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
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

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是一种常见的诊断方法,通过使用各种影像学技术,如CT扫描、MRI和超声等,来评估眼部和眼眶的病理情况。
这些技术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帮助医生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患者的眼部问题。
CT扫描CT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技术,通过使用X光和计算机处理来横断面图像。
它可以显示眼球、眼眶和相关结构的详细结构,并帮助医生检测和评估眼部肿瘤、炎症和损伤等病理情况。
CT扫描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可以准确地显示组织的密度和结构。
MRI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技术,通过使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详细的图像。
与CT扫描相比,MRI更适用于评估柔软组织的病理情况,如眼球、眼眶和眼眶周围的结构。
MRI可以提供高对比度的图像,帮助医生检测和评估眼部肿瘤、炎症和神经系统疾病等病理情况。
超声超声是一种无创性的影像学技术,通过使用高频声波来图像。
它可以评估眼球、眼眶和相关结构的病理情况,如眼内肿瘤、眼眶囊肿和眼外伤等。
超声提供实时图像,可以观察和评估眼部血流情况、眼动力学和眼部结构的移动。
眼和眼眶的常见病理诊断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眼部病理情况,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眼和眼眶病理诊断:1. 眼球肿瘤:CT扫描和MRI可以检测和评估眼球肿瘤的性质、大小和位置。
这有助于医生决定是否需要手术切除或放疗治疗。
2. 眼眶炎症:CT扫描和MRI可以显示眼眶的炎症程度和分布。
这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抗生素或抗炎药物,非常重要。
3. 眼眶损伤:CT扫描可以检测和评估眼眶的骨折、软组织损伤和出血等情况。
这有助于医生制定恰当的治疗计划,如手术复位或修复。
4. 眼眶囊肿:超声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眼眶囊肿的性质和大小,以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法,如手术切除或吸引。
,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诊断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评估眼部和眼眶的病理情况,指导治疗和手术决策。
眼球及眼眶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神经鞘膜瘤
【MRI表现】
神经鞘瘤较小时呈一实质性肿块 。 与眼肌相 比,在T1加权图像上呈等信号或略低信号,在质 子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长T2加权上为稍低信号 。
Gd-DTPA增强后,肿瘤实质部分 明 显 强化, 而囊变区不强化。
神经鞘膜瘤
【诊断要点】
⒈位于肌锥内,边界较光整,形态规则类椭圆形 ⒉CT平扫呈均匀等密度,增强后有均匀强化。 ⒊MRI上T1加权为均匀等信号或稍低信号。质子加权
⑵泪腺混合瘤 a.部位不同,泪腺混合瘤位泪 腺 窝内。血管瘤多位于肌锥内。b.信号不同。
神经鞘膜瘤
