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参考含答案

三、实验设计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1、

改正:(1)蒸馏水/河水/自来水改为河水,(2)不同改为相同,(3)投入后加等量。

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

①若2玻璃缸内蝌蚪发育最快,而1、3玻璃缸内蝌蚪发育状况相同,说明高温使甲状腺制剂失活。

②若2玻璃缸内蝌蚪发育最快,3玻璃缸内次之,1玻璃缸最慢,说明高温使甲状腺制剂活性降低。

③若2、3玻璃缸内蝌蚪发育状况相同,而1玻璃缸内较慢,说明高温未影响甲状腺制剂活性。

2.

(1)第一步:实验至少要取三只支洁净的试管,编号后分别注入1mL新鲜唾液。

(2)第二步:分别向1、2、3号试管中注入1mL盐酸溶液,NaOH溶液,1mL清水。(3)第三步:分别向试管中注入2mL淀粉溶液,振荡后将试管下部浸入装有_ 35℃温水的烧杯中,这样处理的原因是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4)第四步:10min后取出试管,分别滴入1滴碘液并摇匀,观察颜色变化。

(5)实验结果分析:1、2号试管变蓝,淀粉未被分解,因为过酸过碱的环境都会影响唾液淀粉酶

3、

方法步骤:

①向培养皿中倒入适量的水,将等量的种子分别放入A、B两组培养皿中。

②将A组置于有光照的环境中,B组置于黑暗环境中。

③将A、B两组置于温度、水分、空气状况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

④观察并记录两组种子的萌发情。

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①有光组萌发,无光组也萌发(或答发芽率差异不显著),该种植物的种子萌发不受光的影响。

②有光组萌发,无光组不萌发(或答有光组发芽率高于无光组,差异显著),光是该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

③有光级不萌发,无光组萌发(或答无光组发芽率高于有光组,差异显著),光抑制该种植物种子的萌发。

4、

步骤2 用镊子撕取蚕豆叶片下表皮两块,分别置于载玻片中央的液滴中,盖上盖玻片。步骤3 将装片分别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3)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如果蒸馏水中气孔开放,蔗糖液中气孔关闭,说明失水使气孔关闭,吸水使气孔开放。

②如果蒸馏水中气孔关闭,蔗糖液中气孔开放,说明失水使气孔开放,吸水使气孔关闭。(③如果蒸馏水和蔗糖液中的气孔都开放或关闭,说明气孔的开放或关闭与吸水或失水无关。但这种情况是不会发生的)

5、(1)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X细菌与其周围细菌之间的关系称竞争。

(2)X细菌周围的其他细菌不能生长和繁殖的原因最可能是X细菌代谢过程中产生了能抑制其他细菌生长和繁殖的物质。

(3)为验证(2)中的原因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参照上述题目中给出的有关材料,补充相关的实验步骤及结果:

第一步:取两个培养皿,按相同营养成分配制成甲、乙两个培养基。

第二步:在甲培养基上接种X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将X细菌除去;乙培养基上不接种X细菌

作为对照。

第三步:在这两个培养基上分别培养接种相同的其他细菌,(一段时间后分别观察甲、乙两培养基中其他菌的生长情况。)。

第四步:在相同条件下,让甲、乙两个培养基上的细菌生长繁殖。

实验结果:甲培养基上的其他细菌不能生长繁殖,乙培养基上的其他细菌能正常生长繁殖。

6、

(2)请你预测该实验的结果。

A处作对照的玉米幼根竖直向下生长,B、C、D三处作实验的玉米幼根都弯曲向下生长。或四粒玉米的根均向下生长。(其它正确答案也给分)

(3)萌发的玉米粒在恒温箱内培养期间,其总重量和所含有机物重量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

萌发玉米粒总重量增加,因为幼根生长吸水较多。有机物重量减少,因为细胞呼吸作用消耗了部分有机物。

(4)现提供栽有玉米幼苗的花盆和纸箱若干,请你设计一个验证植物茎具有背地生长特性的实验。

将一盆幼苗(花盆)竖直放置

......,一段时间后观察,可见两

..),用纸箱罩住花盆

..(或倒放

....,一盆幼苗(花盆)侧放

个花盆中的幼苗茎均向上生长

......。(其它正确答案也给分)

7.(1)根据该小组的研究内容,请为他们的研究课题拟定一课题名称:

打破(提前解除)南方红豆杉种子休眠期的技术(方法、措施)研究。【或探究人工处理红豆杉种子提高发芽率的技术(方法、措施)研究】(2分)。

(2)该小组实验前做出假设是:

机械破损、植物激素(赤霉素)、温度等外因能解除种子的休眠期提高发芽率。(1分)。(3)概括该小组实验过程的主要步骤:

①将种子分为四组。

②按表上要求对各组种子进行处理;

③播种并分别记录各组发芽情况。(每步1分)。

(4)该实验可能得出的重要结论:

机械破损、赤霉素浸泡、温度对解除种子休眠都有作用,但机械破损后再用40℃的赤霉素浸泡效果最好。(2分)。

(5)为了使研究结果更加科学,更具有说服力,应做哪些方面的改进?

设置对照组(1分)。

8、(1)如果你是该小组中的一员,请你确定本次研究活动的主要目的:____确定这一性状是否为伴性遗传(或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调查基因频率等)(2分)_____。

(2)请设计一张表格(写在下面),用于调查时统计数据,并给表格起一个标题。

(3____被调查的家庭数目太少(1分)______

9、

(二)实验步骤:

(实验提示:采用腹腔注射给药,给药剂量不作实验设计要求;给药1小时后,用注射器在小鼠膀胱处穿刺取尿液)

(1)确定1只鼠为实验鼠,腹腔注射胰高血糖素溶液;另一只鼠为对照鼠,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

(2)将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1号和2号,各加入等量的班氏糖定性试剂。

(3)给药1小时后,对两只小白鼠采尿液,实验鼠尿液放入1号试管内,对照鼠尿液放入2号试管内。

(4)将两支试管摇匀后,放入盛有开水的烧杯内加热煮沸一段时间,待冷却后,观察两支试管溶液颜色的变化。

[(2)与(3)可互换,也可合并。(4)也可以将反应与观察分开为2步]。

(三)实验结果的预测、解释和结论:

