ)染液染成橘黄(红)色。

(2)小鼠分组时,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使不同组小鼠要同一性别个体与总数目相同,因此应该将这些小鼠随机均分为5组,每组雌雄小鼠各20只;实验自变量有是否注射(0.025mmol)四环素、(是否喂)不同浓度的中药制剂等;

(3)甲组和乙组的实验变量是有无注射四环素溶液,对照可说明四环素导致肝脏脂肪累积;上表实验结果可初步说明该中药制剂能对小鼠抑制(四环素引起的)肝脏脂肪的累积量。

(4)观察中药制剂对小鼠肝脏脂肪含量的影响,分组后,对小鼠除每天喂养相同的饲料外,每天还需分别喂一定浓度梯度的中药制剂,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浓度梯度为0.05、0.10、0.15的中药制剂,共11天。同时在第8至11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得到的实验结果与对照组甲组进行对照;保持其它条件适宜且相同,避免无关变量不适宜

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鉴定及实验设计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12分)研究人员用同种小鼠进行了某中药制剂、四环素对肝脏脂肪含量影响的实验。实验设计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据表分析回答:

)若要观察小鼠皮下脂肪细胞中的脂肪颗粒,可用染液染色后呈色加以判断。

(2)请拟定实验题目。现有健康的体重相近、发育状况相同的雌雄小鼠各50只,按上表的实验设计应如何对这些小鼠进行分组?。

(3)甲组和乙组对照可说明。上表实验结果可得出中药制剂对四环素引起的肝脏脂肪增加量有作用。

(4)研究人员认为,还需要观察中药制剂单独使用时对小鼠肝脏脂肪含量的影响。请完善实验设计并回答问题:

实验步骤:

①步骤一:按上表所示的实验设计的要求增加3组小鼠,并编号。

②步骤二:这3组小鼠除每天喂养相同的饲料外,每天还需分别喂0.05g、0.10g、0.15g 的中药制剂共11天。同时在第8至11天注射,保持其它条件适宜且相同。

③步骤三:测量并统计实验结果,将得到的实验结果与上表的组的结果进行对照,然后得出结论。

【本题答案】(1)苏丹Ⅲ(苏丹Ⅳ)橘黄(红)

(2)探究中药制剂、四环素对对肝脏脂肪含量的影响

将这些小鼠随机均分为5组或每组雌雄小鼠各10只

(3)四环素导致肝脏脂肪含量增加降低(或抑制)

(4)②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③甲

【本题详解】

试题分析:

(1)观察小鼠皮下脂肪细胞中的脂肪颗粒,可用苏丹Ⅲ(苏丹Ⅳ)染液染成橘黄(红)色。

(2)根据提干内容可以推知,实验目的是:探究中药制剂、四环素对对肝脏脂肪含量的影响;小鼠分组时,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使不同组小鼠要同一性别个体与总数目相同,因此应该将这些小鼠随机均分为5组,每组雌雄小鼠各10只。

(3)甲组和乙组的实验变量是有无注射四环素溶液,对照可说明四环素导致肝脏脂肪累积。上表实验结果可初步说明该中药制剂能对小鼠降低(四环素引起的)肝脏脂肪的累积量。

(4)观察中药制剂对小鼠肝脏脂肪含量的影响,分组后,对小鼠除每天喂养相同的饲

料外,每天还需分别喂一定浓度梯度的中药制剂,共11天。同时在第8至11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保持其它条件适宜且相同,避免无关变量不适宜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实验能力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的能力。

3.为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者设计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及结果如下:

①鲈鱼的驯养:将从海洋中捕获的鲈鱼鱼苗在浮式海水网箱中饲养14 d,用普通饲料投喂,备用。

②饲料的配制:在每千克普通饲料中添加200 mg植酸酶,配制成加酶饲料;并将普通饲料和加酶饲料分别制成大小相同的颗粒,烘干后储存。

③鲈鱼的饲养:挑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鲈鱼随机分组,放养于规格相同的浮式海水网箱中,放养密度为60尾/箱。给对照组的鲈鱼定时投喂适量的普通饲料,给实验组的鲈鱼同时投喂等量加酶饲料。

④称重并记录:投喂8周后,从每个网箱中随机取20尾鲈鱼称重。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859.3%、947.2%。

⑤制备鲈鱼肠道中消化酶样品,并分别测定消化酶的活性,结果如下表。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选用鲈鱼鱼苗而不是成体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前的驯养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将配制好的饲料进行烘干要特别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中还应控制好的无关变量主要有________。

(4)本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推测鲈鱼的食性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答案】

(1)成体生长缓慢,实验效果不明显让鲈鱼适应实验养殖环境

(2)温度不能过高高温会使植酸酶变性而失去活性

(3)水温、盐度和溶解氧等

(4)添加植酸酶的饲料促进鲈鱼幼体的生长;植酸酶能提高肠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而对肠道中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影响较小

(5)肉食性,其肠道中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脂肪酶和淀粉酶

【本题详解】

试题分析:(1)由于本题要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的影响,鱼苗生长较快,有利于在实验过程中较为明显地观察其效果,而成体生长缓慢,实验效果不明显.

(2)实验目标是“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其中实验变量为“植酸酶的有无”,实验组的饲料中已添加了植酸酶,因此在烘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温度不能过高,否则会因高温处理使植酸酶变性而失去活性.

(3)通过研究实验课题,确认实验变量、因变量,当然还要关注无关变量--实验步骤

③中要控制的因素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鲈鱼”、“随机分组”、“规格相同的浮式海

水网箱”、“放养密度为60尾/箱”、“投喂等量加酶饲料”,等等.除此之外,还有水温、

盐度和溶解氧等.

(4)实验结论的归纳需从实验结果和表中实验数据入手.“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组

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859.3%、947.2%.”说明添加植酸酶的饲料促进鲈鱼幼体的生长;

表中实验组蛋白酶活性明显较对照组高,而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则相近,所以归纳得出:

植酸酶能提高肠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而对肠道中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影响较小.

(5)鱼的食性有植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根据题干信息显示,鲈鱼消化道中蛋白酶

活性显著高于脂肪酶和淀粉酶,说明其食物中含较为丰富的蛋白质,所以可判定为肉食

性.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设计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

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的能

力。

4.(16分)已知大麦在萌芽过程中可以产生α-淀粉酶,用GA(赤霉素)溶液处理大麦

回答下列问题:

(1)请完成表格中的①,表格中的②。

(2)综合分析试管1和2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反应后试管1溶液中的淀粉量比试管

2中的_______,这两支试管中淀粉量不同的原因是__ 。

(3)综合分析试管2、3和5的实验结果,说明在该实验中GA的作用是_ ___

(4)综合分析试管2、3和4的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 ___________。

(5)推测糊粉层细胞和α淀粉酶的关系可能是________,糊粉层细胞和赤霉素的关系

可能是________。

【本题答案】(1) 0.8 ++++

(2)少带胚的种子保温后能够产生α淀粉酶,使淀粉水解(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诱导种子生成α淀粉酶(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4)GA浓度高对α淀粉酶的诱导效果好(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5)糊粉层细胞是α淀粉酶合成的地方糊粉层细胞是赤霉素作用的靶细胞

【本题详解】

试题分析:

(1)作为对照,每个试管中溶液总量是相同的,故①处水的加入量为0.8;由于本实

验目的是验证用GA(赤霉素)溶液处理大麦可使其不用发芽就产生α-淀粉酶,试管4

和5相互对照,去胚后颜色很浅,去除糊粉层后,故淀粉不能水解,颜色较深为++++。

(2)由于试管1比试管2中的实验结果的颜色浅,说明淀粉量少;比较实验处理条件为试管1带胚,可以推测带胚的种子保温后能够产生α淀粉酶,使淀粉水解。

(3)比较试管2、3和5,说明赤霉素能诱导淀粉酶的合成。

(4)比较试管2、3和4,随着添加赤霉素的增多,颜色越来越浅,故赤霉素浓度升高能够诱导种子中淀粉酶的合成量增多。

(5)比较各组实验结果可以推知,糊粉层细胞是α淀粉酶合成的地方;糊粉层细胞可能是赤霉素的靶细胞。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5.O4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和结果见下表。请回答

(1)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对酶活性有影响的离子是____________,其中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的离子是______,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的离子是________。

(3)该实验中设置4号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设置3号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中若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溶液进行检测,1~4号试管中的颜色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在操作过程中,保温之前不能加入斐林试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答案】(1)维持反应液中pH的稳定(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Cl-和Cu2+Cu2+Cl-

(3)对照确定Na+和SO2-4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活性是否有影响

(4)深砖红色无砖红色浅砖红色浅砖红色斐林试剂中含有Cu2+,会抑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本题详解】本题考查外界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加入缓冲液是防止加入的物质及反应前后对反应液pH的影响,从而维持pH的稳定。从表格来看,Na2SO4对酶的影响不大,而加入NaCl、CuSO4与对照组相比,对酶都有影响。对照组是加入蒸馏水的第四组,影响程度通过加入碘液后的颜色变化来体现,颜色变浅的为抑制酶的活性,颜色变深的为促进酶的活性。加入斐林试剂后,再加热时酶的活性越高,生成还原糖越多,生成砖红色沉淀颜色越深。

6.蝌蚪生长到一定程度开始变态以适应陆栖生活,其外观上出现成对的附肢,尾部逐渐萎缩最后消失(褪尾现象)。正常情况下,从孵化出蝌蚪到形成成体幼蛙,大约需要3个月左右时间。为探索甲状腺激素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某小组进行了甲状腺激素

和甲硫咪唑对蝌蚪生长发育影响的实验,实验设计如表1所示,实验结果如表2和图1所示,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

(至少写两项)。

(2)分析表2结果,由1、2、3组实验对照可得出的结论有:,由1、4组实验对照可以推测甲硫咪唑对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具有作用。