在组织学上,神经肿瘤可分为神经鞘瘤( Neurilemoma ) 和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 )。 神经鞘瘤病人以中年人居多。此病大多位于肌 锥内。眼球向正前方突出为主要临床症状,可 伴有眼痛、头痛、复视、眼球运动障碍或视力 损害等,半数以上病例可在眶缘触到中等硬度 肿块。
Retinoblastoma
Retinoblastoma MRI
Retinoblastoma MRI T2W
Retinoblastoma CT
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要点
⒈发病年龄 1-3岁 ⒉临床症状 白瞳症或猫眼症为特征,单
侧或双侧发病。 ⒊X线上眼眶区内钙化灶 ⒋CT上眼球增大和球内软组织肿块并有钙
常见眼球区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视网膜母细胞瘤
(Retinoblastoma)
视网膜母细胞瘤(简称视母)是儿童最常 见的眼眶恶性肿瘤。发生率在1.5万至3万分之 一。
病理和临床表现
该肿瘤是先天性肿瘤,平均诊断时间在18个月左 右。有一定家族倾向。 视母起源于视网膜内层神经上皮 。由于血供不足 ,易产生钙化复合体结构。极少数病人可出现双 眼视母和松果体瘤。称之为“ 三边症”。 临床上典型表现:白瞳症,斜视,青光眼和视力 缺损,眼底表现为灰白色或黄白色半球形肿物。
眶部解剖与眼部病变影像学分析

眶部解剖与眼部病变影像学分析眶部解剖与眼部病变影像学分析王振常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放射科(100730)一、与影像相关的眼部正常解剖(一)眼眶组成:额骨、颧骨、上颌骨、腭骨、泪骨、筛骨和蝶骨,呈四棱锥形。
结构:包括四个壁、两个裂和视神经管。
上壁即眶顶,前部为额骨水平板,后部为蝶骨小翼。
下壁:即眶底,主要为上颌骨眶面,前外部为颧骨眶突,后部为腭骨眶突。
内壁:由前到后依次为上颌骨额突、泪骨、筛骨纸板和蝶骨小翼。
外壁:前1/3为颧骨的眶突,后2/3为蝶骨大翼。
视神经管:组成:由蝶骨小翼及蝶骨体围成的骨性管道,主要是蝶骨小翼。
内容物:视神经、眼动脉。
作用:沟通眼眶和颅腔。
眶上裂:组成:内侧为蝶骨体,上缘为蝶骨小翼,下缘为蝶骨大翼。
内容:三叉神经眼支、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以及眼上静脉。
作用:沟通眼眶和颅腔。
眶下裂:组成:外侧为蝶骨大翼,内侧为上颌骨眶突。
内容:眶下动脉、眼下静脉分支及三叉神经的上颌支。
作用:沟通眼眶、翼腭窝和颅腔。
(二)视神经和视神经鞘1.视神经:(1)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组成,解剖学属中枢神经系统传导束,是视觉传导路径的一部分。
(2)与其他脑神经和周围神经神经膜由施万细胞形成不同,视神经与中枢神经中的白质相似,神经纤维大部分是有髓鞘的(髓鞘由少突胶质细胞的突起形成),但无神经膜,在各神经纤维之间有各种神经胶质。
视神经分段全长约为35~50 mm,分3段。
眶内段:从眼球到视神经管前缘,此段最长,约为20~30 mm,有人把眶内段在眼球壁内的一段称为球内段,但正常情况下很难显示,一般不专门作为一段。
管内段:位于视神经管内、长约4~9mm。
颅内段:视神经管后缘至视交叉,长约3~9 mm。
2.视神经鞘:脑膜的延续,与脑的被膜一样自外向内依次为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
软脑膜与蛛网膜之间为蛛网膜下腔,为鞍上池的延续,因此当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压增高时常常也引起视神经鞘的蛛网膜下腔扩大和视乳头水肿。
眼部解剖与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眼部解剖与影像学诊断
37
炎性假瘤
• 病理表现: 特发性眼眶炎症,由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介导
