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洛城闻笛阅读答案及阅读原文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春夜洛城闻笛》含答案2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春夜洛城闻笛》含答案2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春夜洛城闻笛》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9.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题中的“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洛城”点出地点。

B.次句“满”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笛声的悠扬和夜的宁静。

C.“折柳”指汉代乐府曲《折杨柳》,诗人春夜听到此曲,勾起了乡情。

D.本诗着重以诗人感情变化来烘托吹笛人技艺高超和笛声的魅力。

10.结合《逢入京使》和本诗,分析两首诗中“故园”这一意象的意思及其蕴含的情感是否相同,并据此谈谈你对阅读古代诗歌方法的发现。

【链接材料】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答案】9.D 10.相同,两首诗中的“故园”都是故乡、家乡的意思,都蕴含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学习诗歌时,可以通过关注意象或有特殊意义的关键词来理解诗歌的情感。

【解析】9.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

D.有误,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结合“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在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愁情)”分析可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烘托吹笛人技艺高超和笛声的魅力”理解有误;故选D。

10.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

其中“何人不起故园情”的“故园”指的是故乡。

岑参《逢入京使》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

其中的“故园”也指故乡。

通过这两首诗中的“故园”这一意象和关键词语,我们理解了诗歌的思想感情,这启示我们,鉴赏诗歌可以通过抓住有特殊意义的意象或关键词来体会诗歌的情感。

《春夜洛城闻笛》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五)

《春夜洛城闻笛》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五)

《春夜洛城闻笛》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五)
二、古诗文阅读。

(16分)
(一)阅读下列古诗,完成9~10题。

(4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9.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2分) 10.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
9.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低回呜咽的笛声飘入耳际,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2分。

意近即可)
10.
诗眼是“故园情”(1分)。

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1分)。

春夜洛城闻笛_李白阅读附答案

春夜洛城闻笛_李白阅读附答案

春夜洛城闻笛_李白阅读附答案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阅读附答案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9.“飞”和“暗”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答:①“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

②“暗”,写出吹笛人吹笛是绝不经意地吹。

10第二句和第四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
答:①第二句的艺术手法是夸大。

它的表达效果是:竭力渲染夜的静谧、笛声的婉转悦耳。

②第四句的艺术手法是反问。

它的表达效果是:加强思乡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

11.前人评价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症结,诗中“折柳”的寄意是什么?你是不是赞成症结之说,为何?
答:①它的寄意是惜别怀远的意味。

②我赞成症结之说。

只有理解折柳的意味意义才能理解此诗的主题。

“柳”在风力的吹动下有周而复始、迷恋不舍的姿态,这姿态就象迷恋不舍的离人分别时的情态,所以在古典诗歌中,柳,作为写作对象,经常使用来作为惜别怀远的意味。

如《诗经》里有“惜我往矣,扬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纷纭”。

柳永《雨钤霖》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因此,“折柳”曲有惜别怀远的寄意。

(或我不赞成症结之说,由于即使不知道“折柳”的寄意,但最后一句直接表达诗人惜别怀远的思想感情很明确。

)
12.此诗写得感人,说说它的感人之处。

答:本诗没有详写笛声,而是写由笛声引发的思乡之情,结句“何人”一词,说明爱国思乡人人皆有,爱国思乡之情是崇高的,因此千百年来这首诗感人肺腑。

2024年春夜洛城闻笛阅读答案5篇

2024年春夜洛城闻笛阅读答案5篇

春夜洛城闻笛阅读答案5篇春夜洛城闻笛阅读答案1【原文】: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阅读训练】:一、1.诗中所提到的“折柳”,究竟指的是什么呢?为什么诗人“闻折柳”后,就产生了浓浓的“故园情”?2.诗中的“闻折柳”是什么意思?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是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的“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赏析“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散”字的妙处。

3、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4、从诗的末句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一、1.答:折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乐府《折杨柳歌辞》第一中: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所以折柳是一支曲子名,所以“曲中闻折柳”。

“折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在我国的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

“折柳”一词寓含“惜别”之意。

我国“折柳送行”的习俗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古时柳树又称小杨或杨柳,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

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

2.答:听到《折杨柳》笛曲(1分,意思对即可3.答: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分,意思对即可)二、1、答案:“折柳”是古代关于惜别的一首名曲,后人在送别中常有折柳的习俗。

“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本诗的关键。

2、答:“散“字准确的表现了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地,勾出了多少旅人的情思。

3、答:“柳”和“留”是谐音,古人往往用“折柳”送别,有挽留、不舍之意,在这首诗里“折柳”应是一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4、答:从“故园情”三字可以看出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的思乡之情。