(3)分析图1中1-4组蝌蚪体长增长情况可知,在蝌蚪生长发育的某时期加入甲状腺激素

了蝌蚪体长的增长速度,第3组8d后体长出现负增长,可能是本实验使用的蝌蚪在进行实验时已生长发育到了某一阶段,8d后已经开始出现现象。

【本题答案】(1)甲状腺激素的有无(或浓度)、甲硫咪唑的有无蝌蚪的初始体长、蝌蚪的数量、蝌蚪的孵化时间、培养时间等(2)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发育(或一定浓度范围内,甲状腺激素浓度越高,促进蝌蚪发育的能力越强)抑制 (3) 抑制褪尾

【本题详解】

试题分析:(1)本实验为探索甲状腺激素和甲硫咪唑对蝌蚪生长发育影响的实验,结合曲线图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甲状腺激素的有无(或浓度)、甲硫咪唑的有无。无关变量有蝌蚪的初始体长、蝌蚪的数量、蝌蚪的孵化时间、培养时间等。(2)1、2、3组实验的变量是甲状腺激素的浓度不同,一定浓度范围内,甲状腺激素浓度越高,促进蝌蚪发育的能力越强,1、4组实验的变量是甲硫咪唑的有无,结合表2处理结果数据可知,甲硫咪唑有抑制作用。(3)由图1可知,加入甲状腺激素后体长增长速率变慢,即抑制体长增长。蝌蚪尾部消失,使体长变短。

考点:本题考查实验探究,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7.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研究发现,多种入侵植物的种子有光条件下的发芽率显著高于无光对照。紫茎泽兰是外来入侵物种,作为入侵的第一步,发芽应该与其强入侵力有关。科学家希望通过实验,探讨紫荆泽兰种子的光萌发机制是否和其他入侵植物相同,并且研究光照、温度如何共同影响紫茎泽兰种子的萌发。

实验材料及器材:紫茎泽兰种子(千粒重48mg);培养皿

实验步骤:

1、在培养皿内垫2层吸附足够量水的滤纸,每个培养皿内装入40粒种子。

2、控制不同组别培养皿的光照处理为:

A组:黑暗;B组:铝箔纸覆盖(可见光范围内,铝箔纸覆盖的透光率为0.23%);C组:全光照

3、上述A、B、C三组培养皿中种子的处理方式为:

1-3号培养皿为25℃;4-6号培养皿为5℃;7-9号培养皿为-20℃。

例如A1、A2、A3: 25℃; A4、A5、A6:5℃;A7、A8、A9:-20℃。

4、以子叶展开为正常发芽标准,对种子发芽进行统计,当连续3天无新发芽种子出现,即视为发芽过程结束。

1.根据实验背景和实验目的,提出本实验的假设。

2.A组中每一个温度条件下都设置3个培养皿的目的是。

实验结果:

3.将以上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处理,并用柱形图直观表示各种处理方式对种子发芽率

...的影响。

4.分析以上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5.就本实验研究结果,提出有效控制紫茎泽兰种子萌发从而防治其入侵的方法:。

6.关于紫荆泽兰种子的萌发,该实验研究并未结束,请你提出可以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本题答案】

1.紫茎泽兰在有光条件下的发芽率高于(低于/等于)无光照组(紫茎泽兰种子的光萌发机制和其他入侵植物相同/不相同);

在有光条件下,温度越低,萌发率越低(高/无影响)(或其他合理假设)

2.排除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减少实验误差。

3.

4.

①在全光照、加铝箔纸和黑暗条件下,-20℃处理使种子丧失活力,不萌发;

②室温和5℃处理条件下,均表现为黑暗条件下发芽率显著低于光照(紫茎泽兰和其他入侵种子一样,有需光萌发的特性)

③除-20℃温度外,温度处理对发芽率无显著影响。

5.

6.光照强度(温度)对紫茎泽兰种子萌发的影响

【本题详解】

试题分析:

1.由实验步骤可知不同组之间存在的变量为光照强度和萌芽温度不同。结合题干内容可知本实验的假设为:紫茎泽兰在有光条件下的发芽率高于(低于/等于)无光照组(紫茎泽兰种子的光萌发机制和其他入侵植物相同/不相同);在有光条件下,温度越低,萌发率越低(高/无影响)(或其他合理假设)。

2.A组中每一个温度条件下都设置3个培养皿的目的是排除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减少实验误差。体现了实验设计应遵循平行可重复性原则。

3.柱形图中每个温度下均应有三种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发芽率。图略。

4.分析实验结果(柱形图),可以得出:①在全光照、加铝箔纸和黑暗条件下,-20℃处理使种子丧失活力,不萌发;②室温和5℃处理条件下,均表现为黑暗条件下发芽率显著低于光照(紫茎泽兰和其他入侵种子一样,有需光萌发的特性)③除-20℃温度外,温度处理对发芽率无显著影响。

5.控制紫茎泽兰种子萌发从而防治其入侵的方法有:①从光照强度看采用深耕方式,使种子深埋土中,能有效降低萌发率;增加森林高大植被的密度,降低紫茎泽兰生长环境的光照强度,可以遏制其种子萌发。②从温度看低温处理紫茎泽兰种子,可使其丧失活力。

6.本实验仅探究光照强度和温度对种子萌发有无明显影响,还可以进一步研究影响紫茎泽兰种子萌发的适宜光照强度(温度)。

考点:本题考查科学探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能准确记录实验结果,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分析得出准确结论。8.植物叶片气孔的开放程度对其光合作用强度有较大的影响。为了探究影响气孔开闭的因素,研究人员先后进行了如下相关研究。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I.利用相同的蚕豆叶片,按如下四个装置图进行预实验:

4小时后,取4组蚕豆叶片,撕取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显微观察每组叶片的气孔开闭情况,结果记录如下表:

(1)该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上表数据,在答题卡的坐标图中用柱形图表示Na+和K+对气孔开闭影响的实验结果

(3)为进一步探究Na+和Ca2+对豌豆叶片气孔开放的复合影响,请补充设计思路。

①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再取三个烧杯编号,分别加入pH为7的100ml CaCl2溶液、______________和蒸馏水。

②取相同的蚕豆叶片,分别置于上述三个烧杯中。

③将烧杯置于适宜光照条件下照射4h。

④从上述三组叶片上撕取下表皮若干,制作临时装片,观察、记录并统计实验结果。Ⅱ.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番茄叶片的气孔导度(气孔开放程度)和胞间CO2浓度。结果如下图。

(1)随着土壤含水量降低,气孔导度降低,胞间O02并未因光合作用消耗而降低,反而逐渐升高,对此有两种不同观点:观点一认为光合产物的输出变慢,导致细胞内光合产物积累,阻碍了CO2吸收利用;观点二认为水分亏缺导致叶绿体片层结构破坏,从而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反应,而且不能恢复。

(2)为验证上述观点,将培养在土壤_________(填“高”或“低”)含水量条件下的番茄幼苗分为两组,实验组番茄幼苗进行 ___________处理,对照组保持原有状态。若实验组番茄幼苗光合速率______________,则观点二成立。

Ⅲ.研究发现,植物的气孔一般长约7-30μm,宽约1一6μm,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大小为1一90μm不等。据此分析,雾霾天气对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影响是

_________________。

【本题答案】

I(1)探究K+(或Na+)、光照、PH等因素对气孔开闭的影响

(2)如图

(3)NaCl和CaCl2溶液

II(1)光(2)低正常供水不能恢复

III 雾霾中的颗粒可导致部分气孔被堵塞,影响二氧化碳的吸收,使光合速率减慢【本题详解】

试题分析:

I(1)根据四个装置图内容可知变量较多,自变量应有K+(Na+)、光照、PH等因素,因变量就是气孔开度,预实验的目的是探究K+(或Na+)、光照、PH等因素对气孔开闭的影响。

(2)Na+和K+对气孔开闭影响即甲、丁组实验结果,绘柱形图时,注意标明横轴与纵轴表示的内容与单位。

(3)要探究 Na+和Ca+对豌豆叶片气孔开放的复合影响,除了蒸馏水的空白对照外,应分别设置Na+、Ca+及Na+和Ca+对气孔开放的影响组,然后观察记录结果。

Ⅱ.叶绿体片层结构是光反应的场所,如果水分亏缺导致片层结构破坏,可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而且不能恢复。将培养在土壤低含水量条件下的番茄幼苗分为两组,实验组番茄幼苗进行正常供水处理,对照组保持原有状态,若实验组番茄幼苗光合速率不能恢复,则能证明。

Ⅲ.悬浮颗粒物大小一般大于气孔的大小,所以雾霾中的颗粒可导致部分气孔被堵塞,影响二氧化碳的吸收,使光合速率减慢。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实验研究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9.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除了温度、pH以外,还有些化学物质能使酶活性增加,称为酶的激活剂;而有些化学物质能使酶的活性降低甚至丧失,称为酶的抑制剂。如Cl一是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Cu2+是唾液淀粉酶的抑制剂。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研究。

实验试剂:唾液淀粉酶溶液,3%淀粉溶液,碘液,0.3%NaCl溶液,1%CuSO4溶液,1%Na2S04溶液,蒸馏水。

实验器材:略。

实验步骤:取4支洁净试管,按照下表加入相应的试剂。将4支试管都放入到温度为①水浴锅中保温15min。期间每隔1分钟取样,滴加碘液进行鉴定,观察反应进行情况。

(1)本实验的研究课题为_________________。

(2)①处设置的温度应为_____________;表中②③应添加的试剂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

(3)设置3号试管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

(4)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项)

(5)1号试管作为空白对照,在第5min时取出的样液,滴加碘液后开始呈现出黄色,说明淀粉已完全被酶催化分解,2号试管______________;3号试管的实验结果与__________号试管的基本相同;4号试管样液呈现出黄色的取样时间比l号试管_________________(填“早”或“晚”)。

【本题答案】

(1)验证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2)37℃ 2ml、1ml

(3)作为对照

(4)温度和PH

(5)2号试管不管何时取样,滴加碘液后呈现蓝色 1 早

【本题详解】

试题分析:

(1)实验的自变量是加入抑制剂与激活剂,观察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的研究课题为验证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2)唾液淀粉酶的适宜温度是37℃。不同试管中加入同一种物质的量应相同。