预测、解释:1号试管中应该出现砖红色沉淀,表明实验鼠尿液中有葡萄糖;2号试管中仍为蓝色溶液,表明对照鼠尿液中无葡萄糖。

实验结论:实验鼠血糖升高,超过一定数值而出现尿糖,是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所引起的。(还有一种情况,1、2号试管都呈蓝色,说明腺高血糖素没有升高血糖浓度的作用)

10.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胚根向重力(下)生长与(根冠部位的)Ca2+有关。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若干个培养皿,在每个培养皿中放置适量的萌发玉米种子,按实验一中乙组的方法处理胚根一定时间后,移去根冠外的琼脂帽。

第二步:将培养皿均分为两组,编号为A组、B组。

第三步:在A组的胚根上方放一个空白琼脂块,在B组的胚根上方放一个含Ca2+的琼脂块。第四步:将胚根水平放置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胚根的生长方向。

(3)实验结果:当A组胚根仍在水平生长时,B组胚根已弯曲向上生长。

(4)科学家进一步证实,根冠中生长素的分布受Ca2+浓度影响。当胚根水平放置时,重力诱导Ca2+向根冠下侧移动,导致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比远地侧高。请分析胚根的生长素分布与向重力生长的关系:生长素对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生长素可促进生长,高浓度则抑制生和。对根来说,生长素

的最适浓度低,近地侧的生长

素浓度过高,生长慢;远地侧的

生长素浓度较低,生长快,因

而胚根弯曲向下生长。

11、(1)钴60的γ辐射用于育种的方法属于诱变育种。

(2)从突变材料中选出高产植株,为培育高产、优质、抗盐新品种,利用该植株进行的部分杂交实验如下:

①控制高产、优质性状的基因位于两(或不同) 对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联会期不能(能、不能)配对。

②抗盐性状属于细胞质(或母系) 遗传。

(3)完善实验方案:

①步骤1:选择高蛋白(纯合)植株和低蛋白植株(或非高蛋白植株) 杂交。

预期结果:后代(或F1)表现型都是高蛋白植株。

②步骤2: 测交方案: 用F1与低蛋白植株杂交

或自交方案: F1自交(或杂合高蛋白植株自交) 。

预期结果: 后代高蛋白植株和低蛋白植株的比例是1:1 (或 后代高蛋白植株和低蛋白植株的比例是3:1 ) 。

③观察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如果 实验结果 与 预期结果 相符,可证明该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

12、(1)请你设计—个实验,探究花色的遗传是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用图解和简洁语言回答。

若正交与反交产生的F 1的性状表现都与母本相同,则该花色的遗传为细胞质遗传;

若正交与反交产生的F l 的性状表现与母本无关,表现为红花或白花的一种,则该花色的遗传为细胞核遗传。

(2)如果花色的遗传是细胞核遗传,请写出F 2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3红∶1白或3白∶l 红 。 13.

(1)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为 减少 ,原因是 缺乏光照,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 (2)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原因是 没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

(3)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 少 ,原因是 小雨呼吸要消耗部分二氧化碳 。

(4)根据观测结果,得出结论:① 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 ;② 光照是维持该生态系统长期稳定的必要条件 。

14、 (1)、将胚根及胚芽的末端4mm 切去的目的: 胚芽、胚根的顶端都能产生生长素,去掉后能保证所配生长素浓度不受影响 。

(2)、为什么要用10条一组而不是1条一组放入生长素溶液中进行实验 较多数量一组可获得精确的平均结果 。

(3)、理论上,胚根、胚芽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分别是: 胚芽为10-8mol ·L -1

胚根为10

-10

mol ·L 。

(4)、请你设计一个用于记录观察结果的表格。

(说明:只要设计合理,均可给分,但要注意生长素的浓度梯度。)

★表格的设计技巧:要理清设计思路:①首先要读懂题目要求在表格“工作区”记录的内容。(题目中有明确的要求)②其次要明确表格的第一列写什么?第一行写什么?注意在第一列或第一行中肯定要写组别,即实验组和对照组(相互对照中组数可能更多)。③再绘制表格(切记:表格“工作区”是预留给所设计的实验中记录到的数据,而不是要学生造出数据来填入其中。因此只要设计完成一张空白表格即可。设计表格时,要先在草稿纸上画出表格轮廓,再写入答题纸中。)表格设计好后,切勿忘记

F 1 正交P 红花♀×白花♂ F 1 反交P 白花♀×红花♂

给表格添上题注(即表格名称)。

17、

(1)、

甲:低温、弱光;乙:适温、弱光;

丙:适温、强光。

(2)、①实验步骤:

步骤一:选取长势相同的幼苗6株,分别称重,记录。然后分别植入花盆中,随机均分为2组,编号为A、B;

步骤二:A组罩上无色塑料袋,B组罩上蓝色塑料袋,放在阳光充足的室外;

步骤三:定期浇水,一个月后,仔细取出植株,分别洗净称重并记录。

②请你设计一个用来记录实验数据表格。

横表头(其中“A、B组”、“1、2、3”、“平均质量”)

思考:若将塑料袋改为“一盏500W的灯泡”,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乙、丙生实验结果”?

18、下图表示人和动物的糖类、脂类、蛋白质代谢,据图回答:

(1)、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相互转化的枢纽是上述图解中的丙酮酸等中间产物(物质)。

(2)、图中A、B、C的名称依次是 A.含氮部分、B.尿素、C.肝糖元。

(3)、给鸭子喂谷物能育肥,肥胖病人不进主食会患低血糖,这说明脂肪转化成糖类是有条件的。肝功能检查常查谷丙转氨酶,它能催化谷氨酸变成丙氨酸,这种转氨酶作用的意义是增加氨基酸的种类。

(4)、

①发生了脱氨基作用。

②提出问题:空腹喝下的牛奶中的蛋白质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③作出假设:空腹喝牛奶后,氨基酸会发生脱氨基作用。

④设计实验:用含有15N的牛奶喂养小鼠。注意:不能用人体做实验,应选用实验动物—小鼠。

⑤实施实验:

第一步:取6(多)只生长状态相同的鼠,饥饿12小时,平均分为A、B两组;

第二步:分别给A组喂养含有15N的牛奶,给B组喂养15N的牛奶加糖类。

第三步:经过4(几)小时后检测尿液中15N的含量。

⑥实验预期结果:尿液中15N含量A组比B组多。

⑦实验结论分析:空腹喝牛奶发生了脱氨基作用,不利于牛奶中含N营养物质的利用。

19、

20、

(1)、大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种类和含量如何变化?有机物的种类变多,有机物总量减少。

