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孔子学院分布与数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东南亚孔子学院分布与数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陈璐

来源:《文学教育》 2020年第12期

陈璐

内容摘要:截至2018年,东南亚已建立了54所孔子学院(含孔子课堂),孔子学院在

当地进行的汉语教学和文化活动,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文化的交流。但数量较少、分布不均仍

是这一地区孔子学院的问题。本文选取东南亚各国2003-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总数、华

人比例、高等院校数量、进出口总额、汉语是否进入国民教育体系、政治互信程度等因素对东

南亚孔子学院的分布和数量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出影响孔子学院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首都影响力,政治互信程度对该国孔院是否有零的突破有影响,汉语是否进入国民教育体系对孔子学院数量

有重要影响的结论。同时,指出了东南亚孔子学院短期的增长空间,并在长期发展上提出了打

通顶层政策通道、建立科学决策体系等建议。

关键词:东南亚孔子学院影响因素

孔子学院(Confucius Institute)是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机构。2004年,全球第一家孔院——韩国首尔孔子学院成立

之后,孔子学院发展迅速,截至2018年12月,中国已在15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48所孔子

学院和119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现有注册学员210万人,中外专兼职教师4.6万人1。在世界

各地进行汉语教学,加强与世界各国教育文化的交流合作,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的孔子

学院是实现“一带一路”倡议目标“民心相通”的重要工具。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沿线国家对汉语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孔子学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东南亚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自古就与中国有所交往。“一带一路”倡

议提出以来,东南亚地区与中国来往更为密切,贸易领域逐步拓宽,结构进一步优化,合作方

式不断升级,中国已连续九年成为东盟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2017年中国东盟贸易总额超过5000亿美元。“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东盟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增长点。在此背景下,东南亚地区的孔子学院也在蓬勃发展。截至2018年,东南亚11个国家中,除东帝汶、文

莱外其余9国都建立了孔子学院或孔子课堂,合计达到54所(含孔子课堂)。孔子学院在当地进行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与当地民众交流,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文化的交流。但与美洲

或欧洲相比,仍然存在数量较少且分布不均、有些国家和地区还未成立孔子学院等问题。本文

从人口数量、经济情况、高等院校数量、政治互信等方面研究影响东南亚孔子学院数量及分布

的因素,尝试给出东南亚国家后续孔子学院建设的思路与方向。

一.文献回顾

东南亚地区孔子学院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某一国

孔子学院进行研究。对一国孔子学院的研究往往能够就某一方面详细展现该国孔院的情况。赖

林东(2018)以菲律宾为例,研究了孔子学院融入大学发展问题。吴应辉(2008)研究了泰国

汉语传播模式,并同杨叶华就缅甸汉语教学情况写了调查报告。李启辉、姜兴山(2013)梳理

了印尼孔子学院的发展历程、现存问题,给出了发展建议。第二,关于“一带一路”倡议与东

南亚孔子学院的研究。很多学者研究“一带一路”倡议下孔子学院的发展模式、汉语传播模式

或孔子学院对“一带一路”的作用。邓欣(2016)通过分析塔吉克斯坦民族大学孔院的实践活动,提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孔院应考虑规模优先的建设发展方向、应打造一批国家级别的

高质量文化活动、应主动与企业开展优势互补的多层次合作的建议。林迎娟(2016)对“一带

一路”沿线国家孔子学院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王建勤(2016)整理了“一带一路”汉语传播

的历史,总结了“西进”和“南下”两条路径,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等建议。洪柳(2018)研

究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东盟国家汉语教育发展,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华文教育政策、深化高等

教育国际化发展、扩大汉语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等建议。第三,将东南亚孔子学院作为一个整体

进行研究。东南亚各国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孔子学院在东南亚整体上的分布如何、发展状况如何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林华东、吴端阳(2011)指出了东南亚孔院可持续发展问题:从外部看,核心问题还是需求,从内部看,核心问题是孔院的教学模式和办学经费问题。

曾征、杨红娟(2017)对东南亚地区孔子学院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教育基础是影

响孔子学院的关键因素,所在国与中国的贸易和旅游需求是主要因素,国家人口数量是次要因素,国家富裕程度对孔子相学院数量影响不显著。第四,实证研究。除了以上三类的定性研究,还有学者利用相关数据进行了定量研究。谢孟军(2016)使用双差分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文化

输出和商品输出的内在联系,得出了孔子学院促进了我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姜慧、张志醒(2018)研究了孔子学院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影响,发现孔子学院

可以减少两国地理或文化距离的负面影响,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便利化。

本文以东南亚各国孔子学院作为研究对象,以曾征、杨红娟的研究为基础,结合可视化

收集了东南亚各国2003-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总数、华人比例、高等院校数量、进出口

总额、汉语是否进入国民教育体系、政治互信程度等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验证和补充曾征、

杨红娟二人的结论。本文的预设是:孔子学院分布与首都影响力有关,孔子学院数量与经济水平、经济水平、贸易总量、高等学府数量呈正相关系,与华人数量呈负相关关系。汉语是否进

入国民教育体系为关键性因素。政治互信程度为基础性因素。

二.东南亚地区孔子学院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

(一)“两密集、两稀疏”的分布现状

截至2018年,东南亚11个国家中,除东帝汶、文莱外其余9 国都建立了孔子学院或孔

子课堂,其中孔子学院37所,孔子课堂17所。东南亚各国孔子学院(课堂)数量相差较大,

泰国有27所孔子学院(课堂),数量最多印尼次之,拥有7所,文莱和东帝汶没有设孔子学院和课堂。缅甸的3所全部是孔子课堂。

从总体上看,中南半岛上的孔子学院和课堂比较密集,马来群岛上分布相对稀疏,未呈

现出局部密集的情况,印度尼西亚的孔子学院分布最为均衡。孔子学院和课堂集中在各国首都

周围比较密集,其他地区零分布稀疏。以泰国为例,仅曼谷就有6所孔子学院和课堂,接近总

数的1/4,菲律宾的4所孔院都在吕宋岛大马尼拉及周边地区。(图2中红色圆点表示孔子学院、紫色小旗表示孔子课堂,黄色五角星表示该国首都。)

(二)“前期快,后期慢”的增长趋势

2003至2008的五年间,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数量实现了从0到15的飞跃,而2008年

之后的十年里,孔子学院数量共增长了22所,孔子课堂共增2所。22008年是增速放缓的起点,当年并未新增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2010-2012也是平稳发展阶段,两年期间孔子学院一直保

持在25所,孔子课堂增加了1所。2014年后,东南亚地区的孔子学院的增长趋势略有加快。

(三)东南亚孔子学院分布的影响因素

1.首都影响力

东南亚孔子学院呈“首都密集,其他地区稀疏”的状态,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首都的影响力。首都通常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政治和经济活动的中心城市,往往也是人口聚

集地,人口基数大学学汉语的需求就可能会比较大,更为重要的是,很多高等学府都在首都地区,而孔子学院大多与高校合作,首先在首都地区设立孔院便水到渠成。正因为首都地区有诸

多的优势,后期孔子学院(课堂)纷纷扎堆,造成了孔子学院集中在首都地区的情况。

2.分布建议

目前东南亚孔子学院分布上最大的问题是恰恰也是“首都集中,其他地区稀疏”。学者

赖林东(2018)曾提及菲律宾孔子学院的重复建设现,菲4所孔子学院都在大马尼拉地区及周

边城市,最远相距不到100公里,最长车程不超过2小时。泰国曼谷的6所孔子学院和课堂也

存在同样的问题。孔子学院大多从事汉语教学、组织中国文化活动、咨询等活动,同质化的孔

院必然会造成激烈的竞争,而目前孔子学院总部并未推出“退出机制”,除非合同到期后当地

机构不愿继续合作,否则即使当地孔子学院经营惨淡孔子学院总部也是会按照申请给予运营金,这就造成了办学精力的分散和资源极大的浪费。与首都地区形成对比的是,其他地区的孔子学