(3)3号试管内加入对酶活性没有影响的Na2S04溶液,其他等相同,是起对照作用。

(4)除自变量不同外,要严格控制无关变量,如温度和PH、加入物质的量等。

(5)若1号试管在第5min时取出的样液,滴加碘液后开始呈现出黄色(碘液的颜色),请预测其它3支试管的鉴定结果。2号试管加入的Cu2+是唾液淀粉酶的抑制剂,酶的活性被抑制,2号试管不管何时取样,滴加碘液后呈现蓝色。3号试管加入对酶活性没有影响的Na2S04溶液,同1号一样,滴加碘液后呈现出黄色。4号试管加入的Cl一是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酶的活性增强,样液呈现出黄色的取样时间比l号试管早。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酶活性因素实验研究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0.为探究NaCl和CuSO4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和结果

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

(2)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对酶活性有影响的离子是 ,其中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的离子是 ,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的离子是。

(3)该实验中设置4号试管的目的是;设置3号试管的目的是。

(4)上述实验中若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溶液进行检测,1~4号试管中的颜色依次是、、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在操作过程中,保温之前不能加入斐林试剂,其原因是。

【本题答案】(1)维持反应液中pH的稳定(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Cl-和Cu2+ Cu2+ Cl-

(3)对照确定Na+和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4)深砖红色无砖红色(或蓝色) 浅砖红色浅砖红色(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斐林试剂中有Cu2+,其可抑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本题详解】加入的缓冲液是防止加入的物质及反应前后对反应液pH的影响,来维持pH的稳定;从表格中来看,Na2SO4对酶的影响不大,而加入NaCl、CuSO4与对照组相比都有影响,而对照组是加入蒸馏水的一组即第四组,而影响程度通过加入碘液后的颜色变化来体现,颜色变浅的为促进酶的活性,颜色变深的为抑制酶的活性,而加入斐林试剂后,在加热的情况下,酶的活性越高,生成还原糖越多,生成砖红色沉淀颜色就越深。

11.科学家沃泰默、斯塔林和贝里斯等对促胰液素的发现有突出的贡献,后来科学家又发现哺乳动物体内的胰腺中有腺泡组织(其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多种消化酶)和胰岛组织。请根据下面实验回答问题。

(1)假设一的B组实验中,效应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一的实验结果说明:胰液的分泌不只是由神经调节引起的,还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

(2)请补充完整表中假设二的对照实验及能够证实假设二成立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胰岛素由___________细胞分泌。当人们知道胰腺内的胰岛细胞能分泌胰岛素后,试图从磨碎的小鼠胰腺组织中直接提取胰岛素,但均未成功,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答案】(1)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胰腺(“胰腺”或“传出神经末梢”都不得分)

盐酸刺激后小肠产生的分泌物(或体液调节)

(2)小肠黏膜(不经盐酸浸泡)磨碎制成提取液(答小肠黏膜不给分)不分泌胰液

(3)胰岛B 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可将胰岛素分解

【本题详解】

试题分析:

(1)在反射弧中,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本实验中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及其支配的胰腺。假设一的实验A过程结果表明胰液的分泌与神经调节有关,B、D实验结果表明胰液的分泌还可能与盐酸刺激后小肠产生的分泌物(或体液调节)有关。

(2)根据对照试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区别应该是注入小鼠的胰腺静脉血液中的提取液成分不同,实验组小肠粘膜用稀盐酸浸泡,对照组小肠黏膜就应该不经盐酸浸泡。该验证性试验的结果应该支持假设二,所以对照组试验现象应为不分泌胰液。

(3)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由题干可知胰腺中有腺泡组织,其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蛋白酶可将胰岛素分解,因而无法直接提取。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实验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2.下图是用于测量生物吸收氧气量的实验装置。分别以20粒萌发的大豆或4条蚯蚓为材料,每隔10分钟(min)记录一次有色液滴在刻度玻璃管上的读数,记录如下表所示。

⑴装置图中浓NaOH溶液的作用是。

⑵进行种子萌发实验时,有色液体向移动,移动的最大速率是 mm/min。

⑶动物呼吸和种子萌发实验都表明,在一段时间后,有色液滴移动的速度逐渐减缓。这是因为:。

⑷某同学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得出“萌发的种子比蚯蚓的呼吸速率大”的结论。你认为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本题答案】(1)吸收CO2 (2)左 0.8 (3)装置中氧气逐渐减少,呼吸作用减慢

(4)不正确两者呼吸速率的比较需要重量、环境温度等条件相同。

(1)吸收CO2 (2)左 0.8 (3)装置中氧气逐渐减少,呼吸作用减慢(4)不正确两者呼吸速率的比较需要重量、环境温度等条件相同。

【本题详解】

试题分析:(1)装置图中浓NaOH溶液的作用是细胞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以刻度的移动距离表示氧气消耗量。(2)种子萌发有氧呼吸消耗氧气,瓶内气压下降,有色液体左移。移动的最大速率是:(16-8)/10=0.8 mm/min。(3)有氧呼吸会消耗瓶内氧气导致瓶内氧气浓度下降,有氧呼吸速率下降。(4)因为要比较二者呼吸速率大小需要(1)吸收CO2 (2)左 0.8 (3)装置中氧气逐渐减少,呼吸作用减慢

(4)两者呼吸速率的比较需要重量、环境温度等条件相同,表格没有体现,故不能比较。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实验分析,意在考查考生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能力。

13.根据下列实验,填写有关内容:

)在上述实验中,试管内容物变蓝的有

(2)通过上述实验中的1、2号试管对比,可以说明

(3)通过上述实验中的1、3号试管对比,可以说明

(4)过上述实验中的1、4号试管对比,可以说明

【本题答案】(1)2、3、4;(2)唾液中有淀粉酶,可以促进分解;(3)温度过高,酶失去活性;(4)酸性过强,酶失去活性。

【本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常规的掌握情况,此题属于较易的题目。14.洋葱是常用的生物学实验材料,请结合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填写字母所代表的内容A ;B ;C 。

(2)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①先用低倍镜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②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调节准焦螺旋,直至看清楚物像为止。

(3)实验二中将临时装片用0.3 g·mL—1的蔗糖溶液处理5分钟后,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此时可见细胞内

处颜色变深, 用清水处理5分钟后, 可见细胞发生现象。

(4)实验三常用的染色剂是 , 可使染色。

【本题答案】(1)A 原色观察 B 鳞片叶外表皮 C 正方形(2)中央细(3)液泡质壁分离复原 (4)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或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写出一个即可得分) 染色体

【本题详解】

试题分析:⑴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有颜色,因此不需要染色观察细胞的形态即可;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取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做实验材料;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呈正方形。⑵高倍镜的使用方法是先低倍镜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转换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同时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⑶在质壁分离过程中,水从液泡中出来,使细胞液的浓度变深;当将质壁分离后的活细胞置于清水中,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⑷将染色体染色的试剂是龙胆紫或醋酸洋红。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教材中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15.生产中使用的普通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40℃~60℃之间,而极端耐热淀粉酶在

100℃仍能保持较高的活性,因此它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某同学正在设计一个实验以探究温度对两种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其中有些问题需要你的帮助。

(1)此实验中除自变量和因变量外,还需要考虑、及___________ 等因素。

(2)在此实验中,因变量可以用碘液和斐林试剂检测。两种试剂各与何种物质产生颜色反应?检测的是底物还是产物?此实验应选何种试剂?

【本题答案】(1)pH 酶浓度底物浓度产物浓度(任选三项作答)

(2)碘液与淀粉产生颜色反应,检测的是底物;斐林试剂与还原糖产生颜色反应,检测的是产物;此实验应选碘液进行检测。

(3)如下图:

【本题详解】酶促反应速率受温度、pH、酶浓度、底物浓度、产物浓度等因素影响。若

检测底物,应选用碘液与淀粉反应,呈蓝色;若检测产物,应选用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水浴加热生成砖红色沉淀。此实验自变量为温度,应选用碘液进行检测。在绘图过程中,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连线即可。

16.研究者为了研究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选用枪乌贼的神经组织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高)。室温下,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的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__________的方式释放__________,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_识别。

(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II、III、IV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__________作用。

(3)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作__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符号,可多选)。

a.降糖药 b.麻醉药 c.镇痛剂 d.抗肌肉痉挛剂

(4)研究者利用水母荧光蛋白标记突触前神经元,直接观察到突触前膜先出现钙离子内流,之后引发突触小泡的定向移动。药物BAPTA能迅速结合钙离子,现将该药物注入突触小体内,若突触前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需的。

【本题答案】(1)低胞吐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

(2)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抑制

(3)b c d

(4)动作电位无改变,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

【本题详解】

试题分析:(1)第I组为对照组,处理说明枪乌贼神经元兴奋时膜外电位变为负值,膜内电位变为正值,膜外比膜内电位低75mV。“兴奋的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扩散到后膜后被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2)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II、III、IV组表明,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越来越低且最后消失,应该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抑制作用。

(3)由实验可知河豚毒素可使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从而阻断神经兴奋的传递,所以可用来作为麻醉药或镇痛剂或抗肌肉痉挛剂。

(4)由于钙离子内流,之后引发突触小泡的定向移动向突触间隙释放神经递质。药物BAPTA能迅速结合钙离子从而阻断突触小泡的定向移动向突触间隙释放神经递质,若突触前神经元的动作电位无改变,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则说明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需的。

考点:本题考查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相关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会分析实验得出合理结论,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7.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若干个)开展了有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实验研究,实验开始时打开活塞开关,使水柱液面平齐,然后关闭活塞开关,8小时后,观察

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

请根据以上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上表探究性实验课题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不同植物的光合作用,最好选择的容器标号是____________。