(2)、用培养液培养大豆苗,很快植物出现了萎蔫现象,其原因可能是培养液过浓,植物细胞失水,可采用加水稀释培养液措施,使植物正常生长。

(3)、大豆苗在光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基部叶片变黄,活动小组的学生在培养液中添加了一定量的尿素,结果上述缺素症状仍存在,由此推测植物缺少的元素最可能Mg。

(4)、为探究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某学们设计实验装置如右图,实验步骤为:直接将该装置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放在烧杯中水煮脱色,再将叶片漂洗后放在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请改正该实验设计中的三处错误。

①将实验装置放在暗室内饥饿,消耗掉叶片内储藏的有机物,再转移到光下照射;

②将摘下的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

③应设对照实验,对照实验的装置需在玻璃罩内放一小杯NaOH溶液,其他与实验组的装置及处理方式相同。

(5)、若在此密闭的装置钟罩内再放一株玉米,每天光照12小时以上,一星期后,两种植物最可

能的生长情况是玉米生长正常,大豆生长不良,逐渐死亡。

2021-2022年收藏的精品资料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库共160多题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库(共160多题) 一、考纲解读 (1)能独立完成17个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 实验题按能力要求可划分为四大题型:(1)实验分析题型——根据提供的实验方案,分析其中的步骤、现象、结果,作出解答。(2)实验方案的纠错或完善题型——对实验方案中的错误或不完善处,进行改正、补充,使实验方案趋于完善。(3)实验设计题型(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根据题目提供的条件,自行设计实验方案。(4)实验有关的综合类题型——以实验为背景,主要涉及代谢、遗传和生态相关知识。 所有实验设计的主要问题就是“六依托”,即细心审题、原理分析、材料分析、变量分 二、专题训练 1、某同学由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联想到温度能否影响甲状腺素的活性。为了探索这一问题,

他做了一个实验。在实验步骤(1)、(2)、(3)中各有一处错误或不妥之处,请改正并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实验步骤: (1)取三只相同的洁净玻璃缸,编上号,分别装上等量的蒸馏水、河水、自来水。 (2)取发育状况不同的15只蝌蚪,分成三等份,分别放人1、2、3号玻璃缸中,三只玻璃缸放在相同的适宜外界条件下培养。 (3)每天同时向1、2、3号玻璃缸中分别投入普通饲料、甲状腺制剂拌匀的饲料、用60℃温水处理1小时的甲状腺制剂拌匀的饲料。 (4)过几天比较蝌蚪的发育状况。 改正: 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 参考答案1。改正:(1)蒸馏水/河水/自来水改为河水,(2)不同改为相同,(3)投入后加等量。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①若B玻璃缸内蝌蚪发育最快,而A、C玻璃缸内蝌蚪发育状况相同,说明高温使甲状腺制剂失活。②若B玻璃缸内蝌蚪发育最快,C玻璃缸内次之,A 玻璃缸最慢,说明高温使甲状腺制剂活性降低。③若B、C玻璃缸内蝌蚪发育状况相同,而A玻璃缸内较慢,说明高温未影响甲状腺制剂活性。 2.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并完成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材料用具:试管、量筒、烧杯、酒精灯、温度计、新鲜唾液、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清水、碘液。用正确方法完成实验中的一些步骤:(1)第一步:实验至少要取支洁净的试管,编号后分别注入1mL新鲜唾液。(2)第二步:。 (3)第三步:分别向试管中注入2mL淀粉溶液,振荡手将试管下部浸入装有_ 的烧杯中,这样处理的原因是。 (4)第四步:10min后。 (5)实验结果分析:。 参考答案.2。(1)三只 (2)分别向1、2、3号试管中注入1mL盐酸溶液,NaOH溶液,1mL清水 (3)35℃温水;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4)取出试管,分别滴入1滴碘液并摇匀 (5)1、2号试管变蓝,淀粉未被分解,因为过酸过碱的环境都会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3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遗传专题实验设计及答案(含高考题和模拟题)

遗传设计专题练习 1、某植物为雌雄异株,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植物的叶鞘被毛与无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A、a控制,被毛为显性性状)。现有纯合雄性被毛植株与纯合雌性无毛植株杂交,F1中雄性全为无毛植株、雌性全为被毛植株。研究小组拟通过假说演绎法探究相关基因的位置。请完善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杂交实验结果提出以下两种假说: 假说一:控制叶鞘被毛与否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等位基因。 假说二:控制叶鞘被毛与否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但性状与性别相关联。从表现为________,aa表现为 __________,Aa表现为_________。 请帮助他们从现有材料中选择合适的亲本设计一次杂交实验,探究上述假说是否成立。(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并分析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分) 某种羊的性别决定为XY型。已知其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N/n)控制;黑毛和白毛由等位基因(M/m)控制,且黑毛对白毛为显性。回答下列问题: (1)公羊中基因型为NN或Nn的表现为有角,nn无角;母羊中基因型为NN的表现为有角,nn或Nn无角。若多对杂合体公羊与杂合体母羊杂交,则理论上,子一代群体中母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公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 (2)某同学为了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让多对纯合黑毛母 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我们认为根据这一实验数据,不能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需要补充数据,如统计子二代中白毛个体的性别比例,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M/m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3)一般来说,对于性别决定为XY型的动物群体而言,当一对等位基因(如A/a)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____种;当其位于X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____种; 当其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如图所示),基因型有____种。 3. 已知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的。同学甲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为1:1:1:1。同学乙用两种不同的杂交实验都证实了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请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能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 (2)请用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能独立证明同学乙的结论。(要求:每个实验只用一个杂交组合,并指出支持同学乙结论的预期实验结果。)。 4、已知某种昆虫的有眼(A)与无眼(a)、正常刚毛(B)与小刚毛(b)、正常翅(E)与斑翅(e)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个纯合品系:①aaBBEE、②AAbbEE和③AABBee。假定不发生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交换,回答下列问题: (1)若A/a、B/b、E/e这三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来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2)假设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PCR实验学案设计(附答案)