春夜洛城闻笛阅读答案2(二)阅读《春夜洛城闻笛》和《逢入京使》,完成1-2题。

《春夜洛城闻笛》阅读答案及简析

《春夜洛城闻笛》阅读答案及简析

《春夜洛城闻笛》阅读答案及简析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诗中所提到的“折柳”,究竟指的是什么呢?为什诗人“闻折柳”后,就产生了浓浓的“故园情”?答:折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乐府《折杨柳歌辞》第一中: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所以折柳是一支曲子名,所以“曲中闻折柳”。

“折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在我国的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

“折柳”一词寓含“惜别”之意。

我国“折柳送行”的习俗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总集《诗经》里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古时柳树又称小杨或杨柳,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

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

(2)诗中的“闻折柳”是什么意思?答:听到《折杨柳》笛曲(1分,意思对即可)(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分,意思对即可)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是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的“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案:“折柳”是古代关于惜别的一首名曲,后人在送别中常有折柳的习俗。

“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本诗的关键。

2、赏析“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散”字的妙处。

答:“散“字准确的表现了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地,勾出了多少旅人的情思。

3、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答:“柳”和“留”是谐音,古人往往用“折柳”送别,有挽留、不舍之意,在这首诗里“折柳”应是一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4、从诗的末句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从“故园情”三字可以看出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的思乡之情。

背景:这首诗是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阳时所作。

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听到笛声而引起思乡之情。

中考语文诗歌阅读《春夜洛城闻笛》《晚春》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阅读《春夜洛城闻笛》《晚春》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阅读《春夜洛城闻笛》《晚春》含答案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域。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乙】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24.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乙两首诗歌皆为唐朝时期七言绝句,构思精巧,且情趣相融不落俗套。

B.两首诗都善用修辞,甲诗用夸张写笛声衬托夜之宁静,乙诗用拟人写花。

C.两首诗各具风格,甲诗清新流畅、抑扬顿挫,乙诗语言轻灵、活泼有趣。

D.甲诗以“谁家”“何人”发问,引发思考;乙诗写杨花飞舞,引人入胜。

25.两首诗皆由现实场景勾起情思,表达的主旨却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24.D 25.甲诗由春夜闻笛感发,抒发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乙诗借花草树木对春天的留恋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解析】24.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

D.有误,“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意思是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道随风飘洒,好似片片雪花。

并非只写“杨花飞舞”;故选D。

2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情感把握。

《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

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

起句即从笛声落笔。

已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

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

“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夜,缥缈的笛乐中,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

笛乐飘飘,如此动人,究竟吹的是什么曲子呢?“何人不起故园情”,听到这笛声的,谁不会动思乡之情呢?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

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

《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表达了作者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晚春》中前两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意为: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纷纷争奇斗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原文翻译赏析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原文翻译赏析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原文翻译赏析《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

一、原文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二、注释(1)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2)玉笛:精美的笛。

(3)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4)春风:另一版本作“东风”。

(5)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

古典有《折杨柳》、《落梅花》。

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杜少陵《吹笛》诗:‘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皆言《折杨柳》曲也。

”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6)故园:指故乡,家乡。

三、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四、背景这首诗是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阳时所作。

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听到笛声而引起思乡之情。

王尧衢《唐诗合解》:“忽然闻笛,不知吹自谁家。

因是夜闻,声在暗中飞也。

笛声以风声而吹散,风声以笛声而远扬,于是洛春夜遍闻风声,即遍闻笛声矣。

折柳所以赠别,而笛调中有《折杨柳》一曲。

闻折柳而伤别,故情切乎故园。

本是自我起情,却说闻者‘何人不起’,岂人人有别情乎?只为‘散入春风’,满城听得耳。

”五、赏析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

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

起句即从笛声落笔。

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

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阅读附答案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阅读附答案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阅读附答案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9.“飞”和“暗”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幺?
答:①“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

②“暗”,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

 10第二句和第四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幺?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幺?
 答:①第二句的艺术手法是夸张。

它的表达效果是:极力渲染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扬动听。

②第四句的艺术手法是反问。

它的表达效果是:加强思乡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

 11.前人评价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幺?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幺?
 答:①它的寓意是惜别怀远的象征。

②我同意关键之说。

只有理解折柳的象征意义才能理解此诗的主题。

“柳”在风力的吹动下有循环往复、依恋不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夜洛城闻笛阅读答案及阅读原文《春夜洛城闻笛》阅读原文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阅读题目
21.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 ,。

(2分)
22. 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 。

(2分)
23. 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

试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4分)
24. “折柳”在诗中指《折杨柳》曲,“柳”与“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借“柳”表达与亲朋好友离别时的留恋之情,请你默写一句古诗中含有“柳”的诗句。

(2分)
《春夜洛城闻笛》阅读答案
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2.此夜曲中闻折柳。

23.“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写全一个字各得2分)
24.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