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梁计算方法
墩台的计算01-盖梁

一、荷载计算
(一) 上部结构永久作用(表1)
每片边梁自重(kN/m)
1、5号
16.77
每片中梁自重(kN/m)
2、4号
17.09
3号
16.90
一孔上部构造 自重(kN)
1689.02
每个支座恒载 反力 (kN)
边梁 1、5号
167.36
中梁 2、4号
170.56
中梁 3号
盖 梁 设 计 步 骤
1. 作用计算 (1)永久作用:包括上部构造恒载,盖梁重力及预应力 (2)可变作用。分别按其在盖梁上可能产生的最不利情况,求出支点的最大反力作为盖梁的可变作用。 车道荷载及人群荷载横向分布的计算: 对称布置——杠杆法 非对称布置——偏压法(刚接梁法、G-M法)计算 (3)施工吊装荷载。根据架桥施工方案对可能出现的施工荷载进行组合,对各截面的受弯、受剪进行验算。
512.55
499.36
456.10
574.86
组合9
1+3+5
584.49
551.06
508.27
473.04
498.82
(四) 双柱反力计算 双柱反力G1计算
荷载组合情况
反力G1 (kN)
组合6:汽车双列对称 +人群对称
1573.69
组合7:汽车双列对称 +人群非对称
1592.50
组合8:汽车双列非对称 +人群对称
1384.03
组合9:汽车双列非对称 +人群非对称
1402.83
由表的计算可知,偏载左边的立柱反力最大(G1>G2),并由组合7控制设计,此时: G1=1592.50kN G2=1067.96kN
盖梁计算

六、盖梁设计(一)荷载计算1.恒载计算上部结构恒载见表62.活载计算(1)活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活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时荷载对称布置及非对称布置均采用杠杆原理方法进行计算。
单列车对称布置时见图11单列车非对称布置时见图12双列车对称布置时见图13单列车非对称布置时见图141 2 300.12210.8750.437 2ηηη===⨯=1 2 310.560.27821(0.4340.315)0.375 210.6480.3242ηηη=⨯==⨯+==⨯=图110.8750.8750.566图120.6840.434 0.31512310.2860.143210.7010.350210.950.4752ηηη=⨯==⨯==⨯=12310.5560.27821(0.4340.315)0.37521(0.6480.355)0.5022ηηη=⨯==⨯+==⨯+=(2)按顺桥向活载移动情况,求支座活荷载反力的最大值 布载长度L 取15.96m a. 单孔荷载(见图15)0.556 0.7011 0.951 0.4340.3150.648 0.355图14 图130.286b.单列车时支座反力R 2=140×(1+0.913)+120×(0.474+0.386)×30×0.199=236.99KN 两列车时支座反力2×R 2=2×236.99=473.96 KN b.双孔荷载(见图16)单列车时支座反力R 1=140×(0.562+0.65)=169.68 KN R 2=120×(1+0.913)+30×0.725=251.31KN R=R 1 +R 2=169.68+251.31=420.99KN 双列车时支座反力2×(R 1 + R 2)=2×420.99=841.98KN (3)载横向分布后各梁支点反力计算见表9表9 主梁支点反力计算120 140 30140 120 图150.913 0.474 0.3860.199120 140 30140120 0.650.913 1.00 0.7250.562R 2图16(4)各梁恒载、活载反力组合各梁恒载、活载反力组合计算见表10,表中均取主梁最大值。
中交设计师步步解析桥梁盖梁设计计算,设计师都在看!