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 一、PCR原理: 1、在用PCR扩增DNA时,DNA的复制过程与细胞内 DNA复制类似。 细胞内DNA的复制需要的基本条件: DNA或RNA,它能与母链碱基互补配对。用于 20-30 个核苷酸 2、DNA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为了明确地表示 DNA的方向,通常将DNA的 羟基端( -OH )称为 3’端,而磷酸基团的末端称为 5’端。DNA 聚合酶不能从头开始合成DNA,而能从 3’延伸DNA链,因此,DNA复制需要引物。当引物与DNA母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后,DNA聚合酶就能从引物的3’端开始延伸DNA链,因此DNA的合成方向总是从子链的5’端向3’端延伸 3、在DNA的复制过程中,进行DNA复制的前提是双链的解开。这个过程 可以通过控制温度来实现。在80-100℃的温度范围内,DNA的双螺旋结构将解体,双链分开,这个过程叫做变性。当温度缓慢降低后,两条彼此分离的DNA链又会重新结合成双链。这叫做DNA的复性, 4、PCR利用了DNA的热变性原理,通过控制温度来控制双链的解聚与 结合。PCR 反应需要在一定的缓冲溶液中才能进行,需提供:DNA模板、分别与两条模板链相结合的两种引物,四种脱氧核苷酸,耐热的 DNA聚合酶酶,同时通过控制温度使DNA复制在体外反复进行。 二、PCR的反应过程: PCR一般要经历三十多次循环,每次循环可以分为变性、复性和延伸三步。在循环之前常要进行一次预变性,以便增大分子模板DNA 彻底变性的概率。

过程 (1)变性:当温度上升到 90 ℃以上时, 双链DNA解聚为单链,如图。 (2)复性:当系统温度下降至 50 ℃左右 时,两种引物通过碱基互补配对 与两条单链DNA结合, (3)延伸:当系统温度上升至 7℃左右时,溶液中的四种脱氧核苷酸在耐高温DNA聚合酶 的作用下,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 新的DNA链,如图。 从第二轮循环开始,上一次循环的产物也作为模板参与反应,并且由引物 1 延伸而成的DNA单链会与引物2 结合,进行DNA的延伸,这样,DNA聚合酶只能特 异地复制处于两个引物之间的DNA序列,使这段固定长度的序列呈指数扩增。 三、实验操作:在PCR实验中通常要用到微量离心管,它是一种薄壁塑料管, 总容积为 0.5ml 。具体操作时,用微量移液器器,按照书中旁栏的配 方在微量离心管中依次加入各组分,再参照书中表格设计好PCR仪的循环程序就可以了。 四、操作提示: 1、为避免外源DNA等因素的污染,PCR实验中使用的微量离心管、枪头、缓冲液以及蒸馏 水等在使用前必须进行高压灭菌。 2、PCR所用的缓冲液和酶应分装成小份,并在-20℃储存。使用前,将所需试剂从冰箱拿出, 放在冰块上缓慢融化。 3、在微量离心管中添加反应成分时,每吸取一种试剂后,移液器上的枪头必须 更换。所有成分都加入后,盖严离心管的盖子,用手指轻轻弹击管的侧壁,使反 应液混合均匀,再将微量离心管放在离心机上,离心约10s,使反应液 集中在离心管底部,再放入 PCR仪中进行反应。 五、结果分析与评价 DNA含量测定的原理:利用DNA在260 nm的紫外线波段的吸收峰曲线来测定相应含量。 计算公式:DNA含量(μg/mL)=50x(260nm的读数)x稀释倍数。 计算公式中的50代表:在标准厚度为1cm的比色杯中,波长为260 nm紫外波段照射下,吸 收峰为1时,相当于50 μg/mL的双链DNA。 六、PCR的优点:快速、高效、灵活和易于操作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三教师用书:第2章 微专题突破 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与分析 含答案 精品

1.植物向性运动的人工实验方法归类 (1)验证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在尖端。 实验组:取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侧,如图A。 对照组:取未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空白琼脂块,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侧,如图B。 (2)验证胚芽鞘生长部位在尖端下段。 实验组:在胚芽鞘尖端与下段间插入云母片,如图A。 对照组:胚芽鞘不做处理,如图B。

(3)验证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 ①实验操作:如下图。 ②现象:装置A中胚芽鞘直立生长;装置B和C中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4)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①实验操作:如下图。 ②实验现象:A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B组中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 (5)探究重力和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程度。 ①实验操作:如图所示(注:A盒下侧有开口,可以进光)。 ②结果预测及结论: 若A、B中幼苗都向上弯曲生长,只是B向上弯曲程度大,说明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单侧光。 若A中幼苗向下弯曲生长,B中幼苗向上弯曲生长,说明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重力。 1.(2016·全国丙卷)为了探究生长素的作用,将去尖端的玉米胚芽鞘切段 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胚芽鞘上端一侧放置含有适宜浓度IAA的琼脂块,对照 组胚芽鞘上端同侧放置不含IAA的琼脂块,两组胚芽鞘下端的琼脂块均不含 IAA。两组胚芽鞘在同样条件下,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对照组胚芽鞘无弯 曲生长,实验组胚芽鞘发生弯曲生长,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胚芽鞘b侧的IAA含量与b′侧的相等 B.胚芽鞘b侧与胚芽鞘c侧的IAA含量不同 C.胚芽鞘b′侧细胞能运输IAA而c′侧细胞不能 D.琼脂块d′从a′中获得的IAA量小于a′的输出量 【解析】结合文字信息和图示信息可知,题中左图为对照组,右图为实验组。对照组中a琼脂块不含IAA,所以胚芽鞘b侧不含IAA,b′侧含有从a′琼脂块运输来的IAA,故A项错误。胚芽鞘b侧与胚芽鞘c侧都不含IAA,故B项错误。胚芽鞘b′侧细胞和c′侧细胞都能运输IAA,故C项错误。a′琼脂块输出的IAA在向下运输过程中有所消耗,所以琼脂块d′从a′中获得的IAA量小于a′的输出量,故D项正确。 【答案】 D 2.对胚芽鞘进行如下图的①~④实验,其中旋转均为匀速旋转,一段时间后停止旋转时,实验①、②装置仍停止在如图位置,则四个胚芽鞘的生长方向依次是( ) A.←↑→↑B.←↑↑→ C.→↑→↑D.→↑←↑ 【解析】图①的分析,因旋转盘匀速旋转,使得胚芽鞘各面受光均匀,但因离心力的作用,图中左侧的生长素量多于右侧,胚芽鞘向右侧弯曲生长;图②胚芽鞘匀速旋转的过程中,单侧光的照射,使其尖端仍均匀受光,则胚芽鞘竖直向上生长;图③由于受重力作用,下端B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上端A侧,故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图④由于横放的尖端匀速旋转,则A、B两侧的生长素浓度相当,故胚芽鞘竖直向上生长,所以D正确。 【答案】 D 3.为比较光照和重力两种因素对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的影响哪一个更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如下探索。【导学号:32570126】 (一)材料用具:品种、大小相同的已用清水泡胀的玉米种子若干,空易拉罐四个,沙土,不透光的牛皮纸,剪刀等。 (二)方法步骤: 第一步:取四个空易拉罐,分别剪去顶盖,装入湿润沙土并分别标号(甲、乙、丙、丁),并各植入10粒玉米种子,放在温度适宜的阴暗处培养,待幼苗长到2 cm左右备用。 第二步:把甲、乙、丙、丁都用不透光的牛皮纸包严(留出幼苗生长的足够空间),放在实验台上。甲、乙直立放置,在乙的一侧开直径1cm的小口,在距小孔一侧0.5m处用100W 的白炽灯连续照射;丙、丁水平放置,在丙正对地面一侧开直径1cm的小口,在其下方0.5

