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非语言交际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汉语的外国学习者也随之增加,中外交流更加密切,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跨文化交际中,除了使用语言交际,人们还使用非语言行为来进行交际。
非语言行为包括眼神、手势、触摸等肢体语言,也包括对时间和空间的利用。
了解特定文化中的非语言行为的含义和规则,有助于增强人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标签:对外汉语;跨文化交际;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不光使用语言进行交际,非语言交际也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手段。
由于跨文化交际中的大部分信息是靠非语言行为传递的,同时由于非语言交际具有模糊性和文化规约性,并受到语境的影响,因此,非语言交际行为是产生跨文化交际误解和冲突最多的领域之一,也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中心内容。
一、非语言交际的定义及分类1.1关于非语言交际的定义有很多,以下是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1)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统称为非语言交际。
(胡文仲,1999)(2)通过多种交际渠道进行有意和无意的编码与解码的非语言行为。
(Ting Toomey,1999)(3)非语言交际涉及所有在一种交际情境中发出者自己生成的以及他(她)对环境利用形成的非语言刺激。
这些刺激对发出者或接收者具有潜在的信息价值。
(Samovar et al,2010)1.2非语言交际的种类一般分为以下四类:(1)体态语(Body Language),也是就我们所说的肢体语言,包括姿态、手势、面部表情和其他非语言手段,例如点头、摇头、挥手、瞪眼等。
(2)副语言(Paralanguage),也称辅助语言,它包括发音的各个要素:音质、音幅、音调、音色等。
语言有真有假,而副语言作为思想感情的表现却较为真实,往往是不自觉流露的。
(3)客体语(Object Language)。
客体语指的是人的相貌、服装、饰品、体味等所提供的交际信息。
(4)环境语(Environmental Language)。
跨文化沟通中的非语言交际研究

跨文化沟通中的非语言交际研究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沟通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具有不同的语言、文化和习俗,这给跨文化交流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除了语言以外,对非语言交际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非语言交际是指除了语言以外,通过动作、表情、姿势、目光等方式进行的交际行为。
本文将从非语言交际的定义、重要性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来探讨跨文化沟通中的非语言交际。
一、非语言交际的定义非语言交际是人们在交流过程中通过非语言方式传递信息的行为,它包含了身体语言、眼神交流、面部表情、身体接触等多种形式。
在跨文化沟通中,由于不同文化中非语言交际的差异,正确理解和运用非语言交际变得尤为重要。
二、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沟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非语言交际可以弥补语言交流的不足。
语言只是跨文化交流中的一种工具,在语言无法准确表达的情况下,非语言交际可以起到补充和解释的作用。
其次,非语言交际可以传递更加直观和真实的信息。
有时候,通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人们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图。
最后,非语言交际可以加强交流双方的互动和理解。
在跨文化交流中,如果能够准确理解对方的非语言行为,可以增加双方之间的互信和友好,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非语言交际的研究方法非语言交际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观察、实验研究和文化分析三种。
实地观察是指研究者亲自去观察和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非语言交际行为,通过记录和分析来了解其特点和含义。
实验研究是通过实验室的控制条件对非语言交际进行研究,可以更加精确地分析和比较不同文化间的非语言交际差异。
文化分析是从文化的角度来解读非语言交际,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非语言行为,揭示其背后的文化因素和意义。
综上所述,跨文化沟通中的非语言交际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它不仅可以弥补语言交流的不足,还可以传递更准确、直观的信息,促进交流双方的互动和理解。
为了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我们需要加强对非语言交际的研究和理解,提高自身的非语言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行为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行为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语言当然是沟通的重要工具,但非语言交际行为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篇文章将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行为,并研究其影响和应对策略。