院数量较少。泰国北部有3所孔子学院,但泰北与中国相邻,贸易和旅游往来量都很大,汉语

学习的需求也比较旺盛,现有的孔院恐不能满足。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加强各孔院之间的合作。孔子学院总部可考虑成立东南亚孔子学院(课堂)调度中心(赖林东,2017),协调各孔

院资源,将教师、教材、文化等资源做一个整体的摸底,了解各个孔院的优势和需求,互通有无。如孔子学院经常会进行中华文化活动,可能会有民族乐器表演、武术表演等需求,若某一

孔院无此类特长的老师,该孔院便可向调度中心提前申请,请调度中心选派武术特长、乐器特

长的老师参与此次活动。互相借调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孔子学院总部只需在某一地

区选派几名有特长的教师即可在调度中心的调配下满足某些特殊需求。此外,调度中心不仅可

以收集各个孔子学院一学年内预计开设课程、一学年计划开展活动等信息,也可以将这些信息

公开,为各个孔子学院提供参考,及时调整计划,避免邻近的孔子学院开展类似的课程和活动,造成不必要的竞争。第二,组织东南亚问题和孔子学院问题的专家学者,成为智囊团,为以后

孔子学院的布局提供建议。在孔子学院成立初期,我们确实只关注了孔子学院数量的增长,在

质量和分布上关注不多。为了孔子学院的健康发展,今后新成立孔子学院之时,最好能有专家

学者进行论证把关,结合实际汉语需求、地理位置、影响力、申请机构资质、中外方院长能力

等多方面因素考察,慢慢转变目前分布不均的情况,争取每设立一所孔院就能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三.东南亚地区孔子学院数量的影响因素

曾征、杨红娟认为教育基础是影响孔院数量的关键因素,所在国与中国的贸易和旅游需

求是主要因素,国家人口数量是次要因素,国家富裕程度对孔子相学院数量影响不显著,文化

同源性属于相对影响。

时间较长的一因素,属于潜移默化的影响,华人比例对孔子学院的影响比较特殊,比例

最高和比例最低的国家,孔子学院数量都不多,在一定范围内的时候需求大。本文参照曾、杨

二人选取的考察因素,以各国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考察经济装状况的指标并追加汉语是否进入国

民教育体系这一因素进行考察,以期验证本文的预设。由于文化同源性属于长期潜移默化影响,量化特征不明显,因此本文不予研究。由于2003-2017年中国游客到访人次数据无法收集到,

因此本文这一因素本文也暂不研究。

(一)经济状况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笔者从世界银行、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等网站收集了2003至2017年东南亚11国的GDP数据,取均值并与东南亚孔子学院(含孔子课堂,下同)数量进行了对比(图4),并未发现二者有正相关关系。孔子学院数量前五的国家中,既有GDP均值超过6000亿美元的印尼,也有GDP均值不足1000亿美元的缅甸。马来西亚与新加坡的GDP均值几乎持平,但马来西亚孔子学院与孔子课堂的数量均高于新加坡。因此,经济状况对孔子学院数量多少的影响并不明显。

(二)人口总数

东南亚国家中,人口总数在1亿以上的为印尼(2.62亿)和菲律宾(1.06亿),泰国、越南、缅甸人口总数在5000万到1亿之间,马来西亚、新加坡、柬埔寨、老挝、东帝汶、文莱人口总数都在5000万以下。从理论上说,人口数量越大,汉语的市场应该就越大,孔子学院数量也就越多。将孔子学院数量与人口总数做对比发现,人口数量在1亿以上的印尼和菲律宾,孔子学院数量分别为7和4,远低于人口数量仅为6619万的泰国的孔院数量。东帝汶和文莱的人口数量极少,分别为129.6万和42.2万,有可能对两国目前未设立孔子学院造成一定影响。3因此,人口总数对孔子学院与课堂数量影响不大,只有人口总数过低时可能会对孔子学院与课堂的有无造成影响,如东帝汶和文莱。

(三)华人比例

东南亚是海外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第一代华人在东南亚扎根之时,也怀着热忱之心对自己的子孙进行华文教育。当时的华文教育以南方方言为主的,很多华文学校以闽南话为主要教授语言,当时的华人可以说是汉语在东南亚传播的主要力量。随着时代的发展,华人在东南亚的数量越来越多,华人华侨融入当地,成为所在国国民的一份子,他们对学汉语还有多大需求,他们对孔子学院与孔子课堂数量有和影响,我们将所在国华人比例与孔子学院数量做了对比。新加坡华人比例高达74%,但仅有3所孔子学院与孔子课堂,与华人比例仅约为5%的缅甸拥有的孔子学院与课堂数量持平。同是华人比例约为5%的印度尼西亚,孔子学院与孔子课堂数量却有7所,由此可见华人比例并不是影响孔子学院与孔子课堂的主要因素。4

(四)高等院校数量

目前孔子学院的海外主办方主要是高等院校,因此,我们估计高等院校的数量必然会影响孔子学院数量,即两者呈正相关关系,某国高等院校的数量越多,孔子学院与课堂的数量就越多。将两者的数据绘制成图进行对比,我们发现,两者并不是正相关关系。泰国的孔子学院与孔子课堂数量最多,但高等院校的数量却处在东南亚11国中等的水平。越南的高等院校数量高于泰国,但仅有1所孔子学院。因此,高等院校数量对孔子学院数量影响不大。5

(五)贸易因素

进出口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进为购入,出为外销,进口和出口的综合。进出口总额是国家间贸易往来的指标。根据《中国—东盟数据手册 2017》,取2003指2017年中国与东南亚11国进出口总额的均值,与孔子学院数量进行对比,发现当进出口总额均值低于100亿美元时,该国的孔子学院数量一般都偏低,但进出口总额均值越高并不意味着孔子学院数量越多。

(六)汉语是否进入国民教育体系

东南亚各国的华文教育基本都经历过挫折时期,但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崛起以及华人社

团的努力,很多国家对华文教育的政策都趋于宽松,华文教育也与所在国国民教育渐渐趋于同流,目前东南亚各国的华文教育越来越接近“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在所在国的地位,往往会

影响汉语的需求,汉语地位越高,学汉语的人就越多,基于“需求——供给”孔子学院的数量

可能就越多。笔者以汉语是否进入所在过国民教育体系为指标,主要根据洪柳《“一带一路”

背景下东盟国家汉语教育发展研究》将东南亚国家分为两类。泰国、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汉语都已进入国民教育体系,可以作为正式课程开设,柬埔寨、老挝、缅甸、东

帝汶、文莱汉语尚未进入国民体系。老挝、文莱、柬埔寨的汉语教育处于发展壮大阶段,老挝

华人最少,华文教育规模不大,文莱的、柬埔寨的华文学校没有政府的资金支持,柬埔寨政府

不承认华文学校学历,而缅甸也是是东南亚唯一一个至今尚未承认汉语教学合法地位的国家,

汉语教学在政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默许状态下生存和发展,缺乏法律和政策保障。将

这两类国家与孔子学院数量进行比对,我们发现进入汉语进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国家,孔子数量

多于未进入的国家,因此汉语是否进入国民教育体系对孔子学院数量有重要影响。

(七)政治互信程度

政治互信是实现合作的基础和前提,国家间互相信任、友好的关系是各项合作开展的必

要条件。为了促进各自多方面发展,国家往往根据自身利益和在国际体系中的位置与其他国家

结成战略伙伴关系。这种关系的内涵大致包括三个方面:是伙伴而非对手,是全局的长期的而

非权宜之计,是建设性的而非排他性的。是否建立全面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是衡量政治互信的

重要指标之一。建立全面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的两国往往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开展深

入合作,因此笔者预估这种关系也会对孔子学院的数量造成影响,二者成正相关关系。根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的资料,东南亚11国中,除东帝汶、文莱外,均与我国建立了全面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而两国的孔子学院数量均为实现零的突破,但已建立关系的国家孔子学院

