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研究进展资料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研究进展

摘要: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是人类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危害近年来引起世界各国食品和卫生部门的广泛关注. 本文主要阐述了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的生长特性,包括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致病性的一些研究,以及对该菌的传统分离方法、免疫学检测方法、核酸检测等方法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进行该菌的准确、快速检测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 , 生物学特性 , 检测方法

Research Advance on Listeria Monocyto--genes

Dong Qian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bstract: listeria monocytogene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ood-derived pathogens for human, and listeria monocytogenes have been paid close attention by public health and food bureaus the world over.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 including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epidemiological, pathogenic, epidemiology, and recent advances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detection methods, including traditional detection procedures, immunity detection patterns and nuclear acid assays were reviewed. Thus, a foundation of rapid and accurate detection methods of the bacteria were laid.

Key word: Listeria monocytogenes ,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 Detection method

由近年来关于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的相关消息可知,李斯特菌病尤其是由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引起的各类疾病已日益成为全球性疾病,引起了国际上的高度重视。更是将其列为21 世纪90年代食品中四大致病菌之一【1】。因此对其特性的了解及研究在食品安全方面是十分必要的。现针对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基本特性,检验方法,以及研究前景进行简单阐述。

1 李斯特氏菌属的基本简介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李斯特氏菌属共有7个菌种,除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外,还有绵羊李斯特氏菌( L. ivanvii) 、英诺克李斯特氏菌( L. innocua) 、威尔斯李斯特氏菌( L.welshimeri)、西尔李斯特氏菌(L. seeligeri) 、格氏李斯特氏菌(L. grayi) 以及墨氏李斯特氏菌(L. murrayi),只有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与人的疾病密切相关。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革兰氏阳性、无芽胞,为较小的杆菌或球杆状菌,生长温度20℃~ 50℃,具周身鞭毛,有动力。在肉汤培养基中生长呈杆状、球杆状、链状等多种形态,该菌为兼性厌氧菌,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血琼脂平板上的菌落小而圆,凸起且光滑,直径1~ 2mm,周围有一窄小的B溶血环,卵育48h后更清晰可见。对血琼脂平板的血源( 兔、马、羊或人) 无特殊要求。本菌耐碱不耐酸,对热较为敏感,加热50℃10min可死亡。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可产生一种溶血作用的外毒素,致病性强,但不产生内毒素。该菌为一种胞内菌,侵犯宿主后被巨噬细胞吞噬,并在其中寄生繁殖。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可分成16个血清型,4b和1b常见,致病性最强,其中1b与HIV感染有关。

2 生物学特性

2.1 形态与染色

该菌为革兰氏阳性短杆菌,大小约为0.5μmх1.0~2.0μm,直或稍弯,两端钝圆,常呈V字型排列,偶有球状、双球状,在染色过重的玻片上菌体有栅栏状排列的趋势,易误认为白喉菌而错判。兼性厌氧、无芽胞,一般不形成荚膜,无芽胞,但在在营养丰富的环境中如含血清的葡萄糖蛋白胨水中能形成粘多糖荚膜。在陈旧培养中的菌体可呈丝状及革兰氏阴性,该菌有4根周毛和1根端毛,但周毛易脱落【2】。在20~25℃环

境中形成4根鞭毛,故在25%肉汤培养液中运动活泼,用生理盐水制成菌悬液,在油镜或相差显微镜下观察,该菌出现轻微旋转或翻滚样的运动。

2.2 培养特性

该菌营养要求不高,在20~25℃培养24h可形成4根小鞭毛,有动力,36℃培养时无鞭毛,动力消失。穿刺培养2~5天可见倒立伞状生长,肉汤培养物在显微镜下可见翻跟斗运动。该菌的生长范围为2~42℃,最适培养温度为35~37℃,在pH中性至弱碱性(pH9.6)、氧分压略低、二氧化碳张力略高条件下该菌生长良好,在pH3.8能缓慢生长,在6.5% NaCl 肉汤中生长好。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36 培养24 h呈细小、半透明、微带珠光的露水样菌落,直径约0.2m m~0.4ram,在斜射光下,菌落呈典型的蓝绿色光泽。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初始很小,透明,边缘整齐,呈露滴状,但随着菌落的增大,变得不透明。在5~7%的血平板上,菌落通常也不大,灰白色,刺种血平板培养后可产生窄小的β-溶血环。在0.6%酵母浸膏胰酪大豆琼脂(TSAYE)和改良McBride(MMA)琼脂上,用450角入射光照射菌落,通过解剖镜垂直观察,菌落呈兰色、灰色或兰灰色【3】。

2.3 生化特性

2.3.1 生化特性结果总结

该菌触酶阳性,氧化酶阴性,能发酵多种糖类,产酸不产气,如发酵葡萄糖、乳糖、水杨素、麦芽糖、鼠李糖、七叶苷、蔗糖(迟发酵)、山梨醇、海藻糖、果糖,不发酵木糖、甘露醇、肌醇、阿拉伯糖、侧金盏花醇、棉子糖、卫矛醇和纤维二糖,不利用枸橼酸盐,40%胆汁不溶解,吲哚、硫化氢、尿素、明胶液化、硝酸盐还原、赖氨酸、鸟氨酸均阴性,VP、甲基红试验和精氨酸水解阳性【4】。

2.3.2 具体生化鉴定方法

(1)过氧化氢酶试验

挑取TSA-YE平板上的菌落于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1滴3%的过氧化氢溶液,30s 内产生气泡者为阳性。

(2) 三糖铁试验

将TSB-YE 肉汤培养物分别接种于三糖铁琼脂(TSI,35℃培养5d变黄为阳性,变黑为产硫化氢(H2S)。

(3) MR-VP试验

将TSB-YE肉汤培养物接种于MR-VP肉汤中,35 ℃培养48h。移取1ml,培养物于洁净的试管中,加5%萘酚溶液6ml,再加40% 的氢氧化钾溶液0.2ml,轻轻摇动试管约1min,静置约20min,出现红色为VP 阳性反应;将剩余培养物35℃继续培养48h,加甲基红指示剂5 滴于试管中,出现红色为MR 阳性反应。

(4)尿素酶试验

用TSB-YE肉汤培养物穿刺接种于尿素琼脂斜面上,35℃培养5d 逐日观察。尿素酶阳性者由于产碱而使培养基变为红色。

(5)硝酸盐还原试验

用TSB-YE肉汤培养物接种于硝酸盐肉汤中,35℃培养5d后加入0.2ml甲液(0.8g ∕ml对氨基苯磺酸乙酸溶液,再加入乙液(0.5g∕ml 甲萘胺乙酸溶液),轻轻摇动混合。如在1~2min 内出现红色,判断为阳性反应;如果没有颜色反应,在含有甲液和乙液的试管中再加入少量锌粉,放置1h如出现红色,表示仍有硝酸盐存在,未被细菌还原,判断为阴性。