一、身体语言尽管不同文化对身体语言的理解和使用有所差异,但身体语言仍然是跨文化交际中最为普遍的非语言交际形式之一。
例如,微笑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友好和亲切的表示,而在一些东方文化中,掩饰情感可能更为重要。
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应该注意对方的身体语言,并尽量适应对方的文化背景,以避免误解或冲突。
二、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情绪传递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然而,不同文化对面部表情的理解和解读也存在差异。
例如,在西方文化中,直视他人的眼神表示真诚和尊重,而在一些东方文化中,直视他人的眼神可能被视为挑衅或侵犯隐私。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需要学会理解和熟悉对方的面部表情,并遵循相应的文化规范。
三、姿势和动作姿势和动作也是非语言交际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姿势和动作的解读可能因文化而异。
举个例子,中国人习惯用双手接受或递交物品,而在西方文化中,单手接受或递交物品是常见的。
此外,姿势和动作的动作幅度和节奏也可能因文化而异。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需要学会尊重并适应对方的姿势和动作习惯,以避免误解和冲突。
四、视觉符号视觉符号是指非语言交际中使用的图像、颜色和物品等。
不同文化对视觉符号的理解和解读可能截然不同。
例如,红色在中国文化中代表喜庆和吉祥,而在西方文化中,红色可能与激情和警示有关。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需要谨慎使用视觉符号,并尊重对方文化对于这些符号的解读。
五、声音和语气除了身体语言和视觉符号,声音和语气也是非语言交际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不同语言和文化对声音和语气的使用和解读存在差异。
例如,在一些文化中,高声说话可能表示激动或愤怒,而在另一些文化中,高声说话可能只是表示强调。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需要注意自己的声音和语气,以免被误解或冒犯对方。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流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流研究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流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它探究了不同文化背景下非语言行为和符号的意义。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更短,我们需要更多地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进行交流。
非语言交流在这样的背景下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非语言交流的类型、意义和跨文化交际中的挑战进行探讨。
一、非语言交流的类型1. 身体语言:身体语言是人们在交流中使用的非语言符号,包括面部表情、手势、姿势等。
不同文化对于身体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存在差异,比如,某些面部表情在某些文化中表示喜悦,在另一些文化中却表示困惑。
2. 眼神交流:眼神交流在不同文化中有着不同的含义。
在某些文化中,直视对方的眼睛被视为礼貌和尊重,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可能被视为挑衅。
3. 身体接触:身体接触是非语言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握手、拥抱等。
不同文化对身体接触的接受程度有所不同,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需要注意遵循对方文化的习惯。
二、非语言交流的意义1. 表达情感:非语言交流可以辅助语言交流,帮助人们更准确地表达情感。
比如,一个微笑可以传递友好和喜悦的情感,而一个愁容则可以表达担忧和不安。
2. 增强交流效果:通过非语言交流,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图和观点。
往往情感、慰藉和信息会通过非语言的方式更加直接地传达给对方。
3. 反映文化差异:非语言交流能够反映出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通过观察和学习对方的非语言行为,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三、跨文化交际中的挑战1. 语言障碍:虽然非语言交流可以弥补语言障碍,但是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仍然是最主要的沟通方式。
语言的不同可能会导致误解和沟通障碍。
2. 文化差异理解:不同文化对于非语言交流的理解和运用存在较大差异。
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需要学习和理解不同文化的非语言行为,避免因误解而引发冲突。
3. 社交规范:不同文化对于社交规范的要求和习惯也存在差异。
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并尊重对方的社交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非语言交际的定义、分类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非语言交际的定义、分类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一、引言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与民族间的合作日益密切。