2020届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实验专练:(6)细胞核功能的实验探究 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实验专练:(6)细胞核功能的实验探究 1、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伞藻核移植实验不能说明( ) A.细胞分裂与细胞核有关 B.伞帽的形状与细胞核有关 C.伞帽的形状与细胞膜有关 D.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2、将一只黑色公绵羊的体细胞核移入到白色绵羊的去核卵细胞中,并将此卵植入另一只黑色绵羊子宫内发育,生出的小绵羊即克隆羊.那么,此克隆绵羊为( ) A.黑色公绵羊 B.黑色母绵羊 C.白色母绵羊 D.白色公绵羊 3、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通常只有一个细胞核,但也有多核细胞和无核细胞 B.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细胞核内有核仁和染色体 C.染色体作为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少量分布于细胞质中 D.核孔复合体是一种由蛋白质组成的通道,因而不具有选择透性 4、下列关于细胞核功能的探究实验,描述错误的是( ) A.美西螈的核移植实验说明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可以控制生物性状 B.蝾螈受精卵的横缢实验说明没有细胞核,细胞就不能分裂、分化 C.变形虫的切割实验说明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D.伞藻的嫁接和核移植实验说明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主要与细胞核有关 5、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精子的细胞质极少,两者的寿命都相对较短。这一事实可以说明( ) A.细胞核决定细胞的寿命 B.细胞质决定细胞的寿命 C.细胞核与细胞质相互依存 D.环境因素影响细胞寿命 6、科学家用头发将蝾螈的受精卵横缢为有核和无核两部分,发育结果如下图所示,该实验最能说明( )

A.细胞质控制着细胞代谢 B.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 C.细胞质是细胞遗传的控制中心 D.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的控制中心 7、以动物受精卵为实验材料进行以下实验,有关图中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①和实验③说明了细胞核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B.实验②和实验③说明了细胞质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C.实验①说明了细胞核对细胞质的重要性,实验②说明了细胞质对细胞核的重要性 D.该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8、如图所示为再生能力很强的单细胞原生动物喇叭虫(图中a.纤毛;b.细胞核;c.根部),将之切成①②③三段,发现有一段可以再生成喇叭虫。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能再生成喇叭虫的是②段 B.在光学显微镜观察喇叭虫细胞,可以看到双层核膜 C.b的核膜上有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D.b是遗传信息库,是喇叭虫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9、如图,用动物受精卵做下列三个实验。以下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学案:专题1 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含答案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了解传统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发酵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重点) 3.学习制作果酒、果醋的实验操作技能。(重点) 4.设计并安装简单的生产果酒及果醋的装置。(难点) 5.关注生产、生活实际,勤于动手,尝试果酒的制作。

1.果酒的制作原理 (1)菌种是酵母菌,其代谢类型为兼性厌氧型。 (2)反应式: ①有氧条件下:C6H12O6+6O2―→6CO2+6H2O。 ②无氧条件下:C6H12O6―→2C2H5OH+2CO2。 (3)菌种来源:自然发酵过程中,来源于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4)条件: ①氧气:酵母菌先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然后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产生酒精。 ②温度:最适繁殖温度为20_℃左右,发酵温度一般控制在18~25_℃。 (5)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在酒精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度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 2.果醋的制作原理 (1)菌种是醋酸菌,其代谢类型为需氧型。 (2)原理: ①当氧气充足、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②当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反应简式为:C2H5OH+O2―→CH3COOH+H2O。 (3)发酵所需条件: ①环境条件:氧气充足。

②温度:最适生长温度30~35_℃。 [合作探讨] 探讨1:利用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过程中为什么要“先通气后密封”? 提示:“通气”的目的是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密封”的目的是使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产生酒精。 探讨2:果酒制作过程中,在不灭菌的情况下,酵母菌是如何成为优势菌种的? 提示:发酵后期在缺氧和酸性发酵液中,绝大多数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受到抑制,而酵母菌可以适应这一环境成为优势菌种。 探讨3:在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提示:醋酸菌是好氧细菌,在将糖或酒精变为醋酸时需要氧的参与,因此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 [思维升华] 1.酵母菌和醋酸菌的比较

2020年高考生物提分策略题型10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实验设计与探究(含答案解析)

题型10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实验设计与探究 1.实验探究反射弧中兴奋传导的特点 (1)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方法设计:电刺激图①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②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结果分析:若A有反应,且②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A有反应而②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2)探究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方法设计:先电刺激图①处,测量③处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③处,测量①处的电位变化。 结果分析:若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2.动物生理学实验的3个设计角度 (1)依自变量,确定实验组别,并进行编号。对于2组或2组以上要进行编号,编号可以是1、2、3号等,也可以是甲、乙、丙等。 (2)依无关变量,控制实验条件。除自变量外,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3)依因变量,确定实验的检测指标,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一、选择题 1.取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如图,a、d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b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流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c为神经与肌细胞形成的突触。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下列判断分析不正确的是 A.如果刺激c、a点中间任何一点,都可检测到电位变化,表明传出神经完好 B.如果用a刺激神经,在b处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表明传出神经受损