(6)糖发酵试验

将TSB-YE肉汤培养物分别接种于含有0.5% 七叶苷、甘露醇、鼠李糖、木糖的发酵管中,35℃培养24~48h ,阳性者由于发酵糖类产酸使培养基变黄;阴性者继续培养到第5天。

(7) 动力试验

将TSB-YE 肉汤培养物垂直中心穿刺接种于半固体动力培养基,室温(20~25℃)培养2~5d,逐日观察。李斯特氏菌,如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呈典型的倒伞状生长,底部为弯月牙形,则表明有动力。

(8)溶血试验

将7% 羊血平板底面划分为20~25个小格,每格刺种1 个菌落。从每个TSB-YE 平板上至少挑取2个菌落刺种血平板,并刺种阳性对照菌和阴性对照菌,355℃培养

24~48h。于明亮处观察,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和西尔李斯特氏菌在刺种点周围产生狭窄透明的β-溶血环;绵羊李斯特氏菌有大的透明β-溶血环;而其他李斯特氏菌不产生溶血环,为阴性。

2.4 血清学特征

根据菌体(O)抗原和鞭毛(H)抗原,将单增李氏菌分成13个血清型,分别是1/2a、1/2b、1/2c、3a、3b、3c、4a、4b、4ab、4c、4d、4e 和“7”13 个血清型。致病菌株的血清型一般为1/2b、1/2c、3a、3b、3c、4a、1/2a和4b,后两型尤多【5】。

2.5 抵抗力

该菌对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强,在土壤、粪便、青储饲料和干草内能长期存活,对碱和盐抵抗力强,在含1%~4%NaC1的TSB2YE肉汤中生长良好;在含有8%~12%NaC1的TSB2YE肉汤中生长停滞;在含16%~20%NaC1的TSB2YE肉汤中菌数有所下降,但仍有部分残存。但对热的抵抗力较弱,60℃30 rain、80℃1 rain即可全部灭活。60~70℃经5~20min可杀死,70%酒精5min、2.5%石炭酸、2.5%氢氧化钠、2.5%福尔马林20min 可杀死此菌。对庆大霉素、万古霉素、卡那霉素、头孢噻吩、头饱唑啉、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红霉素、四环素、氯霉素敏感;对依诺沙星和呋喃妥因耐药嗍。

3 流行病学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不易被冻融,能耐受较高的渗透压,在土壤、地表水、污水、废水、植物、青储饲料、烂菜中均有该菌存在,所以动物很容易食入该菌,并通过口腔-粪便的途径进行传播。据报道,健康人粪便中单增李氏菌的携带率为0. 6~16%,有70%的人可短期带菌,4~8%的水产品、5~10%的奶及其产品、30%以上的肉制品及15%以上的家禽均被该菌污染。人主要通过食入软奶酪、未充分加热的鸡肉、未再次加热的热狗、鲜牛奶、巴氏消毒奶、冰激凌、生牛排、羊排、卷心菜色拉、芹菜、西红柿、法式馅饼、冻猪舌等而感染,约占85~90%的病例是由被污染的食品引起的【6】。

该菌可通过眼及破损皮肤、粘膜进入体内而造成感染,孕妇感染后通过胎盘或产道感染胎儿或新生儿,栖居于阴道、子宫颈的该菌也引起感染,性接触也是本病传播的可能途径,且有上升趋势【7】。

近十几年来,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引起的发病率日趋上升,国外有报道巴氏消毒奶和墨西哥式奶酪曾引起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暴发性食物中毒分别感染了49人

和142人,病死率为28.16%~ 33%【8】。在美国和加拿大曾多次引起食物中毒,并确认该菌和许多其他细菌一样,是病死率较高的暴发性食物中毒的重要原因之一【9】。

4 致病性

4.1 致病物质

4.1.1 溶血素O

目前已知溶血素O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毒力有关,由hly基因编码,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一种基本毒力因子,其最主要的作用为介导细菌溶解。溶血是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致病的一个重要标志,临床分离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全部溶血,不溶血的无毒性【10】。

4.1.2 ActA蛋白

系由ActA基因编码的表面蛋白,通过诱导细胞肌动蛋白分子的聚合作用促使细菌在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传递,同时也与细菌被宿主细胞内化有关【11】。

4.1.3 P60蛋白

P60蛋白是一种胞壁质水解酶,由iap基因编码。通常P60蛋白于细胞表面产生,并大量分泌到生长介质中,对于细胞的分裂是必不可少的。分析P60蛋白编码基因的突变体显示,对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吞噬细胞溶解作用以及对机体的感染过程,P60蛋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12~13】。

4.1.4 磷脂酶C

由plcB基因编码,具有锌依赖性,分为性质不同的两类,即磷脂酰肌醇磷脂酶C(PI —PLC)和磷脂酰胆碱磷脂酶(PC—PLC)。PI—PLC系以活化的形式合成,而PC—PLC 则先以非活化的前肽被分泌出来,然后在胞外由mp l的基因产物Mp l蛋白酶加工。Pl —PLC可辅助细菌逸出初级吞噬体,而细菌在细胞与细胞之间的扩散过程中,Pc—PLC 则表现出一定的活性作用【14】。Angelika Grund1.

ing等通过利用诱导PC—PLC表达系统证明,缺乏LLO的LM,PC—PLC的活性不仅对在人类上皮细胞中初级吞噬体的溶解是必需的,而且对细胞与细胞之间的扩散也是必需的【15】。

4.1.5 PrfA蛋白

系由P rfA基因编码,是一种转录因子,是李斯特菌所有基因簇(包括P rfA本身)转录激活所必需,是迄今鉴定出的李斯特菌的唯一毒力调节蛋白【16】;在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中,对许多毒力因子的等位表达起到关键调控因子的作用【17】。

4.2 致病力与致病机理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抗原结构与毒力无关,寄生物介导的细胞内增生,使它附着及进入肠细胞与巨噬细胞;抗活化的巨噬细胞,单增李氏菌有细菌性过氧化物歧化酶,使它能抗活化巨噬细胞内的过氧物(为杀菌的毒性游离基团)分解;溶血素,即李氏杆菌素O,可以从培养物上清液中获得,为SH;活化的细胞溶素,有α和β两种,为毒力因子【18】。