(2)若容器1的烧杯中加入的是CO2的缓冲液,U型管左侧液面的变化是______(填“上升”或“下降”),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是________mL/h。为了更准确的测定,应对实验结果进行校正(排除非生物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如果校正装置的实验结果是左侧液面比右侧液面低,则校正之后的净光合速率比原来___(填“大”或“小”)。(3)利用图示装置测量天竺葵植株的呼吸速率,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答案】(1)植物的种类和光质1和3(2)上升15 大(3)对装置进行遮光处理,烧杯中盛放氢氧化钠溶液(或能吸收CO2的液体),测量单位时间内水柱变动的距离【本题详解】(1)表中实验课题的自变量有两个,植物的种类和光质。研究不同植物的光合作用,根据单一变量原则,自变量为植物的种类,其他条件均适宜。红光更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所以最好选择的容器标号为1和3。(2)若容器1的烧杯中加入的是CO2的缓冲液,装置内不断产生氧气,会使U型管左侧液面上升。由表中容器1两侧液柱高度差为240 mL/8 h可知,每小时液柱差高度变化为30 mL。因为原来两液面高度相同,所以每小时氧气变化量为15 mL/h,此即净光合作用速率。如果校正装置的实验结果是左侧液面比右侧液面低,说明实验受温度、大气压的影响,原装置气体体积减小,则容器1校正之后的净光合速率比原来大。(3)要测量天竺葵植株的呼吸速率,必须避免光合作用的发生,要对装置进行遮光处理。又因为呼吸作用中吸收氧气和放出二氧化碳的量相等,烧杯中盛放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掉二氧化碳,则装置中氧气的变化量即为植物的呼吸速率。

18.某同学在互联网上查到如下结论: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失活,而谷胱甘肽能缓解重金属盐对蛋白质的破坏作用。请你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下列材料,完善下面的设计方案以证明这一观点。

实验材料:试管、大烧杯、滴管、温度计、恒温水浴锅、唾液淀粉酶、淀粉溶液、硝酸银溶液、谷胱甘肽溶液、新配制的斐林试剂等(所给溶液浓度均适合实验用)。

①如果第3步前移到第2步进行,则实验失败,原因是

②如果第5步前移到第2步进行,则实验失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题答案】

(2)①重金属盐使蛋白质结构改变,这种改变是不能恢复的。所以甲试管观察不到应有的现象(2分)

②淀粉酶已催化部分淀粉水解,乙试管中会出现砖红色沉淀(2分)

【本题详解】

试题分析:(1)要验证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失活,而谷胱甘肽能缓解重金属盐对蛋白质的破坏作用,依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故2 应是谷胱甘肽溶液,3是硝酸银溶液,4是蒸馏水,5是淀粉溶液,斐林试剂需要在500C~650C恒温水浴加热,甲作为实验组应添加谷胱甘肽溶液2mL和硝酸银2mL,乙中应添加硝酸银2mL和蒸馏水2mL,丙作为对照应加入4mL,甲应该淀粉酶不会变性,能将淀粉分解为还原糖呈砖红色,乙中硝酸银让淀粉酶变性,淀粉不会分解,不会出砖红色沉淀,丙作为对照也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①如果第3步前移到第2步进行,因为重金属盐使蛋白质结构改变,这种改变是不能恢复的。所以甲试管观察不到应有的现象导致实验失败。

②如果第5步前移到第2步进行,淀粉酶已催化部分淀粉水解,乙试管中会出现砖红色沉淀导致实验失败。

考点:本题考查酶和实验设计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19.下表示细胞信息传递的三种类型。请回答:

(1)人在寒冷环境中,激素甲分泌增加时,细胞反应③表现为。从温暖的室内到室外,此过程中他的耗氧量和体内酶活性的变化分别是。

(2)激素乙的化学本质是,该类物质合成的“车间”是。

(3)信号分子④名称是。若④能使神经元兴奋,则该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是。当唾液腺细胞完成细胞应答后,信号分子分解,以终止细胞应答停止分泌唾液。己知某种神经毒素能够阻止④的分解,唾液腺细胞反应表现为。

(4)一些神经细胞既能释放④,还能释放ATP,两者均能引起受体细胞的膜电位变化。请你写出证明ATP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的实验思路:

【本题答案】(1)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耗氧量增加,酶活性不变

(2)固醇(或脂质)内质网

(3)(神经)递质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使唾液腺持续性兴奋并分泌唾液(4)①用化学物质阻断典型神经递质在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后,发现受体细胞仍能接收到部分神经信号;②寻找到靶细胞膜上有ATP受体(答出其中一条即可)

【本题详解】

试题分析:

(1)垂体能分泌生长激素和多种促激素,其中的促甲状腺激素能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细胞,促进甲状腺的发育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从温暖的室内到室外,外界温度降低,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能作用于甲状腺细胞,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使细胞代谢增强,耗氧量增加,由于体温不变,故酶的活性不变。

(2)激素乙是由性腺分泌的,因此乙为性激素,化学本质是固醇类物质,合成的车间是内质网。

(3)信号分子④是由神经细胞产生的,因此是神经递质;当兴奋性递质作用于后膜时,后膜发生动作电位,其膜电位变化是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某种神经毒素能阻止神经递质的分解,则兴奋性递质会持续性作用于后膜,使唾液腺持续性兴奋并分泌唾液。(4)一些神经细胞既能释放神经递质,还能释放ATP,两者均能引起受体细胞的膜电位变化,要想证明ATP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一种思路是阻止神经递质在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后,发现受体细胞仍能接收到部分神经信号,另一种思路是寻找到靶细胞膜上有ATP受体,意思合理,答出一种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0.某科研小组对黄瓜幼苗代谢问题进行了探究。下图一表示在适宜光照条件下黄瓜幼苗的一个细胞内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用序号表示)。科研人员将长势一致、健壮的黄瓜幼苗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人工气候室中,控制不同条件培养(其他条件适宜)。一段时间后,测得黄瓜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b含量及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乙、丙两组的弱光照均为15%的正常光照;丙组减少供水为50%的正常供水(1)图一中a代表的物质名称是。②过程进行的场所是。①过程产生的[H]用于③过程作用是。

(2)上表中甲、乙二组实验中的自变量是;为验证黄瓜幼苗叶片色素含量

的变化情况,可用无水乙醇提取黄瓜幼苗叶片色素,然后利用 (填试剂)分离所

提取的色素。

(3)乙、丙两组黄瓜幼苗的光合作用强度较强的是,据上表可知,其内在原因之一是该组黄瓜幼苗叶片中的。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当黄瓜幼苗处于冬春栽培季节,光照减弱,可适当,以提高其光合作用强度。

(4)某同学想以新鲜的黄瓜幼苗叶片为材料,探究环境条件对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请帮助他提出一个探究课题。(5)优质黄瓜的种苗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大规模生产,所利用的原理是。

【本题答案】(1)水线粒体(内膜)将三碳化合物还原为糖类(有机物)(2)光照强度(正常光照、弱光照) 层析液(3)丙组叶绿素a、b含量较多减少供水(4)探究温度(二氧化碳)对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5)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本题详解】

试题分析:(1)①②③④分别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和细胞呼吸第一、二阶段。a代表水,细胞呼吸的3阶段在线粒体内膜。光反应产生的[H]参加暗反应将三碳化合物还原为糖类(有机物)。(2)表中甲、乙二组实验中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分离色素用层析液。(3)丙组的光饱和点比乙组高,光补偿点较低,故丙组光合强度较高。据表格分析,丙组叶绿素a、b含量较多,有利光合作用。这与其减少供水相关。(4)环境条件有温度。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等,为自变量。故探究课题可以是:探究温度(氧气、二氧化碳)对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5)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为细胞全能性。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相关知识以及实验设计,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能力;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能力。

21

(1)请完成实验设计:①应为__________________。

(2)3、4号试管为一组对照实验,本实验中要探究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请为该组实验拟定一个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的因变量可以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确定。

(4)在2、3号试管所研究的问题中,温度属于____________变量。

【本题答案】(1)37℃水浴 pH=1.5

(2)温度探究温度对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3)相同时间内瘦肉块的变化 (或记录瘦肉块消失所用的时间)

(4)无关

【本题详解】

试题分析:(1)本实验自变量为温度和PH,2号和3号为一组自变量是PH的对照实验,故①应为37℃水浴,pH=1.5。

(2)3号和4号试管处理条件水浴温度不同,为实验自变量,该组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对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3)本实验可以通过观察瘦肉块体积变化来确定对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一段时间后瘦肉块体积大的,胃蛋白酶活性弱,体积小的,活性强;也可用瘦肉块消失所用的时间

(完整版)生物化学实验习题及参考答案

生物化学实验习题及解答 一、名词解释 1、pI:指氨基酸的正离子浓度和负离子浓度相等时的pH值,用符号pI表示。 2、层析:按照在移动相和固定相(可以是气体或液体)之间的分配比例将混合成分分开的技术。 3、透析:通过小分子经过半透膜扩散到水(或缓冲液)的原理,将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分开的一种 分离纯化技术。 4、SDS-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在去污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存在下的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SDS-PAGE 只是按照分子的大小,而不是根据分子所带的电荷大小分离的。 5、蛋白质变性:生物大分子的天然构象遭到破坏导致其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蛋白质在受到光照, 热,有机溶济以及一些变性济的作用时,次级键受到破坏,导致天然构象的破坏,使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丧失。 6、复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变性的生物大分子恢复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构象的现象。 7、Tm 值:核酸分子变性过程中,紫外吸收达到最大增量一半时的溶解温度。 8、同工酶:能催发相同的反应类型但其理化性质及免疫学性质不同的酶。 9、Km值: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是酶的特征物理学常数之一。近似表示酶 与底物的亲和力。 10、DNA变性:DNA双链解链,分离成两条单链的现象。 11、退火:既DNA由单链复性、变成双链结构的过程。来源相同的DNA单链经退火后完全恢复双 链结构的过程,同源DNA之间`DNA和RNA之间,退火后形成杂交分子。 12、增色效应:当双螺旋DNA熔解(解链)时,260nm处紫外吸收增加的现象。 二、基础理论单项选择题 1、A; 2、C; 3、B; 4、A; 5、A; 6、B; 7、B; 8、C; 9、D;10、A;11、A;12、D;13、A; 1、用下列方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哪一种方法需要完整的肽键?() A、双缩脲反应 B、凯氏定氮 C、紫外吸收 D、羧肽酶法 2、下列哪组反应是错误的?() A、葡萄糖——Molish反应 B、胆固醇——Libermann-Burchard反应 C、色氨酸——坂口(Sakaguchi)反应 D、氨基酸——茚三酮反应 3、Sanger试剂是() A、苯异硫氰酸 B、2,4-二硝基氟苯 C、丹磺酰氯 D、 -巯基乙醇 4、肽键在下列哪个波长具有最大光吸收?() A、215nm B、260nm C、280nm D、340nm 5、下列蛋白质组分中,哪一种在280nm具有最大的光吸收?()