数量多少不一,可见是否建立全面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与某国是否建立孔子学院有很大关系,

但与数量多少关系不大。6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以东南亚各国孔子学院作为研究对象,以曾征、杨红娟的研究为基础,收集了东南

亚各国 2003-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总数、华人比例、高等院校数量、进出口总额、汉语

是否进入国民教育体系、政治互信程度等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曾、杨认为教育基础是影响孔

子学院的关键因素,所在国与中国的贸易和旅游需求是主要因素,国家人口数量是次要因素,

国家富裕程度对孔子相学院数量影响不显著。本文认为从单一因素来看,国内生产总值、人口

总数、华人比例、高等院校数量、进出口总额等因素并为对孔子学院数量产生影响,各国孔子

学院的数量与上述因素影响不大。政治互信程度对该国孔院是否有零的突破有影响,对数量多

少影响不大。汉语是否进入国民教育体系对孔子学院数量有重要影响。将上述因素结合起来看(图11),并未发现几个因素结合导致孔子学院数量多的情况。这说明在孔子学院发展初期,

我们成立一所孔子学院基本基于当地申办机构的申请,并未考虑经济、人口、政治等因素。

(二)建议

东南亚地区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较为良好的地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贸易、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孔子学院的发展也将迎来新阶段。目前东南亚已有54所孔子学院与孔子课堂,在新的发展阶段,这些孔院要应结合当地情况和孔院实际,发展自己的特色,找准定位,避免同质化发展和竞争。可考虑逐步形成职业、医疗、文化等特色孔院,聚焦受众,精准传播。从短期增长空间来看,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的汉语都进入了国民教育体,

国家政策比较支持,与中国贸易量较大,很可能会产生新的汉语需求,短期内在上述国家成立

新孔子学院的可行性较大,阻力较小。但新建孔院应结合已有孔子学院考虑布局、辐射范围等

问题,避免扎堆建设。从长远发展来看,孔子学院数量提升,还是依赖于国家间的合作。国家

间的政治互信是孔子学院是否能够建立的基本前提。借助“一带一路”倡议东风,在各国努力

争取有利于汉语的政策,在顶层政策层面为汉语的传播打通道路。从长远来看,要提升孔子学

院质量需升建立科学的决策体系。首先要对东南亚现存孔院进行进行摸底,搞清现存孔院的优

势与问题,扬长避短。其次要对东南亚各国的汉语需求进行调研,搞清楚当地的真实汉语学习

需求有多大、有怎样的需求,师资力量有多少,是否能满足当地的学习需求。第三成立东南亚

孔子学院(课堂)研究与调度中心,在摸底和调研的基础上,为东南亚孔子学院的发展提供决

策意见,统筹东南亚地区孔子学院,从整体上把握东南亚各国孔院的布局、师资、教材等问题。第四,转变观念,需逐步建立“退出机制”,允许经营状况不理想的孔院申请关闭。在市场化

条件下,同一地区的孔院必然会产生竞争,竞争的结果可能是孔院都找到了自己的发展优势,

也可能有一部分孔院在竞争中被淘汰或被其他孔院取代。我们应该允许这部分孔院申请关闭,

或者孔子学院总部通过年度考核主动关闭这部分孔院,这也有利于孔子学院在东南亚的均衡分布。

五.结语

东南亚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重要地区,与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交流愈加密切,孔子学院也借助政策的东风,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未来东南亚孔子学院可在中国与东盟

国家友好往来的基础上,找准定位、转变观念、跨越发展,为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交流与发展

搭建更为稳固的桥梁。

参考文献

[1]曾征,杨红娟.东南亚地区孔子学院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

外汉语教学研究版),2017年5月,第15卷第3期

[2]赖林冬.“一带一路”背景下孔子学院融入大学发展研究——以菲律宾思索孔子学院

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18年第9期,总第344期

[3]吴应辉,杨吉春.泰国汉语快速传播模式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

[4]李启辉,姜兴山.印尼孔子学院工作刍议[J].东南亚研究,2013年第3期

[5]邓新.孔子学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方法与途径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6年

第4期,第27卷,总第135期

[6]林迎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孔子学院发展模式探析[J].未来与发展,2016年第8

[7]王建勤.“一带一路”与汉语传播:历史思考、现实机遇与战略规划[J],语言战略研究,2016年第2期,总第2期

[8]洪柳.“一带一路”倡议下广西高校对东盟国家汉语教育的现状分析[J],世界教育信息,总第430期,2017年第22期

[9]谢孟军.文化能否引致出口:“一带一路”的经验数据[J],国际贸易问题,2016年第

1期

姜慧,张志醒.孔子学院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

经纬,第35卷第6期,2018年11月

[10]赖林冬.“一带一路”背景下东盟孔子学院的发展与创新[J].南洋问题研究,2017

年第3期,总第171期

注释

1.数据来源:国家汉办网站

2.孔子学院成立时间以国家汉办网站公布时间为准

3.世界银行官网

4.数据来源: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

5.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

6.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

(作者介绍:陈璐,北京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博士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管理)

泰国汉语文化传播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119188661.html, 泰国汉语文化传播综述 作者:卫威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5年第06期 内容摘要:汉语文化在泰国的传播历史悠久,并在近现代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汉语文化 的传播内容主要分为:汉语言教学、文学作品和现代传媒艺术三个部分。汉语教学推广的时间久,且深入泰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文学作品传播以中国古典文学经典小说为主,近现代文学作品影响较为有限。中国影视作品在泰国的接受程度还比较低。 关键词:汉语文化传播泰国 一、汉语文化在泰传播的历史背景与近现代传播进程 1.历史背景 汉语文化,狭义来讲即为华夏文化。几千年来,汉民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汉民族的传 统文化对睦邻各国产生了强大的文化影响力。从东南亚邻国泰国我们就可以找到汉文化传播的踪影。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泰两国就有了经济文化的交往。在泰国,汉语传播的早期模式可以 追溯到华人为子女设立的私塾。该类私塾为当地华侨、华人子弟提供文化教育服务,后来发展成为华侨学校,教授国语、常识、算数、美术、音乐、体育和泰语等课程。孙中山先生在泰国倡导成立的中华会所,于1908年建立。 2.近现代传播进程 建于1909年的华益学堂可以说是泰国近百年来最早建立的华文学校。二战结束后,汉语在泰国的传播经历了一个短暂的发展时期; 1988年泰国华人纷纷发表言论,要求政府放宽华文教育政策,得到批准;1991年年底泰国民间最大慈善机构泰国华侨报德善堂董事长郑午楼博士提出创办华侨崇圣大学的申请,很快获得政府批准,并蒙泰皇御赐泰文校名。这也是迄今为止,泰国唯一一所受泰皇御赐校名的私立大学。自此,泰国的华文教育打开了新的历史局面。 20世纪90年代后,汉语教育在泰国迅速发展。1999年泰国政府将中文列入大专联考外语的选考科目,2000年泰国教育部又正式通过了高中的汉语课程,许多学校包括一些专科学 校、公立中学也陆续开设汉语课。在2008年以前泰国已基本实现所有中学都开设汉语课程。 在泰国高校里,汉语教育也有了巨大发展。部分公立和私立大学相继设置了汉语专业, 开设了汉语课程。高等院校中,国立和私立大学开设汉语学士学位课程的大学共有21所。最先开设汉语专业的院校为朱拉隆功大学,朱大也是泰国最古老的大学,被尊为“泰国最有威望的大学”。在泰国,承担汉语教学任务的学校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政府开办的大学(如朱拉