C.如果用a刺激神经,在b处记录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表明部位c受损 D.如果用d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表明骨骼肌受损 【答案】C 【解析】如果刺激c、a点中间任何一点,都可检测到电位变化,表明传出神经完好,A正确;如果用a 刺激神经,在b处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表明传出神经受损,B正确;如果用a刺激神经,在b处记录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表明部位c受损或骨骼肌受损,C错误;如果用d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表明骨骼肌受损,D正确。 2.研究人员通过在大鼠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以期证明胰岛素能够通过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需要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胰岛素进行对照实验 B.实验中需要测定加试剂前后大鼠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含量 C.预期本实验结果是胰岛素处理组大鼠血液中胰高血糖素浓度下降明显 D.本实验过程中最好使大鼠血糖维持在比正常浓度较高的水平 【答案】D 【解析】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胰岛素的有无,因此需要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胰岛素进行对照实验,A 正确;B、该实验的因变量是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因此实验中需要测定加试剂前后大鼠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含量,B正确;C、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胰岛素能够通过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因此胰岛素处理的实验组的大鼠血液中的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应该明显降低,C正确;D、为使实验结果更明显,实验过程中应将大鼠血糖维持在比正常浓度稍低的水平,D错误。 3.某研究小组进行一个有关大鼠甲状腺激素调节的实验,材料与方法如下:若干大鼠按实验要求分为2组。 对甲组大鼠静脉滴注一定浓度甲状腺激素溶液,乙组滴注等量的0.9%NaCl溶液,从滴注开始测定2 h 内大鼠的耗氧量并记录。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预计甲、乙两组大鼠平均耗氧量为甲>乙 B.实验时甲组应选用雌性大鼠,乙组应选用雄性大鼠 C.实验时每组用多只大鼠可排除因个体差异造成的误差 D.本实验的给药方式也可用饲喂法代替静脉注射 【答案】B 【解析】由于甲组大鼠注射了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具有提高代谢的作用,故甲组耗氧量应大于乙组,A正确;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甲、乙两组应选用同性别大鼠,B错误;每组用多只大鼠可排除因个体差异造成的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C正确;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衍生物,可以用饲喂法,D正确。 4.对大鼠切除垂体和胰腺,随后依次进行单独使用生长激素、单独使用胰岛素、同时使用两种激素的处理,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实验专练:(4)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含答案

2020届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实验专练:(4)微生 物的实验室培养 1、相对细菌和植物细胞而言,动物细胞离体培养更需关注培养基的渗透压,这是因为动物细胞( ) A.没有细胞壁,对培养基的渗透压更敏感 B.渗透压远高于细菌或植物细胞的渗透压 C.没有成熟大液泡,渗透压调节能力差 D.生长缓慢,各生长阶段对环境的渗透压要求不同 2、选择培养基是根据某一种或某一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一些物理、化学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利用这种培养基可以将所需要的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中分离出来。为选择酵母菌和硝化细菌,应选用的培养基分别为( ) A.伊红美蓝培养基、含青霉素的培养基 B.含氨的培养基、含青霉素的培养基 C.含青霉素的培养基、含氨的培养基 D.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伊红美蓝培养基 3、有关平板划线操作正确的是( ) A.使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培养皿,操作过程中不再灭菌 B.打开含菌种的试管需通过火焰灭菌,取出菌种后需马上塞上棉塞 C.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即可 D.最后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4、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微生物培养中的一种常用的接种方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操作中需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浓度梯度稀释 B.需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固体培养基表面 C.不同浓度的菌液均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D.操作过程中对培养基和涂布器等均需进行严格灭菌处理 5、无菌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紫外线照射前,适量喷洒石碳酸等消毒液,可以加强消毒效果 B.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开启锅盖 C.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题与答案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题及答案 1.(16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同学拟对“低温是否会使物质的跨膜运输速率降低”这一问题进行探究,他们选择下列材料用具设计了相关实验。假如你是该研究小组的成员,请作出你的假设、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问题:(1)你的假设是:。 (2)实验方案: 材料用具:大烧杯、带刻度的长颈漏斗、玻璃纸、清水、适宜浓度的蔗糖溶液、冰块 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相同的带刻度的长颈漏斗,在漏斗口外密封上一层玻璃纸,将漏斗分别倒扣在两个相同的大烧杯中,并分 别编号为A、B。 ② 。 ③对A、B两组装置进行不同处理:A组放在室温条件下(25℃),B组 。 ④两组装置同时开始实验,几分钟后观察记录 。 (3)根据你的假设和设计的实验方案,预期的实验现象是 。 2.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脱落后能抑制碗豆核酸、蛋白质的合成,促进叶片衰老。而细胞分裂素则抑制叶绿素、核酸和蛋白 质的降解,抑制叶片衰老。所以在生产中可利用细胞分裂素作保鲜剂。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①实验原理:叶片衰老最明显的特点是叶绿素逐渐丧失而失去绿色,离体叶片很快就会出现衰老的特点,因此,可 通过用细胞分裂来处理离体叶片,记录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来证明。 ②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同种植物的相同叶片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标记为甲组、乙组。 第二步:在甲组叶片涂上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乙组叶片。 第三步:记录甲、乙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

③实验结果预测: 。 ④实验结论:。 3.(17分)大部分普通果蝇身体呈褐色(YY),具体纯合隐性基因的个体yy呈黄色.但是,即使是纯合的YY品系,如果用含有银盐的饲料饲养,长成的成体也为黄色.这种现象称为“表型模写”,是由环境造成的类似于某种基因型所产生的表现型。 (1)对果蝇基因组进行研究,应测序哪几条染色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15N对果蝇精原细胞的一个染色体上的DNA分子进行标记,在正常情况下,n个这样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中,含15N的精子数为______________. (3)已知果蝇白眼为伴X隐性遗传,显性性状为红眼(A).现有一对亲本杂交,其子代中雄性全部为白眼,雌性全部为红眼,则这对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4)从变异的类型看,“表型模写”属于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5)现有一只黄色果蝇,你如何判断它是否属于“表型模写”? ①请写出方法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②结果预测及结论: 。 4.请将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验证有机磷杀虫剂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材料用具:两个相同的甲图装置、适宜的放电装置、有机磷杀虫剂、任氏液(青蛙专用生理盐水)、培养皿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两个装置编号1、2,并分别将装置中青蛙的“神经一腓肠肌”标本放入盛有等量任氏液的两个培养皿中。 第二步:同时用电极分别刺激两个“神经—腓肠肌”标本的神经,指针都向左偏转,然后恢复。 第三步:

2020届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实验专练:(9)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实验专练:(9)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在探讨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是否产生酒精”时,唯一假设是“酵母菌有氧呼吸不产生酒精” B.整个实验过程中,保证酵母菌能正常生活的重要条件是加入足量的培养液 C.研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实验中,每隔一段时间需通入空气,以保证酵母菌正常代谢 D.该实验中不通入空气的装置属于空白对照组,整个实验属于对照实验 2、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实验中,对3个保温瓶的处理情况分别是:A瓶注入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B、C两瓶注入未经煮沸的同样浓度的葡萄糖溶液;然后,向A、B两瓶加入等量的酵母菌培养液,C瓶加等量蒸馏水,并向A瓶注入液体石蜡覆盖满液体表面,最后用蓬松的棉花塞住瓶口。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C保温瓶的作用是作为对照 B. 24小时后温度最高的是B瓶 C. A瓶中酵母菌不能存活 D. 煮沸的作用包括灭菌和去除氧气 3、下列有关“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可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B.二氧化碳可以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黄再变绿 C.酒精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D.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温度、氧气、pH等 4、下列有关“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B.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温度、pH、培养液浓度等 C.可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混浊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O D.实验中将葡萄糖溶液煮沸的目的是灭菌和去除溶液中的 2 5、下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装置和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参考含答案

三、实验设计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1、 改正:(1)蒸馏水/河水/自来水改为河水,(2)不同改为相同,(3)投入后加等量。 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 ①若2玻璃缸内蝌蚪发育最快,而1、3玻璃缸内蝌蚪发育状况相同,说明高温使甲状腺制剂失活。 ②若2玻璃缸内蝌蚪发育最快,3玻璃缸内次之,1玻璃缸最慢,说明高温使甲状腺制剂活性降低。 ③若2、3玻璃缸内蝌蚪发育状况相同,而1玻璃缸内较慢,说明高温未影响甲状腺制剂活性。 2. (1)第一步:实验至少要取三只支洁净的试管,编号后分别注入1mL新鲜唾液。 (2)第二步:分别向1、2、3号试管中注入1mL盐酸溶液,NaOH溶液,1mL清水。(3)第三步:分别向试管中注入2mL淀粉溶液,振荡后将试管下部浸入装有_ 35℃温水的烧杯中,这样处理的原因是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4)第四步:10min后取出试管,分别滴入1滴碘液并摇匀,观察颜色变化。 (5)实验结果分析:1、2号试管变蓝,淀粉未被分解,因为过酸过碱的环境都会影响唾液淀粉酶 3、 方法步骤: ①向培养皿中倒入适量的水,将等量的种子分别放入A、B两组培养皿中。 ②将A组置于有光照的环境中,B组置于黑暗环境中。 ③将A、B两组置于温度、水分、空气状况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 ④观察并记录两组种子的萌发情。 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①有光组萌发,无光组也萌发(或答发芽率差异不显著),该种植物的种子萌发不受光的影响。 ②有光组萌发,无光组不萌发(或答有光组发芽率高于无光组,差异显著),光是该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 ③有光级不萌发,无光组萌发(或答无光组发芽率高于有光组,差异显著),光抑制该种植物种子的萌发。 4、 步骤2 用镊子撕取蚕豆叶片下表皮两块,分别置于载玻片中央的液滴中,盖上盖玻片。步骤3 将装片分别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3)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如果蒸馏水中气孔开放,蔗糖液中气孔关闭,说明失水使气孔关闭,吸水使气孔开放。 ②如果蒸馏水中气孔关闭,蔗糖液中气孔开放,说明失水使气孔开放,吸水使气孔关闭。(③如果蒸馏水和蔗糖液中的气孔都开放或关闭,说明气孔的开放或关闭与吸水或失水无关。但这种情况是不会发生的) 5、(1)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X细菌与其周围细菌之间的关系称竞争。 (2)X细菌周围的其他细菌不能生长和繁殖的原因最可能是X细菌代谢过程中产生了能抑制其他细菌生长和繁殖的物质。 (3)为验证(2)中的原因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参照上述题目中给出的有关材料,补充相关的实验步骤及结果: 第一步:取两个培养皿,按相同营养成分配制成甲、乙两个培养基。 第二步:在甲培养基上接种X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将X细菌除去;乙培养基上不接种X细菌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练习及答案解析1

高考专题复习高中生物实验(整理题库) 1.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 ①培养噬菌体②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 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 A.①②④③B.④②①③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 2.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A.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B.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C.先注射葡萄糖溶液,后注射胰岛素溶液D.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3.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低倍镜下看到了清晰的图像,再换用高倍镜观察,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 ①调节粗准焦螺旋②调节细准焦螺旋 ③转动转换镜④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A.③①②B.④③②C.④③①②D.③④①② 4.某人做酶的相关实验时,在试管中依次加入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2ml,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2mL,放入60℃左右的热水中,保温5min,然后加入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1mL,摇匀,再加入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4滴,摇匀,试管中液体的颜色是()A.砖红色B.无色C.蓝色D.紫色 5 () C.该酶在中性环境下的催化效率比碱性环境高 D.该酶在作用35min后便失去活性 6.将一个鸡蛋的壳小心地剥去一小块,其余部分完好,然后放到清水中,几小时后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B ) 8.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将其应川于细胞死活的鉴别。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但将PI注射到细胞中,则细胞核会着色,利用PI鉴别细胞的基本原理是() A.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结构不同B.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含量不同 C.活细胞能分解染色剂PI D.活细胞的细胞膜阻止PI的进入 9.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过程中,细胞液浓度的变化情况是(B ) 10.用高倍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正确的叙述是()A.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形成纺垂体 B.细胞板出现在分裂期的中期 C.直接用高倍镜找到分生区的细胞进行观察 D.各时期的长短与视野中相应细胞的数量成正相关

高中生物高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实验设计与探究-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核心考点透析(解析版)

专题07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实验设计与探究 一、反射弧 二、反射弧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 三、神经元 结构:

结构模式图如下 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四、兴奋的产生及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五、神经冲动的传导特点分析 (1)双向传导:刺激神经纤维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如下图) ①在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②在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2)生理完整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基础是神经纤维结构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如果神经纤维在切断、机械压力、冷冻、电击和化学药品等因素作用下,使其结构和局部功能改变,都会中断冲动的传导。 六、“三看法”判断电流计指针偏转 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比较 静息电位 −−−→ 刺激 动作电 位未兴奋部 位 快 八、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