中交设计师步步解析桥梁盖梁设计计算,设计师都在看!桥梁设计中,柱式桥墩是普遍采用的结构型式。
对于简支桥梁,盖梁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构件,上部结构的荷载通过盖梁传递给下部结构和基础,盖梁是主要的受力结构。
在设计中,由于桥梁的跨径、斜度、桥宽、车辆荷载标准的变化,对盖梁设计的影响很大,很难完全套用标准图和通用图。
盖梁设计的标准化程度很低,经常是非标准设计,需要对盖梁进行较多的计算,所以盖梁设计是桥梁设计的一个关键部分。
一、盖梁的受力特点及分析1盖梁的受力特点盖梁的主要荷载是由其上梁体通过支座传递过来的集中力,盖梁作为受弯构件,在荷载作用下在各截面除了引起弯矩外,同时伴随着剪力的作用。
此外,盖梁在施工过程中和活载作用下,还会承受扭矩,产生扭转剪应力。
扭转剪应力的数值很小且不是永久作用,一般不控制设计。
实际计算中一般只考虑弯剪的组合,因为考虑弯、剪、扭三种内力同时组合,需要空间分析,计算工作会很繁琐,而且实际意义也不大。
可见盖梁是一种典型的以弯剪受力为主的构件。
2盖梁的受力分析盖梁除了自重荷载之外,主要承受由支座传递过来的上部结构的恒载。
对不同桥宽、不同跨径简支梁板桥的盖梁内力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以双柱式桥墩盖梁墩顶负弯矩为例:盖梁自重所占比例很小,为9%左右;上部恒载所占比例很大,为63%左右;而活载只占总荷载比例的28%左右。
表1为笔者在设计工作中对双柱式桥墩盖梁墩顶内力计算结果的一个归纳。
二、盖梁的计算要点盖梁的计算要点是如何建立准确而且简化的计算模型。
盖梁的几何外形简单,且是以弯矩、剪力及轴力为主,受力特点明确。
将它模拟成平面杆单元比模拟成空间体单元计算要简单许多,而且能满足控制要求。
空间计算结果虽然准确,但是计算复杂,对于盖梁计算必要性不大。
采用盖梁平面基本的简化模式进行计算是最简单且比较实用的,但使用时要对局部区域的峰值如墩顶截面进行适当的折减削峰处理,因为盖梁的实际控制截面往往不在墩顶而在墩柱边缘附近,这样能避免造成较大的浪费。
盖梁模板角度如何计算公式

盖梁模板角度如何计算公式盖梁模板角度计算公式。
在建筑施工中,盖梁模板是一种常见的模板结构,用于支撑和固定混凝土梁的浇筑。
在安装盖梁模板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模板的角度,以确保梁的浇筑质量和结构稳定性。
盖梁模板的角度计算是一个重要的工作,下面将介绍盖梁模板角度计算的相关公式和方法。
盖梁模板角度计算公式的推导。
在盖梁模板的安装过程中,需要确定模板的倾斜角度,以便确保混凝土在浇筑时能够均匀流动并填满整个梁的空间。
盖梁模板的角度计算公式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推导得出:1. 确定梁的设计要求,首先需要了解梁的设计要求,包括梁的长度、宽度、高度和混凝土的配合比等参数。
2. 确定模板的安装高度,根据梁的设计要求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模板安装的高度,即模板顶部距离梁底部的距离。
3. 计算模板的倾斜角度:根据模板安装高度和梁的设计要求,可以计算出模板的倾斜角度。
一般来说,可以使用三角函数来计算模板的倾斜角度,具体公式如下: tanθ = H/L。
其中,θ为模板的倾斜角度,H为模板安装高度,L为梁的长度。
通过以上公式,可以计算出模板的倾斜角度,从而确定模板的安装位置和角度。
盖梁模板角度计算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盖梁模板角度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保梁的设计要求准确无误,在进行模板角度计算之前,需要确保梁的设计要求准确无误,包括梁的长度、宽度、高度和混凝土的配合比等参数。
2. 考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在进行模板角度计算时,需要考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包括地形、环境条件、施工设备和人员等因素。
3. 选择合适的模板材料和结构,在安装盖梁模板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模板材料和结构,以确保模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进行施工现场的实际测量,在确定模板的倾斜角度之前,需要进行施工现场的实际测量,包括梁的长度、模板安装高度和倾斜角度等参数。