东南亚留学生和欧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性与其汉语习得水平之相关性对比研究

东南亚留学生和欧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性与其汉语习得水平 之相关性对比研究 摘要:本文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来研究东南亚留学生和欧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程度与其汉语水平的相关性。研究发现东南亚国家留学生和欧美国家留学生在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但留学生的文化适应程度与其汉语习得水平并不显著相关。文章最后分析其原因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主题词:社会距离;心理距离;留学生;汉语习得水平 1.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兴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来华留学的学生也在不断增多。孔子学院的开办正进入更多的国家,国际上学习汉语的人数变得越来越多。对于留学生而言,汉语作为一门外语的学习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本文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留学生文化适应程度与汉语习得水平的相关性来探讨东南亚留学生与欧美留学生在汉语习得过程中,其文化适应程度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其文化适应程度与其汉语习得水平是否相关。其研究目的是希望通过此项研究来帮助留学生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 2.文化适应模式理论及相关研究 John H. Schumann (1978) 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提出了“文化适应模式”,该理论认为文化适应的程度决定了第二语言习得水平的程度。Brown 把文化适应定义为“the process of becoming adapted to a new culture” (1980: 129), 而Schumann 把文化适应定义为“学习者社团与目的语社团的社会和心理结合”( 1978c:34)。学习者社团指的是远离母语文化和社会,身处目的语社团之中,包括移民、难民、从事国际事务的商人、国际局势人员、政府驻外人员以及留学生等。根据学习者社团与目的语社团的结合方式,Schumann(1986)把文化适应分为两类:第一类学习者希望被目的语社团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完全同化;第二类学习者不愿被目的语社团的学习方式和价值观念完全同化,不希望称为目的语社团中的一员。Schumann (1986)认为影响文化适应的程度有两个因素,即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 社会距离指学习者被目的语社团容纳并与之接受的程度,主要包括以下八个社会因素: (1)社会显性(social dominance),指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领域,学习者社团与目的语社团地位的平等程度,包括主导地位、从属地位、平等地位。如果学习者社团在各个方面由于目的语社团,那么学习者社团就会排斥对目的语社团的学习,从而不利于学习者目的语的习得。 (2)结合方式(integration pattern),结合方式有三种:同化(assimilation)、保存(preservation)和适应(adaptation)。如果学习者的生活方式被目的语社团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同化,那么就有利于学习者目的语的习得。 (3)封闭性(enclosure),指两社团被各自的学校、教堂、医院等社会设施隔离的程度。封闭性有高低之分,封闭性高,则两社团接触的机会少,则不利于目的语的学习。 (4)凝聚性(cohesiveness),指学习者社团是以圈内交往还是圈际交往为主。前者具有凝聚性,后者则无凝聚性。成员间的密切程度低,学习者与内部成

孔子学院

踏出青春的节拍,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动起来。全世界瞩目我们的精彩,记录最真实的大学时代。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欢迎大家在同一时间收听我们本期的校园的零距离节目。我是主播武思瑾,安鑫。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及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世界各国对汉语与中华文化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逐渐形成潮流。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这为汉语的国际推广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也对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由于学习汉语热不断升温,国内外已有的汉语教学机构和资源储备远远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在这种形势下,孔子学院应运而生。孔子学院从创办至今,9年有余。发展蓬勃之势, 已超过了我们的预期。观照孔子学院的目前发展,主播将在这里肤浅探讨孔子学院发展的趋势及走向。 孔子学院的出现肩负着汉语培训与文化交流的任务,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架桥梁。孔子学院使中华文化近距离地走到了西方眼前,零距离接触使外国受众在自己国家就可以感受到原汁原味的中华文化,同时中国热也伴随着文化的深入影响而在西方持续升温,从孔子学院繁荣发展的背后可以看到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已有百余家孔子学院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和推广汉语教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用今人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子依然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同时也可以称得上半个政治家。孔子的一生都是在追求理想社会。孔子周游列国,就是带着自己的理想奔走的,始终“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在周游的9个年头里,孔子历尽艰难险阻,没有得到任何诸侯的任用,生命还受到威胁,可他从来没有退缩,仍然积极向上,坚持自己的志向。 纵观孔子,其理想就是实现大同世界,而这理想的实现归根结底在于教育。2000多年前,我们的至圣先师就从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的作用、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一直到教材建设等诸多方面给后人指明了方向,无愧为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当然,虽经几次社会动荡,批孔反孔现象也曾出现,但今天的“孔子”最终还是活跃在世界的舞台上,如今的“孔子”,快步走向了世界。 中国海外孔子学院的发展 一、海外孔子学院分布特点 从2004年11月,世界上第一家海外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正式挂牌开张,至今已有5年多时间,孔子学院也在海外开办了282所和241个孔子课堂(2009年底汉办统计报告),平均每年56所,差不多每6天世界上就会产生一所孔子学院,这个速度到底有多快,只要比对一下类似的机构就可知道。有人说,孔子学院的办学脱胎于德国歌德学院,那我们就拿孔子学院比对歌德学院。德国歌德学院始建立于1951年,目前共有国内外分支机构144个,从1所发展到144所,用了50多年,平均每年才3所;再如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创办于1991年,至今仅有30多所,平均每年2所。根据一项中长期操作目标研究,孔子学院开办数在全球预计最终可能达到1000所以上,并覆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近500个世界大城市。 二、海外孔子学院建设的文化地理价值 孔子学院对地区文化建设有着重大的影响, 概括起来,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 孔子学院深厚的文化底蕴, 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积极的价值取向, 对其所在区域产生强大的辐射作用, 在传播先进文化, 促进区域文化建设方面具有三个方面的优势: 其一是深层次性。文化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 前者是表层文化, 后者是深层文化, 通过一般的形式传播的文化是一种表层次的物质文化, 而通过文化教育所传播的是一种深层次的精神文化, 是一种核心层面的文化, 因而对地区的影响深刻而久远。其二是高选择性。孔子学院通过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师群体、学生群体等来选择适应当地社区发展的文化, 这种文化的传播具有一种文化整合的效应, 传播的是一种不同特质文化的精华, 具有不同文化相互包容的特点。其三是系统性。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不同于偶然的、个别的文化传播, 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 传播者与被传播者之间是一种经常的交流, 进行的是稳定而长期的接触; 同时, 所传播的

孔子学院在东盟国家的历史及发展

孔子学院在东盟国家的历史及发展 东盟十国主要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东盟国家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中国文化在东盟国家传播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下面是孔子学院在东盟国家的历史及其发展的相关资料。 1、印度尼西亚 雅加达汉语教学中心孔子学院于2007年9月28日正式揭牌。经国家汉办批准,由中国海南师范大学和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汉语教学中心合作建设,是中国在印度尼西亚建立的第一所孔子学院。 雅加达汉语教学中心孔子学院开设不同层次的儿童班、成人班、速成班、商务汉语班等,发展学员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还不定期地教学员包饺子、剪纸、唱中国歌曲。为了让印尼人民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雅加达汉语教学中心孔子学院还举办了"中国文化月"活动,向印尼人民展示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和风俗民情。2009年12月中旬,"体验中心"将正式向公众免费开放,让印尼人民不出国门也能真真切切地体验中国。另外,孔子学院图书室也在积极建设中,将向民众提供免费阅览服务。此外,孔子学院还成功组织了2007年"海南之旅"青少年夏令营,给印尼青少年提供了近距离感受汉语、走进中国的机会。 2、缅甸 缅甸仰光福星语言与电脑学苑和中国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合办的孔子课堂于18日在缅甸第一大城市仰光正式揭牌,这是在缅甸仰光落户的第一家孔子课堂,华侨大学华文学院陈旋波副院长与缅甸福建同乡总会会长吕振膑先生一并为孔子课堂揭牌。孔子课堂中方负责人郑芾夫说,中方随着近年来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和中缅战略伙伴关系的巩固,缅甸从政府到民间都掀起了一股“中国热”。目前,中缅战略伙伴关系正在各个领域深化发展,除了政治和经贸交流日渐频繁,两国在文化和教育领域的合作也不断加强,福星语言与电脑学苑孔子课堂的揭牌就是一个重要的标志。 3、柬埔寨 为积极响应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办公室实施的“孔子学院”计划,2009年8月13日上午,由九江学院作为中方合作院校和柬埔寨王家学院、柬埔寨加华银行、瑞泰柬埔寨石材有限公司“合作设立孔子学院执行协议签署仪式”在九江学院举行,中国驻柬埔寨大使张金凤出席了签字仪式,九江学院校长甘筱青、柬埔寨王家学院院长克洛堤达、柬埔寨加华银行董事长林淑芬、柬埔寨中华文化基金会秘书长黄瑞华共同在“合作设立孔子学院执行协议”上签字。这是中国政府在柬埔寨设立的第一家“孔子学院”,也是江西省在海外创办的第三所“孔子学院”。为办好柬埔寨孔子学院,九江学院前期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包括访问柬埔寨王家学院、柬埔寨当地中小学校,保持与柬埔寨王家学院、柬华理事总会的联系,对柬埔寨汉语教学历史、现状和前景进行调查研究,争取到了柬埔寨政府和