高中生物实验表格题总汇(共100题)

1.研究人员用同种小鼠进行了某中药制剂、四环素(一种抗生素)对肝脏脂肪含量影响的实验。实验设计和结果如下表所示(中药制剂和四环素都用生理盐水溶解),请据表分析回答: (1)若要观察小鼠皮下脂肪细胞中的脂肪颗粒,可用______染色。 (2)现有健康的体重相近、发育状况相同的雌雄小鼠各lOO只,按上表的实验设计,应如何对这些小鼠进行分组?__________________。表中所示的实验,自变量有______ (3)甲组和乙组对照可说明______。上表实验结果可初步说明该中药制剂能对小鼠起什么作用?______。 (4)研究人员认为,还需要观察中药制剂对小鼠(没有注射四环素)肝脏脂肪含量的影响。请完善实验设计并回答问题: I.实验步骤: ①步骤一:按上表所示的实验设计的要求增加3组小鼠,并编号。 ②步骤二:这3组小鼠除每天喂养相同的饲料外,每天还需分别喂______,共ll天。同时在第8至ll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保持其它条件适宜且相同。 ③步骤三:测量并统计实验结果。 II.讨论: ①将得到的实验结果与上表的______组的结果进行对照,然后得出结论。 ②步骤二中需要“保持其它条件适宜且相同”,其原因是______。 【本题答案】(1)苏丹Ⅲ (2)将这些小鼠分成5组,每组雌雄小鼠各20只是否注射四环素,是否喂不同浓度的中药制剂 (3)四环素导致肝脏脂肪累积中药制剂能抑制四环素引起的肝脏脂肪累积 (4)0.05、0.10、0.15的中药制剂甲保持单一变量,避免无关变量不适宜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本题详解】 试题分析: (1)观察小鼠皮下脂肪细胞中的脂肪颗粒,可用苏丹Ⅲ(苏丹Ⅳ)染液染成橘黄(红)色。 (2)小鼠分组时,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使不同组小鼠要同一性别个体与总数目相同,因此应该将这些小鼠随机均分为5组,每组雌雄小鼠各20只;实验自变量有是否注射(0.025mmol)四环素、(是否喂)不同浓度的中药制剂等; (3)甲组和乙组的实验变量是有无注射四环素溶液,对照可说明四环素导致肝脏脂肪累积;上表实验结果可初步说明该中药制剂能对小鼠抑制(四环素引起的)肝脏脂肪的累积量。 (4)观察中药制剂对小鼠肝脏脂肪含量的影响,分组后,对小鼠除每天喂养相同的饲料外,每天还需分别喂一定浓度梯度的中药制剂,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浓度梯度为0.05、0.10、0.15的中药制剂,共11天。同时在第8至11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得到的实验结果与对照组甲组进行对照;保持其它条件适宜且相同,避免无关变量不适宜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实验题专练-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2020届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实验专练:(7)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1、关于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叙述错误的是( ) A.预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再次实验可不设置空白对照 B.除了扦插枝条以外,其他实验条件均要相同 C.在实验过程中,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促进生根的作用效果可能相同 D.实验的测量指标最好是枝条的生根数量 2、科研人员为探究生长素对根尖生长的影响,以琼脂块和水稻根尖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对根的处理方式生长状况 1 黑暗竖直生长 2 单侧光照射背光弯曲生长 3 黑暗(一侧贴琼脂块) 竖直生长 4 黑暗(一侧贴含10-8mol/L生长素的琼脂块) 向贴琼脂块一侧生长 5 黑暗(一侧贴含10-6mol/L生长素的琼脂块) ? A.第2组与第4组说明单侧光照引起根尖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B.第3组实验的目的是确定琼脂块对根尖生长无影响 C.第5组根尖的生长状况应该是“向贴琼脂块对侧生长” D.根尖背光弯曲生长说明生长素对根尖生长的抑制作用 3、甲图是某同学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NAA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获得的曲线图,乙图是燕麦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的示意图。下列对实验及图示的分析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NAA浓度为c B.迎春花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C.生长素由④移向③,所以③处生长速度比④快 D.生长素由①移向③,由②移向④ 4、某学校课题组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激素类似物乙对月季生根的影响。下表是研究结果,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0 10-610-510-410-310-2 激素类似物甲 6 8 11 12 9 5 激素类似物乙 5.4 5.1 4.3 3.7 3.0 2.4 A.激素类似物甲促进插枝生根表现出两重性的特点 B.促进月季生根的最适激素类似物甲浓度在10-5-10-4mol·L-1之间 C.上述浓度激素类似物乙对月季生根有抑制作用 D.枝条需选择带有一定(数量相同)的芽或叶的 5、某科研人员以大豆幼苗为实验材料进行相关实验,实验记录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0μmol?L-10.05μmol?L_10.5μmol?L-1 1μmol?L-1 5μmol?L-1 吲哚乙酸(IAA) 80 cm 114 cm 100 cm 76 cm 35 cm 吲哚丁酸(IBA) 80 cm 77 cm 50 cm 35 cm 15 cm Α-萘乙酸(NAA) 80 cm 44 cm 23 cm 18 cm 10 cm A.该实验所用大豆幼苗的品种、大小以及生理状态属于无关变量 B.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三种植物激素对大豆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C.该实验能反映出IAA的两重性,但不能反映出IBA和NAA的两重性 D.IAA促进大豆根系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可能在0.05 pmol ? L—1?0.5 pmol ? L—1之间 6、如图为一种植物扦插枝条经不同浓度IAA浸泡30 min后的生根结果(新生根粗细相近),对照组为不加IAA的清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实验设计与分析试题 (适用于老高考新教材)

7.实验设计与分析 1.(2022辽宁大连模拟)科研人员以萌发的豌豆种子为材料,研究外源H2O2对根生长的影响。 (1)研究发现,植物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H2O2可作为信息分子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细胞内的可催化分解H2O2,以避免H2O2浓度过高对细胞产生毒 害。 (2) 本实验对照组是用等量处理萌发的豌豆种子。实验结果表明,外源 H2O2处理的豌豆根均向水平的方向发生了弯曲,且。(3)研究发现,豌豆根的根冠细胞中存在感受重力作用的淀粉体(内含淀粉),使根向地生长。科研人员测定了外源H2O2处理后各组根细胞中的淀粉含量和α-淀粉酶活性,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图2 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在外源H2O2的作用下,,使根减弱了对重力的感应。 (4)为进一步研究根弯曲生长的原因,科研人员将每个处理组的根切下后,迅速地将其弯曲部分纵向切开为弯曲内侧和外侧两部分,测定内侧和外侧赤霉素(GA3)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分析图2可知,在四种不同H2O2浓度下,弯曲根的GA3含量都 是,且随着H2O2浓度的提高,GA3含量增加。 2.(2022福建漳州三模)研究发现H2S可增强植物抵御干旱的能力。科研人员以拟南芥为材料进行下列实验:在正常浇水和干旱条件下,分别施加H2S,检测各组中拟南芥的气孔导度、光合速率和固定CO2的Rubisco酶活性,结果如图1、图2所示。

图1 图2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比较图1中的组 别,说明H2S能缓解干旱胁迫,但并不能使拟南芥的光合速率恢复正常。 (2)Rubisco酶主要分布于叶肉细胞的(具体位置)。据图1、2分 析,H2S会导致,从而影响拟南芥的光合作用。据此解释在正常浇水情况下,施加H2S导致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3)叶表皮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打开,这一现象与细胞膜上的K+通道蛋白有关。研究发现植物自身可产生H2S,H2S缺陷突变体K+通道蛋白的含量最高,野生型其次,H2S超表达突变体含量最低。综合以上信息,请简要说明一定浓度的H2S可提高拟南芥抗旱能力的原因:①H2S通过,导致气孔关闭,减少水分散失;②通过,从而增加有机物的合成量。 3.(2022山东德州三模)针灸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电针刺激小鼠后肢的足三里(ST36)穴位,可激活迷走神经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在细菌多糖(LPS)引起的炎症反应中发挥抗炎作用。 (1)迷走神经是从脑干发出的(填“躯体运动”或“内脏运动”)神经,可参与调节内脏活动。 (2)科学家以LPS诱发的炎症小鼠为实验对象,用适宜强度电针刺激ST36,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检测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NA)和炎症因子(IL-6)的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电针刺ST36对抗LPS诱发的炎症的机理可能是:。

高中生物实验表格题总汇之二(共100题)