(1)曲线表示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情况。 (2)a点:静息电位,膜电位为外正内负,K+通道开放使K+外流。 (3)b点:零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使Na+内流。 (4)bc段:动作电位,膜电位为外负内正,Na+通道继续开放。 (5)cd段:静息电位恢复,K+通道开放使K+外流。 (6)de段:静息电位恢复后,Na+-K+泵活动加强,排Na+吸K+,使膜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初静息水平。 九、电位测量与电流计偏转原理 (1)膜电位的测量 测量图解测量结果 (2)指针偏转原理图 下面图中a点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依次通过 “a→b→c→c右侧”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变化如下: 十、兴奋的传递 传递结构:兴奋在神经元间通过突触传递。 突触的类型(甲图)

高考生物考前梳理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实验1制作泡菜(含答案)

高考生物考前梳理: 1.制作泡菜 菌种:乳酸菌:(原核生物) (1)菌种来源:植物体表面天然的乳酸菌。 (2)代谢类型:异养厌氧型 (3)种类:乳酸链球菌、乳酸杆菌 (4)分布: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空气,土壤,植物体表,人或动物的肠道。 发酵原理 在无氧的情况下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方法步骤 注意:新鲜蔬菜:放置时间长,亚硝酸盐含量高。 煮沸盐水的目的:杀灭盐水中的微生物并除去水中氧气。质量分数5%-20%(盐过高,乳酸发酵受抑制,泡菜风味差,用量过低,杂菌易繁殖,导致泡菜变质。) 结果分析与评价 (1)用水密封泡菜坛的目的是什么?这说明泡菜制作需要什么条件? 提示:给泡菜坛内创造无氧环境 (2)为什么泡菜坛只能装八成满?

①在泡菜发酵初期,由蔬菜表面带入的大肠杆菌、酵母菌等较为活跃,它们可以进行发酵,发酵产物中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如果泡菜坛装得太满,发酵液可能会溢出坛外。 ②另外,泡菜坛装得太满,会使盐水不太容易完全淹没菜料,从而导致坛内菜料变质腐烂。 ③泡菜坛留有一定的空间,也更方便拿取泡菜。 (3)从开始制作到泡菜质量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逐渐变酸,泡菜坛中乳酸菌和其他杂菌的消长规律是什么?原因? 提示:乳酸菌数量增多,杂菌数量减少,因为乳酸菌比其他杂菌更耐酸。 (4)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温度高低,腌制方法,时间长短,食盐用量等。 进一步探究 泡菜在腌制过程中会有亚硝酸盐产生。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但如果人体摄入过量,会发生中毒,甚至死亡。你可以查阅资料,设计实验跟踪检测泡菜在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并探索腌制方法、时间长短和温度高低等条件对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寻求提高泡菜质量的措施。 (1)亚硝酸盐 泡菜在腌制过程中会有亚硝酸盐产生; 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但如果人体摄入过量,会发生中毒,甚至死亡;亚硝酸盐为强氧化剂,能够把血液中的低铁血红蛋白转变为高铁血红蛋白,从而导致缺氧性中毒症状; 膳食中的绝大部分亚硝酸盐随尿排出,但在适宜的pH、温度和一定的微生物作用下会转变成致癌物质亚硝胺(霉变的食品亚硝胺可增至数十倍甚至数百倍)。 (2)腌制中乳酸菌、乳酸和亚硝酸盐的变化

2020届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实验专练(9)探究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实验设计含答案

2020届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实验专练:(9)探究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实验设计1、某洗衣粉中有一生物活性物质,为验证其性质,进行了下述实验,据实验图解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洗衣粉中的生理活性物质是蛋白酶 B.实验甲:纱布上蛋白膜消失的原因是洗衣粉中的酶催化蛋白质水解 C.实验乙:纱布上蛋白膜未消失的原因是煮沸使酶变性失活,不能水解蛋白质 D.上述实验表明使用加酶洗衣粉时一般先用沸水浸开,然后调至适宜温度 2、某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对同一污物的洗涤效果”的活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原理是酶的专一性 B.自变量是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 C.水质、水量、pH均可看做无关变量 D.洗涤过程中只要水温保持相同即可 3、如图是探究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实验的研究结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本研究的自变量有温度和洗衣粉是否加酶 B.本研究的检测指标可能是污渍残留量 C.两类洗衣粉的最佳使用温度都为t1 D.温度超过t2后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可能失活 4、下列关于探究不同类型的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探讨含有蛋白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不能选择丝绸作为洗涤材料

B.洗涤材料应该选择固定大小的新布料以保证科学实验的严谨性 C.洗涤开始前应该将不同类型的加酶洗衣粉放在80°C热水中浸泡 D.污渍的污染程度可以通过滴加在洗涤材料上污染物的量来控制 5、下列关于“探究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叙述,合理的是( ) A.先用热水溶解洗衣粉,再将水温调节到最适温度 B.实验的观察指标可以是相同洗涤时间内污渍的残留程度 C.相同pH时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一定好于普通洗衣粉 D.衣物质地和洗衣粉用量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6、某学生进行“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课题研究。他的实验设计如下: ①设置两组实验,分别使用蛋白酶洗衣粉和复合酶洗衣粉 ②两组实验的洗衣粉用量、被洗涤的衣物量、衣物质地、污染物性质和量、被污染的时间、洗涤时间、洗涤方式等全部设置为相同 ③根据污渍去除程度得出结果 对这个实验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未设置对照实验 B.无关变量设置太多 C.没有自变量 D.因变量不能描述 7、回答下列问题: 1.蛋白酶甲、乙、丙三者的活性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通常,用清水洗涤衣服上的新鲜血迹时,不应该使用开水,原因是__________。若要去除衣服上的血渍,应选择含有__________(填“蛋白酶甲”、“蛋白酶乙”或“蛋白酶丙”)的碱性洗衣粉,理由是__________。 2.某同学为了洗去衣服上的油渍,洗衣时在市售的蛋白酶洗衣液中添加脂肪酶,该同学的做法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

2021-2022年高二生物实验专题训练十三 含答案

2021年高二生物实验专题训练十三含答案 1.(10分)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________。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________个。 (3)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观察失水之后的细胞,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膜是否与细胞壁发生质壁分离,为便于判明,此时应()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4)某同学在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纱布擦试镜头,再在一干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压片夹住。 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欲接近玻片标本时停止。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缓缓上升镜筒。请指出该同学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并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D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 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填标号)。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B所示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提取细胞膜时通常选用D图中的________细 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使用染色剂染色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某同学对有关实验做了如下归纳: 实验观察对象染色剂实验结果 ①花生子叶细胞的脂肪颗粒苏丹Ⅲ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 ②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DNA和RNA分布吡罗红甲基绿细胞内染成绿色的面积显著大于染成红色的 面积 ③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健那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