《国际副刊》:服务当地社会,融入教学体系——南非孔子学院发展探索之路

《国际副刊》:加强两校学术交流,融入当地教学体系——南非孔子学院发展探索之路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记者刘畅):今年的9月27日是孔子学院成立十周年纪念日。与全球其他孔院相比,南非孔院起步较晚,数量较少。由于当地教育长期受白人统治,意识形态与西方接近,孔院在南非创立之初受到外界质疑与压力。六年来,孔子学院师生顶住了种种压力,以专业治学融入当地教学体系,以学术交流打开相互了解的窗口,以服务本地的宗旨满足当地人学习中文的需要,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与支持。 以专业治学回应外界质疑 26日中午,在南非罗德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的教室里,来自暨南大学法律专业的白中红老师在给罗德斯大学的师生们做题为“非洲的国际关系与国际法”的讲座,而她身背后教室的墙上正贴着毛泽东的照片和南方日报的报纸。这些资料并不是为了孔院十周年活动而专门布置,而是很早以前就在那里了。 六年前,刚刚到罗德斯大学创办孔子学院的暨南大学教授马跃很难想到,对中国的研究能在这所校园里达到今天的兴盛局面。 2007年,罗德斯大学国际化委员会主席马里厄斯教授找到中国驻南非大使馆,希望能在学校开办孔子学院,他表示,罗德斯大学作为南非历史悠久、学术传统优秀的国际化学校,应该设有中文专业,但由于经费不足,他们希望中国能够给予支持。在使馆的介绍下,由暨南大学作为第三方院校和罗德斯大学于当年年底签署协议,合作创办罗德斯大学孔子学院,暨南大学派出时任汉语国际推广中心副主任马跃教授担任中方院长,马里厄斯教授则担任孔子学院的外方院长。 但罗德斯大学孔子学院的创立并非一帆风顺。就在筹备期间,罗德斯大学的一些教授走进校长办公室质问校长,“我们为什么要拿中国政府的钱来办这所孔子学院?孔子学院会不会影响大学的学术自由?”马跃让校长转达这些教授,“如果你对歌德学院、法语联盟、英国文化委员会有质疑,你可以质疑孔子学院,如果你对那些机构没有意见,就不用再提,因为孔子学院和他们是一样的机构。” 2008年10月,罗德斯大学孔子学院挂牌成立的时候又遭遇了尴尬的一幕。在刚刚将牌子挂好、大家转身举杯庆祝的时候,牌子上就被贴上了一张纸条,上面用英文写着“西藏怎么办?”马跃解释说,罗德斯大学孔子学院的知识分子受西方影响很深,认为中国政府在迫害西藏人民,所以对汉办和罗德斯大学合办的孔子学院也进行抵制。 马跃教授并没有回避这一尖锐的挑战,而是请来研究西藏问题的香港科技大学的加拿大教授沙伯力讲西藏问题。当时学校里关心西藏问题的人都来听讲座,他们没想到这样一个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的学者居然批评西藏自由主义的虚伪,用事实说明中国政府如何支持西藏的发展。从此之后校园里再没有听到有人对西藏问题发出质疑。 为了在罗德斯大学站稳脚跟,孔子学院注重遵循当地的教学传统,将汉语教学融入当地教育体系,从学科设置到学术标准,尽量向罗德斯大学靠拢。在专业方向的设置上,马跃教授并没有将专业方向定位为“普通话”,或者“汉语”,而是叫做“中国研究”。马跃教授解释说,

东南亚孔子学院分布与数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东南亚孔子学院分布与数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陈璐 来源:《文学教育》 2020年第12期 陈璐 内容摘要:截至2018年,东南亚已建立了54所孔子学院(含孔子课堂),孔子学院在 当地进行的汉语教学和文化活动,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文化的交流。但数量较少、分布不均仍 是这一地区孔子学院的问题。本文选取东南亚各国2003-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总数、华 人比例、高等院校数量、进出口总额、汉语是否进入国民教育体系、政治互信程度等因素对东 南亚孔子学院的分布和数量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出影响孔子学院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首都影响力,政治互信程度对该国孔院是否有零的突破有影响,汉语是否进入国民教育体系对孔子学院数量 有重要影响的结论。同时,指出了东南亚孔子学院短期的增长空间,并在长期发展上提出了打 通顶层政策通道、建立科学决策体系等建议。 关键词:东南亚孔子学院影响因素 孔子学院(Confucius Institute)是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机构。2004年,全球第一家孔院——韩国首尔孔子学院成立 之后,孔子学院发展迅速,截至2018年12月,中国已在15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48所孔子 学院和119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现有注册学员210万人,中外专兼职教师4.6万人1。在世界 各地进行汉语教学,加强与世界各国教育文化的交流合作,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的孔子 学院是实现“一带一路”倡议目标“民心相通”的重要工具。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沿线国家对汉语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孔子学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东南亚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自古就与中国有所交往。“一带一路”倡 议提出以来,东南亚地区与中国来往更为密切,贸易领域逐步拓宽,结构进一步优化,合作方 式不断升级,中国已连续九年成为东盟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2017年中国东盟贸易总额超过5000亿美元。“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东盟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增长点。在此背景下,东南亚地区的孔子学院也在蓬勃发展。截至2018年,东南亚11个国家中,除东帝汶、文 莱外其余9国都建立了孔子学院或孔子课堂,合计达到54所(含孔子课堂)。孔子学院在当地进行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与当地民众交流,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文化的交流。但与美洲 或欧洲相比,仍然存在数量较少且分布不均、有些国家和地区还未成立孔子学院等问题。本文 从人口数量、经济情况、高等院校数量、政治互信等方面研究影响东南亚孔子学院数量及分布 的因素,尝试给出东南亚国家后续孔子学院建设的思路与方向。 一.文献回顾 东南亚地区孔子学院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某一国 孔子学院进行研究。对一国孔子学院的研究往往能够就某一方面详细展现该国孔院的情况。赖 林东(2018)以菲律宾为例,研究了孔子学院融入大学发展问题。吴应辉(2008)研究了泰国 汉语传播模式,并同杨叶华就缅甸汉语教学情况写了调查报告。李启辉、姜兴山(2013)梳理 了印尼孔子学院的发展历程、现存问题,给出了发展建议。第二,关于“一带一路”倡议与东 南亚孔子学院的研究。很多学者研究“一带一路”倡议下孔子学院的发展模式、汉语传播模式 或孔子学院对“一带一路”的作用。邓欣(2016)通过分析塔吉克斯坦民族大学孔院的实践活动,提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孔院应考虑规模优先的建设发展方向、应打造一批国家级别的