• 临床表现: 疼痛性眼球突出(区别于淋巴瘤:无痛性眼球突出) 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眼眶炎症(韦氏肉芽肿病、结节病)
眼部解剖与影像学诊断
38
• 影像表现: 泪腺最常受累,可累及眶前部结构(葡萄膜炎)和眼外肌 眶内脂肪条索样改变 眼眶软组织增加 眼外肌增大,多见于附着点处或肌腹肌腱同时增粗
眼部解剖与影像学诊断
35
Grave 病
• 病理表现: ➢ 眼眶内脂肪增加 炎症引起条索状变化 眼外肌肥大 ➢ 下直肌最常先受累(下 内 上 外) ➢ 常双侧对称性,肌腹增厚,肌腱不受累 ➢ 视神经增粗,眼球突出
眼部解剖与影像学诊断
36
• 临床表现:反复怕热、多食、多汗 • 影像表现:眼肌增粗,以肌腹为主
泪腺混合瘤(动态增强)
眼部解剖与影像学诊断
30
泪腺癌
眼部解剖与影像学诊断
31
双侧泪腺炎
眼部解剖与影像学诊断
32
四、眼外肌病变(肌锥)
眼部解剖与影像学诊断
33
常见疾病
• 甲状腺眼病 • 眼眶炎性假瘤
眼部解剖与影像学诊断
34
甲状腺眼病
概述
➢ 与甲状腺眼病相关的眼眶炎症 ➢ 淋巴细胞介导产生透明质酸,导致眼外肌纤维化 ➢ 最常见于Grave病(甲状腺功能亢进)
眼部解剖与影像学诊断
21
淋巴瘤
• 影像表现:泪腺为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无痛性眼球向下突出 富细胞性肿瘤,CT呈高密度
眼部解剖与影像学诊断
22
肌 锥 外 区
MRI: T1WI呈低信号 T2WI呈低信号 显著均匀强化
眼部影像学诊断(1)

病例1 眼外肌炎
图示:MRI 轴位 T2WI、T1WI序列、 冠状位、矢状位 T1WI增强扫描
右眼下直肌明显 增粗,增强扫描 明显强化,伴临 近眶内脂肪不规 则强化,符合眼 外肌炎性病变。
3、炎性假瘤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一种特发的非特异性肉芽肿(临床症状体征类似肿瘤 ,实为炎症)。
病例2 眼眶蜂窝织炎
影像表现:尚未机化,无周边环形强化的眶内感染 经眼静脉蔓延至颅内,容易发生颅内感染
病例3 眼眶蜂窝织炎
右眼睑肿胀,右前房体积变小,玻璃体内信号混杂
病例4 眼眶蜂窝织炎
眶内正常结构界限不清或消失,球壁增厚
病例5 眶内细菌性感染
CT平扫见右眼球萎陷,外形失常,眼 环不均匀增厚,球内密度增高,眼球 与肿胀眼睑之间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
眶外壁
三角形,与矢状面呈45°。 由蝶骨大翼的眶面和颧骨眶面组成,是眶壁中最
厚的部分。
眶外壁
眶顶壁 眶内壁
上颌骨额突 眶内壁 视神经管
眶外壁 眶下壁
眶壁间的裂和管
• 四边棱锥形骨腔 额、筛 、鼻、颧、上颌骨
• 视神经孔 视神经、眼动脉
• 眶上裂 颅N(除V/2)、眼上静脉
• 眶下裂 第V对颅N第2支 眶下动脉
巩膜 脉络膜 中央凹 视网膜
2、前房 3、晶状体 4、玻璃体 5、眼环 6、球后脂肪 8、外直肌
上直肌 晶状体 前房 玻璃体 下直肌
2、眼肌解剖
眼外肌(extraocular muscles):每眼6条
–内直肌(medial rectus, MR) –外直肌(lateral rectus, LR) –上直肌(superior rectus, SR) –下直肌(inferior rectus,IR) –上斜肌(superior oblique,SO) –下斜肌(inferior oblique, IO)
眼眶疾病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32
MRI视神经3D成像
可编辑课件PPT
33
眼内异物
图示CT轴位、冠状位、可矢编状辑位课,件P箭P头T 示左眼球内金属异物。
34
三、眼眶病变概述(2)
眼外肌病变 甲状腺相关眼病、眼外肌炎
肌锥内病变:炎性假瘤、海绵状血管瘤、神经鞘瘤、视神经 脑膜瘤、视神经胶质瘤、视神经炎、淋巴增生性病变
肌锥外病变:皮样囊肿、血肿、脑膜瘤 泪器疾病:泪腺区病变:泪腺脱垂、泪腺炎、囊肿、皮样囊
3岁患儿,MRI 示轴位T2WI、T1WI序列, 增强扫描轴位、冠状位T1WI序列,箭头示左眼球颞侧限