4.3 不同人群的临床症状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进入人体是否得病与菌的毒力和宿主的年龄免疫状态有关,因为该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菌,宿主对它的清除主要靠细胞免疫功能,因此,易感者为新生儿、孕妇、40岁以上的成人,免疫功能缺陷者。已知在下述条件下容易诱发成人李斯特氏菌病,而且发病的死亡率极高:患肿瘤、艾滋病、酒精中毒、糖尿病(尤其是Ⅰ型)、心血管疾病、肾脏移植者和可的松皮质激素治疗者【19】。

健康成人可出现轻微类似流感症状,有患病嫌疑的成人,群殴主要症状是,发热,呼吸急促,出血性皮疹,化脓性结膜炎,抽搐,昏迷,宫颈炎,常规淋巴结炎,脓血症,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腹泻、败血症、脑膜炎甚至死亡。其中,脑膜炎和脓血症是最常见的症状【20】。

感染此病的孕妇(她们胎儿常被天生感染)可能不会呈现任何症状,即使呈现症状时,其症状也比较温和,与流感的症状类似,其结果常有流产、早产或死胎。

出生时被感染的新生儿患此病的典型症状是脑膜炎,典型发病时间是在出生后1~4周【21】。

5 防治措施

食品中分离到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均具有毒力基因,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威胁及出现暴发感染危险,应引起卫生部门的高度警惕。冷冻食品、生鲜奶、生畜禽肉和蔬菜类是主要的危险食品,应加强监测与管理。生鲜奶是细菌繁殖的良好基质,其挤奶、运输环节的冷链条件无法有效抑制李斯特菌的繁殖,故其带李斯特菌及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比率较高。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具有一定的热抵抗能力,耐受巴氏消毒,在6O℃下需2O min或70℃下需5 min才能杀死,一旦生鲜奶巴氏杀菌不彻底,就有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病暴发的危险。冷藏肉类产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带菌率明显高于其它产品,可能是由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有嗜冷特性,在冷藏条件下可生长繁殖,因此家庭贮藏于冰箱的食品不应存放太久,且在食用前应煮熟煮透。超

市等食品生产企业应定期对冷藏柜进行消毒。

除此之外,美国CDC对一般人群推荐了降低李斯特氏菌病危险性的5条措施,即:生的动物性食品,如牛肉、猪肉和家禽,要彻底加热;生食蔬菜食用前要彻底清洗;未加工的肉类与蔬菜、已加工的食品和即食食品分开;不吃生奶(未经巴氏消毒的) 或用生奶加工的食品;加工生食品后的手、刀和砧板要清洗。

6 检测方法及对比讨论

6.1 检测方法

6.1.1 传统检测方法

传统检测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方法是先需增菌培养,再经过分离及纯化培养,然后进行血清和生化方面的鉴定。

6.1.2 免疫学方法

(1) 单克隆抗体检测法

该法是利用抗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的特异单克隆抗体与菌特异表位抗原反应的原

理来进行检测的。

(2) 自动酶联荧光免疫分析系统(VIDAS)法

该方法【22~23】是将免疫夹心法与荧光检测法结合起来,即通过固定相吸附已知抗体,已知抗体在捕捉目标生物体后与带荧光的酶联抗体再次结合,经充分洗脱,再通过激发光源检测,从而能自动读出发光的阳性样品。

(3) 试剂盒法

Reveal试剂盒【24】是一种利用侧流式免疫色谱分析技术快速定性检测李斯特氏菌的方法。原理是特异性的抗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抗原的抗体被束缚在色原载体上,样品中存在的抗原与蓝色胶乳颗粒上的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色原复合物,此复合物穿过侧面流动膜时被固定在测试区的抗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的硝酸纤维素膜捕获并聚集,出现一条可见带因而呈现阳性。

6.1.3 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法

(1) 基因探针法

利用人工合成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某个基因(如溶血素O基因)的探针,并以32P 标记该探针,然后进行斑点杂交实验进行检测【25】。

(2) PCR技术检测法

利用PCR技术检测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某个特异基因的方法,如编码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溶血素0的hly基因、编码肌动蛋白聚集因子的actA基因、编码内化素B 的inlB基因等【26】。目前也有一些改进的PCR检测技术,如IMS.PCR检测技术【27】,该方法是将免疫磁分离技术(Immuno.magneticSeparation,IMS)与PCR技术相结合后来进行检测的。

6.2 方法对比

经比较发现单增李斯特菌存在的问题是传统方法耗时,工作量大,不适应当前对卫生微生物快速、准确、灵敏、特异检测的要求。但在暴发流行病的检测和污染源的追踪方面仍然不可替代,将作为黄金标准长期存在。

免疫学方法检测单增李斯特菌,也存在不少问题。制备针对单增李斯特菌单克隆抗体很困难,需要专门的技术;商品化的单克隆抗体种类少,价格也较贵,使得免疫学检测成本相应增高。

分子检测与传统方法相比,能大大减少工作量,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灵敏、快速、特异的检测。但是分子检测的阳性样本仍然要以传统方法为参照,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方法,但可用于致病菌的快速排查。

就PCR来说,需对样品进行前处理,样品前处理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PCR检测的结果。一方面是除去对PCR扩增有抑制的物质,另一方面要抑制杂菌,使目的菌达到一定的量,因为每个PCR体系都有一定的检测限。PCR和探针杂交都无法排除死菌和活菌,尽管通过增菌可使死菌比例减少,相对地减少了假阳性,但并不能完全杜绝。以mRNA为目标分子进行检测,有望解决这一问题。此外,单增李斯特菌属致病菌,毒力基因易发生丢失,当以其作为目标基因检测时,易造成假阴性的结果。

6.3 检测方法和技术及对未来的展望

随着学科的交叉,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一方面向综合的方向发展,即集多种技术于一体的多功能、全自动化大型检测仪器不断出现;另一方面,针对单个菌种和菌属的新型培养基、免疫试剂盒和分子试剂盒也会不断推向市场。从技术角度来说,对于单增李斯特菌的快速检测,新型鉴定培养基、免疫学检测和分子检测仍然是3条主线。无论是从那个角度,未来检测的方向都是向着更快捷、更精确、更灵敏的方向发展。相信随着对单增李斯特菌的全方位深入了解和认识,更完美的检测工具会不断出现。

小结:

食品中存在的单增李斯特菌对人类的安全具有较大威胁,该菌在4℃的环境中仍可生长繁殖,是冷藏食品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近几年来,因食品污染单增李斯特菌而引起的食物中毒暴发事件日见增多,引起不少国家卫生部门的广泛关注。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对食品的卫生与安全越来越关注,所以对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关注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所引起的后果十分严重,死亡率为20~30%。因此,在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中,必须加以重视。所以,本文就单增李斯特菌的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致病性,检测方法及其当前存在的问题等做简要介绍。从而进一步深刻认识到,对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的了解以及进一步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培养方法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培养方法 前言 本文档旨在介绍一种关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L is te ri am on oc yt o ge ne s)的培养方法。这种培养方法可以帮助研究 人员在实验室中有效地培养和研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提供便利的实 验操作流程和相关规范。 材料和试剂 -培养基:大肠杆菌肉汤培养基(LB Br ot h)。 -平板培养基:L BA ga r平板。 -培养器具:试管、枪口鳌头瓶、平板培养基瓶。 -紧缩酶(R es tr ic ti o nE nz ym es):用于D NA修饰。 步骤 1.准备试管:将适量的LB Br ot h培养基加入试管中,每株文化需要一 个试管。试管要标记清楚,以便记录。 2.孵育菌种: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取出,置于L BA ga r平板上, 静置于37°C培养箱中孵育12-16小时。 3.菌种接种:从平板上挑取一小块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菌落,用枪 口鳌头瓶内的紧缩酶捉摄菌落悬液,均匀地滴入LB Br oth培养基试管中。 4.培养:将接种的试管放入37°C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2-16小时。 在培养过程中,营养条件适宜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会迅速繁殖生长。 5.存储:选择健康生长、菌量适宜的菌株,用含有20%甘露醇的 L B Br ot h培养基制备菌液,并将其分装保存于枪口鳌头瓶中,并在- 80°C低温冰箱中保存,确保菌株的长期保存。 结论

本文档提供了一种针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培养方法。通过遵循上述步骤,我们可以在实验室中成功培养和研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这一方法的重要性在于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操作流程,并且可以在不同实验室间进行标准化操作。希望本文档能够对相关研究工作者提供帮助,并促进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领域的研究进展。

李斯特氏菌

单增李斯特菌的调查报告 一、单增李斯特菌的概述 生活中李斯特菌到处存在,但其中只有一种为致病菌。李斯特菌可从各种食品样本中分离出来包括乳制品、肉类、蔬菜和海鲜,也可从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环境中分离而来。 李斯特菌中毒严重的可引起血液和脑组织感染,很多国家都已经采取措施来控制食品中的李斯特菌,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李斯特菌共有七个菌株:(1)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Listeria monocytogenes/L.mono) (2)绵羊李斯特菌 (Listeria iuanuii) (3)英诺克李斯特菌(Listeria innocua) (4)威尔斯李斯特菌(Listeria welshimeri) (5)西尔李斯特菌 (Listeria seeligeri) (6)格氏李斯特菌 (Listeria grayi) (7)默氏李斯特菌 (Listeria murrayi) 其中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ono)是唯一能引起人类疾病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它能引起人、畜的李氏特菌病,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和单核细胞增多。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食品中存在的单增李氏菌对人类的安全具有危险,该菌在4℃的环境中仍可生长繁殖,是冷藏食品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在美国LM被列为7种主要的食源性致死病菌之一,已经被WHO食品安全工作计划列为重点检测的食源性病原菌之一。LM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生长温度为1~45℃,对不利环境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在4℃冰箱中也可生长繁殖,在pH 5.0~9.0的环境中, 1年后仍可检出,这使其危害性进一步增大。另外,LM病原体定居在细胞内,因此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理想。由于LM引起的疾病及其食源性感染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对该病建立快速、灵敏、准确的检测是有效防治本病、诊断病原菌和保证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手段。 二、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方法 (1)平板培养法(国标):用不同浓度的沙门菌菌悬液人工染菌二类食品各4o份,用增菌液两步增菌,两种分离培养基分离,对比检出率及分离效果。检出率62.5%,最低检出限为0.5cfu/25g一13cfu/25g。 (2)显色培养基:上海欢奥科贸有限公司 (3)PCR试剂盒:生物梅里埃的检测系统、杜邦:BAX?系统检测法,BAX?系统的单增李斯特菌检测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比率达到了98%,,并通过USDA-FSIS和AOAC国际的认证,成为官方检测法。 美国伯乐iQ-Check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iQ-Check系统采用了所有的实时荧光PCR方法的优点为食品中病原微生物提供快速和可靠地检测解决方案。iQ-Check试剂盒为食品和环境样品中的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定性检测试剂盒。 陆桥: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1680 48T 索奥: 单增李斯特菌(LM)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研究进展资料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研究进展 摘要: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是人类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危害近年来引起世界各国食品和卫生部门的广泛关注. 本文主要阐述了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的生长特性,包括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致病性的一些研究,以及对该菌的传统分离方法、免疫学检测方法、核酸检测等方法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进行该菌的准确、快速检测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 , 生物学特性 , 检测方法 Research Advance on Listeria Monocyto--genes Dong Qian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bstract: listeria monocytogene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ood-derived pathogens for human, and listeria monocytogenes have been paid close attention by public health and food bureaus the world over.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 including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epidemiological, pathogenic, epidemiology, and recent advances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detection methods, including traditional detection procedures, immunity detection patterns and nuclear acid assays were reviewed. Thus, a foundation of rapid and accurate detection methods of the bacteria were laid. Key word: Listeria monocytogenes ,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 Detection method

《食品单增李斯特菌检测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300字》

食品单增李斯特菌检测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目录 1.食品安全问题现状 (1) 2.单增李斯特菌存在现状 (2) 3.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技术 (3) 参考文献 (4) 1.食品安全问题现状 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时间的变化,人类的饮食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食品加工和销售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转折和变革,随着我国开展全球性的食品贸易迅猛增长,食品的流通速度加快,然而安全性下降,食物中毒的现象屡屡发生,食源性疾病的患者和发病率也呈现出明显的上升倾向[10]。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食源性疾病已经极大地损害了人类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也对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冲击。所以,食源性疾病已逐渐成为我们当前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11]。 由于受到社会经济效益的驱使,食品企业在生产、销售中屡屡使用各种违规或其他非法的手段。比如,使用大量的剧毒性农药或者喷洒各种蔬菜、水果等方式进行除虫:或者使用瘦肉精等一些非违禁的激素进行饲养,从而增加瘦肉的产量;随意地使用一个吊白块的方式来添加新鲜的白面粉;把稻草水兑颜料+黄色的带绿勾盐作为酱油卖给企业获利的现象,不胜枚举。随着企业时代的不断进步和企业改革史的变迁,食品安全企业在批量生产和规模经营这个过程中产品规模的逐步扩大和不断普及以至我国食品安全贸易逐渐逐步呈现走向国际化,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在不断发生重大食品安全污染事件。例如,2006年比利时"二嗯英英事件"、英国"疯牛病"、日本的大肠杆菌0157:h7食物细菌中毒[12],以及被人在我国广泛媒体曝光的安徽阜阳劣质生鲜乳制品("大头娃娃事件")、霉变菌中毒米、苏丹红鸭蛋污染事件、孔雀石虾等绿色海藻鱼虾的排放养殖和其他各类污染事件,都已经逐渐使得我国食品安全突出问题逐渐成为了社会众人广泛密切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再次向人敲响了对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突出问题的重要警钟。"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已成为当今人类对食品质量最基本的诉求[13]。 对我国历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的分析表明,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占疾病和事故总数的近40%,导致患者人数最多,占所有患者的一半以上[14]。而且