通过以上注意事项,可以确保盖梁模板角度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保证梁的浇筑质量和结构稳定性。
桥墩盖梁计算书

盖梁计算书1 16m跨径空心板单幅双柱桥墩盖梁计算1.概况桥墩盖梁采用桥梁通计算,盖梁宽1.4m,跨中高度1.3m,端部高度0.65m。
盖梁按简支梁计算,盖梁结构简图如下图:图1 盖梁结构图2.荷载取值①恒载:各板自重产生支反力反向加载至盖梁上,二期恒载按平均分布于各板上计算。
②横向分布系数:活载横向分布系数采用左右偏载按偏心受压法,对称布置采用杠杆法。
③冲击系数:16m板冲击系数为1.26。
④活载加载:采用车道荷载及车辆荷载分别按双孔加载、单孔加载计算,按最不利情况,求出支点最大反力。
3.盖梁复核计算①持久状况极限承载能力验算:经计算最不利组合下弯矩包络图及盖梁承载力校核图如下:图2 盖梁承载力校核图可以看到,本桥盖梁极限承载力满足规范要求,并有适当安全储备。
②正常使用阶段抗裂验算:规范要求长期效应作用下混凝土裂缝宽度应小于0.2mm,按照裂缝控制配筋验算校核图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出均满足规范要求。
图3 盖梁裂缝验算校核图③斜截面抗剪验算:计算时按混凝土和箍筋承担剪力的100%计算,各截面抗剪验算如下表所示。
表1 梁板作用截面抗剪验算表2 墩柱截面抗剪验算由表中结果可知,混凝土截面及箍筋可提供的抗剪力已大于组合剪力。
盖梁中配有斜筋可作为安全储备。
4.主要结论综上,盖梁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抗剪验算、抗裂验算均满足规范要求。
2 20m跨径空心板单幅双柱桥墩盖梁计算1.概况桥墩盖梁采用桥梁通计算,盖梁宽1.6m,跨中高度1.3m,端部高度0.65m。
盖梁按简支梁计算,盖梁结构简图如下图:图1 盖梁结构图2.荷载取值①恒载:各板自重产生支反力反向加载至盖梁上,二期恒载按平均分布于各板上计算。
②横向分布系数:活载横向分布系数采用左右偏载按偏心受压法,对称布置采用杠杆法。
③冲击系数:20m板冲击系数为1.221。
④活载加载:采用车道荷载及车辆荷载分别按双孔加载、单孔加载计算,按最不利情况,求出支点最大反力。
盖梁穿心钢棒法受力分析计算书

一、设计荷载1、钢筋砼自重盖梁钢筋砼自重统一按15.15m×1.8m×1.8m计算。
每个盖梁设计砼方量V=45.9m³,钢筋砼每方按25KN/m³《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砼自重G=45.9×25=1147.5KN,盖梁长15.15m,平均每延米荷载为q1=1147.5/15.15=75.74KN/m2、盖梁组合钢模板及连接件重量为9吨。
组合钢模板自重G=9000×9.8/1000=88.2KN均布每延米荷载q2=88.2/15.15=5.82kN/m3、[12槽钢按照30cm间距布置,需要44根槽钢,每根长1.8m。
[12槽钢自重G=44×1.8×12.318×9.8/1000=9.56KN平均每延米荷载q3=9.56/15.15=0.63KN/m4、I56a工字钢每个盖梁设置2根,单根长16m。
工字钢自重G=2×16×106.316×9.8/1000=33.34KN平均每延米荷载q4=33.34/15.15=2.2KN/m5、施工荷载(1)小型机具、施工人员、邻边防护按1500kg计算,G=1500×9.8/1000=14.7KN平均每延米荷载q5=14.7/15.15=0.97KN/m(2)振捣混凝土产生的荷载:q6=4*1=4KN/m(按最大垂直模计算)(3)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q7=8*1=8KN/m(8为容量为lm³~3m³的运输器具)6、荷载分项系数二、受力模型1、[12槽钢[12槽钢分布梁直接承受底模以上的自重,[12槽钢分布在圆柱两侧的56a工字钢上,两工字钢主梁紧贴圆柱,间距按圆柱直径150cm,故[12槽钢分布梁计算跨径为150cm,盖梁底宽为180cm,分布梁两端各悬臂15cm,悬臂有利跨中受力,不计悬臂部分,按简支梁计算,实际偏安全,如下图:2、I56a工字钢工字钢主梁承受由每根[12槽钢分布梁传来的重力,按均布荷载考虑,两根工字钢各承受一半的力,工字钢搭在两圆柱预埋的钢棒上,故工字钢计算跨径为两圆柱中心的间距,取为9.05m,按两端外伸悬臂计算。