从孔子学院看中国文化的传播

一、研究背景 孔子学院,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而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机构,一般都是下设在国外的大学和研究院之类的教育机构里。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已有达到300家孔子学院遍布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国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孔子学院总部设在北京,2007年4月9日挂牌。境外的孔子学院都是其分支机构,主要采用中外合作的形式开办。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选择孔子作为汉语教学品牌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标志。 在世界文化逐渐趋同的大环境背景下,保持本国文化的独立性显得尤为重要。西方文化不断地渗透,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意识到保护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孔子学院的兴起象征着中国传播中国文化的战略以及提升软实力的决心。 孔子学院在全球范围内的兴办,外界褒贬不一。因此本文就孔子学院对传播中国文化的作用和影响进行一些研究。 二、文献综述 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要突出儒家思想中的仁、德、和,将其发展成具有世界性的思想体系。然而对于目前以汉语教学为主要任务的孔子学院来说,不可能完全以儒家学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主要的工具,更切实可行的是,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进汉语教材,课堂教学和相关活动中,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和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让汉语学习真领会中国文化。 当前,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存在严重的逆差。以图书为例,多年来我国图书进出口贸易大约是10::1逆差,出口的图书主要是到一些亚洲国家和我国的港澳台地区,面对欧美的逆差则达到100:1以上。2004年,从美国引进图书版权4068种,输出14种;从英国引进2030种,输出16种;从日本引进594种,输出22种。文艺演出也有类似状况。从1999年到2002年,仅俄罗斯就有285个文艺团体到中国演出,同期中国到俄罗斯演出的文艺团体只有30个,相差10倍。从2000年到2004年,中国进口影片4332部,而出口影片屈指可数。在如此现状下,孔子学院作为我国重点打造的文化出口产品,虽然有我国政府的高度支持和巨大投入,但也无法在短期内改变英语文化的霸权统治地位,只是尽可能寻求以孔子学院为平台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的声音,并为世界文化的多元化作出贡献。 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语言的推广对文化的传播有巨大的推进作用。汉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汉语的形成和产生源远流长,是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孕育而成。在汉语的国际推广过程中必然会伴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加快京剧、影视剧、文学作品等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满足国外对中国文化的向往,同时增强海外华人、华侨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 孔子学院为传播中国文化提供了载体,促进我国文化外交。语言是文化的基础,是民族形成的基本要素。“孔子学院”以汉语教学为渠道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各国人民更直接地接触中国文化,更有效地了解中国文化。

孔子学院的发展历程及战略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姓名: 班级:研究生6班 提交日期:

孔子学院的发展历程及战略意义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并在全球化大的国际背景下,我国的孔子学院以语言作为载体,以文化作为支撑,在世界范围内应运而生,并不断地发展壮大,受到了许多国家的欢迎。孔子学院在越来越多国家的建立,以及汉语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树立积极和谐的国际形象。 关键词:孔子学院;发展历程;战略意义 自2004年11月在韩国首尔成立首家孔子学院以来,中外合作创办的孔子学院在海外蓬勃发展。截至2015年12月1日,全球已成立孔子学院500所、孔子课堂1000所,遍布全球五大洲134个国家和地区。孔子学院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赞赏。本文拟从学术研究角度,就其发展历程、战略意义进行评述。 一、发展历程概述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和深入。为满足海外“汉语热”、“中文热”持续升温的需求,中国教育部和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现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于2002 年开始酝酿在海外设立语言推广机构。2004 年3月,中国国务委员陈至立将中国设在海外的非营利性汉语推广机构正式定名为“孔子学院”。她指出:孔子学院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为宗旨。它提供下列服务:①面向海外社会各界人士,开展汉语教学;②培训汉语教师,提供汉语教学资源;③开展汉语考试和汉语教师资格认证业务;④提供中国教育、文化、经济及社会等信息咨询;⑤开展当代中国研究。 为什么要以孔子的名字来命名海外汉语推广机构呢?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在首届孔子学院大会上解释说:“因为孔子是中国人心目中永恒的导师,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其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和为贵、和而不同。中国人至今仍以这一学说为社会思想的基础,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的创始者,其学说在世界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该名称体现了中国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底蕴,也体现了中国语言文化逐步融入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趋势。 2004年6月,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孔子学院举行协议签字仪式。这是第一所签订合作协议的孔子学院(该院于 2005 年 5 月正式挂牌成立)。当时,正在该国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亲自出席签字仪式,体现了中国领导人对孔子学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04年11月,韩国首尔孔子学院挂牌成立,它是全世界首家正式挂牌成立的孔子学院,中国教育部长周济、驻韩国大使李滨等出席挂牌仪式。 2005年7月,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在北京召开首届世界汉语大会,有中外代表600多人参加。会议主题是“多元文化架构下的汉语发展”。中国国务委员陈至立在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在闭幕式上还举行了海外孔子学院授牌仪式。会后,孔子学院项目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06年3月,已在30个国家(地区)合作创办了 54 所,其中亚洲17所、欧洲17所、北美洲9所、大洋洲3 所、非洲3所、拉美5所。 2006年7月,孔子学院总部在北京召开首届孔子学院大会,来自38个国家

哈萨克斯坦孔子学院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哈萨克斯坦孔子学院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哈萨克斯坦是中国的友好邻邦,两国之间在教育领域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为了加强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哈萨克斯坦设立了一些孔子学院,旨在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发展,哈萨克斯坦孔子学院也面临着一些建设现状和问题。本文将对哈萨克斯坦孔子学院的建设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 一、建设现状 1. 学院规模和分布:目前哈萨克斯坦境内设立了多家孔子学院,涵盖了不同的城市和地区。这些孔子学院既有在首都阿斯塔纳(现更名为努尔苏丹)的大型孔子学院,也有在各个地方城市的分校,规模较小但也在为当地人民提供汉语教育和文化交流平台。 2. 教学模式和内容:哈萨克斯坦孔子学院主要以中文教学为主,同时也提供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学院开设了汉语水平测试、汉语教师培训、中国书法、国画、传统音乐等课程,为当地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3. 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哈萨克斯坦孔子学院不仅仅是一所教育机构,也是中哈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学院定期举办中哈文化节、中国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学术研讨会等,促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流和了解。 二、存在的问题 1. 师资力量不足:在哈萨克斯坦孔子学院中,尤其是分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汉语教师和中国文化专家的数量有限,影响了学院的教学质量和文化交流活动的丰富程度。 2. 教学资源和材料匮乏:由于地域和语言的限制,哈萨克斯坦孔子学院在教学资源和教材方面受到了一定的制约,特别是在深度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化的内容上面。 3. 学生学习热情不足: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对于汉语学习和中国文化的热情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使得学院的招生和教学工作面临一定的挑战。 4. 学院地方影响力不足:哈萨克斯坦孔子学院在当地的影响力相对较弱,受众面不广,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不够,需要更好地融入当地社区,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问题的原因分析 1. 师资力量不足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孔子学院的办学经费和人才储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短缺,尤其是在分校的情况下更为突出,这就导致了师资力量的不足,影响了学院的教学秩序。 四、解决对策

泰国孔子学院对外活动形式分析

《泰国孔子学院对外活动形式分析》 摘要:通过对泰国16所孔院对外互动形式的统计发展,总体而言,孔院与其他机构之间的互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涵盖了中华文化体验营、汉语比赛、学术讲座、联欢会、演出、展览、研讨会等,孔院活动所涉及的文化元素也相对单一,书法、国画、剪纸、中国结、中国功夫、京剧脸谱、饺子、中醫、中国歌舞是每个孔院互动中必不可少的文化元素,部分孔院涉及“一带一路”相关元素和少数其他元素,泰国孔院对外交往的活动多是中华文化体验营、各类比赛、讲座、研讨会、互访等,文化体验项目也不过一些常见的中国传统项目——编中国结、剪纸、包饺子、打太极、写书法等,比赛集中在汉语演讲比赛、中文歌曲比赛,还有凤毛麟角一些其他比赛 摘要:随着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中国”逐渐站在了世界政治、经济舞台的中心。应全世 界越来越多的民众想要了解中国文化、学习中文的需要,我国在全球广泛设立孔子学院作为展示中国文化的窗口。泰国自古作为我国的友好邻邦,目前已建成了16所孔子学院。本文主要通过对16所孔院对外活动形式的分析,总结宝贵经验的同时也发现其中的不足,并针对这些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促进孔院与其他机构之间更积极有效的互动。 关键词:泰国;孔子学院;活动;形式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汉语热”也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发酵。我国应时代潮流,于2004年11月21日在韩国首尔创办了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成立了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即国家汉办。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球146个国家(地区)共成立了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作为我国向全球人民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重要平台,不仅承载着汉语推广的艰巨任务,更肩负着传播中华文化的伟大使命。 泰国是我国近邻,东盟重要国家,也是全球范围内汉语热最集中的国家之一。不论是从地缘政治还是经贸、文化合作的角度看,泰国对中国而言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国家。作为东南亚地区汉语推广的佼佼者,泰国目前已建成了16所孔子学院,20个孔子课堂,下属其他汉语教学点更是分布广泛。 泰国孔子学院数量基数较大,且成立时间相对较早,学界对其的研究成果丰富。其中,围绕汉语教学和汉语推广的研究成果,如方雪(2008)《泰国汉语教学与汉语推广研究》,卫志平(2013)《泰国素攀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现状》,许怀玉(2017)在《朱拉隆功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现状调查研究》;针对中华文化传播的成果,如冯小玲(2014)《泰国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研究》,郭旭霞(2014)《泰国孔子学院的体育传播研究》,王鹏妹(2016)《浅谈

