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所致马拉色菌毛囊炎34例临床分析
冯氏壮药外洗方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观察

(总)广西中医药2018年8月第41卷第4期冯氏壮药外洗方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观察李芳梅,祁希希,韦福巧,蒙菲,冯桥(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广西南宁530201)摘要目的:观察冯氏壮药外洗方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46例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以冯氏壮药外洗方(虎杖、土太片、土茯苓、千里光、海桐皮、白鲜皮、苦参、三叉苦、鸡血藤、桑白皮、火炭母、丹参、牡丹皮、蛇床子、地肤子)外洗治疗,每日2次;对照组23例,予柳烯酸溶液喷雾剂喷患处,每日2次。
两组疗程均为4周。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6%,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
结论:冯氏壮医外洗方和柳烯酸溶液喷雾剂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都有显著的疗效,但冯氏壮药外洗方安全性较高,复发率较低。
关键词马拉色菌毛囊炎;冯氏壮药外洗方;柳烯酸溶液喷雾剂中图分类号:R75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19(2018)04-0031-02第一作者简介:李芳梅,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药及壮医药对皮肤屏障功能影响的研究我院皮肤科冯桥主任医师从事皮肤科临床工作30余年,其经验方冯氏壮药外洗方临床用于治疗毛囊炎、湿疹、痤疮、银屑病等疗效显著,笔者运用该方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来源于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男18例,女5例,年龄14~40(24.61±7.28)岁,病程1~8(4.26±2.47)周;对照组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13~39(26.04±7.36)岁,病程1~8(3.35±2.17)周。
两组病例的性别比例、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氟康唑与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氟康唑与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氟康唑与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7月于我院确诊为马拉色菌毛囊炎的108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将入选患者分为两个小组,分别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个组别均为54例,氟康唑用于对照组患者,伊曲康唑用于研究组患者,对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记录。
结果:通过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恶心、纳差、呕吐以及头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结束后,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无明显差异,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氟康唑与伊曲康唑在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上均有着较高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也比较显著。
【关键词】氟康唑;伊曲康唑;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安全性【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6-0103-01马拉色菌毛囊炎是皮肤科比较多见的一种疾病[1],为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笔者取2014年8月—2016年7月于我院皮肤科就诊并接受治疗的108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分别对患者使用了氟康唑或伊曲康唑的治疗,对其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具体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8月—2016年7月来我院皮肤科就诊并接受治疗的108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患者在入院后经全面的检查与诊断,被确诊为马拉色菌毛囊炎。
根据随机的原则,将参与实验的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个组别的患者54例。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2例,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45岁,平均年龄28.4岁,发病时间1至6年,平均发病时间为2.9年;研究组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3例,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45岁,平均年龄28.8岁,发病时间1至7年,平均发病时间3.1年。
马拉色菌及其相关皮肤病诊治进展