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地球村”。
自然而然,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需要频繁地交往。
基于这个原因,跨文化交流显得越来越重要。
既然如此,那么怎样进行有效的交流就成为一个问题。
“人类学家评估言语仅占交流的 35%,而文化因素,例如非言语交际,基本文化假定,价值观影响着其余的 65%。
”(张爱琳,2003,P103)现在,我们知道非言语交际如此重要,以至于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它。
二、定义及分类(一)跨文化交流及非言语交际什么是跨文化交际?“简言之,跨文化交际即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与人之间的交际。
”(张爱琳,2003,P11)作为跨文化交际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什么是非言语交际?按照一些作家的说法,非言语交际包括交际场景中所有的促进因素,它产生于本体及本体所使用的环境。
这些促进因素对于本体及受众有着潜在的信息价值。
这一定义要求我们在一场交流事件中包含有意识行为以及无意识行为。
(二)非言语交际的分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非言语交际有许多分类方法。
这篇文章中,我们会研究其中一种分类方法,它把非言语交际分为四个方面。
它们是身体语言,时空行为,超语言(指叹息声,呻吟声等)以及客体。
其中,身体语言包括姿态、手势、目光接触、面部表情及身体接触。
三、非言语交际的影响(一)积极影响非言语交际有许多积极的影响。
非言语交际使我们能够重复我们想要表达的内容,增加更多的信息,替代我们试图表达的意思,控制局面。
以下是一些特定的实例至于第一种影响,我们可以看以下的例子。
例如,有人询问如何到达某地,你可能会说:“朝南走 200米,你会看到楼在你的左手位置。
”同时,你用食指指向南方。
你的手势与言语表达了相同的意思并且起到加强的作用。
同样,当你表达“是”的时候,你点着头说:“是的,我同意你的意见。
”有时候,你点着头说“嗯”。
甚至你会向与你交谈的人微笑。
第五章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

• (一)体态行为
• 体态行为是指人的身体各部位的行为动 作,表现在说话时的身姿、手势、表情等。 这些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表现都可以交流信 息、表情达意,而且往往起到言语所起不 到的作用。
• 1、眼睛接触(Eye Contact)
•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眼睛在人际交
往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人们用眼睛所传达的信 息几乎是无极限的。莱塞斯(D.Leathers) 认为, 眼睛具有六种主要的交际功能: ①表示关注和感 兴趣的程度; ②影响态度变化和说服他人; ③规范 人际交流; ④表达情感; ⑤确定权力与地位关系; ⑥在给对方留下印象时获得主动权。
不同点:
首先,语言交际遵循语法规则,具有严谨的 结构,而非语言交际却没有正式的规则和 模式,没有固定的结构,往往需要综合分 析周围的情况才能确定其意义。例如,一 个人用拳头打另一个人,既可以表示愤怒, 也可以表示亲昵;人们因悲伤、激动、兴 奋会哭,也可能会莫名其妙的哭。
第二,语言交际使用特定的符号,而非语言 交际却没有一套具有明确意义的符号。英 语是字母文字,26个字母组成的词是表达 概念的符号,汉字是表意符号,无疑同样 具有明确的意义。但是,非语言交际的表 意符号并不都具有固定的意义。例如,拇 指和食指合拢,其余三指伸直,这个动作 在英美文化中是“Ok”,在日本是“铜板”, 在有些拉美国家却是猥亵的动作。
万别。中国人初到美国,常常觉得他们的学生课堂上太 随便,缺乏纪律,东倒西歪,站没站相,坐没坐相,教 师管教不严。而美国人来中国,会觉得中国的教师对学 生管得太死,学生没什么自由。这就涉及到了教育思想、 文化背景的差异。我们强调集体、纪律、合作,他们强 调个人、自由、发展自我。
姿势与地位的高低有一定的联系。一般来说,地位 高的人比地位低的人姿态更随便,地位低的人通常表现 得比较拘谨,站里的比较直,身体微微前倾,表现出尊 重对方的样子。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与应对策略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与应对策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行为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它是一种非语言的、隐性的、文化特定的行为,包括身体语言、面部表情、声调、姿势等。
这些跨文化交际中重要的非语言行为对于交流和理解他人的意图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并提供应对策略。
一、文化差异对非语言行为的影响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导致人们的非语言行为差异。
例如,有些文化中,直接的目光接触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而其他文化则将其视为表现出信任和尊重。
同样的,有些文化重视手势来强调自己说话的重点,而其他文化则认为过多的手势是不必要的。
此外,文化背景还会影响口音、声调和语速等。
例如,中国人倾向于用高声调强调句子的重点,而英语的语速通常比其他语言更快。
当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遇到这些文化差异时,可能会误解他人的意图并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因此,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是极其重要的。