1.I.为探究菖蒲(一种湿地植物)不同种类污水的净化作用,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1)实验目的:(略) (2)实验材料:从不同地点采集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普通池塘水3种水样;菖蒲幼苗若干;茭白幼苗若干:透明玻璃缸若干个;测定色BOD(即水中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分解的需氧量)。的设备。 (3)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从此表中看出,该实验的自变量为。 (4)请将上表数据转化为柱形图来表示。 II.该小组继续利用实验I中提供的材料”开展“茭白和菖蒲幼苗对不同污水净化效果的研究”,请写出实验思路: ①取若干个相同的洁净透明玻璃缸,分组如下: ② ③ ④ 【答案】 (3)污水种类(或不同种类污水的净化情况) (4)柱形图(坐标及单位1分,柱形图1分,共2分) II. ①分组如下: A组和B组:加入适量等量的普通池塘水;C组和D组:加入等量的生活污水;E组和F 组:加入等量的工业污水 ②分别测定六个容器中的BOD值,记录数据 ③分别在A、C、E组玻璃缸内植入1珠(或适量)长势相似的菖蒲幼苗;分别在B、D、F组玻璃缸内植入1珠(或适量)长势相似的茭白幼苗。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分别测定六个容器中的BOD值。 ④重复实验三次(或以上),记录数据,并求平均值。(取1珠做实验的,不重复实验不得分,重复实验但未求平均值给1分;取多珠做实验的,不重复实验也可以) 【解析】 试题分析:(3)污水种类是实验的自变量,BOD是实验的因变量。(4)将表格转化成柱状图,要注意坐标及单位。该题的自变量有两个,一个是茭白和菖蒲幼苗,一个是不同的污水。实验总体分三大组,普通水、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每一大组设置两小组,一组加茭白,一组加菖蒲. 实验思路取六个相同的洁净透明玻璃缸,分组如下:A组和B 组:加入适量等量的普通池塘水;C组和D组:加入等量的生活污水;E组和F组:加入等量的工业污水,分别在A、C、E组玻璃缸内植入1珠(或适量)长势相似的菖蒲幼

生物化学实验考试试题(完整版)

生物化学实验 二、填空题: 1. 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有(双缩脲法),(紫外吸收法),( Folin-酚试剂法(或Lowry法))和(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 2. CAT能把H2O2分解为H2O和O2,其活性大小以(以一定时间内分解的H2O2量)来表示,当CA T 与H2O2反应结束,再用(碘量法)测定未分解的H2O2。 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以(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载体的一种区带电泳,这种凝胶是由(Acr)和交联剂(Bis)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而成。化学聚合法一般用来制备(分离)胶,其自由基的引发剂是(Ap),催化剂是(TEMED);光聚合法适于制备大孔径的(浓缩)胶,催化剂是(核黄素)。 4.层析技术按分离过程所主要依据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类,可分成以下几种:(吸附层析),(分配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层析)和(亲和层析)。 5. 使用离心机离心样品前,必须使离心管(等重)且对称放入离心机。 6. 米氏常数可近似表示酶和底物亲合力,Km愈小,表示E对S的亲合力愈(大),Km愈大,表示E对S 的亲合力愈(小)。 7. 分光光度计在使用之前必须预热,注意预热及样品槽空时必须__(打开)____(打开、合上)样品池翻盖。 8. CAT是植物体内重要的酶促防御系统之一,其活性高低与植物的(抗逆性)密切相关。 9. 纸层析实验中,____________形成固定相,____________流动相。 10. 聚丙烯酰胺凝胶是是由和交联剂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而成的,在具有自由基团体系时,两者就聚合。引发产生自由基的方法有两种:(化学法)和(光聚合法)。 11. 层析技术按按固定相的使用形式进行分类,可分成以下几种:(柱层析),(纸层析),(薄层层析)和(薄膜层析)。 参考答案: 生物化学实验 一、名词解释: 1、电泳:指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与其自身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方向移动的现象。 2、同工酶:指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但其酶蛋白本身的分子结构组成却有所不同的一组酶。 3、分配层析法:用物质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混合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目的的一种实验方法。 4、酶活性:酶催化化学反应的能力,往往以酶促反应的初速度表示。 5、分光光度法:基于溶液对光吸收的大小来确定被测组份的含量的分析方法称为分光光度法或吸光光度法。 6、层析技术:是利用被分离的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理化性质(分子的形状和大小、分子极性、吸附力、分子亲和力、分配系数等)的不同,使各组分以不同程度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进行分配,最终达到分离目的。 7、比活力:即每毫克酶蛋白所含酶的活力单位数。比活力高,表示酶纯度高。 二、填空题: 9. 丙烯酰胺单体(Acr),N,N’-甲叉双丙烯酰胺(Bis)

高中生物必修一试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共64分 ) 1.下表是部分生物体中水分的含量: ( ) 表中数据说明: ①代谢旺盛的组织器官含水量较多 ②生物体中水分的含量超过了50%,是各种化学成分中最多的 ③水生生物体内的含水量比陆生生物体多 ④同一生物体不同的器官组织含有水的含量差异很大 A .①②③④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 2.科学家将哺乳动物或人的成熟红细胞放进蒸馏水中,造成红细胞破裂出现溶血现象,再 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冲洗掉,剩下的结构在生物学上称为“血影”,那么,血影的主要 成分有 ( ) A .无机盐、蛋白质 B .蛋白质、糖类 C .脂肪、蛋白质 D .脂质、蛋白质 3.将盛有一定浓度蔗糖溶液的透析袋口扎紧后浸于蒸馏水中,下图表示透析袋中蔗糖溶液 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 4.某种毒素因妨碍呼吸而影响有机体的生命活动,这种毒素可能作用于细胞的 ( ) A .核糖体 B .细胞核 C .线粒体 D .细胞膜 5.水生植物丽藻的细胞液中K +浓度比它们生活的池水高1065倍,丽藻细胞对K +的吸收必 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及运输方向怎样? ( ) ①载体蛋白 ②ATP 供能 ③从高浓度到低浓度 ④从低浓度到高浓度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6.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过程中,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慢的色素及其主要吸收的光是 ( ) A .叶绿素a ,蓝紫光 B .叶绿素a ,红光和蓝紫光 C .叶绿素b ,蓝紫光 D .叶绿素b ,红光和蓝紫光 7.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大部分 ( ) A .转移到ATP B .以热形式散失 C .用于物质的合成 D .用于吸收营养物质 8.下列各项措施中,最有利于延长水果保鲜时间的是 ( 0 A .充入O 2 ,温度为5℃ B .充入CO 2 ,温度为25℃ C .充入O 2 ,温度为25℃ D .充入CO 2 ,温度为5℃ 9. 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的情况下进行无氧呼吸。如果它在这两种 呼吸过程中产生了等量的CO 2,那么它分别在有氧和无氧情况下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 ) A .1:2 B .2:1 C .3:1 D .1:3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高中生物必修一试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只有一个选项最切合题意,共64分) 1. 下表是部分生物体中水分的含量:() 生物水母鱼类蛙哺乳动物藻类高等动物含水量( %)9780~ 8578659060~ 80 表中数听说明: ①代谢旺盛的组织器官含水量许多 ②生物体中水分的含量超出了50%,是各样化学成分中最多的 ③水生生物体内的含水量比陆生生物体多 ④同一世物体不一样的器官组织含有水的含量差别很大 A.①②③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③ 2.科学家将哺乳动物或人的成熟红细胞放进蒸馏水中,造成红细胞破碎出现溶血现象,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冲刷掉,剩下的构造在生物学上称为“血影”,那么,血影的主要成分有() A.无机盐、蛋白质B.蛋白质、糖类 C .脂肪、蛋白质 D .脂质、蛋白质3.将盛有必定浓度蔗糖溶液的透析袋口扎紧后浸于蒸馏水中,以下图表示透析袋中蔗糖溶液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正确的选项 是() 蔗蔗蔗蔗 糖A糖B糖C糖D 溶溶溶溶 液液液液 浓浓浓浓 时间时间时间时间4.某种毒素因阻碍呼吸而影响有机体的生命活动,这类毒素可能作用于细胞的()A.核糖体B.细胞核C.线粒体D.细胞膜 5.水生植物丽藻的细胞液中K+浓度比它们生活的池水高1065 倍,丽藻细胞对K+的汲取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及运输方向如何() ①载体蛋白② ATP供能③从高浓度到低浓度④从低浓度到高浓度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④ 6.叶绿体中色素的分别过程中,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慢的色素及其主要汲取的光是() A.叶绿素a,蓝紫光B.叶绿素a,红光和蓝紫光 C.叶绿素b,蓝紫光D.叶绿素b,红光和蓝紫光 7.葡萄糖完全氧化分解开释的能量,大多数() A.转移到ATP B.以热形式消散 C.用于物质的合成D.用于汲取营养物质 8.以下各项举措中,最有益于延伸水果保鲜时间的是(0 A.充入 O2,温度为5℃B.充入CO2,温度为25℃ C.充入 O2,温度为25℃D.充入CO2,温度为5℃ 9.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的状况下进行无氧呼吸。假如它在这两种 呼吸过程中产生了等量的 CO2,那么它分别在有氧和无氧状况下所耗费的葡萄糖之比为( ) A.1:2B.2:1C.3:1D.1:3 10.真核细胞的直径一般在 10- 100μm之间。以下相关生物体的体细胞不可以无穷长大的原由 的表达,错误的是( ) .. A.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B.受细胞所能容纳的物质限制 C.细胞较小,相对表面积大,有益于物质的快速转运和互换 D.受细胞核所控制的范围大小的限制 11.以下图为有丝分裂时染色体移向两极状态,此中正确的选项是() 12.以下实例中能表现细胞全能性的是() ①用悬浮培育的胡萝卜单个细胞也能培育成可育的植株 ②植物用种子进行生殖

高中生物实验试题总汇

中学生物试验试题总汇 姓名: 总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显微镜目镜为10X ,物镜为10X 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溢。若物镜转换为40X 后,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 A .2个 B .4个 C .8个 D .16个 2.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试验中,关于试验材料选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还原糖的试验 B .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志向材料 C .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试验鉴定的志向植物组织材料 D .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志向材料 3.判定从植物体榨出的液体是否含有脂肪,酵母菌洒精发酵是否彻底,酪蛋白是否充分水解成氨基酸,最好依次选择的试剂( ) ①苏丹Ⅲ ②()2 ③斐林试剂 ④双缩脲试剂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4. 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为试验材料,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染色,可以显示和在细胞中的分布。下列有关该试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盐酸能变更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B.吡罗红能促进染色体中和蛋白质的分别,有利于甲基绿与结合 C.染色时间越长,视察效果越好 D.该试验的结论是分布在细胞核中,分布在细胞质中 5. 下列可以作为制备纯净的细胞膜的材料的是( ) A.神经细胞 B.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C.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D.人的成熟红细胞 6. 在视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别和复原的过程中,某同学在视野中看到生活着的洋葱表皮细胞正处于如图所示状态,a 、b 表示该部位溶液的浓度,由此可以推想 ( ) >b ,细胞渗透吸水 ,渗透系统保持动态平衡 <b ,细胞渗透失水 D.上述三种状况都可能存在 7.若要除去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在不损害细胞内部结构的条件 下,利用哪一组酶除去细胞壁效果最好( ) A.果胶酶和蛋白酶 B.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C.蛋白酶和脂肪酶 D.淀粉酶和脂肪酶 8.将肠淀粉酶溶液的值由1.8调高至12的过程中,其催化活性的变更最接近下面 (纵坐标代表催化活性,横坐标代表值) 的哪一幅图( ) A 0 0 0 0 14 14 14 14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实验汇总--复习