盖梁计算

施工平台受力计算书一、工程概况盖梁设计尺寸:双柱式盖梁设计为长11.86m ,宽2.1m ,高1.8m ,混凝土方量为43.56方,悬臂长2.23m ,两柱中心距7.4m 。
二、总体受力计算1、荷载计算1) 混凝土自重荷载W 1=43.56×26=1133kN ;2)模板荷载A 、定型钢模板,每平米按1.2kN 计算。
W 2=(11.86×1.8×2+1.8×2.1×2)×1.2=60.3kN ;3)施工人员、机械重量按每平米1kN ,则该荷载为:W 3=11.86×2.1×1=25kN ;4)振捣器产生的振动力盖梁施工采用50型插入式振动器,设置3台,每台振动力5kN 。
施工时振动力:W 4=5×3=15kN ;总荷载:W=W 1+ W 2+ W 3+ W 4 =1133+60.3+25+15=1233.3kN5)荷载集度计算横桥向最大荷载集度:q h1=(W+0.9×1.23×2.1×26)/11.86=(1233.3+60.4)/11.86=109kN/m ;最小荷载集中度q h2= q h1/2=55kN/m顺桥向荷载集度取跨中部分计算:q s = q h1/2.1=109/2.1=51.9kN/m2、强度、刚度计算1)木材强度验算取盖梁跨中横向一米段对木方进行计算,其中横向一米荷载共有2根方木2根10#槽钢承担,顺桥向荷载集度:q s = q h1/2.1=109/2.1=51.9kN/m ,受力图:弯矩图剪力图其中最大弯矩为:M=20.4kN ·m ,最大剪力为:Q=46.7kN单条10cm ×10cm 的方木的抗弯模量W x =166.67×10-6m 3,抗剪面积A=0.01m 2单条10#槽钢抗弯模量W x =39.4×10-6m 3,抗剪面积A=12.74×10-4m 2 根据应力公式可以得出最大拉应力:σ=M/W x =20.4×1000/39.4/3=172MPa <[σ]=200MPa;根据剪应力公式可以得出剪切应力:τ=1.5Q/A=70×1000/12.74/3=18.3MPa <[σ]=85MPa;2)纵梁45b 工字钢计算实际施工中盖梁两端部分模拟为梯形荷载,最小值为55kN/m ,最大值为109kN/m ,跨中模拟均布荷载109kN/m ,实际施工中立柱顶部混凝土完全由立柱承受,但为安全起见,计算模型将此部分混凝土考虑在内,工字钢计算模拟图形如下图:弯矩图(荷载组合)剪力图(荷载组合)荷载组合其中荷载组合后最大弯矩为:M=-562kN·m,最大剪力为:Q=48.7kN,最大支撑力F=78.7kN2)工字钢强度验算单片45b工字钢抗弯模量W=1500×10-6m3,x单片工字钢抗剪面积A=111.4×10-4m2实际为两片工字钢受力,工字钢弯拉应力为:=562×103/1500/2=187MPa[σ]=200MPa;σ=M/Wx3)工字钢剪力验算τ=1.5Q/A=1.5×48.7×1000/2/111.4/2=1.6MPa <[σ]=85MPa;三、穿心棒法施工钢棒验算钢棒作为主要承重构件,承受来自上部结构的全部荷载,保证安全稳定,对钢棒的抗剪和抗弯强度进行验算。
桥梁盖梁抱箍法的施工及计算

桥梁盖梁抱箍法的施工及计算桥梁是交通基础设施中重要的构造物之一,其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法对于道路安全和保障交通流畅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桥梁施工中,盖梁抱箍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梁体合拢方法。
本文将介绍盖梁抱箍法的施工原理及计算方法。
盖梁抱箍法的施工原理盖梁抱箍法是将两个混凝土梁体(上梁体和下梁体)采用抱箍拉合,形成一个整体的构造法。
在施工过程中,首先将混凝土下梁体放在桥墩上,然后将上梁体或预制梁放置在下梁体之上,再使用抱箍拉合将两个梁体合拢成一个整体。
具体施工方法如下:1.安装抱箍:在下梁体上设置抱箍,抱箍位置应符合桥梁设计要求,通常是分布在桥梁梁端、拱顶和支座处等。
2.安装支撑:在拱桥和大跨度桥梁中,由于梁体自重和施工荷载很大,因此需要在拱腰和拱脚处设置支撑,以支撑梁体的自重和施工荷载。
3.安装上梁体或预制梁:将上梁体或预制梁放置在下梁体之上,两者的尺寸和重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避免发生滑动和倾斜等现象。