局性隆起性病变,呈等T1、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可编辑课件PPT
21
CT轴位箭头示左眼球内肿块内部伴有小钙化影,术后证实视网膜母细胞瘤。
可编辑课件PPT
22
永存玻璃体增殖症PHPV
• 胚胎原始玻璃体动脉未退化或并发增殖所致,表现为视盘与玻 璃体之间的原始玻璃体纤维和血管残余物增殖,并牵拉视网膜 致网脱
可编辑课件PPT
27
眼球开放伤 眼球破裂
图示CT软组织窗及骨窗, 箭头示右眼球破裂伤,右眼球变小,形态不规则,其内见斑片状高密度 出血影。
可编辑课件PPT
28
图示MRI 轴位T2WI、T1WI序列、T2 FLAIR,矢状位T2WI序列,箭头示右侧眼球破裂伤,右眼球
变小,形态可不编规辑则课,件其PP内T信号混杂。
可编辑课件PPT
40
眼外肌炎
图示MRI 轴位T2WI、T1WI序列、冠状位 、矢状位T1WI增强扫描,右眼下直肌明显增粗,增强扫
描明显强化,伴临近眶内脂肪不规则可强编化辑,课件符P合PT眼外肌炎性病变,治疗后明显缓解。
医学影像学:眼眶影像诊断

4.MRI是眼眶病变的主要鉴别方法,是海绵 窦、视神经是首先检查方法,结合增强, 横断、斜矢状位及冠状位、压脂技术诊断 球后病变
眼与眼眶正常影像表现(掌握)
眼球:两侧对称,近似圆形,位于眶前 部,1/3 -1/2 突出于眶外缘前方
海绵状血管瘤影像表现
1.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边缘光滑,分界清楚。
2.CT平扫密度均匀,可见静脉石 MRIT1等 信号T2高信号 3.增强后 渐进性强化 最后明显均匀强化。
强化时间出现早,持续时间长
4.视神经、眼外肌、眼环一般无受累增粗; 仅推移或包埋,骨质压迫吸收。
海绵状 血管瘤
边缘清晰
渐进性强化
眼眶影像诊断
主要内容
一 眼眶的影像检查方法 二 眼眶正常CT及MRI解剖结构(眼球、眶壁、
眼肌、视神经、泪囊及泪腺等) 三 眼眶内异常病变的CT及MRI表现:炎症、 肿瘤、甲状腺相关眼病、外伤
眼眶的影像检查方法
1.X线主要泪囊及泪道造影观察其形态 2.B超是观察眼球病变首先检查方法 3.CT是主要检查方法 观察先天病变、肿
海绵状 血管瘤
骨质压迫吸收
钙化 不均匀强化
海绵状血管瘤 MRI渐进性强化
视神经脑膜瘤
等密度 明显强化 轨道征
视神经脑膜 瘤 MRI等信号 明显强化 轨道征
视神经胶质瘤
视神经胶质瘤 T1等低信号 T2高信号 明显强化 分界不清 可以沿视神经生长
视神经胶质瘤与视神经脑膜瘤鉴别诊断
1.视神经胶质瘤见于10岁以下儿童 视力下降先于眼球突出
眼外 肌肿胀,形成肿瘤样变。
炎性假瘤CT及MRI表现
表现多样,形态各异;无特异性。
(参考课件)眼部疾病影像学诊断

18
X线平片基本病理征象
眶 窩 缩 小 ( 眼 球 扎 出 术 后 )
19
X线平片基本病理征象
眶窩缩小(骨维所致)
20
X线平片基本病理征象
额部骨瘤致眶窩缩小
21
X线平片基本病理征象
左 先 天 性 视 神 经 孔 缩 小
22
外伤性疾病
眼外伤是指眼球及其附属器的损伤,是眼科常见 眼病之一。影像检查主要用于:1、眶骨骨折 及眶内软组织损伤的诊断;2、眼内和眼内异 物的诊断和定位。
眼
球
转
眼球转移瘤CT
移 瘤
MRI
40
眼部疾病影像学诊断
眼球转移瘤MRI(肺癌转移)
41
脉络膜骨瘤
脉络膜骨瘤是 一种少见的良 性肿瘤,临床 表现为视乳头 边界清楚、隆 起的黄色肿块, 类似转移瘤或 黑色素瘤, CT则为均一 钙化密度,为 其特点。
42
泪腺肿瘤
泪腺肿瘤在原发性眼眶肌园锥外肿瘤中 发病率最高,占25%,其中以混合瘤最多 见(占60%),腺癌及园柱瘤占30%,泪 腺肿瘤共同而非特异征象是泪腺肿大。
是从视网膜核层起源的恶性肿瘤,占眼肿瘤的 首位。病人绝大多数为儿童(98%),以3岁以 下多见;偶见于成年人。约10%病人可出现肿 瘤不治而愈现象。平片显示眶窩扩大,密度增高, 眶内钙化以及视神经孔扩大等征象;CT检查可 直接显示眼内实质性肿块和肿块内钙化灶以及视 神经等情况;MRI检查在显示肿瘤蔓延、侵及颅 内组织、显示视神经、视交叉等结构明显优于 CT,但对肿块及钙化的显示不如CT.