马拉色菌及其相关皮肤病诊治进展冉玉平【摘要】@@ 1 马拉色菌分类命名进展rn对马拉色菌(Malassezia)酵母认识及其与人类和动物疾病的关系探索迄今已有150余年.经历了马拉色菌-糠秕孢子菌(Pityrosporum)-马拉色菌的命名过程,在对各菌种形态学和生理生化学特性研究基础上,随着脉冲凝胶电泳和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DNA序列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现分为14个种,分别为:糠秕马拉色菌、合轴马拉色菌、斯洛菲马拉色菌、钝形马拉色菌、球形马拉色菌、限制性马拉色菌、厚皮马拉色菌、皮肤马拉色菌、纳娜马拉色菌、日本马拉色菌、大和马拉色菌、羊马拉色菌、马马拉色菌和兔马拉色菌.【期刊名称】《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年(卷),期】2011(018)003【总页数】2页(P142-143)【关键词】医学真菌学【作者】冉玉平【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6.91 马拉色菌分类命名进展对马拉色菌(Malassezia)酵母认识及其与人类和动物疾病的关系探索迄今已有150余年。
经历了马拉色菌-糠秕孢子菌(Pityrosporum)-马拉色菌的命名过程,在对各菌种形态学和生理生化学特性研究基础上,随着脉冲凝胶电泳和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DNA序列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现分为14个种,分别为:糠秕马拉色菌、合轴马拉色菌、斯洛菲马拉色菌、钝形马拉色菌、球形马拉色菌、限制性马拉色菌、厚皮马拉色菌、皮肤马拉色菌、纳娜马拉色菌、日本马拉色菌、大和马拉色菌、羊马拉色菌、马马拉色菌和兔马拉色菌。
除厚皮马拉色菌在不含油脂的培养基中转种也能生长外,其余各种都必须在含油培养基中才能生长。
培养分离的菌株应尽可能鉴定到种,需进行形态学和生理生化学描述,包括菌落形态、孢子特征、过氧化氢酶试验、在沙堡培养基上32℃、吐温实验(将吐温20、吐温40、吐温60、吐温80、PGE-35 蓖麻油等作为唯一脂源,观察菌能否生长)、七叶苷试验等生化鉴定方法。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观察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观察目的研究分析伊曲康唑与氟康唑对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近期我院皮肤科收治的100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根据随机平均分配的原则分为两组,其中50例为伊曲康唑组,此组毛囊炎患者服用伊曲康唑胶囊200mg/d,持续服用14d;另50例为氟康唑组,给予毛囊炎患者服用氟康唑胶囊150mg/d,持续服用14d,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毛囊炎患者的治愈情况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的疗程结束后,其症状皆有明显改善。
伊曲康唑的总体有效率为96%(48/50),氟康唑的总体有效率为92%(46/50)。
可知两种药物对该病的治疗效果都比较好,且没有明显差异,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毛囊炎患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皆有显著疗效,两者的疗效无明显差异,且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标签:伊曲康唑;氟康唑;马拉色菌毛囊炎;不良反应马拉色菌是一种嗜脂性真菌,常寄生于动物和人体皮肤表面,如前胸、上背部、头皮、面部等都能够获得到该菌。
马拉色菌毛囊炎便是由该菌感染引起,该病在临床上容易复发,较难治愈,发病无特殊因素。
该病发病于皮肤部位,尤其是暴露在外的皮肤表面,例如:面部、颈、肩等。
因此毛囊炎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病痛,也严重影响患者的外在形象,使患者承受病痛以外的压力,极易造成患者的心理疾病[1]。
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常通过服用伊曲康唑或氟康唑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治愈毛囊炎皮肤疾病的目的。
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进一步探索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有效药物,均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的对象是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我院皮肤科收治的100例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患者,年龄均满18周岁。
排除标准:孕妇、尚在哺乳期的妇女、肝功能异常患者、对本类药物不耐受者以及长期酗酒者不能参与本次临床研究。
伊曲康唑联合硝酸舍他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观察

伊曲康唑联合硝酸舍他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观察邓英键;张晓玲;王瑞杰;杨如学【摘要】目的观察伊曲康哇联合硝酸舍他康哇乳膏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方法 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伊曲康哇胶囊200mg,每日1次,餐后或餐中服用,连服2周,同时外用2%硝酸舍它康哇软膏3周;对照组单纯给予2%硝酸舍他康哇软膏外用3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4.3%,对照组有效率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伊曲康哇胶囊联合2%硝酸舍他康哇乳膏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0(029)026【总页数】2页(P114-115)【关键词】马拉色菌;毛囊炎;伊曲康唑;舍他康唑【作者】邓英键;张晓玲;王瑞杰;杨如学【作者单位】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四川宜宾,644000;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四川宜宾,644000;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四川宜宾,644000;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四川宜宾,64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马拉色菌毛囊炎是由马拉色菌引起的慢性、复发性毛囊炎性疾病。