《饲料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活菌的检测EMA-PCR法》

《饲料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活菌的检测EMA-PCR法》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是危害公共卫生和食品行业的一种重要人畜共患致病菌,主要存在于肉类、乳制品和蔬菜中,可引起脑膜炎、败血症和流产,特别对孕妇、新生儿、老年人和免疫缺陷病人危害严重。自1961年,英国首次报道2例由单增李斯特菌引起的脑膜炎病例以来,相继在美国、加拿大、比利时等国家报道了新生儿单增李斯特菌感染事件。1985年美国有52人死于食用受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的软干酪。2011年美国18个州72人因食用受李斯特菌污染的甜瓜而染病。在我国感染性腹泻致病菌中李斯特菌居首位。因此,建立快速、特异、灵敏的检测标准对于单增李斯特菌早期预防及疫情的有效控制至关重要。 我国目前主要采用传统培养方法进行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需要一周时间左右,费时费力。本次研究以单增李斯特菌溶血素蛋白的基因Hly序列为靶基因设计一对引物,采用EMA与PCR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测,能够有效地区分单增李斯特菌的死菌与活菌,避免了因死菌DNA存在造成的假阳性结果,同时减去了传统培养方法中目标菌分离纯化的步骤,节约了大量检测时间。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PCR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灵敏度在1.0×102

cfu/mL左右,从预增菌、样品处理、PCR扩增、凝胶电泳只需要2 d左右,与传统培养学方法相比,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用于检测饲料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对饲料的安全监测具有重大意义。 二、任务来源及编制原则和依据 1、任务来源 根据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文件《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7年第一批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豫质监标发〔2017〕104号)的要求,由河南省兽药饲料监察所负责对河南省地方标准《饲料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活菌的检测EMA-PCR法》(立项编号:20171210481)的起草、制定工作。 2、编制原则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本着严格遵循科学依据,与国际水平接轨,并且准确、实用、快速的原则,开展了本次研究工作。 3、编制依据 主要依据以下标准:NY/T 1902 饲料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微生物学检验,GB 4789.3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 GB 19489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4789.28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要求。 三、编制过程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感染ICR小鼠模型的建立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感染ICR小鼠模型的建立 尹海畅;吕兴锋;刘思国;王伟;王建超;孟庆文 【摘要】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 ytogenes,LM)是一种人畜共患食源性致病菌,能引起人和动物较为严重的感染症状.现广泛使用具有免疫活性的小鼠模型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来评价不同LM菌株的致病性.为建立LM的ICR 小鼠模型,本研究采用1/2a血清型的N21 LM菌株,分别以106、107、108、109和1010CFU的剂量口腔灌注感染6周龄ICR小鼠,每组10只;另取10只接种PBS 作为对照组,测定LM对ICR小鼠的LD5o;另取40只小鼠,平均分为2组,公母各半,以测定的LD50剂量接种LM,分别对各组小鼠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变化、体重变化及组织中细菌载量进行评价.结果发现,N21 LM菌株对ICR小鼠的LD50为109.25 CFU;感染周期为10 d左右,感染小鼠出现被毛粗糙、精神萎靡、阴茎垂出及体重下降等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显示,肝脏先后出现实质内灶状细菌团块、形成血栓、细胞坏死等;脾脏主要表现为白髓内淋巴细胞减少;肺脏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性肺炎.菌落计数和Real-time PCR的检测结果发现肝脏中细菌载量最高,脾脏次之.结果表明,ICR小鼠能作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感染模型.本试验结果为研究LM的致病机制、疫苗研究及抗菌肽转基因小鼠抗LM的评价奠定了基础. 【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 【年(卷),期】2013(040)009 【总页数】5页(P131-135)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感染;ICR小鼠模型 【作者】尹海畅;吕兴锋;刘思国;王伟;王建超;孟庆文

单增李斯特氏菌溶血素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单增李斯特氏菌溶血素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吴晓薇;徐成刚;马保华;江经纬;叶贺佳;区燕宜;徐小芹;廖明 【摘要】参考GenBank收录的单增李斯特菌Hly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采用PCR技术扩增出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溶血素基因Hly(不含有信号肽部分),得到一条1590bp的条带。将其连入pMD18-T载体,经酶切、PCR鉴定和序列测定法进行鉴定。测序正确后,将该基因插入到pET-28a中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sH1y,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将诱导产物用SDS-PAGE和Western-blot鉴定。结果显示,Hly基因可以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表达产物分子质量约为65%In this study, the Hly gene ofListeria monocytogenes train C53005 was amplified by PCR using designed primers. Then, the gene was cloned into pMD18-T vector, and indentified by digestion with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PCR and sequencing. After the sequenc 【期刊名称】《中国动物检疫》 【年(卷),期】2011(028)008 【总页数】5页(P46-50)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溶血素基因;克隆;原核表达 【作者】吴晓薇;徐成刚;马保华;江经纬;叶贺佳;区燕宜;徐小芹;廖明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东广州510642;南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广东佛山528200;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形态特征: ①革兰氏阳性的类球形杆菌 ②大小约为0.4~0.5 v m x 0.5 〜2.0 ③两端钝圆 ④在有些培养基中稍弯,单个、成V形或成对平行排列 ⑤在陈旧培养中的菌体可呈丝状及革兰氏阴性 ⑥兼性厌氧,无芽抱,一般不产生荚膜 ⑦在20~25 C时以4根周毛运动,在37 C时只有较少的鞭毛或1 根鞭毛 培养特性: ①需氧和兼性厌氧 ②生长范围为2-42 C ③最适温度为35-37 C ④pH中性至弱碱性(pH9.6 ) ⑤在6.5% NaCl肉汤中生长良好。 ⑥在20-25 C培养有动力,穿刺培养2-5天可见倒立伞状生长,肉汤培养物在显微镜下可见翻跟斗运动。 ⑦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初始很小,透明,边缘整齐,呈露滴状,但随着