二、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1. 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跨文化交际中较为明显的非语言行为之一,它涉及微笑、皱眉、眼睛的凝视以及其他面部表情。
例如,在中国,微笑被认为是体现尊重和友好的一种方式,而在日本,微笑可能被用来掩盖负面情绪。
2. 身体语言身体语言是指使用身体姿势和动作进行交流,包括手势、姿势和身体位置。
例如,在西方文化中,人们通常会面对面、正视对方进行交流,而在一些东方文化中,面对面交流被视为不敬和威胁。
另外,一些文化中,使用手势过于频繁被看作是无礼的。
3. 声音声音是跨文化交际中极为重要的非语言行为。
它包括语音、语速、音调和音量。
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快速直接的交流被认为是有效的,而在中国文化中,缓慢、有耐心、由姓氏或称谓引导的交流被认为是有礼貌的。
此外,中国人通常会用更高的音调和更强的声音强调他们的语言,而在英语中,较低和较慢的声音被视为温和和平静。
三、应对策略了解和认识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差异是至关重要的。
跨文化沟通中的非语言交际研究

跨文化沟通中的非语言交际研究跨文化沟通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的交流和理解。
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沟通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是指通过非言语方式进行的信息传递,包括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眼神交流、触摸、空间关系以及身体姿势等。
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沟通中的研究对于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消除误解和化解冲突非常重要。
首先,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沟通中扮演了承担信息传递的重要角色。
据研究表明,非语言交际所传达的信息在交际中所占的比重约为55%,而言语仅占7%左右,语调、声音、语速等语言的声音特点则约占38%。
这说明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沟通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尤其是在面对不同语言背景、不同文化习俗的情况下,通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传递信息会更加直接有效。
其次,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沟通中可以弥补语言的限制。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
当跨越语言障碍进行沟通时,我们常常会面临词汇的不准确、语法的不规范以及发音的困难等问题。
此时,借助非语言交际来补充已有的语言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通过运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意图和情感,缩小误解的产生。
此外,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沟通中还扮演着建立信任和密切关系的重要角色。
在一些文化中,人们更加重视身体接触和亲近的空间关系。
而在其他文化中,人们可能更加尊重个体的隐私和保持一定距离。
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我们需要了解对方的文化习俗以及对非语言行为的解读方式。
只有适应对方的非语言交际规则和期待,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建立信任和密切关系,促进跨文化沟通的顺利进行。
然而,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沟通中也可能带来误解和挑战。
认识到不同文化对非语言交际的不同解读方式,避免将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方式强加于他人,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和接受不同文化的差异,努力理解其背后的意义。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直视对方的眼神会被视为对等和诚实的表现,而在其他文化中可能被认为是不尊重和威胁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度。
人类学家Hall根据他的观察把人们
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遵守单时制 的(例如北美、北欧、西欧等国家) 人们,一类是遵守多时制(例如拉 丁美洲、中东等国家)的人们。
单时制的人们(例如北美、北欧、西欧等国 家的人)把时间看作是一条直线,可以切割 成一段一段,他们强调时间表,强调事先安 排。 多时制的人们(例如拉丁美洲、中东等国家 的人)习惯于同时处理几件事情,强调人们 的参与和任务的完成,而不强调一切都按照 时间表。 提前计划。 准时。
非语言交际的特点 一、语言交际遵循语法规则,具有严谨的结构,而 非语言交际却没有正式的规则和模式,没有固定的 结构,因此要正确理解非语言交际行为往往需要综 合分析周围的情况才能确定。 二、语言交际使用特定的符号,而非语言交际却没 有一套具有明确意义的符号。 三、语言交际在讲话的时候进行,在停止讲话的时 候中断。语言交际是非连续性的。非语言交际则是 连续不断的。 四、语言是后天习得的的,非语言交际的手段一部 分是人类的本能,有些手段是后天习得的。