26
炎症性疾病
有渗出性视网膜炎,视神经炎,眼外肌炎,泪腺炎,眼眶蜂窩 织炎,眼眶骨膜炎和骨髓炎等。1、渗出性视网膜炎是一种 以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伴视网膜下大量渗出为特点的视网 膜病变。其基本病理改变为视网膜组织增厚,并有坏死性 变化及血清纤维旦白性渗出物、红、白细胞、胆固醇结晶、 吞噬细胞等。隨后,坏死物被结缔组织包围并发生机化。 多见男性青少年及儿童,CT和MRI可显示视网膜下积液。 2、视神经炎通常分为急、慢性两类,后者较多见。前者多 为邻近炎症所致,后者多由维生素缺乏、糖尿病、脱髓鞘 病变等所致。 CT和MRI可直接显示视神经的形态。3、眼 外肌炎包括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炎症。常见病因有细菌性和 霉菌性感染、炎性假瘤、结核和结节病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后轻至中度强化 • MR能够发现脑内转移和罕见的“三侧”视网膜母细胞瘤
(双侧视网膜母细胞瘤合并松果体肿瘤或蝶鞍区原发性神 经母细胞瘤)
A A.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面T1WI示球内后部肿块,
呈轻至中度高信号
.
B
B.增强脂肪抑制T1WI,肿块呈不 均匀轻至中度强化,且见同侧视
• 增强扫描:瘤体呈均匀或不均匀轻或中度强化
• 肿瘤可沿视神经管向颅内生长,利用薄层扫描(层厚小 于2mm),扫描基线与听眦线呈-15°角,约90%可见 视神经管扩大若肿瘤向前生长可蔓延至眼球
.
A
B
A. CT平扫见右眼眶内沿视神经走行的梭形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边界清楚, 右眼球突出; B.增强扫描见瘤体均匀性中度强化
• 当肿瘤继续生长进入玻璃体时,进入部分生长迅速,而颈 部仍受玻璃膜裂口影响而形成头圆、底大、颈部狭窄的蘑 菇云状;晚期可以穿破眼环向眶内生长
• 肿瘤平扫呈高密度,常合并有视网膜下积液
• 增强扫描瘤体呈中度强化
.
CT平扫见左眼球后极偏右处宽基 底扁平状高密度肿块
A
B
A.CT平扫见左眼球内蘑菇云状软组织肿块,基底位于眼球前壁,密度欠均匀 B.增强扫描见瘤体中度强化,边界清楚
正常解剖图
眼眶(前面)
眼球和眼的附属结构(外侧面)
.
CT影像
.
MR影像
.
(二)肿瘤性病变
一、泪腺癌
• 泪腺最常见的恶性上皮源性肿瘤 • 占泪腺原发上皮源性肿瘤的8.1%~15.4%左右 • 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多见 • 起病迅速,为高度恶性,肿瘤向周围呈浸润性生
长
【CT表现】
• 泪腺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密度不均的软组织肿块, 有时可见不规则钙化
CT平扫见右眼球内高密度肿块,内有不规则钙化,右眼球增 大向前突出,眼环不均匀增厚
.
CT平扫见两侧眼球内不均匀的高密度影,并见团块状及斑点 状钙化,左眼球突出
.