菌落的增大,变得不透明。 ⑧在5-7%的血平板上,菌落通常也不大,灰白色,刺种血平板培养后可产生窄小的(3-溶血环。 ⑨在0.6%酵母浸膏胰酪大豆琼脂(TSAYE)和改良Mc Bride(MMA)琼脂上,用45角入射光照射菌落,通过解剖镜垂直观察,菌落呈兰色、灰色或兰灰色。 生化特性:(甘露醇、木糖为阴性,其他为阳) 1. 该菌触酶阳性,氧化酶阴性。 2. 发酵多种糖类,产酸不产气。 发酵葡萄糖、乳糖、水杨素、麦芽糖、鼠李糖、七叶昔、蔗糖(迟发酵)、山梨醇、海藻糖、果糖。 不发酵木糖、甘露醇、肌醇、阿拉伯糖、侧金盏花醇、棉子糖、卫矛 醇和纤维二糖。 3. 不利用枸椽酸盐,40%胆汁不溶解。 4』引噪、硫化氢、尿素、明胶液化、硝酸盐还原、赖氨酸、鸟氨酸均阴性。 5.MR-VP试验和精氨酸水解阳性。 生化试验: ①动力试验+ 原理:有动力的细菌扩散生长,培养基浑浊,无动力的细菌培养基澄

基因dat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r氏菌的生物学特性影响

基因dat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r氏菌的生物学特性影响 曾海娟;谢曼曼;丁承超;刘武康;董庆利;刘箐 【摘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一种重要的 食源性致病菌,其基因dat编码D-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可将D-谷氨酸转变为D-丙氨酸,后者是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组成成分.在Lm野生株EGDe actA及inlB双基因 缺失株(EGDeΔactAΔinlB)的基础上,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进一步构建了缺失基因dat的菌株(EGDeΔactAΔinlBΔdat),并对该缺失菌株生长状态、毒力基因表达水平、细胞侵袭及生物被膜的形成量等基本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运用Real Time- PCR(RT-PCR)测定Lm毒力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基因的缺失对突变菌株的生长能力以及生物被膜形成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并导致毒力基因srtA、plcA表达量下调,VIP、inlA表达量上调,对Coca-2细胞的侵袭无影响.此缺失株的构建为进一 步研究基因dat的功能提供了材料. 【期刊名称】《微生物学杂志》 【年(卷),期】2018(038)003 【总页数】7页(P9-15)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基因敲除;生长能力;RT-PCR;细胞侵袭;生物被膜 【作者】曾海娟;谢曼曼;丁承超;刘武康;董庆利;刘箐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上海 200093;上海理工大学医疗 器械与食品学院,上海 200093;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上海 200093;上

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上海 200093;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上海 200093;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上海 20009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33;TS201.3 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革兰染色阳性的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污水等环境中[1] 。Lm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pH在4.5~9.0,温度在0~45 ℃均可增殖[2],在冰淇淋、原奶、生肉、干酪、海鲜及方便食品,如熟肉、熏鱼中均有检出[3-6]。由于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导致单增李斯特菌的感染[7],患者死亡率可达30%以上。单增李斯特菌是典型的细胞内寄生菌,可通过李斯特菌溶血素等的裂解作用下逃离吞噬小体[8-9],进入并在细胞质中增殖,在其中产生的蛋白将激活CD8+T细胞,部分被吞噬溶酶体直接杀死,降解的蛋白呈递给CD4+T细胞。Lm引起的独有的这种功能免疫应答机制,使得减毒李斯特菌成为一种潜在的可携带肿瘤、病毒及细菌抗原的疫苗载体[10]。基因dat(daaA)存在于多种细菌中,其编码D-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蛋白,经转氨作用可将D-谷氨酸转变为D-丙氨酸(D-Ala),后者为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重要组成成分[11]。在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中,存在两种途径生成D-Ala:基因dal编码丙氨酸消旋酶(Alr),可将L-Ala转化为D-Ala;基因dat编码D-氨基酸氨基转移酶蛋白,可将D-谷氨酸与丙酮酸通过转氨作用生成D-Ala与α-酮戊二酸,当dat 与dat基因全部缺失时,由于不能产生D-Ala,在无外源D-Ala添加时,该 dat/dat双基因缺失菌株将发生溶菌死亡[14]。当菌株缺失dat基因时,该缺失菌株在生长状态、毒力基因表达水平、细胞侵袭性、生物被膜的生成量等方面的影响目前尚无研究报道。作为一种潜在的疫苗载体,对李斯特菌进行减毒以保证安全

食品中单核增生细胞李斯特氏菌快速检测研究

食品中单核增生细胞李斯特氏菌快速检测研究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在病原学上作为一种人畜共患和食源性疾病的致病菌已得到世界范围普遍的公认。近年来,如何分离和鉴定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结合近十年的各种该病菌的快速检测方法作了系统综述,介绍了针对该病菌的快速检测方法,如显色培养基快速检测方法、酶联免疫试验检测方法、结合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反转录-PCR 检测方法、生物芯片,以期对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检测起到帮助和指导作用。 标签:单核增生细胞李斯特氏菌;检测方法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是一种短小的革兰氏阳性无芽孢杆菌[1],它能引起人畜的李氏菌的病,该病发病率较低,但致死率高达20%~30%[2],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和单核细胞增多。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食品中存在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对人类的安全具有危险,该菌在4℃的环境中仍可生长繁殖,是冷藏食品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因此,在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中,必须加以重视。本文拟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测方法及其当前存在的问题等作系统介绍,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1快速检测方法 1.1 显色培养基快速检测方法 显色或荧光鉴别培养基的基本原理是针对李斯特氏菌的β-D-葡萄糖苷酶和毒力因子PI-PLC酶,设计相应的底物,加入到常规选择性培养基中,利用酶对底物的分解,产生荧光或显色物质,使其菌落形态或颜色不同于其他李斯特氏菌和非李斯特氏菌,从而实现对李斯特氏菌快速定性鉴定和菌落数目快速定量。张淑红等[3]检测了显色培养基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实验证明此种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灵敏度、特异性和选择性,是非常有价值的分离平板。 1.2 免疫学检测方法 1.2.1 酶联免疫试验检测方法(ELISA) 早期起初人们采用简单直接的细胞计数法进行检测,运用细胞计量术对牛奶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进行检测。但是由于病原微生物的含量很低,仅通过细胞计数的方法检测灵敏度无法达到。之后,基于抗原抗体的ELISA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检测中,用酶联荧光的方法检测食品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ELISA的方法虽然灵敏度较细胞计数方法有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ELISA 检测的结果容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且容易出现假阳性的结果,所以不能满足检测的要求。