[系统图示] [19个教材试验分类汇总]

变更 (6)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变量 5.学会预料相应的试验结果和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第1讲扎牢试验基础——4大类教材试验汇总让你“以不变应万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考点一显微视察类试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抓牢主干学问——学什么 列表比较六个显微视察类试验(填表) 试验名称视察方式视察对象细胞状态染色剂常用试验材料 视察DNA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染色视察核酸死 甲基绿、吡 罗红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视察线粒体线粒体活健那绿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视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染色体死 龙胆紫溶 液(或醋酸 洋红液) 洋葱根尖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染色体死 改良苯酚 品红染液 洋葱根尖 视察叶绿体 原色视察叶绿体活 无 菠菜叶(稍带叶肉的下 表皮)、藓类的叶 视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别与复原紫色大液 泡 活 成熟植物细胞,如紫 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三、驾驭方法技巧——怎么办 1.视察类试验操作流程 干脆视察类应选有颜色的材料;染色视察类应选取无色的材料 ①滴水或染液→取材→盖片 ②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视察细胞分裂) ①先低倍镜视察,后高倍镜视察

②视察质壁分别与复原:始终用低倍镜 依据原理和所视察到的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 2.盐酸在试验中的应用 试验名称盐酸的作用 视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①变更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②使染色质中DNA与蛋白质分别,有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视察根尖有丝分裂,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按1∶1混合成解离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别开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考点二验证鉴定类试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抓牢主干学问——学什么 1.列表比较五个鉴定类试验(填表) 试验名称试剂颜色生物材料备注 淀粉的鉴定碘液蓝色脱色的叶片— 还原糖的鉴定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苹果或梨匀浆等现配现用、水浴加热脂肪鉴定 苏丹Ⅲ(或Ⅳ) 染液 橘黄(或红)色花生种子切片需用高倍镜视察 蛋白质鉴定双缩脲试剂紫色豆浆、稀蛋清等先加A液,后加B 液,摇匀运用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别提取液:无水 乙醇;分别 液:层析液 胡萝卜素:橙黄色 叶黄素:黄色 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b:黄绿色 簇新的绿叶(如菠 菜叶) 加入二氧化硅是为 了研磨得更充分;加 入碳酸钙可防止在 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2.熟记常用化学药品及作用(填表) 名称作用试验应用 酒精溶液 50%的酒精洗去浮色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70%的酒精杀菌、消毒微生物的培育技术95%的酒精 快速杀死细胞,使细胞分别视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15%的盐酸 丙酮(无水乙醇)溶解色素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别层析液溶解并分别色素 二氧化硅(石英砂)使研磨充分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精选.)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精选.) 第一部分分子与细胞 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一、光学显微镜的结构 显 微 镜 二、成像原理 1.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2.放大倍数:目镜和物镜二者放大倍数的乘积。 注: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直径倍数,即长度和宽度,而不是面积。 三、操作步骤 1.低倍镜: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置玻片→调焦→观察。 2.高倍镜:在低倍镜下确定目标→移动装片,使目标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调焦(转动细准焦螺旋。视野暗,可调反光镜或光圈)。 四、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 1.镜检观察方法:姿势要端正,一般用左眼观察,右眼便于绘图或记录。 2.选择光源 (1)凡检查染色标本时,光线应强;检查未染色标本时,光线不宜太强。可通过扩大或缩小光圈、升降聚光器、旋转反光镜调节光线。 (2)观察透明标本时,一般视野要暗,以增大明暗反差。观察透光不佳的标本时,视野要亮。 3.进行视野中细胞数目的相关计算时,若视野中细胞成单行,则计算时只考虑长度或宽度;若视野中充满细胞,计算时应考虑面积的变化。 4.先低后高:先低倍镜后高倍镜;先放低镜筒,再向上调节(换高倍镜后只能用细准焦螺旋)。 5.成像规律: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上下、左右颠倒的虚像,所以,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偏哪移哪)。 6.污物位置的快速确认方法 移动装片 移 动 4.高倍镜与低倍镜的比较: 物像看到细视野物镜与视野

大小胞数目亮度载玻 片的距离 范围高倍镜大少暗近小低倍镜小多亮远大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一、实验原理 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糖类 (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2)淀粉+碘→蓝色 2.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二、方法步骤 1.糖类的鉴定 操作方法实验要求解释 (1)制备组织样液(去皮、切块、研磨、过滤)苹果或梨组织液必须临 时制备 因苹果多酚氧化酶含量高,组织液很易被氧 化成褐色,将产生的颜色掩盖 续表 操作方法实验要求解释(2)取1支试管,向试管内注 入2 mL组织样液 —— (3)向试管内注入1 mL新制的斐林试剂,振荡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甲液、乙液 分别配制、储存,使用前才将甲、 乙液等量混匀成斐林试剂;切勿将 甲液、乙液分别加入苹果组织样 液中进行检测 斐林试剂很不稳定,甲、乙液混合保存 时,生成的Cu(OH)2在70~90 ℃下分解成 黑色CuO和水;甲、乙液分别加入时可 能会与组织样液发生反应,无Cu(OH)2生 成 (4)试管放在盛有50~65 ℃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最好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使试 管底部不触及烧杯底部,试管口不 防止试管内的溶液冲出试管,造成烫伤

高中生物必修一至三实验总结及高中生物必修一质量检测题(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质量检测题 一、选择题 1.核糖、氨基酸共有的元素是 A.C、H、O、N B.C、H、O C.C、H、O、N、P D.C、H、P 2.下列各项中属于单糖的是 ①葡萄糖②乳糖③脱氧核糖④淀粉⑤麦芽糖 A.①② B.③④ C.②⑤ D.①③ 3.下图是表示蛋白质分子结构的一部分,图中A,B,C,D标出了分子中不同位置的键,当蛋白质发生

水解反应时,断裂的键是 4.检测植物细胞液中是否含有蛋白质的最好方法是 A.研磨组织细胞,检测研磨液中是否存在蛋白质 B.分离出细胞研磨液中的各种膜成分,分别检测是否含有蛋白质 C.将活细胞制作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 D.分离细胞结构获得液泡,检测液泡内容物是否存在蛋白质 5.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将0.1g/mL的NaOH和0.05g/mL的CuSO4等量均匀混合,可用于检测 A.梨汁中的还原糖B.花生种子中的脂肪 C.豆浆中的蛋白质D.小麦种子中的淀粉 6.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它们细胞结构的统一性表现在 A.都有核膜B.都有染色质C.都有核糖体D.都有线粒体w 7.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 A.脂质和糖类B.蛋白质和糖类C.核酸和蛋白质D.蛋白质和脂质 8.两种海绵的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混合在一起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同种的细胞相互聚集在一起,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细胞膜上的 A.糖蛋白B.磷脂C.RNA D.DNA 9.据研究发现,胆固醇、维生素D等物质较容易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 A.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C.细胞膜的结构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D.细胞膜上镶嵌有各种蛋白质分子把 10.人成熟的红细胞和精子的寿命都很短。这一事实体现了 A.环境因素的影响B.功能对寿命的影响 C.遗传因素的影响D.核、质的相互依存关系 11.在某腺体细胞中提取出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放入含有放 射性标记氨基酸的培养液中。培养液中含有各细胞器完成其功能所需的物 质和条件。连续取样,测定标记的氨基酸出现在各细胞器中的情况,结果 如图所示。则曲线a、b、c依次代表 A.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

高中生物实验选择题练习(答案有详解)

中学生物试验选择题练习(答案有详解) 1.下表中各选项正确的是 选项试验试剂试剂的作用试验目的 A 盐酸、酒精作为解离液使细胞相互分别 B 二苯胺作为有机溶剂提取DNA C 碳酸钙使研磨充分提取色素 D 双缩脲试剂使蛋白质着色视察有丝分裂 2.下列对物质鉴定和分别试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通过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探究酶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B.纸层析法分别叶绿体中色素的试验结果表明,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 C 鉴定蛋白质时,应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以后再加入待检组织液中 D若斐林试剂与被鉴定物质在水浴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可确定该物质是葡萄糖。 3.颜色改变常作为生物试验结果视察的一项重要指标,下面是一些学生在试验中遇到的问题,其中的错误 ..操作或想法是 ①用滴管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加苏丹III染液,发觉满视野都呈现橘黄色,于是滴 1-2滴50%盐酸洗去浮色 ②取簇新的菠菜叶,加少许SiO2和无水乙醇,研磨液呈黄绿色。于是推断是菠菜 叶用量太少导致 ③在纸层析法分别叶绿体中色素的结果中,蓝绿色带最宽,可推断为叶绿素a含量最多 ④乳酸菌、酵母菌和蓝藻的细胞内都有核糖体和染色体 ⑤测定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需在暗处进行,可避开光合作用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A.①②④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⑤ 4.视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试验中没有用到的试剂是 A. 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B.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 C. 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 D. 质量分数为50%的酒精 5.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才能显示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的试验是 A.苏丹Ⅲ染色视察花生种子子叶细胞中的脂肪 B.龙胆紫染色视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C.健那绿染色视察动物细胞的线粒体 D.甲基绿、呲罗红染色视察动物细胞中的 DNA 和 RNA 6.有关下列试验的说法正确的 ①脂肪鉴定②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③证明DNA半保留复制④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别 A.①②均运用光学显微镜 B. ①④均运用无水乙醇