【MRI表现】
• 球内异常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影,位于眼球后部向玻璃体 生长,对显示视网膜剥离的视网膜下的液体明显优于CT
• 肿块在T1WI上呈轻至中度高信号,在T2WI上呈中度或明 显低信号;钙化区域在TlWI、T2WI上均呈低信号;肿瘤内 坏死,在T2WI上呈片状高信号
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
(一)正常眼部解剖和CT、MRI影像
• 眼眶:骨性眼眶由额骨、上颌骨等七块 颅面骨组 成,形似四边椎体,由四个壁、两个裂和一个视神 经管组成
• 眼球:由内层向外层依次为脉络膜、睫状体和虹膜、 巩膜和角膜组成,球内容物包括晶状体、玻璃体和 房水
• 眼的附属结构:由眼外肌、视神经、泪器以及眶内 的脂肪、血管、神经和淋巴等组成
【CT表现】
• CT平扫眼球内常见多个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清楚 的高密度肿块
• 钙化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瘤体内常有团块状、 片状或斑点状不规则钙化,CT显示钙化率约为 90%~95%,增强扫描病灶未钙化部分有强化, 边缘较平扫更显清楚
• 肿瘤增大可引起眼球突出,视神经增粗,视神经 管扩大,并可沿视神经累及肌锥和颅内
• 肿瘤位于眼眶的外上方,故压迫眼球向内向下移位
• 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较显著,非强化部分 多为液化坏死区
• 眶壁骨质破坏,有时肿瘤可侵犯颅内,形成眶颅交通
CT平扫见左侧泪腺区软组织肿块,其内见多发钙化(↑),眼球受压下移,左 侧泪腺窝扩大
【MRI表现】
• 泪腺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压迫眼 球向内向下移位
【MRI表现】
• 眼球壁见肿块影,多呈蘑菇状、半球形或类圆形
• 肿块常在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此为本症的特征 性表现,这是由于黑色素瘤含有顺磁性物质即黑色素所致。 少数无色素性黑色素瘤则T1WI、T2WI均表现为中等信号
• 继发性视网膜脱离时根据部分剥离或完全剥离程度不同,在 多切面成像上则可见附球壁的“月牙状”或尖端与视神经乳 头相连的“V”形图像
• 信号混杂,T1WI呈不均匀等低混合信号,T2WI呈等高 信号
• 增强后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非强化部分多为液化坏 死区
• 邻近眶壁骨质破坏,呈锯齿状
• 有时肿瘤累及邻近结构,可侵犯颅内,形成眶颅交通
.
A.横断面T1WI示右侧 泪腺区见形态不规则、 边界不清楚的软组织肿 块,压迫眼球向内向下 移位。其信号混杂,呈 等低混合信号;
神经亦增粗强化
三、脉络膜黑色素瘤
• 成人最常见的眼球内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儿 童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约占黑色素瘤中的85%
• 以中老年多见,平均发病年龄在50岁左右,男女 发病比例相近
• 单侧发病多见
• 典型者呈蘑菇状,少数呈扁平生长
【CT表现】
• 早期肿瘤较小时,多在眼球后极可见眼环局限性增厚,呈 扁盘状,CT可发现厚度超过3mm的肿瘤
• 增强后肿瘤轻至中度强化,而继发性视网膜脱离区不强化
A
B
A.横断面T1WI示右眼球鼻侧壁蘑菇状高信号 B.T2WI示肿块呈低信号
A.横断面T1WI示 左眼球内类圆形 稍高信号
B.T2WI示肿块呈
A
B
低信号
C.D.横断面及斜 矢状面增强T1WI 示肿块中度强化
C
D
四、视神经胶质瘤
• 发生于视神经胶质细胞的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B.横断面T2WI肿块呈
A
B
不均匀等高信号;
C.冠状面T1WI示肿块 压迫上直肌和外直肌, 但邻近外侧额骨未见明 显侵犯;
D.增强冠状面脂肪抑制 T1WI,增强后病灶呈明 显不均匀强化
C
D
.
二、视网膜母细胞瘤
• 是儿童最常见的眼球恶性肿瘤 • 3岁以下的婴幼儿约占90%,偶见于成年人 • 以单侧发病率较高,约占60%~70% • 肿瘤起源于视网膜内层,特点是多中心起源 • 瘤组织内常有广泛的坏死及钙盐沉着
• 75%左右发生于10岁以下的儿童,以4~6岁最为 常见,偶见于成年人
• 约1/3患者同时患有视神经纤维瘤病
• 肿瘤多沿视神经向两端生长,生长缓慢,一般视 神经呈梭形或梨形粗大
.
【CT表现】
• 本病重要的CT征象是肿瘤与视神经不可区分
• CT平扫:视神经呈局限性梭形、梨形或条状增粗,也可 表现为整条视神经增粗或结节状隆起,密度均匀,边界 清楚,少数可见有囊变,钙化非常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