笔者于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用伊曲康唑胶囊(商品名:斯匹仁诺)联合2%硝酸舍他康唑软膏(商品名:立灵奇)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68例患者是我科门诊就诊患者,其中男52例,女16例,年龄16~36岁,平均年龄21.5岁。
病程5d~36周,平均病程16周。
1.2 入选标准典型临床表现;毛囊内容物镜检马拉色菌孢子阳性;2周内未外用抗真菌制剂;1个月内未曾口服系统抗真菌药物;无肝肾疾患;非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已知对咪唑类过敏者或依从性不高者不纳入。
表1 2组疗效比较?1.3 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均有典型的马拉色菌毛囊炎临床症状,皮损主要集中在面、颈、肩、胸、背和双臂等处,为半球形,红色或紫红色丘疹、丘脓疱疹,呈弥漫或散在分布,自觉症状无或轻度瘙痒。
NB-UVB联合酮康唑洗剂、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评价

NB-UVB联合酮康唑洗剂、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评价周美凤;陈集敏;钟建能;何思华;赵艳梅【摘要】目的::评价NB-UVB联合酮康唑洗剂、伊曲康唑治疗中重度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
方法:181例中重度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
A组58例,给予NB-UVB照射(每周3次)、2%酮康唑洗剂外洗(每天1次)及小剂量伊曲康唑口服(100 mg,日1次),治疗4周;B组60例,给予2%酮康唑洗剂外洗及小剂量伊曲康唑口服;C组63例,仅予小剂量伊曲康唑口服。
结果: A、B、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38%、78.33%及61.90%,平均治愈时间分别为(27.80±3.15)天、(32.13±3.98)天及(35.83±3.42)天。
结论: NB-UVB联合酮康唑洗剂在中重度马拉色菌毛囊炎治疗中能提高伊曲康唑疗效。
%Objective:To assess the efficacy of NB-UVB combined with ketoconazole lotion and itracon ̄azole in the treatment of moderate to severe Malassezia folliculitis. Methods:One hundred and eighty one out ̄pati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Malassezia folliculiti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randomly. Fifty eight pa ̄tientsin group A were treated with NB-UVB, ketoconazole lotion and oral itraconazole. Sixty patients in group B were treated with ketoconazole lotion and oral itraconazole. Sixty three patients in group C were treated with oral itraconazole only. NB-UVB was given 3 times, for 4 weeks, ketoconazole lotion once a day and itracon ̄azole 100 mg, once a day for 4 weeks. 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of group A, B and C was 91.38%, 78.33% and 61.90% and the average cure time was(27.80±3.15)/d,(32.13±3.98)/d and (35.83±3.42)/d. Conclusion:NB-UVBcombined with ketoconazole lotion and itraconazole is more effective than itracon ̄azole alone in the treatment of moderate to severe Malassezia folliculitis.【期刊名称】《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年(卷),期】2016(032)003【总页数】3页(P156-158)【关键词】NB-UVB;马拉色菌毛囊炎【作者】周美凤;陈集敏;钟建能;何思华;赵艳梅【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慢性病防治中心皮肤性病科,广东顺德,528300;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马洲医院皮肤性病科,广东顺德,528312;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慢性病防治中心皮肤性病科,广东顺德,528300;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慢性病防治中心皮肤性病科,广东顺德,528300;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马洲医院皮肤性病科,广东顺德,528312【正文语种】中文马拉色菌毛囊炎是由马拉色菌感染引起的毛囊性皮肤真菌病。
布替萘芬乳膏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分析

表 1 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组别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n=63)
对照组 (n=63)
X2
50(79.4) 7(11.1) 34(54.0) 14(22.2)
14.523 4.439
3(4.8) 8(12.7)
3.908
3(4.8) 63(95.2)
7(11.1) 56(88.9)
临床治疗泛发性跖疣采用光动力联合中药浸泡能 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霞 . 咪奎莫特乳膏联合冷冻治疗泛发性跖疣临床观察 [J]. 深圳 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26(7):82-83.
[2]韩冯 , 李建勤 , 徐翔 , 等 . 光动力联合火针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分 析 [J]. 湖北中医杂志 ,2016,38(12):60-61.