2022年新高考生物专题训练:专练100 教材实验和实验设计、分析综合练 (含解析)

专练100 教材实验和实验设计、分析综合练 1. 已知药物X 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D 可抑制药物X 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乙组加入了药物X 后再进行培养 B .丙组先加入药物X ,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 ,继续培养 C .乙组先加入药物 D ,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 ,继续培养 D .若药物X 为蛋白质,则药物D 可能改变了药物X 的空间结构 2.(多选)下列中学实验均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描述错误的是编号 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 实验操作或现象 ①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 紫色洋葱外表皮、蔗糖溶液等 原生质层呈紫色,各组成部分结构清晰 ②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花生子叶、苏丹Ⅲ染液等 在高倍镜下可见细胞中被 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液滴 ③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 洋葱根尖、甲紫溶液等 在高倍镜的同一个视野 中,可见分裂前期、中期、 后期、末期各时期细胞呈 正方形,排列紧密 ④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 数量的动态变化 酵母菌、血细胞计数板等 在10×目镜、40×物镜下的一个视野中完成对整个 计数室中酵母菌的计数 3.以下高中生物学实验中,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将葡萄汁液装满整个发酵装置 B .鉴定DNA 时,将粗提产物与二苯胺混合后进行沸水浴 C .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滴(颗粒) D .用甲紫染液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 4.[2021·浙江1月]在进行“观察叶绿体”的活动中,先将黑藻放在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下预处理培养,然后进行观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制作临时装片时,实验材料不需要染色 B .黑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制作临时装片时不需切片

23苏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1练习--专题强化练4 环境因素影响光合速率相关图表、曲线及实验的分析

2023苏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1 专题强化练4 环境因素影响光合速率相关图表、曲线及实验的分析 1.(2022江苏泰州中学期末)晴朗的夏季,将一株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了一天内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下图所示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B.FG段CO2浓度下降缓慢,是因为中午温度过高使酶活性降低 C.BC段较AB段CO2浓度增加慢,是因为低温使植物细胞呼吸作用减弱 D.从0时开始计算,经过24小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量有所增加 2.(2022江苏常州前黄中学学情检测)阳光穿过上层植物的空隙形成光斑,光斑会随太阳的运动而移动。如图为红薯叶在光斑照射前后吸收CO2和释放O2的情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A点光反应速率小于暗反应

B.BC段,植物的光反应速率与暗反应速率趋于相等 C.光斑移开后的一段时间,光合作用仍在进行 D.CD段变化主要是因为光斑移开,植物缺乏光照 3.(2022江苏南京、盐城模拟)甜瓜是新疆重要的经济作物。图1为甜瓜叶绿体内进行的光合作用过程。磷酸转运器是叶绿体膜上的重要蛋白质。在有光条件下,磷酸转运器将磷酸丙糖不断运出叶绿体用于蔗糖合成,同时将释放的Pi运回叶绿体。温室种植甜瓜常需要补光以增加产量。图2表示三种不同补光条件下甜瓜光合速率的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图1中,场所Ⅰ处影响光合速率的内因主要有和光反应相关的酶等;场所Ⅱ的名称是。 (2)图1中,物质D是,物质B的去向是进入和释放到细胞外。若其他条件不变,CO2供应突然减少,则短时间内物质E的相对含量

100教育高中生物实验大全(详)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详) 实验一:利用高倍显微镜观看几种细胞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如何利用显微镜观看细胞; 2、了解细胞的结构; 3、学会制作临时装片。 二、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可换)松针、动物血液、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 三、实验用具:载玻片、盖玻片、蒸馏水、滴管、镊子、马铃薯、刀片、显微镜(物镜5X、10X、40X) 四、方式步骤: 一、制作松针的临时切片: (1)取干净的载玻片一个平置于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蒸馏水。 (2)将马铃薯切成条状(截面约:取两条,将一根松针夹在两个马铃薯条之间,用刀片削成尽可能薄的薄片,削时,手腕不动,靠大臂带动小臂移动刀片。切片数次。从当选取较薄的切片,置于载玻片的水滴上。 (3)从一侧轻轻盖上盖玻片,不要产动气泡。用吸水纸轻轻吸去盖玻片周围的水滴,即完成临时切片的制作。 2、观看切片: (1)掏出显微镜,置于实验台上靠左的位置,打开光源。 (2) 将上步制作好的切片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整载物台位置,使盖玻片对准光源。 (3)利用5X物镜观看切片,使松针切片在视野中心,换成10X物镜,观看松针叶面横切结构。 (4)换成40X物镜观看,注意细胞及细胞内物质结构,画图。 3、动物血液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看(除不用切片,其他类似) 4、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的观看。 五、考点提示: 1、松针的叶面结构是什么样的? 2、动物细胞的结构是什么样的?与植物细胞又什么不同? 3、显微镜的物镜倍数愈大,视野的亮度如何?物体的大小如何? 4、如何调剂焦距? 5、如何才能使切片尽可能的薄?切片的厚薄对显微镜下观看的成效有什么阻碍。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一、实验目的: 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阐明实验原理—颜色反映,识记和区分用于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的试剂及产生的特定颜色,初步把握鉴定上述化合物的大体方式,学会描述实验现象,把握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的利用方式。 二、实验原理: 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映。 1、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类较多,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前三种糖的分子内都含有游离的 具还原性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分子内没有,为非还原糖。实验中所用的斐林试剂,只能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而不能鉴定可溶性非还原糖。 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 2O沉淀。如: 葡萄糖 + 2Cu2+ + 4OH—加热葡萄糖酸 + Cu 2O↓(砖红色)+ H 2O 即Cu 2+被还原成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转变进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淀粉遇碘变蓝色(直链)或紫(红)色(支链)。 2、脂肪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脂等)统称为脂类。它是组成人体组织的正常成份,不溶于水而易溶于酒精、 乙醚、氯仿等脂溶剂中。在化学组成上,脂类属于脂肪酸的酯或与这些酯有关的物质。脂类的要紧功能是氧化供能。 脂肪要紧存积于脂肪组织中,并以油滴状的微粒存在脂肪细胞浆内。 在病理查验中,脂类染色法最经常使用以证明脂肪变性,脂肪栓子和肿瘤的辨别。脂类染色利用最普遍的染料是苏丹染料,最经常使用的有苏丹Ⅲ,苏丹Ⅳ,苏丹黑及油红O等。脂肪被染色,事实上是苏丹染料被脂肪溶解吸附而呈现染料的颜色。经研究以为组织中脂质在液态或半液态时,对苏丹染料着色成效最好。依照这一原理,适当提高温度(37℃-60℃)对组织切片染色成效是有益处的。 脂类染色,用冰冻或石蜡切片,以水溶性封固剂封固,如甘油、明胶和阿拉伯糖胶等。 脂肪能够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橙红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胆脂素呈淡红色,脂肪酸不着色,细胞核呈蓝色。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映。(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 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映。)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人教版新课标所有实验)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人教版新课标所有实验) 考纲要求: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堂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 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补初中实验: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学会使用显微镜 实验目的: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初步堂握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一、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呈像原理、放大倍数计算方法 恤 ⅛7≈⅛⅛ttia 结构: 光学部分: 目镜、镜筒、物镜、遮光器(有大小光圈)和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 机械部分: 镜座、倾斜关节、镜臂、载物台(上有通光孔、压片夹)、镜头转换器、粗、细 准焦螺旋。 注:目镜无旋转螺丝,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有旋转螺丝,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 大。 呈像原理:映入眼球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物镜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成像的清晰程度) 放大倍数:目镜和物镜二者放大倍数的乘积) 注: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直径倍数,即长度和宽度,而不是面积。 ⅛∣!∙. IJ % 转换翳 船物台 压片夹

二、显微镜的使用:直镜(装镜头)f对光T►萱片f调焦f观察 1.安放。显微镜放貫在桌前略偏左,距桌缘8-1 OCm处,装好物镜和目镜(目镜5x物镜IOx)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选取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同时把反光镜转向光源,直至视野光亮均匀适度。调节视野亮度只可用遮光器和反光镜,光线过强,改用较小光圈或用平面反光镜;光线过弱,改用较大光圈或用凹面反光镜。选低倍镜选较大的光圈选反光镜(左眼观察) 3.观察。将切片或装片放在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顺时针),俯首侧视镜筒慢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切片(约0.5Cm)I左眼观察目镜,(反时针)旋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看到物像时轻微来回旋转细准焦,直到物像清晰。(找不到物像时,可重复一次或移动装片使标本移至通光孔中心)°∙观察时两眼都要睁开,便于左眼观察,右眼看着画图。侧面观察降镜筒T►左眼观察找物像T►细准焦螺旋调清晰 4.高倍镜的转换。找到物像后,把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把低倍镜移走,换上高倍镜,只准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清晰,直到物像清楚为止。 顺序:移装片->转动镜头转换器调反光镜或光圈f调细准焦螺旋 注:换高倍物镜时只能移动转换器,换镜后,只准调节细准焦和反光镜(或光圈)。 问1:低倍镜换为高倍镜后,若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的像,可能原因?(ABC) A、物像不在视野中 B、焦距不在同一平面 C、载玻片放反,盖玻片在下面 D、未换目镜问2:放大倍数与视野的关系: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围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视野越亮,工作距离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围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工作距离越短。 故装片不能反放。 5.装片的制作和移动:制作:滴清水-放材料f盖片 移动:物像在何方,就将载玻片向何处移。(原因:物像移动的方向和实际移动玻片的方向相反)6.污点判断:】)污点随载玻片的移动而移动,则位于载玻片上; 2)污点不随载玻片移动,换目镜后消失,则位于目镜;换物镜后消失,则位于物镜; 3)污点不随载玻片移动,换镜后也不消失,则位于反光镜上。 7.完毕工作。使用完毕后,取下装片,转动镜头转换器,逆时针旋出物镜,旋进镜头盒;取出 目镜,插进镜头盒,盖上。把显微镜放正。 实验一观察DNA. 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 -•实验目的:初步堂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甲基绿和毗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毗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毗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 的分布。 2.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休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