孔子学院视角下的中医传播与发展

孔子学院视角下的中医传播与发展 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建立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条件。我们要加大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力度,积极推广和应用中医特色技术,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传播途径,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 标签:孔子学院;视角;中医药文化;传播;发展 一、孔子学院的发展现状 众所周知,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所倡导的儒家思想,如:“仁”,“兼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取其精髓,去其糟粕,将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中优秀的东西传承并传播出去。2004年我国在韩国首尔建立了第一所孔子学院,据统计截至到2008年,我国在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的孔子学院或孔子学堂已经达到300多家。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世界开始越来越关注中国,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也已达到4000万人,每年来华的留学生也在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全球已然掀起了一股“汉语热”。据不完全统计,孔子学院在东南亚,欧洲和北美的分布最广。尤其是在与中国文化极为相似的韩国,日本和泰国的孔子学院规模相对较大。作为儒家思想传入最早的国家之一,朝鲜文化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很深,同时朝鲜人民受到汉文化圈的教育也很多。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韩国的三所高校:国立汉城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和成均馆大学先后设立了中文专业;80年代,随着中韩两国关系的逐步改善,汉语教育在韩国得到了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设立中文专业。直到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极大地推动了韩国汉语教育的发展。随着中韩两国政治和经济上往来日益频繁,学习汉语已经成为韩国留学生的一项重要选择,据官方数据显示,截止2008年6月30日,韩国留学生来华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了10000人,而且今年来人数仍不断在增加。 另外一个国家日本,从唐朝开始就有鉴真东渡的先例,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日本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应该算是最大,现今仍然可以看到许多的日文与中国的文字有异曲同工之妙。日本的文化至今也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缩影,日本是个很善于学习的国家,它可以把从别国学来的东西加上自己本国的思想加以改良而变成具有本国特色的东西。据《古事记》记载,最早到达日本传播儒学的阿直岐、王仁带去了《论语》和《千字文》等儒家典籍,而后来一批批儒家文化经典如《论语》、《礼》、《乐》、《孝经》等传入了日本。一直到近代的德川幕府(1603-1867)时代,日本的私立学校开始引进中国的儒家思想,但是当时儒家思想在日本的传播也仅限于私立学校,而未能在全社会较为广泛的传播。而后在明治政府(1868-1911)时期,日本的统治者们开始将儒家思想用于巩固其权利和地位。与中国文化中崇尚“仁义”的思想相比,韩国的儒家文化较为推崇“孝”,而日本的儒学则更强调“忠”。因此,“忠”的思想对日本人民的待人处世之道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日本设立的孔子学院主要有爱知孔子学院,樱妹林大学孔子学院,还有与北京大学合办的日本早稻田大学孔子学院等等,都对弘扬孔子的儒家文化发挥

泰国对外汉语教学现状研究与展望

泰国对外汉语教学现状研究与展望 【提要】在2005年泰国颁布的《促进汉语教学,提高国家竞争力战略规划(2006——2010)》以来,国内学者对于泰国汉语教学的研究日益丰富,研究覆盖了汉语教学本体、汉语教学法、汉语教材编写、课堂管理等多个方面。但是随着过去几年突发事件冲击与线上教学的日益普及,对外汉语教学又面临了新的挑战。通过调研泰国国内汉语教学现状、近些年泰国线上教学的普及以及新媒体对于中国文化的冲击和传播影响等方面研究,本文将对泰国对外汉语教学提出新的研究视角并给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泰国对外汉语教学线上课程新媒体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作为中国的友好邻邦以及“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国家,中泰两国有着密切的联系和良好的合作基础。泰国不仅是“一带一路”东南亚地区的重要成员,在教育交流方面,也是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的“重镇”。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在东南亚地区设立了31家孔子学院,其中16家位于泰国,这在当前孔子学院在欧美地区拓展受阻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可以说,泰国在东南亚地区甚至是亚洲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的地位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随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一带一路”建设的扎实推进,各国中文人才需求持续增长,学习中文成为许多国家民众的“教育刚需”。然而,目前的国际中文教育资源还不能充分满足世界各国的中文学习需求。此次突发卫生事件使国际中文教育界在没有任何提前准备的情况下,被迫实施在线教育,且取得了超出预期的良好效果。越来越多的在线中文教学个案反馈表明,在线中文教学效果超过教师和学习者预期。 在面对泰国线上教学普及和韩流在泰国对中文的冲击大背景下,很多国内学者的目光转移到了新媒体,本文以泰国作为主体研究,从泰国国内汉语教学现状与政策、线上教学与新媒体运用等方面探索推动国际中文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新途径。 一、泰国仍是东南亚地区“汉语热”热度最高的国家 (一)孔子学院数量位于前列 90年代后泰国社会逐渐形成的民主和多元文化语境,为跨国文化机构在泰国的生根发展以及中泰多层次人文教育交流提供了社会和文化土壤。经数据统计,目前全球孔子学院数

中国文学在东南亚传播的历史脉络与多元路径探讨

中国文学在东南亚传播的历史脉络与多 元路径探讨 摘要:中国文学自古便在东南亚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整体传播范围十分广泛。中国文学在向东南亚国家进行传播过程中,随着历史的推进,变得越发多元化,其中在当代体现得更为明显,这主要是受到媒介载体多元、传播形式多元的影响。针对中国文学在向东南亚国家进行传播时的历史脉络以及多元路径进行研究,能够加强对中国文学传播历史的了解,也有利于探索传播新路径。 关键词:中国文学;东南亚;多元路径 东南亚毗邻中国,很多华人旅居东南亚,这一情况很早便已出现,中国和东南亚文化之间的对话很早便已经开始。对中国文学向东南亚进行传播的历史脉络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 一、中国文学基本概述 中国文学发展具有漫长历程,功能、任务历来均备受重视,孔子在公元前便提出,文学可以兴、可以群、可以观以及可以怨。三国的魏文帝,十分注重文章写作,其认为文能经国。唐代诗人杜甫,针对诗歌写作的目的进行了比较直接的阐述,提出致君尧舜禹和再使风俗纯。古代作家、诗人对于文学功能、文学任务进行的论述,深刻影响着今后进行的文学创作以及文学发展。我国文学一直以来勇于进取,无论是体裁上还是形式上,均在不断推陈出新和创新。如诗歌发展经历了从四言到五言、七言,散文的发展经历了先秦散文、汉赋,到现代,散文形式、种类色彩纷呈。基于体裁进行分析,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明清小说,一直处于不停运动发展中,也在相应地进行着革新与创新[2]。正是由于中国文学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发展性,才推动了其进行广泛传播。 二、中国文学在东南亚传播的历史脉络与多元路径