近年来,中医学在泛发性跖疣的治疗上也取得了 明显进展,多项研究表明中药浸泡治疗泛发性跖疣具 有重要价值。跖疣在现代医学上属于乳头瘤病毒感染 所致,中医学上属“疣目”范畴,多由外感风热邪毒于 肌肤凝聚,或皮肤外伤染毒等病因所致,该病多见于足 部 多 汗、体 质 偏 虚 者,故 内 有 寒 湿、湿 热,加 之 腠 理 不 固,致湿邪易感,湿蕴血瘀,是引发跖疣的主要病机,当 以温经通络、健脾除湿等为治则。本次研究所用中药 浸泡方剂由鸡血藤、薏苡仁、白术、红花等中药组成,方 中鸡血藤、红花具有止痛、活血祛瘀之功,薏苡仁、白术 具有健脾除湿之效,威灵仙、桑寄生可祛风湿,桂枝能 温经化湿,诸药共奏活血化瘀、健脾除湿、止痛通络等 功效。将该方煎水以较高水温浸泡,可促使局部血管 扩张,改善血液循环,使药力直达病变位置。现代药理 学研究表明,鸡血藤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作 用;薏苡仁可清热、消肿、利湿;白术可提高机体对自
糠秕马拉色菌毛囊炎怎么治疗

糠秕马拉色菌毛囊炎怎么治疗
毛囊炎是由圆形或卵圆形糠秕孢子菌引起的毛囊炎改变,其皮损特征表现为圆顶状毛囊性丘疹或脓疱样损害。
治疗方法
(1)2%酮康唑香波洗澡,每天1次,在患部擦至发泡后,停留5分钟,清水冲干净。
与其它药联合应用可有协同作用。
(2)联苯苄唑酊或霜,外用。
本品含渗透剂氮酮,渗透性高,疗效好。
(3)酮康唑。
200mg,每天1次,饭后服。
15~30d可治愈。
疗效各地报告不一。
本品可损害肝功能,久服要定期检查肝功能。
(4)伊曲康唑。
400 mg,每天1次,饭后服。
每月服1周,间歇冲击2个月。
本品有良好的“药物后效应”,故每月服1周,停药3周仍有治疗效果。
(5)毛囊炎治疗早期用红霉素软膏,百多邦都有效,严重者需用肤平丨康乐治疗。
(6)毛囊炎治疗要注意饮食,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能喝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图分类 号] R 5. 769
[ 文献标识 码 ] A
[ 文章编号 ] 17 86 (OO O 一 07— 2 64— 48 2 l) l 03 0
糖皮质激 素 (lccrci, C 在 临床上应 g oo i d G ) u to 用广泛 , 多种疾病如某些 自身免疫性疾病 、 肾脏系 统疾病 、 血液系统疾病等必须系统使用 G C治疗 。 马拉色菌为人体 皮肤正 常菌群之一 , 是一 种条件
愈率为 8 8 ( /4 , .% 33 ) 即除 3例在 4周临 床痊愈
外, 余均超 过 4周 , 最长 l , 均 7 8 ; 2周 平 . 周 而据
赖秋亮 等对 6 0例患者使用此治疗方 案 , 4周治
愈率为 5 .% (2 6 ) 3 3 3 /0 。且 由于是 回顾 性 分析 , 尚不能观察 到以后是否复发 。治疗本组病例 治愈 费时较长 , 可能与患者免疫力较 低 , 皮疹多 为中 、
通 讯作 者 :王俐 ,pk agi 16 cr fw nl 2 .o @ n
法具体如下 :%联 苯 苄唑 乳 膏 , 患 处 , 当按 l 涂 适
摩 , 日1 , 每 次 使用至临床痊愈 。外用 2 %酮康唑 洗剂洗浴 , 润皮肤 后 , 湿 取少许 洗剂 涂于 患处皮
肤, 搓摩产生泡沫 , 使药物在患处皮肤保 留 5~l 0
出汗过多 、 遗传 和 免疫 缺 陷状 态 等情 况 下致 病 。
系统使用 G , C 可促进或导致马拉色菌毛囊炎 的发
服泼尼松 , 剂量 从 2 g d到 5 g d 等 ; 例 0m / 0m / 不 8 服用 甲泼尼龙 , 剂量 为 ( 4~ 0 m / ; 静脉 2 4 ) g d 7例 滴 注地塞米松 , 剂量为 ( 1 ) g d6例静脉滴 6~ 5 m / ; 注甲基 强 的 松 龙 琥 珀 酸 钠 , 量 为 ( O~6 ) 剂 4 0
致病菌 , 该菌在促发 因素 的作用下 , 如油性 皮肤 、
者不纳入本次分析 。 12 临床特点 .