4.抱箍拉合:通过手动或机械方式拉动抱箍,使其与上梁体与下梁体之间形成紧密的连接。
5.脱模:当混凝土凝固后,即可拆除抱箍、支撑和模板,完成梁体的合拢和下放。
盖梁抱箍法的计算方法盖梁抱箍法的计算包括了拉力的计算和抱箍的设计。
以下是具体的计算步骤:拉力的计算1.计算梁体的自重和施工荷载,确定抱箍的数量和位置。
2.计算梁体的拉伸应力,以确定抱箍的拉力。
3.根据抱箍的位置和数量确定抱箍的拉力分配。
4.选择抱箍张力设备,如电动液压拉紧器和手动液压拉紧器等。
抱箍的设计1.确定抱箍的数量和位置,一般应符合桥梁设计规范的要求。
2.确定抱箍的直径,一般为50-70毫米。
3.设计抱箍的拉伸强度和切断强度,以确定抱箍的材质和尺寸。
4.确定抱箍的受力状态,包括抱箍的轴力、剪力和弯矩等。
5.根据抱箍的材料和受力状态,确定抱箍的整体稳定性和局部稳定性。
总结盖梁抱箍法是一种常用的桥梁梁体合拢方法,在混凝土预制梁和梁体施工中广泛应用。
本文介绍了盖梁抱箍法的施工原理和计算方法,知道如何设计和施工合适的抱箍对于桥梁的安全和稳定性至关重要,因此在实践中要认真执行计算和设计规范,确保桥梁的质量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盖梁计算
2009-10-23 22:28:27| 分类:道路桥梁|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个人文章,转载请注明。
桥墩桥台盖梁在桥梁结构中广泛应用,其计算也是桥梁设计中经常接触的问题,06年我曾就此专门写过一个ppt总结盖梁的计算,温故知新,贴上来和大家一起交流。
1本文讨论的范围
本文仅对常规的使用方式给出一种盖梁计算的方法供探讨,力求简单、实用,便于掌握。
2概述
盖梁的作用
将上部结构荷载传递到下部,转换受力特点。
盖梁的形式
常见的盖梁多为矩形。
为节省材料根据桥墩盖梁的受力特点,桥墩盖梁也常在悬臂下部切去部分呈变截面状;在多联相连的桥梁中,梁高不等时在伸缩缝位置会出现“L”形盖梁,对多孔简支结构,有时会出现倒
“T”形盖梁。
盖梁的受力特点
盖梁为典型的受弯、受剪连续梁,暂不深究其更深的东西,探讨起来没完了。
采用的计算程序
选用最常用的杆系计算程序作为计算工具,例如gqjs、桥博等,本文选用桥梁博士作为计算工具。
3 盖梁计算
桥梁运营过程中,盖梁承担上部结构传递来的恒载和活载,并转换为竖向力传递给基础。
本文以一普通钢
筋混凝土盖梁为例进行分析,分以下步骤逐步进行。
计算数据准备
1)计算盖梁承受的上部结构恒载:梁重+二期恒载,从桥梁纵向计算结果文件中提取恒载在该墩处的支反
力。
注意:二期恒载主要指铺装、护栏等上部附属结构荷载,本步要计算出各个支座传递给盖梁的恒荷载。
2)计算盖梁上作用的活载:
从桥梁纵向计算结果文件中提取单车道汽车荷载引起的该墩处的支反力,以该支反力作为横向加载的车重。
3)根据上部结构桥面宽度确定横向加载区域。
建模计算
1)根据盖梁构造图对盖梁进行单元离散;
注意:进行单元离散时特征截面及支撑位置需要设置节点,同时确定盖梁上恒荷载作用的位置。
2)根据单元离散图在桥梁博士中建立计算模型,在施工阶段将恒载作用输入,在使用阶段输入活载信息,
输入完毕进行计算。
在桥博的视频教程中,有关于桥博模拟盖梁计算的完整视频,是很好的参考材料。
对于桥博模拟盖梁计算的关键在于如何模拟汽车的横向加载,注意下图中汽车车道数、
横向分布系数中的汽车荷载和横向加载有效区域3处数据的填写。
注意:在使用阶段输入活载信息时,该对话框中下图划线部分的输入需注意。
根据桥博的帮助文件,桥博
在进行横向加载计算时,其荷载效应解释如下:
如果是横向加载,则:(假设汽车车道数输入为3)
如果计入折减系数,则折减系数=(公路技术规范),不计入折减系数,则折减系数=。
汽车效应=三辆汽车加载的效应(每辆汽车的总重为1KN,每轮重1/2KN)x汽车横向分布系数x折减系数。
汽车冲击力=汽车效应x冲击系数。
(此时用户应自己输入汽车冲击系数,因为横向加载不知道桥梁的实际
纵向跨径,但冲击系数是根据纵向跨径计算的。
)
从以上横向加载效应可以看出,将汽车横向分布系数填成纵向加载时单车道对该墩的支反力则模拟了盖梁
上实际活载的作用。
利用计算结果进行设计
1)首先查看计算结果的弯矩、剪力图是否正确,在正确的前提下再查看计算结果;
2)桥梁博士带有估算配筋功能,可先估算出配筋,然后将配筋信息输入截面进行验算,桥博依据规范对各个截面进行承载能力和正常使用状态的验算并给出验算结果;
3)绘制成设计所需图纸,盖梁设计计算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