乳粉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能力验证结果与分析

乳粉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能力验证结果与分析 单核细胞(monocytes)是一类存在于人体血液和组织中的白细胞(leukocytes)。它们作为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分,具有很强的吞噬能力 和免疫调节功能。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种革兰氏 阳性杆菌,它能够引起严重的人类食物中毒,尤其是婴儿和免疫缺陷患者。乳粉作为婴幼儿的主要食物,其安全性尤为重要。 为了对乳粉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能力进行验证,可以进行以 下步骤: 1.材料准备: -乳粉样品 - 特定培养基(如Listeria Enrichment Broth) -李斯特氏菌(已知培养物) -离心管 -培养皿 2.试验步骤: a.预处理乳粉样品: -取适量的乳粉样品,加入适量的特定培养基 -将混合物在摇床上以适当速度摇匀 -使用离心机将样品离心,以除去悬浮的杂质 b.培养李斯特氏菌:

-取一定量的已知培养物,加入特定培养基中 -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下,培养李斯特氏菌至适宜的生长期 c.接种乳粉样品: -取适量的乳粉样品,加入特定培养基中 -添加已培养的李斯特氏菌(适量)到乳粉样品中 -使混合物充分混合 d.孵化和观察: -将接种混合物接种到适当的培养皿中 -将培养皿置于适当的环境中(温度、湿度等) -在一定时间内观察培养皿中是否有李斯特氏菌的生长 3.结果与分析: 通过观察培养皿中的生长情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分析: -如果培养皿中出现了李斯特氏菌的生长,说明乳粉样品中存在单核细胞增生的李斯特氏菌能力。 -如果培养皿中未观察到李斯特氏菌的生长,说明乳粉样品中不存在单核细胞增生的李斯特氏菌能力。 -结果应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仅仅通过培养方法进行初步验证,不能判断乳粉样品的感染风险和食用安全性。为了更准确地评估乳粉中李斯特氏菌的存在和潜在传播风险,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和分析方法,如PCR检测、测定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溶血素hly基因缺失株和回补株的构建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溶血素hly基因缺失株和回补株的构 建 陈凤霞;叶精精;姜莉;王航;吕洁婷;罗微微;冯振灿;程昌勇;宋厚辉 【摘要】Listeria monocytogenes is a food-borne Gram-positive bacterium,which widely distributes outside the environment,and the pathogen can cause high mortality in some specific groups.Listeriolysin O (LLO, encoded by hly )of L .monocytogenes takes an important role in bacterial infection ,but the underlying molecular mechanism remains to be deep studied.In this study,we constructed a recombinant shuttle plas-mid to delete the complete ORF of hly by using the molecular cloning techniques and the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strategy with the temperature-sensitive shuttle vector pKSV7.The recombinant plasmid har-boring the up and down-stream homoarms of hly were electroporated into wild strain EGD-e competent cells and utilized the variation of temperature and antibiotic to choose the correct transformants.To make the result more forceful,we here in this study tested the transformants by DNA sequencing.Based on this, we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a LLO complemented strain.The mutant and complemented strains were desig-nated as△hly and C△hly,respectively.Moreover,we found that expression level of LLO was almost abol-ished in the absence of hly,compared to the wild-type strain EGD-e and the complemented strain C△hly, suggesting that these recombinant strains were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in our study.As a result,this re-search provided a basis for further study of the

单增李斯特氏菌能力验证结果与分析

单增李斯特氏菌能力验证结果与分析作者:白雯静王艳炜王海峰 来源:《食品界》2022年第10期

引言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革兰氏阳性、嗜冷、兼性厌氧细菌。同时,也是一种食源性的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欧美国家曾多次暴发由于食用了受单增李斯特氏菌污染的肉制品、奶制品、蔬菜及水果等而引发的严重的食物中毒事件。在《GB 29921-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中,对乳制品、肉制品(包括熟肉制品和即食生肉制品)、水产制品、即食果蔬制品、冷冻饮品均有五份样品中均不得检出单增李斯特氏菌(n=5,c=0,m=0)的规定;同样,在2022年3月7日实施的《GB 31607-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散装即食食品中致病菌限量》中“部分或未经热处理散装即食食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限量为0/25g(mL)。由此类标准可见,国家对于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管理是十分严格的。

目前,国内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验方法主要有: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结合等温扩增技术、结合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免疫学检测技术、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光谱学检测技术、其它检测技术(除了基于核酸檢测、特有蛋白检测之外,还可以与色谱、核磁等多项技术技术相结合对单增李斯特氏菌进行检测)。《GB 4789. 3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与旧版标准相比较,主要增加了“第二法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平板计数法”和“第三法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MPN计数法”。目前,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验方法是比较成熟的。而且,随着检验检测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得较短时间内完成精准检测成为可能。 另外,对于实验室而言,质量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质量控制的工作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实验室内部控制和实验室间控制等等。实验室内部控制工作可通过多种工作方式来展开。比如,内部质量监督以及通过购买质控样品开展相关检验检测工作等等。但是,由于其实施的环境和主观等多种因素受限,仅有内部控制是远远达不到质量控制的要求。这时候,实验室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达到实验室间控制的目的。比如,参加外部能力验证就是一种十分常见且有效的形式。尤其针对微生物实验室,此项工作十分重要。微生物实验室可以通过参加能力验证、盲样测定以及比对试验等等。一方面,可以较大程度针对新入职人员提高其检验检测能力;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该实验室对“阳性样品”的检出能力。即保证“阳性”不漏检、阴性不得出现“假阳性”的结果。一旦实验室出现“假阳性”“假阴性”“与参考值范围不符”等情况时,实验室的负责人员应该针对整个实验室进行溯源。从人员、环境、设备、培养基和试剂等各个方面进行详细地追溯和分析,从而纠正不利因素,确保检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我院于2020年5月底参加了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组织的“NIFDC-PT-248 食品中单增李斯特氏菌检出能力验证”试验,按照后期返回的结果来看,检验结果为“满意”,现将具体试验情况汇报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样品 实验室共收到2份单增李斯特氏菌样品,样品为白色球状、真空包装于西林瓶,样品编号分别为FC02220011、FC02220030;2袋奶粉样品,每袋重量为25g,编码与菌球编码对应。 1.2仪器与材料 AC2-6S1型ESCO生物安全柜(新加坡艺思高公司);GR-85致微高压灭菌器(厦门致微公司);MJ-250-Ⅲ型霉菌培养箱(上海跃进);HH.B11.600BY型恒温培养箱(上海跃 进);VITEK2 Compact 30型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法国梅里埃);mini VIDAS (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法国梅里埃)。