12 1 性别与年龄分布 .. 12 2 G . . C使用史
3 4例患者 中男 1 例 , 9
女 l 5例 ; 龄 1 5 年 5~ 5岁 , 均 3 . 平 0 2岁 。
3 4例 中 1 3例患者发病前 口
圆形孢子确诊 。所有病例在就诊前均有 系统使用
G 。同时使用其他免疫抑 制剂 、 C 广谱抗生 素的患
个 ; 中轻度 为 1 、 其 0例 中度为 l 、 7例 重度为 7例 ,
中重度 占 7 . %。 06 14 治疗及转归 .
3 例患者 给予 2种外 用 药物联 合 治疗。方 4
13 临 床 表 现 .
1 临床 资料
1 1 一 般 资 料 .
3 4例患者来诊 时均具有典 型的临床表现 , 发 病部位为颜 面、 前胸 、 背部 、 、 、 颈 肩 腹部 、 小腿 , 皮 疹 以颈 、 上胸 、 、 肩 上背部 为主。皮疹表 现为孤立 的圆顶 状 红色 毛 囊 丘疹 或 毛 囊 性 小脓 疱 , 直径 2~ m, 4m 散在或密集分 布 , 围有 红晕。真菌直 周 接镜检阳性 。根据丘疹 和脓疱多少分 为轻 、 重 中、 度¨ , J轻度 < 0个 、 5 中度 5 0~10个 、 0 重度 >10 0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1 2 00年
箜 鲞箜 塑
3 7
系统 使用 糖 皮 质激 素 所 致 马拉 色 菌 毛囊 炎 3 临 晓 蓉 , 黄 雄
( 汕头大学 医学院第一附属 医院皮肤科 , 广东 汕头 5 54 ) 10 1
[ 摘要 ] 目的 : 系统使 用糖 皮质激 素后 出现的 马拉 色菌 毛囊 炎 的临床 特点 、 疗效 果 及相 关影 响 探讨 治
因素 。方 法 : 收集 本 院皮 肤科 门诊和病 房 2 0 0 8年 4月 一 0 9年 1 系统使 用 G 20 0月 c后 诊 断为 马拉 色菌 毛囊 炎的病 例 , 录有关 临床资 料 , 记 进行 分 析 。结果 :4例 患 者 分别 因 系统 性 红斑 狼 疮 、 3 天疱 疮 、 肌 皮 炎、 肾病综 合征 等使用泼 尼松 、 甲泼 尼龙 、 地塞 米 松 、 甲基强 的松 龙 琥 珀酸 钠治 疗 ; 用 G 使 C后 平 均 2 8 . 月后 发病 , 中度 到 重度 病例 占总 病例人 数 7 . % 。外用 抗 真菌 药物 治疗 有效 。结 论 : 06 系统 使用 G C可 导致 马拉色菌 毛囊炎 , 种类型 G 各 C均 可 导致 此病 。G C导致 的 马拉 色 菌毛 囊 炎多 为 中 重度 , 治疗 G c 导致 的马拉色 菌毛囊炎 费时平 均 7 8周 。 . [ 关键 词 ] 马拉 色菌毛囊 炎 ; 糖皮 质激素 ; 治疗
临床病例大多来 自皮肤 性病科 门诊 , 部分来 自内科住院患者 , 均有完整病历资料。 根据典型 临床 表 现 : 发病 部 位 以上 胸 背部 , 颈、 、 肩 上臂 为主 , 皮疹 为多发性 暗红色 毛囊性小 丘疹 , 孤立 、 不融 合 , 自觉有或无瘙 痒感 。实验室 检查 : 毛囊 内容物压 片直接镜检见 成堆 圆形 或卵
生 。为了解此类疾病 的 临床 特点 、 治疗 效果及 相 关影响因素 , 本文对 3 4例系统使 用 G C过 程 中出 现马拉 色菌毛囊炎的患者 临床资料进行 了回顾性
分析 , 报告如下 。
m / 。所有病 例发 病前 因治 疗原 发病 使用 G , gd C
最短 5天 , 最长 2 个 月 , 0 平均 28 月。 .个
分钟后用 清水 冲洗 干 净 , 晚 1次 , 续 使用 4 每 连 周 ; 临床仍有症状 , 如 在停用 2 周后 , 再使用 4周。 临床治愈标准为症状和体征消失。其 中 1 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