例如:在英国和北美,正式约会必须准时到 达,最多不能超过预定时间5分钟,在阿拉伯 国家迟到15分钟仍属正常范围。如果是家庭 宴请活动,在美国比规定时间晚到五分钟或 七八分钟是合乎礼仪的,在英国可以晚到5至 15分钟,在意大利可以晚到一两小时,在埃 塞俄比亚甚至可以更晚。
八、对空间的使用
不同的文化群体对于空间使用具有
三、身 势
总的来说,南欧、中东、拉丁美洲
地区的人们讲话时动作较多,动作 幅度也较大;北欧、英美人动作较 少,幅度也较小。中国、日本、朝 鲜人也属于动作较少、幅度较小这 一类。
美国教师和学生在教室里站立和坐着的
姿势显然与我国师生不同。 姿势与地位的高低有一定的联系。 姿势与性别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衣着象征身分地位,
或表明职业。 IBM公司 西方社交活动中的请柬:White tie、 Lounge suit、Dress informal。
六、触 摸
触摸分为以下几类:功能、社交、
友爱、情爱。 大夫检查身体、理发师理发。 握手和礼仪性质的拥抱。
七、时 间 观 念
九、对于拥挤的态度
由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于个人空
间的需求不同,因此,他们对于拥挤的 态度也表现出差异。
十、位置安排
一般来说,在一个公司或政府机构中,
一个人办公室安排在什么地方与他 的职位有关。(如美国、日本) 正式宴请活动中的座位安排。
非语言交际还包括副语言、对时间
与空间的利用。副语言也称为伴随 语言,包括音质、音幅、音量、语 速以及会话中发出的一些非语言的 声音。
客体语。包括皮肤的修饰、身体气味的
掩饰、衣着和化妆、个人用品的交际作 用,家具和车辆所提供的交际信息。 环境语。包括空间停息(如拥挤、近体 距离、领地观念、空间取向、座位安排 等)、时间信息、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 声音、灯光、颜色、标识等等。
交际分成书面、口头和身势三部分。 各民族文化的非语言交际行为既有共性,又 有独特性。 文化不同,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手段有别: 第一,含义相同,行为有别。如:表示不知 道、为难、不赞成或无可奈何等含义时,中 国人的习惯是摇头或摆手,英语国家和许多 西方人则喜欢耸肩。 第二,行为相同,含义有别。如:OK手势
第三,此一彼多或此多彼一。 有些动作在中国文化中一般只表示一种含义, 在其他文化中则可能表示不同的含义。 第四,此有彼无或此无彼有。
Samovar和Porter对非语言交际的定义是: “非语言交际包括在交际的环境中人为的和环境 产生的对于传播者或受传者含有潜在信息的所有 的刺激。” 1、非语言交际发生在交际过程之中,包括从事 交际的双方,也就是说,并不是任何一个动作都 是非语言交际。 2、非语言交际既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 意识的。 3、无论是哪一类非语言交际,都必须包括潜在 的信息。
体态语是非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 包括基本姿态(姿势和身势)、基本礼节动 作(如握手、亲吻和拥抱、微笑、体触、女 士优先的礼节动作等)以及人体各部分动作 (如头部动作、面部动作、目光交流、臂部 动作、手部动作、腿部动作)所提供的交际 信息。
一、眼 神
一、讲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有、否) 二、女性比男性更多地注视对方。 三、“我们对不喜欢与之谈话的人,瞧他的 次数就会减少,因为看是一种表示喜爱的信 号。当我们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和注意时, 看对方的次数就会增多。” 四、对于陌生人通常都是目光接触后立即移 开。
四、面 部 表 情
在面部表情上存在民族种族区别,不同
民族表达感情的方式和程度存在着差异。 美国人的面部表情比亚洲人多,但比拉 丁美洲人、南欧人少。 在亚洲人中面部表情仍有很大的区别。 面部表情会显示出性别差异。微笑也会。
五、服 饰
衣服有三项功能:舒适、保护遮羞与文
化展示。尽管服装仍然具有前两个功能, 但它作为文化标志的作用却愈来愈大。 如西方贵族以下的阶级不得穿长得盖住 臀部的紧身衣或穿鞋尖长于两英寸的鞋。 我国古代黄色服装。
不同的看法,这包括个人的领域、 体距、对于拥挤的态度、位置的意 义等。
一、领域性(人也有自己的领地,虽然常常 是不自觉的。) 二、个人空间和体距 个人空间是指一个人与另外的人之间所保持 的空间或距离。 影响个人空间的因素很多,包括性别、年龄、 关系远近和文化背景等。 Hall将个人之间的距离分为四种:亲密距离、 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众距离。
在亲密距离中,近者可以没有距离,远者从6 到18英寸。 个人距离近者1.5-2.5英尺,远者2.5-4英尺。在 近距离的范围内,通常表示一种关系或感情。 在2.5-4英尺的距离内,通常是谈个人感兴趣的 事或是与个人有关的事。 社交距离近者4-7英尺,远者7-12英尺。同事 谈公事通常保持在社交距离的近距离内。 公众距离近者12-25英尺,远者25英尺以上。
非 语 言 交 际
定义: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 动称之为非语言交际。
包括眼神、手势、身势、微笑、面
部表情、服装打扮、沉默、身体的 接触、讲话人之间的距离、讲话的 音量、时间观念、对空间的利用等 等。
非语言交际的作用
非语言交际通常与语言交际结合进
行,在不同的情况下起着不同的作 用,大致上起重复、否定、代替、 补充、强调或调节的作用。
二、手
势
各民族都用手势表达一定的意义,但同一手 势在不同的文化中却可以表示并不相同的意 义。 即使在同一民族中,由于地区习俗的不同, 同一手势也可能会具有不同意义。 有些手势是某些文化特有的。(如搭车、表 示希望事情能成功、胜利、“我不知道”或 “没有办法”、“等一等,不着急”、招呼 人过来) 跨文化的手势(如钱)
体态语 副语言
非语言行为 非语言手段
非包括基本姿态(姿势和身势)、
基本礼节动作(如握手、亲吻和拥抱、 体触、女士优先的礼节动作等)以及人 体各部分动作(如头部动作、面部动作、 目光交流、臂部动作、手部动作、腿部 动作)所提供的交际信息。 副语言。包括沉默和各种非语义声音。