环境因子及接种量对单增李斯特菌生长的影响

环境因子及接种量对单增李斯特菌生长的影响 任静静;杨铭伟;剡根强;蒋建军;王鹏雁 【摘要】为探究不同环境因子及接种量对单增李斯特菌(LM90)生长特性的影响,本试验通过测定LM90在各培养条件下的D 600 nm值,分析了不同的温度、NaCl 浓度、pH,以及温度(0~40℃,梯度为10℃)、NaCl浓度(3%~8%,梯度为1%)、pH(6~9,梯度为1)的交互作用下LM90的生长状况.结果显示,菌株的对数增长期为8~16 h,稳定期为16~20 h,20 h以后进入衰亡期;菌株在NaCl浓度为0.5%~4%时生长良好,其最适生长pH为7.5,最适生长温度为37℃.通过SPSS 20.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可知,各因素的交互作用均对LM90有极显著影响(P<0.01).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温度、NaCl浓度、pH等因素对LM生长的影响及LM抗环境胁迫的作用 机制奠定了基础.%In order to explore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steria monocytogenes (LM90) strain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inoculum size,the D 600 nm value of bacteria culture broth were measured,the growth status of LM90 under different NaCl concentration,pH value, temperature and the interactions of NaCl concentration (3% to 8%,1% for per gradient),pH (6 to 9,one for per gradient),temperature (0 to 40 ℃,10 ℃ for per gradient)had been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rain was in the logarithmic phase when culturing for 8 to 16 h,then entered the stationary phase when culturing for 16 to 20 h,and finally went to decline phase when culturing after 20 h.It could grow well when the NaCl concentration was 0.5% to 4%.Its opti-mum growth pH and temperature were 7.5 and 37 ℃,respectively.The interaction effect of each two factor had been analyzed by variance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刘书花;魏云波;林小静;李景超 【摘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针对目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测现状,总结了4种现行有效的常用检测方法,并对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可精确定量、反应迅速、信号重复性好、灵敏度和特异性高,不需要凝胶电泳过程,避免了扩增产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将是未来分析检测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期刊名称】《现代农业科技》 【年(卷),期】2010(000)019 【总页数】2页(P327-328)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传统检测方法;酶联免疫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作者】刘书花;魏云波;林小静;李景超 【作者单位】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山东省大型精密仪器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014;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山东省大型精密仪器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014;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山东省大型精密仪器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014;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山东省大型精密仪器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55.5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ie monocytogenes简称L.M;单增李氏菌) 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病原菌[1],使人和动物患脑膜炎、脑炎、败血症及造成怀孕妇 女流产、死胎等疾病。近年来国外报道该菌所致的食物中毒越来越多,病死率高达30%~70%[2-3]。国内也不断有散发病例,引起了国内医学界的普遍关注。WHO在20世纪90年代已将其列为食品四大致病菌之一[4-5]。该菌在自然界分 布广泛,以家畜、家禽兽为主要宿主,很容易污染食品而引起食物中毒和李斯特病暴发[6-7]。食品是导致人类受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该 菌在4℃冰箱保存的食物中仍可生长繁殖,是冷藏食品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菌。在绝大多数食品中都能找到李斯特氏菌,肉类、蛋类、禽类、海产品、乳制品、蔬菜等都已被证实是李斯特氏菌的感染源[8]。随着我国冷藏、速冻食品消费量的迅 速增多,食品中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潜在危险性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在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中,必须加以重视。现针对其常用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 我国于1994年开始发布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的国家标准,即 GB/T4789.30-1994。目前,很多检测部门和单位在进行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测时,其主要依据依然是国标法。国标GB/T4789.30-1994自从颁布 以来,分别进行了3次修订,分别是GB/T4789.30-2003,GB/T4789.30-2008,直至现在正在实行中的GB/T4789.30-2010版本。修订后的GB/T4789.30-2010法,对于样品检测依次进行增菌、选择性分离平板分离培养、初筛试验、鉴定等步骤,通过增加API鉴定试验代替生化试验和协同溶血试验。虽然近年来显色培养 基的应用和ATB生化鉴定仪的联合使用已大大简化了鉴定步骤,缩短了检测周期,但由于ATB生化鉴定仪鉴定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主要依据10种生化反应 (主要为糖发酵),结果的判定主要是依据颜色变化,因此颜色变化不明显或者不好界定时,其阴阳性判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而且使用的API试条和试剂质量必 须是符合有关的要求。另外,由于需要二次增菌、平板分离及生化鉴定,整个过程

等离子体活化水冰对纯培养及三文鱼片表面单增李斯特菌杀菌效果研究

等离子体活化水冰对纯培养及三文鱼片表面单增李斯特菌杀菌 效果研究 焦浈;朱育攀;许航博;马若男 【摘要】研究等离子体活化水冰(PAW-ice)对纯培养以及人工接种于三文鱼片表面单增李斯特菌的杀菌效果,并通过发射光谱检测等离子体中主要活性物质,测定PAW-ice氧化还原电位、pH值和电导率,同时检测染菌三文鱼片在贮藏过程中总挥发性盐基氮( TVB-N)含量和pH值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无菌水冰( sterile water-ice, SW-ice)相比,PAW-ice对单增李斯特菌纯培养杀菌效果显著,可以使细菌降低1~3个lg CFU/mL值,杀菌效率取决于PAW制备时间、制备体积以及PAW-ice 处理时间;此外,在4 ℃贮藏5天过程中,与SW-ice相比,PAW-ice可以有效抑制染菌三文鱼片表面单增李斯特菌生长并减缓三文鱼片TVB-N值和pH值上升.此结果表明PAW-ice对三文鱼片表面单增李斯特菌的控制具有良好应用前景.%The potential of PAW-ice for the inactivation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in pure culture or artifi-cially inoculated on salmon strips was firstly presented. Meanwhile, the main active substances in the plasma were detected by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scopy, and the 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 ( ORP ) , pH value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were also determined. Moreover, the effects of PAW-ice on the 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 ( TVB-N) and pH of salmon strips were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sterile water-ice, PAW-ice had a remarkable effect on the pure culture of L. monocytogenes, which could reduce the bacteria by 1~3 lg CFU/mL, and the sterilization efficiency depended on the PAW’s preparation time, volume and PAW-ice processing time. In addition, dur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