(一)古代时中国文学向东南亚传播的具体历史脉络和路径 古代时期,中国文学在东南亚的传播主要有朝贡贸易和民族迁徙两 种形式。 1朝贡贸易形式传播 通过朝贡贸易进行传播和古代朝贡制度相关,与中国和东南亚构建的朝贡贸 易关系联系紧密。对于朝贡制度来讲,主要是基于双方沟通、交往,朝贡一方需 要称臣纳贡,宗主一方需要册封赏赐。在各个朝代正史中,朝贡等同于中外官方 交往。东南亚使臣或者是商人来到中国进行朝贡,献上本国特殊物产或者是奇珍 异宝,而中国也会相应的赏赐回报他们礼品、物产。赏赐物品中,包括文化艺术 物品,主要为典章、历法、瓷器、画作等,书籍则为中国文学,并且部分礼品器 物也和中国文学相关[3]。同时,我国使团前往东南亚宣示国威时,往往也会带去 文学书籍或者是相关礼品。 在秦始皇统一以后,派兵南征,历经几年征服岭南地区,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其中象郡便包括越南主体,之后赵佗在南越国实施的和辑百越以及南北交 欢政策,推动了东南亚与中国之间的交往。汉朝加强了对交趾的管理,对其推行 儒家礼仪以及中原先进技术,促进了九真、交趾休养生息,在此情况下,这两个 地区也受到了中原文化的较大影响。《汉书·地理志》一书中记载了东南亚不同 国家的距离、方位、地貌等,一定程度上表明汉代对于东南亚较为熟知。东南亚 出土的中国汉代文物,也说明了汉代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现状,证明我国汉 代和东南亚之间存在朝贡贸易。三国时期,孙权派遣官员前往东南亚,促进了彼 此之间的友好交往,而诸葛亮南征到了现今的缅甸,为缅甸带去了技术、文化、 和平。隋朝时期,皇帝派遣使臣多次前往东南亚,并带去了较多礼物,在一定程 度上推动了中国和东南亚之间进行友好交流。唐朝时期,和东南亚之间的关系的 贸易交流变得更为频繁。在越南设置了都护府,在越南的读书人,需熟知儒家经典,并进行科举考试。在《旧唐书》中,记载了东南亚向中国朝贡献礼的内容。 宋元时期,我国航海技术获得了极大程度发展,中国和东南亚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中国船只可以到达东南亚不同的国家与地区,并且东南亚商人、使臣也能通 过船只来中国朝贡贸易。明清时期,在郑和下西洋影响下,中国和东南亚之间的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练习题(含答案)+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 3.3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练习) 一、单选题。 读亚欧两大洲孔子学院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1-3小题。 1.甲地区孔子学院分布较少,原因可能是() A.与我国文化相似B.与我国语言相同 C.该地区炎热干燥D.该地区人口稀少 2.传播汉文化,首先要了解当地文化,尊重当地宗教信仰。乙地区孔子学院工作人员需要了解()A.伊斯兰教B.佛教C.基督教D.犹太教 3.孔子学院的建立可以() A.促进中外文化交流B.改变世界人口分布 C.直接增加贸易出口D.体现中国地域差异 2020年7月6日,中国一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九届部长级会议以视频连线方式举行。双方强调进一步加强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中阿战略伙伴关系。实现共同发展和互利共赢,努力携手打造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据此完成下面4-5小题。 4.会议过程中,中方的同声传译人员除汉语外,还需要精通的语言是() A.法语B.西班牙语C.阿拉伯语D.俄语 5.下列关于阿拉伯国家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主要分布在西亚地区B.居民主要是黄种人 C.主要信仰伊斯兰教D.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

6.关于世界人种、语言和宗教的说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汉语 B.基督教是世界上教徒最多的宗教 C.所有语言都对应有文字 D.印第安人属于黑色人种 7.关于世界人口、语言、宗教和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亚洲和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全球最高 B.英语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C.佛教是目前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D.我国黑河——腾冲一线,西部人口比东部人口密度小 8.下列有关世界人种、语言与宗教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世界上的居民主要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B.英语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 C.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D.伊斯兰教是世界上教徒最多的宗教 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好,现在很多的外国人都喜欢来我们国家旅游、工作。读下图,完成下面9-10小题。 9.来我国旅游、工作的有图中c和d地区的人,这两地区主要是() A.黄色人种、白色人种B.黄色人种、黑色人种 C.混血人种、白色人种D.黑色人种、白色人种 10.语言是人们互相交流的工具,宗教是人们的精神信仰。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孔子学院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4. 孔子学院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4.1孔子学院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中国威胁论”对孔子学院造成的干扰 “中国威胁论”是一个并不新鲜的论调了,早在1877 年美国参众两院公布的《调查中国移民问题的联合特别委员会报告书》中就宣扬了中国人和其他黄种人的“威胁”。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出于意识形态上的考虑不惜一切手段遏制中国的发展,威胁中国的安全。上世纪90 年代,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西方某些反华势力又开始把焦点转向中国,中国经济的发展,让美国等西方国家在经济上的不安全感上升至政治上的恐慌,中国国力的提升和军事现代化也自然导致美国等西方国家政治、军事不安全感进一步加深,因此西方国家政界和媒体认为今日崛起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威胁”。 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各种新版本的“中国威胁论”纷纷出现在西方媒体。诸如“中国能源威胁论”、“中国商品威胁论”、“中国科技威胁论”、“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以及“中国文化威胁论”等,“中国威胁论”的范围不断扩大,“遏制”中国的论调不绝于耳。孔子学院的成立和迅猛的发展势头,被不少西方媒体解读为“中国文化入侵”的信号,一些机构和团体极力搜寻各种证据,以证明孔子学院是“中国文化威胁”之一。 2007 年5 月28 日,加拿大通讯社发表了由记者吉姆•布朗斯基(Jim Bronskill)采写一篇题为“加拿大安全情报局说:中国以孔子笼络西方人心(CSIS say,Confucius part of Chinese bid to win over western hearts)”的报道,该报道称:5 月底披露的一份加拿大保安情报局的解密报告称,中国在全球设立孔子学院目的就是在全世界笼络民心。该报告认为,孔子学院是中国向外输出意识形态和政策的平台,是向加拿大进行文化渗透的工具、对加拿大人进行“洗脑”的机构。加拿大保安情报局负责人贾德甚至还承认,他们花费了大量精力监控中国方面的活动。报道一经发表,纷纷引起加拿大各大报纸转载。这份报告通篇充斥着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敌视态度,中外正常的文化交流活动列作“中国威胁论”的“证据”,把中国扣上了精神输出和文化渗透的帽子。67 由于西方媒体在信息世界中的绝对话语权和广泛的影响力,使“中国文化威胁论”的余波也影响到了很多国家,甚至是不少与中国有着良好关系的发展中国家。例如有些东南亚国家担心孔子学院沿袭过去的华文教育,会弱化年轻学子对所在国的国家认同感,特别是华人族群的国家认同,从而影响国家的稳定。68在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马来西亚,因担心“孔子学院”变“孔教学院”,推动宗教传播,协商在改名为“全球汉语中心”和“孔子汉语学院”后才最终得以设立。 2.官方色彩过于浓厚,容易引起西方社会质疑 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具有中国特色的设立模式,对内行使拟定汉语国际推广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支持各国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开展汉语教学等职能时称国家汉办,对外则以孔子学院总部的名义指导和管理海外的孔子学院。国家汉办是教育部的直属事业单位,不管以其事业编制机构的属性,还是由中央政府全额拨款的资金来源途径都清晰地表明这是一个官方机构。而正是由于孔子学院自身浓厚的“官方色彩”和鲜明的“政府行为”,使其在海外尤其是西方国家招致部分人的反感、指责甚至是抵制。 在西方世界中,民众对代议制政府往往存在着一定的不信任心理,对来自“官方”的信息抱有怀疑的态度成为了大众普遍的思维习惯。人称美国宪法之父的詹姆斯·麦迪逊(James Madison)曾说过,如果人人都是天使,政府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69可以说,资本主义民主社会的特点之一就是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而由于历史背景、意识形态等差异,西方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